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社區文化建設活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群眾文化;全民健身;秧歌道具;培訓推廣
前言
目前在民間廣為流傳的中華民族傳統文藝娛樂項目――秧歌,在城鄉已成為部分群體茶余飯后參與的一個休閑文化娛樂活動。文化館可根據群眾自發的參與業余文化活動這一現象,規范管理、引導推廣使健身秧歌普及社區鄉村,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在組織規范培訓實踐中,作者系統地探索了開展健身秧歌推廣普及應具備的綜合條件。本文從硬件設施、人力資源,培訓資源等方面對社區開展健身秧歌推廣應具備的條件進行了初步的分析。
一、立項
縣級文化館是群眾文化活動的推廣普及的引導者,推廣一個項目要做出計劃由縣文化管理辦公室審核通過,備案后由文化館有關部門下達推廣任務并配備多媒體教室、室外運動場地,解決在推廣培訓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二、硬件設施條件
秧歌不像其它舞臺項目需要建立專門的場地,它直接利用社區、鄉村院落或自然形成寬闊的場所,是較理想的健身秧歌場地;器材包括:鑼、鼓、嚓、嗩吶、錄音機、放大器音箱、彩帶彩綢等:
三、人力資源
擁有具備秧歌表演與理論能力的師資力量是開展健身秧歌推廣的基本條件。教師應具備:秧歌的基本知識,熟知秧歌的起源、文化底蘊:具有較扎實的秧歌基本功,對社區、鄉鎮文化站的輔導員進行系統、規范的培訓;由于健身秧歌處于推廣時期,所以文化站輔導員是工作在第一線直接接觸群眾、應具備組織與協調能力,是健身秧歌普及發展的主要力量。擁有高等級裁判員的單位是比較少的,這里所指的裁判員是具備健身秧歌比賽能力的輔導員和秧歌的參與者,他們是社區開展健身秧歌的專業人才,是健身秧歌普及開展的基本保障。
四、教學資源(文件)
目前國內健身秧歌教材的已經出有影音VCD教程。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健身秧歌培訓內容應包括:概述部分(包括起源,發展和定義,秧歌特點的特點,秧歌的益處,秧歌分類、競賽分組和國內賽事);健身秧歌技藝(包括秧歌道具的使用,正確的道具使用方法,秧歌技術要領,各種組合動作:健身秧歌實踐部份(最基本的秧歌技藝;秧歌的競賽規則;社區舉辦初級秧歌比賽,標準套路比賽)。在培訓過程應根據教學對象進行合理的選用教材,一般說來秧歌基礎適合于初學者;秧歌綜合技藝實踐適合于有一定基礎的秧歌愛好者;基層輔導員適用于秧歌動作研究與競賽部分。培訓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教學安全:秧歌是一項戶外運動,在舞動中有不可預見性,在培訓教學中首先要安全第一。培訓中理論與實踐時間的配比:通過實踐認為理論學時應占1/4,實踐學時占3/4。經過實踐證明是最佳配比。考核的難度:秧歌考核的基本內容包括基本動作的連貫與協調進行分級考核。培訓內容與考核內容相同:
1.秧歌的基本技能:單式動作、動作銜接、組合動作,成套動作。
2.綜合訓練:秧歌道具、手帕彩綢、扇子綜合運用,循序漸進由易到難。針對培訓對象在練習和考核中應設計與他們水平相當難度的秧歌套路動作。在培訓教學與實地練習中要使學員養成環境保護的意識和習慣,這是秧歌等戶外培訓不可缺少的德育教學環節。
在秧歌培訓教學中需要一定的經費支出。秧歌器材需一次性投資(錄音機、放大器音箱、電瓶、充電器、鑼、鼓、嚓、嗩吶等);場地在校園、近郊、公園、運動場等。
3.人力資源:如果培訓初期只有一個教師,他必須是一個“秧歌舞蹈音樂全才”,需要有特別的熱情和十足的敬業精神才能夠應付在培訓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可在學員中培養助手。
五、結論與建議
1.完成一套秧歌動作不僅靠體力,也包含科技、智力、音樂感等方面技藝:身體的舞動靠體力,動作節奏要靠錄音機傳出的音樂節奏;整套動作正確與否要靠智力和身體的協調性。
2.有必要對秧歌在社區、鄉村的開展進一步的系統研究。
3.領導重視,具備一定的技術條件的社區是保障秧歌普及的前提。
關鍵詞:城市社區;文化建設;地域傳統文化
地域傳統文化是體現空間范圍的一種文化類型,主要表現在語言、飲食、婚喪禮俗、民風民俗、節慶、信仰與民居等方面。是地域范圍內的民眾在一定的時期中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文化。地域傳統文化以其鮮明的地域性與強大的影響力,成為眾多城市社區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它在聯系居民溝通、社區參與與提升社區居民的共同價值觀等方面起著重要的積極作用。但隨著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地域間人口流動加劇,浙江紹興作為千年古城,其地域傳統文化建設的步伐已經明顯跟不上時展的速度,目前正面臨著地域傳統文化認識弱化,居民參與度低,傳統文化建設乏力等多方面的問題,因此,如何將地域傳統文化融于社區文化建設之中,是城市社區文化建設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一、地域傳統文化與社區文化建設
(一)地域傳統文化是城市社區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先生指出:“社區建設是建設一個守望相助、尊老護幼、知禮立德的高尚精神文明的過程,也將是社區居民共同營造一個和睦成風、安居樂業、其樂融融的美好生活環境的過程。”因此,從本質上來講,社區建設實質上是一種文化建設。社區文化建設是社區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核心內容。社區文化建設的最終目的是要形成共同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主要通過社區居民不同的文化載體來呈現,而不同的社區體現出不同的時代特點、地域特征與傳統特色。浙江省紹興城市社區文化建設應根據社區居民的自身特點,選擇居民們自己喜聞樂見的文化類型,構建本社區的特色文化。因此,社區文化的建設與發展應因地制宜地體現本土特征。而能體現本土文化特征的來源恰恰是地域傳統文化。地域傳統文化是一種根基文化與傳承文化,是地域范圍內的人們通過世世代代沉淀下來的文化精髓。紹興作為千年文化古城,其獨有的水文化、橋文化、酒文化、名人文化等等都體現出了紹興人民的獨特的氣質與秉性。而這些沉淀下來的經典文化是社區文化建設之根。因此,社區文化建設離不開“地域傳統文化”。在紹興城市社區文化建設過程中融于地域傳統文化,培植社區居民的共同價值觀,是社區文化建設的必然。
(二)地域傳統文化在社區文化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
1.規范社區居民的行為方式,影響社區居民的價值觀念。地域傳統文化作為一種具有空間特征的文化類型,不僅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同時具有約束性與繼承性。在一定程度上對社會成員的行為起到影響與調節的作用。紹興地域文化中的典型文化特色如鑒湖文化、名人文化、紡織文化、黃酒文化及民俗文化等,這些傳統文化所蘊含的精神與行為規范,在一定程度上約束著紹興人的日常生活行為,統一著紹興人的價值理念,規范著紹興人的傳統秉性。這種傳統文化作為持久性的特征,對構建和諧、民主、向上的社區起到重要的引領指導作用。2.熏陶社區居民的思想,調節居民的精神生活。紹興歷史悠久,地域傳統文化內容非常廣泛。被稱為“沒有圍墻的博物館”。同時還擁有“江南風情看紹興、江南古城看紹興、江南文化看紹興”的美譽。這是紹興文化的根脈所在,也是紹興文化的魅力之源。在紹興城市社區文化建設中,應大力挖掘以魯迅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越都為代表的古越文化,以黃酒為代表的物產文化,以越劇為代表的戲曲文化,以蘭亭為代表的書法文化,以烏篷船為代表的民俗文化,來打響紹興城市社區文化的品牌建設。這些地域傳統文化內容涉及到學識、品德、技能、文化、精神多個方面,這些良好的文化教育資源在社區文化中有意或無意的滲透,對社區居民起到很好的榜樣、教育作用。3.激發社區居民的歸屬感,增強社區居民的凝聚力。紹興地區擁有十分豐富的文化資源,從大禹治水、蘭亭序、造酒工藝、紡織工藝到書法節、黃酒節、大禹祭祀節等等,每一個節日與事件的背后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紹興民俗烏篷船、打花鼓、唱大戲、猜謎語等等都是紹興地域各種傳統文化傳遞、表演的重要載體與舞臺,社區通過多種形式活動的開展,不僅能提高社區居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與熱情,還能很好地提升社區居民的審美觀與鑒賞力。久而久之,社區居民的凝聚力與歸屬感也會培養起來。
