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產業發展交流發言材料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在全國兩會上,貴州今年依然搶眼,形成了一個個獨特的引領話題、傳播形象、集聚力量的“貴州時間”。
筑夢小康、智慧美麗、持續向好的貴州,益加鮮亮、豐滿地呈現在全國兩會平臺上,持續發揮了凝聚正能量、放大社會影響、促進資源集聚的作用。
《易經》有云:生生之謂易。在變與不變之中,全國視野下的“貴州時間”珍貴、深刻。
以前貴州的驚艷多少令一些記者意外,如今卻有著一種“本來如此”的平靜,并早早預留了時段、版面
2014年3月6日上午的貴州代表團團組開放日活動,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香港文匯報等54家境內外媒體,120余名記者到場采訪。上午九點不到,記者們就早早到場,搶占攝影和發問的有利位置,網絡新媒體做好了全程直播的準備。
這個陣仗,相當于去年在人民大會堂梅地亞中心舉行的貴州代表團專場記者會。而今年,只是全國各省每個代表團都有,在代表團駐地舉行的一個常規安排,貴州卻好像“把金色大廳搬到了駐地”。
《新京報》記者朱柳笛說,貴州與北京攜手打造大數據產業是她關注的重點,報社安排她爭取采訪到貴州省委書記或省長形成整版報道。但她了解下來,覺得困難不小,因為今年中央電視臺“小丫跑兩會”欄目組也有這個打算,但是沒有獲得“檔期”。
貴州周邊省份的媒體也在貴州代表團“找新聞”。《四川日報》記者顏婧、重慶華龍網記者黃軍說,會在各自媒體介紹貴州跨越發展以及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經驗。
據省委宣傳部全國兩會報道小組的資料統計,《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新華社動態清樣、《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全國新聞聯播》、中國新聞社等中央媒體,傳播貴州好聲音、展現貴州代表委員履職風采的新聞報道,每天平均在20條左右,形成了強大、立體的聲勢。
貴州本土媒體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貴州日報》對貴州基層少數民族代表、委員積極參政議政的報道,地方特色突出,得到了的肯定;《當代貴州》推出的全國兩會專輯《2013?當代貴州改革發展十大亮點》、《孔學堂愿景》等上會資料,成為代表、委員的熱點話題材料和記者寫稿材料,深受青睞;在全國36家上星綜合頻道中,貴州衛視全國兩會傳播指數僅居廣東、湖南、江蘇之后,異軍突起位列第四。
“正如陳敏爾省長指出的那樣,貴州具有高質量的新聞資源。”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謝念說,今年雖然沒有組織專場記者會這樣的大型活動,但各大媒體對貴州的報道力度有增無減,并且主動對接采訪的多了,此前貴州的“驚艷”多少令一些記者意外,如今卻有著一種“本來如此”的平靜,并早早預留了時段、版面。
以前貴州的價值多少被外界有所忽視,如今卻有著一種“恨識君晚”的緊迫,這是對貴州“以形象筑夢”智慧和定力的印證
一年前的3月2日,全國兩會開幕前夕,貴州在北京舉行了一場面向全國優強民營企業的招商項目推介會暨簽約儀式。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云眼光獨到、語驚四座:若錯過了30年前投資廣東的機遇,那么今天就不能再錯過投資貴州。
一年過去,“馬云眼光”已然集束成團。
今年的3月1日,貴州與北京攜手舉行的大數據產業發展推介會上,各路“神仙”的云集,顯示各方對貴州機遇的高度認同。
從產業的層面,除了電信、移動、聯通“三巨頭”王曉初、奚國華、常小兵在座,還有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云和不辭辛勞從國外趕來的富士康科技集團總裁郭臺銘,以及微軟、華為、浪潮、百度等企業的負責人。去年以來,信息產業“國”字頭和“民”字頭的領軍企業,紛紛在貴州完成了產業發展的階段性重要布局,“外”字頭的也表達了投資意向。
從技術的層面,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校長王恩哥等推動了大數據產業落戶貴州,并領銜一流團隊與貴州達成人才培養合作協議。
從政策的層面,科技部部長萬鋼、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北京市市長王安順等出場表態,對貴州省大數據產業發展給予大力支持。考慮到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央的一些紀律規定,比如不許“跑部”,更可見國家部委對貴州的另眼相待――不能“跑部”,“部”卻“跑”到貴州的產業推介會上。
如此的“天時地利人和”同樣體現在其他方面。在3月2日召開的對口幫扶貴州懇談會上,貴州的“價值”被強化,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以及上海市市長楊雄等發達城市主官表示,可以在貴州探索東西部攜手共進、共同發展的扶貧開發新路。
貴州為什么有魅力?本刊在全國兩會期間在北京作了一個調查,對象包括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部委機關領導、知名企業家、北京市民等,收集的情況顯示: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及國發2號文件的政策紅利、“兩高”等交通大跨越后的區位優勢、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以及貴州清晰的跨越發展路徑抉擇、在產業經貿等方面形成的“你助我發展,我助你發財”機制、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熱情,得到了廣泛的認同。
這種對貴州價值的發掘首先來自于接觸。一些北京市民表示,天安門廣場LED大屏幕播放的貴州形象片壯闊大氣,還有一些市民在3月上旬舉辦的“生態貴州?美麗家園”攝影展上贊嘆“貴州真美”。一些企業家是通過貴州組織的“走出去”經貿活動,從而開始在貴州投資創業。
外界對于貴州的由“不知道”到“有所知”進而“有認同”的這樣一個過程,對貴州“以形象筑夢”的智慧和定力,是一種印證。
以前一些代表不會發言,害怕面對領導和媒體,主要還是心中無數、工作無法,現在這種情況真正變了
今年全國兩會上最重要的“貴州時間”,也是最大的亮點和最大的喜事,是專程到貴州代表團參加審議。
3月7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貴州廳,兩小時44分鐘的會議中,仔細傾聽,認真記錄,不時提問,與發言的代表一一交流,會場氣氛熱烈。
代表貴州父老鄉親,向總書記說什么?展現代表們履職盡責風采的重要時刻到來了,當然,這也是一種對功力的考驗。趙克志、陳敏爾、鄭強、束曉梅、王菁、王偉、夏慶豐、張加春、張國英等9位代表作了發言。
趙克志、陳敏爾發言時,插話達10次之多,分別在孔學堂建設、旅游業發展、生態建設、發達城市對口幫扶貴州等10個方面。
包克辛代表曾經在貴州工作過,他說,通過不時插話,以及趙克志、陳敏爾準確應答,說明貴州這些工作抓得早、抓得準、抓得實。
其他發言代表也十分珍惜這難得的機會,分別就貴州引進人才、處理醫患問題、高科技產業發展、扶貧開發、農業產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匯報取得的突破和存在的問題,不時插話回應,互動引來陣陣掌聲。
嚴肅不掩活潑,會場上不時響起笑聲。夏慶豐代表在發言一開始就說,我的名字里面有“慶豐”兩個字,與總書記微服就餐的慶豐包子鋪完全一樣。幽默的插話,“這是你的專利,你要做慶豐包子,慶豐集團不能投訴你”。
來自基層的王菁代表發言時說,1957年,布依族婦女進京給唱了一首布依族民歌《好花紅》,今天她要把這首歌獻給,并與現場少數民族代表一起唱起了《好花紅》。現場響起了貴州布依族美妙的歌聲。
