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電子政務存在問題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電子政務 無紙化 信息孤島
1 引言
隨著整個信息技術產業的飛速發展和大數據帶來的信息化變革,各級政府都在積極推動網絡信息化建設。電子政務系統在新時期逐漸普及應用,成為了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新窗口,影響政務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務質量。我國的電子政務已經有20多年的發展歷史,根據聯合國2014年調查報告顯示,我國的電子政務發展指數(EGDI)為0.5450,排名第70位,相較于上一次調查上升8位,這是我國在近10年排名首次上升,排名的提升可見政府電子政務服務質量的日益完善,新時期的電子政務建設已初見成效,各級政府也積極進行信息化建設,建立相應配套系統,在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問題和不足,需要從實踐上積極探索,總結經驗,突破技術瓶頸,推動電子政務更快地發展。
2 新時期電子政務系統作用和意義
2.1 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傳統的紙質辦公使得政務信息處理方式存在著諸如傳遞速度慢、信息查詢不便捷、歸檔困難、傳播空間有限,成本較高以及反饋不及時等一系列的問題。電子政務系統帶來的改變之一就是實現了無紙辦公,計算機信息存儲容量大,速度快,反饋及時,并且沒有時間、空間的限制。政府可以利用計算機網絡方便快捷地對信息進行處理,簡化工作流程的運作環節和程序,減少例如公文流轉等信息傳遞的時間和人力成本,提高行政效率。與此同時,電子政務的有效運用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共行政成本,信息化辦公系統實現了公文自動化流轉,提高了工作效率,線上工作減少了行政運作過程中的不必要開支。其次,隨著政務工作流程的優化重構,減少了政府組織規模,機構和人員的費用開支也有所降低。
2.2 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增加公共管理透明度
黨的十報告對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提出了明確要求。指出了今后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核心和關鍵仍然是轉變政府職能,亟需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在信息社會,電子政務系統則成為建設科學合理服務型政府的必經之路,政府通過電子政務系統進行信息采集、數據共享、數據挖掘等應用提高處理信息和決策的能力;其次,電子政務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為公眾提供信息共享平臺,實現政務公開,使得信息傳播和交流更為便捷高效,鼓勵公眾獲取信息,參與公共事務,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公眾的利益。并且基于互聯網長久以來建立起來的市場監督環境,政府提高了監督管理能力,使得公務運作過程更為公開公正,高度透明,使得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3 新時期電子政務系統普及應用存在問題
通過對現代電子政務系統進行認真的分析和歸納,當前我國電子政務系統服務能力面臨的主要問題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3.1 缺少統籌規劃,資源浪費嚴重
目前,我國電子政務系統的發展缺乏全面、深入、系統的宏觀規劃,缺少統一的技術建設和評測反饋體系。各部門都在進行信息化建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開發電子政務系統,最終卻陷入混亂無序的局面。這不但導致電子政務項目重復建設,浪費大量資源,更導致已有信息資源利用率低、數據冗余,最終影響政府科學合理地決策和公共服務水平。例如有的機關內部,既有華通統計數據、壹咨咨詢、萬得資訊等外購數據系統,又有機關公文流轉、歷年公文存儲等內部數據系統,每開發一個應用系統,就需要重新配置服務器、路由器等硬件設備,存在軟硬件的極大浪費現象。
3.2 缺少協調合作,數據交換和信息共享水平低
由于沒有統一的戰略規劃,部門間信息共享的制度不完善,各級政府尚未建立完善的集中協調制度,導致電子政務系統的建設在各級政府、不同部門中分別進行,造成部門內網與外網信息共享水平較低,各部門之間相互封閉,互不相通,相當一部分已建成的電子政務系統模式不統一,使得彼此之間難以實現互聯互通,從而形成一個個“信息孤島”,使得各部門之間的各種系統難以兼容,信息資源難以共享,無法充分發揮應有效能。
3.3 電子政務人才短缺,制約網上辦公的普及
隨著政府部門對無紙化辦公的日益重視,對電子政務系統的投入不斷加大,專業技術人才的短缺以及各級工作人員的不適應已經成為制約電子政務辦公系統推廣應用的一大“瓶頸”。由于機構精簡等各種原因,一些部門既缺少專職信息技術人員,又缺少熟悉業務工作且了解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普通工作人員信息化意識薄弱,安于保持原有辦公習慣,不愿意嘗試新型電子政務系統,不適應新時期網上辦公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電子政務系統推廣和普及。
4 新時期電子政務系統提高應用效率措施
4.1 以需求為導向,做好調研調查工作,為有效應用打基礎
提高電子政務系統應用效率,建設初期就要打下堅實的基礎。電子政務系統的建設不但是一項技術性非常強的工作,更是一項需要協調各個部門和單位的全局工程,特別是省級電子政務系統,即要解決不同部門、領域和人員的多種需求,又要避免各自為戰,重復建設,造成資源浪費。因此,省級政府部門在建設電子政務系統之前,一方面要從自身需求出發,充分做好調研工作。通過多種形式,全面深入了解各部門單位、各級工作人員的需求,充分考慮一線人員提出的問題和建議,另一方面要博采眾長,學習參考其他省市的經驗和教訓,邀請專家學者或專業公司作咨詢規劃。真正在建設時做到科學、周密、有序,從而為后期的推廣使用打好基礎。
4.2 重點抓好數據庫建設,滿足各部門深層次需要
當今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數據已經成為電子政務的核心,當前各級政府數據既有大量內部公文,又有大量統計數據、電子刊物等外部數據,還需要使用大量公開數據,因此面臨著數據量巨大,數據類型多,處理要求高等諸多挑戰。要解決這一難題,必須進行適當集中,通過標準化和規范化操作,收錄、整合各單位產生和需要的數據,建立統一的、高水平的、全省機關共享的政府數據中心。由專業部門安排專職技術人員維護管理,利用身份認證等手段,向各部門提供應用和服務接口的訪問權限,使各單位業務人員的精力完全用于前臺操作,做到了既避免重復建設,又方便靈活辦公,真正滿足各部門的不同需求,進而提高相關系統的應用效率。
4.3 面向政府和社會公眾,突出人性化和個性化,降低系統應用門檻
解決系統數據后臺管理維護的難題后,就要對不同部門和用戶進行量身定制。一方面除要為各政府機構開發具有共性的通用應用系統外,還應該根據各部門的工作特點、區域特點和領導的特殊需要,開發個性化的服務系統。要充分考慮細節,根據各窗口不同業務方向,用戶不同使用和操作習慣進行優化。設計界面友好,操作便捷,功能強大的前臺操作界面。另一方面不但要面向政府人員辦公,更要為公眾參與提供方便。整合政府信息公開、網上辦事、網上審批、網上投訴等各類平臺,打造成綜合的網絡辦公平臺和業務窗口,第一時間對各類經濟社會焦點、熱點和公眾申請,投訴等做出有效的回應,讓群眾參與到政府信息公開、行政決策當中,使其成為服務群眾的窗口、聯系群眾的紐帶、構建和諧的橋梁,使電子政務系統充分融入政府機關和百姓生活中,從兩個方面促進系統的有效使用。
4.4 加強宣傳培訓,強化應用意識,盡快推廣普及
電子政務系統的應用效率取決于各單位工作人員使用意識。要通過宣傳教育、組織培訓、和制定相關制度等多種形式,要求政府機關各級人員破除舊思維,拋棄舊習慣,及時轉變工作思路和工作作風,消除逆反心理。要加深各單位對電子政務系統的認識和了解,使其充分認識到了電子政務系統應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盡快提高機關人員對電子政務系統的掌握與實際應用能力,真正提高行政工作效能,切實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將電子政務系統的使用效率作為績效考核指標之一,逐步要求每一名工作人員都要學會使用相關系統,適應新形勢“服務型”政府的需要。同時,系統的開發、建設和維護單位要跟進一線業務部門的使用情況,第一時間排解相關技術問題,定期收集用戶反饋信息,及時更新完善相關功能,保證電子政務系統高效利用的長期性。
5 結束語
電子政務系統是當前政府信息化、數字化的核心,是現階段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動力和引擎,也是我國政府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及時解決系統推廣和使用中遇到的難題,全力提高電子政務的普及程度和應用效率,是建立開放、負責政府機構的一個重要環節,對在新時期提升政府效能、構建和諧政群關系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試論基于服務型政府的我國電子政務法律體系的構建[J].行政與法,2011(08).