二、紹興城市社區地域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紹興城市社區建設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特別是社區文化建設方面,已經有了一定量的積累,但在社區文化建設的內涵方面仍有很長的路要走。筆者通過查閱資料、走訪、問卷調查,實地了解了紹興城市社區地域傳統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概括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地域文化認識弱化。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與城鎮化進程速度的加劇,現代思維觀念與傳統文化矛盾相互交織在一起,人們對地域傳統文化中的觀念、節日、民俗等諸多內容出現遺忘與淡漠的現象。在課題組的實際調查中關于紹興傳統文化的了解程度時,其中不了解的占27%,不太了解的占38%,一般了解的27.75%,了解的占7.25%;當問到您是通過哪些途徑了解紹興地域傳統文化時,通過學習了解的占23.5%;聽別人講述了解的占38.2%;通過網絡媒體了解的占30.75%;通過相關活動了解的占15.72%。從實地調查的總體情況來分析,紹興城市社區居民對地域傳統文化的了解與認識不盡人意。從調查的統計數據來看,老年人對傳統文化了解的整體情況比中青年人要好,而在參與問卷調查與訪談過程中最不了解的是中小學生。這說明紹興民眾對地域傳統文化的認知越來越模糊,越來越淡化。2.地域傳統文化參與度低。對紹興地域傳統文化參與程度的考查,筆者主要通過問卷調查與活動開展實地走訪兩個方面來了解。在城市居民參與娛樂文化活動的問卷調查中,選擇跳廣場舞的占32.5%,選擇看電視娛樂節目的占58.73%,選擇其他活動的占8.77%。這說明紹興城市社區居民的精神生活內容單一,質量有待提高。在問到你參加過的紹興地域傳統文化的活動時,選擇參加過越劇、紹劇、蓮花落的占2.82%,參加過大禹祭祀活動的占1.83%,選擇參加過蘭亭書法節的占3.2%,參加過黃酒節的占2.1%。這些最能凝聚居民的地方代表性文化活動本應該成為民眾聯絡情感、增加凝聚力的橋梁與平臺,但每年舉行的這些活動實際發揮的作用并不大,居民偶爾參與,很多都是迫于任務與形式,實際主動參與的少之又少。3.地域傳統文化建設缺乏長期有效性。地域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絕非一朝一夕之事。從實際調查與訪談來看,紹興城市社區文化建設從整體上缺乏長期性的規劃,而實際開展的文化活動也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從政府層面來看,文化建設的長效機制仍不夠完善,特別是文化建設人才的嚴重缺乏,地域傳統文化建設后繼無人,文化斷層情況嚴重;從社區層面來看,實際有效的文化建設活動開展不多,現有文化活動的開展無法吸引更多的居民參與;從居民方面來看,文化活動參與的積極性不高。究其原因,在于地域傳統文化建設缺乏長遠性的規劃,相應的文化建設配套建設跟不上,文化建設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立竿見影,自然地域傳統文化建設的效果就不盡人意。
三、紹興地域文化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地域傳統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復雜而長期的工程,需要多方力量的聯合行動,如何使得具有2500多年悠久歷史的紹興能夠煥發新的生機,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進行有效結合,需要政府主導、社區策劃、民眾參與等多方式、多手段進行,這也必將成為社區文化建設重點關注的問題。1.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民眾地域文化的認知。加強社區文化建設,充分挖掘地域傳統資源,首先,要意識到社區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必須要加大社區文化建設的宣傳力度,使得領導干部與社區居民意識到:在社區文化建設中,特別是建立在以社區居民為基礎的地域傳統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地域傳統文化是培養社區居民共同歸屬感的源頭與起點,地域傳統文化是社區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社區居民相互交流與促進情感的紐帶。其次,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大力宣傳紹興地域傳統文化,讓民眾意識到地域傳統文化在城市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第三,可以通過形式多樣的文藝活動、文藝宣傳畫冊、地域傳統文化專業人士宣講等多種方式,并讓這些形式活動的開展成為一種常態,深入到社區居民生活之中。這種形式循環反復,久而久之,社區民眾的地域傳統文化的意識就會逐漸地形成。2.提高社區居民的參與度。提高社區居民的參與度,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社區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社區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要有自己的特色。文藝演出、娛樂健身、讀書看報、休閑交流的場所的設計要符合社區居民的喜好與地方特色。其次,要建立完善的社區文化人才結構,特別是充分挖掘地域傳統文化專長人才,建立兼職與專職相結合的社區人才隊伍。有條件的與地方高校聯系,建立校企合作,盡可能地挖掘文化人才。最后,要定期不定期地開展文化活動,文化活動的形式要多樣,內容盡量豐富,同時要充分挖掘地域傳統文化,將民眾們熟悉的、喜聞樂見的文化采用多樣的形式進行傳遞與表達。只有在思想上重視,設施上過硬,形式上多樣,內容上豐富的社區傳統文化才能更好地提高社區居民參與的熱度與激情。通過多手段、多樣式,讓地域傳統文化扎根于民眾,不斷豐富社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3.建立長效機制,將地域文化建設融于社區文化建設之中。社區文化建設的長效機制,需要從政府制度支持、文化設施硬件完善、社區實際操作完善等多方面進行配合。首先,政府要建立完善的相關社區文化建設的制度,并能定期投入文化建設資金,保證文化活動的正常開展。其次,以制度的形式規定社區文化活動的開展作為一種常態。在社區文化活動開展的過程中,以社區居民共同熟悉的傳統文化為起點,培育與發展社區居民的共同歸屬感。這是建立社區文化發展長效機制的重中之重。要以社區居民的需求為導向,豐富社區居民文化生活的多樣性。社區居民年齡、性別、身份、職業不同,對文化的需求也不盡相同。以社區居民共享為基礎,拓寬社區居民的參與度。拓寬社區居民的參與度,必須建立在共享與喜好的基礎之上。為此,社區可以充分挖掘社區的顯性資源與隱形資源。顯性資源主要包括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等,有些資源帶有明顯的地域特征,能夠很好地激發社區居民的歸屬感。社區的隱形資源是指社區居民職業、身份不同,他們自身所隱含的文化資源也不盡相同,將這些資源充分挖掘,與居民共同分享,以提高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作者:李茂松 單位:紹興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唐濛等.浙江城市社區文化建設研究[M].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
[2]馬仲良.社區文化與教育[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1
關鍵詞:加強社區;文化建設;對策和建議
中圖分類號:G249.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05-0210-01
社區文化是區域性的、全方位的廣義文化范疇,是一定區域內社會共同體所反映出來的有關人的行為模式、社區習俗、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思維定向、地域心態等文化現象的總數之和。對于彌陽鎮社區文化建設而言,加強對彌陽鎮社區文化建設的研究和探查,找出社區文化發展的有效途徑,已成為當前彌陽鎮社區文化建設文化工作者,推動社會文化發展的首要任務。
一、強化彌陽鎮社區文化建設資源的利用進行社區文化資源的優化整合
1.對于彌陽鎮社區文化建設發展而言,依靠政府單方面的投資顯得單一、被動。因而,要想實質性的推動彌陽鎮社區文化建設,還應該著手于企業、學校、家庭的文化資源的利用,將社區內的文化設施如展覽室、文化活動室、體育場對社會居民進行公開開放,讓整個社區的居民都能積極的參與到社會文化的建設中來。此外,在明確彌陽鎮社區文化建設底細的基礎上,彌陽鎮社區文化建設的管理人員應與轄區內的企業、機關部門進行聯系,爭取企業、機關等單位將文化活動場所向群眾開放,給予彌陽鎮社區群眾更多的發揮場所。其次,彌陽鎮社區文化建設還需要政府的法理支持以及群眾的全力配合,例如在紅煙社區的文化建設中,主要的便是“政府指導、企業主導、群眾督導”的社區文化創造模式,從紅煙社區的發展中可以看到,當前社區文化建設正逐漸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而且社會的文化建設也更具新時代的文化內涵。
2.遵循彌陽鎮社區文化建設的人文特點,發展社區的特色文化。彌陽鎮社區文化建設的發展,必須以彌陽鎮社區為基本點,因地制宜的發展社區特色文化。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使社區文化保持持久且旺盛的生命力。此外,由于我鎮地處市政中心,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優勢,鑒于良好地理資源,我們必須加以大力利用,使其為彌陽鎮社區文化建設創造源源不斷的生命力,并在此基礎上開展形式多樣、獨具特色的社區文化,使得彌陽鎮社區文化建設具有一定的地域特點和人文特色。
