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概念范文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概念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概念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概念

        第1篇: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概念范文

        我國現行的企業會計準則由財政部于1992年頒布,作為基本會計準則,其作用類似概念框架。隨著會計理論的日臻完善,為使會計信息能更準確、客觀地反映各種復雜的經濟業務,我國陸續頒布了一些具體會計準則,但其仍然存在著不少問題,如體系不夠完整,概念表述不夠嚴密等等。

        2006年2月,財政部了39項企業會計準則和48項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這套企業會計審計準則體系的建立,考慮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考慮了我國現階段經濟、法律、會計發展水平,同時也考慮了會計審計準則國際趨同的要求。可以說,既符合中國的具體情況,又適應會計審計準則國際趨同的趨勢。它的建立對于提升我國會計、審計質量將發揮重要而積極的作用。現將新舊準則重點作一比較。

        一、總則

        (一)基本會計準則結構。大體來說,新準則的結構基本沿用了舊準則的形式,未做大的調整,新準則將“一般原則”改為“會計信息質量要求”,將“財務報告”改為“財務會計報告”,將會計要素的計量單位列出來,增加“會計計量”一章,使其在舊準則劃分為10章的基礎上變為11章。

        (二)財務會計報告目標。舊準則的目標為“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統一會計核算標準,保證會計信息質量”。新準則根據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及時修改了現行會計準則的目標,總體目標是“規范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行為,保證會計信息質量”。

        舊準則未對財務會計報告目標予以規范和明確界定,使財務會計報告目標作用的發揮受到影響。新準則明確提出了“財務會計報告目標”概念, 并對財務會計報告目標進行了理論概括,即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是“向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執行情況,有助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作出經濟決策”。“財務會計報告目標”概念的提出,明確了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及其用途,不僅為建立和完善具體會計準則指明了方向,也為會計要素的構建、財務會計報告的設計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二、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關于會計信息質量要求,舊準則是從一般會計原則的角度來論述的,是對會計核算提出的要求,其結果使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作用只局限于會計信息加工處理的階段,而弱化在會計準則制定、會計信息利用等方面的作用。而新準則十分注重會計信息質量,主要表現為:

        (一)新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報財務報表的框架》趨同,權責發生制原則作為基礎假設體現在總則中,歷史成本原則體現在會計要素的計量中,取消了“現行基本準則”中的配比原則和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

        (二)根據社會經濟現象復雜性以及有效地發揮會計如實反映經濟活動的要求,新準則將“實質重于形式”明確作為會計信息質量要求之一,并納入了會計信息質量要求體系。

        (三)新準則與總體目標相協調,對舊準則中的“一般原則”作了補充和完善,將其改為“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更加強調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原則。

        三、會計要素的定義及其確認標準

        新準則體系下的會計要素仍保留現行的6要素分類,各會計要素的定義表述與現行的《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類似,但借鑒了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報財務報表的框架》,內涵有所擴大,使之更加符合其質量特征,并確保了會計要素確認與計量的正確性。從新舊會計要素定義的比較中可見,新準則關于會計要素的表述,既注重其內涵的科學性,也能反映各個會計要素的本質特征與舊準則不同,新準則充分體現了基本準則的性質,即“準則的準則”,它通過對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所做出的原則性、概念性的規定,發揮了指導、評估具體準則的作用,所以,新會計基本準則完善和加強了它在我國準則體系中第一個層次的地位。同時,與舊準則相比,新準則在會計6要素的確認中體現了這樣的確認標準:滿足會計要素定義的項目,如滿足與該項目有關的未來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或注出企業,且該項目具有能夠可靠計量的成本或價值時,應當予以確認。經過這樣的修改,將有利于進一步提高企業資產質量,充分揭示企業債務風險,可正確衡量經營業績,并為會計信息需求者提供相關的會計信息奠定了基礎。

        四、財務會計報告

        隨著經濟環境的復雜化以及人們對相關信息要求的提高,表外信息在整個財務會計報告系統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對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正確理解企業會計信息和做出經濟決策有重要意義。新準則體系對報告體系進一步改革,它在對會計要素進行規定之后,單列財務會計報告一章,對財務會計報告的內容作了原則性的規定。其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舊準則將該部分稱為財務報告,而新準則使用的是“財務會計報告”。其名稱的變化使新準則與《會計法》、《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中財務會計報告的稱謂相吻合。同時“財務會計報告”與國際通用的說法一致,便于與國外溝通。

        (二)舊準則的財務會計報告是指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書面文件,包括資產負債表、損益表、財務狀況變動表(或者現金流量表)、附表 及會計報表附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新準則的財務會計報告是指企業對外提供的反映企業某一特定日期的財務狀況、某一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會計信息的文件,包括會計報表及其附注和其他應當在財務會計報告中披露的相關信息和資料??梢姡聹蕜t不僅將“財務報告”稱謂改為“財務會計報告”,其構成內容也發生了變化。

        五、結論

        第2篇: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會計準則 會計信息質量 會計目標

        會計信息可以向市場傳遞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等方面的信息,它緩解信息不對稱,提高投資者決策水平,因而會計信息質量影響社會資源的配置效率。2010年9月8日,美國財務會計準則理事會(FASB)和國際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共同了第8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以取代FASB第1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企業財務報告的目標》和第2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以及IASB《編報財務報表的框架》中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內容。第8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用“如實呈報”替代了“可靠性”,等于把“可靠性”置于“相關性”之下。在這一背景下,我國會計界應當采取什么樣的態度,是值得研究的問題。

        一、會計目標

        早期的會計信息質量研究文獻都沒有涉及到會計目標問題,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會計信息質量與會計目標之間的內在聯系才得到了會計學界的重視。1980年12月,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了財務會計概念第2輯《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指出,決策者”說明財務信息應首先具備有利于決策者決策的質量特征,這就將質量特征問題與財務報表目標聯系在一起。

        FASB《財務報告的目標》(財務會計概念公告第1號)將財務會計的目標定位于“決策有用性”,IASB《編報財務報表的框架》則將會計目標定位于“決策有用性”和“受托責任觀”。FASB/IASB第8號“聯合框架”將財務會計的目標定位于向資本市場參與者提供決策信息,顯然是受到了FASB決策的影響。FASB認為,會計信息使用者在決策過程中也需要了解管理當局履行受托責任的信息,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有利于資源分配決策的信息同樣也有助于評價管理層的受托責任。因此,FASB認為沒有必要將“受托責任觀”作為財務報告的目標。

        2010年,FASB和IASB的第8號概念公告,將會計目標定位于決策有用觀的同時,將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劃分為基礎質量特征、強化質量特征和成本限制。其中,基礎質量特征包括相關性和忠實表達,強化質量特征包括可比性、可證性、及時性和可理解性,成本限制為會計信息質量的普遍限制條件。

        二、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

        我國2006年《企業會計基本準則》借鑒了國際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編報財務報表的框架》的概念、將會計目標定位于決策有用觀和受托責任觀,并以此目標為導向將“相關性”和“可靠性”定義為會計信息質量的兩個主要特征。這一定位基本符合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現狀,同時也體現了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要求。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從第十二條到十九條,分別提出了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于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及時性等八個質量要求。

        1.可靠性。是“受托責任觀”會計目標的體現,它要求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信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內容完整。

        2.相關性。是決策有用觀會計目標的體現,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有助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作出評價或者預測。

        3.明晰性。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清晰明了,便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具有可比性。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采用一致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變更。確需變更的,應當在附注中說明。不同企業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采用規定的會計政策,確保會計信息口徑一致、相互可比。

        5.實質重于形式。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應僅以交易或者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

        6.重要性。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項。

        7.穩健性。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

        8.及時性。企業對于已經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及時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三、國際會計信息質量特征

        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是基于實現會計目標的要求,它能夠約束會計信息,并使其有助于會計目標的實現,是對財務報告目標的具體化。它主要回答什么樣的會計信息才算是有用或有助于決策的信息。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比目標更具體地指導財務會計的確認、計量和信息傳遞。它是連接財務報告目標和其他概念公告之間的“橋梁”。

        (一)基本質量特征。

        1.相關性

        相關性是指會計信息能夠對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產生影響。相關性包括預測價值、反饋價值和重要性。預測價值是指會計信息具有預測未來的品質;反饋價值是指會計信息具有檢驗過去的品質。按照歷史成本計量的信息未必具有預測價值,這就要求資產按照公允價值計量。重要性是指對會計信息的忽略會影響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值得注意的是,重要性并不應當是會計信息的普遍約束條件,因為不重要的信息并不是對決策者完全無用。

        2.忠實表達

        忠實表達,即忠實地表述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它包括有完整性、中立性和準確性等次級質量特征。完整性要求會計信息包括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所有方面的信息。中立性是指在獲得、選擇、表述會計信息時,不存在任何主觀臆斷和偏見,不追求特定的目的。準確性不等于絕對精確,但如果數量的描述清晰準確,估計時采用的法則正確,方法的選擇沒有錯誤,即符合準確性標準。值得注意的是,FASB和IASB用忠實表達替代了原有的可靠性,而且將實質重于形式、審慎性、可驗證性排除在外。由于實質重于形式是不言而喻的;可驗證性不是會計信息必備的質量特征。審慎性造成的偏見會影響會計信息的中立性。

        (二)強化質量特征。

        有些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雖然不是會計信息所必須的,但是卻可以增強會計信息的價值,即強化的質量特征。強化質量特征包括可比性、可驗證性、及時性、可理解性。可比性是對會計信息空間上的要求,忠如實表述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是多種會計方法的并存會降低會計信息的可比性??杀刃砸螅绻麜嫹椒òl生了改變,必須說明該變化的原因、實質和影響。

