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會計專業勞動實踐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目前會計為實施會計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創新模式,構建完整的校內外實訓基地是必不可少的條件,是會計學專業學生職業能力提高的關鍵環節,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也可以節約企業尋找可用人才的成本,使當代會計學教育更好的為動態發展的經濟社會提供優秀會計人才。一些院校在會計專業實訓基地建設中已經探索和積累了一定經驗,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二、會計專業實習基地構建的作用及重要性
構建會計學習實習基地可以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通過校內實習與校外實習,學生可以將平時教材上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具體的工作中,更好的領悟會計學知識,為其畢業后走上會計崗位打下良好的專業基礎,培養其實踐能力。毋庸置疑,實習基地是會計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形成的重要起點,可以提供一個真實的工作環境,培養學生競爭意識、合作意識、市場意識、職業道德意識,可以幫助學生在實際工作環境的約束和考驗中得到鍛煉,更好的領悟課堂上老師傳授的知識點。其形成除了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與校內實訓中不斷強調與訓練外,更重要的是還需要受到實際工作環境的約束與鍛煉。
并且,構建出完善的實習基地也可以幫助企業選擇人才,讓在校的會計學學生在設立在合作企業中的實習基地可以減少企業搜尋招聘會計人才的成本,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可以較好地參與企業中的一些短期項目,實習中,企業也能仔細觀察有潛質的學生,在實習結束后留用所需人才,也減少了企業對新入職職員的培訓時間和培訓成本。因此,建立高職會計專業校外實訓基地是一項雙贏工作,對滿足企業人才需求和高職學生的成長都有極大益處。
三、目前會計專業實習基地構建存在的問題
為會計專業學生構建完善的實習基地,可以提高會計專業學生從業的綜合素質,更好的為當前社會培養高水平會計學人才。近些年,許多設置會計專業的院校和社會培訓機構著手構建校內和校外的學生實習基地,但就目前國內會計專業實訓基地構建情況人存在問題和不足需要解決和改善。
首先,大多院校無法為會計學校內實訓基地提供充足的經費,近年來,一些高校、高職院校以及社會職業培訓機構消耗大量財力盲目擴建會計學專業并擴大招生量,造成經費緊張,實習基地構建經費有限。因此,目前建立起的實訓基地應用的硬件與軟件水平滯后,校內實習使用的財務軟件等落后,校內實習考核機制呆板,同時一些校內實習基地配備的老師或培訓師欠佳,多是在學校進行會計學教學的老師,自身沒有參與專業實踐和會計工作,造成完成校內實習基地和校外實習基地脫節,嚴重影響實習基地培訓質量。甚至一些培訓機構并沒有對學生進行實習培訓,學生在畢業走向就業崗位前只是編造了虛假實習經歷,造成學生職業能力薄弱。
其次,由校外的實習基地來看,因會計工作自身的特殊性以及各實習基地所在企業自身條件的限制,校外實習基地的工作人員和企業管理者對來企業培訓的學生并不能提供良好的培訓環境,與院校合作態度并不端正,一些企業的財務人員為減少實習生專業能力差而對企業財務部門工作效率產生負面影響或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問題,往往只會將一些整理資料裝訂文件的簡單工作分配給實習生,會計專業的實踐性操作很少,影響實習培訓質量,造成校外的實習基地不能達到預期的培訓效果。
四、會計實習基地構建實踐性措施
目前,我國的高校、高職院校以及社會職業培訓機構在建設會計專業實訓基地需要注意基地的實踐性與先進性,適時改版使用的教材,在實踐性的培訓中,建立系統的教學理念和培訓體系,同時也需要呼吁政府出臺政策支持基地的完善,投資開發設計應用性強、操作性能穩定的會計實習培訓軟件,更好的為社會輸出動手能力強、職業素養高、崗位適應性強的會計人才。
鑒于目前會計專業教育自身對構建實習基地的資金有限的問題,各院校及培訓機構需要加強與校外的企事業單位合作,通過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帶動校內實習基地構建,并且可以高效的利用院校自身的財務部門,各院校的財務部門工作人員的職業技能成熟又具備較多的教育經驗,學生與本學校的工作人員溝通更為方便快捷,且院校的財務部門辦公設施齊全,部門體系完善,是對會計專業學生提供校內實習培訓的不二選擇。
構建實習基地需要重視實習培訓配備教師隊伍的建設,可從合作的企事業單位引進有經驗的財務人員到校內培訓基地進行兼職培訓,鼓勵在校的培訓教室從事校外會計崗位實踐或培訓,充實豐富更新培訓教師隊伍的會計職業能力,為在校生提供更與當下經濟社會環境接洽的會計實習培訓課程。
為構建更完善的實習基地,各會計教育機構需要建設完備的管理制度,全面完善課程設計、教學體系、教材配備、進度安排以及考核制度各個方面的管理制度,使校內和校外的實習基地表里如一,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培訓作用,實現會計專業學生“零距離”接觸所學專業,更好的了解畢業后就業崗位的工作內容,及時了解除教材上學來的理論知識之外,還需要自學自修哪些職業技能(如:計算機技能培訓,等),需考取怎樣的資質證書。校內校外的實習基地需要對學生的培訓內容和培訓成果嚴格把關,要構建嚴格而完善的考核機制,不能僅憑幾頁紙的實習報告蒙混過關,確保實習培訓“有血有肉”,保證實習期間的合理勞動報酬、醫療保險和安全保險,建立完善的勞動保障制度。
綜上所述,通過加強與企業的合作、不斷提高師資配備、完善教育體系、更新教育理念和建立良好的管理機制,各院校及培訓機構可以完善實習基地的構建,提高更優質的會計教育,為我國提供優質會計人才。
參考文獻
[1]汪志鋒,蘇家健.充分發揮校外實訓基地在高職教育中的功能[J].職教論壇,2002(2).
[2]黃口強,鄧志軍.國外企業如何參與職業教育[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4(5).
[3]楊敏,廖良林.高職會計專業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的困境及對策[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8(6).
[4]張文林.充分利用高職院內資源為專業實訓教學服務——會計專業財務處實訓基地建設探討[J].遼寧高職學報,2006(3).