二、傾斜老、偏地區,改變建設不平衡狀況
如果老城社區與新城社區之間、中心城區與偏城區文化建設的差距狀況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縮小,那么社區文化建設將很難得到改善,而且還會影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筆者認為,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以下三個重點方面的改善:
一是加強對城東、鋪田、古城三社區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以及政策的扶持程度,讓這些社區文化建設能夠在政策的扶持和社區領導的帶動下,展現出勃勃生機。此外,要推動城東、鋪田、古城這三個社區的文化及社會,需要立足于社區的本身情況,例如社區的規模、人員數量、經濟情況、文化特色等等。然后,在此基礎上,制定城東、鋪田、古城社區文化建設長遠規劃和短期計劃,并且注重長遠規劃和短期計劃目標的一致性,使城東、鋪田、古城社區文化能夠健康有序地發展下去。
二是實現社區文化建設的資源共享。彌陽鎮社區文化建設強調的是整體性質的文化發展,因而,要充分調動彌陽鎮社區內所有的機關、部隊、企業組織等一切社區力量,通過這些力量的整合,實現彌陽鎮社區文化建設資源的有效整合,并且為彌陽鎮社區文化建設創造一個共有、共享的良好社區氛圍。另一方面,借助于社區文化建設的資源共享,可以實現社區文化資源的融合發展,擴大社區文化的發展途徑及范圍,使得社區文化建設更加的飽滿化。
三是通過建設文明、衛生、祥和、安全的社區,使居民的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在社區文化的感染下潛移默化中養成。簡言之,也是借助于文化的力量參與社區文化活動積極性,讓居民們在參與中提高思想道德和文明素質。從而,大大縮小了與其他社區之間的文化建設差異。
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創造良好的活動環境
社區文化設施是開展社區文化活動的基本物質依托和載體。加強社區文化設施建設首先在量上要增加。各級職能部門應通過出資、集資、共建等方式建造更多的社區文化設施,如興建文化館、站,圖書館,以及社區活動中心,健身場所,社區學院,綠地等。這樣一來,社區居民就有更多的機會參加文化活動。其次,社區文化設施的建設應處處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即將它建設成為社區人民群眾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課堂,展示文藝才能的舞臺,休息娛樂的場所,青少年教育的園地,文明市民的學校,老年人的樂園。這樣就使得社區居民能參加科學、文明、健康的文化活動。再次,社區文化設施在資源配置上應盡可能合理化,要使各項文化設施都能物盡其用,而不致于造成資源的浪費。
【關鍵詞】社區;群眾文化;措施
社區群眾文化建設是城市現代化發展以及小康社會建設的要求。所謂的社區群眾文化是以一定的區域為劃分,以社區認同感為紐帶的文化組織體系,其目標是提高社區居民的整體素質和社區的文明度,加強社區的管理秩序和服務質量,改善社會環境、治安狀況、生活水平、人際關系等。社區作為社會的基礎組成單元,其和諧穩定性將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繁榮與發展,因此必須要重視社區群眾文化的建設。
1群眾文化的主要特征
1.1群眾文化活動豐富
近年來,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相應的人們的文化需求也在不斷增長,這推動了社區文化活動的發展。居民積極參與到各項社區文化活動中,并自主的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增加了社區生活的多樣性,進一步改善社區生活氛圍。
1.2社區文體設施完善
社區管理機構組織的建立和完善使得一系列的基礎設施建設得以在社區內實施。當前我國的大多數社區都已經配備了一定的問題設施,可供居民們隨時休閑、鍛煉。此外,還有不少社區配備了相應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和文化活動設備,一些社區的文體活動管理體系已經十分完善。健全的文體設施為居民的文體生活提供了很好地基礎,極大地豐富了居民們的日常生活[1]。
1.3社區文化隊伍逐步形成并迅速發展壯大
通常,社區內的文化隊伍都是業余的問題骨干組成的,在社區內形成一定的組織后,文體隊伍的凝聚力和素質能夠得到快速上升,隊伍規模也持續壯大,為文體工作的開展打好了堅實的基礎。但我國社區文化隊伍的規模和素質在地區上有較大的差異,一些地區的文化隊伍在素質和規模上都已經達到較好的水平,而有些地區的社區文化隊伍在人員上還不夠完善,人員的管理能力、工作效率等方面也需要進一步加強。
1.4社區群眾文化活動富有地域特色
我國地域廣闊,不同地區的社會文化建設也有其各自的特點。不少地區的社區文化活動都能結合當地的傳統文化特點,從而更好地融入群眾的日常生活中,還有利于地區特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但這些社區文化活動的參與人員以中老年人為主,成員的多樣性上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活動的形式也可以更豐富。可以通過合理的組織、推廣等完善社區文化活動的開展方式,積極鼓勵各個年齡層的居民都參與到社會文化活動中來。
2社區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建設良好的社區群眾文化對我國的和諧社會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還能極大的提高社區群眾的生活質量,豐富居民的文化生活。中央政府十分重視社會群眾文化的建設,并出臺了相關政策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新型社會文化建設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各地社區都響應中央的號召,制定相應的措施加強社區群眾文化建設和完善,努力打造文明、和諧、積極、健康的社區文化,為和諧社會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盡管近年來我國的社區群眾文化建設取到了巨大的進步,但還有一些問題需要群眾和政府共同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去改善。
2.1建設資金不足,渠道單一
我國大多數地區的社區文化建設資金都是來源于政府,因此對政府撥款的依賴性較大。一些新建的社區文化設施建設開展不夠及時,文化建設項目數量少,建設資金也明顯不足[2]。
2.2文化設施需要進一步完善
盡管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文化設施還難以完全滿足社區居民的需求,限制了文化服務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據調查結果顯示,不少居民有參加文化培訓班、文化產業班的意愿,但是這類活動的數量較少,無法滿足群眾提高自身精神文化水平的需求。
2.3新型社區文化建設中對文化設施的保護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社區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這也是我國和諧社會建設的目標。一些地區的社區在這方面已經做得很好,但在一些社區卻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現象,如建設好的文體設施遭到了居民的破壞,而很多被破壞的設施沒有得到及時地維修后就會報廢,這極大地增加了社區文化建設的成本。
3加強社區群眾文化建設的措施
在社區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要做到因地制宜、與時俱進,根據地區的條件和特點制定好社區群眾文化建設的計劃,并以城鎮和農村為重點展開文化建設工作,加強社區文化隊伍的建設,豐富文化活動的形式和內容,為和諧社會的發展打好基礎[3]。
3.1加大資金投入,拓寬資金渠道
社區群眾的建設需要群眾和相關部門的共同配合,在資金投入方面,以政府為主,社區集體籌資為補充,為社會文化建設提供物質保障,使社區更好地服務群眾。
3.2豐富社區群眾文化生活,提高社區群眾精神文化水平
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許多地區的社區都針對當地的文化風俗特點制定了針對性的文化建設方案,將當地的風土人情、藝術形式、民族工藝等融入社區文化生活的建設中,并吸引更多的居民參與到這些活動中來,依靠群眾的宣傳力量擴大這些文化活動的影響力,更好地滿足社區群眾的文化需求,提高社區整體文化水平。
4結語
社區群眾文化建設是和諧社會建設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對于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在社區群眾文化建設的過程中需要結合群眾的實際需求不斷完善和發展,尋找社區群眾文化的新方法,切實提高群眾的文化素質水平。
參考文獻
[1]俞彬.對群眾文化的一點思考山[J].文學教育,2010,(10):53-55.
