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配置管理和變更管理范文

        配置管理和變更管理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配置管理和變更管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配置管理和變更管理

        第1篇:配置管理和變更管理范文

        關鍵詞:配置管理;版本控制;變更

        中圖分類號:TP3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0)18-5092-01

        在科技發展如此迅速的時代,沒有一個行業像計算機行業發展的如此迅速。而如今的軟件行業,技術和產品的更新更是日新月異,而來自提高產品質量,縮短面市時間的壓力,對于所有的軟件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也越來越明顯。現在軟件產品開發對市場的投放速度成倍增長;軟件的開發、傳遞、和分發方式也跟隨這Internet/Intranet應用的發展而不斷變化;軟件質量的不短提高,使軟件開發的規范化的要求越來越突出;而在軟件開發中,多平臺、多操作系統、多開發工具、多計算機語言、多對象類型的應用,使軟件開發環境更加難以控制;因此,軟件配置管理作為軟件開發過程中的地位也日益突出,并且也引起了各個軟件企業的高度重視。

        1 什么是軟件配置管理

        在人才流動的今天,軟件行業的人員流動也是不可避免的,新的人員怎樣才能快速的接收工作?以減少因人員流動帶來的影響。開發團隊的每一個人員如何才能及時的了解項目的進展狀態,團隊的人員之間如何有效的溝通?依據bug發現的版本,如何快速定位等等問題,為解決如此多的問題,我們就要有一套規范化的管理體系,而軟件配置管理可以解決以上問題,而它提供的功能還遠遠不止這些。那么軟件配置管理是什么呢?

        軟件配置管理簡稱SCM(Soft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它有多種定義,在1986年出版的Wayne Babyish《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Coordinating for Team Productivity》一書中把軟件配置管理描述為“對軟件開發組所建立的軟件的修改進行標識、組織和控制的藝術,其目標是減少錯誤,提高生產力”。這是一個比較簡單定義,在1993年出版的Steve McConnell的《Code Complete》一書中,對軟件配置管理的定義是:“配置管理能夠系統地處理變更,從而使得軟件系統可以隨時保持其完整性。配置管理又可稱為‘變更控制’,可以用來評估提出的變更請求,跟蹤變更,并保存系統在不同時間的狀態。”軟件配置管理是一套規范化、高效的軟件開發基礎結構。軟件配置管理可以系統地管理軟件系統中的多重版本;全面記載系統開發的歷史過程,包括為什么修改,誰做了修改,修改了什么;管理并跟蹤開發過程中危害軟件質量,以及開發周期的變化和缺陷。軟件配置管理對開發過程進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完整、明確記載開發過程中的歷史變更,形成規范化的文檔,是日后的維護、升級得到保證,更重要的是保護寶貴的代碼資源,積累軟件財富,提高軟件重用率,加快投資回報。準確的說:軟件配置管理是對軟件產品進行標識、存儲和控制,及維護其完整性、可追溯性以及正確性的學科。

        2 軟件配置管理的功能

        軟件配置管理系統應該具備的主要功能有:

        1) 并行開發支持:在軟件開發和維護的過程中,常常會有在同一時間,甚至是在不同地域的開發人員,在同一個開發模塊上工作,為使團隊在相互不干擾的前提下,能夠相互協同工作,同時又不失去控制。為滿足以上要求,就要實現并行開發支持的功能,也就要求軟件配置管理系統需要提供靈活的分支機制和工作空間管理。

        2) 版本控制:軟件配置管理的核心功能是版本控制,其他配置管理的功能都建立在版本控制功能之上。而版本控制就是對軟件開發過程中產生的所有系統對象的管理,也是對各個版本的各種操作的控制,并保證開發人員在任何時候,都能取到軟件系統的任何一個歷史版本。簡而言之,就是要簡單,明確的重現軟件開發系統的每一個歷史版本。

        3) 建立管理:基于軟件存儲庫的版本控制功能,我們首先從存儲庫中取得正確的配置項,然后建立過程的自動化。

        4) 修訂版管理:由于在軟件開發中,每個版本都是對上一個版本存在的問題及缺陷的修改后產生的,為以后能夠跟蹤每一個版本變更的創建者,時間及原因,以便加快問題和缺陷的確定,我們就要對每個版本進行管理,即修訂版管理;

        5) 產品管理:為使項目經理能夠隨時清晰地了解項目的狀態,這就要求管理、計劃軟件的變更,與軟件計劃、預先制定的生命周期或相關的質量過程必須保持一致,同時為了能夠跟蹤管理版本,必須使每一個版本有唯一的一組配置項集合。

        6) 過程管理:軟件開發中不免會有人員的流動,這就要求新的成員能在最短時間內接手,而人員的流動,也會造成代碼的泄露等等問題,因此在開發過程中,貫徹訪問權限的控制、開發規則等等的規范化實施也尤為重要。

        7) 變更請求管理:在跟蹤和管理開發過程中,常常會有一些功能的不足需要增強,或者是一些缺陷需要修補的變更請求,為了團隊對中每個人都能夠能隨時了解到變更的狀態,就需要對這些變更請求進行管理,以便加強溝通和協作。

        8) 代碼共享:擁有良好的存儲、訪問機制,可以是開發團隊中的每一個成員共享各自的開發資源,以便減少重復的勞動,節省開發時間!

        3 軟件配置管理的實施

        古語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軟件配置管理是一項非常繁瑣的工作,同時又和整個軟件開發活動緊密聯系,因此工具選擇對整個開發影響很大,所以在實施的過程中,我們應在以下三方面考慮:首先,選用的工具應提供完善的版本管理的功能,使得所有的配置項都應清晰、完整的得到保存,相應的操作紀錄完備,使得開發組織中的任何人員都能迅速的了解任一配置項的演進過程,并快捷的找到所需的資源。其次,應具備工作空間的管理。最后,我們所選用的工具,一定要操作簡便,不能給開發人員增加負擔。

        4 軟件配置管理的意義

        軟件配置管理實施的恰當,不僅更好的保證軟件的質量,而且也降低了維護軟件的成本,不僅提高了軟件開發效率,而且也減少了軟件的缺陷和錯誤,而且在加快問題的定位和修復,同時使開發依賴于過程,而不依賴于人,確保建立正確的開發系統。

        參考文獻:

        第2篇:配置管理和變更管理范文

        [關鍵詞]IT運維服務管理 支撐系統 設計與實現

        中圖分類號:TP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05-0177-01

        前言:隨著IT技術與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國已經進入了整合、創新、轉型、深化的信息化建設階段。對于組織形態、管理機制、商業模式、運行流程、治理結構等方面,信息系統和信息技術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在電信運營商、企業、銀行、政府等組織機構當中,對于信息系統和信息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然而,企業在信息技術和IT系統等方面的大量投入,并沒有取得十分理想的效果。對此,企業應當更加重視IT運維服務管理支撐系統的設計與實現,從而使其為企業的IT系統提供更為良好服務與保障。

        一、 系統的總體設計

        (一)系統結構

        IT運維服務管理支撐系統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軟件應用平臺,其主要針對的是IT資源的維護管理。對于IT資源,可通過縱向提供的采集接口進行管理,對于交互其它服務商的運維支撐系統,則可以應用橫向提供的管理接口。通過這樣的設計,能夠使系統更好的管理和監視IT資源的動態。具體來說,主要包括采集層、應用層、呈現層等功能體系結構,以及相應的物理體系結構。

        (二)流程管理

        在IT運維服務管理中,流程管理功能可以滿足系統對于管理流程的實際要求,同時對其進行實時監控,以保證運維服務的質量[1]。在流程管理當中,需要良好的管控服務流程,同時采用的工作流程中,運維服務需經過支撐系統的固化。在實際設計當中,主要包括服務臺、事件管理、問題管理、管理、服務級別管理、知識庫管理、變更管理、事故管理、配置管理等諸多功能。