作者簡介:徐美華(1965-),女,漢族,遼寧蓋縣人,講師,研究方向:財務會計、財務管理。
關鍵詞:財會專業;實踐教學;實踐教學體系優化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2-0160-02
一、引言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各行各業迅猛發展,因而對財務會計專業人才需求量大,高校每年財務、會計專業的學生就業率都在90%以上。目前,全國幾乎所有的高校都辦有財務、會計專業。面對招生、就業的大好局面,我們從事財務、會計專業教學的教育工作者,要捫心自問,我們培養出來的財務、會計專業的學生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要嗎?特別是獨立院校要培養出富有一定的財會理論功底,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又很強的應用型人才,彰顯其辦學特色,如何實現?帶著這一問題,我們課題組對設有財務、會計本科專業的“985”、“211”高校和獨立學院進行調研,與財務、會計專業的教師、學生分別座談;到用人單位與財會人員座談;與財務、會計專業的畢業生座談,了解和掌握了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人員對財務、會計專業畢業生的看法。用人單位普遍認為:畢業生初上崗時動手能力差,主動性不夠;理論與實踐脫節,很長一段時間進入不了角色;對企業財務、會計方面的重大業務問題束手無策;絕大多數畢業生頭兩年工作不令人滿意。在校學生認為:在校對財務、會計專業知識掌握一知半解;實踐環節流于形式、走過場,達不到目的;財務理論、模擬、教學與實際之間的疑問得不到及時、準確地解答,久而久之,就不求真知。對此,我們認為,科學合理的制訂財會專業培養方案,充分發揮實踐環節的作用,對實現獨立學院培養適應能力和動手能力強的應用型財務、會計專業人才的目標,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二、獨立學院財務、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優化
高等學校教學過程的走向之一,是從理論到實踐。大學生在校掌握的是高度抽象概括了的專業知識,具有抽象性、普遍性、一般性和間接性的特點,它反映的是事物的規律性的東西。而實踐活動則具有直接現實性、個別性和特殊性之特征。我們的教學是讓學生的理論認識見諸實踐,并對實踐起指導作用,實現“理論實踐”的過程。目前,各類院校財務、會計專業培養方案中,均有實踐教學環節,但我們認為在實踐教學環節、學期安排、教學內容等方向需進一步優化,才能達到預期目標。具體優化方案如表1所示。
1.財務、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優化框架。
2.財務、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優化的具本內容。(1)實踐教學環節的優化。在我們目前調研的獨立學院工科院校財務專業培養方案中,實踐教學體系普遍是:軍事訓練社會調查會計手工模擬實訓專業實習財務決策模擬訓練會計電算化模擬實訓畢業實習畢業論文;會計專業的培養方案中,實踐教學體系普遍是:軍事訓練會計循環實驗會計手工模擬實訓認識實習會計電算化模擬實訓審計實訓行業會計模擬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優化后的財務、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是:軍事訓練社會調查機械制造工程實訓專業實習財務、會計手工模擬訓練財務、會計電算化模擬訓練財務、會計決策(審計)模擬訓練畢業實習畢業論文。其優化理由是:使財會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理論學習與實踐訓練有機結合、針對性強,理論理解更深,實踐收效更大。具體來說,即第1學期,進校后進行軍事訓練,與高校普遍做法同步;第2學期利用1.5周的時間進行社會調查,了解社會的方方面面,彌補對社會知識了解的不足;第3學期增加機械制造工程實訓這一實踐環節,目前較多院校財會專業沒有設置。通過1周的時間對一個行業的生產流程、產品工藝等進行訓練,為后續專業知識的學習和運用打下基礎;第4學期通過2周的專業實習,了解所學財務、會計專業相關知識,樹立熱愛專業、學好專業的信心和決心;第5學期通過3周的時間進行財務、會計手工模擬訓練,掌握財務、會計手工操作方法,增強動手能力、應用能力,為日后參加工作打下基礎;第6學期通過2周的時間進行財務、會計計算機模擬實訓,掌握財務、會計計算機操作方法,增強對現代化手段的運作能力,為日后運用現代化操作方法打下基礎;第7學期通過2周的時間進行財務、會計決策(審計)模擬訓練,掌握某些專業技巧,掌握一些實現專業職能的方法和途徑,增強創新能力;第8學期通過4周的畢業實習、17周的畢業論文撰寫,加強學生對社會和專業方向的進一步了解,提高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綜合運用能力。(2)實踐教學環節學期安排的優化。目前多數學校實踐教學環節的學期安排是:財務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安排在第1、2、5、6、7、8學期,6、7學期分別有2次,而3、4學期沒有安排;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安排在第1、3、5、6、7、8學期,3學期有2次,7學期有4次,而2、4學期沒有安排。這種安排造成各學期實踐教學環節工作量不均勻,第7學期4次實習,任務過重,課堂教學停停開開,學生學習會受到影響,同時也增加了教學安排、組織工作量。優化后,形成4年8個學期,每個學期有一次實踐教學內容,分散社會聯系、組織實踐教學環節工作任務,使實踐教學環節不斷線;科學合理安排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使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從而提高教學質量。(3)實踐教學環節內容的優化。①充實和完善實踐教學環節內容。實踐環節內容包括出納業務、會計業務、納稅業務、融資業務、投資業務、利潤分配業務、報表分析業務、預算業務、成本控制業務、資產評估業務、內部控制與審計業務、財務軟件開發與應用業務等。②形成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實踐環節中圍繞專業課程與之配套的實踐教學有仿真模擬實驗、單項的專業技能訓練、綜合專業技能訓練課程;并突破課堂限制,實現課內課外相結合,學生通過課內軟件實習,課外自主技能訓練,利用所學軟件模擬參與經濟活動的控制、會計實踐模擬、會計實際工作系統演化等訓練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③面向社會需求,系統設計實踐模塊,即基礎會計仿真實踐模塊、會計與財務信息化實踐模塊、證券市場實驗模塊、ERP沙盤模擬模塊、資產評估模塊、審計與CPA實踐模塊等內容。(4)構建“四化”財會專業實踐教學新體系。①自主化,學生自主創新、自主選題、自主管理實訓內容,自成體系,交出有創新意義的財務實訓報告。②個性化,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設計實驗場景、實驗目標、實驗內容、實驗技術路線,交出財會專業實訓報告,教師點評,體現差異化、個性化。③場景化,將實驗室內部模擬場景與實驗室外的不確定性、動態的現實環境相結合,提高學生的應變與協調能力。④體驗化,實行校內實驗與校外實習相結合,強調學生自臨其境、切身體驗,感知、感受經濟生活和企業管理實踐活動,寫出真實的實訓報告。
三、結語
獨立學院財會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和優化勢在必行。近兩年來,我校財務、會計兩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進行了上述改革和優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獲得教師、學生、社會的一致認可。
1.專業理論知識深化。優化后的實踐教學環節與培養方案的課程設置環環相扣,在公共基礎課程和數理人文基礎課程階段,設置了社會調查、機械制造工程實訓實踐;在學科基礎(平臺)課程階段,設置了專業實習實踐;在專業核心課程階段,設置了財務、會計手工模擬訓練、計算機模擬實訓、決策(審計)模擬訓練實踐;最后,進行畢業實習,撰寫畢業論文,將理論與實踐進一步的結合,從而,加深了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為走向社會,勝任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
2.實踐動手能力加強。在各個實踐環節中,同學們要圍繞出納業務、會計業務、納稅業務、預算業務等十余項業務,分別運用手工操作、計算機軟件模擬進行實踐操作,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3.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主要是指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業務素質、勞技素質、政治素質、思想素質、道德素質等得到了升華。
在實踐環節中,學生到工廠、下車間實踐操作,特別是在機械制造工程實訓和專業實習中,學生身體素質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和培養。
通過財務、會計手工模擬訓練、計算機模擬實訓、決策(審計)模擬訓練等實踐環節,學生的業務素質、勞動技能素質得到了訓練,培養了學生的專業能力、創業能力、創新能力和奮進精神;同時,使學生認識到財務、會計崗位要為企業當好家、理好財,任重道遠,必須愛崗敬業、樂于奉獻、光明磊落、勇于擔當、遵紀守法、按規律辦事,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財務、會計人員。
參考文獻:
[1]胡建華,等.高等教育學理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
關鍵詞:重構;高職會計;課程體系;設想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3-0298-02
一、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設置的現狀
