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金融學知識點梳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金融學專業;職業資格證書;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
2014年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提出“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遵循關懷學生未來發展的理念,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向應用型高校轉型,符合獨立學院本身實際特點和可持續發展的需求,是獨立學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金融學專業教學體系與職業資格證書如何銜接,以實現知識教育、能力培養及專業素養提升的有機結合,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問題。
一、金融學專業教學體系與職業資格證書銜接機制構建的意義
1、適應金融行業日新月異的變化對金融人才素質的要求
我國職業資格認證管理逐漸向行業協會轉移,正是行業發展越來越規范的體現,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行業公信力將不斷提高。金融行業的職業技能培養和知識訓練如何體現在金融學專業教學中,構建銜接機制的現實意義非常突出。
2、有利于實現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培訓的融合、學校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接軌
金融學是一門集理論、實務、技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學科,與職業資格證書銜接不能停留于學位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形式上的結合,還要改革學科專業的培養方案、課程體系的設置、教學模式,與企業需求相銜接。
3、有利于金融學專業教學質量的提高,是金融學專業建設的重要內容
職業資格考試與專業教學的融合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手段和方式革新、考核評價方法完善等方面,包括學生職業技能和素養及教師專業能力的共同提升。
二、銜接機制構建的內容
1、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與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標準的銜接
高等教育如何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與經濟發展的需要,并滿足學生個人發展需要,既實現高層次的專業教育,又融合實用性強的職業教育,首先要規劃的是將職業標準融入課程標準之中。作為前期工作,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標準的調整需要進行充分的調查和研討,根據調研結果確定調整的子方向,應涵蓋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與金融學專業課程教學目標、教學方式、教學內容、考核模式以及教師能力要求等方面的關聯。基礎課程以支撐后期專業知識學習為準則做好理論梳理,把握好適當的深度和廣度。專業課程以強化實用性為目標,增加技能培養項目,使職業技能培養和職業素養訓練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本專業的職業能力要求。
2、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與課程教學內容的銜接
將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的核心內容融入到課程教學內容中,是銜接機制的核心部分。例如,分析和整合金融類職業資格證書的考試內容后,對貨幣金融學為代表的學科基礎課程和證券投資理論與實務、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投資理財、期貨市場為代表的專業核心課程進行教學內容改革和組織方式創新。相對于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哪些教學內容是新增的,哪些內容只是突出強調,哪些內容是融合交叉的,給學生提供一個明確的概念,讓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能達到職業資格證書考取水平,更順利地取得相關職業資格證書。
3、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與考核模式的銜接
金融學專業面對的是一個崗位群,專業課程體系體現出“厚基礎、寬領域”的大學教育特征。因此,不能單純用職業技能鑒定取代課程考核,需要研究兩類考核的銜接。考核方法以過程考核為主,期終考核為輔;考核標準與職業資格考試標準進行一定程度對接;考試內容向資格證書考試內容靠攏,確保學生在課程結束后能夠積累一定的職業技能證書考點知識,而不必再組織全面的培訓。
4、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與課程實踐環節、寒暑期實訓環節的銜接
一方面,改進課程實踐環節,以職業資格為導向設置基于專業知識的單項實驗和基于職業崗位能力和職業素質結構要求的綜合實訓。根據實踐教學要求整合實驗室,不斷完善實踐教學設施。另一方面,在寒暑期實訓期間,安排與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相關的活動,包括:通過動員與宣傳,全面系統介紹職業資格考試,提升學生的職業認知感;邀請金融企業管理者開展講座,給學生講授金融實務知識,為學生提供職業溝通機會;進行相關年級的系內從業資格證書模擬考試,加強技能訓練;教師參加職業資格考試教育培訓會議,參加與專業相關的資格證書考試,提高對學生的指導能力。
5、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與雙師型隊伍建設的銜接
隨著經濟金融環境的變化,金融工具和金融業務都是與時俱進、不斷演變的。尤其近些年金融技術手段日新月異,金融創新活動繁榮,使得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交易手段和產品特點都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從而促使金融行業職業資格要求這樣的合規監管也不斷完善。但是在課程教學中,教材和教學內容常常跟不上這些變化,有一定的滯后性。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之余,同樣要深化行業認識,提升專業技能,補充實務知識。這方面可以與相關金融企業建立深層次合作關系,依托校企合作交流平臺,采取合作培養的方式,加快“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也可以激勵教師自身參加合適的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切身體會考試要求和內容特點,更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指導學生。
三、銜接機制構建中應注意的問題
1、形成專業教學特色
第一,理論教學、專業技能訓練和職業資格證書考取三個環節的連續性、系統性、相互協調性和銜接性,形成科學的教學體系。一套完整的體系需要從金融學專業建設規劃、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授課計劃、考核方式等方面形成規范文件,并監督執行。第二,教學內容和環節的優化整合與教學過程的質量建設相互促進,既實現教學組織方式的特色化,又保證教學規范和效果。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是銜接模式實現的關鍵。例如貨幣金融學作為學科基礎課,知識覆蓋面廣泛,涵蓋了證券、銀行、期貨等從業資格考試的很多基礎科目考點。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證券投資理論與實務、投資理財、期貨市場、衍生金融工具等專業課程,知識點針對性強,注重應用和操作,涵蓋了理財規劃師、期貨投資分析等職業資格考試的考點。在教學中需要組織好理論知識、考證知識、實操知識的層層遞進關系,靈活采取案例式、討論式、項目式教學方法,實現知識點的融合和運用。第三,學生職業能力培養與教師指導能力提高相互結合,讓學生在專業學習的同時主動積極獲取職業資格證書。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的獨立學院,其學生在具有基本理論功底的基礎上,要通過多樣化手段提升技術能力和職業能力。學科競賽和校企合作項目既增強了學生對金融業務及運營的認識,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對職業資格證書作用的理解。教師在這些競賽和項目中,既是指導者,也是學習者,要深入思考行業發展特點和人才培養目標。
2、加強機制創新
針對獨立院校在人才培養和就業上的困境,探索金融學專業教學體系與職業資格證書銜接的“理論+實踐”的常態化機制。第一,隨著金融行業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不斷完善,考試種類越來越貼合行業人才需求和金融監管需求,考試內容也越來越科學,不僅涵蓋專業基礎知識,還非常突出法律法規、職業道德方面的知識,案例分析、時事熱點等應用類考點在增加。因此,教學中加強與職業資格證書的聯系,讓學生逐漸了解職業規范要求,加深對未來從事專業崗位的感性認識,能夠突出實踐應用性。第二,將職業資格證書考取過程中所涉及的自主學習、動手操作、信息處理、理論應用、現行政策制度認知等能力要求融入到金融學專業的課堂教學、課程實驗、綜合實訓、畢業實習等理論和實踐教學環節,使得人才培養定位更加精準,學生就業方向更加明確。
3、點線面的推進
不同課程與證書的聯系程度不同,不同實驗實訓和競賽活動對職業技能的需求不同,銜接機制的探索是從點到線再到面推進的過程。從內容上,課程建設、實驗實訓實習項目安排、學科競賽組織、考證輔導是層層遞進的。從環節上,培養方案、大綱和授課計劃是緊密結合的。當這些點都連成了線,實現了金融學專業教學體系與職業資格證書的有效銜接,借助于這種職業能力訓練模式,最終促進學生的專業素養提升和未來可持續發展,也使獨立學院理論與實務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落到實處,與向應用型高校轉型的目標保持一致。
4、探索方法科學得當
首先,教學內容方面,通過金融企業實地調研,與國家職業資格認證相結合,把握金融企業對學生能力的要求,以金融企業崗位流程、工作模塊為導向,將各具體工作項目所具備的能力分解到課程實踐教學中,充分體現前沿性和務實性,服務和服從于應用技術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其次,教學手段方面,理論環節推進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內容驅動式教學,實踐環節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資源和模擬考試平臺推進崗位對接、項目驅動式和體驗式學習,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實現教、學、考證合一。再次,教學效果檢測方面,通過調查問卷、校企座談會、師生交流會、學生競賽考證獲取實施數據和效果數據。總之,獨立學院金融學專業教學體系與職業資格證書銜接機制的實現,需要循序漸進地建立一套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課程教學內容、考核模式、教師能力等都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相銜接的體系,通過優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及組織方式、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增強教師指導能力,最終為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服務,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培養學生的從業與轉崗能力以及可支撐他們持續發展的職業素養。
參考文獻
[1]宮清蓮:應用型本科院校加強職業資格證書教育的對策研究[J].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5).
