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新時代教育的根本方針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參加中小學思政課建設聯盟成立會議心得體會
海原一中張有余
作為中衛市思政課建設聯盟委員會的委員,2020年9月22日,我應要求參加了中衛市中小學思政課建設聯盟成立會議,通過認真學習領會會議精神,結合自身教學,有以下心得體會:
一、敬教勸學,建國之大本;興賢育才,為政之先務。
教育是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對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的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辦好思政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辦好思政課,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來看待,要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來對待。
二、為學須先立志。志既立,則學問可次第著力。立志不定,終不濟事。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國家的棟梁。中國的教育以成長、成才、成人為目標,不僅僅是止步于書面文章的內容學習,尤為重要的是思想政治方面的培育發展。對現在的青年一代來說,幸福來得過于容易,他們無法想象生活的不易,對待一些來自于父母師長的教育也是嗤之以鼻。“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老師對學生的教育,不僅僅在于書面,更來源于生活,更重要的是思想教育。
目前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現狀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針策略不明確
目前在企業發展中,企業沒有把員工的思想建設放在重要位置,企業高層領導只注重追求經濟的時效性,卻忽視了最根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沒有建立相應的思想教育培訓機制,只關注與員工工作能力和專業技能上的提升和培 訓,沒有對員工進行思想道德覺悟等方面的素質教育。部分企業的領導也存在文化程度不高,思想政治意識淡薄。無法站在真正的高度上,帶領員工邁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因此,目前絕大部分企業缺乏思想建設基礎,沒有一套以思想教育為核心的明確方針做指引, 思想政治規章制度的建設得不到有效提升,就不會使各級員工的思想素質得到有效提升。對與黨的方針思路和思想政治要求都不明確,無法在實踐中經濟和思想一起抓,不能及時發現員工思想政治意識上的漏洞,無法及時給予修正和調整。
二、思想政治路線不正確
在新形勢的促進下,干部職工沒有正確的思想路線作為指導。企業不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宣傳工作,使員工的思想政治與黨和國家的發展路線無法得到和諧統一。領導干部沒有嚴于律己,無法適應新形勢的各項要求,企業內部沒有一個正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實,使企業經濟發展與各項國家宏觀調控要求不能保持一致。
多數企業沒有深入從根本上將思想政治工作滲入到日常的工作中去,使企業員工沒有一個正確的思想做指引,使企業不僅無法在經濟發展中能夠取得進步,也使得員工無章可依、無跡可循。
三、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的滯后性
隨著我國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部分企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停留在計劃經濟時期,無法滿足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企業內部脫離實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無法順應時展的方針和要求,不能創造出屬于自己的企業文化。企業中的思想教育工作總存在畏首畏尾停滯不前的現象,極大地束縛了企業的創新發展。無法擔當社會責任及弘揚企業精神,缺少創新思維和順應新形勢下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點。
強化企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
一、明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針策略
在企業發展中,一個好的領導必須要把員工思想建設放在重要位置,企業高層領導有效的思想教育實施,不但要對工作能力有很好的培訓,同時把對提升員工整體素質的方案進行完善和協調。這個前提必須是領導者有較高的素質,領導應注意在文化知識上的強化和改進,明白企業發展與社會發展相協調的客觀規律,只有這樣,才能在生產中不斷地帶領員工邁向更好的未來。
在以思想教育為核心的明確方針指引下,我們應在企業建立伊始就有一套完善的思想政治制度,使員工在工作之中有學習和改進的機會。這種制度需要領導者有一個可行的方法來指導學習,在實踐中經濟思想一起抓,及時發現員工思想政治意識上的漏洞,并及時調整。企業領導應對內部思想相協調發展事項都重視起來,靈活多變地實施改正工作,做到大事能負責,小事找原因。
二、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路線,大力開展宣傳教育工作
在新形勢的促進下,干部職工應該將工作的落實情況重視起來,使自己的各項工作能夠得到完善提升,同時還要進行思想政治的宣傳工作,將員工的思想政治與黨和國家的發展路線相統一起來。這就要求干部職工從自身做起,嚴于律己,不斷進行個人思想的完善,使自己適應新形勢的各項要求,保證在企業內部有一個正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實,使企業經濟發展與各項國家宏觀調控要求一致,使企業不斷進步。
