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財務會計課程實訓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教材滯后,理論與實際沒有更好結合
由各院校選定的教材可以看出,現在的高職教育教材基本上是屬于本科壓縮型,就是內容上比本科院校少了一些而已。財務會計課程基本上都是以對外報告會計信息為主線,主要介紹六大會計要素的基本理論、基本核算方法。課程安排上都是“會計要素+報告”,不能反映經濟活動的基本規律與會計要素之間的內在關系。學生只掌握每個要素的核算,不清楚在企業經濟活動的具體每個環節上涉及哪些會計處理,也對各會計崗位的職責不清楚。
2、傳統的先理論后實訓的教學順序
目前,高職教育的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大部分都繼承著傳統的先理論后實訓的教學順序。按照教材安排的內容循序漸進的組織教學,然后再進行實訓。理論知識與實務操作相分離。當學習完理論知識后,實務操作不可能覆蓋全部的教學內容,這樣,有些理論知識就得不到練習。另外,教材里的條條框框太多,理論性太強,實踐內容太少,造成在學習理論時,一些同學慢慢地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到理論后的實訓時,因為對前面所學理論知識的缺乏而感覺很吃力。這種落后的教學模式,已經成為高職院校財務會計課程發展的瓶頸。
3、會計實訓效率有待提高
基本所有高職院校學校都開設了實訓課程,但由于實訓時間較短,而財務會計課程所學的內容較多,所以,在有限的時間里只對重點的知識要點進行會計處理及講解,而沒有時間對實訓中的出現錯誤進行及時的反饋。這樣的實訓,其效果也是有限的,達不到高職高專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1.4教師的特點是“從學校到學校”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教師,多半是從財經院校畢業的大學生,沒有經過師范院校的如何傳授知識的專業學習,也沒有從事過會計專業的工作。理論基礎扎實,但實際操作技能較弱。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會有些“紙上談兵”的感覺。“從學校到學校”的教師招聘模式,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
二、改革目標及思路
財務會計課程改革的目標:“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基本原則,培養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優秀的職業素養,熟悉國家財經法規和政策,掌握財務會計及經濟管理理論,熟練會計工作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有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能勝任各類企事業單位財會工作的高素質、高能力的復合型應用人才。改革的思路是實現“以手動帶動大腦運動”。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習興趣。從“要我學”真正做到“我要學”。
三、改革方法
1、編寫理論與實務相結合教材
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的培養目標不同,所以不應該用本科院校的“濃縮版”教材,而應開發適用于高職學生的重理論更重實務的教材。首先,不按現在的從庫存現金開始,到會計報告的順序來安排教材內容,而應按經濟業務流程從企業設立之初籌集資金開始,到編制會計報告的順序來安排,按崗位職責來介紹各部分內容。其次,增加原始憑證將財務會計內容與電算化會計知識融合在一起。
2、教學內容
課程教學內容上,按崗位進行相關理論學習,每個崗位都以案例作為載體,任務驅動教學。根據崗位不同,執行相應的任務。例如,崗位為出納,任務是銀行結算;收付憑證的編制與審核;現金和銀行存款日記賬的登記方法;銀行對賬單的處理,結算憑證的填寫方法等。
3、打破常規教學順序,理論與實際完美結合
高職高專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理論與實際操作一體化”的專業人才,充分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的溝通和無縫式對接,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和激情。但實際情況是,許多高職院校還在進行單一的,單純講授式的課堂教學,或形式上開展一體化教學,但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筆者認為,財務會計課程教學順序應該是:首先,在教學開始時先進行崗位認知,到企業去親身感受一下職業氣氛,然后回到學校。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每個崗位都設置小的案例讓學生去思考,然后老師給出參考答案,進行相關準則的講解。在期中左右,學習稅務崗后,進行一段時間的綜合實訓。最后,實訓后講授財務成果和財務報告。這樣的順序好處是:開學時,學生感到新鮮,學期中剛剛感覺到有點厭倦時,就進行周實習,這樣又會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不會覺得枯燥乏味。在實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鞏固前面所學的知識,也會發現一些問題,然后帶著這些問題,進行后續學習。讓學生主動去尋找答案,學習的興趣更高。而且,在后續的學習過程中,解決了實習過程中未解決的問題,做出完美的會計報告,學生也會更有成就感。特色一: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角色由“主角”轉變為“導演+旁白”。由傳統的“要你學”為主體向學生的“我要學”轉變。特色二: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無縫對接,二者完美結合。
4、財務會計與電算化會計課程合并,強調動手能力
財務會計課程主要講述會計崗位所涉及的主要經濟業務的基本核算理論、具體核算方法和賬務處理技能。電算化會計是利用會計軟件進行賬務處理,兩門課程內容相同,側重點不同。筆者認為,隨著現在學生計算機水平的提高,學生再也不需要用一個學期來掌握一門軟件了。每次課堂實訓時讓學生先自己分析,然后在計算機上填制憑證、登記賬簿等內容。讓學生邊學邊做,一些同學,也許不愿意記筆記,但是喜歡在計算機上進行操作,這樣就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通過填制憑證、登記賬簿、進行報表編制等內容,增加了動手的內容,實現“以手動帶動大腦運動”來加強記憶。
四、招聘制度
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特點是實踐性,所以我們的老師就應該有豐富的動手能力。而“從學校到學校”的招聘制度不能滿足我們對老師的要求,這點,我們可以借鑒一些發達國家的職教事業發展經驗。比如德國對職業教育的師資要求是要有工作的年限規定以及必須通過師范專業培訓。我們的高職院校也應該修改一下招聘標準,把是否有從業經驗及年限規定作為我們標準。另外,對現有教師可以通過利用假期到企事業單位頂崗實踐或進行短期培訓、掛職鍛煉等方式提高實踐技能。
五、結束語
關鍵詞:財務會計;實踐教學;方案設計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6-0-01
財務會計課程實踐教學是在掌握財務會計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綜合應用所學會計專業知識的能力,訓練和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以會計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為本位,讓學生學會“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
一、課程的定位與培養目標
《財務會計》是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必修的專業核心課程,在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中處于核心地位,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本課程提供了從事會計工作的必備知識和技能,既是會計知識體系的主體部分,又是企業會計工作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內容,主要是培養學生會計核算能力和職業判斷能力的課程。