        可證性是指不同知識背景的獨立的觀察者可以對會計信息達成共識。驗證的方法包括直接觀察會計對象予以證實,或者采用計量模型予以間接檢驗。例如存貨檢驗中的先進先出。可證性的缺失并不一定會導致信息不能使用,但是使用其卻必須冒著更大的風險。

        會計信息只要能夠滿足相關性和忠實表述的要求,便是有用的,尤其是對于用以驗證已發生經濟交易或會計事項的信息更是如此。但不可否認的是,會計信息越滯后,有用性則越低。

        可理解性要求會計信息能夠被使用者所理解。過去會計界認為可理解性是會計信息的必備特征,即不可理解的會計信息是無用的。然而如果將難以理解的和復雜的會計信息排除在外,并不符合相關性和忠實表述的要求。因此則可理解性歸入強化質量特征是適當的。會計信息能否被理解,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會計信息使用者的理解能力,二是會計信息的質量。會計理論一般會假設會計信息使用者具備足夠的知識和能力。因此,實現會計信息可理解件的關鍵就取決于會計信息本身的可理解程度。

        (三)成本限制。

        成本限制要求會計信息攻取成本低于會計信息所創造的收益。FASB和IASB之所以將成本限制作為會計信息的普遍約束條件,是因為會計信息即使滿足了相關性和忠實表述的質量特征,但是如果其成本高于收益,則是得不償失的。

        四、我國會計信息質量標準的改進建議

        (一)強化會計信息的可靠性。

        相關性作為會計信息的主要質量要求是有條件的,它必須是以會計信息的可靠性為前提的。我國企業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內部控制缺失,會計信息失真比較嚴重。因此,過分強調會計信息的相關性,是脫離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現狀和企業具體情況的。

        (二)梳理會計信息質量特征之間的關系。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沒有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各個特征進行層次上的劃分,更沒有明確區分哪些是主要質量要求,哪些是次要的質量要求,一旦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發生矛盾,無法為會計人員提供具體的指導。因此,應當借鑒FASB和IASB的第8號概念公告的方法,將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劃分為不同的層次,以便為會計人員提供實務指導。

        參考文獻:

        第3篇: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基本準則 新舊比較 會計準則

        新基本準則是對舊基本準則中落后于國際財務報告中的幾個方面進行修正調整的,新基本準則能夠適應我國特色的會計行業現狀,同時又和國際準則接軌。本文主要分析新舊準則中的問題。

        一、會計要素

        基本準則中的核心內容其實有一項是有關會計要素定義和其計量與確認。新修訂過的基本準則中的所確定會計要素的名稱和數量都沒有做變動,仍然具備負債、收入、利潤、資產、所有者權益和費用這六個要素,但在會計要素的定義方面做出了與之前迥異的變化。新的基本準則中針對會計要素的內涵、性質兩方面做了精準定義,為會計要素增添了新的內容,使其進一步貼合會計要素的質量特征,并且保障了在確認和計量會計要素時的準確性。確認會計要素時需要滿足幾個標準:第一會計要素需要符合該類會計要素的定義;第二確保和將來有可能流入或者流出的經濟利益相關的企業的會計要素相配匹;第三保證有可靠計量項目的成本和價值。新基本準則對資產定義方面做出明確的規定,在資產分類方面取決于具體項目準則;與此相同的還有負債。在所有者權益方面規定了來源包括留存收益、直接算在所有者權益的損失和利得、投入的資本等,增加了損失與利得的概念。完善的對收入進行表述,提出確認的標準。費用方面完善了其定義和確認標準,同時定義了成本。

        (一)有關會計要素定義的變化

        舊基本準則中資產的定義為企業擁有或控制并以貨幣來計量的經濟資源;新基本準則中定義為企業擁有或控制的在過去交易事項中形成的,預計將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負債在舊基本準則中定義為企業所承擔的以貨幣計量,需要用資產或者勞務賠償方式支付的債務;新基本準則中負債定義為企業在過去交易事項中形成的預計會使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所有者權益在舊基本準則中定義為企業投資人對企業凈資產的所有權;在新基本準則里定義為企業資產在扣除負債之后所得者享有的剩余權益。收入在舊基本準則里定義為企業在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等經營方面的業務時獲得的營業收入;新基本準則中定義為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或者和所有者投入資本沒有關系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舊基本準則中對費用的定義為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產生的各種耗費;在新基本準則中定義為企業日?;顒又邪l生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并向所有者分配利潤沒有關系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舊基本準則中對利潤的定義為企業在某段期間內的經營成果;新基本準則中定義為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內的經營成果。

        (二)有關會計要素部分概念稱謂的變化

        例如新準則在第八章提出:利潤包含收入減去費用后的凈額并直接算在當期利潤的利得與損失,其中提到的利得與損失就是新基本準則中引入的概念,但其規范的內容基本和舊基本準則中營業外收支凈額這一概念符合。

        二、總則

        國際會計準則使用定義、引言、內容和范圍等方式,而我國法律規定的新基本會計準則分為章和條,和舊基本準則相比區別比較小。新基本準則有11章,總共50條;而舊基本準則有10章,總共66條。新基本準則包括總則、資產、所有者權益、費用、會計計量、附則、會計信息質量要求、負債、收入、利潤以及財務會計報告等。

        (一)新基本準則的適用范圍

        新基本準則的適用范圍在總則中,刪除了舊基本準則包括的設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投資企業,而適用境內的公司企業。

        (二)新基本準則的層次關系

        新基本會計準則的總則中含有基本準則與具體準則兩大項。在制定具體準則的時候應該遵守基本準則。在舊基本準則中只有對企業會計制度制定時要求遵循基本準則,這樣的修改訂制鞏固了基本準則的明確定位。

        (三)新基本準則的財務會計報告目標

        之前舊基本準則中并沒有對財務會計報告中的目標作出明確規范的定義,這導致財務會計報告作用目標發揮時受到很大影響。在新的基本準則中明確的提出財務會計報告目標這一概念,并且將財務會計報告目標以理論的方式呈現,內容表達為:提供給財務報告使用者企業財務狀況、現金流量、經營成果等相關信息,能夠反映出受托責任的企業管理層的履行狀況,有利于財務會計報告操作者進行經濟決策。財務會計報告目標這一概念的定義,對會計信息操作者和操作者使用途徑來說,都有了明確的規定,指明了完善與建立具體會計準則的方向,提供了構建會計要素和設計財務報告的可靠依據。財務會計報告目標與我國上市公司中國有企業占多數的基本情況相符合,突出強調履行受托責任對我國國有資產的保值起到增值的作用。

        1、財務會計報告名稱的變化

        新基本準則中將原來的財務報告改為財務會計報告,導致這一名稱上的變化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是《會計法》和《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中對財務會計報告的說法有源可尋;第二國際通用說法為財務會計報告,有利于和國際接軌。

        2、財務會計報告內容的變化

        新基本準則中對財務會計報告的說法為反映企業在一定日期內的財務狀況與某一會計期間內的現金流量、經營成果等會計信息。包括會計報表在內的附注和應該在財務會計報告中出現的其他資料和信息。規定會計報表至少需要包含利潤表、負債表以及現金流量等。

        (四)新基本準則的會計核算

        新基本準則中,會計核算一般原則的權責發生制被提到總則中,提出企業應該把核算的基礎放在權責發生制上。

        三、會計信息質量

        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由于被舊基本準則列在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里,導致其作用局限在會計信息的加工處理環節。在新的基本準則中,加強了對謹慎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實質重于形式、及時性、相關性、可比性、重要性等方面的修訂。舊基本準則中的權責發生制將會以會計假設的身份出現在總則之中,而歷史成本將會分到會計計量中。原有的資本性支出原則、配比原則和劃分收益性支出原則都被取消。新基本原則中,可靠性將變為會計信息質量標準的首要,這也符合了我國對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根本要求。

        (一)將一般原則改為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這樣的修訂突出體現了會計信息質量要求對基本準則的重要性,同時又加強了舊基本準則中第二章的邏輯性,使其在新基本準則中和第一條保證會計質量信息相照應。

        (二)重新定義了會計要素

        新基本準則對會計信息質量的修訂中,從性質和內涵兩方面,把會計要素的標準、范圍和時間要求等方面做出了確認并用理論進行了概述,提高會計要素反應信息的可靠性。

        (三)實質重于形式

        社會經濟中出現的復雜的現象要求會計能夠發揮反映經濟活動的能力,所以提出實質重于形式這一要求,并使其加入到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體系中。

        四、結束語

        根據上面的分析比較,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舊基本準則在以政策改革為主要方法,修訂出的新基本準則,在會計的目標、確認計量的原則和會計要素等方面,直面的討論了具體問題,具有穩定性、科學性、邏輯性等特點,做到能和具體某個準則相互銜接和匹配,而避免以往只是對其簡單重復與歸納整理,使原來的冗雜部分或者互相矛盾的部分不復出現,實現了修改定制新基本準則的最初目的,也達到了能和國際會計基本準則接軌的目標,增長了自身經驗和計量屬性的內容。

        參考文獻:

        [1]部莉B.新舊《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有關項目比較及思考[J].商業研究,2007

