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情況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生產總值保持了穩定增長。預計完成生產總值(GDP)絕對值48.8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36億元。根據實施在地統計后統計口徑的變化,這兩項指標與去年同期相比不存在可比性,在數字上增幅較大。
2、固定資產投資小幅增長。預計完成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4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2%。與前兩年固定資產投資增幅相比,在幅度上有所回落。主要在于:一是“銀根緊縮”政策帶來的影響。最近中央連續出臺政策,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及部分行業投資項目資本金比例。受此影響,當前各大銀行新的商業貸款都已停止。貸款難度的加大,直接影響房地產市場,也波及了生產性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造成一些企業資金周轉困難,影響了投資進度。二是土地資源缺乏的影響。**區作為中心城區,受到規劃、政策的影響,可供開發利用的土地資源十分有限。從今年一季度情況來看,城區基本上無新建項目,大部分為市政項目、更新改建等投資項目。固定資產投資額大的項目更加少。
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繼續增長。預計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46億元,按照原來的統計口徑,預計完成4.88億元,增長24.55%,主要在于一季度受到元旦、春節等消費旺季的拉動,促進了社會消費。
4、招商引資勢頭良好。預計一季度我區實際引進內資為3.62億元(為年奮斗目標的46%,實現市里任務5.6億元過半),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66%,實際引進外資為785萬美元(為年奮斗目標的22%,為年計劃的25.3%),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負的6%。實際利用內資增幅較大,主要在于:一季度我區舉辦的一系列招商活動尤其是針對三產領域的招商取得了初步的成果。隨著假日廣場等一批項目的正式啟動,實際利用內資額還將有所增長。實際利用外資有所降低,主要在于:一是由于商務部、省外經貿廳等對外資統計方法更加嚴格。引進外資工作難度加大(今年頭兩個月,全省已被刪除近1.6億美元外資)。二是一些可以進資的項目由于種種原因難以實施。比如1平方公里**白水湖工業園區至今未落實,致使一些洽談甚至已經初步簽約的項目遲遲難以啟動(如博康醫療項目)。三是受到招商活動規律的影響。一些項目還處在洽談當中。一季度,我區預計合同外資2307萬美元,其中部分項目有可能最終轉化為實際進資項目。
5、財政收入小幅增長。預計今年一季度我區共完成地方財政收入5747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4%。剔除桃化鎮收入474萬元,區本級完成5273萬元,僅比去年同期增長5%。財政收入增幅減緩,主要在于:一是受到區劃調整的影響。由于區劃后數據未定(區劃調整我區共被劃出1.1億元)。根據稅務部門提供的2003年基數。我區劃出一般預算收入2601萬元,劃入收入1180萬元,扎差后劃出劃入收入1421萬元,考慮不確認因素(338萬元)和劃出支出基數(993萬元,按2003年帳面數統計),我區實際財政收入減少了(90萬元,按12.5%增長后為101萬元)。應由其他城區彌補。二是受到稅收體制的影響。由稅務部門提供的20**年劃出收入為4665萬元(4665*119%=5551萬元)中,有2103萬元(含華特公司1681萬元,其他區不確認數422萬元),是屬地調整,不在區劃調整基數劃轉范圍內,若按增長要求(2103萬元增長19%后為2503萬元),由我區自行消化,難度較大。三是是受到固定資產投資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我區原有的一批房地產開發項目(仟禧、新田綠洲)已基本完工,新的房地產開發項目由于政策、規劃等的影響,尚未啟動;工業園區沒有落實,工業進資項目也受到影響。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幅降低,也影響了財政收入增長的后勁。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繼續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第一、加大招商力度,謀求在引進外資上求突破。一是加快推動合同外資向實際外資的轉化。二是進一步跟蹤落實好一批在建外資項目(如華天國際大酒店)的進資工作。
第二、結合招商引資,推動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
一是加快啟動、實施假日廣場等一批投資項目。爭取規劃、政策支持,積極引進一批投資項目。二是積極穩妥推動一批市政、城建項目的實施。三是加強對鄉鎮投資數據的搜集工作。
物價走勢在2011年經歷了過山車般的輪回后,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于12月底回歸到4.1%的同比增速,全年漲幅為5.4%。初步測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47156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2%。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9.7%,二季度增長9.5%,三季度增長9.1%,四季度增長8.9%。
2011年的數據已基本出清,留給2012年的懸念仍在繼續――這一被決策者與市場均視為充滿挑戰的一年是平穩過渡,還是出現波動?
不過一季度的經濟形勢已輪廓初現。國務院總理元旦期間在湖南調研時表示,從全國來說,一季度可能比較困難,市場偏冷是目前問題的核心。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采訪發現,各方對2012年1月物價增幅將呈現小幅走高的態勢形成基本共識。隨著春節結束,物價上漲水平將繼續回歸下調區間,第一季度CPI仍將在2011年底的基礎上明顯回落。而經濟增長則將在投資、出口等因素的作用下呈平穩下行態勢。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五年規劃中的第二年,往往是投資增速較快的一年,分析者對今年的預測則是固定投資未來數月可能高位同比回落,形成平緩的下行曲線。
全年物價前低后高
國家統計局1月12日的數據顯示,2011年12月CPI同比上漲4.1%,環比上漲0.3%,全年累計同比上漲5.4%;12月份PPI同比增幅從11月份的2.7%降至1.7%;CPI漲幅超過2011年初時設定的目標。
“CPI和PPI的回落符合市場預期,表明政府控制通脹的目標已基本達成。”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對本刊記者表示。他預計,今年一、二季度CPI漲幅將繼續下行,全年或呈現前低后高走勢。
從細分數據來看,食品價格一直是物價總水平上行的主推力。與過去幾輪通貨膨脹不同,受到勞動力價格、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非食品價格也在本輪物價上漲中起到重要作用。
記者采訪發現,今年1月物價上漲水平將出現小幅反彈,這一預期已成多方共識。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馬曉河對本刊記者表示,季節性因素與節日刺激因素將為1月帶來較為明顯的影響,因此,CPI將會比去年12月有所回升,“但預計不會超過4.3%。”
從2月份開始,食品價格將呈整體回落態勢,帶動CPI下行。對此,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由于生產周期、信息不對稱、游資炒作等多種因素影響,在近十年的歷史中,食品價格增速已呈多次大漲大落輪回,2004年與2007年食品價格大幅上漲后均出現了一輪深度下探。
由于影響食品價格的因素近幾年沒有明顯變化,所以2012年食品價格環比有可能重演深度下探的歷史場景。“我們預計2012年第一季度食品環比將繼續下探觸底,第二季度才可能企穩回升。”魯政委說。
本輪通脹中新的助推因素――非食品價格則具有一定的剛性,且對本輪通脹的貢獻更大,漲幅更高。
長期以來中國非食品價格的漲落與P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形成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后者則與實體經濟密切關聯。去年12月份,非食品價格已連續三個月環比回落。