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越南印刷行業協會和“CHINA PRINT 2017”越南招商業務――三信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于10月12日下午在西貢國際會議展覽中心三樓會議廳聯合舉行了“CHINA PRINT 2017越南招商組團說明會”。包括越南在內的東南亞各國近100余名政府主管官員、協會領導、印企業者和各類專業媒體、大眾媒體代表應邀出席了會議。
中國印刷及設備工業協會展覽部副主任、東莞市中印協國際展覽有限公司展覽總監陳錦銘先生首先受中國印工協副理事長陸長安先生委托作了“從CHINA PRINT 2017看當前印刷業發展”的主旨發言。他在發言中詳細介紹了中國印工協的基本情況和旗下南北兩大印刷展會的歷史沿革,當前中國和世界印刷行業的基本特點及總體發展趨勢,以及目前北京展會的籌備進展情況和主要技術看點。
越南印刷行業協會會長阮文棟先生代表越南印刷界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他說,中越兩國制度相近,山水相依,在經濟發展上具有很大的借鑒性和互補性。中國印工協在中國印刷產業的長期發展過程中先后成功創辦了北京和東莞兩大世界級印刷展會,這兩個展會在開展多邊印刷交易的同時,也為越南印刷企業開辟了就近考察和了解世界印刷產業發展動向的直觀展示窗口,搭建了兩國加強行業交流。他表示越南印刷協會將與三信集團密切配合共同組團赴北京展會參觀學習。
三信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祁曉云先生以“CHINA PRINT 2017”越南招商組團業務的身份,對明年協助越南印刷企業赴北京參觀采購的基本原則、組團方式、報名時間、大致日程和各種旅行注意事項作了原則性的介紹和說明。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生態經濟區建設”國家戰略為契機,以全省、全市大抓工業為動力,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定目標,主動策應,搶抓機遇,迎難而上,通過園區大擴張促發展、項目快建設促發展、企業多聚集促發展、產業上規模促發展,從而確保全年工業運行目標的完成。
二、運行目標
2013年新增規模以上企業1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主營業收入50億元、工業增加值14億元、利稅總額2.4億元,工業投資總額21億元。
三、主要工作
1、根據縣“三年決戰工業100億”總體目標,結合市制定的工業運行計劃,遵循企業實際,盡快編制今年我縣工業運行計劃,抓好各項主要工業經濟指標的分解和落實,確保在3月15日前完成,由同志具體負責。
2、認真進行運行企業的調查摸底,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盡快組織材料,與相關部門緊密配合,抓住規模以上企業的申報時機(每年的4月、10月和年底),搞好入規申報,努力提高申報率,確保有15家企業入規,由同志具體負責。
3、抓好報表工作。協調做好每月企業的統計報表工作,確保企業每月的產值報表和效益報表能及時報到縣統計局,配合做好與企業相關的統計報表工作;牽頭開好一年一次的工業統計年報會,組織規模以上企業及時參會,認真報表,按要求完成企業統計年報工作。由同志具體負責。
4、做好《工業運行簡報》的編寫,每季度一期,及時反應工業運行基本情況,企業運營情況,相關工作、活動和信息,為工作開展提供參考和決策依據,由譚川宇同志負責。
5、做好調查調研。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高度重視調查和調研工作,經常性深入工業第一線,與老板深交流,與職工多接觸,真實了解企業運行情況,做到工業運行調度心中有數,尤其要努力幫助解決企業在運行中遇到困難和問題,由運行股具體負責,必要時可請單位主要領導或者縣分管領導參加,確保每季度一次,力爭每月一次。
6、抓好企業服務。充分發揮部門職能,積極聯系和安排,創造條件,重點搭建好融資平臺,推動銀企合作,為企業切實破解資金難題,每年2次,上、下半年各一次,由運行股具體負責;不定期召開重點企業負責人會議和重點產業分析會議,既可以了解企業運行情況和產業發展情況,又可以讓大家經常性在一起多交流,互相學習,互通有無,增進感情和團結,有利于促進大家共同發展,每年4次,由運行股牽頭負責;密切關注政策,認真分析,為企業提供有價值的政策信息和發展線索,同時,切實做好企業的減、免、緩等工作,幫助兌現落實有關惠工政策,由運行股具體負責;根據有關精神和要求,積極做好企業規模獎、企業貢獻獎的組織申報,使符合條件的企業能得到應有的表彰和獎勵,由同志具體負責。
7、抓好聯系和對接。注重在平時工作當中與相關部門的聯系和溝通,要勤走動、多溝通,對上級部門做到每月去一次,培養工作感情,確保有情況能及時發現,有問題能及時解決,便工作順利開展,由分管運行領導帶頭負責。
2010年11月5日,“2010年ICT創新與城市發展高層論壇”在張家港市勝利舉辦,張家港市人民政府的相關領導與來自全國的多位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了ICT創新與城市發展的相關課題。
張家港的實踐探索
張家港市位于上海“一小時經濟圈”內,其保稅港區是目前中國功能最完備、政策最優惠的特殊經濟區域之一,并建有張家港經濟開發區、冶金工業園等一批省級特色園區,擁有萬噸級以上碼頭65個,已開辟20條國際航線。當前,張家港正處于經濟結構調整、社會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為了有效應對國內外復雜的經濟環境,積極突破資源環境的瓶頸制約,全力促進經濟持續穩健較快增長,加快建設“協調張家港”,迫切需要引進培育無線多媒體、電子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引進一大批優秀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為張家港市創新型經濟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保障。
“信息通信為引領未來發展變革的重要技術與產業,正在對我們的工作方式、生產經營方式和社會生活形態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也將給我市的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兩化融合’和經濟發展轉型帶來重大機遇。”張家港市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姚林榮在論壇上發言時表示。
據介紹,張家港市一直堅持以高水平的產業載體、高層次的創新平臺、高層次的創新人才服務投資,謀劃和建設適應信息通信產業發展的平臺,為全市信息通信等新興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在產業支撐方面,張家港正在加快建設新能源鋰電、TFT-LCT玻璃基板、有機硅新材料等10個新興產業基地,這些基地的建成,將形成巨大的信息通信產業市場需求,為信息通信產業的發展營造多層次、高完善的產業環境。同時,在保稅區建立現代通信產業園,在經濟開發區加快建設電子裝備產業園,突出專業化和特色化,為信息通信企業發展提供最專業的
配套載體。
姚林榮指出,張家港市信息通信產業發展具有廣闊的前景,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張家港市將加快推進支柱制造產業的信息化提升,打造支柱制造產業的電子交易平臺,擴大工業企業數字化產業規模,打造物聯網產品代加工基地。張家港市距離無錫僅45公里,可以利用無錫物聯網產業基地的影響,主動承接“感知中國”中心的地域輻射作用,以物聯網產業的發展為起步點,將張家港打造成物聯網的產品代加工生產基地。
