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會計主體的前提條件范文

        會計主體的前提條件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會計主體的前提條件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會計主體的前提條件

        第1篇:會計主體的前提條件范文

        【關鍵詞】 資產; 要素; 概念

        一、研究內容的提出

        會計概念框架作為會計知識體系的最基礎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通過指導、引導財務與會計從業人員形成認識和解釋會計對象的一種認知結構。然而,會計概念框架又對從業人員形成的認知結構具有局限性,影響會計人員如何想、如何處理經濟業務,并注意經濟事實的某些方面,忽略其他方面;長期程式化會計處理程序和慣例產生會計認知刻板,框限主觀認知會計世界的活動,導致忽略了框架外的世界;會計人員根據自己的會計認知結構對經濟業務事項進行主觀解釋,建構企業現實的財務、經營和現金流量圖像。會計概念框架體系包括已有的各種會計概念框架認知理論理念和會計研究者及從業人員各自的概念框架認識以及相互影響,兩者之間應存在一定高度的相關性。

        資產概念作為會計概念框架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指導會計主體確認計量資金現在及運動的去向,在會計概念框架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會計概念框架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對會計實務的指導作用不可或缺,對其內涵和外延的研究具有很久遠的歷史。隨著經濟發展的起起伏伏、經濟主體中各單位對資產有效使用的競爭、不同時空條件下資產價值的發現與消逝,理論界與實務界對資產的認識也不斷加深,形成各種流派的資產概念框架,深刻影響了理論與實務界對資產的認識,本文研究旨在探討各主要資產概念框架表述的內涵及各種資產概念框架之間的關系,并進一步從空間不同層面對資產內涵進行探求,以期進一步明了資產內涵。

        二、資產概念框架綜述及分析

        資產的概念框架概括起來大致有四種:

        第一種,歷史成本為主導的“資產成本觀”概念框架。該觀點認為資產就是(歷史)成本,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在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下一度具有廣泛的影響,直至今天,雖然仍無法從理論與實踐上證明歷史成本在資金運動中可以想當然的轉移為企業新資產價值,但歷史成本由于其真實可驗證性被一直沿用,用以確認資產價值的計量。

        第二種,以未來經濟利益的預期流入為主的“未來經濟利益觀”概念框架。該觀點首先在美國1980年FASB的SFAC NO.3《企業財務報告的要素》中被使用以后,成為至今資產主流概念之一,2006年我國新準則就采用了該概念,在《企業準則――基本準則》中規定,“資產是過去交易和事項形成的,企業擁有或控制的資源,該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然而就未來經濟利益來看,“雖然企業持有資產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未來經濟利益”的流入,“但資產并不是未來經濟利益本身”,未來經濟利益流入需通過未來實際發生及發生多少予以證實,其描述是在說明資產運用的目的和可能的概括性結果而已。

        第三種,資產的“權利觀”概念框架。該觀點認為“資產雖然含有未來經濟利益,但資產不等于未來經濟利益,而是對未來經濟利益的權利或其他權益”,顯然,該觀點也內含著“該經濟利益能夠在未來多大程度上實現,則需通過未來實際發生多少經濟利益來證實”的觀點;但資產的權利觀更側重經濟利益實現的條件,即企業是否具備實現的法律上、制度上的條件,顯然其強調的也不是資產本身,而是說明資產運用的局限條件和可能獲得經濟利益的幾種結果,至于實現為哪種形式需根據企業的實際需要和運用而定。

        第四種,資產的“資源觀”概念框架。該觀點顯然是在資產“歷史成本觀”、“未來經濟利益觀”、“權利觀”基礎上的完善擴展與綜合,認為資產是企業過去交易或事項發生的結果,該結果形成的是一項由會計主體控制的經濟資源,該經濟資源可能為企業獲得未來的經濟利益。該觀點也是IASB/FASB概念框架聯合項目中對資產概念研究的傾向性意見,該概念框架體現為對資產當前狀態的一種描述。從會計的基本職能來看,“會計是反映性的,……任何將企業價值精煉化的努力都是徒勞的,多種計量屬性并存是歷史的選擇,人們關心的不是數字,而是數字下面的事實”,是反映與客觀真實的一致,因此資產的“現時資源觀”更能體現出經濟發展中經濟主體不同時空條件下對資產有效使用的競爭和資產價值的發現與消逝,更能體現資產自身的本質。

        在實踐中,資產“成本觀”、“權利觀”、“未來經濟利益觀”和“資源觀”同時在使用,比如資產購置多以歷史成本計量,準則中資產被定義成“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權利觀)資源(資源觀)”,分期收款銷售則按資產經濟利益流入現值(未來經濟利益觀)計量?!俺杀居^”是資產來龍去脈中的過去記錄,“權利觀”反映在制度框架內行使經濟利益的可獲得性,“未來經濟利益觀”側重資產在實際經營運動過程中發揮作用,“資源觀”則更注重靜態看待資產是一種經濟資源物質。當前資產主流概念囊括了“資產局限條件下過去、現在和將來”,雖然該定義具有綜合、全面的效果,是從時間序列上揭示資產內在屬性,但顯然是資產定義爭議的妥協折中結果,也容易掩蓋資產的其他方面,對資產本質體現不夠。

        三、資產微、宏觀層面維度的內涵分析

        特定歷史條件下,資產內涵除了從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縱向時間維度進行綜合揭示概括外,還可從資產所處空間局限角度來考察,其資產概念定義還可從微觀會計主體層面和宏觀會計行業層面兩個維度進行探究,據以辨識兩方面對現行資產內涵的影響。

        (一)微觀會計主體層面

        從微觀會計主體層面來看,第一,應從動態經營管理過程研究資產。資產之所以為資產,因其處于會計主體的經營管理過程中,是經營管理當局為在經營管理過程中耗用所做的準備或者經營資產的回收,資產一直處于經營管理的動態循環過程中,周而復始的不斷運動,從而獲得大于耗用的收益。資產以其動故能獲得收益,以其靜故能獲得暫時的穩定,因此,考察資產應從資產暫時穩定和循環往復的運動中進行,在經營管理過程中探查資產的本質屬性。

        第二,資產是經營管理發生交易或事項形成的一種現時狀態。會計主體經營管理過程中發生交易或事項形成資產,隨時間流逝資產當前狀態因經營環境的時空變化與過去不同,呈現出一種當前新經營環境下的現時狀態;現時狀態強調資產的動態性,資產在運動變化過程中,因時空變化將影響其收益及收益的實現狀況。比如一項產品賣方通過銷售獲得收益實現,買方可能需通過一系列生產價值創造過程,并重新通過銷售實現收益;再比如企業購買設備用于投資,后因經營決策變化而閑置,顯然處置設備一般要發生折價損失。

        第三,現時資源在合理經營管理下才可能產生有效和有效率的經濟利益流入。資產作為一種經濟資源,能夠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流入的大小即取決于資源的稀缺性程度,也取決于企業是否具備(或采用了)合理的經營管理。資源的稀缺性決定了資源在局限條件下可以為持有者帶來經營利益――即現金流的可能性;然而,只有在正常合理的、有效率的、得當的經營管理前提下,才能有效獲得合理的經濟利益流入,否則資源就不能稱其為資產,僅僅是資源而已,就如空氣是一種資源一樣。再比如專用性資產其專用性越強,可能帶來的超額利益越高,但其可逆性也越差,離開特定環境將降低使用效率,甚至是負效率;而專用性越差,可逆性就越強,但其收益性也較差,極端的例子就是保留過多的流動性最強的現金。

        第四,受制度約束的排他性利益。特定資產是在現行制度框架下以其為依據,通過制度規范的各項權利獲得排他性經濟利益(包括會計主體所處空間范圍內現行的正式和非正式制度),且是在制度規范的權利束集合中會計主體獲得排他性經濟利益。不同時間、空間環境,決定會計主體其能夠享有的資產的權利束集合內容因制度框架不同而不同。實踐中,各國會計準則的制定也自覺不自覺的在遵循著各自所面臨的制度約束;同時,各國會計準則作為特定制度規范,其實施的經濟效果也非常顯著,將導致企業特定資產能夠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和社會整體效率有所不同。如在我國,企業擁有土地使用權作為一項無形資產進行核算,但實際上并不能自由決定土地的用途,須在規劃審批項目范圍內經營使用獲利,否則將面臨制度風險而遭受損失;比如收入實現要求與銷售資產所有權相關的風險和報酬已經轉移,本質就是要求各項制度規范內的合法權益所能獲得排他性經濟利益的轉移;比如,衍生金融資產其如何確認、確認多少、是否終止確認的判斷等問題,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金融工具合同條款的規定;再比如我國新會計準則中要求石油天然氣等資源型企業預計棄置費用,為環境保護和生態恢復履行義務做出強制性制度安排,據統計,“2007年9家上市公司計提棄置費用86.6億元,2008年12家上市公司計提棄置費用138.56億元,2009年18家上市公司計提棄置費用115.79億元”。