進行正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報告會議,使企業員工有一個正確的思想做指引,并且將正確的思想政治滲透到企業的各項規章制度當中去,使企業不僅在經濟發展中能夠取得進步,而且在主導思想的指導中能夠有所發展,穩中求進步。
對于企業來說,應該在企業內部樹立正確的政治思想路線,把自身的發展與其緊密聯系在一起。所以,號召員工通過自己的現實行動,加入到積極營建社會主義科學建設上來,對相應的建設標準提升上來,同時能夠將基礎建設與整體建設融合起來,帶動一部分人員前進,在先進模范的鼓舞下,促使更多的人能夠進步,從而真正能夠將企業內部思想教育提升上來。
三、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要與時代同步,不斷創新
在這個多變的社會中,經濟和思想也隨之變動,我們要注意對外來思想和知識的認知,有重點地改進自身缺點。在學習其他企業的優良思想的同時,聯系實際,根據順應時展的方針和要求,創造出屬于自己的企業文化。在自身企業文化不斷建立健全的同時,我們應把握隨時出現的機會,同心協力,爭取在領導和員工的協調發展中,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企業思想創新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不斷總結,不斷改正,以勇于承擔和負責的態度去創新,果斷地下決心,堅決以發展和弘揚企業精神為宗旨,以為社會服務為原則,提升企業魅力,造就新的業績。
第一,領導與員工的關系建立。企業領導者應該深入基層,在員工那里尋找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做到以人為本,關愛員工,對員工所提出的方案做深入研究,搞好“三個代表”在群眾中間的融入;做到把為社會造福的思想和提升企業形象的協調一致性,把這種思想帶到工作中去,正確影響員工的工作熱情,讓員工明白自身在工作中的價值所在。
企業員工應該深入學習企業文化和思想的宗旨,正確聽從領導的合理安排,做到工作和思想都要抓、學習和工作相結合;明白工作是靠社會維系的重要意義,這樣才能更好地做到為社會服務,同時明確了自己的奮斗目標。
只有領導和員工都能認識到自身在工作中的存在價值,才能使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從而實現經濟發展與思想政治發展的統一。
第二,干部提升思想覺悟。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要求企業干部職工各項素質不斷提升,保證在企業不斷發展與建設道路中,干部起到關鍵性的帶頭作用,使企業的各項組織都能夠進步。在完善的企業內部管理中,需要黨的正確領導思想做指引,引導員工各項工作的順利實施,使企業工作由良性的發展,促使企業在經濟經濟建設的道路中能夠順利進行下去。
另外,干部起著關鍵性的引導作用,加強干部的思想政治的提升工作就要使員工有一個良好的帶頭先鋒,這個帶頭先鋒在進行社會實踐工作中,不會出現、吃拿卡要的現象,嚴格按照黨的思路進行發展,使國家內部的企業有一個較好的市場發展機制。幫助員工解決一切生活困難,使干部職工在中層領導路途中發揮最大本事,使企業員工走向幸福的生活道路,為企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第三,干部職工創新意識建設。干部職工在新形勢的發展下,要把握時代的最新脈搏,不斷學習各種先進的技術和思想,在原有的技術和思想指導下進行改革與創新。因為時代是不斷發展的,要做好各項黨政工作必須從新的角度入手,不斷建設有新型戰略思想為基礎的工作,發揚創新能力,使干部職工能夠在新時代的影響下不會落伍。
進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發展,就是要求干部職工頭腦靈活,不斷發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緊抓時代的關鍵環節,進行有效的創新。在黨和國家的正確領導下,進行系統研究,發現當前的問題,并且推導出有力的解決措施,以公共建設為己任,使企業建設不斷向著更新的方向發展,不被時代所拋棄,嚴格按照國家經濟戰略和思想指導進行改革與創新,對新形勢的挑戰進行有力的回擊。
作為班主任,就要有較強的組織能力,要把一個班級帶好,使它成為一個堅強的班級集體。班主任應有治班的長計劃,短安排;為完成各種教育教學任務,要經常組織校內多種活動,培養小干部,發揮他們在班級管理以及教育教學上的助手作用。
班主任受學校委托,全面負責教育和管理一個班集體,是班集體的組織者。班主任的基本素養,特別是職業道德水平的高低,對于做好班主任工作關系重大。班主任的多種素養不是天生的,他來源于班主任對培養下一代的高度責任感;來源于自己對工作的無限熱愛;來源于自己的嚴格要求和刻苦磨練;來源于與同行的協助和支持。
二、引領作用
教育部出臺的《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第二條明確指出:班主任是小學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實施者,是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班主任要努力成為中小學生的導師。一個好的榜樣勝過千言千語,如果我們能以身作則,那么許多時候三其口,教師要用自己的行為規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蘇林斯基認為:“每個孩子身上都潛伏著某種才能素質,這種素質,這種素質猶如火藥,為使他燃燒起來,必須有引火星。”
高尚的高的品質.正派的思想作風,以身作則.說明做到的務實精神,是做好一名班主任的基本素質,也是班主任人格魅力獨特之處。當班主任很難,有老師怕它,其實難在班主任是不是勇氣充分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有教師喜歡基礎好.之上發達的學生。但教師不是企業家,是教育家,要傾注全部的愛教育好每一個學生。一個班級培育幾個尖子不難,男的是要使每一位學生都提高,興趣.愛好.聰明才智都得到發展。只有著眼與教育事業的未來,著眼于全民族素質的提高,教師才能跳出自我狹義的小圈子。
