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綠色社區創建行動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是我省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2021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內容,結合我省實際,現提出2021年全省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工作要點。
一、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
(一)深度放開放寬城市落戶限制。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以城市存量農業轉移人口為重點,全面取消不合理落戶限制,實行基本條件準入制度。取消除武漢市外全省其他地區落戶限制,進一步降低武漢市落戶門檻,實行省內戶口遷移一地辦結機制。推動武漢市全面落實取消進城就業和居住5年以上和舉家遷徙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穩定就業生活的新生代農民工、農村學生升學和參軍進入城鎮的人口等重點群體落戶限制條件,改進積分落戶辦法,確保社會保險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占主要比例。(省公安廳、市州有關部門負責)
(二)推動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非戶籍常住人口。完善以居住證為載體、與居住年限等相掛鉤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擴大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學位供給,動態調整、合理調配教師編制數量,落實全國統一的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支持將實際居住的常住人口納入普惠性學前教育保障范圍。做好社會保險關系轉移續接。積極對接養老保險全國統籌信息系統建設。完善異地就醫結算機制,基本實現異地就醫備案和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跨省通辦”。完善公租房保障制度,擴寬公租房房源籌集渠道,加大商品房配建籌集公租房力度。(省公安廳、省教育廳、省人社廳、省衛健委、省委編辦、省醫保局、省住建廳、省發改委、市州有關部門負責)
(三)提升農業轉移人口就業技能。持續推進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加強對新生代農民工等農業轉移人口的職業技能培訓。支持企業特別是規模以上企業或吸納農民工較多企業開展崗前培訓、新型學徒制培訓和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并給予培訓補貼。結合促進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和承接產業轉移,開展崗前培訓、新型學徒制培訓和崗位技能提升培訓,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結合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需求和承接產業轉移需要,大力開展針對性就業創業培訓。(省人社廳、省教育廳、市州有關部門負責)
(四)健全配套政策體系。健全財政轉移支付、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切實維護好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探索農村“三權”市場化退出機制。探索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城市人口統計與數據質量評估機制。(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農業農村廳、省統計局、市州有關部門負責)
二、提升城市圈和城市群承載能力
(五)大力發展三大城市群(圈)。積極落實長江中游城市群實施方案,促進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制定并實施“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布局系列政策體系,更好發揮武漢和襄陽、宜昌引領輻射帶動作用,推動武漢城市圈、襄十隨神城市群、宜荊荊恩城市群加快發展,建立常態化協調協商機制,強化產業體系協調合作,促進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生態環境共保聯治。(省委財經辦、省發改委、省經信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交通運輸廳、市州有關部門負責)
(六)推進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以武漢、鄂州為核心區,加快武漢城市圈同城化步伐。加快武漢城市圈城際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建設,支持武漢市域(郊)鐵路向周邊延伸,加快推進都市圈高速公路建設,推動武漢都市圈打造1小時通勤圈。優化綜合交通樞紐布局,建設一體化綜合客運樞紐,促進各類交通方式無縫接駁、便捷換乘。加快武漢樞紐直通線、武漢北站改造等項目建設。加快建設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車谷產業創新大走廊、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長江新區建設等四大組團發展先行區,有序推動武漢教育、醫療、文化等優質資源與圈內城市共建共享。(省發改委、省科技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教育廳、省衛健委、省文旅廳、中鐵武漢鐵路局集團、市州有關部門負責)
三、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七)支持中心城市加快發展。支持武漢建設“五個中心”。進一步優化空間開發格局,合理控制中心城區建設強度和人口密度,提升中心城區功能,科學發展郊區衛星城。積極探索武漢超大城市治理方法。加快改造提升武漢“兩江四岸”,高標準推進武漢東湖高新區等重要片區建設。支持襄陽和宜昌加快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進一步提升能級。推進襄陽以汽車、裝備等領域為突破口,通過與十堰、隨州協同聯動,先進制造業創新發展取得實質進展。推動宜昌以綠色化工、生物醫藥等產業為重點,通過與荊州、荊門聯動,化工產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取得實質進展。(省發改委、省自然資源廳、省住建廳、市州有關部門負責)
(八)加快推進縣城補短板強弱項。圍繞公共服務、環境衛生、市政公用、產業培育等4大領域18項建設任務,實施縣城品質提升行動,有條件的地方按照小城市標準建設縣城。突出重點、分類指導,積極推進“三百”戰略實施,打造一批高質量發展重點縣。加大對縣城的要素保障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積極爭取國家資金支持,統籌省級財政資金投入,引導金融機構信貸支持。做好10個縣城城鎮化示范試點工作,建設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有一定影響力的示范縣市。(省發改委、省經信廳、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市州有關部門、相關縣(市)負責)
