•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電子政務的特征范文

        電子政務的特征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電子政務的特征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電子政務的特征

        第1篇:電子政務的特征范文

        1、課堂應試教育的產物。中國古典舞與中國古代舞蹈一脈相承,是中國古代舞蹈幾千年歷史文化的積淀及精華所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開始,中國古典舞發展的這六十多年的過程中,幾代古典舞人的堅持不懈的努力,在對中國古典舞的歷史挖掘,整理創新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華民族文化審美特質的、科學的系統的教學體系。在各地都開設了古典舞的培訓班,選取有資歷的老師進行古典舞的教學工作。于是在系統的教學過程中,中國古典舞逐漸走上了藝術的舞臺。

        2、俄式影響的溫床。中國古典舞的發展不僅僅是吸收借鑒中國古代舞蹈的優秀精華,而且還要不斷的吸收西方文化的不同審美特征。而當時的蘇聯的芭蕾舞的引進打破了中國古典舞的審美格局,容納進了芭蕾舞的更多元化的審美情緒。芭蕾舞是一門有著悠久歷史的舞蹈藝術,其不同于中國古代舞蹈的風格特征是以“開、繃、直、立” 為特征的肢體語言,體現了宮廷顯貴們的高傲、矜持、優雅、浪漫的紳士氣質,以及高雅的審美趣味。而它的科學性、系統性的舞蹈訓練體系、簡潔明了的舞蹈線條、舒展優美的舞姿則是中國古典舞所要吸收的精華所在。

        二、中國古典舞的舞姿特征

        (1)身韻藝術特征

        中國古典舞發展到當下,在幾代舞蹈人的努力之下,逐漸形成了擁有自己的獨特風格的美學體系。中國古典舞的神韻特征則在于其“形、神、勁、律”的美學原則。在這里結合青年舞蹈家劉巖的古典舞作品《水中月》略作分析。

        “形”即身形,是古典舞的外部形態特征。劉巖在《水中月》的舞蹈中,一方面體現出古代舞蹈的圓形美,以腰為中心,通過俯、仰、擰、傾等動作形成圓曲等舞蹈形態;另一方面又借鑒芭蕾舞蹈的開、繃、直、立等形態特征,呈現在觀眾眼前的是一種大開大合的舞蹈場面。

        “神”即神韻,是一個民族的氣質的濃縮,也是每一個舞蹈者的情感所在。同時神韻也是每一個人的藝術追求的最高境界。在舞蹈過程中,劉巖本人運用優美的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豐富的情感,呈現出整個舞蹈的神韻。因此形與神在相輔相成的過程中,呈現了中國古典舞的內涵。

        “勁”即勁頭,指古典舞的節奏特點。在舞蹈的過程中,每一個動作,每一分勁如何使用,如何呈現出最美的狀態都有一個標準,輕重緩急、抑揚頓挫,每一步都必須在一個點上,都會呈現出不同的美的姿態。

        “律”即韻律、規律。古典舞的科學化的系統的訓練方法,有其自身的規律。與古典舞相配的曲子,也有其獨特的韻律。因此我們可以耳聽眼觀,在《水中月》的古典舞表演場面,既可以欣賞優美的音樂,又可以看到劉巖絕美的舞姿,她踏著韻律,手腳如行云流水般跳動,令人回味無窮。

        (2)身韻中的藝術呼吸

        呼吸在中國古典舞藝術中起著舉重若輕的作用。在古典舞的身韻特征中,呼吸呈現為一種有彈性的、有韻律的、有節奏的藝術呼吸。而呼吸有長短,各自又成為不同的審美體現。長呼吸體現為一種收與延伸的過程,在舞蹈動作上則需要有一種釋放與內斂的矛盾體存在。短呼吸則給人一種跳躍的急促的緊迫感。

        (3)古典舞中的三大技術技巧及審美體現

        1、“跳躍”及其審美表現。“跳躍”是中國古典舞中的基礎動作,同時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劉巖在《水中月》這段舞蹈中,以跳躍來表達情緒,釋放激情。在跳躍的過程中,不僅呈現了美感,而且我們可以跟隨劉巖的每一個動作去感受作品中的感情,那種時而熱烈時而激昂的情感。從其靈巧的具有活力的跳躍中,我們看到古典舞講究的一種虛無縹緲的靈動的意境。

        2、“翻身”及其審美表現。“翻身”動作對于訓練者的身體協調性和對腰的控制靈活性都有著嚴格要求,由于它的動作的多樣性,在訓練中運用極為廣泛。古典舞中的翻身動作所展現的本民族的文化及韻律,是構成中國古典舞技巧的一個重要方面。

        第2篇:電子政務的特征范文

        [關鍵詞] 電子商務環境 企業 財務管理模式

        在網絡信息技術推動下,企業經營活動的電子商務環境正在逐漸形成,企業經營活動的方式、管理模式正在發生根本的變革。主動迎接管理模式的變革,積極推動財務管理模式的創新,成為企業發展的迫切要求。

        一、電子商務環境對財務管理模式的影響

        企業財務管理模式是指企業為實現財務管理目標,而建立的財務組織結構、財務處理流程、財務處理方法、財務制度和財務信息系統的總稱。在不同的企業中,由于企業內外部環境不同,從而形成財務組織結構、財務處理流程、財務處理方法、財務制度、財務信息系統方面的差異,導致財務管理模式的不同。企業財務管理模式一經形成,在一定時期表現出穩定性和協調性,但隨著企業內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其表現出動態發展的特性。

        現代信息技術尤其是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電子商務環境正在逐漸形成,使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基于電子商務,企業生產、管理、營銷等各種活動更加融合,企業內部之間、企業與外部之間通過網絡傳遞信息、處理業務,使財務管理活動處于電子商務環境中。電子商務環境正在對財務管理模式產生重要的影響。其表現在:

        1.財務組織結構的影響

        財務部門與其他部門相融合,出現模糊分工狀態,以往由財務部門處理的一些核算業務將按其業務發生地點歸到制造、營銷、供應等部門來完成。財務部門從人員集中實體部門機構向人員分散的虛擬部門機構轉變。財務部門內部的人員分工、崗位設置也將發生較大變化。傳統財務部門萎縮,職能分解,包括決策和業務在內的網絡虛擬的財務機構代替傳統的財務管理機構。

        2.財務處理流程的影響

        在電子商務環境下,計算機網絡代替了紙筆、算盤、計算器,電子單據在線錄入,電子貨幣自動劃轉,財務業務協同,所有信息,即時產生,資金流、物流、信息流 “三流合一”。財務管理無需再建事先固定地劃分成一個個各自獨立的環節,所有信息匯成了一條連續的信息流,所需的任何財務信息都可直接從網上獲得。傳統的財務處理流程將面臨著一次全面的重組。

        3.財務處理方法的影響

        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業務活動,如網上交易、網上結算、網上營銷、網上采購、網上報稅、網上報關等,都將在網上進行處理。傳統的會計計量方法、財務預算方法、資本管理方法、財務分析方法等都將發生根本性的變革。

        4.財務制度的影響

        電子商務環境下,全新的經濟形態改變傳統工業社會的經濟規則。國家規范企業活動的各種制度面臨新的要求。會計制度、會計準則等必將適應新的環境要求而發生變革。就企業本身而言,財務組織、財務流程、財務處理方法的變革必然要求建立新的財務制度。

        5.財務軟件的影響

        電子商務環境下,會計信息系統正從被動地匯總業務職能部門的財務數據,轉向與業務協同,主動地在業務發生時獲取詳細信息;財務軟件正從部門級、企業級向供應鏈級發展,并與其他子系統相互滲透,彼此的界限日益模糊。在信息技術的沖擊下,財務信息系統的改變,不再是簡單的修補,而是一次深刻的革命。未來財務系統不僅僅是面向財務處理,其觸角延伸到企業內外活動的各個末端,系統功能的可變更性、可擴充性,系統內部外部數據的共享和一致成為必然發展趨勢。未來的財務軟件本身就是電子商務的一部分,它將對企業財務管理模式變革起到巨大的拉動作用。

        二、電子商務環境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

        電子環境下,企業財務管理模式表現出以下基本特征:

        1.財務與業務協同

        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內部網絡使采購、入庫、付款、出庫、銷售等業務與財務協同運作。外部的網絡使企業與客戶、供應商、政府管理部門乃至整個聯盟企業之間協同運作。

        2.實時財務控制

        電子商務環境下,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經營活動的數據,最短的時間內采用多種方法生成財務信息, 最短的時間內反饋到信息使用者,最短的時間內將控制指令到業務活動中,實時校正經營活動。

