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班主任留守兒童幫扶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工作計劃是行政活動中使用范圍很廣的重要公文,也是應用寫作的一個重頭戲。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的各級機構,對一定時期的工作預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時,都要制定工作計劃,用到“工作計劃”這種公文。工作計劃實際上有許多不同種類,它們不僅有時間長短之分,而且有范圍大小之別。從計劃的具體分類來講,比較長遠、宏大的為“規劃”,比較切近、具體的為“安排”,比較繁雜、全面的為“方案”,比較簡明、概括的為“要點”,比較深入、細致的為“計劃”,比較粗略、雛形的為“設想”,無論如何都是計劃文種的范疇。
為了更好地發揮學校的育人功能,深入推進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結合我校留守兒童成長狀況及實際需求,特制定本計劃。
一、工作目標
通過對留守兒童問題的調查、分析與研究,找到影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辦法,狠抓落實,為“留守兒童”營造健康、快樂、平等、和諧的成長環境,同時,要加強領導,形成合力,將目標落到實處。
1、分班建立留守兒童檔案,使留守兒童建檔率達100%;
2、千方百計使留守兒童“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
3、真情關愛留守兒童,開展“一對一”幫扶活動。
二、主要措施
1、成立組織機構
學校成立由校長、主任和班主任組成的關愛留守兒童領導小組,加強對留守兒童的統一領導和管理,保證各項工作要求全面認真落實到位。
2、建立留守檔案
各班要認真調查研究,摸清留守兒童的底數,建立留守兒童的專門檔案,有專人負責管理。
3、確保“三個優先”
(1)學習上優先輔導。班級要從學習方面對留守兒童逐一進行分類、分組,落實到每一位任課教師。由任課教師具體分析學生的學業情況,制定學習幫扶計劃,明確幫扶時間、內容和階段性效果。每個留守兒童由老師牽頭確立一名學習幫手,教師要對結對幫扶效果進行定期檢查,建立進步檔案。
(2)生活上優先照顧。教師對留守兒童要多看一眼,多問一聲,多幫一把,使學生開心、家長放心。食堂要注意營養搭配均衡,有益身體發育。留守兒童患病時,要及時診治,悉心照料。要指導寄宿學生學會生活自理,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
(3)活動上優先安排。高度重視并認真組織留守兒童參加集體活動,或根據特點單獨開展一些活動,既使其愉悅身心,又培養獨立生活能力。
4、開展幫扶活動
學校針對“留守兒童”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實行“一對一”幫助機制,每一位“留守兒童”都有一位老師和一名優秀的學生來共同幫助;積極開展“留守兒童手牽手”活動,增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和交流;班主任每期開學的時候制定出本班“留守兒童”的幫扶計劃,平時作好記錄、期末寫好總結,讓他們在老師、同學群體中成長,讓他們受到更多的監督、照顧與關愛。學校設立留守兒童親情電話,讓留守兒童定期與在外務工的父母進行親情交流。
5、建立談心制度
學校要定期召開幫扶教師、留守兒童、監護人或委托監護人座談會。要求班主任每月與“留守兒童”談心一次,詳細填好記錄卡,對少數學習嚴重滑坡、人格發展不健全、道德發展失范、涉嫌違法的“留守兒童”要制定個別教育管理方案,著重進行矯治和幫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積極開展人文關愛活動,讓留守學生通過教師和集體的溫暖彌補親情缺失對其人格發展的消極影響。
6、注重心理輔導
針對品德行為偏差和心理障礙的留守兒童,班主任和課任老師要與學生多談心,著重進行心理輔導,開展心理矯正活動。定期開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獨立生活教育和體諒父母教育,使留守兒童感到備受關愛,體驗到生命成長的快樂與幸福,消除不良情感體驗,樹立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為規范校內留守兒童之家項目建設和管理,確保民生工程順利實施,根據省委、省政府《關于做好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工作的意見》(皖發〔XX〕32號)、《農村留守兒童之家建設實施辦法》(民生辦〔XX〕1號)和《安徽省校內留守兒童之家建設和管理辦法》(皖教基〔XX〕6號),制定本辦法。
第一條 農村留守兒童之家考核工作在省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工作協調小組的領導下,由省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省協調辦”)具體負責組織實施。
第二條 考核的原則是:注重實施效果,力求客觀公正;簡化考核方式,量化考核指標;實地抽樣驗證,統一規范操作;公開考核結果,接受社會監督。
第三條 考核以日常常規工作考核和年終階段目標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第四條 考核工作實行百分制,對照考核指標逐項進行測評打分,扣分以事實和實證材料為依據。
第五條 考核指標主要分領導機制及制度建設情況、政策性保障措施出臺和落實情況、規劃和年度計劃制定及其完成情況、軟硬件建設情況、日常管理和活動開展情況等五個方面。
(一)領導機制及制度建設情況
成立留守兒童協調小組;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等相應的統籌協調機制;建立和執行包保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建立并實行了有效的分級督查、考核制度;規范檔案管理、建立了信息系統;按要求及時準確報送留守兒童之家建設有關信息。
(二)政策性保障性措施出臺和落實情況
結合實際制定留守兒童之家建設實施辦法;留守兒童之家建設和管理辦法;留守兒童之家建設考核辦法。
(三)規劃和年度計劃制定及其完成情況
制定留守兒童之家工作規劃和年度計劃;嚴格執行工作規劃和年度計劃,完成年度建設任務。
(四)軟硬件建設情況
留守兒童之家內部建設情況符合省定標準,具體參見《安徽省校內留守兒童之家建設和管理辦法》(皖教基〔XX〕6號)。
(五)日常管理和活動開展情況
1.日常管理到位:明確專門人員;健全工作制度;落實管理職責。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領導對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4名留守兒童服農藥中毒死亡事件重要批示精神,根據《甘肅省教育廳關于切實加強留守兒童關愛和教育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現就進一步加強我市留守兒童關愛和教育工作,臨夏市教育局結合全市教育工作實際,制定工作實施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認真踐行教育“立德樹人”目標要求,結合扶貧攻堅行動,全面深入地開展農村留守兒童排查排憂和建檔立卡工作,充分發揮學校的育人功能,深入調查留守兒童成長狀況及實際需求,扎實推進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落實各項教育資助政策,確保所有適齡階段的留守兒童都能接受良好的義務教育。
二、工作目標
全市各級各類學校要充分認識加強留守兒童關愛和教育工作,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的必然要求,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措施,也是解除進城務工人員后顧之憂的有效手段,將留守兒童的關愛教育工作作為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加強領導,形成合力,通過對留守兒童問題的調查、分析與研究,找到影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原因,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和辦法,進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機制,著力為我市留守兒童營造一個健康、快樂、平等、和諧的成長環境,確保留守兒童健康快樂的成長。
三、主要舉措
(一)建檔立卡,全面摸清留守兒童底數
1、各校要認真調查研究,抽調得力人員集中1周的時間進行家訪活動,于6月底前全面摸清留守兒童的底數,100%建立留守兒童檔案聯系卡制度。