三、滲透作用
規范思維大家都知道,課堂是教學的主渠道,也是學校教育主渠道。各學科教育是想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經常.最基本的途徑,對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齊整重要作用。班主任要教書育人,要挖掘本書課內在的德育因素,寓德育與教案值周和覺術過程各個環節之中,并把其滲透成為各聊教師課堂數的一項重要的任務來完成。
四、調整作用
改變后進生的過程,就是一個調整的過程。如果班級里有后進生,那就得班主任下功夫去使它們轉后進,孩子很聰明,這也是大家肯定的,但是他就總靠要小聰明在小學五年級的學習根本就不下功夫。他的父母不在本地,k寄住在奶奶家,父母把希望托在這個孩子身上。可是,他根本就不能體會父母,每天得過且過,幾乎每個星期都要找他談幾遍話。他很任性,不過有一個有點,那就是他也肯定別人,對自己看的比較透切,對自己的缺點認識得很清楚。
1.培養學生助人為樂的好思想
語文課上教師要求學習好的學生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完成目標,幫助他們解決難題,培養學生為他人服務的意愿和行為,關愛他人,互相協作,共同努力,使學生從小就感悟助人為樂的人文關懷,并且成為親身實踐者。
2.培養學生善良、正直、樸素的優良品質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培養他們尊敬師長,尊重同意,同情弱者。這些教育活動應貫穿教學始終,以學生善于樂于接受的方式進行,把幾千年來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灌輸到他們頭腦中,這也體現了古為今用的文藝方針,使學生成為不損人利己、不投機取巧、正直的新時代合格的接班人。
3.培養學生精誠合作、同舟共濟的精神
語文教學活動有賴于師生間的配合,一個團體合作、務實、溫暖的集體,才可能凝聚人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同時,要教育學生關心集體,熱愛集體,為集體爭榮譽。教會學生交往的原則,讓學生尊重人,理解人,善于與同學友好相處。讓學生明白,現在我們生活在溫暖的大家庭中,我們才有可能不斷進步。將來步入社會,利用我們業已養成的合作、務實品質去與人交流、交往、溝通、協作,這樣,于已于國都是必要而有利的。
4.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語文教學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師的講解、 引導、師范中,教學人學生學習方法。“授人以魚,不若授人以漁”,作為教師要使學生具有良好的自學能力,讓學生逐步達到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
二、培養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
科學文化素質的培六百,主要通過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字詞句等等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過程進行智能教育,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創造。
1.培養學生求知好學的精神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它包含了多種文化的內涵。為此,通過語文教學手段,不但能增長學生知識,更主要的是能教會學生學習和生活,滿足 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學到文化知識。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語文知識更是浩如煙海。培養學生的好學精神至關重要。
2.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比如在教學古典詩詞中,要使學生體會意境的重要性,并且能創造性的原復,缺少想象力、創造力是根本辦不到的。
3.注重“雙基”教育,促進學生智能發展
語文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這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根本保證。只有在教學中重視基礎知識的傳授,讓學生掌握語文教學的特點,才能使學生的基本技能得到提高。
三、培養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一、政治素養有了很大提高
近半年的工作歷程,使我從一名學生轉變為一名具有一定的政治素養和工作技能的中石化員工,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參加省公司的集中培訓,通過學習中石化員工守則,使我初步了解了作為一名合格的新時代中石化員工所應該具備的基本的政治素養和道德情操,知道了集團公司“發展企業、回報股東、奉獻社會、造福員工”的企業目標。特別是耳聞目睹了許多優秀員工的先進思想先進事跡,給了我深刻的啟發和教育。他們所表現出來的愛崗敬業精神,煥發出來的工作熱情,都給我樹立了榜樣,使我更加珍惜中石化員工的光榮稱號。增加了我忠誠石化事業,努力踐行中石化核心價值理念的自覺性。
二、基本完成了領導賦予的各項工作任務
自調入零管部后,領導賦予我的主要工作是:零售經營
分析、非油品經營分析、非油品銷售報表、非油品月報、周報、簡報以及神秘客戶檢查反饋問題的上報工作,銷售競賽評先上報和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事宜。在領導和同事們的指導和幫助下,通過個人的努力,我初步掌握了這些工作的基本技能,在工作中,我注意向老同志學習,做到不懂就問,虛心求教自擔負工作以來我按時間、有質量的完成了任務,及時準確匯總上報各類分析和報表,注意收集資料,細心分析。在領導的安排下參加了許多對自己工作能力有幫助,能提高的活動,比如隨同領導對公司轄區內各片區加油站夜查、巡查和督查工作。先后兩次參加省公司有關非油品后臺系統的培訓和電子帳表的培訓,使我的基本工作技能得到一定的拓展和提高。