1.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安排狀況。目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設置大都為公共基礎課與專業課兩部分。公共基礎課一般開設了12門左右,專業課一般開設16門左右,開課學時各校不盡相同。調查顯示,現行的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尚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專業核心技術教育課程偏少。在高職會計專業課程教學安排中,一般有40%左右的課時安排的是公共基礎課,60%安排的是專業理論課和專業實踐課,比例基本是1∶1;其中會計專業核心技術課程少且課時少。另一方面,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在課程體系中,主要偏重知識傳授性課程,忽略有利于培養學生文字表達、實務操作以及綜合分析問題能力的課程。如案例分析、模擬實驗、學年論文等。
2.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材的狀況。(1)理論敘述仍過多。盡管許多教材刪減了“原則”、“意義”、“作用”、“地位”等所謂的理論問題,但仍存在過多的理論。(2)教材的前后章節的編排不夠合理。仍以《基礎會計學》為例,大多是先介紹了會計憑證、賬簿等理論之后,才介紹會計循環。其實在闡釋了會計科目和賬戶及復式記賬的情況下,直接介紹企業的會計循環(也就是實務)的內容,然后再介紹賬戶分類及憑證、賬簿、會計核算形式、會計工作組織的話,則更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3)教材內容沒有考慮計算機技術對傳統會計系統造成的巨大沖擊。如,《成本會計學》中關于“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方法,依然是“交互分配法”和“順序分配法”。實際上由于計算機的迅速普及以及會計電算化軟件的廣泛應用,這些方法已在會計實務中很少使用、并正在被逐漸淘汰。
二、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設置現狀的原因分析
1.與中國高職教育發展的現狀分不開。目前,中國高職教育規模還在不斷擴大,發展得還不夠成熟。部分高職院校過分追求數量和規模而不注重學校整體效益的提高;求大求全而不注重求特求精;只注重從普通高校引進碩士生甚至博士生,而不注重從企事業單位引進技能人才;只注重外延發展而不注重內涵建設等。這種“粗放式經營”使得課程設置依然沒有擺脫學科教育的模式。
2.高職會計教育與本科會計教育目標的定位沒有明顯區分。中國高職會計教育培養目標曾經定位為“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較強實踐能力、滿足基層需要的應用型、實用型高級會計專門人才”。這與本科會計教育對于教育目標的定位沒有明顯的層次區分,都是“培養高級會計專門人才”,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對不同層次會計人才的需求。
3.與高職院校會計教師的現狀分不開。目前,高職會計教育師資隊伍中,一部分青年教師都是從“校門”到“校門”,從來沒有接觸過會計實務。另一部分中老年教師由于近幾年來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教學工作量又相對繁重,學校沒有安排其到企事業單位頂崗鍛煉。從總體上看,大部分教師缺乏對企事業單位具體會計實務的全面了解,缺乏按職業崗位或工作過程知識為主的課程體系轉換能力。
三、改革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設置的基礎
1.重新定位高職會計教育目標。高等職業教育不應注重學術型、科研型人才的培養,而應當注重直接可上崗的技藝型、操作型技術人才的培養。因此,現階段高職會計教育目標應為: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為主線,以“實踐性、技能型”為特色,科學地設計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結構,在教學過程中強化學生職業崗位能力的培養、職業技能的訓練,注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自學能力的培養和訓練,使學生成為既具有一定的財會基礎理論知識和財會專門知識,又能重點掌握從事財會崗位所需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并且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中高級技能型專門人才。這個目標的含義如下:(1)強調的是“高等性”和“職業性”。既區別于普通高等教育,又不同于中等職業教育。(2)強調的是“技能型”和“操作型”。學生畢業后就能直接上崗,中間沒有也不應該有一個所謂的過渡期或適應期。(3)強調必須具備知識更新能力和會計專業知識的再學習能力。當由于社會經濟變革而引起的《會計準則》及相關會計制度等的變動時,有能力做出適時的調整。(4)強調的是“中高級技能型人才”。 “中高級技能型人才”的提法是勞動部門鑒定技術工人技能水平時的通俗提法。就會計專業而言,這個層次大約相當于由人事部門所管理的會計人員評定技術職稱時的“員”級和“助理”級之間的水平。
2.提高高職會計教師業務能力。當前特別要注重會計專業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和從事會計實務實踐的能力培養,重點培養“雙師型”教師。(1)采取外聘的方式,向企事業單位、會計事務所聘請財務總監、注冊會計師擔任客座教授,讓他們既到學校指導會計教學工作并進行教師培訓。(2)采取下派的方式,對未經過實踐鍛煉,動手操作能力差的教師,下派到企事業單位頂崗或掛職鍛煉,熟練掌握會計循環各個階段的實務操作,提高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和應用能力。(3)鼓勵和引導教師積極參加會計師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和注冊會計師資格考試。因為這些考試的內容都側重于考核會計實務水平和實踐能力,利于教師通過考試提高實務水平。
3.改善高職會計課程實踐教學條件。(1)完善會計基本流程手工模擬實訓室,不再使用假憑證和假數據,將整個會計處理流程所采用的紙質憑證、賬冊和報表等都要是真實的,并且整個會計處理流程所采用的會計數據是某企事業單位的真實數據。(2)完善會計電算化模擬實訓室和ERP沙盤模擬實訓室,不再是幾個學生一臺電腦和只安裝一種財務軟件,而應保證一生一臺,并且安裝2~3種財務軟件。(3)建設會計崗位情景仿真實訓室,在實驗室設置不同的企業、銀行、會計機構、不同的會計崗位,設置不同的會計業務處理情境。將學生置身于這一情境下進行會計操作訓練,受到真實會計環境的陶冶。(4)不斷創建新的校外實訓實習基地,使學生了解課程中的知識在實務中的運用情況和對會計職業的社會責任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四、高職會計專業課程設置改革設想
1.突出職業特點,按“工學結合”設置專業核心課程。(1)與會計崗位“證書”相關課程。一是為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而設置的課程。如《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會計基礎》和《初級會計電算化》等。二是為取得會計初級職稱資格證書而設置的課程,如《初級會計實務》、《經濟法基礎》等。(2)與會計崗位相關課程。由于各企業會計機構所設置的具體崗位不盡相同,很難設計出符合各企業會計崗位的課程,但可以根據各企業較統一的會計崗位來設置一些課程,如《出納實務》、《存貨會計實務》、《固定資產與無形資產會計實務》、《成本會計實務》、《投資與籌資會計實務》和《稅法與稅收會計》等。
2.突出行動導向特點,按“做中學”設置技能訓練課程。(1)核心技能訓練課程。如設置《手工賬務處理技能訓練》課程,通過仿真業務原始憑證按手工賬務處理原則、程序進行賬務處理。(2)輔助技能訓練課程。設置一些會計專業應會的輔助技能訓練課程。如《點鈔與偽鈔識別訓練》、《會計數字與文字書寫專業化訓練》、《原始憑證認識、鑒別及審核訓練》、《實用表格編制訓練》等。上述訓練課程可在實驗中穿插安排進行,既能提高學生的技能又能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3)拓展技能訓練課程。設置一些初級會計人員拓展技能訓練課程。如,《會計報表編制與分析訓練》、《會計職業技能綜合訓練》、《財經應用文體寫作訓練》和《Excel辦公軟件應用訓練》等。
3.突出高等教育特性,按“適度、夠用”設置拓展提升課程。(1)《財務管理》。主要提升籌資管理、投資管理、資產管理和預算的編制與執行情況的分析的職業行動能力。(2)《Excel與財務管理》主要提升處理及分析不同來源、不同類型的各種數據,以及靈活運用Excel的各種功能進行財務數據分析和管理及輔助決策的職業行動能力。(3)《服務業會計》。主要了解金融、保險、旅游、餐飲以及超市等不同服務業的特點,掌握服務行業的會計制度及相關規范,提升其職業行動能力。(4)《管理會計》。主要了解全面預算、經營決策、標準成本法及責任會計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升其職業行動能力。(5)《審計》。主要了解審計的基本程序、審計一般技術方法和撰寫審計報告的基本技能,提升其職業行動能力。(6)《企業管理》。主要了解企業經營決策與計劃、生產過程組織、勞動定額與物資消耗定額、技術改造與新產品開發、質量管理、設備管理、技術經濟分析和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原理與方法,提升其職業行動能力。
參考文獻:
[1]金兢.關于職業學校會計專業課程設置的建議[J].新課程研究,2010,(1).
[2]張秀燁.經濟環境、教育目標與會計教育改革[J].會計之友,2007,(8).
[3]陳麗,楊智慧.會計崗位技能操作教程[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6.
[4]江鋒,陽杰.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三位一體”模式探索[J].財會月刊:綜合版,2006,(7).
[5]劉劍虹,等.論高等職業教育課程的開發[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3).