[2]王興娟.我國電子政務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河南科技,2011(04).
[3]陳學艷.電子政務與政府管理變革[J].科技視界,2014(06).
關鍵詞:電子政務;電子文件;管理現狀及問題;改進措施
中圖分類號:TP3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3) 24-0000-02
當今社會,信息化程度的高低早已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是否強盛的衡量標志。全面實現信息共享在全球范圍內已成為共識。在我國,應用先進的計算機網絡技術構建的電子政務平臺,在推動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的辦公自動化、電子化、信息資源共享等方面已成大勢所趨。如何科學有效的利用電子政務平臺提高行政辦公能力和管理水平,切實為社會經濟發展和為民眾服好務,已成為我國政府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如果現階段我們對電子文件管理滯后,規劃不合理,既會阻礙電子文件在政府機構間的信息傳遞、利用和資源共享,還會造成涉及我國重要領域的重要信息資源的缺失和歷史記錄不完整,這將嚴重影響我國電子政務的健康發展。在電子政務強勁發展的今天,由于電子文件的管理已無法回避,所以我們對電子文件的管理既要服務于當前政府間業務活動的信息化需求,同時也需確保涉及國家重要領域重要信息的真實、有效、可信,且具有長久歷史記錄能力。
一、電子政務、電子文件的概念解析
電子政務,就是在因特網技術支持下,涉及國家政府機構間的日常辦公、公共事務管理、信息收集與等工作內容在數字化、網絡化環境下有序進行和開展的國家行政管理方式。由于在政府內部,各級領導可以直接在網絡上對相關工作進行了解、指導、監督和檢查,這就帶來了政府機關在新的辦公模式和原有行政管理理念上的一次巨大變革。各部門通過電子政務平臺既可實現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提高辦事效率和質量,又在節省政府開支、反腐倡廉、改變機關工作作風等方面起到了督促作用。
在電子政務信息資源庫中,有一類信息資源十分特殊,它們就是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為開展專項業務、日常事務及行政管理活動而形成的具有特定效力和用途的憑證性信息――“電子文件”。這類信息具有唯一性、權威性、說明性、可靠性、真實性、憑證性,因此它也成為政府機構和社會組織的核心信息資源,對于政府機構間的各項業務的正常運轉起著重要的信息支撐和保障作用,是國家信息資源庫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總之,電子文件是在電子政務平臺的運轉過程中產生和形成的,因此電子文件是電子政務的一項重要內容。
當然,隨著電子政務的應用與推廣,在網絡新技術的支持下,越來越多的文件信息正直接在電腦上操作、傳播與,電子文件量也將越來越龐大,但與紙質文件相比,它還是有自身的局限性的:如信息與載體分離將無法閱讀,必須依賴軟硬件的支持才能呈現等,這些客觀事實都增加了電子文件在實際工作中的管理難度。
二、電子文件的特點及管理原則
電子政務中電子文件的種類十分豐富,形式多樣,例如按照其形態劃分有文本文件、表格文件、聲音文件、圖形文件等;按照電子文件登記載體劃分有磁帶文件、軟盤文件、硬盤文件等;按照電子文件的功能劃分有草稿性文件、正式性文件等。這些電子文件的總體特點大致有以下幾點:(1)在計算機中產生和處理,以數碼形式存在,文件保存部門必須配備專門的讀取設備,通過特定的程序解碼來讀取識別。(2)內容存儲位置不固定,可以從一個載體移動到另一個載體上,但內容不變。(3)文件存儲密度大。(4)不能直觀閱讀,必須依賴計算機系統才能查閱,對計算機的依賴性大,沒有計算機就不能對其進行有效管理。(5)隨時面臨被銷毀、被盜竊、被修改等危險,內容具有可變性,不像紙質文件那樣具有直觀性。(6)由于受儲存文件的電子載體的物理壽命、制造材料等因素的影響,電子文件的穩定性會受到沖擊。(7)由于信息共建共享,對網絡的安全性要求極高,若網絡系統缺陷漏洞太多,對電子文件的應用將存在較大安全隱患。(8)由于電子文件是一種虛擬狀態下的文件格式,以電子形式存在且具有動態性,所以傳統的檔案管理和文件保存方法已不再適用于對它進行管理。
傳統的文檔管理,各自具有一套獨立的管理流程,但“文檔一體化管理”則是按照文件生成與運轉的規律,對文檔管理流程進行重組,達到兩者在管理上、程序上的無縫對接,最大限度的消除兩者在銜接上的重復作業和管理真空。其中,電子文件管理的原則有:(1)“前端控制”原則,即將原來紙質文件管理系統中后期階段需要控制的內容提到前端,這要求檔案部門對電子文件的管理要向前延伸,從文件生成時就開始控制文件的歸檔活動。(2)“全程管理”原則,即建立完整的管理體系,對電子文件從產生到歸檔或是銷毀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監管,保證電子文件的真實、可信、完整。
三、加強電子文件管理的重要意義
由于電子政務環境下,電子文件已成為政府網上辦公的主要工具和記錄對象,在充分了解電子文件的特點和特性后,既有利于當前從事電子政務文件管理的工作人員對其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又能確保這些電子文件的有效利用、科學管理和長久保存。當然,這也是政府部門文檔管理機構責無旁貸的工作,因此加強電子文件管理意義重大:(1)為政府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為民眾服務的能力加強提供了技術支撐;(2)電子文件正在成為電子政務的主要工具和真實記錄,是政府機構有效施政的重要手段,既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質效,又為政府參政議政、科學決策提供了信息支撐和保障;(3)有利于新時期檔案工作的開展,可確保檔案工作為當前社會和諧發展提供可靠的歷史記錄;(4)使政府在進行行政管理時有了電子行政依據,具有法律效力和政治意義。
由上可知,有效管理好電子文件既是提高政府機構決策水平與能力的信息需求,更是政府必須承擔、責無旁貸的社會責任與義務。
四、現階段我國電子政務環境下電子文件的管理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我國許多部門機構已開始主動加強與信息化管理部門、檔案管理部門的聯系和溝通,認真開展電子政務研究、建設與管理,提出明確的電子文件管理、檔案管理理念和技術方法,并及時啟動“歷史檔案數字化”工程等工作,大力開展文檔資源數據庫的建設,以特色鮮明、檢索方便、內容準確鑒別的資源儲備方式,為社會提供了高質量的文檔信息使用服務,使各級部門、機構“政務公開、管理透明、反腐倡廉”等管理目標得到實現。
具體來說,當前我國電子政務平臺上對電子文件管理的模式主要有四種:(1)只注重電子文件的短期使用和效力,任電子文件分散存放于形成部門處,未及時歸檔,管理視角不長遠;(2)采用“雙套制”管理,即使得同一份文件的電子版本和紙質版本共同處于存檔和可利用狀態;(3)實行“雙軌制”歸檔,即對文件同時開展電子版本和紙質版本的兩套辦理流程,歸檔時自動實現電子版本和紙質版本的雙軌歸檔;(4)實行“文檔一體化”管理,將電子文件和電子檔案融入一個系統,使辦公自動化和檔案自動化系統有效銜接,在對文件進行處理時,也自動對文件執行歸檔處理,使電子文件實現全程控制和前端控制。當前,我國政府對電子文件管理的主要目的還是要實行“文檔一體化”的管理模式,確保電子文件既有效服務于當前機構、部門的專項業務活動,又確保其具有歷史說明能力并能長久保存和利用。
雖然我國對電子文件的管理給予了高度關注,但和國外先進經驗相比差距還是很大。主要問題表現在:(1)電子文件管理在電子政務中位置不明確,對電子文件使用和歸檔管理時缺乏統一規劃和協同機制;(2)不少部門還未形成“電子文件”也是一種“文件”形式的意識,辦公系統中電子文件未得到有效保管造成重要信息丟失;(3)電子政務中“電子文件”范圍狹窄,只局限于紙質文件對應的電子版本文件,而網絡中許多有價值的業務活動記錄或多媒體信息等都未被當成電子文件看待;(4)對電子文件的管理還照搬傳統文檔管理方法,沒有認識到電子政務中對電子文件管理要實行“文檔一體化”管理,導致電子文件和檔案管理“分而治之”的管理弊端;(5)各單位對電子文件管理的標準不統一,制度不完善,資金投入不夠,內部管理模式落后,阻礙了信息資源的共享利用和長久保存;(6)電子文件管理各環節充滿安全隱患,缺乏對電子文件的安全保密意識,使許多重要文件和保密文件不能在網上流傳,無法真正實現電子政務、“無紙化”辦公各項業務;(7)由于電子文件對載體的依賴,導致電子文件在保存中存在大量安全隱患。(8)電子文件管理人員素質亟待提高,否則其工作就只能停留在對傳統文檔的管理而難以適應電子文件發展新趨勢,無法主動參與到電子文件全程管理中。
