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培養范文

        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培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培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培養

        第1篇: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培養范文

        小學法制教育注重文化課而忽略學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學校沒有專門的法制教育人才,雖然授課教師一定程度上了解法律知識教育,但并不系統、全面。要使小學生成長為一個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作為老師應對法制教育引起高度重視,培訓中,我在老師的講解下對新教材有了較深入的理解。可以說新教材對我們教師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通過這次培訓我所獲得的感想與體會可概括為以下三點:

        一、知道了新教材的編列目的、內容的設計

        培訓中,老師主要從三個維度來闡述新教材編列的目的,使我清楚的認識到教科版《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學校德育變革相接軌,以順應時代的變化,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新教材內容的設計重點在知識、技能與能力的關系上,采取的內容編列策略是知識、技能引領,活動穿插,在學習知識、技能中來培養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同時,在解決日常問題的活動過程中適時地結合學生身邊的例子加以講解,這樣有助于提高課程教學的整體效果。教學內容的設計與選編符合國家對課程標準制定要求,教材內容豐富,難度適中,對有關基本知識編排和敘述,正確、合理、也符合科學性。教材中的知識點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來說較新穎、實用。通過學習,使我清楚的認識到新教材的內容是由哪些單元組成,各單元又有哪些知識點的組成,以及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方老師所提供的知識框架對我們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著非常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

        二、認識到整體把握《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整體把握新教材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只有讓學生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只有清晰地認識并把握好課程知識的主線,才能更好地將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因此較好的整體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認識并把握好教材的結構,對于一個新入門的政治教師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三、認識到應該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難點

        通過老師的經典剖析,使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新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政治素養;怎樣才能將一個個知識點貫穿于我們的日常政治教學過程中。我已經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學習,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新教材貴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讓學生在通俗易懂但卻蘊含人生哲理的知識點中輕松愉快的提高內在的政治素養,形成科學合理的人生觀,價值觀。

        此次培訓,受益匪淺,在方麗敏、安子琴老師精彩的講述中令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深入的了解,這將成為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夠正確掌握新教材的重難點、駕馭政治課堂的寶貴經驗。

        對青少年進行法制教育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多年的實踐告訴我們,對中小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必須遵循學生成長的規律,

        小學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

        培訓中,我在方老師的講解下對新教材有了較深入的理解。可以說新教材對我們教師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通過這次培訓我所獲得的感想與體會可概括為以下三點:

        一、知道了新教材的編列目的、內容的設計

        培訓中,方老師主要從三個維度來闡述新教材編列的目的,使我清楚的認識到教科版《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學校德育變革相接軌,以順應時代的變化,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新教材內容的設計重點在知識、技能與能力的關系上,采取的內容編列策略是知識、技能引領,活動穿插,在學習知識、技能中來培養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同時,在解決日常問題的活動過程中適時地結合學生身邊的例子加以講解,這樣有助于提高課程教學的整體效果。教學內容的設計與選編符合國家對課程標準制定要求,教材內容豐富,難度適中,對有關基本知識編排和敘述,正確、合理、也符合科學性。教材中的知識點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來說較新穎、實用。通過學習,使我清楚的認識到新教材的內容是由哪些單元組成,各單元又有哪些知識點的組成,以及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方老師所提供的知識框架對我們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著非常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

        二、認識到整體把握《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整體把握新教材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只有讓學生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只有清晰地認識并把握好課程知識的主線,才能更好地將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因此較好的整體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認識并把握好教材的結構,對于一個新入門的政治教師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三、認識到應該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難點

        通過方老師、安老師的經典剖析,使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新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政治素養;怎樣才能將一個個知識點貫穿于我們的日常政治教學過程中。我已經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學習,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新教材貴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讓學生在通俗易懂但卻蘊含人生哲理的知識點中輕松愉快的提高內在的政治素養,形成科學合理的人生觀,價值觀。

        此次培訓,受益匪淺,在方麗敏、安子琴老師精彩的講述中令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深入的了解,這將成為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夠正確掌握新教材的重難點、駕馭政治課堂的寶貴經驗。

        小學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2

        9月我有幸參加了經開區教研室組織的一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新教材教師培訓。通過這次的培訓,使原來懵懵懂懂的我收獲頗多,專家和老師們的講解,為我今后的教學指明了方向,下面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通過老師的經典剖析,使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新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政治素養。我已經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學習,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新教材貴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讓學生在通俗易懂但卻蘊含人生哲理的知識點中輕松愉快的提高內在的政治素養,形成科學合理的人生觀,價值觀。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課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生活能力。一年級是培養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作為教師,應在道德與法治課中,以培養學生優秀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為習慣為目標,抓細抓實,讓學生在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學習新知識,同時讓學生在活動中加強行為訓練,使學生規范自己的行為,主動學習,愛上學習。

        這次培訓使我受益匪淺,今后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認真、細致地解讀教材,真正領悟編者的設計意圖,一切要從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孩子們愛上《道德與法治》這一門課,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

        小學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3

        七月七日參加了由教委組織的部編《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時間兩天,上午聽了一年級和二年級《道德與法治》示范課各一節,并觀看了教育部副部長朱之文的講話視頻,下午聽了兩位授課老師的教學反思和縣小學教研室鐘曉菊老師對《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詳細解讀。這一天的培訓,總體感覺是嚴謹且高效,受益匪淺。

        伍才英老師上的一年級《校園里的號令》一課,充分利用學校資源,讓學生感受校園里的各種鈴聲,通過聽一聽、辨一辨、說一說、演一演等活動,不僅使學生明確了學校各種鈴聲的含義,并受到了“遵守秩序,快樂生活”的“法治”教育。這節課在兩個地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有效的組織教學,針對剛入學的孩子,采用對口令、小組競賽、表揚激勵等方式,行之有效,課堂井然有序,彰顯了教師超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二是引入“校園童謠”,學生對“鈴聲下的規范”學得快,記得牢。

        培訓是短暫的,付諸實踐是我們艱巨而繁重的任務,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必須經常復習培訓內容,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積極開發合適的課程資源充實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科的教育理論作指導,以課例、課題研究為抓手,以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創造性地設計課堂教學活動,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小學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

        肩負著學校的深切厚望,我于10月8日有幸赴南京師范大學參加了20xx年部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培訓。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前身是《小學品德與生活》《小學品德與社會》,根據國家、省、市各級文件精神,自20xx年秋季一年級開始,統一更名為《道德與法治》。培訓教師的培訓講座循循善誘、娓娓道來,從他們的身上,透出一種智慧的力量,教育藝術的魅力。通過培訓,使參與者對今后的《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有了全新的領悟。

        如今,培訓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進行了一半,以下是這幾天我對這幾次講座的淺薄的見解與體會:

        聽的第一場講座是成尚榮老師的《道德教師的專業成長》,我雖然不是專業的道德教師,但被成尚榮老師的人格魅力和淵博的知識深深吸引。因此,對這堂課非常有興趣,津津有味地認真聆聽成老師的獨到見解。

        首先,成老師論述了道德和法治的關系,兩者是相互獨立的,又是相互聯系的。而這門課程,是一門道德與法律的相結合的課程。“法治是對道德的支撐,道德是最高的法律,道德在人們心中,離不開道德的滋養。”我對成老師這句話有著深刻的感觸,這句話我的見解是:法治是道德的保障,如果沒有法治,道德會被隨意破壞與踐踏,法治約束著我們的行為,朝著道德的方向發展,而法治本身就是最基本的道德。道德是法治的最高的體現,法治應該是為道德服務的,如果法治背離的道德,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由于某種情況下,法治并不能解決一切問題,道德還是對法治的一種補充。兩者是相互依存、支撐與補充的。接著,成老師從“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論述了道德教師該如何進行專業成長,我從中收獲良多,不僅清楚了國內道德教育的方向,而且了解到國外道德教育的成果。總而言之,通過這次講座,讓我看到了道德教育的曙光和希望,今后一定要認認真真上好每一堂道德課,雖然的一個老師的力量有限,但是千千萬萬的老師也是由一個教師組成,只有我們每一個人都做好,我國的國民素質、道德水平才會慢慢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設才會越來越好。