另一方面,張家港市將加快形成信息通信產業的特色化優勢,圍繞物聯網信息通信相關產業,在張家港保稅區規劃建設5萬平米的現代通信產業園,重點支持中央處理器高性能可編程處理芯片,傳感器芯片以及傳感器的研發及產業化,重點支持實時定位系統的研究,實現連續動態跟蹤,高精度定位,三年發展目標力爭10個億。圍繞現代通信相關產業,張家港市將在開發區規劃建設電子裝備產業園,優先支持現代通信產業的研究與產業化,重點支持陶瓷插芯與光纖連接器,導電率70%以上的基于輸電、通信融合熱浸鍍銅包鋼復合光纜的研發及產業化,3年內力爭產業規模達20億元。圍繞當前熱門的3G網絡相關產業,張家港市將優先發展第三代移動通信網絡的關鍵配套產品,重點支持超寬頻智能天線的產業化以及基站天線的研究,重點支持3G用大功率、高Q值介質諧振器項目,積極開展4G移動通信的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究。
ICT創新與城市發展
“‘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新一代信息技術作為國家未來重點扶持的新興產業,目前ICT技術創新正處于十分重要的關鍵階段,是支撐未來智能型現代化城市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發展方式的轉變、打造創新型城市的有效途徑。”科技部黨組成員、科技日報社社長張景安在發言中指出。
“把‘ICT創新’和‘城市發展’這兩個概念合在一起搞一個論壇,本身就是非常好的創意。根據國家‘十二五’規劃的精神,結合本地產業發展的實際需要,張家港市正在大力發展信息產業,大力推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傳統產業的升級。我非常高興地注意到張家港市領導已經把發展ICT產業、推進信息與通信技術在經濟社會各方面的深入應用作為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措施和突破口。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有遠見的戰略選擇。”中國通信學會副理事長劉彩表示。
當前大力推進信息化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選擇,作為信息化不可或缺的技術手段,信息通信技術既是全球科技創新的戰略制高點,更是我國科技創新的重要突破口。“著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轉變增長方式、提高行業競爭力的必然選擇。當前我國正處在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性階段。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要注意掌握核心技術,有廣闊的市場前景,能源消耗低、產業帶動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等關鍵環節。信息通信技術帶來了創新型城市管理的方式,如智能交通管理、新興節能措施和廢物管理等,尤其實現在日益融合的信息社會中的信息實時交流。”工信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李國斌指出。
物聯網與智慧城市
物聯網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重要發展戰略。隨著未來城市向智慧城市發展,將為物聯網發展提供一個非常廣闊的空間。物聯網在未來城市發展中,可以在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能醫療、智能家居、智能建筑、公共安全、環境生態監測等領域廣泛應用。
“目前的農業發展狀況……威脅著我們的子孫后代為自己提供食物的能力。如果我們希望明年還慶祝世界糧食日的話,就亟需進行根本改變。”聯合國食品權特別報告員奧利維埃.德舒特在一份紀念世界糧食日的聲明中說。
這不是危言聳聽。權威機構,農業要為人為溫室氣體排放的14%負直接責任――如果再加上因為擴大農耕和放牧面積而砍伐森林產生的二氧化碳,這一數字將更加驚人,幾乎高達三分之一。
出路只有一條:低碳農業。在農業部組織的“低碳農業與節能減排高新技術論壇”上,官方呼吁與介紹、專家的技術介紹和推廣與企業家的實際表率,相得益彰,共同譜就明日綠色農業的華美篇章。
農業要減排
節能減排評定系統中,工業的萬元增加值能耗成為標志性數據。農業被天然地視為綠色,但現實情況并不如此。農業既是溫室氣體的排放源,也是減排溫室氣體的吸收匯。我國動物飼養產生的甲烷和氧化亞氮、稻田甲烷等農業溫室氣體排放占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不可忽視。而通過沼氣建設,就可為減少這些氣體作出積極努力。有數據顯示,截止2009年底,全國農村實用沼氣相當于替代2160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4900萬噸。同時,通過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項目,減少不合理施肥23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00萬噸。
農業應該為減輕氣候變化的影響發揮中心作用,而不是造成問題的一部分。
低碳農業絕不是空洞的概念。農業部科技教育司一名負責人進行了如下表述:以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為目標,以減少碳排放、增加碳匯和適應變化技術為手段,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調整產業結構、提高土壤有機質、做好病蟲害防治、發展農村可再生能源等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方式轉變,實現高效率、低能耗、低排放、高碳匯。
我們可以將以上觀點理解為對低碳農業較為官方和權威的定義。這恰恰證明,低碳農業已經引起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重視。
低碳化路徑
低碳農業是一個綜合的系統工程,要求漁業、林業、畜牧業等諸多方面相互配合。
中國水產科學院漁業機械研究所研究員徐皓以漁業節能減排為切入口,探討了低碳農業在漁業領域的作為。“漁業能耗包括水產捕撈、水產養殖和水產品加工等三個領域的能耗。其中,漁業捕撈業是能耗的主體,占66%,另外兩項分別占21%和13%。”徐皓還進一步解釋了漁業能耗高的主要原因,包括漁業設備陳舊、節能技術落后,飼養方式粗放、水體利用率低等。
農業部已對漁業發展提出要求:到2020年,漁業單位產值能耗下降20%,富營養物質排放減少50%,養殖設施用水減少50%,漁業節能減排技術及裝備得到普及……要求詳盡而明確。為實現這一目標,相關部門已經在積極爭取設立行業科技專項,設立標準研究專項,設立產業發展專項,擴大農機補貼政策范圍等。
低碳農業同樣需要借助各項新技術的支持。農業部原副部長路明代表中國農科院生物質能源中心做了纖維素乙醇研發進展方面的發言,深入系統地論述了我國與發達國家纖維素乙醇的研究狀況和發展方向及應用領域等,希望國內外研究機構增進交流與合作,盡早實現纖維素乙醇的產業化生產,為全球農業節能減排做出貢獻。
今年以來,面對疫情帶來的沖擊,區工信局全面落實“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任務,更大力度推進復工達產、轉型升級、精準服務,充分釋放發展活力,推進全區工業經濟行穩致遠。
一、強化服務和指導,扎實推動“六穩六保”工作 (一)突出復工達產,暢通產業鏈供應鏈循環
1.落實政策兌現資金,力促工業高質量發展。為堅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在全面落實撫州市“17條措施”的基礎上,第一時間出臺《關于支持中小微企業應對疫情共渡難關穩定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東府發〔2020〕5號)及《撫州市東鄉區關于支持中小微企業應對疫情共渡難關穩定發展若干措施操作指南的通知》(東府辦字〔2020〕15號);繼續出臺《關于鼓勵工業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的通知》(東府發〔2020〕13號),以“真金白銀”和精準服務幫扶企業紓危解困,助力企業恢復發展,此外,2019年的工業企業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兌現工作也正在有序落實,預計我局牽頭兌現獎勵資金共計591.713萬元。