五、現階段我國電子政務環境下對電子文件管理的建議和改進措施
當前,我們要積極樹立“理念創新是前提、技術創新是關鍵、制度完善是保證”的思想,三者合一,共同發力,保障電子文件的管理科學、高效、可靠:
(一)從宏觀上對電子文件進行統一規范管理。積極構建和完善電子文件管理的政策、法律框架;將確保電子文件真實性、長久保管、社會服務作為管理目標,理順電子環境中文件和檔案的管理體制,實現文件和檔案的專業化管理,促進機構業務流程和文件流程的重組,以現代化的管理理念指導文檔管理的科學組合,減少文檔管理的疏漏和摩擦;同時結合我國電子政務特點,研究出適合我國電子文件管理的理論,有效推進對其的管理基礎研究;及時啟動“國家數字檔案館”計劃,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電子文件管理系統,并適時建立館際互聯共享體系,加強信息資源共享;建立完善電子文件管理標準體系促進信息資源的共享及電子文件的有效歸檔。
(二)在政府部門內部全面實現電子文件“文檔一體化”管理模式。即:要對電子文件產生到歸檔的整個生命周期中各環節實現統一、規范、標準化的管理和全程控制,并保證將文件屬性的需求融入業務流程中,使文件流程和有機結合,在文件辦理結束后還能借助安全可靠的信息網絡技術將電子文件移交至檔案中心,確保電子文件的真實、有效、完整和電子檔案的規范。因此,電子文件的管理既包括了電子文件管理系統的設計管理,又包括了電子文件的形成、運行、維護和歸檔等階段的管理。所以實現電子文檔一體化管理要堅持“前端控制”和“全程控制”。
(三)要對電子文件管理各環節加強安全監管。因為政府電子文件在形成、辦理、收集、整理、歸檔、保存、利用等環節都存在信息可能丟失或被篡改等情況,因此不僅要有先進的網絡技術做支撐,還要加強電子文件在網絡中處理、流轉、使用等環節的安全防護工作,以堵塞電子文件信息失真的漏洞,確保電子文件的原始性、真實性。具體來說要做到以下幾點:要積極制定電子文件安全管理辦法;做好文件的開放和控制上網的界定工作;要實行內外網“兩套制”,實現內外網的物理隔離;要做好網絡防火墻和過濾器等防護措施,加強對計算機病毒的防范并做好電子文件的備份;做好電子文件載體和載體內文件信息的安保工作,保證電子文件的可讀性。
(四)繼續加強電子文件管理人才的培養和使用。信息時代造就了電子文件,電子文件的管理系統也需要高素質的文檔管理人員來操作。由于在電子文檔一體化管理中,檔案工作和文件工作的界限已經很模糊,且這一融合性還將繼續發展,加上電子文件管理離不開信息技術和來自與這方面專家的溝通與聯系,文檔形成者在直接參與文件工作和檔案工作的時候就需要其具有高素質。當前,要積極促進來自文件管理中的文件處理人員、網絡技術人員、信息研究人員、檔案管理人員等不同專業人員的有機配合和緊密合作,加速以上人員在觀念上、知識上、技術上的更新。在從紙質環境向電子環境的轉變過程中,文件、檔案管理人員從臺后走向幕前,要積極在理論和實踐中建立文檔管理新方法。
總之,電子文件具有傳統文件不可比擬的優點,而且隨著信息化進程的加快,電子文件在未來我國電子政務中的深度和廣度還將得到更大拓展,我們必須著眼于電子文件規范管理的發展趨勢,大膽實踐和吸收這一領域的先進理念和經驗,不斷壯大電子文件管理的整體實力,使電子文件的管理更加標準化、規范化、專業化,從而適應信息化時代文檔管理新需求。
參考文獻:
[1]劉家真.電子文件管理理論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2]馮惠玲.電子文件管理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3]肖文建.論電子政府及其文檔管理[M].檔案學通訊,2002.
【關鍵詞】電子政務 揚州
一、揚州市電子政務現狀
揚州市電子政務現狀分析:揚州市電子政務的建設啟動于2002年,以“中國揚州”政府門戶網站、電子政務系統網絡和空間地理信息公共平臺“三大工程”為先導,全面推動政務信息化建O。2016年,通過中國揚州門戶網站公開政府信息27萬余條,各級政府及其工作部門共收到政府信息公開申請485件,同比增長34.35%。取得的成績:國家級政務內網通過測評。揚州市在電子政務內網建設方面起步較早,由揚州市委、市政府辦統一領導協調推進,對揚州市電子政務的建設和運行管理進行統一部署。目前,已有市委、市政府及各直管部門、各縣市區、部分條塊部門等百余家單位接入電子政務內網,各應用系統在平臺上良好運行。電子政務專網保護手段多樣化。政務專網是國家電子政務網絡架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各級政府機關之間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和網絡協同辦公的基礎,是建立統一的應急指揮信息系統的基礎網絡平臺。信息安全保護手段,保障各應用系統的最優配置,主要運用到數字證書、CA認證中心和同一用戶認證平臺等信息安全保障手段。
二、揚州市電子政務存在問題
(一)基礎設施集約化程度不高,重復投資現象嚴重
政府在基礎設施的投資成本不斷加大,很大程度是因為重復投資。除全市統一建設的系統外,大部分系統仍以部門、應用為單位,這就導致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重復投資、加大成本,同時也使管理、運維工作難以控制,信息化進程難以統一。
(二)資源整合與信息共享程度不高,標準規范不統一
據調查,揚州市的數據資源收集與存儲仍以部門、項目為主體,采取分散采集管理的模式,導致大量數據資源得不到有效整合。一些獨立應用系統,由于技術標準和管理協調機制等原因對于信息的服務大多是單向進行,數據資源不能有效共享,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資金成本。
三、揚州市電子政務存在問題成因
(一)缺少國家層面法律法規和完善的安全體系支撐
(1)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我國目前已出臺幾十部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這些內容已初步構成了我國信息安全的法治體系。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體系有待完善,特別是還沒有一部覆蓋面廣的信息安全法,缺乏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來指導信息安全工作的具體方面,國家還需要站在宏觀角度進一步完善相關條文。
(2)信息安全標準體系不成熟。我國信息安全標準的制定仍存在不少問題,一是缺乏國家層面上的整體戰略郎署的頂層設計總體的總結,大多是各主管部門根據各自職能和實際工作首要而制定,存在大量的重復、交叉內容:二是主管部門做了大量信息安全標準研制工作,沒有能夠得到有效地實施。
(二)安全管理存在漏洞
(1)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各部門目前還未形成有效的安全管理責任制度,忽視了信息安全賁任制度是電子政務安全實施的保證。規定電子政務系統中各種信息所允許的操作行為和不允許的操作行為,在允許的操作情況下發生的安全問題由誰負責,在不允許操作的情況下發生的安全問題由誰負責,這些問題在揚州市各部門的電子政務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中均為空白狀態。
(2)安全管理職能分散。就揚州市而言,統籌管理信息安全檢查的部門主要有五個,然而在平時的日常管理上卻沒有牽頭組織機構。政府網站群統一有效管理職能的缺位,導致政府安全管理只能過于分散,造成揚州市各政府網站各自為政的局面,很容易使信息安全管理上出現漏洞。
四、揚州市電子政務完善對策和建議
(一)加快我國電子政務立法步伐的對策
完善的電子政務法律體系是電子政務能夠規范有序發展的重要保障,為推動揚州市電子政務的發展,首先要樹立“立法先行”的觀念。政府和國家需通過加快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提高政府信息公開程度,促進揚州市電子政務規范、健康發展。
(1)加快電子政務基本法的制定。電子政務法律的制定,是為了最終達到建立健全電子政務法律體系的目標,本質上是為電子政務能夠處于一個公正透明和諧的大環境提供法律保障。揚州市政府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國情基礎上考慮揚州市電子政務發展的特殊性,在國家全面立法的基礎上加快地方性法規的制定,為揚州構筑完善的電子政務法律體系,推動揚州市電子政務時刻跟上時代的步伐。
