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數學綜合實踐教案范文

        數學綜合實踐教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數學綜合實踐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數學綜合實踐教案

        第1篇:數學綜合實踐教案范文

        關鍵詞:初中數學;備課;反思;專業成長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34-0039-01

        教師要想上好課,首先就要備好課,不打無準備之仗,這個道理誰都懂。但如何備課才算是備好課呢?近二十年教學實踐,經歷了從抄教案,到后來的網上拿來主義,到新課改實施后的集體備課,對各種備課方式有了一些思考。

        一、點線面體

        記得剛工作時,每逢開學,教導主任除發給我們教材外,還發了一本教學參考書和一本參考教案(一般都是名家編寫)。不少教師說,這本參考教案作用可大了,以后備課時把它抄下來,任務就完成了。抄的時候字跡一定要工整,內容要抄全,這樣期末考核時肯定不會扣分。這樣的抄教案方式,貫穿在我參加工作三年多的教學生涯中。當時覺得,繁重的備課占用了我們教師大量的時間。現在想來,這種抄教案除了當時的大環境影響,與自己對教學尚未入門,對自身專業發展要求不高也有很大關系。這樣的備課方式,還沒有找到備課的“真核”。我認為,備課按照認識層面的高低可以分成點、線、面、體四個階段。在“點”的階段,教師對各章教學內容僅知道它是什么,涉及的知識點如何解答,“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用老校長的話說就是你比學生多學了一堂課。通過研究教材,教師能知道一個知識點與本章節教學內容的聯系,知道所教的內容對后面教學的意義,備課時能前后連貫,對例題進行一題多變,一圖多換,這算進入了“線”的階段。教師通過備課,不僅能聯系本單元,還能聯系整個初中階段的教學內容,知道所教內容在整個初中階段教學中所起的作用(初中數學中同一領域的學習內容在不同的學段有不同的要求,同一個主題或單元學習內容的相關度很高),與其他知識點的聯系和區別,把握住教科書的知識體系,這算是進入“面”的層次備課。當我們教師能按照新課程標準,對教材整體把握,了解教材編者的意圖,清楚整個學段教材的邏輯線索,能夠把前后相關的知識整合起來,更多去關注學生的學,圍繞學生學發展區設計教案,這算是進入“體”的境界。著名特級教師孫維剛認為數學八方聯系,渾然一體,他的“結構教學法”就是進入“體”的層面備課的最好詮釋。而這也是我們教師備課的應然選擇。

        二、1+1>2

        集體備課的目的是讓教師就某一個章節、某一教學內容進行討論和研究,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通過思維碰撞,幫助教師加深教材理解,拓展教學思路。在新課改背景下,大多數學校采用集體備課形式,不少教師會照著集體備課教案上課。客觀地說,它能大面積地減少廢課、弱課,但因為所教班級、學生存在差異,照搬集體備課教案,就有可能畫虎不成反類犬。當然,有一種不經過討論,讓每個老師備一個章節,最后湊成一個學期數學組集體備課教案的做法,純粹是走形式主義路線,是要堅決摒棄的。在實踐中,我們采用“磨課”式集體備課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我們的方法是就某一章節讓一人主備課,其他教師提出參考意見,主備課者綜合大家的意見執教一節課,全體備課組人員在聽課后再提出修改意見,然后根據修改后的教案結合本班教學實際進行教學。這種集體備課經過教師智慧碰撞,有了多輪“頭腦風暴”,實現了資源共享,同時又給執教者針對班級實際留下了足夠的創造空間,產生了集體備課1+1>2的化學反應。備課包含了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設計、教學對象以及學生練習等諸多因素。作為主備課者,要在備課時連線成面,對本章節知識結構有較清晰的認識,能結合教參、網絡等資源提出自己執教思路。實踐證明,主備者設計的教案越具有開放性,參與備課者對教學設計中課堂提問的深度、難度、跨度、密度、梯度、角度思考越全面,備課成效越高。因為我們的所有備課都是為了學生的學,有意義的課堂提問能引發學生的思考,把教學引向深入,對提升學生數學綜合能力有很大作用。從學生學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備課,根據學生“學”的特點,設計教的方式,是最接近教育本原的。

        三、我思故我在

        數學家笛卡爾(R.Descartes)說:“我思故我在。”我們不少教師注重于課前和課中備課,但對于課后的教學反思,教案改寫還不夠重視,其實這也是備課的一種方式,屬于有生命力的生態備課。這樣的備課(實踐后的反思、調整、再出發)對提高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作用是巨大的。一堂課上完后,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設計方案和課堂實施方案做一番比較,看看哪些地方是課堂生成的,效果如何,反思這堂課教學亮點在哪里,學生學習收獲在哪里,還有哪些改進之處。可以在備課筆記上寫出貼切的“教后記”(可長可短),把這些“教后記”整理出來,就是最鮮活的教育科研資料,它接地氣,有實踐指導價值。隨著多輪教學,教師對同一內容的教學會積累大量的經驗、教訓,更有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使有效教學走可持續發展之路。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難以成為名師,但如果寫三年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這樣的反思式備課,為每一位教師成為一名真正的名師提供了可能。

        參考文獻:

        第2篇:數學綜合實踐教案范文

        一、確定本課題研究的方向

        七年級數學備課組的集體備課的方向是:以山東省杜郎口中學的教學模式為樣板,以學生為主體,全面轉變教師教學理念和課堂教學模式,以提高集體備課的實效性為目標,努力探索出更適合城鎮、農村中學數學的教學模式。