2、安排負責學籍檔案管理的人員對留守兒童的檔案進行管理,并根據學生變動情況,及時補充或變更聯系信息的有關內容。通過聯系制度的建立,加強班級與學生家長及其他監護人的聯系,共同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關愛網絡。
(二)健全機制,切實保障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1、各校要成立關愛留守兒童領導機構,明確職責分工,加強對留守兒童的統一領導和管理,保證各項工作要求全面落實到位。
2、進一步完善留守兒童監護人聯系制度。學校開通親情熱線,幫助留守兒童每月進行一次與外出務工父母通信、通電話或視頻交流活動。督促留守兒童家長每兩周與孩子通一次電話,每月與孩子互通一封信,每月與孩子的班主任和委托監護人聯系一次,傾聽孩子的心聲,關注孩子的成長,彌補孩子感情上的缺失。學校每學期召開一次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會議,通報留守兒童在校學習、生活、品行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況,提出留守兒童管理教育的針對性建議。班主任每學期組織二次對每位留守兒童的家訪活動,了解并指導監護人進行正確的家庭教育。
3、實施教職工結對幫扶留守兒童制度。在留守學生中確立重點幫扶對象并配備幫扶教師。配對幫扶教師要不時與留守兒童互相交流、溝通,掌握留守兒童的思想、生活情況,定期走訪監護人,及時交流反饋兒童的情況,幫助做好兒童的思想工作。
4、建立健全教師與留守兒童的談心制度。班主任每月與留守兒童談心一次,詳細填好記錄卡。特別對個別學習嚴重滑坡、人格發展不健全、道德規范方面問題較多的留守兒童要加強談心談話頻率,監護人交流次數,必要時制定個別教育管理方案,著重進行矯治和幫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三)多措并舉,確保留守兒童快樂成長
1、學習上優先輔導。班級要從學習方面對留守兒童逐一進行分類、分組,落實到每一位任課教師。由任課教師具體分析學生的學業情況,制定學習幫扶計劃,明確幫扶時間、內容和階段性效果。每個留守兒童由老師牽頭確立一名學習幫手,教師要對結對幫扶效果進行定期檢查,建立進步檔案。
2、生活上優先照顧。教師對留守兒童要多看一眼,多問一聲,多幫一把,使學生開心、家長放心。要指導學生學會生活自理,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
3、活動上優先安排。高度重視并認真組織留守兒童參加集體活動,或根據特點單獨開展一些活動,既使其愉悅身心,又培養獨立生活能力。
4、進一步健全“控輟保學”責任機制。各校要嚴格依照《義務教育法》、《甘肅省義務教育條例》規定,依法辦事,積極配合鄉鎮街道,動員和保障所有適齡兒童學生依法接受義務教育。留守兒童入學率、鞏固率均達到100%。
5、注重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針對品德行為偏差和心理障礙的留守兒童,學校要著重開設心理教育課,大力開展心理咨詢、心理矯正活動,定期開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獨立生活教育和體諒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兒童感到備受關愛,體驗到生命成長的快樂與幸福,消除不良情感體驗,樹立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6、指導家長做好家庭教育。充分發揮三級家長委員會的作用,督促指導外出務工家長積極承擔起法定監護人的責任和義務,學習科學的育人觀和教育方法,協助學校加強留守兒童的教育監管,幫助留守兒童化解成長中遇到的困難和煩惱。同時,加強安全教育,切實增強留守兒童自救自護、應急避險能力、預防溺水、煤氣中毒、食物中毒等意外事故對留守兒童的傷害。
四、工作要求
(一)成立組織機構
為切實加強留守兒童關愛教育工作,現成立教育系統留守兒童關愛教育活動領導小組:
組 長:教育黨工委書記、局長
李志中
副組長:教育局副局長
張暉娟
成 員:市招生辦副主任
馬學忠
市政府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 張玉萍
教育股股長
何振星
財務股股長
張永發
辦公室主任
張建華
學生股股長
牟曉東
全市各中小學校長、各學區區長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臨夏市教育局學生股,由牟曉東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各項活動的組織和協調工作。
(二)著力營造關愛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
1、教育局留守兒童關愛教育活動領導小組要積極協調團市委、關工委、婦聯等相關部門,利用各種媒體廣泛宣傳勇于戰勝困難、立志成長成才留守兒童典型,宣揚他們珍惜時間、不畏困難、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的優秀品質,在留守兒童中間傳遞正能量,在全社會努力營造關注教育、關心學生、關愛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
2、各學校要通過定期舉行主題班會、團隊活動、舉辦書畫展、演講比賽、文藝演出等各種活動,組織留守兒童積極參與,緩解其孤獨情緒,使他們生活在歡樂、和睦的氛圍中,找到回家的感覺,增強學習、生活的信心,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成長的快樂。
(三)全面強化監督檢查
關鍵詞:班主任 留守兒童 健康教育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主要勞動力紛紛涌向城市,造成了農村許多孩子成為“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也日漸凸顯。留守兒童大多在家由老人照顧,隔代的溺愛使孩子們容易養成驕橫的習氣;父母的虧欠心理導致他們盡量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又容易滋長孩子鋪張浪費、攀比的心態;長期缺失的父母之愛使孩子性格容易內向孤僻、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出現敏感、逆反等心理問題,這些不良習氣的存在給孩子們的健康成長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如何加強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教育,促進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是農村小學教育的一大難題。
從事農村小學班主任工作多年,發現農村小學班主任工作很少針對留守兒童的特點進行教育,缺乏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教育方式,導致留守兒童出現的問題較多。針對這些情況,下面談談我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幾點看法。
一.關愛留守兒童,做孩子的嚴師慈母
留守兒童由于缺乏父母管教,一部分孩子性格隨意散漫,在學校往往除了班主任誰都不放在眼里,經常做出一些出格的行為行動引起大家的注意。這部分孩子大多是因為內心的孤獨感和缺乏安全感,故意鬧事引起老師同學們的關注。對于這部分的孩子,班主任必須做到悉心關愛但又絕不放縱,要做孩子們的嚴師慈母。
冰心說“有了愛便有了一切”。愛心是教師的靈魂,農村學生由于受家庭條件的限制,生活中的困難本來就較多,再加上環境,交通等因素的影響,他們要承受的壓力就可想而知了。留守學生除了要克服精力和體力上的困難,還要克服精神上的孤獨與無助,這就要求班主任更要充滿愛心他們。班主任要對全班學生作一個充分的了解,掌握留守兒童的基本信息,如家庭基本狀況、學生的性格特征,這樣才能有的放矢施以愛心。首先要心中裝著學生,像對待兒女那樣對待學生,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其次要平等地對待學生,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興趣、愛好,了解學生習慣以及為人處世的態度、方式等,然后對癥下藥,幫助學生樹立健全、完善的人格。作為班主任,還要努力做到像朋友一樣欣賞學生,傾聽學生意見、接納他們的感受、包容他們的缺點、分享他們的喜悅。被尊重是學生內心的需要,是學生進步的內在動力。“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參照自己的親身經歷,我發現當一個學生在被你認同、尊重后,他可能會有驚人的潛力和爆發力。