(2)政府信息公開程度。揚州市政府應遵循及時、真實、公正和方便的原則,明確政府信息公開的內容、方式、范圍和程序,促進市政府信息公開行為法制化。除市政府網站、新聞會和公眾服務熱線等渠道外,還應考慮到現代年輕人的交流平臺,如開通微信公眾號賬號、微博官方賬號并進行推廣,讓更多人參與到電子政務建設中,并及時進行交流互動與意見反饋。
(二)加強信息安全管理體系建設
(1)進一步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揚州市政府應從運行維護管理制度、系統設備操作管理制度和人員管理制度等方面著手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有效解決資源整合與信息共享程度不高、標準規范不統一的問題,保障各部門各單位電子政務系統能夠在此框架下運行的安全性,切實解決基礎設施集約化程度不高、重復投資現象嚴重的問題。
(2)開展教育培訓,加強目標考核。揚州市政府應按照全市統一布局的原則,提高資源整合與信息共享程度,進行有序的電子政務建設規劃。各部門單位作為揚州市電子政務的網絡節點,需按照電子政務網絡監管的要求,做好網站群接入、資源整合和分站點維護工作,還應加強對各地各部門的目標考核工作,制定科學的培訓計劃,將電子政務信息安全保障真正納入到政府目標管理工作中。
【關鍵詞】電子政務;信息化管理;政府;問題;策略
最近幾年,我國的計算機網絡迎來了迅速的發展,很多企業已經開始實行網絡化辦公。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事業單位也逐漸將信息化管理應用在工作當中,對單位的辦公效率有非常大的提升,對于當前的建設經濟事業有著非常大的作用。不過當前的電子政務信息化管理還存在一些問題,我們需要尋找相應的解決方案,將電子政務信息化管理的作用完全的發揮出來。
1我國電子政務中的信息化管理概述
信息化管理在現代的計算機網絡時代已經滲透到各個行業,對社會上的很多方面都有涉及,比如國家政治、經濟發展、社會穩定、軍事活動和文化形態等。如圖1,電子政務是將電子信息和數字網絡技術作為平臺,對公開的政權事務進行處理的過程。在電子政務當中,存在兩個基本要素:電子信息和數字網絡許可。和傳統的政務處理不同,電子政府并不是現實的政府,其主要對政府之間、政府面對企業、政府面對公民提供服務。
2電子政務信息化管理體系的建立
電子政務中的信息化管理,是需要能建立起政務信息資源的統一管理體系,以達到標準化管理的目的。建設電子政務信息化管理并不復雜,其重點在于網絡系統的維護,這需要很多人力、物力時間、資金。針對電子政務信息化管理,需要有專業的網絡管理人員,能夠及時處理電子政務信息化管理系統在運行過程中出現的所有問題,保證正常的工作不受影響,讓電子政務信息化管理系統能夠在事業單位的工作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在做計算機網絡管理系統維護的過程中,必須做好網絡病毒防控工作,防止木馬、病毒的入侵。首先要定期維護計算機軟件,如果發現軟件系統存在漏洞必須立刻解決問題,而且要為軟件系統編制自動升級程序,增強軟件的防控能力和系統功能。其次也可以通過借助路由器的安全策略防護非法入侵,防止數據信息在傳送過程中感染病毒。此外,一方面要加強局域網的訪問權限,對其進行動態加密處理,設置訪問權限,利用密碼、數字簽名手段驗證訪問者身份,并時常更換密碼,從而提高電子政務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安全性能。另一方面,要提高網絡技術,加強網絡抗擊病毒的能力,而且要定期卸載不常用的軟件,為電腦殺毒、安裝高性能的防毒軟件,避免網絡受到病毒的侵蝕。
3我國電子政務中的信息化管理存在問題
近些年來,我國的電子政務發展形勢良好,不過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有一些問題。在政府層面,政府工作人員需要對自身素質進行提高,有的工作人員并不能很熟練的操作計算機,不能很好地開展電子政務工作,沒有跟得上政務信息化的發展;在規劃電子政務上,政府機關沒有設立出明確的標準,缺乏明確的長期發展目標,傳統的管理體制和當前電子政務所要求的的統一性、開放性有很大沖突,政府內部的各個部門之間不能進行有效溝通,或是因為有利益驅動而不愿進行信息交流,工作人員只是在做好自己的工作,沒有實現高效的資源共享。在信息資源的完整性方面,電子政務核心作用是對信息資源的有效共享,現在很多地方在信息資源的分享上已經做了很大努力,對信息進行收集、分析、整理、建立資料庫等,不過也有一些事業單位只有一個沒有更新的首頁網站,并沒有起到實際性作用。在公共參與方面,當前的行政理念重視“顧客導向”,電子政務能夠推進公眾參與政府的管理。不過實際工作中,現在公眾參與政府管理的程度還遠遠達不到當初所定下的要求,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公眾不能熟練應用信息技術,在計算機操作上缺乏相應的技能,也和公眾缺少相應的網絡知識有關。在網絡技術方面,推行電子政務一定要重視網絡安全問題,受當前網絡環境的開放和低門檻的影響,政府部門如果收到了網絡攻擊,電子政務系統就會陷入癱瘓,對社會影響非常大。
4我國電子政務中的信息化管理策略
4.1各地的政府部門對資源庫進行完善
對資源庫進行完善,是做好政府電子政務工作的前提。構建完整的法人基礎庫基礎數據,以質監局已有的法人數據為基礎,結合統計局在經濟普查當中所獲取到的數據信息。當前人口流動變化非常大,地方政府必須對當地的人口變動信息進行實時統計更新,特別是在一些發達地區更應該重視。電子政務系統及時錄入已有信息,及時補充資料,保證數據資料庫不滯后,從而使電子政務系統在運行時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4.2培養電子政務管理人才
人才的培養是電子政務信息管理的核心,要實行電子政務信息管理,就需要在平時的政務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需要政府的工作人員能夠對信息搜集和計算機操作有一定的掌握。但是現在很多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并沒有相應的知識,政府部門也不能很好地推進電子政務信息管理工作。因此提升政府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和個人水平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推進電子信息管理方面有著很大作用。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需要同時具備信息技術和政府業務的能力,人才培養過程要制度化、規范化,定期開展培訓教學,不斷向政府工作人員培訓電子政務的一些處理方法與操作技巧,進而提升的工作能力。
4.3提升網絡技術,重視網絡安全
當前的技術發展和實踐應用非常廣泛,事業單位電子政務中信息化管理系統在維護過程中主要采用預防為主的方法,這個方法也會是未來電子政務中信息化管理的維護趨勢。該方法著重于提升電子政務中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安全性能,從而提高工作當中的使用率,增加單位經濟收入。設置網絡系統,維護內部局域網,以免在使用電子政務中信息化管理系統進行工作時,出現一些IP沖突等類似的問題。除此以外,應讓維護人員在單位每隔一段時間就開展一次使用計算機網絡管理系統的培訓學習,使所有工作人員都能正確掌握計算機操作能力。不斷提升工作人員的計算機操作能力,降低因為人為原因導致的計算機網絡故障。對工作人員進行工作流程考核,制定出對應的獎勵懲罰制度,使工作人員能夠在工作中積極地按照操作規范來做,并且提升對工作人員的思想教育,以內在因素增強操作人員對計算機網絡管理系統的個人認知,從而達到約束操作人員行為的目的。
5結束語
對電子政務中信息化管理進行完善,擁有相當重要的意義,不但能夠很好地滿足未來社會發展的要求,有效提升事業單位的工作效率,提高政府的工作透明度,而且能讓人民群眾參與監督。構建電子政務中信息化管理,需要先掌握事業單位的實際需求,建立能夠符合單位工作要求的管理系統,同時還需要做好后期的維護工作。開展電子政務工作,也能降低政府部門的文檔管理負擔,增強群眾和政府之間的交流,提升政府在人民當中的形象,更好的服務于民。
參考文獻
[1]李軍,李叢偉,.我國電子政務的信息服務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7,10(6):72~74.