[2]張良.城市社區文化認同建設對農村社區文化認同建設的啟示山[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2011,(1):93-95.
關鍵詞: 社區綜合服務中心 社區文化建設 功能分析
當前,隨著新農村建設進程的加快,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社區文化陣地建設,各地區在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建設投入力度明顯加大,省、市、縣都準備了相應的建設資金,采取就地改造、異地重建等多種形式建設規范化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硬件設施的改善為社區文化建設工作帶來了發展的良好機遇,立足于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建設與運用,可以因地制宜地開展社區文化工作,放大文化品牌效應,發揮文化工作對深化群眾思想教育、豐富業余生活等的作用。本文主要針對依托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強化社區文化工作的路徑、成效等進行了簡要論述。
一、以強化社區文化建設為出發點,多渠道籌資建設好社區綜合服務中心。
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是基層兩委更好地服務群眾、帶領群眾共同致富,以及豐富群眾業余生活等多功能載體。當前,許多地區推行的“六室一超市”功能載體,就較好地兼顧了社區發展實際狀況,通過設置閱覽室、活動室、文化娛樂室、民事調解室、科普宣傳室、流動人員服務室及惠民便民科技超市這樣的載體,充分發揮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的作用。為了更好地滿足文化工作需求,在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建設上應當高標準規劃建設,社區可以通過三個途徑籌措資金,建設規范化的服務中心。
1.上級部門爭取一點。文化工作條件改善也是建設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建設的重要目標之一,因此,社區應當分條塊地向上級文化部門積極爭取,以文化補助經費、文化工作實施專項資金等形式,為基層社區爭取服務中心建設資金,以及相關優惠政策。
2.社區自己籌集一點。建設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社區應當承擔絕大多數資金,可以通過對原有辦公場所進行拍賣、租賃的形式籌集資金,也可以對現有社區資產進行增值拍賣,以及依靠社區長期積累的集體資金,為服務中心建設提供財力支持。
3.能人大戶贊助一點。社區兩委要對本轄區熱衷于社會公益事業的企業主、經營大戶,以及在外創業成功人士進行動員,爭取他們的幫助,通過贊助資金的形式,為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出力。許多社區在這一方面都取得了不菲的成效,為能人大戶創造了回饋家鄉、反哺群眾的機會,也是實現他們人生價值的一種途徑。
二、以滿足社區文化需求為著力點,科學地規劃布置好社區綜合服務中心。
在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建設過程中,兩委要將文化建設作為其中重要的規劃與功能,在場地功能劃分上專門考慮,同時還要結合社區文化工作需求,添置必要的辦公設備和活動器材,保證文化工作有序地進行。還要強化軟件建設,完善規章制度,將社區綜合服務中心中的文化板塊的工作有序開展起來。
1.科學劃分功能區域。在社區文化中心里,哪些樓層設置文化建設功能場所,哪些房間及具體的位置,都要在中心規劃與建設中得到充分體現。這樣的科學劃分能夠通過預留位置、劃區管理的方式進一步提高文化建設的硬件水平,并且社區文化建設對場所的需求相對較高,如人流密度、隔音效果等,這些方面都要在規劃與建設中進行科學劃分,以滿足文化建設實際需求。
2.添置各類活動器材。在確定了場所之后,還要添置相對應的活動器材,滿足文化建設需求。一方面,要針對群眾閱讀、上網等方面的需求添置圖書,接通網絡,購置上網終端設備等。另一方面,要結合體育、文藝等活動需求,添置一些體育健身器材、文化娛樂設施、樂器服裝等,并在財力許可的情況下,盡可能地滿足文化建設全方面開展的后勤保障需要。
3.制訂活動規章制度。有了良好的硬件條件作為基礎,社區綜合服務中心還要制定和完善文化建設規章制度,做到制度臺賬齊備,重要制度還要上墻,讓文化工作有章可循、規范開展。通過這樣的科學規劃與合理調整,社區綜合服務中心規劃與建設工作和文化建設實際需求能夠實現吻合目標,并且立足長遠、超前謀劃,為社區文化建設的深入發展奠定基礎。
三、以放大社區文化效應為拓展點,有效地組織運用好社區綜合服務中心。
在社區服務中心投入運行后,文化工作者要進一步放大這一基地平臺的輻射作用,利用良好的硬件設施,積極主動地開展各類活動,并將其功能發揮出來,使活動中心成為群眾業余生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更好地服務于新農村文化建設。
1.定期組織文化專題活動。當前,農村迷信風氣、賭博風氣相對有所抬頭,這些現象與社區文化匱乏有關。社區工作者應當利用好綜合服務中心這一平臺,定期組織文化專題活動,如邀請上級藝術團體到社區開展大篷車下鄉演出活動,在社區演出大廳或禮堂進行公開演出,為群眾送上一道視覺大餐,再比如邀請上級部門醫療衛生方面專家到社區開辦養生知識講座、向群眾灌輸科學的飲食習慣、講述預防疾病的常識等,通過這樣的文化專題活動,讓群眾接觸到更高層次的內容,對群眾的生活習慣、生活意識等方面產生悄然的影響。
2.建立群眾文化活動團隊。有了綜合服務中心這樣良好的硬件條件,社區可以將群眾自發組織的各類文藝活動團體集中起來,為他們提供活動的場所以及必要的設施,使他們的活動實現有場所、有器材、有計劃、有成果,并以這些活動團隊為引領,吸納更多的群眾參與到健康向上的業余活動中,營造社區良好的風氣。
3.發揮居民休閑場所的作用。社區綜合服務中心里面設有多個功能性文化場所,如閱覽室可以向群眾提供各種書刊雜志,活動室可以向群眾提供象棋,小小電影院也可以播放精彩的影視作品。這些場所在規定時間向群眾開放,是開展社區文化工作和提高服務群眾意識的具體表現。這些場所的開放,能夠讓群眾具有休閑的好去處,也能夠成為豐富社區群眾業余生活的良好載體。
綜上所述,在社區文化建設中,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發揮了較好的載體作用,有效地改善了社區文化工作條件,為群眾營造更豐富的精神生活,在和諧新農村建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關鍵詞 新時期社區文化建設問題途徑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撐,是社會和諧的重要前提。沿海發達地區經濟社會要保持持續繁榮健康和諧發展,必須建設包容性的社區特色文化。建設有特色、具包容的鎮街社區文化,是沿海發達地區實現經濟社會長治久安的重要法寶。
總的來看,紹興柯橋的社區文化建設與經濟社會的發展還是協調同步的,紹興縣是全國較發達的沿海地區,多次進入全國十強縣行列,柯橋因全國最大的紡織品交易市場而顯得更加繁華,全縣70萬固定人口,外來人口79萬,超過了本地人口。在過去幾年中,柯橋街道的社區文化建設也是可圈可點的。至今,街道共有216多支文體隊伍,3000多名文體骨干,在重大節日和大型活動中始終活躍著社區文體骨干的身影,街道每年承辦的文體節日200余場次,參與人員10萬人。已創建縣一級文化社區19個、縣二級文化社區8個、縣三級文化社區4個、縣級先進文化社區8個、市級先進文化社區6個,省級文化示范社區2個,,市級文化示范社區1個。但深入調研,問題還是存在的。
一、現階段社區文化建設的存在問題
沿海發達地區雖然經濟發展較內地早和快,部量也相對較大,但要投入的社會事業建設資金也較多,范圍也很廣,其中投入到社區文化建設的硬件設施上的資金也不是很多。柯橋的社區文化建設雖然成績不小,但碰到的難題也不少,這在其他沿海發達地區也同樣存在,主要有:
一是對重要性定位不準。把社區文化建設簡單地等同于社區居民的休閑和健身娛樂,沒有予以應有的重視,對社區文化建設缺乏必要的指導和考核。且在社區文化建設過程職責不夠明確。