但是付出愛心與嚴格要求不可偏廢。愛心是偉大的,但是絕對不是萬能的。對學生付出的愛是門藝術,何時付出、怎樣付出、付出后怎樣讓學生明白自己的用心等等,這些都需要班主任用心去思考。如果僅有愛心,沒有嚴格要求也不行。留守兒童雖然缺乏來自父母的直接關愛,但在經濟上的滿足、來自爺爺奶奶的溺愛并不少,所以如果班主任對孩子的關愛處理不當,他們以為是理所當然,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所以對待留守兒童的的教育離不開嚴格要求,應該批評的就要針對性地進行批評教育,甚至可以有一些小小的懲罰措施。比如班主任與家長溝通,如果孩子最喜歡的是家長每周打回來的一次電話,那么對于屢犯錯誤的孩子,就可以懲罰他推遲與家長的通話,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使父母難過,即所謂的“德有傷,貽親羞”,進而及時糾正。
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兒童健康成長
小學階段的孩子,正處于迷惘與敏感的時期,這個時候是孩子性格形成的主要階段,注意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留守兒童由于缺乏父母的關愛,容易出現一些心理問題,如孤獨、敏感甚至厭學厭世等不良情緒,針對很多留守兒童缺少的不是物質,而是精神上的鼓勵和支持,班主任應該加強對孩子們的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可以配合心理輔導教師,適時開展心理輔導,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如果沒有專門的心理教師,班主任也可以身體力行地承擔心理輔導的責任。班主任應該有針對性地對孩子心理存在的問題進行開導,不僅要讓孩子們知道父母的愛與無奈,而且也要讓孩子們體會父母的艱辛,從而改掉鋪張浪費、攀比等不良的習慣。班主任在對孩子進行健康教育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保護好他們的隱私,不能對學生心理造成傷害。教師要站在留守兒童的角度上去看問題、做工作,否則這項工作將很難取得成效。
班主任要制定具體詳細的留守兒童教育工作計劃和方案,配合學校大力營造關愛留守兒童教育的氛圍,把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擺上桌面,真正使班級成為留守兒童學文化、學做人的家園。班主任要建立留守學生專項檔案,記載好留守學生父母打工所在地的地址、電話、家庭情況等;充分關注到留守兒童的個性心理和個性需求,把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以及各階段的變化情況記錄下來,且有針對性地對這些留守兒童進行個別教育、補償教育,并主動與其監護人聯系。班主任還可以利用春節、假期學生父母返鄉的時機,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或登門家訪,與家長充分交流,引導家長采取多種方式與兒童交流、溝通,多關心兒童的身心健康,讓兒童體會到父愛和母愛,形成合力效應。
三.發揮班主任的主角作用,加強留守兒童與班集體的聯系
留守兒童由于特殊的家庭背景,容易造成自卑、孤獨、自我中心等心理,他們往往陷入自我的世界而與班級、同學隔閡起來,不與同學交往、與班集體疏遠,這樣是很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的。班主任要充分發揮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功能,呼吁全班同學共同去關注留守兒童,讓孩子們更多地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減少孤獨感,增強自信心。班主任可以開展以留守兒童為主題的結隊幫扶活動,樹立留守兒童自立自強、勤學守紀的榜樣,以帶動全體學生共同進步。也可以以班干部和優秀學生為成員,成立留守兒童“愛心小組”,每人與一至二名留守兒童結對,在生活上、學習上給予他們幫助。由于留守兒童遠離父母,較之同齡的孩子一般比較獨立,班主任可以以此為切入口,充分肯定他們這方面的能力,并且可以選舉較好的留守孩子為班干部,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帶動其他的留守孩子盡快融入到班集體中來。
班主任應該利用班集體的力量創造一個溫暖、寬松的成長學習環境,讓留守兒童切實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從而彌補其由于留守而缺失的親情。班主任在開展班集體活動的時候要鼓勵留守兒童和其他學生一起參加,一起合作,使留守兒童感受到自己也是班集體的一員,從而使他們在心理上有歸屬感。通過活動增強與同學相處的感情,體驗到生活的快樂,體會到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友愛,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讓學習多彩的活動成為留守兒童成長的樂園。
四.加強與社會聯系,共同關注留守兒童
教育留守兒童是一個社會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單靠學校和班主任的教育是不行的,學校及班主任在做好校內工作的同時應積極爭取校外教育資源。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很多農村家長錯誤地認為那是學校和老師的責任,其實父母對孩子的關愛是誰也無法代替的,留守兒童的家長應該多與班主任聯系,了解孩子的學習、生活等情況,通過的寫信、打電話等方式關心和開導孩子,配合班主任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另外,學校也應該配合班主任,爭取校外教育力量實施教育,比如聘請校外心理輔導員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聘請經驗豐富的退休老教師指導教育等。要呼吁全社會共同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調動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資源,關愛留守兒童,努力形成社會、家庭、學校、教師四個環節聯動的教育網絡,營造出一個農村留守兒童良好的教育環境。
總之,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是一個越來越突出的社會問題,更是我們從事教育工作者們所面臨的一個新課題。我們要本著對每一個孩子負責的態度,把更多的關愛和呵護送給這些心靈脆弱的孩子們,幫助他們健康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 趙思蓓.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探析[J].現代閱讀,2012(9).
[2] 戴鴻勤.淺談農村小學班主任工作[J].山東教育科研,1998(5)
城東小學現有留守兒童137名,近年來,該校重視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結合本校實際,在全校范圍內實施了以“關愛留守兒童,構建和諧校園”為主題,以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為宗旨的“關愛留守兒童計劃”。該校黨委書記韋玉紅告訴記者:“我們以家長學校、留守兒童示范學校等形式為載體,努力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網絡,為我校的留守兒童創建了一個溫暖的家。”
學校是溫暖的家
在城東小學上學的冬冬過去是個沉默寡言的孩子,且成績一直不是很好。原來,冬冬7歲時,父母就去了浙江打工,她寄宿在伯父家。由于長期缺少父母的關愛,造成她性格內向孤僻,平時不愛講話,不喜歡跟同學交往,課余時間常常趴在窗邊發呆,有時還偷偷流淚。
2010年,冬冬上三年級,班主任韋金紅了解到她的情況后,以此為契機,向韋玉紅書記提議在全校范圍內開展“愛心媽媽”活動,很快得到學校領導的認可,隨后該校啟動了“留守兒童幫扶活動”。2010年11月,該校40多位教師自發組成“愛心媽媽”小組,每位“愛心媽媽”定點幫扶2-3名留守兒童,對他們的學習、生活給予幫扶。在中、高年級,該校則組織非留守兒童與留守兒童一對一地結成合作學習小伙伴,讓他們互相幫助、共同成長。