        第4篇: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新會計準則;穩健性

        一、穩健性的內涵

        會計盈余作為財務信息使用者最為關注的一項財務會計信息,它的穩健性一直以來都是會計確認與計量的重要原則,直接影響會計實務以及相關會計準則和制度的制定。傳統會計的概念中,穩健性是指“預見所有盡可能多的損失,但不預期任何不確定的收益”(Bliss,1924),即如果沒有法律意義上存在可以證實收益存在的證據時,是不允許確認收益或預期收益的。美國會計原則委員會(1970)將穩健性定義為:“企業投資者、管理者和會計工作者都偏于低估資產和利潤,以避免在計量過程中出現的小偏差。提出了穩健性理念。”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1980)中指出,穩健性原則是指“對于不確定性的一種審慎反應,以確保經營環境中存在的不確定性和內在風險被充分考慮到。因此,在未來收到或支付兩個估計的金額之間有同等的可能性時,穩健性要求采用比較不樂觀的估計數?!比欢?這種概念并沒有對不確定型的審慎反映做出清晰闡述,以及怎樣實現充分考慮企業不可預期的風險,(Givoly和Hayn,2000)。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1989)在其概念框架中對穩健性定義如下:“穩健性是指在不確定的情況下需要運用判斷做出必要的估計時,判斷過程應包括一定程度的謹慎,以便不高估資產或收益,也不低估負債或費用”。

        在近些年的學術研究中,廣大學者均廣泛引用Basu(1997)提出的關于穩健性的概念:“相比‘壞消息’而言,會計人員傾向于尋找更多的證據來支持對‘好消息’的確認,即會計盈余反映壞消息比反映好消息更及時”。 在此基礎上,Beaver和Ryan(2005)將會計穩健性明確區分為條件穩健性和無條件穩健性兩個子概念。條件穩健性指的是盈余反映壞消息比好消息更快,當期消息的性質和盈余反映速度有直接關系,又稱為盈余穩健性、損益表穩健性或事后穩健性,條件穩健性的例子包括存貨的成本與市價孰低法、長期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減值準備等。無條件穩健性指的是會計程序中應用一般公認會計原則,通過加速費用確認或推遲收入確認產生預期未記錄商譽的會計方法和估計,而持續低估凈資產的賬面價值使凈資產賬面價值相對較低,又稱為“資產負債表穩健性”或“事前穩健性”,它是一個總體的偏見,和當期的消息沒有關系。無條件穩健性的例子包括內部無形資產研究成本的立即費用化,資產的折舊采用超過其經濟折舊的加速折舊法等。

        1992年我國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會計準則》,第一次對穩健性原則提出了明確要求。準則規定“會計核算應當遵循謹慎性原則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發生的損失和費用”。不足之處,該準則沒有明確提出穩健性原則的概念和含義。而2001年財政部頒布的《企業會計制度》,對會計穩健性的概念首次做了比較清晰的解釋和闡述:企業在會計核算時,應當遵循謹慎性原則的要求,不得多計資產或收益,少計負債和費用。

        2006年我國新會計準則的出臺對穩健性的概念有了更進一步的明確。新會計準則的第十八條規定: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與2001年的《企業會計制度》相比,在對穩健性的定義進行闡述時估計二字被突出強調。

        二、我國上市公司會計盈余穩健性動因分析

        Watts(2003a),提出影響穩健性存在的動因有大概有四種:公司契約、法律訴訟、稅收、會計管制。由于我國的市場經濟運行環境還不夠完善,在契約、訴訟和稅收方面,我們對穩健會計信息的強大需求與美國市場相比還存在差距。在目前環境下,影響我國上市公司會計盈余穩健性變化的重要因素主要是會計管制,即會計準則對于穩健性要求的變化可能使上市公司不同時期的會計盈余的穩健性程度產生結構性的變化。而我國許多學者也證明了會計管制的變化對會計信息的穩健性程度有著重大影響。(秦勉、王玉蓉,2007;朱茶芬,2006;賈瑞芳,2008;遲旭升、洪慶彬,2009;曲曉輝、邱月華2007等)。

        三、新會計準則在會計穩健性方面的突出變革

        1. 首先在財務會計的目標定位方面新準則明確提出:向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管理層的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有助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作出經濟決策。與原準則相比,新準則對財務會計目標的提法更加有機地統一了會計信息的“受托責任觀”與“決策有用觀”。

        2. 新會計準則在“會計信息質量要求”這一章中規定:“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堅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這是穩健性作為會計信息質量要求之一在我國準則制度中的第一次明確提出,穩健性的重要性有了進一步提升。明確提出為保證會計信息質量而必須遵守的基本原則,更加強調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性。規定可靠性作為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首要一條要求貫穿于整個準則制定體系的各個具體準則內容中。新會計準則要求企業的財務報告在為企業投資者和社會公眾信息使用者做出科學決策提供相關、真實、可靠、公允的會計信息的同時,對會計確認計量原則作了嚴格、系統的規定。

        3. 會計計量的基本概念及其屬性也是第一次在新準則中提出,基本準則規定各會計要素一旦被確認,應及時登記入賬并列報于財務會計報表中。會計要素的確認必須以按規定的會計計量屬性為前提確定其價值,充分體現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性,從而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

        4. 新準則明確提出了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五種計量屬性。其中的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是一大亮點,也是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體系趨同的重要標志。同時,為防止利潤操縱導致公允價值濫用的情況發生,新準則對公允價值的使用前提有明確的界定:必須保證所確認會計要素的金額能夠可靠計量并取得。

        5. 新會計準則對原有的財務報告披露要求作了全面梳理和顯著改進,制定了比較完整的財務報告體系。新會計準則對信息披露的時間、空間、內容、范圍的全面而系統的規定,有助于促進企業提高包括盈余信息在內的會計信息的質量。

        四、會計準則背景下對會計穩健性影響分析

        新會計準則從源頭上防范盈余管理行為,對利潤的操縱行為具有制約作用,可提高盈余數據信息質量,使其更能真實地反映公司的實際業績。同時,以提升盈余穩健性為基調的新會計準則也順應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和會計信息透明度的總體趨勢。

        我國新會計準則對會計穩健性有著明確的定義。相較于美國FASB的第2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相比,我國新準則對于會計穩健性在整個會計概念結構中的定位層次更高。在新會計準則中會計穩健性是作為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一部分,即新準則將會計穩健性定位為會計信息質量的一個限定條件,而不僅僅是會計處理的一個原則。

        然而,新準則對于會計信息相關性的強調可能會對會計穩健性帶來沖擊。新準則中最大的特點就是引入了公允價值的計量方法,而公允價值被認為是穩健性的對立因素,那么新準則如何體現以提升盈余穩健性為基調的呢?

        首先,公允價值計量方法的使用是有嚴格范圍限制的。新準則只允許一部分資產項目,比如金融資產、投資性房地產,使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而且,新準則強調:“企業在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一般應當采用歷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當保證所確定的會計要素金額能夠取得并可靠計量”。也就是說公允價值的運用要以可靠計量為基礎,歷史成本仍然是首選計量屬性。

        其次,理論上講,公允價值計量在體現客觀真實地反映交易和其他事項的會計本質方面,可能是最相關的計量屬性。但是,如果市場環境不活躍, 就難以直接獲得公允價值,導致必須使用現值技術來進行估計。這種估計會涉及大量又不確定性的因素,需要特定主題的估計。在這種情況下,要使會計師在會計的確認和計量過程中不受主觀意見左右和不帶任何偏見,是不切實際的。因此,即使面對公允價值計量的提出,穩健性原則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

        再次, 新準則中資產減值損失的確認范圍進一步擴大,對其確認和計量的規范更加具體,并進一步規定,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長期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將不允許轉回。這就意味著:只允許對長期資產進行減值測試而不允許對其進行重估,這種不對稱的要求本身就是穩健性原則運用的重要體現。

        五、實施新準則過程中有效提升盈余穩健性的幾點建議

        1. 嚴格運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加強相關評估機構監管建設

        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引入作為新會計準則的重要變革,在準則實施過程中是最難絕對把握的。金融工具等準則明確要求使用公允價值計量的,首先要全面分析影響公允價值計量的各種因素,同時密切關注市場活躍價格從而保證最大程度上合理確定公允價值;對于不符合準則規定的關于使用公允價值前提的事項,要采取不強求的使用態度。此外公允價值的計量確定離不開相關評估機構,因此,相關部門要切實加強相關評估機構的監督管理,合理規范評估業務從而提高評估質量,以保證會計信息質量。

        2.逐步完善各項配套政策和制度,提高會計環境質量

        作為一個會計準則體系需要有相適應的制度環境與其共存,會計準則的實施氛圍在我國還不夠原則化和制度化,上市公司治理環境本身還不夠完善,存在國有企股東缺位、市場監管不力、一股大等弊端。逐步完善和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度,加強監管“空白地”的建章立制,保證合理有序的市場環境和市場秩序,保證新準則實施環境的公正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防止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等不良現象的滋長。同時我們仍有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即企業會計制度就目前我國市場環境看還不能立即取消,必然要遵循循序漸進的過程,許多非上市企業在一定階段內仍會實施企業會計制度。為避免新舊會計準則實施過程中的沖突,《企業會計制度》、《小企業會計制度》等亟待解決。

        3.充分結合會計信息披露,提高財務會計信息質量

        在處理會計實務過程中遇到不確定事項時穩健性原則要擺在首位,然后才使用具體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處理。所以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必然受到不同判斷結果的影響。由此會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帶來差異化,影響信息使用者做出科學決策。充分的信息披露能有效地提高信息可比性和及時性,從而使與企業有利害關系者能夠及時準確地把握企業的財務狀況。因此,充分體現穩健性原則的若干問題在信息披露過程中就顯得尤為重要,包括具體會計處理方法的應用程序、時間和范圍。

        4. 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為新準則有效實施創造良好的運行基礎

        企業內部控制主要包括優化建立企業組織結構、加快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打造高效可行的運作程序,設立先進可靠的企業管理信息系統,提升企業及時獲取信息能力,提高企業的快速反應能力等等。建立健全的企業內部控制對貫徹落實相關法律法規、加強會計核算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不斷加強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完善企業內部監督與評審,保證內控規章制度有效落實,為新準則實施創造良好的運行環境和基礎。