高盛高華分析報告顯示,季調后月環比折年增幅從11月份的0.4%降至-1.4%。這些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實體經濟的不景氣。目前諸多工業企業仍面臨著去庫存的壓力,工業增速處于下滑態勢。
魯政委認為,未來數月,受各項生產要素上漲及總需求不振影響,非食品價格整體波動較小,既不會重現快速抬頭之勢,也不具備繼續大幅下降的條件。非食品價格將在第一季度小幅下探,第二季度觸底緩慢回升。在食品與非食品價格的共同作用下,CPI在2月份或將出現明顯下滑,跌破4%。
投資增速不低于20%
1月初,中國物流協會的數據給中國宏觀經濟送來了一份新年“禮物”――12月份PMI(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回升到50景氣線以上,達到50.3。按照這一指標的解釋,理論上可以認為中國宏觀經濟正在企穩。
但一些市場及各方分析人士似乎還存有疑問。《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采訪的一些人士表示,12月PMI的一次性波動很可能與新年春節因素有關,不能就此判斷經濟走勢轉向,甚至企穩。
多數分析人士認為,目前中國的實體經濟仍顯弱勢。市場自發需求不振、2011年緊縮貨幣政策的后延效應,將導致起碼在2012年上半年,國內需求難以明顯提振。
類似的聲音不僅來自國內。花旗銀行認為,4年以來,中國信貸增長占GDP的比重已提高60個百分點,并為樓市提供了支撐。這些市場的虛熱,導致中國實體經濟趨冷,2012年實體企業盈利增長可能較低。
這一判斷能否在2012年得到印證尚未可知,但一定程度上能描述第一季度的宏觀經濟狀況。
本刊記者采訪發現,實體投資同比明顯收縮或將成為第一季度經濟增長的基本格局。
從2010年第二季度開始,GDP增速已連續7個季度下滑,從同比12%的增速降至2011年第四季度的8.9%。“預計2012年全年經濟增速呈先低后高走勢,但第一季度難以回升,仍將繼續下滑。”馬曉河說。
固定資產投資或將出現逆周期現象,成為經濟主要下行因素。與五年計劃中第二年投資升高的歷史規律不同,2012年投資增速或將同比回落。
范劍平對于“五年周期”中的投資規律有著清楚的觀察。他表示,每個五年計劃中的第一年,投資增速往往會相對低一些,在第二年時開始升高,第三、四年達到峰值。
國家統計局數據展現了這一規律。“十五”計劃元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13%,2002年升至17%以上,2003年達到27.7%;“十一五”元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23.9%,2008年升至25.9%,2009年達到30%。
“‘十二五’可能會有不同。”范劍平認為,由于2008年底的大規模刺激政策催生了大量在建工程,2011年固定資產投資保持了高速增長,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01933億元,比上年名義增長23.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6.1%)。前期項目的上馬透支了本該在“十二五”時期陸續釋放的增量,從而令后續增長乏力。
此外,2012年是地方融資平臺欠款集中到期年份,地方政府將承受較大的資金壓力。一系列因素重疊,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2012年地方政府換屆效應對投資帶來的提振。但范劍平預期全年增速不會低于20%。“客觀來講,20%多的投資增速是一個較快的增長了。”范劍平說,“但人們仍然覺得冷,主要是過去幾年攤子鋪得太大。”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1月末,全年固定資產投資額中,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609910億元人民幣,比新開工項目計劃資金高出近3倍。“在建項目眾多,需要大量資金跟進,因此貨幣政策收縮后,時常會感到難以為繼。”范劍平表示。
記者采訪發現,這種投資“趨冷”的現象,在2012年第一季度將較為明顯。馬曉河認為,一方面,2011年對房地產、部分基建項目的限制政策在第一季度難以快速放寬,這些領域的投資仍將繼續下滑;另一方面,雖然中央政府對小微企業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由于貨幣政策滯后效應將在一季度發揮作用,以及國內外終端市場缺乏有效需求,因此自發投資仍難以啟動。
2011年12月的進口數據在一定程度上佐證了市場自發需求的疲弱。12月份進口同比增速從11月份的22.1%降至11.8%。該數據季調后月環比折年增幅從11月增長32.8%轉為下降20.1%。進口數據降低雖然受到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的影響,但如此規模的降幅,則映射出國內企業生產、投資需求的低迷。
一季度投資增速下滑主要源于翹尾因素。2011年的投資呈現先高后低的走勢,前幾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較為迅速。環比數據顯示,2011年下半年末固定資產投資月度環比增速明顯下滑,年末甚至出現負增長,但上半年增幅普遍較高,3月則超過26%。
“因此,我們預計今年第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可能會出現一個比較明顯的同比下滑。”馬曉河說。
放松信號閃爍
2011年12月的信貸及財政存款數據,在一定程度上為市場注入了信心,宏觀調控趨向政策進一步放寬的信號若隱若現。
中行最新數據顯示,12月中國商業銀行新增人民幣貸款6405億元,人民幣貸款余額同比提高15.8%,M2同比增速從11月的12.7%升至13.6%。高盛高華報告指出,12月份季調后的M2月度環比折年增幅為26.1%,比11月提高7.2個百分點。
除貨幣供應量的直接增加,財政存款的減少表明財政政策或將在未來的政策調整中發揮更大作用,也更加引起市場對高層調控態度的期待與遐想。
央行數據顯示,12月財政存款下降約1.23萬億元人民幣,這一降幅比2010年12月同期擴大約3000億元。
財政存款的變化,在2012年初的節點上意義非常。在2011年11月,這一數據便被市場分析人士視為即將展現宏調態度的基本信號。2011年前10個月,財政存款曾大幅增加,財政資金支出偏緊與貨幣政策的緊縮形成配合。而財政存款的釋放則引致大量基礎貨幣的投放,這既會對部分固定資產投資帶來支撐,又將緩解銀行系統的流動性緊張。
對此,高盛高華中國宏觀經濟分析師宋宇對本刊記者表示,這一比歷史同期水平大規模提高的財政存款減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脹下行之際,宏觀調控調整的意圖。
“雖然貨幣供給幅度增速與歷史數據比較,似乎并不是擴張得很明顯,但是要看到這是在財政存款大幅下降的基礎上出現的一個貨幣擴張。”宋宇強調說。
一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人士對本刊記者透露,今年的宏觀調控,“外松內緊”。“一方面,政策調整的速度不能過急,或者給市場明確放寬的信號;但另一方面,需求層面的疲弱令宏觀當局較為憂慮,政策重心實質上以穩定增長為最重要內容。”
在上述湖南調研時說,穩中求進的“穩”不是不動,而是要穩定增長,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同時還要實現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進步、技術改造的進步、管理和效益的進步、改革開放的新突破。他同時表示,投資需求一定要重視結構,絕不能再搞產能過剩行業,搞一哄而起。
可以預計,即將不斷降低的CPI增速,以及待提振的實體投資,將促使貨幣政策進一步做出調整。馬曉河表示,未來數月貨幣政策應該也將會在預調、微調上表現得更為積極,從目前的情況轉向中性。這將有利于擴大內需,特別是提振固定資產投資的需求。
需要關注的是,1月上旬全國金融工作會議閉幕,這次會議實際上為未來的貨幣政策調整方向定了基調,堅持金融服務實體,可謂本次會議的核心。
【關鍵詞】先行指標;貨幣供應量;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一、引言
上市公司的盈利狀況是眾多人關注的焦點,有效地預測上市公司盈利增速頂部拐點和底部拐點,有助于投資者獲取盈利和回避風險,也有助于企業和經濟政策制定者進行有效的決策。企業的經營業績同市場內的諸多因素息息相關,那些變動著的指標反映了諸多影響企業盈利狀況的信息。鑒于此,我們可以通過有關的經濟指標的走勢來對上市公司未來的盈利趨勢做出預測。本文借鑒國內外的一些先行指標體系,選取一部分指標,通過比較其與上市公司收入成本的走勢關系判斷其先行預測性。
二、上市公司盈利的先行指標的選擇
