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財務會計核算實訓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高職會計專業;職業崗位模式;實訓教學
高等職業教育是一種有別于基礎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的另一類型的教育,它以面向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的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具體地說就是要求高職教育應為社會培養、提供能“直接頂崗”的高素質勞動者。但由于種種原因,高職教育至今仍未擺脫計劃經濟時代教育管理體制的束縛,教學與實踐聯系不夠,“直接頂崗”無法實現,很多畢業生畢業后無法就業或不能對口就業。
從會計人才市場需求看,許多單位在實際招聘時最看重的是日常會計操作和工作經歷,多數企業單位要求應聘的會計人員具有會計實踐經驗,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而我們的畢業生往往是動手操作能力、應用能力差,走上工作崗位不知從何下手,對會計職業崗位感到非常陌生,根本不能馬上勝任工作。究其原因,還是學生在校時接受的實戰練習不夠,接觸的企業實際業務太少。目前,高職會計專業的日常教學仍然是突出理論、法規和制度學習,忽視崗位操作技能訓練。學生學完所有專業課后,對會計崗位職責、任務、程序、內容、操作技能并沒有熟練掌握,畢業后無法直接上崗,這肯定影響到學生就業。而會計職業崗位實訓教學的優勢就是使專業目標細化,體現以崗位能力培養和綜合能力培養為本位。因此,高職會計專業職業崗位實訓教學勢在必行。
一、切合實際地劃分會計職業崗位,明確各職業崗位的教學內容和要求,編寫一套適合高職會計專業進行職業崗位實訓教學的特色教材
(一)重新組合崗位實訓課程
將會計專業主要專業課程: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會計電算化等按會計崗位重新組合,組合后形成下列職業崗位實訓課程:出納核算崗位、存貨核算崗位、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核算崗位、往來款項核算崗位、籌資與投資核算崗位、成本核算崗位、費用核算崗位、銷售和利潤核算崗位、稅金核算崗位、總賬報表核算崗位、財務分析崗位。
(二)明確各職業崗位的實訓教學內容
出納核算崗位主要包括財務會計中貨幣資金的核算內容和出納會計實務的內容;存貨核算崗位主要包括財務會計中存貨核算的內容和財務管理中存貨日常管理的內容;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核算崗位主要包括財務會計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核算的內容以及財務管理中固定資產投資管理的內容;往來款項核算崗位主要包括財務會計的往來核算以及財務管理中的應收賬款的日常管理內容;籌資與投資核算崗位主要包括財務會計的投資核算、籌資核算內容和財務管理中的證券投資的管理、籌資管理等內容;成本核算崗位主要包括成本會計以及財務管理中的成本控制等相關內容;費用核算崗位主要包括財務會計的費用核算以及成本會計中的相關內容;銷售和利潤核算崗位主要包括企業財務會計的收入和利潤的核算以及財務管理中的本、量、利分析內容;稅金核算崗位主要包括財務會計的應交稅金的核算以及納稅實務中的相關內容;總賬報表核算崗位主要包括財務會計的報表編制以及會計電算化中的賬簿、報表等相關內容;財務分析崗位主要包括財務管理中企業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和發展能力分析的有關內容。
(三)明確各職業崗位實訓教學要求
實訓教學必須在接近或達到職業活動環境氛圍中進行,并要突出體現“高標準、嚴要求、強訓練、重實訓”的特點,采用指導教師耐心教、學生用心學和親自動手做的教學方法,并把對學生的職業技能訓練與職業素質訓導有機地結合起來,既要訓練學生的職業技能,又要注意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職業素質的培養,如團結協作、遵紀守法、客觀公正、勤儉節約等方面的培養,強化學生的職業道德和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
(四)編寫具有職業崗位特色的實訓教材
實訓教學是培養學生操作技能和技術應用能力的主要環節,實訓教材又是保證實踐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但從現狀看,具有高職教育特色的按職業崗位來編寫的實訓教材極其匱乏,這與高職教育緊密聯系生產實際的要求不相適應,教材建設已滯后于高職教育發展的需要。因此,要真正實現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具有高職教育特色的教材建設迫在眉睫。
二、培養新型實訓師資力量
實驗指導教師是影響學生會計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直接關系到學生對實踐學習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但目前會計實驗指導教師大多是高校畢業生,他們從學校到學校,缺乏會計實踐技能,且由于缺乏制度性的定期培訓和后續教育,專業知識往往不能及時更新,其整體水平普遍不高。因此,加強實驗教師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實驗指導教師的專業能力,是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學校應努力培養“雙師型”教師,充實“雙師型”師資隊伍,就應加強專業教師在實踐能力方面的繼續教育,安排教師到企事業單位、會計師事務所去掛職鍛煉;聘請有多年實踐經驗的企業高級會計師到學校來做報告和講座,或擔任兼職專業實訓課教師,以確保實訓教學環節的實用性和前沿性,把企業里實際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傳授給學生和教師,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另外,還可以從基層單位招聘引進一批專業基礎扎實,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會計師來擔任正式教師或實訓指導老師。
三、加強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完善校內模擬實驗流程
學生能力的培養主要在于加強實訓的效果,除了課堂的理論學習與教師的引導外,實際操作與模擬效果源自于實踐工作中的鍛煉。由于財會工作的特殊性,基地建設與吸納人員方面具有種種限制,而且效果并不理想,因而本文所指的基地建設不是傳統意義的基地,而是校企共建的規范基地,并建設完全配套的企業操作系統,業務設置具有訓練的針對性。
(一)在原有的會計師事務所、企業等實訓基地的基礎上,利用已有的社會關系,再度合作創建幾個多樣化的、特色的實訓基地
(二)參照各個實訓基地的具體特點及實訓要求對校內實驗實訓流程和環節進行重新設計
(三)應針對校外實訓基地以及社會化、市場化、行業化和信息化等要求進一步完善、修訂實訓大綱和實訓指導計劃,并充分協同實訓基地督促執行
(四)進一步加強與校外實訓基地、各行業、企事業單位及專業協會等的信息溝通,充分做好信息、意見的交流、反饋和相應改進。
四、按職業崗位組織實訓教學
通過各職業崗位的實訓教學,使學生對各會計核算崗位做到會建賬、能登賬,能進行相關的財務報表分析,而且擅長電算化核算,使學生基本具備各會計核算崗位的職業能力。
(一)在校內實驗室進行模擬實訓
由于會計專業作為一門管理類學科,要在企業進行大規模較長時間的實訓確實很困難,因而在校內進行模擬實訓必然成為專業實訓的主要途徑。各職業崗位的模擬實訓,側重于崗前培訓,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縮短與實際需要的差距,培養學生適應各種不同會計核算崗位的能力。在實訓教學中,教師介紹過模擬單位的有關情況后,就要求學生完全以單位會計人員的身份進行實際操作,按照實訓步驟有計劃地完成實訓任務。為了使學生在模擬實訓過程中,如同置身于某一企業的真實業務環境中,從而達到實訓的目的,學校應配備專用的會計實驗桌椅、會計核算流程圖、圖章和其他專用器具,并根據企業財務部門的核算分工,將模擬實驗室分為出納、工資、材料、固定資產、成本等核算組。實訓時,由學生輪流擔任財務處各種職務,實現“崗位制+輪換制”的靈活有效結合,在培養學生操作技能的同時,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到校外實訓基地進行實戰演習,走產學合作教育的路子
充分利用校外實訓基地嚴格、務實的企業化要求,彌補校內實驗室實訓環境的虛擬性、環節的單一性等缺陷,使學生切身體驗到現實經濟生活中的“職業化要求”氛圍。產學合作是高職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高職教育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必須充分考慮到校內與校外、課內與課外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產學合作不僅是其實施的基本途徑,更為重要的是實踐教學內容的整合,可實現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因此,校、企共建高職教育實踐教學體系,建立“雙贏”的合作機制,是建設實踐教學體系的最佳模式和有效途徑。
高職會計教育的成敗關鍵在于是否辦出自己的特色,而職業崗位實訓教學就是這個特色的核心。只有加強實訓教學的比重,改變實訓教學的模式,才能提高會計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和操作水平,才能突出高職會計教育的特點,才能培養出既有一定的會計理論水平,又有較強的操作能力,能夠勝任基層企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懿.淺談高職教育職業能力模塊化培養模式[J].科技廣場,2008,(4).