韋金紅是冬冬的“愛心媽媽”,給冬冬傾注了更多的愛。韋金紅首先在班上召開以“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主題班會,讓學生樹立起助人為樂的意識。課間,她讓學生主動邀請冬冬一起玩游戲;課堂上,她經常鼓勵冬冬積極發言;批改作業時,她總會在冬冬的本子上寫上一句類似“哇!冬冬,你的字很漂亮,老師很喜歡你!”的贊許的話。由于冬冬的作文寫得特別好,她便經常把冬冬的文章當作范文在同學面前朗讀,并把文章送到象州縣的學校刊物上發表。漸漸地,冬冬自信起來了,笑容也多了,她還主動要求擔任班上的學習委員,經常幫助班上學習落后的同學。冬冬還多次參加學校舉辦的各種比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在該校,像冬冬這樣獲得關愛的留守兒童還有很多。多年來,城東小學一直把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擺在學校各項工作的重要位置。為了加強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管理,2008年9月,該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關愛留守兒童領導小組”,具體負責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的落實和督查考核。該校還制定了“留守兒童示范家長學校”九條工作制度,對保障留守兒童入學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建立在校留守兒童信息庫、加強班主任與留守兒童的聯系等9個方面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如今,該校留守兒童工作已經實現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相關工作進展順利。
為了使全校教師對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達成共識,該校充分發揮政教處、少先隊大隊部的引領作用,先后組織教師開展了多項活動。從2008年開始,該校每學期都組織班主任去聽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以強化班主任重視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的意識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同時,該校號召教師對留守兒童進行一對一幫扶,各班積極開展以“愛心傳遞”“牽手互助”等為主題的中隊活動,并利用校園廣播、黑板報等形式,大力宣傳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該校還在教職工大會上宣傳實施“留守兒童關愛工程”的目的和意義,為全校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2010年10月,城東小學在四至六年級開設了《生活技能培訓課》,羅忠生校長說,該課程的開設是為了讓學生特別是留守兒童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和了解自身生理發育狀況。韋玉紅書記告訴記者:“老師們很樂意接受這項工作。他們課前精心設計教案,準備材料,課堂中則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玩樂中學到知識和技能。無論是老師、學生還是家長,對該課程的設置都反映很好。”
對于低年級的留守兒童,城東小學對班主任作了具體要求:要從關心學生的生活入手,做他們生活的知情人、學習的引路人、成長的保護人,并確保無任何重大安全責任事故發生;要承擔起做學生“父母”的責任,輔導其學習,教育其思想,照顧其生活,提高其生活自理的能力;要對留守兒童投入更多的關愛,讓他們從師愛中感受到家庭的溫暖。羅忠生校長說:“我們要讓學生在學校這個大家庭中感到溫暖,使他們即使在遠離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安心生活和學習,健康快樂地成長。”
家庭+學校=溫暖的“大家”
2008年10月12日,城東小學舉辦“感恩家庭親子活動”,600多名學生(包括留守兒童)和家長參加了這次活動。活動首先是心理教育專家作專題講座,接著是家長與學生在操場上作畫、寫贈言以及觀看節目表演等。時任校長楊志軍回憶道:“無論是學生、家長還是老師,都被當時的場景感動了。”活動結束時,一位家長甚至緊握著楊志軍的手說:“學校舉辦這樣的活動真好。通過這次活動,我想以后不管有多忙,我都要抽空陪孩子一起玩。還有那些留守兒童,我跟孩子說了,叫他經常帶他們到家里玩。”這次活動也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重視,來賓市、象州縣關工委領導親臨現場指導活動并觀看節目。之后,城東小學還組織了以“陽光家庭同日樂”為主題的特色實踐活動。
校長羅忠生說:“家校互動是我校的一個傳統。自2000年成立以來,我校就注重建立良好的家校聯系。經過多年的實踐,我們發現這種方法的效果很好,不但能和諧親子關系,使學校的教育工作得到良性發展,而且促使家長留意到留守兒童,主動要求幫助留守兒童,讓留守兒童從中獲得溫暖。”
為保障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銜接,城東小學很注重組織家長進行相關的培訓和學習。從2009年開始,該校定期舉行“家長學校”授課活動,每學期分年級組織家長(包括留守兒童監護人)聽家庭教育知識講座,并由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及各年級骨干教師代表授課。到目前為止,該活動已成功舉辦9次。韋玉紅書記說:“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講座,讓家長學習有關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家長很重視,每次開課教室里都坐滿了人。”
城東小學開展家長進課堂活動,每年有計劃地安排家長進入課堂隨堂聽課,讓家長參與到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此外,該校還安排全校性的家長會或者小型的座談會等,類似的活動每學期開展不少于5次。通過這些活動,該校形成了學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合力,保證了學校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城東小學還依托“家長學校”這個平臺,建立健全“家長學校”規章制度,設立了“家長開放日”“教師家訪周”,建立了科學、規范的“家長學校”管理模式,并從每個年級挑選兩名家長代表成立家長委員會。家長委員會3年改選一次,每學期定期召開會議,負責收集家長對學校提出的意見和要求,并分析歸納家長反映的問題,將有關意見、問題及時反饋給學校。
2012年,該校又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輔導中心,在家庭教育方面以及學生的學習生活方面,對家長和學生分批進行心理培訓。培訓以集中培訓和個別交流的形式開展,目前已開展的培訓主題有“家庭教育成功之路”“父母教育實例分析”“兒童情緒障礙與心理疏導”“好孩子好習慣”“與孩子快樂成長”“建立正確的學習認知”等。
羅忠生校長說:“只有家庭與學校通力協作,才能確保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
社會是溫暖的“大家”
2008年9月8日,城東小學聯合中國電信象州分公司開展了一次“中秋情、明月心,情系留守兒童”電信201電話卡贈送活動。該校119名留守兒童每人免費獲得一張價值10元的電話卡。活動儀式結束后,五(3)班的覃馨雨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與遠在廣東工作的父親通話,聲聲溫暖的問候和囑咐,為此次活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據韋玉紅書記介紹,這樣的活動城東小學已經成功舉辦了多次,她說:“我們希望把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做得更鮮活、更深入。”2008年秋季,來賓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象州縣團委及婦聯聯合發起了“兒童|留守兒童關顧項目”,并在該校隆重舉行啟動儀式。儀式上,有關領導對該項工作作出了具體的要求和部署。該校積極配合,2008年3月28-30日,時任校長楊志軍帶領學校兩名骨干教師和五名留守兒童監護人代表,到縣委黨校參加了相關學習,回校后再由他們向全校師生作講座,宣傳該項目的意義和目的。
該項目在城東小學開展得很順利,留守兒童受益匪淺。一名留守兒童告訴記者:“很感謝學校對我的關愛,讓我就算遠離爸媽也能獲得許多快樂。”
多年來,城東小學針對留守兒童開展了許多形式多樣、鮮活有趣的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感受到了溫暖。
2010年11月,城東小學充分發揮“五老”(老教師、老干部、老黨員、老農民、老工人)的作用,開展了“夕陽紅愛心助成長活動”。韋玉紅書記說:“這個活動得到了老同志的大力支持。現在,我們聘請了周祖輝、羅福寬、覃日茂等10位老同志作為我們的校外義務輔導員,由他們負責了解并定期反饋留守兒童的校外表現。”學生韋秋旭是云老同志幫扶的對象,云常常利用飯后散步的時間去詢問該生的生活和學習情況。只要韋秋旭遇到困難,云都會及時幫助他。平時,云還會給韋秋旭買新衣服,添置學習用品,逢年過節,還會買禮物送給他,或接他到家里過節。談起云,韋秋旭總是很感激:“梁奶奶經常幫助我,她真是個好人!”