2.發揮金融支撐作用,為“六穩六保”保駕護航。始終堅守政策性擔保職能定位和準公共服務產品定位,一是快速落實融資擔保服務政策,督促撫州市東鄉區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公司主動對接企業,為企業量身定制金融服務方案,先后出臺《關于做好政府性融資擔保工作,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通知》、《關于做好疫情期間續保業務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措施。二是保障業務延續。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在保企業,積極協調銀行共同做好續保、續貸工作;對因疫情影響或防疫工作影響較大的在保企業,協調銀行采取延期還貸、貸款展期、無還本續貸等措施。三是減免擔保收費。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及受疫情影響較大行業,以及有發展前景但受疫情影響暫遇困難的企業,新發生融資擔保業務收取的擔保費率不超過0.5%;對受疫情影響特別嚴重的企業減免擔保費,原則上取消反擔保抵(質)押要求,不收取客戶保證金;對于納入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支持范圍內的融資擔保業務,自2020年1月1日起,新發生的單戶金額在100萬元及以下的再擔保業務免收再擔保費;四是降低貸款利率。協調東鄉區農商行下調擔保貸款利率,將擔保貸款利率下調由月利率6.8‰下降到6.6‰,降低擔保貸款利率0.2%,預計為受保企業減少融資成本40多萬元。
擔保公司根據新增擔保貸款條件,經調查、審核流程后,會同區金融辦、相關合作銀行根據各自意見,報區擔保貸款領導小組批準,綜合申請企業的實際需求意愿,2020年為企業提供擔保貸款99家,擔保金額22025萬元(新增企業擔保18戶,新增擔保金額2900萬元),授信擔保115家,授信擔保金額11500萬元。
3.全力推動工業項目建設。始終堅持“工業強區”戰略,抓牢總投資20億元的江西愛索輕合金深加工項目、20億元的南方新材料砂石骨料生產線建設項目、10億元的永久新能源兩輪智能車輛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等23個5000萬元以上項目建設,拉伸補齊產業鏈條,全面提升同行業競爭力。
4.實施技改擴建轉產行動。在疫情防控最緊張的時段,我區共有6家企業新增、轉產口罩生產線30條,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了防護口罩企業新建、轉產,有效保障了抗擊疫情需要。通過上級工信部門、省、市藥監局,協調江西鮑斯高服飾有限公司、城市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完成產品檢驗、體系核查、注冊申報等資質申請報批工作;開辟綠色通道,協調泉朵拉醫療器械用品有限公司、安普康實業有限公司等生產備案、原料供應等問題。
5.圍繞各項工作任務和目標,提前部署,緊抓快干。上半年工業經濟發展呈現由斷崖式下降到穩步復蘇的發展態勢,良好的工業基礎和發展韌性發揮作用,1-8月,規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長2.3%,延續上半年增長勢頭,比上半年加快0.8個百分點;營業收入累計降幅實現由負轉正并連續2個月保持正增長;盈利水平不斷好轉并連續3個月保持正增長;工業用電量連續6個月實現正增長且增速不斷加快。
(二)突出轉型升級,延伸產業鏈供應鏈鏈條
1.繼續加大企業上云推進力度。深入實施企業深度“上云上平臺”行動計劃,推動工業企業加快云化改造和云端遷移,培育打造以榮成機械、臺德智慧科技、彭彩新材料為重點的上云標桿企業,促進工業轉型升級。據統計,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區當年新增上云企業1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上云率達到91%。今年2-9月份,新增簽約企業105家,其中完成云平臺訂購企業80家。
2.把抓專精特新小巨人培育等工作,作為推進工業轉型升級發展的重要抓手,每年認定一批兩化融合示范、智能制造、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目前,我局初步擬定了兩化融合示范企業和智能制造項目擬申報企業,并指導幫助相關企業對項目申報等事項提前作了解和學習,對企業熟悉運用政策、提升項目申報成功率提供了有益幫助。
3.互聯網+云銷售,拓展工業產品銷售新渠道。6月16日,“撫州市首屆電商網購節·東鄉區家居直播活動”在農博城歐亞達一樓成功舉行。我局牽頭為此次直播活動進行了為期兩周的調研準備,與參與的13家工業企業、10家家居建材商戶和直播平臺反復溝通、協調,推出工業產品共計30個。據了解,直播同時在掌上撫州及京東平臺同步播出,觀看超30萬人次,此次直播云銷售不僅拓寬了本土企業的銷售渠道,加大了區域特色產業品牌傳播力度,同時也是對工業電子商務的積極探索。
(三)突出精準服務,搭建產業供應鏈交流平臺
1.積極當好政策宣傳員。疫情期間,我局與經開區印制3百余份《省、市、區應對疫情穩定經濟增長政策匯編》通過走訪、調研等形式下發至企業,動員干部職工組成3個小組進企業、下車間面對面宣傳政策,了解企業需求,幫助解決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下一步,我局將編印《工業發展文件政策匯編》,通過工業產業振興大會發放至各企業。
2.因企制宜,實施駐企幫扶。一是實施掛點幫扶制度,我局將30項重點工作納入“年度重點工作安排”清單,對30家重點企業和20個重點項目實施“局領導掛點服務”和“駐企特派員”制度。二是學習借鑒江西省實施產業鏈鏈長制的經驗做法,結合我區實際,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不斷提升東鄉產業發展水平和競爭力,目前我局印發《東鄉區關于實施產業鏈鏈長制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初步擬定了重點產業鏈鏈長分工,明確了工作目標、工作職責、工作體系和重點任務。
3.為全面落實國家、省、市出臺的各項優惠政策,有針對性地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和問題。2020年5月15日,由東鄉區工信局組織召開的東鄉區重點企業“共克時艱 共謀發展”座談會,在天達紡織五樓會議室召開,此次會議共邀請了40家企業負責人、10家區直單位負責人參會。會上,40家企業圍繞疫情對生產經營的影響、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復工復產的意見建議等分別做了交流發言,10家區直單位分別就對口業務工作進行了表態發言。會后,針對企業提出的困難和問題,我局整理了座談會問題臺賬,并逐一落實到相關部門回訪解決。
4.為暢通產業供應鏈,全面激活產業鏈效應,6月17-19日,為期3天的江西-撫州(2020)工業產業鏈發展推進會隆重開幕。工信局精心組織、積極籌備,優中選優,組織了20家重點企業攜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3大產業鏈參展,充分直觀地展示我區工業發展成果,據統計,本次對接大會我區共計14家企業對接到18家企業達成合作意向或簽訂采購協議,金額達28361萬元。
5.為摸清我區數字經濟企業現狀,加強工作針對性,今年3-4月,我局在全區范圍開展了數字經濟調查行動,通過實地走訪調研120余家企業,摸清全區企業經濟運行情況和信息化建設現狀。同時,為進一步促進數字經濟發展,我局積極對接企業上云服務商,為9O家企業提供“上門會診”服務,取得了良好成效。
二、目前存在問題
