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會計學綜合實訓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雙創能力的含義
雙創能力即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雙創能力教育是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國家創新型發展戰略而產生的一種新的教學理念與模式。創新是指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之上,不斷有新的認識,能夠求疑難和存異,總結和歸納,使成果走向社會、走向實踐;創業是指學生在良好的技能基礎之上,能夠具備從事工商企業活動的綜合能力,使學生從單純的謀職者變成職業崗位創造者的活動。創新是實現創業的重要基礎和技能素質。
(二)基于雙創能力的持續漸進式會計學實踐課程體系的內涵
基于雙創能力培養的“持續漸進式”會計學專業實踐課程體系,是以培養創新創業能力為目標,把雙創能力的培養融入實踐教學全過程,讓實踐教育與理論課充分融合和滲透,從會計學專業的學生在不同階段應掌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入手,根據教學規律和專業特點,以合理性、可行性為原則,把實踐教學課程按難易程度和職業技能的遞進性分為基礎技能-專業技能-綜合技能-雙創和發展能力四個階段來設置實踐課程;讓各門課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環環相扣,并保證做到內容真實、情境真實、評價與考核全面、監督嚴格而又具彈性,提高會計學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把雙創教育植根于專業課程之中,讓雙創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全面成才,為充分就業奠定基礎。
(三)構建基于雙創能力的會計學實踐課程體系的意義
1.提高會計學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通過建立基于雙創能力培養的會計學專業實踐課程體系并有效實施,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的直觀認識,而非只是理論化的感觀認識。2.提高會計學專業學生應用能力的基礎。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是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載體,更是理論轉化為實踐、提高應用能力、創新意識、創業素質、創業技能的源泉。3.有效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符合當前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讓學生在上學期間,就能掌握一定的工作技能,盡快完成向社會人的轉變。
二、當前會計學專業實踐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是實踐課程內容少。一般學校會計專業設置的實訓課程往往只有基礎會計實訓、會計綜合模擬實訓、會計電算化等幾門課程,這些實踐課程所訓練的專業技能僅僅只是會計專業技能的一部分,不能涵蓋會計專業技能的全部,而不經過綜合性的實訓課程的訓練,學生將很難樹立綜合分析和應用能力,更談不上創新和發展能力。二是課程內容和模式仿真效果差。多數實訓課程只是把書本和練習冊上的練習題拿來做,實踐內容多是以簡單案例的文字形式出現,無實踐基礎,缺少形象化感知,不能真實展現企業情境和具體業務。三是實踐課程之間缺少聯系,系統性不夠。實踐教學應是一個系統工程,但現有的實踐課程設置,僅局限于幾門課程且大都安排在本門課程的理論課結束以后的最后幾個學時里(課內實驗),而且課程之間孤立、無交叉,這違背了會計學知識體系的綜合性,影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充分理解。四是不能突出崗位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崗位和雙創能力需要在專業條件和環境下練習,流于形式不能提高。五是實踐課程安排“班型大,人數多”。由于應用型院校近幾年擴招,會計專業學生人數激多,按大班型、大群體開課和實施,影響實習效果。六是實踐課程實施效果不明顯。原因有三:學生人數多,差別大,難協調;缺乏實施方案;缺乏穩定的指導和有效監控,涉及主體配合不夠,實踐教學走過場。七是評價和考核方式過于教條,多半停留在教師對學生的考核,而企業、學生、實習團隊不參與。
三、基于教學質量提高的“持續漸進式”會計學專業實踐課程體系的重構
(一)“持續漸進式”會計學專業實踐課程體系的建立
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要既強調專業性又強調創新性,是專業基礎技能、專業核心技能、專業發展技能的綜合體現,從大學一年級就開始設置和實施,貫穿于全部學年。具體如圖1所示。實踐課程體系構成呈階梯漸進式向前推進,按大學四年,每一年培養能力和目標不同,分為四個階段:基于崗位需求的基礎技能(第一年,包括基本會計技術、熟悉會計崗位分工、企業管理和財務流程認識、計算機操作、撰寫與交流能力等)、基于專業知識的核心技能(第二年,包括中級財務知識與實務技能、各專業方向技能、單項強化能力、發現與發揮特長等)、基于行業特征的綜合技能(第三年,包括專業綜合技能、創新與拓展能力、熟知創業法規等)、基于社會環境“雙創能力”(第四年,包括論文撰寫能力、社會環境適應能力、綜合就業能力、實現就業目標);每個階段的課程活動均在表中列示。雙創教育不能游離于專業課程之外,而是各項專業課程的應用、拓展、創新等,并服務于社會活動。
(二)會計學專業持續漸進式實踐課程體系的“八個”特征
1.實踐實訓的目標清晰。把培養“雙創能力”作為提高職業能力的重點,把專業實踐課程與雙創能力融通。雙創能力作為就業能力的重要構成,應予重點培養。2.以“循環漸進”的形式貫穿于專業實踐全過程。從專業教學第一門課開始,實訓即介入其中。各項訓練持續推進,根據各階段課程內容、難易程度、目標不同,設置不同的實踐實習內容和實施步驟、方法,直至全部學習階段結束。3.實踐形式多樣。根據實踐實訓內容及其教學要求靈活安排,實訓項目可以是某門課程的一部分、單獨一項講座、單項或綜合競賽、一門課程、一項考核等,可以在課堂、校內實訓實驗室、校外企業,也可把企業專業人才請進課堂等。4.實踐過程具有層次性。即注重階段性,從分析學生不同階段應掌握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入手,根據教學規律和專業特點,由淺入深進行,去制定計劃和目標、內容和進程。5.注重實施的有效性。每個階段的實踐實訓項目都有明細目標、詳細內容、考核標準、實施方法,并與相關專業技能鑒定標準或與企業認證接軌,保證實踐活動與實際融通。6.情境真實。實驗實訓的環境要加強仿真性,如實驗室財務處室化布置、納稅大廳建設、模擬銀行等,努力達到企業和相關部門的真實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相關工作崗位的職責和任務,激發興趣。7.內容真實。指學生的實訓材料都必須取材于真實的經濟業務,使用真實的原始憑證、記賬憑證、賬簿和報表等,學生只有接觸到真實材料,才會在未來工作中得心應手,樹立業務處理和職業判斷的思維和習慣、做法。8.考核和評價立體、全面。要求教師和相關主體(企業、實訓組長、部門領導等)多個評價主體給出學生成績,包括操作結果考核、工作態度考核、協作與表達能力考核、創新能力的考核,更體現實踐課程的職業性和應用性,監督過程嚴格而且靈活。
四、基于教學質量提高的持續漸進式會計學專業實踐課程的實施
(一)采取“師導生創”制
確立“師”和“生”的雙主體地位,“師”在于導,“生”在創。每個實踐實訓課程都安排指導教師,且教師要具備雙師能力,也可讓企業管理者擔任,把教師安排在實訓室、校內外實踐基地等,和學生一同實習和調研、實踐,并加強對教師的考核和激勵,使師生在雙創氛圍中學習和研究,師生的雙創能力共同提高。
(二)實踐活動的形式多樣化
主要有課、賽、講、仿、企、寫、思、考等多種形式進行實踐實訓活動。(1)校內專項模式:財經法規、企業財務專題、成本與審計實訓、創業論壇、會計上崗證、會計師職稱考試培訓等;(2)會計實驗實訓室模式:點鈔與假幣識別、單項專業實習、會計軟件應用、企業沙盤等;(3)校內公司模式:基礎會計與財務流程實訓、辦稅與稅收實務等;(4)校外企業:創業計劃書和撰寫調查報告和論文、企業創辦規劃與實地考察、社會實踐、資本籌劃等;(5)校內與校外結合:出納業務、單項學科競賽、綜合學科競賽、會計綜合實驗、創新創業項目大賽、ERP軟件應用、就業指導訓練等。
(三)搭建廣闊的實踐平臺
(1)設立校內外“大學生創業政策”商務與咨詢免費平臺(網站)。讓學生第一時間了解創業就業信息,熟悉政策法規。(2)建立校內外實訓基地,并引入管理模式,將企業管理模式與制度引入學校,營造企業的職業文化氛圍,做到學校教師與企業教師交替授課,學校資源與企業資源結合。(3)建立校內“創業園”。要充分利用應用型院校場地優勢,把閑置的校園廠房、教室利用起來,提供場地及仿真崗位鍛煉,讓那些有著強烈愿望、有一定創業能力的優秀大學生有用武之地,通過實踐,熟悉工商稅務知識,尋找項目,同時,邀請投資者進入創業園,幫助學生尋找投資人和創業機會,形成一個產業鏈模式,即便不會立刻成功,也為將來創業和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合理安排時間
點鈔與假幣識別、單項模式實習、社會實踐、企業調研、企業沙盤模擬等的時間安排為1周左右(或6—12學時);創業計劃書和撰寫報告、企業創辦規劃與實地考察、創業資本籌劃等時間為2—3周;計算機操作技術、ERP軟件應用等時間為3—5周。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的時間為14—16周;基礎會計實訓、財務建賬與會計科目設置、會計工作上崗證20學時;出納業務、財經法規、企業財務專題、就業指導訓練、職業生涯規劃、成本會計實訓、審計實訓等6—12學時;其他可利用業余時間機動安排。(五)學生接受雙創教育的輻射面和受益面要廣保證80%的學生成為雙創教育的孵化對象,60%的學生在大三中至少參加過雙創活動,30%的學生成為雙創活動的骨干,至少20%的學生在大四時,具備獨立創業或與他人合作創業的能力與條件,或創業成功,或有創新項目受企業認可和應用。
(六)推行“全方位”人才考核與評價指標體系