[2]陳兆芳.高職會計專業實施模塊化教學的構想[J].財會月刊,2007.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School-based Course Construction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Train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ccounting Work Process Oriented
RAO Mingxiao
(Business Management Department, Pu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Puyang, He'nan 457000)
AbstractVocational training of school-based course in financial accounting majors has many problems, such as training content was out of touch with reality, practical teaching from the accounting process, the lack of practical teaching base, practical ability of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in training was insufficient, in this situ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vocational training school-based course in financial accounting which based on process-oriented accounting.
Key wordsfinancial accounting training; school-based course; working process
1 高職院校財務會計實訓校本課程的現狀分析
1.1 財務會計實訓內容與現實脫節
(1)內容更新不及時。高職財務會計的實訓教學資料基本上都停留在檢驗性的會計模擬做賬階段,用于培養學生就業能力的應用型內容較少。在會計準則、稅法有調整時,會計模擬實訓教材的編寫工作往往體現不出這些新的變化,致使學生所學知識具有滯后性。
(2)實訓項目不能滿足現實需求。財務會計實訓內容往往只限于生產企業的日常經濟業務的會計賬務處理,對于企業創辦時會計要做的工作,如開業時的工商登記、稅務注冊、銀行開戶、初始建賬等;日常企業納稅申報、單證票據填寫等內容很少涉及,從而制約了學生能力的拓展。
(3)實訓資料不適合使用。實訓教材中會計業務大多都以文字表述,附以相關的原始憑證,學生習慣性并不根據原始憑證而是按照文字描述進行賬務處理;而且原始憑證提供的比較單一,大都采用黑白印刷,而真實的憑證從顏色到樣式都有很多種,學生少有接觸。
1.2 財務會計實踐教學脫離會計工作過程
大部分院校的財務會計實訓,都是在理論知識學習完之后,集中利用一段時間在教室或實訓室完成,教師發給學生一套實訓資料,并講解實訓的步驟和要求,然后要求學生獨立完成。這種做法,脫離了具體的會計核算崗位,同學們對不同崗位的工作內容工作職責不明,根本實現不了與工作崗位的無縫對接。
1.3 財務會計實訓教學基地缺乏
大部分院校財務會計實訓室與實際會計部門有較大差異,手工模擬實訓室與一般教室沒有多少區別,會計電算化實訓室與普通機房差不多,沒有營造出企業財務部門的氛圍,使學生在實訓過程中不能較好地處于一個真實化的工作狀態。
1.4 財務會計雙師型實訓教師實踐能力不足
高職院校的財會專業教師,基本上是高校畢業以后就直接從事教學工作,很少接觸真正的會計實踐工作。我們的老師大都費盡精力取得了“會計師”和“教師”兩張資格證書,看起來是“雙師型”了,可是實踐知識卻少得可憐。要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就必須首先提高教師的實踐水平。沒有實踐工作經驗的老師教出來的學生只能是紙上談兵,更不用說讓學生直接上崗了。
2 基于會計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高職院校財務會計實訓校本課程內容的構建
(1)項目一:企業創建。本項目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掌握開業時的工商登記、銀行登記、稅務登記以及初始建賬和一般納稅人的申請。很多財會專業畢業生會應聘到新開業的企業做會計,在企業創建初始,這些任務活動都要由會計去做,如果畢業生沒有這方面的實踐知識,是很難勝任此項工作的。
(2)項目二:出納崗位。出納一般負責企業的貨幣資金,本項目 的主要實訓活動有:現金的收支與日常清查;銀行存款的結算與銀行對賬;日記賬的登記等。對于(下轉第137頁)(上接第79頁)支票、銀行匯票、商業匯票、現金繳款單、電匯憑證、托收憑證、貼現憑證等與銀行結算密切相關的票據和結算憑證,可以到銀行進行收集,并將樣本進行復印,以供實訓所需。
(3)項目三:應收應付崗位。應收應付會計主要是進行債權債務的管理和壞賬的處理。本項目的實訓活動可以安排如下:債權債務的核算;往來款項的對賬;應收賬款的賬齡分析;壞賬的處理。在企業里,應收應付賬是較繁鎖的收支賬,建議讓學生學會運用EXCEL做好臺賬,登記每天的收支。
(4)項目四:存貨崗位工作。存貨會計主要負責存貨管理與核算,本項目實訓活動有:原材料的采購與領用;庫存商品的入庫與出庫;存貨的盤點。庫存盤點這一活動可以采用帶領學生到企業實際參觀的方式來實現。
(5)項目五:固定資產崗位。固定資產核算員主要負責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的管理、核算與清查,本項目的實訓活動有:固定資產增減的核算、折舊的計提、固定資產的清查。一般對固定資產的核算采用卡片賬形式,在實訓中可以給學生一些真實的固定資產信息讓其填寫卡片賬。
(6)項目六:工資崗位。工資核算員主要負責工資的核算與發放,本項目的實訓活動有:應發工資與實發工資的核算、職工福利費等各種計提經費的核算。在企、事業單位中人事部門每月都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制作當月工資發放通知單,因此,實訓中可以增加讓學生利用Excel表格為員工計算工資。
(7)項目七:成本崗位。成本核算會計主要負責成本費用的核算與分析,本實訓的項目活動包括: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下的成本核算以及成本分析成本報表編制。成本會計項目的實訓與企業的生產流程和各項關鍵的作業息息相關,該項活動主要通過實訓教師下企業,通過參觀的形式將企業的原料投入、生產流程、生產產品逐一調查,用真實的資料完成實訓任務。
3 工作過程導向的實現――以采購業務為例
在實訓項目開始之前,教師應將崗位工作流程首先展現給學生,可以采用工作流程圖、文字描述、現場模擬或者是拍攝的工作視頻等方式,給學生以導向,使學生盡快融入“工作”場景。下面以采購業務為例,用文字描述的方式把該工作過程呈現出來:采購部門向供應商發出訂單,并將訂單的復印件送往應付款部門;供應商發貨,企業的驗收部門收檢,并將驗收報告送到應付款部門;材料入庫時,倉庫保管員填制材料入庫單,采購員簽字;倉庫保管員登記倉庫材料賬后將發票、入庫單一同轉到存貨會計,由存貨會計編制轉賬憑證,經會計主管審核后,登記材料明細賬;然后存貨會計將發票交由往來會計,由往來會計登記應付賬款明細賬;支付貨款時,應付款部門持經批準的請購單、發票、驗收報告、應付憑單交由會計主管簽字授權,然后由出納開轉賬支票;存貨會計根據支票存根編制記賬憑證,交往來會計、會計主管審核;出納根據審核無誤的記賬憑證登記日記賬。
綜上所述,高職學校的財務會計實訓課程存在的問題很多,急需開發適合高職學生的財務會計實訓校本課程,讓學校“動”起來,教師“站”起來,用校本課程開發將學校和企業聯系起來;在實訓校本課程里,財會工作過程和財會實訓教學過程結合在一起。
參考文獻
[1]趙慶蘭.新會計準則引發的會計專業教學思考[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7(3).
