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論詩賞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本文作者:張萍麗工作單位:浙江科技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調查研究的細分統計當代大學生大部分對高端品牌不是很了解,也不會刻意去關注高端品牌產品的服裝,只有極少數學時尚專業的人懂得奢侈品。女生:有32%的人會買一些時尚的雜志,55%的女生會選擇網購原因:眾所周知,目前高校都遠離市區,加上杭州交通擁堵,再者平時課業的原因,所以選擇網購,價格實惠,選擇面廣,質量還是不錯的。13%的人選擇各自集市和夜市地攤去選購。男生大部分會選擇去商場、專賣店,以大眾品牌為主。65%的人看中的是質量,18%的人追隨潮流。問卷主要問題分析經過對本次調查發放收回的問卷信息分析,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1)由性別來看:有37名男性,34名女性接受問卷調查。而女性不論是在實體店面還是網購上,消費支出大于男性。(2)大學生消費與戶籍所在地聯系不大,主要與家庭經濟情況,個人的消費心理,家庭的消費教育有關。(3)調查對象包括藝術、信息、語言各專業,專業間的消費習慣有差異。(4)七成的學生每月生活費在1000元到2000元之間,差不多二成的學生月生活費在1000元以下或左右,一成的學生月生活費超過2000元。調查發現女生的主要消費還是在服裝化妝品上,占絕大比例。男生主要是交通費用和數碼產品。大學生對數碼產品的需求。發現大家還是對品質要求很高。大學生,雖然是學生,但是意識總是在社會前沿,購買的產品也更加的時尚化。大家攀比情況也還算可以,有能力買,沒能力就不買,量力而為。沿海地區消費能力高。相較于內地,沿海城市的女大學生數碼時尚消費能力高,也更注重品牌。交通方面主要是在公交車方面的公共交通費和購置電瓶車自行車等代步工具的費用,極少數人會購買汽車。但在大四畢業階段,攢錢買車的人也不在少數,更多購置汽車的費用多為家長負擔,這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大學生時尚品消費的社會關注據數據表明,現在的大學生,對時尚品的消費還是偏高。現在普遍大學生人手一只蘋果,相機。化妝品也屬于高端的,時尚消費已經成為了過度消費,形成了一些追求奢侈、互相攀比的心態。而且現在很多大學生,由于懶惰,從小被寵慣,出行方式都習慣于打的,這種偏激過度的消費已經形成了一種潮流,大家互相的攀比,造成如今社會的不協調。大學生時尚品消費的時代特征從上一代人傳統理解上看,時尚消費行為大多等同于貪欲、揮霍、浪費。是大部分人消費不起的物品和行為,其實,從經濟意義上看,時尚品實質是一種較為高檔消費行為,本身并無褒貶之分。從社會意義上看,是一種個人品位和生活品質的提升。有些時尚品和時尚消費行為既不是必需的又沒有實際的用途。然而,盡管時尚消費行為的價格大多昂貴且浪費,但是,還有非常多的人在不斷地追求,因為中國有句古話:物以稀為貴,稀缺性是使物品成為時尚品和時尚消費行為的必要條件。大學生時尚品消費的正確引導時尚消費行為,它既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一部分,隱含著各種社會價值觀。當時尚品消費形成一種趨勢,追隨的消費者將會越來越多,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尚品消費就不再是大眾不可企及的消費行為了,而漸漸成為很多人可以實現的時尚行為。并不能說,時尚消費行為是不好的。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經濟的發展,人們逐漸有能力對時尚行為進行消費,這將會是人們開始享受生活的良好標志。但是,對于沒有經濟收入的大學生而言,用家里的錢,進行自身的過度消費,是不值得提倡的。這對一些家庭普通的學生來講會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雖然據我們調查的情況看,大學生追求時尚消費行為的現象并不是十分嚴重,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追求時尚品的現象確實在一定范圍內存在,并且具有逐步擴散的趨勢。就此,我們提出以下的建議:(1)大學生本身應該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正確理性地消費。切莫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盲目的攀比跟風。學會理財,盡量親身體會一下掙錢的困難。(2)家長應該定時定量給學生提供生活費,而不應有求必應。給孩子更多自己鍛煉的機會,體會金錢的來之不易。另外,家長自己也要養成健康的消費習慣,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3)學校要開展健康消費方面的專項宣傳,抵制攀比的不正之風。輔導員也可對學生理性消費方面進行教育,糾正學生不良消費行為。
當代90后大學生時尚消費觀念日趨前衛、開放;時尚消費行為日趨理性、成熟;對時尚品的消費與要求越來越呈現出新的時代特征,更崇尚新奇消費,個性更為明顯,更為超前。而這些看似合理的時尚消費,體現出諸多不良的消費倫理觀:如炫耀性消費、過度消費、品牌消費等。有時候我們也該反省現今社會所造就如今大學生現狀時尚消費的原因。
關鍵詞:互聯網;商標法;商標使用;商標爭議
Abstract:TrademarklawhastochangetoresponsetoproblemsarisingoutoftherampantgrowthofInternet.On-linetrademarkusebehaviorsmatteragreatdealtotheobtainingandmaintenanceoftrademarkrights.Anaccuratedefinitionofwhaton-linetrademarkusebehaviorsmeanisaprerequisiteofsolutionofthedisputespertainingtonetworktrademarkuse.Whileframingthedefinition,oneshouldfocusonwhether“commercialeffects”haveeverbeenproduced.
KeyWords:Internet;trademarklaw;trademarkuse;trademarkdisputes
電子商務的出現,使互聯網成為知識經濟中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互聯網在給人們帶來前所未有的商業機遇和社會效益的同時,對現存社會制度也產生了巨大影響。一些存在了較長時間的“游戲規則”正面臨著不得不改革的命運。“從最廣泛的意義來說,法是由事物的性質產生出來的必然關系。”[1]為適應互聯網引發的新問題,法律制度必須進行相應的調整,即發生“技術——法律革命”[2]。對網絡環境下的商標使用行為進行重新界定,是解決一系列網絡商標爭議的前提,也是商標制度現代化的重要一環。
一、網絡虛擬空間商標使用的意義
但凡互聯網上的商標法律問題,均與互聯網的特點密不可分:一是互聯網的虛擬性。表現為主體的虛擬,即網上主體或者根本就不存在,或者以偽裝的身份出現;環境的虛擬,即網上的場景是數字化的虛擬空間,并非物理世界的客觀存在,其中的天氣、產品、山水等無一例外;社會關系的虛擬,無論是網上交友,還是談判、做生意,在一定程度上能獨立于現實世界[3]。二是互聯網的全球性。互聯網是連接全球的網絡,網絡技術使得全球的計算機用戶可以連在一起,這種聯系不發生有形的接觸,跨越了國家或地區之間的界限,“這種范圍之廣堪稱全球,這種速度之快前所未有。”[4]三是互聯網的非集中管理性。正是由于互聯網的全球性,使得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控制網絡空間。互聯網上,人人平等。
對于商標權人而言,在網絡虛擬空間使用商標有三個方面的目的:一方面,在網絡虛擬空間使用商標亦屬于履行商標法上的“商標使用”義務。在我國,盡管從程序上講商標權之取得以注冊為標志。但從本質上考察,“商標專用權,在歷史上是由于人們在貿易活動中使用商標而產生的;注冊商標制度只是一百多年前才出現。”[5]商標必須通過使用才載有信譽,才可能有商標“權”。多數國家的法律規定,商標權人對其商標有實際使用和繼續使用的義務。(注:在法國,1964年《商標法》第11條和1992年《商標法》都規定,商標注冊后如無正當事由而未使用商標或有申請權之前已有5年未為公開使用的事實,即構成失權理由。在德國,1967年《商標法》第11條規定,商標注冊后無正當理由未于5年內使用,或繼續停止使用已滿5年者,構成撤銷商標權的理由。在英國,1994年《商標法》第46條規定,注冊商標經5年未為善意使用(notusedinabonafidefashion),構成撤銷注冊的理由。在日本,《商標法》第50條規定,注冊商標若繼續3年以上未在日本國內使用于指定商品者,得請求審判撤銷其注冊商標。)我國《商標法》第44條規定,注冊商標連續3年停止使用的,商標局可責令其限期改正或者撤銷其注冊商標。對于那些專門的電子商務提供者來講,在網上使用商標是其商標使用的最主要方式;對于那些在離線狀態下提供服務和商品的主體而言,網絡上的商標使用僅僅構成商標所有人使用商標的部分證據。
另一方面,在互聯網上巧妙地使用自己的商標,是提高商標知名度的一種有效途徑。商標須借使用方能實現其功能,提高其知名度。“商標之使用乃在于表彰商品之來源與出處,并向消費者保證商品品質具有滿意之水準,使其認明標志,即可安心采購其稱心滿意之物品,誠為表征廠商信譽及消費者信賴關系之媒介。”[6]商標權人除了將自己的商標用于電子商務外,還可將商標用于廣告、超鏈接、搜索關鍵詞和元標記中。例如,商標權人經其他網站許可,可將自己的商標以超鏈接的形式在其它網站上做廣告。網絡用戶只要輕輕點擊這個商標標記,就會很快進入該商標所屬公司的網站或者特定網頁。眾所周知,網上搜索是互聯網提供的一種強大的信息查詢功能,其中搜索關鍵詞和搜索結果有著相當密切的聯系。因此許多商標所有人會買下與其商標有關的搜索關鍵詞,從而使自己的產品信息能夠出現在搜索結果的列表中。再如,元標記是HT超文本標志語言中的一種指令,它被當作網站索引使用,以便于網絡使用者搜索存有相關資料的網站。商標所有人將其商標作為元標記,可以幫助搜索引擎“掃到”自己的網站,藉以增加網站的訪問量。
再一方面,在互聯網上使用商標,還可成為商標在使用中獲得顯著性以及認定馳名商標的證據。在我國,“顯著性”是商標獲準注冊的必要條件,而一件商標獲得顯著性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使用”。正因為如此,所以即使在全世界范圍內注冊取得商標權制度已成大勢所趨,但仍有許多國家的法律強調“商標使用”之必要。依照美國《商標法》第1065條之規定,一個注冊商標只有經過5年的連續使用而沒有發生法律規定的導致注冊無效之情形,注冊商標方成為不可爭議的商標。在加拿大,“實際使用”是商標“獲得注冊的資格”的重要原因[7]。另外,一個商標之所以馳名與其在市場上的長期使用分不開[8]。這里的“市場”應當延伸到網絡虛擬空間。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在有關馳名商標保護的最新建議稿中指出,國外相關權威機構認定的某一商標的域外使用情況也是一國在認定馳名商標過程中應當考慮的因素。這一規定對于電子商務迅猛發展、商標在網絡環境下普遍使用的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商標權人在網絡虛擬空間的商標使用行為固然是商標使用空間的延伸,是商標權充分實現的一種形式,但非商標權人的網上商標使用行為則如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帶來諸多麻煩。互聯網上的商標爭議無不發端于五花八門的商標使用行為。“互聯網最面向未來的功能之一是作為一個產品和服務的交易場所。”[9]網絡的這種交互性,決定發生侵權的機會大大增加,網絡虛擬空間的商標權爭議也呈現出與傳統商標權爭議相異的特點:
其一,網上商標侵權簡單易行。網絡的開放性決定了網絡侵權行為的實施簡便易行。一方面,由于網絡是一個巨大的虛擬空間,行為人可以在網上縱橫馳騁,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運用商標實施侵權和欺詐行為,不會受到太多空間、時間和其他物質條件的限制;另一方面,在技術上,與商標關聯的網絡侵權行為十分易行。網上到處是五彩繽紛的商標、裝璜、商品、包裝、招貼等,行為人無需具備高深的計算機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也無需懂得編程等專業技術,只需輕點鼠標,就能實施商標侵權。