上市公司的盈利等于收入減去成本。本文對上市公司的收入先行指標和成本先行指標分別進行探討,綜合收入先行指標和成本先行指標構成上市公司盈利的先行指標體系。上市公司整體收入增長的先行指標與經濟先行指標相同,借鑒國內外比較典型的先行指標體系選擇M2貨幣供應量、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新增信貸額這三個指標同上市公司收入增長走勢進行對比探究其可否作為預測上市公司收入走勢的先行指標。對于上市公司成本的先行指標體系則選取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貸款基準利率這三個指標來進行研究分析。
2008年的金融風暴席卷全球,使世界經濟陷入嚴重衰退。面對來勢洶洶的金融風暴,中國政府迅速出臺了一系列刺激經濟增長的調控措施,使中國經濟成功實現V形反轉。受經濟危機的影響,自2008年起中國經濟的發展有著明顯的起伏,較大的波動有利于對相關數據的走勢進行對比分析,故本文選取2008年至2010年這三年的數據進行上市公司的盈利先行指標分析,有關數據來自東方財富網、RESSET金融研究數據庫等財經網站和金融數據庫。
三、上市公司盈利的先行指標的檢驗
(一)收入的先行指標體系
2008年9月份,美國次貸危機爆發,金融風暴迅速席卷全球。這場發源于美國的金融危機導致中國出口下滑,外需的疲軟給中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沖擊。2008年上半年,企業的平均營業收入雖高于2007年同期,但同比增速逐期下滑。第三季度開始,上市公司平均營業收入開始走低,到了第四季度平均營業收入已經不及2007年同期。在全球需求與消費下降的市場環境下,眾多的公司經營困難,面臨資金鏈斷裂、裁員、減薪甚至瀕臨破產。其后,在政府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和產業振興規劃下,我國經濟開始回暖。2009年第一季度平均營業收入滑至低谷之后企業效益開始好轉并穩步提高。
1.貨幣供應量M2
貨幣供應量,是指一國在某一時期內為社會經濟運轉服務的貨幣存量,根據流動性大小劃分為四個層次。其中M2指廣義貨幣,其數值是社會流通貨幣總量、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以及儲蓄存款之和。貨幣供應量對經濟的影響是通過利率進而影響投資實現的。貨幣供應量減少,利息率提高,此時政府采取的是緊縮的貨幣政策,政府要回籠資金,減少在社會中流動的資金,因此,投資和社會支出會相應的縮減。
這三年來,M2貨幣供應量逐月增加,一直保持著增長的態勢。2008年的時候,M2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速逐期下滑,于2008年年底到達一個最低值。進入2009年,M2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速開始回升,并在2009年底達到一個峰值。之后,受貨幣供應量增長放緩和基數較大的影響,2010年M2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速再次下跌。對比企業平均營業收入同比增速,營業收入同比增速是在2009年第一季度到達低谷,2010年初達到峰值,均晚于M2貨幣供應量一個季度。所以,M2貨幣供應量是營業收入的先行指標,提前三個月對營業收入增速走勢做出預測。
2.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
固定資產投資是指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的經濟活動,它是使社會固定資產增加,生產規模擴大,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經濟發展的歷史表明,投資與經濟總量呈現同步增長的趨勢,換言之,投資增長與經濟總量增長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兩者之間的關系表現為相互制約,相互促進,一方面投資對經濟增長有著強有力的推動作用,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而另一方面經濟增長水平又決定投資總量水平。
2008年第四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增速放緩,企業平均營業收入也在這一季度大幅度下跌,低于前一年同期。而后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增速開始上升,企業平均營業收入增速下跌放緩,也開始穩步回升。等到了2010年初,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增速再次放緩,一季度之后,平均營業收入增速也出現了下跌。所以,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作為企業收入的先行指標,當其增速放緩或下跌時,可以預測企業的收入狀況也將不及前期,同比增速下跌。
3.新增信貸額
新增貸款指借款企業第一次向這家銀行貸的款。假如貸款到期了,企業正常償還了這筆貸款后,再次向銀行申請貸款,這樣也叫新增貸款。隨著經濟增長模式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轉變,資本的投入同經濟的增長之間的關系越發密切。信貸增速的回落將導致經濟增長放緩。
(一)內蒙古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同比回落,排全國第18位
一季度,內蒙古地區生產總值增速為9.9%,較上年同期低1.3個百分點;排全國第18位,較上年同期下降2個位次;排西部第11位,與上年同期相同。地區生產總值2943.9億元,排全國第16位、西部第3位,總量在全國和西部的位次與上年同期相同。
一季度,全國國內生產總值118854.8億元。地區生產總值超萬億的省份有3個。廣東、江蘇、山東分別以12612.9億元、11881.3億元和11076.5億元的總量居全國前3位。從增速看,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為7.7%,較上年同期低0.4個百分點。云南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在全國的排名大幅上升,由上年同期的第20位躍居第1,以12.6%的增速與貴州并列。上年同期與貴州并列第一的天津以12.5%的增速排全國第3位。海南、廣東、云南等8個省份地區生產總值增速較上年同期有不同程度上升,山東同比持平。
圖1 一季度各省份地區生產總值及增速
(二)內蒙古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同比回落,排全國第12位,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同比下降
一季度,內蒙古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為12%,較上年同期低0.2個百分點,排全國第12位,較上年同期上升8個位次,排西部第8位,較上年同期上升2個位次。同期,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為9.5%,有21個省份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一季度,內蒙古工業企業利潤總額(規模以上,下同)320.36億元,增速為-10.2%,較上年同期低18.9個百分點,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2.3個百分點。同期,全國工業企業利潤總額11740億元,增速為12.1%, 雖高于上年同期水平13.44個百分點,但較前2個月回落5.1個百分點。在全國公布一季度工業企業利潤增速的7個省份中,除內蒙古外,山西省為負增長,增速為-51.8%,較上年同期低57.1個百分點。北京、上海、廣西、寧夏和貴州工業企業利潤增速為5.3%、7.1%、33%、33.1%和34%,分別高于上年同期水平9.5個、15.2個、57.3個、65.8個和32.8個百分點。從結構看,全國工業企業利潤中,私營企業和股份制企利潤增速較快,國有企業利潤增速較慢。一季度,國有企業實現利潤3412億元,同比增長7.6%;而同期私營企業實現利潤3757億元,同比增長17.8%;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6843億元,同比增長12.9%。同期,內蒙古私營企業、股份制合作公司和股份制有限公司的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分別為2.6%、-8.3%和-5.3%,國有企業利潤增速為-21.1%。
圖2 一季度各省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
(三)內蒙古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同比上升,排全國第27位