        3.遠程財務處理控制

        在電子商務環境下,通過互聯網絡,財務處理控制跨越物理空間,延伸到企業內的每一個部門,延伸到企業外部的所有可利用資源,延伸到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國家、甚至全球。

        4.集中管理

        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數據集中、信息集中、管理權集中。財務系統實時、直接采集業務活動的源頭數據,對數據集中管理,達到信息共享,實現整體集中管理,實現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統一。

        三、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的創新著力點

        1.從財務組織結構設計

        面對電子商務環境,企業組織的實踐和理論均表明,傳統的企業組織結構正在呈現出扁平化的變化趨勢。

        2.從財務處理流程重組

        20世紀90年代,美國管理學家哈默針對信息技術對管理的影響提出了“企業流程再造”思想,并在歐美等國企業掀起了“以流程再造”為核心的企業管理革命浪潮。企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管理方式對組織結構和流程重新設計,合并重復的環節,盡可能減少無效或不增值的活動,從整體流程全局最優的目標,設計和優化流程中的各項活動。

        3.從財務處理控制方法改進

        長期以來,很多財務處理控制方法在財務管理中得到應用,如授權批準、財產保全及復式記賬等。但是,還有許多先進的方法,如全面預算、標準成本控制及無形資產計量評價(EVA、FIMIAM)等方法,在我國應用程度非常低。究其原因,除了經濟環境、思想觀念、財務人員素質外,更主要的原因是沒有把這些方法與信息技術結合。

        4.從財務制度的創新

        財務組織、財務流程、財務處理方法、財務信息系統的創新都受到財務制度的制約,尤其是宏觀財務制度。隨著社會經濟和技術的發展,宏觀財務制度將成為企業財務管理模式創新的瓶頸。探索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會計制度、會計準則、財務管理制度成為理論研究的重要任務。

        第3篇:電子政務的特征范文

        關鍵詞:網絡虛擬貨幣 電子商務 網絡經濟 在線支付

        廣義上說,網絡虛擬貨幣是指由一定的發行主體以公用信息網(Internet等)為基礎,以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為手段,以數字化的形式(二進制數據)存儲在網絡或有關電子設備中,并通過網絡系統(包括智能卡)以數據傳輸方式實現流通和支付功能的網上等價物。而本文所要研究的是專指由大型商務網站或網絡游戲提供商發行的用于完成網上小額支付的網絡虛擬貨幣,即時下非常流行的“網幣”。作為一種全新的貨幣形式,網絡虛擬貨幣在網絡無形商品經濟活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當前常見的網絡虛擬貨幣有五種表現形式:

        Q幣。Q幣是在QQ程序以及騰訊公司網站中流通的一種“網絡虛擬貨幣”,借助它客戶可以獲得騰訊公司為其提供的各種收費服務。這是目前普及率最高、應用最廣泛的網絡虛擬貨幣,同時,其所能購買的增值服務也最多,有發展成為網絡硬通貨的趨勢。

        POPO金幣。是在POPO里面消費時使用的網絡虛擬貨幣,其最大的特點就是獲取途徑同其他網絡虛擬貨幣不一樣,網民只能憑借POPO經驗值獲得POPO金幣,使用POPO金幣可以下載多彩的POPO 表情,還可以參加POPO 不定期舉行的各項活動等。

        聯眾幣。在聯眾世界的網站,主要是使用聯眾幣消費。使用聯眾幣可以獲取聯眾世界的會員資格,還可以獲得一種類似于游戲幣的財富,這種財富可以在聯眾游戲里使用。此外,聯眾幣還可以用于購買聯眾秀等。

        U幣。U幣是新浪公司提供的在其網站平臺上流通的網絡虛擬貨幣,是在享受新浪公司提供的各種付費服務時進行支付的一種手段。使用U幣可以下載新浪開發的各種小游戲,還可以在線制作精美的賀卡送給遠方的朋友等等。

        G幣。是在17173網絡平臺上使用的網絡虛擬貨幣,使用G幣可以購買17173的游戲服務、閱讀電子書刊、享受高速下載和在線殺毒等等。

        網絡虛擬貨幣的電子商務特征

        高風險性。相比較于傳統貨幣,網絡虛擬貨幣具有一定的市場風險性。傳統貨幣是以中央銀行和國家信譽為擔保的法定貨幣,而網絡虛擬貨幣則由于是不同機構自行開發設計的,其擔保要依賴于各個發行者自身的信譽和資產。那么網絡虛擬貨幣的發行者自身的信譽又如何呢?在網絡市場這個競爭強、風險高的新興領域,即使是類似于騰訊、聯眾這樣的網絡服務提供商的社會信譽度也有待進一步提升。

        發行機構的無組織化。一般情況下,一國的貨幣是由央行或特定機構壟斷發行的,國家有專門的政府部門對貨幣發行機構進行監督和管理,具有很高的組織紀律性。而當前網絡虛擬貨幣的發行機制與其不同,發行機構幾乎是清一色的網絡服務提供商,而且發行機構眾多,其發行網絡虛擬貨幣的目的和原則是完全的市場行為,即自身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它們各自為政、各行其責,幾乎不需要接受任何部門的監督和管理,不具備最基本的組織紀律性。

        形式多樣化。在各大商務網站中,網絡虛擬貨幣的存在形式并不是單一的。綜合起來,網絡虛擬貨幣的形式有以下幾種:虛擬等級,這是一般網站給予活躍會員的獎勵,等級高的可以享受更高級的服務;虛擬貨幣,有些網站是通過向積極會員發放虛擬貨幣的形式進行獎勵,會員在享受收費服務時用虛擬貨幣進行支付。此外,還有積分、游戲裝備、虛擬頭銜等獎勵形式。

        兼具存款特性。由于網絡虛擬貨幣可以按照客戶指令在不同賬戶上轉賬劃撥,網絡虛擬貨幣就能夠隨時成為各種存款的生息資產,這是紙幣無法比擬的。

        地域無限性。一般來講,網絡虛擬貨幣只要雙方認同,可以使用多國貨幣交易,而傳統貨幣一般都只能在一定地域流通。

        使用成本低廉。網絡虛擬貨幣都是以數字化的形式存儲和流通,故其造幣成本和發行成本較低。而且客戶進行交易結算的成本也遠遠低于其他結算方式,如信用卡、現金等。

        網絡虛擬貨幣的生存方式探討

        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的調查報告,我國的網民正以近20%的增長速率在增加,而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付費用戶。據估計,國內每年的網絡虛擬貨幣市場規模已經達到近百億元。目前,像盛大(泡泡點券、點卡等)、騰訊(Q幣)、聯眾(游戲豆)以及門戶網站網易(POPO幣)、新浪(UC幣)、搜狐(BB卡、校友錄卡)等互聯網巨頭都擁有各自的網絡虛擬貨幣。但這些網絡虛擬貨幣的生存方式卻不容樂觀:它們基本是各自為政,各種網絡虛擬貨幣大都只能在自家領域內使用,“發鈔機構”都是清一色的網絡運營商,沒有一個類似與央行這樣的統一機構來發行及管理這些貨幣,各網絡虛擬貨幣不能通用,更不存在“官方”的相互兌換等等。

        筆者認為,隨著網絡虛擬貨幣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這種無政府主義的網絡虛擬貨幣發行流通體系將會嚴重影響其市場的進一步發展。近期的一項調查顯示,81.4%的人期望出現“網絡硬通貨幣”。2005年,百度率先與盛大、網易、銀聯、支付寶等24家公司簽訂協議,推出“百度幣“作為可以在網絡世界使用并且可自由兌換的通貨,意欲構筑一個以百度幣為中心的網絡虛擬貨幣體系;而Q幣、網易幣已經憑借其雄厚的用戶基礎及受眾的廣泛性部分地充當了“虛擬貨幣硬通貨”這個角色。

        網絡虛擬貨幣的電子商務功能

        解決了網上小額支付問題。為了進一步挖掘每天巨大流量蘊藏的潛在商業價值,成千上萬的ICP們大力發展互聯網增值服務,而絕大多數的網絡增值服務都是1到2元的小額支付,如果選擇通過網上銀行完成支付,網民都普遍擔心安全問題,而網絡增值服務“小數額、高頻率”的特點決定了網民不愿意選擇郵局匯款的方式。為了解決這一矛盾,各大門戶以及網絡游戲提供商均推出了自己的“幣”,這極好地解決了網上小額支付問題,網民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獲取網絡虛擬貨幣,輕松完成在線小額支付。 商家吸引人氣的有效手段。對于商務網站來說,擁有人氣是擁有利潤的前提。為了留住老會員,吸引新會員,商務網站推出了多種形式的虛擬貨幣,通過向積極活躍的會員免費發放虛擬貨幣,充分調動會員的積極性和活躍度,這對網站來說是劃算的,同時還能滿足會員的榮譽感。