【關鍵詞】就業導向 中職會計專業 實踐型課程體系 建設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6-0097-02
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能力為核心,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是設置中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的依據。為適應會計人才培養要求,應在企業調研基礎上,對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進行有針對性地調整和重構,構建和實施以就業為導向的實踐型核心課程體系。
一、確立就業導向的中職會計專業實踐型核心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的建設是圍繞著就業展開,要使學生就業能力提高,首先必須搞清會計專業有哪些職業崗位,職業崗位決定了相應的知識技能結構。在前期對行業、企業等用人單位需求的社會調研和對歷屆會計專業畢業生跟蹤調查基礎上,明確目前會計類專業畢業生就業崗位依次是出納員崗、收銀員崗、文員崗、營銷員崗和庫管員崗等。因此中職會計專業培養目標定位在為中小企業和會計服務機構,培養從事出納、收銀、會計核算以及會計服務等工作崗位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為了實現中職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會計相關崗位的任職要求,有必要對現有課程體系進行改革,構建一個以培養學生從事會計職業崗位工作的綜合素質為主線,把會計專業教學內容與工作過程相結合,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證書培訓相結合,校內實訓與校外實訓相結合,能力培養與素質教育相結合,專職教師與企業兼職教師相結合的實踐型核心課程體系。同時對人才培養模式、教學設計、教學方法、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研究和探討。
二、構建就業導向的中職會計專業實踐型核心課程體系
以就業為導向的實踐型核心課程體系,要以職業分析為依據、以能力培養為核心,對傳統的課程內容進行科學整合,力爭實現學生職業能力、職業素養與崗位需求的順利對接。
(一)構建以職業道德培養為首要目標的基礎素質學習領域
基礎素質學習領域課程設計應符合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要求,應強調基礎理論知識的適度和夠用,為學生以后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1、通過經濟政治、法律、體育等課程,著重培養學生的政治素質、法制修養、職業態度以及塑造學生的健康體魄;通過數學、語文、英語、計算機應用、禮節禮儀等課程,著重培養學生的文化素質、人際溝通和團隊協作能力。
2、通過會計基本技能、基礎會計、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會計電算化等課程,著重培養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和比較熟練的職業技能。同時與會計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相銜接,把國家職業能力標準融入課程標準中,增強學生的崗位適應性,提高就業競爭能力。
3、注重將職業道德教育、職業素養教育滲透到專業課程設計和教學實施過程中,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勞動態度、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正確的價值觀念,為專業知識的學習和職業技能的培養奠定基礎,滿足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需要。
(二)構建與專業培養目標相適應的職業能力學習領域
職業能力學習領域課程設計應符合學生畢業的實際應用和就業需要,開發以項目化、職業化為特征,充分體現崗位技能要求的實踐型核心課程,強化學生的職業發展能力和未來遷移能力。
1、進一步確定學習領域課程開發思路。校企共同進行會計崗位工作內容分析,明確各個工作崗位的任務,對崗位的一般性的工作任務進行歸納,形成典型的工作任務;然后對典型的工作任務的工作過程進行分析,歸納完成任務所應具備的能力,確定培養這些職業能力應該開設的學習領域情境,實現從工作任務到行動領域、從行動領域到學習領域轉變。
2、確定《款項收取》、《會計憑證填制與審核》、《會計賬簿設置與登記》、《貨幣資金核算與管理》、《企業經濟業務核算》、《成本計算與分析》、《稅費計算與申報》、《財務報告編制與閱讀》、《電算化會計應用》9門以職業崗位的工作過程為基礎、以學習情境為載體的專業核心課程。并對每門課程按照所要完成的項目或任務,進行教學內容和實訓內容設計,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
三、實施就業導向的中職會計專業實踐型核心課程體系
(一)夯實專業基礎,循序漸進突出實踐教學
在教學安排上,第一、第二學期主要安排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道德與法律等公共基礎課和會計基本技能、會計基礎等專業基礎課,以及專業基礎課的項目實訓和企業認識實習,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職業基本技能。第三、第四學期主要安排貨幣資金核算與管理、企業經濟業務核算、稅費計算與申報、電算化會計應用等職業技能課程,以及強化具體崗位技能的訓練。第五學期、第六學期讓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利用企業真實生產環境和企業文化,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和實際崗位工作的能力。
(二)實踐教學融合在日常課堂教學之中,與理論知識的教學相互交融
按照培養基本技能、專業技能、綜合技能的不同目標要求,由易到難,由簡到繁,設置實踐教學環節,實現"認知課程實訓基本技能實訓專業技能實訓綜合應用實訓"的階梯式實踐體系。它們相輔相成,縱向上形成體系,橫向上按照理論教學知識點的漸進合理安排實踐教學內容,保持實踐教學不間斷,做到每學期的實踐課程教學與相應的知識應用和技能培養有機結合,逐步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三)不斷開發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
建立以會計工作流程為導向的校內實踐教學環境,學生可以在會計實訓室,完成應用財務軟件處理會計業務的全過程;建立實戰型實踐基地,組建財務工作室,承擔社會記賬、會計咨詢等業務,學生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直接從事企業會計業務的處理等工作,驗證和鞏固課堂實踐教學的成果;加強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實習基地,為學生在企業真實的會計環境中的頂崗實習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四)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實現教學方式方法的職業化
采用項目教學、案例教學、現場教學、情境教學等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也逐漸由口授、黑板轉為多媒體、網絡化和實物現場;教師由過去課堂上的主體轉變為實踐教學中的組織者協調者,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逐漸向主動參與實踐操作轉變;教材的選用及開發改變現有中職教材模式和結構,突出教材內容的實際、實踐和實用,開發編寫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教材。
(五)注重教師專業發展,保障實踐教學質量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大力引進、培養"雙師型"教師;對中青年骨干教師進行重點培養;定期選派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鼓勵教師進行短期進修,提高師資隊伍的業務水平和動手能力。精心配備數量穩定、生產實踐經驗豐富、素質較高的兼職教師隊伍,參與專業教學和建設工作。
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會計專業實踐型核心課程體系,能夠有效地滿足會計專業學生就業需求和技能培養需求。但是實踐型核心課程體系建設是一項科學性很強工作,需要學校和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逐步提高實踐型核心課程體系的科學性、操作性、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梁潤紅.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財會月刊.2009年第26期
關鍵詞:教學培訓 會計實踐教學 思考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會計作為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中、初級實用型會計技術人才,是擺在我們會計教師面前的一個非常現實而迫切的問題。筆者認為改變會計教育觀念,加強和改進會計專業實踐性教學.是辦好中等職業學校的會計教育、實現中職會計專業培養目標的關鍵。
一、實踐性教學是實現中職會計專業培養目標的重要保證
中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基本特征是以培養中等技術應用性專業人才為根本任務。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應用”為主旨和特征構建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畢業生應具有一定基礎理論知識、技術應用能力強、知識面較寬等特點。實踐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
實踐性教學是職業會計教育的重要特征,離開了實踐性,什么技能、技巧、運用能力、操作能力等等,就無從談起。作為職業教育的會計專業,面對經濟全球化、面對新的會計環境,必須高度重視會計專業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加強專業技能訓練,加大實踐性教學的比重,使每個學生都能成為技能高手、管理高手。只有這樣,才能使中職會計專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因此,實踐性教學的好與壞,是影響中職會計專業培養目標能否實現的重要環節,是中職會計專業興衰成敗的決定性因素。