(一)工業發展速度落后于撫州市其它縣區。雖然我區工業經濟穩步復蘇,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好轉,但在全市以“速度論英雄”的背景下,我區工業部分指標在全市排位靠后,工業增加值增速列全市第5位,用電量增速列第8位,增值稅增速列第10位。
(二)園區土地清理對工業負面影響顯現。東山工業園、淵山崗一期共1176.48畝工業用地清理工作已全面啟動,涉及33戶企業,其中規上企業8戶。這些企業基本已停產,尤其是5戶陶瓷企業的停產,對工業負面影響大。據測算,拆遷停產企業預計影響工業用電6300萬千瓦時,影響營業收入7.5億元。另外,9月份東同礦業關停了,該企業2019年度營收1.16億元,上交稅金1078萬元,用電3000萬千瓦時,關停對2020年工業指標有輕微負面影響。
(三)主要經濟指標內在支撐不足。一是企業經營困難。受疫情影響,市場需求萎縮,企業普遍面臨產品跌價、訂單下降的困境。據統計,124戶規上企業中,85戶企業產值出現下降,占比達70%,其中40戶企業下降20%以上。二是存量企業增長點不足。去年新入規17戶企業普遍規模小,平均營收在3000萬元左右,拉動能力有限。三是缺乏新項目大項目帶動引領。雨帆生物能源燃料乙醇項目建設總體進度90%以上,設計產能7億元,預計今年10月中旬試產。南方新材料項目生產建筑用沙石骨料,設計產能10億元,真正投產預計要到今年底,目前已辦理入規,產值5千萬元左右。臺德電子1-8月實現營業收入2.8億元。其它工業項目短期可見新增長點尚不明朗。
三、下步工作措施
(一)加強工業主要指標的調度監測。強化部門聯動,堅持工業經濟運行調度工作機制,緊盯年度目標任務,切實推進產業發展、項目建設和企業復工復產、達產達能,突出強化對工業增加值、用電量、稅收的調度,強化對重點企業產品價格、產銷銜接、進出口情況的監測分析,及時發現影響行業、企業發展的堵點卡點。
(二)著力破解企業發展難題。繼續用足用好國家、省、市、區各項惠企幫扶政策,發揮財園信貸通、中小企業擔保、科貸通等融資平臺的輸血作用,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點問題。繼續實施駐企特派員制度,調查了解企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對癥下藥、精準施策,努力解決企業在復產達產、生產經營、疫情防控、項目建設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問題,加速企業達產達效,推動更多企業盡快進入良性發展軌道。
(三)強化人才培育。繼續實施企業家培訓計劃,優選20位龍頭骨干企業的總經理或董事長參加高端培訓;組織企業家參加國家工業投資博覽會、廣交會、軍博會和高峰論壇;組織企業參加省市軍民融合、智能制造、提升創新能力培訓。通過電視臺、報紙、微信平臺等媒體,宣傳展示企業家精神,營造全社會關心企業家、尊重企業家的氛圍。
(四)加強對企業技術改造引導服務工作。抓好技術改造項目備案、核準工作,深入企業開展指導,一要認真履行監管職責,切實加強對項目實施事中事后以及驗收環節的監督檢查。二要認真落實國家和省出臺財政政策,引導企業加大技術改造投入,切實形成一批高質量的、具有影響帶動作用的大項目落地,以增量帶動存量,努力解決我區工業經濟面臨的動力轉換和后勁不足的問題。
(五)加快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一是引導科倫藥業、億友藥業、唯妮爾家居等企業申報省級兩化融合體系貫標;支持書源科技、回音必東亞等企業申報省級兩化融合示范企業,全年力爭申報兩化融合示范企業2-3戶。二是繼續實施“企業上云”計劃,確保全區規上工業企業100%上云,基本實現園區工業企業100%上云,打造上云示范標桿企業2-3戶,形成具有東鄉特色的企業上云試點觀摩區。三是統籌推進新型基礎建設,力爭快步實現全區5G網絡連續覆蓋。
15年是一個節點。總結過去的成就和不足,找準自己的優勢、目標和短板,也恰是為企業的下一個5年、1O年、15年的發展提供輔助。在15周年紀念日這一天,由黃島區人民政府和商周刊社主辦、明月集團承辦的一場“海洋生物產業發展戰略研討會”,意在為企業在發展的關鍵時期“把脈問診”。本刊遴選了青島明月海藻集團董事長張國防以及與會幾位專家的發言,并將他們的觀點進行了重新梳理。
魏昂(北京農業科學院教授):
海藻肥的應用和開發是一件很有前途的事
4年前,海藻肥料這個行業讓我跟明月集團結緣,兩個詞可以形容這家企業這幾年來帶給我的感受:“日新月異”和“欣欣向榮”。在海藻肥料行業,明月集團現在已經是一個很好的領軍企業。也已經被全國廣大農民所認識。
明月海藻肥實驗中,一個洋蔥可以重達4斤,破了吉尼斯世界紀錄。在山西省運城市臨猗縣實驗的“老吳蘋果”,去年5畝地收入了30萬元。一箱蘋果(8個)在當地可以賣到80~100元,而且還要提前兩三個月預定。去年12月份,他們和歐盟、我國香港簽訂了有機食品的供應合同,一箱蘋果的出口價是300元。這兩個例子就是對明月海藻肥在當前農業發展中重要作用的體現。三聚氰氨、亞硝酸鹽的超標,西瓜的裂鼓,這些常見的問題,在我們的實驗中,使用明月海藻肥和先進技術,都能得到80%~90%的解決。
現在,農村的土壤有很多地方已經棄耕了,而且已經到了不能夠種植的地步。某些蔬菜大棚的土地,土壤已經嚴重酸化,這種嚴重酸化的土壤種植出的作物是非常不好的,而且農藥化肥的超標對于食品安全造成很多影響。海藻肥以它獨特的特性,對于改良土壤,防止土壤酸化、鹽化,促進作物根系生長,提高產量,增加品質,都有一個很好的效果。所以,有專家就認為,海藻肥的出現,會給中國農業帶來一場革命,這場革命的趨勢現已逐步顯現出來了。
海藻肥在農業的應用上,有一個很好的效果,農民把海藻肥譽為“傻瓜肥料”,它可以讓作物該開花的時候開花,該結果的時候結果,該長葉的時候長葉。這樣即使對農業的技術掌握不多,也可以長出好的果實。所以,海藻肥的應用和開發是一件很有前途的事。
王繼業(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處長):
明月應抓住海洋戰略機遇不放
次貸危機以來,世界經濟形勢一直處于低迷期,各國都提出用科技來調結構、轉方式。目前,我國政府提出了綠色GDP,不再盲目追求GDP的多少。
沿海國家對海洋戰略越來越重視,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后,各國對藍色經濟的發展關注度更高。我國歷屆政府也高度重視海洋戰略,現在,國家把海洋強國納入到實現“中國夢”和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中。這樣的戰略高度,對于從事海洋開發的企業來說,有著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國家已經確定了廣東、浙江、福建和山東為海洋經濟示范省,科技創新也是海洋強國戰略的核心,在這樣的機遇面前,明月集團應該抓住不放。
明月集團的第一個15年,是企業改革的15年。也正是抓住了改革開放的時機,企業從單純的褐藻生產發展到在海藻工業方面世界知名,形成了一百多個品種、六大鏈條。
面對新的機遇,企業除了要繼續本著“技術是根、創新是魂,人才是本”的理念,強化自主創新,進一步拉長產業鏈,放寬視野,探討新型合作模式,引進和培養優秀人才'真正做成國際化的一流企業。
秦益民(嘉興學院教授):
生物醫用材料產業前景廣闊
海洋生物產業特別適合發展醫用材料。海洋生物本身是親水性的,而且帶有生物活性,一個人如果受傷了需要處理,親水功能是最重要的,因為人體約70%是水分。所以,生物醫用材料行業是一個有巨大發展潛力和美好前景的產業。目前,明月集團是利用海藻酸鈉的親水性,將其加工成纖維、薄膜,然后應用到醫用紗布領域。
目前,全世界有著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許多躺在病床上的老年人會有褥瘡、皮膚潰瘍、大小便失禁等問題,這就需要大量的稀釋材料。在日本,這個產業市場已經很大。
在生物醫用材料方面,明月集團優勢很大。首先對海洋生物質有充分的發展基礎;其次,作為有一定規模的企業,比小的初創型企業更有規模優勢,包括研發能力、營銷等;此外,其比大型國有企業更有靈活性。
從人才角度而言,國內很多企業,在人才隊伍建設上,跟歐美國家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明月集團前15年主要是做好海藻酸鈉,還只是在某一個行業里發展,但如果隨著產業鏈的延伸和拓展,進入新的領域,除了會涉及到一些新的研發能力的建設,還需要人才隊伍的擴大,需要更多的人才。剛大學畢業的人,需要從頭培養,有一個很長的周期。如果發展新興產業,而且要高速度發展的話,就需要成熟的、有經驗的人才和團隊,如何吸引他們,如何將不同區域的人才更好地組建到一塊,發揮最大效用,這本來就是一個課題。人才的配備,會給企業的發展速度帶來影響。