二是硬件基礎設施滯后。目前社區文化陣地面臨的是獨立使用少,混合型占多,且面積分散形。此外,現有社區文體場所、設施大都單一,活動場所不夠集中,大面積活動場所不多,不能滿足群眾文化活動的需要,不利于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
三是文化經費投入欠大。目前僅靠人民政府投入開展活動是不夠的,有時到所屬成員單位“化點緣”,隨著隊伍的不斷壯大,活動人員不斷增加,裝備費、交通費等逐漸增大,由于社區經費來源渠道有限,數額也不多,需要開展的活動又比較多,社區文化活動沒有專項預算經費,目前主要靠“上面爭一點、財政撥一點、單位贊助一點、社會捐贈一點、自己籌集一點”等多方投入的方法,很容易斷糧。
四是文化活動模式陳舊。目前大多文化活動模式陳舊,活動層次單一,僅局限于玩一玩、樂一樂。有一些團隊,其組合的隨意性很大,活動質量一般,在精品、特色文化打造上還比較乏力,沒有形成一些在區域內叫得響的品牌文化活動,多數文化活動一般化,地方特色不突出,有影響的文藝作品創作還十分欠缺。
五是文化隊伍青黃不接。現實中,社區干部年齡老化、結構失衡、社區文化專干缺乏,基層文化開展工作一般都是社區委員會干部憑借老一套經驗或依靠社區中熱心社區建設的文藝、體育人才等開展的,人才培訓亟需加強。
二、新時期社區文化建設的途徑探索
建設社區人普遍認同的新社區文化,這對于融合社區人的思想觀念和價值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社區是新的和包容的,文化必須也是新的和包容的,要做到這一點,探索出一條社區文化建設新途徑成為社區文化建設的關鍵。從本人從事社區文化建設的實踐看,以下幾種途徑比較行之有效:
一是種文化。俗話說,春種懷粒粟,秋收萬顆籽。莊稼要有好收成,沒有播種是萬萬不能的。同樣文化也需要播種。種文化的實質就是培育文化隊伍。目前,在柯橋街道,從事社區文化管理的專兼干人員25人,轄區內單位也配有文化工作負責人及具體工作人員,我們以此為種子構成了街道社區文化工作的主心骨和中堅力量。在此基礎上,我們更加注重發揮社區居民在文化活動中的主體作用。柯橋作為縣城所在地,居民素質普遍較高,特別是離退休人員中,有許多曾經是活躍在省、市、縣的文藝骨干。因此,街道在文化工作中注重挖掘這些寶貴的文化資源,街道積極創造條件,組建或扶持以退休居民為主體的社區文化團隊,發揮他們的積極作用,促進從行政管理向居民自發的轉變。
關鍵詞:社區文化;新時期;建設
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發展,社區文化建設已成為社會發展趨勢,也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任務。社區文化是指在一定區域內生活的人們,以各個方面的行為形成了共同的文化觀念,構成了自己的價值觀念、道德情操、文學藝術修養、審美取向等文化系統。從而形成自己社區的文化特征。加強社區文化建設是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的要求,更是廣大居民的迫切需求。
一、社區文化建設的意義和作用
社區文化是社區建設的核心內容,在社區建設中起著靈魂的作用,它對于維護社區的穩定,促進人際和諧,推進社會進步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第一,有利于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建設社會主義先進的社區文化。目前我國城市5億多人口,有三分之二的時間生活在社區,用健康、向上的先進文化去占領社區文化陣地,對于提高社區人口文化素質,鞏固我黨的執政基礎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第二,有利于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利益。隨著經濟的發展,廣大社區居民在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的情況下,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高漲。社區文化建設能夠滿足社區居民的文化需求,居民能夠就近就便享受文化服務和參加文化活動,能夠滿足對文化的強烈愿望。
第三,有利于推動精神文明建設。通過組織社區各種文化活動,吸引廣大居民參與,使精神文明建設深入到社區之中,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提高社區文明程度。近年來各個街道社區積極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社區文化活動。吸引了廣大社區居民參與,起到了教育社區居民、強化社區精神,培養道德情操的作用。
第四,有利于增強社區的凝聚力。社區通過各種文化活動,協調各單位與居民之間的關系,增加了交往,得到相互了解,互相協作與配合,增強了社區居民的感情交流,人們參加社區文化活動越多,越有認同感和歸屬感,就更會自覺維護社區利益,增強社區的凝聚力。
第五,有利于促進社區經濟建設,社區文化具有廣告效應,對樹立社區形象,宣傳企業產品具有重要作用。隨著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的活躍開展,大批投資者不斷的涌入,使社區文化聯系著一批相關的產業,它的發展能促進產業的發展,帶動大批相關行業的不斷進步,能引導消費、增加居民就業機會,促進城市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又能為社區的經濟發展提供文化的支持。
二、社區文化建設的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對社區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一是對社區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定位不準。一些地方的領導把社區文化建設簡單地等同于社區居民的休閑和健身娛樂,沒有予以應有的重視。多數街道沒有文化建設發展規劃,社區文化建設流于形式,簡單化。二是社區文化建設缺乏必要的指導和考核。在對社區工作的檢查、指導、考核中,社區文化建設始終沒有成為關注的主要內容。
2.社區文化建設主管部門不明確
社區文化建設的管理沒有明確的管理部門和職責范圍,沒有一個較為規范的管理模式。文明辦、文化、民政、科技、教育、婦聯、老齡辦等單位都在介入社區文化建設,但都是各管一段,缺乏統一規劃和協調。
3.缺乏相應的法規政策
由于社區建設是近些年出現的新事物,國家沒有相應的法律規定;對社區文化建設的評價指導、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文化建設,社區內的社會文化資源共享等問題也沒有相關的政策規定,造成社區在實際工作中對經費投入及資源的保障方面很難操作。
4.社區文化建設的經費投入不足
城市社區大多沒有經濟來源,經費主要靠上級政府的財政支持。近年來,社區的經費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隨著社區工作的發展和人民群眾對文化需求的不斷增長,政府所撥經費也只能勉強保證最基本的辦公需求,社區文化活動的開展受到經費制約。不少社區文化活動室建起來后,由于缺乏資金,不能更新、添置設備,文化活動和培訓活動不能正常開展。
5.社區文化設施建設相對不足,且發展不平衡
在一些地方,特別是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社區文化活動場所緊缺的情況仍較為突出,缺乏必要的活動器材和設施,無法充分滿足群眾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在同一城市中,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街道、社區和一些新規劃、開發的小區,文化設施較為齊全。一些老居民小區,文化設施則相對比較落后,文化活動難以開展。
6.社區文化骨干隊伍缺乏
搞好社區文化建設,需要有一支具有較高文化素質和道德水平,同時具有文化專業的一技之長、熱心于社區文化的骨干隊伍。現實的情況是社區文化管理專職干部、骨干力量普遍較為缺乏,嚴重地制約了社區文化活動檔次和水平的提高。