一季度,內蒙古固定資產投資(50萬元以上項目,下同)同比增長19.7%,較上年同期高1.4個百分點,排全國第27位,排位與上年同期相同,排西部第11位,較上年同期上升1個位次。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20.86億元,排全國第23位、西部第7位,排位均與上年同期相同。
從結構看,一季度,內蒙古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393.9億元,同比增長14.6%,增速較上年同期回落14.4個百分點,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8個百分點。其中,高新技術、農畜產品加工、化工分別完成投資13.5億元、33.1億元和78.72億元,增速為67%、42.8%和40.5%,分別高于工業固定資產投資52.4個、28.2個和25.9個百分點,能源行業投資占全區工業投資的比重為21.72%,較上年同期低4.91個百分點。
一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58092.28億元,江蘇、山東、四川分位列全國前3位。同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20.9%,有23個省份增速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貴州和云南分別以52%、34.2%和29.5%的增速位列前三位。西部省份仍然保持了上年投資增速較快的勢頭,固定資產投資平均增速達24.2%,分別高于東、中部地區和全國平均水平4.8個、0.1個和3.3個百分點。6個西部省份排在全國固定資投資增速的前10位。
圖3 一季度各省份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及增速
(四)內蒙古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同比回落,排全國第28位
一季度,內蒙古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為10.3%,較上年同期低5.2個百分點,排全國第28位,較上年同期下降7個位次,排西部第12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71.33億元,排全國第19位、西部第4位,排位均較上年同期下降2個位次。
一季度,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2.4%,較上年同期低2.4個百分點,有21個省份增速超過全國平均水平,4個省份持平,內蒙古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1個百分點。受經濟下行壓力、中高端消費降溫及消費刺激政策變化等因素影響,除廣東較上年同期水平略高0.2個百分點以外,其他30個省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均低于上年同期,全國平均水平也較上年同期下降2.4個百分點。
圖4 一季度各省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增速
(五)內蒙古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速同比回落,排全國第29位
一季度,內蒙古財政總收入606.83億元,增速為-6.7%,較上年同期低29.5個百分點。其中,一般預算收入397.23億元,排全國第18位、西部第3位,均較上年同期下降1個位次。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同比下降5.2個百分點,排全國第29位,較上年同期下滑18個位次,排西部第11位,較上年同期下降7個位次。
一季度,全國財政總收入32033.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收2057.6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超千億的省份有5個,其中,廣東、江蘇、上海分別以1627.5億元、1619.7億元和1197.6億元排全國前三位。同期,有27個省份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云南、安徽、湖北分別以24%、23.2%和23.1%的增速位居前三位。
內蒙古財政一般預算收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7.8個百分點。受經濟增長趨緩、企業效益下滑等因素影響,全國22個省份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速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其中江西降幅最小,較上年同期低1.8個百分點,貴州降幅最大,較上年同期低31.2個百分點。其余9個省份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速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其中北京升幅最大,較上年同期高11.6個百分點。
圖5 一季度各省份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及增速
(六)內蒙古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農牧民人均現金收入增速均同比回落,分別排全國第16位、第2位
一季度,內蒙古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為10.1%,較上年同期低5.6個百分點,增速在全國排第16位,較上年同期下降11個位次,在西部排第9位,較上年同期下降8個位次。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998元,較上年同期增收642元,收入排全國第10位、西部第2位,在全國和西部的排名與上年同期相同。內蒙古農牧民人均現金收入增速14.7%,較上年同期低5.1個百分點,增速排全國第2位,較上年同期上升2個位次,排西部第2位,位次與上年同期相同。農牧民人均現金收入3224元,較上年同期增收412元,排全國第11位、西部第1位,在全國和西部的排名與上年同期相同。
一季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27元,較上年同期增收631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有7個省份,其中,超萬元的3個省份浙江、上海、北京以12212元、11986元和10175元分列全國第一、二、三位。從增速看,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9.3%,較上年同期低4.7個百分點。有21個省份增速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8個西部省份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排在全國前十位,、甘肅和青海以15.6%、11.9%和11.7%的增速分列全國第一、二、三位。全國有28個省份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較上年同期下滑,天津降幅最小,較上年同期低0.9個百分點,貴州降幅最大,較上年同期低8.9個百分點。、青海、新疆3個省份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一季度,全國農牧民人均現金收入2871元,較上年同期增收311元。農牧民人均現金收入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有12個。5個省份超五千元,浙江、上海、北京以6716元、6696元和5972元分列全國第一、二、三位。從增速看,全國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增速12.2%,較上年同期低4.8個百分點。有20個省份增速超過全國平均水平,青海、內蒙古和陜西以15.2%、14.7%和14.5%的增速排全國前三位。全國29個省份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增速較上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寧夏降幅最小,較上年同期低0.2個百分點,吉林降幅最大,較上年同期低9.6個百分點。、北京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增速分別較上年同期高1.6和0.1個百分點。