其二,網上商標爭議的解決,取證困難大,侵權主體難以及時查明。離線狀態下的傳統商標侵權,一般易識別,也易為被侵權人察覺。傳統商標侵權,至少有假冒商標標識,或者假冒商標的商品,或者制假售假的設備、工具等。而網絡的流動性和交互性,決定了要確定商標侵權行為人無疑是大海撈針。一則網頁不斷更新,網上商標使用信息可隨時刪除,讓商標權人猝不及防;二則網絡空間無限,確定具體的侵權主體實屬不易;三則即使確定了侵權人的網頁,要搞清楚侵權人的真正身份又是何等的困難重重;四則受“誰主張,誰舉證”原則和“取證經濟性原則”的限制,司法機關一般不介入民事取證程序。因此,對于商標權人而言,要追究侵權者的責任也將付出更多的代價。其三,網上商標侵權行為的損害后果更為嚴重。網絡虛擬空間商標侵權行為的損害后果與傳統意義上商標侵權的后果有明顯的區別:一則互聯網的全球性使得網絡商標侵權行為的損害范圍更廣,可以超越國界,跨越行業,產生的不良影響持續時間更長,對商標權人商業信譽的損害后果更加嚴重;二則網上商標侵權行為的損害后果具有不確定性,具體表現在難以判斷傳播的范圍和難以確定訪問(或者接觸)侵權信息的人數[3]26。
但凡網上商標權爭議的解決,須首先界定何為合法的網上商標使用行為,何為網上不當商標使用行為抑或侵犯他人商標權的行為。可見,準確界定網上商標使用行為,不僅是評價商標權主體是否履行了其法定商標使用義務的標準,而且也是規范其網上商標使用行為的尺度;對于商標主管機關以及司法機關而言,準確界定網上商標使用行為則是認定某些網上商標使用行為是否構成不正當競爭或者侵犯他人商標權的前提,是解決網絡商標爭議的關鍵環節。質言之,網絡環境下的“商標使用行為”需要現代商標法予以重新解讀。
二、網絡虛擬空間商標使用行為的重新解讀
互聯網的出現令商標使用得以在二維空間展開。在互聯網網頁中有大量不同的商標出現,有的可能是域名所有人自己的商標,但更多的則可能是他人的注冊商標。特別是在專門從事電子商務的網站,其主頁就如一超級市場,銷售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務很多是使用他人的商標。這些形形的網上商標使用行為合理與否的標準是界定網絡環境下的“商標使用行為”的關鍵。
何為商標使用?依照法國舊《商標法》第11條之規定,商標應以公開而非曖昧的方法使用,商標的使用必須“充分地繼續”(sufficientcontinue)。按照美國《聯邦商標法》第45條之規定,商標應以任何方式使用于商品或其容器或與其相伴的展示物或“黏附其上之簽條或標簽上”,且該商品需為商業性之銷售或運輸。日本《商標法》第2條第3項則規定,商標使用可以分為3種類型:將標章附加于商品或商品包裝;將附加標章的商品或商品包裝售讓或交付或為售讓或交付而展示或輸入;在商品廣告、價目表或交易文書上附加標章而展示或散布[6]138-140。
在我國,商標法強調,使用注冊商標,可以在商品、商品包裝、說明書或者其他附著物上標明“注冊商標”字樣,或者使用其他注冊標記,即在商標的右上角或右下角使用或D注。從使用對象看,商標的使用可分為對注冊商標的使用和對未注冊商標的使用;從使用主體看,注冊商標的使用分為商標注冊人的使用與被許可使用人的使用,注冊商標的使用甚至既包括商標注冊人及其授權的人的使用,也包括侵權人對商標的使用。商標法特別列明的“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之行為,本身也是使用行為的一種[10]。我國商標法對注冊商標的使用在時間上有一定要求,即如果注冊商標連續3年停止使用,任何人都可以向商標局申請撤銷該注冊商標。商標局應當通知商標注冊人,限其在收到通知之日起3個月內提供該商標的使用證明或者不使用的正當理由。逾期不提供使用證明或者證明無效的,商標局撤銷其注冊商標。可見,對于商標權人來講,商標使用既是其享有的權利也是其承擔的義務。那么我國法律何以界定商標的“使用”呢?《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第3條規定:“商標法和本條例所稱商標的使用,包括將商標用于商品、商品包裝或者容器以及商品交易文書上,或者將商標用于廣告宣傳、展覽以及其他商業活動中。”在互聯網網頁上利用商標做廣告、進行電子商務交易當屬商標法上“廣告宣傳”、“商業活動”中的商標使用行為。鑒于網絡與人們的生活、工作關系越發緊密,電子商務在整個商務活動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在商標法中規范網絡虛擬空間的商標使用行為顯然越來越必要。
關于網絡虛擬空間商標使用的含義,保護工業產權巴黎聯盟大會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大會,在2001年9月24日至10月3日召開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成員國大會第36屆系列會議過的《關于在因特網上保護商標權以及各種標志的其他工業產權的規定的聯合建議》(下文簡稱《因特網上保護商標權的聯合建議》)(注:本文援引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關于在因特網上保護商標權以及各種標志的其他工業產權的規定的聯合建議》的內容,來自于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網站,最后訪問時間為2007年9月20日。wipo.int/export/sites/www/about-ip/zh/docs/pub845.doc.)第2條和第3條是這樣界定的:“標志在成員國中因特網上的使用”,指只有在某一成員國中產生商業影響的情況下,標志在因特網上的使用方構成在該成員國中的使用。其效力在于,只有在某具體成員國中引起商業反應的使用,亦即只有在某成員國中產生“商業影響”的使用,才能被當成是在該成員國中發生的在“因特網上的使用”。選擇使用“商業影響”而沒有使用“在經營商業中”這一術語,是為了涵蓋非營利性公司通過在因特網上使用標志即對某具體國家產生商業影響而并沒有“在經營商業中”使用該標志的情況。(注:事實上,世界許多國家關于“商標使用”的規定,都強調不是一般的使用,而應當是產生一定商業影響的使用。例如德國實行注冊與使用都能產生商標權的制度,但其中的“商標使用”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使用”,而是能夠產生相當“知名度”的使用,簡單的使用不能產生商標權。(
應當指出的是,在因特網上使用標志,甚至在該成員國中進行任何商業交易之前,即可能產生商業影響。標志在因特網上的使用是否在某具體成員國中產生商業影響,以及此種使用能否被視為在該成員國中發生,應依據所有相關的情況來確定。各國主管機關可自由地確定在某具體情況下哪些因素與之相關。主管機關一旦確定了相關因素,就必須加以考慮。《因特網上保護商標權的聯合建議》對可能相關的因素列出了一個并不完全的清單,即在確定某一標志在因特網上的使用是否在某一成員國中產生商業影響時,主管機關應考慮所有相關情況。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可能的相關情況:
其一,情況表明,該標志的使用者正在該成員國中經營,或已制訂重大計劃在該成員國中經營與因特網上使用該標志的商品或服務相同或類似的商品或服務。需要說明的是,在成員國中從事經營活動,是在該國中產生商業影響的最明顯的方式;計劃在成員國中從事經營活動,亦可在該成員國中產生商業影響。當然,在因特網上使用標志即便使用者并沒有計劃在該具體成員國中從事經營活動,亦可能在該成員國中產生商業影響。
其二,就該成員國而言,該使用者從事商業活動的程度和性質如何,其中包括:(1)使用者是否實際上正為該成員國境內的顧客服務,或是否與該成員國境內的人士已建立其他具有商業動機的關系;(2)使用者在因特網上使用該標志時,是否聲明無意向該成員國境內的顧客交付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務,并且是否按其所申明的意圖行事;(3)使用者是否在該成員國中提供諸如保修或維修等售后活動;(4)使用者是否在該成員國中從事與該標志在因特網上的使用相關,但并未在因特網上開展的進一步商業活動。該項規定旨在請主管機關確定,與在因特網上使用標志一同開展的商業活動的程度和性質,是否有助于認定此種使用在該成員國中產生商業影響,但這并不意味著標志的使用者必須總是要有在成員國中開展的某種商業活動。標志在因特網上的使用,即使該標志的使用者沒有或暫沒有開展任何商業活動,也可能在成員國中產生商業影響。其中:(1)成員國中的實際或未來顧客的處所,是確定在實際提供商品或服務方面或在其他具有商業動機的關系方面使用標志,是否在該國中產生商業影響的一個重要因素。(2)所涉內容可以被稱作“領土免責聲明”。如果某一網站上載有關于不向某些具體成員國提供商品或服務的聲明,則此種使用在這些成員國中產生商業影響的可能性會小一些。需特別注意的是,“處所”這一范疇的使用是純粹事實概念,不同于“住所”這一術語那樣要求在成員國中連續居住。
其三,在因特網上提供商品或服務與該成員國的關系,其中包括:(1)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務是否能在該成員國中合法交付;(2)價格是否以該成員國的官方貨幣標明。
其四,該標志在因特網上的使用方式與該成員國的關系,其中包括:(1)該標志的使用是否涉及該成員國中因特網使用者可獲得的交互聯系方式;(2)使用者是否就標志的使用,列明在該成員國中的地址、電話號碼或其他聯系方式;(3)該標志的使用是否涉及在代表該成員國的“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標準國家代碼”3166頂級域中注冊的域名;(4)在該標志的使用當中所用語文是否采用該成員國中的一種主要語文;(5)該標志是否系與該成員國境內因特網使用者已實際訪問的因特網存儲單元一同使用。
其五,該標志在因特網上的使用與該成員國中該標志之權利的關系,其中包括:(1)此種使用是否以該項權利為依據;(2)如果該項權利屬于另一人,則此種使用是否會不正當地利用或無理地損害受該項權利保護的該標志的顯著特征或聲譽。
以上因素是用來幫助各國主管機關確定標志的使用是否在某成員國中產生商業影響的指導方針,而非作出這一確定的前提條件。更確切地說,在每一個案件中,這一確定將取決于該個案的具體情況。在某些個案中,可能全部因素都與之相關;但在另一些個案中,可能部分因素與之相關;還有一些個案中,可能這些因素無一相關,而據以作出決定的可能是未在上文中列舉的另外的因素。
三、網絡虛擬空間商標使用行為的規制
在立法上規范商標的使用,應當特別關注《因特網上保護商標權的聯合建議》所強調的,僅僅在因特網上使用某標志,不得認為是對該標志依某具體成員國的法律可能存在的任何權利的侵犯。標志在因特網上的使用,只有在其產生商業影響并因此可被視為在某具體成員國中發生的情況下,才應依該成員國的法律予以考慮。對于擅自將他人的商標使用在互聯網上的人來講,如果這種擅自使用屬于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近似商標,從而引起消費者的混淆或誤認的,則屬產生“商業影響”,構成侵犯商標權或者不正當競爭;若將他人商標作為元標記,或者其它隱藏方式使用例如作為搜索關鍵詞使用,只要足以產生公眾誤認或者淡化商標的影響,那么其“商業影響”便不容忽視,就應當認定為侵犯商標權或者不正當競爭,行為人就應依法承擔相應責任。在商標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沒有具體條款可資援引的情況下,可以援引民法的誠實信用原則、《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條“經營者在市場交易中,應當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遵守公認的商業道德”等有關規定,作為制止網上不法使用商標行為的法律依據。
當然,規制互聯網上的商標使用行為,解決網絡商標爭議,靠援引民法上之誠實信用原則與競爭法上公認的商業道德僅為權宜之計,是不得已而為之。通過網絡虛擬空間商標使用行為的重新解讀,需要現行商標制度作出應有的變革。
關于商標權保護范圍。我國《商標法》第51條規定:“注冊商標的專用權,以核準注冊的商標和核定使用的商品為限。”如此界定商標權的保護范圍“有利于執法機關正確劃分侵權與非侵權的界限,制裁真正的商標侵權行為,保護注冊商標所有人的合法權益。”[11]但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商標的使用行為脫離了傳統的交易方式和市場范圍。比如對于電子商務服務商標,如果仍舊局限在分類保護中,加上域名管理上的疏漏,就可能使消費者誤認、誤購,市場秩序混亂。隨著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為了更有效地制止網上商標侵權,商標法可以考慮修改原來的商標專用權的保護范圍,作出適當跨類保護的規定。