(九)推進特色小鎮和小城鎮健康發展。全面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促進特色小鎮規范健康發展意見的通知》,建立全省特色小鎮清單,強化正面引導和分類指導,統籌典型引路和負面警示,挖掘推廣我省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特色小鎮典型經驗。持續推進“擦亮小城鎮”建設美麗城鎮行動,把鄉鎮建設成為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積極推進擴權強鎮,規劃建設一批重點鎮。(省發改委、省住建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體育局、省委編辦、市州有關部門、相關縣(市、區)負責)
四、加快建設現代化城市
(十)有序解決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探索實施實物配租和租賃補貼并舉制度,加快構建以保障性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為主的住房保障體系。支持人口凈流入的大城市以需定供籌建公租房,發展共有產權住房,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解決困難群眾和農業轉移人口、新就業大學生等新市民住房問題,鼓勵探索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規范培育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完善長租房政策。(省住建廳、省發改委、市州有關部門負責)
(十一)建設新型智慧城市。加快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立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建設綜合性城市管理數據庫,加強數據資源實時共享和業務系統互聯互通,深化搭建公共資源感知設備,填補化工園區、重要場所以及自然災害易發區域的監控盲點,深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支持城市健康高效運行和突發事件快速智能響應。推進市政公用設施智能化升級,改造交通、公安和水電氣熱等重點領域終端系統。實施一批智慧城市示范項目。(省發改委、省經信廳、省公安廳、省住建廳、省應急廳、省交通運輸廳、省通信管理局、市州有關部門負責)
(十二)增強城市安全韌性。推進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醫療救治體系、院前急救體系、基層防控體系、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平臺等“4大體系、1個平臺”建設,加快補齊縣城公共衛生防控救治短板。提高平戰結合能力,確保改建新建的大型公共設施具備短期內改造為方艙醫院的條件。大力推進城市防洪排澇設施建設,改造河道、堤防、水庫等防洪設施,推廣海綿城市建設模式,整治城市易澇積水區段。以“237”應急管理重大項目實施為重點,健全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加強應急救援力量建設,建立完善城市安全風險監測網,全面構建系統化、現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體系,確保突發事件科學高效處置。(省發改委、省衛健委、省應急廳、省住建廳、省水利廳、省自然資源廳、市州有關部門負責)
(十三)改善城市人居環境。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加快建設生活垃圾焚燒終端處理設施。提高污水管網覆蓋率,增強污水管網收集能力,推進污泥無害化處理。分門別類完善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持續開展危險廢物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完善醫療廢物和危險廢棄物處理設施。持續推進森林城市建設,加快城鄉綠化。積極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強背街小巷等環境衛生死角整治,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和城市微型公園建設,推進縣市區“一場兩館”新建改建工程。(省住建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衛健委、省自然資源廳、省林業局、省體育局、市州有關部門負責)
(十四)優化城市公共交通體系。加快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完善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和休閑綠道等城市慢行系統,優化城市路網結構,加大支路建設力度,開展綠色出行創建行動,大力推進武漢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合理規劃建設停車場,完善以配建停車場為主、公共停車場為輔、路側停車位為補充的停車設施體系,提升智能化水平。健全大型公共停車場充電設施。支持武漢、襄陽參加國家綠色出行示范城市創建。(省住建廳、省交通運輸廳、省發改委、省自然資源廳、市州有關部門負責)
(十五)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在舊城區有序推進以老舊小區、老舊廠區、老舊街區、城中村等“三老一村”改造為主要內容的城市更新行動。加大老舊小區改造力度,2021年新開工改造老舊小區2601個。探索將老舊廠區和老舊街區改造成為雙創空間、新型產業空間、工業和文化旅游場地。改造提升步行街和特色商業街,打造城市消費名片。因地制宜將一批城中村改造成為城市社區或其他空間。(省住建廳、省發改委、省商務廳、省文旅廳、省自然資源廳、市州有關部門負責)
五、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十六)優化城市空間治理。編制完成省市縣三級國土空間規劃,有序推進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推進實用型村莊規劃編制。促進城鎮建設用地集約高效利用,建立健全“畝產論英雄”綜合評價機制和“密度提升、挖潛增效”政策組合機制,全面推行增量投放與存量盤活利用相掛鉤。積極探索混合產業用地供給、分層開發、立體開發和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TOD)等模式。加強城市設計和城市風貌管控。(省自然資源廳、省住建廳、省發改委、市州有關部門負責)
(十七)加強基層社會治理。合理設置街道、社區,對規模過大、過小或交叉過多不便管理服務的社區適當進行調整。提升社區網絡化管理服務水平。落實社區工作者“崗在網格、重在服務、責在連心”機制和網格樓棟包保責任。引導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社區志愿者、駐地企業單位等共同參與社區治理。支持老舊小區引入市場化物業服務或推行社區托管、社會組織代管等方式,提高物業服務質量和標準化水平。(省民政廳、省住建廳、市州有關部門負責)
(十八)改善城市治理方式。全面梳理城市治理風險清單,健全城市安全運行管理機制,建設數字化城市管理平臺系統。強化資源整合,市設區不再設置單獨的“區長熱線”。建立市民舉報投訴“一號接收”“一口受理”平臺,在街道成立社會治理綜合執法機構。(省政務辦、省委政法委、市州有關部門負責)
六、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十九)引導人才下鄉入鄉就業創業。研究制定人才加入鄉村實施細則和政策措施,允許符合條件的入鄉就業創業人員在經常居住地落戶并依法享有相關權益。深入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優化科技人才流動政策環境,鼓勵高校院所科技人員以離崗創業、兼職兼薪方式服務省內涉農企業創新發展。培育農村創業創新導師隊伍,推進返鄉創業示范園建設,最大限度幫助企業吸納返鄉留鄉農民就業。加大對農民合作社理事長、骨干人員的培訓力度,培育更多農村實用人才和致富帶頭人。(省人社廳、省農業農村廳、省發改委、省委財經辦、省科技廳、市州有關部門負責)