關鍵詞:案例教學;國際金融學;實踐教學;師范類院校
國際金融學是金融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金融學專業和經濟類專業本科生的必修課程。由于這門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并且涉及的熱點問題較多,因此大多數學生有較強的學習積極性。但是又因為課程內容較多,具有較強的綜合性與宏觀性,讓學生感到所學內容難、雜、遠,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收到的效果不是很好,所以采用案例教學更適合學生學習國際金融學。
一、案例教學的內涵及其特征
案例教學源于20世紀初的哈佛商學院,后在哈佛企管研究所推廣下迅速從美國傳播到世界許多地方,被認為是一種成功的教育方法。20世紀80年代,案例教學引入我國,雖然起步較晚,但由于其具有客觀真實性,較強的綜合性,深刻的啟發性,學生主體性等特點,和對學生能力培養效果好的優點(張家軍,靳玉樂,2004),在廣大高校教學中深受歡迎。案例教學是在教學過程中以一些現實中發生的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典型事件作為素材,形成供學生思考分析和決斷的案例,通過學生獨立研究和相互討論的方式,達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方法。一般來說,案例教學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案例教學的核心是案例的典型性。案例教學的本質是要用案例這一工具來反映案例背后包含的經濟學原理,所選用的案例必須具有代表性。同時運用案例的形式可以使復雜問題簡單化,也可以使抽象問題具體化。因此,案例的選擇至關重要。
第二,案例教學具有高度的實踐性。案例教學主要是由教師選出案例,然后通過學生收集整理資料、互相討論的形式展示,高度重視學生的參與和實踐。另外,案例教學并不是把這一個或幾個案例分析透徹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提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通過典型案例把相關理論知識理解并掌握。
第三,案例教學具有高度的開放性和互動性。案例教學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中以教師為主的方式,更注重學生的參與以及與教師的互動。案例教學注重學生的團隊精神與合作精神,要求小組成員都能承擔自己的學習任務,并在課堂上積極發言,同時也要求教師能融入到學生的隊伍當中,與學生成為一個共同體。
第四,案例教學具有思維的發散性。針對教師選擇的同一個案例,不同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因而對同一個問題的看法往往不盡相同。案例教學過程中不能追求統一的答案或標準答案,教師應該鼓勵與引導學生從多角度進行思考和討論,這樣會使學生和教師都收獲更多。
二、案例教學在國際金融學教學中的運用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國際金融領域不斷出現新的熱點問題,使得國際金融學逐漸成為一門重點學科。國際金融是一門應用型經濟理論學科,是以國際金融活動及其本質為研究對象的經濟學科,涉及國際及國內貨幣、資本、信用活動等方面。通過對國際金融學的學習,要求學生系統掌握國際金融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正確認識國際金融在一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國際金融的基本業務,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可見,國際金融學是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另外,現有的國際金融教材時效性不夠,針對本科生的教材大多以理論為主,結合現實情況的較少,尤其是熱點問題不能及時納入教材當中。采用案例教學可以彌補這一缺陷,針對國際金融熱點問題、結合現實情況進行討論,能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型和積極性,增強實踐能力,提高教學質量。目前一些師范類院校向綜合型發展,也開設了一些經濟學專業,其中涉及到國際金融課程的設置,主要是針對大四學生,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金融學和國際貿易學等相關課程的基礎上作為一門專業選修課開設的,對本課程的案例教學處于實踐與探索階段。在國際金融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應遵循以下四個環節:
(一)篩選經典案例
案例的選擇是開展案例教學的首要任務,對教師的要求也比較高。教師選擇案例時,首先應該明確教學目標和要求,根據教材所講內容將國際金融理論問題與熱點問題通過案例的形式體現出來。一個好的案例往往能使學生印象深刻,學習積極性增強,案例越經典,印象越深刻,對相關知識和理論也就掌握的越透徹。因此,所選案例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通過對所選案例的學習和分析,使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同時也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對案例應該非常熟悉,對將要介紹的案例相關背景做一些簡單介紹,使學生先有一些初步認識,也為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整理資料做準備。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可以根據需要,由學生來選擇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案例,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策劃。國際金融學雖然理論性較強,但經過長期的實踐與發展,經典案例還是比較多的。例如,在學習外匯與匯率部分,就有非常著名的喝啤酒的案例;外匯與匯率制度部分可以結合東南亞金融危機、阿根廷金融危機;外匯交易部分可以結合巴林銀行倒閉事件;國際資本流動與債務危機部分,可以結合當前的歐債危機等等。結合教學內容,選擇一些大家熟知并且影響力較大的案例。
(二)設計與策劃案例提綱
選取案例之后,并不是直接交給學生,由學生整理資料,課堂發言就可以了。在進入到學生課堂發言這一環節之前,教師要對所選案例進行設計與策劃,對此次案例教學有全面的把握。在設計案例時,對每一個知識點都要仔細思考推敲,對案例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要設計好,避免出現學生準備的知識脫離原本的教學目標等情況的出現。首先,選取案例之后,要設定案例教學提綱,明確案例與教學內容之間的內在關聯;其次,設定案例教學的具體實施步驟和順序,引導學生提前做好相應的準備;再次,明確此次案例教學的重點、難點問題,以及應對策略,對教學中有可能出現的問題與突況,教師盡可能提前預測,并做好應對措施;最后,對案例教學進行點評與總結,并針對此案例做出啟發性指導。經過對案例大綱的設計,教師對案例教學做好充分準備,可以使教學效果有所提升。例如,在講歐債危機時,可以引導學生先去了解20世紀70年代末出現的拉美債務危機,了解危機出現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影響。在此次債務危機中,選取有代表性的幾個國家,通過分析危機的具體表現、形成的原因、應對措施以及對國內外的影響等方面,最后分析危機對我國造成的影響。經過此環節的設計后,案例教學會更加系統、全面。
(三)課堂討論與發言
教師做好準備工作,并引導學生對案例教學做充分的準備工作之后,就進入到討論與發言環節。學生課堂討論與發言是案例教學的主要環節,這一環節是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來完成的。教師可以通過將學生分組的方式來完成教學任務。提前以班級為單位將小組劃分,每組人數控制在6~8名左右,可以采取自由組合的方式,但教師也應該注意自由分組中出現的問題:例如,師范類院校女生較多,可能會出現幾組全是女生,而一組全是男生;或者學習好的學生全集中在一組等情況,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分組情況進行適當調整,力求協調。每個小組選取一名組長,負責本小組的所有相關事宜。首先,組長應該對小組成員進行任務分配,要求每個學生都要參與,根據教師的引導認真收集相關資料并進行討論,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制作PPT輔助案例教學;其次,組長負責收集各個成員的觀點和看法,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盡量讓大家都能發言,如果時間不允許,就選舉代表匯總發言,每位學生的發言最好控制在15分鐘以內;再次,每組學生講述完畢后,可由其他小組的學生進行提問或者補充,充分給學生相互溝通和探討的時間,如果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由教師及時幫助解決;最后,組長負責對學生發言進行記錄,并對觀點進行分類,有助于最后的總結。在討論與發言過程中,教師要和組長以及學生進行充分的溝通與交流,了解學生的討論情況,確保教學的順利進行。例如,在學習固定匯率制和浮動匯率制之爭時,由學生對兩種制度各自的優缺點進行分析,最后按照大家的發言進行整理和匯總,再由教師進行點評與補充,這樣有助于對兩種制度有全面和清楚的認識。