        商家掌握主動權的利器。虛擬貨幣或者虛擬獎勵是吸引會員積極的在網站里進行各種活動的力量和激勵,是會員忠于網站的動力,從網站的發展過程來看,首先是吸引會員,吸引到會員后,就是調動會員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因為網站制定了虛擬貨幣后,會員就會積極地參與到網站的操作和活動當中,那么網站就能夠把握主動權,并增強了會員對網站的忠誠度,使網站與會員之間能夠進行良好的互動。

        充分調動會員積極性。通過虛擬貨幣或者虛擬獎勵,可以刺激會員在網站里進行大量的操作,雖然流量仍然是大多數網站最為看重的指標之一,但是會員在網站中的活躍度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現階段網絡虛擬貨幣的發展困境

        法律缺失。當前網絡虛擬貨幣最大的問題在于國家根本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央行發行的《支付清算組織管理辦法》及《電子支付指引》均沒有涉及網絡虛擬貨幣方面的內容。沒有法律的界定,整個網絡虛擬貨幣的價值鏈根本不能建立。例如,如果一家網絡運營商因經營不善而倒閉,那么該運營商已經發行的大量網絡虛擬貨幣將怎么處理呢?如果化為泡影的話,大量的網絡虛擬貨幣也就一文不值,這樣對網絡虛擬貨幣持有者顯然是不公平的。可見,法律對網絡虛擬貨幣的認可至關重要。

        通貨膨脹隱患。同現實世界一樣,虛擬世界也存在通貨膨脹問題。對于網絡虛擬貨幣中的游戲幣這種問題廣泛存在,其主要罪魁禍首就是遍布于全國各大城市的“造幣工廠”,所謂的“造幣工廠”即為玩家提供虛擬角色升級服務的“代練公司”,他們雇人專門打游戲“制造”游戲幣,然后自己不用而直接將“打”出來的游戲幣賣給其他玩家,這種沒有上限的生產必然導致游戲幣的貶值。而對于那些使用黑客手段生產的游戲幣更是直接導致了虛擬世界的通貨膨脹。至于由各門戶網站發行的專用貨幣,只要能有效防止線下交易或者用虛擬貨幣購買現實商品,則發生通過膨脹的概率要小得多,因為這種網幣都是在自家網站內使用,并且虛擬世界的“商品”供應幾乎是無限的,只要人為設置一下就可以了。

        監管缺失。作為在虛擬世界里代替現金流通的等價交換品,除發行不是中央銀行之外,網絡虛擬貨幣的實質同現實貨幣幾乎沒有區別。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網絡虛擬貨幣的使用將會越來越頻繁,如何對網幣發行商進行信用管理?要不要對網絡虛擬貨幣的發行商進行資格認定?各網絡運營商要不要對網幣流通量有一個總量控制?怎樣實現網幣與現實貨幣的對接等等。這些問題若不能合理解決,當網民及游戲玩家手中的網絡虛擬貨幣達到相當規模時,其對央行的貨幣政策及傳統金融業所產生的影響將會顯現出來。因此,將網幣納入到現有的貨幣監管體系之內勢在必行。

        網絡虛擬貨幣發展的對策思考

        通過上述分析,怎樣突破網絡虛擬貨幣的發展困境呢?筆者認為,國家在保證現實世界金融秩序避免受到嚴重沖擊的情況下,可以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嘗試:

        加快相關法律及規則的制定。嘗試運用現實世界價值體系的方法來建立網絡虛擬貨幣的相關法律及規則。

        在技術上尋求突破。受信息和通訊產業發展水平所限,我國目前還沒有能力研發出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網絡虛擬貨幣,如廣為盛行的利用“私服外掛”大量生產非法游戲幣,眾多的游戲服務商對此幾乎是無能為力。因此,尋求技術上的突破,以彌補網絡虛擬貨幣的安全漏洞,是網絡虛擬貨幣發展的當務之急。

        第4篇:電子政務的特征范文

        [關鍵詞] 生物特征識別 數字簽名 電子商務 身份安全認證

        一、引言

        在電子商務應用日益廣泛的今天,從某種角度看,身份認證技術可能比信息加密本身更加重要。它是網絡安全和信息系統安全的第一道屏障,是在信息安全時代備受關注的一個研究領域。

        目前的應用主要是以“用戶ID+口令+數字證書”來進行用戶的身份認證。從根本上說這種身份認證不能解決訪問者的物理身份和電子身份的一致性問題,即無法確認通過身份認證的訪問者即獲授權者。

        啟發于人的身體特征具有不可復制的特點,人們開始把目光轉向了生物識別技術。人的指紋、虹膜、視網膜等都具有惟一性和穩定性的特征,為實現更安全、方便的用戶身份認證提供了有利的物理條件。

        用戶最關注的問題是因特網的網絡安全性和保密性。保障網絡中數據傳輸的安全性通常需要借助信息安全功能來實現。在開放系統中對具有重要價值的信息或私密信息進行通信時,可使用數字簽名等密碼技術進行加密。

        生物識別技術代表著用戶身份認證技術的未來,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如果將生物特征識別技術和數字簽名技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可以提供一種更加安全、便捷的用戶身份認證技術。

        二、生物特征識別技術

        生物特征識別技術是通過計算機與光學、聲學傳感器和生物統計學原理等高科技手段結合,利用人體固有的生理特性來進行個人身份的鑒定。其核心在于如何獲取這些生物特征,并將之轉換為數字信息,存儲于計算機中,利用可靠的匹配算法來完成驗證與識別個人身份的過程。

        1.指紋識別――成熟的身份認證技術

        在網絡環境下的身份認證系統中,應用指紋作為身份確認依據是理想的。

        第一,理論上,每個人的指紋是獨一無二的。

        第二,指紋樣本便于獲取,易于開發識別系統,實用性強。

        第三,指紋識別中使用的模板而是由指紋圖中提取的關鍵特征,使系統對模板庫的存儲量較小。也可以大大減少網絡傳輸的負擔,便于支持網絡功能。

        第四,指紋識別是生物特征識別中研究最早、技術最成熟、應用最廣泛的技術,有著堅實的市場后盾。

        指紋識別具有很高的實用性、可行性。隨著固體傳感器技術的發展。指紋傳感器的價格正逐漸下降,在許多應用中基于指紋的生物認證系統的成本是可以承受的。

        指紋識別原理和過程如下:首先,通過指紋讀取設備讀取到人體指紋圖像,并對原始圖像進行初步的處理,使之更清晰。然后,指紋辨識算法建立指紋的數字表示――特征數據。特征文件存儲從指紋上找到被稱為“細節點”(minutiae)的數據點,也就是那些指紋紋路的分叉點或末梢點。這些數據稱為模板(至今仍然沒有一種模板的標準,也沒有一種標準的抽象算法,各廠商自行其是)。最后,通過計算機把兩個指紋的模板進行比較,計算出它們的相似程度,得到兩個指紋的匹配結果。

        2.虹膜和視網膜――更準確、更可靠的身份認證技術

        虹膜是一種在眼睛中瞳孔內的織物狀各色環狀物,每一個虹膜都包含一個獨一無二的基于像冠、水晶體、細絲、斑點、結構、凹點、射線、皺紋和條紋等特征的結構。世界上兩個指紋相同的幾率為1/109,而兩個虹膜圖像相同的幾率是1/1011,虹膜在人的一生中均保持穩定不變。因此,利用虹膜來識別身份能夠成為獨一無二的標識,其可靠性超過了指紋識別。

        從直徑11mm的虹膜上,Dr. Daugman的算法用3.4個字節的數據來代表每平方毫米的虹膜信息,一個虹膜約有266個量化特征點,而指紋識別技術只有40多個特征點。266個量化特征點的虹膜識別算法在眾多虹膜識別技術資料中都有講述,在算法和人類眼部特征允許的情況下,Dr. Daugman指出,通過他的算法可獲得173個二進制自由度的獨立特征點。這在生物識別技術中,所獲得特征點的數量是相當大的。

        關于虹膜的特征提取方面較有成效的主要有Daugman的利用多分辨率Gabor濾波器提取虹膜紋理的相位信息;Wildes的基于4種不同決策標準的拉普拉斯金字塔提取虹膜紋理特征;Boles和Boashash的基于小波變換過零檢測虹膜識別算法以及中科院采用Gabor濾波和aubechies-4小波變換相結合的紋理分析方法。