(二十)深化土地住房制度改革。引導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規范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探索實施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允許就地入市或異地調整入市。穩步推進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探索完善宅基地分配、使用、流轉、抵押、退出、收益、審批、監管等制度,探索農民自愿有償退出宅基地。完成城中村改造和鄉村住房宅基地確權辦證,規范小產權房管理。完善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政策,實行負面清單管理,鼓勵采取自營、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優先保障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用地。(省自然資源廳、省住建廳、省委財經辦、省農業農村廳、市州有關部門負責)
(二十一)推動公共設施向鄉村延伸。統籌規劃城鄉供電供水供氣等市政設施建設,推動供水供氣等重要設施向城市郊區和規模較大的中心鎮延伸覆蓋。加強鄉村垃圾收儲轉運設施建設,實施城鄉統籌的垃圾收集處理。推進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發展,完善鄉村公共交通體系,推進客運站改建遷建和功能提升。支持城郊承接城市專業市場和物流基地疏解,在縣鄉村合理布局冷鏈物流設施、配送投遞設施和農貿市場網絡,暢通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入鄉通道。(省住建廳、省農業農村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省發改委、省自然資源廳、市州有關部門負責)
(二十二)大力發展鄉村產業。開展“千企興千村”活動,引導創業創新主體發展鄉村休閑旅游業,推進重點產業、美麗鄉村建設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培育一批休閑農業精品園區,創建一批休閑農業重點縣,推介一批鄉村休閑旅游精品景點線路和美麗休閑鄉村,促進農村消費,引導城市居民下鄉消費。積極開發地方風味、民族特色、傳統工藝等資源,辦好農事節慶活動,打造一批農事節慶品牌。(省農業農村廳、省文旅廳、省發改委、市州有關部門負責)
七、實施保障
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大會,主要任務是動員全縣人民迅速行動起來,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主動地投身到爭創省級文明縣城先進縣的活動中來,確保我縣順利實現“山西省創建文明縣城先進縣城”的目標,為下一步爭創省級文明縣城打下良好基礎。縣委、縣政府對這項工作非常重視,縣委吳書記、政府秦縣長都作了重要指示,要求一定要安排好,(文秘站:)部署好,確保創建成功。縣委吳書記本來說要來參加這次會議,因臨時有重要事情,特委托我組織召開。剛才,張福田部長宣讀了《____縣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先進縣實施方案》,對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目標明確、任務具體,分工科學、措施得力,我完全贊同。下面我就創建工作講三點意見。
一、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切實增強做好創建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搶抓發展機遇,全力實施“特色興城”戰略,不斷加大城市建設力度,始終堅持把抓好縣城建設、改變縣城面貌作為優化發展環境、促進經濟發展、提升對外形象的一件大事來抓,大力完善基礎設施,深入開展綜合整治,認真組織各項活動,縣城建設邁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效。先后榮膺“國家衛生縣城”、“中國綠色名縣”、“中國低碳旅游示范區”“山西省園林縣城”、“山西省環境保護模范縣城”、“長治市文明縣城”等稱號,____的形象大為改觀,知名度大為提高,為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奠定了一定基礎。開展省級文明縣城創建活動,是縣委、縣政府著眼全局,順應時代潮流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作出的科學決策,是當前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工作量大,時間緊,全縣上下務必要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創建省級文明縣城的重要意義,切實增強做好創建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創建省級文明縣城,是提升縣域綜合實力的內在要求。文明縣城是一個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反映,是一個地方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文明縣城創建工作,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個方面,涵蓋了一個城市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文明縣城被譽為“含金量很高的城市品牌”,是集中體現城市管理能力、縣域綜合實力和持續發展潛力的名片。目前,縣域經濟發展的競爭愈來愈激烈,這種競爭,已不僅僅是經濟實力的競爭,最重要的是一種環境、文化和人才的競爭,說到底是一種文明的競爭。只有具備了良好的發展環境,這個地方才會有凝聚力、吸引力和競爭力。創建省級文明縣城,有助于我縣優化發展環境,樹立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提升____的知名度、影響力和競爭力。
第二,創建省級文明縣城,是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指數的內在要求。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內容豐富,涵蓋面廣,輻射力強,其具體的量化指標充分體現了全面發展,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內在要求,是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指數的重要體現。創建工作所面臨的工作任務、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都是人民群眾最關心的現實問題。通過創建工作,將使我們一大批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得到妥善解決,群眾生活環境將得到進一步改善,群眾生活質量將得到進一步提高,廣大群眾將更充分地享受到文明創建帶來的實惠。