關于網絡環境下商標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我國《民法通則》第106條規定:“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亦言之,侵權責任一般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在理論界,包括商標侵權在內的知識產權侵權歸責原則主要有三種學說:過錯責任說[12]、混合說[13]和無過錯責任說[14]。筆者以為,侵犯知識產權之行為是一般民事侵權行為,其歸責原則應適用過錯責任原則,但考慮到商標注冊、專利核準都以依法公告為必要,所以對于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責任宜采過錯推定原則。網絡環境下的商標侵權,無非是主要利用了互聯網絡作為工具從事侵權行為,其侵權手段、對商標權人造成的損害較之傳統商標侵權雖有其自身特點,但并無本質不同,具有侵權行為之一般特征,有關傳統商標侵權行為的理論、概念等對于網絡環境下的商標侵權應當也是適用的。對于網絡環境下的商標侵權采過錯責任原則,有利于懲罰侵權行為人、補償受害人的損失,使有過錯者承擔責任,而無過錯的人則可以免除法律的追究。
關于網絡虛擬空間商標侵權行為的認定。“無論是使用原則還是注冊原則,商標保護的立足點都是制止混淆。”[11]596相對于傳統商務,電子商務只是改變了一種交易形式。因此無論是傳統的商標侵權行為,還是網絡虛擬空間的商標侵權,認定的最主要標準在于是否足以造成公眾混淆,即行為人的商標使用行為是否產生了“商業影響”。但是,互聯網的無國界性令網上商標侵權的認定和處理步履維艱。在侵權行為的認定上,如果電子商務涉及兩個國家,而商標并未在兩國同時注冊,則會出現認定上的困難。比如一個商標在美國注冊,但未在中國注冊,美國企業在美國通過網絡銷售使用該商標的商品,中國企業在中國通過電子商務購買到該商品并在中國銷售。這一銷售行為在中國是否構成侵權行為,對此問題的認識,仁智各見,肯定論者和否定論者都不在少數。侵權行為地是網上商標侵權認定中的又一個難題。通過互聯網銷售侵權產品,往往是跨地區甚至跨國界的,如何認定侵權行為地以及與此相聯系的法律適用問題是各國司法機關面臨的難題,對傳統法律制度構成了很大的挑戰。侵權損害的計算及賠償問題,包括電子商務的財務計算、影響范圍等與傳統的商業形式有很大不同,這使得獲得侵權人的銷售財務記錄,計算被侵權人的損失變得格外困難。筆者以為,問題的關鍵仍在于上述網上商標使用行為“商業影響”所及的空間范圍,現行商標制度對此不得不作出回應。
關于商標侵權形式。我國現行《商標法》第52條只規定了5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的;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偽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并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商標法實施條例》對“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也未作出網絡環境下商標使用與侵權的具體解釋。事實上,在網絡上進行電子信息傳輸,其商標使用的外在形式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們可能看不到那些貼著商標標識的商品或從印刷媒介中看到服務商標,但網絡頁面上飄忽不定的商標圖樣或者與他人注冊商標近似足以令人以假亂真的圖標,毫無疑問誘導著網絡用戶的點擊路徑和電子商務交易。那么這種網上隨意使用他人商標的行為是否構成商標侵權?它又屬于商標法中規定的哪種商標侵權行為?網絡的管理者是否涉嫌銷售假冒(虛擬的)注冊商標標識?互聯網上商標使用引發的此類網絡主頁上的商標侵權主要包括:將他人商標移作自己網頁的圖標,或者將他人注冊商標設計為自己網頁的一部分,足以使人產生混淆,以及在自己網頁上將他人的注冊商標用作鏈接標志足以誤導網絡用戶兩種情形。擅自使用他人注冊在先的商標當作自己網頁上的圖標,或者在自己網頁上將他人注冊在先的商標用作鏈接標志,對自己經營的電子商務與商標權人的商務之間的關系足以造成混淆,亦勢必會損害商標權人的利益[15]。其中行為人使用他人商標的行為有無“商業影響”,對于這些行為性質的認定彌足輕重,亦言之,網絡主頁上商標侵權的認定無不以現代商標制度對“網絡環境下的商標使用行為”的界定為前提。
參考文獻:
[1]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M].張雁深,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6:1.
[2]P.Kang,Canada,Copyright,Computers:ImpactandAnalysisinanInternationalPerspective,ComputerLawJournal,1990:6.
[3]張新寶.互聯網上的侵權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3.
[4]彭歡燕.商標國際私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35.
[5]鄭成思.知識產權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174.
[6]曾陳明汝.商標法原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136-137.
[7]董炳和.再論商標在先使用的法律意義[G]//鄭成思.知識產權文叢.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4):174-176.
[8]吳漢東.知識產權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258.
[9]馬特斯爾斯·W·斯達切爾.網絡廣告:互聯網上的不正當競爭和商標[M].孫秋寧,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4.
[10]黃暉.商標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114.
[11]吳漢東.知識產權基本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595.
[12]吳漢東.知識產權保護論[J].法學研究,2000(2):69-79;蔣志培.TRIPS肯定的知識產權侵權賠償歸責原則和賠償方法[J].法律適用,2000(10).
[13]鄭成思.知識產權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273-278.
古有十年寒窗而揚天下,今已二十余載苦讀,將是如何?
雖無大功大喜而標,一路走來,時至今日,除心存感激之余,夫復何求?
首先謹以最誠摯的敬意感謝我的導師歐陽自遠院士,是他以大家的氣度、深邃的思維、廣闊的視野造就了我能縱享中國科學院和上海交通大學強強之間的資源。
最要感謝的是我的導師上官文峰教授,研究從選題立題、實驗設計到具體實驗、結果分析直至文章撰寫和論文的修改都凝結了導師的心血和智慧結晶。上官文峰教授是一位良師益友,他嚴謹的治學態度、淵博的知識、創新的思維和高尚的人格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將使我受益終身。
感謝中科院地化所王世杰研究員給予到上海交通大學從事博士論文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感謝地化所教育處王寧研究員、帥世文副處長、夏紅梅老師、張老師給予的協助、關心和支持;感謝貴州大學化生學院的領導給予的關心和支持,感謝我碩士導師曾祥欽教授、陶文亮副教授給予的一貫關切和關懷。
感謝上海交通大學燃燒與環境技術中心的袁堅副教授在論文工作中給予的大量幫助和有益討論。感謝施建偉高級工程師,陳銘夏老師。感謝課題組的所有的兄弟姐妹們,他們是:胡海博士生、肖文浚博士生、許士洪博士生、劉恢博士生、王仲鵬博士生、蔣麗博士生、曹玲霖博士生、張海蓉博士生、張志翔博士生,馬曉東博士生、李東紅碩士生、林彥碩士生、馮清鵬碩士生、凌基薇碩士生,祝福他們科研有果,早日完成學業。
感謝我的室友齊守良博士生,三年同室的和諧和友好!感謝在上海工作的東哥(楊東),肥哥(楊露海)給以我兄長般的關愛和照顧。感謝所有關注我、關心我的朋友。
感謝我的奶奶、父親、繼母、姐姐、弟,是親情給予了我最大的感情支撐,感謝關心我,關懷我的所有親人!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伴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而急劇膨脹起來的大量證券營業部,其行業內部競爭日益激烈,經紀業務已開始進入“微利時代”,證券營業部的經營環境正在發生重大變化,正面臨著信息技術、境外證券公司介入、傭金改革、商業銀行業務多元化等帶來的新挑戰。
1.1傭金自由化對券商營業部的影響
傭金自由化作為國際趨勢,也是我國傭金制度改革的方向,隨著制度的變革,市場機會將不斷轉移,券商為了保持競爭優勢,必須順勢而動,突破傳統的證券業務,緊跟國際金融創新的步伐,實現業務重點的戰略調整。現有的由營業網點的多寡和地區布局所決定的券商經紀業務競爭格局將發生重大變化,傳統的營業部經營方式可能發生變化,經紀業務的種類和范圍將不斷擴大。券商應及時轉變觀念,優化經紀業務網絡、形成自身經營特色。
經紀業務收入在我國券商的業務收入構成中占有更重要的比例,我國券商的這一比例一直保持在40%以上,因此,傭金的調整對我國券商的經營業績將產生重大的影響。
以某地一營業部去年的情況為例。據透露,2000年該營業部手續費總收入3124萬元,手續費返還330萬元,手續費凈收入2794萬元,享受傭金返還的交易量為745萬元,其返還比例為44.3%。如果今年官方將傭金收費標準統一降低20%,假定其大戶在新的傭金收費標準下還要求40%的手續費返還,則該營業部手續費凈收入將因此減少19.1%。假定該營業部2000年的經營費用還是950萬元不變,則其經紀業務利潤將因此從1844萬元下降到1310.8萬元(不考慮交易所分成和營業稅),減少了28.9%。照此推算,全國每年將有1/5到1/4的證券營業部將變成虧損甚至嚴重虧損狀態。特別是像2001年行情不好的情況下,很多券商營業部的日子就不像以前那樣好過了。
作為券商營業部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應對傭金的下調趨勢,穩定自己的業績。傭金自由化、市場競爭加劇將導致更多的營業部甚至中小證券公司發生虧損,這種情況一方面會推動證券行業分化重組,另一方面也可能引起營業部人才流動,引起證券行業服務質量下降,對此券商營業部應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和防范措施。
1.2網上交易模式對證券營業部傳統經營模式的挑戰
雖然網上交易與傳統交易方式的不同僅在于交易信息在客戶與證券公司之間的傳遞方式,但是僅因這一傳遞方式的差異,將對證券公司的傳統經營管理格局產生重大挑戰:首先,網上交易將對證券公司營業部目前的管理與營銷模式是一種持久戰,因為在網上交易下,地域、時空已不再成為業務拓展的核心障礙,證券經紀業務競爭力已不再完全依賴于營業部的數量、規模與地域分布,具有大規模的營業部群的證券公司可能因無法降低經營成本而在未來處于競爭劣勢。境外的美林證券就因規模龐大而無法降低經營成本,其傭金水平也一直居高不下,而網上交易的低傭金對其產生了極大的沖擊。當從事經紀業務的大、中、小證券公司均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將會更直接、更面對面地進行,交易模式、市場結構、經營意識、管理與營銷模式將會出現重大變革。網上交易為證券市場提供了全新的經營與運作方式,為傳統的經紀業務注入了新的活力。網上交易最初僅僅是一種交易手段的創新,但它帶來的卻可能是一場革命性的變化,將使券商經紀業務競爭更加激烈。
1.3商業銀行業務綜合化對證券營業部的挑戰
國內經濟發達地區,商業銀行已進駐證券營業部,分擔了證券公司的出納業務,并推出了以各種信用卡、儲蓄卡、存折等轉賬為主導的結算。目前商業銀行介入證券業還只停留在出納與結算方面,隨著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的不斷深化,各種結算品種會層出不窮地涌現,一卡通、存折炒股等的發展勢頭使商業銀行參與證券業的競爭在所難免,商業銀行網點遍布城鄉。如果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存折炒股,那么僅僅提供一般易服務的證券營業部就會出現生存危機,目前已有證券公司在探索利用銀行營業網點拓展證券經紀業務的可能。
銀行業參與證券市場的競爭除目前尚受到政策的限制外,其他的競爭條件都十分優越,如眾多的網點、較低的人工成本、豐富的服務與營銷經驗、運作連鎖經營的能力與成熟的業務與服務配送網絡,這些都是證券營業部無法比擬的。一旦政策限制銀行進入證券市場的籬笆被拆除,相當一部分券商就會出現生存危機。
1.4開放式基金對券商經紀業務的挑戰