        虹膜技術上有一些地方有待完善;當前的虹膜識別系統只是用統計學原理進行小規模的試驗,而沒有進行過現實世界的惟一性認證的試驗;目前圖像獲取設備相當昂貴。

        視網膜是一些位于眼球后部十分細小的神經(一英寸的1/50),它是人眼感受光線并將信息通過視神經傳給大腦的重要器官,用于生物識別的血管分布在神經視網膜周圍,即視網膜四層細胞的最遠處。

        在20世紀30年代,通過研究就得出了人類眼球后部血管分布惟一性的理論,進一步的研究的表明,即使是孿生子,這種血管分布也是具有唯一性的,視網膜的結構形式在人的一生當中都相當穩定。所以,同虹膜識別技術一樣,視網膜掃描可能是最可靠、最值得信賴的生物特征識別技術。視網膜掃描設備可以從使用者的視網膜上可以獲得400個特征點,創建模板和完成確認。由此可見,視網膜掃描技術的錄入設備的認假率低于0.0001%。但拒假率(FAR,指系統不正確地拒絕一個已經獲得權限的用戶)比較高,相信在進一步的研究中可以大大降低。

        因為對視網膜難于采樣,也無標準的視網膜樣本庫供系統軟件開發使用,這就導致視網膜識別系統目前階段難以開發,可行性較低。

        與指紋識別技術的主要步驟以及原理相似,虹膜識別與視網膜識別一般包括圖像采集、圖像處理、特征提取、保存數據、特征值的比對和匹配等過程。

        圖 生物識別系統原理

        綜上所述,指紋識別是最容易實現的;而虹膜識別與視網膜識別受到某些限制,目前除了一些高端應用外很難普及應用,但其有著巨大的技術優勢和潛在的商業價值,必將是下一代生物特征識別技術的發展方向。

        三、基于生物特征識別和數字簽名技術的電子商務身份認證系統解決方案

        1.方案設計要求

        要確保基于指紋特征的用戶身份認證系統的整體安全性,必須對基于指紋特征的網絡身份認證方案設計一個安全的身份認證協議。良好的身份認證協議應該滿足以下幾個要求:

        (1)能夠準確識別被認證對象的身份;

        (2)能夠明確重要事件的責任人,并實現簽名,避免事后抵賴;

        (3)能夠保障數據在存儲和傳送時的安全。

        2.基于生物特征和數字簽名技術的電子商務身份安全認證系統結構

        基于秘密信息的身份認證協議:保證通信認證可以防止第三方的重放攻擊,但由于客戶端密鑰存儲和管理存在問題。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認證:能解決口令窺視和密鑰管理難等問題,但很難阻止第三方的重放攻擊。因而,筆者提出了綜合前述的生物特征識別技術和數字簽名后得到的電子商務身份認證系統的解決方案。

        在網絡環境下(B/S結構),用戶(客戶端)如果要訪問遠程服務器所管理的信息資源,在獲得相關資源訪問權限之前,必須通過生物特征身份認證,所有的信息資源訪問權限都在身份認證系統(服務器端)管理之下,未通過身份認證的用戶不能訪問信息資源。當模板內置于服務器時,通過客戶端的生物特征獲取儀器獲得用戶的生物特征信息,該信息被加上數字簽名后傳送到服務器,在服務器首先校驗簽名是否有效,再與預先注冊的模板進行比較,并完成身份認證。

        3.身份認證步驟與協議

        在生物認證系統中,為了保證生物特征值這不被非法用戶所獲得,采用數字簽名技術。我們在此對協議中采用的符號做如下定義:A為用戶,AS為認證服務器,KUAS為認證服務器公鑰,TAS為認證服務器的時限,NA為A的現時數據,FA為A的生物特征值,IDA為A的標識。還需說明的是這里采用的是單向認證協議。基本協議如下:

        (1)A用自己標識的簽名向認證服務器AS請求認證。使用簽名技術能有效地阻止一個虛假認證服務器對用戶A的欺騙性連接。因為只有合法的認證服務器才保存有用戶的公鑰,從而能驗證這個簽名來獲得IDA來為下面的認證過程來使用。

        (2)認證服務器產生時限TAS,現時數據NA,并將自己的公鑰KUAS、NA和時限TAS用用戶A的公鑰KUA加密后返回給客戶端的A用戶。

        (3)客戶端A接受到認證服務器公鑰、時限和現時數據NA,同時在客戶端的生物特征傳感器讀取用戶的生物特征圖像,并獲得特征FA,把元組{TAS,NA,FA}用認證服務器的公鑰KUAS加密后發送給認證服務器。

        (4)認證服務器AS通過生物特征信息數據庫進行比對,若匹配則A的身份通過認證。

        這個方案與現時使用的認證體制基本類似,所以電子商務交易系統不必作重大改變。但因為引入了生物特征識別,安全性可以獲得有效的加強。

        四、結束語

        在信息化日趨成為主流的今天,電子商務的業務已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而飛速發展,與此同時,電子商務的安全性也成為業界的一個熱點研究方向。本方案設計將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認證技術和數字簽名相結合應用于電子商務,加強系統安全性,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實用意義。

        參考文獻:

        [1]DAUGMAN J G. High confidence visual recognition of persons by a test of statistical independence[J]. Tra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1915(11): 1148-116

        [2]MA Li, TAN Tieniu, WANG Yunhong. Efficient iris recognition by characterizing key local variations[J]. 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 2004,13(6)739-750

        [3]BOLES W W, BOASHASH B. A human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 using images of the iris and wavelet transform[J]. IEEE Transon Signal Processing. 1998,46(4): 1185-1188

        [4]WILDS R P. Iris recognition: an emerging biometric technology[A]. Proceedings of the IEEE[C].Sanjuan Puertorico, 1997

        [5]孟浩徐翠平:虹膜識別算法的研究[J].哈爾濱工程大學學報,2006,27(3): 400-403

        [6]祝連慶穆婕馬龍:虹膜識別技術的研究[J]. 儀器儀表學報,2006,26(6): 753-755

        [7]葉煒李恒華田捷:生物識別技術在網上銀行認證安全體系的應用[J].計算機工程,2003, 29(11): 192-194

        第5篇:電子政務的特征范文

        關鍵詞:電子政務 IT 治理模式

        中圖分類號:D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2(b)-0006-01

        IT治理模式是與電子政務相配套的一種保障性措施,同時也是幫助電子政務向著理想方向發展的動力。我國的政務工作正在不斷的向著公開化、透明化方向發展,電子政務在這兩個方面做出了非常好的成績。IT治理模式并不是在電子政務出現問題的時候才應用,而是在電子政務開始研究的時候,同步進行建設,并且根據電子政務的發展和問題的出現,逐步的進行健全、完善,從根本上提升電子政務的各項能力,真正做到對社會有益無害。在此,本文主要對我國電子政務IT治理模式與過程進行一定的研究。

        1 電子政務的特征分析

        對于政務來說,要想從原來的純人工執行到計算機執行,就必須把握好電子政務的特征,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電子政務帶來的不利影響,同時能夠節省出一個較長的過渡期。經過詳細的討論和分析,電子政務的特征如下:第一,電子政務具體實施目標往往是效率為主,缺乏流程優化。我國在目前的發展建設中,屬于全面進步期,政務工作非常繁忙,電子政務雖然在效率上比較突出,但是相關的工作流程要得到健全,避免在日后的政務工作當中,埋下較大的隱患。第二,業務部門主導電子政務決策。從客觀的角度來說,電子政務的重點在于“政務”,而不是“電子”,一切電子化的手段都是為了更好的提高政務工作能力,為國家的發展提供幫助。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業務部門主導帶來的弊端是缺少對服務對象需求的考察。政務工作不同于一般的國家建設工作,政務工作必須分輕重緩解,同時要從全局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否則很難達到理想的結果。