        (三)監控功能

        監控功能的作用主要是監控和管理用戶終端用戶環境、IT應用、IT基礎設施等部分。在實際設計中,主要包括配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拓撲管理等方面。其中,配置管理主要負責統計、分析、維護終端用戶環境、IT應用、基礎設施等方面的信息資源,對信息下發功能進行配置。性能管理主要包括性能數據的處理、分析、統計和采集,以及性能門限管理等。故障管理主要包括處理、清除、顯示、采集告警信息,同時定位故障位置。拓撲管理則主要對資源的運行狀態進行實時顯示,為用戶對信息資源的了解提供便利。

        (四)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的作用是為了維護IT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主要包括病毒防范、系統日志管理、用戶管理等。通過病毒防范功能,可以確保系統在連接外部網絡的時候,免受計算機網絡病毒和木馬的沖擊與破壞。系統日志管理主要包括了系統的登錄日志和操作日志等方面的管理[2]。用戶管理則主要包括增加用戶、刪除用戶、查詢用戶屬性、修改用戶屬性等。

        二、 配置管理、變更管理、管理設計

        (一) 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的作用是對產品、系統、服務當中的所有組件及其相互之間關系的信息進行維護和識別,從而更好的控制信息變更與。同時負責對基礎設施、資產、服務等配置模型進行建立。配置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業務客戶的控制目標支持、提供正確的配置信息、降低質量與適性的問題、優化IT資源和配置等。在配置過程中,主要包括識別配置項、監控檢驗CMDB、監控維護CMDB、審計CMDB、報告度量、評估該酒流程、管理升級的步驟。

        (二) 變更管理

        在管理服務的生命周期中,變更服務資產和配置項都需要變更管理來實現。主要包括在管理環境中與維護、支持、執行相關的通信設備、運營系統、角色、文檔記錄、職責、處理程序、軟件、硬件等管理對象。在實際設計當中,主要包括記錄和分類變更、風險和負面影響評估、變更審批和實施等流程。

        (三) 管理

        在管理當中,會涉及到很多的功能、系統、流程、主要用戶測試、構建和打包[3]。在生產環境中,進行的部署。在管理當中,需要在生產環境中進行的部署,同時對服務建立起有效使用,將服務向運用階段轉移。在其設計過程中,主要包括計劃策略、設計與建立、測試與確認、回顧與檢驗等。

        三、 系統功能的實現

        在IT運維服務管理支撐系統的功能實現當中,對oracle數據庫、EOS開發工具等進行了良好的應用,從而對系統流程的功能進行良好的支持。在實際應用中,主要包括了配置管理、變更管理、管理等部分。在配置管理當中,在開發界面上,從oracle中存放的組織結構圖在界面右側顯示。在配置管理總流程當中,包含了各個步驟所需調用的子流程。在此基礎上,對相關的字段設計、數據庫表等進行配置[4]。而在變更管理、管理中,通過同樣的方式,結合開發界面和相應字段設計、數據庫表的變更與,對系統功能的運行環境進行良好的構建。通過測試結果表明,通過這種方式和技術構建的IT運維服務管理支撐系統,在實際應用中能夠發揮出更加良好的作用,同時其安全性、穩定性等性能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這樣,用戶通過用戶名和密碼登錄系統,就能夠對相應的流程和任務的執行情況進行了解,從而更好的開展后續工作。

        結論:在當前社會中,隨著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IT技術的發展,在社會各個領域當中,計算機IT系統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使得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不過,在IT系統的實際運行過程中,需要運維服務管理系統的良好支持才能夠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因此,應當加強對IT運維服務管理支撐系統的設計與實現,從而使其能夠更好的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尚云云.IT運維服務管理支撐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北京交通大學,2009.

        [2]張偉俊.成飛所IT運維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13.

        第3篇:配置管理和變更管理范文

        關鍵詞:電力系統;通信;IT服務管理 

         一、電力系統通信部門的IT服務管理

         電力系統通信部門IT服務管理體系包括展現層、功能層、數據層。通過對各種系統狀態進行實時監控,將現有軟硬件環境、網絡資源、應用系統、人力資源、知識庫有機地融為一體,合理調配資源,切實解決了機構人員、管理模式、業務流程、技術集成等方面實際問題,真正實現科學高效的I T 服務管理。

         二、典型處理流程

         IT服務管理是一種面向流程的管理模式。在電力系統通信部門原有的業務流程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優化和改造,在此提出了IT服務管理四個典型處理流程,下面分別從流程目的、功能等角度進行說明:

         (一)事件管理流程

         事件是任何不符合標準操作且已經引起或可能引起服務中斷和服務質量下降的事件。在ITSM引入以前,事件管理沒有特定的流程,所有事件都通過通信故障專線通知到通信調度部門,然后由值班員派工單給檢修班成員,并不區分事件的“輕重緩急”,也沒有技術層面的審核,因此故障派修單回單率一直很低,很多單據由于不具備執行條件而在班組和通信科之間來回推諉,降低了故障解決時間,也沒有相關考核指標。

         事件管理的流程如下:首先,事件通過運行單位填報、用戶填報或者通信檢修部門巡視發現填報,所有事件記錄進系統,對于已經處理的缺陷只要補報即可。接著通信調度進行分類預判斷并分派,確定是事件的影響范圍和優先等級:如果是事件處理影響范圍小或無影響,則直接進行派單;如果事件處理影響范圍大,則要求檢修部門先進行停服役申請,再進行事件處理。然后,檢修部門消缺完畢后,由用戶和通信調度分別進行消缺驗收,判斷是否已解決確定問題:如解決,則由檢修班回單給通信科,則納入審核管理或者填報缺陷歸檔,關閉記錄;如沒有解決,則納入通信科審核管理繼續診斷,納入下一季度大修工程,必要時轉省調、廠商和集成商、服務商等進行支持解決等。最后更新文檔,必要時進行回顧,事件支持人員將根據管理要求定期產生相關報表。

         (二)問題管理流程

         問題管理流程設立的主要功能是分析已被列為問題的事件(一組或一個)的根本原因,然后找出和建議永久性解決方案。其目的包括:(1)確保分析并確定事件的根本原因,以防止再次發生;(2)確保問題分派了正確支持人員,提高解決率。(3)根據IT資源情況分派問題優先級;(4)主動提供預防性措施;(5)提高IT服務的可靠性;(5)降低IT支持成本;(6)提高通信部門的整體形象和名譽。

        (三)配置管理流程

         通信部門的所有資源都通過手工和電子配置管理是通過手工形式派發“電路(設備、線路)投入、改接單”,單據與實際資源狀況出入較大。待單據完成后,由專人進行手動的資料更新和管理,而經常出現資料忘記更新或資料更新出錯,缺乏必要的考核體系。

         配置管理的流程如下:首先進行配置申請。接著配置管理員根據需求進行方案設計,經配置管理經理審批后生成配置工單。配置工單由配置經理審核后進行工單派發,此時由于工單并未真正實施,配置資源處于預占狀態。然后配置管理員根據班組回單進行完成確認,若確認完成,則將資源預占狀態更改為運行狀態;否則取消資源預占狀態。并定期進行資源檢查驗證,流程回顧,每個一個季度由系統自動生成配置管理報告,據此可進行資源分析、預警等。

         (四)變更管理流程

         變更管理流程將通過標準統一的方法和步驟管理和控制所有對通信系統運行環境有影響的變更。其目的在于:通過對所有變更的正確評估,可以維護通信系統運行環境的完整性;確保變更和變更實施得到正確記錄,并提供審核統計;減少或消除由于變更實施準備不當等原因出現的故障;提供一致性的變更實施質量控制;提高資源使用率(如未得到正確控制和授權的變更需要更多的后續資源);確保實施的變更不會超出預定的系統利用限值確保緊急變更請求得到快速實施。