        5.加強會計人員關于新準則制定和實施的專業培訓教育,不斷提升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和業務能力

        會計人員在會計實務處理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新會計準則涉及很多新的會計理念和核算方法,如公允價值的確定與運用、金融資產的分類及其核算、各類資產減值的核算、借款費用的會計處理、股份支付的會計處理、合并報表的調整、研發費用的劃分等等,扮演著報表編制者和估計師雙重身份的財會人員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為保證新準則有效實施,加強企業會計從業人員的專業培訓教育,提升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和業務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曲曉輝,邱月華.強制性制度變遷與盈余穩健性――來自深滬證券市場的經驗證據.會計研究,2007,7

        [2]李增泉,盧文彬.會計盈余的穩健性:發現與啟示.會計研究,2003,12

        [3]潘哲盛.我國新準則背景下的會計穩健性分析.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15)

        [4]李軍蕊,熊正平.新準則下上市公司盈余穩健性和盈余質量分析.會計之友,2008,7

        第5篇: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會計信息 經濟模式 會計行為

        2006年2月15日,我國財政部在北京正式新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這是我國為了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對會計信息求多元化的需要,適應經濟全球化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世界潮流,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和皆社會建設而實施的新會計準則體系。新會計準則系從2007年1月1日起施行,首先在我國的企業會市場經濟發展進程的、能夠獨立實施和執行的、與國際會計標準趨同的我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

        一、新會計準則體系的主要內容

        基本準則規定了整個準則體系的目的、假設和前提條件、基本原則、會計要素及其確認與計量、會計報表的總體要求等內容。會計準則體系的總體目標是規范會計行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滿足投資人、債權人、社會公眾、有關部門和管理測光對會計信息的需求,這是全社會對會計信息共同的基本標準。新會計準則體系下的會計要素仍保留原先的六要素分類,規定的主要內容為定義和相關的定性規定。各會計要素的定義表述與《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類似,但在內涵上借鑒了IFRS《框架》,有所擴大。

        二、新會計準則體系的特征

        (一)新準則體系體現的“借鑒國際”的特征

        隨著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世界經濟的一體化趨勢,國際資本市場的全球化進程和知識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會計理論的不斷發展和日臻完善,這便要求我國企業會計核算法規規范要順應資本市場對會計信息的需求,能夠為全球投資者提供更加透明可比的財務信息,促進中國企業在境外融資,降低融資成本。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以后,會計準則的國際化趨同需要也日益迫切,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新會計準則體系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二)新準則體系的“中國特色”的特征

        盡管對國際會計準則中的語言表述進行改造使其中國化,外國問題中國化,專業問題通俗化,但因法律環境限制和經濟環境制約,我們不照搬國際會計準則,也存在“中國特色”。第一,關于資產減值損失。我國現行制度和《國際會計準則第36號》都允許對已確認的資產減值損失予以轉回(國際會計準則對于商譽減值損失不允許轉回),但是從我國實際運行情況看,該規定已經成為一些企業操縱利潤的主要手段,不利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第二,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新準則中規定,除了有關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做權益處理的,均做收入處理。而國際準則規定所有的補貼按收入處理。第三,關于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我國國有企業占主導地位,國有企業是獨立的法人,它們之間如果無控制關系不應該是關聯方,不需要披露大量的信息,這樣看國際準則不夠完善。

        (三)新準則體系的“國際趨同”的特征

        惡性通貨膨脹。國際準則中有“惡性通貨膨脹經濟中的財務報告”項目,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我國政府具有宏觀經濟調控能力,不會出現惡性通貨膨脹的情況,但中國企業在境外的子公司報回的惡性通貨膨脹經濟下的財務報告應進行調整,可在合并財務報表等有關準則中做出相應的規定。對生產周期長的資產,允許其借款費用資本化。我們借鑒了國際準則做了相應的調整。對所得稅的核算基本借鑒國際準則的做法,所得稅費用是站在資產負債表的角度計算,以會計利潤為基礎,企業發生的收入或費用,是增加了凈資產還是減少了凈資產,比如利潤的本質是增加凈資產,虧損的本質是減少凈資產,國際會計準則資產負債表觀的理念是,最終經營結果——企業凈資產、企業資源是否增加。

        三、新會計準則體系的創新

        (一)面向市場經濟的理念的創新

        新準則在采納了受托責任觀基礎上,更多的強調了決策有用觀的理念,如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要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有助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做出經濟決策。強調財務報告為投資者服務,把為投資者服務放到了首位,這是觀念上的一個大轉變,樹立了市場經濟的觀念。在受托責任觀下,會計本質上不是一個計價的過程,而是收入和成本費用的配比過程,資產負債表淪為成本攤銷表,如在資產負債表中有大量的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計量屬性主要采用歷史成本。受托責任觀因注重收益,形成了收入費用觀。而決策有用觀是在證券市場日益擴大化和規范化的歷史經濟背景下形成的。證券市場分析師、財務分析師為了分析公司的投資價值,非常關注公司未來的現金流量;在資產負債表中,可以通過資產預測未來的現金流入,通過負債預測未來的現金流出。決策有用觀因注重資產負債,形成資產負債觀。

        (二)重視資產負債表觀的理念的創新

        資產負債觀和利潤表觀原本是計量企業收益的兩種不同理論,從二十世紀70年代后,國際上更重視資產負債表所提供的信息,逐漸從“收入費用觀”轉變為“資產負債觀”,成為制定準則的主要依據。這次新準則采用了“資產負債觀”,使會計確認、計量的方法發生了一系列重大變化。因此,應深刻認識資產負債觀,才能對新準則有一個高層次的把握。利潤表觀報表體系核心利潤表,計量基礎歷史成本,收益計量原則實現的原則,信息特征可靠性。而資產負債觀報表體系核心資產負債表,計量基礎公允價值,收益計量原則實現和未實現的,信息特征相關性。資產負債觀更為注重交易和事項的實質,要求首先界定每筆交易或事項發生后對企業資產和負債變化的影響,確保了企業各時點上的資產和負債存量的真實準確。

        (三)會計計量屬性的創新

        新準則對“公允價值”的運用成為這次會計改革最引人注目的亮點。但是由于我國的國情比較特殊,許多要素市場和產品市場都很不發達,中介機構的誠信和專業水平尚有待提高,同時我國的資本市場不規范,投資者與監管機構又十分重視收入、凈收益的指標值等,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新準則規定需要謹慎運用公允價值。

        (四)會計要素經歷利益認識的創新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等會計要素定義的國際化,強化經濟資源流動的觀念;如資產是“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負債是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等。同時在新準則中,引入了利得和損失的概念,并且要正確區分收入和利得,收入由日?;顒訋斫洕?;利得由非日?;顒訋斫洕?。

        (五)會計核算原則,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的創新

        會計信息質量,關系到維護投資者和社會公眾的切身利。新準則以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提升會計信息效用為目標,按照國際會計慣例,在所有權和經營權高度分離的情況下,強調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強調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內容完整,突出了財務會計的目標是提供有用的信息。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是會計信息的首要質量要求,是企業財務報告中所提供會計信息應具備的基本質量特征;實質重于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是會計信息的次級質量要求,是對會計信息首要質量要求的補充和完善,尤其是在對某些特殊交易或者事項進行處理時,需根據這些質量要求來把握其會計處理原則。

        新會計準則的頒布是我國會計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它對社會各界都產生了劇烈而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對我國上市公司或即將上市的公司來說,新準則的實施無疑會對其上市、扭虧、

        保牌、退市等方面產生劇烈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李筱強.新會計準則對上市公司的影響《財會學習》.2007.4.

        第6篇: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影響因素

        Abstract: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o satisfy the user to need to have many kinds of quality characters, what is most main is the relevance and the reliability. Analyzes its relevance and the reliable characteristic thoroughly and understood fully it relations regarding improve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quality to be very important. In affects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quality height in the factor, such as monetary value change, accountant fuzziness and so on property the factors are unable to eliminate, only then understands and reduces its influence is with every effort fully correct and the objective choice.

        key word: Accounting information; Quality character; Influencing factor

        前言

        會計信息是用于體現特定會計主體價值狀態及其經濟活動中價值運動和增值過程狀況的經濟信息,具體而言,它反映其服務的會計主體在一定時點上的財務狀況和一定時期內的經營成果及現金流量等內容。正是由于會計信息能夠反映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信息,所以會計信息在加強其主體內部經營管理,滿足國家宏觀調控,優化社會資源配置,服務于相關利害主體進行規劃決策等方面有著重大的作用。由此,我們應該重視對會計信息質量問題的研究。

        一、對會計信息質量及其特征分析

        (一)對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制度認識

        比較并分別認識中外會計權威機構對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規定,是全面認識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一種常規方式,下面我們將在初識會計信息基本質量特征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制度上的認識及分析。

        1.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

        所謂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就是會計信息所應當達到或滿足的基本質量要求。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是為會計目標服務的,是會計系統為達到會計目標而對會計信息進行的約束,它是確立會計目標與實現會計目標之間的橋梁。在會計目標被定義為決策有用性的前提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就是使會計信息對決策有用特征。投資者把資金投資于企業的理論目的在于未來獲得更多的收益,包括股利和資本利得等,因此, 投資者需要依據會計信息做出持有還是出售的決策,債權人需要依據會計信息做出是否貸款的決策等,這些會計信息使用者都需要有用的會計信息,即有利于他們做出決策的信息,也就是說他們需要對其預測未來時會導致決策差別的會計信息。所以,相關性是保證會計信息對決策有用的最重要的質量特征。由于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經營者擁有更充分的信息,投資者和債權人等外部信息使用者獲得的信息是不充分的,所以為了做出正確的決策,他們都需要可靠的信息,任何虛假和誤導決策的信息都比沒有信息更有害,會損害他們的利益,因此,可靠性是保證會計信息對決策有用的另一重要質量特征。在感性認識到會計信息重要質量特征的前提下我們比較一下國內外對其所進行的制度性規定。