        (二)宏觀會計行業及社會層面

        從宏觀會計行業及社會層面來看,首先,資產內涵是以會計行業理論概念框架基本前提假設為前提的。資產定義的給出依賴并受限于會計概念理論框架中基本前提假設,比如貨幣計量假設內含貨幣幣值是穩定的,即使圍繞價值上下有所波動,但波動較小不影響會計信息系統以此價值計量輸出會計信息的公允性,顯然此時會計信息系統以歷史成本為資產概念框架反映會計主體資產的計量是合適的。

        其次,資產概念從行業角度、社會角度看,與具體會計主體不同。社會投資者及利益相關者則更傾向于關注市價、公允價值等現時概念,通過這些概念反映企業外部無法避免的系統性因素影響,從而評估其共同關注的企業各方面情況。

        第三,資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財富,但并不代表能夠帶來財富積累的高效率,其效率實現需要依賴很多社會性因素。當社會高度專業化和標準化時,在很大程度上企業需要專注于核心能力,而將企業相關任務分配到相關聯的社會專業化部位去,從而整體提高效率,換言之,資產收益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社會網絡中的其他資產資源,比如大企業會分包部分非核心技術零部件的生產。

        四、資產內涵界定小結

        資產內涵既可以從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縱向時間序列中局限條件下資源狀態角度研究,也可從空間格局不同層面進行探究,或可彌補歷史研究資產內涵之不足,更全面反映資產的本質屬性。會計概念框架體系的層次性及其內在一致性要求,體系內各層次概念內涵的界定,既要有層次性又不能重復交叉或超出會計概念框架體系,以更好地反映資產本質內涵,因此通過辨析我們認為,資產在本質上可界定為:特定前提條件下,會計主體為實現目標所控制的現實經濟資源。而特定前提條件則是指會計概念框架中內在一致的目標、假設及原則等對資產內涵外延的界定,比如“成本觀”“未來經濟利益觀”“權利觀”所述其他資產特性方面,將其構建于會計假設或目標相關內涵中顯然更合理。

        【參考文獻】

        [1] 成小云,任詠川.IASB/FASB概念框架聯合項目中的資產概念研究評述[J].會計研究,2010(5):25-28.

        [2] 葛家澍.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研究的比較和綜述[J].會計研究,2004(4):3-10.

        第2篇:會計主體的前提條件范文

        財務報表的分析主體——財務報表的使用者即財務分析主體。財務報表分析是特定主體的行為,他們通過對企業財務信息的分析來為自己的決策服務。這里的特定主體就是指企業的“利益相關者”,所以,企業的財務分析主體就是指與企業有利益關系,并希望通過對企業的財務報表分析而獲得對其決策有用的財務信息的單位或個人。

        (一)兩者的差異性

        1、兩者界定的前提不同。財務報表主體即會計主體是會計基本假設之一,是對會計核算工作空間范圍的一個假定,它是一種主觀上的假設。會計假設來自于會計信息系統運行環境的抽象,是環境賦予會計工作的基本特征,是人們在客觀經濟環境中進行會計活動時,產生的最為基本的觀念總結,也是會計信息系統運行規則的思維支撐。但假設畢竟是以有限的事實與觀察為基礎的,還不是既定事實,有待于實踐檢驗與科學的論證。特別是當前網絡財務對會計假設的沖擊,使得會計主體的涵義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隨著企業間不斷分化、重組、兼并,以及跨地區,跨行業成立企業集團,使得會計主體呈不斷整合之勢。“主體”可能時而膨脹,時而縮小,甚至解體,會計主體業務的核算也不一定由企業本身來進行,而可以委托專門的會計公司來進行,這時企業與會計公司都可視為會計主體。

        而財務分析主體是現實中實實在在的與企業存在利益關系的主體。財務分析主體是在會計信息的形成過程中,隨著會計披露的形成而產生的。在一定意義上來說,針對會計主體的主觀假設,財務報表分析主體是一種“客觀的存在”,它體現了分析主體的真實性特征。

        2、兩者存在的形式不同。雖說網絡環境下,會計主體的范圍擴大了,但在一定時期一定條件下,企業總是作為一個“單一”的、“相對靜態”的會計主體出現的。這種單一性和靜態的特點有利于會計各項工作的開展及穩定性,這也是由會計的學科特性所決定的。而財務分析主體從一開始就是以多元化的、動態的形式出現的。由于財務分析主體構成的多元化導致了分析目標的多元化,而分析目標的不同又導致了分析內容的各異,正是各異的分析內容最終構成了財務分析體系。所以說是分析主體的多元化形成了財務分析學科的特點。

        3、兩者所處的學科環境不同。會計主體是會計學最基本與最現實的依托,是會計學科體系存在與發展的立足點,會計學就是圍繞會計主體假設而形成和構建起來的。而財務分析主體所研究的內容主要處于財務學科體系的范圍內。財務分析學作為財務學科體系中的組成部分是會計學的邏輯擴展,是對財務會計所提供的信息進行深度加工與轉換的一門學科。財務分析主體的存在是建立財務分析學科體系的前提和基礎。因此,不同的學科環境使得會計主體和財務分析主體也顯現出了各自的主體屬性特征。

        (二)兩者的相關性

        1、會計主體是財務分析主體的前提條件。財務分析主體的分析行為是針對特定的會計主體而言的,是通過對特定會計主體所提供的財務報表進行分析,從而為其決策服務??梢哉f,沒有會計主體的界定,財務分析主體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2、會計主體與財務分析主體具有一致的最終目標。從“經管責任觀”的角度來說,會計的職能就是管理好委托人的資產,并在保證資產的安全性的前提下取得一定的收益。在這種情況下,經營者代表會計主體來行使會計的這一職能并努力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

        第3篇:會計主體的前提條件范文

        [關鍵詞]會計核算;基本前提;原則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2)13-0080-02

        會計的基本前提是財務會計基本假設或會計假設,它是組織財務會計工作必要的前提條件,若離開這些條件,就不能有效地開展會計工作。也無法構建財務會計的理論體系。財務會計的基本前提是從具體的會計實踐中抽象出來的,是為了確保會計核算資料的實用性、合理性和可靠性。一般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期間與貨幣計量等內容。企業為實現會計目的,確保會計信息質量,要明確會計的一般原則。即會計核算的基本規則和要求,這是做好會計工作的基本要求。因此,企業會計核算人員,必須掌握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和原則要以會計核算工作支持企業的運行和發展。

        1 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

        (1)會計主體。開展會計工作必須明確會計主體,明確會計人員的立足點,解決為誰記賬、算賬、報賬等問題。會計主體獨立于其本身的所有者以外,會計反映的一個特定會計主體的經濟業務,而不是企業所有者的財務活動。明確會計主體要求會計人員認識到,他們從事的會計工作是特定主體的會計工作,而不是其他會計主體或企業所有者的會計工作。

        會計主體的規模沒有統一的標準,它可能是獨立核算的經濟實體,獨立的法律個體;也可以是不進行獨立核算的內部單位,從財務會計的角度看,會計主體是一個獨立核算的經濟實體,特別是需要單獨反映經營成果與財務狀況、編制獨立的財務會計報告的實體。

        (2)持續經營。持續經營是會計主體的企業,它的經營活動要按既定目標持續進行下去,在企業正常的經營中被耗用或出售,它承擔的債務也要如期償還。財務會計的一系列方法是以會計主體持續經營為條件的。只有在持續經營的條件下,企業的資產才能按歷史成本計價,固定資產才能按使用年限計提折舊。若企業不具備持續經營的條件,如已經或即將停業,進行清算,則需要處理全部資產,清理全部債權債務。會計處理要采用清算基礎。

        (3)會計期間。持續經營的企業不能等到結束其經營活動時才進行結算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為定期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向相關各方提供信息,就要劃分會計期間,把持續不斷的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劃分為較短的經營期間。會計期間一般為一年,即會計年度。

        把會計年度的起止點定在企業經營活動的淡季一般比較適宜,由于在企業營業活動的淡季,各項會計要素的變化較小,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尤其是對計算確定本會計年度的盈虧比較有利。還因淡季的經濟業務較少,會計人員能有較為充足的時間辦理年度結算業務,有利于及時編制財務會計報告。但隨著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目前各個行業的企業的所謂淡季并不明顯,這樣的劃分也存在著弊端。

        因此,我國《企業會計準則》 規定,以日歷年度作為企業的會計年度,即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為一會計年度。企業為及時提供會計信息,滿足各方對會計信息的需求,也可把會計年度劃分為更短的期間,如季度和月份。