面對留守兒童問題,探索教育新途徑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作為基礎教育的班主任老師,是留守兒童最直接的教育者,有責任和義務關愛留守兒童,教育留守兒童。通過近幾年對班級留守兒童的教育和實踐,筆者認為對留守兒童實施“四心四導”教育,即“以愛心為主導、生活上耐心指導、學習上細心輔導、心理上精心疏導”,建立班級托管家園,是對留守兒童教育的一條有效的途徑。
一、以愛心為主導,營造托管家園小家溫馨
留守兒童最缺少的是父母的親情、家的溫暖,他們最渴望的是父愛母愛。作為班主任老師,為了教育好他們,就必須要有愛心,實施關愛教育,做學生的慈母,具有“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無私奉獻愛心的精神去關愛留守兒童。多接近他們,多親近他們,多給他們一個細微的眼神,一聲輕聲的問候,一個真誠的微笑,一份意外的驚喜,一點陽光般的溫暖。多熱情的指導和幫助,少嚴厲的批評和指責。讓他們在寬容中學會忍讓,在鼓勵中學會正直,在支持中學會信任,在贊同中學會自愛,在友愛中學會關懷。讓他們真切體會到雖然父母不在身邊,卻時刻感受到父母的親情和關愛,感受到慈母般的溫暖,最大限度地彌補由于家庭溫暖的缺失所帶來的傷害。
光有老師的關愛是不夠的,還需要班集群體的力量關愛留守兒童。班集體是班級全體同學溫暖的小家,學生是這個家里的成員,作為“家長”的班主任,要讓所有其他學生對留守兒童獻出愛心,讓他們享受“溫暖一家親”的溫馨。一是建立互助小組,開展一幫一形式結成互助互愛幫扶對子,用學生的關愛讓留守兒童感受到班集體的關愛和溫暖,感受到同學間兄弟姐妹般的友誼。其次是創造良好的班級活動環境,積極鼓勵留守兒童參加班集體開展的各種團隊活動,感受集體的力量,體驗成長的快樂與幸福,消除因家庭關愛不足所造成的不良影響。第三,老師有意識地把班級的一些任務交給留守兒童去做,并細心指導,充分信任,讓他們為同學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增強與同學之間的親和感,讓他們融入班集體的正常生活中,從而健康快樂的成長,真正感受班集體家的溫馨。
二、耐心指導留守兒童的生活
學校是留守兒童主要的生活空間,他們生活上缺少父母的關心和照顧,生活習慣較差。為了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班主任老師需要從生活上進行耐心指導。生活是日常瑣事,細小而繁多,需要抓細節,重落實,讓留守兒童感受到無處不在的關愛。首先,是管理好吃。雖然校園的飯菜不如家里的美味可口,但也不再是“咸菜”下飯的歷史,在學校內的一日三餐,已經提供了營養飯菜,做到了物美價廉,時常教育他們科學合理飲食,不偏食,不挑食,珍惜糧食,注重節約,不亂吃零食,養成良好地飲食習慣。其次,管理好住。住宿是學生生活的重要部分,要千方百計地利用現有地居住條件,教育和指導學生建設一個整齊、清潔、規范地居住環境,要求學生遵守就寢紀律,按時就寢、文明就寢,寢室同學之間互愛互助,建設溫暖小家。第三,管理好身體。每天堅持和學生一起參加體育鍛煉,指導督促,堅持做好“兩操一課”,保證學生每天體育鍛煉不少于一小時,提高留守兒童的身體素質。第四,管好衛生和安全。時刻對他們進行衛生常識教育:注意環境衛生,集體衛生,飲食衛生,個人衛生和青春期衛生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同時加強安全教育,注意交通知識教育,安全用電教育,防火、防雷、防溺水安全教育,注意安全,珍愛生命,牢牢樹立“珍愛生命,安全第一”意識,確保留守兒童健康平安。
三、細心輔導留守兒童的學習
留守兒童由于缺乏家庭的親情,大多數對學習認識不足,對學習沒有理想,沒有目標,學習興趣不濃,厭學情緒重,成績低下,這樣,班主任老師就必須在學習上進行細心的輔導,提高他們的文化知識水平。首先,進行“揚長教育”,注重他們的個性差異,發現并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他們的特長,用他們的“閃光點”來提升他們的“精、氣、神”,使他們變得更自信。其次,根據留守兒童的實際情況,在學習計劃,學習方法,聽課方法,復習技巧,寫作技巧以及課外閱讀等方面給予耐心細致的輔導,切實改變他們的學習態度,提高對知識的認識,從而提高學習成績,樹立起信心,讓他們與其他孩子一樣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得以全面的發展。
四、精心疏導留守兒童的心理
一、我縣留守兒童和學校關愛工作現狀
目前,我縣共有中小學校學生12400多名,其中留守流動生3182名,占學生總數的25.6%。這些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期在外務工,被寄養在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親屬家。
由于監護人文化水平低、生產生活負擔重,又是隔代撫養,在對孩子的思想溝通、教育管理、親情關愛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對孩子健康成長造成負面影響。為了更好地關注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切實開展好留守兒童的關愛工作,教育關工委對全縣部分學校的留守兒童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通過調查分析,我們發現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學校關愛工作亟待加強。
1.留守兒童出現了較嚴重的心理危機: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自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自卑心理加劇,喜歡自我封閉,為人處世孤僻不合群,與父母的疏離隔膜感增強。
2.相當一部分留守兒童自私任性、霸道蠻橫、以自我為中心,他們脾氣暴躁,逆反心理重,有的出現暴力傾向,甚至產生憎恨、仇視的畸形心態。他們在家里和代為撫養的監護人發生頂撞,稍有不滿意便大發脾氣,叛逆怨恨。
3.留守兒童面臨自身不適或者困難時,往往無所適從,不知所措,表現為行動遲緩,意志力不強。
4.大部分學校關工委都成立了關愛工作團(組),但開展關愛工作的力度不夠大,往往局限于節慶日的捐款、捐物、課業輔導等,而忽視對留守兒童的跟蹤管理和心理疏導,沒有建立起長效機制和穩定的結對幫扶關愛體制。
二、開展“家長”活動,探索關愛留守兒童常態化模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對孩子的成長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親情的缺失給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帶來了一系列不利影響。為了探索出一條關愛留守兒童的常態化模式,我們在全縣各中小學校普遍開展了“家長”活動,全縣有335名“家長”參與留守兒童的親情關愛活動。所謂“家長”,就是由學校各級領導、黨員教師和“五老”,按“自愿、自主”的原則,經學校關工委協調,與留守兒童結成親情關愛對子,成為該留守兒童的“家長”,在生活上細心照顧、學習上悉心指導、心理上耐心引導,做孩子生活的知情人、學習的引路人、成長的保護人。其職責是認真做好“三知”、“三多”、“三溝通”、“五個一”。
三知:即知道留守兒童本人的基本情況、家庭基本情況、班級和教師情況,為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引導工作奠定基礎。
三多:即多與留守兒童談心溝通,引導留守兒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多參加學校學生集體活動,增進了解,培養親情;多到其家中走訪,了解留守兒童情況,宣傳科學教育方法,幫助解決實際困難。
三溝通:即定期與留守兒童父母、監護人、老師聯系溝通,交流留守兒童教育情況,形成管護、教育、引導留守兒童的有效合力。