(四)教師點評與總結
在所有小組成員都陳述完畢后,教師應該對此次案例教學做出點評與總結。案例教學中教師雖然不是主要參與者,但卻處于核心地位,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首先,針對所討論的案例本身,教師應該從各個角度進行分析和總結,彌補學生在教學中的不足,起到總結歸納的作用,使學生的知識層面從個例上升到一般規律,對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進行拔高,拓寬知識面。讓學生在學習到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學生運用金融理論的實踐能力;其次,針對本次案例教學,對學生的分析方法、思路、課堂表現等方面要給出評價,哪些方面是值得肯定的,哪些方面還存在不足需要改進,以及如何改進等方面給學生明確的指出,有助于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改進;最后,每次案例教學之后,教師應讓學生寫一份關于此次案例教學的總結報告,根據此前收集的資料,結合課堂討論重新進行修改和撰寫,這樣能使學生對知識點進行進一步梳理,理解更加全面、透徹,使教學效果得到更大的提升。
三、國際金融學案例教學的調整方向及保障
國際金融學案例教學過程中同樣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筆者針對師范類院校開設的國際金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以便案例教學在國際金融學課程中能夠更順利的實施。
(一)國際金融學課時較少
案例教學在西方管理研究和教學中較為流行,已經成為西方國家管理類課程教學的主要方法,案例教學所用課時一般占總課時的1/3以上,有的甚至達到90%。例如,有些師范類院校國際金融學是針對于大學四年級學生開設的一門專業選修課,安排在第七個學期,總課時36,這對于開展案例教學有很大的難度。總課時中除了講授基本的理論知識外,開展案例教學的課時就更少了。因此,建議增加國際金融的課時安排,為案例教學爭取更多的時間,保證國際金融學中的經典案例可以很好地運用和學習。假如在總課時不能增加的情況下,只能將大部分工作安排在課下,或者對教材進行處理,突出重點知識的講述,以學生們比較感的案例,與實踐緊密相連的案例入手開展教學,盡量保證在有限的時間內把重點內容貫穿其中。
(二)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太高
事實上,大多數學生還是比較愿意學習國際金融學的,因為很多知識和熱點問題都與現實結合比較緊密,學生比較有興趣。但是如果課程安排到大學四年級,就會出現不太受重視的現象。尤其是在我國大學生就業前景不太好的大背景下,絕大多數學生在大四的這個學期開始投入到考研大軍,投入到考公務員的隊伍中,或者考各種證書以備就業時用。案例教學需要學生做充分的準備,在課堂上參與討論,積極發言,這些會讓學生感覺課后任務較重,時間上安排不過來,也就容易出現參與的學生不太多,發言的經常發言,而不發言的經常是沉默不語。對此,筆者認為對于案例教學,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要從思想上重視起來,應該逐漸把它推廣成一種主要的教學方式。對于大四的學生要進行引導,不能認為案例教學會浪費時間,反而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一種途徑,而這種實踐能力正是我們大四的學生所需要的。
(三)教學設施有待改進
案例教學內容豐富,形式靈活多樣,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好的平臺,達到案例教學的預期效果,對硬件設備等教學設施有較高的要求。例如鼓勵學生在準備的PPT中插入音頻、視頻等資料,從聲音和視覺等方面更好地展示案例,更能身臨其境地模擬案例情景;還可以在PPT中插入鏈接,隨時可以使用需要的互聯網資料等等,從而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如果教學設備無法滿足這些要求,這就需要學校在教學設施和硬件水平方面做出改進,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更好的平臺,促進案例教學的應用和發展。
(四)金融實訓課程有待建設
金融學是一門涉及面廣、應用型強的學科,國際金融尤其需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只采用課堂教授的教學方式,不能很好地滿足當今社會對金融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國際金融學的教學中,不僅需要案例教學,同時也需要金融實訓課程的建設,例如金融模擬實驗室的建設,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操作平臺。在國際金融學中,外匯交易非常重要的部分,除此之外,金融衍生工具以及金融結算工具和手段都是可以進行模擬實驗的。例如在外匯業務當中,學習到即期外匯和遠期外匯業務的時候,可以針對兩種業務的報價,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包括詢價、報價、成交等過程。學生在模擬交易的環境中,親身體驗外匯交易的流程,報價方法,存在的風險等環節,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實際操作能力。同時也可以購買相關軟件進行輔助教學。
(五)加強實習基地的建設與合作
在加強理論學習的同時,要善于利用本地的資源,為學生提供實習基地與平臺。學校可以積極與當地銀行或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取得聯系,并建立相互合作的關系。帶領學生進行實地觀摩和學習,使得校內模擬實驗可以進行到校外,并且可以在真實的環境中體驗和學習。例如,在學習金融結算工具的時候,有條件的話可以帶領學生到商業銀行實習,認識信用證、銀行承兌匯票等相關金融結算工具,讓學生能更直觀地見到這些憑證,而不是只限于書本知識。不僅可以使知識更加牢固,也可以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礎。同時,利用課余時間聘請校外的金融方面的專家或者金融機構、企業的專業人士到學校,為學生開辦講座,使學生能更多地了解課本以外的金融知識,了解金融現狀以及用人單位的要求,更好地和社會接軌,為社會服務。
四、總結
由于案例教學具有高度的實踐性、開放性和互動性,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鼓勵學生進行深入探索。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輔助的方式更加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有助于更好地引導學生將金融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家軍,靳玉樂.論案例教學的本質與特點〔J〕.中國教育學刊,2004(1):48-50
[2]賀麗麗.案例教學在國際金融教學中的運用〔J〕.現代企業教育,2011(9):211-212
[3]史萍.在開放環境里改進國際金融課程案例教學的探索〔J〕.時代金融,2008(9):86-88
[4]張中錦.案例導向型方法在金融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金融教育研究,2013(6):77-80
[5]甄翠敏,楊潔.基于能力培養的案例教學方案〔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89-92
[6]杜志麗.運用案例教學,深化創新教育〔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3(6):90-91
[7]徐建華.西方高校課堂生態研究的取向及其啟示〔J〕.教育探索,2014(8):153
【關鍵詞】教學方法 視頻資料 金融教學