企業除了要確定合適的發展目標,在發展方式上,還應更注重戰略聯盟的建設。企業自身也許會涉及到人才引進、資金引進、技能等等,如果通過戰略聯盟的方式,把國內的優秀資源整合到明月集團旗下,企業就會有更大、更好的發展。
薛憲明(清華大學教授):
戰略、組織和機制要優化
明月集團是一個優秀的企業,但如果想要更優秀,就需要在許多方面優化。明月集團下一步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不是非要做大,而是一定要先做強。
企業需要優化的部分,主要在三個方面:戰略、組織和機制。
戰略層面,企業基本的方向沒有問題。就像從青島到北京,只要往西北方向走,肯定能到達,但選擇坐火車還是飛機,需要考慮。在戰術的考慮和戰略方向的匹配上,明月集團需要優化。如果坐火車,什么情況下坐,需要根據行業的熱點和當時市場的狀況做出選擇。
前年,我曾在給張家港一家上市公司做輔導時,給它做過前后產業鏈可控性的延伸。因為在中國做生意,如果企業的產業鏈不可控,風險非常大。在產業鏈前端,明月集團可以成立一個海藻貿易公司,除了供應自身需要,還可以供應其他企業,渠道就變廣了。后續如果再成立一個貿易公司,專門銷售公司的海藻產業,也可以通過收購其他企業的海藻產品,進一步擴大市場。
國外很多成功的大企業,供應鏈可控性越強的,越有競爭力。企業不單單追求技術領先,還需要很多的資源匹配。有了更完善的供應鏈,企業自身可控性越強,核心競爭力就越強。就目前而言,明月集團是最有理由,也是最有潛力做到這一點的。
在組織優化上,明月集團先上車、再買票的做法也是對的。先把企業開動起來,但要開到高速公路上去怎么辦?就是要在輪胎、發動機等各個方面再加強。
組織架構上,應實行全面預算管理的機制。成立貿易公司,拉長供應鏈可控性,可以做到內部市場化,這會使企業對管理更加明確化,有一個明確的游戲規則;成立投資戰略部,則可以對內對外投資有一個更清晰的成本核算;擁有多家子公司的明月集團也需要內控,控安全、控成本、控環境。
機制的改革優化,主要在流程再造上。流程的建設,是為了更好地明確授權。如果沒有管控流程,授權就是放權,非常危險。所以,流程是一個團隊管理最安全的東西。管控流程的再造,也是為了企業不論在誰的領導下,都能持續發展的一個核心所在。
金樹人(中國淀粉工業協會糖醇分會理事長):
海洋生物可以跟淀粉行業結合起來
明月集團不僅在海洋生物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對我國淀粉深加工和糖醇產業,也有很大的貢獻。
在甘露醇方面,盡管明月集團不是最早涉足的企業,但其加工的提取率卻是世界最高的。法國的羅蓋特公司是百年企業,但它們的膽固醇、葡萄糖的提取率也只有40%~50%,而明月集團是60%~65%。前幾年,羅蓋特開始主動找明月集團進行技術交流。
除了現在已經很普及的模擬移動床的應用,明月集團的MVR(離心蒸汽壓縮機)也取得了很好的節能效果。MVR設備是上世紀60年代德國最先發明的,但是國內沒有人敢用。明月集團后來是首先使用的。之后,2011年10月,中國淀粉工業協會在國內做了MVR的推廣會之后,企業的應用才漸成規模。如果全國有關行業都能用上的話,對全國的節能能起到10%~15%的作用。
將來,海洋生物可以跟淀粉行業結合起來.一是將淀粉深加1二的一些技術和設備,在海洋生物提取中應用起來;二是將海洋生物產業中的先進技術,應用推廣到淀粉行業。
此外,明月集團的海藻肥在許多飼料里可以起到抗生素的作用,減少抗生素的使用。大量抗生素加入到雞飼料和豬飼料中,食用后最終對人體的免疫力帶來極大的破壞。如果能通過海藻肥來解決抗生素的問題,是非常好的。但僅僅依靠明月集團是遠遠不夠的,國家海洋局等部門應該加大力量支持海洋農業的發展,建立海洋基因實驗室,把海洋的生物基因轉移到陸地上。
薛長湖(中國海洋大學教授):
健康行業或是明月將來的一個重點
青島的海洋生物產業,已經有幾十億元的規模,但還需要進一步做大。
海洋生物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技術,但有多少技術是我們在未來五年甚至十年能夠產業化的?這個問題值得深思。當下做生物產業,很多時候做的只是一個概念。用了海洋領域的東西,可能占比只有1%,也叫海洋生物產品。比如做海帶面條,但里面海帶的添加量不超過3%。
發展海洋生物產業,第一位的就是技術。企業的創新發展離不開一個厚重的研究團隊和一個技術中心。明月集團有一個20人的技術中心,這支撐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如果一味依靠外在力量,企業是永遠發展不起來的。
明月集團一開始做海帶的應用,最成熟的是海藻肥,但技術含量并不高。明月集團從海藻肥轉向生產其他產品,走出了一條自己的成功之路。但企業將來的發展一定要解決原料的問題,如果解決了這一問題,確立了原料優勢,企業將來會有一個跨越式的發展。
生物資源的利用,從一開始的深加工到海洋食品的精加工,再到綜合利用,范圍越來越廣。“十二五”規劃提到,養生健康產業將來的規模是一萬億元,每年增加30%的需要。藍色經濟可以做健康產業,明月集團也可以做,而且可以作為將來的一個重點。
記者手記
案例教學是MBA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結合戰略管理課程的教學目標和MBA專業學生的特點,從案例選編、教學組織和效果評價三方面探討了MBA戰略管理課程案例教學設計的基本思路。
關鍵詞:
MBA;戰略管理課程;案例教學;設計
一、案例教學在MBA教育中的重要性
案例教學法由美國哈佛商學院于20世紀20年代創立,它借助實踐中的真實素材和環境背景,啟發學生大膽假設,主動探索,可以較好地鍛煉學生的思維和溝通能力。MBA教育是一種注重復合型、綜合型人才培養的專業碩士教育。MBA教育更注重管理實戰能力的培養和決策技能的訓練,學生通常具備一定的工作經驗,往往帶著問題前來學習,因而案例教學法在MBA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據國家MBA教育指導委員會的要求,我國MBA課程教學中案例教學的學時不得少于總學時的三分之一,因而案例教學在MBA課程教學中的地位十分突出。
二、MBA戰略管理課程的教學目標
戰略管理關注環境、使命和實力之間的結合,其核心內容是組織總體目標的制定、業務領域的選擇、競爭優勢的獲得和戰略的實施與變革,其思維方法、分析技巧和實踐藝術適用于各類盈利及非營利性組織。知識內化和學用結合是MBA戰略管理課程教學的根本要求。通過學習,學生要超越微觀因素尋找企業競爭優勢的來源,領悟戰略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論和方法,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和多視角的戰略思維模式,靈活運用戰略理論和工具,分析動態環境下的產業發展與競爭演化的規律,從而解決實際戰略問題。
三、MBA戰略管理課程的案例教學設計
1.案例的選編。案例的質量和適用性對案例教學效果具有重要影響,案例的選擇是開展案例教學的第一步。為此,教師應兼顧不同行業的實際情況及發展趨勢,從多個渠道選編不同類型的案例,做到國外經典案例與本土案例相結合,大型綜合案例與小型專門案例相結合。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宜選擇知名度較高的典型企業或學生較為熟悉的本地企業作為隨堂案例,配合競爭戰略、多元化戰略和戰略執行等內容的講解,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討論。而用于小組討論的綜合分析案例往往涉及戰略環境的分析、公司戰略的制定、戰略實施與變革等多項內容。除了從公開出版的案例集、教材和報刊資料中搜集案例資料外,教師應根據自身的實踐經驗和科研成果編寫組合案例,并組織MBA學生結合自身的從業背景提供案例素材,這樣既有助于師生深入了解案例背景,又可以突出綜合案例教學的實戰性,達到活躍課堂氣氛,提升案例教學質量的目的。