圖6 一季度各省份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速
圖7 一季度各省份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及增速
二、初步結論
(一)增速“西高東低”仍是我國經濟增長格局的主要特征,但西部增速優勢已明顯減弱,6個東部省份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同比加快
一季度,七個西部省份排在全國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前十位,但同比降幅達到或超過1個百分點的15個省份中8個是西部省份,其中,同比降幅最大的為寧夏,地區生產總值增速較上年同期低3.4個百分點。一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同比加快的8個省份中,除西部省份云南、外,同比增幅最大的東部省份為海南,地區生產總值增速較上年同期高1.8個百分點。
表1 2013年一季度各省份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幅
(二)我國經濟筑底跡象更趨明顯,但回穩基礎仍需鞏固
到2013年一季度,全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同比降幅連續三個季度收窄。截至4月底,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連續7個月高于50%的臨界點。由此可以判斷,我國經濟已開始進入筑底企穩階段,但企穩基礎仍需鞏固。主要原因:根據PMI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經濟雖處于擴張區間,但4月PMI由3月的50.9%降至50.6%,較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創三個月以來新低,且新訂單分項指數和生產分項指數均出現回落,表明經濟運行仍存下行風險。同時,一季度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1.7%,這雖減弱了對CPI的傳導壓力,但另一方面也表明企業對經濟發展的信心有待提高。
(三)內蒙古經濟受外部需求傳導,現回暖跡象,但短期內因有效需求不足和產能過剩等因素影響,仍存下行風險
從數據看,本輪內蒙古經濟增速下滑已持續12個季度,同比降幅由2011年二季度開始首次收窄,同年三季度收窄為0,后降幅加寬再收窄,到目前,內蒙古經濟增速同比降幅連續兩個季度收窄,并有望繼續收窄。今年一季度,內蒙古宏觀經濟預警指數下行,一致指數下探幅度逐步縮小,宏觀經濟先行指數繼續走高,表明內蒙古經濟增長放緩的同時,回升的預期漸趨明朗,經濟景氣有望回暖。但短期看,受外部有效需求和產能過剩影響,內蒙古主要工業品行業仍將面臨“去產能化”壓力,低增長、低效益狀況仍將會在短期內持續。一季度,內蒙古工業品銷售率為95.3%,同比下降1.1個百分點。
圖8 近年內蒙古經濟增速同比增幅
(四)三次產業協調發展和投資、消費雙輪驅動的省份,經濟增長更穩健,或實現率先企穩回升
從產業看,一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同比加快省份除福建外均屬二、三產業協調支撐和三產主導型經濟。根據2012年各省統計公報數據及相關數據初步計算結果可以看出,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同比加快的8個省份中,浙江、廣東和云南為二、三產業協調支撐型經濟(二、三產業比重均超過40%,且二、三產業比重差距不超過10個百分點),北京、上海、海南和為三產主導型經濟(第三產業比重占50%以上,或第三產業比重占45%以上且遠高于第一、二產業比重)。
屬各次產業協調拉動的經濟體,由于產業發展相對均衡,可以多點發力支撐經濟增長,屬中高端服務業占比較大的第三產業主導型經濟體,由于服務輻射范圍更大,經濟附加值更高,在市場競爭中競爭力更強,不易受外部因素影響,因此,屬于這兩類型的經濟省份抵御外部因素影響的能力較強,在經濟下行周期中經濟增速下滑幅度相對較低,并且更容易在經濟回穩期率先回升。
如浙江省,三次產業結構為4.8:50:45.2,產業發展相對均衡。2012年,雖然工業增加值增速較上年水平下降3.8個百分點,同比降幅僅較內蒙古低0.4個百分點,但由于服務業占比較大,且下降幅度較小,為經濟增長提供了一定的支撐,相對減弱了工業下滑對經濟的影響,使地區生產總值僅僅較上年下降1個百分點,下降幅度較內蒙古低1.6個百分點。
如上海市,2012年工業增加值增速較上年下滑4.5個百分點,同比降幅較內蒙古高0.3個百分點,但由于上海第三產業占比和層次較高,受外部影響程度較小,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同比加快1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地區生產總值僅較上年下降0.7個百分點,較內蒙古低1.9個百分點。一季度,上海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同比加快0.8個百分點。
內蒙古產業結構比例協調性弱,工業占比大、重化工傾向明顯,且能源原材料工業占比偏高。2012年,內蒙古三次產業結構為9.1:56.5:34.4,工業對內蒙古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高達50.7%。重工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高達84.2%,能源、冶金、化工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貢獻達73.8%,均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這種產業結構抗風險能力較弱。因此,調整產業結構、推進產業多元、延長能源原材料產業鏈條至關重要。
表2 2012年各省份三次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
從需求看,一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同比加快的8個省份的經濟多為東部“三駕馬車”協調拉動的省份或投資、消費協調驅動的省份。上海、浙江、廣東經濟屬“三駕馬車”協調拉動,而福建、海南、是投資與消費對經濟拉動的協調性比較強。投資、消費雙輪驅動和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協調拉動,更易形成合力,增加抵御經濟外部影響的能力,所以這些省份經濟增長更為穩健,在經濟下行周期中經濟增速下滑幅度相對較低,并且更容易在經濟回穩期率先回升。如廣東省,2012年,雖投資、消費、進出口增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且投資、消費降幅分別大于我區2.5個和2.4個百分點,但其經濟增速降幅僅為1.8個百分點,低于我區1.1個百分點。一季度,廣東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實現同比加快,高于上年同期1.3個百分點。
固定資產投資需求增長從2003年年初以來已表現出明顯的過熱跡象。
2003年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增長24.5%,2004年一季度更是高達43%,這已接近1992和1993年經濟過熱時期的水平。固定資產投資過快增長主要源于幾個方面:一是地方項目投資。2004年一季度,地方項目投資增長60.2%,中央項目投資只增長4.8%。二是集中于工業和建筑業的投資。三是私營和外企的投資。四是部分省市的投資。江蘇、廣東、浙江、山東、上海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居全國前五位,占全國的48%。投資明顯過熱,結構不合理,存在著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等問題。
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的經濟增長一直過于依賴投資的拉動,消費需求亟待提高。多年來,我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實際增長率一直遠低于投資的增長率,投資與消費的比例關系嚴重失衡。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近年來,發達國家最終消費支出占GDP的比例平均在80%左右,發展中國家平均約為74%,而我國則要低很多。