長期以來,課堂講授的說教式、灌輸式仍是金融類課程教學中的主導教學方式。然而,隨著教學條件的不斷完善,僅僅依賴于傳統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教學要求,一些先進的教學設備為我們提供了物質基礎,我們完全可以發揮視頻資料的優勢,豐富我們的課堂。
一、視頻資料教學法在金融類課程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一)可以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金融的興趣和熱情
金融類理論課程(如國際金融、金融學等)的教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是理論難度較大,二是許多知識點較為抽象,在校學生生活中不易接觸到。比如訂單驅動市場和做市商主導的報價驅動市場,僅僅依靠教師講授,學生很難有直觀感受和深刻的印像,但通過播放中央電視臺系列片《資本市場》中關于紐約交易所一位普通經紀人和一位專家經紀人的工作情景,短短幾分鐘學生馬上能理解兩者的特點與區別。視頻資料以其直觀、信息量大,使學生獲得視角、聽覺、感覺、文字等全方位的刺激,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有些視頻資料是幾集系列片(像《資本市場》共有8集)不可能全部在課堂上播放,還有些視頻資料只能播出與某個知識點相關的片段,學生就會在課后打聽在哪里可以看到剩余部分,說明視頻資料在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金融的興趣和熱情方面的積極作用。
(二)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
傳統的灌輸式、講授式的教學方法,容易使學生完全處于被動接受前人經驗和課本知識的弱勢地位,而采用視頻資料教學,學生參與觀摩、討論、提問的積極性都比較高,教學效果比較理想。我們曾經就《金融學》課堂教學效果做過問卷調查(共7個班,共3位教師任教該課程,每班隨機抽取10人)。
參與調查的人數 喜歡視頻資料
教學法人數 所占比例
使用過視頻資料教學法的調查人數(30人) 25人 83%
未使用過視頻資料教學法的調查人數(40人) 30人 75%
參與調查的總人數(70人) 55人 80%
從上表中調查結果來看,無論有沒有使用過視頻資料教學法,這都是學生非常歡迎和喜愛的教學方式。
(三)可以擴展學生視野,激發學生研究現實問題的興趣
金融類課程具有時代性、實踐性和應用性特點,要求學生知識面寬,視野開闊,不能局限于教材內容,否則就會陷入教條化的教學中。比如我們2009年在進行國際貨幣體系一章內容教學時,如果光是課堂講授,很多學生認為金本位制、布雷頓森林體系僅僅是歷史而已,為擴展學生知識面,我們選取了中央電視臺“今日觀察”系列節目《貨幣變局》的播放,視頻資料包含“瘋狂的黃金”、“滯銷的美元”、“走在十字路口的歐元”、“人民幣的良機”,學生們通過視頻資料了解了各主要貨幣在世界貨幣格局中的過去、現狀,并開始思考它們的未來了。同時,當時正在召開G20峰會,我們有選擇地播放一些新聞片段,學生能在新聞中瞧出各國為了在新的貨幣格局中為本國謀取最大利益而在峰會中進行的博弈,他們為自己“看懂”新聞而興奮不已,這極大地激發了他們利用所學知識研究現實問題的興趣,也使他們逐漸開始關注原本認為過于宏觀的國際經濟形勢。
二、視頻資料教學法在金融類課程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視頻資料的選取
要使視頻資料教學有良好的效果,教師精心收集、選取、編輯視頻教學資料是開展視頻資料教學法的重要前提。
1.視頻資料的分類
(1)新聞短片。新聞短片以其短小精悍,語言豐富并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而具有獨特的優勢,常可作為課堂導入部分的案例,既提高學生興趣,同時也能引發學生思考。比如,在學習“黃金市場”時,可以將目前黃金投資火爆的新聞短片作為課堂導入,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吸引過來了。
(2)專題片。專題片是對社會、經濟的某一領域或某一方面,給予集中的、深入的報道,內容較為專一,形式多樣。常見的經濟類專題節目有《經濟半小時》、《中國財經報道》、《今日觀察》、《理財在線》等,這些節目經常會做一些社會熱點金融問題專題,既緊跟形勢,又有來龍去脈,既有直觀的圖像,又有豐富的語言,對我們金融教學來說,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優秀教學資源啊。
(3)紀錄片。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并對其進行藝術的加工與展現的,以展現真實為本質,并用真實引發人們思考的電影或電視藝術形式。中央電視臺財經類紀錄片如《資本市場》、《華爾街》等貫穿古今,把抽象的題材轉化為現實的畫面,把重大歷史金融問題來龍去脈進行梳理,對重大事件的幕后背景進行挖掘,對學生把抽象知識具體化是非常有幫助的。
(4)影視資料。影視資料以其引人入勝的情景,感情豐富的人物對白以及影視制作的獨特手法深深吸引著學生。
2.視頻資料的選取原則
教師在收集、選取、編輯視頻教學資料時應注意以下原則:
其一,關聯性原則。即所有視頻資料都應力求做到適應教學目的的需求,突出教學難點和重點,以便通過討論不斷加深學生對理論問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其二,典型性與新穎性原則。即視頻資料還要具有生動性和實踐性,應盡量選取源自現實生活中的那些真實、新穎、具體而生動的典型案例;
其三,層次性原則。即視頻資料的編排要與教學進度保持同步,由易到難,以便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逐漸過渡到知識點難度大的案例。
其四,代表性原則。這就要求所選取的視頻資料,要能體現和包含金融的基本要素、基本概念、基本知識結構和基本科學規律等。
(二)視頻資料在教學過程中的使用
1.課堂教學中使用
這些視頻一般要精選一些經典視頻進行播放。比如學習典當知識時,可以選取《大宅門》中白景琦拿棉襖去當鋪的片段,學生對“蟲吃鼠咬,光板沒毛”有了深刻的印像,并對典當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
2.作為案例進行教學
一般選擇:“國儲銅事件”、“華爾街風暴”、“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機”、“歐元啟動”等。這些案例的選擇要求中心思想明確,討論的主題突出,教學案例的選擇以教學目的為中心。播放以后進行現場討論,提問,并安排小組代表發言。
3.作為補充性知識
許多學生、學習能力較強,給這些學習比較輕松的學生另外布置一些視頻,根據不同的學生安排不同的視頻資料,讓學生在課后有時間再進行探究性學習,拓寬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比如,對黃金投資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讓他們看看《天天理財――誰為黃金狂》,對典當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讓他們看看《我是典當師》,可以了解典當的許多細節。
4.視頻資料庫的網絡應用
教師在精選視頻資料時,往往搜集了大量的資料,可以相應的課程網站上或者班級QQ群里建立視頻資料庫,使學生能通過網絡觀看更多的視頻資料。
三、應用視頻資料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
(一)教學控制及教學效果
通常情況下,在教學中穿插視頻資料的使用,教學效果較為理想,學生參與觀摩、討論和論證的積極性較高。但如果視頻資料的播放時間過長,播放過于頻繁,學生對教學的熱情逐漸減低,甚至產生厭倦感。所以,為了保證視頻資料教學的良好效果,視頻資料教學的頻率與時間安排要適度,同時,指導教師必須準確地控制或調整教學節奏,適時展開研討,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二)在金融類課程中使用視頻資料教學法可能出現的問題
1.視頻資料的觀摩可能會占用較多時間,如果在視頻資料的播放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就無法深入講解課程體系本身的知識。
2.視頻資料無法涵蓋所有的知識體系。
3.學生往往因為對知識體系的不熟練而無法形成自己對教學案例的看法與觀點,教師也無法在分析案例時給出完整或更為全面的并與案例相關的知識體系。
視頻資料在金融類課程教學中對提高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知識面有著巨大的作用,但仍不應拋棄其他的一些教學方法,比如講演式教學法、實踐演練教學法等。
參考文獻
[1]石冬蓮,石高宏.淺談視頻資料在教學中的應用――以國際金融精品課程建設為例[J].時代經貿(中下旬),2009.3.
[2]吳凡.論視頻案例教學法在法學教育中的應用[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10.4.