三、加強社區文化建設途徑
1.抓陣地。要著重培育好以市民學校和社區其它各類學校為主體的教育陣地,以體育場所、娛樂場所、社區文化站(室)為主體的活動陣地,以廣播、閱報欄、宣傳欄為主體的宣傳陣地。同時有重點地引導社區居民家庭文化設施建設,形成多層次、廣覆蓋的社區文化設施網絡。要管好、用好陣地,促進社區內各類場所向居民開放,為群眾服務,同時鼓勵駐區單位的文體設施向社區居民開放,實行資源共享。
2.抓隊伍。要注意挖掘社區內各方面的文藝人才,調動社區內各方面力量,搞好社區的文化活動,使更多的居民走出庭院、走出樓群投入到社區文化活動中來,形成人人參與大家樂的局面。各單位要利用節假日,組織職工深入社區開展文化活動。特別是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安、計生、衛生等部門,可以組成文藝小分隊經常深入小區搞好法律、計劃生育、衛生知識宣傳。文化體育部門要經常深入社區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要組織好電影、圖書、戲曲等多種文藝到居民小區開展活動,為居民提供高品位的精神食糧。同時,要搞好扶持引導,積極為社區培養一批素質高、能力強的文化藝術骨干。
3.抓載體。社區文化建設要與思想政治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從簡單的娛樂型向集思想性、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為一體的綜合型發展。群眾既是社區文化的創造者,又是社區文化活動的直接受益者。因此,要及時了解社區居民的思想脈搏,設計出主題鮮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化活動 ,吸引他們廣泛參與。在活動形式上,以廣場文化、街巷文化為主,以家庭文化為輔,積極開展文化體育活動。通過“彩色周末”、“消夏文化活動周”、體育比賽、讀書征文、書畫展覽等多種形式,滿足人們休閑娛樂、強身健體、增長知識的需要,增進居民之間的交往和友誼。要讓社區居民演自己的戲、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在潛移默化中既提高藝術修養、生活情趣,又提高思想覺悟,從而營造溫馨和諧的社區氛圍。
關鍵詞:文化建設;社區文化建設;湖里區社區文化藝術節
中圖分類號:[G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3)-12-0071-02
一、引言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文化建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文化建設成為人們廣泛關注的焦點。在經濟高度發展的同時,意識形態的發展也應當同步進行。文化作為發展、增強國家軟實力的重要內容和精神基石,同時也彰顯著國家和民族發展的運勢。文化建設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進行廣泛的宣傳、貫徹,使廣大群眾自覺地、緊密地與黨的各項方針、政策保持一致。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領社會,以精神文化凝聚人心,以特色文化塑造城鎮、社區形象,以健康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是推進和諧進步的重要舉措,能夠為城鎮化跨越式發展提供強大的思想保證、智力支持和心靈支撐。
首先,加強文化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文化建設是宣傳、落實黨和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重要途徑,在新時期,文化建設是要使全民參與完成實現自身政治權利與義務。其次,加強文化建設是滿足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追求的迫切需要。以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公民的精神力量。再者,加強文化建設不僅供給人們的精神需要,更是傳承特有健康的民風民俗,從而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水準和文明程度,塑造美好的心靈的根本。最后,加強文化建設是推進城鎮化進程的內在動力。文化建設是與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與社會關系的重新定位、城市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實際需要以及城市實現現代化過程中追求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理念密不可分的。
以下將從湖里區社區文化藝術節的緣起、湖里區社區文化藝術節的綜述、湖里區社區文化藝術節的作用和意義三部分來作為一個嘗試性的經驗研究報告。
二、湖里區社區文化藝術節的緣起
文化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涉及許多方面,許多領域,而且各地的人文地理條件和經濟狀況各異,文化建設的發展程度和層次自然也不盡一致,關鍵是要對它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始終堅持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實踐,把文化建設不斷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眾所周知,廈門市湖里區在改革開放前是荒僻的小漁村,上個世紀90年代末人口只有7萬多人,30年的發展,湖里區成為國家信息技術產業基地的中心,集裝箱吞吐量居全國第六位,是中國十大港口之一。是進出廈門島的門戶,外商投資密集。區內現有三資企業2000多家,占全市三資企業總數32%,投資總額44億多美元,世界500強有21家32個項目落戶湖里。快速發展的經濟吸引了大量的外來人口,2012年湖里區人口激增到902188,其中戶籍人口242034人,暫住人口660154人。外來人口占常住人口的73%。雖然繁榮的經濟,加快了城鎮化的進程,村莊改成社區,村委改為居委會,鎮改為街道(當前,湖里區有五個街道50個社區),但是它也對構建和諧社會的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
在此背景下,作為文化建設的一部分的社區文化藝術節便在積極思考如何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領社會,以精神文化凝聚人心,以特色文化塑造城鎮、社區形象,以健康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共同邁向和諧進步的洪流下應運而生。
三、湖里區社區文化藝術節的綜述
湖里區2009年起,開展每年一屆的“湖里區社區文化藝術節”,幾年的實踐,湖里區社區文化藝術節成為全區文化建設的重大舉措和重要推手。湖里區社區文化藝術節以動靜活動結合、競爭鼓勵進取、指標帶動自發的三大主要開展方向來促進社區文化的建設。
其一,湖里區社會文化藝術節開展的活動包括動態類和靜態類兩大類。一年以動態類活動為主,稱為活動大年,一年以靜態類活動為主,稱為活動小年。動態類文藝比賽分為音樂類、舞蹈類、戲曲曲藝類。音樂類又分聲樂和器樂。舞蹈類分為舞蹈和廣場舞。靜態類有美術、書法、攝影。