財務會計實踐課程是為《財務會計》課程配套設置的,是《財務會計》課程中一個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實踐環節。該課程要求每個學生都能在模擬的情景中進行角色的演練,通過模擬真實的工作情景,學生可以更快的融入其中,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去主動發現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指導,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素養為目標。
二、實踐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
財務會計實踐課程以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綜合素質為宗旨,以循序漸進、重點突破為原則,按實踐工作崗位設置教學模塊,使理論與實踐融為一體,實現理論與實踐同步、課堂講授與操作練習同步,使專業理論知識、技能知識為專業能力服務。
實踐教學中應遵循學生的感性認識規律,讓學生從其所處的工作環境,所需完成的工作任務中主動掌握與工作崗位相關的知識,按每個崗位的工作任務來組織教學,教學順序是“取得或填制原始憑證——審核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審核記賬憑證——登記賬簿——憑證傳遞——會計報表”。注重加強學生實踐環節的構建,充分重視學生校內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增強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本課程將實踐教學環節分為三階段并設置相關課程:第一階段為課程講授前的會計崗位認知實習;第二階段為課程學習過程中的會計分崗實訓(校內實訓室)和會計崗位實習;第三階段為課程學習后的綜合模擬實訓(校內財會模擬室)與頂崗實習(某公司、企業)。
三、實踐教學的內容設計
(一)會計分崗實訓
在財務會計實踐教學中創造了單項實訓與綜合實訓相結合的新的實踐性教學模式,按照實際會計職業崗位要求來組織,設計不同的實踐教學模塊,把每個會計崗位的應知應會知識點和能力要素落實到財務會計的實訓教學中,單項實訓中建立了出納、往來、固定資產、財務報表等多個與會計崗位相互對應的實務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塊,針對某一個工作崗位建立獨立的教學模塊,將某一模塊涉及的理論內容與實踐內容融合在一起同時進行教學,使理論與實踐密切聯系,同時通過綜合核算模塊的練習培養學生的整體意識和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并進一步熟悉各崗位的技能要求。
(二)綜合模擬實訓
綜合模擬實訓是通過一個企業某月份實際會計業務的模擬,掌握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的會計各崗位業務的核算,進而全面、系統、完整、綜合地理解和掌握所學會計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獨立處理會計實務的動手操作能力。
該部分實訓課程可設置八個小組,前七個小組分別按出納員崗位、往來結算核算員崗位、財產物資核算員崗位、資金核算員崗位、成本核算員崗位、財務成果核算員崗位、會計主管崗位設置,由學生根據實訓要求及提供的實訓資料單獨完成,第八個小組為某一小型企業的全部經濟業務。每個小組負責一個會計崗位的核算工作,由老師派發原始憑證,各小組完成各自崗位的業務核算,并能把已編制的憑證傳遞到其他相關崗位。在獨立的實訓課中開設仿真的工作崗位,學生不僅掌握工業企業里每個崗位的業務核算,還能處理好單個崗位與其他崗位的業務聯系,真正把企業的財務部門搬到課堂上,實現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
(三)考證指導設計
目前,《財務會計》是各類社會考試和選拔考試的重要考試科目。比如,會計職稱考試、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考試等都以財務會計學為考核重點。會計專業的考試項目主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和會計專業資格初級證書,前者是學生必須取得的,后者鼓勵學生獲得,但不做硬性要求。
四、實踐教學的方法設計
財務會計課程是一門既具有一定的理論性,又特別強調實踐性的課程。如何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一直是本專業課程教師努力追求的目標。在實踐教學中采用案例式教學、實物引導法、過程教學法等多種能夠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方法;采用項目教學法、實驗教學法、情景模擬式教學法,其目的是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
五、考核方式和評價方法
為了使整個實踐教學順利實施,必須設置與之相適應的有效的考核方式。實踐部分主要考察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和實踐操作能力情況。首先進行階段性成果驗收,即:每組提交一份實訓設計報告,要求包括實訓準備、實訓內容分析幾部分最終結果,而且每組內實訓設計保持連續性,最終以實訓總結及答辯情況進行評價考核。
六、實踐教學效果
通過實施實踐教學,一方面能充分整合和利用教學資源,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的激情和潛力,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教師在實踐教學中,將理論與實際工作有效結合,注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也有所提高,為社會輸送更多高素質、高技能的會計專業人才。
【關鍵詞】 財務報表;報表編制;報表分析;教學改革
眾所周知,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為社會培養創新型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高職會計專業的教育主要就是為社會培養輸送一線的會計從業人員和經濟管理工作者。在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會計電算化工作逐漸替代了手工記賬,會計工作的重點也就逐漸偏移到了對企業會計報表進行分析的工作上來。會計的基本職能是核算與監督,最終輸出的是企業經濟活動的信息。財務報表正是集中反映企業經濟活動的信息載體。每一個企業的管理者和投資者等與企業有關的信息使用者,都希望能夠讀懂這些企業的會計報表。知道會計報表中數字后面所隱含的真正含義是會計工作者做出正確的管理或投資決策的保證。會計的工作不是簡單的報賬,而更多的是管理、決策。因此給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的學生開設有關報表的課程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勝任會計工作,并增加個人理財的能力。由于與報表相關的能力包括編制和閱讀分析能力,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可以開設《財務報表分析》、《財務報表編制與分析》等相關課程。
一、報表課程在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中的重要性
目前濟源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已經開設了《財務報表編制與分析》課程,這是一門由多學科相互融合而產生的新興應用型學科。本課程通常安排在二年級下學期或者三年級上學期。其前修課程是《基礎會計》、《財務會計》。04級學生之前是作為選修課或考查課開設的,05級學生是由企業外聘教師講授這門課程的,從06級學生開始一直到09級非試點專業學生,都是作為必修課程,僅在09級會計專業試點班級的人才培養方案中由于沒有足夠的理論課時所以沒有開設。
(一)本課程與其他會計專業課程的關系
1.與《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的關系
編制報表是會計核算結果的輸出,是最終會計信息的綜合輸出,應該屬于核算的組成部分。關于報表編制方法的知識點散見在核心課程《基礎會計》與《財務會計》教材的最后一章。如果教學學時充足,教學內容完全和教材一致,那么我們給學生的是全部的知識。但是實際往往并非如此。由于高職教育強調“理論夠用”,要求我們一定比重地限制理論課時,因此核心課程教學進度的完成常常很緊張。這樣一來,教學過程中由于課時安排倉促,教師的理論未講完學生就要參加實訓,因此報表編制部分的講解無法詳細展開,從而也讓學生有虎頭蛇尾之感。
2.與《財務管理》課程的關系