高等院校會計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式能夠影響會計相關從業人員的培養質量和水平。為了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其模式也需要順應時展的潮流,適應新常態經濟發展的需求。本文分析了當前存在于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問題和矛盾,并提出了關于提升高等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一些思考,旨在提高會計學專業學生的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
會計學;人才培養;現狀;建議
現階段,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快速提高和社會環境的重大變革,會計學專業的人才需求一直呈現上升態勢。會計相關從業人員已經成為一個數量龐大的群體,進而,學生也對高等院校的會計學專業青睞有加。根據可靠調查顯示,會計專業學生的就業率達到了96%以上。然而,伴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和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尚不能滿足社會企、事業單位的用人需求。尤其是,高等院校的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的設置規模空前龐大,而進入職場的會計學專業畢業生的質量和培養水平卻參差不齊,更缺乏綜合素質較高的應用型人才。因此如何轉變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現狀,提升專業人才培養能力等正成為困擾會計人才發展的話題。
一、高等院校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1.動手能力差,教學培養環節、實習實訓極度匱乏。眾所周知,會計專業是一個特別重視動手能力和實踐技能的領域。用人單位一般都希望學生一畢業就能夠掌握會計賬務處理的基本方法,并能夠按照單位要求進行普通賬務處理。但事實上,盡管大多數高校學生在課堂學習階段都已經學習過會計學原理、中級財務會計、會計電算化等教授會計賬務處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專業課程,但由于大多數學生并沒有實際動手進行賬務處理的經驗,往往進入用人單位以后還需要一個崗位再培訓和熟悉業務工作的過程。而且,對于會計學專業的學生來說,其在工作崗位上的勝任具有較高的標準和嚴格的要求。而我國高等院校的會計學專業卻普遍存在“重理論教學,輕實踐”的現象。大多數高校在其課程設置和培養體系中較少安排有實踐實習類課程,或雖然有會計實訓等類似的課程,但也容易流于形式。
2.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缺失。目前,多數高校將人才培養的重心放在會計學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教授上,對于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卻關注較少。專門開設職業道德相關課程的高校更是少之甚少,即使開設,其學時也只占專業課程學時的極少比例。然而,因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缺失而引起的一系列不良經濟事件屢見不鮮,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已經對會計職業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5年7月2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表示,全國檢察機關將在涉農領域開展懲治和預防職務犯罪工作,而會計是重點關注的目標之一。由此可見,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有助于我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和反腐倡廉建設。會計信息質量與職業道德水平的高低具有直接關系,加強會計學專業的職業道德教育應是培養高素質應用型會計人才的題中之義。
二、關于提升高等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一些思考
1.開展多種形式的素養提升計劃。在各地眾多的人才市場中,會計專業的求職者比比皆是,高等院校會計專業的畢業生也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壓力。然而企業對高層財務管理人員卻一直有很大的需求。可見,掌握基本會計知識和核算方法的會計人員于人力資源市場來說已呈現供過于求的狀態。而大部分會計專業的畢業生無法滿足企業對其管理能力的要求。因此,為了能夠使會計專業的學生將來更好地勝任工作,迎接新時代的新挑戰,高校需要在合理設置本專業的核心課程體系外,還要注重學生的科研精神和人文素養的培養和提升。我校會計學專業學生現在課堂上所接受的會計基礎教育都是已經成熟的理論基本的會計方法,而極少接觸會計研究的最新領域。而這些新的理論和實踐成果將有助于學生在學習專業課之余開闊視野,啟發思維。像《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會計研究》、《審計研究》等會計核心期刊應該成為學生的主要課外讀物,學生通過閱讀可以了解最新研究成果,學習寫作方法。可以定期開展閱讀與分享活動,形成良好的學術氛圍。除了會計研究,會計實踐也是會計學專業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訓實習之余,應該邀請企業會計、財務總監等相關會計從業者為學生開展專題講座,讓學生了解會計理論在會計實務中的運用并學習在實際工作中常見問題的解決方法。
2.注重提高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的質量。會計學專業的畢業環節包括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畢業實習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是其走向工作崗位最重要的一次實訓;畢業論文的撰寫是為了讓學生能夠結合經濟社會實際情況,綜合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獨立分析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繼承發展的能力和創新意識。已有的學者調查發現,我國高校的本科生畢業后多數選擇就業,成為會計執業人員,需要具備應用能力;而繼續攻讀學位的學生則更需要的是學術科研能力。目前大多數學校在人才培養環節上都容易普遍忽視這兩個環節對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近年來對于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臨近畢業,選擇就業的學生將精力基本都投入到求職上,對于學生來說,對于畢業論文和畢業實習只能投入較少的時間,甚至在某種程度上畢業論文和畢業實習甚至成為了一種負擔和壓力。學生們普遍采用一種敷衍的態度來應付和完成任務。對于教師而言,一方面,繁重的教學和科研任務使他們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另一方面,指導教師也深知學生對畢業論文和畢業實習的態度,了解學生所面臨的各種壓力,進而容易放松對學生畢業論文和實習的要求。這樣的結果不能達到提高學生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的目標,從而使這兩個人才培養環節呈現一種流于形式的態勢。針對此現狀,我們認為學校可以考慮向畢業生提供畢業實習報告和畢業論文兩種選擇。比如,對于會計學專業的學生而言,實習報告的形式可以包括案例分析、財務分析報告等。案例分析可以是就實習單位的某一方面所存在的問題或是可以改善的方面提出建議和想法;財務分析報告是學生在了解實習單位的基本情況之后,根據自己所了解的企業的財務狀況或公開的財務數據撰寫的一份財務分析報告。實習報告的分數也由單位和指導教師共同給出。學校需要對實習報告的要求逐步形成規范性文件,并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修正和完善文件。這樣就為畢業季在企業實習并直接選擇就業的畢業生減輕撰寫畢業論文的負擔,同時在撰寫實習報告的過程中也能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收集數據處理信息的能力。另外,如果能向實習單位提交一份有助于解決單位實際問題的報告,也將有利于學生在該單位的長遠發展。
3.豐富并創新實踐教學環節。如今,在市場經濟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環境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同樣更加依賴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為了發掘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潛力,就需要優化人力資源,儲備優秀人才,為企業的發展壯大注入動力。對于學校來說,為了緩解近年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解決供需矛盾,應該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就業平臺和機會。學校應采取多種方式走訪企業,選擇一些信譽良好、具有較好發展前景的企業作為學生的主要校外實習基地。學校相關部門要與企業建立友好的關系,與優質的企業成為長期固定的合作伙伴,為本專業的學生提供充足的實訓、實習和就業機會,探索校企合作培養方式,為學生提供運用理論知識的實踐平臺。對于已經與學校建立良好合作關系的企業配備本專業的一名教師作為導師,及時為在企業實習的學生指導并解決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同時成為學校和該企業保持緊密的聯系和相互溝通、反饋信息的橋梁。
4.充實會計職業教育道德內容。高校開設的思想道德與法律修養等思想政治課程存在與專業聯系不緊密的問題,而會計工作的職業特點要求會計從業人員需要具備比較高的職業道德修養。因此,首先高校應該為學生甄選和配備相關教材,開設職業道德教育相關課程進行系統地講授并且保證足夠的課時比例。另外,也應在圖書館增加具有實用性和創新性的相關書籍以供學生閱讀。其次,作為教師,要在教授專業課的同時正確地引導并培養學生高尚的職業人格。可以采用案例教學等多種方法,促使學生能夠在實踐中領會并理解職業道德的原則和規范。