[2]顧繼光,杜棟.淺析我國電子政務發展之路[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5(4):42~44.
[3]劉迪.淺析我國信息化中的電子商務與電子政務[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3(3):158.
[4]李俊.淺議我國電子政務中的信息化管理[J].電子制作,2014(5):141.
1、電子政務試驗教學中的問題
第1,試驗教學資源匱乏。試驗教學通常需要試驗教室場所,樹立相符軟硬件、網絡環境等請求的試驗基地,完美的試驗教學隊伍與配套的試驗教學經費等,這些是試驗教學的基礎。但是,這比傳統課堂教學要投入更多的資本,因而給良多基層院校造成為了很大負擔,他們在師資隊伍、人力編制、物力場所、財力經費等不足的條件下,要建設試驗教學體系,確切是1個極大的負擔,這嚴重制約了試驗教學體系建設。第2,不健全的試驗教學管理軌制。電子政務試驗教學相符社會發展需求,有益于培育復合型人材,但也有不少問題。如建設試驗場所計劃、試驗教學與教學鉆研等。再具體到體系建設中,可能是鑒戒其他試驗課程的組織運行方式,缺乏自己的特點,在管理實踐中很不適應,這導致試驗教學水平處在較為后進的位置,阻礙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2、試驗教學體系存在問題的緣由分析
建設電子政務教學體系面臨的以上問題,既有外部環境的客觀緣由,也有本身缺點的主觀緣由。首先,思想上對于試驗教學首要性不夠注重。試驗教學在課程體系中有著癥結作用,但傳統觀念認為文科類教學是純潔的理論教學,忽視了試驗法子在人材培育中的推進作用,進而資源投入不足。其次,缺乏政策支撐。目前的高效管理模式,重視鉆研性教學成果認定,忽視文科類試驗教學,相干的政策措施支撐更少。這嚴重阻礙了教師投入試驗教學的踴躍性。再次,試驗教學師資氣力不足,缺乏復合型綜合人材,特別是文科類學科。同時,對于電子政務認識不足。因為我國電子政務理論建設時間不長,在認識上有必定局限,這些在某種意義上阻礙了電子政務試驗教學建設。最后,對于電子政務試驗教學認識不足。試驗教學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察看力、分析力與問題的實際解決能力。但具體教學中如何展開教學,如何施行教學管理等還較為隱約。
3、完美電子政務試驗教學體系的措施
試驗是獲取感性材料與收集科學事實的首要手腕,也是檢修理論的基礎。試驗教學不單是理論課程的補充,也是建構知識、培訓技巧與實踐能力的首要方式。構建電子政務試驗教學體系,應從總體動身,結合學科特色,構成目標明確、層次清晰、結構公道、環環相扣的電子政務試驗教學體系。
(1)依靠現有學科構建試驗教學體系
在樹立電子政務試驗教學體系中,不要局限于現有的課程體系,應當結合所有專業,將試驗教學內容與其他課程知識結合,打破課程、專業限制,這樣1方面可以應用現有師資氣力,提高試驗裝備使用效力,另外一方面有力地支持了理論與技術人材綜合培育目標的實現。這類模式需要加強課程之間邏輯與結構上的聯絡與綜合,請求調劑對于應科目的教學規劃、教學內容、考評方式等,仍有良多細節問題需要處理。
(2)展開多樣化的試驗教學,構建同享機制
電子政務試驗教學重視人機結合式試驗的同時,還應當重視現場,鉆研展開試驗等。通過這類多樣化試驗教學模式,不但可以豐厚教學情勢、激起學生踴躍性,還能增進學生的動手能力與立異水平。電子政務試驗教學需要多種資源支撐,這就請求學校內、各學院之間樹立廣泛的試驗教學資源同享機制,提高資源應用效力。第1,優化應用公共教學設置;第2,聯合相干專業,同享試驗教學資源。這可以填補專業教師與設施不足的問題。
【關鍵詞】電子政務;困境;對策思考
一、電子政務的內涵與特點
所謂電子政務是指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政府為了適應時代的需要,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轉變工作職能,加強與公眾之間的聯系與互動而應運而生的新的政府辦公模式。通過電子政務,政府可以實現與公眾的無中介聯絡,可以及時的將政府的信息通過互聯網媒介來、管理,從而從公眾那里得到有效的反饋,從而實現政府與公眾的即時溝通。同時,在這一過程中,通過電子政務的建設和完善,政府的辦公方式、決策系統、管理系統,都改變了傳統的面貌,呈現出嶄新的特點。
那么具體來說,電子政務與傳統辦公模式相比,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革新:
第一、從封閉轉變為開放。
傳統上的政府辦公系統是封閉的、專有的,整個辦公體系專屬于政府所有,普通公眾并沒有訪問的權限,而電子政務使政府的辦公系統轉變為開放的、透明的、互動式的,大大的增強了政府與普通公眾之間的互動。
第二、從少量的、分散的轉變為系統的、整體的。
傳統上的政府辦公是內部的、分散的,而電子政務則是系統化的,全面覆蓋的。單從服務對象上來看,傳統的政府辦公的服務對象是政府工作人員,而電子政務的服務對象則更加廣泛、更加開放,是為全社會服務的。
第三、電子政務的不斷發展內在的對政府提出了轉變職能的要求。
從傳統上封閉的辦公模式轉為開放的模式,就必然要求政府轉變理念、轉變職能、實現創新,從而不斷適應為公眾服務的要求。
二、我國電子政務發展成績可喜
我國的電子政務經過這些年的不斷發展,已取得了可觀的成績。具體來說,我國現在的電子政務發展狀況可以概括如下:構建合理,交錯成網;人才隊伍,不斷壯大;應用頻出,不斷更新;電子政務,已具雛形。
電子政務在建設初期,由各級各地政府部門依照國務院的要求,具體結合各地的不同情況,按照統一的規劃,從無到有,由小到大,層層遞進,逐步形成了我國獨有的電子政務的辦公系統——“三網一庫”。所謂的三網一庫,指的是我們常說的內網、外網、專網和電子信息資料庫。所謂內網,就是指某個政府機關內部辦公的網絡;專網就是各級政府機關共同享有的辦公網絡,可以為不同級別的政府機關及時的提供辦公數據,實現資源共享;外網就是借助因特網這個平臺,實現政務為公眾服務的網絡。借助外網,一方面政府可以向公眾政府信息,及時有效的傳遞政府的工作信息,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來自公眾的反饋信息,從而不斷轉變職能,樹立良好的政府形象,為公眾提供更優質的服務;電子信息庫就是通過統一的標準將大量的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分類、加工、存儲后,用戶可以方便的查詢、使用這些信息,大大的節省了存儲空間,使信息得到科學的存儲和使用。
通過“三網一庫”的建設,使各級各地政府連接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使整個政府的辦公系統形成一個虛擬的電子體系,實現了辦公效率的不斷提高、使政府的決策更加科學、更加透明、更加暢通無阻。
三、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的困境剖析與出路探索
然而,雖然我國的電子政務建設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目前我們的電子政務水平依然很低,與國際存在很大的差距,具體來說,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行動不夠及時,未將重視落到實處。
縱觀我國電子政務的發展,我們不難發現,信息化的不斷深入發展,使各級政府的領導都認識到政務信息化的重要性,很多領導都改變了傳統的頑固觀念,對電子政務的認識不斷加深。同時,很多領導也在會議中、講話中不斷強調電子政務的重要性,由此可見,對電子政務的重視是足夠的。但是,真正將電子政務的建設列入工作計劃中的卻很少,也就是說,很多領導對電子政務的重視僅限于口頭上,真正落到實處的并不多,能夠親自去抓建設的更是少之又少。其實,這都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畢竟電子政務是近些年來出現的新鮮事物,它不僅僅是一種高科技的工作方式,更是整個政府工作方式、工作理念的巨大的變革,因此,它從接受到實踐需要一個過程。我們必須要理智的看待。
2.無紙化立法尚無法律依據。
隨著電子政務的深入發展,辦公數字化、無紙化的比例必然會越來越大。但是對于無紙化立法這一方面的問題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規定,在立法的無紙化上還確實明確的法律依據,這樣,在立法領域,就常常需要兩套方式來運作,不但沒有實現辦公的便捷性,反而大大增加了相關領域的工作負擔。
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建議的解決方法是,可以借鑒國際上很多有先例的政府的經驗,根據各級各地政府的不同需求,在各個層級內做好立法的電子化工作,及時制定和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保障無紙化立法的“及時上岸”,順利進行。