【關鍵詞】翻轉課堂;模式設計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美國出現后,短短幾年內得到了世界范圍內的熱烈響應和廣泛實踐。大量的研究及實踐數據顯示,通過該模式的實施,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得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得到加強。我國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了要重視教育信息化工作,“翻轉課堂”順應了我國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為教育信息化的開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這種教育模式的改革,能夠結合應用型實踐教學的出發點,是傳統教學模式的完善和改進,是互聯網技術下新的一場教學方法與學習方式的變革。
一、翻轉課堂的含義及特征
翻轉課堂就是把傳統的學習過程倒置過來, 讓學生在課外時間完成針對知識點和概念的自主學習,課堂則成為教師和學生之間解答疑惑、討論交流的互動場合。該活動模式主要分成三個階段,包括課前教師進行知識傳授,學生自主學習;課中內容深化,師生互動交流;課后教師開展評價,學生完善內容。
翻轉課堂具有以下特征:(1)教學流程翻轉,翻轉課堂翻轉了“教師先教+學生后學”的傳統教學流程,學生在課下通過導學案和微視頻實現知識傳遞的過程,完成對課程知識的接受和自主建構。課堂時間通過測試、作業指導、小組的探究協作任務、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用于知識內化,幫助學生掌握和運用在課前學到的新知識與技能。(2)教學理念翻轉,翻轉課堂將“以教為中心”翻轉為"以學為中心”,從教師為主體轉變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主”學習模式,讓學生作為主體參與教學過程,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強對學生各種能力的綜合培養。(3)師生角色翻轉,翻轉課堂中,教師由知識的擁有者與傳授者,轉變成為學習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學習活動中積極主動的參與者,教師為學生實際應用知識提供必要的學習支持,學生則通過各種課堂活動來完成知識的建構。教師作為學習的指導者和課程的設計者,通過對學習活動的設計,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來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滿足學生個性化和協作式學習的需求,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學生可以按照自身情況安排學習進程,在實際的參與活動中,通過完成真實的任務來建構知識。(4)教學評價方式的翻轉, 傳統課堂,期末的一張紙質試卷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全部評價,沒有任何對學生學習不足的建議。翻轉課堂,則利用評價技術跟蹤,收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詳細信息,注重從多種角度、多種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多元能力進行評價與建議。
二、《財務管理》的課程特點及教學困境
(一)課程特點。財務管理是高校各管理類、經濟類專業的主干課程,具有綜合性強、學科交叉性大的特點。該課程以經濟類、管理類理論與方法為基礎,研究資本市場和參與資本市場經濟主體的行為及其價格機制,涉及管理學、經濟學、統計學、金融學、經濟法規、會計學等多個相關知識領域,并且隨著各學科的發展,教學內容也在不斷地豐富和變化。該課程實踐性、操作性強,財務管理研究的是企業財務機構和財務人員,根據國家財務制度和企業財務目標,對企業資金運動實施計劃、組織、指導、協調和控制,要求學習者要在掌握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識點的基礎上,用規范的計算分析方法,在不斷完善的技術手段的輔助下,能夠進行相應的預測、估值、評估、決策、分析。
(二)教學困境。財務管理課程的這些特點,決定了該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而理論性又較深的課程,這就要求在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從事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使學生將來能很快適應所從事的工作,并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但是在目前的財務管理課堂教學中,大多數教師仍以陳舊的“填鴨式”教學方法為主,單方面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費時費力,辛辛苦苦地滿堂灌,而學生缺乏學習興趣,也有些老師在該課程中采用了案例教學法或項目教學法,但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理論教學內容尚有些吃力,許多案例教學、項目教學都流于形式。這種以灌輸為主的教學方法,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沒有直觀感性地理解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途徑,難以激發學生思維的創造性和學習的主動性與參與性,不利于學生深刻理解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也不利于學生拓展其知識層面,從而難以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降低了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效率,嚴重影響了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效果的發揮。
三、《財務管理》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設計
(一)將教學內容分解為多個知識模塊,構建知識地圖。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基于原有的知識經驗,生成意義,建構理解的過程。按照本科學生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可將財務管理的教學內容分解為:先樹立兩個基本觀念:即貨幣時間價值觀念和風險報酬觀念,再按企業的資金運動,即籌資活動、投資活動、營運管理、利潤分配的邏輯順序進行相關理論介紹,其間穿插財務預測、財務決策、財務預算、財務控制、財務分析等經濟活動的具體操作方法。通過內容體系的分解和建構,既能讓學生建構出企業財務活動的全貌,又能學習掌握各環節的具體操作方法。
(二)設計導學案,為學生的學習建立導航儀、指南針。首先,教師應根據本模塊的教學內容,以知識架構圖的形式,向學生展示本模塊的學習目標,所要掌握的知識點,引導學生對本模塊的學習內容有一個全面、宏觀的了解。其次,教師應按兩節課一個課時設計一整套的導學案,“導案”的著重點在于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的調動,通過具有層次性、遞進性問題的提出和設計,讓學生帶著問題認真學習。“學案”是在導案的引導下學生獨立學習,完成知識傳遞的重要載體,以文檔、PPT、微視頻、案例資料等材料構成。“練案”是教師布置的針對“學案”知識點的練習,該練習難易結合,由學生在完成“學案”后獨立完成,用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并發現學生的疑難之處,教師可通過在線交流的方式,對此練習及時的給予反饋與總結,促使學生完善思維方法,提高學習能力。
(三)制作教學微視頻。教師課前基于教學設計思想、學生的認知水平,制作以知識點講解、例題講解、典型案例等為主要內容的,內容精、模塊化、5至15分鐘的教學微視頻, 微視頻應主題明確,邏輯清晰,形式活潑,既要把一個小問題講深、講透,又要把學生的注意力緊緊的吸引住。教學微視頻是針對知識架構圖中每個知識點的詳細講解,通過鏈接與知識架構圖中的相應知識點連接,使學生在學習完微視頻后,可返回知識架構圖,自主完成知識的架構。微視頻即點即學,根據學習者的需要可做適時的停頓與反復,滿足不同層次學習者的需要。
(四)組織小組協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各項綜合能力。人是社會中的人, 只有在交流中才能實現成長。學生在獨立探索、學習階段,已建立了自己的知識體系,但是要完成知識的深度內化,需要在交流合作中完成。由于知識傳遞在課前已完成,因此在正式的課堂教學時間就可以通過安排測驗、小組共同作業、小組討論、案例分析等內容,將理論知識進一步深度內化,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合作組織、團隊協作、語言表達、實踐操作等各項綜合能力。
(五)成果展示,分享交流。學生在完成了個人任務和小組的作業后,經歷了獨立探索和合作交流階段,教師應通過設計系列展示會、報告會,給學生提供交流學習心得、體會的機會,學生通過教師和其他同學的點評,獲得對知識的更深理解,通過觀看其他學生或小組的展示,學習他人的優點,明確自己的優勢與不足。教師也可通過這一環節,明確學生知識的掌握水平,有針對性的進行后期的“補救”工作。
(六)建立交流、溝通平臺。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由于課時有限,教師無法保證與每個學生之間的平等、充分溝通和交流。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是主角地位,老師只是一個幫助者和輔導者,因此,在線的及時溝通就顯得十分重要。教師應通過建立QQ群、微信群等在線交流的溝通平臺,學生在觀看教學視頻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語音或文字及時記錄自己的疑難點,盡情的說出自己的問題,通過同學之間、同學和老師的共同討論交流,使教師能更好的了解和幫助學生。
(七)創新評價方法與機制。翻轉課堂學習活動是復雜、動態的,教師要及時監督、微觀控制、適當引導,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實施過程監控,才能確保學生逐步實現預期學習目標。《財務管理》翻轉課堂的評價方法,既要體現學習的效果,又要體現學習者的學習過程,既要有定量結果,還應該有定性分析。課前自測、階段自測、期末自測可以作為定量評價的基礎,了解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學習、課程學習的效果。對學生課前學習過程、學習狀態的調查,對學生參與課堂討論、小組協作、成果展示的表現是定性評價根據。教師要密切觀察、關注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各方面能力的發展狀態,并為學生發展提供參考性建議,使學生正確地認識和分析自己,激發其進一步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健智,.國內外關于翻轉課堂的研究與實踐評述[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2):68-71.