隨著兩只開放式基金相繼出臺,開放式基金的銷售和投資對券商的經紀業務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在銷售方面,目前券商并沒參與銷售,但從基礎設施和營銷能力方面考慮,證券公司參與開放式基金的銷售應該沒有什么問題。目前,只要相關部門批準,券商即可參與開放式基金的銷售工作。一些券商已經開始關注開放式基金的銷售問題,如國泰君安。從去年開始,國泰君安就開始主要對經紀類員工進行有關內容的業務培訓。若政策許可,開放式基金由券商銷售會給券商經紀業務帶來很大的機遇。在投資開放式基金方面,通過華安創新基金與南方穩健基金的招募說明書可以發現,與最初的方案相比,開放式基金的客戶定位已發生了較大變化,由原來的以機構投資者為募集對象轉變為現在的以中小投資者為主要募集對象。開放式基金的客戶定位的改變,同樣也會給券商經紀業務帶來一定的機遇和挑戰。
1.5WTO的加入所帶來的國際金融集團對券商經紀業務的挑戰
雖然目前在國內有少數合資券商主要是從事投行業務,但介入經紀業務是早晚的事。根據加入WTO的協議,外方先是可以建立合資的證券經營機構,后是建立獨資的證券經營機構,直接進入中國的一級和二級證券市場。由于國內證券經營機構與國外證券公司在資產規模、管理機制、創新能力、市場適應能力、風險控制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異,在競爭中處于非常不利的地位,會受到強大的外部競爭與挑戰。一旦介入二級市場,券商經紀業務面臨巨大挑戰。
2.目前券商營業部存在的主要問題
2.1結構近似、服務同質問題
雖然有很多客觀原因,但從行業角度看,營業部經紀業務的競爭戰略和業務結構仍維持多年以前品種單一、結構雷同的特點。從全國看,2000年年底深交所和上交所會員托管市值市場占有率最高的券商也沒有超過5%,前10名券商的市場占有率之和仍低于30%,如此低的市場集中度說明經紀業務差別化在總體上仍然較低。營業部普遍將爭搶市場份額作為首要目標,通過追加投入,單一擴大經營規模,甚至不惜以犧牲短期利潤為代價占領市場。結果使營業部始終無法擺脫低水平惡性競爭的怪圈,成本逐年上升,也加劇利潤日趨平均化。另一方面,經紀業務競爭手段創新不足、缺乏特色,只注重“硬件”服務、忽視“軟件”服務,在競爭手段上延續著返傭、贈送電腦和所謂的親情服務等傳統方式。這使得絕大多數營業部的競爭手段趨同、差別化程度降低。
2.2營業部的空間布局有待優化
營業部是券商在各地的營業網點,事實上也可將其看作券商開展各類業務的據點。若營業部未能均勻分布,不能充分發揮其信息據點和業務橋頭堡作用。因此,從效益角度考慮,應該因地制宜,適當調整部分營業網點布局,力求使營業網點設置更為合理。在綜合考慮當地人口密度,經濟發展水平以及職業分布特點等因素前提下對原有部分營業網點進行遷址或置換,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每一個營業網點的優勢。以下以資本金規模類似的幾個券商為例,可看出湘財證券比較典型,其省內營業部占比僅為17.3%,大部分分布在省外。湘財證券目前的23家營業部幾乎諞布全國,政治、經濟發達地區基本上都有營業網點,如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中部杭州、武漢、南京等也有營業部,西南有昆明、成都,北方有沈陽,西北有烏魯木齊、西安,最南有海口,這樣的營業網點布局體現了其戰略發展優勢。
表1同業營業部分布比較
2.3營業費用普遍偏高
成本與費用是影響營業部或證券公司經紀業務利潤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證券公司營業部的成本和費用主要包括以下七個方面:(1)、房租;(2)、裝修攤銷;(3)、設備攤銷;(4)、通信費用;(5)、資訊費用;(6)、席位費攤銷;(7)人員費用。囿于傳統的營業部擴張模式,營業部成本較高。大量用于有形網點建設的固定資產投入、傭金折讓和人力資本的上升使券商的成本節節攀升。營業部裝修頻率過高,2-3年改造一次,投入很大,遞延資產增加,固定成本增加,長期待攤費用呈不斷上升的趨勢。
2.4經紀人問題
利用經紀人來開拓市場,這在部分證券公司中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體現。在調查營業部聘用的經紀人開發客戶創造的交易量占營業部總交易量的比率時,20.68%的營業部認為10%以下的交易量來源于經紀人,有8.14%的營業部反映在經紀人帶來的交易量在10%--20%之間,認為經紀人帶來的交易量在20%以上的營業部僅占3%。這說明了:目前在我國,經紀人的現象已非個別,而是一種普遍現象;由于經紀人出現這個事實與目前相關法規相對滯后的現狀,在某種程度上妨礙了經紀人制度的發展,導致了經紀人創造的交易量極其有限,但是我們也應看到經紀人的推出是一種趨勢。
圖1經紀人創造交易量占總交易量的比率
3.營業部的功能和模式轉型
從證券營業部產生的歷史看,其原生功能是提供證券經紀,是券商進行證券經紀業務的主要基層機構。多年來各家券商的證券營業部都是按照相似的結構組建,并且按照相似的模式經營。但近年來,證券營業部經營的宏觀環境發生了極大變化,對證券營業部的生存與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證券營業部在功能上正醞釀一場重大轉變,除了過去營業部業務以客戶的交易委托這項功能之外,正在被賦予更多的功能。
3.1成為證券的批發與零售干道
隨著股票發行的市場化進程,股票發行的風險越來越大,尤其是增發和配股的風險加大;而且隨著債券市場的發展成熟,債券的發行量會逐年增加。這要求建立穩固的銷售渠道,而委托其他券商和金融機構銷售的成本較高,因此今后券商應更多地利用自己遍布各地的證券營業部來完成銷售任務,營業部成為統一的證券配售中心的一部分。
3.2成為券商業務前沿窗口
由于營業部是天然的與客戶接觸的接口,因而挖掘其作為券商部分業務前站、公關協調、戰略客戶服務等職能十分重要。營業部會變成一個區域性的信息處理中心,為券商提供豐富、準確、真實的信息服務,而且提供的信息量、速度與價值超過券商通過其它渠道獲得的信息。
3.3充當客戶服務中心
隨著網上交易的發展和其他金融機構的市場進入,有形的證券營業部將越來越顯得不重要,特別是營業部作為一種傳統中介信道的功能會逐漸弱化,營業部就將變成一個客戶服務中心,完成從“產品導向”到“客戶導向”的轉變。證券客戶服務中心,其實質是一個面向股民的管理中心、響應中心、服務中心,為其提供標準化、規范化的服務界面和接口,并通過信息技術將電腦系統、人工座席代表、信息、電話線路等資源整合成統一的、高效的服務工作平臺。營業部的功能轉變為多元理財中心,員工也相應轉型為理財顧問或理財營銷人員。營業部的服務品質由于網絡通訊,變成全面化、即時化和全時化。
近幾年經紀業務模式將是傳統經紀與網上交易的有機結合,是交易中介與投資理財的有機結合。將出現散戶廳、大戶室、經紀人、網上經紀等遠程交易多種經營方式并存的狀態。
3.1.1散戶廳。散戶廳模式今后在西部、大城市的社區中心、中小城市仍存在一定的發展空間。因為,未來幾年內散戶投資者為主體的市場交易格局仍然難以改變。尤其是中西部地區證券營業部的客戶中散戶占有相當大的比重。但由于投資者機構化的趨勢,以及網上交易等遠程交易方式的普及,散戶廳作為營業部生存基礎的地位將會弱化。原有大型營業部將予以轉移、分割或裁減。營業部有小型化的趨勢,營業部最大的成本來自于場地、人員和電腦設備。相對而言,電腦設備和場地成本等硬件設施的成本較為固定,所以新設經紀網點面積規模應實現小型化,逐漸縮小規模。大部分營業部建成貴賓(VIP)服務形式,營業廳面積縮小,不必要的散戶電視墻被取消,不在場所內成百上千地購置擺設電腦。
更多的營業部將分化成面積小、人員少、成本低的證券服務部。在電腦、網絡技術日益普及的情況下,一個營業部縮小到3-4個人,電腦輸入人員和行政人事可大幅減少服務部與營業部相比,人員精簡、不設財務及清算系統等低成本的優勢較為明顯。
3.1.2大戶室。由于機構投資者和大資金個人投資者的偏好,通常不太愿意通過基金或經紀人代為投資,因此,大戶室這種經紀模式今后仍將繼續存在,而且是未來證券經紀業務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這些營業部大多不接受散戶,大戶室和超大戶室占據了營業部的大部分面積。
根據市場細分原則,大戶室型證券營業部將轉型成為大客戶服務中心,將經營對象定位于機構客戶、私募基金和大資金個人投資者,他們是未來市場最活躍的主體。投資顧問集體辦公,憑借專家的理財服務取得較高的收入。走“高投入、高產出”路線,以“度身定做”出適合自己的經紀業務定位和經營策略。
3.1.3遠程交易。今后一段時期內,遠程交易將是除經紀人模式外,發展速度最為迅猛的一種形式。因為傳統的證券營業部不是一種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務方式。市場調查表明,80%的被訪股民很少親臨營業部,他們選擇營業部不是根據品牌、公司或服務,“距離自己最近”幾乎成了唯一條件。雖然營業部是一種非常好的人對人服務方式,但其退化速度較想象更快。
營業部要在非現場交易上集中資源,更多地利用網上交易、電話交易、手機炒股手段。遠程交易不僅是發展網上交易一種形式,電話下單、建立呼叫中心(callcenter)、銀證通也是未來經紀業務發展的重要形式。目前許多券商的服務是通過電話的語音信箱來完成的。隨著通信科技應用及處理資訊的能量隨著技術發展,將造就移動交易(WAP、IA)型態的新市場;移動電話的頻寬改善后,手機下單不受地域、時間、上網等限制,發展潛力也很大。遠程服務部或大戶室也將繼續成為遠程交易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銀證通”的開展可以說是銀行業務滲透到證券業務中的初步形式,但對券商而言,是以失去客戶存款利差(券商存在銀行的利息收入要高于客戶直接存在銀行的利息)為代價換取市場份額的遞增,目前“銀證通”推廣的效益遠遠不及營業部。
信息技術的進步和網上交易低傭金率的趨勢將成為推動網上交易進一步發展的兩大推動力,網上經紀這一模式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在支持同等客戶的條件下,網上交易的投資是傳統營業部的1/2~1/3之間,日常月營運費用是傳統營業部的1/4~1/5,網上券商的成本優勢還是很明顯的。據估計華泰證券網上交易已占到公司總交易量的15%,累計交易額達212億元,而其直接投入卻不足1000萬元。
但近幾年內,網上交易只能是原有委托方式的一種補充,其替代營業部的作用還遠遠沒有發揮出來,網上交易還不會成為證券交易的主流方式。政策面看,證監會對網上交易的規定,網上交易的實質是券商服務的一種延續,使投資者有一個較好的顧問,并以較低廉的交易成本和較快速度完成一次完整交易,決定了我國現階段網上交易只能是一種市場培育過程,其對有形網點仍存在較大依賴性。
從近年看,經紀業務依托點仍然是證券營業部。網上交易的開展更應該說是一種市場細分的過程,短期對傳統方式不會造成很大沖擊。隨著未來證券市場的主流投資者發生變化,主流投資者以新一代有較高文化水平和財富的中產階層以及現在的大中學生組成,他們將是網上交易的目標市場。
所以目前二級市場業務必須兩手抓,一手挖掘傳統經紀潛力,一手應對網上交易沖擊。要建立和完善包括客戶管理、理財、營銷、咨詢、電腦在內的高質量的服務體系。同時順應網上交易潮流,利用網上交易鑄造品牌、開拓業務、領人之先。
3.1.4經紀人。與國外證券市場不同,我國證券市場從一開始就沒有建立經紀人體制,一直是客戶自己從事投資活動,券商沒有為一般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未來為客戶最大程度地提供個性化的增值服務將成為券商吸引和留住客戶的核心手段,以高層次、智能化、個性化的服務為特征的信息咨詢服務將成為證券經紀業務競爭的關鍵。經紀人制度是交易中介與投資理財的結合的較好方式。
營業部將逐步建立規范有效的經紀人制度。雖然目前在證券經紀領域全面推行經紀人制度的條件尚不成熟,經紀人的法律地位及其與券商、投資者的關系沒有明確的法律界定,每位客戶的投資風格、風險承擔能力和投資規模均不相同,國內經紀人顯然無法做到提供“主動性、個性化和專業化”服務,但由于經紀人制度在國外的發展已相當成熟,
并有一套嚴格的規章制度來加以管理,因此在國內全面推行將只是時間問題。
未來證券營業部的人員構成將只有兩類,一類是必要的技術后勤保障人員,另一類就是經紀人。經紀人在券商經紀業務中將會逐步承擔現有證券營業網點的職能,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和影響。營業部的場地、設備和人力資源將開始向職業經紀人開放,原來的“傭金”逐漸蛻變為“信道租用費”、“設備租用費”和“經手費”等,同時,營業部將利用自己的人才資源培養自己的經紀人隊伍,受托客戶的資產,并代人理財。這些收入將逐漸轉化為券商主要的經紀業務收入。無論采用以上哪一種模式,營業部都要充分利用自己現有的資源,把經紀業務競爭重點轉到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上來。未來證券營業部的競爭力是為客戶當好投資理財顧問、提供增值服務。券商應及時轉變觀念,致力于技術創新和業務創新、優化經紀業務網絡、形成自身經營特色和品牌效應等,提高經紀業務的核心競爭力。
4.券商營業部轉型的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券商經紀系統營業部在競爭策略的選擇上可考慮以下方式。
4.1營業部布局策略