二、目前中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實踐性教學現狀
盡管中職會計專業的目標是培養高素質的中初級應用型會計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但從目前的教學效果看,培養出的人才,在實踐技能方面與社會需求相差甚遠,甚至引起用人單位強烈不滿。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會計教育觀念、教育思想尚未轉變。在會計教育觀念、教育思想上,沒有完全脫離應試教育模式,過度的重視會計知識的灌輸,強調會計知識的理論性、系統性和完整性。面對接受直接會計經驗為目的.強調按照職業活動體系來組織會計教學強調會計知識的實踐性、需求性和應用性,重視培養學生的會計操作能力等方面還不能完全適應。
(二)課程設置沒有充分體現職業教育特點,實踐性課時偏少受過去計劃經濟和教育管理體制的影響,在會計課程的教學計劃上仍偏重理論性教學,實踐性教學課時數偏低。職業教育強調的是‘‘用什么學什么”。理論教學的任務是傳授從事相應職業所需要的最實際、最基本的知識.能為技能教學提供必要的理論基礎,以夠用為度。然而傳統的會計專業在教學計劃上仍重視理論性教學,輕視實踐性教學,不能滿足專業應用技能的培養要求。
(三)在會計實踐技能的訓練方式上,采用封閉式訓練很多學校都配有專業的會計模擬實驗室.采用封潞式的訓練形式。即按著教學進度計劃,首先進行理論知識的系統學習,然后期中、期末或基礎理論全部學習完畢后,利用一段時間在教室或模擬實驗室完成所謂的實踐技能訓練,造成會計專業理論與會計實際嚴重脫節,結果是既滿足不了社會需求,又浪費了學生的寶貴時光。
(四)教師的實踐經驗缺乏。教師隊伍的現狀使會計專業的實踐性教學難以收到預期的效果。中職教育是我國教育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為社會開發勞動力資源、直接向社會輸送實用性人才的重任,這就決定了它對教師隊伍的建設,特別是對專職教師隊伍的建設有著特殊的要求。而目前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大部分是普通高校畢業學生.從學校到學校,沒有實際工作經歷,自身動手能力不強,熟練的操作技能也就談不上,對學生只有“紙上談兵”傳授一些課本上的理論知識.中職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則也就難以有效的落實。
三、改進中職會計專業實踐性教學的建議
(一)加強會計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提高中職會計專業教師的理論水平。會計教學質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素質和業務水平。提高中職會計專業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要獲得良好的會計實踐教學效果.必須首先提高會計專業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而當前的情況是,大多數中職會計專業教師是從學校畢業后直接任教的,實踐能力較為薄弱,影響了教學效果。因此,綜合提高中職會計專業教師的實踐水平,是提高會計教學水平的關鍵。可以有計劃,有步驟地鼓勵教師到企業去實習.建立教師實踐基地。
(二)加強學習方法指導在課堂教學中應注重學法指導,培養學生閱讀,分析思考,運用已學知識等能力。比如,可以由教師限定閱讀內容提出問題,或者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或者閱讀后讓學生相互討論教師加以總結引導等方式,達到讓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目的。對于一些容易混淆的經濟業務,如企業債券,可先讓同學們討論、分析、比較,最后教師參與,從而讓學生分清區別和聯系,正確處理經濟業務。對學生記憶方法的指導,一是將教材中抽象說法具體形象化;二是將難記的概念進行分解,在理解基礎上記憶。
(三)加強會計實踐教學促進學生會計實踐能力的提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會計職業教育的一項主要任務。中職會計教育院校應該建立一個會計實習基地,模擬企業的經濟活動讓學生在仿真的環境中實際操作,既獲得感性認識,又加深對課本內容的理解,使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也提高實踐能力。要讓學生了解實踐操作的目的、意義和作用以及實踐單位的實際情況,明確實踐操作的程序和注意事項,將書本知識轉化為操作技能,指導老師根據實踐操作的情況及實驗報告評定學生成績并記入檔案。組織會計實踐教育,應貫徹以下原則:(1)教學實踐性原則。通過對某一企業在一定時期的經濟業務的會計實踐,可以解決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矛盾,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2)教學直觀性、形象性原則。通過實踐操作,讓學生掌握技能和技巧,從而獲得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3)教學系統性、一貫性原則。會計實踐可以讓學生從操作上把所學的知識回顧一遍,達到對會計核算各種方法的系統、連續地運用。
(四)改革課程設置將“雙證”培訓帶入教學之中,按照《會計法》的規定,中等職業教育的會計專業來說,學生除要取得會計專業的中專學歷證書外,還要取得“會計人員從業資格”證書,而在此之前必須取得“財會電算化合格”證書或者“珠算五級”證書。這就意味著“雙證”,即“學歷證書”和“會計人員從業資格證書”,是會計專業的學生畢業后走上財會工作崗位的“敲門磚”。因此,從事中等職業會計專業教學的學校,必須白上而下高度重視“雙證”的教學與培訓工作,加強對“雙證”教學的思想認識,集中時間、人力、精力做好“雙證”的教學,讓學生在畢業時能取得教育部門頒布發的學歷證書和財政部門頒發的“財會電算化合格”證書、“會計人員從業資格”證書,為他們一畢業即到企事業單位從事財務工作做了良好的準備。
【論文摘要】當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經濟法》課程對會計人才培養的作用已被社會、學生甚至是教師廣泛質疑,有些學校《經濟法》課程的地位已被明顯弱化。針對這些實際現象,結合高職會計專業學生法律意識、法律素質和會計職業技能的培養、會計從業職業資格的獲取和促進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等四個方面分析了《經濟法》課程在高職會計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
一、問題的提出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現代市場經濟社會的任何一項經濟活動都離不開經濟法律的規范和調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完善,法律特別是經濟法律在社會經濟活動中日益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此,我國許多高校在工商管理類專業設置《經濟法》課程,教育部高教司還將《經濟法》課程確定為工商管理類專業(工商管理、會計、物流管理等專業)八門核心課程之一。然而,由于《經濟法》課程的特點和相對獨立性,《經濟法》課程的地位和作用并沒有得到足夠的認識和重視,有人甚至對其地位和作用產生質疑,具體表現在:
1.經濟法是國家干預經濟之法,其法律規范主要涉及國家宏觀經濟調控,其適用的主體是國家各級經濟管理機關,適用的目的主要是宏觀戰略上的經濟調控。而會計活動是真實記錄單位發生的各項業務,為加強經濟管理和財務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服務,其活動具有微觀性和較強的技術性,在很多企業和會計從業人員看來,經濟法是抽象的,甚至是空洞的,與會計專業聯系不大。
2.由于現有的《經濟法》課程的內容多以企業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市場運行法律制度等法律制度為主要內容,與會計專業的其它專業課程缺乏聯系,也沒有體現會計職業領域的基本職業活動,似乎與會計主管、出納、記賬會計、成本會計、會計電算化操作員、稅務會計和總賬會計等崗位工作沒有聯系,因此,學生普遍認為《經濟法》對會計專業技能培養和今后從事的會計工作幫助不大。
3.由于會計專業《經濟法》課程授課教師多為“兩課”或法律專業出身,教師對會計專業人才培養不是很了解,因此也就必然地對《經濟法》課程在會計專業人才培養中的目標不明確,所以,在課程教學中教師很難將《經濟法》課程教學融入會計專業人才技能培養之中,致使學生認為《經濟法》課程僅是一門法律課程,與專業學習聯系不大。
4.由于《經濟法》課程不如專業課程與會計職業所對應的崗位的工作任務聯系緊密,因此在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會計專業課程開發和課程體系構建過程中,會計專業《經濟法》課程被邊緣化。有些學校在確定會計人才培養方案時沒有將經濟法置于核心課程之列,有的甚至還壓縮其課時,降低其在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地位。
二、《經濟法》課程在會計專業人才培養中的作用極其重要性
1.培養和提高會計專業人才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促進人才的全面發展。法律意識是人們對法律這種社會現象的心理、知識、思想和觀點的總稱;意識決定行為,有什么樣的法律意識,就會有什么樣的法律行為,具備了一定的法律意識,在相應的經濟活動中,人們就會自覺地遵守法律的規定,否則就可能違反法律,甚至主動違法。現代社會要求每個社會成員都應該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由于高職院校生源質量不斷下降,加上高職院校法律教育極其薄弱,目前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大學生的法律素質普遍較低,主要表現在法律知識不夠豐富、法律意識不夠健全、法律實踐能力較弱等。而目前會計行業存在著的假賬泛濫、會計信息失真、會計執法環境差等現實則要求高職院校培養的會計人才不僅要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識,而且還要求其具備較高的法律素質。因此,要使會計專業學生成為知法、懂法、用法的高級專門人才,實現會計人才全面發展,就必須強化《經濟法》課程在會計專業教育課程體系的地位,加大《經濟法》課程教育教學的力度。會計專業《經濟法》課程的教學目標首先是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強化學生的法律責任,使學生在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從事會計工作時意識到法律賦予會計人員的權限及相對應的法律責任。在會計專業人才培養中,《經濟法》課程對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的培養發揮著核心作用。2.對會計職業專業技能的培養有著重要的幫助和影響。目前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經濟法》課程所教授的內容如公司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稅收法律制度、票據法等法律規定與會計專業其他專業課程以及會計崗位工作存在著諸多聯系和銜接,對學生會計職業技能的培養有著重要影響,具體表現在:①公司法對公司財務會計作出了明確要求和規范。公司是社會經濟活動中,根據公司法設立的,以股權為紐帶,以權益與責任相對等的社會經濟組織。任何經濟組織都存在資金的運作,都離不開財務管理活動,同時公司制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在遵循一般財務制度、會計準則的前提下,還要遵循公司法設定的財務規范。公司法除了對財務管理提出了一般要求。如公司應當依法建立本公司的財務、會計制度;公司應當在每一會計年度終了時編制財務會計報告;公司應當向聘用的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真實、完整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及其他會計資料,不得拒絕、隱匿、謊報;公司除法定的會計賬簿外,不得另立會計賬簿,對公司資產,不得以任何個人名義開立賬戶存儲。