第三,創建省級文明縣城,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創建省級文明和諧縣城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不僅能夠促進思想道德建設和社會公德教育,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且能在全社會弘揚和倡導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精神,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覺悟和道德水平,激發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我縣加快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不僅能夠加快科教文衛事業發展,提高人民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而且能活躍和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在全社會營造和形成鼓勵人們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為全縣改革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我們就是要堅定地形成抓創建就是弘揚先進文化、就是發展社會事業、就是追求文明進步的共識,在開展創建工作中注重社會公德培養,積極倡導文明新風,加強人文精神塑造,滿足群眾文化需求,靠創建工作的成果統籌社會事業,提高全民素質,激發社會活力,促進文明和諧
總之,創建省級文明縣城,是縣委、縣政府立足實際,著眼長遠而作出的一項重要的戰略舉措,目的是要通過創建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創優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吸引外來投資、推動跨越發展。全縣各級各部門一定要充分認識創建省級文明縣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集中精力,積極參與,確保創建工作順利推進,取得圓滿成功。
二、突出重點,軟硬并舉,不折不扣全面完成各項創建任務
創建省級文明和諧縣城,必須有一個既適應形勢需要,又符合上級要求,更切合____實際的工作思路和創建目標。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創建活動的健康、高效、有序開展。我們創建工作的總體要求和工作目標是:以黨的十精神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設“‘一地兩區’、打造‘三宜’美麗____”為總要求,以“基礎建設、綠化美化、衛生整治、文明創建、縣 城管理”為重點,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聚全民之智,舉全縣之力,全方位、多層次、寬覆蓋、強力度推進文明和諧縣城創建工作,努力在縣城創造天藍、地凈、樹綠、水美的優美環境,形成文明、禮貌、周到的優質服務,建設安全、安定、安心的優良秩序,樹立廉潔、務實、高效的機關形象,把____縣城建設成長治市區的“后花園”,打造成北方園林城,管理成最干凈、最漂亮、最文明的一流縣城。實現上述總體要求和工作目標,必須堅持當前和長遠結合,軟件和硬件并舉。具體來講,要突出抓好以下四個重點:
1、營造創建氛圍,夯實文明創建的群眾基礎。創建省級文明縣城離不開社會各界的支持和配合,離不開全體市民的理解、關心和參與。要充分利用各種宣傳陣地和宣傳手段,讓創建省級文明縣城的重大意義、具體做法、基本要求等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一是加強媒體宣傳。新聞媒體要充分發揮主力軍和主陣地的作用,充分運用縣電視臺、《今日____》、《青羊山》等媒體雜志組合式宣傳創建省級文明縣城的重大意義和工作舉措,及時跟蹤報道工作進度,積極反映群眾關注點,做到月月有主題,天天有內容。對縣城的臟、亂、差現象和創建工作抓得不力的單位、有不文明行為的單位和個人,要進行公開曝光。二是注重社會宣傳。通過豎立大型宣傳牌和文明用語溫馨提示牌、張貼《文明市民守則》或創建標語、發送手機短信、放映電影、演出文藝節目以及辦墻報、黑板報、宣傳櫥窗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文明創建活動,做到“創建在身邊,出門見創建”。三是組織活動宣傳。以實施“文明細胞工程”為抓手,大力開展文明單位、文明社區、文明村鎮、文明樓院、文明家庭等創建活動,開展文明商店、文明市民等評選活動,開展“創建文明縣城、樹立文明新風”萬人簽名和組織志愿者開展志愿服務等活動。通過豐富多彩宣傳活動,讓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在活動中感受氣氛、接受教育、激發熱情。
2、開展文明素質教育,努力提高群眾素質。開展文明禮儀知識學習,組織縣直機關、企事業單位干部職工、縣城居民學習《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文明市民守則》等文明知識,增強全民的文明意識和創建意識,引導干部群眾在社會做一個好公民、在單位做一個好職員、在家庭做一個好成員;針對影響全縣社會環境、社會秩序、社會服務的不規范和不文明言行,在各行各業中廣泛開展文明服務、文明經商教育,積極推進“講文明、改陋習、樹新風”活動;深入開展“道德講堂”教育活動,弘揚社會公德,倡導新風正氣;在縣城內中小學校組織開展文明素質教育進課堂活動,開展以“與文明同行”為主題的文明實踐活動;青羊鎮各社區要組織開展文明知識進萬家活動;文明辦要組織文明知識考試,積極開展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志愿者活動。
3、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提升縣城城市功能。按照“抓改造、抓建設、抓配套、抓完善”的工作思路,從與創建關系最密切、與群眾日常生活聯系最緊密的基礎設施項目抓起,著力改善城市路網、縣城供熱供水、生活垃圾填埋場、等市政公益設施,提升城市配套功能。抓好公共廁所升級改造,認真做好保潔工作。加快集貿市場建設,進一步做好劃行歸市,堅決取締馬路市場,營造規范有序的市場經營秩序。
4、開展專項整治,規范縣城秩序,塑造縣城形象。一是要在深入開展交通秩序專項整治上有新突破。著力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合理施劃停車位、完善交通信號燈設置和電子監控系統,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確保車輛按指定位置有序停放,徹底改變交通秩序“亂”的問題。二是要在深入開展城鄉環境衛生專項整治上有新突破。加大對縣城、城郊結合部、鄉鎮駐地、公路沿線、河道溝渠、辦公場所等城鄉環境衛生整治,改變“臟、亂、差”現象,營造干凈整潔的人居環境。
三、加強領導,廣泛發動,打好文明縣城創建的翻身仗和攻堅戰
“創建省級文明先進縣”每一年評選一次,省級文明縣城每兩年評選一次,今次創建省級文明先進縣城創建的如何,直接關系到下一次創建省級文明縣城的創建效果,這一次創建是基礎,是前提,國慶節過后省里就可能要來檢查驗收,時間非常緊迫,任務非常艱巨。各有關部門和單位,一定要以背水一戰的決心和只爭朝夕的精神,動真格、出實招,上下聯動,務求實效。
加強領導,服務大局。在這里,我把圍著中心轉、服務大局干比作“公轉”,把自我為中心、眼睛向內看比作“自轉”,在發展過程中,“公轉”“自轉”相互配合、同舟共濟,才能“轉”得順、“轉”得好,圍著中心轉,就能轉出巨大向心力;聚在一塊干,必將聚合強大正能量。創建省級文明先進縣時間緊、任務重,各級各部門都要把創建工作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公轉”“自轉”一起轉,不得片面強調本部門工作的“特殊性”,要樹立“一盤棋”思想,在“謀一域”時更多更好地“謀全局”,既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又協同作戰,合力攻堅,對一些重點、難點問題,一定要加大綜合執法力度,盡快予以解決。各級領導干部要帶好頭,發揮模范作用,主要領導要統攬全局,既要掛帥,又要出征,分管領導要各司其職,抓好有關工作,落實創建行動。