報表分析課程中,有一塊內容是專門展開介紹企業各項財務指標的計算與分析,這與大二年級下學期開設的《財務管理》課程中“財務分析”的這一章有交叉。嚴格地說,財務分析除了公開披露的財務報表外,還包括財務報表附注、管理層的解釋和討論、審計師意見、其他公告、社會責任報告、媒體和專家評論以及監管部門的處理公告。財務管理課程分析對象不僅僅是報表,而且與報表課程相比,還有其他的教學內容,如:財務管理的環境、目標、原則與環節,財務分析,資金時間價值,項目投資,資本成本與資本結構,企業價值評估等等,這么多內容安排在一個學期內來講授。針對目前高職學生素質而言,多數學生掌握有一定的難度。如果財務分析這一部分整合到《報表編制與分析》課程,這樣就能減輕《財務管理》課程教學的壓力,并且也可以讓高職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充分掌握報表的編制、分析技巧,以培養閱讀和分析報表的能力。
(二)其他相關院校本課程的教學現狀與經驗借鑒
目前大多數高校會計專業都將報表部分從原《基礎會計》、《財務會計》和《財務管理》課程中獨立出來,成為一門集編制與分析綜合能力培養的會計核心課程或者必修課程,其教學現狀和經驗值得我們探討和借鑒。現將所查閱的幾所高等院校會計專業報表課程開設和教學情況整理歸納如下。
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自成立以來,一直都將《會計報表編制與分析》課程作為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進行建設。按照最初的劃分,財務會計課程劃分為《財務會計一、二、三》,本課程屬于《財務會計二》,2003年以后獨立出來,以三張會計報表編制為基礎,以報表分析為核心組織開展教學活動。該課程溝通了會計核算與財務分析這兩個會計專業主要學科領域,成為高職高專會計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專業課融通及理論結合實踐方面不可或缺的教學環節。大連職業技術學院在教學內容上,將中小型企業的需要設定為教學內容,同時兼顧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要求,自編《會計報表編制》講義,將教學內容在傳統意義上的三張主表編制的基礎上,增加了財務報告說明書和會計報表分析兩部分,并考慮到高職學生的具體情況,取消合并會計報表編制內容,對現金流量表編制部分,除了工作底稿法和T行賬戶法外,增加臺賬法編制現金流量表。
其他本??圃盒5臅媽I對本課程也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并在教學中采用自主獨立靈活多樣的形式。如,貴州商專、遼寧交通高專歷來將本課程列為會計專業的必修課,利用校內實訓基地和會計電算化實訓中心讓學生學會上網查閱公司數據資料并進行實證分析;對外經貿大學開設了《企業財務報表分析》課程,是國內最早開設該門課程的學校之一。張新民教授在傳授這門課程時,摒棄了傳統的就會計論會計、就報表論報表、就財務論財務的講授方法,力圖在企業管理的系統中分析財務狀況及其質量,并通過財務報表分析對企業管理狀況和企業的發展戰略進行透視,以提高學生報表閱讀和分析的能力。
二、關于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報表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
根據教學中的體會和我們當前報表課程的教學現狀,結合前面對幾所學院報表課程的教學經驗借鑒,筆者認為對本課程的教學還有優化和改進之處。我們的學生需要對已學先修課程中的會計知識活學活用,知道如何親自搜集查閱公司資料并整理成第一手數據,如何制訂報表的分析步驟并展開分析,如何評價公司業績并初步判斷公司的發展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方法技能的習得,需要我們在如何優化教學方法、手段上進行思考和探索。以下是筆者教學改革方面的一些設想。
(一)具體教學目標
教學中我們首先必須明確報表課程的教學目標,學生通過學習需要達到的知識與能力的提高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熟練掌握公司企業三張會計報表的編制方法;2.熟悉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所包含的全部要素及其所傳達的管理信息;3.掌握對企業流動性、償債能力和管理效率以及盈利水平的分析方法;4.能夠運用財務比率解讀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5.了解利用財務會計信息評價企業管理績效的方法,為決策提供相關的財務會計信息。
(二)實踐教學設計與崗位設置
在學生吸取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實際技能操作,進一步加深對其專業知識的了解、鞏固其所學的知識。通過以某上市公司財務分析為項目進行任務驅動,構建一個與未來實際工作崗位相似的環境,確定某一家企業的經濟活動和財務報表為分析對象,按財務報表分析流程,將報表分析工作劃分為若干崗位,讓學生模擬財務報表分析人員的身份進行情景式學習。如果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考慮購置財務分析軟件進行崗位設置和教學。實訓學習中可以設置的主要崗位有:報表編制、統籌安排、資料搜集、數據整理、報表分析、分析報告撰寫、報告公布評述等。其具體流程如圖1所示。
(三)教學改革預期效果
根據報表編制與分析的流程進行崗位設置與實訓開發后,教學設計中的每一步都可以充分安排學生進行上機資料查詢、整理、案例討論、小組研究自行決策分析步驟等。教學的組織形式可以多樣化,這樣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學有所用、學有所獲,增強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縮短了學生進入社會后的適應期,滿足了當前企業對綜合素質較好能力型、外向型人才的需要,更好地達到了教學目標,與此同時也對教師業務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教學組織形式上采用的研究型學習充分發揮了學生個性特長,同時學生也找到自己不足,鍛煉了文字組織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團隊精神。
(四)考核方式
考核上可采用平時實訓、上機測試和期末卷面考試相結合的方式。平時考核主要包括上機表現、上機成績、討論打分、小組打分、理論課表現、作業、小論文等;期末考試可以采用理論閉卷、開卷案例分析或報表分析并撰寫分析報告等形式。
結束語
報表編制與報表分析能力是會計從業人員必備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具備對會計專業知識起著延續和深入的作用。因此與報表相關的課程,在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課程體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要真正教好這門課,讓學生學好這門課程,從事教學的教師只有在每一個教學環節精心設計和組織,不斷采用負反饋控制論的思想來修正在教學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才能更好地達到教學的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 于久洪.會計報表編制與分析[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關鍵詞:高職教育;工作過程;財務會計;課程改革與設計
1 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改革與設計的指導思想
根據教育部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意見,筆者認為,高職教育培養的會計人才應該是具備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畢業生應該能與企業崗位“零距離”。結合此目標,高職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應打破傳統教學從概念到原理的教學思路,應該按照實用、實踐的原則,以會計職業能力的為培養導向,并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和突出此導向的核心地位。因此,高職財務會計課程設計的總目標應該根據會計崗位的任職要求來設計,以會計核算工作的基本流程、工作任務、崗位分工以及完成各項工作任務須具備的知識技能來組織教學,以學生的實踐操作為中心,結合相關的理論知識,使學生能夠獨立自主判斷并處理完成一個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的各項會計核算工作,具備切合企業實際需要的崗位能力。
1.1 高職財務會計課程內容的選擇上,應實現由知識導向轉化為工作過程導向