         三、IT服務管理體系的實施效果評價

         杭州市電力局通信部門I T 服務管理系統2006 年初上線運行,截止到2007年9 月30 日,IT服務管理系統的配置項數據包括服務器、客戶端設備、網絡設備、變電站通信機房、變電站通信屏體信息、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SCADA) 采集點以及其他各種設備信息,總計有36個分類、95000多條記錄。自投運以來總共記錄有效服務呼叫8546 條,電力通信網和管理信息化共關閉8492 條,完成比率達99 %。

         杭州市電力局通信部門I T 服務管理系統固化了18 種處理流程及衡量標準、20項事件流程服務指標、10 項工作量考核指標、28種事件分類指標等可量化的I T運行維護指標, 電力通信網和管理信息化都分別設置了流程經理, 每個流程又明確了流程負責人,負責處理流程時限、效率和質量。I T 服務管理系統提供了可觀、可測、可控、可量化的工作環境, 工作量考核、系統風險識別、流程實施關鍵績效指標(KPI) 、人員技術能力等都可用“數字說話”。通過系統實施,事件處理更加高效, 變更管理更加規范、問題管理更加可控、IT服務水平和人員素質得到了極大提高,為IT管理人員提供了方便高效的管理手段。

         四、結語

         IT服務管理系統運行兩 年的實踐證明了ITSM是一套科學的方法論。實施效果表明該體系應用成效顯著,流程清晰, 責權分明, 運行維護內容可量化,服務質量可考核,運作模式徹底告別了被動的救火隊式的管理,開始步入主動的有預案的IT服務管理良性發展軌道。通過系統的實施,各流程的關鍵績效指標越來越好,問題的可控程度也越來越高。因此,有計劃、分步驟地將各流程應用在日常的系統運行維護和管理中去是現階段最切實可行的方法。

        參考文獻

         [1]曹漢平,王強,賈素玲.現代IT服務管理——基于ITIL的最佳實踐[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2]孫強,左天祖,劉偉.IT服務管理——概念、理解與實施[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第4篇:配置管理和變更管理范文

        誰也不曾想到,本著為企業業務服務的IT,在其基礎構架日漸完善、無數個既相互關聯又彼此獨立的系統開始投入應用時,它反而成了業務的絆腳石。

        但這并不奇怪,多數企業的信息化都是始于其核心業務部門,然后逐步鋪開的。在業務系統數量單一、功能相對簡單時,人們對IT故障的控制也要容易得多。然而,當IT服務面向的是企業業務全局而非局部功能時,諸如應用系統的集成,以及由此帶來的整體安全問題、資源配置問題等,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各種惱人問題便會頻繁發生。于是,IT基礎構架管理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當然,不可忽略的是相對于IT的迅猛發展,人們對于IT基礎構架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尚顯得稚嫩。直到ITIL的出現,才猶如一縷清風吹來,為IT基礎構架管理帶來清新的氣息。

        感受ITIL

        恰如我們在做美味佳肴之前,總是試圖去找一張可以參考的菜單一樣,ITIL就是實施IT基礎構架管理的最理想菜單。

        當ITIL的基本框架構筑起來后后,許多IT服務管理的實踐者參與了ITIL的編撰工作。如今,ITIL已經匯聚了以流程為導向、以客戶滿意和服務品質為核心的IT服務管理最佳實踐,其目標是將IT技術服務和企業業務進行有效的整合。

        面對這樣一份完美的“菜單”,IT基礎構架管理者的感受各不相同。一方面,ITIL提供的一套基于最佳實踐的流程,確實能讓IT服務管理有章可循;但在另一方面,ITIL又顯得曲高而和寡,讓人覺得可望而不可及。

        讓IT服務管理有章可循

        可以說,ITIL是若干IT基礎構架管理實踐者智慧的結晶。這些實踐者基于實踐,將一些日常的管理事務,如財務管理、能力管理、可用性管理、配置管理等,進行歸納和總結,從而得出完成這些事務的最佳實踐方法。并且,這些方法被提煉成一個個相對獨立,但又彼此關聯的流程。

        詳盡的菜單不僅羅列了每道菜肴的配方,還會列出每種配料的量多少為宜。ITIL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它告訴人們在實施IT基礎構架管理時,哪些工作是必須做的,要做到什么程度才能達到最佳狀況。對于IT基礎構架管理,人們從最初的茫然失措,到能根據ITIL明白管理的內容和明晰管理的目的,這就是ITIL帶給人們最直觀的印象。

        似乎可望不可及

        當然,完美的菜單并不能被所有的人所接受。菜單中列出的有些菜肴雖然讓人垂涎三尺,但其配料如此豐富、又如此珍稀,只能讓人望而興嘆,ITIL帶給眾多的中國企業用戶同樣的感受。

        作為IT服務管理的最佳實踐的集合,ITIL對IT基礎構架管理的描述是非常詳盡的,它包含十個核心流程(服務級別管理、IT服務財務管理、能力管理、IT服務持續性管理、可用性管理、配置管理、變更管理、管理、事件管理、問題管理)和一項管理職能(服務臺)。但對于多數剛剛開始關注IT基礎構架管理的企業用戶來說,他們不能一口吃個胖子,把IT基礎構架管理想得如此周全,而是把更多的目光投向服務臺、事件管理、問題管理等更貼近其需求的流程。這種情況下,過于詳盡的ITIL體系反而讓他們不知所措。

        ITIL應該更平易近人

        中國的企業用戶真正接觸ITIL的時間不足五年,應該說ITIL帶給IT基礎構架管理的沖擊是前所未有的。透過ITIL,我們看到了一幅傾心的愿景圖:通過減少重復和冗余工作,將IT人員從煩瑣的故障排除工作中解放出來;通過規范工作流程,降低由人動導致的風險,并提高IT部門的服務水平;通過提高IT服務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為業務用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通過科學的財務控制,降低IT運營成本,并提高企業IT投資的回報、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但憧憬之余,我們不會忽略ITIL藍圖與現實之間的差距。ITIL自身復雜的體系和一直有待提升的管理水平,讓企業在接觸ITIL時有如得到一個燙手的山芋,不知從何下手。

        首先,ITIL只是一套理論框架,并沒有告訴企業可操作的具體方法(如具體的制度、流程、員工的崗位手冊、職位描述、管理工具,等等),推廣ITIL需要彌補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差距。

        其次,國內廣大企業對基本的IT服務管理理念尚缺乏基本的了解和認識,管理水平是制約ITIL應用的瓶頸。

        最后,國內企業多是從局部開始接觸ITIL,真正的成功實施案例少,完整實施ITIL的例子更鳳毛麟角,人們缺少一個可以參照的樣板。

        “美好得讓人難以置信”,人們總是這么評價ITIL。看來,ITIL要在中國扎根還得改改其“陽春白雪”的風格,應該變得更平易近人一點。

        解決之道:整體化+工具化

        即使是按照詳盡的菜單,人們也不一定就能做出美味佳肴,因為烹飪還要受個人手藝(比如刀功、火候的掌握等)的限制。但這并不成問題,因為一些技藝卓越的廚師已將那些配方復雜、工藝難度大的菜肴制成半成品、甚至成品,人們無須做太多的工作就可以享用。

        ?系統管理、存儲、安全一層不差

        ITIL過于精細的流程劃分,是人們對其望而生畏的原因之一。在實施ITIL的過程中,巧妙地處理這個問題的方法之一是,在遵循流程化思想的同時,抓住IT基礎構架管理的核心――系統管理、存儲和安全,并將ITIL的流程加以綜合,提供給企業用戶更為整體化的管理框架。