        二、具體實施

        1.改進集體備課的方式

        七年級數學科在備課組長組織下分工合作,在學期開始就在組內商定備課活動、內容的安排,主要包括每個成員的主備課范圍、輔備人、集體備課主講人等。每周一至周四,由備課教師熟悉教材,自我初備(不一定形成文字材料),并對比周一已經發送到備課組公共電子郵箱的由主備課人已經完成的教案。每周四下午4:00到6:00進行集體交流,原則上周四當天下午形成集體備課教案,從下周一至下周五為個性設計與反思即二次備課的時間。概括說來,我校集體備課流程共分四步。

        (1)初備。每次集體備課的內容就是下周的教學內容,根據一周五個課時教學內容的基本情況,先將新課程教學教案落實給不同的主備課人進行初次備課。之后,主備課人需以思考提綱為中心深入吃透教學內容,并總結和整理出其中的知識點和教學難點、重點,確定出教學目標。再就如何實現教學目標和如何突破重難點教學內容做深入思考和設計,最后達成交流意見。

        (2)集體交流。交流內容包括:主備人針對討論提綱提出自己的思考觀點、理解、設計以及相關依據,其他教師負責補充、完善;由主持人針對這次備課中的問題或上周教學實踐中的問題組織討論。集體備課的最大的益處在于,促進有價值信息的溝通交流,實現最優化教學資源的共享,推動教師間的共同進步。另外,為了創設融洽良好的交流環境,我們摒棄了過去交流時需做記錄的要求。各人記自己認為值得記的東西,可以是別人的觀點和方法,可以是聽了別人發言觸發的瞬間的思考。發言時不分主次,某一方面能力強的、掌握信息多的可以多說幾句,才入門的、經驗欠缺的可以多聽聽,學學別人的方法。

        (3)形成教案。集體交流兩小時之后,由主備人綜合集體的意見和智慧,在個人初備的基礎上形成教案。

        (4)個性設計與反思。一個好的個性設計或深入的反思比單獨備一課的教案更能提高人的業務能力。

        2.加強集體備課管理

        在管理方面我們做到“四定”“兩結合”。“四定”,一是確定了集體備課的周期(上周五至下周四);二是確定了集體備課流程;三是確定了主備、輔備人的職責;四是確定了集體備課的考核評價制度。“兩結合”一是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相結合。本備課組在完成備課任務的同時,探索著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相結合,并逐步由剛性的制度管理向彈性化的人本管理轉變的管理方式。我們集體備課的目的首要的是形成一份高質量的教案,其次是減輕教師筆頭抄教案的負擔。二是備課和培訓相結合。集體備課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相互交流、相互影響、相互吸取的過程,這本身也是一種師培的過程。

        三、通過集體備課實踐所提煉的觀點

        (1)集體備課前離不開自備。

        (2)要發揮集體備課的實效性,備課組成員必須人盡其能。

        (3)備好教師上課用的教案,更有必要備好學生課前預習的學案。

        (4)在集體備課中精編練習題,抓好教學反饋環節,是提高集體備課實效性的一個重要途徑。

        (5)頭腦風暴應該放在上課之前,教學反思放在課堂之后。

        在集體備課后的實踐中我們發現:我們的課堂反饋手段多數是完成課本的習題,但很多學生采取抄襲手段應付教師的檢查,使得反饋缺乏真實性。后來我們精編一些配合教學使用的同步練習題,以便更真實地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程度,更好地調整教學進度。

        第3篇:數學綜合實踐教案范文

        【關鍵詞】學案導學 初中數學 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092-02

        一、“學案導學”的基本含義

        “學案導學”是新課改下一種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旨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對課程內容進行深入理解,使自身能力不斷提升。“學案導學”中的“學案”并不是傳統意義上對教案的復制與理解,在傳統教案設計中,教師往往從自身出發,根據自我理解形成教案,以致學生很難理解教師教案中表達的基本內容,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因而,“學案導學”中的“學案”首先應從學生實際著手,以學習者的角度進行教案的編寫,編寫的內容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學習難點、問題設置、拓展研究、學法指導等內容。

        “學案導學”中,“學案”是教學內容的載體,“導學”是具體的教學方法,教師主導課堂教學,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體,師生之間形成相互交流、探討,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的關系,這種教學模式改革了傳統教學“單向灌輸”的教學缺陷,極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主要特點

        1.強調教師的引導

        課堂教學中,“學案導學”以課程實際為基礎,教師引導為關鍵,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體,師生之間經過通力合作,相互交流,共同完成相應內容的學習。對比傳統教學而言,“學案導學”最大的改進就是提高師生的互動,轉變單向授課的教學方式,將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探索與討論,使得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活潑,教學效率也得到很大的提升。

        2.教案設置的靈活性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不是墨守成規,而是更加靈活,課堂教學模式應各種各樣,并不局限于某一教學設計。這一點主要體現在教案的設計上,設計依據課程內容的主要知識點,教師應更加注重指導方法的設計,使學生能盡快的融入到相應知識點的學習中,簡化學生的認知過程。在整體教案設計上,教師應將重心放在問題與課程習題的設計,問題與習題的設計主要是用來考察學生的理解能力與知識拓展能力。

        三、“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構建

        1.組織學生討論,進行問題答疑

        當學生進行過一遍內容的自學后,將遇到的問題也整理出來,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發表自己見解與問題的時間。因為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不可能讓學生一個個將問題闡述,因此,在自學內容過程中,教師允許學生相互討論,對學生遇到的問題,通過相互討論解決,如果存在較大爭議的,記錄下來,討論環節根據前后座位進行分析,通常設置5~6名學生為一個討論小組,自學與討論時間完成后,小組將討論中遇到意見不一的問題上交給教師,教師通過整理,將其中問題性質相同的進行歸類,綜合完成后,總結出學生遇到的整體問題,進行重點講解與問題答疑,這樣,能夠使學生及時獲得問題的正確解答,加深學生的理解。