目前券商追求區域內高的市場占有率顯然相當難,相反,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沿海中小城市,由于經濟發達程度高,藏富于民,證券經紀業務仍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特別是在中西部內陸地區,國家推行西部大開發政策以及一些地區扶持政策,為該地區證券市場帶來發展機遇,其經紀市場潛力相當大。因此,券商應穩步推進營業部和服務部的建設,重點加強西部大開發地區、東南沿海富裕地區的網點增設,并對原有部分經營狀況不佳的營業網點進行遷址或置換,最終完成全方位的戰略布局,在營業網點布局上考慮在西北地區布點。
由于歷史地理及國家發展政策上的原因,西部地區的經濟一直處于落后狀態,為加快中西部地區的發展,國家明確提出了加快中西部發展的措施及政策上的傾斜,2002年財政體制改革重點將增強中西部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從合理調配券商有限資源的角度出發,故券商應該考慮在西北地區建立營業網點,適度增加在西部地區的營業部數量。中西部地區證券營業部的客戶中散戶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從上交所公布的各營業部交易情況看,1999年12月,山西、陜西、青海、寧夏、、內蒙古等地營業部的人均交易量均在3000元以下,其中青海僅1187元。這一數據僅是北京的1/10。但從營業部擁有的平均客戶量上看,西部地區營業部的客戶擁有量是最高的,如的每個營業部平均客戶量達1.61萬人,較北京、上海分別高出50%、80%;而同處中西部的山西的同一數據為1.57萬人,陜西為1.46萬人,列全國前第2、3位。這說明西部地區營業部的散戶特征相當明顯,券商營業部可采取傳統營業部的模式。
4.2客戶管理策略
在外部條件既定的情況下,各營業部的交易量的大小及其市場份額主要取決于其客戶開況。而且,同樣的客戶規模和資金量規模可能由于客戶結構的不同導致其交易量規模與結構不一樣,導致其經紀業務收入和利潤不一樣,所以營業部應加強客戶管理。以客戶為中心。客戶是營業部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應把最好的服務提供給最有價值客戶。據分析80%的利潤來自20%的客戶,發展新客戶所需費用是維持老客戶的6-8倍。營業部應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業務運營始終要圍繞以客戶為中心,面向客戶,關心客戶,實現對客戶資源的深度利用。
積極發展機構客戶。目前市場投資者結構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機構客戶的壯大發展是市場發展的必然,將對證券市場起越來越大的主導作用。所以客戶群體必然產生分化,服務對象將逐步演變到以大中戶投資者為主,營業部的服務對象要進行相應的轉移,啟動市場集中策略,從目前以服務零售客戶為主到服務機構客戶,以機構客戶為重心,兼顧零售客戶,在服務機構客戶方面培養核心競爭力,將面向機構客戶、為機構客戶提供專業化服務作為經營的主旨。營業部應瞄準機構客戶,可設立獨立的機構客戶部,服務與產品設計以機構客戶為中心展開,全方位為機構客戶服務,強化機構客戶關系管理,在維系、發展機構客戶,強化機構客戶忠誠度上爭取打下好的基礎,為市場細分和差別化經營作好準備。
逐步建立客戶檔案、數字倉庫。這是導入客戶關系管理系統(CRM)的重要一環。實施CRM應在券商總部層面展開,營業部發揮基礎性工作。CRM核心是客戶數據的管理。營業部要加強客戶結構分析,深入研究自己的客戶群,要重視現有的客戶,強調客戶的細分工作,改變過去簡單按資金量大小,將客戶分為大中散戶的做法,采用按客戶的交易行為、習慣,尋找最有價值、利潤貢獻度最高的客戶;將每一個有價值客戶的資金狀況、持倉狀況、交易記錄、盈虧情況以及客戶的投資風格、習慣等加以登記,建立客戶檔案,徹底了解客戶。細分客戶后再進而對不同層次的客戶實施不同的服務銷售方案,找準市場空間,為其提供有差別的個性化服務。
4.3低成本競爭策略
營業部只有建立成本優勢,才能有競爭優勢。不僅要在開源上有更多作為,而且還要采取節流的措施。任何一個營業部的利潤都取決于成本、傭金標準和交易量三大因素,隨著傭金自由化、市場競爭加劇和交易量萎縮,粗放經營時代將一去不復返,要從根本上扭轉過去粗放式經營思路和盈利模式。
推動銀證通、電話委托、網上委托等不占用營業廳面積、低成本擴張的非現場“遠程交易”方式。利用網上經紀業務的發展契機,通過加強銀證合作,大力推進虛擬營業部建設。據統計,建一個網上證券分公司的成本只相當于新建一個營業部成本的20%,能節約券商的擴張成本。目前國內券商發展網上經紀業務基本是兩種模式:一種是以廣發證券、華泰證券為代表的以營業部為依托,電子商務部為營業部網上交易提供技術支持和其它服務,這種模式能夠充分利用總公司的研究資源和營業部資源;另一種是以西南證券、廣東證券為代表,收購并組建獨立的網上經紀公司(飛虎網、中天網)為客戶提供網上經紀服務。其優點完全擺脫對營業部的依附,能獨立開展證券經紀業務。在現階段網上交易贏利模式不明的狀況下,券商采取哪種方式需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選擇。嚴格控制營業部成本與費用開支。應該對營業部的成本與費用進行結構分析,尋找壓縮成本的潛力。必須對各營業部的平均成本與費用及各營業部人均創造的手續費凈收入和人均凈利潤進行對照分析。交易量與其成本與費用之間的關系進行全面的統計分析,并據此對營業部分別核定成本與費用標準,定期進行考核。
同城營業部機構精簡,券商可考慮建立集中交易系統,總部可將各營業部的交易清算數據集中,在這個前提下,可對同城營業部進行機構精簡,一個營業部只需3-4人,從而很大程度上降低營業部的經營成本,實現其規模經營。經營一般或不好的營業部,甚至可轉成面積小、人員小、成本低的證券服務部。
建立客戶管理中心。應在營業部網點的質量上下工夫,經營較好的營業部可轉為“客戶管理中心”,充分利用現有營業部豪華寬敞的裝修條件,并結合專業化、個性化的咨詢服務,把每一家證券營業部都辦成精品營業部,建成所在區域的“客戶管理中心”。加強營業部項目投資、大宗設備立項可行性以及成本分析,可采用集中投標采購方式,達到增收節支目的。
4.4經紀人服務策略
為客戶最大程度地提供個性化的增值服務將成為券商吸引和留住客戶的核心手段。證券市場衡量證券營業部的標準是:只有服務才有價值。證券經紀人制度將是順應市場潮流發展的必然選擇,經紀人在穩定客戶、減少非現場客戶、降低交易成本、提供專業化服務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在經紀業務中將會逐步承擔現有證券營業網點的職能。營業部的發展方向之一應當是從為客戶提供標準化服務上升到為客戶提供經紀人服務。從目前來看,經紀人制比較適用于“大戶室”類客戶。
券商經紀人的角色定位應是“金融產品的銷售與服務”,承擔新客戶的開發、金融產品的銷售,以及為客戶提供與銷售相配套的顧問服務工作。其目標客戶應是客戶細分后公司最有價值的客戶群,具備一定資產規模、需要專業性投資顧問服務的非現場客戶。
建立經紀人制度的轉型工作,要改革現有的客戶服務方式,打破營業部資訊部、交易部、客戶管理部等業務各部門之間、營業部員工和證券經紀人之間的界限,建立客戶開發、專業服務、基礎服務一體化的服務模式;嘗試進行“現場客戶非現場化”改革;以項目組的形式重點輔導幾家營業部的轉型工作;依托現有的營業部,嘗試運作完全以“非現場客戶”為服務對象的、以經紀人為主體的新型營業部。同時,券商應從激勵機制、風險控制及提高經紀人素質等方面積極探索,如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大力推動員工加入經紀人的隊伍;吸引社會上的知名人士成為經紀人;制定合理的政策使社會上的獨立經紀人加盟。
4.5品牌營銷策略
傳統的證券營銷模式已不能滿足客戶日益提高的服務需求,現在證券市場結構即將轉變,券商應抓住機遇,率先進行有力度的市場營銷活動,通過整體營銷的方式,從產品、傭金定價、銷售渠道和促銷等方面進行營銷,實現服務品牌化,形成自己的市場品牌,建立券商的品牌效應。必須走出目前各營業部片面追求高標準硬件設施和豪華裝修的誤區,本著市場化、專業化的原則,培育一批有市場影響力的投資分析師、行業專家,增加具有超前性、實戰性的有效產品,注重用資信品牌、專業咨詢、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及信息資料爭取客戶,培養核心競爭力。
“連鎖化”經營是品牌策略的重要環節。市場開發策略應強化經紀業務總部的管理職能,以統一協調各營業部的自主營銷行為,以券商自身資訊優勢、人才優勢和管理優勢為依托,把經紀業務總部建成一個統一的證券資訊配售中心,把下屬營業部建成統一標識、統一管理、統一業務流程、統一服務標準、統一對外宣傳的連鎖式證券營業部。這種經營模式的優勢:一是降低經營成本;二是通過資源整合,提高營業部的整體競爭力和規模效益;三是形成券商的市場形象和品牌,擴大影響力。
4.6業務創新策略
目前營業部業務狀況可以概括為業務品種單一、業務結構雷同、競爭手段缺乏特色與創新。部分營業部根據自身的特點,逐漸在某些細分市場上采取差別化的競爭戰略,主要體現在新興的證券業務上。只有在創新業務領域先行一步,開拓新的利潤增長點,通過創新交易品種、交易手段,拓展經紀業務的種類和范圍,才能把握先機,立于不敗之地。
--遠程交易。網上交易代表了證券交易未來的必然趨勢,將成為證券經紀業務的一種主要經營業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營業網點面積和數量對經紀業務發展的制約,也是券商實施低成本擴張的主要手段。但也應看到網上交易的缺陷。雖然從長期看,因邊際成本的持續遞減,促使經紀業務營運的單位成本呈下降趨勢。但短期看,網站營業以及網絡下單成本,因投資金額高,相對的折舊攤提金額也相當大,單位成本仍然偏高,而且網上交易會對券商交易方式產生相當程度的沖擊。網上交易會造成客戶與營業人員的關系產生疏離,互動關系由人與人之間的交談接觸,變成網站的內容和各種促銷賣點所替代,客戶忠誠度持續下降。客戶對與特定券商下單忠誠度的界限會漸漸泯滅。
作為券商經營生存基礎的高忠誠度客戶,貢獻率會漸漸降低。可行的方法,是將網上交易作為遠程交易中最重要的方向,加大投入,跟上網上交易技術創新的步伐,在技術上保持領先;不斷提高研究成果的市場價值,為投資者提供更具針對性、個性化、智能化的資訊服務。
同時還應加大投入,積極推動銀證通、電話委托、手機下單、建立呼叫中心等不占用營業廳面積的非現場“遠程交易”方式。
--銀證合作
銀證合作是未來金融業發展的大勢所趨。目前,銀證合作的主要形式有銀證轉賬、網上交易、銀行卡或存折炒股、券商委托銀行網點代辦開戶業務、銀行承擔資金結算和基金托管業務以及投資銀行業務中的合作等。在銀證通業務方面,目前銀行在資金、營業網點、結算系統的優勢是證券公司難以比擬的,證券公司的交易結算系統又是銀行難以比擬的,優勢互補促使銀行和券商之間在現階段加緊合作。
--開放式基金業務。包括開放式基金發行業務和經紀業務。
發行業務。開放式基金在我國證券市場有巨大的發展前景和潛力。開放式基金與封閉式基金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需要很強的市場營銷,基金銷售得好意味著基金公司巨大的成功。
從制度規定看,開放式基金的銷售資格的標準較低,銀行、投資咨詢公司和證券公司等機構均可從事開放式基金的銷售業務。雖然從最近兩只開放式基金的銷售看,銀行占據主渠道優勢,開放式基金基本上依靠銀行系統銷售贖回,但商業銀行的缺陷是突出的。目前商業銀行普遍缺乏專門的從事基金管理與操作的部門,缺乏投資人員,盡管經過了一些培訓,銀行人員仍不很懂得開放式基金的知識。雖然銀行擁有網點廣泛的優勢,但并不明顯。因為開放式基金大量的投資者將針對機構投資者,而且開放式基金采用電話委托和網上委托是大勢所趨,這都給處于戰略轉型中的券商營業部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作為券商,具有銀行不具備的優勢:市場意識強、專業研究分析能力強、差別化服務能力強等。從國外的經驗看,當整個基金業發展到相當規模以后,一些大券商的基金銷售及贖回的傭金收入占到了證券經紀傭金總收入的30%左右。因此券商應加快參與這一新業務的動作進程。
經紀業務。開放式基金推出后,隨著開放式基金經紀業務市場規模的不斷壯大和參與基金各項業務的證券公司的數量增加,基金的分倉業務將會越來越引起證券公司的關注,爭奪基金分倉的競爭也愈演愈烈。因此,營業部應爭取在這項業務獲得較大市場份額,爭取擁有比較優勢,在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
--與保險公司合作
替保險公司推銷金融產品是境外證券公司一項重要的業務收入,國內券商受到分業經營的限制,還沒有建立起與保險業連通的渠道。營業部可選擇的策略,是在券商與保險公司建立戰略聯盟后,充分利用其龐大的網絡、經紀人營銷隊伍和客戶群體,實現交叉銷售,同時替保險公司推銷金融產品,達到客戶資源共享的目標;還應當注意拓展與保險商合作的機遇,開發類似“銀證通”的創新產品。
證券市場不斷的變革是一個永恒的主題,而證券營業部的發展,已經揭開了未來證券服務全面化、個性化、差別化的序幕。要在這個不斷前進的市場里始終立于不敗之地,作為市場一個重要的參與者,券商的選擇就是不斷創新,不斷改變,不斷超越自己