[2]楊曉宏,黨建寧.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本土化策略研究――基于中美教育文化差異比較的視角[J].中國電化教育,2014,(11):101-109
[3] 張金磊,王 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4,(211):47-50
[4] 王彤彤.應用型本科高校財務管理課程改革的探索[J].財會教育,2014,(10):117-119
關鍵詞:問題導學法;保險;教學
一、保險學課堂教學方法的創新的必要性
長期以來,保險學教學中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突出的薄弱環節,滿堂灌、注入式的教學方法基本上沒有改變,主要表現在傳授性教學多,啟發性教學少,教師喂得多,學生自己獲取的少。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工作能力差,一接觸實際工作中的具體業務和操作方法,感到無從下手,更不能利用所學知識舉一反三。未來教育過程的重點并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更著重于培養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為他們一生的生存和發展打下基礎,這就需要改變整個教育和學習方式,由維持性學習轉變為預期性、創新性學習,即不僅教會學生接受現成的知識,更需要使他們學會怎樣吸取知識,并學會創新以解決未知問題。
二、對《保險學》課程課堂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創新
目前,在內蒙古財經大學,金融學專業的學生都要上《保險學》課程,其他專業的同學可以選修。高校里存在一種普遍現象,無論必修課還是選修課,學生學習熱情不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較弱,缺少學習動力和興趣,不少學生是以無所謂、混學分的態度來對待課程學習, 課堂上不太集中精力聽課, 有的為了考各種等級證書干脆看與課堂無關的書或英語書。針對這種情況,我在講授《保險學》課程時就有意識地引入雙主體互動式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為出發點, 著力強化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體意識,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下面從課堂講學、問題探究、專題討論和案例分析等環節談談具體的做法:
(一)以學生主講補充教師主講
引導學生的自主性和合作式學習改變課堂教學由教師一人主宰, 甚至滿堂灌一言堂的方式, 給更多的機會讓學生主講。結合專題性講座, 對學生進行分組,每組負責一個專題, 每個專題講授一小節( 20 分鐘) , 主要是對該專題的主要內容和觀點進行介紹和解讀, 特別要介紹當前學術界或社會各界對這一論題的主要態度和焦點問題, 引導學生就這些問題進行課堂討論。這種由學生主講的模式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并學會自主性和合作式學習。各組成員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收集資料、整理觀點、梳理和綜述問題、撰寫教學方案, 制作多媒體課件以及選優秀代表擔綱主講等環節。同學們為了講好自己的專題, 往往在上課前都會投入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準備, 變壓力為動力, 充分激發了學習的主動性, 既經受了鍛煉和考驗, 也收獲了成長與進步。
(二)以專題授課替代對教材的簡單復述
為避免對使用教材的簡單重復, 在課堂內容的規劃和設計上, 采用專題講座的形式展開教學,每一次專題之后,圍繞特定主題共同探討。在遵循保險學教學大綱的基礎上, 主要設計了以下專題: 風險與保險、社會保險、人身保險、財產保險、車輛保險等。這些選題在保險學課程體系的框架內, 突出其實用性價值, 以關注實用性吸引學生,學生通過老師的講解發現這些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用途,這就增強了學生主動學習保險學的興趣和動力。
(三)案例教學方法創新
保險學屬于應用類學科,因此, 在教學中要突出案例教學的比重, 引導學生深度思考,讓學生真正感到學有所用。在保險學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生現場參與的成功方式就是增強案例分析的方式和問題探討的力度。案例的選擇和問題的提出, 既可以由教師提供, 也可以由學生提供。課上,可以先由老師講授理論知識,然后教師針對理論知識結合精典案例把學生進行分組進行討論。課下由學生準備與所學理論知識相關的案例在下一次課上進行展示,仍然對學生進行分組,每組負責一個保險學案例, 每個案例10分鐘左右。形式不限,可以是傳統的PPT形式的,也可以是根據案情現場表演,還可以將案例拍成視頻。在我們的課堂實踐中,同學們更傾向于現場表演和拍成微電影的形式,他們課下自編自演自導,團結合作,分工明確,為了給大家呈現出精彩的案例,每組同學都認真地準備著,對與案例相關的重點或疑難問題進行反復的探究,同學們學習的熱情和參與性空前提高。通過這種學生自己動手做保險學案例的方式將課程的知識講解與案例分析相結合,使知識點更加突出,既能溫故知新,又容易引起共鳴,活躍課堂氣氛。
(四)突出“問題導學法”的運用
論 “問題導學法”是指通過創設特定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解決面臨的學習問題中,主動獲取和運用各種信息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并從中構建出有意義學習體系的一種教學方法,采用設問、疑問、留問、提問的形式,將保險教學內容化成一個個問題,使問題經常存在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它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用以誘導學生自己發現并獨立掌握知識。下面舉例說明:
如講“風險概述”這一內容時,應以由表及里,從感性到理性為主線,設置成以下三個問題:1、什么是風險2、風險的表現形式有哪些?3、風險的特征是什么?(將以上三個問題貫穿在古語:“人有旦夕禍福,豈能自保!天有不測風云,人又豈能料乎?” 以及若干與風險相關的圖片,如南方冰凍雪災,膠濟鐵路出軌,汶川地震,三鹿奶粉等事件中啟發同學們思考)。同學們通過圖片結合所要思考的問題,層層深入,步步入扣,最后獲得與風險相關的知識――風險就是在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中客觀存在而又意料不到的事情,其表現形式可以概括為自然災害,意外事故,工作失誤等。
三、保險學課程教學方法創新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正確認識保險教學中教師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長期以來,教學中對教師引導作用的理解和貫徹存在著抽象、孤立、簡單化的認識,雖然教師在教學中起引導作用具有客觀必然性和必要性,但教師引導作用的存在是以學生的“學”而存在,這是一種辯證關系。在保險教學中不能單純運用一種講授法,只要能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發揮學生實際學習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達到學習最佳效果的各種教學法都能采用。保險教學中運用“問題導學法”,能夠將教為引導和學為主體這兩者真正統一起來,這是正確認識教師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的一次實踐活動。
(二)不斷調整師生關系,充分發揮各種教學方法的潛在效用。運用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需要有一個親切、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中,不管是教師或學生提出問題,教師不能以強制、壓抑的氣氛去束縛學生的思維活動或注入式向學生灌輸知識,應該創設一個充分民主、平等的氣氛和環境,促使師生間心理協調一致,相互之間的言談舉止達到思想上、感情上、認識上的接近,然后去幫助學生理清思路,誘導學生自己發現并獨立掌握知識。特別是教師在回答問題時,說話態度要親切自然,其語言要充分體現啟發性、誘導性和可接受性,避免學生產生回避、抵觸的情緒,阻礙問題的解決。
(三)教師在保險教學中運用“問題導學法”連環導學的設問、疑問、留問、提問應做到“八要”:一要激感,叩擊心靈,講究思想性;二是環環相扣,逐層深化,講究邏輯性;三要一石二鳥,觸類旁通,講究有用性;四要因勢利導,點撥啟迪,講究啟發性;五要扣其兩端,活躍思維,講究靈活性;六要形式多樣,因人而異,講究針對性;七要新舊聯系,層層遞進,講究連貫性;八要巧設懸念,引人入勝,講究趣味性。
參考文獻:
[1]龔放.強化問題意識 造就創新人才.中國教育報,2004(4)
[2]金傳寶.教師如何提高發問技巧.外國教育研究,1998(2)
[3]潘世墨.在課堂講授中引入問題教學的探討.上海高教研究,1998(2)
[4]閻承利.教學最優化藝術.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
【關鍵詞】興趣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
一、引言
財務管理是一門涉及經濟學、金融學、管理學、會計學、法學等多種學科的綜合性、政策性、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是財會專業的一門專業主干課程,在教學中怎么才能引起學生的重視、產生強烈的興趣學好這門課程,怎樣才能啟發引導學生既能學習書本知識、又能舉一反三拓展書本知識,還能將所學知識立即運用到現實案例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成就感,這都是財務管理教學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為了破解這些難題,我們就應該在財務管理的教學中,不斷的改革、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使學生在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各方面的綜合能力,下面筆者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探討一下財務管理教學方法的運用。