5.按照學生發展需求,進行個性化培養。我國普通高等教育普遍存在著統一培養目標、統一課程設置、學時間、統一培養模式的傳統問題。按照市場化原則,和各個用人單位的要求,不同崗位對專業人才的要求千差萬別,按照傳統育和培養模式,培養出來的專業人才,已不能適應市場化條件下各單位的差異化需求。這就要求我們高等教育必須順應社會經濟的發展要求,針對人才進行分類,對不同類型的人才按照不同方法和模式進行培養,以適應逐步多元化的用人需求。比如,對于英語水平較好、有出國意向,且以后立志于到外資企業工作的學生,可以組建“ACCA國際班”,以加強對國外會計準則、會計制度、會計專業英語等專業知識和內容的學習,拓展學生的能力和知識視野。或者,對今后有意于繼續在專業領域發展的學生,可以通過與國內、外知名大學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學生走出去,通過課程學分互認,使學生受到更加多元化的教育和培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關鍵詞】應用型大學;會計學;實踐教學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社會各行各業對應用型會計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也對其實踐能力要求逐漸增加。而應用型大學的培養目標的核心是培養理論扎實、實踐能力強的高級應用型人才,高級應用型人才的核心就是培養學生掌握熟練的職業操作技能和嚴謹的職業判斷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必須依托實踐教學體系來完成。因此,在現有辦學規模的基礎上,發揮應用型大學的辦學優勢,加強對學生專業操作能力的培養,結合學生特點與培養目標進行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對于現階段的應用型大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擬對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
一、當前我國應用型大學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會計學實踐教學無法適應經濟的快速發展
當前,社會需要大量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研究潛力以及專業知識的應用型會計學復合人才。但是,目前我國各類高校會計學專業畢業生并不能滿足社會的這一要求。我國高校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均是高級類的全才,并沒有重點考慮社會對人才素質的需求標準。社會需要的是適應用人單位崗位的、具有很強實踐能力的高級會計人才。由于知識更新速度快,學生畢業上崗后會發現,盡管在校期間學了多門專業課程,可面對企業經營活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仍感到力不從心。當前人才市場出現的狀況是一方面社會需要大量的會計學專業人才,一方面有許多會計學專業畢業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形成了十分尷尬的局面,這主要是因為我國高校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脫離社會需求。
(二)課程設置不盡合理
從應用型大學會計學專業課程設置來看,第一,專業基礎課程太過雷同,主要有管理學、西方經濟學、統計學、經濟法等,針對性較差。第二,專業課程的開設基本合理,主要有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稅法、會計電算化、財務管理、審計學、高級財務會計、預算會計等。但其開設學期和開課順序上有差別很大,造成學生知識不系統連貫,學習起來困難較大,不利于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和鞏固。第三,各高校在實踐課的開設上只是應付了事,并沒有切實讓學生真正去掌握和學習實際技能。
(三)現有會計學專業實踐教材不同程度地脫離實踐。
市場中印刷的高校教材琳瑯滿目,給各高校教學征訂上提供了多種選擇。而這些教材內容參差不齊、作者水平不一,大多數會計實踐內容的仿真度不高,內容脫離企業實際情況,導致實踐教學效果差。教材中實踐業務多涉及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的實踐,卻很少涉及財務管理、管理會計、審計、稅收、統計等方面的實務操作,模擬企業多局限在工業行業,基本不涉及外資企業、服務業企業、行政事業單位等。
二、促進應用型大學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的措施
(一)完善人才培養目標體系
會計學專業學生系統地學習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以期能夠進行資金籌集、資金運營、收益分配、財務預算與控制、財務決策財務分析等業務的實踐技能,旨在教育學生成長為專業知識扎實、實踐操作技能強、綜合素質高,能有效從事財務分析、財務咨詢、財務管理的應用型符合人才。培養目標的完善體現了會計學突出實踐技能和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需求,按技能型人才的知識、能力及素質結構進行培養,理論聯系實際,優化課程體系,深入進行教學改革,增強會計學人才培養目標的有利實行。
(二)綜合設計實驗課程內容
為了培養學生的會計實踐能力,在教學計劃中要精心設計實驗課程。實驗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為目標。實驗課程涵蓋會計綜合實驗、會計崗位具體應用實驗等方面內容。首先,會計綜合實驗。要求學生對模擬企業連續多期的業務同時進行手工賬務處理和電算處理。對傳統的會計手工綜合實驗和會計電算化實驗進行整合,選擇一套完整真實的上市公司資料作為案例,并要求該案例要具有代表性。通過對案例信息的逐項操作,學生不盡要學會對該案例進行完整正確的處理,也要能一反三,對商品流通企業、金融企業以及服務業均能進行整體把握,并具備對會計報表分析的能力。其次,會計崗位具體應用實驗。該實驗的目的是使學生在就業后能夠熟練地進行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該實驗內容包括對辦公軟件的熟練應用和對數據庫的系統應用。
(三)進行多方“校企合作”
多方進行“校企合作”,即在學校建立會計專業實訓室,模擬企業財務部場景。如:編寫企業會計綜合模擬實訓教材,按照企業各部門開展實訓業務,設立采購部門、生產部門、銷售部門、財會部門等,以期學生能夠掌握相關部門的職能。在會計實訓室,進行沙盤模擬或者會計電算化操作。同時,高校也可以進企業聘請實踐經驗豐富的財務主管、中高級會計師、注冊會計師等來學校開辦講座,給學生講解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另外,學校應該主動聯系企業,給學生制造實習的機會。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會計學的繁榮來源于豐富的社會實踐,而學校肩負著培養會計應用型人才的重大使命,因此,高校應從革新培養目標,開設模塊式課程體系,增加實踐教育等環節,培養出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所需要的應用型會計人才。應用型大學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要求培養的學生有較強的實踐應用技能,能夠將所學的專業知識比較熟練地運用到實際工作崗位,并結合具體問題,具有一定的應變能力。應用型大學應該在現有的會計專業實踐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專業實驗室等方面進行優化,發揮應用型大學的辦學優勢,不斷提高會計專業人才的實踐應用能力和職業素養。
注:
基于目前國內民辦本科院校會計學專業建設中存在忽略實驗室投資,本科實踐教學條件落后,會計專業畢業生實踐操作能力受限的客觀事實,分析了實驗室建設中存在設備老化、實驗實習資料更新慢、實驗教師繼續教育、實驗室開放程度低等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和建議。
關鍵詞:
民辦高校;會計實驗室;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
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5)11014102
會計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隨著市場經濟高速發展,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現代社會越來越需要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民辦本科院校的會計學辦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有扎實理論知識和實踐動手力的應用型人才。為了實現這一培養目標是,建設一個專業的會計實驗室是很重要的環節。
1華商會計學院會計實驗室建設的現狀與問題
1.1華商會計學院會計實驗室建設現狀
會計專業實驗教學是教育部本科專業教水平評估的重要指標,也是會計專業學生在校內將課堂學到的理論知識轉成實際操作能力的一個重要平臺。因此,高校要根據會計學專業的特點設計和建設會計學專業實驗和實訓室,才可以滿足會計實踐教學的需要。
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會計學院(以下簡稱“華商會計學院”)“會計實訓中心”創建于2008年,是校內最早一批實驗實訓室。該中心實驗室建設初期投資不足50萬元,包括兩間會計電算實驗室和兩間會計手工模擬實訓室,以及一間會計實驗準備室。2009年至2013年間,學院又陸續投資近300萬元,購置用友U8和金蝶EAS等教學和實訓軟件,并擴建了實驗室到17間。現在,會計實訓中心基本可以滿足會計學、財務管理等專業學生的實驗教學和部分專業實習等需要,成為校內最大、設備齊全的校內學生實驗實習和實訓基地。
1.2會計實驗室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般學校的實驗室建設時都有不同規模和水平,并且要努力更新完善。同時也存在一些共性的、普遍的問題亟待解決。