三、幾個需要努力的方面
半年來,雖然收獲很大,同時也明顯的感覺到自己還存
二、工作目標:強化德育隊伍建設,提高學生道德評價水平,強化道德約束,內化道德約束,提高學生“吃苦、抗挫、自我教育”三個能力。
三、基本模式:細化階段目的,明確工作中心,點上著眼,線上延伸,面上拓展。從課堂到課間,從三餐路隊到公寓,從領導、干事到班主任、教師、教官,編織成一個立體式管理網絡,形成人人參與、人人會管的強大德育陣容。
四、具體措施:
1、強化德育隊伍建設。不斷增強教職工德育意識,努力提高德育理論水平和德育技能,以班主任、生活教官隊伍為龍頭,健全班委會、學生會、團支部隊伍,積極推行課任老師德育工作學科滲透,以各類德育活動為載體,全面展開德育工作。
2、提高學生道德評價水平。學生中的犯錯誤現象比較普遍、犯錯誤后又不愿接受教育,其根本原因是在于學生心目中的是非觀、善惡觀、美丑觀不正確。因此本學期德育工作之首便是著眼于逐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評價標準。通過講座、演講、征文、辯論會、典型引路等各種方式提升學生道德認知水準,樹立健康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這是學生改正錯誤、加快進步的源動力、內驅力。
3、強化道德約束。即強化制度約束、強化行為標準,無規矩無以成方圓。尤其是中學生可塑性極強,自制力極差。制度約束是使學生盡快產生規范行為的有力保證,為此本學期政教處不僅幫助各班建章立制,更要加大對規章制度落實情況的督導。本著“說一個,做一個”“要求一個落實一個”的方針,制定遠、中、近期約束目標,分階段專項治理,逐步提高。另一方面,進一步完善班級考核方案,健全學生處罰機制,做到有規可依、有規必依、執規必嚴、違規必究。
4、內化道德約束。自制力差是學生的共同特點,究其原因是因為學生對教師的約束沒有認同,沒有感知。學生只有將外在約束內化為自己的道德需求時,產生的內部行為是長期的、穩定的。處罰不是目的,自律和“慎獨”才是真正的提高。因此在強化制度管理的同時,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耐心誘導,提高道德認識,使其內心接受教育,教育才能實效化。
5、提高學生三個能力。即吃苦能力、抗挫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新時代尤其是我們所面對的私校學生,家庭條件優越,在父母的懷抱中長到中學時代,自理、自立、自我教育能力仍明顯見差。我們在經歷了一個學期的思想穩定,初步成型之后,本學期在取得家長一致意見的基礎上,著力開展三大教育,即苦行教育:組織學生下田進廠,平時的衛生、打掃、洗衣等,培養樸素的勞動觀念和吃苦耐勞的毅力;挫折教育:總結過去和人為設置挫折,讓學生過關,增強社會適應能力;自我教育:圍繞自己的遠近目標及每天的計劃,養成“清晨六問、靜夜六思”的習慣,自我總結和自我教育。
一、尊重人的主體性,大力實施“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
教育思想指導著教育工作的實踐。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領導學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領導。”辦學指導思想問題是教育管理的核心問題。要使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改變陳腐的、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相適應的教育思想,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
“以人為本”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重要內容,陶行知一生中親手創辦過六所學校。他辦學校都是以他的生活教育理論為指導思想的。其基本精神是:同傳統教育的目中無人相對立,學校教育以人的生活為中心,一切為了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首先,學校教育要培養完整的人。學生是學校的主體,教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做真人,是學校教育的根本目的。他批評當時的教育狀況,管理學校的人目中無人,領導教育的人目中無人,研究教育的人目中無人。這是一種只見知識不見人的教育,實際上是目中無人的教育。其次,還要培養有個性的人,不能千人一面,把人培養成一個模式。他的理想目標是把學校辦成“人園”。他說:“曉莊不是別的,只是一個‘人園’,和花園有相類的意義。我們愿在這里面的人都能各得其所,現出各人本來之美,以構成曉莊之美。如果要找出一個人中模范教一切人都學成和他一樣,無異于教桃花、榴花拜荷花做模范”。因而“當教師的實在需要園丁的智慧,曉莊不但是不要把個個學生都造成一模一樣,并且也不愿他們出去‘照樣畫葫蘆’。”再次,還要培養有獨創性的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辦學校的宗旨就是:教人做追求真理的人,做人中人,做有道德的人,做整個的人,做創造的人。
陶行知先生對兒童充滿了慈父般的愛。他認為兒童是“生命的花朵”、“人類的精華”,未來世界是屬于他們的,人類歷史將由他們繼續創造。
他要求教師愛學生要同園丁一樣,首先要認識他們,發現他們的特點,而給予適當之肥料、水分、太陽光,并須除害蟲。陶行知先生在重慶育才學校對學生的愛,可稱為典范。他常說:“在我的世界,小孩和青年最大。”
陶行知辦學特別重視人的作用,他要調動師生員工中的一切積極因素,他不靠錢不靠物不靠權,而主要仰杖“愛滿天下”的精神。陶行知在曉莊師范實行的是民主管理,在那里每個成員、每個組織既參加管理又接受管理,都處在管理和被管理的體系中,大家共同為實現學校的教育目標而努力。陶行知先生不但在思想上倡導對人的尊重,而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教育實踐為榜樣,無論是對待學生、兒童,還是對待學校的教職員工,都充分體現對人的主體性的尊重。