公司法還對公司稅后利潤的分配、公司所有者權益的來源和用途、公司清算過程中的財務處理以及公司虛假出資、抽逃出資、虛假財務信息、非法轉移公司資產等方面應承擔的法律后果等作出了具體規定,這些對學生畢業后從事公司會計崗位工作、加強經濟管理和財務管理,提高公司經濟效益有著重要的指導和幫助。②企業經濟合同對企業會計影響最為廣泛,它決定企業產品銷售、材料購進,固定資產的購置等。購銷合同中的相關條款是企業購銷活動的法律保障,確保了企業材料購進的順利和產品銷售渠道的順暢。借款合同深刻影響企業籌資活動和對外投資活動。企業的每份合同的履行事關企業會計工作。要準確對單位的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經濟活動連續地、完整地、系統地進行記賬、算賬、報賬,以提供真實的財務信息,會計工作人員必須理解和讀懂合同的條款內容。合同法的學習與今后會計工作息息相關。③票據法規范了企業與企業間、企業與金融機構間的票據結算業務,票據法對支票、匯票和本票的使用范圍和運用程序、對票據的出票、背書、貼現、承兌、付款、質押等環節有明確規定。會計中應收票據和應付票據核算,決定了企業經營性資金的使用效益,同時影響著企業資產的購進和產品的銷售活動。票據結算不等同于現金結算,其法律關系的復雜性和法律責任的可傳遞性,決定這一結算方法十分復雜,要運用好這一結算方式,必須熟悉票據法。④稅收是國家的經濟命脈,是調控經濟的手段,是社會財富的第一次分配,是企業的社會義務。稅法與會計是站在不同利益主體上的兩種經濟行為,稅法維護的是國家利益,會計維護的是企業股東和債權人的利益。稅法與會計既統一又相互沖突,在法律效力上稅法大于會計,也體現了國家利益大于個體利益。稅收籌劃是在國家利益和個體利益間找到相互接受的平衡點。會計中的應交稅金體現的是國家債權,在企業清算中排在所有債權人之前,已交稅金反映了企業對國家和社會的貢獻大小,也反映了國家利益在企業收益中的比重。同時稅賦大小,反映了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企業對國家的貢獻能力,決定著國家資金的投向和資源的分配份額,同時深刻影響企業的收益能力、償債能力和企業投資主體的積極性。⑤破產法從程序上規定了公司破產條件、破產債權申報、破產財產處置和破產責任認定等。破產會計從接管被破產企業起,充當管家的角色,從清理資產、核定債權、制定清算方案,到最后對破產財產的處置均進行全程核算;在處置破產財產時,必須遵循一定順序,首先考慮破產企業職工利益,其次是國家利益(稅收),最后是債權人的利益。破產會計的整個工作要按受人民法院和債權人會議的監督。另外,國有資產管理法對國有資產持股的公司制企業的會計核算的相關規定,房地產管理法對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商品房銷售條件、銷售方式、定價模式、預售房款的使用范圍以及會計核算的規定以及擔保法規定的抵押和質押等擔保方式等對相關工作崗位的會計核算工作也有著重要影響。
3.服務于專業技術資格證書考試,促進人才可持續發展。市場經濟實行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就業上崗、職稱晉升都需要資格證書,自1990年開始,我國會計人才的入門及不同層級會計人才的選拔實行會計職業資格考試制度;不論會計人員取得會計從業資格還是取得初級會計師、中級會計師、高級會計師、注冊會計師等職稱資格證,《經濟法》課程的內容始終是上述資格考試的重要內容,只是在不同層級的資格考試中,《經濟法》考試的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不同罷了。我國《會計法》規定:國家實行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制度。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高職教育就是就業教育,為培養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會計人才,我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普遍都在施行“雙證書”(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人才培養制度,學生的專業學習中除取得學校學歷證書外還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職業資格證書才能畢業。《經濟法》課程的學習對學生順利畢業、通過會計從業職業資格考試以及學生畢業后取得會計職稱資格,實現會計人才可持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4.服務于就業創業教育,促進大學生畢業后就業創業。就業創業教育是高職院校各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必要的經濟法律知識是就業創業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目前,由于種種原因,大多數高職畢業生法律知識欠缺,膚淺,對就業或創業過程中遇到的一些法律問題茫然無措。而《經濟法》課程的教學內容可以為學生畢業后就業甚至創業提供許多經濟法律支持。如,學生學習了《經濟法》課程中的勞動合同法,就較容易識別就業市場中出現的企業巧立名目濫收費用、不簽勞動合同、長期試用、就業歧視等違法行為,在發生勞動爭議時懂得選擇維護自己的權利的較為高效的方式和途徑。如學生學習了企業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勞動法律制度和市場運行法律制度后,學生畢業后創辦企業就能夠選擇適合自己創業特點的企業形式,熟悉企業設立的程序,并能自己準備設立公司的相關法律文件,在企業運行中,能夠依法雇傭職員、簽訂勞動合同和經濟合同以及合理地開展市場競爭等。所以在就業和創業教育中強化《經濟法》課程相關內容的教育既是學校保護畢業生合法權益,為學生就業創業提供法律服務的有效辦法,同時也是職業教育人本性的重要體現。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工商管理類核心課程教學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
[2]周書靈.論會計專業經濟法課程改革[j].宿州學院學報,2006,(2)137-138.
關鍵字:中職;會計;課程設置
隨著會計制度的日臻完善,社會對財務人員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是目前許多中職學校會計專業課程設置與市場對初級會計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脫節,造成會計專業學生就業率很高,而其中真正從事會計工作的比例卻非常少,所以當務之急是進一步優化當前中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通過專業課程體系改革,使學生既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又有較強的就業彈性和廣泛的適應性,以適應當前市場經濟的需求。
一、存在問題
(一)課程目標設定不明確
中職會計專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初級會計人才,但一些中職學校的會計專業課程中的文化課比重過大或過小,或者與普高課程目標十分雷同,導致學生不重視文化課的學習,另外專業課又與高職課程目標沒什么區別,甚至有采用高職教材實施教學,造成學生厭學、教師厭教的情緒存在。
(二)課程設置缺乏實踐性
目前中職會計專業的課程大多沿襲了以學科為本位的傳統模式,理論和知識成為主體、實踐和技能成了輔助,實踐性教學課時數偏低,遠沒有達到專業課程理論與實踐1∶1的標準,致使在教學中實踐環節的落實隨意性大,這些問題,不但影響了財務會計專業培養目標的達成,而且培養出的人才,在實踐技能方面與企業的需求相差甚遠,甚至引起用人單位強烈不滿。
(三)會計專業課程交叉重復
中職會計專業的主干課程是《基礎會計》《財務會計》《出納實務》《商品流通會計》《成本會計》,各主干課程內容重復交叉現象比較頻繁。其中會計的概念、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則、會計要素及會計平衡式、財務會計報告在各課程中都有涉及,商品流通企業學科與企業財務會計學科的部分章節內容基本上是相同的,這種教學,不僅浪費了教學資源, 教學時間和教師的勞動,而且也收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二、調整對策的總體思想
(一)模塊的內容
本文設計的會計課程體系分為五個模塊,具體每一模塊的內容如下表:
每個模塊之間并不相互獨立,而是相輔相成,起到相互補充的作用。
(二)模塊的解讀
1.文化基礎課模塊的教學要注重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眾所周知,職業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應該是除了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還要有必要的人文素養、綜合職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針對目前中職學生普遍文化課基礎差,思想、行為和學習狀態不佳的現象,筆者認為應從實際出發,確立會計專業各文化課的具體教學目標,積極開發適合會計專業學習與發展的文化課教材,大膽果斷地刪除與專業課聯系不大的科目與部分內容,集中精力讓文化課為專業課的學習與發展服務,在文化課中滲透“誠信教育”、“責任心教育”、“謹慎教育”、“愛崗教育”等與會計專業相關的教學內容,以“夠用”、“適 用”為 原 則,調整在文化課與專業課的比例,文化課時可安排在第一、二學期進行,要避免出現文化課有的內容專業課用不上,專業課要用的知識但是文化課又沒有的現象。