        2.我國會計準則對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

        我國于1993年開始執行的《企業會計準則》以一般原則的形式規定了以下質量特征:客觀(可靠)性、相關性、一致性、可比性、及時性、明晰性、謹慎性、重要性和完整性等。2001年開始執行的《企業會計制度》增加了“實質重于形式”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2006年2月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中首次明確提出了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明確了以下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真實(可靠)性、相關性、明晰性、可比性、一致性、實質重于形式、重要性、完整性、謹慎性、及時性和權責發生制等。我國會計準則委員會在借鑒了國家對于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基礎上提出了我國會計信息應該堅持的會計質量要求,這一要求基本上也體現出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主要內容,并且也將真實(可靠)性和相關性作為要求之首,表明了其重要性。

        3.國外會計組織對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規定

        從規章制度上認識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是相對規范和確切的,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在總結了各會計職業團體關于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研究的基礎上,開拓性地將會計信息質量特征與財務報告目標區分開,在其的《財務會計概念公告》中比較全面地闡述了會計信息必須符合的一系列質量要求。這些要求包括可理解性、相關性、可靠性(包括可檢驗性、中立性、如實反映)、可比性(包括一貫性)等,另外把重要性與成本效益原則作為兩個主要限定因素。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的《關于編制和提供財務報表的框架》中,對于會計信息提出了可理解性、相關性(包括重要性)、可靠性(包括如實反映、實質重于形式、中立性、審慎與完整性)、可比性等質量特征,并將可理解性、相關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等作為四項主要質量特征,另外把及時性、效益與成本之間的平衡作為兩個限制因素。由此我們不難看出,相關性和可靠性是國外會計組織所共識的重要會計信息質量特征。

        (二)對會計信息質量基本特征的分析

        通過以上對國內外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制度規定可以看出,其內容有相同的部分,但也各有側重點,這也與不同的會計環境有關。從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重要性上分析,會計信息質量的特征應該包括主要質量特征和次要質量特征兩部分,根據我們前面的分析以及國內外會計權威機構關于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規定不難看出,會計信息質量的主要特征要求是相關性和可靠性。除此之外,我們還要考慮會計信息的其他質量特征,可比性、一致性、及時性等其他信息特征也是良好會計信息應具備的質量,我們將其稱為次要質量。

        1.關于相關性會計信息質量特征要求

        關于相關性,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認為是指與決策有關,具有改變決策的能力。我國會計準則中對于相關性的要求是指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有助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作出評價或者預測。分析相關性,重要的一點是要明白誰是會計信息使用者,這不僅關系到會計目標的定位,還關系到會計信息能否達到特定的質量特征,滿足相關性的要求。相關性最初是指一般相關性,也就是將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信息都作為與使用者經濟決策有關的信息,向使用者提供通用的會計信息。顯然,目前的會計財務報告都達到一般相關的要求,基本能夠滿足一系列信息使用者的基本信息需求。但是,具體使用者除一些共同的信息需求外,還面臨一些特定決策問題,相比之下,他們更需要能夠滿足自己特定需求的信息。例如,投資者會更加關注投資報酬和投資風險。財務會計信息只有真正滿足了使用者的特殊需要,才能真正具有決策相關性,所以,有時候我們必須考慮在提供通用信息和特定信息之間做出選擇的問題。

        2.關于可靠性會計信息質量特征要求

        對于可靠性,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認為其是指確保信息能免于錯誤及偏差,并能忠實反映它欲反映的現象或狀況的質量。一項信息是否可靠,可就其三個組成因素加以衡量,即真實性、可驗證性和中立性。對于可靠性,我國會計基本準則要求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信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內容完整。會計信息如果不可靠,不僅無助于決策,而且還可能導致錯誤的決策,所以,可靠性是會計信息重要的質量特征,是相關性的前提。會計信息只有可靠才相關,相反,不可靠的會計信息,不僅無用,而且有害。

        3.會計信息相關性和可靠性的兩難選擇

        第7篇: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概念范文

        一、構建政府會計準則概念框架的重要性

        關于政府會計準則概念框架的重要性,可以從層級制度系統具有的高效性特征來認識:

        1、以概念框架為統率的多層次政府會計準則有助于具體規則間的相互協調,對于增強準則的可理解性和全面實現政府會計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現實中,制度服務于其目標是靠形成相互支持的規則群。如果各種規則系統形成一個從一般規則到具體規則的層級結構,就能在引導人的行為上更好地發揮作用。

        在層級結構中,一般規則往往是抽象的,它由正式制定的具有普遍適應性的制度構成。當較具體的規則出現矛盾時,一般規則可以對其進行協調,概念框架在準則系統中就充當了這種角色。而較具體的規則只負責解釋具體的問題,包含在具體的細則(如具體會計準則)中??梢哉f統率性規則(一般規則)為低層次規則(具體規則)創建了一個框架。如果對具體的低層次規則的合法性產生疑問,準則系統就會自下而上地(從具體規則到一般規則)受到評估。概念框架作為統率性規則在政府會計準則層級結構中發揮作用,不僅有助于增強準則系統的可理解性,而且能夠在規則系統中建立起一種秩序,防止具體規則之間可能出現的抵觸與漏洞,提高準則的效率,更好地實現政府會計目標。

        2、建立概念框架指導具體準則的制定,有助于政府會計準則和演化的連續性。

        外部世界的不斷變化,要求制度系統應具有演化的能力。規則系統層級結構的一個關鍵功能就是支持規則系統的演化。概念框架決定著具體準則可以規定什么和不可以規定什么,保證著規則系統的內在一致性,并且控制著規則調整的程序。概念框架規定了制度系統可以進行怎樣的變革,以及如何就這些變革作出決策。這對于制度系統在不同時期合乎預期地發揮作用是必不可少的。當具體的、低層次的規則必須進行調整以適應新環境時,一般的、較高層次的規則會使整個局面保持可預見性。

        事實上,上述原理在國外政府會計準則制定實踐中已得到驗證:以美國政府會計準則委員會(GASB)為例,其主席唐艾倫曾指出,GASB從一開始就認識到健全的概念框架在政府會計準則發展中的重要性。為此,GASB先后專門了《聯邦財務報告目標》(第1號概念公告)及《主體與揭示》兩份概念公告,它們對隨后的準則作用很大。例如,第1號概念公告中對報告目標的詳細闡述對其后的具體準則制定起到了直接的指導作用,這一點在第34號準則公告《州和地方政府的基本財務報表以及管理討論與》中表現尤為突出。為此,GASB坦言,“概念公告為準則提供了一個理論,從而引導了委員會的工作。它們也幫助建立了合理的判斷范圍,同時對公眾了解財務報告的性質和局限性大有幫助。”

        由此可見,以概念框架為統率的多層次政府會計準則將有助于政府會計目標的實現,并增強準則的可理解性和發展演化能力,從而形成高效的制度安排。構建政府會計準則概念框架的重要性應予以肯定。

        二、政府會計準則概念框架中的若干理論問題

        1、政府會計主體:記賬主體與報告主體概念的適當分離。

        會計主體是指會計為之服務的單位或組織,包括記賬(核算)主體和報告主體。在美國,由于引入了“基金理論”,政府會計的記賬主體通常表現為各類“基金”。而報告主體則采用了雙重視角:首先,政府作為一個整體,需要報告其政務活動和活動,對政府能夠實際控制的財務資源的獲得與使用進行報告,以評價其財務受托責任;其次,在基金層面,則以主要政務、企業基金和受托基金作為報告主體,并對那些主要的基金單獨編報基金財務報告,非主要的基金則合并在一起編報基金財務報告。這一做法很好地體現了記賬主體和報告主體的離合關系,滿足了信息使用者依賴財務報告獲取數據以對報告主體履行財務受托責任進行評估和制定決策的信息需求,值得我國借鑒。

        目前,我國的預算會計主體是每一級的預算單位。在總預算會計中,它是國家各級政府;在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中,它是各級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由于這一模式將政府預算與具體使用資金的核算割裂開來,使得預算對具體財務資源的使用缺乏控制。財政資金的統一向下撥付又助長了各單位爭資金而輕效益的現象,不利于提高財務資源的使用效率。

        因此,在我國政府會計主體概念選取時,必須要從有利于實現評價財務受托責任的報告目標和加強政府財務資源管理、規范政府財務行為的雙重角度出發,對記賬主體和報告主體分別加以界定。在確定記賬主體時,一方面,要確立未來基金會計模式中基金的記賬主體地位;另一方面,應在目前以各級預算單位作為記賬主體的基礎上,健全現有各種基金的核算機制,將這些基金作為記賬主體。在確定報告主體時,要注意層次性,把政府會計的報告主體分為基本政府和基本政府的組成單位(行政和事業單位),條件成熟時,將基本政府的相關單位(如國有獨資企業、政府公用事業單位等)以及主要基金納入報告主體范圍。

        2、政府核算基礎:從修正的應計制到完全的應計制的漸進演化方式。

        相對于傳統的現金制,應計制在評價政府公共管理績效和促進政府提高運作效率等方面優勢明顯。它更全面準確地反映了政府資產、負債方面的信息,使財務成果更接近于實質,對管理當局的舞弊行為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