3.軟、硬件標準化程度低。
要實現信息化,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實現軟、硬件的標準化。然而在我們目前的實際工作中,標準化的程度是偏低的。具體來說,由于長久以來政府機關工作的工作傳統,我國各級各地政府在建設電子政務時,軟硬件設施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于是在實際中,就形成了由不同廠家、不同型號的參差的軟硬件參數,從而使信息的格式也不一致,大大的影響了信息的共享和系統的高速運行。
對于這個問題,最有效的解決方式就是制定一個統一的標準,并且監督各級各地政府統一實施,從而在具體的工作中實現參數的統一,必將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1.缺少好的應用系統。
我們所說的電子政務,雖然電子和政務兩者都放在同一位置強調,但從實質上來說,電子政務最重要的部分,是政務。我們所提到的電子其實是一種以計算機系統、互聯網系統為依托的辦公途徑,它的實質是一種手段、一種方式,而它的目的是為了保證政務的有效實施。因此,應用才是硬道理,沒有好的應用,再好的平臺也無法發揮其作用,成為一種擺設。所以,我們必須要積極鼓勵更多的應用的出現,更好的帶動電子政務發揮其積極作用。
2.存在的安全隱患較多。
電子政務作為一套為政府辦公服務的系統,其掌控著政府的很多關鍵信息,它的整個系統的運作與政府的整個行政過程息息相關,因此電子政務的安全問題必須得到足夠的重視。然而,在我們目前的電子政務中,安全問題還是很多的。很多政務信息的管理人員坦言,缺少一個堅牢靠的安全保障體系,面對的系統越龐大、信息越豐富、數據越繁雜、應用越廣泛,就越感到肩上的擔子沉重,責任重大,一旦出現安全問題,其損失必然是巨大的。因此,這些管理人員的壓力是極其大的,常常感到如履薄冰。究其原因,是由于我們政府在電子政務安全方面投入的資金不足、防范意識比較薄弱,一旦黑客侵入,可謂險象環生。
因此,我們必須要加大對安全保障的投入,加強管理,為政府的信息化辦公提供一個堅實的保障。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要加強防范意識,強化內部管理;二是加強技術措施。三要建立防災體系,注意數據的拷貝。
一、電子政務實驗教學中的問題
第一,實驗教學資源匱乏。實驗教學通常需要實驗教室場所,建立符合軟硬件、網絡環境等要求的實驗基地,完善的實驗教學隊伍與配套的實驗教學經費等,這些是實驗教學的基礎。然而,這比傳統課堂教學要投入更多的資本,因此給很多基層院校造成了很大負擔,他們在師資隊伍、人力編制、物力場所、財力經費等不足的前提下,要建設實驗教學體系,確實是一個極大的負擔,這嚴重制約了實驗教學體系建設。第二,不健全的實驗教學管理制度。電子政務實驗教學符合社會發展需求,有利于培養復合型人才,但也有不少問題。如建設實驗場所規劃、實驗教學與教學研究等。再具體到體系建設中,多是借鑒其他實驗課程的組織運行方式,缺少自己的特色,在管理實踐中很不適應,這致使實驗教學水平處在較為落后的位置,阻礙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實驗教學體系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建設電子政務教學體系面臨的以上問題,既有外部環境的客觀原因,也有自身缺陷的主觀原因。首先,思想上對實驗教學重要性不夠重視。實驗教學在課程體系中有著關鍵作用,但傳統觀念認為文科類教學是純粹的理論教學,忽視了實驗方法在人才培養中的推動作用,進而資源投入不足。其次,缺少政策支持。目前的高效管理模式,注重研究性教學成果認定,忽視文科類實驗教學,相關的政策措施支持更少。這嚴重阻礙了教師投入實驗教學的積極性。再次,實驗教學師資力量不足,缺少復合型綜合人才,尤其是文科類學科。同時,對電子政務認識不足。由于我國電子政務理論建設時間不長,在認識上有一定局限,這些在某種意義上阻礙了電子政務實驗教學建設。最后,對電子政務實驗教學認識不足。實驗教學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分析力與問題的實際解決能力。但具體教學中如何開展教學,如何實施教學管理等還較為模糊。
三、完善電子政務實驗教學體系的措施
實驗是獲取感性材料與搜集科學事實的重要手段,也是檢驗理論的基礎。實驗教學不單是理論課程的補充,也是建構知識、培訓技能與實踐能力的重要方式。構建電子政務實驗教學體系,應從整體出發,結合學科特點,形成目標明確、層次清晰、結構合理、環環相扣的電子政務實驗教學體系。
(一)依托現有學科構建實驗教學體系
在建立電子政務實驗教學體系中,不要局限于現有的課程體系,應該結合所有專業,將實驗教學內容與其他課程知識結合,打破課程、專業限制,這樣一方面可以利用現有師資力量,提高實驗設備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有力地支撐了理論與技術人才綜合培養目標的實現。這種模式需要加強課程之間邏輯與結構上的聯系與綜合,要求調整對應科目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考評方式等,仍有很多細節問題需要處理。
(二)開展多樣化的實驗教學,構建共享機制
電子政務實驗教學注重人機結合式實驗的同時,還應該注重現場,研究開展實驗等。通過這種多樣化實驗教學模式,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積極性,還能促進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創新水平。電子政務實驗教學需要多種資源支持,這就要求學校內、各學院之間建立廣泛的實驗教學資源共享機制,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第一,優化利用公共教學設置;第二,聯合相關專業,共享實驗教學資源。這可以彌補專業教師與設施不足的問題。
(三)建立實驗教學的社會支持系統,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關鍵詞】電子政務 績效評估 比較 中圖分類號:C915 文獻標識碼:A
本文受陜西(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信息產業發展研究中心資助。
引 言
因電子政務的高風險和高失敗率,西方大量研究機構如Accenture、Gartner、哈佛大學國際發展中心等都開展了對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的研究。電子政務績效評估一方面能夠引導電子政務建設的方向,改善政府治理水平;另一方面也將提高政務質量,提高公民的支持度和信任度。
建立科學的電子政務績效評估體系,保證以最有效的方式促進我國電子政務的發展。電子政務實施的每個階段都有必要引入高效的績效評價體系。①規劃階段:可以為電子政務建設確定一個合理的發展框架,做到重點突出,目標明確,從而提高成功率;②實施階段:為電子政務項目設定基本的建設方向,保持持續的改進,提高效率;③完成階段:可以正確評估現狀并為電子政務建設制定下一輪規劃奠定基礎[1]。
國內典型電子政務績效評估方式
1.中國互聯網實驗室
中國互聯網實驗室(ChLabs)的《中國電子政務效果評測研究報告》中針對我國基本國情,提出了一整套電子政務績效評價體系。該體系包括了四個維度,其中每個維度又各包含五個要素。該評價體系涵蓋面全、便于量化描述和操作,在電子政務的績效評估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
表1 中國互聯網實驗室的電子政務效果測評體系[2]
2.電子政府思想庫
電子政府思想庫(1stEG)指出,目前國際上電子政府網站的發展方向包括兩種類型:管理性政府網站和服務性政府網站,而服務性政府網站分為面向政府職能以及面向客戶需求的兩種類型。根據對當前中國電子政務發展現狀的分析,電子政府思想庫面向政府職能提出了服務性政府電子政務評價體系。上述體系首先認為建立政府網站是實現電子政務的前提,因此政府網站建設的成果直接決定了電子政務的成敗。基于這一思想,該評價體系主要建立在網站評價指標上,如內容服務指標、客戶關系指標和網站質量指標等。其中每個指標下又設置了不同權重的若干子指標,如根據服務的廣度、深度及速度來設置內容服務指標中的子指標,客戶關系指標中設置交互對象、交互手段等多個子指標,網站質量指標中設置設計和內容等子指標。
3.北京大學網絡經濟研究中心
北京大學網絡經濟研究中心曾對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現狀進行了調查,提出了對于地級市電子政務情況的研究報告[3],報告中有10個觀測指標,各指標的詳細構成情況見下表。
表2 北京大學網絡經濟研究中心電子政務效果測評體系
國外典型電子政務績效評估方式
1.聯合國公共經濟與公共管理局的評估方法