        (4)貨幣計量。企業會計提供信息要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尺度。企業的經營活動各不一樣、非常復雜。企業會計要綜合反映各種經營活動,這就要求統一計量尺度。在現代市場經濟環境下,貨幣最適合充當這種統一的計量尺度。以貨幣為計量尺度,為會計計量提供了方便,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為簡化會計計量,方便會計信息利用,在幣值變動較小的條件下,通常不考慮幣值變動。但是,因普遍性的較高的通貨膨脹給企業發展帶來較大影響,對會計核算怎樣反映通貨膨脹的影響,因此出現了通貨膨脹會計。這是按物價指數或現時成本數據,把傳統歷史成本會計進行調整,考慮消除物價上漲因素對財務報表的影響,或改變某些傳統會計原則,真實科學地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一種會計方法。

        進行會計核算,還要確定記賬本位幣,在企業的經營業務涉及多種貨幣的環境下,需確定某一種貨幣為記賬本位幣;涉及非記賬本位幣的業務,需要采用某種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登記入賬。按照我國會計制度與會計準則的規定,境內企業要以人民幣作為記賬本位幣。

        2 會計核算的幾項原則

        (1)會計核算要客觀實在的原則。這一原則要求企業的會計記錄和財務會計報告要真實、可靠,不可失真,能客觀反映企業經濟活動。會計核算要以企業實際產生的經營業務為依據,反映實際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真實性和可靠性是會計核算的基本要求。

        (2)會計核算要互相可比的原則。為比較不同的投資機會,信息使用者必然要比較不同企業的財務會計報告,以評估各個企業不同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狀況。所以,企業進行會計核算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要遵循互相可比的原則,對同種經營業務,要采用同一會計程序和方法。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要盡可能減少企業選擇會計政策的余地;同時,企業應嚴格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選擇會計政策。

        (3)核算要堅持一貫性的原則。這一原則要求會計核算方法要遵循同一律,前后保持一致,不能隨意變更。企業會計信息的使用者不僅要通過閱讀某一會計期間的財務會計報告,把握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與財務狀況,還要比較企業不同會計期間的財務會計報告,明確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變化狀況和趨勢。企業進行會計核算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一定遵循一貫性原則。

        企業所采用的會計程序和方法如果已經不符合客觀性與相關性原則要求時,企業就不能繼續采用,出臺新的會計政策。

        (4)相關性原則。這一原則是會計信息要滿足信息使用者的經濟決策相關性要求,是人們能利用會計信息要滿足國家宏觀經濟控制的要求,相關各方了解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要求,企業加強內部經營管理的要求。對會計信息的相關性要求,隨著企業內外環境的變化而變化。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國家對企業的管理,主要是利用經濟杠桿進行宏觀調控。與之相適應,國家對企業會計信息的需要也出現了變化,隨著企業籌資渠道的多元化,企業之間的經濟聯系也在增強,會計信息的外部使用者已不僅僅是國家,而擴大到其他投資者、各種債權人等與企業有利害關系的群體。隨著企業自的擴大,會計信息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發揮了更大的作用。因此,現在強調會計信息的相關性,要求企業會計信息在符合國家宏觀調控要求的同時,還應滿足其他方面的需求。

        (5)及時性原則。此原則主要是及時記錄與及時報告:及時記錄要求對企業的經濟業務及時地進行會計處理,本期的經濟業務要在本期內處理;及時報告是將會計資料及時傳送出去,把財務會計報告及時報出,財務會計報告要在會計期間結束后規定的日期內呈報給應報單位或個人。及時記錄與及時報告緊密聯系。及時記錄是及時報告的前提;而及時報告是會計信息時效性的重要保證。所以,企業會計要把及時記錄與及時報告有機統一起來。

        (6)權責發生制原則。這一原則要求,對會計主體在一定期間內發生的各項業務,凡符合收入確認標準的本期收入,不論款項有沒有收到,都要作為本期收入處理;不符合收入確認標準的款項,就是在本期收到,也不能作為本期收入處理。權責發生制所反映的經營成果與現金的收付不一致,它主要應用在需要計算盈虧的會計主體中。采用權責發生制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也有局限性,若按照權責發生制反映,有時企業雖然有較高的銷售利潤率,但現金流動性差,也可能遇到資金周轉困難。在企業工作中,可能不嚴格采用權責發生制或者收付實現制,一般企業是以權責發生制為主,輔之以收付實現制。

        (7)配比原則。這一原則要求企業的營業收入與營業費用要按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正確配比,以便正確計算各個會計期間的盈虧。按營業收入與營業費用之間的不同聯系方式。一是按營業收入與營業費用之間的因果聯系進行直接配比。企業的某些營業收入項目與營業費用項目之間在經濟上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這些營業收入是因一定的營業費用耗費而出現的,這些營業費用是為取得這些營業收入而發生的,凡是這種存在因果關系的營業收入與營業費用就要直接配比。二是按營業收入與營業費用項目之間存在的時間上的一致關系。某些營業費用項目雖然不存在與營業收入項目之間的因果關系,但要與發生在同一期間的營業收入相配比。

        (8)謹慎性原則。即穩健性原則,它是在存在不確定因素的條件下進行預計時,采取不造成高估資產或收入的做法,防范損害企業的財務實力,避免信息使用者對企業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持盲目樂觀的態度。這一原則的基本內容是:不預計收入,但預計可能出現的損失;對企業期末資產的估價寧可估低,也不能估高。

        (9)重要性原則。這一原則是在保證全面完整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的條件下,按一項會計核算內容是否對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產生重大影響,決定對其進行核算的精確程度,及是不是在會計報表上單獨反映:凡是對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有較大影響的業務和項目,要作為會計核算和報告的重點;對不重要的經濟業務可以采用簡化的核算程序和方法,可不在會計報表上詳列。會計核算的重要性原則,在較大程度上是對會計信息的效用與加工會計信息的成本的考慮。若將企業復雜的經濟活動,都詳細記錄與報告,不但能提高會計信息的加工成本,還可能使使用者無法有針對性地選擇會計信息,反而對正確的經濟決策不利。

        參考文獻:

        [1]杜娟.試談會計的基本原則[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4(4).

        第4篇:會計主體的前提條件范文

        【關鍵詞】資產托管 財務會計理論會計假設會計目標

        全球資產托管的歷史已有140多年,隨著資本市場的壯大與發展,托管資產的規模也不斷擴大。我國的資產托管發展經歷了10多個年頭,隨著我國當前的經濟增長和資本市場的繁榮,我國的資產托管業發展步伐非常迅速,無論是在托管領域、托管規模還是托管技術都已經達到世界水平。我國第一家托管行中國工商銀行的托管資產規模已經超過3萬億,托管業務種類也日趨多樣化。

        資產托管的重要內容就是履行受托責任,會計也履行著重要的“受托責任”。雖然二者面對的受托責任存在內容的差異,但是實質精神是一致的,他們都負有忠誠、誠信、專業及勤勉的責任和義務。同時,會計是資產托管的主體服務。根據行業統計,所有托管行都為客戶提供會計服務,而且會計部門是托管部門必備的部門,更為重要的是會計系統是托管業務操作系統中的主要部分。而基于資產托管業務的性質,其與傳統會計操作和內容有著重要差別。資產托管會計對傳統財務會計框架既有繼承也有發展。資產托管對傳統財務會計的繼承與發展體現在以下會計目標、會計假設及會計確認和計量上面。

        一、資產托管會計目標

        會計目標在會計理論體系中擔負著邏輯起點的重要地位,其決定了理論體系整體的有效運作。學術界中,對會計目標的界定存在著兩種觀點:受托責任觀與決策有用觀。概而言之,“決策有用觀”認為,會計的作用在于向當前或者潛在的利益相關者,包括投資者、債權人和其他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價值的信息,以便于其做出理性投資、信貸等決策?!笆芡胸熑斡^”的觀點是伴隨著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現代股份公司這一經濟組織形式的演進而得以深化和發展的?!笆芡胸熑斡^”的觀點是,管理層是受托人,股東和債權人授權管理層管理其財務資源。會計的目標就在于通過財務報表向授權人提供評價管理當局的依據,以保證財產的安全和有效運用。這兩種觀點同時闡述著會計的基本目標。

        伴隨著學者對以上兩種觀點的探討,學者們綜合“決策有用觀”及“受托責任觀”提出了“契約簽訂觀”,并認為“契約簽訂觀”尤其適用于資產托管會計,因此,也成為了資產托管會計的目標。

        “契約簽訂觀”是在對企業責任、決策進行了更為深入和本質的挖掘后發展而來的。其主要觀點為:會計目標在于向相關契約方提供是否簽訂契約的信息。這種觀點對傳統會計目標既有繼承也有發展。繼承在于該觀點仍然承認會計本質是一種信息傳遞方式,而對傳統會計目標的發展在于該觀點中所謂的信息,強調的是更本質意義上的信息――是否簽訂契約的信息。