        ,經濟合作與組織的大部分國家已進行了政府會計核算基礎方面的改革,采用的方式可分為三種:修正的現金制、修正的應計制以及完全的應計制。美國GASB的第34號準則公告則要求政府會計根據財務報告視角采用雙重形式的核算基礎:政府整體報告、基金使用完全的應計制,政務基金使用修正的應計制。

        根據我國的國情,政府會計基礎目前宜選擇修正的應計制,但應當以完全的應計制作為一個長期的目標。因為,從當前趨勢看,修正現金制已逐漸被各國所淘汰,國際會計師聯合會公共機構委員會在編制國際公共機構會計準則新草案中更是將其刪除。而實行完全的應計制則意味著對政府固定資產的大規模重新評估,考慮到我國政府會計報告范圍界限尚未確定,以及一步到位帶來的舞弊可能和成本效益原則,也不宜盡快采用和實施。此外,我國還應借鑒GASB的“雙重標準”經驗,對納入報告范圍的不同主體分別采用不同的核算基礎。例如,若將某些公共企業和盈利性事業單位納入政府報告主體,則可直接采用完全的應計制。

        3、政府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真實性為基礎,強調相關性,把提高透明度作為綜合的質量目標。

        會計信息質量特征作為會計信息的“有用性”標志,是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具體表現。目前,我國預算會計制度將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放在一般原則中論述,共十一項。其中質量特征包括真實性、相關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時性、明晰性、重要性七項。顯然,這種將會計信息質量特征與會計要素確認、計量的原則混在一起的做法并不合理。因為它們不是同一層次的。

        筆者認為,在政府會計準則結構中,首先應把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同會計要素確認、計量的原則區別開來,以便正面表達其涵義,突出其重要地位;并把基本質量要求與其制約因素劃分開來,以便分清主次。在核心的兩個質量特征中,應以真實性作為基礎,并強調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在總括性質量特征的描述方面,應引入西方評價高質量會計準則和會計信息的“透明度”概念。因為事實證明,將全面、相關、及時、可靠、可比等質量特征進行綜合后的“透明”信息對于使用者了解報告主體財務狀況、經營成果、風險程度和評價報告主體的財務受托責任都是非常有效的。

        4、會計要素設置:設置結余賬戶,評價財務受托責任。

        目前,我國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和事業單位會計準則都規定了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支出五類要素,這種劃分體現了與企業會計的區別,基本上符合國際慣例。但與GASB會計要素作進一步比較后,發現兩者之間還是存在以下差異:首先,資產定義方面的不同:GASB的資產定義的內涵是一種財務資源,我國則定義為一種經濟資源。其次,GASB將基金資產(負債)與固定資產(長期負債)分開核算,這將有助于區分各年度的財務受托責任,我國并未進行區分。這些差異的根源在于美國實行的是以基金為會計主體的核算模式。通過將資產與負債的差額表述為“基金余額”,對于評價特定會計報告主體在特定期間的財務受托責任無疑是十分便利的。

        為了突出對政府財務受托責任的反映,建議我國政府進行會計要素劃分時確立結余要素。同時,應積極地推進基金會計核算模式,在該模式建立后,確立新的基金結余要素。而針對目前已設立的專項基金的使用情況,可選擇的方式是:專門設置“基金結余”賬戶,在凈資產類要素的“經費結余”科目中進行明細反映。

        5、政府會計報告模式:從政府層面報告到可選擇的雙重視角報告。

        政府會計報告是使用者據以、評價報告主體管理當局的財務業績和財務受托責任履行情況,并作出相關決策的重要信息來源。選擇適當的報告模式,是會計目標得以實現的關鍵環節。目前,我國政府會計報告由總預算會計報表和行政單位會計報表構成。這些報表的提供者為各級政府和行政事業單位。

        第8篇: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概念范文

        一、基本準則修訂的動因分析

        (一)融入會計準則全球趨同是我國的必然選擇。從世界范圍內來看,會計準則國際化發展到現在已經由國際協調階段進入了全球趨同階段。所謂會計準則全球趨同,指受經濟全球化的推動,各國國內會計準則在不斷的國際比較和協調中,在國際強勢集團的推動下,向建立全球通用的會計準則目標發展這樣一種動態的過程。

        1、會計準則國際化的必要性。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就是市場已突破時空界限,形成全球性的統一市場,世界各國都加大了對外開放的步伐,資本、商品和服務在世界范圍內的流動空前活躍??鐕鲜泻桶l行證券等國際籌資活動日益增多,資本市場國際化的程度在不斷提高。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客觀上要求作為國際商業語言的會計必須采用相同或相近的會計準則,以提供真實、公允和可比的會計信息。

        2、融入會計準則全球趨同是我國的必然選擇。世界貿易的飛速發展和全球資本的流動將世界經濟帶入了全球化時代。在這個時代,任何國家或地區如果要脫離世界經濟謀求自身發展是不可想像的。作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出口國,我國的經濟已經融入世界經濟的大潮,越來越受到全球經濟的影響,對外依存度也越來越高。我國境外籌資企業、跨國公司、外商投資企業,由于其母公司、子公司或投資者分別屬于不同的國家或地區,需要分別按照不同國家或地區的會計標準編制財務報告,造成大量的信息披露成本。同時,也增加了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籌資成本和交易成本,因此采用全球統一的會計標準更符合成本效益原則,也將使會計信息更為有用和便于理解,以促使我國企業在全球性的經濟競爭和發展中處于優勢地位。此外,加入WTO后一些成員國對我國的出口產品提起反傾銷訴訟,某些成員國因不承認我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拒絕接受我國會計標準所計算的成本資料,并要求采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或第三國的成本資料為依據,從而使我國的企業在反傾銷中處于不利地位,成為出口貿易的巨大障礙。因此采用全球統一的會計標準就顯得日益迫切。

        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會計準則作為一種制度安排,具有一定的經濟后果并涉及到相關各方的利益分配。正如美國著名會計教授澤夫所述,會計準則將影響企業、政府、工會、投資人和債權人的決策行為,受影響的決策行為反過來又會影響其他方面的利益。因此,發達國家等強勢集團牢牢地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的制定權抓在手中,將IFRS演變為發達國家的會計準則。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IFRS無疑是一把雙刃劍,在利用它獲得外資的同時,也要以開放市場、損害一定的經濟利益作為代價。但是如果完全拒絕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必然會影響我國改革開放的進程,不利于我國吸收國際資本,更不利于到國外上市和發行債券,還要增加許多不必要的費用。因此,在利益權衡下,必須做出趨利避害的抉擇,應在考慮國情需要的前提下,盡量與全球化會計準則、國際慣例趨同。

        (二)基本準則本身所存在的問題。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新興事物的不斷涌現,1992年底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已經不符合變化了的客觀實際,不能適應經濟全球化的需要。原基本準則內容陳舊,存在技術上和操作上的滯后性。例如,早在2000年《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就已對會計要素做出了重新定義,而原基本準則上的要素定義早已過時,在會計理論和實務中已沒有利用價值,實際上已經出現了一種邊緣化現象。再者,原基本準則中還存在大量與《會計法》、《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和《企業會計制度》等法律法規相矛盾和抵觸的地方,成為組建我國統一會計制度體系的一大障礙。因此,對基本準則進行修訂已勢在必行。

        二、基本準則修訂的內容與特點

        (一)基本準則修訂的內容。本次基本準則的修訂所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主要體現在以下八個方面:(1)基本準則的定位,由指導制定企業會計制度變為指導制定具體會計準則;(2)新準則明確提出“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該目標是決策有用論和受托責任論的結合,這是充分考慮我國特殊的經濟環境后所做出的規定;(3)新準則增加第十條關于會計要素及其構成的規定,其作用無非是統領第三至八章的內容;(4)將準則第二章“一般原則”更名為“會計信息質量要求”,該部分提出了八項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可靠性、相關性、明晰性、可比性(包括一貫性)、實質重于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其中增加了“實質重于形式”的要求,并刪除了原有的劃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配比等規定;(5)重新對會計要素進行了定義,其中收入和費用要素的定義較為新穎。指出“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薄百M用是指企業在日?;顒又邪l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庇捎谑状翁岢觥袄谩焙汀皳p失”的概念,相應地也改變了所有者權益和利潤的構成;(6)剔除了大量的具體賬務處理,提高基本準則的理論性;(7)突出會計計量問題,并單設一章列出了五種會計計量屬性: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并對它們做出了具體解釋,其中由于公允價值在金融工具相關問題上的應用而受到了特別的推崇;(8)擴大了財務會計報告的范圍,提出“財務會計報告包括會計報表及其附注和其他應當在財務會計報告中披露的相關信息和資料。會計報表至少應當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

        (二)基本準則修訂后所呈現的特點。修訂后的基本準則注意了整體結構的布局,刪除了大量的具體賬務處理,修正了很多陳舊的內容,引入了一些國際上流行的會計概念等等,這些無疑都是一大進步,使得基本準則更為精煉和完整,具體來說呈現出以下特點:

        1、基本準則已經呈現出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雛形

        (1)從總體布局來看,新基本準則的結構更趨向于財務會計概念框架。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簡稱CF)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提出來的,它是由互相關聯的目標和基本概念所組成的邏輯一致的體系,這些目標和基本概念可用來引導首尾一貫的準則,并對財務會計和報告的性質、作用和局限性做出規定。美國FASB所頒布的概念框架,在國際上引起了較大的反響。一些國家和國際組織也紛紛效仿,如加拿大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加拿大特許會計師協會(CICA)也了一份名為“財務報表概念”的文告;英國會計準則制定機構――會計準則委員會(ASB)的相類似的文件是財務報告“原則報告”等。此外,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B的前身)也在1989年7月1日公布了《編報財務報表的框架》的準則公告,其性質類似于財務會計概念框架。修訂后基本準則的結構更趨向于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圖1)兩者的結構都具有一定的邏輯性:起點基礎運行呈報,只有邏輯一致的概念框架才能制定出首尾一貫的準則。