        2 電子政務IT治理模式

        對于電子政務來說,目前存在的問題較多,雖然在起始階段產生了一些積極影響,但是后續的工作并沒有做好,與其他政務工作也出現了一定的矛盾和沖突。采用電子政務IT治理模式,能夠有效的解決現有的矛盾和分歧,同時最大限度的規避電子政務帶來的風險。在此,本文對電子政務IT治理模式進行一定的闡述。首先,我們可以建立一套屬于地方政府的電子政務IT治理中的決策機制。這套機制主要是為了解決電子政務“只顧效率、不顧效果”的問題。比方說,決策機制當中的高層主導式比較適合我國的發達地區,這種模式主要是政府部門高級管理層擁有決策權。而IT部門主導式,主要是由組織內的IT部門主管或者專業人員、專家進行負責。決策機制可以根據不同地方政務的不同需求來選擇,充分結合了實際情況,同時能夠在電子政務和人工政務以及全局政務當中,尋找到一個良好的契合點。其次,為了能夠更加徹底的根除電子政務當中的問題,我們可以執行電子政務IT治理中的知識轉移機制。通過采用知識轉移機制,可以將問題交給專業的部門來處理,既強化了電子政務的處理方式,同時可以在效率效果上尋求兼得。目前的知識轉移方式有很多,比方說人員轉移、文件說明、專家觀察、常規化等等,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方式。總的來說,電子政務IT治理模式選擇,一是要與自身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二是要與日后的發展戰略和政務目標相結合;三是要與我國的總體發展相契合,達到高度統一。

        3 我國電子政務IT治理過程研究

        3.1 信息系統與相關技術的控制目標

        電子政務IT治理過程必須要與治理模式相互匹配,才能在最后的結果當中,得到預期的效益。信息系統與相關技術的控制目標,已經成為了目前的重要工作。從現有的情況來看,主要是通過建立COBIT框架來完成相關工作。COBIT框架是結合電子政務的特征和治理模式來設計的,主要包括四個領域,分別為IT規劃和組織領域、系統獲取和實施領域、交付與支持領域、信息系統運行性能與評價領域。這些領域既互相獨立,又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對于我國來說,這四個領域的獨立執行或者是相互配合,足以應對電子政務當中的各項問題,在不斷加入新元素的情況下,COBIT框架已經成為了一個非常好的橋梁,讓電子政務切實的發揮出作用,而不是單純的在效率上有所建樹。另一方面,隨著我國發展速度的加快,電子政務IT治理過程,應該更加健全,優化結構和實施方法。

        3.2 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庫的應用

        電子政務主要是通過電子化的手段來完成政務工作,所以電子化技術的好壞對政務工作具有很大的影響。在IT治理過程中,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庫是一個必不可少的保障。設施庫的功能比較健全,主要有政策、角色和責任、收益等九個方面的明確界定。將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庫應用到治理過程中,能夠對電子政務起到一定的規范作用,避免在一些小問題上犯錯誤,同時可以減少很多的麻煩。比方說,當電子政務在執行過程中,某一方面沒有做好,并且已經產生了影響,我們可以根據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庫的明確界定,以及相關框架和治理模式,將電子政務及時的拉回正確的軌道上,并且在最短的時間內彌補錯誤。這樣一來不僅減少了經濟上的損失,同時對日常政務工作和國家的戰略發展都有莫大的積極意義。

        4 結語

        本文對我國電子政務IT治理模式與過程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從現有的工作來看,治理模式和治理過程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電子政務的各項工作也在應有的軌道上平穩的前進。日后的工作重點在于,通過合理的方式,將其中的一些重點和和難點進行突破,不僅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要建立良性循環,只有這樣才能讓電子政務真正意義的促進國家發展與建設,相信在日后的工作當中,能夠取得更加驕傲的成績。

        參考文獻

        [1] 周賀來.電子政務中的IT治理研究[J].電子政務,2008(5).

        第6篇:電子政務的特征范文

        Abstract: The e-government as a new form of the administr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aily work, however,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also some negative effects. This paper made a discussion on the topic of the negative effect and ethical demands of e-govern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關鍵詞:電子政務;網絡行政倫理;公共管理

        Key words: e-government;network administration ethics;public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TP31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35-0136-02

        0引言

        電子政務的推進和應用過程,人們逐漸發現了網絡技術的應用和其他技術一樣,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技術風險特征。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它本身就是倫理調節與規范的主要對象[1]。作為信息社會產物的行政管理形式,電子政務在發揮進步作用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但電子政務在網絡安全、信息傳播方面的某些本質特征,在帶來進步的同時也日益體現著其負面效應。國內外關于電子政務的特點大多集中在有利于提升行政效率和行政透明度、降低行政成本等正面效應方面,而對負面效應的研究目前較少。以下首先說明的是電子政務網絡的負效應特征。

        1電子政務的負效應及其特征

        和許多新技術一樣,電子政務技術作為一種目前還不是很完備的行政工具,其不可避免地存在著許多值得警惕的負面效應。本文在此就其目前所認為比較重要的幾點作一說明。

        1.1 電子政務網絡環境下易于助長無政府主義等極端民主化傾向互聯網的開放性、包容性、互動性特征逐漸使公眾的上網習慣趨于自由發言且疏于負責。由于使用系統的行政主體多采用朝九晚五時段,很難做到后臺全天候實現人性化和個性化服務,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非法活動可以避開某些高峰工作時間,一些非法的黑客行為則可能變得隱蔽、直接、高效和難以控制。由于政務信息是社會民主參與和利益訴求的重要資源,許多利益集團日益重視利用網絡特別是政府網站來影響輿論和體現話語權。利用政務網絡的官方影響和論壇的匿名發言權利,制造虛假信息,混淆視聽已經屢見不鮮。電腦黑客熱衷于入侵官方網站,竊取和篡改有關系統的數據庫信息,直接威脅到官方網站的正常運行和當事人的利益。

        1.2 電子政務網絡的交互性特性形成行政主客體角色感的模糊網絡的最大特征是交互性,而行政活動的交互對于網絡媒介與網絡社會交往來說,交互性的實質是指在交流中傳者與受者的角色是互換的,即交互主體的“主體間性”。在政務網上,交互性的參與行為除了指傳播的雙主體性和信息的雙向流動外,也是人們確立自身現實感和社會角色的重要的技術保證之一。個人通過點擊、鏈接在虛擬空間中,人們常會把自己與現實社會的真實角色相迷失。電子政務網絡的虛擬性還會導致行政主客體不同程度的心理異化。“在技術進步中手段逐漸取代了目的的地位……人在某種意義上成為技術的奴隸”[2]。互聯網導致用戶減少和其他人的現實交流,進而嚴重損害社區的社會結構。行政活動者在網絡行政過程中,扁平化的網絡結構常常形成協作關系和本位意識錯位。

        1.3 電子政務信息的多樣性來源特性形成大量的海量冗余信息行政管理的效能與信息的掌握密切相關,行政信息的不對稱特有格局總是會形成行政成本的增加和暗箱操作的空間。政務信息和非政務信息都通過電子政務網站隨時形成公共信息,盡管最大限度地方便了人們的公共參與和公共交流,把虛擬空間變成了靈活高效的公共信息平臺,但政務信息的多樣性也帶來大量冗余信息,即人們可以自由地將各種干擾信息上傳至網絡,也可自由轉載各種未經證實和暗含某種傾向性意圖的政務信息以及相關內容。

        1.4 基于電子政務信息資源系統的政務信息公開形成了信息安全和保密的新課題目前對信息安全構成威脅已經成為網絡時代政府信息保密的最大威脅。電子政務的出現使行政信息的自由流動,使地域差別變得更加模糊。電子政務信息傳播有瞬時性、迅速擴散性乃至跨時空特征,對傳統媒介有補充作用,但環節越多、交互性越強,則越為公共信息保密帶來更多漏洞、困難和挑戰。除了行政倫理機制的規約,更重要的是必須在對技術系統升級完善才可堵住財政資金非法流失的渠道。

        1.5 數字鴻溝會導致民主參與機會和新的社會階層的分化當部分人群的政治參與和行政活動愈加依賴政務網絡方可實現時意味著部分人群將被更加邊緣化在網絡之外。在組織實踐中,數字鴻溝始終是信息化建設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數字鴻溝的存在是必然的,但鴻溝的縮小則是相對的。國際電子政務建設排名靠前的新加坡和加拿大等國,人群聚居特征和地域聯網便利程度是其快速推進電子政務建設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網絡連接地區僅僅是城市和發達地域,在線的僅僅是某些信息技術富有群體,則意味著這部分人群可以更加方便地參與公共政策和享受民利,而“信息邊遠地區”的人群則因為難以接觸信息網絡而成為新的信息弱勢群體。最終必然會造成人們利用信息能力的不平等,加大信息貧富差距。“民主制在這樣一種計算機統治中就變成了一種怪物”。[3]