        “契約簽訂觀”在資產托管領域具有高度的適用性,這是由資產托管業務的性質決定的。資產托管的業務對象,比如證券投資基金、保險資金等,其本質都是“一系列契約的集合”。

        二、資產托管會計假設

        會計假設又稱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在會計研究和會計實踐中長期奉行、無需證明便為人們所接受的前提假設條件。會計假設傳統會計假設有四個,分別是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

        而由于資產托管業務的性質,資產托管會計假設對傳統會計假設也是既有基礎也有發展。

        1.會計主體。資產托管會計的會計主體是“一系列契約的集合”,包括證券投資基金、保險資金、社?;鸬?。這些主體與傳統會計主體最大的區別在于其不是實體主體,同時資產托管會計的確認、計量、報告主體都是托管資產,與契約各方的資產也不是同一主體。

        2.持續經營。傳統會計假設中的持續經營是指,在可預見的未來,會計主體將按照既定的經營方針、目標和形式,無限期的經營下去,而不會停止經營或破產清算。資產托管會計中,由于其會計主體已契約形式存在,而契約的特征決定其存續期是一個相對不確定的概念。比如,對于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投資者可以在每個交易日申購和贖回基金份額,因此導致基金規模每日都將發生變化。此外,對于具有固定存續期的托管資產來說,固定期限到達之后可以關閉或者轉換其他形式。這兩種情況均對持續經營提出了新的發展。

        3.會計分期。對于資產托管會計而言,會計分期不再是一種假設,而是實務運行中的前提條件。這是受資本市場上交易日等情形影響的,每個交易日進都行份額折算、收益分配。

        三、資產托管會計的確認與披露

        2006頒布的新會計準則中,最大的亮點在于對“公允價值”的全面引入。在傳統會計框架中,對于公允價值的探討多集中在理論層面。而資產托管會計則對“公允價值”擁有全面的引入和普及。

        2007年7月開始,基金業開始了全面的探索新會計準則階段,即使用公允價值階段。資產托管會計的核算中,每日凈值計算、份額折算、未實現收益等核心項目都是嚴格遵守公允價值準則計算的??梢哉f基金業對公允價值的應用和普及進行了廣泛的探索和發展。

        2008年,基金業廣泛開始了XBRL的信息披露模式。XBRL譯為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是基于互聯網來生成和傳輸商業報告的語言標準。使得計算機能夠讀懂并分析報表。其有助于商業信息的編制、分析和交流,為財務數據的使用者提供高效服務,可靠準確的商業信息。可以說XBRL為資產托管業的信息披露提供了新的平臺,資產托管會計也利用此種新的模式為傳統會計披露模式帶來了發展。

        國內資產托管業務已經取得了長遠的發展,對資本市場的影響也日益增強。但是由于我國資產托管業務開展時間較短,在資產托管業務開展的廣度和深度方面都急需深層次的發展。將財務會計框架與資產托管會計有效地融合,必將對資產托管業務帶來深遠的促進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財政部會計司,《會計信息化委員會XBRL中國地區組織成立大會專輯》,2009.

        [2] 沈瑩. 托管的理論與實務[M].北京: 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0.

        [3]葛家澍.會計基本理論與會計準則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

        [4]葛家澍,劉峰.會計理論:關于財務會計概念結構的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 年.

        [5]葛家澍.財務會計理論研究[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116-190.

        [6]李榮林.金融工具會計研究[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4 年.

        第5篇:會計主體的前提條件范文

        【關鍵詞】會計假設;會計理論;作用

        一、會計假設的定義

        會計假設,又稱會計公設,是指會計人員對那些未經確認或無法正面論證的經濟事物和現象,根據客觀的正常情況或趨勢作出合乎事理的推斷和判斷。

        會計假設是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對會計核算所處的時間、空間環境所作的合理設定。它是會計人員的主觀判斷與客觀的會計現象的結合,是對客觀事物認識的先決條件或前提。

        二、會計假設的作用

        1.會計假設是會計目標的發展

        會計假設為會計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最基本的保證。從邏輯關系來看,會計假設為會計目標服務,會計目標決定會計假設。其中,會計主體假設確定了會計信息的提供者,并限定了提供會計信息的范圍。會計目標能否達到,會計信息能否幫助信息使用者進行經濟決策都取決于會計主體即信息提供者。持續經營假設有利于會計目標的實現。決策者總是研究歷史資料,立足于眼前會計主體的現實情況,在掌握確實可靠的資料的基礎上對未來進行展望和預測,因此只有持續經營的會計主體提供的連續的會計信息才是有用的,才有利于建立比較的基礎。會計分期假設有利于資源委托方定期了解受托方履行受托責任的情況,以便及時做出更換或繼續聘用受托方的決定,從而實現對受托責任目標的適時檢驗。

        2.會計假設與會計原則

        會計原則在會計理論體系中并不居于最基本的層次。1959年新成立的會計原則委員會的主席韋爾登·鮑威爾在撰文描述新研究計劃時曾指出會計假設與會計原則的關系,即“假設可以認為是原則賴以存在的基本假定,我們應該明確理解和解釋何為假設,以便為建立會計原則提供一個有意義的基礎……我們還將在假設基礎上努力形成一套能廣泛地運用并相互協調的會計原則”。

        會計原則中的第一個原則是成本原則,它是由共同的會計假設所決定的。首先,會計計量的對象是會計主體發生的經濟活動所引起的資產、負債等要素的變動,體現了成本計量的空間范圍。其次,由于在會計假設下會計主體是持續經營的,在可預見的將來不會破產或清算,因此應采用歷史成本計價而不是清算價值。再次,成本一般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已耗用的,構成當期費用并與收入相配比,另一部分是未耗用的,則構成資產價值,這正好體現了會計分期假設。最后,成本都是以貨幣計量的,至于對貨幣幣值不變的假設,也適用于成本原則,即按交易發生時的價格計算,不考慮購買力和物價變動。但是,當發生通貨膨脹時,堅持以歷史成本原則計價會扭曲客觀現實,因此,應當采用其他的計價屬性如現行市價等。

        權責發生制原則主要以會計分期假設為基礎。但由于在會計分期假設下現金實際收付發生的期間與資源變動的期間可能不一致,因此為了正確計量各期間的經營成果,在確認資產、負債、收入和費用時就應按資源變動的期間而不是按現金收付發生的期間來確認,由此產生了應收、遞延、攤銷和分配等項目。

        配比原則也是基于在會計分期假設下,為了正確核算各期間的經營成果,不論當期發生或攤銷的費用是否實際支付了現金,都要按權責發生制與當期確認的收入進行配比。

        3.會計假設與會計要素

        會計要素是會計報表的結構框架,它用會計特有的語言來表達會計對象,而會計假設是對會計對象所處社會經濟環境的抽象概括,因此它充分體現于會計要素的定義中。例如,資產是某一特定主體由于過去的交易或事項獲得或控制的可預期的未來經濟利益。在這個定義中,“某一特定主體”體現了會計主體假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未來”體現了持續經營假設和會計分期假設,而“可預期的未來經濟利益”最恰當的表述是“未來現金流量的貼現值”,這必然要求以貨幣作為統一的計量單位進行計量,因此體現了貨幣計量假設。又如,負債是某一特定主體由于過去的交易或事項而在現在承擔的在未來向其他主體交付資產或提供勞務的責任,這種責任將引起可預期的經濟利益的未來犧牲。在這個定義中,“某一特定主體”、“其他主體”體現了會計主體假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現在”、“未來”體現了持續經營假設和會計分期假設,而“可預期的經濟利益”則表明可以用貨幣進行確切的計量,因此體現了貨幣計量假設。另外,收入、費用的定義也都體現了會計假設??傊?,會計假設無一例外地體現于各會計要素的定義中,由于會計要素的定義決定了會計要素的計量和確認原則,因此,會計假設也必然對其產生影響。

        4.會計假設與會計方法

        會計方法是對會計要素進行核算和披露的方法和程序,它建立在會計原則的基礎之上,以會計假設為前提。例如,會計處理程序中的應收、遞延、攤銷、分配等項目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當然也以會計分期假設和持續經營假設為基礎。固定資產支出首先以其購置成本列入資產入賬,然后根據使用情況,將其成本逐步攤銷成費用,與特定期間的收入相配比,這是以成本原則、權責發生制原則和配比原則為前提,進而也是以會計主體假設、會計分期假設、持續經營假設為前提的。