(1)實驗經費投入不足,設備更新和會計軟件升級有一定困難。教育部規定學院每年投入到實驗教學的經費要達到一定水平,經費可采取多渠道籌措。但現實情況是民辦院校的實驗經費大部分來自學生的學費,國家投入相對較少,而學院董事長出于辦學成本的考慮,不愿投入過多資金,制約會計專業實險室建設。如華商會計學院會計實驗室的電腦總數量500臺,其中2008年產的電腦占了一半,其余是2010年生產的電腦。截止2014年12月,華商會計學院學生總為8000人,為第一大學院,每學期的財務軟件課程都不能合理安排在實驗室中進行。由于現在財務軟件功能不斷加強,電腦設備不能達到財務軟件的要求,運行速度很慢,影響教學進度。
(2)實驗實訓資料更新速度慢,難于滿足不斷更新的會計準則和現實的財務要求。會計學的實驗實訓課程和專業實習資料很多是很多年前的教材和資料,有些內容已經完全脫離了實際操作。雖然有些實驗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把新會計準則和實際教學方法結合起來,編制一系列教學資料,但大部分實驗實訓老師沒有總結或總結后沒有形成文字資料,這樣難以為繼。
(3)實驗管理員資源配備不合理,實驗教師缺乏實際工作經驗。實驗管理員數量少,部分上機操作課程中出現電腦問題,實驗教師不能當堂處理,只能請實驗管理員協助,導致實驗管理員解決問題時間過長。現階段華商會計學院實驗實訓教師基本上以年輕教師為主,幾乎都是畢業之后就來到學校從事教學工作,并且基本沒有在企業工作過的實際經驗;即使一些教師也是“雙師(高校講師+會計師)型人才”,也都是在教學期間考取的。這樣直接導致實驗教師不了解實際操作具體程序和方法,在實驗教學中,完全照書本上的描述和認識指導實驗,同一問題在不同班級出現偏差也時有發生。
(4)實驗室開放程度不夠大,使用率不夠高。因為管理制度的原因,華商會計學院會計實驗室都是在有課的時候開門,沒課的時候關門。學生在課堂上未完成的實驗沒有辦法回到宿舍做,也不能在無課的實驗室做,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都被課余時間沖淡,學習效果不好。
2加強會計實驗室建設的建議
2.1加大實驗實訓設備投資,及時更新升級財務軟件
由于實驗室使用人數較多,設備老化問題嚴重,另外技術步和產品更新速度較快,政府確定的電子設備折舊的最低年限已降至3年;同時用友軟件、金蝶軟件等會計軟件更新升級速成度很快,有時一年之內就推出新版本,要讓學生及時適應。況且會計學專業有很多門課程都需要信化教學和操作,包括審計等模擬實訓課程,而新升級高版本的軟件對客戶端、服務器等計算機設備要求更高。因此,需要學院通過增加預算或者申請實驗教學項目等方法渠道爭取更多的實驗室建設經費,專門用于軟硬件投資,確保會計實驗室的電腦等設備快速更新,實驗操作速度提高一倍,會計軟件運行更穩定。
2.2加快實驗資料更新
會計學專業的實習、實驗資料主要購買的《實驗指導書》,其次是各種實驗報告。實驗和實習指導書是指導學生進行實驗、實習操作的專業性資料,應當及時隨著國家財稅法規制度的變化而不斷更新調整,而且要確定內容的難易程度來符合學生的實際能力;應該突出華商學院會計專業相關內容的重點,選擇有代表性的行業會計比如商業會計、金融會計、工業企業會計的經濟業務編制;編寫指導不能只由一個課程主講編寫,而要成立會計基礎實訓、會計分崗實訓、審計實訓等課程組,共同組成一個實驗、實訓和實習材料編寫組,按照程序編寫。一般每當國家財稅政策發生重大改變,教學內容都要隨之更改。
2.3重視培養實驗管理人員,提高實驗教師的實踐素養
對實驗管理人員進行會計專業實操的培養,增加實驗管理員的助教功能。加強對理論課教師的實踐技能培養,就要學院對老師的繼續教育的專項資金投入加大,鼓勵實教師進入企業單位學習交流,到會計專業的第一線崗位去學習寫憑證、記賬、出報表和查賬等業務。同時,華商會計學院可考慮聘請在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的注冊會計(稅務)師、企業的高級會計師等,到學院為實驗教師介紹實戰經驗;還可以通過培養和引進具有資深會計工作經歷和“雙師”人才擔任實驗指導教師,提高實訓實驗效果,促進各專職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和實踐素養。
2.4全天對學生開放,提高利用率
華商會計學院人數會計學專業、財務管理專業學生人數達8000人,會計實驗室是為華商會計學院學生建設,就應該以最大的開放限度滿足8000名學生的使用需求。實驗室不要只是在實驗課和實訓課時開放使用,應該把實驗室打造成一個可供學生隨時進駐學習和練習實踐專業技能的開放性平臺。建議學院購買專業的實驗室管理系統和全套的安保門禁系統,升級實驗室的管理水平,提高實驗室的管理效率。建議學院在實驗室配備兩名實驗管理員之外多配備幾名實驗教學教師,實行輪流值班的制度,對進入專業課綜合實習實訓的會計學、財務管理學等相關專業大學生全天開放。
總之,會計實驗室的建設是提高學生專業動手能力和就業的充分保障,民辦本科高校不僅要在實驗設備和財務會計軟件投資及實踐教學經費投入上不加大力度,保證每年都與時俱進,還要盡量增加實驗室開放的時段,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練習技能,更要提高專業實驗教師隊伍的實踐操作能力,壯大實驗教學師資力量,確保實訓實驗教學的需要。
參考文獻
一、實踐教學體系設計原則與基本思路
(一)設計原則 結合地方經濟以及學校和專業發展實際,管理型會計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的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首先,以應用型人才實踐能力培養為目標,強化實踐教學內容,尤其增加綜合性實驗。其次,加強項目驅動教學模式下教學內容的設計,設計個性化的教學內容,使學生的實踐能力盡可能與崗位需求能力相一致。第三,加強導師制教學模式下實踐教學內容的設計,使學生科研實踐、興趣和科技創新意識得到訓練。第四,以校外實踐基地為依托,以培養管理型導向會計人才為目標,創新實訓實習內容、實習組織模式與管理模式。最后,實踐環節的設置既要遵循知識結構的前置因素,又要注重能力培養的循序漸進。
(二)基本思路 完整的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包括教學環節、教學環境、師資隊伍和管理制度等,應圍繞培養目標,以實踐環節和教學環境兩方面為重點,構建管理型會計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首先,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構建由課程實驗與模擬實驗相結合、手工實驗與計算機實驗相融合、校內實驗教學與社會實踐鍛煉相輔助的多層次實踐教學體系。一是增加課堂實踐課時。如“審計學”、“財務管理學”等增加課堂實踐教學課時。二是增加專項模擬實訓。將原來純手工的綜合模擬實訓調整為“手工與計算機”相結合的方式;開設更為實用面向企業內部管理的“ERP沙盤模擬實訓”,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財務知識進行投融資決策的能力。三是增加專業調研環節,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其次,方向模塊突出地方經濟發展需要。開設“管理型會計”和“外貿型會計”兩個方向。為強化管理型特點,可增加戰略成本管理、管理會計案例、財務管理案例等實踐教學課程;“外貿型會計”方向可增加外貿單證等實踐環節。
二、管理型會計人才培養的實踐環節設計
(一)會計人才培養實踐教學環節總體設計 專業實踐環節的構建是一個環環相扣、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系統過程。根據教育部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會計學專業組對于專業能力培養的實施要求以及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本校會計學專業的相關實踐教學環節包括校內實驗教學園和社會實踐教學園兩大部分。其中校內模擬實驗教學由課程模擬、專項模擬、綜合模擬、ERP沙盤仿真模擬等分層遞進式的實驗教學體系構成;社會實踐教學由認知實習、社會調查、專業實習等分層遞進式社會實踐活動構成,具體如圖1所示。
(二)校內實驗教學園高級管理型會計人才的主要特色體現在實踐應用能力上。但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會計信息往往成為各企事業單位的商業機密,一些企事業單位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不太愿意接納實習實踐的大學生,讓大批量的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得到會計、財務、審計等應用能力的全面鍛煉基本不現實;而另一方面市場對會計人才的應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企業出于人力資源成本的考慮,對新進人員的培訓適應期日益縮短,總是希望新進的人才能夠很快進入正常工作狀態。而且現代日益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對會計人才在職業道德、專業技能、人際交往、開拓創新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解決這一矛盾的有效途徑就是實施會計模擬,即校內模擬實驗教學。為培養高級管理型會計人才,可開設課程模擬、專項模擬、綜合模擬、ERP沙盤仿真模擬相聯系,手工模擬與會計信息化模擬相結合的分層遞進式的校內實驗教學園。通過模擬實驗,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加深了對相關專業知識和會計工作內在聯系的深刻認識,同時在模擬實驗中培養學生的相互協作能力、處理問題的綜合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分層遞進式會計模擬實驗教學體系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四個層次:
(1)課程模擬實驗。傳統的專業理論課程多采用以教師講授為主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沒有實際動手的機會。為解決這一問題,可在專業理論課程中加入模擬實驗教學板塊,讓學生在邊學邊練中進行主動式學習。如在《基礎會計學》、《會計信息化》、《審計學》等課程中,針對實際操作性強的教學內容引入模擬實驗教學方式,讓學生在仿真的環境中掌握會計憑證、賬簿等會計資料的手工處理和計算機軟件處理程序,同時借助多媒體教學軟件中的“交互式引導”功能和“自動識別”功能,完成學生自主實習過程,以提高學生對專業基礎知識的應用能力。專業理論課程中的模擬實驗可培養學生對單項業務的會計處理能力。