        2電子中的倫理訴求

        在科技應用史上,倫理意識產生由來已久,網絡在出現后便被人們佐以倫理關注。1931年,愛因斯坦在給加利福尼亞州理工學院的學生講話:“你們想使你們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類,那么只懂得應用科學本身是不夠的。關心人的本身,應當始終成為一切技術上奮斗的主要目標;關心怎樣組織人的勞動和產品分配這樣一些尚未解決的重大問題,用以保證我們科學思想的成果會造福于人類,而不致成為禍害。”

        2.1 電子政務網絡行政行為引發的倫理困境行政倫理的勃興離不開現實行政活動對倫理的訴求。而網絡技術,尤其是政務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雙方對于利益的不同訴求,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對技術的負面效應未能足夠重視。人們對某些心技術的演變及規律的認識還處于初步階段,在運用科技手段對某些事物及其客觀世界進行改造時只側重于良性結果而未能察覺或忽視了負面效應。旨在謀求地域和民族利益,損害其他地域和其他民族以至全球利益。例如,美國借助網絡技術作為其對其他族群價值觀干涉的工具,形成信息霸權。旨在謀求小團體利益,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如一些政府部門人員為了部門利益,把政府網絡系統信息庫中的公民私密資料提供給特別一方,最終導致公平正義的喪失。旨在謀求行政活動者的私利而缺乏職業責任,運用政務網絡對他人利益的損害。如電腦專家炫示個人能力變動政府網站欄目甚至修改外交部和國防部網站事件,都可能引發外交爭端。還有由于人類對電子政務系統新技術應用造成新倫理困境。

        2.2 網絡行政倫理介入的必要性本文所提及的“行政共同體”,是我國電子政務環境下行政模式中所包含的從事政務、黨務、人大和其他從事的人員所形成的群體。之所以這樣定義與我國政治體制有關,因為我國的公共管理主體不止是政府,且有政黨等多元主體的深層參與,在本文中統一使用“行政共同體”來表述。網絡行政倫理是對于行政活動的道德引導,是調節電子政務系統使用者內部之間、“行政共同體”與社會公眾之間諸種關系的道德原則、道德規范等的總和。行政倫理介入電子政務行政活動的重要性在于,一方面可以使電子政務的運用甚至規劃得到明確的道德理性的指導,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被不善目的利用網絡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作為道德理性的行政倫理又可以彌補單純的網絡技術的工具理性之不足,增強電子政務系統使用者對于技術開發后果的道德責任感,從而以價值理性的自覺來最大限度地消解工具理性在社會負面作用上的不自覺。傳統行政倫理對行政行為具有規范約束作用,旨在規約人類行政活動得以良性運行。當規范被人們普遍接受,并成為調整人們在行政活動中的關系的行為規范時,人們會通過自我倫理反省行為以便獲得行政活動最優效能。現代社會人類聯系和依賴性增強,城市化對人們的行為規范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并產生了各種協調相互關系和行為準則的新型道德標準。在人們越來越依賴于信息網絡技術時,人們逐漸意識到網絡社會的特性決定了電子政務和傳統行政的不同特性。因此,基于網絡行政活動的行政倫理規約,不但有利于規約行政共同體的行政行為,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行政目標的實現和維持相對合理的社會秩序。

        2.3 制度性創新是行政倫理建設實踐的必然歸宿行政倫理是一種道德規范,并無強制性。實踐證明,人性的特征和外界的各種影響,僅靠行為人的自律外還必須靠制度性手段加以約束。約有80個國家已經頒布有行政倫理法規以便通過法律的權威性來約束行政活動中的失范行為。法律的強制性、權威性、穩定性和長期性,能夠從不同層面對人們的行政行為予以約束,法律作為一種強制性的社會規范。為了更好的發揮網絡技術的積極作用,必須從規范和制度兩個方面進行行政倫理規約的探索,研究其倫理規約的可能、依據、特性、原則等問題,最終使行政倫理的道德規約作用不但能存在于行政共同體的內心,而且在外部從制度安排甚至法律的高度予以保障,使網絡行政倫理發揮更好的規約作用,即本文后面要說明的倫理制度化和制度倫理化。

        基于以上倫理訴求,本文的研究將為防范和減弱電子政府形態下的行政活動引起的負效應消解提供方法論指導,針對網絡行政活動的特點,提出網絡行政倫理的概念和理論主張,進而對網絡行政倫理規約的可能、依據、特性、本質、機制做逐項研究。同時結合電子政務技術特征,對電子政務技術系統的價值負荷進行研究,并對網絡行政倫理的制度安排做初步探索。實踐證明,電子政務的優勢要繼續發揮則必須要認識到電子政務技術的兩面性,及早從理論和實踐上重視和規約新技術帶來的各種不確定性風險,并且采取力所能及的方式去應對和化解此類負面效應。無論何種電子政務技術產品的運行,都必須借助于不同形態的信息網絡方可發揮效能。把不同網絡條件下的行政活動及其倫理問題為研究對象,以既有行政倫理規范為基礎,探求特定條件下的行政倫理沖突的規律和本質特征,力求對行政倫理研究有所突破。電子政務系統的負面效應隨著其快速推進而表現為多樣化并日益形成很多衍生的倫理問題。為了更好地發揮電子政務的積極作用而弱化其消極作用,除了技術之外,必須更加重視探索倫理價值因素在電子政務網絡行政活動中的規約,如通過行政倫理的構建和規約,不斷深化行政倫理在網絡行政活動中的影響,規范人的行政行為,使人的行政活動產生善的結果。

        參考文獻:

        [1]沙勇忠.現代信息活動中的道德問題[J].蘭州大學學報,2004,(1):89-94.