當代企業管理已經進入了以過程為導向的綜合化運作時代,所需人才也就應該相應具備關聯的職業知識和綜合的職業能力。高職教育的任務也就應該放到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行動能力提高上。傳統的課程模式以知識為導向,理論與實踐相分離,導致了忽視行動能力的培養等致命缺陷,只有通過符合職業活動規律的、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新模式來實現教學目標。因此,高職財務會計的課程開發需按照工作過程的要求來設計,按職業活動的內在邏輯順序進行排列,以工作結構為框架,以工作過程為主線,以工作實踐為起點,把知識與技能的學習相互融合,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開發出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高職財務會計教育教學課程體系。
1.2 高職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范式,應實現由行動導向轉為過程導向
高職教育的目標是應對特定生產過程中各種必要活動的能力,隨著信息技術的深入發展,與標準化技術管理模式相對應的行動導向的教學范式已不能適應和滿足教學需求,不能滿足企業的要求,也不能實現高職教育自己的目標,因此,過程導向的教學范式就應運而生了。過程導向的教學范式依據職業的綜合要求來確定職業能力的典型特征,它的目標是培養“過程能力”。“過程能力”包括企業的整個組合中有效行動的能力,同時蘊涵著從優化質量和提高效率的角度出發來構建過程和改變過程的能力。過程導向的教學范式通過把學習地點進一步推向工作崗位,使學生的學習與企業的職業行動邏輯,即實際的工作過程序列實現同步,培養學生的過程能力,使得理論學習與實踐經歷得以更好地結合,也使高職教育更加貼近職業實踐。因此,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應該朝著過程導向的教學范式努力,培養出合格的高職會計人才。
2 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改革與設計的總體思路
2.1 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的方法和目標
根據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目標,在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教學過程中,應從企業實際應用出發,采用邊教、邊學、邊練相結合的方法,即采用項目教學和項目學習的方法。積極地創造條件,設定一定的情景進行實戰演練。項目教學的地點應放在會計模擬實訓室,教學內容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視頻錄像、教師演示示范、學生的實際操作訓練、相互交流核查來完成。此外,教學過程中還應擬定一定的題目,讓學生通過課堂討論、走上講臺演講,提高語言表達的能力。通過教、學、練的有機結合,以實現以下目標:以就業需要為導向,實現專業培養目標,即畢業與上崗“零距離”;模擬企業實際場景,提高會計技能實訓效果;實施全過程項目教學,提高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工作作風和職業道德,形成專業素質。
2.2 高職財務會計課程基本內容的整合
為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結合財務會計課程的特點,按照項目學習和項目教學的要求,可以把高職財務會計的學習內容劃分成六大項目。從企業實際工作的角度出發,對財務會計教學內容按“有用性”的原則和前提安排授課內容,同時以企業融資案例為主線,把相關內容分散在不同的章節中,但應注意,在教學過程中,應使這些分散的內容的前后銜接,歸納分類,使學生對企業常用的、包括教材中未涉及的多種融資方式應進行對比分析,系統把握,重點讓學生了解企業選擇某種融資方式的原因,需要具備的內外部條件,存在的利弊及其會計處理。這樣,有助于避免以往學生對某些教學內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情況,強化所學內容的系統性,強調和突出知識的“有用性”、學習的“有效性”。
2.3 高職財務會計課程考核方案建議
考核方法既是提高教育質量管理的手段,又是課程教學過程的延伸和深化。考核方法的完善構成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己说姆椒?,可以嘗試答辯和現場測試、實務操作等多種相方式的結合,對學生進行考核注重達到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財務會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平時應積極組織對學生的專題演講、案例分析、自由討論、課后作業等多種項目、分階段測試,把平時測試與期末考試相結合。當然,這種分階段測試,要力求客觀、全面反映學生的綜合能力。這一做法既符合高職財務會計教育培養目標,又能減輕學生考試壓力、使考核評價伴隨課程學習的全過程。
本課程項目教學分為六大項目,前五個項目是分項項目,每一分項目又細分成若干能力目標,最后一個項目是綜合項目,綜合本課程涉及的能力目標進行訓練。因此,可以把最后一個項目作為期末考核的內容。這樣的考核方式是與項目教學的教學目標完全吻合的,同時也改變了傳統的以理論考核、結果考核為主的考核方法,轉向以能力考核、實踐考核、過程考核為主的新型考核方式。
3 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改革與設計的具體操作方法。
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改革與建設的具體實踐操作可以會計崗位來設置課程體系,體現在十大項目十四項任務中。每個項目的教學,都以每個會計崗位的具體工作任務為目標來組織課程內容和體系,注重實務操作,為學生學習會計業務提供了高仿真的會計工作環境。同時根據具體操作的需要,安排相關的專業理論知識,使理論與實踐融為一體。
項目一:設置會計主管及各類資金核算崗位。按照會計工作流程,第一步是設置會計主管及各類資金核算崗位,本項目通學生實地調查采訪,描述被調查單位的財務機構設置及各類核算制度,完成是確定企業的會計核算目標、進行財務管理各項業務的操作這樣兩個任務。
項目二:設置資產核算崗位。按照會計工作的流程,第二步是設置資產核算崗位。本項目是資產崗位的全方位執業,包括資產業務的職業判斷,本項目項目完成各類資產案例的賬務處理及分析說明、應答財政、稅務等相關各方就資產案例賬務處理所提出的各種問題、編寫實訓基地單位資產核算情況分析報告、資產崗位實習報告。本項目可分成出納及應收賬款核算、存貨核算、金融資產核算、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投資性房地產核算崗位、固定資產核算、無形資產和其他資產核算等七項任務。
項目三:設置負債核算崗位。按照會計工作的流程,第三步是設置負債核算崗位。本項目是負債崗位的全方位執業,包括負債業務的職業判斷,相關賬戶的選擇運用,賬戶金額的計量運算,主體業務的賬務處理以及對賬務的解析決策。本項目可分成流動負債核算、非流動負債核算兩項任務。
項目四:設置權益核算崗位。按照會計工作的流程,第四步是設置負債核算崗位。本項目是權益崗位的全方位執業,包括權益業務的職業判斷,相關賬戶的選擇運用,賬戶金額的計量運算,主體業務的賬務處理以及對賬務的解析決策。本項目可分成所有者權益核算、收入、費用和利潤核算、特定會計業務核算三項任務。
項目五:設置財務會計報告崗位。按照財務會計工作的流程,第五步是編制會計報表,本項目是會計報告崗位的全方位執業操作,包括各類會計業務的職業判斷,相關賬戶的選擇運用,賬戶金額的計量運算,主體業務的賬務處理,報表項目的填制,項目、賬務的解析決策等。這也是財務會計工作流程中的第三塊主要工作。本項目主要要求學生掌握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因此,本項目可分成三個工作任務:編制資產負債表;編制利潤表;編制現金流量表。
項目六:綜合實訓操作項目。前面五個項目都是單項的工作任務、工作過程,強調的是某一方面的工作能力。對于財務會計的整個工作流程,教師最后應該設計財務會計工作綜合實務操作項目,通過這一項目把所有的內容串連起來,全面的檢驗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財務會計基本技能操作練習的能力、處理會計問題的能力和動手能力。會計處理流程結束后,會計資料應當保存,要求學生能正確進行會計檔案的整理和裝訂。本項目的操作結果可以設計作為期末考試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使學生通過財務會計課程演練財會人員的角色鍛煉最終有成就,并把成果保留下來,作為紀念。因此,本項目可分成綜合處理經濟業務、正確整理和裝訂會計檔案兩個工作任務。
參考文獻:
[1] 徐金壽.高技能人才培養“全程式”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中國高等教育,2008(11):5052.
[2] 鄭蘭玉,張文彩.高職會計專業《財務會計》課程設計的思考與探索[J].武夷學院學報,2009(06):8689.