[2]楊洪.高職基礎會計實訓教學之我見[J].湖北:職業教育研究,2007.4.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6C-0162-02
一、會計信息化引領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
首先,會計是一門應用性的學科,強調實踐性。作為高職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綜合會計實訓課主要以手工模擬實訓為主,輔助會計電算化操作,一直以來以企業典型業務為背景進行建賬,完成從業務單據處理、記賬憑證編制和審核、記賬、結賬到會計報表編制和財務分析一個完整的會計工作過程,特別強調會計主管、稽核、出納、會計核算之間的業務傳遞及內部控制關系。但是,僅有這些操作技能已遠遠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會計從業人員應具備不斷學習和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其次,會計手工核算實訓主要體現會計工作過程特征、符合行動導向教學,包括情景引例、工作任務、操作指導和展示評價。過去會計的主要精力放在會計核算工作上,未來會計的精力集中在信息分析、業績評價、財務預測等有助于企業效益提升方面,基礎的核算工作交由信息化系統自動完成,最終將導致基層會計人員大幅減少。
最后,會計人員過去用算盤,后來用電腦計算,現在開始用云計算。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會計人員正在受到來自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等方面的巨大挑戰。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會計研究、會計管理、會計實務、會計教育等會計工作的方方面面。當下對會計影響程度最高的10項技術依次為:大數據、電子發票、云計算、數據挖掘、移動支付、機器學習、移動互聯、圖像識別、區塊鏈和數據安全技術。其中,大數據高居榜首,占比重為88.68%。在技術變革的時代背景下,會計人員需要轉型升級已成為普遍共識,而轉型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要充分掌握相關的工具使用和技術手段的操作。
信息化時代就是企業財務組織變革邁入財務共享中心時代,財務共享模式下的會計教學要發生變革。在可預見的未來,影響會計從業人員的信息技術又會發生哪些變化?這些問題都需要會計從業人員持續地關注和思考。
二、會計信息化是大數據與財務數據的結合
第一,目前包括中小型企業、小微型企業在內,都在實行企業信息化管理,EFP、SAP等管理軟件系統不斷應用,在供應鏈管理等層面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信息化管理系統顛覆了傳統經營中采購、銷售、倉儲等模式,將“物流”轉化為“信息流”,制訂出更精細、周密的企業生產計劃。如果企業財務會計存在核算信息滯后的現象,就意味著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失靈,導致因為信息流所產生的作用最終會匯總到“資金流”方面,會計核算業務無法保持同步,嚴重地阻礙信息系統功能的有效發揮。
第二,會計信息化發展趨勢之一,是從原始憑證到會計憑證,到會計賬簿和會計報表,再到財務分析報告這一處理過程全部實現現代化。一些企業可能會由于強調財務部門會計核算工作的獨立性,加上短期內可能會因為隱私性、安全性、數據主權等方面的考慮而緩慢發展。當前從原始憑證到記賬憑證、會計報表到財務分析報告自動化尚未較好實現。
第三,企業財務領域數字化轉型與變革的核心是“互聯網+管理會計”,最有效的功能是財務與大數據的融合,財務共享將拉動業、財一體化,并向大數據中心轉變,是企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重要環節。管理會計又稱“內部報告會計”,是利用財務會計提供的資料及其他資料進行加工、整理和報告,使企業各級管理人員能據以對日常發生的各項經濟活動進行規劃與控制,并幫助決策者作出各種專門決策的一個會計分支。管理會計在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中正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管理會計的核心理念中,價值的創造與維護是最為重要的兩點?;I劃未來,預測與決策是主要形式,現代管理會計在這方面的作用在于:充分利用所掌握的豐富資料,嚴密地進行定量分析,幫助管理部門客觀地掌握情況,從而提高預測與決策的科學性?;诖耍芾頃嬍瞧髽I的戰略、業務、財務一體化最有效的工具。而現代管理會計的職能作用,從財務會計單純的核算擴展到解析過去、控制現在、籌劃未來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種綜合性的職能。
第四,以計算機和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為會計的變革和發展提供了新的手段。會計信息化、網絡財務和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等技術的發展,為提高財務管理和決策水平提供了技術保障。新數據技術層出不窮,比如用XBRL標記底層交易技術,能豐富數據維度,挖掘數據關系,能克服以前的數據沒有標記、分析維度少、更多屬于平面數據問題,利用XBRL對底層交易流水數據打上標簽,每一個數據都擁有一個二維碼,平面數據變成立體數據,最主要創新就是通過多維度的數據關聯,可以靈活實時地分析,發現更多數據背后的故事。
三、會計信息化發展趨勢下會計實訓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一)構建模式化、信息化、案例化的實訓課程體系。會計專業知識是一個知識體系,包含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或者說財資管理)、稅務管理這四方面的內容,是企業初、中級財務人員應具備的知識,各部門應盡快設置好不斷提高會計從業人員整體素質的實訓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按照會計工作總體過程關聯化、順序化,避免不同課程內容之間的重復,建設“會計+信息技術”相關特色課程,在原有多門課的基礎上,不斷構建模式化、信息化、案例化的實訓課程體系。對一些新的會計制度要求、一些新信息技術,教師還需要對知識點的教學過程進行重新設計,并借助相關的視頻剪輯軟件完成。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新形勢下會計職業能力培養的知識遞進銜接,為師生和社會學習者提供優質課程教學資源體系。
(二)重視會計管理課程的設置。目前會計專業實訓課程一般開設商品流通企業會計實訓(或稱中小企業會計實訓)、會計綜合實訓、會計分崗位實訓等必修課程;出納實務、納稅籌劃等選修課程。這些實訓課程,分別模擬工、商企業的典型業務,以文字與流程圖相配合的形式進行業務介紹,有利于?W習者系統地了解工商企業會計核算工作,模擬有助于學習者比較全面地掌握現代企業的會計實務。但是,如上所述,管理會計在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中正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在高職會計專業課程設置上,長期以來管理會計課程都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對此應加以改變。如果不專設管理會計課程,在財務會計課程的相關內容講授中,可注意將一些重要的管理會計知識和財務會計知識融合一體,比如講授會計目標同時講授投機決策方法等。
(三)增設相應的技術課程。數字化時代,智能財務對職商和情商的培養都有了更多的需求。要充分掌握相關的工具和技術,必須增設相應的技術課程。近兩年我們開設了“互聯網+會計”專業以及相關課程,還組織學生開展課外的財務共享沙盤模擬訓練,這既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項實訓改革,也是對學生專業能力的一項挑戰。通過對一個模擬的企業,在各個需要規劃和計算以及宏觀管理的環節上,都充分運用平時所學的專業知識,在課程上老師講授的各個復雜以抽象的步驟和方法在訓練中得到充分的使用和嘗試。在訓練的過程中,讓學生站在會計人的角度而不是學生的角度思考,認識到即將面臨會計生涯的未來走向,體會到實踐的重要性,思考如何去“學以致用”。