五個一:即每周與留守兒童聯系交流、輔導作業一次;每月與留守兒童父母、任課教師、監護人聯系一次;每月到留守兒童家走訪一次;每學期初制定一份幫扶留守兒童工作計劃書;每學期末撰寫一份關愛工作情況總結或留守兒童教育經驗文章。
家長在履行基本職責的同時,針對留守兒童的實際情況,采取贈送生活學習用品、共度節假日等多種方式,最大限度地鼓勵、關心、幫助留守兒童。如松江小學的李某某父母去外地打工,跟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爺爺奶奶年紀已大,還要干活,沒有時間管他。他不愿意學習,有空就上網吧玩游戲。沒錢就偷鐵賣錢。為此,擔任他的家長的班主任就主動找他談話,耐心做思想工作,像母親一樣苦口婆心地教育、規勸,使他認識到錯誤。面對他犯的錯誤,給予寬容和理解。每天放學后把他帶到自己家寫作業,不會的題給他輔導。這樣他的作業寫完了,沒有機會去網吧,時間一長,他漸漸也不惦記上網吧玩游戲了。看到他的進步后就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他,讓同學為他鼓掌。被承認、被表揚激起了他心中的愉悅感,嘗到了學習的樂趣,學習更努力了,成績提高得很快,成為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三、建立“留守兒童”之家,“還原”家庭教育
1.建立留守兒童之家。
一是進行心理健康指導。針對留守兒童缺少家庭溫暖而產生的孤獨、封閉、自卑、冷漠等心理問題,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建立家長電話聯系制度。為加強留守兒童與家長的溝通交流,“留守兒童之家”開通了三個電話。第一是“親情電話”,讓留守兒童父母每周和子女通一次電話,詢問子女的學習、生活和思想狀況,與子女進行經常性情感交流,傾聽子女的心聲,給子女以熱情的鼓勵和關懷,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收集學生家長和監護人的聯系電話,向學生及家長公示“家長”的電話號碼,將學校電話和“家長”電話設置為親情電話。第二是“師長電話”。在外打工的學生家長每兩周給班主任打一次電話,和老師交流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第三是“監護電話”。“家長”每兩周和留守兒童的監護人通一次電話,及時通報有關情況。
三是實施“特別關愛工程”。為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彌補感情缺失,開展“愛心媽媽”征尋活動,“‘爸媽’伴我成長”書信活動、“感恩回報”主題班團隊會及朗讀比賽、講故事、課本劇表演等有益活動,融化留守兒童冷卻、封閉的心靈,讓他們充分感受生活的美好、家庭的溫暖和同學間的友愛。同時,各校還利用“六?一”兒童節、寒暑假,組織發放結對幫助卡、給留守兒童捐款、贈送學習用品等方式,讓他們感受到祖國大家庭的溫暖。
2.“還原”家庭教育。所謂“還原家庭教育”,就是盡可能地“還原”父母親的關愛和教育,讓孩子們真切地感受到父母時時都在身邊的溫暖與親情。
一是開設“親情教育課”,在電信部門的支持下,開通“親情電話”,倡議家長在每周的“親情教育課”時間或晚上、節假日、孩子生日等與孩子和班主任通電話,以了解自己孩子在校情況,與老師和孩子進行良好溝通,有針對性地還原家庭教育。同時每學期給外出務工家長寫一封建議信,如《父母外出打工勿忘教子》、《父母如何與學校保持聯系》等,以真誠感人的方式提出建議,讓父母認識到自己的關愛對孩子成長、學習的重要性,時時心系孩子,情暖孩子,還原家庭教育。
二是建立留守兒童個案資料,對個別問題突出的留守兒童進行跟蹤教育、定期家訪,一方面向監護人反映該生在校情況,另一方面指導他們如何配合學校教育管理好孩子,更重要的是告知家長與老師一起關愛、引導孩子,還原家庭教育。
由于長期遠離父母,缺乏親情,一些留守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影響,存在著學業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親情失落、安全失保等問題,日益引發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如何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如何實現教育公平,使留守兒童健康快樂成長?這些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
為了讓留守兒童得到更多的關愛,促進教育公平,維護社會穩定,我們“星星家園”近年來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在教育局的指導下,在婦聯的支持下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來解決留守兒童的關愛問題:
一、爭取政府支持,整體統籌安排,工程全面實施。
冬,咸寧市婦聯為我們雙溪橋鎮爭取到了“留守兒童活動中心”的創辦資金。上半年,我們鎮政府用這筆資金全面啟動留守關愛工程,不斷完善制度,創新活動,豐富載體,規劃建設,學校、家庭和社會各個方面齊抓共管,通過制定工作方案、建設留守寄宿制學校、實行結對幫扶、開展主題關愛活動等措施致力于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積極構建和諧教育。
一是大力實施教育民生工程,全面落實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的政策,執行“兩免一補”,杜絕亂收費,為特困家庭和留守學生減免雜費、書本費、補助寄宿生生活費,從物質上給留守兒童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二是政府、學校、社會共參與,三管齊下送溫暖,建立助學體系,出臺了救助貧困學生的辦法,每年撥出一定經費用于資助貧困學生和留守兒童入學,黨委、政府、機關干部、廣大黨員紛紛捐資捐物。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咸寧市中心支行今年3月份向我們留守中心捐贈了投影儀、體育器材等一萬多元的教學用品,鄂南高中的教師、學生也為我們捐贈了4000余元的音響設備,任市長也曾向我們“星星家園”捐款3000元,我們鎮的區人大代表也曾個人共捐款多元,武昌水果湖一小、咸寧職業技術學院也曾經向留守兒童伸出援助之手。今年六·一前夕,咸寧市婦聯為我們送來了4000元慰問金,區婦聯捐款1000元,咸安區教育局捐贈1000元,雙溪教育總支捐贈500元。
三是整治校園周邊秩序,凈化社區文化環境,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區政府統一協調,組織公安、工商、文化稽查等職能部門經常性開展專項整治活動。
二、學校逐步建立體制,管理服務不斷完善。
我們將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納入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總體規劃,在指導、檢查、考評時,將留守兒童教育管理作為重要內容,我們學校建立了專門針對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辦法,制訂了對留守兒童實施管理的“制度與計劃”,設立了留守處常務
主任,聘請了生活老師,并與常務主任、生活老師、心理輔導老師、學習指導老師等簽訂了責任狀。建立“留守學生花名冊”“留守學生健康檔案”、“留守學生家庭檔案”,并設立了“留守學生心理咨詢處”,還跟留守兒童簽訂了“服務托管合同”。|確保在教育管理的各個環節上把對留守兒童關愛落到實處。一是建立健全家長學校,教育、婦聯、團委、關工委等部門齊抓共管,加強對家長學校尤其是農村地區的家長學校的扶持和督促力度,保證家長學校正常辦學,經常開展活動。
二是建立了“關鍵在校長,基礎在班級,落實靠教師”的教育管理機制。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以教導主任、班主任和德育教師為成員的“留守學生教育領導小組”,通過建立留守兒童檔案、設置親情電話、開展主題班團隊活動、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制度等措施,對留守兒童實行動態管理。