關鍵詞:工作過程導向 財務會計 高職課程改革
一、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設計理念與思路
所謂“工作過程導向”的模式,即從實際工作崗位的典型任務出發,以完成實際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為學習內容,使學習者具備能夠勝任工作崗位的能力并順利就業,以實踐過程的學習為主要過程的一種全新的職業教育模式。
會計課程是一門與會計崗位直接對應的課程,其業務操作具有較好的可模擬性和可移植性。根據會計工作崗位需求和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目標,設計時該課程要直接面向企業的會計工作崗位,遵循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由工作任務確定教學項目,在教學項目中創設學習情境,通過“教”、“學”、“做”相結合,以實踐操作過程引領理論知識學習。
二、基于工作過程的財務會計課程設計
(一)財務會計課程內容
根據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本課程主要以會計職業崗位群職責、任務、工作流程分析為依據,來組織課程內容,并結合會計資格考試標準,采用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科學設計學習性工作任務,教、學、做相結合,以工作任務為導向確定該課程職業崗位(包括出納崗位、往來崗位、財產物資崗位、資金崗位、工資崗位、納稅崗位、財務成果崗位、會計主管)和崗位群。該課程包括十個教學模塊:總論(建賬)、八個會計崗位單項實訓任務和綜合實訓任務。在單項實訓任務中對職業崗位和工作過程進行系統分析,按企業單位對會計崗位的職業要求,分析每個主要崗位涉及工作任務及如何完成這些任務,掌握各崗位及崗位群所需要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按一個完整會計循環的實際工作流程設計綜合實訓任務。
(二)教學情境設計
高職教育包含原理教育與實景教育兩大內容,情景教育模式是為幫助學生較快地掌握專業知識,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和職業能力,通過模擬現實教學情景組建情景組織,形成工學結合,并借用情景組織平臺所開展的系列教育活動形式。模擬成立會計服務公司是實現情景教學的最佳手段。將學生每4-5人分成一個小組,模擬成立會計服務公司,學生分角色體驗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具體做法:在單項實訓中在校內建立財務會計模擬實訓室,進行工學結合的會計仿真教學;在綜合實訓中由學校提供教學辦公場地,聯系實際從事會計記賬的公司提供能滿足教學需要數量的企業會計資料,專業教師與記賬公司共同指導會計專業學生進行頂崗操作。
1.單項模擬實訓。模擬成立會計服務公司,實現情景教學。具體實施方案如下:學校建立與學生規模相當的會計手工操作模擬實訓室與會計電算化實訓室,從建賬開始,根據會計主管、財產物資崗位會計、往來會計、出納等不同的會計崗位進行理論講解與實訓演練。具體教學設計如下:(1)總論模塊。知識目標:了解財務會計概念框架;能力目標:了解會計工作的崗位設置及職責、會建立賬簿;熟悉并明確各崗位分工及工作流程能各盡職責,掌握會計憑證、賬簿的書寫規范,培養學生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的職業情操。(2)出納崗位模塊。知識目標:分別掌握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的核算。能力目標:了解現金收付業務、銀行結算和對賬業務的流程及方法,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的編制;掌握相關原始憑證、記賬憑證的填制和審核,日記賬的登記、結余和匯總,明確出納人員的崗位職責。傳授相關的實踐技能:點鈔與翻打傳票,保險柜的使用,憑證的裝訂與傳遞等工作技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廉潔自律的工作作風。(3)往來會計崗位模塊。知識目標:掌握應收與預付、應付與預收、其他應收(付)款、壞賬及準備的核算。能力目標:會填制和審核往來款項有關的會計憑證,會建立相應的明細賬和備查賬簿,傳授相關實踐技能,如:編制內部報表,清理未達賬項。明確企業債權債務的核算和管理崗位職責;情感培養目標:耐心細致,堅持準則。(4)財產物資崗位模塊。知識目標:掌握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相關業務的核算。能力目標:掌握用數量金額式賬簿、卡片式賬簿進行相關財產物資的登記,明確財產物資(特別是國有資產)的監督和管理職責;傳授收發料的匯總、分配表的編制、成本的計算、固定資產盤查表的編制和填寫等實踐技能。情感目標:強化責任,提高技能。(5)資金崗位模塊。知識目標:掌握籌資、投資業務的核算。能力目標:會根據要求填制資金籌集、投資經濟業務原始憑證并審核、編制相應的記賬憑證、登記明細賬、總賬;明確的崗位職責是:為管理人員擬定投資計劃、選擇籌資的渠道提供服務;培養學生終生學習的情感目標。(6)職工薪酬崗位模塊。知識目標:薪資的核算。能力目標:①正確計算工資,辦理代扣款項,計算應發實發工資,編制工資結算表;編制工資分配表;②依據職工薪酬經濟業務及原始憑證編制相應的記賬憑證;③登記明細賬。崗位職責:①熟悉薪酬的各項規章制度;②根據各部門員工考勤和工作績效,計算職工薪酬。實踐技能:編制工資明細結算表與總表;核定應付福利費、職工教育費,熟悉薪酬的各項規章制度。情感目標:勤奮務實,客觀公正。(7)納稅會計崗位。知識目標:掌握各應納稅種征收范圍、應納稅額的計算、各應納稅種賬務核算。能力目標:①應納稅種的計算和申報;②依據應納稅種業務及原始憑證編制相應的記賬憑證;③登記明細賬。崗位職責:負責企業稅務的繳納、查對和復核;稅務的登記及變更;免稅申請及沖賬。實踐技能:增值稅發票和普通發票的領購、開具和保管;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申報表的填寫及納稅流程。情感目標:學法、守法;合理避稅。(8)財務成果崗位模塊。知識目標:掌握收入業務、營業成本及期間費用業務、所得稅、利潤、利潤分配業務核算。能力目標:掌握相關業務的憑證、賬簿處理流程,明確崗位責任,實踐技能:根據有關資料記收入、費用、利潤相關明細賬;制定收入、利潤分配計劃,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意識。(9)會計主管崗位模塊。知識目標:掌握會計稽核、會計報表的編制、分析。能力目標:會計憑證、賬簿、報表的稽核,會計檔案的保管。崗位職責:負責登記總賬和各種財務報表的編制,掌管全局會計工作和審核。實踐技能:根據有關資料登記總賬;編制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情感目標:掌控全局、諧領團隊,參與管理強化服務。
2.綜合模擬實訓。綜合模擬實訓課安排在學期末最后一周,由學生按實際工作流程在會計服務公司中完成一個企業一個月的各項會計工作,既可強化會計基本操作技能、鞏固理論知識,又能讓學生體會會計工作的連續性、系統性,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增強團隊協作意識。實訓結束后由學生展示裝訂整理好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會計報表等實訓成果并相互評價,口頭解說如何完成實訓的過程,并要寫出書面實訓總結報告,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和寫作能力。
(三)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遵循“以學為主體,以指導為主線,以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并重”的原則,落實“工作與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將學生每4-5人分成一個小組,模擬成立會計公司,學生分角色體驗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在課前要求學生根據任務完成相關知識準備;課中根據重點難點問題進行理論講解和實訓指導;課后學生完成剩余實訓內容并進行互評與總結。此外,在教學中除了基本教學方法,還可以應用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角色體驗法、討論式教學法、技能競賽等。通過設計開發合適的教學項目和多種輔助手段有效設計“教、學、做”為一體的情境教學方法,把學生置于主體地位,讓學生在真實的工作場景中完成工作任務的學習。
(四)課程考核方案