        因為對于多數企業用戶來說,精細的ITIL流程往往讓他們為流程而流程化,最終陷入流程的旋渦而難以自拔。

        所以,IT服務管理商需要做的是,對ITIL流程加以綜合和分類,并嫻熟地將其融合到系統管理、存儲管理和安全管理中去,從而將ITIL流程以打包的方式帶給企業用戶。

        結果,那些看似難以一一實現的流程,通過系統管理、存儲管理和安全管理的方式被實現了。

        ?寓理論框架于工具

        對于任何非專業的廚師來說,僅憑一張菜單來做一道工序復雜的菜都不是容易的事。而ITIL更是高度抽象化,它列出的僅是IT基礎構架管理各個環節的指標,甚至省卻了具體的操作步驟。

        這樣,就需要將抽象的ITIL理念以工具的形式展現出來,提供給用戶的是實施ITIL的工具和方法,而不僅僅是一系列讓人費解、難以操縱的指標。

        借用這些工具,用戶感受到的不是如何將其IT基礎構架管理劃分成具體流程的瑣碎,而是流程化管理IT基礎構架管理的暢快。

        ?流程化管理筑起整合系統平臺

        至此,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ITIL作為一種先進的IT服務管理體系,它用IT服務管理的最佳實踐提升了IT基礎構架管理的科學性。但將ITIL帶出“象牙塔”,并得以推廣和應用的卻是那些集成了ITIL流程化思想的管理工具。

        鏈 接

        變更、配置管理應用的目標

        變更管理

        變更管理的受重視程度正在上升,這就意味著使命也越來越大,除了控制變更,還包括改進流程、增強集成性、支撐業務。

        為了達到完整的效果,變更管理應用包括如下幾個目的:

        ?提高變更實施的成功率;

        ?減少變更引起的非正常IT失效的廣度和幅度;

        ?將變更管理與其他服務管理流程集成;

        ?降低變更的成本;

        ?達到提高生產力;

        ?確立改善變更的標準處理流程和處理方法;

        ?評估風險和風險對業務的潛在影響;

        ?提高變更的透明度;

        ?提供有關溝通交流的高效渠道;

        ?管理每個變更的全部生命周期;

        ?管理變更之間的關系;

        ?管理變更的財務成本。

        配置管理

        在提供可靠服務來支持公司的業務目標方面,IT部門面臨巨大的挑戰。其中大多數的解決需要良好的配置管理策略:如果都不知道您們環境有什么,就沒指望控制它們,維護它們和提高它們。根據ITIL服務支持手冊,配置管理應該追求下列目標:

        ?落實組織的所有IT資產和配置及其相關服務;

        ?提供準確的配置信息和配置相關的文檔信息來支持所有別的服務管理流程;

        第5篇:配置管理和變更管理范文

        據統計,我國國內軟件企業規模相對較小,員工人數低于50人的軟件公司占有超過80%的比例。目前,迫于生存的壓力,這些企業往往忽視了軟件設計與開發的過程規范工作,對于開發生命周期的管理意識非常薄弱。這也正是國內軟件產品質量難以控制和軟件企業不能成長的主要原因之一。

        軟件開發凸現管理需求

        加入WTO使得國內絕大部分企業日益重視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但是,處在企業管理變革中至關重要地位的應用系統的開發者,似乎并沒有跟上這種潮流,規范軟件開發生命周期管理。其實,企業應用需求的變化和客觀市場環境給各類開發者提出了加快產品開發速度的要求。軟件產業的發展,造就了越來越多的軟件供應商,這給開發機構帶來了更加激烈的競爭,促進他們更快地推出產品。

        與IT技術的其它領域相同,軟件產業在飛速的發展和變化之中,尤其是新技術和新理念日新月異,軟件開發環境更加復雜和難以管理。技術和產品的更新換代令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感到明顯的壓力,Internet/Intranet的普及,軟件開發技術在不斷發展,開發效率在不斷提高,使得開發周期逐步從原來的數月甚至數年縮短到幾天或幾個小時。在軟件企業內部,開發B/S及C/S架構應用系統的軟件團隊往往分布于不同地點。如果沒有一個自動化追蹤軟件模塊變更管理體系,使團隊成員共享LAN或WAN的開發環境,不可避免地要引出許多配合問題,造成時間和資源的浪費,甚至是組織聲譽的受損。在如此大的市場壓力下,如果不能及時地完善系統開發生命周期管理,勢必使企業的軟件產品長期裹步不前,從而喪失競爭優勢。

        需求管理事半功倍

        當前,國內IT市場逐漸呈現出需求驅動應用和需求變化迅速兩大趨勢。所謂需求,就是來源于用戶的實際需要,來源于參照行業規范對某個特定行業特性的提煉。其間也體現著對用戶實際業務流程的分析,對用戶自身特性與需求的考慮。

        需求管理是完整開發生命周期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它的意義在于從開發生命周期的源頭開始控制錯誤的發生機率。在需求管理中發現并糾正的錯誤,如果一旦被忽視并持續到開發應用后的維護階段,所造成的損失將會增加200倍。在全球市場上,Telelogic DOORS、IBM RequisitePro和Borland CaliberRM是應用最為廣泛的三大需求管理應用軟件。Anders Lidbeck強調,需求管理要深度掘取用戶需求細節,即時跟蹤應用現狀,驗證企業管理的變化。需求管理應當是已知系統需求的全面體現,對關鍵需求的疏忽很可能是災難性的。需求管理的過程,從需求獲取開始貫于整個開發生命周期,目標是實現最終產品同需求的最佳結合。他表示,需求管理本就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而這種過程正朝著自動化和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配置管理增進自適應力

        第6篇:配置管理和變更管理范文

        關鍵字:PDM系統,企業

        一、引言

        PDM(Product Data Management)是以產品為中心,通過計算機網絡和數據庫技術,把企業生產過程中所有與產品相關的信息和過程集成起來,統一管理,使產品數據在其生命周期內保持一致、最新和安全,為工程技術人員提供一個協同工作的環境,從而縮短產品研發周期、降低成本、提高質量,為企業贏得競爭優勢。一般而言,與產品相關的信息包括項目計劃、設計數據、產品模型、工程圖紙、技術規范、工藝資料等等;與產品相關的過程包括工作流程、機構關系等過程處理程序。PDM技術就是將它們集成并管理起來,使企業的并行工程能夠真正發揮效益。

        二、PDM數據統一管理

        (1)設計文檔管理。管理的主要文檔包含:與產品直接相關的2D/3D圖檔、設計技術文件、研試文件、軟件文檔,以及其它相關技術文件等等,主要功能內容如下:

        1)多種格式文檔的創建和關聯。對文檔的創建和組織可以按照兩種方式進行:產品結構、普通文件夾。實現了通過產品結構的部件節點組織、創建和關聯文檔的能力。

        2)文檔的分類與屬性管理。實現文檔的分類管理。可以將文檔按照類型劃分為圖檔類、非圖檔類、研試文件、軟件文檔等類型,并提供了各類文檔的詳細信息,根據類型不同規劃了不同的屬性模型,便于文檔的查詢、統計和最大化重用。

        3)文檔存儲和訪問安全性控制。可以按照業務需求,對不同類型的文檔進行不同的存儲劃分和權限控制。

        4)文檔版本管理。提供了強大的版本管理功能,有效地支持對歷史數據的追溯和參照。

        (2)產品結構與配置管理。產品結構與配置管理是PDM系統的核心功能。其管理產品、部件、零件之間的分級關系,以及產品之間的衍生關系,并以產品結構為核心,把定義最終產品的所有工程數據和文檔聯系起來,實現產品數據的組織、管理和控制,并在一定目標和規則約束下通過配置向用戶提品結構的不同視圖和描述。