健全機制,落實責任。任何一個決策、一項部署,堅持一抓到底、一以貫之,就能落在實處、取得實效。反之,抓一陣子松一陣子,熱一陣子冷一陣子,就會“沙灘流水不到頭”,“開頭緊,中間松,結尾還是空”。最好的落實就是一抓到底,因此,在創建工作中,就需要建立健全各項機制,克服一勞永逸的惰性思維、喘氣歇腳的松勁情緒,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負責態度、“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扎實作風,層層落實、一抓到底。要健全責任目標考核機制,對創建工作細化的各項具體任務,各有關部門要定出時間表,列出進度表,確定責任人,一項一項抓落實。要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加強精細化管理,對公共場所亂扔垃圾、隨地吐痰、損壞公物、亂停車輛等不文明行為進行嚴管重罰,并集中開展環境衛生和交通秩序綜合整治,廣泛開展“垃圾不落地”活動。要健全激勵制約機制,對創建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要給予表揚和獎勵;對措施不力、行動遲緩、問題突出的單位和領導,要給予批評教育,限期整改;對創建工作不積極不努力,專做表面文章,拖全縣后腿,經教育仍不改的單位或部門領導,要堅 決予以處理。
加強宣傳,全民動員。省級文明縣城創建工作是一項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牽涉面廣,工作難度大。各級各部門要多渠道、多層次開展宣傳活動,使創建活動家喻戶曉,深入人心。要動員包括各中小學校、各個社區和廣大志愿者在內的社會各方面力量,積極開展創建工作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等活動,努力營造“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良好氛圍。縣內媒體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精心策劃設計專題專欄,多角度、全方位報道創建工作的進展情況,在全縣形成爭先創優的良好創建氛圍,充分激發廣大群眾投身創建的智慧和熱情。要敢于自揭家丑,對創建過程中的推、拖、躲現象和各種不文明行為予以曝光。
具體思路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一步強化“體制改革、綜合協調、宏觀管理”三大職能,努力推進“接軌上海、現代服務業、信息產業、循環經濟、隊伍建設”五大工作取得新進展。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科學發展觀的理念貫穿于日常的工作中,切實把握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和精神實質,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從*的實際情況出發,加快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深入研究和提出提升經濟品質的政策措施,研究構建和諧社會的績效評價和推進機制,著重在新農村建設,區域經濟發展,推進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生態友好型社會上取得新進展,全面推進我縣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進一步強化“三大”職能:
一是進一步強化經濟體制改革職能。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加強與各部門的聯系和溝通,立足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把握發展趨勢,全面進行梳理分析,理清20*年我縣經濟體制改革工作重點,擬定工作措施,明確工作職責,力爭抓出成效。同時,積極引導企業家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增強進入資本市場搏擊風浪的勇氣,探索資本運作的新路子,加快企業上市步伐。深入研究和提出中心鎮培育的政策建議,積極推進我縣小城鎮發展。進一步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各項工作措施,擴大覆蓋面,做好理賠工作。
二是進一步強化綜合協調職能。主動利用和發揮綜合部門的優勢,協調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超前研究規劃思路,善于發現經濟運行中的重大問題,及時提出應對的政策建議。要著重抓好區域發展的協調,產業發展的協調,項目組織的協調和上下之間、部門之間的協調,尤其要重視各類“辦公室”的作用,真正發揮統籌和綜合的作用。加強區域協作,應對企業用工緊缺的情況,積極開展勞務合作,緩解企業用工矛盾,推進經濟發展。
三是進一步強化宏觀管理職能。進一步加強計劃管理。根據縣委、縣府的工作部署,圍繞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認真擬定年度發展計劃,提出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和工作重點,并認真細化、分解落實各項指標任務。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組織編制、評審各類規劃,加強對全縣總體規劃、區域規劃和專項規劃的管理,增強規劃的引領作用。進一步完善經濟運行的預警和監測體系,建立社會發展形勢分析例會制度,按季做好經濟發展監測和分析,及時發現和解決傾向性和苗頭性的問題。積極開展各項計劃執行情況的督促檢查,切實解決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難點和問題,確保年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目標的順利實現。進一步加強投資管理。研究提出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規模、規劃重大項目的布局,認真做好縣重大項目、縣政府投資項目、省政府投資項目、市雙百工程的計劃編制工作,加強項目審批管理,強化投資的導向作用,積極引導企業資金投向第三產業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大項目推進的力度,擬定項目推進工作方案,完善項目推進的聯系、協調、督查和考核機制,實行重大項目月度報表、季度通報制度,及時協調解決全縣重大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加強項目要素保障,會同有關部門科學安排土地、資金、環境容量、使用計劃,提高投資效率,加強項目策劃和包裝,積極爭取國家、省、市土地指標,國債及各類扶持資金等方面的鼓勵和扶持。進一步加強物價管理。不斷推進依法治價,完善價格監督體系,探索市場價格監管方式,綜合運用調查、告誡、輿論監督等手段,提升價格監管的實效。進一步加大對價格欺詐行為的查處力度,擴大查處范圍,從規范明碼標價入手,以制止價格欺詐為突破囗,積極開展不正當價格行為的整治。加強物價檢查,抓好專項及日常監督檢查工作。密切關注市場價格動態,防范價格異常波動,做好應急處置價格異常波動的準備,提高快速反應能力。加強價格投訴受理和查處工作,認真做好12358價格舉報電話的受理查處工作,完善制度,努力提高價格舉報案件的辦理質量。規范年檢驗審,抓好收費規范工作。抓好涉案物品評估工作,提高評估質量,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
努力推進五大工作:
1、以實施“參與世博啟動年”活動為契機,全面深化接軌上海工作
為進一步做好參與世博工作,推進接軌上海工作,明確將全面啟動對接世博的各項工作。
一是進一步明確工作目標。貫徹落實全縣接軌上海工作五年規劃和對接世博工作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參與世博的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和具體措施。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縣20*年接軌上海行動計劃》,明確*年接軌上海的重點工作和任務,凝聚全縣各方力量,共同做好各項工作。