三是建立“四個”教育服務制度,分別是“定點定人聯系制度、定期與不定期溝通制度、監護人培訓制度和考核評估獎勵制度。學校確定教職工定點定人聯系留守學生作為幫扶對象,建立了與監護人溝通聯系制度,運用書信、電話、家訪、召開家長會等途徑,與留守兒童家長保持主動性溝通、經常性聯系。
四是落實德育的首要地位。學校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保證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切實有效地進行,把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養成教育聯系起來,使之互相補充,提高教育的實效性。
三、社會結對幫扶,開展主題教育。
留守兒童關愛問題,不僅得到了區委、政府和婦聯的高度重視,而且也贏得了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咸寧市政府、婦聯、咸安區政府、婦聯領導經常組織人馬到我們留守中心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幾年來,社會各界也積極努力,致力營造一個充滿人間親情、關愛留守兒童的社會氛圍,為留守兒童撐起一片藍天。
一是開展社會結對幫扶活動。關工委充分發揮“五老”隊伍的積極作用,與留守兒童開展結對幫扶活動,定期到學校結對幫扶送溫暖。婦聯充分發揮社會各界婦女的特殊作用,開展“關愛留守兒童,爭當愛心媽媽”結對幫扶活動,聯系“社會媽媽”和“家長”。學校充分發揮優秀教師和班主任的表率作用,開展“當好臨時父母、傾獻師長愛心”結對幫扶活動,使每一名遠離父母的留守兒童都能“心有人愛、身有人護、難有人幫”。
二是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社會各界針對留守兒童易發性、普遍性、規律性的問題,在交通、消防、禁毒、防溺水等各方面,集中開展“自尊、自立、自律、自強,遠離不良嗜好、不法場所、不軌人群”主題教育,引導留守兒童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學會自立、獨處時能夠自律、成長中力求自強,以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追求健康、追求美好、追求進步。
三是深化對留守兒童成長和教育的研究。留守兒童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他們逐漸加大對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調研和研究,家庭、學校和社會協作的工作模式開始建立,圍繞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心理、行為習慣等幾個方面來召開專門的研究會,開展課題研究,為政府提出和執行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具體措施提供了幫助。
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是一項系統工程,它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關注與投入。留守兒童渴望愛,需要全社會人人去關愛,去幫助。
四、存在問題與建議
1、我們教師隊伍嚴重老化。大部分年齡在45-59歲之間,這嚴重影響了我們的教學質量。建議政府教育部門努力提高農村教師的工資待遇,接納一批高素質的年輕教師充實我們的隊伍。
2、我們留守年中心西邊的一排平房(食堂、飯廳、浴室等)在7月9日咸安區校舍安全大排查中被確定為d級危房建議政府部門、教育部門、婦聯等助一臂之力,幫我們解決實際問題。
3.由于教室、寢室太少,這就限制了我們招生的數量。為了滿足更多留守孩子到留守中心就讀的需求,建議政府、婦聯、教育出面協調解決留守學生的用房問題。
4、外來干擾、網吧、“”等嚴重侵害了我們留守學生的經濟利益和身心健康。建議政府及執法部門高度重視這些問題,嚴肅禁止這些不法經營,還給留守孩子安寧日子。
這樣做的遠不只劉丹老師一人。2012年暑假,整個岳陽市的老師都放棄了難得的閑暇,走村串戶,上門家訪,以實際行動響應市教育局發起的“萬名教師進萬家”活動。
家訪是教育的優良傳統,是傳家寶。為什么要重拾這個傳家寶,而且以行政倡導的方式聲勢浩大地推行?岳陽市教育局局長王德華對記者表示,開展這一活動,背景是教育系統干部教師的“走基層,訪民生”,目的是對教育規律的重新認識和創新探索,表達的是我們對孩子們的拳拳關愛,展現的是新時期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風采。
讓我們一起來聆聽“萬名教師進萬家”這曲傳遞出力量的交響樂吧。
讓每一個家庭都感受到溫暖
7月底,正是酷暑難當,岳陽市十中校長廖小光和155班班主任孫霞已是第二次來到余以倫家里。“余以倫是個特別聰明的孩子,上半年參加省數學奧賽得了獎,本可以去上海參加復賽,因家里拿不出錢,又沒告訴老師,最后失去了這么好的機會。”提起這事,廖小光現在還滿是懊悔,“要是當時進行深入的家訪,結果可能大不相同”。余以倫的爸爸雙目失明,每天需大筆醫藥費,姐姐又剛考上大學,家里就靠患有腰椎盤突出的媽媽支撐。孫老師對這個聰明懂事的孩子格外疼愛,所以一放假就來家訪了,還特意給他帶來一些生活和學習用品,并帶著他和自己的孩子去吃了頓自助餐,開學前,又給他上大學的姐姐送來1000元的大紅包。面對前來采訪的記者,余媽媽很開心:“我們和孫老師已經像親戚一樣了。”
這是發生在“萬名教師進萬家”活動中的尋常而暖心的一幕。
“‘萬名教師進萬家’活動的主題是‘走進每一個家庭,關愛每一名孩子’。今年是活動的第一年,我們把視線重點投向了特殊學生和特殊家庭。同時,防控學生流失,讓孩子們過一個愉快而有意義的假期。”王德華局長簡明扼要地向記者談及這個活動的目的和意義。
記者在市教育局下發的《關于開展“萬名教師大家訪”活動的通知》中看到,他們把三類學生列為了重點對象,一類是特殊家庭的學生,如孤兒、特困、單親、留守、再婚家庭的學生等;一類是人際適應困難的學生,如人際關系協調差、心理情緒不穩定、言行異常、性格特殊的學生等;一類是在學習等方面存在障礙的學生,如學困生、偏科生、癡迷網絡、喜入游戲廳的學生等。在通知中,市教育局對活動提出了前瞻性建議,建議老師在家訪中建立師生一對一的聯系幫扶機制,對不同的家庭設計不同的家訪方案,以切實解決這部分學生的實際問題。
深入學校時,記者捕捉到了老師們關愛特殊群體孩子的一個個身影——
暑假第一天,汨羅市高坊鎮中心小學甘老師和李老師就走進了學生高明軒家里:一股刺鼻的氣味迎面撲來,整個房間臟亂不堪,高明軒正在照顧癱瘓在床的媽媽。甘老師和李老師立即動手把房間收拾干凈,幫高明軒洗了個澡,并輔導他完成了暑假作業中的一些難題。
在湘陰縣,濱湖學校四年級15班班主任田素文老師了解到本班湛洋同學的母親是聾啞人,父親沒有穩定的工作,家庭條件十分困難時,馬上掏錢給他買了一些學習用品,還拿出200元錢給他的父母。玉華中學班主任彭坤龍、楊環宇、劉亞軍在鵝形山發生泥石流災害時,及時協助村委會轉移受災學生陳嘉琦、陳石清,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困難……
學生流失往往成為農村學校老師的心病。所以今年一放假,許多班主任及科任老師懷著“一個都不能少”的目標上門家訪。
湘陰縣六塘中學邵恩陽因母親車禍過世,經濟困難,產生了輟學打工的念頭。校長何學龍和班主任老師三次上門家訪,多次打電話給他在外務工的父親,承諾免除邵恩陽的教輔資料費和生活費,幫他提振信心,最終打消了他輟學的念頭,讓他再一次獲得受教育的機會。
平江縣安定中學方委會老師得知班上一名學生已前往岳陽某工廠打工,她丟下了自己才上小學一年級的兒子,一路奔波,趕到了人生地不熟的華容,用她的真誠感動了家長,帶回了學生。家訪讓平江的輟學率大大降低,控流保學鞏固率從去年的98.5%提高到了99.8%。
身處偏遠鄉村的孩子,特別是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自我約束能力差,家長無暇顧及,很多孩子都是放任自流。如何讓他們過一個愉快而有意義的暑假?