(2)會計模擬實訓。在學生通過有關課程的模擬實驗教學掌握了會計憑證的填制、賬簿的登記等基本業務處理程序后,可在教學中開設獨立的專項模擬實驗課程,該課程以一個業務較簡單的企業的會計核算業務為背景,通過對會計業務的模擬實訓,要求每個學生獨立完成小企業一個會計期間經濟業務的會計核算工作。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將理論課程中所學的會計基礎知識運用于實際,在實際操作中了解企業會計一般業務的處理程序與會計基本方法,掌握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會計報表的填制方法。專項模擬實驗教學課程的開設與實施,讓學生在模擬實驗中將課程學習中的單項業務處理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系統地完成一個企業各會計崗位的核算工作,可培養學生作為一名基本的報賬型會計應具備的素質。
(3)綜合模擬實訓。會計專業培養的高級管理型會計人才,因此要求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僅僅是報賬型的會計,還應該是能夠進行會計工作組織與管理,能夠參加企業的經營管理、決策與控制的管理型會計人才。本實驗教學課程以制造業經濟活動為背景,學生在實驗中按會計業務分工,分別擔任不同的會計崗位角色――主管會計、出納、車間成本核算、公司總成本核算、存貨核算、銷售核算、往來核算等,從原始憑證的取得、填制開始,到編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成本計算,編制會計報表,進而進行財務分析和有關會計核算資料的審計,循序漸進,完成一個會計期間的會計業務處理、財務分析、審計等業務工作。同時利用手工模擬實驗的會計資料通過ERP財務管理一體化系統進行信息化處理,并將手工處理結果與信息化會計處理系統的結果相印證,學生從多方面掌握所學的相關專業知識,培養較強的動手能力。
綜合模擬實驗分崗位設置、各崗位配合、手工與信息化會計核算相結合、會計核算與財務分析、審計相聯系的實驗教學方案,讓學生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實現學生對知識由理性理解到感性把握的過渡,開拓學生的思維,同時在實驗中通過不同會計崗位之間的配合,增強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協調配合能力和團隊精神。在綜合模擬實驗中,擔任審核、管理崗位的會計經理等職務的學生要針對其他崗位填制的憑證、登記的賬簿等進行審核、核對,可鍛煉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每個模擬企業還要完成對報表的分析等工作,鍛煉學生的綜合管理與分析能力。綜合模擬實驗讓學生由簡單的報賬型會計提升為管理型會計。
(4)ERP沙盤仿真實驗。課程模擬、專項模擬和綜合模擬都是從會計專業所涉及的專業知識和實際工作中會計崗位所涉及的工作內容來設計的,但對于培養具有綜合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的高級管理型會計人才來說仍不夠,因為企業的會計信息涉及到企業內外各方面利益者的利益,在企業會計信息的處理中,要考慮到企業內外環境的影響和企業各項預測、決策的影響,因此會計模擬實驗教學還需要培養會計專業的學生與其他專業人才的相互交流、相互配合的能力。為此在會計模擬實驗教學體系中開設ERP沙盤仿真實驗是一項行之有效的辦法。
ERP沙盤仿真實驗主要是構建仿真企業環境,模擬真實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并將實物沙盤和ERP管理軟件的全面運用相結合。在實驗教學中,讓學生直接利用ERP企業管理軟件對仿真企業的全部生產經營活動進行全面控制和管理,利用ERP管理軟件將模擬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部經濟業務融為一體,實現動態管理、實時控制,實現財務與業務一體化,實現企業資源(資金流、物流、人才流和信息流)的有效配置與協調。整個實驗從財務角度透視了仿真企業整體運營過程。ERP沙盤仿真對抗實驗實現了其實驗目的從核算監督為主轉向預測決策為主,實驗內容涉及面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ERP沙盤模擬課程實驗正是考慮企業整體戰略的制定、產品的研發、設備的投資與改造、生產能力規劃、物料需求計劃、資金需求計劃及成本、市場營銷、財務指標分析、信息系統的建設及組織分工、人力資源的管理等企業管理的各個層面,因此在進行ERP沙盤模擬課程實驗時均要予以綜合考慮平衡規劃。學生在進行ERP沙盤模擬課程實驗時,必須根據自己所學過的知識進行綜合分析、判斷。實驗的過程充分體現企業所有的部門為實現企業目標必須全力配合,由此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想象能力及團隊協作精神。
(三)社會實踐教學園 為了進一步促進校內實驗教學和第二課堂實踐活動的效果,增加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調查研究能力,我院開展了認知實習、社會調查、專業實習等分層遞進式社會實踐活動。
(1)認知實習。為了培養學生對企業的組織和業務流程的認識,我院利用暑假時間帶領學生到實際企、事業單位,去企業參觀,了解有關會計和財務工作的崗位設置以及基本工作流程等情況,幫助建立學生對企業的直觀認識。
(2)社會調查。根據專業教學特色,在導師制管理模式下結合第二課堂的學生科研課題的立項內容,利用實習教學基地的資源,采取學校聯系、組織和學生自由聯系組合的方式,學生利用暑假時間到實習教學基地和相關實際工作單位對有關會計和財務、審計等內容進行見習和調查了解,針對現實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相關解決對策,或對實際中的先進經驗加以提煉總結,根據調查研究成果寫出調查報告。
(3)專門實習。專門實習包括方向實習和畢業實習兩部分,主要利用實習教學基地的資源,采取學校聯系、組織和學生自由聯系組合的方式完成相關的專業方向和綜合實習任務,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四)校內外實踐環節的結合 校內實驗教學實驗園和社會實踐實驗園“兩園”結合,最終形成了由課程實驗與模擬實驗相結合、手工實驗與計算機實驗相融合、校內實驗教學與社會實踐鍛煉相輔助的多層次實踐教學體系。校內外實踐體系層層推進,與專業課程密切配套,形成四年一體化的專業培養體系(如圖2、3),多方位立體式地實現了對會計人才應用能力的培養。
三、管理型會計人才培養實踐體系的保障措施
(一)實踐教學環境建設和師資保障 為了保障社會實踐的教學質量,近兩年以來,我院建立了校政企合作平臺――與政府的人才交流中心、財政局會計管理處等合作構建實踐教學平臺,先后與中興會計師事務所、大統會計師事務所、宏泰會計師事務所等多家會計師事務所以及40余家企業單位簽訂了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協議書,在科研課題、應用項目、畢業生就業等方面與實踐教學基地保持友好的合作與協調。為確保實踐教學質量,我院定期召開教學實習基地師生座談會,密切關注畢業生實習動態,做好教學實習基地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另外,我院還計劃通過實踐教學基地聘請在行業享有較高權威的企業總會計師、財務總監作兼職教師,進行實踐教學指導、開設專題報告和講座,把企業實際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傳授給學生和教師,這不僅可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校內會計教師素質的提高,同時還解決了實踐教學的師資問題。
(二)專業實踐管理制度的完善 為保證實踐教學環節的有效實施,提高實踐教學質量,不僅需要一批與實踐教學目標相吻合的實習基地,更加需要有健全的組織管理機構、完善的實驗室建設規劃和各項健全的管理規章制度等。對此,我院根據專業實踐要求,專門制訂了新的實踐教學環節質量標準和評價辦法,根據具體環節的不同屬性與要求,采取現場答辯、操作技能評價、實驗(實習)、報告、綜合考試等組合考核形式評價實踐教學的實際效果,并落實到專業實踐教學大綱中, 以此來監控實踐教學,切實提高實踐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玉榮:《應用型會計本科人才培養目標與模式研究》,《財會通訊》(學術版)2007年第6期。
(一)會計思維
從以上論述中,我們已經知道了什么是思維,以及思維涉及到的一些內容。那么,如果我們將思維與會計學聯系到一起時,會計學思維又會包括哪些內容呢。簡而言之,如果套用思維的概念,那么會計思維就是會計專業學生、教師、相關研究者對采集到的有關會計的信息進行主觀能動性操作、應用的一種活動。在進行會計思維時,我們主要是以會計語言為媒介的,對會計實踐中相關的原則、規則進行批判性的概括與應用。我們知道,認識知識、運用知識、創造知識是知識的三個層次,從認識到實踐,再到認識,循環往復,不斷創新。會計思維的應用也是如此。因此,在實踐教學中,我們應該在讓學生理解會計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礎學科的同時,增加課堂實驗,課外實訓,在實踐應用中不斷的創新,將會計的認識推到更高的層次。
(二)會計思維訓練
會計思維訓練的內容一般可以包括:創新思維訓練、邏輯思維訓練、系統思維訓練、決策思維訓練、分析思維訓練、問題解決思維訓練、實踐技能訓練等方面。在現代社會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個人思維的培訓,思維培訓機構也是層出不窮,很多的國有大中型企業都引進了思維培訓項目。一般來說,思維培訓的步驟是:首先學習思維與物質存在的關系,以及各種思維方法。通過這種方式,理解思維一般規律,學會尋找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其次是了解思維指向的對象,通過集體方式討論,提高認識水平;最后是實踐應用,一方面是檢驗思考方式的正確與否,另一方面是在實踐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并最終解決問題。
二、培養會計思維的理論支撐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會計的相關理論也在“更新換代”,為了跟緊時展的步伐,我們的會計思維方式也應進行相應的改進。按照會計思維所涉及到的方面,以及其思維流程。本文將會計思維具體成邏輯、創新、應用思維。
(一)會計邏輯思維