投資與消費的比例應協調發展。如果投資(主要是固定資產投資)形成的生產能力不能與未來的消費相匹配,就會導致產能過剩,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如果投資主要來源于銀行貸款則可能產生大量新增不良資產。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效率降低,將對經濟和社會發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
我國資本形成占GDP的比重(也稱作投資率)在全球一直居高,而且爬升速度也很快。2003年我國投資率為42.7%,僅次于1993年45.3%的最平。這表明,我國增加單位GDP所需的投資越來越多,經濟增長越來越依賴資源投入而非技術進步基礎上的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固定資產投資的迅猛增長帶來許多問題,包括帶來對鋼鐵、電解鋁、水泥等高耗能行業的巨大需求,造成瓶頸制約。但其最主要的威脅是增大了經濟運行的潛在風險。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偏大、增速過猛與貨幣信貸投放偏多相互推動、互為因果。如果任憑這種情況發展下去,勢必導致產能過剩、企業生產經營困難,銀行呆壞賬增加,金融風險加大等問題。依靠高投資可以推動經濟增長,但不具有可持續性,這已有前車之鑒。
投資過度的另一重要原因是企業(包括相關政府部門)低估投資成本。
長期以來,“唯經濟增長”的考核標準取向,促使地方政府熱衷投資,往往給予企業過于優惠的土地、稅收等政策,造成這些企業投資成本低估。另一方面,我國的經濟增長的環境成本被嚴重低估。例如,受高額利潤的驅動,2003年我國鋼鐵、水泥和電解鋁的投資分別增長96.6%、121.9%和92.9%,今年一季度又繼續高位增長。這些高耗能產業的過快增長,造成大面積環境污染。目前我國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分別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水資源污染嚴重。很多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不太考慮外部不經濟(對他人產生的不利影響),也不對自身制造的污染成本付費,因此往往低估生產成本而進行過度投資。
對付外部不經濟的最有效方法是制定政府的反污染計劃,政府應當承擔其維護公共利益的應盡責任。通過制定技術標準、環保標準,控制污染法令強制企業實行;要求企業支付更高的排放費,從而抑制過度投資。應進一步健全對政府行為的約束機制,對地方政府的政績進行客觀、公開的評審。評審除包括經濟發展外,還應包括就業、環保生態、衛生教育等。政府重大項目決策,應該建立起透明、科學、嚴格的程序,從根本上解決投資過熱的問題。
二、我國金融市場不夠發達,銀行體系不完善
今年第一季度各項宏觀經濟數據近期相繼出爐,與去年第一季度相比,國內生產總值增長9.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3.0%,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2.8%。由于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通貨膨脹壓力未有緩解,社會上對于央行可能進一步采用加息等貨幣緊縮政策的猜測甚囂塵上。
筆者以為,央行是否加息主要取決于三個因素:物價、美聯儲動向、投資。
首先看物價。導致居民消費價格增長的主要因素仍是糧價,住房、醫療、教育也是增長較快的項目,衣著、耐用消費品、交通工具、通信工具的價格仍在下跌,這也驗證了商務部“多數商品供大于求”的調查。與固定資產投資激增相比,第一季度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7%。就筆者了解,在社會保障不足、子女教育費用高企的情況下,由于對工資收入增長不樂觀,普通工薪階層將增加儲蓄比例,減少或不增加非吃住類的消費。物價的長期上漲也因此缺乏基礎。另外,國家對糧食問題高度重視,今年接下來幾個月糧價繼續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隨著部分地區限制投機性“炒房”政策的實施,今年房價的增幅也有望減小。
其次看美聯儲動向。近期,關于美聯儲最早將于今夏加息的預期愈發強烈。有分析認為,美聯儲加息后,中國央行可以同幅加息,美元和人民幣的套利空間不變。然而筆者更傾向美國于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加息的判斷,因為就業數據是美聯儲需要考慮的重要標準,11月美國大選的影響也必須考慮在內。
第三看投資。從理論上來說,加息可以增加投資成本,從而抑制投資。然而分析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的構成,就會發現其影響有限。以鋼鐵行業為例,在利益的驅動下,目前一些民資進入的勢頭十分強勁。有數據表明,2003年市場鋼鐵企業結算價格比上年增長了16.77%。與高利潤預期相比,小幅加息不可能使新開工項目下馬。加息的負面影響不可忽視。助推投機人民幣升值、增加銀行改革負擔等已是老生常談,增加債券融資成本也是要考慮的因素。在加息預期下,期限5年的2004年記賬式(三期)國債的票面年利率為4.42%,同期限的定期存款利率為2.79%,同期限的貸款利率下限為5.022%,而今年還有大量國債要發行,金融債和企業債的融資成本也將水漲船高。截至2003年末,我國個人住房貸款已經超過1萬億元,加息將如何影響房地產業,如何對整個經濟產生影響也亟需研究測算。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表明,投資增速已經開始回落。這其中,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對信貸的控制可能非常重要。工行明確表示,要均衡、審慎地增加貸款投放,嚴格控制對過熱行業和國家限制行業的授信,嚴禁對不符合市場準入條件的項目貸款。農行表示,對整體上處于過熱的鋼鐵、水泥、電解鋁等三大行業的信貸審批權一律上收到總行,對出現過熱苗頭的房地產、汽車行業的信貸審批權要上收到一級分行以上。中行、建行也強調嚴控熱點行業信貸過快增長,收緊對部分投資過熱行業項目的審批。由于四大行的貸款占大頭,只要上述措施落到實處,部分行業投資過熱的情況就有望得到有效控制。(摘自2004年4月22日《國際金融報》)
新漲價因素增多,通貨膨脹壓力不降反增
二季度,促使物價上漲的因素比一季度有增無減:一是國際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漲、石油價格高位震蕩,輸入性通貨膨脹壓力增加。據商務部監測,一季度,國際農產品價格持續大幅上揚,漲幅達14.6%,尤其是糧食價格上漲更為迅速。在前幾年上漲的基礎上,今年糧食價格繼續攀升,目前大米已突破每噸1000美元大關,年漲幅超過3倍。由糧食漲價引起的全球性恐慌正在迅速蔓延,包括越南、印度、埃及等在內的許多糧食出口國開始限制或者停止糧食出口,發達國家已將糧食作為類似石油的戰略物資。國際糧食供求矛盾突出,將使糧價上漲的壓力繼續加大。石油價格可能長期將繼續在100美元左右的高位震蕩運行,將對國內價格的上漲產生較大的壓力。
二是貨幣流動性增大,物價上漲有貨幣條件。根據貨幣主義的觀點,通貨膨脹無論何時何地都是一種貨幣現象。二季度,促進貨幣供應增加的因素很多。首先是“熱錢”流入增加,一季度外匯儲備增加額中除了貿易順差和FDI外的不可解釋的部分達850億美元,規模遠大于前幾個季度,說明外資流入正在增加,增大了國內貨幣供給和流動性。隨著人民幣的進一步升值和中美利差的進一步拉大,外資流入的步伐難以減緩。其次貨幣供應增長依然較快,一季度期末狹義貨幣供應量(M1)余額增長18.3%,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16.3%,均維持在較高水平。
三是投資需求高位運行,投資品價格上漲加快。在投資持續旺盛、原材料和工業品價格較快上漲的影響下,自2007年以來,投資品價格指數持續走高,今年以來上漲進一步加快,一季度漲幅達到8.6%,高于去年全年4.7個百分點。根據歷史經驗分析,投資品價格增長一般滯后投資增長半年左右。由于當前投資繼續在高位運行,預計投資品價格在二季度還將保持高位。
四是供需變化使國內糧食價格上漲壓力持續增大。一是盡管我國糧食生產形勢比較穩定,庫存比較充裕,但也存在一定的缺口;二是農資價格持續上漲。根據農業部監測數據,今年以來各種農資價格均出現大漲,絕大部分農資價格居歷史最高水平。農資價格上漲增大了糧價上漲的預期和壓力。三是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工業用糧也將增加;四是隨著居民收入的提高和消費結構的改變,人們對肉、禽、蛋等副食品的需求將日益增多,從而導致飼料用糧增加。另外,耕地面積減少、土地質量下降以及國際糧價飆升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五是生產領域價格上漲向消費領域傳導的壓力正在加大。從2007年第四季度開始,包括工業品出廠價格、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幅度都有所擴大。另外,新勞動法的實施及其他一些因素,使得勞動力成本上升較快,勞動力成本上升通過增加企業成本推動了企業商品價格的上漲,將進一步增大消費價格上漲壓力。