現代教育所提倡的是一種民主的教育,活的教育和以人為中心的教育。國家全面推行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理念上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思想,把“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讓每一個學生個性獲得充分發展”的價值觀視為根本,要求課程的功能由“知識本位”轉變為“以促進人的發展為本。”知識本位的課程,目中無人,只有知識,不能關注人的全面發展,而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課程,學生是活生生的完整的人。同時,學校的教師管理應從“以物為本”改革為“以人為本”,關注教師、教師的需要與發展,追求管理過程的激勵價值,重視教師的參與意識和創造意識,使教師的才能得到充分發揮,人性得到最完善的發展。學校教育管理者應從現代教育的實際出發,深人挖掘陶行知的“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用以指導基礎教育課程的改革。
二、密切聯系實際,開設綜合生活課程.注皿創造力培養
教育的社會性決定了教育必須扎根于社會發展,必須培養適應社會、改造社會的人才。因此,學校教育管理者應當明確學校傳授的知識、培養的能力以及學校教育教學的方式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是否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規律。
陶行知先生根據生活教育的原理,認為“全部的課程就是全部的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課程”,“沒有課外的生活,也沒有課外生活外的課”,“整個社會的活動,就是我們的教育的范圍”,他從認識社會、改造社會的角度,正確處理教育與社會實踐的關系。這種課程模式是綜合的以社會實踐為中心的生活課程。
針對中國傳統教育中的書本中心,只見分數不見活人的弊病,陶行知大聲疾呼,反對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提倡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他認為傳授文化知識只是一種手段,書本只是工具之一。要有整個的教育,即學校教育要培養完整的人,不能把德育和智育分開,不能把思想和行動分開,不能把課內和課外分開。所有的活動只能有“縱的分任”,而不應有“橫的割裂”。這樣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人。學校教育應以人的生活為中心。
教育發展歷史上的以學科專業書本知識體系為中心、以教師講課為中心、以課堂教學為中心的“三中心”的發展給教育的繼續發展帶來了消極的影響。在“三中心”的學校生活中,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個性的人不見了,這里只有知識,只有知識的載體—書本和檢查知識傳授成效的尺度—分數。再加上以分數唯一依據的考查、考試、升級、升學、就業制度相應成套愈益完善,就更加迫使人們只見數不見人。陶行知既然以生活為教育的中心,就徹底突破了傳統教育的“三中心”論的束縛,在實驗中建立了一種新的以人的生活為中心的教育體系。
陶行話按照他的生活教育原理,辦學非常重視學生的直接實踐經驗。他曾經贊同杜威的“教育是繼續經驗的改造”,“教育的作用,就是要用新的學理,新的方法,來改造學生的經驗”的說法。他認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我們必須有從自己經驗里發生出來的知識做根,然后別人的相類的經驗才能接得上去”,“我們必須以個人的經驗來吸收人類全體的經驗”。
“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法論。陶行知指出“這個理論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事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二是對事說是做,對己說是學,對人說是教;三是教育不是教人,不是教人學,乃是教人學做事,無論那方面,‘做’成了學的中心,即成了教的中心。”這不僅從方法上遵循規律正確規定教育過程,而且是從教育方向上考慮教育效果和目的。這也就是要把實際生活中的事,拿來研究,一面動手干,一面動腦想,手腦結合,“以期理論與實踐之統一”。
陶行知先生早在1918年就提出了創造教育思想,30年代創立了創造教育理論,并進行了創造教育實驗,提出了創造教育的目的、內容、方法和意義,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創造教育思想體系。他指出“提倡創造民主,動員全體創造者,使每個人的創造力得到均等的機會,充分發揮,并且發揮到最高峰。”陶行知先生十分重視解放兒童的創造力,他說:“我們發現了兒童的創造力,認識了兒童有創造力就必須進一步把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出來。’他在批判舊教育的時候,發出了“敲碎兒童的地獄,創造JL童的樂園”的呼吁,并提出要解放兒童的創造力。由于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的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忽視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忽視學生動手能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因此,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這與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和“創造教育”思想是高度一致的。教育管理者應該深人思考如何在新時代加強對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和創造素質的培養和提高。
三、立足宏觀思考.積極倡導健全教育行政管理體制