會計邏輯思維包括兩方面的內容:懷疑思維(批判思維)與整體思維(系統思維)。書本知識反映的是作者寫書時的社會發展情況,是由當時的社會生產力所決定的。如果我們的教學活動不能正視這一點,不允許學生提出質疑的話,那就尤如“刻舟求劍”,禁錮了學生思維的發展。任何學科的學習我們都應該具有“懷疑思維”,會計學也不例如。再加上會計學的實踐應用性比較突出,因此更需要不斷質疑,才能得到不斷發展。會計學是一門綜合性要求比較高的學科,在學習會計基本理論、基本能力的同時還應該培養其他方面的能力。當然這也是現代企業對于供職者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還應該注重學生的綜全素質能力培養,比如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交流能力、表達能力、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
(二)會計創新思維
國家的發展戰略報告中,明確了創新思維,鼓勵創新精神。同時,培養具有創新思維的人才也是我國素質教育的應有之義。因此,在教學活動中,一方面要尊重學生的創新思維,鼓勵他們多思考,多懷疑;另一方面是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設置相應的課程,配備相應的設備軟件,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這樣做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充分利用啟發式的教學理念,努力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新理論,培養學生的新思維,積極調動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和創新性。現代教育理念以及現代企業都要求會計人才必須具有創新意識,能夠對會計實務中的會計核算、列表分析等具體會計工作進行思考與創新,以利于創造更有效、更合理的會計工作思路。
(三)會計應用思維
會計應用思維要求大中院校的會計專業要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以應用科學研究為突破口,走校企合作道路。本科會計專業學生在四年的學習當中,要掌握經濟管理、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會計基礎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學會會計的基本方法與實踐技巧,接受工商管理、稅務籌劃、稅務申報、定購原材料、財務管理、帳單制作、財務審計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并且能夠熟練地運用財務軟件進行會計電算化,運用excel進行表格制作、分據分析等實際操作業務,具備投資理財的能力,具備社會要求的綜合素質,富有創業和創新精神。
三、會計學課程中會計思維的培養模式
(一)課堂教學方面
在大學本科會計專業的課堂教育中,我們應該力爭做到:一是課堂教學理念的轉變;二是教學課程的合理設置。當前,以教師授課為主,以課本知識為綱,以基本課程設置為準的傳統教學理念已經不適應現代經濟社會的發展水平。因此,我們需要轉變教育理念,重新構建教學模式。首先在教育理念方面,我們要在關注基礎教育的同時,加強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將“以教為主”的書本理念轉變成為“以學為主”的人本理念,以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為目標。其次在課程設置方面,我們要盡可能的優化課程結構,豐富教學內容。課程設置時,以會計基礎課程(如《基礎會計學》、《成本會計學》、《財務會計學》)為主,以會計相關領域課程為輔(如《會計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財務報表分析》等)。此外,大中院校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國家規定的教育模式范圍內,設置具有特色的學科和培養模式,例如根據企業需求,設置職場心理素質、會計財務技能等課程同時,還可以與當地企業合作辦學。
(二)教材內容的時代性
目前,雖然我們極力倡導會計實踐應用能力培養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認的是,會計專業學生對于會計知識的獲取大部分還是來自于教材。因此,對教材內容的把握和與時俱進,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之一。2006年新的企業會計準則頒布,對會計學中的很多概念進行了修改和重新定位。例如會計基礎理論部分的“財務報告目標”,新準則明確了會計的目標是“向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有助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做出經濟決策。”這反映了會計目標中實踐與責任、分析與決策的協調統一。針對這一全新的理論,我們的教材中應該加大對于“什么是會計信息、怎樣做才是履行受托責任、財務分析與經濟決策之間的關系”等方面的內容,讓學生在學習新內容的過程中真正懂得什么是會計思維。與此同時,教材的選擇也是很重要的。在選擇時,我們應該把握兩個方面:一是教材的內容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尤其是符合國內的經濟發展狀況;二是選擇影響較大且應用性較強的。例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新企業會計準則》(作者戴德明)一書,對長期股權投資、資產減值、所得稅、企業合并、合并財務報表、金融工具等難度較大的部分作了詳細的論述。當然,目前有些學校加大科技投入,組織教師編寫符合自身辦學特色的專業教科書,這種方式也未嘗不可。
(三)教學實踐模式
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已經知道會計學是一門重實踐的應用型學科,因此,大學教育中對于實踐課程的重視也是經濟發展所必需的。我們認為,教學實踐模式有廣義說與狹義說之別。廣義說認為實踐模式包括課堂實驗、課外實訓兩方面,而狹義的實踐模式只指課外實訓。在這我們為了更全面的分析、研究培養模式,故采用實踐模式的廣義說。因此,我們在教學時,就可以從課堂實驗、課外實訓兩個方向做文章了。實踐表明,模擬實驗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實踐應用能力大有幫助。
比如我們可以建立一個模擬的企業財務部,并且按照現代企業的辦公形式布置,設置財務經理、融資主管、財務主管、審計主管、融資助理、會計、出納、審計員等職位,任意挑選一名學生擔任上述職務,當然融資助理、會計、出納、審計員職位可以由多名同學擔任,由擔任主管職務的同學任命。裝備人員配齊后,由教師出題,學生根據所學按部就班的進行會計工作。此外,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咨詢公司也應該成為我們模擬的對象。課外實訓是培養學生會計思維的另一種方式,比較可取的辦法是學校與當地企業積極聯系,建立實習基地,讓學生頂崗實習,在實踐中領悟會計思維。
民辦高校高職會計學專業教學要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實施互動式課堂教學法,強化高職會計學實訓環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引入多樣化的考核評價機制。
【關鍵詞】
民辦高校;會計學教學;現狀;建議
2006年,我國財政部了包括1項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在內的新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不僅使我國的企業會計核算與國際會計慣例進一步趨同,而且對我國高等學校會計學科教學也將帶來巨大的影響。尤其對于民辦高校會計學專業能否培養出能快速適應當前企業內部、外部會計環境的變化,能勝任各類企業會計工作崗位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這一議題帶來了挑戰。
一、民辦高校高職會計學人才培養目標
教育部2006(16)號文件中明確指出高職教育必須“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發展道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千百萬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會計專業本身是一個應用性、技術性很強的專業,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培養出來的會計專業人才應該是具有相應的會計理論知識、熟練的會計操作技能、較強的會計職業判斷力、較好的會計職業道德和較高的個人職業綜合素質,學生通過在校學習,畢業后能直接勝任相應的會計基礎核算崗位工作。
二、民辦高校高職會計專業教學現狀
1、課堂教學內容以教師為中心,以教科書為依據
目前,課堂教學仍然是我國大多數高校會計專業學生認識會計知識的開始。會計教師的教學一般都是基于材,采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以灌注的形式傳授給學生,學生只可按照純理論的方式去思維和操作。“教師、學生、教材等媒體”構成了課堂三要素,并由此產生了一系列相應教學行為和學習行為,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課堂教學就一直在沿用“檢查復習舊知識――導入新課――新傳授知識――鞏固復習”這樣的教學模式。在這四個過程中教師始終處于主導地位,學生間接、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生的積極性和內在的激勵因素難以發揮出來,教師講、學生聽,“滿堂灌、注入式”現象普遍存在;教師在課堂強調、引導學生掌握傳統會計知識多,開發運用會計新學科的知識少,特別是描述歸納型的內容太多,“準則加解釋”的教學內容幾乎是多年不變。
2、教學方法手段單一
高職高專會計教學的許多課程至今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師+粉筆+黑板”的教學手段,相關系統軟件進行輔助教學很少;PPT教學課件的應用對于高職教學還不普遍,校園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更是幾乎沒有。教學方法也主要是以課堂講授為主,學生往往習慣于在課堂匆忙地記筆記,缺乏主動提出問題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3、實訓環節成為理論教學陪襯