六是翹尾因素影響依然很大,消費價格漲幅將維持高位。初步測算,一季度CPI上漲8%中,翹尾因素占5.2個百分點,二季度翹尾因素占4.9個百分點,僅比一季度下降0.3個百分點。因此,消費價格漲幅將維持高位。
預計二季度物價將增長7.5%,上半年增長7.8%,漲幅比一季度放慢0.2個百分點,同比提高4.6個百分點。二季度物價漲幅中新漲價因素比重比一季度有所提高。
國內需求強勁,投資增長小幅反彈
多因素促進投資增長加快。二季度,既有促進投資增長的有利因素,也有抑制投資增長的不利因素。有利因素主要包括:(1)地方政府換屆,投資增長的體制性沖動依然存在。(2)多數行業企業利潤增加較快,資金到位情況良好,為投資擴大奠定了良好的資金基礎。盡管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下降,但剔除石油加工和電力等四個行業之后,其他行業利潤增長(37.5%)依然在加快,同比提高了6.1個百分點。另外,一季度投資資金的到位情況也比較好,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到位資金增長25.2%,仍然保持較高增速。(3)災后南方受災省份基礎設施的修復和重建,也將增加新的投資需求。(4)企業家信心指數保持高位。全國企業景氣調查結果顯示,一季度企業家信心指數(140.6)繼續處于景氣高位并與上季度持平,有56.0%的企業家對2008年所在行業的總體運行狀況持樂觀態度,61.1%的企業家認為2008年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將保持良好,表明多數企業家對當前及未來宏觀經濟發展仍然充滿信心。
影響固定資產投資的不利因素有:一是受銀行加息、能源原材料漲價和勞動工資提高等因素的影響,企業投資成本增加,降低了投資盈利預期,影響投資者的積極性;二是出口減速會對服務于出口的投資需求起到降溫作用。
結合以上分析,預計二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將加快增長,當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名義增長26%,比一季度加快1.4個百分點;上半年名義增長25.5%,比上年同期放慢了0.4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名義增長27.5%,比一季度加快1.6個百分點;上半年增長27%,比一季度加快了1.1個百分點,同比放緩0.3個百分點。
消費需求穩定增長,實際增速有所加快
二季度,促進消費的有利因素有:一是居民收入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隨著提高農民工工資、增加離退休人員工資和建立新型合作醫療等一系列政策效應的逐步顯現,今年以來城鎮和農村居民的收入均實現了較快增長,將有力促進消費增長;二是就業狀況繼續改善,將對增加居民收入、穩定收入預期、擴大消費支出產生重要影響;三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進程加快,勞動者報酬有望整體提高。
不利因素主要包括:一是資本市場調整的“負財富效應”。去年年底以來,滬、深股市深度調整(幅度超過50%),相當部分股民、基民的個人資產大幅縮水,而這部分家庭又是消費市場的主力軍。資本市場深度調整導致的負財富效應將使更多的人減少開支;二是取消“五一”黃金周長假。由于國家今年取消了“五一”黃金周長假,外出度假、旅游和購物的人數必將大幅減少,從而影響假日消費的增長;三是高物價降低了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者的消費能力。以食品為主的價格上漲將降低中低收入者(如農民和城市低保戶等)的實際購買能力,食品等方面支出的增加會“擠占”對其他商品的購買。
綜合分析,預計二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增長20.5%,與一季度基本持平,但由于物價漲幅小幅回落,實際增速(約12.6%)將略高于一季度(約12.3%);上半年增長20.5%,實際增長12.4%左右。
出口減速,但外貿順差規模由減轉增
二季度,引起出口減速的因素較多:一是世界經濟放緩,外部需求減弱。隨著美國次貸危機的持續蔓延,世界經濟將明顯減速,對我國出口的負面影響將進一步顯現。IMF最新預測2008年全球經濟僅增長3.7%,比2007年下降了1.1個百分點。受金融市場持續惡化、房地產市場繼續調整的拖累,一季度美國經濟近乎零增長,甚至不排除負增長的可能。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將今年歐盟與歐元地區的經濟增長率分別下調至2%及1.8%,均低于過去的預期。
二是人民幣快速升值對出口的影響。受美元走軟、利率倒掛和外資流入增加等因素的影響,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升值速度明顯加快,一季度升值幅度達到4.3%。由于匯率變動對貿易的影響有一個滯后期,預計人民幣升值加快對我國出口的影響將越來越明顯。
三是政策性因素和要素成本上升的影響。受人民幣升值、新勞動合同法、出口退稅、稅率調整等政策效應的逐步顯現,以及土地、勞動、資金等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響,出口企業成本迅速上升,增加了出口的難度。在近期舉辦的廣交會上,廠商的訂貨情況明顯不及往年,說明未來出口增速仍然可能下降。
相反,引起進口加快的因素卻比較多:一是國際大宗商品如石油、鐵礦石等價格大幅上漲,并且主要以美元計價,這會提高我國進口的名義增速;二是中國經濟增長較快,國內需求依然強勁,對能源、資源性產品進口將繼續擴大;三是實際匯率上升也有助于進口的擴大。
在一季度即將過去之際,州委、州政府召開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分析會,非常重要。剛才,澤剛同志全面分析總結了一季度全州經濟發展運行、災后恢復重建、重大項目建設、固定資產投資、牧民定居建設等方面的情況,安排部署了二季度及今后一個時期的經濟工作;**同志圍繞各自分管工作,就做好二季度經濟工作講了很好的意見;各縣和州級有關部門也匯報了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對做好二季度經濟工作提出了許多好的措施。會后,各縣、各部門要在本月底前召開常委(擴大)會議和黨組(擴大)會議,認真學習傳達、貫徹落實此次會議精神,并將學習貫徹情況及時報送州委辦公室、州政府辦公室。
一季度即將過去,二季度馬上到來。做好二季度經濟工作對于完成全年經濟發展目標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做好二季度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為契機,鼓足干勁,增添措施,扎實做好二季度的經濟工作,推動全州經濟加快發展,確保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為加快建設災后美好新家園、加快建設“一強一地兩區”奠定堅實的基礎。
下面,我就做好二季度經濟工作強調幾點意見。
一、進一步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力度,搶抓工期,加快建設進度,筑牢完成全年經濟發展目標的基礎
固定資產投資是**州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推進災后恢復重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龍頭”和“牛鼻子”。各級、各部門要把加大固定資產投資作為推動經濟加快發展的中心工作,以項目為核心,以抓落實為關鍵,堅持大抓項目、抓大項目,倒排工期,搶抓工期,加快項目開工建設進度,確保固定資產投資保持高位增長。當前,要圍繞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全力抓好以下“兩項任務”:一是確保4月底前全州所有農房100%開工,4月底前全州所有學校、醫院主體工程90%開工,5月底前城鎮居民住房100%開工;二是確保9月底前全面完成所有農房重建,年底前完成所有城鎮居民住房重建,年底前完成所有學校、醫院重建。(或確保年底農房重建任務全面完成,年底城鎮居民住房、學校和醫院等社會事業項目基本完成。)能否完成這“兩項任務”,既是對我們執政能力、領導能力的考驗,也是對各級、各部門領導班子業績的重要評判標準,務必抓緊抓好,按期完成。只要我們今年完成這“兩項任務”,就能解決災區的基本民生問題,為明年加快全州經濟社會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二、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工業企業恢復重建、提速增效,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增強發展后勁