2.德育課模塊的教學要立足于“就業”德育教育
因為企業希望招聘到的新員工不只是技術型,更重要的是看重這些員工是否具備責任心,能否吃苦耐勞、忠于職守和有創新的意識,所以作為中職學校,不能一味強調技能培養,應以育人為核心,將德育課作為必修課實施教學,以會計行業準則和崗位職業道德為要求編制教材,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由于會計專業的考證課“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與“職業道德與法律”德育課在內容上有交叉,,所以可以將“職業道德與法律”這門德育課改為“法律常識”。而心理健康教育課要根據中職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使學生走出校門就能夠盡快地適應職業崗位的要求。另外在教學中還應根據國家形勢發展進行時事政策教育,結合學校德育工作、學生社會實踐、專業學習、頂崗實習進行生命教育、預防艾滋病教育、預防教育、環境教育、廉潔教育、挫折教育、安全教育等。
3.特色課模塊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對會計人才需求的多元性,決定了中職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也需要多方向,彈性化。在確定了基礎課程和核心課程的同時,要根據當地的市場需求和學生的個性、特長、興趣等提供多方向的特色課及社團課,讓學生發揮自己的優點和特長,提高學生成就感,喚醒中職生積極的心理,以應對人才市場的競爭,特色課程每個學期每周可安排1-2節進行,社會團課每周可安排一個下午進行。
4.專業基礎模塊
專業基礎模塊是以考取會計從業資格證為核心的教學模塊,會計法規定: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考取的學科為《會計基礎》、《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會計電算化》,因此持證上崗成為從事會計工作的必要條件,所以作為中職學校應為學生提供機會,讓學生及時考取從業資格證書,為以后會計執業和其他考試奠定基礎。《會計基礎》的教學應安排在第一、二學期,其中第一學期重點是培養學生學習會計的興趣,第二學期可安排會計考證,萬一學生沒有順利通過的話,在第二或第三學年還可以繼續努力,爭取考過。
5.專業技能模塊
隨著職業教育的不斷發展成熟,使人們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加強教學實踐和技能訓練的重要性,因些要加大實踐課的教學比例,構建起以“實踐為主導”的專業技能教學體系,可以通過校企業合作對原有會計專業技能課程進行有效地篩選、整合、強化,另外可將原來的《財務會計》 《出納實務》 《成本會計》 《商品流通企業會計》學科整合成為《會計崗位一體化》課程,整個課程緊密圍繞職業崗位能力展開,根據崗位設計教學項目,把教學項目作為實現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的載體,使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中掌握知識和技能。而其他的專業技能學科的教學內容要注意把握知識經濟社會的時代性,反映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把職業資格標準引入課程,促進學校課程與職業資格證書在教學內涵上的統一。
該模塊重在技能實訓和頂崗實習,在三年制中,《會計崗位一體化》課程放在第三、四學期進行,第五學期安排單項技能實訓,在各專業課程教學中同時實施,也可以安排學生到企業進行為期1-2個月的工作體驗,頂崗實習放在第六學期進行。
筆者認為對當前中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不能只追求學科體系的邏輯嚴密性,要強調教學內容的“實際、實用、實踐”, 要以職業所需能力為主線,經過職業能力分析形成能力標準,再將能力標準轉化為課程;希望通過上述會計課程設置的構想,能夠培養出既具有一定文化素養,又具有扎實專業知識;既能實踐操作,又具有一定理論水平的會計應用型初級人才。
(作者單位:佛山市順德區陳村職業技術學校)
參考文獻:
[1]鄭秀芳.會計學專業課程體系改革[M].科技和產業,2009(3).
[2]張曉靜.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其重構[M].會計之友,2009(3).
對于高職會計專業的教學來說,實習無疑對于全面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實習工作通常在三年級上學期或下學期有序開展。作為院校的財務部門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每年都要接收本校學生在財務部門進行實習。作為財務部門的員工則義不容辭的承擔著實習學生的業務指導工作。經過幾年的探索,個人對于財會專業的實習指導工作進行了總結,提取了幾個關鍵步驟。
【關鍵詞】
高職;會計專業;實習指導
對于高職會計專業的教學,實習對全面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實習工作通常在三年級上學期或下學期有序開展。作為院校的財務部門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每年都要接收本校學生在財務部門進行實習。作為財務部門的員工則義不容辭的承擔著實習學生的業務指導工作。經過幾年的探索,個人對于財會專業的實習指導工作進行了總結,提取了以下關鍵步驟。
1 高度重視,明確職責
作為實習指導教師,其對待學生實習工作的態度直接決定了其對于這份工作的精力投入,當然也就決定了學生的實習效果。因此,作為財務工作者,對于接收校內財會專業學生來本部門實習,應該給予充分的重視,并將其當作工作的一部分內容。部分財務工作者對于財務工作十分熱衷敬業,擔心學生實習期間業務完成的不好,所以,對于實習學生的到來并不是很歡迎,我們要摒棄這種觀念。一方面,每一個財務人員的成長都不是一撮而就的,都需要一個平臺來成長實踐。另一方面,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機構,其每一個部門的每一個成員都應當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對于學習自身擁有這樣一個財務的平臺,讓財會專業的學生來進行實踐提高,對于學校來說也是節約成本、提高實習效果的良好方式,對于財務工作者來說,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明確自身的責任。
2 鉆研實習計劃,做好教學規劃
在接收學生頂崗實習之前,要認真研究院校的實習計劃書,明確實習的周期、實習安排的方式方法、實習期間的具體學習任務以及標準。特別要明確頂崗就業實習教學目標、學生的要求、學業與就業管理、實習期間學生思想、考勤、勞動與安全管理。在把握這些的基礎上,根據當前本崗財務工作的具體情況,制定學生實習階段的教學規劃,即教學計劃。明確學生在這一階段的具體工作任務、學習任務,水平要求,以及制定相應的考核標準。
同時,也要像其他教師一樣,做好備課工作。當然實習指導教師備課的內容主要是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包括學生之前掌握的知識體系,以及所接收學生的具體情況,性格特征等,要進行必要的分析與了解,以便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
3 以序指導,做好對實習工作的考核
在接收學生頂崗實習階段,財務部門工作人員必須對學生進行有序的指導,根據學生個人的具體情況制定相關的指導規劃。學生缺乏實踐經驗,工作人員在對學生指導工作的同時需要以飽滿的工作熱情鼓勵學生實際動手,培養學生敢于實踐、敢于挑戰困難的品質。指導主要以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工作經驗為原則,同時要不能忽視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與學生溝通,幫助學生解決思想方面的障礙、問題。此外,在傳授學生技能知識的同時需要在為人處事等各方面提點與指導,有助于學生提前了解社會法則,真實的社會生存環境。
學生在頂崗實習階段,不單單是由企業為其提供場所、指導人員、儀器設備等,學生同樣也要接受企業對其實習階段的效果考核。雖然各校的情況是有所區別的,但是通常情況下都要經過企業鑒定考核。企根據學生頂崗實習期間的各方面表現,給予其一定的評價。各院校對于這項成績的態度存在不一致,部分院校將其作為參考,而部分院校則會將此記錄在擋,但是無論選擇哪一種方式,學生頂崗實習的成績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學生的個人實力,關系到學生的畢業以及未來的就業。因此本校財力部門作為實習單位在評定學生成績時,必須秉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制定出科學的、明確的評價體系,這對于學生的工作以及學習態度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同時,可以選擇將該評價體系推廣應用于校外頂崗實習基地中,并在實踐中不斷地進行創新、整改。
一般地,評價機制包括了三部分:平時工作表現、技能考核以及實習報告。學生頂崗實習的考核并非簡單的形式化,它關系到學生日后自身的發展情況,它是學生獲取相應學分以及畢業證書的必要條件。具體流程如下:企業考評主要是根據學生工作期間的表現,以此評估其所得成績,校方再依據企業評定,結合學生在學校各方面素質的考核,評定學生實習的成績。頂崗實習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同時嚴格的考核評價使得學生更為重視實踐學習,從而不斷地提升其就業競爭力,為日后的就業夯實基礎,時時做好競爭的準備。
4 認真總結,提高對實習的指導水平
在完成一批學生的實習指導工作之后,作為指導教師,我們要認真總結在此次實習指導工作中的經驗與不足。將實習指導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解決的方法,以及存的問題進行分析,并與其他同事、領導溝通,以期尋找更好的解決辦法。同時,要與其它實習指導教師進行工作交流,學習先進的指導方法,以及與學生溝通的技巧等,以不斷提高自己的實習指導水平,以備在后續的工作中更好的完成實習指導工作。
【參考文獻】
[1]蔣麗.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革之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08(04)
[2]張燕.財務部門在接收校內實習學生中的工作探索[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3(07)
[3]陳迪.關于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的探討與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0(32)