財務會計課程內容較多,業務復雜,所需掌握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都很多。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參與程度,強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因此設計下列考核方案,總體課程成績100%,知識和能力鑒定各占50%,其中知識鑒定中平時成績包括平時作業、出勤、課堂抽查,占20%,期末綜合性知識測驗占30%;能力鑒定中平時能力鑒定占30%,包括實務操作、實訓報告、技能比賽、項目能力測試,期末綜合性能力測驗占20%。
參考文獻:
1.靳煒偉.高職高專《中級財務會計》項目課程實施研究[J].財會教育,2011,(2)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職業院校;財務會計教學
案例教學法是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哈佛大學蘭德爾首創的,在國外稱為“個案研究”,即在引導學生回顧相關知識點之后,自然地引出現實生活中發生的較典型的來源于各個行業財務管理實踐中的真實事件,并進行探討、點評,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方法。十九世紀八十年代,美國人際關系學大師卡內基將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相當有效的教學模式而特別推薦在師資培訓課程中應用。中國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引入案例教學。從目前各院校財務管理教學來看,大多數教師都不同程度地運用案例教學來加強教學效果,從實施效果上看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財務會計課程作為高職院校財會專業的專業課,是將財務會計基本理論和核算方法與企業會計實務相結合的實用性較強的課程。本文就如何開展案例教學,發揮案例的教學效果,談一些膚淺的看法。
案例原意為情況、事實、實例等。將案例運用于教學,通過教師講授、組織學生討論、撰寫案例分析報告、教師歸納總結等過程來實現教學目的的方法,稱為案例教學法。我們使用的財務會計案例教學法,是在《財務會計》課程教學過程中老師是主導,學習者是主體,案例是教師與學習者互動的平臺。一般情況是教師設計案例,然后組織學生分析。這種教學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創新和實訓能力。
案例教學與傳統教學方式對比,會計學中的案例教學法有三個方面的變化。首先是教師的主導地位發生了變化。簡單的來說就是課堂教學由教師為絕對的主體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其次是教學中思維方式發生了變化,在傳統的教學中采取的是“聚合思維”而在我們的案例教學法中更加重視學習者得“發散思維”,使學習者具備帶有廣闊性、深刻性特點的思維習慣。
近幾年,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蓬勃興起,部分辦學單位強化了教學實踐環節,比如開設實訓課程、聘請行業企業人士進校指導實訓,以此推進工學結合。教師要按照《財務會計》課程培養目標和教學要求,選擇和編寫一套與會計理論、方法及教學進程相配套的會計案例。教學案例首先要與教材內容相適應,即按照會計專業人才所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的要求選擇和編寫;其次要與培養目標相適應,既有反映社會經濟某方面的簡單案例,也有多方面知識的綜合案例,以適應培養不同層次人才的需要;再次,也要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現狀,搜集具有典型意義的案例,以適應教學的需要。
為此筆者設計編寫了包括以下三種具體形式的具體教學實例。教師引導實例:這是指教師精講具體案例,教學任務是教會學生獨立分析案例的能力。讓學生掌握財務會計方法的應用技巧。
小團隊討論實例:讓學生和教師目的的自組學習團隊。在團隊中提高學習者的興趣,加強學生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按照傳統學科體系進行教學內容設計
會計核算的專門方法設置的主要教學科目有、復式記賬、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登記賬簿、成本計算等各核算方法之間有其內在邏輯合理性,因而傳統《基礎會計》課程一般以此組織教學。這種傳統設計形式對有一定工作經驗的會計人員來講,接受不是難事;但是對于剛進校的學生,無疑是會計入門的一道門檻,有人說“會計核算本身不難,就是會計入門難”,說的就是對于“會計科目和賬戶設置”、復式記賬這兩種方法的學習,這是因為這兩種方法內容較抽象,不便于理解。同時,這種設計將會計基本理論知識和核算方法割裂開來,不利于學生處理賬務。
(1)理論知識和實訓結合。這種教學設計形式遵循的是工學相結合的教學理念。辦學單位依據社會群體中各類財務崗位的懼意技能要求,將《基礎會計》教學氛圍理論和實訓兩個模式。實訓教學中由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三個小版塊組成,這三個小程序的設置反映學科內容的邏輯聯系。眾所周知一切科學的理論都來源于實踐的經驗總結。但是教師應該明白設計者本意是以基礎知識模塊實現學生理論儲備以期指導實訓,盡力避免忽視理論從而造成理論知識傳授與實訓的脫節。
(2)項目導向教學設計。這種設計模式基于企業實際會計工作過程,將《基礎會計》教學內容分為五部分。這種形式是為了增強學生的崗位適應性,極小考慮職業教育的教育性與受教育者的全面發展,主要適合面向社會的短期崗位能力訓練。
案例教學法在實施中需要注意一些事項。高職院的職業性以及學生崗位適應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在財會教學中要正確處理好案例教學與講授教學的關系,才能使案例教學法發揮出應有的教學功效,從而提高教學效益。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06
[2]黃肖紅,唐春雯.財務會計案例教學法的思考,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25[3]齊丹丹.,案例教學在會計教學中的應用,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44
關鍵詞:財務會計 實踐教學 改進措施
隨著我國加入WTO,以及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的確立,各種涉外經濟實體、股份有限公司和混合所有制大量涌現,給我國GDP增長注入新的活力。這種形勢對傳統財務會計提出了嚴峻挑戰是不言而喻的,但就財會專業人員而言,其不適應性主要有二:一是傳統記賬式的財會人員相對過剩,應對新挑戰能力急待提升,如:應對會計的知識能力、與相關部門的協調溝通能力、財務報告的表達寫作能力等;二是熟悉并掌握現代財務會計知識和技能(通曉原則性導向的國際會計準則,具備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的財會人員嚴重不足,人才供需“缺口”較大。嚴峻的形勢給高職財務會計教學提出了挑戰,如何培養出具有解決實際能力的高級型財會人才,是高職財會教育急需探討和解決的問題。
一、高職財務會計實踐教學現狀及原因
1.教學觀念。對高職的財會專業學生來說,動手能力強是他們與財經類高校學生競爭的主要優勢,也是他們在上的立身之本。然而,教學占主導地位的教育思想仍著高職教育,這無論在課程設置、教學課時安排,還是在教學、教學方式上都表現的很明顯。盡管高職會計教師已認識到會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但還存在著對會計實踐性教學這樣那樣的片面性理解,致使的會計實踐教學主要以模擬實習為主,這是遠遠不夠的。
2.實踐教學環境。財務會計是一門操作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都配有會計模擬實訓室,以提供學生會計實驗、實習需要。但是,就實訓室的配置情況來看,遠未達到仿真要求。由于實驗經費短缺,實訓室軟、硬件滯后于目前的實際情況,沒有完整的會計模擬數據系統,無法保證實驗實訓需求,有的院校甚至完全是手工實驗操作,其實驗實訓能力、效果可想而知。另外,目前高職院校在校外建立實訓基地的方式一般以給對方培養人才為條件設立,但每個企事業單位對會計人員的需求是極其少的,而學校因為經費不足又不可能給對方在經濟上予以補償,這樣對企業來說收入與付出不等同,不愿成為學校的會計實訓基地。由于校外實訓基地嚴重缺乏,使得學生的專業生產實習不可能真正落到實處,大多數學生利用這難得的機會去找工作,真正用于實習的時間非常少。