二、教學方法的運用
(1)興趣教學法。興趣教學法就是以直觀教學為出發點,把興趣作為教學的手段和動力,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使之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方法。在財務管理的教學中,興趣教學法是指如何使學生具有對財務管理的強烈需要,激發其興趣,從而產生巨大的內驅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建立起同學們對財務管理的興趣,在每次上課前筆者都講一些內容相關的,且同學們感興趣的小故事或案例導入課程。比如,在講財務管理的貨幣時間價值內容時,為了引起學生們學習的興趣,筆者講了這樣一個小故事:在1626年荷蘭人PETER MINUIT只花了相當于24美元的珠子和毛毯從印第安人那里買下了紐約的黃金地段曼哈頓島,據說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合算的投資,但今天我們以財務管理的角度來分析一下,假設我們把24美元以每年8%的投資收益進行投資,到了2010年24美元將變成164033801073221美元!在講到這個數字時學生一陣驚訝,一臉的疑問:“為什么會是這樣呢?怎么可能?”筆者此時一臉神秘的告訴大家:“是什么在作怪呢?貨幣時間價值,那是不是貨幣在任何狀態下都可以產生貨幣時間價值呢?”由此引出貨幣時間價值內容,學生們表示出極大的興趣,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答案,在接下來的課程講解中學生一直聚精會神的聽講,課堂效果很好。(2)啟發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就是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知識規律,運用各種教學手段,采用啟發誘導辦法傳授知識、培養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以促進身心發展。啟發式教學法在實際的應用中具體表現為教學“四部曲”,即啟發引導、自學思考、精講點撥、鞏固提高四個步驟。其核心思想是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重視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善于分析、舉一反三的能力。比如:以SWOT分析為例運用啟發式教學,SWOT分析法是財務管理中一種重要的財務戰略分析方法,它是通過企業的外部財務環境和內部財務條件進行調查的基礎上,對有關因素進行歸納分析,評價企業外部的財務機會與威脅、企業內部的財務優勢與劣勢,從而為財務戰略的選擇提供參考方案。一是啟發引導。這個環節是整個啟發式教學過程中至關重要的環節,因為它決定了整個啟發式教學過程是否能夠順利實施,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課堂上筆者從財務管理的角度講解了SWOT分析方法后,就試探著讓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看能不能進行個人SWOT分析?如果能怎么進行分析?”二是自學思考。在啟發學生的基礎上,讓學生帶著問題自我思考和自我學習新內容。學生們思考了一段時間之后認為可以,接下來就是解決怎么把財務管理中的SWOT分析運用到自身,在筆者的語言啟發下,學生們有了思路,明白了要從自身出發,分析自身的優點、缺點,再分析外部環境帶給我們的機遇和挑戰,結合自身進行的四個方面的分析也就相當于財務管理中SWOT分析的四個方面。三是精講點撥。教師的歸納精講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要突出重點和難點,并把新舊知識的各知識點梳理成一個系統的知識結構,使學生能有效地進行學習和記憶。進行了個人SWOT四個方面的分析后,學生們自以為完事了,這時筆者又問:“我們進行SWOT分析的最終目的什么呢?”學生們一陣疑惑,接著筆者強調財務管理中SWOT分析的目的在于產生可行的備選戰略,為企業決策提供依據,而我們所作的個人SWOT分析也是如此,不是說分析完四個方面就完事了,最終我們是要根據自身各方面特征制定出今后的學習目標,這里呢,我們再加上一個步驟,就是怎么來實現這個目標,要制定出切實有效的措施。四是鞏固提高。鞏固知識要點可以通過布置作業的形式進行,這是檢查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及教師是否達到教學目標的一種手段。為了強化SWOT分析法的運用,筆者給學生布置了一個作業就是進行個人SWOT分析,要形成文字,不要求很快就交,但要求分析的一定要深刻,要對自己有一個認真的態度,認真規劃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和行動計劃。(3)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最初源于美國,哈佛大學的教師把企業管理的實際事例拿到課堂中進行上講授,并讓學生討論,形成了企業管理案例教學雛形,由此開始了教學案例的研究工作。財務管理案例教學法具有傳統教學法所不能比擬的優越性,具有以下優點:其一是培養興趣。其二是強化記憶。為了搞好案例教學,達到案例教學的目的,要做好案例選擇、搞好案例的討論與分析、案例討論后的總結“三部曲”。比如,在講財務分析時運用案例教學法。一是做好案例選擇。筆者先把財務分析的理論知識講述清楚,然后讓學生們拿出上次課布置的作業,就是找出雙匯集團最近一年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等財務報表資料,十個人一個小組,讓學生根據財務報表數據運用剛剛學過的財務指標進行計算分析,評價該公司的財務狀況、本年度的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二是搞好案例的討論與分析。任務布置之后,各小組立即很感興趣的投入到案例的分析中,筆者鼓勵小組成員相互協作,積極參與案例的討論與分析,并要求在討論結束后各小組派出代表發言。學生很快的就把雙匯集團的償債能力、運營能力、盈利能力和發展能力方面的指標計算出來,筆者讓每個小組的代表根據他們的計算結果來分析雙匯的四個方面的指標是不是合理,有沒有改進的地方,有什么好的建議都可以說出來,說對說錯都沒關系,暢所欲言,其他學生可以補充。在筆者的引導下,學生們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對雙匯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展開了討論。三是案例的總結和點評。案例討論結束后,筆者及時給與總結,對學生的表現加以評價,肯定好的思路和獨到的見解,以激勵學生,這也是案例教學過程中的畫龍點睛階段,樹立起學生不斷探索、勇于追求、積極進取的信念,使學生能學以致用,增強學習的成就感。
三、正確處理各種教學方法之間的關系
在財務管理教學中,教師要恰到好處的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除了在教學指導思想上應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對財務管理相關的理論及實際知識融會貫通以外,還應在教學實踐中把握好各種教學方法之間的關系。
財務管理是一門既注重理論性又注重應用性的學科,只有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理論和方法后,再進行案例教學,才能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達到案例教學的目的。啟發式教學,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絕不等同于把所有的問題都丟給學生,因為在財務管理教學內容中,有些知識點相對復雜,這些內容如果完全依靠學生去自學,反而可能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加產生畏難心理。因此,教師要準確地把握教學時機,在最佳的思維突破口點撥學生,恰到好處地引起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的思維水平逐漸提高,絕不能流于形式。興趣教學法倒是可以和其他幾種教學方法隨時結合使用,但也要把握好時機,濫用的話會導致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不到重點知識的學習上,收不到學習的效果。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對分課堂;學為中心;教學模式
自2014年“對分課堂”在復旦大學首次嘗試以來,作為本土原創的新型教學范式,“對分課堂”具有理念深刻、簡明易用的特點,在高校的推廣應用取得了顯著效果。計算機類專業課程大多兼具理論和實踐雙重要求,需要學生在堅實的理論基礎上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知識內化是將理論運用到實踐的必要環節,“對分課堂”是實現知識內化的有效教學模式。本文將針對計算機類專業課程的特點,探討如何設計“線上線下”混合式對分課堂教學新模式。
1以學為中心“混合式對分課堂”設計
1.1面向知識寬度的教學內容
1.1.1內容設置瞻前顧后
教學內容的設置,既考慮到對“先行知識”的鞏固和順承,又兼顧為“后續知識”夯地基、做引路。例如:《數據結構》中的二維表在C語言中利用結構體數組實現,作為先行課的《C語言程序設計》的相關內容可在此處鞏固、深化。又如:《數據結構》中的拓撲排序可判斷有向圖是否有環路,在《操作系統》中的死鎖判斷可采用此算法。
1.1.2課程講解多維度