教育行政管理體制是國家政權機關領導管理教育的根本制度,是國家對教育事業的組織、指揮、監督的程序和方式,具體表現在教育管理的指導思想、學校管理體制、教育管理原則等方面。陶行知先生在這方面的思想也是很豐富的。
陶行知先生未曾在政府機關任過職,但這并未影響他對整個中國教育問題進行長遠而又全面的研究和謀劃。1925年他為出席世界教育會議寫了英文論著<民國十三年中國教育狀況》,對當時中國教育發展的歷史過程,教育行政機關,新學制及各級各類學校概況,師資培訓以及正在進行的若干教育活動都作了概括系統而又具體扼要的論述。從中可以看出,他是站在時代的前頭和國家的高度,從中國教育發展的總體趨勢上來審視、研究教育問題的。
教育的宏觀管理主要依靠制定正確的方針和配套的政策去進行指導和調控。陶行知對此也作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許多有實際指導意義的見解。《教育改進》一文是這方面的一個綱要,比較系統地闡述了他的方針政策思想。教育方針即培養什么樣人的問題,包括“學制、組織、行政、教師之訓練,教材之選擇與編輯,教學法之研究,校舍教具之設備,經費之籌措等種種間題。”教育政策是教育方針得以貫徹實施的保證。在他的政策建議中涉及到了學校性質,培養目標,用人政策標準,民族政策,留學政策,教育實驗,科學研究,教育經費,教育行政工作,職業教育,天才教育等等眾多問題。
在中國的教育行政管理體制的建設問題上,他的一貫思想仍是:一定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講求實效,不能“生搬硬套”外國,“而是先存疑,考察,實驗,然后才加以選擇”。對教育行政人員,當時的實際情況是,“大家都以為教育行政人員這種職務可以不學而能,人人會干,無須特別的訓練更無須科學的研究。”陶行知認為教育行政人員應當懂得教育專業,他還特別指出,“中國學務不發達的原因固多,但是教育行政辦學指導人員不得相當培養也是個很重要的原因。”因而他主張施行廣義師范教育,進行全員培訓,“凡教育界需要的人才都應當受相當的培養。”
堅持以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為指針,以落實第三次全教會、國務院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為主線,以組織實施《哈爾濱教育發展工程》為主要內容,以德育為靈魂,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樹立新世紀哈爾濱人形象工程”教育活動為載體,大力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深化落實,在扎扎實實抓好德育常規管理工作的基礎上,以開拓創新的精神努力構筑我區德育工作的新格局。
二、工作目標
1、樹立2~3所小學德育工作特色試點學校,推動全區小學德育工作再上新臺階。
2、文明校達標率100%,文明班達標率95%,文明生達標率95%以上。三年內全區學生整體文明素質在此基礎上穩步提高。
3、控輟率不能突破目標,輟學率城市小學在1%以下,農村小學在2%以下。
4、違法犯罪率為零。
5、保持市德育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三、重點工作及措施
(一)創新及特色工作
1、不拘一格育人才,創建德育特色校。
面向未來,培養與國際接軌的人才,迫使德育工作者要努力探索
新時代德育工作的新思路、尋找德育工作的新途徑,各學校一定要針
對學校校情,結合學生實情,創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不拘一格育人才,創建德育特色學校將是我區小學德育工作的新方向。全面開展“以個性育人、抓小事育人、分層次育人、按階段育人、重素質育人、明方向育人”的不拘一格的育人途徑,培養教育學生具備“六會”和“七種能力”(“六會”:學會做人、學會辦事、學會求知、學會健身、學會創新、學會生存。“七種能力”:科學研究能力、發明創造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獲取信息能力、演講表達能力、文字寫作能力、社交和社會活動能力)。各學校要以創新的思想思考本校德育工作,創出特色,抓出實效。本年度德育辦以此為重點,樹立2~3所德育工作有特色的先進試點學校,從而帶動我區德育工作校校有特色,形成全區德育工作百花齊放,異彩紛呈的新格局,使我區德育工作整體水平再上新臺階。
2、網絡管理促提高,資源共享,互學共進。
全球化、網絡化、多極化的新時代,促使德育工作要緊跟時代步伐,要標準高,上檔次。充分發揮網絡的功能,形成我區德育工作網絡化管理的新格局。各校創建的德育工作網頁要充分展現本校德育工作的全貌,從而使全區德育工作資源共享,達到彼此互學共進的良好態勢。
3、要進一步做好我區小學德育基礎訓練工作,在此之上,不斷創新完善。
(二)重點工作
1、圍繞“我做合格小公民,您做文明好市民,小手拉大手,為形象工程添光彩”為主題,深化哈爾濱人形象建設工程。
首先,要提高認識,抓好落實。“樹立新世紀哈爾濱人形象建設工程”,是我市目前德育工作的重點,各校領導要加強認識,抓好落實,要把此項活動與其它教育活動緊密結合,抓出實效。
其次,要精心策劃,周密安排。各校要把“形象工程”建設與“小公民”即(五小)教育活動緊密結合,開展有本校教育主題、有特色的系列教育活動(各校要制定活動方案),力求實效,不走過場,使此項教育活動既轟轟烈烈又扎扎實實。本年度區德育辦要以此為主題召開現場會。
第三,結合“形象工程”建設,深入有效開展“三文明”達標活動。
以“小手拉大手、共建美好家園”和“我做合格小公民,您做文明好市民,小手來大手,為形象工程添光彩”等活動為載體,教育學生從點滴做起,告別一切不文明行為。各校要加強“三文明”達標工作的力度,不斷改進工作方法,增強“三文明”達標工作的實效性。
2、以德育為靈魂,以“形象建設”工程活動為契機,建設高素質德育隊伍。
高素質德育隊伍是實現高效的德育工作的根本保證。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德育隊伍是我區德育工作永遠不變的工作重點。
第一,要不斷加強學習,端正教育思想。要將師德建設工作與“形象建設”工程有機結合,進一步樹立“德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教師形象。