        第二場是孫彩平老師的《小學道德與法治低段教材整體解讀》,孫老師這堂課讓我們非常直觀的認識了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的內容,非常有指導意義。

        專家講到新舊教材的不同,并進行了對比,新教材將德育與法制教育相融合,落實《課標》要求和大綱精神,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傳承的過程,還講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目標、內容、工作要求。專家還列出了小學一二年級法制教育圖譜,并列舉了小學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編寫單元課例,教材按兒童的生活路徑,以兒童的成長與發展的生活邏輯為核心設計的。教材中的主體是兒童,教材的內容是兒童的生活。教材關注一年級學生的整體成長、生活;了解學校生活的兩個主體生活方式;學會玩,并且有意義地玩;學會主動思考,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有想法的參與學習。整本教材洋溢著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從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圖體現多元、開放、平等、包容的價值觀。新教材具備了以兒童的生活視角和路徑,形成生活內容和教學相統一的敘事邏輯,教材力圖體現和諧與溫暖的情懷,體現著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和諧與溫暖的關系。學生從課本中能學會做事、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學習,讓自己努力從適應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覺、自主。

        新教材中沒有了說教性的內容,各冊設計了相對集中的教育主題,呈現方式體現了兒童的審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發了學生想象力,力求從生活中的小事中滲透法制教育。道德與法治教育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相互啟發,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呈現良好的道德實例和現實需求的法治知識,也應和學生一起解讀、分析,更要帶學生們走出教室,走進社會,觀察、思考、感悟、實踐。

        面對新教材,我們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學習型、研究型、實踐型、反思型的教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書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蘊、有情懷的教育者,用德浸潤兒童心靈,用法呵護兒童成長。

        另外,汪老師的《做一個德才一體的智慧型教師》講座也讓我記憶猶新,對今后我教學有著很重要指導性意義。

        首先,汪老師提出,“為什么要做一個德才一體的智慧型教師”的這樣一個命題,他是從“德多才少”、“才多德少”這兩點來加以解釋。而我聽后的見解是,德和才一樣重要,有才無德比有德無才更危險,就像我曾經和學生開過一句玩笑話說的那樣——“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有才無德的人有頭腦、有技術、有能力,他們如果做壞事,造成的社會危害會更大。所以,我們作為一個老師,是學生的榜樣,模仿的對象。如果做不到德才兼備,也就枉為人師了。然后,炎老師從理論基礎、具體措施這兩方面提出,我們該如何去做一個德才一體的教師,他的智慧與理論讓我十分折服,今后一定要把其具體運用到我的教學生活當中去。

        還有很多老師的講座非常精彩,就不一一道來。他們的智慧、理論深深地影響了我,讓我看到了道德教育的光亮,照引著我的教育職業生涯。此次培訓進行到這里,我受益匪淺,在老師精彩的講述中令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深入的了解,這將成為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夠正確掌握新教材的重難點、駕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寶貴經驗。

        關于小學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

        2019年8月21日,有幸到二小參加了全縣小學道德與法治的培訓,培訓時間雖短,卻讓我感受到小學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在譚老師的講解下對新教材有了較深入的理解。通過培訓有了以下的心得體會:

        小學《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編寫是按兒童的生活路徑,以兒童的成長與發展的生活邏輯為核心設計的。教材中的主體是兒童,教材的內容是兒童的生活。

        教材關注學生的整體成長、生活;了解學校生活的兩個主體生活方式,學會玩,并且有意義地玩。學會主動思考,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有想法的參與學習。整本教材洋溢著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從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圖體現多元、開放、平等、包容的價值觀。新教材具備了以兒童的生活視角和路徑,形成生活內容和教學相統一的敘事邏輯,教材力圖體現和諧與溫暖的情懷,體現著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和諧與溫暖的關系。學生從課本中能學會守法、樹立規則和公民意識、學會做事、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學習,讓自己努力從適應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覺、自主。新教材中沒有了說教性的內容,各冊設計了相對集中的教育主題,呈現方式體現了兒童的審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還滲入了一些繪本圖畫和內容,激發了學生們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從生活中的小事中滲透法制教育。

        第2篇: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培養范文

        涼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由于各種因素的限制,涼山州仍是四川省內社會經濟發展稍微滯后的地區。近些年涼山州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在推進義務教育發展上下了不少功夫,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與成都、綿陽、攀枝花這樣的城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涼山州有自身的發展實際,其中義務教育仍處于薄弱環節。針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來說,目前的教學效果不容樂觀。在一線的教學中還存在若干的問題,比如教材老舊更替的同時,教育教學理念沒有同步優化;仍然高度重視考試成績,素質教育邊緣化嚴重;缺乏有效的教師培訓,教育教學質量有待提升。這些問題必須給予正視,否則是阻礙《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發展。

        一、民族地區《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針對涼山州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來說,雖然實行了一年的時間,但是在一年中面臨的困惑和存在的問題是比較突出的,這些問題解決不了勢必對嚴重阻礙《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發展。

        (一)教材老舊更替的同時,教育教學理念沒有同步優化

        對于涼山州《道德與法治》課程使用的教材來說是教科版的,與老版的《思想品德》相比,七年級上冊的變動不大,五個單元中只有一個單元是全新的內容。《思想品德》第四單元是《人與人之間》,《道德與法治》第四單元是《誰為我們護航》。其它的四個單元在目錄和內容上都有很強的相似性,當然在具體的內容上是有所調整和改動的。而七年級下冊的內容有截然不同了,只有《思想品德》第三單元《無序與有序》和《道德與法治》第五單元《無序與有序》的單元題目一樣,但是在每一課的內容上又基本不同。細心的老師會發現,七下《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其它四個單元內容多數是八年級《思想品德》選取而來的,在內容上是有所調整和改變的。針對《道德與法治》的教材來說,變化是非常大的,但是在授課的過程中,一些教師沒有及時的研讀《教學大綱》,也沒有認真分析新教材和比對老教材,在教學上存在一定的思維定勢。很多教師拿起教材就上課,首先結合老教材勾畫知識點,覺得只要把知識點落實好了,學生的筆記整理好了,就萬事大吉了。那么素質教育何在?道德熏陶何在?法制教育何在?教材老舊更替的同時,教育教學理念沒有同步優化,這是涼山州《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

        (二)仍然高度重視考試成績,素質教育邊緣化嚴重

        涼山州每學年度都舉行州、市級別的統考,各個學校相互比對,成績被納入目睹考試的有效基數。那么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層層施壓,最后教師要晉級晉職也要拿成績說話。自然而然,成?仍然成為目前《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主要目標。臨近期末考試,各學校各教研組,層層施壓,想盡一切辦法,大搞題海戰術,定做復習提綱,讓學生走上“背多分”之路。在新授課上,教師首先完成的教學設計就是知識點的落實和作業設計,所有的教學手段都是為提升學生成績服務的,素質教育被嚴重邊緣化,這與《道德與法治》課程改版的初中是背道而馳的。《道德與法治》課程培養的不是讀書記憶的機械,而是活生生的,充滿情感和擁有是非觀念的現代公民。

        (三)缺乏有效的教師培訓,教育教學質量有待提升

        教學活動包括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部分。起引導作用的是教師的“教”,其關鍵作用的是學生的“學”。學生“學”不學跟興趣的濃厚性有直接關系,如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與教師的“教”有關聯性。為此,新形勢下,如何提升教師的教學魅力和教學技能顯得至關重要。教師這個行業圈子比較窄,工作之后很多的教師沒有及時的開展“繼續學習”,通過自學來提升教師的素養在一般老師身上很難完成,那么在職培訓就成為提升教師素質的關鍵所在。一些學校每周都會召開教研組會議,也會有公開課交流,但是起到的效果不太明顯。《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畢竟發生了一些調整和變化,一些老教師和沒教授過《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老師也沒有辦法給出很好的建議,這也使得課程教學的質量不高。2016年開課以來,在此方面的培訓較少,針對性的培訓更少。一些農村學校的老師只能閉門造車。

        二、新形勢下優化民族地區《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對策研究

        《道德與法治》的課程教學,由于教學目標和內容的調整,再加上實施的時間才一年,還處于探索階段,存在一定的教學問題也是在所難免的。但是我們可以總結經驗,透過文獻研究,針對存在的問題,采取針對性的策略,這樣可以少走彎路,促進《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一)強化教材教法研究,轉變不合時宜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維