2.教學的組織。MBA戰略管理課程案例教學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前準備及課堂組織。一般而言,學生無需課前準備隨堂案例,教師則要事先了解本期學生的知識背景和從業經歷,結合理論內容及學生特點,選擇一些篇幅不長、針對性強的案例,在課堂上以現場發放案例材料或多媒體教學的形式,快速切入案例主題,引導學生自由發言,加深其對講授內容的理解。在戰略管理課程中,綜合分析案例是其主要內容。由于綜合分析案例涉及一節或幾節課程的內容,課上學生還要進行小組討論,因此教師必須提前草擬一份完整的綜合案例資料,內容包括案例說明、相關的理論及知識背景、具有啟發性和挑戰性的問題以及建議查閱的文獻資料和相關網站等,并明確案例分析報告的內容要求和案例討論的時間安排,以便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準備。學生也要在課前采取自愿組合的方式組成若干個小組(每組5~6人為宜),明確成員的分工,通過課后自行閱讀、多方交流和撰寫案例及分析報告的形式,做好案例討論的各項準備。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是課堂案例教學的組織者,要恰當把握案例討論的節奏和主題,既要抓住主要環節,又要保持一定靈活性;既要充分發揮學生在討論中的主導作用,又要在討論偏離主題時給予巧妙引導,從而做到張弛有度,溝通有序。
3.效果的評價。MBA案例教學的實質是以問題為導向的研究型學習,因此其評價應主要針對案例分析材料和學生的課堂表現。提交材料時教師要審核主題是否符合要求,內容是否完整,論證是否得當,格式是否規范。課堂表現則著重考查學生的分析思路是否清晰,能否抓住問題的實質和關鍵,運用了哪些戰略思維方法。學生首先自評、互評,之后教師對討論過程進行總結,指出一些傾向性的問題,啟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在總結階段,教師的評價要以鼓勵為主,并從知識體系的角度強化相關的戰略管理理論,點面結合,使MBA學生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內化。
作者:沈平 單位:沈陽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一、應縣在山西脫水蔬菜出口產業中的地位及發展現狀
應縣是山西脫水蔬菜出口產業的龍頭縣,年生產量約占山西省的65%以上,年出口量約占山西省的80%以上。山西省的脫水蔬菜加工業近年來逐漸發展,生產加工企業主要分布在朔州、大同、運城地區。據2011年7月份數據統計,在聞喜縣、洪洞縣、右玉縣、臨猗縣、夏縣、運城市區都各有一個企業獲得脫水蔬菜出口自營權,但與應縣不同,這些縣區的脫水蔬菜產品主要內銷,出口量很少。應縣的脫水蔬菜主要是供出口。
近年來,山西應縣積極引導外商和本地資金投資脫水蔬菜加工業,2010年以來,縣政府重點扶持了綠源、五峰、綠谷、強人等年產量達300噸企業的發展壯大,應縣脫水蔬菜加工企業經過十幾年的不斷發展,發展脫水蔬菜加工企業30多家,應縣已成為華北地區大型的熱風干脫水蔬菜生產銷售集散地。山西應縣的脫水蔬菜出口量約占全國出口總量的8%左右,應縣產品主要銷往英國、美國、荷蘭、德國、新加坡、韓國、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出口的脫水蔬菜品種主要有脫水青紅椒、脫水尖椒、脫水胡蘿卜等產品。2010年全縣共出口脫水蔬菜8050噸,處理原料約16.5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2億元。全縣菜農因種植加工脫水蔬菜所需新鮮蔬菜增加收入9000萬元。脫水蔬菜出口在應縣已成為帶動農村經濟的重要產業鏈。
二、以應縣為例,看出口脫水蔬菜的經濟效益
(一) 脫水蔬菜加工廠的投資成本及收益
脫水蔬菜生產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下文的數據是根據應縣現有脫水蔬菜加工龍頭企業的實際情況得出。
一個脫水蔬菜加工企業的投資和收益如表1所示:
企業的投資報酬率是10%-25%,約5-6年間就可以收回投資成本,操作機械簡單,當地農民經過指導即可操作,只要有優秀的管理人員即可。一般一個投資四百萬的大型脫水蔬菜加工企業,一天的平均產量是六噸,按照不同的產品可產生純利潤約20000萬元-50000元左右。
(二)脫水蔬菜加工業對機械產業的帶動作用
加工生產脫水蔬菜需要大量的機械設備以及輔助設備。直接帶動了機械產業的發展。脫水蔬菜行業規模越大,對機械行業的帶動越大。
以生產脫水胡蘿卜丁為例來說明。需要的主要設備包括洗菜機、切丁機、漂燙槽、漂洗槽、離心機、干燥機、封口機。這些設備的產地、品牌不同,價格構成亦不同,投資者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去選擇。輔助生產設備主要包括手工操作工具,如各種工作臺、周轉箱、地量稱、運輸車、蒸氣鍋爐等。
如果生產其他脫水蔬菜品種時,還需要再增加一些其他生產設備。主要有滾筒清洗機、萬能洗菜機、多用切菜機、離心切菜機、磨切機、真空包裝機、輸送帶等。出口脫水蔬菜除了可以直接創匯,還能有力地帶動相關機械行業的發展。
(三)脫水蔬菜加工業對蔬菜種植業的帶動作用
脫水蔬菜加工業的發展,直接帶動應縣蔬菜種植業的發展,直接增加了菜農的收入。由于脫水蔬菜企業越來越多,需要的新鮮蔬菜原材料越來越多,每年的新鮮蔬菜都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應縣菜農從中獲益非淺。應縣每年的新鮮蔬菜產量約在30萬噸左右,脫水蔬菜加工行業每年約處理16-17萬噸左右,除去全縣人民自己消費以及外銷的新鮮蔬菜,其余的全部由脫水蔬菜加工企業消費,因而應縣蔬菜市場每年都能很快出清,菜農不會出現象南方產菜區那樣的賣菜難的問題,相反,應縣新鮮蔬菜每年都供不應求,因而菜農的菜價年年上漲,帶動了農民種菜的積極性,也帶來了收益年年增長,可以說應縣的脫水蔬菜加工業功不可沒。
2010年山西農民的人均純收入是4244.1元,遠低于全國的人均水平5153.2元。假如發展脫水蔬菜出口產業,按2010年數據計算,山西蔬菜類(含菜用瓜)播種面積245.0千公頃,總產量893.1萬噸①,借鑒應縣的比例,有50%的蔬菜用于脫水蔬菜出口業,那么約可生產22萬噸左右脫水蔬菜,可創收7.216億元-17.292億元左右。按2008年全省普查農業人口1422萬人計算,人均約可增收50元-122元。
三、從應縣看山西脫水蔬菜出口產業中存在的問題
(一)沒有獨立的銷售渠道,原材料價格波動大,利潤空間小
應縣所有的脫水蔬菜加工廠都沒有出口資質,不能自營出口。從整個山西脫水蔬菜出口來看,主要是利用中間商進行的,脫水蔬菜出口的利潤大多被中間商賺走了。脫水蔬菜原材料的價格波動非常大,當蔬菜價格上升時,只能通過降低作為原材料的蔬菜購買價格來獲得利潤,但這又必然損害到菜農的利益,如果菜農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只有兩個辦法:或者供應給價格低廉的劣質原材料,或者減少產量。使用劣質原材料必然會直接影響到脫水蔬菜的產品質量,而菜農減少種植產量必然會直接影響到脫水蔬菜生產原材料的供應,這兩者對于脫水蔬菜的生產和出口都是致命的。由于過度依賴中間商,一旦與中間商發生沖突分歧,產品就會面臨囤積的困境,使得企業的生產風險加大。
(二)加工業務外包,沒有培育起本地熟練工,出口惡性競爭
應縣脫水蔬菜加工業務都是外包給山東菏澤人干。山東菏澤近年來脫水蔬菜出口產業發展的非常迅速,培養了大量的熟練工。菏澤人通常由包工頭帶隊,承包應縣的脫水蔬菜加工。每噸產量付給1500元的加工費,還要管食宿和往返路費。僅加工費這一項,每年菏澤人就要從應縣拿走1350萬元。
應縣脫水蔬菜加工企業雖然多,但大部分是家庭作坊式的企業,產品加工工藝雷同,技術水平以及產量也都相近,不能進行規模化聯營。從整個山西來看,現在出口時可選擇的國際貿易公司有限,每個中間商訂購量有限,生產廠商不得不壓低價格,或者使用給交易員回扣的方式來拉攏貿易公司優先訂購。各個縣各自為戰,信息隔絕,互不往來。這樣的惡性競爭損害了全行業整體的利益。
(三)原材料供貨不足,生產周期短,生產能力閑置