        (2)從具體內容來看,新基本準則更多地吸收了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理念。新的基本準則刪除了大量的具體賬務處理,只保留了基本概念等理論性比較強的內容。因此,其定位是指導具體會計準則的制定,具有和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相同的功能。再者,首次在準則中引入概念框架中的“利得”、“損失”、“留存收益”等概念并做出了具體解釋,相應地也改變了所有者權益和利潤的構成項目,由此對會計報表也會產生較大的影響。

        此外,在分析新基本準則第二章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時候,我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該部分由八項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構成,我們暫且把其中的“明晰性”解釋為“可理解性”,并將它們按照在基本準則中的出場順序排列(圖2)。我們可以發現:我國會計信息質量體系的前兩項與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在其的財務會計概念框架中所規定的主要信息質量相同;我國會計信息質量體系的前四項與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和加拿大等規定的主要信息質量相同,這不能被理解為是一種巧合,而是我國在制定會計準則上為國際趨同所做出努力的結果。

        2、反映受托責任和可靠性,體現國家特色。每個國家都有其自身的特殊環境,必須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此,對于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我們只能借鑒而不能照搬。修訂后的基本準則在進行國際趨同的同時,也充分考慮到了我國的具體實際。例如,財務會計報告目標的提出就反映了這一特點,該目標是決策有用論和受托責任論的結合。對于決策有用論,國內已達成共識,但是由于我國資本市場還不發達且相應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會計信息造假嚴重泛濫等等,財務報告急需反映管理層的受托責任,以增強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因此,兩者的結合才是權宜之計,其中當務之急更是強調受托責任的目標。與此相應地,反映受托責任的可靠性也將擺在我國會計信息質量體系的首位。

        3、內容表述更為準確和完整。修訂后的基本準則內容表述更為準確和完整,這一特點可散見于準則的各項條款中。例如,基本準則的制定依據在原準則中表述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制定本準則”,而新準則改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準則”。由于會計準則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屬于第三層次,在此級別以上的其他相關法律和行政法規也對會計準則構成權威性,成為其制定依據,如《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等;在“謹慎性”條款中,原準則規定應“合理核算可能發生的損失和費用”,而新準則提出“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從資產(或收益)和負債(或費用)兩方面加以限制,堵塞了舞弊的漏洞,體現了其準確性和完整性。只有擁有準確和完整的條款內容,才便于讀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準則。

        4、確立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地位。這一特點是本次基本準則修訂的一大亮點,修訂后的基本準則將會計計量問題單設一章加以規定,并突出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重要性。計量問題一直是會計中的難點所在,緣于其理論性和實務性很難達到完美的結合。會計存續這么多年來,歷史成本一直作為會計計量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屬性。但是,隨著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和新興事物的不斷涌現,特別是金融工具的出現,使得歷史成本理論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和挑戰,其他計量屬性,尤其是公允價值逐漸開始發揮作用。在適當的時候,運用除歷史成本外的其他計量屬性更能反映經濟業務的實質。

        從以上的特點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修訂后的基本準則大大提高了其理論性和時代性,為指導具體準則的制定、組建我國統一的會計制度體系提供了可能。

        第9篇: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影響因素

        Abstract:Theaccountinginformationtosatisfytheusertoneedtohavemanykindsofqualitycharacters,whatismostmainistherelevanceandthereliability.Analyzesitsrelevanceandthereliablecharacteristicthoroughlyandunderstoodfullyitrelationsregardingimprovetheaccountinginformationqualitytobeveryimportant.Inaffectstheaccountinginformationqualityheightinthefactor,suchasmonetaryvaluechange,accountantfuzzinessandsoonpropertythefactorsareunabletoeliminate,onlythenunderstandsandreducesitsinfluenceiswitheveryeffortfullycorrectandtheobjectivechoice.

        keyword:Accountinginformation;Qualitycharacter;Influencingfactor

        前言

        會計信息是用于體現特定會計主體價值狀態及其經濟活動中價值運動和增值過程狀況的經濟信息,具體而言,它反映其服務的會計主體在一定時點上的財務狀況和一定時期內的經營成果及現金流量等內容。正是由于會計信息能夠反映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信息,所以會計信息在加強其主體內部經營管理,滿足國家宏觀調控,優化社會資源配置,服務于相關利害主體進行規劃決策等方面有著重大的作用。由此,我們應該重視對會計信息質量問題的研究。

        一、對會計信息質量及其特征分析

        (一)對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制度認識

        比較并分別認識中外會計權威機構對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規定,是全面認識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一種常規方式,下面我們將在初識會計信息基本質量特征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制度上的認識及分析。

        1.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

        所謂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就是會計信息所應當達到或滿足的基本質量要求。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是為會計目標服務的,是會計系統為達到會計目標而對會計信息進行的約束,它是確立會計目標與實現會計目標之間的橋梁。在會計目標被定義為決策有用性的前提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就是使會計信息對決策有用特征。投資者把資金投資于企業的理論目的在于未來獲得更多的收益,包括股利和資本利得等,因此,投資者需要依據會計信息做出持有還是出售的決策,債權人需要依據會計信息做出是否貸款的決策等,這些會計信息使用者都需要有用的會計信息,即有利于他們做出決策的信息,也就是說他們需要對其預測未來時會導致決策差別的會計信息。所以,相關性是保證會計信息對決策有用的最重要的質量特征。由于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經營者擁有更充分的信息,投資者和債權人等外部信息使用者獲得的信息是不充分的,所以為了做出正確的決策,他們都需要可靠的信息,任何虛假和誤導決策的信息都比沒有信息更有害,會損害他們的利益,因此,可靠性是保證會計信息對決策有用的另一重要質量特征。在感性認識到會計信息重要質量特征的前提下我們比較一下國內外對其所進行的制度性規定。

        2.我國會計準則對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

        我國于1993年開始執行的《企業會計準則》以一般原則的形式規定了以下質量特征:客觀(可靠)性、相關性、一致性、可比性、及時性、明晰性、謹慎性、重要性和完整性等。2001年開始執行的《企業會計制度》增加了“實質重于形式”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2006年2月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中首次明確提出了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明確了以下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真實(可靠)性、相關性、明晰性、可比性、一致性、實質重于形式、重要性、完整性、謹慎性、及時性和權責發生制等。我國會計準則委員會在借鑒了國家對于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基礎上提出了我國會計信息應該堅持的會計質量要求,這一要求基本上也體現出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主要內容,并且也將真實(可靠)性和相關性作為要求之首,表明了其重要性。

        3.國外會計組織對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規定

        從規章制度上認識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是相對規范和確切的,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在總結了各會計職業團體關于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研究的基礎上,開拓性地將會計信息質量特征與財務報告目標區分開,在其的《財務會計概念公告》中比較全面地闡述了會計信息必須符合的一系列質量要求。這些要求包括可理解性、相關性、可靠性(包括可檢驗性、中立性、如實反映)、可比性(包括一貫性)等,另外把重要性與成本效益原則作為兩個主要限定因素。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的《關于編制和提供財務報表的框架》中,對于會計信息提出了可理解性、相關性(包括重要性)、可靠性(包括如實反映、實質重于形式、中立性、審慎與完整性)、可比性等質量特征,并將可理解性、相關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等作為四項主要質量特征,另外把及時性、效益與成本之間的平衡作為兩個限制因素。由此我們不難看出,相關性和可靠性是國外會計組織所共識的重要會計信息質量特征。

        (二)對會計信息質量基本特征的分析

        通過以上對國內外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制度規定可以看出,其內容有相同的部分,但也各有側重點,這也與不同的會計環境有關。從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重要性上分析,會計信息質量的特征應該包括主要質量特征和次要質量特征兩部分,根據我們前面的分析以及國內外會計權威機構關于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規定不難看出,會計信息質量的主要特征要求是相關性和可靠性。除此之外,我們還要考慮會計信息的其他質量特征,可比性、一致性、及時性等其他信息特征也是良好會計信息應具備的質量,我們將其稱為次要質量。

        1.關于相關性會計信息質量特征要求

        關于相關性,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認為是指與決策有關,具有改變決策的能力。我國會計準則中對于相關性的要求是指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有助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作出評價或者預測。分析相關性,重要的一點是要明白誰是會計信息使用者,這不僅關系到會計目標的定位,還關系到會計信息能否達到特定的質量特征,滿足相關性的要求。相關性最初是指一般相關性,也就是將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信息都作為與使用者經濟決策有關的信息,向使用者提供通用的會計信息。顯然,目前的會計財務報告都達到一般相關的要求,基本能夠滿足一系列信息使用者的基本信息需求。但是,具體使用者除一些共同的信息需求外,還面臨一些特定決策問題,相比之下,他們更需要能夠滿足自己特定需求的信息。例如,投資者會更加關注投資報酬和投資風險。財務會計信息只有真正滿足了使用者的特殊需要,才能真正具有決策相關性,所以,有時候我們必須考慮在提供通用信息和特定信息之間做出選擇的問題。

        2.關于可靠性會計信息質量特征要求

        對于可靠性,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認為其是指確保信息能免于錯誤及偏差,并能忠實反映它欲反映的現象或狀況的質量。一項信息是否可靠,可就其三個組成因素加以衡量,即真實性、可驗證性和中立性。對于可靠性,我國會計基本準則要求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信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內容完整。會計信息如果不可靠,不僅無助于決策,而且還可能導致錯誤的決策,所以,可靠性是會計信息重要的質量特征,是相關性的前提。會計信息只有可靠才相關,相反,不可靠的會計信息,不僅無用,而且有害。