        5.會計假設與會計環境

        會計環境是影響會計理論和會計實踐的各種內外部條件和因素,包括企業內部環境和企業外部環境。業的合并、分立與重組越來越頻繁,國際資本流動加快,貨幣幣值會計假設就是對企業外部的社會經濟環境的客觀抽象,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目前,網絡經濟快速發展,企業的合并、分立與重組越來越頻繁,國際資本流動加快,貨幣幣值的穩定性受到沖擊,信息使用者越來越迫切地要求提高信息的及時性和有用性,會計假設正面臨著知識經濟的挑戰。有的學者持會計假設的發展觀,提出了會計主體(實體主體與虛擬主體相結合)、持續經營(持續經營與非持續經營,整個企業持續經營與個別部分終止經營同時存在)、時間分期(定期報告與適時報告相結合)、貨幣與非貨幣計量單位(財務與非財務數據)以及公允價值與成本(公允價值、歷史成本、現行成本等各種計量屬性并用)等假設。有的學者提出以交易期作為報告期,實行適時報告等來適應新環境的會計假設??梢姡瑫嫾僭O不是一成不變的。

        三、總結

        會計假設在會計理論體系中居于會計目標之下,會計原則、會計要素和會計方法等之上。會計目標決定會計假設存在的必要性,會計假設為會計目標的實現而服務,同時,會計假設又是會計原則、會計要素、會計方法等會計理論構成要素的前提基礎。因此,會計假設在會計理論體系中處于中間的地位,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是會計目標發展的結果,又是會計原則、會計要素和會計方法等的邏輯起點,為這些方面的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會計理論界以會計假設為起點,采用演繹法來推導會計理論的邏輯性結構的邏輯推理思路流行一時,因此也可以看出,會計假設在會計理論體系中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參考文獻

        第6篇:會計主體的前提條件范文

        關鍵詞:價值鏈價值鏈會計傳統會計方法

        價值鏈概念是邁克爾·波特(MichaelPorter)首先提出的。他將價值鏈描述為一個公司用以設計、生產、推銷、交貨以及維護其產品的內部過程和作業,并從企業內部角度描述了價值鏈,把企業內部的作業看成是一個價值創造過程的組成要素。

        價值鏈管理站在戰略高度,從價值鏈角度研究運用現代管理理論和方法,識別和重構企業價值鏈,通過價值鏈的分解與整合,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以贏得競爭的優勢。我國著名會計前輩閻達五先生2003年提出價值鏈會計概念,得到了廣泛的響應。本文從價值鏈會計信息需求、傳統會計理論與方法的局限來探討價值鏈會計的必要性,并綜合提出價值鏈會計的基本理論框架。

        一、構建價值鏈會計的必要性

        1、會計信息需求的變化。

        首先,內部價值鏈管理對會計信息有新的要求。內部價值鏈管理依賴作業成本和價值增值信息。從內部價值鏈角度觀察,企業由一系列不同作業構成,一般包括研究與開發、設計、生產、銷售和服務等作業,它們共同創造了產品的價值。內部價值鏈管理的關鍵是找出企業內部的哪些作業產生了企業的競爭優勢,是真正的增值作業,然后對這些作業進行更有效的管理。因此,需要依賴作業成本信息進行內部價值鏈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區分價值鏈作業,確定戰略性價值鏈作業,追蹤其作業成本,對戰略性價值鏈作業進行更有效地管理,實現企業競爭優勢。

        其次,外部價值鏈管理對會計信息的需求有新的特點。外部價值鏈管理的主體是價值鏈核心企業和其他成員企業,他們都是價值鏈聯盟的參與者,都有對價值鏈會計信息的需要,但其需求又各有特點:價值鏈核心企業是價值鏈聯盟的發起者和主導者。從整個價值鏈聯盟的建立、運行和日常管理,以及價值鏈的評價和調整,都必須依賴價值鏈聯盟體的必要會計信息。第一,在價值鏈合作伙伴評價指標中,財務指標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第二,在價值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中,財務指標也占了重要份量。價值鏈其他成員企業,他們是價值鏈的加盟者和核心企業的追隨者。他們在加人前的評估、加人過程的整合和加人后的日常運行管理中,都需要進行跨企業的信息交換,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經營管理決策。

        另外,價值鏈聯盟之外的其他利益相關者也將提出對價值鏈會計信息的需求。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成分復雜,關心并需要價值鏈會計信息的主要是價值鏈各實體企業的投資者、主要債權人、政府管理部門等。他們的決策行為或行政行為,也將由原來基于單個企業分析,而轉向基于其直接關聯企業所在的整個價值鏈的分析。

        2、傳統會計方法的局限性。

        價值鏈管理模式下,會計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傳統的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遭到垢病。財務會計方面,焦點在于財務會計無法反映企業價值的信息。傳統的管理會計忽視了新的制造環境和新的管理理念。如在信息時代的競爭環境下,產品壽命周期逐步縮短,許多先進企業已經實行準時制制造方式,實現了零存貨。在這種情況下,管理會計傳統方法中的“經濟訂貨量”、“最佳生產批量”等方法已經沒有意義。變革現行的會計模式已是大勢所趨。價值鏈會計是適應這一變革趨勢的一種選擇。

        3、傳統會計理論的存在條件發生變化。

        第一,關于會計主體假設。價值鏈會計所管理的范圍已不僅僅是單一的企業,價值鏈會計將會計管理的范圍由單一企業擴大到價值鏈的部分或整體,變成了由多個企業所組成的價值鏈虛擬企業。這種會計主體可以根據需要擴大或縮小,“價值鏈虛擬企業”使會計主體的范圍具有“可變性”,從而把握會計主體變得十分困難。

        第二,關于持續經營假定。在價值鏈中,會計主體存在時間長短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疤摂M企業”可以隨業務活動結束,或者需要調整該項業務時,“虛擬企業”可以隨時終止。持續經營假定將不再適用。在傳統財務會計中,非持續經營條件下應適用清算會計;在價值鏈虛擬企業會計中,是適用清算會計還是創造新的財務會計方法值得研究。

        第三,關于會計期間假設。會計期間假設是指為了定期總結企業經營成果,人為地將企業經營時間劃分為一段段相對獨立又相互連接的期間,并將其作為編制財務報告的時間范圍。顯然,這一假設的提出與會計信息的加工和傳遞技術受到限制有關。價值鏈會計是在信息化條件下出現的新的會計模式,實時報告成為現實,信息使用者則可從網絡上隨時獲得最新的會計報告,而不必等到某個會計期間結束再獲得,從而大大提高了會計信息的及時性。

        二、價值鏈會計基本理論框架的構建

        1、價值鏈會計的概念與本質。

        價值鏈會計,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價值鏈核心企業為龍頭,以價值鏈的整體價值最大化為根本目標,以提高價值鏈競爭力、市場占有率、客戶滿意度和獲取最大利潤為具體目標,以商務和會計協同為運作模式,通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通訊技術,實現對價值鏈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有效規劃和控制的一種管理活動。

        2、價值鏈會計的目標定位。

        會計目標是指會計工作期望達到的目的或境界,它的內容既是人們主觀愿望的體現,又要受到客觀環境條件的制約和影響。價值鏈會計的目標也就是價值鏈會計系統運行所期望達到的目的或結果。因此,價值鏈會計的目標可以表述為:為信息使用人提供動態的價值信息,借以優化價值鏈流程和價值鏈聯盟,并同時以實時控制為核心協調和優化價值鏈,最終實現價值鏈聯盟和核心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動態地看,價值鏈管理實際上是一個圍繞價值增值,不斷協調和優化價值鏈的過程。價值鏈會計既是價值鏈管理的重要工具,也是價值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價值鏈會計必須服務和服從于價值鏈管理的目標和要求。

        3、價值鏈會計基本假設。

        價值鏈會計假設是價值鏈會計賴以存在的基本前提。價值鏈會計假設與傳統會計假設既相聯系又有突破。其內容分別是:價值鏈聯盟會計主體假設、與清算假設并存的繼續經營假設、實時處理與會計分期相結合,以及價值計量假設。

        (1)價值鏈聯盟會計主體。會計主體假設限定了會計核算與報告的特定的空間范圍,強調企業以獨立實體作為會計主體,為企業投資者和債權人提供會計信息。同時也允許將幾個相聯系的法律實體整合為一個會計實體。對于在何種條件下整合以及如何整合,則僅對于母子公司之間的合并報表事項有所涉及。對如何將價值鏈聯盟體的整體或部分作為會計主體,則是一個新間題,這也正是價值鏈會計存在的一個基本前提。在價值鏈管理中,價值鏈聯盟體以及虛擬企業的出現,使會計主體的典型形態—企業變得越來越模糊。因此,會計主體假設的概念范疇應擴大,主體的范圍可以不局限于是否存在實體。價值鏈中的會計主體可以是各個分立的價值鏈上的點,也可以是類似核心企業的母公司,及各外延企業為子公司的集團。系。