        2.重點難點講解,總結與歸納課程內容

        在解答完相應的內容后,若學生在進行自學時遇到問題或困難,教師應及時對其進行解答,并將討論較為頻繁的問題進行重點的講解。在講解過程中,教師不能一味的將正確的答案呈現給學生,要采取逐步引導的方式,使學生在逐步思考中得到問題的正確理解。比如,在“菱形與平行四邊形”內容的學習中,學生常常會將菱形與平行四邊形混淆,教師在講解課程內容時,不能單一的對“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的概念進行闡述,而需要從生活實例中找出兩個多變性的不同之處,學生在聽玩教師的分析后,將自己所遇到的疑難問題進行總結與歸納,防止概念以往,在后續學習幾何時也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3.知識拓展,能力開發訓練

        學生知識拓展能力的高低即創新思維能力的強弱,這是新課改下學生能力培養的重點,在學生對基礎知識有了一定的掌握后,教師主要以課后拓展習題對學生能力進行進一步開發,學生在做完教師給出的拓展習題后,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在反復思考中得到進步,比如,讓學生思考在拓展訓練中運用到課程的哪個方面的內容、使用哪些技巧、與課文基礎相比,拓展訓練主要延伸了哪方面的內容等等。

        例如,在學習完初中七年級下冊同底數冪的乘法中,筆者就在教案的拓展習題設計中增加了同底數冪的拓展訓練:

        習題一:在學習完同底數冪后,那么有?

        習題二:已知 ,那么?

        習題三:已知,求的值?

        通過設置以上的拓展習題,將同底數冪的課程內容進行了總結與延伸,學生通過練習上述的習題,不僅能夠加深課程內容的理解,還能深化課程內容,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散。

        四、結語

        總而言之,“學案導學”作為一種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對于教師而言不僅是一個挑戰,更是一種機遇。在實際教學設計上,教師要緊扣教材,靈活設置教案,緊緊圍繞課程重點,同時又要考慮到學生能力的差異,有不同的側重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課堂教學效率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第4篇:數學綜合實踐教案范文

        學習方式的轉變被看成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和核心任務,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是本次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和風景線. 這必然要求數學教師由重“教”向如何指導學生去“學”轉變,由簡單地呈現教材內容向創造性使用教材轉變.

        一、要有先進的教學理念

        根據當前教改實際情況教師應注意以下思想觀念的轉變:

        1. 育人觀的轉變

        新課標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整個數學教育活動也應以育人為核心,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同時又要因材施教,要讓學生在數學方面有特長,得到培養和發展. 同時又不歧視“差生”,耐心關心他們. 既要著眼于當前任務的完成,又要看到適應學生今后長遠的發展需要.

        2. 教材觀的轉變

        教材不是“法典”,只是教學的依據. 教師應把握學科特點教學.

        3. 學法觀的轉變

        學生的學習方法,一般可分為“接受 + 記憶 + 模仿”“探索 + 實踐”“創新”三個層次. 大量的基礎學習仍然是以“接受 + 記憶 + 模仿”的形式展開,更進一步是以“探索 + 實踐”為主的學習活動,創新性學習則是要求更高的一種學習,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時應分不同年齡不同要求進行.

        二、改進備課方式,提高備課效益

        備好課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我們應從四個方面改進備課方式:

        1. 倡導集體備課和教案個性化處理

        把集體智慧和個人特長結合起來,形成有特色的教學藝術.

        2. 突破備課規范,預設彈性教案

        教學中為學生的主動參與、個性發揮留有時間和空間,為教學的動態生成創造條件. 教師要預設“有彈性”的教案,教學目標“上不封頂、下不保底”. 隨時關注來自學生的信息反饋,抓住有價值的信息,完成教案的調整.

        3. 注重教學反思,進行二次備課

        在實踐的基礎上,總結經驗教訓,進行課堂反思使備課得到升華和提高. 在“備課—上課—反思—再備課—再上課”的循環往返、螺旋上升過程中提升教育智慧.

        4. 備課時要綜合考慮、系統分析研究教學全過程

        如:教學計劃、教學方法與策略、學生管理(紀律)、教學時間和資源的合理控制、教學檢測、課外活動及作業等.

        三、要關注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是學生主動獲取知識、自主發展最主要的時空環境,也是教學矛盾最集中的場所. 數學教學過程是學生對有關的數學內容進行探索、實踐與思考的學習過程. 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比較、猜想、推廣、交流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使學生通過各種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和思考問題,產生學習數學的愿望和興趣. “創造性”是教不出來的,但教可以埋下發現的種子,形成創新的意識,有了這樣的種子和意識,我們的學生早晚會有發明創造的.

        四、注重對學生學習狀態的評價

        學習狀態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情感、態度的投入狀態,具體體現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興趣. 任何教學效果都必須通過調控學生的學習狀態才能實現. 學生在課堂上有好的學習狀態就會有好的發展,并會通過成績等各方面表現出來. 學習狀態包括參與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情緒狀態和生成狀態.

        參與狀態:學生是否全員參與學,是否還參與教,把教與學的角色集于一身.

        交往狀態:課堂上是否有多邊活動,豐富多樣的信息聯系與信息反饋;看課堂上的人際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圍. 思維狀態:學生是否敢于提出問題、發表見解,問題與見解是否有挑戰性與獨創性.

        情緒狀態:學生是否有適度的緊張感和愉悅感,學生能否自我控制與調節學習的情緒.

        生成狀態:學生是否都各盡所能,感到踏實和滿足;學生是否對后續的學習更有信心,感到輕松.