摘要:實踐教學是會計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有效實現會計本科教育目標的重要保障。如何提高實踐教學效果,構建統一的實踐教學體系是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本文提出了以專業主干課程為核心、涵蓋多種實踐教學形式的實踐教學體系,以期為實踐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實踐教學;主干課程;體系構建
實踐教學是會計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現會計本科教育目標、培養學生技能的系統工程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從我國目前情況來看,雖然各大高校對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都有采用,但在實踐教學的具體內容、范圍程度、時間安排、考核標準等方面均無統一標準,“各自為政”。筆者認為要加強實踐教學,首先要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在此基礎上才能更好地進一步加強每個具體實踐環節。我國的會計理論界對會計專業理論和方法的研究較多,對會計教學方法理論的研究較少;國外雖然對教學方法的研究起步較早,但目前尚無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的經驗可以借鑒。因此,本文試圖以會計本科教學的專業課程體系為核心,結合各主干課程的開設目的、內容特點、時間安排、學生在各階段的學習興趣及特點等,將多種實踐教學形式(如,同步實訓、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校內模擬實習、公司實習、實驗室綜合實習等)納入其中,構建一個與主干課程緊密聯系的實踐教學體系,以供參考與進一步探討。
一、以主干專業課程為基礎構建的實踐教學體系
圖1列示了會計專業主干課程體系,括號內標明了應采用的與該課程配套的實踐教學形式。圖中箭頭表示各課程間的遞進關系,如:在學習“中級財務會計”課程之前,必須完成對“會計學原理”課程的學習。括號內以斜體字列示的為建議采用的實踐教學方式,各學??梢愿鶕陨淼慕虒W特點及對實踐教學的不同要求決定是否采用。
二、實踐教學體系的內涵及實施
(一)應開展配套實踐教學的課程
1.會計學原理
“會計學原理”是學生接觸的第一門專業課程,是學生學習后續專業課程的基礎。其教學目的在于使學生初步掌握建立和應用會計信息系統所應具備的一些基本知識,掌握會計核算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如設置賬戶、復式記賬、填制和審核憑證、登記賬簿、財產清查、編制財務報表等。
作為入門課程,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這門課程的講授過程中除了采用多媒體教學外,還應開展配套的實踐教學——同步實訓。同步實訓是指在完成課程某一單元教學內容后所進行的階段性實務訓練。它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使學生在學完一個內容后,對相關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的運用有個直觀了解,幫助學生及時、深刻地理解抽象的理論知識。
“會計學原理”的同步實訓內容應包括:原始憑證的填制和審核,記賬憑證的填制、審核和傳遞,會計賬簿的開設和登記,結賬和錯賬更正,簡單財務報表的編制等。通過實訓,學生直接接觸各類仿真或真實的憑證、賬簿及報表,既可以避免理論課的乏味,又可以使學生掌握會計的基本技能,加深對會計的理解。實訓資料可以自行開發,也可以直接選用相關的“會計學原理模擬實習”教材,分段選取使用。在時間的安排上可根據進度靈活處理,實訓成績應單獨考核。
該課程的實踐教學也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選用角色扮演這種方式。例如,在講授采購人員預借差旅費的業務時,可以設定采購人員、審批領導、出納、會計人員等不同角色,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體會經濟業務的實質,了解會計憑證的傳遞、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等,令學生在“玩樂”中輕松地學習理論知識、增長實際技能。
2.中級財務會計
“中級財務會計”是會計專業重要的核心課程,其主要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深入了解財務會計的基本理論框架和規范體系;掌握企業發生的各種經濟業務的具體處理方法以及財務報表的編制方法。該門課程實務性很強,涵蓋了從事會計核算工作所必需的主要理論和技能。因此,這門課程應特別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處理會計問題的實際工作能力,包括職業敏感性、職業判斷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等,為學生今后從事會計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該課程應開展的配套實踐教學形式為:
(1)同步實訓。相對于“會計學原理”課程,“中級財務會計”的學習對學生來講是有一定難度的。其同步實訓內容可以結合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實踐性強的問題展開設計,包括存貨計價、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流轉稅稅務會計處理、股東權益的會計處理、收入的確認與計量、所得稅會計和現金流量表的編制等等。比如,對長期股權投資核算的同步實訓,可以設計、提供股權轉讓協議、資產評估報告、產權轉讓交割單、年度股東大會決議公告、公司年度財務報告等多項相關原始憑證和法定依據,讓學生接觸、分析、運用這些實務中真實記錄經濟業務發生的相關憑證,培養學生運用原始憑證進行職業判斷和會計處理的能力,貼近實務,增強真實感。學生在實際問題的解決中掌握了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和后續計量方法,給教學中的難點問題增加了趣味性,同時增加了學生的成就感。有條件的院??梢岳糜嬎銠C將同步實訓項目開發成可供學生根據教學進程及個人學習情況自主選擇實驗內容的開放型實驗項目群,并配備多媒體實習指導課件及自動閱卷評分功能,使師生及時檢測教學效果。目前,“中級財務會計”的相關實訓資料基本上是各校自行開發的。在時間安排上應根據進度與課程同步,其實訓成績應單獨考核。
(2)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一種融合啟發式、互動式和探究式的實踐教學方法,其目標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潛能,著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對知識進行整合及綜合運用的能力;同時,在討論中拓寬了學生的思路與視野,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增強了團隊協作精神。
由于“中級財務會計”較強的務實性,其每章對應內容均應分析討論一至兩個相關案例。該課程的教學案例比較容易取得,有的教材自身就附有配套案例;也可以自行開發,或選用專門的案例分析教材。案例教學應該與課堂教學同步,成績可以單獨考核,也可以作為這門課程的平時成績進行考核。
(3)校內模擬實習。校內模擬實習是在校內進行的以企業的一個生產經營周期的基本業務及相關資料為基礎,通過編制一整套真實的會計憑證、賬簿、報表,模擬企業財會部門會計實務處理的實踐教學形式?!爸屑壺攧諘嫛痹敿毜仃U述了企業發生的各種經濟業務的處理方法以及財務報表的編制方法,課程結束后學生已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通過完成一套模擬實習資料,進行會計業務模擬實務演練,使學生對會計工作的整個流程有清晰、直觀的了解,同時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校內模擬實習應該手工與電算化并行,結果進行相互驗證,使學生清楚各會計程序之間的相互聯系。該課程的模擬實習資料可以選用以上市公司為題材編寫的會計模擬實習教材(商品流通行業或服務行業均可)。時間應安排在“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結束后的下一個學期,成績應該單獨進行考核。
3.成本會計