        產品結構與配置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

        1)產品結構樹的創建可以通過手工創建、Pro/E集成自動創建、導入創建等方式。用戶可以在PDM系統中手工交互式地創建、維護產品結構樹,該方式比較靈活;當從Pro/E環境中檢入模型時,可以自動創建相應的產品結構;可以通過導入Excel的CSV文件中的明細清單批量創建零部件的產品結構樹;

        2)以產品結構為核心組織和管理產品設計文檔,通過按、有效性等配置規范來管理產品在不同研制階段的技術狀態演化;

        (3)電子化工作流程管理。實現產品零部件和設計文檔的生命周期和電子化審簽流程管理,其中流程包括:批量審簽流程、部件審簽流程、非圖檔類設計文件審簽流程、單文檔審簽流程等。PDM系統用戶可以搜索和查看所有的審簽流程歷史記錄。

        1)批量審簽流程。要審簽的產品結構可以和其關聯的CAD文檔和圖檔類設計文檔一起打包進行批量審簽。創建了批量審簽單元后,需要選擇流程審簽人員,然后才能啟動批量審簽流程進行批量審簽。

        對于三維部件和圖檔類設計文檔的審簽,流程中的審簽人員可以利用ProductView打開要審簽部件的可視化模型進行瀏覽、批注。

        2)非圖檔類設計文件審簽流程。該審簽流程支持對非圖檔類設計文件、研試文件、軟件文檔、技術通知單等文檔的電子審簽。該類文件創建時就自動啟動審簽流程進行電子化審簽。

        (4)工程更改管理。通過PDM系統的CMII工程變更管理可以建立有效的變更業務控制手段,實現對變更信息和變更過程的有效管理;基于變更請求、變更通知單等變更對象實現對工程變更業務的管理,以相關性分析作為重點,實現了高效的更改管理。

        (5)與其他系統集成管理

        1)與PRO/E集成管理。設計人員可以在PRO/E設計環境中創建自己的PDM工作區,系統支持將設計模型檢入到PDM系統中,并且在后臺自動將該設計模型轉換為ProductView輕量可視化模型供用戶在PDM系統中方便、快捷地瀏覽和圈閱。

        2)與Microsoft Office集成管理。對需要提交到PDM系統中的Office文件,與Office工具提供了桌面級的集成,直接從Office應用程序中實現數據的檢入、檢出、查詢。

        三、PDM3個層面功能

        PDM的功能主要由3個層面組成:支撐層、維護層和核心層。

        支撐層為PDM實施的基礎,主要包括數據庫管理系統和網絡,這里不僅包括

        軟件,如操作系統等,還包括計算機硬件,這些為PDM的實施提供了物質和技術上的支持。維護層則是PDM系統的維護工作,包括數據集的維護,部門和用戶的管理,項目創建以及項目中角色的定義。這些模塊主要完成PDM系統的控制和管理,保證PDM系統的順暢推廣使用。核心層則是PDM實施的核心部分,也是用戶主要面對的模塊。核心層包括文檔管理、產品結構管理、流程管理、電子數據倉庫管理、CAX/ERP應用軟件集成以及接口管理系統等。其中文檔結構化管理是產品結構管理和流程管理的支撐,后兩者所產生的文檔由文檔管理來控制。

        四、PDM系統的集成

        PDM系統和企業中其他系統的聯系則主要通過應用軟件集成和接口管理系統以及數據倉庫來完成,這樣才能實現企業中各個部分的有機集成,達到數據最大限度共享。而PDM系統通過對數據以及數據流的管理和控制,將企業中的各個系統有機地組織在一起,實現了企業中信息的集成、過程的集成和人的集成,這對于企業的信息化建設過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五、小結

        PDM在邏輯上將信息化孤島集成起來,利用計算機系統控制整個產品的開發設計過程,通過逐步建立虛擬的產品模型,最終形成完整的產品描述、生產過程描述以及生產過程控制數據。現今,在企業中,PDM系統不是要不要使用的問題了,而是如何把PDM更好的應用于科研生產線上,給企業節約成本,取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第7篇:配置管理和變更管理范文

        【關鍵詞】信息化項目;信息系統;項目整體管理

        在當代企業中,越來越多的戰略目標是通過項目這一形式來實現的。在信息化與工業化兩化融合的浪潮下,信息化建設與項目建設的結合也越來越緊密。在信息化項目的建設過程中,對于大型項目的管理尤為重要,是項目建設所必須的。大型及復雜項目,一般有如下幾個特征:項目周期較長、項目規模較大、目標構成復雜、項目團隊構成復雜等[1]。在大型復雜的項目中,項目的整體管理尤為重要,本文從間接管理、分級管理、分工管理的角度,對大型項目的整體管理進行了研究和分析,論述了項目整體管理中的項目啟動、編寫初步范圍說明書、制定整體管理計劃、指導和管理項目執行、監督和管理項目、整體變更管理和項目收尾等在項目建設中的作用。

        1.項目章程

        項目合同簽訂后,需要根據合同和項目工作說明書SOW撰寫項目章程,建立項目型管理組織,授權相關管理人員為高級項目經理,規定了該項目的主要建設目標和費用,為項目配備了管理經驗豐富的子項目經理和技術水平較高的骨干人員。在此過程中,項目的授權是十分重要的內容,在實踐中,很多項目因為沒有清晰的授權,在建設過程中多頭管理,多人負責事實上成為了無人負責,管理混亂最終將導致項目失敗。

        2.編制初步的范圍說明書

        高級項目經理依據項目章程獲取授權后,需著手編寫初步的項目范圍說明書。管理團隊需分析項目章程和工作說明書,結合團隊的項目管理經驗,對項目的建設目標、可交付物、驗收標準、初步的項目里程碑,初步的風險,成本的概算等進行描述,形成初步的范圍說明書。很多建設項目往往對項目范圍說明書不夠重視,沒有形成書面的統一意見,很多管理人員依據自己想當然的目標進行建設,項目的建設目標和范圍不明確,需求方經常根據臨時的想法變更目標,范圍不斷蔓延,導致項目的無法達到驗收目標,很多項目久拖不決,最終無法完成。在該項目中,管理團隊對范圍說明書非常重視,根據項目的目標和可交付物,將項目分為大屏幕集中顯示子系統,數字化視頻監控平臺子系統、調度管理軟件集成開發、服務器及存儲設備安裝調試及信息機房建設5個子項目,并逐一注明了各部分建設需要達到的驗收標準。

        3.制定項目整體管理計劃

        對于大項目管理,項目的過程計劃是必須優先考慮的。在完成項目初步的范圍說明書后,項目管理團隊需在組織原有項目管理流程和模板的基礎上,編制項目的整體管理計劃,指導各子項目經歷生成了子項目的范圍管理、質量管理、進度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管理子計劃。因為通常大型復雜項目周期較長,可交付物和干系人較多,系統較復雜,為保障項目順利執行,需重點加強項目的配置管理,為項目設立專門的配置管理員,建立配置的版本規則和管理流程。大型項目的管理流程除了需遵循組織管理的管理規定外,還可以根據大型項目的實際情況和特點建立專用于此項目的流程,提高項目管理的效率和質量。實踐證明,為項目管理建立配置和管理流程所花費的人力成本,遠遠低于因項目管理不當造成返工、窩工、交流障礙等項目建設的損失。

        4.指導和管理項目的執行

        有了好的計劃并不意味著項目能夠自動成功,因此對管理的執行就成為管理關注的焦點。在項目的推進過程中,各子項目經理需嚴格按照管理計劃進行日常的項目管理,確保項目整體有序高效推進。例如,大屏幕顯示系統子項目經理,應按照該子項目的進度計劃,安排設備招標采購、預埋管道、預敷線纜、到貨驗貨、拼接組合、系統調試、烤機運行等工作,確保了該子系統的按時完成。