        《道德與法治》與《思想品德》相比,在教材名稱、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上都發生一定的變化,那么教學理念也應跟著發生變化。所以作為教師要強化教材教法研究,轉變不合時宜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維,從個人、教研組到學校都要認真研讀《教學大綱》,認真研究教學教法,實現資源共享,針對存在的教學困惑,通過集體的力量給與解決。《道德與法治》課程是我國倡導以德治國和以法治國戰略的需要,是培養現代公民的需要。那么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要摒棄“唯分數是從”的理念,在重視智育的同時,強化德育、美育和法制教育。在課堂授課的過程中,讓渡更多的時間給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在評價學生上也做到多元化,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品質發展,培養學生遵規守紀的觀念,提升學生深度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比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第一課《走進初中》 的時候,那么以往的教學模式就是教師講解學校的一些基本情況,有條件的可以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其實針對這堂課來說,就是了解學校,認識新同學。那么要想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教師可以把理論課堂變成實踐課堂。讓學生走出教室,從既定的學校位置出發,一路講解,一路觀察,一路討論,這樣下來,學生對學校就會有更為直觀的認識,并且在活動中也會認識新同學和新老師,這樣的教學效果絕對比課堂講授好得多。

        (二)正確認識《道德與法治》課程,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不是讓學生機械式的記憶相關知識,而是在課堂上,開展道德教化、培養他們遵紀守法的觀念,讓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實現能力的提升和情感價值觀念的塑造,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涼山州作為彝族地區,有自身的發展特點,在教學上也要適當的擴充教學內容,在教學方法和評價方法上要做到因地制宜。《道德與法治》課程針對的是全省的學情,那么針對涼山州來說,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可以適當的滲透和增加有關“民族團結”、“禁毒防艾”“涼山歷史”、“彝族文化”等內容。在評價學生上,關注學生的成績,但是更關注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同時,強化校際合作,學科融合,加快校本研修。

        (三)做好相關培訓,強化資源研發和共享

        針對《道德與法治》 課程來說,畢竟是“新”課程,那么做好相關的培訓就必不可少了。從教學大綱、教材教法、教學觀念到教學模式等,都可以進行適當的培訓。培訓的方式很多,可以是專家培訓、教師經驗交流、賽課等等形式。目前最為有效的方式就是強化理論培訓,突出實踐交流。讓有經驗的老師,特別是教學理念新,教學成績突出的老師現身說法。就西昌市區來說,陽光學校、航天學校、俊波外國語學校、天立學校、州民中、川興中學等,都有一批能干的教師隊伍,可以酌情甄選幾位,做一次全州性的實戰培訓。強化與省教科所的聯系,發揮州、市教科所的作用,舉辦相關的培訓活動。另外,各學校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各掃門前雪”,校際之間基本上很少有往來和聯系,那么這是不利于《道德與法治》課程長遠發展的。強化資源研發和共享是短時間內提升課程教學有效性的最佳選擇,教育主管部門牽頭,可以編寫相關的教育教學資料和手冊,給一線的教師答疑解惑,強化教師間的交流與溝通。已建立的教師微信群和QQ群,發揮它們的作用,讓這些交流的平臺成為促進課程教育教學發展的加油站。

        (四)確定科學的教學目標,重視學生的品質教育

        第3篇: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培養范文

        福建中考改革目標

        ——繼續實施語文、數學、英語等9門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省級統一組織考試制度。2018年秋季入學的初一新生實行學業水平考試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

        ——繼續推行由設區市統一組織實施高中階段學校計劃編制、考試報名、招生錄取,招生管理更加規范有序、監督有力。

        ——2021年的全省初中畢業生全面實施新的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方案,形成基于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錄取模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維護教育公平。

        初中畢業考試和高中招生考試合并

        1.考試性質與功能。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是根據國家普通初中課程標準和教育考試規定組織實施,衡量學生達到國家規定學習要求的程度,保障義務教育基本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項重要考試制度。

        福建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實行初中畢業、高中招生考試“兩考合一”,考試成績作為學生畢業和升學的基本依據。

        2.考試科目與內容。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所設定的語文、數學、英語(含聽力,下同)、體育與健康、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音樂、美術、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信息技術(以下簡稱信息技術)等13門科目,均納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范圍。

        引導學生認真學習每門課程,避免過早過度偏科,確保達到初中教育的基本質量要求。物理、化學、生物另設實驗操作考試。鼓勵支持有條件的地方開展英語口語考試探索。綜合實踐活動納入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各科學業水平考試的基本內容和要求,全面遵循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依據教育部課程標準制定的《福建省初中學科教學與考試指導意見》,用于指導教師開展日常教學與復習備考,提供考試命題與教學評價依據。體育與健康、信息技術根據國家和我省有關要求實施測試。

        考試命題要堅持立德樹人,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統籌“兩考合一”考試定位,突出學科思想方法和學科核心素養培養,減少單純記憶、機械訓練內容,增強與學生生活的聯系,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做到題量適度、難易適當。

        3.考試方式與組織。語文、數學、英語、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9門科目學業水平考試實行書面閉卷筆試。由省教育廳統一領導、統籌管理,省教育考試院具體組織實施,各設區市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本地區考試工作的實施和管理。

        福建中考錄取總分提至800分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將作為重要參考

        1.科學使用學業水平考試結果。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是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以下簡稱中招錄取)的基本依據,原則上采取考試分數與相應等級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第4篇: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培養范文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轉眼間,2020---2021學年第二學期已靠近尾聲,我們道法組全體教師在學校領導的鼎力支持和指導下勤懇務實、團結合作,順利完成了本學期的各項工作。

        一、講堂教授教化:講模式,重互助。

        在課堂教授教化中,我們教研組全體教師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秉承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授教化理念,積極運用小組互助教授教化策略,認真實施學校提倡的模塊化教授教化模式,圓滿完成本學期學校組織的老教師示范課、新教師達標課、新互助策略研討課等各類教授教化活動。如劉媛媛老師的新教師過關課----《青山處處埋忠骨》、優秀青年教師何莎莎老師的《My Family》、骨干教師李明老師的《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教研組長焦昊馳老師的《吃水不忘挖井人》,這些示范課都為我們學科德育打開了新的思路——全方位育人,全學科育人。張鵬校長的領導干部示范課《不做小馬虎》、何衛陽校長的領導干部示范課《應對自然災害》,兩節道法示范課為我們所有道法教師樹立了榜樣,也激勵我們全組教師立足課堂專心教研,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二、集體教研:講規范,求實效。

        集體教研能有效凝湊集體智慧,集思廣益,顯著進步教導教授教化后果,使教授教化效益的最大化。本期我們道德與法治中心教研組立足校本教研的需要,由教研組長焦昊馳老師為我們道法組的全體教師做了一次主題為《道法課教學設計的撰寫及認識道法課課文構成要素》的微型報告,在焦老師的講解下,我們全體道法課教師學習了道法課教學設計的撰寫,細致的學習了教學設計各要素的內容,及我們在撰寫教學設計時應注意的事項;焦老師還帶領大家回歸到教材中去,細致的研讀教材,準確的把握教材各構成要素的具體功能,對我們一線的道法教師的教學有一定的指導和幫助。我們教研組集體教研講規范,求實效,對我組教師專業程度和教授教化質量起到了提高作用。

        三、特色運動:形式多,重后果。

        1.弘揚主旋律,傳承赤色基因看影運動。

        2.開展“學法律講法律”系列運動。

        3.六一兒童節期間學唱紅歌活動。

        四、積極介入培訓學習:熱情高,重反思。

        除了參加校本培訓外,我組教師還積極參加市、區各種教研運動,學習之后,認真撰寫總結,消化反思,付諸教授教化。

        五、認真實施“青藍工程”:傳幫帶,共發展。

        為匆匆進新加入我組的年輕教師的專業發展,我們老教師以身示范,不辭費力的指導。新教師劉園園備課仔細、認真,在學校組織的備課反省中受到表揚。

        “好風憑借力,正其時。”借著我校革新和成長的春風,我們道法中心教研組必然會連合一心,勤奮朝上提高,爭取在以后的工作中青云直上更進一步!