二是積極開展招商活動。圍繞提升主導產業、促進三次產業協調發展這一目標,全力開展對上海的產業招商,更加注重對三產服務業的招商,并通過上海開展對外招商,拓展開放發展的領域,*年計劃安排在上海舉辦三次以上規模較大的宣傳推介活動。
三是進一步健全工作機制。在已有的良好基礎上,繼續完善政策對接機制、工作推進機制、接軌長效機制等,健全工作網絡,完善考核辦法,促進對接世博工作縱深推進。
2、以突出“五個抓”為重點,大力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
一是抓引導,全面實施服務業跨越工程。完成《*縣服務業發展總體規劃》的評審,出臺《*縣服務業重點產業發展實施意見》,制訂《關于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明確目標,完善政策,加快服務業發展。
二是抓拓展,全面推進生產業發展。緊緊抓住我縣生產性企業高度集中以及后工業化階段的有利時機,全面推進生產業的發展,著重做好三個一批:引進一批生產業企業,培育一批生產業企業,組建一批生產業,推動生產向產前、產中、產后延伸。
三是抓提升,全面推進消費業升級。圍繞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的原則,加快傳統商貿業的改造提升,積極發展新型業態和服務方式。繼續以古鎮西塘旅游開發與保護為重點,加快休閑旅游業的提升,為接軌上海、接軌世博,提升投資環境創造重要條件。推動會展產業的發展,努力將*打造成長三角地區區域會議中心、2010年上海世博會會場供應地。優化傳統商貿業的結構,不斷做強做優商品零售經營,著力推進專業市場建設,推進住宿餐飲業多元化發展。
四是抓推動,全面推進服務業項目加快建設。把項目作為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和調整的抓手,按照“包裝推出招商一批、抓緊報批立項一批、創造條件開工一批、加強服務竣工一批”的要求,積極開展服務業招商引資,努力推進項目建設,不斷加快服務業發展。
五是抓聯動,全面夯實服務業發展工作基礎。加強調研分析,編印《*服務業發展動態》,每季度組織一次服務業經濟運行分析。強化督查考核,對重大項目推進分季通報檢查。開展服務業發展“創業創新”活動,成立“*縣服務業企業擔保公司”,為中小型服務業企業發展解決小額貸款擔保;支持、引導中介服務業籌建行業協會,在此基礎上適時成立“*縣服務業聯合會”;開展重點成長型服務業企業的評選活動,鼓勵、引導服務業企業做大、做強。進一步完善服務業統計工作制度和統計專業體系,建立服務業統計半年度監測、通報制度,完善服務業行業運行狀況的監測系統、抽查方式和統計網絡。加大服務業人才引進培育力度,組織開展“*服務業人才招聘會”。營造服務業發展氛圍,大力宣傳服務業發展政策和發展規劃,及時報道有關方面的經驗與做法和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發展情況,營造起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和參與服務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3、以推進“四大工程”為抓手,大力發展信息產業
一是積極推進“數字*”建設工程。以促進城鄉信息一體化為目標,以數字村、數字社區建設標準為依據,以先進適用技術的應用為先導,加快數字*建設,推進全縣的信息化進程,完成4個數字化示范村、80個數字化達標村和一個數字化社區的建設,整合涉農信息資源,年內建成全縣農村信息化平臺。
二是積極推進電子商務工程。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發展網絡經濟。我縣發達的制造業集群、塊狀經濟、大量的中小企業和初具規模的專業市場,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產業基礎和眾多的客戶群體。要加快無形市場的建設步伐,積極為網絡經濟的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和條件。
三是積極推進軟件產業發展工程。軟件產業是信息產業的靈魂和核心,是一個快速發展的新興產業。近二、三年來,我縣快速發展的勢頭受到土地、能源、環境、勞動力等要素制約日益明顯,發展軟件產業,是破解經濟發展瓶頸制約的有效途徑。走與滬杭兩地差異式發展的道路,參與軟件產業的分工合作,積極構建載體,擬定我縣鼓勵軟件產業發展若干政策,年內設立*軟件產業園。
四是積極推進電子信息產業提升工程。以富士康項目的引進為契機,引導本地企業積極為富士康項目配套,同時引進高端配套企業,完善TFT產業鏈,做大做強液晶顯示產業,以昱輝陽光為龍頭,大力發展光伏產業,完善產業鏈建設。
4、以“三大創新”為手段,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一是創新制度。按照我縣現有的發展情況,著手編制《*縣發展循環經濟規劃》,擬定相關支持發展循環經濟配套政策,從制度上限制資源浪費行為,引導企業節約利用和循環利用資源,引導城鄉居民合理消費、綠色消費。
二是創新技術。依靠不斷的技術創新來支撐循環經濟的發展,引導和鼓勵企業積極開展技術創新,著重解決重點產業和企業節能減排等方面關鍵問題,努力推進資源能源的節約使用、產業鏈的優化組合,生態環保方式改進、技術經濟模式轉型。
三是創新文化。積極倡導綠色消費,并使之成為一種新型的大眾文化。會同有關部門,大力開展宣傳活動,大力宣傳循環經濟和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基本知識,介紹建設節約社會的新舉措、新經驗、新典型,倡導清潔生產和綠色消費。深入開展“節約資源從我做起”活動,繼續開展創建“綠色社區”、“綠色飯店”和“綠色學校”等活動,引導公眾優先采購和使用可再利用產品、環境標志產品和綠色產品。引導培育與循環經濟相適應的價值觀,樹立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自覺參與資源節約活動。
5、以開展“全民創業、全面創新”主題實踐活動為抓手,進一步強化干部隊伍建設
深入開展“全民創業、全面創新”主題實踐活動,組織全局廣大干部積極投身到新一輪的“創業創新”大潮中,鞏固和擴大“作風建設年”活動成果,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提升服務水平,樹立發改局干部新形象。
一是深入企業,廣泛開展調研活動。及時掌握企業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想方設法為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對于一時不能解決而又帶有共性的問題和困難,要認真分析,提出建議,為縣委、縣政府決策提供參考。
二是簡化工作流程,提高服務質量。以提質增速為目標,對現有的工作流程進行梳理分析,按照形勢發展的需要,進行重新調整和完善,在確保質量的基礎上,盡量簡化環節,縮短流程,提高效率。
主要任務是:回顧總結以往我縣各項惠民政策的實施情況,分析查找惠民政策落實工作中存在問題和不足,動員全縣各級各部門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克服困難,抓差補缺,采取切實可行的方法和措施,全面落實各項惠民政策,扎扎實實地做好民生工作,為構建和諧奠定堅實基礎。前面,縣委、縣政府決定召開的這次全縣落實惠民政策工作會。建華、忠毅和本智同志分別就惠民政策落實情況做了通報發言,并就做好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安排意見。高琦同志宣讀了紀委、縣監察局《關于違反惠民政策規定責任追究方法》這些,都同意,請認真抓好落實。下面,講三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落實好各項惠民政策的極端重要性,客觀分析我縣惠民政策工作的效果和差距。