脫水蔬菜與作為原材料的新鮮蔬菜的生產比例是1∶20,生產商對蔬菜原材料的需求是巨大的。還有一些意外的損耗如停電、機器損壞維修期等會導致購買的原材料腐爛掉不能使用,需要一些額外的蔬菜儲備。現在應縣菜農生產的新鮮蔬菜,質量好的往往以高市場價格直接裝箱外銷,輪不上脫水蔬菜加工企業,剩下的質量次的蔬菜才賣給脫水蔬菜加工企業,雖然價格相對低一些,但還是高于其他地區的同等質量水平的蔬菜價格。脫水蔬菜加工企業沒有好的原材料,為保證成品質量,只能加大原材料消耗量,消耗比例會達到1:25-1:30,這無疑加大了生產成本。每年生產旺季,本地原材料的搶購現象時有發生,當地菜農也借機提高蔬菜價格,導致各個廠商的生產成本一直不穩定。應縣蔬菜生產季節一年只有四個月,脫水蔬菜加工企業受原材料的局限,一年只能生產2個半月到3個月,生產能力一年中就有9個月的閑置期,浪費驚人。
2007年以來,應縣的蔬菜產量一直在減少。從2007年的879889噸,2008年的410432噸,2009年的388201噸,2010年的356368噸②,應縣的新鮮蔬菜產量一直在減少。種植新鮮蔬菜需要大量的水澆地,而且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多次灌溉,需水量極大。近幾年來,受水利灌溉條件的制約,單純依靠本縣的蔬菜種植,已不可能滿足脫水蔬菜業大規模擴展和常年生產要求。
四、山西脫水蔬菜出口業出現發展瓶頸的原因分析
(一)農業從業人口文化水平偏低,廠商文化層次偏低
應縣農業從業人員的文化素質偏低,據山西省第二次農業普查統計,應縣全縣的農業從業人員有11.2227萬人,其中高中畢業的只有4706人,占4.193%,大專及以上的只有166人,占0.1479%。整個山西省農業從業人員1203.7萬人,高中畢業占11.5%,大專及以上者僅占1.1%③。絕大部分的廠商管理者文化水平較低,有些甚至小學沒畢業,勉強脫離文盲行列,缺少國際貿易知識,沒有直接與外商談判的能力,沒有行業領軍人物,多數滿足于夫妻店,沒有進軍世界市場的雄心和眼光。這嚴重影響了脫水蔬菜產業的發展,更加影響出口效益。從業人員文化水平偏低是制約山西脫水蔬菜出口產業走向國際的重要原因。
(二)多功能大型蔬菜批發市場少,交易期短,調運功能差
應縣只有三個功能比較全的大型蔬菜批發市場,集蔬菜的調運、收購、批發、加工于一體。但這三個蔬菜市場都是季節性經營,只是在每年的7-10月份是蔬菜市場,而在11-4月份則變為糧食市場。就目前來說,現有的蔬菜市場的調運功能遠遠未發揮出來。
從整個山西省來說,缺乏大型的蔬菜集散地和蔬菜調運市場。應縣在山西屬于走在前列的縣。其他地區的情況更差。山西山區多,平原少,交通運輸業的發展主要以煤為中心,因而山西整體蔬菜調運能力差,跟不上脫水蔬菜業的發展。原材料不足的問題,是制約山西脫水蔬菜出口業發展的主要瓶頸。
(三)水資源惡化
生產脫水蔬菜需要大量的水,應縣脫水蔬菜加工廠都是使用自己打的深層井。我國新的食品法頒布后,按照新的技術標準,原有的水源經過化驗大部分不合格,全縣幾十家脫水蔬菜加工廠中,只有5家通過審查,獲準生產。這對應縣脫水蔬菜加工業是一個嚴重的打擊。這使得應縣大部分脫水蔬菜加工企業直接瀕臨滅亡的邊緣。
水資源是山西脫水蔬菜出口產業發展的最主要瓶頸。山西目前的機井分布近于飽和,地下水資源區已近全部開發,地下水嚴重超采④。對于脫水蔬菜加工業來說,自建深層井水源不能用的話,再尋找合適的井位去建設新的水井基本上不可能。所以水源的問題解決不好,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生存問題。
五、解決山西脫水蔬菜發展瓶頸的措施探討
山西脫水蔬菜的主要制約因素是原材料供應不足和出口價格沒有自,在解決問題時,應把解決這兩個制約因素作為主要矛盾來抓。
(一)扶持龍頭企業取得自營出口權,創建良好的企業外部環境
從應縣來看,應縣的脫水蔬菜加工業對于蔬菜種植業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大量脫水蔬菜加工企業停產,菜農將出現賣菜難的困境,從而減少蔬菜種植,農民收入減少,不利于農業發展。因此對于那些瀕臨倒閉的小企業,政府要積極幫助他們按照國家的標準和要求改進生產,取得合法手續,政府要幫助企業引進凈化、改善水質的技術,改善企業深層井的水質,解決脫水蔬菜加工企業的水源問題。為脫水蔬菜加工企業創建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基礎條件。
脫水蔬菜加工企業沒有自營出口資質是最主要的障礙。因為不能自營出口,所以不能按生產成本來變化銷售價格。所以政府要致力于發展本省脫水蔬菜加工企業的自營出口權。首先幫助龍頭企業取得自營出口權,讓其他中小型企業依靠龍頭企業的傳幫帶逐漸成長,形成以龍頭企業為中心的企業群,政府要搭建國際交流平臺,建立本省脫水蔬菜產品多層次的獨立銷售體系。各大企業可以聯合經營,建立脫水蔬菜生產出口基地,統一生產,各縣各地區互通信息,由行業協會組織,生產出來的產品按統一標準,統一定價出口,打出品牌效應,形成規模經濟,形成產供銷一條龍的脫水蔬菜產業鏈。只有本省企業掌握了價格發言權,山西的脫水蔬菜出口產業才能真正發展起來。
(二)建立行業協會規范行業秩序,培養領軍人物和本省外貿人才,增強對外談判能力
以龍頭企業為首成立行業協會,一方面進行行業自律,規范行業秩序,另一方面,形成統一的價格談判組織,一致對外,防止惡性競爭,低價競銷。
培育行業的領軍人物,帶動全行業發展。政府要積極引進人才,用優厚的待遇和條件吸引優秀的外貿人才進入龍頭企業,增強龍頭企業的對外談判能力,同時選送本地的優秀人才到相關部門培訓,讓他們盡快成長,具備卓越的國際貿易談判能力。
在獲得自營出口權后,要注重品牌策略,提高產品的質量,創建名牌產品。行業協會要注重技術研究和信息交流,注重工人素質技能的培訓。不斷地改進加工技術,降低原材料損耗,降低生產成本。定期對從業工人進行培訓,以提高行業整體技術水平。另外,及時進口國的需求信息,促進企業出口。
(三)拓寬原材料供應基地,增強蔬菜調運能力,建立蔬菜供應鏈
原材料不足的問題緣于不能自營出口的桎梏。在獲得自營出口權后,一方面能根據自身的生產成本制定銷售價格。另一方面,去掉中間商的剝削,現有的銷售價格可以有一個很大的提升空間,自然可以承受較高的原材料價格,可以從周邊地區調運蔬菜,或者可以使用南菜北調的原材料,原材料不足的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蔬菜市場要長年恒定的專營蔬菜的交易、加工、調運,加強蔬菜市場的調運功能,保證本地脫水蔬菜加工企業的原材料供應。另外,研究改進貯藏技術,把一些可以長期儲存的蔬菜如白蘿卜、胡蘿卜、土豆、洋蔥在旺季時大量廉價買進儲存,以備蔬菜生產淡季時使用。同菜農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創建蔬菜供應價值鏈,形成一體化產業鏈。
注 釋:
① 《中國農業年鑒2010》,中國農業年鑒編輯委員會編,中國農業出版社2011年3月。
②《山西統計年鑒》(2005-2010年),山西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調查總隊編,中國統計出版社,2006-2011年出版。
③ 《山西省第二次農業普查資料匯編》(農業卷),山西省每二次農業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山西省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出版社2010年3月第一版。
④ 《山西通志》(第十卷水利志),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編,中華書局出版,1999年第一版。
參考文獻:
[1] 《中國農業年鑒2010》,中國農業年鑒編輯委員會編,中國農業出版社2011年3月。
[2]山西省第二次農業普查資料匯編》(農業卷)[M],山西省每二次農業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山西省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出版社2010年3月第一版。
[3]《山西統計年鑒》(2005-2010年)[M],山西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調查總隊編,中國統計出版社,2006-2011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