“吳老師真是負責,放暑假我們最擔心的就是這群孩子的安全,太調皮了。”8月初,正當家長們苦惱怎樣才能把孩子從清涼的小河邊拉回家中時,平江縣金龍學區官溪完小六年級數學老師吳江龍不僅來到學生家里送上《致家長的一封信》,還組織班上學生來到鎮上的小河邊實地宣講下河游泳的危險,教育孩子們要安全健康過暑假。
汨羅智峰中學一年級110班班主任程大明,班上學生49人,暑期家訪48人,每位留守兒童家訪兩次以上,累計家訪120余人次。向宇朋是個孤兒,由爺爺奶奶撫養,由于缺少管教,網癮大,一度沉迷于網絡游戲。程老師將其列為重點家訪對象,“一次不行,那就兩次。兩次不行,那就三次,直到把問題徹底解決。”這樣連續家訪10次,促膝談心8次,終于讓宇朋同學上網的次數逐漸減少。爺爺欣慰地笑了,對程老師的及時幫助十分感激。
留守學生家訪工作總結一
為貫徹落實梅州市教育局《關于開展梅州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千名教師大家訪活動的通知》(梅市教基[XX]41號)精神,對照縣教育局下發的《平遠縣開展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千名教師大家訪活動方案》,結合壩頭學校的實際,對此項工作,學校領導精心組織,認真部署,做好留守兒童家訪工作,解決好新時期出現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讓留守兒童在學校的正確引導下健康成長。現將我校留守兒童家訪工作總結如下:
一、建立領導機構
為使留守兒童家訪工作落到實處,不走過場,抓出成效,學校成立了關愛工程領導小組,由校長負總責,日常工作由團少部負責組織實施,具體計劃及留守兒童家訪工作方案由團少部負責人余生龍老師制訂。
二、宣傳發動家訪
10月19日上午,學校組織召開了一場行政擴大會議,會上校長傳達了上級通知精神及指示,要求各位領導組織召開各類會議,逐級向下傳達上級通知精神及指示,思想上要高度重視,行動上要周密安排。
三、摸底確立目標
為使家訪對象明確,清楚掌握家訪對象詳細情況,10月22日,團少部下發留守兒童統計表及信息表至各位班主任,要求各班主任上報留守兒童名單及家庭詳細情況,以便下一步家訪工作安排。
四、安排家訪工作
根據各班主任統計的留守兒童名單,于10月23日至25日,團少部組織落實家訪大行動,要求家訪老師利用中午及傍晚兩個有效時段(根據農村實際,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在這時候應該在家),以班主任為主、落級領導為督、科任教師為輔,家訪留守學生,向臨時監護人匯報該生的在校表現,認真聽取臨時監護人的意見,詳細了解實際情況,并做好留守學生家訪登記表。
五、梳理家訪問題
10月26日上午,團少部組織相關人員收集學生家訪登記表,并對登記表中反映的問題進行了逐一梳理,發現留守學生存在有如下問題:1、缺少關愛;2、性情孤僻;3、家庭教育不協調;4、家庭生活較艱辛。
六、出臺教育對策
團少部梳理問題上報學校后,10月26日下午,學校再次組織召開行政擴大會議,校長通報家訪情況后,針對留守學生的問題,大家認真討論,研究對策,最后初步形成留守兒童教育措施:
1、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和聯系卡制度。加強學校與學生家長及其監護人的聯系,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關愛網絡,建立每個留守兒童的檔案和聯系卡。
2、實施教師結對幫扶留守兒童制度。 每班推薦12名留守學生與教師結對,每位教師結對12名學生,幫扶教師要經常找留守兒童談心,隨時把握留守學生的思想動態,定期家訪、關心生活、指導學習,引導他們健康成長。建立教師關愛留守兒童的成長日記,讓留守兒童在集體中成長,以對他們缺乏家庭教育進行補償,使他們走出孤獨和憂郁。
3、開展文體活動。為了留守兒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樣健康成長,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學校要求在周一至周五的午間和下午課后,由結對老師在學生活動室或操場組織安排文體活動。如:拔河比賽、球類活動、游戲活動等。
3、發動社會力量,共同關心留守兒童。關愛留守兒童僅僅依靠學校是不夠的,可以發動村干部、相關政府人員、村委會成員以及退休老師一起加入到關愛行動中來,擔當 家長的角色,與孩子們一道,邁向新的明天。
4、擬成立留守兒童資助金。發動師生或社會熱心人士捐資,成立留守兒童資助基金,對家庭生活特別困難的給予經濟上資助。
5、擬創建視頻聊天室。學校設立一間視頻聊天室,專門為那些父母長年在外或者回家很少的留守兒童提供視頻聊天,讓他們在網絡上見面、溝通,感受父母之愛,感受家庭的溫暖、關愛。
總之,留守學生需要全社會共同關心、關愛、關注。我們要努力探索留守學生健康發展的工作思路,對他們要嚴慈相濟,使留守學生享受到同其他學生一樣的教育和關愛。鍛煉他們的意志,培養堅韌、獨立的個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們健康茁壯的成長。
留守學生家訪工作總結二
單親家庭,這就是我班謝宇思小朋友的家,他們所住的房子是租來的,因為歲數小,身體差,不忍心寄讀在學校而她自家的房子有離集鎮太遠,家里有年邁的爺爺、奶奶,父母在她剛出生那年就離異了,為了生計,父親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和孩子全部由倆個老人家管理。家中只有一張破舊的床,一個房東留下的舊電視機和一張嶄新的兒童課桌。那天我們去她家家訪,家長對我們的到來感到很欣慰,忙的不知所措。
家長向我們反映,孩子很懂事他知道我們家里不是很富裕,從來不像我們提出過份的要求,就連零食都很少吃,她在家能把老師今天教的東西,全講給我們聽,還經常學老師的模樣管其他孩子,馬上孩子要上小學了,我不知道怎樣去教他,不知道要教他學些什么?
我們就孩子教育的問題與家長進行了深入的溝通,并給了家長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的介紹,讓家長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長對我們的到來表示了感謝。孩子的頭腦不差,可是由于缺少父母的關愛,沒有良好的教育使得認知有限,習慣很差,很孤僻,有時爺爺帶她走親戚她都不肯去,照理說五歲的孩子應該是最喜歡跟著家人出去玩的啊。可是在她身上卻與眾不同,在那里我與孩子的爺爺奶奶交流了很長時間,爺爺不時的訴說著她在家里的表現,他希望老師幫助好好教育。通過此次家訪活動,家長了解到了幼兒在園的真實情況,并在一定的基礎上提醒了家長應試在家庭內部也要有意識的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幼兒來說終生受益,讓家長了解到了好的學習習慣培養的重要意義。當老師和家長談到小宇思在幼兒園的一些情況時,家長不停地說謝謝老師,小宇思的進步真的很大,小宇思也知趣地走到我身邊,扯著我的衣角笑瞇瞇地看著我。
對于家長的肯定我頓感欣慰,也倍感羞愧。欣慰地是:我們的老師為孩子的成長不離不棄,用自己的愛心贏得了家長的尊重和信任。羞愧的是:我為宇思做過了什么呢?夠了么?是啊,單親家庭的孩子最缺少的是父母之愛,缺少的是親情。我感受到家長對孩子都寄與了厚望,只是缺少了正確有效的方法,使得一些孩子的教育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教師要以情感教育為依托,充分的利用各種教育因素,為其創設良好的心理情境,使其發現自我的價值,喚起他們對生活的熱情和信心。
首先是尊重。這些單親家庭的孩子由于自卑,總擔心同學老師看不起她。因此,常做一些讓老師和同學刮目相看的事來,那怕換來的是老師的批評和同學的白眼,他們也不在乎,因為她可以借此引起大家對他的重視。面對這些學生,如果教師一味的嚴厲批評,所取得的教育效果是微乎其微,甚至是零教育。這就需要教師把握好學生的脈搏,知道他們需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