隨著國家各項惠民政策的相繼出臺,中、省對貧困地區扶持力度逐年加大,為經濟社會發展和“三農”問題的解決發明了不可多得的歷史機遇。特別是農村稅費改革以來,縣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科學發展、構建和諧,集中人力、財力、物力,努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使群眾看病難、上學難、行路難、就業難等現實問題得到初步解決。保證政策的落實過程中,各級各部門都能切實加強政策宣傳與指導,嚴格惠民資金扶助發放與管理,并在財政壓力異常繁重的情況下,優先保證惠民資金支出,有力地推動了各項惠民政策的落實。這些基本覆蓋了農業、教育、衛生、勞動和社會保證等各個領域的惠民政策落實,使廣大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近年來。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效果,受到全縣人民的擁護和歡迎。
(一)惠農資金逐年加大。臨時以來的農業稅和農業特產稅被取消,農民實現“零負擔”從2004年起,縣依照省市要求,對地膜玉米每畝扶助10元;2006年起,省上將小麥良種補貼擴大到非糧食主產區,每公斤補貼0.3元。以上兩項補貼,僅2006年全縣就投入資金達84.2萬元。特別是今年以來,農村富余勞動力陽光工程培訓項目已經啟動,目前受訓已近800余人;爭取農機購置補貼資金30萬元,農戶購置積極性不時提高;豬藍耳病疫情的影響下,爭取能繁母豬補貼77萬元,每頭補貼50元,9月10日前已通過“一折通”全部兌現到養殖戶手中;爭取養豬專項貼息貸款1000萬元,扶持農戶發展畜牧業。國家對農業投入的逐年加大,降低了農業生產本錢,提高了農業效益,農民收入逐年增加。
(二)退耕還林成效顯著。全縣累計完成退耕還林45.18萬畝,其中退耕地造林25.24萬畝,配套荒山造林19.94萬畝。涉及全縣25個鄉鎮,204個村6.5萬戶25.2萬人,累計向退耕戶兌現糧食7455萬公斤,糧食改為現金發放14245.3萬元,管護費2986萬元,種苗費2259萬元,戶均增收4257元,人均1098元。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使全縣林業生態建設步入快車道,國土綠化明顯加快,森林覆蓋率大幅度提高,產業結構逐步優化,農民收入快速增加,水土流失明顯減少,生態環境得到改善,群眾生態意識普遍增強,激進耕作方式完全改變,逐步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三)高度關注弱視群體。以城鄉困難群眾為主要救助對象,初步建立了城鄉一體化、組織網絡化、保證法規化的新型社會保證體系。1999年4月,縣首次實施了鄉村低保制度,并根據物價變化和實際需要,先后6次提高標準,使低保規范由原來的70元提高到現在140元,保證人數增長到現在3060人,月發放低保金18萬元,目前已累計發放鄉村低保金600萬元。2005年7月,實施了農村低保制度,目前已累計保證農村困難人口2.8萬人,發放低保金320萬元。嚴格依照要求,扎實做好全縣3652名“五保”人員供養,每人每年發放生活扶助920元,年共發放五保戶供養金336萬元。同時,按規定提高了事業單位退休費標準,醫療、工傷、失業、生育平安事業健康發展,社會保證初步建立。
(四)積極建立長效幫困機制。創收1.2億元。積極建立就業長效幫困機制,已有36名縣級領導和156名科級領導與228名就業困難人員結成對子一對一幫扶,僅2006年全縣就幫扶了861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切實加強再就業培訓,今年已免費培訓下崗失業人員894人,職業機構培訓1686人,免費職業介紹390人。同時,積極協調再就業稅費減免和小額擔保貸款,切實加強守業宣傳引導,扎實開展職業技能和專項技能鑒定工作,就業目標如期實現。
(五)努力解決熱點難點問題。累計投入“兩免一補”資金2976.29萬元,義務教育階段受助學生達到36.9萬人(次)其中今年,落實“兩免一補”資金1135萬元,資助學生達到11.9萬人(次)扎實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啟動以來,累計投入資金2868.4萬元,25萬人次享受到住院、門診、體檢及慢性病報銷。今年以來,為6334名住院群眾報銷住院費用592.5萬元,人均報銷935.5元,門診慢性病報銷2616人次,報銷費用47.4萬元。農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初步緩解。此基礎上,把看病貴作為解決民生問題的根本措施。從今年7月1日起,將鄉鎮衛生院在編人員的工資,全部納入財政全額預算,奠定了治理醫藥費用過高問題的基礎。從今年8月1日起,要求所有鄉鎮衛生院和醫療服務部門,把藥品銷售加價幅度控制在進價的15%以內,大幅度地降低了藥價和農民看病的費用。認真落實農村局部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全縣獎勵對象累計達到1363人,兌現獎勵扶助資金81.87萬元,居全市首位;扎實做好計劃生育節育手術費用減免工作,減免手術費、三查費及健康體檢費29萬元;落實優育人才獎勵、金融和綠色保險,及時兌現獨生子女費和雙女戶養老安全,群眾得到實惠,實行計劃生育的自覺性不時提高。
讓廣大貧困群眾得到實惠,支農、惠民政策的落實。增強了各級黨政的號召力和凝聚力,民生狀況顯著改善。良好的開端,取得了階段性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資金總量偏小,與普惠需求還有很大差距,特別是缺乏管理費用,擠占惠民資金的現象時有發生;二是操作順序還需要進一步規范,管理環節多,手續繁雜,運行利息過高;三是少數項目在執行過程中,把關還不夠嚴格,對象界定還不能準確;四是部門協調、配合還不夠密切,資金運行在中轉環節滯留時間過長,缺乏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五是少數部門和干部對惠民政策認識不足,把黨和政府的關懷當作自己的施舍,履職不到位、管理不嚴格、服務欠周到這些問題,既有客觀的原因,也有主觀因素,務必引起各級各部門的高度重視,并采取得力措施,認真加以克服和解決。
惠民政策將覆蓋到民計民生的方方面面,隨著國家對解決“三農”問題、民生扶助投入力度的不時加大。范圍越來越廣、項目越來越多、投入額度越來越大。各鄉鎮、各部門必需從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促進社會和諧的高度動身,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牢固樹立和諧富民的執政理念,充分認識落實好惠民政策的極端重要性,扎扎實實地把國家的各項惠民政策實施好、落實好。
二、開展“八項行動”不折不扣地實施好各項惠民政策,明確工作目標。
依照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縣惠民政策落實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建立上下協調、管理規范、對象準確、發放及時、保證有力的惠民政策落實工作機制,實現扶助對象準確、真實,惠民政策全面落實,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得到最大限度保障。
集中抓好“八項民生行動”落實。工作重點是以農村五保對象、農村及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證、城鎮失地居民養老安全、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和再就業、城鄉醫療救助、農村義務教育、農村局部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等為重點。
培訓下崗職工、1000人;新增城鎮就業200人;以失地無業農民為主的社區就業100人;為現有及新出現的零就業”家庭,一是就業促進行動:完成勞動技能、守業培訓10期。實行兜底安置,至少為每戶提供1個就業崗位。
落實下崗再就業人員稅費減免;擴大養老安全、醫療安全、工傷安全、失業平安參保范圍;城鎮和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證達到90%以上;農村五保集中供養率達到100%二是社會保證行動:全面兌現社保補貼、崗位補貼。
繼續為困難家庭學生免費提供課本;建立貧困家庭助學專項資金,三是教育助學行動: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雜費。適當提高義務教育階段農村貧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費,資助普高、中等職業教育;建立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解決好鄉村困難家庭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問題。