在實踐教學環節方面,最直接的實踐活動就是課后作業,而每次課后老師布置給學生的練習往往以演算習題和回答論述問題為主,案例分析極少,而作業真正的能否檢驗學生是否掌握了課堂知識上還有很多不確定性,很多學生寫作業也只是為了獲得相應的平時成績,甚者抄作業現象屢禁不止;其次就是模擬實訓,這是學生在校內比較系統的從會計理論到實務操作的一個演練機會,但是目前實訓內容主要都側重于會計核算、會計操作技能等方面,忽視理財、審計和管理會計等課程的實踐操作和各課程之間的聯系,雖然民辦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都設有模擬實訓室,但由于種種原因,仍然有一些實訓還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在實訓課上教師只是把課堂上講的內容再重復幾次,以便學生形成記憶,實訓課成了理論課的加時課;最后就是畢業實習,高職院校一般都采取推薦學生到實習基地或者自謀實習地點兩種方式來進行工作前的最后實習,學生到實習基地實習原本思路很好,但是由于會計信息作為實習單位重要的經濟信息保密,學生一般只能看看會計核算的流程,具體接觸不到實際的操作,很多學生覺得沒有真正學到本事,更有甚者干脆就不去,“放羊”現象普遍存在,這樣就沒有發揮出來實習應有的作用。這些情況導致培養出來的會計專業學生仍屬于“高分低能”型。
4、考核與評價延續應試教育方式
傳統高職會計教學模式以會計專業課程為核心,每門課程都要考試,俗語說:“考考考,教師的法寶;考考考,學生的比較”,每學期的教學任務,首先要滿足期末考試的應試要求,大部分學生重點學習復習記憶的內容也主要是為了通過期末考試。會計課程學習重視考試分數,忽視綜合分析能力的評價考核,束縛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而且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扼殺了學生的個性,忽視了學生能力的發展。
5、教師水平參差不齊
構成民辦高校教師隊伍的,絕大多數是從其他公辦大學過來的兼職老師,是“外來的和尚”在念經。很多兼職教師做完了自己學校的本職工作,出來賺些兼職費用,在教學過程中很少下力氣去研究課程特征,針對學生的特點講解內容,有些兼職上課天南海北的講趣聞,不帶講義,教案多年不變,快下課時把書簡單讀一遍,就是一節課。還一些兼職是未畢業的研究生,代課經驗少,經常照本宣科,甚至有些理論自己都理解不清楚,硬生生的講給學生。而民辦院校自己的專任教師主要都是近五六年招聘進來的,人數少,工作經驗尚淺,校內工作量大,很難有機會到企業單位從事會計工作,在高職的實訓課程中很難挑起大梁。
三、民辦高校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進建議
1、實施互動式課堂教學,改革課堂教學內容及方法
高職會計教學模式應該是“教師教,學生做;學生練,教師正;學生練,教師核”,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啟發學生思考,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通過小組協作、網上學習、案例研究、模擬操作等方式,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從居高臨下的教育者轉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幫助者,從傳統的灌輸者轉為能力的挖掘者。
課堂教學不能僅依靠教科書的內容,而是要以就業為目標,課堂要聯系實際,內容要與時俱進,尤其是專業課的教學應該以實際、實用、為原則,為體現培養人才的實用性,要改變各課程各自為政的局面,建議各課程之間的內容合理整合,杜絕教學內容重復出現。
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改變“注入式”的教學方法,積極引入角色互換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有效方法。例如案例教學法,通過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借助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樣學生對所學知識可以有更加深入的理解。還可以在案例教學中引用情景教學法,例如在講解貨幣資金時可以對班級同學進行分組,模擬企業財務部門,分別擔任各個崗位的職務,讓學生更加能深刻的體會現金管理條例的規定,理解內部牽制制度。
2、強化高職會計學實訓環節
學校應當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選擇優秀的會計模擬實驗軟件,建立高校會計教育及學習中真正意義上的“會計實驗”環節,讓學生能相對真實的面對企業實際業務的模擬事件,進行真實的核算、決策、咨詢,讓學生的學習變成一種主動的、自發的、愉快的過程,進行發現式、探索性的學習,而不是原模式下的機械的、乏味的、被動接受的純課堂教授式的學習過程。例如可以借鑒一些院校整合運用學校師資力量,對外成立會計服務機構,承擔各種賬務咨詢業務,這樣可以讓一大部分有會計從業資格證的學生,參與到實際的工作中來,同時還可以對學生在校內集中進行基本技能的培訓、手工記賬的培訓、用友ERP電算化的培訓等,以提高畢業時的就業率。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加強會計專業教學,必須有一支高水平和穩定的教學管理骨干師資隊伍。在整個會計專業教學過程中,專業教師起著關鍵的作用。專業教師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素質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必要因素。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要造就一個具有較高技能的專業教學師資隊伍,不能片面強調覺悟和奉獻,而應真正建立一種有效機制吸引優秀人才成為會計專業教師,并不斷培養、提高其能力和素質,更新其專業知識。同時可以聘請一批來自企業、事務所的專家和高級管理人員作為兼職教授,采用專題講座、報告、參觀學習、咨詢、模擬決策等多樣靈活的方式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促進產學合作,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
4、引入多樣化的考核評價機制
學生成績的評定一直主要依據平時的考勤,布置的課后作業以及考試三項作為考核標準,這對學生全面綜合素質的評價已經顯現出了不足,會計學專業知識的考核應在評測方式上進行改革,對學生進行評測,應引入多樣化的考核評價機制,比如增加從學生完成實驗作業的情況、學生對于綜合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學生的學習態度等方面進行評價。這些才能綜合體現一個學生的素質。這就需要在設計課程考核細則上多下功夫。
總之,改善民辦高等教育會計學專業教學現狀已經刻不容緩,民辦高等院校高職會計教育如何適應新的形勢,改變現行教學模式,培養出更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還需要我們深入地探討,并進一步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發展完善。
【參考文獻】
[1]張衛平,沈艾林.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J].財會經緯,2009(12)上.
[2]代璽玲.高等院校會計專業教學體制改革探討[J].財會通訊(綜合),2010(5)上.
成人教育相較于普通高等教育,需要更注重學員實踐能力的提升。成人學員一般都有具體的工作崗位,他們現有的知識已經不能完全適應工作需求,所以他們需要通過接受教育來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以更好地適應現有工作;也有部分學員想通過學習新的內容進而調整自己的工作,在就業市場中增強競爭力。所以,就成人教學而言,必須在教學過程體現出教學培養與工作崗位技能的一致性,從而提升學員的職業能力。成人會計教育更應如此。
1在教學中制定一體化課程體系
加拿大高職會計教學以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e-Based Education,CBE)的教學模式強調以課程開發為中心,根據能力培養需要制訂能力培養目標和專業教學計劃。參考加拿大的模式,為提升學員的職業能力,成人院校也應針對不同的會計崗位,有的放矢地制定一體化課程體系(見下表)。在學員進校時就要強調不同的崗位對于課程的不同要求,提醒學員針對核心課程進行深入的學習,可能在現有的或將有的工作崗位上獨當一面,在進行會計崗位輪換時才能夠從容應對,提升自己的職業能力。見下表。
基于會計工作崗位的一體化課程體系設計表
會計崗位設置會計基礎工作崗位會計管理崗位
出納會計員會計主管審計
需掌握的技能辦理銀行結算登記日記賬編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編制會計報表納稅申報財務預測財務決策編制財務預算日常財務管理收集審計證據重要性及風險評估企業內部控制的設計、評價審計工作底稿編寫審計報告
需開設的課程會計學基礎會計學基礎財務會計納稅會計成本會計會計軟件操作管理會計財務管理實務審計學原理與實務
成人院校的學員一般在中小公司工作,而這些公司很少設置單獨的內部審計部門,所以開設《審計學原理與實務》的目的一是為了拓寬學生的視野;二是站在審計的視角來審視公司的整體情況,可以更好地組織會計工作,提升會計人員的職業能力。
2會計專業學生進行系統的校內實訓
盡管幾乎所有的學校都在提倡學生學以致用,進行全方位的校外實習,但是很少有學校能夠實現,成人院校的學生進行真正的校外實習更是難上加難了。其原因在于:一是成人學生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他們的學習都是利用業余時間完成的,如果要參與校外實習的話時間上不具?洹6?是即使學生克服了各種困難,可以進行校外實習了,可是最終卻可能找不到接收單位,因為各家公司的會計工作都具有私密性,他們不愿意讓外來的學生接觸到公司的核心會計業務。三是即使前兩個條件都滿足了,在校外實習的時候時間短,很難實現公司的財務的全崗位輪換,這樣很可能學生接觸到的業務非常單一。在這種情況下,會計專業充分利用學習過程進行系統的校內實訓就非常有必要。
針對各門課程進行單獨的實訓,然后再進行綜合的ERP沙盤實訓。具體做法是:隨著專業課程的學習進度,學生要自主完成相應的實訓課程,這些實訓課程可以買現成的實訓教材,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找到一些真正的業務憑證。在學生畢業前進行一次ERP沙盤綜合實訓,這樣做的好處在于以下幾點。