        五、堅持寫課堂教學反思

        葉瀾教授曾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可能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 ”中國古代就素有“三耕”之說——“目耕”(讀書)、“舌耕”(教書)、“筆耕”(寫作). 作為教師,如只是讀書、教書,不寫作、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敗得失,又怎么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學理念呢?充其量只能當一輩子的教書匠而已. 要使自己盡快成長起來,就要堅持反思. 教師可以以兩種形式進行自我反思:一是寫隨筆類反思日記;二是圍繞課堂教學寫教后小記.

        總之,新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的有機結合,這就要求初中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必須“以學生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出發點”,“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宗旨”,并以此作為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第5篇:數學綜合實踐教案范文

        課后說課的內容大體上包括說教材、說目標、說教學方法、說教學程序等諸方面,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存在不少誤區.

        誤區之一:說課就是復述教案.

        說課稿與教案有一定的聯系,但又有明顯的區別,不應混為一談.教案只說“怎樣教”,而說課稿重點說清“為什么要這樣教”.教案是教師備課這個復雜思維過程的總結,多是教學具體過程的羅列,是教師備課結果的記錄,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操作性方案.它重在設定教師在教學中的具體內容和行為,即體現了“教什么”、“怎么教”.說課稿側重于有針對性的理論指導的闡述,它雖也包括教案中的精華部分,但更重要的是要體現出執教者的教學思想、教學意圖和理論依據.簡單地說,說課稿不僅要精確地說出“教”與“學”的內容,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具體闡述“我為什么要這樣教”.教案是平面的、單向的,而說課是立體的、多維的.說課稿是教案的深化、擴展與完善.

        誤區之二:說課就是再現上課過程.

        有些教師在說課過程中講解知識難點、分析教材,并把

        講課時的提問、學生的回答等具體細節復述給下面就座的各位評委、同行們聽.其實課后說課時聽眾對上課的具體操作過程了如指掌,說課是要說清楚教師為什么設計這些環節.

        下面將談談自己的對說課的一些認識.

        一、說教材

        教材是教學的平臺,說是主要說明教什么的問題和為什么要教這些的道理.即在個人鉆研教材的基礎上,說清本節課教學內容及和前后教材內容的聯系.說清本節內容的地位和作用,即簡要分析本節課教學在單元教學、整章教學以及數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際與綜合運用四個學習領域中的地位和作用,說本節課的教學如何體現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說本節課教學對發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以及應用意識與推理能力的作用.

        二、說目標

        說目標,不僅包含說教學目標,還包括說教學的重點、難點.

        說課的教學目標的確定,不僅要根據課程標準的目標和整章教學要求,說明知識技能目標中不同層次的要求和過程性目標的不同層次的要求,還要在分析學生具體學情的前提下,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

        說課的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及其依據.教學重點的確定,要根據本節教材內容在整個教材的知識結構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來確定.說課中,既要說清什么是教學重點,又要說出確定它為重點的理由.教學難點要從教材內容、教學過程的矛盾、學生學習心理障礙等多個方面進行考慮和綜合分析,說清教學難點以及為什么是難點的道理.

        三、說教學方法

        說教學方法就是要說明怎樣教的問題,說課應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靈活地設計有效的教法,例如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手段,準備什么樣的教具.設計要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說明采用這些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理論依據.

        四、說教學程序

        教學程序是教師具體施教的步驟,是教師教學設計的體現與教學理念的展示過程,說教學程序是指教師說明本節課教學理念和課堂教學結構、層次;說清教學過程的總體框架;特別要說清怎樣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怎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怎樣自然過渡,怎樣安排課堂節奏等.

        五、說教后反思

        第6篇:數學綜合實踐教案范文

        我認為信息資源完全可以科學地運用。

        1.時間、精力、自身素質的限制,都是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

        絕大多數一線教師日常教學工作繁忙,每天至少有兩、三節課,有些地區可能還多些,除了上課,他們還要及時批改各種作業,輔導學生,等等。另外,多數語文、數學教師還是班主任,每天要做的事情更多。再說教師還要料理家務,照看老人和孩子,年輕教師需要交往、娛樂休息時間等。因此,根本不可能像講一節“公開課”那樣,多方面多渠道地、仔細周全地收集材料,再進行比較選擇、構思創造,然后反復修改潤色,如果每個課時都這樣做或類似這樣做,那么備的課肯定遠遠不夠用來上課。

        2.每個教師的閱歷、知識占有量、技術掌握、閱歷都不盡相同。

        教師的主要工作是教學不是搞技術。教師不是教案、課件的制造和創造者。所以那些名師教案、課件成為教師的必需品,很自然、很正常。或多或少為教師們提供比較適合師生實際情況的教學資源,從而節省教師備課時間和精力,立竿見影地減輕教師不必要的負擔。

        教案、課件的“抄襲”一定會令很多人不齒。但“運用”與“抄襲”有本質區別,在這里,我不想探討“抄襲”在法律層面上的是是非非,也不想把“抄襲”粉飾得多么溫文爾雅,但我看不起那些自視清高的人。對教師來說不是萬能的。面對真正的專家、教授現成的優秀成果不運用,則愚蠢至極。“抄襲”其實是教師不斷學習、提高、完善、發展的過程。

        3.教師水平的高低主要看他教學能力的高低,特別是應用能力,而不是看他的教案書寫和做課件水平的高低。

        課件教學自步入課堂后,很快成為教育信息化的代名詞。社會對教師的行業要求和角色認定賦予了太多理想化色彩,一線教師自己獨立寫教案、做課件,不但不具有現實可能性,而且違背社會分工的基礎,教師能夠掌握常見的信息化教學手段即可:

        ①能利用網絡搜索出自己想找的信息(如網絡上已有的教學課件、教學資源等)。

        ②能利用文字處理工具、演示文稿制作工具處理或制作與教學相關的資源,如電子教案、演示文稿等。

        ③會利用網絡跟同行交流。如利用聊天、論壇等工具跟其他教師交流。

        ④會利用網絡與專家對話。如利用博客、qq、微信等跟專家對話,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