        5.監督和控制項目工作

        項目推進除了需要日常的工作管理之外,還離不開對項目績效的監督和控制。項目管理團隊需對項目工作進行了系統的監督和控制。按照管理計劃,每周舉行項目績效報告會,對項目的進度、成本等進行掙值分析,對項目的范圍、質量等對比管理基線查找偏差,發現問題。實踐證明,如果未能及時發現,各個步驟的偏差累積,最終會導致較為嚴重的后果,造成的損失遠大于監督控制所花費的開銷,項目的監督和控制對預防錯誤的蔓延具有良好的效果。

        6.變更的管理

        項目建設并不都是一切按照計劃進行的,對于工期較長的項目更是如此。因此建立一套嚴格的項目變更管理流程是十分的必要。在項目中,管理團隊需建立變更提交、初審、CCB決策、變更執行、變更驗證和變更記錄等管理過程。因為相關項目投資大,變更影響較大,因此CCB通常由乙方和甲方領導組成,對項目中的變更進行審核。項目管理人員需根據變更決議和變更記錄,修改建設計劃并積極執行。良好的變更管理是應對項目建設過程中各種變化的有效措施,嚴格控制的變更管理是控制項目在有限范圍內完成的有力保障。

        7.項目收尾

        設備安裝到位、軟件開發完畢并不意味著項目的結束。項目管理團隊在項目收尾階段需重點進行項目的合同收尾和管理收尾工作。項目收尾標志著項目建設的完成,項目收尾的各項文檔和總結時十分重要的,良好的收尾管理,是項目能夠順利驗收的有效保證;全面的總結,是提高管理和技術能力的有效手段。項目管理團隊需申請甲方按照合同要求對項目進行驗收,對項目的開發文檔、管理文檔和產品文檔進行歸檔檢查,向甲方移交合同規定的資料。之后需組織全體項目成員召開項目總結會,總結在項目中的經驗、不足和應對措施,更新相關組織過程資產,對項目和人員的績效進行評估和總結。

        8.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大型復雜信息化項目,項目的整體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嚴格規范化、標準化的整體管理措施,才能保證信息化項目的有效實施。推進信息化項目建設的科學管理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第8篇:配置管理和變更管理范文

        關鍵詞:質量管理;軟件開發;應用

        Application of Quality Management in Software Development

        ZHU Yan, WANG Fang, YANG Yu

        (Jiangsu Suzhou Power Supply Company, Suzhou 215004,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high-speed development of software industry, overtime and over-budget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have become the most concern to the software industry.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manage software development, some companies also introduced an important post, quality management, to manage and get feedback of the project information in time, thus all important trouble can be controlled in early stage, and a lot of manpower, resource and finance will be saved.

        Key words: quality management; software development; application

        隨著社會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隨之帶來的信息市場競爭激烈。企業為了求生存,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滿足客戶要求則成為各行各業的首要責任。如今的IT項目,軟件工程倍受關注,而軟件的質量更是重中之重,因此,要求企業對質量管理加強認識。目前,軟件質量管理基本使用定性指標,軟件質量保證理論側重于解決組織和管理的流程問題[1]。

        軟件質量模型早期由McCall 提出,在此基礎上,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提出軟件質量的三層模型[2-3]。軟件項目的質量管理主要包括:質量計劃編制、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三個過程域。質量計劃是根據項目的立項文檔,對具體的計劃執行情況進行裁減,其內容全面反應用戶的要求,為質量小組成員提供了工作指南,為整個項目組成員提供了工作標準和工作依據,為確保項目質量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質量保證則是貫穿整個項目全生命周期的有計劃和有系統的活動,經常性地針對整個項目質量計劃的執行情況進行評估、檢查與改進等工作,向管理者或其他方提供信任,確保項目質量與計劃保持一致。質量控制必須對階段性的成果進行測試、驗證,而很多失敗的軟件開發案例正是由于在測試中發現了先天存在的、無法修復的缺陷,這更說明了質量管理在軟件開發中的重要性[4]。

        1 未實施質量管理的劣勢

        公司在軟件開發方面逐步向正規化發展,以前在軟件開發方面比較隨意,存在的缺點主要有:很能全面考慮技術難點,影響項目開發的整體進度;沒有規范統一格式的開發代碼,開發人員編寫的代碼風格迥異;技術文檔在項目開發過程中沒有統一管理,導致項目開發雜亂無章等問題。考慮到以上問題,公司在軟件開發方面增強管理力度,軟件開發的質量管理也逐漸提入公司的日程。

        2 質量管理的優點

        公司在軟件開發方面采用質量管理,帶來很多優點,提高公司的工作效率與收益。質量管理的優點具體如下:

        2.1 保證項目進度

        項目進度與項目計劃是否一致直接決定軟件開發是否順利。一個合理的項目計劃對項目開發尤為重要,而要制定合理的項目計劃,與項目計劃制定者從事類似工作的經驗有直接關系。經驗豐富的項目計劃者可以預見潛在的風險,在問題細節上也考慮得更周全,更能保證項目進度和計劃的一致性。圖1是某個項目的項目計劃實施情況。

        項目計劃制定初期,由質量管理小組召開項目計劃評審會,討論項目計劃的可行性,對計劃中不合理的地方進行修改完善,并由質量管理人員對其結果跟蹤,以確保項目計劃完整性和可行性,完善的計劃交由配置管理人員進行管理。

        計劃實施過程中,計劃并不是固定不變的。當發生變化時,質量管理小組報告項目經理,由項目經理負責對計劃進行維護。使項目按新調整后的計劃正常進行,并且盡量讓開發進度趕上原先的項目計劃。項目計劃以里程碑為界限,將整個開發周期劃分為若干階段。里程碑在項目開發過程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每個里程碑都要有階段性的成果交付,同時可以根據里程碑將項目計劃作動態調整。

        2.2 項目開發過程中監管

        2.2.1 需求

        需求分析是指理解用戶需求,就軟件功能與客戶達成一致,估計軟件風險和評估項目代價,最終形成開發計劃的一個復雜過程。在此過程中,用戶是處在主導地位,需求分析工程師和項目經理要負責整理用戶需求,為軟件設計打下基礎。在開發過程中,開發前期犯下的錯誤,會在開發后期被累積和放大,時間越久,糾正錯誤所花費的代價越昂貴,也越發影響系統的工期和系統的質量。解決這些錯誤的方法時通常采用邀請用戶參與進行需求評定,用戶的意見由質量管理員跟蹤。即所有需求的實現過程都得到跟蹤、監督與驗證;所有需求的變化都得到控制、理解和處理[5-6]。

        雖然在需求調研期間積極地和用戶溝通,但仍然避免不了項目進行中用戶的需求,如變更請求。由質量管理小組組織討論實施變更的可行性及實施后所帶來的影響,無論哪種變更都需要對相應的資料實施同步變更。若變更會帶來巨大影響而導致項目進度的延期,項目組需要將變更報告提交給用戶并同用戶進行協調,討論變更的取舍問題或是項目進度變更問題。決定變更之后,質量管理成員監督變更實施過程并協助配置管理員對變更后涉及的資料進行版本控制。

        2.2.2 設計

        優良的體系結構應當具備可擴展性和可配置性,而良好的體系結構則需要優秀的設計方法,因此,設計選型成為了系統設計首要的工作。對于設計選型需要針對項目的結構、項目的特征和用戶的需求來分析,同時還要要考慮到參與項目開發的小組成員的整體素質。例如,項目經理選擇的設計方法具有明顯的優勢,但項目組部分成員并不是十分熟悉這種設計方法,而且在時間評估上沒有考慮到某些程序員的學習適應期。在這個項目的開發過程中,存在了嚴重的項目延期問題,由此可以看出,設計方法的選擇對項目開發的重要性,盡管有些設計方法有明顯的優勢,但是熟悉的設計方法能為項目的開發節省許多時間,正確的選擇可以減少項目承擔的技術風險。設計方法的選擇需要由質量管理小組組織討論,確定設計方法更具有可操作性,確定后項目組根據設計方法實施。