        第7篇:電子政務的特征范文

        論電子政務中的信息安全

        我市電子政務發展戰略框架研究

        政府信息化與電子政務發展研究

        “三網”環境下電子政務系統的安全性研究

        我國電子政務發展應用研究

        電子政務與電子商務的關系探討

        通過電子政務來拉動電子商務的分析研究

        我國電子政務標準化研究

        電子政務發展中非技術問題探討與對策

        電子政務如何推進政府管理的進步

        關于我國電子政務現狀、問題及發展方向的討論

        電子政務與水利政務信息化建設討論研究

        中國電子政務的現狀與發展對策

        高校電子政務系統的建設研究

        電子政務對公共行政的影響研究

        電子政務的內涵及其發展

        政府上網與電子政務的實現研究

        電子政務與辦公自動化的方案研究

        電子政務與電子文件保護

        我國電子政務的發展特征及存在問題

        基于電子政務的知識管理研究

        基于電子政務的行政管理研究

        電子政務安全體系結構的研究

        電子政務建設中的幾個宏觀問題研究

        電子政務相關法律問題探討

        電子政務與政府行政管理研究

        應用于電子政務的知識管理中間件平臺研究

        電子政務的實現條件研究

        電子政務安全保障體系研究

        電子政務建設中的安全集成研究

        PKI技術在電子政務中的應用研究

        電子政務系統在無線電管理工作中的應用研究

        電子政務中安全中間件的應用研究

        軟件重用技術在電子政務中的應用研究

        電子政務與檔案信息化建設研究

        電子政務與行政文化和行政決策的關系研究

        檔案工作與電子政務建設研究

        電子政務系統中動態工作流技術的應用研究

        公安電子政務系統的實現研究

        電子政務外包及其實施過程中的網絡安全技術的應用

        工作流技術在電子政務領域中的應用研究

        電子政務全球透視與我國電子政務的發展現狀的研究

        關于電子政務中安全域和網絡劃分與控制的研究

        國家電子政務網絡安全應急處理體系的研究

        關于電子政務機房一體化的研究

        我國電子政務建設中的機遇和挑戰

        電子政務中數字證書實現身份認證技術的應用

        電子政務的發展階段研究與發展趨勢的展望

        基于三層體系結構的電子政務系統的研究

        電子政務中分布式知識管理的實現

        對電子政務的多視角思考

        我國電子政務實施中的難點與解決方案

        電子政務的廉政意義探討

        電子政務的技術風險與管理誤區的防范

        電子政務系統中的數據交換平臺設計

        基于MPLS-VPN的電子政務系統的網絡平臺的構建

        電子政務與依法行政的關系的研究

        電子政務網絡安全風險研究

        基于技術的電子政務系統設計

        面向電子政務的決策支持系統研究

        電子政務的安全審計相關研究

        環保電子政務系統方案設計

        電子政務中網絡劃分與安全保密研究

        安全電子政務信息系統的開發研究

        面向電子政務的公文管理系統的設計

        我國電子政務標準體系結構的探討

        電子政務建設中的有關技術問題研究

        電子政務中的數據庫建設研究

        空間信息支持下的電子政務及其發展前景

        電子政務空間輔助決策環境的研究

        電子政務中的人口空間管理和分析研究

        電子政務、信息網建設思路及技術方案研究

        UML的活動圖及其在電子政務中的應用研究

        適用于我國電子政務系統的訪問控制策略研究

        一種基于角色網絡模型的電子政務系統的實現

        電子政務發展對政府公務員的挑戰與新要求

        我國電子政務的市場預測分析研究

        電子政務管理模式研究

        第8篇:電子政務的特征范文

        1.1可實現政府行政管理創新

        電子政務的實現可以有效地向市民提供交互式服務,提升政府的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政府上網,為政府行政管理模式的現代化提供了一個履行職能、實施管理、提供服務的行動平臺,政府可充分利用互聯網的雙向互動特征,通過建設各級政府網站、及時政府信息以及提供便民利民服務項目,將政府擁有的大量信息資源和市民和企業日益增長的政務信息需求之間架起方便、快捷的溝通橋梁,隨時能夠傾聽市民的心聲、接受市民的監督,變"政府管理導向"為"為民服務導向",進一步提高政府公共服務的效率和質量。以政務公開為突破口,規范政府行政管理行為。政府部門在網上公開各自的工作職能和職責、政策文件、重要活動,以及有關辦事項目、辦事程序、辦事標準,使老百姓了解各部門"主要干什么,具體怎么辦"。同時,通過設立網上電子公告牌、投訴信箱等形式,開辟老百姓評判政府部門行為的渠道,自覺將本部門置于社會公眾的監督之下,從而達到杜絕"暗箱操作"、不斷規范行政行為、完善政府管理的目的,努力為市民營造一個透明的辦事環境。

        1.2是加快推進城市信息化的切入點

        電子政務是城市信息化的核心和重點,率先實現電子政務,必將全面推進城市信息化的進程。電子政務的整體策劃和設計應以城市電子政府各項應用和服務為目標,參考城市信息化總體構架和電子政務邏輯結構模型,結合城市信息化建設規劃,制定包括網絡、平安和應用支撐體系在內的電子政務總體技術方案和實施方案。總體技術方案應給出電子政務的總體建設目標、總體功能目標、總體組成以及各個專業系統的方案等,總體實施方案應明確具體建設項目、項目的工程設計、項目分期建設計劃以及管理辦法等。

        1.3是促進政府行政流程再造的需要

        電子政務是一場深刻的政府行政管理模式革命,它不僅意味著政府行政管理要進一步地公開和透明,政府要通過網絡去處理屬于其管轄范圍內的一部分公共管理事務,更意味著政府工業時代形成的職能式、集權化的政務流程必須再造,才能適應知識經濟、信息時代對現代政府的要求。政府行政流程再造是電子政務繞不過的門檻。政府行政流程再造是政府根據電子政務運作的內在機理為原則,對傳統的以行政職能為中心的行政流程進行再造,轉變為以公眾服務需求為起點,政府應創造出對公眾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為終點,進行一系列借助網絡運行的。政府再造后的行政流程以公眾滿足為目標,有兩個基本特征摘要:一是面向公眾,以事務為中心;二是跨越職能部門、所屬單位的現有邊界。再造流程的真正目的并不是流程本身,而是適應電子政務的要求,充分利用和發揮電子政務的特征和優勢,提高政府競爭力。

        2武漢電子政務建設的發展目前狀況

        2.1領導體制逐步完善

        為科學規劃和實施信息化重點工程,武漢市專門成立了信息化建設項目領導小組,適時調整了信息化領導小組組成部門和人員,實現了黨政系統信息化建設組織的協調和統一。成立了電子政務建設總體設計專班,包括了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的業務人員和有關信息化專家。組織體制的創新,為推進武漢電子政務工作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和有利的技術支撐。

        2.2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

        全市已基本形成光纜、微波、衛星、移動通信、廣播電視和計算機網絡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信息傳輸網;軟件業和信息服務業高速發展;推進了信息產品制造業的結構調整,企業改革和技術進步取得了明顯進展;各行業信息化應用得了顯著的進步;以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初見成效。2002年底,全市固定電話用戶達209.6萬戶,移動電話用戶268.43萬戶,電話普及率接近40部/百人,高出全國近7個百分點。互聯網用戶達到63.48萬戶,占全國的1.08%,比上年增長24.7%。隨著武漢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的建設,信息制造業發展的優勢進一步凸現。"九五"以來,全市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年均增長速度在25%以上,2002年全市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實現產值150多億元。

        2.3電子政務建設已逐步展開

        武漢市電子政務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統一的電子政務網絡(黨委、政府、人大、政協)初步建成。電子政務網絡由政務內網和政務外網構成,兩網之間物理隔離,政務外網和互聯網之間邏輯隔離。內網主要是指市級政務機關(黨委、政府、人大、政協)的辦公業務網,是網;外網主要運行政務部門面向社會的專業業務。電子政務內網已經基本建成了由市、區兩級橫向區域性網絡平臺和連接省、市兩級網絡平臺的縱向網絡構成的整體框架。電子政務外網以政務公開為主要內容的電子政務網站建設,也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已有68個部門和單位建立了信息機構或信息中心,已建成局域網55個,已有44家政府部門和一大批市直機關相繼在網上建立了政府網站,成為政府和公眾聯系的一條方便快捷的渠道。各級政務部門的辦公自動化、政務信息化取得長足發展。

        2.4規范文件逐步出臺

        為推動電子政務內網穩健發展,相繼出臺了《武漢市黨政機關內部辦公決策服務系統平安保密規范》、《武漢市黨政機關內部辦公服務系統域名編制方案》、《武漢市黨政機關電子政務內網管理暫行辦法》等文件和相關法律法規。為全市電子政務建設提供了平安保障。同時,還起草了《武漢市電子政務建設實施意見》,將作為全市電子政務今后五年建設的指導性文件。武漢電子政務建設取得的成績是喜人的,但是必須清醒地看到,武漢市電子政務建設還處在起步階段,和先進城市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仍然存在各區、各部門電子政務建設發展不平衡,政務外網建設滯后于內網建設,應用和信息資源建設落后于基礎設施建設,政府網站缺乏平安防范辦法、隱患較大等新問題。

        3推進武漢電子政務建設的策略

        3.1推進電子政務建設的規范化

        電子政務建設是一項體制創新和技術創新緊密結合,事關政府管理現代化和行政體制改革全局的,十分龐大的系統工程。政府作為社會最重要的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毫無疑問必須成為信息化建設的先行者。武漢電子政務建設必須按照"三統一穩"的原則,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指揮、穩步推進。一是市信息辦根據市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的決策和總體規劃,具體負責電子政務建設的規劃和標準規范制定以及整體推進工作,定期對工程建設中的重大新問題進行探究,必要時報領導小組審定。二是加大信息化效能評測機制和監督工程的建設,各部門各負其責,抓好自身系統的電子政務建設。三是推廣工程外包和托管服務及跟蹤負責制度,重點工程由市信息辦建立非凡行動小組,負責跨部門、跨區域工程的組織實施,待工程竣工啟用后,交給專業公司進行委托管理。四是樹立"以民為本"的思想,電子政務建設的最終目標是為民服務,以民眾的需要和滿足度為建設的出發點,做好部門和公民調查,不斷改進和完善全市電子政務建設工作。

        3.2以應用為核心,加快"兩網"建設

        一是完善內網建設,區級以上黨政機關實現辦公網絡化,建設公文傳輸系統、視頻會議系統、網上電話等。增強電子政務內網的服務功能,擴大電子政務內網的應用范圍,提高電子政務內網的使用效率,實現市、區黨政機關局域網的互聯互通。二是加快外網建設。在各級黨政機關政務公開的基礎上,重點建設全市統一、面向社會公眾的電子政務網絡平臺及電子政務綜合門戶網站和服務于各級黨政機關的數據中心,為全面實現網上服務創造條件。在近期,凡是能夠開展政務公開的部門,都要開通網上業務,以網上申報、網上審批為突破口,不斷拓展領域,搞好跨部門的協調,抓好并聯審批。

        3.3加快武漢市重點業務系統建設

        業務系統建設要遵循國家相關業務系統建設的統一規劃和統一要求,充分結合武漢市的實際,以滿足全市重點政務工作的需求為主,分工負責,分階段推進。要繼續完善社會保障系統的建設,繼續搞好辦公業務資源系統、金關、金稅、金卡工程和宏觀經濟管理系統建設,要加強應急指揮系統、金財、金盾、金審、金農、金質、金水、環境保護、人力資源等業務系統工程的建設。