關鍵詞:商務英語;教學;英語知識;商務知識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D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2-0012-01
商務英語專業的教學與傳統的基礎英語專業的教學的不同就在于,商務英語不僅僅要求語言水平,更要求學生具有處理商務事件的相應能力,是一種實際操作能力與綜合素質全面提高的體現。商務英語著重強調的是實用性,這與其他課程有明顯的不同。
1商務英語教學中英語知識與商務知識的應用現狀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正在不斷深化,這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加入WTO后的中國正在更深層次地融入全球化的經濟發展浪潮,在這一浪潮中,國際商務活動的日漸繁榮對商務英語人才產生了巨大的需求并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商務英語人才不僅應有扎實的語言功底,還應具備相關的商務知識。但是目前各類學校,不論是普通高校,還是職業院校,培養的商務英語人才都很難滿足這一新的需求,原因在于商務英語教學與實際需求的嚴重脫節。商務英語以英語為媒介,為商務活動服務,實用性是其核心。然而,傳統的商務英語教學中有一種偏向,即使用英語作為授課或閱讀語言,系統講授和學習商務學科知識。這實際上是在朝“英語商務”的方向發展,與商務英語專業最初的專業設計方向相去甚遠。新經濟形勢下商務英語專業人才需求的趨勢是懂商務的英語人才,而不是懂英語的商務人才。
2商務知識和英語知識具有同等重要作用
2.1商務英語的內容要求學生掌握商務知識。
商務英語,就是指在商務環境中使用英語,客戶與客戶之間要對交易商品的名稱、數量、質量、折扣,對商品的包裝、運輸和保險進行反復的談判與磋商,直到雙方滿意為止。在這個過程中語言只是一種傳遞信息的工具,而中心內容則是交易的每一個細節。這種談判和磋商,要求參與的人員必須能夠了解和使用商務知識,從而增加貿易利潤。再者,相關的調查表明,學習商務英語的目的主要有:用于商務談判,能聽懂并理解或復述英語經濟新聞,能看懂或進行產品介紹,與外商能進行正常的交流,會用日常的交際用語,能用英語書寫并看懂商務信函,能閱讀外文出版物。學生在商務英語中所希望學習的主要內容是獲得更多的商務知識和信息,這些內容能夠幫助他們在將來的工作中順利的進行商務談判。
2.2商務英語的本質決定了英語是手段,商務是目的。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發展,對商務英語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從過去的“商務翻譯人才”需求變成了“懂英語的商務人才”需求。而商務英語教學因其本身的商務性質決定了英語是手段,商務才是目的。因此必須以需求為導向不斷地調整教學的方式、方法,才能真正地培養出符合市場需求的商務英語人才。
3教學中處理好英語知識與商務知識關系的有效途徑
如何處理好英語知識與商務專業知識的關系,真正培養出復合型人才,是商務英語專業老師的一大課題,筆者結合多年來的教學實踐, 總結出了以下途徑。
3.1建立科學的商務英語學習體系。
商務英語學習體系包括三個組成部分:商務英語、商務知識和基礎英語知識,其關系如圖1所示。它們組成了非常穩固的知識三角形,從而使學生牢固地掌握商務英語知識。一年級重在鞏固和提高基礎英語知識及用英語交流的技能培訓,同時通過中文學習這部分相關的專業商務知識和外國的文化習俗,如《國際貿易實務》、《電子商務概論》、《商務談判》、《市場營銷》、《報關實務》和《英美概況》、《東西方文化概論》等課程,這將為日后的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礎。二、三年級,宜先將商務知識和專業英語詞匯分別逐步嵌入英語課程教學和商務專業課程,逐步提高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和商務專業知識,再將英語技能與商務專業知識全面融合, 實現雙語教學或全英文教學,具體而言就是學習《商務英語精讀》、《商務英語函電》、《外貿單證實務》、《商務英語口譯》、《商務英語聽力》、《商務英語口語》等商務英語課程。通過這種逐級滲透的方式,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理論和知識背景,增加學生學習專業課程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商務英語的自信心。若對一年級新生直接傳授商務英語知識,再在后期講解商務知識,則會降低教與學的效果,甚至會打擊學生學習商務英語的積極性。
3.2牢記商務知識專業英語詞匯,做到靈活運用。
將商務知識和專業英語詞匯分別逐步嵌入英語課程教學和商務專業課程,逐步提高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和商務專業知識。
商務英語中的許多專業詞匯意義明確、應用范圍狹窄,學生若不了解其真實意思,僅從字面上猜測,句意理解容易出現較大偏差,往往“失之毫厘,謬之千里”。如“Eurozone歐元區”誤譯為 “歐洲地區”,“exchange rate匯率”誤譯為 “( 股票)換手率”,“net exporter 凈出口國”誤譯為“網絡輸出”,“purchasing power parity購買力平價”誤譯為“相同購買力”等,所以這些專業詞匯必須牢牢記住。再如:trans trade 轉口貿易;down payment 定金;tariff wall 關稅壁壘等。商務英語中語法的學習與普通英語類似,有些教師提出了長難句的分析問題,本人個人認為長難句的語法結構并無太大的難度,重點還是要準確把握句子中所出現的專業術語、詞匯的意思,聯系上下文,其難點必可迎刃而解。
3.3開設包含商務基礎知識的專業英語課程。
開設綜合英語和商務基礎課程,應該將英語知識與商務知識逐步融合,這樣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雖然很多院校在改革經貿英語課程時,未考慮到循序漸進的教學原理,英語課程與商務專業知識課程的設置基本上呈平行線狀態,教學內容沒有互相貫通的交叉點,而后段直接跳入英語學習的專業教材,一方面學生難以接受,另一方面也造成學生容易對專業學習望而卻步,失去興趣。因此, 建議在選用教材時選取中英文雙語編寫的商務基礎課程和以商務知識為題材的綜合英語教材,達到將英語與商務知識相互滲透,逐步嵌入的目的。通過有針對性地選擇教材進行有目的性的教學,避免一些課程重復設置。有的課程幾乎是學了一遍中文,再學習一遍英文版本的, 如國際貿易實務與外貿函電、英語口語與 BEC 就有許多重復的地方, 造成使學生易形成惰性。通過課程整合將英語與商務知識的相互嵌入, 通過英語學習國際商務和通過學習國際商務提高英語, 這樣不但能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還能提高教學效率, 騰出時間給學生以學習和提高其他技能的機會。
3.4實現英語知識與商務知識融合下的雙語教學。
要真正實現英語技能與商務專業知識全面融合,應盡量實現雙語教學或全英文教學。商務專業知識課程采用全英文教材用英語講授,以此模式,英語基礎知識與專業知識就能融為一體, 用英語磋商貿易、解決經貿問題的能力就會得到較大的提高。模擬商務場景, 進行貿易磋商和談判等實際演練,還可聯系一些國際貿易公司或涉外單位,進行現場實習。再者,教師除了要開發和合理利用教材之外,還應積極利用一些教材之外的資源,為學生構建一些商務英語運用的平臺。教師可以經常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英語活動或比賽,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說英語、用英語,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例如,在教室里開辟專門的英語園地,將學生寫的英語小短文貼在墻上一起探討;建議學校的廣播站定期播放一些英語小笑話、小短文,讓學生在休息時可以練練聽力;將每周五設為英語交流日,即每逢周五學生都要使用英語來對話,給學生提供一個使用英語輕松教學的氣氛,讓學生養成開口說英語的好習慣;經常組織學生觀看一些英文電影,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異國的風土人情,為學生之間的英語交流提供語言素材。此外,還可以經常舉辦一些英語辯論沙龍,學生自己選取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辯論。開展英語興趣活動,不僅可以鞏固學生的知識,加深學生對教材的理解,
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具有重要作用。
3.5加強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有效補充相關商務知識。
目前大部分院校選用的商務英語教材都是劍橋商務英語,原因是其所選材料真實,來源廣泛,出自商務人員實際工作情況。但在商務英語口語課中,交際活動設計不僅受學生自身英語語言能力的制約,而且取決于學生對商務知識的掌握程度,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首要的是找到學生語言能力與商務知識的最佳結合點。就目前國內商務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來看,學生在進行專業學習之前,普遍缺乏基本的商務知識,這必將影響到在英語口語中的表現。如在開始設定的接待客戶的情景中,學生由于不了解接待客戶事宜往往不能徹底了解客戶、布置接待室、預定客房、安排參觀日程、準備禮物、接待客戶等具體的任務事項。所謂實踐出真知,讓學生接觸公眾性商務活動,如參觀外貿公司的日常活動,去公司頂崗實習、去商品交易會、展覽會工作等,學生可親身體驗、了解商務活動日程和規范,實踐在課堂和書本上學到的理論知識,使他們由感性認識上升至理性認識。
綜上所述,商務英語中商務知識與英語知識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二者在實際貿易過程中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必須處理好二者的關系,并且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法,才能更好的理解商務英語的特征,有效的掌握其使用方法,指導我們的商務英語學習及教學工作,促進商務英語學科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耿廣利.關于國際商務英語專業建設的幾點思考[J]. 鄭州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3, 18( 1) : 76
[2]張武保,嚴新生.學科創新與商務英語的復合型特點研究[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8,(3)
[3]劉沛.英語專業實用型人才培養與商務英語教學改革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1,(21)
一、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產生的原因
對于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產生的原因,可以理解為產生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理論基礎。通常來說,內部就控制信息披露的理論基礎包括三個方面,分別為委托理論、信號傳遞理論、信息不對稱理論上,以下將具體分析。
1、委托理論
目前,股份公司一旦形成,將會分離企業的經營管理權與財產所有權,這種分離還會導致企業所有者與管理者構成“委托―”的經濟責任關系。在這個理論框架的前提下,企業管理層就存在向企業委托人提供內部控制信息的職責。同時,如果公司成功上市的話,因為信息是需要公開的,所以存在與公司管理層沒有直接受托關系的主體,也能夠利用這些公開信息來制定決策。因此,基于委托理論的信息披露將會形成外溢效應。
2、信息不對稱理論
根據信息經濟學的相關理論,信息不對稱可以理解為相互影響的交易雙方之間發生了信息分布不均衡的情況。對于整個證券市場,信息不對稱將造成資本市場配置效率的明顯降低,并導致市場運行成本的加大。對此,為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信息不對稱的影響,就需要企業管理層對決策有關的信息進行披露,而在以上需要披露的信息中,內部控制信息占有者非常重要的地位。
3、信號傳遞理論