教學中的概念、術語、原理不僅要著眼于本課程的知識體系,還要考慮專業的全局知識構架,進行跨課程的多維度講解。例如:在計算機專業的不同課程中,對“二維表”中的“行”命名不同,《數據結構》中對應“數據元素”,《數據庫原理》中對應“元組”,“數據庫應用軟件”中對應“記錄”,《操作系統》中的頁表對應“表項”。這種“多詞一義”或“一詞多義”的現象,在專業術語中并不罕見,對其理解掌握有助于學生自學專業資料,把握知識體系的全局,更有助于對專業問題進行準確描述。
1.1.3多種類混合式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的改革與發展,以及社會的信息化和資源型社會的發展,促使教學資源日趨多元化。如何將多種教學資源整合,使其與教學目標、教學觀念一致,如何將教學資源安排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關系到教學模式改革的成敗。因此,依據教學目標,將教學資源的建設定位為“以學為中心”,以“模塊化自適應學習”思想作為主線,以提升自學能力作為關鍵,進行多種類混合式教學資源的整合。課件制作不局限于教材,引入豐富的應用案例,按照難易程度分類,設置根據課堂上學生接受度而進行動態微調教學補充內容的空間。設置雨課堂互動,將手機由阻礙學生課堂專注力的麻煩轉變成學習互動工具,可實現實時全體學生的問答,實時進行學習情況的反饋,更方便課堂數據統計和教學資源與作業的。在紙質教材之外,增加線上資源,如微課視頻。利用微信、釘釘等實時通信平臺建立學習社區,課件、布置作業等輔助教學資源,構建學習共同體;布置課后MOOC平臺國家精品課選看,拓展知識寬度。
1.1.4兼顧學科新變化的課程思政
將學科研究新進展、實踐發展新經驗、社會需求新變化,以案例、故事、問題等形式納入教學內容。在學習的各個階段,針對各種算法、技術和理念,介紹其發明者及其發明過程,即生動富有趣味性,又能大大地激勵學生。將以上構想預先在每堂課的教案中進行設計,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做好教學設計。
1.2基于三維的教學目標
修訂教學大綱,在傳統的“知識與技能目標”基礎上,重視“過程與方法目標”,關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立足于讓學生“學會”“會學”“樂學”。從三個維度對教學進行設計、把控和評價。
1.3基于四元的教學組織
講授、獨學、討論和對話是“對分課堂”的4個要素,以此作為教學流程的四個環節,組織教學。講授引導構成個體學習的基礎,個體學習構成小組思維碰撞的基礎,小組研討的成果在師生對話中得到進一步的深化與提升。教學設計遵循模塊化教學資源的原則,便于教師將課程進行課前、課中和課后的整體規劃。對分課堂的四個要素在“課前、課中和課后”的融入設計見表2。
1.3.1課前
通過微信、釘釘群等學習社區為班級學生布置作業、以問題形式引導,使學生開啟在“獨學”中啟發思考和自主學習模式。相對于傳統課前模式,學生能夠更快捷地接受預習資料,在線上虛擬學習社區中相互交流,使線下的獨自預習轉變為線上的集體互動式預習。
1.3.2課中
課堂組織上主要采用學生互評、小組討論、翻轉課堂等形式,一方面有助于教師對學生掌握知識的客觀評價;另一方面有利于學生提高協作學習、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此外,堅持“每章總結”部分以翻轉課堂的模式展開,既有助于自主梳理歸納知識體系、促進知識內化,又有助于使用專業術語對知識體系進行系統性描述。
1.3.3課后
布置具有拓展性、涉及應用問題或答案多元性的作業,由小組討論,集體解決,給出解決方案,分組提交,鍛煉學生團隊合作能力。教師在學習社區中各章知識點的延展性學習資料,鼓勵學生交流學習心得。
1.4多樣化考評形式、過程化反饋機制
本著加入學生互評、重視形成性評價和相對評價、注重發揮評價教育功能的原則,參照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設計考評機制。
1.4.1基于“雨課堂”的過程考評
主要包括考勤、預習測試及課堂表現,貫穿于課程的整個教學過程中,占總成績35%。雨課堂的后臺數據中有學生進入課堂的時間,遲到或者曠課的情況一目了然,不再需要傳統的簽到方式,有效節約教學時間。課前,教師將預習材料推送學生,通過課前的習題得到學生的預習情況數據,作為對預習情況的考查。課堂中,設置客觀選擇題檢測學生對知識原理的掌握情況或主觀題帶動學生參與討論,既方便教師對學生課堂表現情況給出客觀評價,又方便教師通過對錯誤結果的逆分析及時得到學情反饋,調整教學方案。
1.4.2基于“生生討論”的答辯考評
對于實訓大作業,采用分組答辯、學生互評與教師評價結合的考評方式。將學生分組,一組學生共同完成一個實訓大作業、演示結果、答辯匯報、組間互評。答辯環節的引入,既有助于學生梳理知識體系、提升表達能力、促進知識內化、將課程實訓做一個全面總結,也有助于增強學生團隊的合作能力,發揮考評的競爭功能,潛移默化進行課程思政。
1.4.3承繼傳統考評優勢
客觀性原則是進行考評設計的重要原則。如果缺乏客觀性就失去了意義,將導致教學決策的錯誤。傳統的終結性考評具有客觀性的優勢,目前仍是主要的考評手段。因此,筆試、實驗采用終結性考評,即教師評閱給出分值,占總成績50%。終結性考評是較為典型的傳統考評,具有標準明確、規則清晰、評判客觀的優勢。
1.5多種技術手段
1.5.1智慧教室
智慧教室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形式,具備觸碰屏、手機投屏等先進功能,在整個教學過程運用現代化手段,讓教學更高效、智能、有效促進學生自主思考與學習能力的提升。課堂中可隨時測試,方便教師快速掌握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從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并動態微調講授內容。同時,利于學生協作學習、自主學習和創新思維的培養,使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大為提高。
1.5.2雨課堂
實現基于智能手機聯動的課堂教學,進行實時學生互動答題、統計學生出勤和生成學習報告。團隊教師已經能夠熟練使用此類軟件,為學生參與課堂、實時共享課件提供便利。
1.5.3即時通信平臺(微信、釘釘、QQ)
利用即時通信的便捷性,在平臺上構建虛擬學習空間,學習資源,進行“師生”“生生”互動,實現“學前預習指導———學中討論交流———學后作業點評”連貫無縫的學習流程。即方便教師監察學情,又方便學生隨時求教。此外,甄選智慧樹、MOOC等線上教學平臺的精品教學資源,利用其測試、討論、統計等功能,結合實際情況,為教學服務。
2教學效果分析及推廣應用價值
2.1教學效果分析
經過教師間訪談、學生座談以及問卷調查等形式的調研,發現教學改革后的《數據結構》教學效果有很大改觀。
2.1.1學生成績穩步提高
以往教學中經常出現班級學生高分少、大多數成績集中在60~70分之間的現象,隨著教學改革的開展,智慧課堂、雨課堂等新型教學設備不斷深入學生學習環境,以及小視頻在虛擬教學環境中課前預習的廣泛應用,學生學習成績大幅提高,班級近80%的學生成績集中在80~90分之間。
2.1.2課堂教學效果明顯改善
在創新教學方法過程中,課堂教學從以教師的教為中心,逐漸向以學生的學為中心轉變。這一轉變帶來了課堂教學從形式到內容上的改變,課堂中學習氛圍更加積極和討論環節更加熱烈,教學互動效果明顯加強。
2.1.3學生參與度顯著提高
學生在智慧教室的課堂參與度極高,放松與合作的空間更能普遍地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此外,小組討論、小組PK等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了學生主體性學習的效果。
2.1.4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的熱情高漲
《數據結構》這門課程是計算機相關各級各類比賽的核心與基礎,教學改革使學生對課程的課外學習時間增加,也帶動了學生參與學科競賽的熱情。學生全方位參與課程學習,在各類競賽中多人多次獲得過省級一等獎和國家級三等獎的好成績。
2.1.5教師教學水平顯著提升
團隊教師在教學改革過程中積累了大量教育教學經驗,不斷磨煉的過程中,增加了教學自信,進一步促進教學,曾在省級教學競賽中獲得二等獎、三等獎的優異成績,并在各學期的評教中名列前茅。
2.2推廣應用價值
2.2.1基于學習目標的角色分配
不同于翻轉課堂的學生主角地位,對分課堂同時強調了學生參與的主體性和教師講授與點評的重要性,不同的角色為一個共同的學習目標努力,創設的學習共同體,有效地將課堂45分鐘達到效率最大化。
2.2.2由小視頻創造大價值
以小視頻方式展現的模塊化題集,充分利用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極大提高了學生課前預習的積極性,也為不能及時參加課堂教學的學生提供了補課的學習機會,使班級學生無一掉隊,教學模式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同時也滿足了不同接受程度學生的學習需求,具有很強的實踐和推廣應用價值。
3結語
本文立足計算機專業課程的特點,基于“以學為中心”,通過從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組織、考評形式、反饋機制和技術手段六個方面進行分析、設計來構建對分課堂。在教學內容部分,提出了教學內容設置要兼顧繼承性和后驅性,知識講解從專業課程體系的全局出發,注重知識的延展性。在教學目標部分,設計了三種教學目標的表達方式,為課程大綱的編寫提供了參考。在教學組織部分,將“對分課堂”的四要素———講授、獨學、討論和對話融入課前、課中和課后的教學環節,并給出了具體策略。針對于上述教學模式的構建,設計了基于雨課堂和“生生討論”的線上線下混合考評形式,同時將反饋機制融入教學的全過程,方便教師實時掌握學生情況,進行教學的動態微調。智慧教室、雨課堂和即時通信平臺,以及MOOC等線上教學平臺和教學資源是構建新教學模式的主要技術手段,在具體的應用中,各取其長為教學服務。最后,對在實踐中的教學效果進行了分析,并對該模式的推廣應用價值進行了闡述分析。
參考文獻:
[1]孫寧.優質教學資源建設的整合要因與取向.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4-270.
[2]趙海冰,邢翠芳,呂潔.對分課堂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探索和實踐.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19:41(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