[4]李丹丹.談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J].遼寧高職學報,2009(07)
[5]黨輝,孟小欣,王佳.高職會計專業以就業為導向創新與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課程體系的研究[J].現代企業教育,2011(08)
[6]明華.構建基于就業導向的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1)
[7]孫永慧.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9(S2)
[8]王麗輝.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教學改革芻議[J].職教論壇,2011(17)
關鍵詞:數據挖掘;高職會計;創業教育;人才培養
作者簡介:危英(1976-),女,湖南雙峰人,婁底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職會計專業教學、財務與會計實務。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4年度課題“湖南高職會計專業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編號:XJK014CJG003),主持人:危英。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6)02-0050-05
近幾年,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據教育部統計,2015年我國大學畢業生總數高達749萬。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同樣面臨著由于擴招帶來的人才市場供大于求,就業難的問題。湖南省高職院校2015年招生專業點名單顯示,目前全省共有高職院校68所,開設會計專業的高職院校50所,占全省高職院校總數的73.52%。新形勢下,會計畢業生怎樣才能在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場脫穎而出,會計專業如何貫徹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的發展戰略,值得高職會計教育關注和探討。本文以湖南省為例,借助文本挖掘等方法,多視角地對會計需求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為制定高職院校會計創業型人才培養方案提出積極建議。
筆者嘗試借助一種更為高效的調研方法對湖南省高職會計的就業需求直接展開調研,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對高職會計學生所面臨的社會需求進行深度刻畫,以便為構建高職會計專業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方案提出更具針對性的對策。
一、湖南省會計人才市場需求現狀分析
筆者通過網絡爬蟲程序抓取湖南招聘網上所有的會計職位信息,時間跨度為2009年4月至2015年7月,總計數據為5691條。選擇湖南招聘網作為本次調研數據源的原因如下:其一,由于本文的研究對象定位于湖南省高職會計教育,而該網站是湖南省境內分類招聘信息最為全面的網站之一,持續年度長,公司數多,數據量豐富。其二,相比較其余綜合性招聘網站(如智聯招聘、前程無憂等)而言,湖南招聘網的招聘信息,每個職位均有相應的詳細描述,方便進行文本挖掘與分析。
(一)企業人才需求分析
1.學歷要求。從財會類人才需求層次來看,本科以上學歷人才需求量占總需求的18.69%,而大專學歷人才需求量占53.42%,超過總需求的一半,遠遠高于其余類別(見圖1)。由此可見,大專人才是我國目前財會類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力量,但是也從側面反映出高職會計學生就業競爭激烈之現狀,高職會計教育如何培養更具競爭力的人才亟待重視。
2.知識能力要求。筆者使用標簽云的方法對所有公司會計職位的任職資格進行文本可視化,標簽云中間為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從中間向兩邊出現頻率依次減少,字體大小也隨之減小。如圖2所示,一定的工作實習經驗對于財務會計來說是必須的,豐富的工作經驗已成為高級會計人才非常重要的因素。此外對于職業技能的培養也是招聘單位特別看重的,熟悉并掌握財務會計基礎知識、熟練使用財務軟件、專業的分析能力、擁有會計證、良好的溝通表達及協作能力等均能成為面試時的加分項。
另外,使用NetDraw網絡可視化軟件對任職資格文本進行語義網絡構建(見圖3),將經過分詞的文本輸入ROST語義網絡和社會網絡生成工具,保留前20個高頻詞的共現性,將共現詞表圖形化之后建立語義網絡圖。箭頭的指向代表著共現詞語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如“會計經驗”表示“會計”和“經驗”這兩個詞語在企業招聘時的任職資格描述中經常同時出現,并且“經驗”往往出現在“會計”后面,兩者密切相關。從圖2中可以直觀地看出所有文本是圍繞“會計”展開的,幾乎所有的節點都與會計直接或間接相連,圍繞在四周的主要包括“會計團隊”、“能力會計”、“會計財務”、“經驗財務”等,可以認為上述關鍵詞組合共同反映了公司在招聘中較為看重的品質。
標簽云和語義網絡構建的結果提供了對企業招聘需求直觀的感受。扎實的會計基礎、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專業的職業技能等是企業在進行招聘會計人員時尤為看重的。
(二)企業基本情況分析
對所有招聘會計的企業基本情況進行匯總分析后發現(見圖4和圖5),絕大部分公司為中小企業,200人以下企業數量占據所有企業數的85.88%,注冊資本在100萬元以下的也占據近半成,值得注意的是,81.79%的企業是2000年以后創建的,說明招工企業均很年輕,隨著上述企業的逐漸發展壯大,其經濟業務也將面臨較大變化,屆時對會計人才的需求也將隨之增加。年輕企業巨大的發展基礎和潛力也意味著今后數年內會計專業人才的缺口是相當大的。據統計,全國中小企業每年增加近30萬戶,會計行業每年需要增加40多萬名會計從業人員,中小型企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量呈逐年增加趨勢。學生就業去向反映了社會對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的需求程度,同時也反映了學生擇業傾向。由此可見,高職會計人才成為了這類企業人才需求的主體。
圖 6表明招聘單位所屬行業的分布總體較為分散,主要集中于建筑、房地產、互聯網、機械制造、快速消費品等行業。傳統行業(建筑、機械制造業等)對會計的需求一直較為穩定,而近年來隨著科技、經濟的一體化發展,新興行業的崛起促進了人才缺口的再度膨脹,例如互聯網企業帶來的新一波就業高峰浪潮。而對企業所屬機構類型的分析不難看出(見圖7),湖南省民營(私營)企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是最為強烈的,相比較而言,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對于會計的需求并不是很高,這可能和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平時的人員編制比較固定,人員流動不頻繁有關。隨著會計職能重要性的進一步突出,社會對會計角色的認識更加深入,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企業日常的經濟活動中。
(五)探索校企合作辦學模式
從上文的地理位置信息分布點分析可以發現,湖南省各高職院校周圍均分布較多的招工企業,那么如何利用好這部分資源,將是各高職院校需要思考的問題。如高職院校可以和企業共同商議,根據雙方的需求設置實習崗位,實現實習基地與高校的對接,更大程度的實現未就業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同時,尋找合作共贏的校企合作模式,高職會計專業可以為合作企業培育與介紹優秀的會計專業學生,提高企業員工的學歷及素質,實現會計專業學生就業渠道多元化,在實踐的基礎上積累經驗,為今后的創業做好準備。
(六)營造校園創業實踐文化
除了參與高水平賽事等方法,還可以通過真實的創業活動幫助學生積累創業實踐經驗。創辦集生產經營、專業教學、實訓實戰為一體的“模擬教學公司”、“創業園”等,學院建立創業基金,有效支持創業學生及團隊的創業需求。讓學生站在私營企業主的位置,讓他們了解在真實企業經營活動所必須的知識和技能,即如何籌措資金和資本積累,分析市場銷售和成本核算,運用法律法規,進行業績評價和風險管理等,上述程序都必須讓學生親自實踐,使理論與實踐在體驗中相結合。
努力營造具有創業氛圍的校園文化。高職院校通過舉辦就業指導講座和崗位模擬招聘等活動,幫助學生端正求職態度,掌握求職技巧,成功走向社會;通過創業孵化指導,幫助學生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創業模式。舉辦各種形式的創業論壇,圍繞會計專業,進行學術報告、經驗交流分享會,搭建培養學生創業能力和綜合技能的活動平臺,建立微信公眾號,定期推送創業資訊和活動,在潛移默化中為校園文化中注入創業因子;學院從組織、觀念等方面對學生創業社團給予必要的引導,將創業教育的思想植入到社團活動的每個角落,通過設計精妙的游戲環節吸引一部分學生,再利用第一批種子用戶去帶動身邊同學的參與積極性,通過上述一系列活動的設置從而真正促進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和創業實踐能力的提高。
綜上,高職院校應緊跟社會對會計職位的實際需求,切實落實以就業與創業兼容的培養目標,以提高創新創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為本位,提升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的就業層次。強化會計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有利于培養符合社會經濟發展的創新型人才,構建創新型國家,充分實現會計專業大學生就業。
參考文獻:
[1]張首楠.社會需求視角下的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研究[J].財會通訊(綜合),2012(3):44-46.
[2]呂敏,覃宇環,曾富全.高職會計專業模塊化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會計之友,2010(33):118-120.
[3]黃兆信,曾爾雷,施永川.高校創業教育的重心轉變――以溫州大學為例[J].教育研究,2011(10):101-104.
[4]解媚霞.高職財會專業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探討――兼議高職財會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的結合[J].財會通訊,2011(25):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