        3.4加強四大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按照國家信息資源建設專項規劃要求,重點抓好人口基礎信息庫、法人單位基礎信息庫、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基礎信息庫、宏觀經濟數據庫等四項基礎數據庫的建設。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電子政務建設的核心,也是一項長期艱苦的工作,各級政府、各部門要高度重視,根據業務工作的需要,逐步將辦公信息、管理信息、業務數據電子化,建立體系完善,標準統一,內容完整,流程規范的動態信息資源庫,通過對整個城市各種信息進行實時、動態的綜合處理和分析,為政府管理和領導決策提供科學準確的數據,為政府制定城市整體發展戰略、優化城市規劃等全局性宏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保證政府信息的權威性,使電子信息資料庫為公眾和企業服務,促進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的信息化發展,構筑起"數字武漢"的基本框架。

        3.5建立電子政務五大保障體系

        包括完善網絡和信息平安體系;建立先進的電子政務技術支撐體系;加強立法和標準化體系;加強信息化知識的普及、宣傳和培訓體系;建立電子政務績效評估體系。

        3.6明確電子政務建設的主攻方向和切入點

        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要扎實高效地推進電子政務建設,關鍵在于要從電子政務建設的階段性特征和內在要求出發,從實際發展水平和需要出發,選好政府投入的主攻方向和項目切入點。首先,要遵循電子政務的普遍規律和內在要求。一般而言,電子政務建設大體包括三個階段摘要:一是建立政務信息管理系統,實現網上信息交換;二是搭建網上辦事平臺,實現政府辦公業務上網,提供虛擬服務;三是實現智能化決策,構建現代服務型網上政府。其次,要從發展水平和實際需要出發,以應用為目標,集中力量支持關鍵領域項目的開發建設。現階段電子政務建設從內容上來說主要包括礎網絡設施建設;應用服務系統開發;政府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第三,在策略上應堅持先試點后展開,統一規劃,穩步推進。這主要是因為目前電子政務建設還面臨很多不確定性。表現在行政管理體制和政府職能仍處在改革轉變的過程中,業務流程存在不確定性,電子政務還只是剛剛起步,標準和要求不確定,技術演進和不斷發展,使應用存在不確定性等。理想上都希望有一個通盤細致的規劃來指導電子政務的發展,實際上由于這些不確定因素的存在,很難實現。即便是統一規劃,也應有試點為基礎,這樣實施起來才更有針對性。

        3.7積極探索電子政務建設市場化、多元化融資機制

        著重突出以下四個方面摘要:一是運用BOT方式建設信息基礎設施。對基礎網絡服務設施,通過租賃或購買服務等方式有償使用,待經營期結束后最終轉給政府所有。二是采取外包方式,開發建設應用服務系統。賦予開發企業特許經營權,在應用服務系統建設中引入社會民間投資。三是對一些政府、企業和公眾都有需求,且能夠自我運營的服務系統,應打破壟斷,引入競爭主體,在建設上應主要引進企業投資,政府在政策上給予適當支持,在運作方式上采取經營性項目法人招標方式進行。四是對已經建成的基礎設施、服務系統以及相關國有經營公司,通過實施股權轉讓、盤活存量資產等多元化方式進行置換,為推進電子政務建設提供新的資金來源。

        參考文獻

        1謝陽群.美國聯邦政府的信息資源管理[J.國外社會科學,2001(5)

        2張國云.美國電子政府考察報告[N.中國經濟導報,2002-04-08

        3李軍鵬.公共服務型政府[M.北京摘要: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4簡-芳汀.構建虛擬政府[M.北京摘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5郭勵弘.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的制度缺失[J.新經濟導刊,2005(88)

        6劉穎.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發展目前狀況和猜測[J.當代通信,2005(5)

        7劉家棟.2004年武漢經濟社會發展白皮書[M.武漢摘要:武漢出版社,2004

        第9篇:電子政務的特征范文

        【關鍵詞】電子政務;政府;信息化

        一、電子政務的實行對政府職能的影響

        (1)電子政務使政府職能形式多樣化。傳統的政府職能的實現大都是依靠工作人員的手工作業來完成,而電子政務為政府職能的實現提供了現代化的技術手段。電子政務的實現要通過電子服務來實時反饋,諸如政府網站、呼叫中心、信函、傳真等多種方式來實現政府職能。(2)電子政務改變了政府職能結構。傳統的政府職能結構偏重于管理,即管理公共事務;而電子政務的實現,使政府職能結構轉向管理與服務并重。電子政務的高效化、信息化使政府工作人員節省了大量時間和精力,這為他們更好為公眾服務提供了條件。(3)電子政務提高了政府執行力。電子政務為政府部門工作人員提供了網絡學習、多技能培訓的機會,使得他們向綜合型人才方面發展。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的素質提高了,政府的執行力也就相應的得到提高。另外,電子政務使得政府信息網絡化,使政府的政策信息得到廣泛的傳播,為政府執行相關職能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條件。信息的透明化、公開化可以使公眾更好地監督政府的工作,促使政府提供更有效的服務。

        二、電子政務對政府組織的影響

        (1)電子政務對政府組織環境的影響。電子政務使得政府部門與公眾的溝通更加便利,提供了更多的與公眾交流的機會。電子政務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促進資源共享和信息整合,改變了組織與外界的關系。政府組織是由許多部門構成的,政府組織整體具有某種不確定性,而電子政務的實行使得政府部門面臨的環境更加的開放,對政府組織提供了新的挑戰。(2)電子政務對政府組織結構的影響。傳統的政府組織結構都是科層制的金字塔式的,電子政務下的政府組織機構呈現出扁平化的形態。扁平化的政府組織機構更注重組織資源的共享、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注重發揮組織成員的能動性和潛力。電子政務通過政府流程再造對政府業務流程進行重組,來實現對政府組織機構的改變,實現對政府運作模式的全面轉變和績效的提高。(3)電子政務對政府信息結構的影響。信息機構是一個組織進行各方面管理的重要保障,政府信息結構就是一個政府搜集和整合利用信息的方式。在傳統的政府組織結構下,政府信息結構式縱向式的,這種結構的特點是,信息關系清晰,結構單一明朗。但是其缺點也很明顯,比方自上而下的信息傳遞時間太慢,使得下級組織難以對某些情況作出及時的反應。

        三、電子政務對政府運行機制的影響

        (1)電子政務對政府運行協調機制的影響。政府運行協調機制,是指政府組織與外部環境之間以及政府組織之間進行協調、配合的一系列規則和程序。隨著社會的發展,政府的職能不斷擴張,隨之出現了資源配置效率低下、職責不清等方面的問題,這就更加突出了政府運行協調機制的重要性。電子政務的實行使這一機制發生了重大變化。電子政務豐富了政府運行協調的方式,使其更加的多樣化。信息的收集和反饋是政府運行協調的重要保障,而電子政務本身就是具有信息化的優勢,它進一步完善了政府信息收集和反饋的渠道。(2)電子政務對政府運行激勵機制的影響。政府激勵機制就是激勵主體運用多種激勵手段,遵循一定的激勵原則,使之規范化和相對固定化,并與激勵客體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結構方式、關系和規律的總和。電子政務的實行使政府信息交流更加的順暢,傳統的條件下信息交流封閉,降低了客體在心理上的認知,削弱客體的積極性。電子政務這種新的信息化模式可以解決政府在激勵機制設計中的信息溝通滯后的問題,并且縮短信息傳遞的時間,提高政府信息收集的準確性。(3)電子政務對政府運行控制機制的影響。在傳統的條件下,政府運行遵循嚴格的金字塔模式,它的權力運行具有明顯的人為特征。并且這種傳統的政府運行機制是剛性的、規范的,強調上級對下級的控制。而電子政務的出現使得政府運行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把政府的運行過程設定為一種信息流動過程,借助于數字信息平臺進行信息處理,來實現政府決策和管理的科學化與高效化。

        四、電子政務對政府管理模式的影響

        網絡時代對政府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政府管理模式剛性特征比較突出,電子政務的實行促使傳統的剛性模式向彈性化方面發展。這并非與政府運行的剛性相矛盾,因為運行的剛性是強調政府運行程序的規范化和科學化,是操作層面的;而政府管理模式的彈性化是強調政府對外界環境變化的適應性。彈性化的政府管理模式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它使得政府工作人員具有更多自,能更好地發揮潛力。

        參 考 文 獻

        [1]胡偉.政府過程[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欧美色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刺激在线看 | 日韩欧美中文日韩欧美色 | 亚洲国产中文精品视频 | 亚洲v欧美v日韩v在线观看 | 玖玖资源综合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