“成本會計”是會計學科的一個重要分支。其主要教學目的是使學生熟悉企業成本計算的方法、成本計劃與控制、成本報表編制與分析、戰略成本管理等。
該課程應開展的配套實踐教學形式為:
(1)同步實訓。成本會計的同步實訓內容應包括:輔助生產費用的歸集和分配、制造費用的歸集和分配、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的分配、產品計算的品種法、分步法、分批法等。通過實訓,使學生接觸各種成本計算單據,了解成本核算流程,掌握各種費用的歸集和分配方法,并對不同成本核算方法進行應用,使其對工業企業會計核算的難點、重點及特點有個直觀了解。該課程相關實訓資料多為各院校自行開發,時間安排上可根據進度靈活處理。實訓成績應單獨考核。
(2)校內模擬實習。“成本會計”課程結束后,應安排學生完成一套工業企業模擬實習資料,以對全套成本核算流程進行完整演練。
該課程的模擬實習資料可以選用以工業企業為例編寫的會計模擬實習教材。時間安排在課程結束后的下一個學期,成績應該單獨進行考核。
(二)建議開展配套實踐教學的課程
以下課程的配套實踐教學形式各院??梢愿鶕陨淼慕虒W要求決定是否采用。
“財務管理”課程通過案例分析可以使學生了解財務信息的收集、選擇、分析的過程,理解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掌握財務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審計學”課程通過同步實訓、案例分析可以使學生熟悉和掌握審計程序和方法實際運用的過程。
“高級財務會計”課程通過同步實訓、案例分析可以使學生掌握特殊會計業務的處理方法,熟悉國際會計準則及運用國際會計慣例處理復雜會計業務的方法。
“國際會計”課程通過同步實訓、案例分析可以使學生了解世界主要國家的會計模式、國際會計領域中的一些前沿問題,以及財務報告披露的國際差異和跨國經營活動中的稅收問題等內容。
(三)應開展的、與課程無配套關系的實踐教學
1.公司實習
公司實習是指直接讓學生到實習單位或校外實習基地參加會計實務工作的實踐教學形式。公司實習在整個實踐教學環節中具有專業性和高度綜合性,可以使學生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了解、熟悉專業操作和工作流程,是其他各種實踐教學形式無法替代的。通過實習,學生可以直觀地感受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工作的意義,培養學生各種職業技能和綜合應用能力,為今后順利走上工作崗位打好基礎。
公司實習是與課程無配套關系的實踐教學方式,應在所有的專業課程結束后進行,一般安排在第七學期結束后的寒假或第六學期結束后的暑假進行。實習結束,要求學生完成實習報告,實習成績應結合報告內容及其在實習單位或實習基地的表現單獨進行考核。
2.實驗室綜合實習
實驗室綜合實習是指在校內的會計模擬實驗室完成的綜合性實習,一般可采用ERP模式模擬企業的財務核算、財務管理、供應鏈管理、生產制造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客戶關系管理等日常經營流程。與校內模擬實習相比,從深度上講,除了基本業務,還應涉及特殊業務和事項的會計處理,如租賃業務、債務重組業務、合并業務等;從廣度上講,不僅局限于會計專業知識,還應將審計學、財務管理、會計電算化、稅法等多門課程及學科的知識進行整合運用。實驗室綜合實習對實踐內容進行了拓展和提升,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實驗室綜合實習應該在學生完成所有專業課程后進行,實習成績應該單獨考核。
除了上述幾種主要實踐形式,學校還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采取社會調查、參觀等其他形式進行相關實踐教學活動。
構建科學、成熟的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是完善我國會計理論,保障會計本科教育目標實現,加速會計教育改革進程的重要問題,這還需要更多的理論及教育工作者的不斷探討和深入研究,以期盡早形成科學、權威的結論,對會計實踐教學進行統一規范和指導。
【參考文獻】
[1]王國付.普通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思考與建議[J].財會研究,2008.12.
[2]張妙弟,江小明.大眾化教育背景下應用型大學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建設[J].中國高教研究,2007.1.
[3]洪葒,廖聯凱.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設計研究[J].財會通訊(綜合),2008.6.
【關鍵詞】 實踐教學; 主干課程; 體系構建
實踐教學是會計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現會計本科教育目標、培養學生技能的系統工程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從我國目前情況來看,雖然各大高校對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都有采用,但在實踐教學的具體內容、范圍程度、時間安排、考核標準等方面均無統一標準,“各自為政”。筆者認為要加強實踐教學,首先要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在此基礎上才能更好地進一步加強每個具體實踐環節。我國的會計理論界對會計專業理論和方法的研究較多,對會計教學方法理論的研究較少;國外雖然對教學方法的研究起步較早,但目前尚無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的經驗可以借鑒。因此,本文試圖以會計本科教學的專業課程體系為核心,結合各主干課程的開設目的、內容特點、時間安排、學生在各階段的學習興趣及特點等,將多種實踐教學形式(如,同步實訓、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校內模擬實習、公司實習、實驗室綜合實習等)納入其中,構建一個與主干課程緊密聯系的實踐教學體系,以供參考與進一步探討。
一、以主干專業課程為基礎構建的實踐教學體系
圖1列示了會計專業主干課程體系,括號內標明了應采用的與該課程配套的實踐教學形式。圖中箭頭表示各課程間的遞進關系,如:在學習“中級財務會計”課程之前,必須完成對“會計學原理”課程的學習。括號內以斜體字列示的為建議采用的實踐教學方式,各學??梢愿鶕陨淼慕虒W特點及對實踐教學的不同要求決定是否采用。
二、實踐教學體系的內涵及實施
(一)應開展配套實踐教學的課程
1.會計學原理
“會計學原理”是學生接觸的第一門專業課程,是學生學習后續專業課程的基礎。其教學目的在于使學生初步掌握建立和應用會計信息系統所應具備的一些基本知識,掌握會計核算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如設置賬戶、復式記賬、填制和審核憑證、登記賬簿、財產清查、編制財務報表等。
作為入門課程,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這門課程的講授過程中除了采用多媒體教學外,還應開展配套的實踐教學――同步實訓。同步實訓是指在完成課程某一單元教學內容后所進行的階段性實務訓練。它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使學生在學完一個內容后,對相關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的運用有個直觀了解,幫助學生及時、深刻地理解抽象的理論知識。
“會計學原理”的同步實訓內容應包括:原始憑證的填制和審核,記賬憑證的填制、審核和傳遞,會計賬簿的開設和登記,結賬和錯賬更正,簡單財務報表的編制等。通過實訓,學生直接接觸各類仿真或真實的憑證、賬簿及報表,既可以避免理論課的乏味,又可以使學生掌握會計的基本技能,加深對會計的理解。實訓資料可以自行開發,也可以直接選用相關的“會計學原理模擬實習”教材,分段選取使用。在時間的安排上可根據進度靈活處理,實訓成績應單獨考核。
該課程的實踐教學也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選用角色扮演這種方式。例如,在講授采購人員預借差旅費的業務時,可以設定采購人員、審批領導、出納、會計人員等不同角色,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體會經濟業務的實質,了解會計憑證的傳遞、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等,令學生在“玩樂”中輕松地學習理論知識、增長實際技能。