其二、藝術節組委規定,每個街道每年活動不少于8場,每個社區活動不少于5場,其中文藝活動不得少于3場。活動多出的加分,少于規定的扣分。各類比賽一等、二等獎、三等獎、優秀獎各得不同分數,累積總分評選各街道優秀組織獎、優秀文藝骨干。各類比賽成績在湖里區文化部門主辦的《湖里群文天地》報刊上發表公布。因此獲得好成績的榮譽感成為各街道社區爭取好成績的強大動力。從第三屆開始統分起,各街道的比拚十分熱烈。第三屆最高分是金山街道,獲得第一名,依次是湖里街道、江頭街道、禾山街道、殿前街道分別為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名。2012年第四屆,上一屆落后的禾山街道和殿前街道一躍為第一名和第二名。2012年,在常規的比賽項目外,湖里區文化館又組織了“第六屆湖里區企業十佳歌手賽”、“進城務工青年特殊才藝比賽”,并針對文化活動信息缺少上報、投稿的情況,又增設了“信息發表獎勵”的得分項目,在不同級別的報刊發表信息得不同的分數,級別越高獲得的分數也越高。為鼓勵社區群眾自發的廣場健身活動,文化館先后向各個社區發放便攜式音響60臺。2013年,是以靜態類活動為主的第五屆社區文化藝術節,文化館動靜結合,編排出一套具有閩南特色的廣場舞“湖里Setyle”,在全區社區、企業、學校推廣,并舉行比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三,除了完成社區藝術節硬性規定的活動場次,各街道積極舉辦各種文體活動,全區文體活動逐年增加:
2009年全區各街道各類文體活動共有200場。
2010年全區各街道各類文體活動共有230場。
2011年湖里區各街道的文體活動共計307場。
2012年全區各街道各類文體活動共有584場。
2013年湖里區各街道上報的文體活動計劃共計791場。
四、湖里區社區文化藝術節的作用和意義
(一)通過壯大文藝隊伍充分調動和發揮群眾的積極性
湖里區社區藝術節之前,區文化部門組織節目演出,各街道報上來的大多是老年人的舞蹈節目。街道的文藝隊伍大多數是由自娛自樂的喜歡運動的少數老年人組成,群眾參與面不廣、年齡偏大。自從社區文化藝術節開展各類比賽后,有規律的各類文藝比賽,使各街道更注意發掘文藝人才,更著重組織、扶持各類文體隊伍,培養并激發了更多的文藝骨干,使老骨干更成熟更有經驗,使新骨干得到鍛煉和提升。隨著街道組織、發動、挖掘本轄區的各類文藝人才,文藝隊伍如雨后春筍般遍地組建起來,禾山街道的禾盛藝術團、湖里街道的仙岳山藝術團、江頭街道的祥店社區歌詠隊等都是近幾年新成立的。起著龍頭作用的文藝團隊營造出健康良好的文化氛圍,引導了廣大群眾的積極參與。當前,全區有265支業余文體團隊,擁有較固定隊員12797人。成為湖里區群眾文化活動的主要力量。
(二)發展與創新的文藝追求提升公民內在精神層面
社區文化藝術節不僅推進各級專業文化單位及文化館(站)的輔導、培訓功能教育影響作用,并且尋求全面激發文藝骨干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期通過藝術質量的提升來提高群眾業余文藝團隊的水平。其中,各辦事處、社區村居委內的文藝工作者和有文藝特長、有組織才能的居民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幾年的文藝比賽,文藝節目的質量得到不斷提升。早些年,文藝節目只類似體育鍛煉,不求質量。有了比賽活動,原來基礎較好的隊伍占了優勢,得了好成績,這便刺激了其他隊伍,大家開動腦筋,有請有基礎的隊員掰錄像、有幾個人合力一起編、或請專業的老師指導,從節目形式的多樣化、到服裝日趨專業化,每年都能看到新亮點和驚喜。這些可喜的變化,也是在切實地回應加強文化建設的目的,它不僅供給人們的精神需要,更是傳承特有健康的民風民俗,從而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水準和文明程度,塑造美好的心靈的根本。
(三)社區文化藝術節的發展提供多元文化建設的前瞻
文化建設既要依托國家民族文化的大背景,更要具備因時因地因人的實踐考量,換句話說就是抓住天時地利人和,將民族文化軟實力融入地方文化生活,社區文化藝術節便是將其地方生活藝術在地化的典型形式。如此可以說,文化建設也是對社會文化的意識形態發展的回應與實踐。在當今世界文化形態、價值取向日益多樣化的情況下,文化體現出多樣化的發展趨勢。要大力弘揚以主旋律文化為中心內容的主流文化。主旋律文化是先進文化的集中反映,代表了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和發展趨勢,要充分利用社區文化站、圖書室、文化廣場等文化活動設施,利用社區內的各種輿論工具宣傳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尊重科學、崇尚科學、反對封建迷信、抵制各種歪理邪說的健康氛圍。立足目前,社區文化藝術節除了文藝方面的比賽,也應加設其他方面的比賽項目,如:知識競賽、演講競賽、詩、詞、散文誦讀賽、專題講座、征文筆會等。引導和培養居民樹立終身學習、全方位學習、超前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不斷提高國民的素質。
五、結論
[關鍵詞]蘭州市城關區;社區文化;文化現狀
[中圖分類號]G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1)024-0063-03
一、問題的提出與研究方法
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蘭州市城關區第十次黨代會議精神,加強對區情的了解,區委黨校安排教師在城關區各部門、街道、社區開展調研活動。分別到皋蘭路街道耿家莊社區、榆中街社區,酒泉路街道暢家巷社區,五泉街道閔家橋社區、青白石社區及居委會就街道社區文化建設進行調研。
本次研究方法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了城關區7個社區發放調查表、問卷330份,回收有效問卷296份,占發放問卷總數的89.7%。
采取問卷調查法、訪談法、現場觀察法、文獻分析法,了解調查社區居民關于社區文化建設中的組織、設施、需求、內容、質量、態度、意見和建議。每到一處,仔細察看社區開展基層黨建、文化建設活動的有關資料、學習欄、宣傳欄,聽取開展活動的情況匯報,實地察看社區服務大廳、流動人口管理服務站、黨員活動室等。
二、 結果與分析
其一,城關區社區居民對社區文化建設工作有一個良好的認識和態度,對所在居住社區的文化基礎設施表示滿意,隨著調查對象年齡的增長對社區文化建設的參與熱情有增強的趨勢,他們也非常關心社區的發展,絕大多數居民愿意參加社區開展的文化娛樂活動,希望成為社區集體活動的一員,對集體有一種歸屬感。
在訪談中可以感覺到,由于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各街道社區的工作近幾年立足服務居民群眾,規范民生辦理程序,提高行政工作效能,密切結合自身實際,實施了“民情流水線”工程,創造性開展了“五園一灣黨建工程”,即:服務居民日常生活的“陽光家園”、服務社區弱勢群體的“愛心家園”、服務居民健康和文化生活的“康樂家園”、服務居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家園”、服務社區安定祥和的“和諧家園”、服務社區黨員的“紅色港灣”,使街道社區工作有載體、有抓手,受到了轄區群眾的好評。社區居民也從心里熱愛社區,在問卷調查中,大家都希望自己所在的社區能夠成為社會認可、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社區。
其二,社區文化特別是社區風氣建設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顯得尤為重要,在問到居民“你認為搞社區文化建設有沒有必要”時,有60.5%的居民認為有必要,92%的居民認為社區的團隊意識、集體觀念和集體榮譽感強烈對社區的服從意識、服務保障意識和大局意識體現明顯。
在回答“你認為社區應有怎樣的風氣”時,68%的居民都希望社區擁有一個“有凝聚力、有集體榮譽感、團結合作、求實創新、工作氣氛和諧”的社區風氣,其次是“積極進取、愛崗敬業、健康活潑”等社區風氣。由此可見,在社區風氣方面,一個團結互助、勤奮踏實、擁有創新精神的團隊工作作風是居民心中理想的社區風氣,使社區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創造力和競爭力。
其三,社區領導班子的能力與素質影響著社區文化建設水平和發展方向。調查中,64.5%的居民希望社區領導干部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與修養,具有統籌、組織、協調和對社區工作負責的指導能力;其次是能夠以身作則、以人為本,民主管理。66%的人希望領導班子團結同心,分工協作,互相尊重與溝通,以身作則,人性化管理。
在實地觀察中也可以看出,領導班子團結協作、積極進取、改革創新強、民主作風好的社區精神面貌好,從而能創造出具有本社區特色的精神財富及其物質形態。