聯合國有174個成員國擁有政府網站,公共經濟與公共管理局對這些成員國電子政務運用的一系列綜合指標進行測評,測評方法和指標主要集中在電子政務的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通過考查各成員國的準備指數和參與指數來評估其電子政務的績效情況。
表3 聯合國公共經濟與公共管理局電子政務評價指標[4]
(1)電子政務準備指數。包括政府網站建設現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以及人力資源素質三方面指標,三個指標的權數相同。
政府網站建設現狀:通過對288項服務和設備的評估,對各成員國政府網站的建設現狀進行評估,使用起步階段、提高階段、交互階段、在線事務處理階段以及無縫鏈接階段的五階段劃分方法來量化各成員國的政府網站建設現狀。
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有6個主要指標,即每千人主機擁有量、網民的數量、電話線數量、在線網民人數、擁有移動電話數量及擁有電視機數量。
人力資源素質:包括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人文發展指數、信息提供指數、城鎮與農村人口比例等指標。
(2)電子政務參與指數。按照電子政務提供服務層面由低到高的順序,可以分為信息服務指數、咨詢服務指數和決策服務指數三個層面。參與指數通過對政策、教育、金融、醫療健康、勞動就業、社會福利等方面的21項參與指標在以上三個層面進行評估,根據電子政務所提供的咨詢和決策水平來評估其信息和服務的質量。
2.Accenture咨詢公司的評估方法[5]
Accenture的評估體系著重于測量被調查者的電子政務總體成熟度。因為Accenture公司認為信息公開與通信發達程度是一種公共服務水平的體現,一個國家的信息公開化程度越高,通信發展水平越發達,則表明其公共服務成熟度越高。因此該公司提出的評估電子政務的標準,將被調查者的電子政務總體成熟度分為公共服務成熟度和客戶關系管理兩個指標。在2002年的研究報告中,上述兩個指標分別被給予了0.7和0.3的權重,通過這兩個基本指標綜合考查政府電子政務實施戰略和國民利用電子政務的具體狀況。Accenture公司的調查結果將被調查的國家和地區按照電子政務服務的總成熟程度分為四種類型。“創新領導者”居于最領先的地位,總體成熟度超過50%;“有發展前景的競爭者”次之,總體成熟度介于40%-50%;三是“持續的完成者”,總體成熟度處于30%-40%;最后是“平臺的構建者”,其總體成熟度均低于30%。
國內外電子政務績效評估方式的對比分析及建議
國內外評估方式的不同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評估的層次不同:國內側重于電子政務產出的評估,而國外如Accenture、Gartner公司不僅注重電子政務產出的評估,也注重電子政務影響的評估。
2.評估的方法不同:國內以定性評估為主,關于定量的經濟性評價指標的研究較少,而國外采用定性與定量的結合。與西方發達國家的評估方式對比總的來看,我國電子政務績效評估體系還不完善,與其有關的法制還不健全,較注重形式,公民參與度低等。
對于我國電子政務績效的評估,根據國情,可以結合電子政務應具有的幾個特點加以考慮:安全性、易用性、經濟性、先進性、標準化、民主化。IT治理研究專家認為,電子政務系統績效評估是一項全面而復雜的工作,應從包括電子政務項目績效、系統績效、綜合績效、發展水平等四個主要組成模塊進行。
綜上所述,對于電子政務進行全面有效的評估是保證一個國家或地區電子政務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須加強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的理論研究,認真分析我國在電子政務績效評估中存在問題和面臨的挑戰,結合國內外的經驗和教訓,形成一整套科學的績效評估體系,在實踐的基礎上完善我國電子政務的績效評估體制。從國際環境和發展經驗可以看出,電子政務的發展是大勢所趨,這要求相關職能部門和研究機構必須能夠及時發現并解決電子政務建設和運作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必須能夠正確評價和估測電子政務建設所取得績效,幫助政府為進一步拓展電子政務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
參考文獻:
[1]徐曉林,楊銳.電子政務[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11.
[2]互聯網實驗室.中國電子政務效果評測研究報告[R].2007.
[3]張維迎,.中國地級市電子政務研究報告[R].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
[4]電子政務績效評估的研究綜述[Z].http://.cn,2008,12.
電子政務是指政府機構借助電子信息和數字網絡技術,對其組織結構和業務流程進行充足和再造,打破時空界限與部門分隔,建立起網絡化的政府信息系統,并利用這個系統為政府機構、社會組織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透明、全方位的政府服務和政務信息。我國的電子政務于20世紀80年代的辦公自動化單機應用階段啟程建設,先后經歷專業領域信息化階段、政府上網工程階段及全面建設和理性發展電子政務階段四個階段。近年,隨著大數據、云計算和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出現,及“互聯網+”政策的提出,以移動信息技術發展的“兩微一端”為代表的新媒體的快速發展,治理工作線上線下的融合,政府門戶網站“一站式”的服務形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人們對電子政務的服務功能的需求,電子政務開始邁向深化應用的新階段。
2 新媒體時代電子政務所面臨的挑戰
2.1 新媒體環境下的“數字鴻溝”現象
社會信息化過程中,使用新媒體技術讓整個社會群體的信息流通量和所接觸信息量增大,受制于個人的年齡、性別、職業、行業、群體、地區、經濟條件、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響,而有很大差異。隨著新媒體技術更新替換周期愈來愈短,其趨勢可能是“數字鴻溝”不斷加深。在電子政務發展進程中,在最先執行電子政務的這批公務員中,他們經歷了從“窗口式”手寫時代到單機錄入時代,再到網絡時代。有不少年紀偏大或學歷偏低公務員不能熟練掌握操作計算機系統技能,隨著媒介的更替,將讓他們在技術上、信息上的欠缺更為嚴重。
2.2 我國現行電子政務存在問題
(1)形式單一,內容不全。按照國家電子政務要求,政府相關部門建立各自相應的門戶網站,但很多網站只是把“窗口式”實體政務、相關的文件、信息及政策等放搬到了門戶網站上,違背了國家在開展電子政務初衷即對組織結構和業務流程進行充足和再造。近些年,這種“照搬式”做法有所減少,網站上也設置了相應的便民、利民的服務欄目,但好多都只是為了應付檢查,特別是地市級政府網站。隨著“兩微一端”的興起,應政策要求,相關部門也申請成立了自己的微博、微信公眾號,但很多只是“面子工程”,并沒有實實在在起到為民服務的作用。
(2)重技術,輕發展。很多部門為了迎合上級要求,申請大量資金投入網絡硬件建設,追求電子化、網絡化辦公,但在政務上未能提高行政效率。一味把電子“政務化”,而不是在實質上將政務“電子化”。電子政務的出發點在于實現資源共享,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加大硬件設施資金投入,無疑為財政增加負擔。
(3)缺管理,少統籌。很多部門沒有一個明確對電子化績效評定標準,很多人不知道該往哪出“使勁”或者為何種目標而努力,造成未能提高實際效果。沒有相應的管理人員或者管理組織來統籌電子政務對新媒體發展規劃,工作崗位上遇到新事物、新問題容易“眉毛胡子一把抓”,找不到重點。
2.3 信息輿情不易把控
電子政務從“單機時代”到“最初的互聯網時代”再到“新媒體時代”,內容和形式也隨著新技術的注入與現存人員的努力而實現一定程度的政務電子化。新媒體對電子政務帶來益處的同時,其信息碎片化、話語匿名性等特點帶來的一系列負面影響也隨之而來。新媒體的發展、信息的傳播與交流完全打破了地域、時空的局限,它傳播信息的最大的特點就是開放、自由、平等、靈活。因其在虛擬、機器面對機器、鍵盤面對鍵盤的擬態環境中,每個人既是信息的“傳播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他們的發言權與參與權在此被極大放大,開創了一個新的社會輿論的平臺。不會因為懲罰。新媒體環境的下,更具有匿名性、平等性,人們可以較大自由地發表自己的看法。但在這個信息充斥的大環境下免不了因自身素質、知識背景的欠缺或網上一些動機不良的信息的誤導而發表不當言語,而影響電子政務的發展或帶來不利影響。
3 新媒體時代電子政務發展的三個方向