        第5篇: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培養范文

        2019年成都中考已經在逐步往新中考改革行進中!(比如2019年新入學的初一生,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生物、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體育與健康、音樂、美術、綜合實踐活動中的信息技術和地方課程等,總分710分,體育由現在的50分變為60分!

        1新中考怎么考試?

        語文、數學、外語:實行紙筆閉卷考試,有條件的市(州)外語考試可增加聽力測試、口試。

        物理、化學、生物:采取紙筆考試和實驗操作技能考試相結合的方式,可每個科目兩項考試成績合并計算作為學科總成績。

        實驗操作技能考試:按四川省相關要求執行。

        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實行紙筆考試。

        信息技術:實行上機操作考試。

        體育與健康考試科目:由體能和技能項目組成,鼓勵多項目抽考選考,由市(州)統一組織實施。

        音樂、美術成績:由藝術素質測評成績和技能測試成績組成,由市(州)確定具體要求。

        2成績呈現

        考試成績呈現方式將變分數、等級等形式呈現,分為ABCDE等若干等級,取消以分數直接判定好差的標準,沒有納入的科目考試成績合格即可。在高中階段學校錄取計分科目的構成和數量上,主要由市(州)根據當地實際進行設計,一般仍采取4(語文、數學、外語、體育與健康)+6(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學)模式錄取計分,沒有納入的科目考試成績合格即可。

        3

        什么時候開始執行?

        綿陽、宜賓、眉山作為試點,已經開始執行新中考模式,其他地區還有2年多的過渡時間,到2020年才會全部落實。不過,在過渡時間里,各地區已經有了動作,以成都為例,市jyj就要求,2018年的考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納入初升高錄取的重要依據。該項目的評價內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五個方面。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將作為高中階段學校擇優選拔新生、自主招生的重要參考或依據。

        4中考怎么考?

        既然學了就要考試,這么多科目要考,那中考不得持續個一周嗎?

        孩子怎么吃得消嗎?其實,這個不用擔心,不少科目“學完就考”,按照義務教育課程方案的規定和要求,堅持“學完即考”。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考試于畢業當年6月中旬進行。道德與法治、歷史、生物、地理、信息技術考試和物理、化學、生物實驗操作考試按照“學完即考”的原則,及時安排;體育與健康統一考試、音樂和美術技能測試安排在九年級下學期進行。

        5中考改革后難度如何?

        新中考是將學習負擔切割成多塊,然后再均衡分配到各個學科上,再結合分段考的措施,讓學生在同一時間內可感知的學習負擔相比以前會少一些。再者,大部分科目不再以分數算成績,而是以等級制計算。舉個例子,考100分是A,考90分也是A,也就說既然100分和90分的精力都是A,學習就不用那番費勁了,就能騰出更多時間做一些素質拓展。雖然看起來是麻煩了一些,但確實能給孩子的學習松松綁,同時也能讓孩子的素質教育得到發展。

        6高中如何錄取?

        中考既然要改革,那么高中錄取自然要發生變化,后續個高中學校將建立基于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錄取模式,重在改變高中招生將學科成績簡單相加作為錄取依據的做法,克服唯分數論。

        7哪些孩子有潛在危機?

        偏科的孩子

        01

        新中考需要“全科開考”,首當其沖就是偏科的學生,這類孩子要盡快找到偏科原因,并對癥下藥及時解決,防止偏科往更深一步發展。同時注意在攻克弱勢科目時應兼顧優勢科目的學習,以免顧此失彼。

        體育差的孩子

        02

        體育與健康會納入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計分科目,其分值權重原則上不低于總分的8%。所以,平時可以兼顧適度的針對性的體育鍛煉,別總是想著等到初三突擊訓練來達到考核目的。

        不愛閱讀的孩子

        03

        無論是中考改革,還是高考改革,愛閱讀的孩子將更有優勢。

        外語聽力、表達差的孩子

        04

        改革實施意見中重點提到外語聽力測試、口試。所以,考得好,還得聽得懂,會表達。

        綜合素質差的孩子

        05

        改革核心是“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前者通過考試完成評定,后者的評價內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五個方面。所以,不重視綜合素質培養的孩子要改改了。

        字跡潦草的孩子

        06

        現在越來越多的考試在普及“電子閱卷”,高考、中考都是這樣。而“電子閱卷”對書寫的要求則更加嚴格。如果孩子從小就寫字不規范、下筆力道也沒練好,那他的答題卡通過掃描儀掃進電腦時,幾乎就是一團模糊。閱卷老師連看都看不清,咋給你分?

        不會規劃學習的孩子

        07

        在學習上花的時間越多,成績就越好嗎?

        有些同學雖然看起來很努力,課間不出去玩,周末也窩在家里寫作業,但他大部分時間并沒有集中精力,只是在漫無目的、心浮氣躁地“磨洋工”。一個班里30%~40%左右的中等生,基本都是這個狀態。有的同學從來不熬夜,該玩的時間也在瘋玩,但他們在學習的時候,能提前做個計劃,知道總共有哪些任務,安排好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一個班里10%左右的尖子生,都是這個狀態。決定成績的并不是你在學習上花了多長時間,而是這些時間是否“有效”,是否都能集中注意力。

        粗心、眼高手低的孩子

        08

        身邊經常有同學考完試說:“我竟然忘了這個知識點,粗心了粗心了……”

        他真是粗心嗎?

        不,他就是這個知識點沒掌握好,基礎不扎實而已。所謂的“粗心”“馬虎”,更像是自我安慰的借口。細心、沉穩、腳踏實地,是一個好學生必備的心理素質。中考的時候,一個小小的數學選擇題就是3分,你要是隨便粗心三道,10分就沒了,可能會直接影響你能不能上重點高中!

        這時候,你再用“粗心”安慰自己,還有啥用?

        不注重總結的孩子

        09

        很多同學在復習階段不重視錯題,做錯的題目連答案都不改,或者僅僅把標準答案寫在旁邊,不去總結錯誤的原因、尋找正確的方法,導致考試中一錯再錯,成績難以提高。

        沉迷電子產品的孩子

        第6篇: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培養范文

        法治實踐活動心得體會怎么寫?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治國方略與法制建設目標。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法治實踐活動有感心得體會范文五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法治實踐活動心得體會范文1“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黨的十八提出以后,儼然已成為我國新形勢下依法治國的新十六字真言。每個國家都崇尚法治,都期待形成全面系統的法制國家。從古至今,各個朝代關于規范性的法律條文都是以當時的具體形勢而提出并成文。立法為執法,為政府的行政行為或是人民群眾的權益利益作保障,出不得差錯,更少不得關注度。

        立法的科學化是防止不切合發展實際從而造成法制產生的執行標準,怎么樣的立法程序是科學的,形成的法律法規是契合發展需要的?反腐力度的逐漸加強,對法律執行的要求就更加嚴格,對于反腐倡廉及黨內法規中制度的建設更提出了新層次的要求,必須要確保對反腐行為的預防和控制力度。

        執法的嚴格性更是對法律實施過程的保障。任何法令的形成都必須要扎實可行的予以實施,并且確保執法的過程無偏差,不給群眾造成生活和生產上的難題,這是其一;執法過程必須要公正嚴格,秉持公正,不凸顯個人主義和官僚主義,這是其二。

        司法的公正性是每一個涉及司法案件的人民迫切需求的,這需要司法機關必須要將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作為最基本的行動準則,將犯罪治理法律化,公正化,容不得一絲錯漏。要禁止司法行為中出現權錢交易現象,這一現象的產生無疑是給我國法制的執行平添敗筆,更影響群眾的滿意度和認可度。

        作為一個國家的公民,其首要的行為準則當是知法懂法守法,以法律約束行為,以法律認知行為,以法律辨別是非。依法治國的全面推進少不了全民的參與,需要全民認識到自身行為的重要性,提高社會和諧健康水平。

        法治實踐活動心得體會范文2法制,這是一個并不陌生的字眼,它是社會進步的標志。幾千年來,人類不斷追求的也就是這兩個字。法制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法制教育不僅要宣傳遵紀守法的重要意義,更重要的是認識到:法律不僅是對自制行為的約束,更是捍衛尊嚴、權利的有力武器。