        (2)持續經營假設和清算假設并存。傳統財務會計基本前提之一的持續經營假設是指在會計上假定企業將持續經營下去,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企業不會被清算或破產。價值鏈管理中,多變的經濟環境加大了經營風險,網絡的擴張使企業虛擬性加強,這些都對會計主體持續經營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一方面,會計主體面臨的是競爭日益激烈、風險日益增大的經濟環境,企業隨時有被清算、終止的可能。另一方面,會計主體十分靈活,存在的時間長短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虛擬企業可以隨業務活動的需要隨時成立,當該項業務活動結束,或者需要調整該項業務時,虛擬企業可隨時終止。投資者和債權人在分析評價價值鏈會計信息時,可能更多地需取得特定期間假設下的財務報告。因此,價值鏈會計既要提供持續經營前提下的會計信息,又要提供清算假設甚至其他特定期間假設下的會計信息。

        (3)會計分期和實時報告。會計分期假設是在會計主體終止前,應定期向會計信息需求者及時提供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信息,人為地將會計主體持續不斷的經營過程按一定的時間分割開來,形成一個個的會計期間。但在價值鏈管理下,會計分期實際意義受到挑戰。計算機網絡的采用,使每筆交易在瞬間完成,虛擬企業可能在某項交易完成后立即解散,存在時間長短具有不確定性。在這種情況下,要人為地進行分割,不僅是很困難的事,而且沒有實際意義。在此基礎上的權責發生制和配比原則也受到質疑。因此,價值鏈會計在滿足傳統會計分期反映基礎上,還應該更靈活處理分期會計處理事項,諸如重視項目有效經營周期報告、重視實時報告,以彌補傳統會計分期核算的弊端。

        (4)價值計量。在價值鏈管理中,給貨幣計量提出了強化與充實的要求。一方面價值鏈聯盟體的貨幣環境復雜化,加劇了會計主體所面臨的貨幣風險,沖擊了幣值不變假設。另一方面,在價值鏈中,知識資本作為一個獨立的要素參與到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作為新經濟時代最重要的企業資源。企業有必要對知識資本、人力資本進行確認和計量。而這些非傳統資本都難以用現有的貨幣計量模式進行衡量。在價值鏈會計中,非貨幣計量形式將被大量應用。在基本財務信息之外,以非貨幣形式計量的非財務信息也將成為衡量企業價值的重要依據。同時,在現代信息技術支持下,多種計量形式同時使用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強。

        4、價值鏈會計職能界定。

        (1)價值鏈會計的反映職能。價值鏈會計是傳統會計的發展,其職能也應包括反映和控制兩項基本職能。作為價值鏈會計的反映職能,其特點是動態性、實時性和全面性,不受會計期間的限制,而以最快速度反映企業價值活動的信息:第一,更全面。價值鏈各個節點企業或主要節點企業都成為價值鏈會計的反映對象。第二,實時動態。傳統會計的反映職能也具有一定動態性,但這種動態性僅僅是反映對象的動態性。價值鏈會計能做到反映行為的動態性,價值鏈會計反映具有實時的動態性。

        (2)價值鏈會計的其他職能。價值鏈會計還包括戰略與計劃協同、多維控制和實時評價等職能。戰略協同:價值鏈聯盟體是基于價值鏈統一的戰略目標而形成。因此,戰略協同就是價值鏈會計的重要職能。戰略協同并非要求價值鏈上所有成員的戰略目標都相同。戰略協同的目標是所有成員企業各自的戰略目標都能統一到聯盟體的整體戰略中來。這是聯盟體建立的前提條件。計劃協同:是指對較短時期的預測、計劃或預算進行協同,它是為具體落實戰略協同而實施的一系列計劃程序和執行程序的協調一致。多維控制:企業的價值鏈常常不是單一的,而是一個縱橫交錯的價值鏈網絡。由此服務于價值鏈管理的價值鏈會計對價值鏈的控制也不可能是孤立和分散的控制,而應該在實時評價的基礎上進行多維的全方位控制。因此,對價值鏈的控制必然是一種多維控制。實時評價:實時評價職能強調的是評價的即時性,要求以最快的速度揭示價值鏈的價值創造過程,對價值鏈運營績效作出評判。這種經過評價產生的即時性信息,更有利于正確及時地進行決策,實時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

        第7篇:會計主體的前提條件范文

        關鍵詞: 成本會計 目標 假設 對象 原則

        成本會計作為會計學相對獨立的分支學科,需要有一個理論結構,借以建立統一的邏輯推理體系。成本會計的理論結構是以成本會計假設為前提,圍繞成本會計對象所形成的一系列相互聯系的目標、對象、原則等組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其目的在于解釋、評價、指導和完善成本會計實務。本文對成本會計的理論結構進行初步探討。

        一、成本會計目標

        確立成本會計目標是建立和發展成本會計理論結構的首要問題。成本會計作為一種記錄、計量和報告有關成本信息的會計信息系統,其目標因會計主體、歷史環境等的不同而產生差異,但在這具體表現形式的背后,存在著相同的特性。據此,我們可將成本會計目標區分為三個層次:基本目標、具體目標和終極目標。

        (一)基本目標。就是讓一定的成本帶來盡可能多的收入或收益,即提高經濟效益。成本會計正是從成本費用的計量、記錄、計算及監督等方面著手,為提高經濟效益服務,并以經濟效益為最高目標。

        (二)具體目標。成本會計主要是通過成本費用報告、統計數據及專題報告等形式,為內部相關部門和員工提供特定的和綜合的成本會計信息,以便其進行成本規劃與管理控制。

        (三)終極目標。就是進行稀缺資源的有效配置,實現成本效益最大化。成本會計的最重要特征,是把注意力放在企業資源的詳細計劃和有效的控制方面。

        二、成本會計假設

        成本會計的基本假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成本會計工作的制約因素或前提條件,是對客觀情況合乎邏輯的推斷,主要有成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成本計算分期、多重計量、公正分配等假設。

        (一)成本會計主體。按照現代成本會計的觀點,企業或其他組織等獨立的經濟主體是成本開支的真正主體,其成本是指為最終實現目標而耗費或放棄的各種物質資料、勞務和支付給職工的工資等。應排除一切與其經濟活動無關的強加或強行攤派的成本。

        (二)持續經營。是指成本核算應以持續、正常的經濟活動為前提。這樣才能使成本會計的原則、程序和方法建立在非清算的基礎上,具體表現為各項資產以持續經營價值計價,資產的耗費以實際成本計價,各項費用成本體現已耗資產價值的貨幣反映,從而保持成本會計信息處理的一致性和穩定性。

        (三)成本計算分期。持續經營確定了目前及將來的預期狀態,為了提供一定時期的成本會計信息,與會計報表的周期相一致,會計分期的運用,使得成本會計在成本費用的計量方法和內容上具有了鮮明的特色,正確劃分各個時期的成本費用界限。這樣,才能有利于費用、收入、利潤的確認和計量,保證成本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以免誤導使用者。

        (四)多重計量。成本一般表現為經濟活動付出的代價,這些代價中不僅包括物質資料的耗費,而且包括人力資源體力和腦力等精神成本的耗費。成本會計的計量可采用貨幣計量和非貨幣計量相結合。

        (五)公正分配。費用分配的公正性直接關系到成本會計信息的可靠性。所謂公正,主要是指間接費用分配標準的選擇上,應根據因果關系,選擇與所分配費用的高低最密切的標準。要求盡可能減少主觀因素的影響,保持分配方法的合理性。

        三、成本會計的對象

        成本會計是以費用為對象,對資金運動過程中的耗費進行分類、計量和分配,為成本預測、決策、控制、分析與考核提供客觀依據的一門分支會計。從本質上看,同一般會計對象一樣,成本會計對象仍在于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資金運動,所不同的只是限于資金耗費方面的資金運動。就性質上來說,成本會計是合理利用內部資源的控制會計,主要服務于企業內部的成本管理,提供決策制訂和業績評價所需信息。

        四、成本會計原則

        成本會計原則是成本會計工作中應遵循的各項基本原則,提供信息使用者所需的高質量成本信息。成本會計在堅持一般會計核算原則的同時,又要符合其獨特的要求,拓展或改變部分原則的內涵。

        (一)合法性原則。它是指成本會計核算必須符合有關法律、法規和制度的規定,嚴格遵守成本開支范圍,從而保證信息的準確和可靠。同時,也不能人為地混淆成本和期間費用、不同成本計算對象、不同期間成本等的劃分界限,否則,從嚴格意義上講,也是違法違規行為。