2.中級財務會計
“中級財務會計”是會計專業重要的核心課程,其主要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深入了解財務會計的基本理論框架和規范體系;掌握企業發生的各種經濟業務的具體處理方法以及財務報表的編制方法。該門課程實務性很強,涵蓋了從事會計核算工作所必需的主要理論和技能。因此,這門課程應特別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處理會計問題的實際工作能力,包括職業敏感性、職業判斷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等,為學生今后從事會計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該課程應開展的配套實踐教學形式為:
(1)同步實訓。相對于“會計學原理”課程,“中級財務會計”的學習對學生來講是有一定難度的。其同步實訓內容可以結合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實踐性強的問題展開設計,包括存貨計價、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流轉稅稅務會計處理、股東權益的會計處理、收入的確認與計量、所得稅會計和現金流量表的編制等等。比如,對長期股權投資核算的同步實訓,可以設計、提供股權轉讓協議、資產評估報告、產權轉讓交割單、年度股東大會決議公告、公司年度財務報告等多項相關原始憑證和法定依據,讓學生接觸、分析、運用這些實務中真實記錄經濟業務發生的相關憑證,培養學生運用原始憑證進行職業判斷和會計處理的能力,貼近實務,增強真實感。學生在實際問題的解決中掌握了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和后續計量方法,給教學中的難點問題增加了趣味性,同時增加了學生的成就感。有條件的院??梢岳糜嬎銠C將同步實訓項目開發成可供學生根據教學進程及個人學習情況自主選擇實驗內容的開放型實驗項目群,并配備多媒體實習指導課件及自動閱卷評分功能,使師生及時檢測教學效果。目前,“中級財務會計”的相關實訓資料基本上是各校自行開發的。在時間安排上應根據進度與課程同步,其實訓成績應單獨考核。
(2)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一種融合啟發式、互動式和探究式的實踐教學方法,其目標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潛能,著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對知識進行整合及綜合運用的能力;同時,在討論中拓寬了學生的思路與視野,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增強了團隊協作精神。
由于“中級財務會計”較強的務實性,其每章對應內容均應分析討論一至兩個相關案例。該課程的教學案例比較容易取得,有的教材自身就附有配套案例;也可以自行開發,或選用專門的案例分析教材。案例教學應該與課堂教學同步,成績可以單獨考核,也可以作為這門課程的平時成績進行考核。
(3)校內模擬實習。校內模擬實習是在校內進行的以企業的一個生產經營周期的基本業務及相關資料為基礎,通過編制一整套真實的會計憑證、賬簿、報表,模擬企業財會部門會計實務處理的實踐教學形式。“中級財務會計”詳細地闡述了企業發生的各種經濟業務的處理方法以及財務報表的編制方法,課程結束后學生已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通過完成一套模擬實習資料,進行會計業務模擬實務演練,使學生對會計工作的整個流程有清晰、直觀的了解,同時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校內模擬實習應該手工與電算化并行,結果進行相互驗證,使學生清楚各會計程序之間的相互聯系。該課程的模擬實習資料可以選用以上市公司為題材編寫的會計模擬實習教材(商品流通行業或服務行業均可)。時間應安排在“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結束后的下一個學期,成績應該單獨進行考核。
3.成本會計
“成本會計”是會計學科的一個重要分支。其主要教學目的是使學生熟悉企業成本計算的方法、成本計劃與控制、成本報表編制與分析、戰略成本管理等。
該課程應開展的配套實踐教學形式為:
(1)同步實訓。成本會計的同步實訓內容應包括:輔助生產費用的歸集和分配、制造費用的歸集和分配、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的分配、產品計算的品種法、分步法、分批法等。通過實訓,使學生接觸各種成本計算單據,了解成本核算流程,掌握各種費用的歸集和分配方法,并對不同成本核算方法進行應用,使其對工業企業會計核算的難點、重點及特點有個直觀了解。該課程相關實訓資料多為各院校自行開發,時間安排上可根據進度靈活處理。實訓成績應單獨考核。
(2)校內模擬實習?!俺杀緯嫛闭n程結束后,應安排學生完成一套工業企業模擬實習資料,以對全套成本核算流程進行完整演練。該課程的模擬實習資料可以選用以工業企業為例編寫的會計模擬實習教材。時間安排在課程結束后的下一個學期,成績應該單獨進行考核。
(二)建議開展配套實踐教學的課程
以下課程的配套實踐教學形式各院校可以根據自身的教學要求決定是否采用。
“財務管理”課程通過案例分析可以使學生了解財務信息的收集、選擇、分析的過程,理解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掌握財務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審計學”課程通過同步實訓、案例分析可以使學生熟悉和掌握審計程序和方法實際運用的過程。
“高級財務會計”課程通過同步實訓、案例分析可以使學生掌握特殊會計業務的處理方法,熟悉國際會計準則及運用國際會計慣例處理復雜會計業務的方法。
“國際會計”課程通過同步實訓、案例分析可以使學生了解世界主要國家的會計模式、國際會計領域中的一些前沿問題,以及財務報告披露的國際差異和跨國經營活動中的稅收問題等內容。
(三)應開展的、與課程無配套關系的實踐教學
1.公司實習
公司實習是指直接讓學生到實習單位或校外實習基地參加會計實務工作的實踐教學形式。公司實習在整個實踐教學環節中具有專業性和高度綜合性,可以使學生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了解、熟悉專業操作和工作流程,是其他各種實踐教學形式無法替代的。通過實習,學生可以直觀地感受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工作的意義,培養學生各種職業技能和綜合應用能力,為今后順利走上工作崗位打好基礎。
公司實習是與課程無配套關系的實踐教學方式,應在所有的專業課程結束后進行,一般安排在第七學期結束后的寒假或第六學期結束后的暑假進行。實習結束,要求學生完成實習報告,實習成績應結合報告內容及其在實習單位或實習基地的表現單獨進行考核。
2.實驗室綜合實習
實驗室綜合實習是指在校內的會計模擬實驗室完成的綜合性實習,一般可采用ERP模式模擬企業的財務核算、財務管理、供應鏈管理、生產制造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客戶關系管理等日常經營流程。與校內模擬實習相比,從深度上講,除了基本業務,還應涉及特殊業務和事項的會計處理,如租賃業務、債務重組業務、合并業務等;從廣度上講,不僅局限于會計專業知識,還應將審計學、財務管理、會計電算化、稅法等多門課程及學科的知識進行整合運用。實驗室綜合實習對實踐內容進行了拓展和提升,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實驗室綜合實習應該在學生完成所有專業課程后進行,實習成績應該單獨考核。
除了上述幾種主要實踐形式,學校還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采取社會調查、參觀等其他形式進行相關實踐教學活動。
構建科學、成熟的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是完善我國會計理論,保障會計本科教育目標實現,加速會計教育改革進程的重要問題,這還需要更多的理論及教育工作者的不斷探討和深入研究,以期盡早形成科學、權威的結論,對會計實踐教學進行統一規范和指導。
【參考文獻】
[1] 王國付.普通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思考與建議[J].財會研究,2008.12.