        ⑤利用網絡學習新的教育理論,了解最新教育熱點。經常瀏覽網頁可以獲得最新的教育理論,捕捉最新的教育熱點問題。

        其實在資源應用、增補、刪改、完善、提高過程中,每位教師會不自覺地逐步變成教案、課件的“制造者”,實現角色轉變,或多或少掌握一些足以應用于課堂的技術,甚至一部分教師成了“制作專家”也不無可能。他們在對不完美的改造中不知不覺走上專家行列,這種在應用中的學習和提高,遠比逼迫一個人學習純“制作技術”,更顯得陽光溫暖。

        4.理性的審視,并且能夠合理取舍、自由整合。

        教案、課件其實就是一個等待完善的事物,教學就是完善他們的途徑。教學理論可以表達得很深刻、很理想,但它的價值卻不在于本身,而在于能解釋或指導教學實踐。同樣,教案的價值不在于本身多么完備,而在于其服務于課堂教學,為學生與教師發展提供空間。因此,我們可以大膽地說一句:檢驗教案的得與失,只有讓課堂說了算。

        第7篇:數學綜合實踐教案范文

        關鍵詞:“學案導學”模式;基本概念;新課改;“學案”編寫

        在數學課堂中進行“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把教學的重心從研究教材的教法轉移到學生的學法上,使教師的角色轉變為引導者。“學案導學”模式的應用優點在于:一方面它符合了高中生數學學習的規律與習慣;另一方面,他能夠在數學課堂中更好地激發高中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案導學”模式中對教師“引導者”角色體現在各個方面。對教師也提出了各種要求:要求教師以“幫助學生學會學習”為基礎;要求教師按照由易到難、由表及里、由一般到特殊的認識規律有層次的安排教學;要求教師具有創新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既要符合新課標的要求,又不僅限于新課標;要求教師提出的問題有利于學生潛能的挖掘,有利于常規思維局限的突破。

        一、“學案導學”的基本概念

        (一)“學案”與“教案”

        學案與教案是不同的,“學案”是指幫助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自己找尋探究方案,學案是教案的相對概念,是在教案的基礎上提出的。提出“學案”的目的在于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由學生直接參與的學習方案。“學案”站在學生自己的角度,能夠電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獲取學習能力,教會學生學習。

        (二)導學

        導學是在教案和學案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引導,引導在課堂上主要表現為“對話”,在課前指給學生設定的預習目標,在課后布置的練習作業、課后應用等。

        (三)“學案導學”

        在深入教材的基礎上,在符合新課改的目標要求下,對每節課的學習內容編訂學案。利用學案,使學生在課前進行學習內容的預習,找出不能解決和不理解的內容,然后帶著這些疑惑和問題進入課堂學習,課后要求學生針對上課內容,自己整理、歸納、復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學案”的編寫

        “學案”編寫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從“學會”變為“會學”。“學案”的編寫有三個要求。

        (一)理解《新課程標準》,深入教材

        為了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抓住學習重點、理解學習難點,就要求教師在編寫“學案”時,理解《新課程標準》,深入教材。在“學案”編寫過程中,學習目標的指定要切合學生的學習實際,學習目標的內容應包含多種方面。

        “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認為知識能力目標是比較明顯的目標,所以應該體現在“學案”上,需要教師用各種方式幫助學生完成,像能力目標、情感及心理培養等隱性的目標,就需要教師早課堂上進行引導,創造一些條件使這些目標得以落實。

        (二)了解學生實際的學習能力與知識水平

        只有對學生實際的學習能力與知識水平有所了解才能確定對學生處采取怎樣的教學方式,做到因材施教。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需要認真考慮判斷出學生的原有認知結構,讓新觀念與學生現階段的認知結構發生相互作用。為此我們可以通過設置章節測試題,或練習題來了解學生現階段的實際知識水平與學習能力。

        (三)研究學科的知識規律

        對學科知識規律研究中最重要的是對知識點聯系規律的研究,在“學案”編寫中,確定知識主線、學法指導線以及能力培養線。要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規律,對相互之間有聯系的各種知識進行系統的體系整理,將知識點分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讓學生的學習思路得以明確。

        三、“學案導學模式”的建立

        (一)課題中的首要部分――重難點的提出

        高中數學學案的課題中要開門見山的向學生交代重難點及學習目標,使學生在明確重難點及學習目標的情況下,展開高效率的數學學習。

        (二)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是指教師針對學生現階段出現的不同層次問題進行科學有效的學案編制。教師提前將學案發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等基礎知識的了解,引導學生培養自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課內研討

        課內研討是教學中的主要環節,教師在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了解后,讓學生在課內進行研討,然后對易錯的知識通過拆解、變通后,讓學生進行二次學習,讓學生查漏補缺。最后教師通過典型例題,對教材的知識點進行具體的講解,提出相應的問題,與學生進行課堂互動。最后一步,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訓練,做課堂練習,鞏固學習知識。

        (四)課后提升

        一般情況下的課后提升都是以考綱知識為依據所進行的重點知識復習,這部分知識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需要遵守的原則是層次性。

        四、“學案導學模式”的應用

        (一)精編學案,提高預習效率

        高中數學導學的前提是學案,教師學案的編寫與使用都必須以教材知識為基礎,要符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教師站在學生的角度上設計教案,設計教案還需要有彈性,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以及綜合素質的發展。以橢圓及其標準方程為例,其教學目標為使學生首先了解橢圓的定義,然后列出標準方程,最后學生可以用待定系數法解決標準方程。