在互聯網從Web1.0到Web2.0的跨越過程中,新媒體的發展是現實和虛擬的融合,是一個不斷與時俱進的過程,每天都會有著各種各樣新技術的產生。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實時、交互、共享、個性化等特點,讓人們在信息的選擇上有了更多的選擇方式,政府行政在這樣一個時代下造就了電子政務的出現,在其發展過程中也越來越融入我們的生活,使政府行政有了新的發展活力與生機。
3.1 特色化政務,建設“無縫隙”政府
新媒體采用較為先進的傳播手段,賦予電子政務能夠提供更加個性、特色化的服務。隨著以微博、微信、客戶端為代表的新媒體的出現,人們可以通過新媒體來選擇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不用再像傳統媒體時代固定的“傳-受”模式來接受限定的信息。信息傳播者可以根據不同的受眾情況來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服務,每一個個性化服務都具有自己不同的特色。電子政務在與新媒體的結合過程中,大眾在電子政務發展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政府行政人員根據大眾的需求和選擇從大局出發來統一規劃、執行政務。
目前來看各級政府大多都有了自己的門戶網站、微信、微博,但各個平臺的運營用心程度仍欠缺。政府執政的宗旨是“為民服務”,電子政務亦是如此,政府相關工作人員應在設定電子政務服務內容方面應實際考察人民需要,結合當地發展情況量體裁衣式地設置服務欄目,要讓政務“特色化”,即個性化、貼近化、生活化,以人民的需求為導向,尊重民意、以民為中心,打破官僚主義中的層級距離,實現政府與人民的“零距離”“無縫隙”。
最重要的是要充分認識所利用新媒體的各個功能和人民使用情況。現在政府利用的新媒體無非是“兩微一端”即微博、微信、客戶端,政府工作人員要充分認識、安排這三個平臺的功能及作用。
微博在電子政務中起到公開信息、與人們進行公開或私密地互動交流。微信既有與微博同等功能的共享信息和互動交流也有自己獨有的特色。
政務微信也是目前電子政務發展的一個熱門平臺。微信使用普及度高,只要有手機者幾乎都有微信。此外,其公眾號的運營管理者可以在互動欄里設置自己的服務欄目,此點不僅有集合門戶網站的優點,而且訂閱用戶可每天收到運營者所的信息,留言評論運營者也可在后臺即時看到。
客戶端集門戶網站、微博、微信的所有優點外,它所設置的服務欄目不受中間運營者的限制,更具政務特色化,但人們要下載客戶端才可使用,其客戶端下載人數也限制政務客戶端的發展。政務客戶端目前所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強制性訂閱,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吸引人們下載關注的主要引力是其內容的質量,便民、利民、專門為百姓量身打造的客戶端,誰不喜歡呢?
3.2 民主化政務,打造“服務型”政府
“服務型”政府建立在“無縫隙”政府的基礎之下,量體裁衣的基礎性設置給人民提供一個交流信息、解決問題、進行反饋的一個平臺。人們獲得信息的方式慢慢從“傳播者中心論”轉變到“受眾中心論”,在新媒體時代人們已經不是“灌輸式”傳播的接受者,而是敢于質疑一切的“受-傳”者。電子政務不能再像建設初期那般把實體政務照搬照抄到媒介上,而是要把實體政務業務重組與再造,打造一個政務民主化的“服務型”政府。
3.2.1 要尊重人民的知情權,以“民”為中心
新媒體的使用促使人們加深了對權利的認知,增加了政治參與度,但政府與民眾在網絡時代的信任感不比從前。一方面出于防止社會恐慌,維護社會穩定,遮蔽或推遲部分信息的;很大一方面是造謠者的動機不純,故意挑撥是非;還有一部分是政府機關人員為了自身利益而故意隱藏信息。
對此要以“民”為中心,加大信息的透明度。在建設民主化政務,打造“服務型”政府的過程中,政府辦公人員要尊重人民的知情權,對信息隱蔽把控上要在不損害國家、人民利益的基礎上,告知大眾發生了究竟什么。全化政務新媒體服務內容,對公眾關注度高、對百姓利益大的業務要重點服務
建設。
3.2.2 加強政府新媒體工作人員的新媒體素養
政務人員要意識到新媒體的重要性,特別是在政務新媒體工作的政務人員要不斷加強自身的新聞傳播者素養。政務新媒體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傳播公開信息,新聞的時效性、真實性是新聞的關鍵要素,一旦失去,那么不止是人民的信任喪失,還有可能造成政務事故。熟悉新媒體使用技能,整合服務資源,深入開發、利用新媒體功能,創新服務模式,實現實時互動,能夠較好地提供點對點服務,讓服務更加全面化。
3.2.3 為人民服務,自覺、主動接受公眾監督
新媒體的出現可以更快、更直接地接收政務信息,實現政府部門辦公的公開、透明。此外,新媒體也可以通過自身的功能使用實現對政府部門的監督,防止他們濫用職權,更好地保證“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電子政務在新媒體時代極大限度地實現了政務的公開化、透明化,實現從政績在紙上到政績在網上,在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過程中,自覺接受公眾監督也是政務民主化的體現。
3.3 智慧化政務,實現政府行政效率最大化
高新技術的出現讓新媒體的發展實現了信息內容的多元化,電子政務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的高級階段就實現政務的智慧化,產生智慧政府。智慧化政務極大地省去繁瑣的辦事步驟,也為政府省去了大筆的資金費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建立在“特色化”“服務化”之上。
3.3.1 數據庫的集合
新媒體時代下的電子政務并不是一座孤島,特別是在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的發展得今天,信息產生得無比迅速與繁多。政府在電子化政務中也會產生各種數據,把這些數據帶有前瞻性地整合形成一個數據庫,再把這些數據有針對性地統計從而得到不同的信息,利用這些信息針對不同社會上的人們進行針對,來實現政務的有序和高效發展。
3.3.2 公共設施的智能化
政府是一個城市的“大腦”,建設“智慧城市”的首要任務是建設“智慧政府”,“智慧政府”先行,才能帶動全面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的發展建設。政府智慧城市讓公共服務、安全、應急設施等智慧化,構建了智慧化服務,與此同時也構建了智慧化政務。在智慧化政務中,公眾通過新媒體來解決問題,比如,某地發生火災,公眾通過拍照、視頻或者定位到政府新媒體平臺,政府相關部門再去處理。
3.3.3 新媒體平臺的智能化
智能聊天機器人在新媒體平臺的出現,也為電子政務的智慧化提供了一條智能路徑。智能聊天機器人通過訓練和匹配來實現工作,能夠用相應的語言智能地回答對方提出的問題。智能問答是未來智能化發展中人機交互的一個主要方式,目前在很多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電子政務在實體政務中受工作時間的限制不能為公眾提供24小時的服務,智能聊天機器人在政務新媒體平臺上可以不受時間限制地通過提前設置好的答案內容來回答公眾的問題,在平臺上設置智能服務和人工服務兩種選擇方式來進行政務執行,公眾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相應的服務方式,極大節約了政務成本。人們利用它可以平等交流,政府部門也可以直接聽到老百姓的訴求,從而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4 結束語
伴隨著新媒體的發展,人們傳播信息的方式不斷被重塑,電子政務與此同時也被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和要求,從最初的單向的政務信息傳播到而今的在線服務,再到未來更為高效的政務辦公。特色化、民主化、智慧化政務的建設,歸根結底都是為了高效政府的建設,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公眾。政府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公共服務的能力,通過智能化、數據化、現代化的平臺來實現政務辦公的高效化。
參考文獻
[1]王斌.基于新媒體的基層治理創新路徑:以城市社區為考察對象[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38(6):99-106.
[2]臧超.政府新媒體背景下電子政務微信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科技創新導報,2015(35):207-208.
[3]徐曉林,張輝.電子政務的學科發展趨勢[J].行政論壇,2013(2):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