第二,要以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重點,在繼續開展“正師風、鑄師魂、正行風、樹形象”、“三心、兩愛”等師德教育活動基礎上,通過倡議“五不準”,各校要廣泛開展以學生、家長、教師、領導不記名方式對教師進行師德評議,評議結果在一定范圍內公布,從而提高教師職業道德素質,為形象工程添光彩。
3、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健康人格。
各校要將心理健康教育做為學校德育科研課題,加強研究探討,尋找有效的教育途徑,從小培養學生健康人格,為學生健康成長奠定堅實基礎。上半年我們將在1—2所學校進行試點,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下半年逐步推開。
四、常規工作
在突出特色,狠抓重點,努力創新的德育工作基礎上,繼續扎扎實實抓好德育常規工作。
1、繼續開展以“激勵永遠”為主題的愛國主義影片觀映、國防知識教育、“五導”活動及“長大的我把愛心回報社會”等教育活動。
2、充分發揮學校德育工作的主陣地和主渠道作用,注重加強課堂教學德育滲透功能。
3、站在素質教育的高度,不斷加大后進生轉化工作力度。
4、以“兩法”為教育重點,開展好對學生的法制教育活動,有效控制學生違法犯罪。
5、組織開展好關于《走向世界的中國》讀書系列教育活動,要求各學校學生讀書參與率達100%,各校結合讀書活動,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
6、加大學校控輟工作力度,嚴把控輟率,決不突破目標。
7、重視并加大學校環境育人的工作力度。
以上是本學年度德育工作計劃,望各學校在扎實做好德育常規工作基礎上,狠抓重點工作的落實,注重挖掘德育工作本校特色,在創造性工作上下功夫。
潘懋元先生曾在 《新世紀高等教育思想的轉變》一文中論述: 教育價值觀是指人們對教育與主體 ( 人、群體) 的價值關系的認識,并在認識的基礎上,確定教育行為的價值取向。由此可見,教育價值作為一種觀念,主要描述價值主體與價值客體之間的相互關系,而教育價值觀則是對這一關系的認識與看法。
高等教育作為教育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其價值也必然要體現高等教育價值主體與價值客體的相互關系。在高等教育這一獨立領域中,價值主體主要是指接受高等教育的個體 ( 即學生) ,以及社會中與高等教育相關聯的社會集團、群體,價值客體則是相對于價值主體而言的,即與主體發生相互聯系的高等教育機構。
既然高等教育價值是指高等教育價值客體對價值主體的價值關系,那么,高等教育價值觀也就是人們對高等教育價值在觀念意識形態的一種思維認識,反映的是高等教育這一客體與其主體之間的價值聯系。因此,在構建高等教育價值觀的過程中,既不能脫離價值主體即學生與相關社會群體的需要,也不能脫離價值客體即高等教育自身的屬性及內部規律,應把握主體需要與客體屬性的統一。
高等教育價值觀具有如下特征: 其一,高等教育價值觀以高等教育功能為前提。高等教育功能包含有社會功能與個體功能,即促進社會的進步與滿足個體的發展。這些功能本身是客觀存在的,不會因主體意向而為之轉變,但主體對其價值的衡量則會因外部環境 ( 歷史的、社會的因素等) 和主觀認識 ( 理性的、利益的因素等) 不同而有所偏差。在構建高等教育價值觀時,必須把握高等教育功能的內涵,不能脫離高等教育功能去臆想。其二,高等教育價值觀受價值主體判斷價值標準的差異影響。由于價值主體是具有自我意識的人,其主觀認識帶有差異性,加之價值判斷的參照體的相異,必然對高等教育的價值衡量做出的評價結果不同。一般說來,主體會將高等教育對其產生效益的高低、長遠或短期作為標準,形成自我的高等教育價值觀。其三,高等教育價值觀具有多樣性。高等教育的價值主體包含兩類: 個體主體與社會主體,由此,形成了高等教育個人價值觀和社會價值觀兩種類型。高等教育個人價值觀主張高等教育應以個人為本,促進個體知識與理智的全面發展,達到個性的完善; 高等教育社會價值觀則主張高等教育的主要價值在于為社會培養各種專門人才,以促進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發展。高等教育價值觀作為一種上層觀念,對于個體、社會、國家的高等教育行為具有導向和動力的功能。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它能有效指導價值主體對高等教育的認識和判斷,并對其高等教育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
二、高等教育面臨的時代課題
馬克思有句名言: “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是文明的活的靈魂”。所謂時代精神,就是對當前所處時代經濟、政治、文化、教育和科學技術等發展狀況的本質特征的表現,它反映的是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關系的相關程度。哲學對于時代精神的認識,從兩個角度進行了闡釋,一方面,哲學作為人類知識文化的理論升華,是關于具體科學知識的概括和總結。因此,哲學研究總是以人類知識文化以及具體科學知識為基礎,人類文化愈是進步,人類對于自身、對于世界以及關于二者發展關系即時代精神的認識愈是完善和深化,哲學研究才能更加深入,更加具備現實的基礎。正如同黑格爾的形象比喻: “密涅爾的貓頭鷹要等到黃昏才能起飛”。另一方面,真正以現實為基礎,能夠反映時代精神的哲學,往往是將歷史、現實、未來融為一體的。也就是說,哲學并不總是落后于時代、滯后于科學文化知識的發展,相反,哲學能夠通過對過去與現實的理論反思,作為時代精神的一種體現,預示出未來發展的方向,成為為新時代報曉的 “高盧雄雞”。