        (二)受益性原則。成本費用的分配方法應按成本驅動原理,遵循受益性原則進行選擇,體現“誰受益誰負擔”的思想。

        (三)目標性原則。企業進行成本管理必然具有明確的目標,期望發生的成本支出能夠帶來盡可能大的效益,即實現成本效益最大化。這就要求成本會計提供的信息要有針對性,及時地為成本管理提供所需的信息資源,滿足決策需要。

        (四)實際成本原則。企業或其他組織所采用的成本計算方法可能不完全相同,但為了正確地計算當期的盈利水平,需要在核算期期末時,將其調整為實際成本。但從成本計算的歷史發展和經濟狀況日益復雜性來看,實際成本計算只是成本計算的基礎、核心和主體,而不是全部。

        (五)成本效益性原則。從管理者的角度,提供的成本信息越豐富,越有利于進行成本管理和控制,但要受信息披露成本的制約,需要信息使用者和會計人員之間有密切的協作。當然,在現有的計量理論與技術條件下,要準確計算披露的成本與效益是不現實的。盡管如此,人們在設計成本會計制度、確定成本信息披露詳略程度、披露方式和披露頻率時,仍需要對成本與效益因素進行衡量和判斷。

        成本會計目標屬于成本會計理論結構的最高層次,構成其理論基石;成本會計假設規定了成本會計運行的前提和制約條件;成本會計對象及要素的確認和計量,體現了成本會計目標的具體要求;成本會計原則作為成本會計工作的基本指導方針和實務處理的具體規范,是保證成本會計目標得以實現的強有力手段。

        參考文獻:

        第8篇:會計主體的前提條件范文

        關鍵詞:目標與假設 確認與計量 信息披露 對策

        環境會計是在環境資源惡化和批判傳統會計的基礎上產生的,它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有關環境、法規為依據,研究發展與環境績效,以及環境活動對財務成果的一門新興學科。在我國,對環境會計的研究還不夠深入,環境會計的基本理論也無一達成共識,這顯然不利于環境會計的進一步研究。因此,建立科學的環境會計基本理論體系顯得尤其重要。

        一、環境會計的目標與假設

        (一)環境會計的目標

        環境會計目標是在環境會計目的指引下設定的對環境會計職能作用的要求,是環境會計目的的具體化。環境會計目標可分為基本目標和具體目標兩個層次:基本目標是協調企業的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使它們能夠均衡發展;具體目標是向環境利害關系人提供有關企業環境狀況和環境行為方面的信息。綜合基本目標和具體目標,環境會計的目標可概括如下:

        1.促使企業在經營管理和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高度重視生態和物質循環規律,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努力提高環境效益和效益。

        2.確認和計量會計主體在一定期間內的環境經濟效益與經濟損失。

        3.組織相應的會計核算,盡可能多地為社會各部門提供有關企業環境目標、環境政策、環境規劃以及對環境保護的義務、貢獻等方面的環境會計信息。

        (二)環境會計假設

        1.會計主體假設。以會計主體為環境會計的基本前提條件對其核算范圍從空間上進行有效的界定,有利于正確反映一個經濟實體的環境資產及其承擔的債務,其環境收益或可能遭受的環境損失,提供準確的環境信息。環境會計的主體假設應注重會計主體的行為特性,而非所有權特性。僅將會計核算局限于會計主體本身所擁有的資產已不適宜,而應將這種由該會計主體的行為所產生的外部不經濟性包含在會計的核算對象之內。

        2.可持續發展與會計分期假設??沙掷m發展與會計分期假設是在環境惡化的條件下,作為環境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受到其影響而提出的一種制約條件。它是指會計主體在可預見的將來不面臨破產清算,它所持有的環境資產將按原來的目的在正常的經營過程中被耗用,它所承擔的環境負債也將按原來的承諾如期清償,以及環境資源的消耗、補償循環是可持續的,即假定環境資源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在不斷補償的前提下實現良性循環,從而保證可持續發展。企業的經營方針和目標必須符合國家的環境政策,其在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中要承擔相應的環境責任,保證環境資源的良性循環。否則,如果其環境表現惡劣,無力承擔環境責任,那么,它面臨的環境風險將迫使其關門停業。只有在此假設下,才能建立起環境會計計量和確認原則,解決環境資產計價等問題。當然,為了充分發揮環境會計管理的作用,及時提供環境信息,必須認真地把持續經營的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劃分為一個個首尾相接、間距相等的會計期間,以便確定和分析會計主體的環境責任履行情況。

        3.環境資源稀缺性與環境價值假設。在現有的條件下,良好的環境是稀缺的,根據稀缺性標準,環境和資源應具有資本性質。一般來說,自然資本隨著人造資本的產生而減少,這些資源環境并非都可替代,即使可替代,也需付出一定的代價。因而環境會計要計量兩種資本的轉換過程,并確定最佳的比率。同時,要進行環境會計核算,首先必須承認環境資源是有價值的,它不適用于勞動價值理論,但適用于邊際價值理論。

        4.貨幣計量的多元計量假設。會計作為一個經濟信息系統,主要提供定量的信息,因此,必須選擇計量單位和計量屬性。環境會計核算既具有商品性而又不限于商品性,很大一部分在計量上具有模糊性特征,如森林覆蓋率、草場質量、水資源的含沙量等,若僅以貨幣作為計量單位,就不能客觀地反映會計主體的環境狀況。因此,環境會計的計量單位應是以貨幣計量為主,輔之以實物,與自然環境有關的指標,甚至是文字說明??傊?,環境會計的計量可采用定量計量和定性計量相結合、計量的精確性和模糊性相兼容的辦法,以使環境會計信息使用者對環境會計對象的質和量的規定性具有較客觀的認識。多元計量表現能夠互相補充,提供更加完整準確的信息,滿足各方面的要求。

        二、環境會計的確認與計量

        (一)環境會計的確認

        環境會計的確認是將涉及環境的經濟業務作為一項環境資產、環境負債等會計要素正式計入會計載體的過程。企業環境會計的確認與傳統會計的確認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因而其基本的確認標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可定義性。在企業的環境活動和與環境活動有關的經濟活動中,凡是能用貨幣、實物、指數等計量或用文字敘述的信息都屬于企業環境會計確認的范圍。在具體工作中,將這些信息具體化為環境會計要素或能用文字等說明的資料,按照這些要素的定義和特征及文字說明中包含的內容等加以確認。

        2.可計量性。即在可定義的基礎上,將環境信息和信息用貨幣、實物量、文字等進行計量或描述。其計量標準具有多樣性。

        3.信息的相關性。是指要滿足各方面信息使用者對信息的需要,具體地說,是要針對信息使用者的具體需要,排除不相關的數據,增加有用的信息。如在財務報表中增加補充使用方面的資料。

        4.信息的可靠性。環境必須如實、完整地反映環境活動和與環境活動有關的經濟活動及其事項。在環境會計確認時,不僅要認真審核原始憑證所記載的事項是否真實,還要審查環境信息的文字記載等是否全面、可靠。由于企業環境會計要素不同,因而其確認的標準也不盡相同,因此,必須針對具體進行具體。

        (二)環境會計的計量

        環境會計對環境資產、環境負債、環境效益等各會計要素的核算都需采用一定的折算為貨幣進行計量。但環境會計貨幣計量單位的貨幣含義不完全是建立在勞動價值基礎上的,建立在勞動價值理論基礎上的財務會計計量方法難以對環境會計諸要素進行計量。隨著環境管理的發生、,對環境會計提出了很多的要求,但由于環境會計的計量方法始終得不到解決,致使環境會計一直停留在理論探索階段,其實務始終得不到發展。因此,環境會計必須采用有關計量方法來計量非交換、非人類勞動物品的價值。隨著環境經濟學理論與實踐的不斷豐富,為建立環境會計的計量方法體系提供了很多可借鑒之處。主要方法有:直接市場法、替代市場法、意愿調查評估法等。

        三、環境會計的信息披露傳統財務報表只披露

        能用貨幣計量的會計事項,反映的是以成本為計量標準的信息,且格式、項目排列以及填列方法都較固定等等,其現狀約束了環境會計信息的充分揭示,顯然不能滿足環境會計的需要。較為可行的辦法是在傳統會計報表的基礎上,增添有關環境會計的核算資料,再輔之以報表附注、文字說明等,揭示企業基本的環境會計信息。如在資產負債表中資產方最后應增列“資產”、“自然資產損耗”科目,負債方應增列“應付環保費”科目,所有者權益下面增列“自然資本”科目等;在損益表中應增列“環境收入”、“環境治理費”、“環境損害費”,以及“環境利潤”等。

        此外,在會計報表附注中還應客觀揭示企業生產活動所消耗的資源、環境污染的程度及所造成的責任成本、罰款等情況。同時,還應反映企業采取環保措施發生的支出和收益情況,及其對未來環境的,企業治理環境的長遠目標及行動,環境經常性支出的數字等。使企業的會計報表不僅能反映企業的財務信息,而且能更充分地反映環境會計信息,以此滿足社會各方面的需要,最終實現會計的綠色革命。