        (二)創設情境,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為了加快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可以創設活動情景,創設活動情景是一種比較高效的教學手段。還可以通過實踐操作讓學生在自己感知材料下主動對問題進行觀察和分析,自主去總結歸納結論。

        (三)師生互動,引導點播

        在最后,教師還需要組織學生對學案中的知識以及重難點進行回顧,對難以理解的部分進行點撥。教師對教與學的關系要有明確的認識,針對不同的疑點問題分小組討論,教師在學生討論過程中,適時的引導。通過學生與教師的互動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習氛圍融洽。

        五、結論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普遍實施,教師從課堂中的主演變為導演,學生成為了課堂上的主要演員,教師更加的深入到了學生當中。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正順應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將學生放在主置上,它強調了師生協同的教學原則,不僅要求教師抓好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還要求教師關注課前及課后學生的學習;要求學案上體現由簡到難、由表及里、由一般到特殊的有層次的教學方案;要求改正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教會學生學習法方法,使學生的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思維模式不斷擴展。這種教學模式也是一種有利于學生和老師互動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李隆城 中職數學教學中“學案導學”模式的應用[J]科技導列(下旬)2016(8)

        [2]馬雪萍 導學案自主探究模式在高中教學中的應用[J]高中校外教育2015(11)

        [3]楊毅 高中數學“學案導學式”課堂教學模式之探索與實踐[A]湖南師范大學2015(5)

        第8篇:數學綜合實踐教案范文

        以科學發展觀為總攬,以常規工作求深入,以重點工作求突破,特色工作求實效為指導,全面加強學校管理推動學校內涵發展。

        工作思路

        以迎接省督導評估和省教學評估工作為中心,以抓好學校常規管理和學校內涵發展為重點,全力推進我校的素質教育。

        教學工作

        一、抓實教學常規管理工作,使教學常規科學化、規范化。

        1、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開全科目,開足課時。合理利用教育資源,落實校本課程。

        2、加強教學流程的科學管理。

        教學質量的提高,關鍵是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充分發揮課堂的主渠道作用。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把功夫下在課前。教師上一堂課并不難,上一堂有質量的課就不容易,經常上高質量的課就更不易,其功夫應該下在課前。學校領導對備課的指導放在課前,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采取集體討論的方式備課,堅持單元集體備課的指導。

        第二,把力量放在課內。加強對課堂教學過程指導,實施有效教學,提高課堂40分鐘教學效率,注重教學反思。

        第三,精選課堂教學例題、習題、作業題。我們要求教師對課堂教學的例題、習題和學生作業題做到精選精改,注重效率。探索學生作業的多種形式,做到“兩個結合,一個體現”即:口頭作業與書面作業相結合,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體現學生作業的實踐性。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對于書寫性的作業,要求字跡清楚工整,作業本干凈整潔。

        第四,堅持進行階段教學質量過程監控,每學期每學科單元目標檢測不少于2次,同時做好期中、期末教學質量檢測工作。

        第五,營造勤奮學習的氛圍,形成一種活潑、主動、向上的學習新風尚;建立學習獎勵制度,表彰獎勵優秀學生,為差生樹立榜樣,使他們盡快趕上來。

        二、教務處對課堂教學質量的管理辦法:

        第一,深入教學第一線了解各類學科的教學進度和執行情況,隨堂聽課,不打招呼,根據實際提出相應的指導意見。

        第二,了解各學科課堂、課外作業的數量、質量和批改講評情況,合理調控學生課業負擔。

        第三,了解并控制各學科測驗考試的次數,分析教學目標達標程度,提出調控教學目標和要求的指導意見。

        第四,定期聽取教師、學生、家長的意見,及時研究改進教學策略。

        三、校本工作

        1、校本培訓

        以轉變觀念為先導,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不斷增強教師教學創新意識。結合本校實際情況,繼續加強教材培訓工作,以年級組為單位,分單元進行培訓,培訓內容為:a、繼續觀看視頻專家對教材的分析講座,以逐步加深教師對教材的理解。b、每個單元安排一個課例研討。另外,組織教師觀看光盤、聽取校領導和學科帶頭人講座,討論課改中遇到的難點問題,交流教育教學經驗等,做好培訓計劃和總結,落實活動過程。

        2、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主題“實施有效課堂教學”。

        (1)成立教研組——語文組、數學組、綜合組、音體美組。語文組組長:趙月;數學組組長:胡秀麗;綜合組組長:潘麗娜;音體美組組長:呂鳳萍。

        (2)各教研組以落實課標用好教材為基礎,以實施有效課堂教學為重點,立足實踐,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不斷反思。開展校本教研主題研究。

        (3)在教研組內,每兩周開展一次校本教研課例研究。倡導“一課兩上”式課堂教研。主要流程是:個人鉆研教材并備課(個人備課)——針對個人的備課進行具體研討并確定教案(集體備課,也可以說是課前研討)——根據確定的教案上課(課堂觀察)——針對上課過程中出現的典型現象進行研討評析(課后研討,總結提升)——個人根據大家的討論評析再次備課(個人備課)——再次針對個人備課進行集體研討并確定教案(集體備課)——再次上課(課堂觀察)——再次針對上課過程中出現的典型現象進行研討評析(課后研討,總結提升)。

        使教師們的設計——行動——反思——行動——反思中經歷先實踐,再反思,再進行理論升華,再實踐的過程,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增強實踐智慧。