        不少同學會認為,安全只是指身體的安全甚至是肢體的健壯和不受殺害。認為只要自己的肢體健全、行動自如那就叫安全。誠然,這確實叫安全,但這決不是安全的全部。我認為,即便是一個具有健全的體格的人,如果他的思想道德水平低下、明辨是非能力不強,糊里糊涂攀兄弟、結姐妹,既有拉幫結派之嫌,又有醉翁喝酒之意;如果他不明不白逞義氣、惹事端,不但喜好隨波逐流,而且希望出點亂子;這表現出來的就是思想上的安全問題。

        有了這樣不安全的思想,要平平安安地一輩子做好人,那是很難的。即便是一個具有健全體格的人,如果他沉溺于不良書刊和網絡游戲的精神鴉片,天天吸、處處吸,甚至課堂上忍不住要走神思之想之;深夜里忍不住要越墻泡吧熬個通宵;如果他過早地迷失于少男少女的纏綿悱惻,無端尋愁覓恨、瘋瘋傻傻、癡癡狂狂,甚至爭風吃醋結恩怨,沖冠一怒為紅顏。這表現出來的就是行為上的安全問題。有了這樣不安全的行為,要踏踏實實地讀好書,一帆風順地讀到頭,那也是很難的。

        無論是人身安全還是思想安全,亦或是行為安全,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結果的殘酷性。交通事故,游泳溺水事故、體育活動意外傷害事故,課間游戲追逐打鬧偶發事故輕者可以傷及體格,重者能夠危及生命;它們造成的后果是殘酷的。可是思想道德的殘缺、行為方式的越軌比體格不健全更可怕,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我想,那些失去健康的精神追求、迷失正確的人生方向、空有一架活著的軀體行尸走肉的人不就是思想殘缺的產物嗎?這種“產物”充其量只能是沒完沒了地吸取消化父母親血汗的機器,只能成為社會發展長河中的廢物,甚至成為危害社會發展的危險物。生命如此,何其殘酷。

        大學生,已經是一個基本成熟的一類人群,有自己的想法,有各種獲取信息的途徑。學會做人是的學問,也是做人處事的基礎,提高思想到德修養關系到自己成長為怎樣的人。提高思想道德修養關鍵還是要靠自己的下意識地努力。多涉獵一些名人傳記等優秀書籍,學習別人的優良品德。每日三省吾身,總結反思自己在處理事情或者與人交往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每天都這樣強化,定能夠改變自己的不良習慣,而建立優秀的道德品質。

        法治實踐活動心得體會范文3法律就是秩序,沒有了法律,那么人類的生活就如同垃圾一樣骯臟。《未成年人保護法》也就是法律賜予我們的武器,用來保護我們未成年人的。但是,如果我們不能正確的使用這個武器來保護我們,給我們帶來的將是嚴肅的懲罰!

        據報道:去年7月至9月,安徽當涂縣城幾十家居民及企業單位被盜,每起盜竊案數額不大,但作案手段高明,案發現場幾乎不留痕跡,搞得當地人心惶惶。辦案人員奔波數月破案后發現,作案者竟是14個8至13歲的小女孩。其中的“大姐大”13歲,組織“團伙”入室盜竊,是其“心血來潮”的招數。每次作案由她安排,一個暑假,她一人就獲取贓款近萬元,還制定了開學后每周末偷一次的計劃。令人瞠目的是,一些孩子的父母對孩子偷盜來的金銀首飾等贓物竟坦然“笑納”,不加追問。那些犯罪孩子的父母有的只是一昧的責怪孩子,卻沒有想過自己所犯下的一點點錯,就有可能造成孩子的犯罪原因。還有的竟是對孩子所給的贓物不加追問,就坦然“笑納”。促使孩子的'犯罪數額越來越大。我們小學生現在最缺乏的就是法律知識,如果知道了法律知識也就有可能不會犯罪,可就是因為缺乏法律知識,孩子所犯下的可能就是彌天大罪。就如同給自己色彩斑斕的生命,增添了一筆污黑的顏色。

        法律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可能有些學生認為“只是違反一下學校紀律而已,沒問題的,以后我就不違法了。”請你快點打消這個念頭。因為現在一次小小的放松就很有可能駐成一次大錯。我們作為學生,總是要離開校園,來到這個社會打拼。才真正的成為一名知法、懂法和守法的好公民。所以就要從小培養我們的法律知識,預防犯罪。

        總而言之,在履行自己的義務中也要保護好自己的權利。不能讓別人來代替自己。

        法治實踐活動心得體會范文4法制教育是培養大學生全面素質的重要內容,以對學生認真負責的精神。認真抓好大學生法制教育素質,切實做好高校安全工作,是高校實踐“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

        經過幾節課的學習,我切身感受到加強大學生法制教育的意義:加強大學生法制教育是高等院校培養高級符合型人才的需要;是實現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需要;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完善的需要;是社會主義精神文化合作的需要;是擴大對外開放,加強國際經濟文化合作的需要,同時也是為了使大學生法制教育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要求,降低大學生犯罪率,使大學生認識守法的必要性和犯法的危害性。

        法制教育不僅向我們宣傳遵紀守法的重要意義,更重要的是讓我們認識到法律不僅是對自制行為的約束,更是捍衛尊嚴,權利的有效武器。法制教育給我們了這樣一個信息,即法律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學習生活的學校,家庭,社會有一個強大的保護網,時時刻刻規范著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調整著各種社會關系。只有自覺遵紀守法才能健康順利的成長,并有一個良性發展。

        社會,它的含義是先進發達,而在實際的社會生活中卻存在違法犯罪的污點。在這其中,大學生的犯罪率也在呈上升趨勢。這說明當前大學生法律意識普遍比較淡薄,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應該自覺學法、守法、用法,不斷增強社會責任感。大學生犯罪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這一次又一次的犯罪事實讓人們痛心,在依法治國不斷深入的紀念,這些高素質且高智商的特殊群體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走進犯罪的深淵,這讓同樣作為高校大學生的我們不禁捫心自問。

        人生會面臨多次選擇,當我們正處于十字路口不知道何去何從時,我們將作出如何的抉擇?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不能明辨是非而選錯了道路使自己后悔一生,面對那些選擇了不歸路的人們來說,又是如何的后悔與失去自由的無奈和悲哀。他們用自己犯的過錯來警示我們——這些正處于美好青春年華的少男少女,這些正享受著生活的美好與自由的可貴的我們,告訴我們應該樹立強烈的法律意識,遵紀守法、學法、懂法、守法。這次法制教育課,我學到了有關法律的基本知識,也提高了法律意識,更明白了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用智慧的頭腦武裝自己。總之,法律教育深入人心,深得人心。

        社會發展到今天,從現代教育理論的角度要求我們必須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因為教育本事是為了培養學生優良的全面素質,而不是單純的灌輸科學文化知識。開展法制教育,提高了我們大學生的素質,為我們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文化氛圍。所以作為大學生的我們一方面要自我約束,遵紀守法;另一方面,我們的學習生活又要有穩定的治安秩序作保障。

        通過這次法制教育課程,不僅讓我對于法律知識和犯罪影響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更使我心靈上得到了法律的洗禮。教育和引導我們面對紛紜的社會,應保持法律,不可逾越之心;權益,務必維護之理。努力營造一個安全的生活家園。

        法治實踐活動心得體會范文5七月七日參加了由涪陵區教委組織的部編《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時間兩天,上午聽了一年級和二年級《道德與法治》示范課各一節,并觀看了教育部副部長朱之文的講話視頻,下午聽了兩位授課老師的教學反思和縣小學教研室鐘曉菊老師對《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詳細解讀。這一天的培訓,總體感覺是嚴謹且高效,受益匪淺。

        伍才英老師上的一年級《校園里的號令》一課,充分利用學校資源,讓學生感受校園里的各種鈴聲,通過聽一聽、辨一辨、說一說、演一演等活動,不僅使學生明確了學校各種鈴聲的含義,并受到了“遵守秩序,快樂生活”的“法治”教育。這節課在兩個地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有效的組織教學,針對剛入學的孩子,采用對口令、小組競賽、表揚激勵等方式,行之有效,課堂井然有序,彰顯了教師超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二是引入“校園童謠”,學生對“鈴聲下的規范”學得快,記得牢。