3.師資水平。從目前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教師隊伍的現狀來看,脫離實踐可以說是較為普遍的現象,現在的高職會計教師都是從學校到學校,他們缺乏實踐經驗是毋庸置疑的,進入高職教學崗位后,正值高職院校擴大招生規模,教學任務繁重,往往難以抽出時間參加社會實踐。另一方面,大多數高職院校也沒有把教師參加社會實踐納入教學管理計劃或形成制度,在時間上、組織上和經費上都沒有相應的安排和保證,不可避免地出現教師脫離實踐的現象。
4.實踐教學方式?,F今高職教師正逐漸地從“三個一”(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教科書)狀態向多媒體教學轉化,其教學手段越來越先進,但針對培養學生解決實際能力的課件制作上沒有突破,課件完全來自教材,缺乏來源于實踐的案例創作。
二、改進高職財務會計實踐教學的措施
1.更新觀念,優化課程設置,調整課程設計,突出實踐能力。要培養出具有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高級型會計人才,其核心工程就是要設計出具有高職特點的會計專業課程體系。現在的社會是一個國際化的社會,對財務人員的知識結構和能力都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對能力要求而言,未來的財會人員必須具有傳遞和接受信息的能力,與他人一起共事的能力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像、機、MBA、演講技巧等都要進入實踐技能項目作為會計人才的硬件素質之一。對知識結構而言,應具有會計專業知識和管理知識。20世紀90年代,美國會計學會(AAA)提出了財會專業開設的第一門課程應是《會計學導論》,它把與財會密切的財稅、、市場和公司經營等相關知識整合起來,幫助學生了解公司負責人整合和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處理和解決業務問題的能力,筆者認為此項建議值得我國高職會計專業課程設置時借鑒。
2.提高會計教師的實踐技能,重點培養“雙師型”教師。(1)采取內引外聯的方式,結合教學進行教師培訓。向企事業單位、會計事務所聘請財務總監、注冊會計師擔任客座教授,讓他們既到學校指導會計教學工作,進行教師培訓,又讓他們擔任會計課程教學,彌補在校會計教師實踐知識的不足。(2)采取上送下派方式,提高會計教師的水平和實踐操作技能。對未經過實踐鍛煉,動手操作能力差的教師,下派到業務部門、企業等掛職鍛煉,提高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和應用能力。(3)創造條件讓會計教師平時經常到第一線去發現問題、問題和解決問題,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熟練掌握會計循環各個階段的實務操作,并能夠解答會計循環過程中出現的操作問題,熟練掌握會計核算中一些特殊會計事項的處理,具有綜合會計信息、會計信息的能力。
高職會計技能大賽于2012年進入國賽序列,隨著這幾年大賽的舉辦,會計技能大賽充分發揮了辦學的引領作用,促進了職業院校會計專業的改革與建設。職業院校以技能大賽的舉辦為契機,會計技能大賽成為為聯系專業與市場的橋梁,將技能大賽融入課程體系中,推動專業改革與建設,促進了專業與市場的對接,實現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一、技能大賽是專業與市場對接的橋梁
會計技能大賽綜合性強,賽項共分2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基本技能環節,通過模擬企業財務工作,分成出納、成本會計、總賬會計、會計主管崗位,考核了會計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第二部分為信息化環節,考核的是學生財務軟件的使用能力,覆蓋了會計實務操作的流程和技能要求。因此,會計技能大賽代表會計行業的職業標準,體現的是行業最新的發展趨勢。可見,技能大賽是專業與市場連接的橋梁。
會計技能大賽考核技能點對應的崗位技能基本上覆蓋會計崗位的要求,以技能大賽為參照構建的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將大賽、崗位技能融入課程。因此,構建契合技能大賽的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以技能大賽為橋梁,實現了專業與市場的對接。
二、構建契合技能大賽的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
會計技能大賽考核技能點代表了會計行業的職業標準,以技能大賽為標準構建專業課程體系,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確定課程體系中的課程
??計技能大賽的技能考核點有針對具體會計崗位的,如點鈔、成本核算、納稅申報、財務指標計算等,這些技能考核點對應課程體系中的理論課程和單項課程實訓;考核技能點中有綜合技能的,如會計手工賽項中的團隊合作部分,要求學生綜合掌握會計知識,這些對應課程體系中的綜合實訓;考核技能點中的信息化部分,側重考核信息化背景下,強調業務財務的一體化,這些對應課程體系中的財務軟件操作課程。會計技能大賽比賽時間長,除了要求選手具備基本的職業技能外,還要求有健康的體魄、過硬的心理素質,這些需要課程體系中融入體育、人文教育。因此,課程體系由專業課程、單項實訓課程、綜合實訓課程、財務軟件操作課程、人文教育課程、心理健康課程、政治素質課程、體育健康課程等構成。
其中反映會計技能的主要是由專業課程、單項實訓課程、綜合實訓課程、財務軟件操作課程組成。這些課程對應的專業課程有《基礎會計》、《出納實務》、《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財務會計》、《稅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等;單項實訓課程對應的有《基礎會計實訓》、《財務會計實訓》、《納稅申報實訓》、《成本核算實訓》等;綜合實訓課對應的是《會計綜合實訓》;財務軟件操作課程對應的《EXCEL在財務中的應用》、《會計信息化》(含財務部分和供應鏈部分)。
(二)確定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
課程體系中專業課程教學內容的確定,依據會計技能點對應的會計崗位,實現“課崗賽”的融合。此外,會計技能大賽考核的技能點與會計職業資格考試中初級會計師、中級會計師考核的知識技能點重合度很高。因此,會計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確定可以進一步融合職業資格考試內容,實現“課崗證賽”的深度融合。以《財務會計》課程為例,教學內容選取依據為會計技能大賽的競賽規程和初級會計師考試的《初級會計實務》課程,主要內容有貨幣資金、應收及預付款項、交易性金融資產、固定資產、投資性房地產、長期股權投資、無形資產、流動負債、長期負債、債務重組、非貨幣性資產、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財務會計報告等內容;《稅務會計》的課程,可以參照會計技能大賽的競賽規程和初級會計師考試的《經濟法基礎》課程,主要內容有增值稅(含“營改增”)、消費稅、關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小稅種、稅收征管等內容。
(三)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教學內容
會計職業技能大賽的舉辦,一直緊跟行業的最新變化,引領會計專業的建設。職業院校在組織選拔選手參加技能大賽的同時,依據技能大賽的技能考核要求,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體系,將市場的最新變化反映在課程中。
近年來,影響會計工作的文件出臺頻繁,如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我們正處在經濟轉型社會,財經法規變化很快,技能大賽能把會計行業的最新變化融入到賽項中,起到了引領作用,比如在2017年國賽中將“營改增”最新知識納入、增加管理會計技能考核比例。會計技能大賽已成為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聯系的平臺,技能大賽通過將會計行業的最新發展融入賽項中,促進會計專業的建設與發展。職業院校通過組織選手參賽,及時獲知行業的最新發展變化和職業需求,根據市場對會計崗位的最新要求,及時調整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以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
三、建設會計專業課程體系