21有利于培養和提升會計專業學生的全局意識與觀念、決策能力與綜合能力
會計專業的學生在進行單獨實訓時實際可以完成針對這門課程對應的工作崗位的全面實踐,通過有限的實踐時間最大限度地增加學生的知識面,把握公司整體的業務處理,在最終的ERP沙盤綜合實訓環節,不管學生選擇的是哪個工作崗位,其首先是這個團隊中的一員,就要參與這個團隊的各項集體決策活動,對本團隊的經營管理目標及實現這個目標的途徑與方法等事項進行共同規劃與設計,并能夠在其后的實踐過程中根據所在團隊的業務操作過程與經營管理業績來驗證團隊所作決策、規劃與設計的正確性與合理性。這對培養和提升會計專業學生的全局意識與觀念、決策能力與綜合能力非常重要。
22有利于培養和提升會計專業學生的會計職業素養素質與能力
會計專業學生進行ERP沙盤綜合實訓時,所經歷的是與實際工作極其相近的高度仿真的業務情境:所在團隊經營的主體要干什么、干多大規模、在什么時候干、怎么干、結果如何等,都是由團隊整體進行決策和規劃,各個部門就按照這個決策和規劃開展具體的業務活動,團隊中從事財務工作的學生就要對這些情境下的業務以及產生的結果進行賬務處理。學生在這樣的業務環境中所處理的會計業務,不再是由教師現實指定的冷冰冰的實訓資料設定的“死”業務,而是伴隨著團隊業務活動的進程所產生的一項一項的近乎于實際工作中的“活”業務,每個公司的業務都會有差異,還能避免個別學生在實訓過程中的抄襲行為,學生在綜合實訓中所進行的模擬會計工作也就近乎于實際會計工作,通過這種實訓,學生的職業能力可大大得到提高。
3“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
會計實踐課程在普通高校、高職高專等學校都有開設,但由于辦學層次、培養目標等的不同,各類院校的會計實驗課程體系也有差異。我們認為要開好會計實驗課程關鍵在于明確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構建適應人才培養目標會計實驗教學體系。
一、職技高師院校會計實驗教學現狀
1.實踐課程比例較小,和普通高等院校的相比職業性特色不鮮明
重視實踐技能與職業能力的培養是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和一般高等院校的主要區別。從幾所目前職業技術師范學院的人才培養方案來看,這一特點并不明顯。普通高等院校會計實踐教學環節的學分比重約為10%,內容主要包括社會實踐、財務會計實訓、畢業論文、畢業實習等;高等職業技術師范學院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學分略高,但一般不超過15%,內容主要包括社會實踐、課程實訓、畢業論文、畢業實習、綜合實訓等。可以說和一般高等院校相比較,實踐環節學分比例稍高,內容較多一些,但總體來看,差別并不明顯,特色并不鮮明。
2.缺乏創新性實驗,未能和一般高職高專的會計實驗課程相區別
除強調動手能力外,重視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是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和高職高專學校的重要區別。目前職業技術師范學院的會計實踐側重于技能訓練,而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創新性實驗少,未能體現和一般高職高專學校的會計實驗課程的區別。
3.實踐課程內容單一,未能和中等職業學校會計實驗課程的銜接
職業中學希望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培養的畢業生能迅速上崗,但一些職中開設的技能型基礎實訓,如:出納崗位實訓、點鈔技能、珠算技術等并未包含在職業技術師范學院的實踐教學體系內,學生缺乏相關技能訓練,因而在實習時或畢業后無法勝任職中實訓課程的教學任務。
二、構建適應職業教育師資人才培養目標的會計實踐教學體系
職業技術師范學院面向職教、服務職教,是主要培養中等職業教育師資和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的本科院校。職業技術師范學院的課程設置,既不能按一般師范院校來要求,也不能單純采用普通大學院校的課程然后加上教育學課程;同時,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培養的是應用型本科畢業生,其教育不是單純的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不是單純的技術技能訓練。職業技術師范學院的課程設置及教學方式必須探索不同的模式,才能為中等職業學校提供合格的教師。
高等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培養的畢業生,應具有“職業技術性+師范性”的特性,同時還應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職業技術性”體現為突出實踐教學,著力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師范性”體現在重視師范技能的培養;同時還應體現本科教育的屬性特征,強調教學內容反映學科發展前沿,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造性。這是與一般本科院校、以及高職高專學校不同的培養目標。高等職業技術師范學院應構建適應人才培養目標的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應包含鞏固理論知識、訓練專業技能、培養綜合素質的內容,既具有一定涵蓋面,又有一定深度;不僅有驗證性、認知性實驗項目,還有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既有培養操作技能的實驗項目,又有培養綜合能力的實驗項目。最終建立目標明確、結構合理、層次清楚、銜接緊密的會計實踐課程體系,真正達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目的。
1.整合課程內容,構建多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實施能否取得好的效果,其中一個關鍵在于合理地整合實踐教學的內容,形成多層次的、各層次目標明確的體系。
根據實踐教學內容的復雜程度,可以分為單項實驗、課程實訓、綜合實訓、創新實踐,分別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基本操作能力、課程應用能力,綜合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單項實驗是針對某一專業課程的單一知識點或單一方法、技能所設置的實驗,組織學生進行該類實驗的目的,在于加深學生對單一知識點的認識或進行單一方法、技能的訓練;綜合實驗是針對若干個知識點或多項方法、技能所設置的實驗,可分為課程性綜合實驗(綜合的是同一課程的不同知識點或方法、技能)、專業性綜合實驗(綜合的是同一專業的不同知識點或方法、技能),組織學生進行該類實驗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創新實踐,在于培養學生的職業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內容涉及較廣,包括跨專業的綜合實驗、進入社會的專業實習、參加科研項目、撰寫調查報告和畢業論文等。
明確實踐教學體系內各相關課程的定位、分工與協作,避免重復或疏漏,避免在每門課程中安排大量的實訓,事倍而功半。如《會計學基礎》、《中級財務會計》兩門課程。《會計學基礎》是會計專業的啟蒙課程,實驗更多是認知性的。學生剛接觸專業課程,對于某些理論知識,感覺很抽象,難以理解,但是通過會計實驗,自己親自動手操作,很多知識就變得很直觀,便于理解。會計學基礎的實訓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日常的會計核算流程,理解會計報表數據來源,增強對會計的感性認識;《中級財務會計》實訓則主要要求學生系統掌握會計核算的方法、會計報告的編制方法;再如,《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有交叉的內容,但每門課程的實訓側重點應該不同。《成本會計》側重的是核算,實訓目的是使學生能夠掌握成本會計的基本核算方法以及成本核算的整個體系、流程。《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側重的預測、決策、計劃(預算),實訓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但《管理會計》側重于點,即某一方面的決策,而《財務管理》則是進行全面分析,涉及事前預決策和事后分析。
2.課內與課外結合,在第二課堂中增加基礎的實訓環節,與職中的教學計劃相銜接
一些職中開設的技能型基礎實訓,如:出納崗位實訓、點鈔技能、珠算技術等這一類實訓課程不太適合開在本科教學計劃中,可以采取第二課堂的形式,聘請校外專業人士對學生進行訓練或通過比賽的形式使學生得到相關技能訓練,以便在實習時或畢業后能馬上上崗,勝任職中實訓課程的教學任務。
3.充實創新實踐教學內容,構建專業與專業結合、校內與校外結合、社會實踐與科學研究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
創新實踐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是和高職高專學校以就業為導向、側重技能訓練的實踐教學體系有根本區別。職業技術師范學院要充實創新實踐教學內容,構建專業與專業結合、校內與校外結合、社會實踐與科學研究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
專業與專業結合是指跨學科跨專業的綜合實驗(綜合的是主修專業與相關專業的不同知識點或方法、技能),如企業行為模擬――ERP沙盤訓練,需要綜合財務管理、市場營銷、金融、稅收、企業管理、統計和公共關系等相關知識。實驗時可以打破自然班界限,將不同專業的學生混合編組,學生按專業背景進行角色分工,組成模擬公司或市場組織進行跨專業綜合實驗教學。
校內與校外結合是除了建立校內實驗教學體系外,學生還需要走出校門到社會上進行實習,包括教育實習和專業實習,要建立相應的實習基地。教育實習基地主要是職業中學,和他們建立良好的關系,定期派學生進行教育實習,使學生教學技能和擔任班主任的能力得到鍛煉;專業實習主要可以選擇每年1-4月到會計師事務所或稅務師事務所進行,因這段時間是公司、單位年度報表審計的高峰期,會計師事務所需要大量的審計助理,學生可以到會計師事務所參加報表審計、稅務審計等工作。通過實習可以使學生的專業能力、溝通能力、協作能力和適應能力等得到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