        羅英老師上的二年級《團團圓圓過中秋》一課,巧妙地把對中秋的學習,用找中秋、知中秋、過中秋、品中秋、迎中秋等系列活動貫穿其中,并緊密結合當地的民風民俗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使學生既了解了中秋節的傳統習俗,又得到了“珍愛親情、友情,積極、愉快地生活”的情感體驗。

        聽了朱之文副部長的講話,我們懂得了,這次中央統編三科教材一方面是形勢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解決教材存在問題和不足的需要,我們要從落實教育方針,實現教育目標,提升教育質量等高度充分認識新編教材的意義。要準確理解和把握三科統編教材的思想和內容,從理念層面,一是要突出德育為魂,二是要突出能力為重,三是要突出基礎為先,四是要突出創新為上。在內容上,要突出重點,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國家主權教育和法治教育等內容。對統編教材的使用一要高度重視,二要強化培訓,三要加強教研,四要落實保障措施,五要加強輿論引導。我們對新教材有了更明確的認識。

        鐘曉菊老師的培訓,從統編教材的新變化、教材的編寫思路有及教材解讀和教學建議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講解,使我明確了在《道德與法治》低年段,需要摒棄那種認為法治教育就是講法條、講案例的觀念,把傳播法的理念、精神、價值貫穿于兒童日常的生活當中。知道了對于小學低年級而言,一個人如果從小就接受以權利義務、公平正義、責任擔當為主的法治教育,長大后便更有希望成為一名具備規則意識、程序觀念等法治意識的公民。鐘老師的培訓通過課件全面展示,生動而且具體,使人印象深刻,對我們今后的日常教學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第7篇: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培養范文

        [關鍵詞]法學教育;法律職業道德;職業道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4808(2015)S2-0340-02

        黨的十強調“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對厲行法治進行了科學、系統闡述,并在立法、司法、執法和守法方面,分別明確提出了具體的要求。這為我國大學法學教育指明了方向,即以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為導向,培養更多法學知識扎實、法學技能過硬、法律職業道德強的高素質法學專業人才。回顧近些年來我國高校法學專業教育,可以看出,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法學專業的學生數量不斷增加,同時,由于法學專業教學以司法考試為重要目標,教學內容過于偏重理論,而忽視了法學實踐技能和法律職業道德培養,導致法學專業整體教學效果與質量不盡人意,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不到有效提高。我國著名法學教育家孫曉樓先生曾言:優秀的法律人才,必須要有高尚的法律道德,這是真正做好法律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運用法律來服務國家和社會民生。

        一、法律職業道德培養的必要性

        法律職業道德,就是指法律工作者在開展工作時應遵循的基于責任感、價值觀的規范和要求。它主要涵蓋兩個方面:一是從法律職業角度來說,它是一種對法律工作者的規范;二是從法律工作者角度來說,它是法律工作者自身所具有的道德品質。法律職業道德具有明顯的社會性與客觀性,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法律職業的尊嚴與地位。法律工作者是法律的維護者和捍衛者,只有具備了崇高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品質,才能堅持真理,自覺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歐美很多國家都明文規定了必須要加強對法律職業從事者的道德教育,并在法學教學實踐中,開設了涉及法律職業道德的課程。由于法律人的角色非常重要,因此,在法律實踐領域,法律人的職業道德一般是通過制度或法律來進行規范的,比如法官法、檢察官法、律師法等等,都要求法律從業者恪守法律職業道德。

        (一)道德價值的實現是法治的客觀目標

        在法治社會中,道德與法律是相互依存、共同進步的。道德體現了法律的價值,法律的精神基于道德之上。道德是維系社會和諧、促進人性進步的紐帶,法律則是維系社會公平正義、推動社會持續發展的保障。法律是一項非常特殊的職業,關乎著人民權利的公平實現和法律正義的切實實施,因此,法律從業者需要具備良好的法律職業道德。道德價值的實現,是我國法治的客觀目標,也是我國法治的客觀要求。大學法學教育必須要以法律職業需求為導向,配合國家法律建設及對法律人才的培養要求,轉變傳統的法學教育理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健全人才培養機制。唯有如此,才能培養出真正具有法律職業道德的優秀法律人才。

        (二)法律職業素養是法治的主觀依托

        法律工作者的形象,體現了法律的尊嚴、公平與正義,直接影響法律實施過程中公平公正實現的程度。因此,法律工作者必須要不斷加強自身的法律職業素養,不斷提高法律知識、專業技能、工作能力和法律職業道德水平。這既是社會對于法律工作從事者的客觀所需,也是法律工作者自我提升的內在要求。大學法學教育中,教師不僅要教授給學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也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正確的價值觀、明辨是非的能力。只有這樣,法學專業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后,才能具備正確的價值判斷能力,更好地維護司法公正和社會秩序,促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化建設目標的實現。

        (三)實施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是法學教育改革深化的需要

        高校是為國家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前沿陣地。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素質教育成為當今高校的重要教育目標。在素質教育背景下,不僅要加強大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培養,更要加強大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修養的教育。黨的十提出的依法治國理念,給深化大學法學教育改革起著積極的導向作用。法學教育是法律職業道德培養的重要途徑,但是,法律職業道德的培養和形成,不是一蹴而就,朝夕可成的,而是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和過程。目前來看,我國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情況不甚理想,在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缺失,不僅課堂教學所用的教材配備不齊,也缺少科學、系統的課程體系建設,不能有效對法學學生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另外,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學模式還未進行有效創新,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可以說,加強法律職業道德的培養,是我國法學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我國法學教育中法律職業道德培養的現狀

        (一)法律職業道德專門課程設置的缺乏和教材研究的不足

        一直以來,我國大學法學教育在專業知識傳授上花費的精力很多,但是,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卻未得到應有的重視。直到20世紀初,我國才開始將法律道德和倫理等內容引入到課本中。在律師資格考試中,也有部分題目涉及到法律職業道德的內容,但是,所占比例并不是很大。國家要求法學專業學生必須具備法學思維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對于法律職業道德培養卻沒有明確的規定;在法學核心課程設置中,也沒有法律職業道德課程設置標準與要求。從各高校法學院課程設置的總體現狀看,盡管中國政法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開設了關于法律職業道德的選修課,然而,在大學法學課程體系中,至今仍然沒有設置法律職業道德、司法倫理等相關課程。管中窺豹,可見一斑。這說明法律職業道德至今并未真正引起高校、教育界的重視,更不用說對學生進行法律正義價值觀的教育。職業道德教育課程設置不足、教育流于形式、專業問題研究不深入,仍然是制約我國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原因。

        (二)法學教育目標不明確,缺少職業道德要求

        素質教育是我國當前各級學校教育的重要目標,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是高校教育教學的重點。但由于法律專業還涉及國家司法考試,因此,在教育實踐中,各高校法學教育定位模糊,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內容形式化。在這種比較寬泛的教育目標指導下,勢必難以培養出適應時代需求的法學專業人才。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目的,應是塑造法學專業學生高尚的人格和品德,提高法學專業學生的德智體綜合素養。這就要求將法律職業道德教育融匯到法律專業教學中。但在教育目標定位模糊的條件下,職業道德教育也存在缺失,這不僅影響了人才培養的質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司法的確定性和公信力。

        (三)師資力量薄弱,教學方法單一

        目前,我國高校的法學教師隊伍力量比較薄弱,很多教師都是從學校畢業后直接走上教學崗位,他們以理論知識見長,擅長從理論角度解釋法律職業道德的規范、概念、知識,但缺少司法實踐的相關經驗。且法學教師個體素質參差不齊,知識體系落后單一,缺少資深的專業教師。法律職業道德教師一般是由法理學或訴訟法或倫理學教師代課,他們對法律職業道德或倫理了解不深。另外,在教學方法方面,沒有準確定位教師與學生的角色,教師在教學中一直占據主導地位,學生被動地接受學習,沒有真正將公平公正的思想內化為學生對自身道德的要求。