        四、我國建立環境會計的對策與建議

        在我國會計體系中創建環境會計是十分必要的,這不僅是我國嚴峻的環境形勢客觀要求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求,也是企業自身和我國對外開放的需求,同時又是會計發展和改革的需求。建立我國環境會計,不僅是一個會計問題,也是一個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

        1.大力宣傳環境會計,加強會計理論研究。在建立環境會計的過程中,應克服傳統觀念的束縛,積極借鑒國外研究成果,并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加強環境會計理論和方法的研究,以指導我國環境會計實踐。促使環境會計理論早日與會計實務相結合,以提高環境會計的核算水平,為企業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提供相關的會計信息。發展環境會計需提高環保意識,大力宣傳環境會計的優越性,只有提高全社會的環保意識,才能促進更多的人去研究和發展環境會計,推動會計理論和實務水平的提高。

        2.加強環境會計法規建設,進一步完善會計法、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會計法是會計工作最高層次的規范,將環境的核算和監督列入會計法,無疑以形式確定了環境會計的地位和作用,是將環境會計理論付諸實踐的最強有力手段。會計準則是對會計核算工作具有約束力的規范,將涉及環境的內容列入會計要素,成為必須披露的內容,將會有效地防止有關部門和單位短期行為。會計制度應逐步對環境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作出具體規定,使環境會計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會計人員掌握。

        3.進一步加強環境會計的社會和政府監督。環境會計主要是以企業為會計主體核算企業對社會資源環境的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企業從自身利益出發,往往不能全面、如實地進行揭示。因此,環境會計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和政府的監督,應由政府或有關社會機構,依據國家的有關環保法律、法規以及相關會計法規、制度,對環境會計信息的合法性、真實性進行監督,以促使企業加強環保意識,自覺保護環境。

        4.提高會計人員素質。隨著公眾環境意識的增強,環境水平的提高,環境保護措施的改進和發展,環境管理思想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要實施全方位、全過程的環境管理就必須首先使財會人員樹立起環保觀念,同時,環境會計還是一門多種學科交叉滲透而形成的學科,對會計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增強會計人員環保意識的同時,還要提高會計人員環境會計的專業水平。

        1.林萬祥,肖序。企業環境成本的確認與計量研究[J].財會月刊,2002(6)

        第9篇:會計主體的前提條件范文

        根據的經濟關系理論,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中的生產資料所有制關系是生產關系的基礎。生產資料所有制關系是人和生產資料結合的方式,財產所有權是經濟所有制的法律表現形式。

        產權,是除所有權外,還包括占有權、使用權、支配權、經營權、索取權、轉讓權、處置權等等的一組權利。產權中的各種權利具有可分離性。產權關系實質是社會中最基本的經濟關系。與經濟關系相比,產權關系界定的范圍更加針對地指向會計的主體形式---企業,反映主體中的各種產權關系。

        一、會計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是產權關系

        理論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理性認識。會計理論是系統化的會計知識體系,其目的是為觀察到的會計實務提供理由并預測未觀察到的會計現象。會計理論結構由會計對象、職能、目標、本質、假設和原則、準則及會計程序與方法等元素組成。

        會計研究邏輯起點的確定是從事會計理論研究的第一步,研究起點的正確與否,將直接影響會計理論研究和會計實踐的方向,甚至整個會計體系的科學性。

        邏輯起點是對理論體系的基本問題進行回答所必須使用的關鍵概念,其基本特點表現為:

        1.起點是最本質的東西;

        2.起點是所處理論體系中的直接存在,能揭示會計觀念的產生、發展、變化的真正原因;

        3.起點是會計理論的出發點,也應是其歸宿點。

        會計理論結構由若干元素組成,所有這些元素中,應當有一個元素作為邏輯起點,其他元素因這一起點而產生、發展變化。

        作為會計對象的產權關系先于其他各種會計元素產生,具備作為會計理論研究起點的前提條件。以產權關系作為會計理論研究的出發點和歸宿點,能使會計理論真正地為會計實踐服務,同時能客觀地檢驗會計理論研究的價值,而且產權關系的變化是推動會計理論和實踐不斷發展的永恒動力,成為會計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具有科學性。

        二、會計假設中的產權關系

        會計基本假設是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前提,是對會計核算所處時間、空間環境等所作的合理設定。我國現行會計基本假設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貨幣計量和權責發生制。

        現代企業會計主體是虛擬主體,個別產權投入公司企業后轉化為共有產權,同時個別產權失去對相應資源的控制而轉化為求償權如:債權和股權。

        持續經營是產權運行持續化的前提。持續經營使得資產可分為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在非流動資產中折舊費用的攤銷處理會影響到利潤,進而影響股東的權益。同時負債中劃分為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持續經營假設會計主體的經營活動無限期延續不會遭遇清算,使得債權人的求償權得以保證實現。

        會計分期使產權的關系和價值得以及時確認和披露,貨幣計量為產權價值的記錄、反映提供標準,權責發生制為產權價值的確認奠定統一的科學基礎。

        三、會計主體中的產權關系

        會計主體中的產權關系就是會計要處理的產權關系,也就是作為同一個主體內共有產權與個別產權之間,以及各個別產權之間的產權關系,一般包括:(1)會計主體與股東之間的產權關系是會計主體最基本的產權關系;(2)會計主體與債權人之間因借貨產生的產權關系;(3)股東之間的產權關系是會計主體中最重要的產權關系;(4)股東與債權人之間因風險承擔和利益分享造成的產權關系;(5)因委托--形成的股東與管理者之間的產權關系;(6)會計主體與政府機構之間因提供公共產品、公共服務、公共資源與會計主體間形成的產權關系;(7)會計主體與交易人之間的產權關系,是產生權責發生制的重要基礎;(8)管理者、內部機構與職工之間的產權關系,是人力資源會計的基礎;(9)會計主體與社會公眾的潛在的產權關系,表現在社會公眾是潛在的投資者或交易人,同時還可能是會計主體的受益者或受害者;(10)會計主體與宏觀經濟環境之間的產權關系。

        四、會計職能的產權分析

        會計職能是反映經濟活動,分析經濟情況,核算經濟效果,監督控制經濟活動,預測經濟前景和參與經濟決策。會計職能的產權表現為:界定產權性質,計量產權價值,反映產權變動,披露產權信息。會計核算環節中,確認和計量是產權及產權關系的控制,記錄和報告時產權和產權關系的反映。產權的復雜程度影響會計職能的內涵,會計職能的發揮效能也影響產權的維護。

        五、會計目標中的產權關系

        會計目標是指會計主體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通過會計工作所要達到的結果,受制于作為會計對象的產權關系,派生于會計職能,也受會計所處的社會經濟環境的影響。會計作為一個信息系統和管理活動,必須有一定的目標作為系統運行和管理活動的導向。會計目標的定位,決定著會計活動的方向和方式。對于會計目標的主要觀點有:受托責任論,決策有用論,信息需求論,融合論,權益均衡論和契約維護論等等。不同的觀點都是側重于對會計主體中不同產權關系的維護,從而最大程度上保護產權關系的正常運行。

        六、產權關系的變化對會計制度的影響

        概念框架是設計會計制度的基礎,而概念框架又取決于產權關系的變化。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由于企業市場主體地位得到確立,使得產權關系進一步明確,企業有了債權人和所有者(股東),承認了企業獨立的經濟利益及其存在的市場風險,區分企業資金來源和各種產權關系,估算資本成本,確定合理的資本結構。因此構建了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現代會計等式的會計制度。同時,會計制度在產權關系安排中的功能表現為:界定產權性質、計量產權價值、反映產權變動和披露產權信息。

        七、產權關系的變化對會計準則的影響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由于企業市場主體地位的確立,產權關系重新定義,會計實務中更加強調會計信息在可靠性基礎上對以投資人為主體的信息使用者的相關性,作為為會計工作提供規范和指南的會計準則也發生著改變。我國新會計準則體系的基本理念中增加了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會計目標為反應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有助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做出經濟決策。另外新的會計準則中采用資產負債觀來制定,要求企業提升資產負債信息質量,有助于改善資產負債管理,優化資本結構,提高決策水平,促進企業長期戰略和可持續性發展。同時新準則中適度、謹慎引入公允價值,一方面是為增強會計信息對投資人的相關性和有用性,另一方面也是我國新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表準則實現趨同的重要標志??梢?,會計主體的產權關系的變化會對會計準則的調整產生根本性的深遠影響。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韩在线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 在线观看免费高清AⅤ片 | 永久在线免费看AV的网站 | 亚洲人成在线俺来了 | 亚洲欧美中文在线观看 | 开心六月综合激情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