        (4)繼續探索多種校本教研形式。利用“磨課”、“同上一節課”、聽“推門課”、觀看“名師課、人人上一節“亮點課”等校本研修手段,濃化研究氛圍,提高教學水平。

        (5)教師要善于總結教研成果,在博客中、學校網站、古冶區教育網教育論壇中展示自己的研究過程和科研成果,豐富交流信息,擴展教育教學思維,提升教學素養。

        (6)加強管理,落實西歐本研修制度,校長帶頭參與校本教研活動,課后進行研討,在整個研討過程中及時給予指導,課后研討后及時進行總結

        3、做好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工作。

        根據學校育人目標和資源,制定校本課程實施方案,確定校本課程內容,制定課程門類和內容,確定目標,加強組織和實施。

        四、加強骨干教師隊伍的培養與管理,發揮引領和輻射作用。

        1、組織示范課、研討會,突顯學科帶頭人的示范作用。

        學校擬定每學期組織學科帶頭人開展示范課、研討會。由學科帶頭人根據教學實際和個人的研究選題方向,組織相關教師共同示范及研討。做到每堂示范課后由授課的學科帶頭人講述個人的研究方案和教學構想,并相對完整地表述專題研究心得和教學實驗過程中的階段性成果,做到科學理論和教學實際相結合。

        2、加強校內“點帶面”工作,以課堂為載體,切實提高學科帶頭人專業水平。

        教師成長的主陣地在校內。從思想交流、課前的學情分析、教材分析到教學過程設計、課后反思均進行隨時對話、“跟蹤聽課”、重點強化“示范課”、“隨堂課”、“診斷課”,逐步形成自身教學特色和風格。

        3、“壓擔子”促使學科帶頭人穩定、持續發展。

        學校為學科帶頭人穩定、持續發展創設有利的外部環境。對學科帶頭人適時加壓工作擔子,如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公開課及各類檢查推舉授課等,驅使教師“內動力”的發展和作用的發揮。并進一步適時提出新的工作要求,促使其沿著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名教師的軌跡發展。經過3——5年的培養,讓部分骨干教師脫穎而出,成為教師群體的領頭人,在社會上有一定知名度,在學校里有較大凝聚力;教書育人特色突出、效果顯著,并得到同行廣泛認可的名牌教師。

        五、其它工作

        1、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繼續構建健康課堂,使“心語連線”向縱深發展。

        2、落實校本課程。

        3、9月組織參加河北省綜合實踐課例、論文、經驗總結評比、市語文、品生、品社優秀教案評比、河北省小學科學錄像課評比。

        4、10月組織參加數學教師優質課評選。

        第9篇:數學綜合實踐教案范文

        關鍵詞: 高職 高等數學 課程改革

        高等數學是高職院校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它的教學質量直接影響著專業課程的教學質量,也影響著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可持續發展。《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文件明確提出要“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加大課程建設與改革力度,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并且強調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鼓勵高職院校參照相關職業資格標準,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因此要充分發揮高等數學課程在高職高專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須全面系統地進行高等數學課程改革。按照高等數學課程的基本要求和標準,結合我院高等數學課程現狀,學生學情及專業特點和崗位需求,我們進行了如下改革。

        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優化教師結構

        1.加強教師政治思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增強教師對學生的責任感,增強教師對教育事業的事業心和獻身精神。

        2.優化教師結構,建立一個梯隊狀況良好、職稱結構合理、教學水平穩定、教學效果好、團結協作的教學群體。

        3.優選任課教師,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保持主講教師的教學效果,高職教師上課率達到100%,主講教師90%以上具有講師以上職稱。

        4.加強師資建設,構建實踐能力強、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針對青年教師相對較多,其理論知識有余,實踐技能或企業需要的崗位技能了解或掌握程度欠缺的這一情況,采取了“請進來,送出去”的辦法,建設一支“雙師型”的教師隊伍。

        二、重整教學大綱,加強教學過程管理

        1.根據高職高專要求,結合我院專業特點,制定了《高等數學教學大綱》、《經濟數學教學大綱》。依據專業的不同需求制訂相應的教學大綱,而且大綱隨培養目標的變化進行相應的調整,每學期在開課之前要將本課程的教學和考試大綱公布給學生,以便學生在學習時進行參考。

        2.制定教學過程規范,包括授課計劃規范、備課規范、課堂教學規范、作業輔導規范、考試考核規范、教書育人規范,把提高群體教學質量落實到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中。

        3.落實備課規范,提高課程授課計劃質量。教師備課必須鉆研大綱,研究教材,掌握教學目的、要求和重點,研究和掌握教學方法。授課計劃要體現教學目的、教學方法、教學思想。

        4.建立優秀教案評比制度,促進群體教案水平提高。每學期每位教師提交個人教案,教研室通過評比交流,逐步提高整體教案水平。

        5.抓住課堂教學這個中心環節,爭取最佳教學效果,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要注意理論聯系實際,加強教學的科學性和思想性。為了保證教學質量,我們規定,教師在上課時必須有教學大綱、考試大綱、參考教材和詳細的教案。同時,教師在講課時必須完全脫稿,不能照本宣科。相應于上述規章制度,我們同時制定了檢查監督制度,以保證“有章必依,違章必糾”。

        6.建立聽課與評課制度,提高群體授課質量。每學期每位教師必須聽課兩次,互相學習,共同促進授課水平提高。

        7.執行作業、輔導規范,做到統一作業要求,教師批改作業時要求做到全批全改。

        三、優化教學內容,完善教材建設

        長期以來,高職院校高等數學課程的設置存在許多問題,主要體現在高等數學課程的設置比較單一,教材內容重理論輕實踐,課程設置忽略學生的實際情況等方面。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做了以下工作。

        1.充分分析高職高專高等數學教學基本要求和國內高職高專教材的特點,結合我院專業情況,從高職高專高等數學教材中精選適合我院專業特點的教育部規劃教材。

        2.為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2010年我們全體數學組教師參與編著的適用于高職學生的教材《應用數學》已印制出版,為學生提供了集思想性、應用性為一體的教科書,一方面為必修課教學提供了大量實例背景,另一方面可作為選修課和講座的材料,成為知識的延伸和應用的指導。