        公共類開發要求項目組成員在設計階段通過對用戶需求的仔細研究,盡可能的識別、提煉出公共類,并進行定義。公共類應該具有通用性、可復用性,對公司和個人都是有利的,對項目組成員是一種學習的機會,另外可以為公司節約大量的成本和縮短工期。公共類開發后由質量管理小組把關,確認沒問題后交由配置管理員保存入庫,方便開發人員長期使用。

        2.2.3 實現與測試

        系統實現也就是軟件代碼的編寫過程,這里不僅包括代碼的產生,同時也包括測試用例的產生。開發人員針對項目組之前的詳細設計,程序員編寫代碼,調試代碼。每個階段質量管理小組都要對項目組進行管理,在編碼過程中檢查項目組的開發代碼,有問題直接讓開發人員修改。測試人員不僅要測試軟件的功能是否完整,還要測試軟件的性能。軟件的性能也直接影響到軟件開發的成敗,為了避免重頭再來,項目組必須要重視性能測試。

        測試人員則根據系統設計編寫測試用例和測試計劃。測試用例和測試計劃都需要經過質量管理員組織的評審會評審。測試人員按照測試計劃和測試用例,對項目進行測試,并把測試出來的問題及時反饋給項目組,項目組根據測試問題的嚴重級別,修改程序代碼。只有當程序員調試完程序,測試通過并通過質量管理小組審核后,才可交給用戶測試、驗收。

        2.2.4 維護

        系統維護由維護人員擔任,負責保證客戶的使用質量。維護人員不僅要了解項目的技術核心內容,同時也要與客戶溝通。這樣當用戶提出維護問題時,才能根據具體情況判斷出問題的根源。篩選出是用戶的使用方法問題、環境問題等普通原因,還是確實是程序的BUG、程序的修改問題。如果沒有指定的維護人員,那么項目組的開發成員可能會一直被老項目影響,沒辦法專心投入新項目,從而形成一種人員浪費。當維護人員發現是程序缺陷,需要修改時要走變更控制流程。大的修改由開發人員對已的程序修改,并由質量管理小組對整個修改過程作變更控制,修改結束后由測試小組測試通過后新版本交付用戶。小的修改由維護人員實施,同時變更所涉及到的一切資料。

        2.3 保證項目文檔

        項目開發過程中的文檔對整個項目來說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個軟件項目沒有了文檔,就好像迷路的人沒有了地圖,遇到問題時就沒依據可循。

        在質量管理還沒成型,項目組人員還沒習慣寫文檔時,會覺得寫文檔是浪費時間,不寫各類文檔直接進入編碼階段可以直接切入主題,肯定比寫文檔的進度快。但隨著項目的逐漸深入,各種問題也接踵而來,需要部門間配合的工作也越來越多。一個大的項目是一個團體合作的工作,需要了解其他人員的技術方向和開發思路。當某些環節需要相互配合時,就能顯現出文檔管理的重要性。

        編寫文檔并不是項目組成員隨心所欲、自由發揮的,而是經過質量管理小組、軟件組負責人及相關業務人員討論得出公共模板,每個文檔都有標準模板,這樣編寫文檔的速度也會很快。有了完整的項目文檔,就不會因為項目開發人員的辭職而耽誤開發進度,減少了整個項目組對某個重要開發人員的依賴性,也減少了軟件開發的風險成本;有了完整的項目文檔,給項目后期的維護工作帶來了便利。

        文檔管理的歸檔工作是由配置管理小組負責的。重要文檔是由質量管理小組審查合格后提交給配置管理小組的。做一個大的項目,必須要有完整的項目文檔做支持。

        3 結束語

        從軟件開發的實際情況可以證明,優質的質量管理可以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同時可以保證軟件的質量。實踐證明,軟件工程項目的成敗與否,一般與項目的管理直接相關,而與技術的關系。要想做一盤“完美”的軟件大餐,質量管理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參考文獻:

        [1] Silva R N,Murray G W.Low cost quartz rate sensors applied to tactical guidance IMUs[C].Proceeding of the IEEE Position,Location and Navigation Symposium,1994:37-42.

        [2] 胡小平.自主導航理論與應用[M].長沙: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194-203.

        [3] 陳哲.捷聯慣導系統原理[M].北京:宇航出版社,1986:143-147.

        [4] 匡啟和.RTLinux環境下導航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導航,2001:37(4):58-60.

        第9篇:配置管理和變更管理范文

        [關鍵詞] 產品數據管理;數據管理系統;汽車企業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8. 035

        [中圖分類號] F27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4)18- 0052- 06

        0 引 言

        隨著汽車企業的發展和車型的不斷增加,日益膨脹的信息給某車企帶來的影響也越來越明顯,以往的人工把控變得越來越吃力,缺乏產品開發統一的數據管理平臺,各個車型之間數據缺乏關聯性,難以形成未來車型的開發技術庫,產品信息分散管理,資源重用率低;BOM和產品配置表仍以Excel方式進行表述和傳遞;管理檢索統計都不方便,零部件缺乏有效的分類管理,難以查找和重用;缺乏有效的項目監控,技術部門的工作任務都是以項目進行驅動,目前主要手段是開會討論,輔助以Project和Excel等辦公軟件,無法及時了解到項目資源的分配及使用情況。鑒于以上情況,迫切地需要將現有車型數據平臺單一數據整合并建立產品數據管理系統(以下簡稱“PDM系統”),并逐步實現產品數據管理的規范性、有序性。

        1 PDM系統建設目標

        經過長時間的選型,某車企決定搭建企業級PDM平臺,結合未來的發展戰略、業務需求及目前實際情況,遵循管理與技術并重、IT系統效益最大化、擴展/開放和集成性、安全性4大原則,以逐步形成整車產品研發管理系統,完善企業研發管理體系的建設,從而提高企業研發核心競爭力并確保企業主要任務和目標的順利實現為總體目標。

        針對上述目標,該車企規劃了兩步走的實施策略,并明確定義了在每期所需完成的具體內容。各期規劃的內容和功能如圖1。

        2 PDM系統數據庫結構

        隨著產品研發方式的不斷發展變化,工程師設計的交付物不在是單一的圖紙,而是各種格式的文件,包括3D和2D設計數據。設計數據是一切制造,檢驗和生產的標準,也是一個企業中最重要的產品數據。隨著該車企的發展,設計資料數量變得異常龐大,設計的標準化成為構建PDM系統數據庫的基礎和核心問題。它包括統一的模板、統一的編號、統一的格式、版本的更新以及3D與2D數據的關聯、設計數據與檢驗標準的關聯、設計數據與物料的關聯等。

        該車企PDM系統數據庫按企業特定需求進行了設計和擴展,關鍵結構及編碼有以下內容。

        2.1 塊總成MODEL

        編碼原則:

        屬性:

        2.2 零件PART

        編碼原則:

        屬性:

        2.3 內部數據發放單

        編碼原則:”XX_IEX”NNNNNNNN(N表示任意數字)

        屬性:

        2.4 企業至供應商數據發放單

        編碼原則:“XX_OEX”NNNNNNNN(N表示任意數字)

        屬性:

        2.5 主要的系統對象關系

        2.6 狀態

        3 PDM系統工作原理

        3.1 SOA架構

        該車企PDM系統采用SOA架構,在多年領先的PDM軟件開發與實施基礎上,實現了PDM系統的完全SOA化:包括PDM系統應使用的SOA組件,PDM系統應提供的服務等。該車企PDM系統能夠以完全SOA架構的方式,提供PDM系統所要求的所有功能,包括文檔管理、產品結構管理、配置管理、零部件分類管理、工作流程管理、更改管理、項目管理、需求管理等。

        3.2 CWER架構

        該車企PDM系統基于全球領先的4層體系架構進行建設,包括ClientTier,WebTier,EnterpriseTier,ResourceTier。其4層體系架構及遵循業界的相關標準如工作流聯盟和工程變更CMII等,為PDM提供了強大的開放性、靈活性和可拓展性,提供全面的端到端的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解決方案組合。

        3.3 VAS結構及企業級選項庫

        該車企構建了整車裝配結構(Vehicle Assembly Structure),用來管理研發過程中的工程數據。VAS是一個從產品功能角度對整車進行劃分的標準產品結構,借鑒了業界的領先實踐。它包括:

        (1)VAS模板。VAS模板是VAS結構中不變的部分,基于VAS模板可快速克隆出新平臺的VAS上層結構。其結構如圖2所示。

        (2)VAS配置管理。VAS基于PDM平臺采用全配置管理方式,配置變量添加在MODEL(如圖3所示)。

        (3)企業級選項庫。幾百個選項包括:

        整車選項――軸距、駕駛方位、驅動方式、品牌。

        技術選項――基于塊級總成,從尺寸、功能、結構、材料、顏色、法規、外觀風格、品牌等8大方面進行定義,如發動機、變速箱、前排座椅等等。

        通過VAS,不但可以快速準確地生成單一配置車型SOS(Stored Option Set),可以進行各階段的整車虛擬評審(在整車開發過程中的數據節點或物理樣車制造之前進行的整車級別的模型檢查,以期在研發早期發現和解決設計問題),此外還帶來以下好處:

        以產品功能而不是行政部門來進行組織,并降低了與工藝的耦合度,使得各車型數據組織方式完全相同,數據查詢和重用方便快捷。

        近百個塊級別總成使得整車結構層級和復雜度降低,方便設計分工,并可以圍繞塊有序逐步培養工程師研發能力,提升企業整體研發水平。

        將重用級別從零部件級別擴展至塊級別,加快研發速度和提高重用。

        4 PMD系統功能實現

        4.1 圖文檔管理

        實現電子圖紙及文檔的安全、高效管理,通過流程及版本的控制,確保電子圖紙及文檔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1)文檔模板管理:可建立文檔模板,依據不同的類型定制不同的模板。

        (2)多種文檔類:支持Office/PDF/TIF文檔屬性的方便定義;支持文檔按照業務特性進行分類;提供文檔模板功能,使文檔實例的創建可以通過模板來實現;具備版本、版次的管理,資料的引用可保證一致性;科技資料按照類別進行管理,在各類資料中能夠提供授權者的修改、刪除、查詢功能,并能夠進行精確檢索及模糊檢索。

        (3)文檔編碼檢查:依照編碼規則,檢查文檔編號,嚴格保證編碼的唯一性。

        (4)文檔查詢:文檔與文檔之間、文檔與零部件對象之間、文檔與其他業務對象之間能夠建立關聯,通過關聯關系的建立,文檔與其他業務對象之間可以方便地實現交叉查詢。

        4.2 零部件管理

        (1)零部件編碼檢查:支持零部件編碼與圖號編碼管理;具有編碼規則管理和糾錯提醒功能,嚴格保證編碼的唯一性;能夠在車型型號和狀態上區分整車車型編碼。

        (2)零部件查詢:可由零部件屬性查詢零部件;由文檔關聯性查詢零部件;零部件查詢結果可導出。

        (3)零部件與相關文檔關聯:建立零部件與相關圖面或文檔的關聯。

        (4)建立零部件分類管理庫:規劃零部件分類;定義零部件屬性,如凈重、零部件材料等(如圖4所示)。

        4.3 產品結構與配置管理

        通過PDM系統創建產品結構,提供簡單和易用的圖形化方式來定義、瀏覽、修改產品結構樹,從而快速生成新的產品的結構,并自動生成產品明細表。

        (1)管理完整的產品結構并提供圖形化的界面進行產品結構的創建、修改(支持替換件、可選件)。

        (2)基于選項庫和車型定義表定義車型配置表(SOS)和全配置BOM清單,搭建EBOM上層結構。

        (3)可定義多個產品結構的屬性。

        (4)可根據版本規則、日期、狀態等條件瀏覽產品BOM結構;可依照選項配置條件瀏覽BOM結構。

        (5)可增加或減少替代件/替換件。

        (6)任意比對兩個產品結構,并輸出比對結果。

        (7)產品結構的單階/多階的使用性反查;可選擇階層與父階類型。

        (8)產品結構可轉化為輕量化模型。

        (9)產品結構審核流程,可做簽審與通知;產品結構有生命周期狀態;支持BOM版本和版次的管理;支持BOM不同階段的狀態管理(如圖5所示)。

        4.4 設計變更管理

        產品需要設計變更時,設計員在PDM系統中填寫設計變更單,填寫完畢后提交電子審簽流程,審批人在系統中收到審批電子流程的通知,在系統中對流程進行審批,審批結束后發送給相關單位,各單位按設計變更單進行方案設計或圖紙、零部件變更。圖紙、零部件變更結束后,連接到需變更產品/零部件并附加相關參考文檔,設計員發起電子流程,審批人通過之后,對該圖紙、零部件進行凍結,系統再將相關文件發送給各相關部門,相關部門進行試制量產等后續工作(如圖6所示)。

        4.5 可視化管理

        PDM系統中內嵌輕量化模型檢視器,能夠基于JT模型進行縮放、平移、測量、動態剖切等基本功能。瀏覽器提供數字化樣機(DMU)功能,包括對同構或異構CAD模型產生的JT檔進行靜態干涉檢查、動態干涉檢查、拆裝過程分析,能夠加載單一配置車型,將其JT模型加載進行虛擬干涉檢查。

        4.6 數據分發與管理

        技術文件、圖紙、數模等設計數據通過PDM系統進行創建、審批、會簽、批準等。設計數據被批準后,通過電子流程流轉到檔案部門,檔案部門對設計數據進行發放(發放到內部相關部門及供應商處)并按設計數據類別進行歸檔。內部相關部門及供應商到汽車數據發放系統中下載設計數據,并按設計數據進行相關方案和供貨變更。檔案部門可在PDM系統中監控所有的內部部門及供應商是否下載了相關設計數據,實現了設計數據發放及歸檔的電子化(如圖7所示)。

        5 結 論

        該汽車企業自建設產品數據管理系統以來,規范了產品數據管理,提高了產品研發水平,逐步實現了產品數字化,降低研發成本,減少研發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研發工作效率和快速反應及配置能力。PDM系統的應用為該企業帶來如下收益:

        電子流程的應用提高了設計效率,縮短了產品的設計周期30%;

        分布式架構和協同設計平臺的建立減少了信息傳遞時間30%;

        通過基于PDM系統搭建的電子發放流程減少了圖紙和發放的時間80%;

        以產品為中心組織數據,促進知識重用,提高設計人員的工作效率30%;

        提供查詢和瀏覽研發數據的平臺,制定各類型的報表,查閱紙質檔案資料的時間減少了40%;

        規范和標準更改流程的引入,更改的隨意性和重復性減少了30% 。

        主要參考文獻

        [1]張新權.統一的研發協同管理推進業務體系整合[J].中國卓越汽車企業的創新之道,2009(1):66-67.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本亚洲成本人片 | 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 | 亚洲午夜理论片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人成乱在线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大全 | 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