[2] 張妙弟,江小明.大眾化教育背景下應用型大學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建設[J].中國高教研究,2007.1.
[3] 洪葒,廖聯凱.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設計研究[J].財會通訊(綜合),2008.6.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ular teaching, combined with the financial account course, and built the modular teaching mode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to explore the adaptive accounting teaching system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關鍵詞:高職院校;財務會計;模塊化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financial accounting;modular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2)15-0275-01
0引言
高職院校主要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會計學科屬于實踐能力較強的應用型學科,培養的是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因此,這就要求高職院校要樹立以能力為本位的指導思想,打破傳統的以學科為中心的課程模式,創建模塊化教學體系。下面筆者結合財務會計課程,探討其模塊化教學的思路。
1模塊化教學的含義
模塊化教學是20世紀70年代初由國際勞工組織研究開發出來的以現場教學為主,以技能培訓為核心的一種教學模式,它是以崗位任務為依據確定模塊,以從事某種職業的實際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為主線,可稱之為“任務模塊”。這種教學方法要求整個教學過程都圍繞一個個模塊展開,它顛覆了傳統的講授方法,轉而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起組織、協調、示范的引導作用,這種教學方法把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并偏重于強調實踐。將每個模塊集中在一個時間段內,先設定任務,再學習基本理論知識,最后到操作技能的訓練,邊學邊練,循序漸進,彌補了過去理論和實踐相分離的缺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模塊化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它以崗位為模塊,把理論和操作實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注重內容的實用性和學生的技能訓練,充分體現了職業教育以技能為主的特點;模塊化教學中,學生可以充分利用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與教學資源,以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在教學過程中,它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發現問題,并在教師指導下解決問題,克服了傳統教學枯燥而繁瑣的弊端,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財務會計模塊內容的構成
2.1 財務會計課程目標課程能力目標由基礎能力目標與崗位執業目標兩部份構成。基礎能力目標具體有三個方面:一是能合理確定企業的財務目標,熟悉會計核算的前提與原則;二是能識別各種會計要素,并熟悉各要素的計量原則;三是能熟練運用會計方法并按財務會計準則進行各類會計實務操作。崗位執業目標具體有四個方面,一是資產崗位執業能力,包括資產業務的職業判斷,相關賬戶的選擇運用,賬戶金額的計量運算,主體業務的帳務處理以及對帳務的解析決策;二是負債崗位執業能力,包括負債業務的職業判斷,相關賬戶的選擇運用,賬戶金額的計量運算,主體業務的帳務處理以及對帳務的解析決策;三是權益崗位執業能力,包括所有者權益業務的職業判斷,相關賬戶的選擇運用,賬戶金額的計量運算,主體業務的帳務處理以及對帳務的解析決策;四是財務報告崗位執業能力,包括財務報告的職業判斷,報告項目的選擇運用,項目金額的計量運算,重要項目的解析決策。
課程知識目標由基礎知識目標與實務知識目標兩部份構成,基礎能力目標具體有三個方面:一是解釋財務會計的概念、目標、內容、前提、原則與職能;二是描述、計量、記錄并分析各類經濟業務;三是判斷識別各類經濟業務的內容與方法。實務知識目標具體有四個方面,一是對各類資產業務的職業判斷,選擇運用正確的賬戶;計量各賬戶的金額;寫出會計分錄;說明分錄的經濟實質;分析分錄的市場背景;二是對各類負債業務的職業判斷,選用正確的賬戶進行核算;三是對各類權益業務的職業判斷,選用正確的賬戶進行核算;四是解釋財務報告的概念、內容、原則及各種編制方法。
2.2 財務會計模塊內容的組成根據財務會計課程的特點,在設置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模塊時,首先要考慮高職院校學生的入學基礎,根據學生素質和本科院校相比具有基礎偏差、坐不住、厭學等特點,理論課和實踐課的比例應為4:6,即理論課占40%左右,實訓課占60%左右,以突出會計操作能力的培養,使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加以學習。
根據財務會計課程在會計專業的課程中所處的位置,應設置如下模塊:模塊1:會計主管及各類資金核算崗位。子模塊1——會計主管崗位;子模塊2——資金核算崗位;模塊2:資產核算崗位。子模塊1——出納及應收帳款、存貨核算崗位;子模塊2——金融資產核算崗位;子模塊3——長期股權投資核算崗位;子模塊4——固定資產核算崗位;子模塊5——無形資產和其它資產核算崗位;模塊3。負債核算崗位;子模塊1——流動負債核算崗位;子模塊2——非流動負債核算崗位。模塊4:權益核算崗位;子模塊1——所有者權益核算崗位;子模塊2——損益核算崗位;子模塊3——特定會計業務核算崗位。模塊5:財務會計報告崗位。
3財務會計模塊教學的實施
3.1 財務會計模塊教學的實施內容理論指導實踐,雖然在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但實踐課中每個模塊的開始都要講授有關的基礎理論,因此理論知識是必要的。具體實施步驟分為四步:第一學生以10人為一組,小組中不同水平的學生合理搭配;第二針對模塊教學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小組討論;第三教師盡可能多地提供有關的教學案例。第四做好考核評價。
3.2 模塊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在模塊教學過程中,教師既是教學的組織者,又是知識的講授者,在學生實踐課中,教師的引導作用十分重要,要加強理論對學生實踐的指導,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以模塊為中心編寫教案,細致安排教學環節,要有全局意識,對學生加強宏觀指導教育,在教學過程中要嚴格執行操作規程,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操作規范;在實訓操作過程中,教師必須對教學內容進行精心設計,要與學生交流,引導學生去分析問題,同時要隨時注意學生的情況,以便因材施教,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參考文獻:
[1]黃兒松,熊結標.模塊教學法在計算機課程中的應用[J].職業教育研究,2006,(11).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管理會計;會計教育