依據信號傳遞理論,對于高質量的上市公司與低質量的上市公司,最明顯的區別體現在信號的傳遞上,而證券市場也會對公司傳遞的信號做出積極反應。因此,就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來說,對于部分內部控制有效性相對較高的企業,為了獲得市場的積極反應,就必須加強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力度和透明度,以此與那些內部控制有效性不高的企業進行區分,進而推動著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積極市場效應的形成與發展。
由于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的歷史相對較短,內部控制體系還存在著一定的漏洞與缺陷。因此,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工作也出現了一個比較曲折的過程。對于上市公司來說,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有關規范相對較多。其中,中國證監會是規范的最早單位,這主要體現在上市公司年度報告和招股說明書的信息披露規范中。之后,我國深圳證交所和上海證交所也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定了比較具體的規定;如今,2008年,財政部內部控制標準委員會出臺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并在2010年頒布了該規范的配套指引,在以上規范文件的陸續出臺下,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體系正在日益健全與完善。
二、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筆者對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狀況進行了觀察,結合有關管理機構針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工作進行調研和統計資料。可以發現,目前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還存在著不少問題。如果不能及時解決這些問題的話,不僅對上市公司利益相關主題決策的科學性帶來不利影響,而且不利于我國資本市場的穩健運行。具體來說,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問題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上市公司披露內部控制信息的動力不足
不能否認,相對于之前簡單匯總和說明公司內部控制信息的情況,近年來上市公司無論是在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都出現了明顯的改善。不過,上市公司的整體情況上,仍然只是少部分公司披露了“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報告”,而且大部分上市公司籠統描述了公司年度報告中的“重要事項”、“公司治理”等項目,這種信息披露程度還無法滿足資本市場的有效需求。另外,對于相關監管部門強制披露上的要求,不少上市公司并沒有在年度報告中切實執行。以上種種問題表明了,上市公司缺乏自愿披露內部控制信息的動力。
2、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報告可比性較差
相對于財政部內部控制標準委員會頒布的《內部控制評價指引》,上交所和深交所的“內部控制指引”不管是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差異,這造成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報告沒有較高的可比性。比如上海證券交易所制定的規定,就鼓勵上市公司披露注冊會計師的內部控制審核報告,而深圳證券交易所則要求上市公司監事會,包括獨立董事發表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報告的意見,這種情況造成大部分深圳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僅僅對公司監事會和獨立董事的評估意見進行了披露,但是沒有注冊會計師內部控制審核報告,這會造成相關監管機構和投資者不能有效掌握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水平。
3、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責任主體混亂
目前,根據我國上市公司披露的內部控制報告等內容,可以發現上市公司在認定內部控制責任主體上存在一定的差異。由于上市公司在披露內部控制信息上存在著比較混亂的主體地位,這會造成內部控制責任不能得到切實執行,還可能造成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工作形式化。在此基礎上,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設計和運行的目標將會難以實現,同時不利于對證券市場中投資主體利益的有效保護。
4、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質量相對較低
在我國證券市場中,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報告的內容很少涉及到企業內部控制上存在的不足,而且對于大部分上市公司,都認為自身在內部控制上沒有重大的缺陷。但是,這種報告背離了我國內部控制的整體建設狀況和總體內控管理水平,具有報喜不報憂的傾向。雖然,一些上市公司在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報告中或者上市公司年度報告中了一定程度的缺陷,但是在缺陷描述上往往含糊其辭,也即選擇避重就輕的披露問題。同時,以上不具有實質性信息披露的報告卻成為了符合規范性目標的工具,該情況不僅造成企業在執行戰略決策的過程中無法融入內部控制,而且對投資者的長遠利益造成了不小的損害。
5、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評價標準不統一
在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工作中,內部控制評價標準的不統一也是比較嚴重的問題。因為內部控制評價標準相對缺乏,造成上市公司在測評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完整性上具有相對較大的隨意性和選擇性,該情況導致內控信息的相關評價方法、程序等內容也具有模糊性和不完整性,這會造成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質量的嚴重降低,尤其對上市公司及時發現并且糾正內部控制缺陷起到了阻礙作用。
三、提高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質量的對策
經過以上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問題的分析,能夠認識到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系想你披露質量一方面影響到企業內部控制工作的改進與完善,另一方面,其內容和形式也會影響到資本市場中相關利益主體的投資行為。總體來說,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中問題阻礙到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建設工作的推進。為此,本文認為應當對上市公司治理結構進行優化,促進上市公司內部信息披露的規范性提高,引導資本市場提出高質量的內控信息要求,提升上市公司披露內控信息的動力,并強化相關監管工作。
1、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
對于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的質量和效率,公司治理結構發揮著重要影響。公司治理結構是內控運行的環境和基礎,對公司內部治理結構進行完善,可以為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礎。總的來說,我國上市公司在內部治理上還存在一定的不足,無法全面滿足現代企業產權制度的有關要求。為此,首先要對現代產權制度予以健全,確定上市公司所有權與管理權分離后的委托―受托關系,為產權界定與保護構建良好的框架。同時,對公司的股權結構進行優化,完善合理的獎懲機制和制約體系,從而促進監事會和內部設計部門獨立性的提高,并為上市公司內控制度的運行奠定良好的基礎,進而從根本上確保上市公司及時、真實地披露內控信息。
2、提高內部控制設計的靈活性和信息披露的規范性
因為上市公司在企業文化、業務流程、經營特征上具有一定差異,造成不同企業無法適用同一套內部控制體系,即便是在同一企業,不同那個時期的保證程度也不會相同。對此,必須促進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設計的靈活性的提高,這要求上市公司在設計內部控制時做到因地制宜,以內部控制五要素框架作為基礎,結合自身的特點,從而制定出針對性的制度;其次,靈活的內部控制體系建立在持續、科學的評價工作上,借助于科學的評價方法與工具,能夠優化和改進上市公司內控運行中的問題。同時,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規范性是靈活性的重要前提,對信息披露工作進行規范,有助于內部控制體系的改進。對于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規范性,政府需要對內部控制信息的內容和形式進行監督指導,而上市公司則需要制定統一的標準,防止內部控制信息的縱向不可比。
3、利用機構投資者引導資本市場對內控信息的高質量要求
在資本市場中,信息使用者對于信息的需求直接影響到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質量,在機構投資者成為市場主力時,資本市場能夠對內部控制信息提出高質量的要求。在我國資本市場不斷健全的形勢下,需要引入新的機構投資者,促進長期投資需求者的發展,進而利用機構投資者來引導資本市場對內控信息提出更高的要求。
4、提升上市公司披露內控信息的動力
目前,信息披露依據處在強制監管下,上市公司缺乏自愿披露內控信息的動力。對此,相關監管部門應當構建自愿性信息保險制度,包括科學的賠償制度,為自愿性信息披露的質量提供保障。對于內控水平不高的公司,應當因勢利導,推動資本市場的規范發展。此外,相關監管部門應當強化對上市公司內控信息披露工作的監督,并積極利用現代媒介,加大對上市公司違法違規行為的曝光,進而為我國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創造良好的氛圍。
范文1:
在本人的寫作過程中,xxx老師給予了大力的幫助和指導,在此深表感謝!同時也感謝其他幫助和指導過我的老師和同學。
最后要感謝在整個論文寫作過程中幫助過我的每一位人。首先,也是最主要感謝的是我的指導老師,xxx老師。在整個過程中他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在論文題目制定時,他首先肯定了我的題目大方向,但是同時又幫我具體分析使我最后選擇失地農民的養老保險這個具體目標,讓我在寫作時有了具體方向。在論文提綱制定時,我的思路不是很清晰,經過老師的幫忙,讓我具體寫作時思路頓時清晰。在完成初稿后,老師認真查看了我的文章,指出了我存在的很多問題。在此十分感謝李老師的細心指導,才能讓我順利完成畢業論文。其次,要感謝幫我查資料的張超同學,后期因為實習的關系,不能隨時去學校的圖書館查閱資料,在此也十分感謝他能抽出時間幫我找的一些外文資料。
關鍵詞:商事法律責任;商事法律責任特性;民事法律責任
一、商事法律責任概述
責任到法律責任,以及商事法律責任,所表示的內涵由大而小,內容越來越具體。根據普遍到特殊的哲學原理,商事法律責任作為法律責任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法律責任之法律本質內容,商事法律責任必定含有法律責任的一般屬性。為了探究商事法律責任的本質內容,我們有必要對法律責任進行分析,從而得出商事法律責任的內涵。
(一)法律責任
法律責任在法哲學的角度上,有廣義與狹義的劃分,廣義法律責任僅僅指一般意義上的法律義務,但是狹義法律責任是指由違法行為而引起的不利后果。當然,學界在在給法律責任下定義的時候也有不同的角度,大致有法律后果說、法律制裁說、法律手段說、法律狀態說等,不過從理論研究的角度以及多數學者看來,法律責任是承擔因違反積極意義上的義務而應受到的懲罰或后果,即消極意義上的責任。