教育學作為哲學分化出的一個理論體系,對于時代精神的體現同樣具有兩個維度。一方面,教育理論的完善要以現實的教育實踐作為基礎,這導致其必然滯后于教育實踐; 另一方面,教育理論具有長遠的超前意識,能對未來的教育發展方向進行預測,在此角度上,教育理論超前于教育實踐。高等教育學要體現時代精神,也必然要從理論與實踐的雙重層面入手,必須要積極面對時代的挑戰。從哲學的價值論視野出發,當前高等教育面對的一個時代性課題是: 在全球化的進程中正確把握價值選擇,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行價值導向,即人們要以理性自覺的思維把握和推進現代化的進程,而不是任由其自由推進和發展。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進,教育資源和教育活動的全球流動和拓展日益加劇,誠如吉登斯所言: 全球化的本質是流動的現代性。全球化對于高等教育研究,扮演著兩種角色:一個是進行形勢分析和研究的對象,一個是作為分析和研究的背景。前者是作為問題而存在的,是變量; 后者是作為環境而存在的,是常量[2]。隨著信息在全球社會空間的快速流動,信息含量不斷更新,價值的隱秘性已消失殆盡,同時價值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具有流動性和暫時性,這也就意味著人們要在價值泛濫的今天捕捉到對自身發展有益的價值變得更加困難,所以在全球化社會人們面臨的難題是如何選擇適合本國國情和民族文化傳統,引領現代化建設健康發展的價值坐標。
從社會邊緣逐漸走向社會軸心的機構即大學,在全球化浪潮中為現代化進行價值導向時,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為人類社會愈加成熟,愈加需要理性的引導。而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成熟和知識信息作用的凸顯,大學已逐漸承擔起時代變革的“人”這一重任。當然,大學要真正做好為現代化進行價值導向的領路人,首先必須理性地進行自我升華,構建出反映時代精神的高等教育價值觀。
三、構建高等教育價值觀的現實意義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高等教育的形式與規模發生了巨變,高等教育價值觀也要緊隨時代腳步進行更新,不能總是停留在一個基點,正確的教育價值觀能夠引領時代潮流的進步。
首先,教育價值觀是決策教育問題的根本出發點與落腳點。任何社會與國家制定教育政策與教育方針、教育改革與教育行動計劃的實施、高校發展戰略的制定,都是以一定的教育目的為依據和基礎,而教育目的最根本的決定因素則是教育價值觀。可以說,有什么樣的教育價值觀,就有什么樣的教育目的,就會產生相應的教育政策、教育方針、教育行動改革計劃和發展戰略。進入 21 世紀以來,隨著我國加入 WTO 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國內高等教育市場面臨著更多的挑戰,不僅要參與國內市場的競爭,還要面對國際市場。在此種新形勢和新條件下,構建正確的高等教育價值觀,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其次,教育價值觀是教育思想形成的圭臬。一方面,教育價值觀隸屬于教育思想的范疇,處于教育思想體系的核心地位,能夠有效規范教育本質觀、教育目的觀、教育功能觀,并有助于正確的人才觀、師生觀、學生觀等教育思想的形成。同時,人們在教育實踐活動中經過不斷嘗試與總結,形成的教育改革與發展經驗和教訓,能夠 “反饋和作用于價值認識主體對價值關系的認識上,經過不穩定的、朦朧的教育價值心理、教育價值認知、教育價值觀念等演化發展階段,最后形成相對穩定的教育價值觀,再而形成明確具體的教育思想和主張,指導教育實踐”[3]。另一方面,人類發展到今天,涌現出了大量教育思想。深入分析這些思想,不論哪個時代,不論是個體還是群體,這些教育思想都是建立在所處時代的社會教育價值觀的基礎之上。正確的教育價值觀,有助于形成正確的教育思想,推動教育的改革。
作為教育價值觀概念體系中的一員,高等教育價值觀同樣有助于決策高等教育問題與形成高等教育思想。高等教育作為傳授高深學問、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搖籃,其必然引領時代變革的方向,帶領社會進步與發展的腳步,因此,構建正確的高等教育價值觀,其意義重大,不僅能夠幫助決策問題,更為重要的是能夠推進社會的現代化進程健康發展。
四、高等教育價值觀構建的思路
進入現代社會以來,隨著全球化進程逐步推進,各種價值觀迅速涌入并存,成為高等教育價值觀研究的重大課題。對于構建高等教育價值觀,不能以一種價值觀去代替另一種價值觀,也不能以一種價值觀去否定另一種價值觀,我們應當把握正確的構建思路。
第一,以和諧發展觀為基礎,切實理解高等教育發展的內部規律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這一外部環境的關系。高等教育有其發展的內部規律,高等教育價值觀的構建不能脫離也不能違背這一規律,否則將會導致高等教育的發展走入歧途。但是,現代大學的涵義豐富,注重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服務,要求高校必須直面來自校園之外的挑戰與機遇,過去那種隔絕于社會之外的單純 “象牙塔”已經瓦解或消失,現代大學應表現出與自然、與社會的和諧。因此,大學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應當既保持密切的聯系,同時又要保持適當的距離; 高等教育既要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專門人才以及知識創新成果等服務,同時又要注意擺脫社會的過度影響,保證自身的正確發展。
第二,以人本主義價值觀為核心,兼取各種價值觀之長。在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高等教育也必須構建以人為本的價值觀,以人為本是對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人才培養的探索,是一條有利于學生主體性、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的新途徑。以學生為重心,將學生的發展放在首位,健全學生的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目標。同時,在現代社會,高等教育不能脫離社會發展而獨立存在,必須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提供源源不斷的各級各類專門的高級人才。與此相適應,高等教育必須構建起知識本位的價值觀與社會本位的價值觀,而之所以要以人本主義價值觀作為核心,是因為知識本位的價值觀和社會本位的價值觀最終落腳點都是以人才為基礎,亦即以人為本。因此,我們倡導構建以人為本價值觀為核心同時兼容并包其他各種價值觀之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