再新建改建50個規范化村衛生室,四是衛生保證行動:全面完成25個鄉鎮衛生院建設并配備醫療設備;年底前。2008年底,全面完成村級衛生室建設;扎實抓好新一輪新型合作醫療試點和下年度的合作醫療基金收繳,力爭參合率達到98%以上。
與培育后續產業結合起來,五是生態綠化行動:把國家延長退耕還林補貼時間。以市場為導向,以林業產業化為紐帶,大力推進結構調整,提升激進產業,培育后續產業,扶持農林產品加工。年前完成后續項目規劃,為明春啟動建設做好充分準備。全面兌現新調整后的資金補貼。
年底前完成2006年4.8萬畝的地膜玉米補貼。全面落實能繁母豬補貼的同時,六是支農助農行動:盡快兌現2006年度小麥良種統繁統供種子補貼。研究出臺養豬貸款貼息規范和操作辦法,加大對養豬產業的扶持。
以貨幣補貼和租金核減為主,七是居民安居行動:采取市場運作和政策補貼相結合的方法。積極落實廉租房制度,完成貨幣補貼和租金核減348戶,實物配租100戶。2010年前,全部解決1134戶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
加強基層基礎建設,八是平安創建行動:全面完成新建、改建公安派出所和司法所建設。治安案件和嚴重影響人民群眾平安的八類”刑事案件明顯下降,案件偵破率顯著提高,群眾對社會治安滿意度達到90%以上;免費為城鄉低保對象及其他困難群體提供法律援助和司法救濟。
三、圍繞開展“八項民生行動”集中抓好六方面工作的落實。依照以上總體要求。
(一)加強宣傳。讓群眾了解、掌握與其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各項支農、惠民政策,確保國家各項惠民政策落實的基礎工作。各級各部門特別是掌握惠民政策的部門,都要充分利用標語、板報、會議和惠民政策宣傳手冊等多種多樣的形式和途徑,廣泛宣傳各項惠民政策,使廣大群眾全面了解惠民政策的落實范圍、條件和標準,保證每一項惠民政策都能達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確保各項惠民政策在執行過程中少走彎路,為推動惠民政策落實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嚴格政策。確保扶助對象準確、合理是更好地落實惠民政策的前提。各級各部門要依照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建立上下協調、管理規范、對象準確、發放及時、保證有力的惠民政策落實機制。要嚴格界定扶助對象,各鄉鎮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及時了解群眾生產生活狀況,認真做好扶助對象摸底,合理確定扶助對象。此基礎上,組織村民代表進行評議,根據扶助對象的貧困水平,依照由重到輕的順序確定扶助名單,最大限度地提高扶助對象的合理性和準確性。對村民代表集體評議的扶助對象,村(社區)必需按規定的時間在村務公開欄和村(居)民小組進行公示。無異議后才干逐級上報審批。各鄉鎮政府和縣級相關部門在審核審批后,要及時在政務公開欄或電視上公示。有條件的單位和部門,要通過計算機網絡進行公示,接受全縣群眾的隨時隨地查詢,接受社會各界的有效監督。
(三)各司其職。制定具體的工作措施,提出明確的工作進度時間表,做到組織落實、責任落實、項目落實、資金落實。日常工作中,縣直各主管部門要建立健全扶助對象管理工作的預警機制,加強主管部門與財政部門、實施單位與監督部門之間的溝通,搞好政策銜接,切實消除制度執行中的盲點”最大限度地發揮惠民政策的積極效應。民政、社會保證、衛生、教育、城建、林業、農業、畜牧等主管部門要積極履行職能,結合農民群眾生產生活中存在實際困難,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法,切實解決群眾的生活難、就醫難、上學難”問題。特別是對低于國家規定貧困線或最低生活保證規范的城鄉居民,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證范圍,由民政部門真正做到應保盡保。同時,要按照“保證五保戶,兼顧特困戶”原則,對困難群眾實施醫療救助,保證2008年的參合率要達到98%以上。對義務教育階段家庭困難的學生,要全面兌現“兩免一補”讓惠民政策陽光照耀到每一個家庭。
(四)加強管理。隨時掌握和公開扶助對象的扶助情況、動態變化情況,公開接受社會監督;第四,要整合資源,降低管理本錢。對于涉及到群眾的所有政策扶助,要通過“一卡通”渠道集中落實,最大限度地減少中間環節,降低管理本錢,提高扶助效果。
(五)加強監督。采取部門實施、綜合管理、群眾監督的方式,實行“一年一抽查、兩年一普查、動態管理”制度,相關部門要制定具體實施方法,確保惠民政策落實工作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部門監管上,要全面推行主管部門和財政、審計、監察部門聯合檢查制度,防止交叉檢查、重復檢查,切實為鄉鎮“減壓松綁”實施監督檢查要事先制定一套科學規范的工作方案,明確監督檢查的目標任務和方法步驟,以提高工作效率。監督檢查工作必需由聯合檢查組派出2人以上人員組成,并按有關行政法規規定的順序進行,被檢查單位要如實提供各種檢查資料,不得推諉和拒絕。群眾監督上,縣、鄉鎮、村(社區)要分別建立惠民資金扶助對象義務監督員制度和群眾舉報制度,形成三級監督網絡。義務監督員可從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鄉村退休干部、教師中聘請,也可在村民中推薦產生。同時,要依照政務公開的要求,采取各種有效方式向社會公開,加大信息公開力度,提高項目資金管理使用的透明度,自覺接受人大、審計部門的監督。項目實施過程中,對符合招投標或政府推銷要求的必需依照招投標制度或政府采購的有關規定執行,實行“陽光運作”從源頭防止腐敗發生。
(六)嚴明獎懲。縣政府要與各鄉鎮、各惠民政策主管部門簽訂工作責任狀,明確鄉鎮和縣直主管部門的工作職責。此基礎上,建立縣“民生行動”領導小組成員聯系鄉(鎮)制度,對鄉鎮惠民政策落實工作負連帶責任,實行同獎同罰。為切實加強對民生政策落實的管理,縣紀委、監察局制定了關于違反惠民政策規定責任追究暫行方法》各級各部門都要嚴格按照《方法》規范項目管理,約束自己的行為。縣人勞、財政、監察、審計等綜合部門要加強對《方法》落實情況的考核檢查,明確考核的對象、內容和標準。考核結果納入單位和個人年度綜合考評,并與單位工作經費和個人年度獎金掛鉤。對惠民政策落實工作效果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給予通報懲處,并對單位采取“以獎代補”方法,獎勵一定數額的工作經費;對管理效果差的單位和個人,停發年終獎金,并給予通報批評。對考核中發現的違法違紀行為,要嚴格按照《方法》規定予以追究,情節嚴重的要移交司法機關處置。
四、嚴明紀律,加強領導。確保各項惠民政策落到實處。
認真落實好各項惠民政策是涉及面廣、政策性強的政治任務,八項惠民行動”旨在努力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突出問題。各級各部門要真抓實干,加強領導,強化督查,確保落實。
要加強組織領導。各鄉鎮、各部門要主動適應政府職能轉變的要求,首先。把惠民政策落實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增強事業心、責任感,心系群眾,滿懷憂患,始終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抓好工作落實;要用心想事、用心謀事、用心干事,把工作當成事業來干、當作人生追求來做,始終做到為民、開拓、務實、清廉。鄉鎮政府和部門的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抓、具體問,真正負起全面責任。各鄉鎮、各部門要迅速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安排得力人員,專管這項工作,確保各項惠民政策的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