傳統法律責任的分類里沒有商事法律責任,但事實上,商事法律責任是客觀現實存在的,當然這也與傳統的法律責任劃分標準是緊密相關的。[2]按照通說,一般根據法律責任的部門法性質,通常把法律責任劃分為違憲責任、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以及訴訟責任。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商法的地位也凸現出來,作為一個獨立的部門法有其特殊的調整對象,即調整商事法律關系。傳統的商法是附屬于民法而存在,在商事法律責任上沿用的是單一的民事責任。現代商法雖然與民法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但是在商事法律責任上有其特殊性,并不是簡單的套用民事責任。
(二)商事法律責任的概念
商事法律責任同其他法律責任的相同的地方在于,都是與其相對應的義務相聯系。從筆者查閱的相關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到學者對于商事法律責任的概念理解是不同的。有的學者認為,商事法律責任是指,經營性主體(商事主體)違反本身具有的特定義務或者從事經營性業務活動中所產生的義務而應承擔的不利法律后果以及經營性主體或非經營性主體實施商法調整的特定行為時違反相關義務應承擔的不利法律后果。[3]也有的有的學者認為,商事法律責任是指商事法律關系的各方主體,在商事活動中因為拒不履行法定和約定商事義務,或者違反了法律規定及合同約定的禁止事項,并且具備相應的的構成要件而應該承擔的法律后果以及給予的制裁措施.[4]
上述關于商事法律責任的概念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學者在定義的時候,都是把商事義務作為商事法律責任的產生前提,這是符合法理的。商事法律責任概念在表述上雖有不同,但是其實質內容卻大同小異,筆者認為,我們在研究商事法律責任,或者說在研究過程中要以寬容的心態來面對其概念,所以在對商事法律責任的概念也不存在孰對孰錯的問題。筆者認為,商事法律責任的概念應當包含如下幾層意思:第一,商事責任是由于違反商事義務而產生的,不違反商事義務,就不可能承擔商事責任。商事義務既包括商事主體自身具有的特定義務,也包括在業務經營活動中形成的義務,還包括實施商法調整的特定行為所應履行的義務;第二,商事法律責任在本質上是對于責任承擔者的一種法律制裁,對于商事權利受到損害的一方而言卻是對其商事權利的救濟方式。所以說對前者來說是一種必須承擔的不利后果,對后者產生的是一種使其權利得到保護的后果;第三,商事法律責任主要是由商事主體承擔的一種法律責任,其他主體一般情況下不承擔商事責任。
二、商事法律責任與民事責任的關系
在中國,談到商事法律責任的時候,總是與民事責任混為一談,稱其為民商事責任,甚至認為,民商法律責任又可統稱為或者慣稱為民事責任。在傳統民法看來,商事法律責任是附屬于民事責任的,跟本就不存在商事法律責任的概念,但是,我們應當看到,在民法的發展歷史中,商法的歷史痕跡也是貫穿始終的,尤其在現代經濟社會中,商法的發展勢頭很迅猛。我們應當認識到商事與民事之間的關系,這樣才能理清商事法律責任與民事責任的關系。
1、商事與民事的關系
商事,一般來說,就是指一切商事活動,包括現代經濟社會出現的生產等領域相關的經濟活動,也包括傳統意義上的規模商品的交換和流通,還包括現代社會中出現的大量新型經濟活動,商事活動已經從買賣、票據、、運輸、保險、海商等發展到現代的信托、證券交易、私募基金、融資租賃、知識產權等。民事是指民事活動,包括市民一般性的、普遍的事務。我們不難看出,商事與民事有著非常緊密的關系,商事活動的進行,必須有商主體,而商主體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民事主體,需要具備法律上的能力。二者的聯系具體表現在:第一,商事和民事都屬于市民私法上的活動,二者相互依存。第二,民事主體與商事主體有著共同性和不可分割性。第三,商事和民事都包含有社會經濟因素。[5]
商事與民事雖然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但是二者也存在相當大的差異,表現在:第一,二者的價值取向不同,民事最基本的價值取向是公平,而商事最基本的價值取向是效率。也就是說,商事更加追求經濟效益,加快資本的流轉,而民事追求的是人的的平等。第二,二者適用范圍不同,民事主體范圍非常廣泛,適用于一切社會公眾,商事主體范圍則具有適用限制性,僅適用于商主體。第三,法律關系屬性不同,民事一般所體現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與人身關系,強調的是民事主體之間的地位和利益的平衡。商事則是強調商事主體在經濟市場交易過程中所發生的商事關系,其所注重的是商主體的盈利和效率。商事與民事之間的關系也決定了商事法律責任與民事法律責任的關系。
2、商事責任與民事責任
商事與民事決定各自責任的特征,因此二者的聯系也與彼此的責任有很大的相關性。商事責任與民事責任聯系主要體現在:第一,二者都是因為違反相應義務所承擔的不利后果。第二,二者在法律責任的承擔上都可以表現為一種財產責任形式。第三,二者承擔責任的主體具有共同性,民事責任主體與商事法律責任主體的范疇都包括了自然人、法人以及非法人團體,但是,法人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成為最主要的商事責任主體,其民事主體也是為商事服務的,然而自然人依舊是很重要的民事責任主體。
商事法律責任與民事責任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二者承擔責任的形式不同,賠禮道歉、恢復名譽等民事責任形式就不適用于商事責任。第二,二者主體范圍不同。從事商事活動的商主體有其特殊性,不能涵蓋一般民事責任主體之間發生的社會關系。第三,二者的后果不同。一般來說,民事責任比商事責任產生的后果要小,也就是說,商事法律責任后果的嚴重程度一般要大于民事責任承擔的后果。
參考文獻:
[1]趙萬一.商法基本問題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2]范建,王志文.商法的價值、源流及本體【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3]樊濤.商事法律責任制度的獨立性探析【J】.河南社會科學,2007(6)
[4]馬德安.從比較的視野看商事責任的特點【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3)
關鍵詞: 熵理論 快遞 市場分析
我國的現代快遞業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已成為一個利潤豐厚、潛力巨大的行業。近幾年國內快遞業每年以30%的增速發展,到目前為止我國物流市場的總規模已超過了200億元。伴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化和加入WTO物流市場的完全開放,中國郵政一家“獨霸天下”的國內快遞行業格局的打破,國外快遞企業大舉擴張,我國快遞業出現了國營、外貿、民營等經濟主體、多運輸方式相互競爭的市場格局。外國“列強”資金雄厚,硬條件優越,品牌優勢顯著,國營“巨頭”網絡完善,背景深厚;而民營快遞業充滿了生機和活力,是這場競爭中的生力軍。由此可見,我國快遞行業市場的競爭是一個復雜的開放系統,包括了不同的活動主體和不同層面的競爭內容。所以用熵理論來進行分析,也許會給我們一些新的啟示。
一、熵理論綜述
1.國內外研究綜述
德國物理學家克勞修斯于1865年在《熱之唯動說》一書中首次定義了一個新的物理量――熵。這標志著熵概念的正式誕生,但此時的熵理論的研究還局限于熱力學領域。20世紀50年代隨著信息論在美國的出現,熵理論以“信息熵”的形式蔓延到非熱力學領域。經過麥克斯韋、波爾茲曼、杰尼斯、維納、普利高津等人的努力研究,熵的泛化應用迅速在經濟、城市規劃、決策分析、人工智能與哲學方面展開。1923年科學家普蘭克首次將“熵”引入中國,隨后我國涌現出了許多熵理論的研究學者,很多學者開始嘗試著把這概念用在管理學的研究中,也有很多學者將熵應用在企業的知識管理、品牌擴散和企業效益評價等領域中,但是將熵應用在競爭態勢和戰略分析中的并不多見。我們在前人研究基礎上,嘗試用熵理論來分析直國的快遞市場的競爭態勢。
2.熵思想概述
熵是一個廣延量,是微觀態數大小,分子運動混亂程度的度量,這就是熵的統計意義,從通俗的意義上來理解,熵的含義就是一個系統的混亂程度。對于任何一個系統的熵都遵循以下原理:
(1)基熵原理;
(2)熵增原理與最大熵原理;
(3)測準原理。
二、基于基熵原理的市場競爭主體能力與分析
任何系統都有個基熵,而每一個企業都有自己獨特的能力域。這里的能力域不僅僅是企業的業務領域和范圍,還包括一個企業未來的發展潛力和核心的競爭能力所在。由于每一類企業在發展歷程和能力的積累有所不同,因此每一個企業的核心業務領域有所不同。在這種快遞業重新洗牌的過程中,各種不同的競爭努力都在大舉攻城略地。根據它在經營能力和業務范圍上的不同,我們將它們劃分為不同的能力域。
1.現有市場主題的能力域
在我國的快遞市場中,競爭主體有以下三類:外貿快遞企業、中國郵政和國內其他快遞企業。
外貿快遞企業主要是以DHL,TNT,UPS,FEDXE四大巨頭為代表的跨國性快遞企業。部分是跟隨著他們的客戶來到中國,主要是將中國的貨物運往海外,并將海外的商品運抵中國。
在中國境內現有的快遞企業中,中國郵政無論從歷史規模還是影響力方面都是當之無愧的龍頭。中國郵政在國內快遞中建立了318個城市快遞郵件的查詢和跟蹤系統,占有國內快遞業務的70%左右的市場份額,占據了絕對領先的地位。而在國際快遞市場上,中國郵政大概僅僅占據了22%的市場份額。不僅如此,在服務的質量和業務類型方面中國郵政主要承攬文件類和一般商品類快遞,而對于精細快遞和特殊要求的快遞大部分由外資企業來承攬。
在我國的快遞市場上,除了中國郵政之外,一些由傳統的運輸業或者全儲企業轉型而來的國有物流企業如中鐵快運、中外運還有民航快遞等也是值得關注的國有快遞企業。它們因為擁有巨大網絡優勢,在我國的區域快遞市場上也擁有很大的市場份額。但是這些快遞企業是從傳統的物流企業轉型而來的,所以在管理水平方面還有待加強。
民營快遞每年的業務量以60%―120%的速度遞增,一大批中型民營快遞企業如東方萬幫、宅急送、申通、大田等都逐步發展壯大起來。目前我國從事快遞業的民營企業上萬家,從業人員已達百萬之眾,主要分布在以上海、廣州、深圳、北京為核心的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環渤海經濟圈,業務也主要集中在同城快遞領域。
2.快遞企業能力域分析
這是兩個不同的主體的業務交叉領域,其中中國郵政和外資快遞企業的競爭主要發生在海外網絡的快遞競爭中,而民營企業通過價格的競爭在城際快遞中和中國郵政展開了激烈的競爭。中國快遞企業和外資企業的交叉業務領域相比較少,主要在國內的區域間的快遞業務。這部分是這三種市場主體都很關心和重視的領域,在高端的快遞業市場服務領域中,三家都不惜花費,奪取市場。
三、基于熵增原理和最大熵原理的市場競爭策略分析
根據熵增原理和最大熵原理,要想保持物流市場競爭的有序和高效性,就要一方面通過在各自獨特的細分市場中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另一方面在交叉的細分市場中減少熵增,實現有序的、高效健康的市場發展模式。所以我們建議我國的快遞企業應當采取合縱連橫的市場策略。
四、基于測不準原則的快遞企業服務創新管理
面對復雜多變、競爭激烈、發展迅速的市場環境,快遞企業求生存與發展,僅僅靠對現有業務的有效管理是遠遠不夠的,要想獲得長期的競爭優勢,實現持續健康的發展,必須牢牢抓住“服務創新”這根生命線。服務創新能夠提高企業經營效率,創造當期利潤,更重要的是它能夠培育企業的核心能力,從而贏得未來的競爭。
首先,要建立服務創新的企業文化。建立以客戶為導向的服務理念,能夠激發人員主動去探求和發現現有服務中的真空地帶和能夠改進的方向。
其次,要建立鼓勵創新的企業制度。無論任何一種創新總是要充滿風險的,同時創新就是一種對傳統的挑戰,總是要面臨很多阻力和困擾。所以需要從公司的制度層面對于勇于創新的人進行相應的保護和支持。
最后,要建立良好的組織結構促進創新的發生機率。組織結構是企業中人和人交往的基本框架,扁平化的、團隊式的工作方式更加能夠促進創新的發生。
隨著中國快遞業市場的不斷發展和成熟,市場中的競爭也變得日益激烈。通過在熵視角下對于我國快遞業市場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現有的市場競爭狀態下,我國的企業能夠通過合縱連橫和服務創新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突出重圍。
參考文獻:
[1]任亞飛.民營快遞業的發展及其戰略選擇[J].中國儲運,2006,(4):79-81.
[2]紫營輝.中國快遞業高局:四方勢力利益博弈再度升級[J].北方經濟,2006,(2):55.
[3]韋燈明.快遞爭霸戰[M].東方出版社,200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