        三、我國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弱化的原因

        (一)弱化的外在原因: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的脫節

        高校法學專業是對大學生進行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徑,但是在法學教學實踐中,無論國家教育部還是高校,都沒有從根本上重視法律職業道德教育,也缺少實施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相關課程、師資條件等。法學教育的理念與目標,是依托法律職業而存在的。唯有通過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才能將公平、正義的理念,內化為學生自身的價值觀和職業操守,才能真正實現司法公正。如果法學專業的學生在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缺失,那么,所謂的法學教育,將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學生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也將因為缺少良好的法律職業道德規范,而難以快速成長為業內的優秀法律人才。

        (二)弱化的內在原因:學生自身的因素和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特殊

        性從深層次方面來說,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是有別于知識、技能的一種職業態度或職業情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內外各種思潮共存共生,對大學生的思想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使很多大學生產生了功利主義、實用主義等思想。另外,由于就業壓力不斷增大,很多大學生為了順利就業和深造,都將大部分時間花費在法學知識與技能學習上,對于法律職業道德修養則不加重視。

        四、提升大學法學教育中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策略

        在大學法學教育中,切實有效地加強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無論對于學生還是對于學校,都是非常有必要,且裨益無窮的。因此,高等院校應當積極踐行黨的十精神,根據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實際需求,不斷改革和創新法律道德教育培養方法,為國家與社會培育更多高素質的優秀法律人才。

        (一)將法律職業道德教育貫穿到整個法學專業教育中

        為了提高大學法律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水平,促進學生職業素養的全面提升,高等院校必須要提升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地位,將法律職業道德教育貫穿在整個法學專業教育中,而不能僅僅在法理學或者法哲學中才有所體現。高校法學教師也要在教學實踐中充分重視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作用和意義,將法律職業道德教育融匯到日常法學專業教學中來。

        (二)科學設置教學課程,創新教育教學方法

        高校當前首要的任務是開設科學、專業的法律職業道德課程。一些西方國家具有悠久的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歷史,其教學經驗比較豐富,我國高校在構建法律職業道德教育課程時,可以結合我國高校法學專業的實際情況,借鑒這些成功的經驗進行創新運用,構建符合我國大學法學實際的課內、外教學體系。同時,在法律職業道德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優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采用講授法、滲透法、案例教學法、示范和角色體驗等多種成功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情感體驗場,從而促進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教學的效果與質量的提高。

        (三)加強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現今,我國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方面的師資力量還比較薄弱。由于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教學內容和目標以及教學方法區別于法學專業的其他課程,具有自己的特殊性,這就對法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高等院校必須要加強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師資建設,采取學校培養和教師自我提高兩種途徑來有效提高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教師的職業素質與職業技能。

        參考文獻

        [1]柴麗.高校法學教育中職業道德教育的反思與變革[J].法制與社會,2014(13):214-215.

        第8篇: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培養范文

        【關鍵詞】中職學校 法律課程 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192

        我國憲法規定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根本治國方略。依法治國就需要樹立全民法制信仰,這不僅要求他們具有專業能力和道德品質,更要求他們具有良好的法律素養,以促使整個社會逐漸形成良好的職業文化、法律文化和法治環境,

        一、中職學校法律基礎知識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校、學生認識與重視程度不夠。中職學校法律課程多為考察課,相對于專業課來說,不能夠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基于此,很多中職學生的法律基礎知識不扎實。我校僅僅在文秘專業開設此門課程,每周兩課時,并且在一年級就完成全部教學內容。《職業道德與法律》這門公共課程則要求一學期必須全部上完,每周也只有兩節課。據筆者了解的情況,其他中職學校的《職業道德與法律》《法律基礎知識》教學也大多如此。中職學校的重要培養目標是讓學生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能,這樣就會造成學生對于專業實踐課的重視,忽視了必修的法律基礎課,客觀上也會導致中職學校學生法律知識的薄弱。在很多中職學校,法律教育僅僅是德育教育的一個補充。學校將法律教育認定為思想政治教育中無足輕重的部分,從根本上導致了中職學校學生的法律意識淡薄。筆者認為,中職學校應當將法律教育與德育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采用兩者相結合的方式,從思想和行為等方面共同培養塑造合格的中職學校學生。

        2.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中職學校學生學習基礎比較差,欠缺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學習動力不足,不會學或學不會,厭學,上課不聽講,下課不復習,考試作弊等情況時常發生。中職學校學生普遍存在著法律意識比較單薄,法律知識比較匱乏,法律修養需要提高等一系列問題。

        3.教師缺乏實踐經驗,教學方式落后和教學手段單一,無法激發學生興趣。由于中職學校考核評價模式存在弊端,中職學校普遍對于法律這門科目不是很重視,并導致了中職學校的法律教師幾乎都不是專業的,基本上都是讓其他專業課的教師兼任該門課程,這些教師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法律教育,從而在法律教育方面能力一般。只會在課堂上照本宣科,不能順利地開展法律知識教育。同時,中職學校很多法律基礎課程教師缺乏在公檢法司實踐的機會,接觸實踐案例比較少,所以在教學中,不能“理論聯系實際”。教師教學方式單一,光讀教材或板書,教學氣氛調動不起來,這也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原因。

        二、中職學校法律課程教學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改革考核評價模式,注重學生法律知識素養的培養

        針對傳統考核模式的弊端,中職學校要重視法律知識在中職學校學生中普及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學校要重視法律課程的開設和對學生的考核,適當增加法律課程授課課時,法律基礎知識課教師要積極探索新的考核模式,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不僅要考核知識,還要考核行為。作為教師,除了了解學生課堂行為表現外,還應走入班級、宿舍,甚至走出校外,了解學生的行為表現,這樣,才能對學生作出全面、合理、科學的評價,學生才能更加注重行為的落實。

        (二)教師講課要做到生動有趣,激發學生興趣

        由于法律條文和法律基礎理論都是單一、枯燥的內容,并且冷冰冰的沒有任何的感彩,這就導致了學生在法律課上提不起興趣,教師在講課時要最大程度激l學生的興趣。為此教師要做到觀點正確、內容熟練、重點突出、口齒清晰,語言生動形象,精心設計教案。例如,在進行有關犯罪的案例教學時,不能只是單純展示案情,案例講述時也不宜過多地渲染細節和介紹作案手段,一定要向學生充分揭示犯罪分子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和犯罪后應受的懲罰,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深刻地思考,從而將他們的好奇心轉變為學習法律知識的積極性。不僅要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提供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交流協作的機會,有利于培養學生善于配合、敢于表現、尊重他人等道德品質,使理論形象化、通俗化,寓理于事,提高教學效果。

        (三)改進教學方式、利用先進教學手段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多媒體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已經融入了學校的教學中,在法律課程中應用也很普遍,在法律課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綜合式教學,這符合教學改革的方向,它可以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并能多角度向學生傳遞教學信息,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和效果。在法律課教學實踐中,這種教學手段的積極作用已經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另外法律教師要提高實踐課比例。可以增加模擬法庭課,法律課要加強實踐性教學,模擬法庭課要結束時,老師要注意及時點評,指出學生運用法律知識是否正確、訴訟程序是否合法等。讓學生通過模擬法庭課真正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識。

        (四)重視案例教學法在法律教學中的運用

        中職學校《法律基礎》課集中了我國多部重要的法律,涉及許多專業術語和法律規定,由于課時的限制,每部法律只能蜻蜓點水般一帶而過,所以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必須從學生的現實需要和興趣出發。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有效地利用學校的“校園網”教學設備,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提供豐富、生動、有趣的感知材料,激發他們的興趣,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發揮學生的自主獨立性和能動性,要把交流、討論、實驗、合作、探究、表現、創造等機制引進課堂。注重實例教育,多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法律實踐活動等內容的課程,比如采取重點案例剖析、以案說法、舉辦有獎征文、法律知識競賽、圖片展覽,播放法制教育片等內容的方式,使學生在整個學習中積極參與到教學的互動中從而得到體驗、感受、認知,最終達到掌握法律知識的目的。

        總之,在中職學校的法律基礎課的教學過程中應把“教”與“學”和“用”有機的結合起來,提高教學效果和實踐效用,讓學生知法、守法、依法辦事,使學生能正確的行使權利,自覺的履行義務,從而維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成為社會需求的高素質的勞動者。為建立“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法律基礎知識》.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國家規劃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陳桂明主編.2016年7月修訂版.