        3.會計信息相關性和可靠性的兩難選擇

        相關性和可靠性都是重要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有用的信息要可靠并且相關,這早已成為信息使用者和信息提供者的共識。然而,如果說信息的有用性是其相關性和可靠性的函數,那么相關性和可靠性之間就不一定是互為函數關系。在某種情況下,有的信息相關性很好,但可靠性較差;有的信息可靠性很好,但相關性較差。相關性和可靠性并非總在同一方向上影響信息的有用性,但又必須盡可能統一于信息有用性的原則之上??梢姡嚓P性和可靠性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既不能離開可靠性去談論相關性,也不能離開相關性去談論可靠性,它們總是在同時影響或決定著信息的有用性。我們必須對兩者給予同等程度的重視,當兩者不能同時兼顧時,是犧牲相關性還是犧牲可靠性?這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取舍,歷史上的不同時期各有側重,在某一時期突出對相關性的要求,而在另一時期則突出對可靠性的要求。

        我國現階段的會計信息在相關性和可靠性方面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但在決策主體主要不是依據會計信息的情況下,或者說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相關性要求并不是很高時,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問題更為突出。我國會計信息的可靠性一直是衡量會計信息質量的最重要標準,而多年來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總是在困擾著各方面的信息使用者,我國現行會計財務報告的改進應以提高可靠性為主。

        二、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幾點固有性因素分析

        根據我們以上的分析,會計信息本身普遍的主要質量特征卻是相同的,主要包括相關性和可靠性等。會計信息只有滿足可靠性的要求,才有助于使用者正確決策??煽啃詫τ跁嬓畔①|量的高低至關重要,但目前我國會計信息可靠性得不到保證,會計信息失真已成為困擾我國會計界,影響國家宏觀管理,誤導會計信息使用者決策的重要問題。為此,會計界提出很多種對策,但仍不能徹底解決會計信息失真問題。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認識不到位,措施不力造成的,但是部分存在于事物本身必然性的影響因素卻是不可更改的,對此,我們應該有著清醒的認識。對于這部分原因,我們只能努力降低其影響范圍和作用,充分理解其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辯證原因,使會計信息能更好地為使用者所服務。以下就幾類特殊會計環境因素和非環境影響因素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分析如下。

        (一)社會道德觀念、倫理修養與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觀念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

        會計的目標之一是對社會經濟單位———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核算,所以會計工作不可能獨立于社會活動,同樣道理,會計人員也是社會的一員,必然存在于社會大環境中,社會普遍的倫理道德、價值觀念不斷地影響和作用于會計人員?,F階段,社會上種種不良的思想傾向,社會整體修養素質由于受文化水平、傳統思想因素的影響還不能普遍達到一個較高的水誰,思想覺悟千差萬別,在這種狀況下,部分會計人員不能建立起良好的職業道德是必然的。既使會計人員都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但會計工作的社會性,也決定了會計信息質量必將受到種種不良思想道德因素影響,如業務經辦人提供無法核實的虛假原始憑證,領導在會計審批中帶有傾向性等等。所有這些因素勢必會影響會計工作的進行,降低了會計信息的質量。鑒于此,我們不可能僅通過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達到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的目的。只有通過提高整個社會思想道德覺悟,重視整個社會道德修養,凈化整個會計道德環境,搞好精神文明建設,才可能降低會計信息受到此種環境因素影響程度,精神文明建設的長期性也決定了這種環境因素影響的長期性。

        (二)會計工作的慣性和會計改新的滯后性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

        社會經濟環境并非凝固不變,而是不斷運動著的。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企業間的競爭逐漸尖銳化和復雜化,企業間的合并、收購、兼并等形式將會形成一種潮流,公司向集團化、巨大型化方向發展又使市場競爭顯得更加激烈,在占領市場、分割資源和搜集人才的競爭中會因為許多無法預見的因素導致出現無法預料的情況。受經濟環境影響巨大的會計不能很快地適應經濟環境變動而變更,傳統的會計確認標準,計量手段、核算方法、報告方式都可能因為出現了新的經濟情況而不適應,一些傳統的會計觀念也受到了沖擊。會計改革也總是由經濟新情況———會計理論研究———會計實踐應用這一規律進行的,會計改革的滯后規律決定了這一矛盾得不到根本解決,從而影響會計信息質量。

        (三)會計信息的供需矛盾影響會計信息質量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會計信息也可以認為是一種商品,是一種特殊的信息商品,也應該適用于商品的供需規律。作為一種商品化的社會資源———會計信息同樣也有供給方和需求方,會計信息商品的載體為現行的會計財務報告;供給方為提供會計財務報告的會計主體,是單一的;需求方為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是廣泛的,會計信息的需求者也可以從數量上劃分出成千上萬個團體和個人。所有需求者都試圖從財務會計報告中獲取所需的信息,用于決策,因此需求者為了自身的利益需要廣泛的會計信息真實的企業資料。供給者卻不能提供滿足所有使用者需求的所有信息和真實情況。因為供給方的情況如下:(1)會計主體只能對外報送按規定的內容和格式編制的通用會計信息。(2)由于市場競爭的需要,企業都不愿披露諸如產品成本資料、企業未來財務計劃等有關商業秘密的信息。(3)企業在經營狀況不佳、盈利能力下降、暫時財務困難時往往希望回避披露真實情況,維護企業形象。在這種情況下,會計信息質量從供給者角度難保其真實性和全面性,是質的低下;從需求者角度會計信息還難以達到滿足需求的量,是量的不足,所以會計信息的供需不平衡導致會計信息質量相對性的不足。

        (四)貨幣價值變動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

        貨幣是衡量一切價值資源的尺度,貨幣對會計的影響是徹頭徹尾的,因為貨幣的計量屬性構成會計計量的核心,會計離不開貨幣計量,貨幣為會計提供了計量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尺度,在許多經濟業務中,貨幣從質和量兩個方面計量經濟事項的特征,因此,貨幣是會計不可缺少的因素。但是,既然會計計量實質上是貨幣計量,把貨幣單位視為會計計量的尺度,一個令人困擾的問題便應運而生,這就是:單位貨幣的價值是否穩定。從理論上講,要得到正確的計量結果,用作計量的尺度,其本身應當是不變的。不幸的是,雖然貨幣單位被人們普遍地用于會計計量,它的價值實際上是不穩定的,長期不變或較小變動是極為罕見的,多數是變動的,有時甚至劇烈變動,在這種條件下,通過傳統的會計方法,用價值變動的貨幣計量的結果,必然導致會計信息是不準確的。針對普遍存在的物價上漲,幣值下降狀況(即通貨膨脹),會計應該采取什么辦法來加以補救,這是還未很好解決的一個世界性難題。這樣由于貨幣變動因素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就仍具有長期性。

        (五)會計信息固有的模糊性影響會計信息質量

        會計信息的模糊性一般指會計信息在對會計對象作量和詞語表達上所體現出來的不確定性、不統一性和不準確性。由于會計對象在形式上千差萬別,在類型上種類繁多,所以在質和量上都難以用完全客觀和精確的詞語或數字來表示。鑒于此,會計上往往通過假設、估計、預測來解決,加之會計核算方法上的多樣性和程序上的可選擇度等等,這就形成了會計信息模糊性的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導致會計信息的模糊性普遍存在。具體說來,其產生的原因:(1)會計對象是會計主體生產過程中的資金運動,資金運動借助于種種物質形式,會計對于資金運動采用貨幣計量方法,計量往往以物質價值為軸心繞價值上下波動,所以以價格為基礎以貨幣為尺度記錄的物質形式下的資金運動不是價值量的準確運動,這種情況的存在使得以貨幣為計量尺度的會計信息具有必然的模糊性。(2)會計主體生產過程中資金運動是會計主體產生后持續的絕對性連貫,而反映資金運動的會計形式———會計信息卻是期末的匯總在時點上的連貫,會計信息的連貫性是相對的,間斷性是絕對的,由此而產生會計信息的模糊性。(3)對于某種經濟業務或會計要素項目理論上存在著多種處理方法,實踐上應用著多種核算選擇,從而導致會計信息的模糊性。(4)經濟業務發生與會計核算處理時間上的差異,導致核算滯后于實務,產生會計信息的模糊性。

        會計信息的模糊性決定了會計信息不可能存在絕對精確,當然我們應該辨證看待會計信息的模糊性。既然會計信息的絕對性精確不可能存在,那么采用相對正確和比較可靠的方法、手段、形式來核算、分析、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就成為一種可能和必然,并且具有現實意義。因為對會計信息的使用者而言,會計信息的價值在于是否能在更大程度上有助于其正確決策,而不在于會計信息是否具有絕對精確性。由此看來,只要會計信息的模糊性不影響使用者的正確決策,相對精確的會計信息更具有實際意義。

        總之,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和會計環境的特殊性,決定了對會計信息要求上只能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精確。由此看來會計信息失真是客觀存在的,不可避免。在整頓會計工作秩序,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過程中,要科學界定可控制和不可控制因素,最大限度地追求會計信息質量保證,但不能絕對化,否則,就會出現形而上學觀點,搞煩瑣哲學,反而不利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葛軍。淺析會計信息質量.經濟師,2006,(4):232.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午夜福利不卡视频 | 综合网在线观看AV网站 | 日韩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亚州V日韩 | 先锋亚洲国产AV | 亚洲女同精品一区二区 |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