抓好工業企業恢復重建,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關系**州的長遠發展。在此,我強調四個方面。第一,要繼續加大力度幫助受災企業恢復重建。第二,要對產品有銷路的企業、正在進行重大技術改造的企業、著手進行聯合重組的企業加大扶持力度,幫助企業做好恢復生產、技術改造、聯合重組等工作。同時,要按照工業“北上”的思路,加快企業搬遷工作,該評估就評估,該搬遷就搬遷,切實優化震后全州工業企業布局。第三,要加快工業園區和集中發展區建設進度。茂縣工業園區建設要加快推進,抓緊開展控規等前期工作,盡快啟動基礎設施建設。汶川縣漩口鎮瓦窖村和漩口新型工業園區的搬遷要加快推進,七盤溝旅游循環工業園區建設的各項工作也要盡快啟動。要盡快研究制定州內工業園區入園企業產出分成方案。在成都—**工業集中發展區,哪個縣引進的企業,收益歸哪個縣,州上不參與分成。各縣要抓住開展對口支援的有利條件,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承接產業轉移,爭取更多企業進州發展。第四,要全面落實責任。要進一步明確工作責任,將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具體部門和人頭,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抓緊、抓實、抓出成效。
三、進一步落實增加群眾收入的措施,切實增加群眾收入,千方百計擴大消費
今年春節剛過,我們就對幫助城鄉群眾增加收入工作進行了專題研究,財政、民政、勞動、國土、農業、畜牧、水利等部門就如何增加城鄉群眾收入提出了具體的措施,州委、州政府將于4月底檢查這些措施的落實情況。在這個方面,州國土資源局做得很好,他們圍繞增加城鄉群眾收入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積極向上爭取政策,組織引導農戶通過以工代賑方式,進行宅基地修復、土地整理復墾、小型山地災害治理等,幫助農民群眾邊蓋房子邊掙錢,為穩定災區群眾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家一定要學習借鑒。在我州實施的“四改兩建”、牧民定居行動計劃中也要一樣,盡可能想辦法讓群眾參與,幫助他們在建設家園的過程中增加收入。所以,大家一定要舉一反三,多思考、多研究,時時、處處、事事想到人民群眾,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千方百計增加城鄉群眾的收入,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四、切實做好統計工作,及時加強對經濟運行的監測、分析,尤其是對存在的問題要及時采取措施解決,確保正常運行
統計是科學,統計數據的正確與否是我們科學決策、正確指揮經濟工作的重要前提。統計數據虛報不行、瞞報也不行。搞經濟工作必須要學會統計、學會算帳,一周要算、一旬要算、一個月要算……,每個項目也要算,一定要把數據弄清楚,保證所有數據客觀、真實、準確。剛才,州統計局在經濟運行分析中提出的問題,各縣、各部門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認真研究,限期解決。各縣、各部門要高度重視統計工作,人員、設備、經費、車輛等該加強的要加強,該配齊的要配齊,該培訓的要培訓,同時,要及時解決統計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認真研究統計部門提出的建議,充分調動統計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提升統計工作質量,為促進經濟加快發展提供堅實保障。二季度,各級、各部門要把搞好統計工作作為一項重點工作,加強領導,狠抓落實,徹底改變對統計工作重視不夠、統計數據不準的問題。
五、切實加強領導,轉變作風,扎實工作
在經濟工作中,黨委的主要職責是提出目標,掌握全局,把握方向,抓住關健,推進重大項目的順利實施等;政府是抓經濟工作的主體,各級黨委要大力支持政府抓經濟工作。在抓經濟工作中,要集思廣義,科學決策,執行制度,落實責任,作風務實,扎實推進。
六、嚴格基本程序,抓好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
最近,州交通局創新機制,推行代建制,嚴格招投標,既保證了工程質量,又防止了惡意串標。我再次強調,州委、州政府就加強災后重建招投標管理制定了一系列規定,州紀檢、監察部門要跟蹤檢查,加強對重點領域、重點項目的監管力度,堅決杜絕圍標、轉包等現象,若發現州內干部參與必須嚴懲不怠,絕不姑息遷就,確保向人民群眾交出干凈、廉潔的工程。
第二季度,我州交通等重點工程項目全面啟動,要在確保工程質量基礎上,防范次生災害,搞好安全生產。要特別注意道路安全觀察哨的問題,它是**州災后恢復重建形象的一個綜合反映,各有關縣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不僅要讓它成為維護群眾安全的生命工程,也要成為解決就業門路的惠民工程。
另外,我再強調以下三件事情:
第一,關于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要明確責任,縣長是直接責任人,縣委書記負領導責任。州政府將在4月1日召開電視電話會議進行安排部署,大家一定要認真貫徹落實會議精神,全力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確保取得實效。
第二,要切實用好、管好國家災后重建資金。三年內國家將投入我州災后重建資金163億元,各縣必須專款專用,發揮最大效益。同時,要根據災后恢復重建的實際,科學提出重建資金調配方案,按程序報批,以此協調推進災后恢復重建,幫助農牧民群眾增加收入,杜絕將資金用于搞形象工程。
香檳酒簡直就要被打開來慶祝了!相較于去年和今年第一季度的飛快步伐,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工業增加值、貨幣流通量和銀行放款額的增長速度在近幾個月來有所減緩。不過,個人消費的增長率上升了,而且第二季度的GDP增長率只略低于第一季度的數字,但比整個2003年的增長率還要稍高一些。于是,許多觀察人士斷言,中國政府所希望的“軟著陸”已經近在咫尺。
從中國上一次消除投資迅猛增長局面的過程來看,我們要說,“軟著陸”沒那么快。
投資“高燒”
2003年,固定資產投資在GDP中所占的比重達到了43%,這和1993年投資激增時的情況
簡直一模一樣。今年頭8個月,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速度仍然高于GDP的增長。因此,投資占GDP的比例大概已經達到了頂點。25年來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投資超過GDP的38%到40%還能持續下去。
從上一個周期的高峰期開始,實際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在大約5年的時間里大幅下降。同樣,從1999年的低谷期開始,投資增長率在四五年時間之后達到2003年至2004年間的過度水平。在中國,制造和消除投資激增都需要好幾年時間。
個人消費的增長速度加快可能會抵消投資速度的減緩。不過,當年投資增長率從1993年的峰值下滑時,消費沒有持續上升。往事表明,實際固定投資和實際家庭消費的增長之間存在積極的相關性。我們懷疑,實際家庭消費的大幅度上升難保不帶來其他問題。
政府消費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并不高, 少于投資所占比重的三分之一。中國政府也不愿意讓預算赤字太大。凈出口額所占的比重最小。毋庸置疑,假如中國的凈出口額增長太多,世界上其他國家就會要求校正。
在上一個周期中,從1993年的投資高峰到1999年的低谷,實際GDP增長率下降了6個百分點。盡管這花了5年時間,但降幅非常大。
有人聲稱,中國的工業化和城市化正在加速,這意味著它的可持續投資率可能比10年前要高很多。然而,中國在消除上一次投資激增時就已經在向工業化邁進,但投資占GDP的比重和整個GDP的增長率都下降了。是的,現在城市里大多數的住房都屬于個人,但去年房地產投資在整個GDP中所占的比重已經比1993年的上一次峰值高出了50%,表明其今后逐漸下降的可能性大于上升。無論是2003年的盛況空前的放款總和,還是鋼鐵、鋁、水泥和房地產行業的過度投資,都無法讓我們相信銀行改革已經進行到了投資比例達到43%還能夠贏利的地步。
“病根”未除
用一個較長時間的視角來看問題,我們就會很清楚:為什么短期內很有效的措施長期而言卻沒有什么效果。去年以來對行政手段的持續運用將帶來越來越大的困難,從而抵消政策執行的效果。各省和各部門都會抱怨,行政控制限制了他們追求“好”的投資機會的能力,這將會降低經濟增長率,減少就業機會。企業則會尋找不受控制的融資渠道,以避開收緊的銀行信貸的影響。假如過早地宣布已經取得經濟降溫的“勝利”并放松行政控制,過熱問題就會很快再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