        第9篇: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培養范文

        關鍵詞:高職高專;公民教育;路徑;知識結構;問題

        公民教育是培養個人在社會中有效享有權利、承擔責任所必須的知識、態度、技能,同時關注倫理道德與法治精神的養成;是幫助個體掌握公民知識,宣傳公民意識、養成公民行為,最終成為社會真正主人的活動。公民教育的實質是國家通過可控的制度資源,對公民進行持續的、普遍的意識影響,培養公民的政治理性及公共精神。公民教育的普遍性及規范性決定了其內容和形式的制定大多遵行由上到下,由宏觀到微觀,由國家到個人的路徑方向,以把握其可控度,體現其意識導向的價值。在這種模式下,學校教育就成為了至關重要的環節,尤其是高等教育,目的就是培養具有優良品質的社會公民。高職高專是職業技術教育的高等階段,具有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雙重屬性,但在現實的公民教育開展中,高職高專的特殊性體現不夠明顯,沒能與普通高等院校區別開來。

        一、高職高專公民教育的現有路徑

        中國現行高等教育中的公民意識培養路徑主要是通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由課內與課外兩條線索構成,尤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作為主要載體。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遵循人們思想品德形成發展規律,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一定階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它的教學目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普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民族傳統與時代精神;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早已不局限于單純的思想與政治意識宣傳,公民教育的內容與目標都納入到了這一體系之下,成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子目標之一。因而高職高專公民教育的推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保持了同步性。在認知層面,公民意識的確立依托于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就集中體現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從現有條件出發,公民教育要繼續深入,就必須將目標與內容科學的滲透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體系中。在行為能力培養方面,高職院校學生公民意識的形成、公共精神的培養,也主要依賴于課外的思想政治工作,及學生工作這一塊。通過日常生活學習管理、社團組織、活動安排等,來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服務他人的意識。

        基于公民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從目標、內容到實踐上的高度重合,厘清二者間的關系至關重要。培養適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公民是公民教育的目標,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礎,公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考核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的重要指標。

        二、高職高專公民教育的現有知識結構

        愛國主義教育。公民指的是具有一國國籍、并根據該國法律規定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公民教育在《辭海》里界定為:“國家為培養青少年的公民意識而實施的教育”,因而公民教育放在首位的是身份認同的確立,主要通過愛國主義教育來完成。愛國主義教育是大學生公民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包括歷史教育、國情教育、世情教育和傳統文化教育等,必須讓學生知道祖國偉大文明的歷史,增加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道德教育與公共精神教育。大學生公共精神是指作為具有獨立主體人格和平等權利義務的個人,自覺主動參與社會公共生活,關心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并勇于維護自身正當利益的一種積極態度和精神風貌。由于公共精神是一個模糊的,難以準確界定的概念,我們也可以對大學生公共精神進行這樣的理解,它是大學生在公共生活中對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規范的主觀上的認可和客觀行為上的遵守和執行。

        現行公共教育主要是通過與道德教育結合來進行的,突出公德意識的培養與踐行。根據觀察,我們發現部分大學生的道德觀、是非觀存在問題。對社會上的道德規范,真假善惡現象不能夠獨立正確地判斷和評價。再者,缺乏社會公德意識,個人主義傾向明顯。社會公德意識是衡量一個人道德修養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標,社會公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社會風氣和社會凝聚力。

        法治教育。公民法治教育主要培養公民對國家制度、法律制度的認同,樹立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的法制觀念,培養公民法律意識,樹立公民的法律信仰等方面的內容,包括法律一般性理論教育、法律知識普及、法治精神培養等重要組成部分,增進公民的主體意識、平等意識、權利義務觀念、契約觀念等素質,和愛國主義教育、道德教育等內容相互影響融合,構建了公民教育的知識基礎與價值支撐。中國千百年來依賴于從上到下的中央集權制度與由下而上的宗族管理模式,保障了社會的高度穩定,實現了中華文明的傳承。但也使得中國人公共意識與契約精神欠缺,規則認同度低,造成了工業化社會下關系處理模式的不適應。

        三、高職高專公民教育存在的問題

        定位不明確,知識體系缺乏獨立性。首先,目標不夠清晰,沒有結合大學生群體的特征。長期以來,“勞動者”、“接班人”、“四有新人”等提法沒有為高校公民教育提供一個準確的目標,但這一目標過于政治化和理想性,而高校公民教育目標需要有很強的歷史性和針對性,它需建立在一定的理論基礎之上,依據教育對象――大學生的群體特征,依據我國國情、社會的基本狀況和世界公民教育的發展趨勢而設定。但我國高校培養目標比較模糊,公民基本要求沒有被作為一個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提出來,目標過于“高大上”。公民教育變成了簡單的政治灌輸和道德教育,這樣容易造成一些學生的心理抗拒,對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參與熱情不高,直接影響到教育效果,最終導致部分大學生公民素質的“營養不良”。其次,高職院校的公民教育與職業教育結合不夠緊密。職業技術教育是高職院校的主要特征,公民教育不能拋開該訴求,既要滿足公民教育的普遍性,也要尊重職業教育的現實。高職高專院校學生作為公民教育的主體,無論從知識結構,還是從學習習慣、學習心態都與普通本科院校有很大的區別,“一刀切”的做法降低了教育的實效性。高職院校的學生對知識的態度會更為實際,現有公民教育內容與傳輸方式相對于該群體,針對性不強。

        路徑狹窄,渠道方式傳統。由于學校條件的限制和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高校的公民的教師的教學手段與方法比較單一。網絡手段雖然在課堂中有所采用,但受傳統授課方式的影響,教師還是習慣于口頭講授。部分教師的計算機和網絡技術非常有限,在課堂上教師一般也就是用一下演示文稿制作的課件,其他手段則很少采用。大學生對這樣的課堂感覺非常枯燥,缺乏學習興趣,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學效果也是可想而知了。現在的高校公民教育還與原來的思想政治課的授課模式基本一樣,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學生沒有學習興趣,缺課、不聽課的現象十分普遍,如果不豐富教育教學手段,公民教育課將在高校無法生存。

        公民教育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課程,許多內容都需要結合具體的事例進行討論與交流,只有學生們的積極參與進來才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公民教育還是局限在課堂之上,學生沒在社會實踐中對學習內容進行深入理解的機會,這也對大學生公民意識的提高產生了很大的障礙。

        知識傳輸方式有限,學生知識基礎薄弱,師生交流不暢的環境下,“手機走入課堂”的現象已是大家傾向接受的無奈現實。現有渠道狹窄,怎么利用智能工具是課堂變得活躍,應是今后公民教育路徑拓寬的方向。

        重視力度有限。高職院校常常重視職業技術教育,輕視公民教育,強調專業技能的訓練而忽視人文素養的提升,偏重學生職業能力的提高,減縮了公民教育的課時,將高等職業教育看成一種急功近利的職業工具,尤其是不能針對學生的專業實際和未來從事的工作崗位開展相應內容的公民教育,造成職業意識和職業道德的缺失。高職院校的公民教育缺乏整體規劃,對其重要性強調不夠,致使公民教育處于邊緣化的位置,認為學生公共素養的高低對就業影響不大,只要靠學生優秀的專業知識和高超的實踐技能,再加上一定的求職技巧就可以了。

        中國現代化事業的推進和社會轉型的提速決定了公民教育在高等教育體系中的位置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公民教育是強化市場經濟地位與建設法治中國的迫切需要,培養符合發展需要的合格青年是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務。高職高專院校承擔了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的雙重使命,輸送的學生主要去往國家建設的基礎環節,他們的專業技能與公共素養高低關系到社會發展水平與長治久安。公民教育的目標就是幫助他們實現學校與社會的順利對接,不僅是生存技能,更是順利的實現社會化。十上明確了我國現階段公民教育的價值導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加強大學生公民教育的思想條件、重要使命、發展目標和實踐基礎等提供了重要的支撐,指明了公民教育中國家、社會與公民三位一體的格局。借此局面,相信高職院校的公民教育會進入到新的發展階段。

        參考文獻: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伊人狼人久久青青草原 | 一本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 | 亚洲日本熟女视频 | 在线免费观看激情麻豆视频 | 亚洲成年少妇丰满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