        3.優化組合教學內容:將“一元函數微積分”作為所有專業的基礎模塊內容,再精選相關專業需要的知識作為專業內容模塊,如在物流管理專業開設了“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在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開設了“拉普拉斯變換”,等等。對傳統內容的整合更新,一方面更有針對性,另一方面緩解了高職數學課普遍存在的課時偏少問題,更好地適應了高職教育專業多且更新快的特點和需要。

        4.緊密結合專業培養目標,建立符合專業需求的高等數學內容體系,使其內容結合專業,突出數學知識的應用性,突出培養專業人才的目的。數學應用、數學建模要切入到正常數學教學中。“切入”是指教師可以把一些較小的數學應用和數學建模的問題。通過把問題解決的過程分解后,放到正常教學的局部環節上去做,并且要經常這樣做。我們可以用“化整為零”、“細水長流”來描述這種做法。比如在新知識的引入、復習課時,可以用一點時間穿插介紹一個數學應用或數學建模的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討論僅完成“問題數學化”的過程(比如建立起相應的方程或不等式),而把問題的具體求解過程留給學生放到課外完成。較大或較難的問題可與假期作業和科技小論文的寫作結合起來,放到假期或給學生一個較長的時間來完成。

        5.多參加國家和省內組織的教材研討會,及時掌握最新教材動態,建立與主干教材配套的輔助系列教材,完善主輔教材體系。

        四、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課程對于高職學生來說,往往困難很大。我們在設計教學方法時,力求體現以“必需、夠用”為原則,淡化系統性和嚴密性,加強實踐環節,運用現代技術的理念。所謂淡化系統性,是指不強調教學內容的連貫與銜接;所謂淡化嚴密性,就是針對學生抽象能力的薄弱,不追求逐字逐句的嚴格描述;強調思維性,就是關注數學的思維方式,體現數學素質的修養。

        1.在介紹各種概念的時候,以實例引入,使概念盡可能不以嚴格“定義”的形式出現,而是結合自然的敘述,輔以各種背景材料,順勢引入減少數學形式的抽象感。

        2.在介紹基本定理的時候,不拘泥于“定理―證明”的單一模式,也不是簡單地刪去證明了事,而是盡可能地在通俗易懂的敘述中漸入主題,既交代了來龍去脈,又沖淡了抽象成分,讓學生有一種“水到渠成”之感。

        3.在講解運算規則和規律時設計了一些精簡易記的文字語言解讀數學公式,這叫“抽象內容的形象化處理”,避免了記號復雜、下標林立的局面,使學生加強了對數學公式的理解。

        4.對于抽象性比較強的內容,注重精選典型的例子引入,并通過例子逐步展開理論,引導學生思考得出相關結論,我們把這個方法叫做“典型案例的多層次開發”。

        總之,在教學中任課老師集思廣益,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學生的積極思考。在增加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同時,我們將現代教育教學技術運用到數學課程的教學之中,對于一些在黑板上難以表現的內容,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動態演示課件,使學生不僅提高了興趣,而且加深了理解。

        五、改革評價內容與方法,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

        1.每學期至少要進行一次考試,考試要嚴格要求,同一教學計劃的班級,期末考試要統一命題,統一評分,統一流水閱卷。

        2.建立高等數學試卷庫,根據要求可以聘請外校教師命題或指定非任課教師命題,堅持實行教考分離制度。

        3.嚴格考試命題要求,試題要符合大綱,符合命題基本要求,要有一定深度、廣度,重點突出,難度適當,既要反映知識掌握情況,又要考查能力水平;不但要有適當的難度、區分度,而且要有題型變化。

        4.建立考核成績分析系統,對考試成績實現科學的統計分析,指導教學工作進一步開展。

        5.將學生的數學期末成績分成兩部分:一是閉卷考試成績(占70%),這部分以考核學生基本概念、基本計算能力及簡單應用為主,按傳統的考試方式,限時完成;二是平時成績(占30%),包括課堂互動(占15%)、平時作業(占10%)、出勤率(占5%)。這兩部分成績之和作為最終的數學成績。

        實踐證明,這樣的考核方式既可以考查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學習熱情。

        六、應用情況

        本項教學改革自2009年開展以來,已經過一年多的實施,效果非常顯著。首先是精簡了課內時間,使得各專業教學計劃中的課時利用率大大提高,受到了各系的歡迎。其次因為課程內容體系符合學生的思維特征,所以消除了學生對數學的畏懼感,再加上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增加了親切感。這樣一減一增,學生的學習熱情油然而生。根據2010級全體師生調查表反饋信息,改革后高數的教學方法,突出了學生能力的培養、注重應用,提高了高數的教學質量與人才培養質量,為優秀學生成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由數據統計,及格率由2009年的64%上升到2010年的71%,優秀率由2009年的7%提高到2010年的23%,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問題意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明顯提高。最后我院所有數學教師參與編著的新教材《應用數學》被評定為“十二五”模塊化教學國家級規劃教材,這是對我們所有數學組教師的最大的肯定和鼓勵。

        綜上所述,高職數學教學具有自身的體系和特點。我們必須根據高職教育的特點,準確認識數學在高職教育中的作用與地位,轉變教學思想,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結合學生實際和專業特點整合教學內容,加強應用環節的教學,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體現數學的實用性、有效性,增強數學美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高數學教學質量。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數學在高職人才培養中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高紀文.高職院校學生高等數學學習現狀及對策[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6).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香蕉人成年视频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亚洲 | 日韩网站免费大片在线看 | 真实强奷在线中文 | 一本一久本久a久久精品 | 在线观看片a免费观看岛国 亚洲综合在线区尤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