其四,特色社區得到社會和居民的認可和滿意,同時,社區的精神文化、辦社區的思想與方向在問卷調查中反映出來,居民愿意居住在環境設施好、安全祥和的社區。精神文化是社區文化的核心,是社區獨具特征的意識形態和文化觀念,包括社區精神、社區道德、價值觀念、社區理想、行為準則等。這是社區成員價值觀、道德觀生成的主要途徑。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都屬于精神文化的外在體現。這里,特別將那些指向性強烈、精神性突出的活動等也算作精神文化建設的范疇,如社區創造性開展“紅歌會”、“社區文化節”、“鄰里節”、“少兒夏令營”等文體項目。國慶等節假日,社區組織的“社區鄰里親、中秋百家宴”,“歡度國慶、喜迎重陽暨情系百姓、關愛老人”慰問演出,老干部集體生日會等活動受到98.7%的居民的熱情參與和高度評價,激發了居民熱愛社區的情感,營造了溫馨和諧的街區氛圍。由于精神文化具有明顯的社區特點,所以往往要多年積累,逐步形成。
調查還發現,由于開展社區工作的思想和觀念過于注重規范性、統一性,容易忽視靈活性、創造性;其次,來自工作任務、人際關系、社區競爭、領導評價等方面,管理中更加強調制度、任務的執行和完成結果,而為社區工作人員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和工作氛圍體現不夠。社區建設注重看得見的硬件建設和見效快的方面,忽視對社區文化的傳承、長遠發展和科學發展意義上的建設等問題。
三、思考與建議
要使社區文化建設發揮積極的作用和價值,要對社區文化建設樹立發展性的管理觀念。
(一)轉變觀念,充分重視社區文化建設事業
大力推進社區文化建設,對于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法制觀念和生活質量,擴大社會主義文化影響,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必須切實轉變“先經濟發展后文化建設、重經濟輕文化”的錯誤觀念,提高對社區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同心協力,在組織、政策、經費、人員上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幫助解決社區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全面推進社區文化建設事業。
(二)以人為本,切實抓好社區文化隊伍建設
首先,建立健全由相關職能部門參加的社區文化建設工作委員會,建章立制,明確職責,經常性地開展工作,指導協調社區宣傳、教育、科普、體育、文化、娛樂等文化工作。
其次,鞏固、壯大現有社區文化活動團體,并在此基礎上,充分挖掘駐社區企業、單位、學校、部隊的文化潛力,成立青年、少年、企事業單位、部隊文體活動組織,構筑老、中、青、少四梯次,居民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軍營文化相結合的全面發展的社區文化活動網絡。
再次,及時發現、培育熱心社區文化事業并有一技之長的文化骨干隊伍,在精神和物質上予以鼓勵,充分調動文化骨干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通過文化骨干的“傳、幫、帶”作用,擴大社區文化的影響力,提高社區文化的品位和檔次。
(三)與時俱進,努力探索社區文化建設新路子
社區文化在文化內容上力求豐富多彩。可以是居民文化、校園文化,也可以是企業文化、軍營文化;可以是文體活動,也可以是科普法制教育;可以是傳統的、民族的,也可以是現代的、國際的。在文化活動的形式上應不拘一格。可以是宣傳窗、書報欄的宣傳;可以是廣場演出、卡拉OK比賽;可以是有獎征文、趣味體育競賽;也可以是模擬法庭辯論、專家授課等。一方面要堅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處理好一般與特色的關系,以一般為基礎,創特色文化;處理好傳統與現代的關系,充分挖掘傳統文化的資源優勢;另一方面要同時大膽吸收、借鑒國際國內的優秀文化成果,加強區與區、市與市社區之間的文化交流,不斷在內容和形式上提升社區文化的內涵和水準。
加強社區文化建設,要堅持以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和社區資源整合三管齊下為抓手,不斷完善社區文化建設多元化融資體系,保障社區文化建設運作協調,不斷強化社區文化陣地建設。在保證財政預算對社區文化建設的投入且每年有所增加的基礎上,著重加大政策對社區文化建設的扶持力度,堅持誰投資誰受益。如社會投資文化項目的建設可按規定享受優惠政策;對公益性文化設施建設和相關配套項目,實行行政劃撥,指標優先安排;對投資公益性文化設施建設的企業和個人,在稅收上予以優惠,在精神和物質上予以獎勵等。通過政府引導、政策扶持、市場化運作,不斷吸引社會資本對社區文化建設的投資,完善社區文化建設多元化融資體系,確保社區文化建設有錢辦事。與此同時,充分調動、整合駐區單位已有的文化設施資源,形成以社區文化中心為基礎,駐區單位文化設施聯動的社區文化活動陣地,實現資源共享,文化共建,共同發展。
還要形成全社會重視和關心社區文化建設的觀念和良好氛圍,確保社區文化建設不斷爭優創新,深化發展;引入督導檢查制,督促引導社區文化健康運作,積極向上;創建人才激勵制,鼓勵文化骨干努力多出精品,多出優秀文化成果。
(四)社區文化建設注重發揮出對社區的引導功能、約束功能、凝聚功能、娛樂功能、激勵功能、改造功能
社區文化的引導功能既表現為對社區成員個體的思想行為的引導作用,同時也表現為對社區整體的價值取向和行為起導向作用。這種導向作用之所以能夠實現,是因為一個社區的社區文化一旦形成,它就會建立起自身系統的價值和規范標準。如果社區成員在價值取向和行為取向上與“標準”產生不符的情況,社區文化將發揮引導作用,使之與標準相符合。例如倡導的“家庭責任也是社會責任”、“尊老從自己的家庭開始”等,對社區成員的價值取向和行為取向起到了很大的引導作用。
約束功能是指社區文化對社區成員的思想、心理和行為具有約束和規范作用,主要表現在社區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建設上。為了加強對社區文化工作的管理,必須建立和健全各項規章制度。通過營造社區特有的文化氛圍,制訂行為規范和行為準則來維持社區秩序,協調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使社區居民懂得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產生一種自我約束作用,從而保證社區文化健康、穩定地發展。群體意識、社區輿論、共同的習俗和風尚等造成強大的使個體從眾化的群體壓力和動力,使社區成員產生心理共鳴,繼而產生行為的自我控制。
凝聚功能是指社區成員在共同目標、利益和信念的基礎上,通過共建機制,使社區各種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吸引,從而形成一種特有的集聚、凝結的社區合力和整體效應。社區文化猶如粘合劑,把社區內的成員“粘合”在一起,社區通過多種文化活動吸引居民參與,使他們從生疏到認識,從認識到熟悉,增加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產生一種凝聚力,形成共同的理想和希望。社區就像一個大家庭,每個居民都是家庭中的一員,社區文化將使他們產生主人翁的責任感,使他們樂于參與社區的事務,發揮自己的才能和智慧,為社區的繁榮做出貢獻。
娛樂功能是指社區文化能起到給人們的消遣提供一種輕松、舒適環境的作用。人們不僅有物質方面的需求,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需求,而社區文化恰恰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需求,社區為他們提供了場地。社區居民在緊張繁忙的工作中會感到精神倦怠,身體疲勞。社區文化活動將為他們提供一個輕松、愉快和舒適的環境,使他們從勞累和壓力中解脫出來,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并以飽滿的精神投入次日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