構建了與技能大賽契合的課程體系,也意味著通過技能大賽的橋梁,實現了專業與市場的對接,課程體系建立以后,能否發揮效應,關鍵在于建設,建設的重點可以放在課程建設和實踐環節兩個方面。
(一)“課崗賽”深度融合的課程建設
“課崗賽”深度融合的課程體系建立后,這是技能大賽促進專業建設改革與建設的第一步,要更好地發揮會計技能大賽對會計專業的推動作用,就需要對會計技能大賽的技能考核點進行拆分,將其與具體的專業課程對接,推動課程的建設與改革。
會計技能大賽考核技能點對應相應的會計崗位,崗位技能融入相關課程,專業課程實現“崗課賽”的深度融合。契合技能大賽的專業課程體系中的會計專業課程中增加崗位技能的教學,由傳統的理論教學轉變為理實一體化教學。例如在《成本會計》課程中融入EXCEL知識,不僅教會學生成本核算的原理,還要教學生應用EXCEL的工具快速完成產品成本的核算;在《財務會計》課程中增加經濟業務的識別,讓學生通過原始憑證讀懂經濟業務,課程中增加實踐部分;《管理會計》課程中增加案例分析;《稅務會計》課程中增加納稅報表填制等。在原有的理論課程中逐步增加實踐部分,改革現有的專業課程,將技能大賽中的崗位技能嵌入課程中,實現理實一體化的教學。
(二)加大實踐教學環節的建設
會計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除了課程體系與技能大賽對接外,傳統專業課程中增加實踐部分外,還需要針對會計崗位開設相應的實訓課程,加大實踐教學的環節,實現知識向技能的轉變。
結合會計技能大賽的技能考核點,除了在課程體系中開設相應專業課外,還需要開設單項技能訓練課與會計綜合實訓課程。單項技能訓練課需要開設《出納實務》、《成本核算實訓》、《財務會計實訓》、《納稅申報實訓》、《財務報表分析》、《會計信息化》(財務和供??鏈)等。通過單項技能實訓課程的開設,學生應掌握小鍵盤錄入、點鈔、票據填開、憑證填制、賬簿登記、資產負債表編制、利潤表編制、現金流量表編制、增值稅納稅申報表填制、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填制、成本核算、EXCEL技術、財務指標計算、財務軟件的使用等專項技能。將學生碎片式的專項技能轉化成綜合技能,需要開設綜合類實訓課程,通常會開設《會計綜合實訓》,涵蓋了會計技能大賽中各崗位的基本技能,會計綜合實訓的開設通過手工與信息化兩種方式完成實訓,在手工環境下,業務的處理最終反映為財務上處理的結果,同學們根據經濟業務內容,分工協作完成企業經濟業務的會計核算,最終以手工計算的方式生成財務報表并完成財務指標的計算和分析,更多地強調會計原理的應用,需要會計工作者掌握,與技能大賽中基本技能環節契合;同時也需要學生使用財務軟件完成企業經濟業務,在信息化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選用ERP軟件,更強調業務財務的一體化,同學們使用財務軟件完成經濟業務核算,更多地注重考核的業務的流程,財務是由業務生成,在這種模式下財務報表則由系統自動生成,這部分實訓與會計技能大賽中的信息化環節契合。
關鍵詞:財務管理 實驗教學 課程體系
一、應用型財務管理專業實驗教學的瓶頸及設計思路
目前,應用型財務管理專業實驗教學的瓶頸主要有兩點:一是校內專業課程實驗項目缺乏創新。目前,國內大多數財務管理專業實踐課程依附于理論課程,實驗教學環節缺乏系統性,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實驗教學體系。二是現行實驗教學不適應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前的實驗內容涉及到的綜合性、設計性的內容少,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方面略顯不足,尤其缺乏對學生核心能力和外延能力的培養。
為此,本文提出以下設計思路:一是確立“由單項到綜合,突出核心能力培養”的整體實驗教學設計思路,讓學生立足本專業的同時,全面提高綜合素質,增強職業適應能力和職業拓展能力,讓學生真正地學會“運用、分析、綜合、評價”所學知識。二是深入探索實施“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實踐課程體系改革。分析財務管理專業面向的工作崗位、對應的工作任務及其工作流程,確定完成工作任務所必備的執業能力要求,整合具有課程開發價值的典型工作任務,優化實驗教學內容,構建“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
二、應用型財務管理專業實驗教學體系的優化
(一)實踐課程體系設計
1.以《基礎會計》、《財務會計》、《審計》為主線的實踐課程體系。前序課程《基礎會計》采用的是籌資、采購、生產、銷售、經營成果計算的架構來講解復式記賬法在實務工作中的應用;中間課程《財務會計》作為企業業務鏈的重要環節,在新的課程體系下也是按照“學習情境”設計教學內容,即:籌資業務、長期資產構建業務、存貨采購與付款業務、生產活動業務、銷售與收款業務、投資業務、利潤及利潤分配業務等;后續課程《審計》在實務中也是采用“業務循環”審計。因此,三門核心課程的實驗教學體系應保持一致?!痘A會計》與《財務會計》課程實驗教學側重于會計核算工作的實訓。對企業進行資產核算、負債核算、所有者權益核算、收入核算、成本費用核算、利潤核算等。在此過程中具體項目包括:建立財務賬、審核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審核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編試算表、編制調整分錄、調整后試算表、結賬、報表編制、會計報告。建賬、原始憑證的填制、記賬憑證的填制、賬簿的登記等工作嚴格遵守會計工作規范化要求。對已完成的記賬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進行裝訂、整理存檔。
《審計》課程實驗教學側重于會計核算事后監督。設計八個實驗項目:審計承接業務、安排審計工作、銷售與收款循環審計、采購與付款循環審計、存貨與倉儲循環審計、貨幣資金審計、審計報告的編寫等。實踐課程體系設計如下頁表1所示。
2.以《稅法》、《財務管理》為延伸的實踐課程體系。(1)《稅法》是為適應財務管理實踐的需要而從企業財務會計中分離出來的相對獨立的分支。通過學習,使學生學會各稅種的計算、賬務處理及納稅申報,能進行納稅調整的相關會計處理。該課程具有較強的實務操作性,只有給學生提供更有效的實驗機會,才能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縮短就業適應期。(2)《財務管理》實驗教學著重采用“案例教學法”,運用財務管理基礎理論與基本技能,分析籌資、投資、資本分配等一系列理財活動,學生分組討論,提交完成分析報告。
(二)實驗教學方法改革
1.“任務驅動、項目導向”實驗教學方法。在“職業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下,以任務驅動引導教學的全過程。根據財務管理工作任務過程設立了實驗情景后,每一個技能目標的實現,都以一個具體的學習任務驅動完成。具體教學步驟如下:任務描述與導入;任務分析;小組討論找到完成任務的方法;實例練習實現技能目標;歸納總結,鞏固所學知識與技能。
2.“角色扮演”實驗教學方法。通過設置仿真的學習情景,在完成每一個學習任務時,我們根據分工的要求,設計了對應的工作角色。通過讓學生擔任具體角色進行實訓學習,從而更好地體會財務管理工作流程的要求,在具體的情境下促進學生執業行為的養成。
3.“多元化實踐教學法”實驗教學方法。在日常教學中建立多元化的實驗教學體系,針對教學任務同時進行實踐能力的訓練;之后利用校內的仿真實訓環境進行綜合實訓;再利用校外的實訓基地讓學生進行頂崗實習,使他們在真實的環境中得到全方位的鍛煉和提高。此外引入網上實驗教學平臺,實現資源共享,提高網絡課程利用率,實驗過程以下達任務、總結評價為主,課外輔導、作業練習、答疑解難、問題討論等通過網絡課程完成,打破傳統教學空間與時間的限制,增強了實驗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提高了教學效率,從而使實踐體系更加完善。
(注:本文系山東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立項項目“應用型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整體優化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2516)
參考文獻:
1.劉淑蓮.關于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構建與實施的幾個問題[J].會計研究,2005,(12).
2.袁春生.財務管理專業實驗教學內容設計及質量控制[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1,(3).
3.彭曉英,張慶華.財務管理綜合仿真實驗系統的研究與應用[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