在我國經濟拉內需,促增長的過程中,需求側三駕馬車逐漸出現疲軟現象。繼而供給側改革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供給側改革是調整當前我國的經濟結構,優化供給側各要素的配置,從質量和數量兩個方面促進經濟新的增長。圍繞“勞動力、土地、資本和創新”實施改革,實現“三去一降一補”的目的,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供給側改革對會計行業的影響受到學界和實務界專家學者的高度關注。趙逸群認為會計通過信息載體、價值增值、資本管理助力供給側改革,并提出財務內控要求可以實現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綜合性會計人才進行業務創新可以補短板,而生態會計能夠助力企業去產能[1]。苗娟認為搭建財務信息樞紐能夠實現“去產能”、發揮管理會計職能可以實現“去庫存”、優化資本結構能夠實現“去杠桿”、發揮成本會計職能可以降成本,堅持創新驅動發展能夠實現“補短板”[2]??傊?,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實現“三去一降一補”,就需要聚集財務“供給側”改革,即由傳統的核算會計轉向管理會計,在提高傳統財務管理效率的同時,參與業務管理與創新,發揮財務管理在企業生產經營中日益重要的積極作用。一、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關系會計是基于人們對生產剩余物品管理的需要而產生的??梢哉f,會計的最基本職能是管理。但是隨著會計計數與核算技術的發展,使人們更重視會計的核算與反映職能。到了十九世紀中期,伴隨鐵路業的迅速發展,以鐵路公司為代表的成本會計方法問世,并在更大規模的銷售企業和鋼鐵公司廣泛使用。隨后,被譽為管理之父的泰勒開創了將間接費用分配到產品成本的實務,并形成了費用預算、標準成本法和差異分析,推動管理會計的發展。財務會計是以企業資金運動為核算對像,以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為目的對外報送的會計信息,方便信息使用者做出決策。而管理會計是以企業現在和未來的資金運動為對象,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為企業內部管理者提供經營管理決策的科學依據為目標進行的經濟管理活動。顯然,兩種會計是有差別的。但是管理會計是企業管理層以財務會計所提供的會計信息為基礎,再綜合考慮非財務信息而做出的管理與決策行為??梢哉f財務會計是管理會計的發展基礎,管理會計是財務會計發展的一個重要分支。二、財務會計專業教學的現狀由于我國高等教育也是在經濟拉動內需,促進增長的過程中快速發展起來的,與經濟發展如出一轍,呈現出有效供給不足與有效需求乏力并存的局面[3]。一方面處于供給側的會計專業學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處于需求側的企業招不到合適的應用型人才,出現招工難、用工荒、勞動力成本高等現象,影響企業降本增效。事實上,翻閱各高校會計專業開設的相關課程,除了基礎會計、財務會計外,也有會計電算化、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財務報表分析、管理學、宏微觀經濟學、稅法等相關課程。但為什么會出現供需脫節呢?并不是總需求不足,而是供給結構、質量與企業經濟發展所需人才不適應、不匹配,可稱之為知識結構性過剩。
1.應用型人才能力培養的短視性
我國對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性早有認識,并且邁出了改革的步伐。及時調整高等教育結構類型,將高等教育重新劃分為學術型大學、應用型大學、技能型大學[4];高等職業教育層次包括了職業中專、高職高專、應用型本科、專業碩士、博士等五個層次[5];完善了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從供給側出發強調提高學生供給質量滿足需求側對不同層次,不同領域人才的需要。應用型人才培養,重視應用技術能力培養。會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操作性要求較高,于是各高校開設了基礎會計實訓、中級財務會計實訓,成本會計實訓、會計綜合實訓、會計分崗位實訓等。而實訓的內容,無一例外都沒有離開填制憑證、審核、登記賬簿、編制報表,以及運用用友、金蝶等財務軟件進行賬務處理的流程訓練。但基本上都是處于一種技能的重復性訓練。事實上,在互聯網+的大數據時代,企業紛紛建立了會計信息系統,逐步健全財務共享中心,實現財務信息的時時傳遞與共享。到那時的會計核算工作就能夠完全被計算機所替代,而現在的會計核算人員將成為把票據掃描到系統中的體力勞動者。因此,這樣的訓練盡管提高了學生的會計操作技能,但未能突出學生管理會計創新能力的培養,缺乏可持續性發展。2.“雙證畢業”的片面性高等職業教育倡導“雙證”畢業,即學生在畢業時既能取得學歷證書,也能獲得職業資格證書,為自己將來就業尋找敲門磚。為此,學生們拼命考取各類證書。如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初級會計證、銀行從業資格證書、證券從業資格證、計算機二級、英語四六級、汽車駕駛證等。取得初級會計師資格的同學又忙于考取注冊會計師。學生陷入到“應試”學習中,在疲于應付資格證書的考試中忽視了那些看似與資格證不相關、卻是企業十分重視的管理會計應用能力的培養,比如創新思維、業務創新、價值創新能力等。3.會計專業課程教學切入點的局限性盡管高校的會計專業開設了相應的管理會計課程,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切入點都是以會計核算的角度,強調計算過程,關注計算結果,而不是以創新管理的角度,更不關注解決問題的創新型辦法。如成本會計,學生只重視產品成本核算的過程與結果,卻不怎么關心產品成本是否過高,過高的原因是什么?不去關心完全成本法與變動成本法、作業成本法、標準成本法與差異成本法的分析與應用等內容。三、管理會計課程教學的現狀1.傳統管理會計專業知識不能滿足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要傳統管理會計只是作為一門管理會計課程而開設,側重企業內部管理,包括本量利分析、預測、決策、存貨管理、預算管理等。當前管理會計是一個完整的會計信息系統,在企業中控制全面預算管理、績效管理、供應鏈管理等,實施全面的創新管理,承擔企業領導者、組織者、顧問、決策者等多重角色,給企業創造價值。
2.管理會計應用能力培養的實踐性課程開發與跟進不及時
財務會計核算的實踐性課程開發已經相當成熟,并且具有重復性特點,能夠通過熟練而生巧。而管理會計應用能力培養的相關實踐性課程開發還不十分成熟,管理會計案例不夠充實。并且管理會計的課程都具有創新性,是通過拓展創新思維進行能力培訓。因此,該類實踐性課程的開發具有一定的難度,也影響了管理會計應用能力的培養。
3.管理會計專業人才評價體系不完善
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注冊管理會計師的官方認證考試,而是參加美國注冊管理會計師(CMA)的認證考試,具有一定的難度。相反,財務會計專業人才評價已經相當成熟與完備。學生像進階一樣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就考取初級會計師證。此外,還可以報考注冊會計師(CPA)考試。這對于從小在應試教育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來說是不約而同的選擇。也不利于管理會計應用能力的培養。四、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會計教育轉型發展的對策與建議在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會計教育轉型發展已經刻不容緩。在2014年10月27日我國財政部就頒布了《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財會[2014]27號,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指出增強企業價值創造力是企業發展的當務之急。在意見中明確提出以管理會計人才建設為依托,建立起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管理會計體系,推進企業建設財務共享中心,加快會計職能從重核算到重管理決策的拓展;推進高校管理會計課程體系建設,探索管理會計人才培養途徑,實現會計人才向管理會計人才轉型。1.轉變觀念,樹立“價值增值”的理念會計是基于管理的需要而進行必要的會計核算與反映,其基本職能是管理。因此,“供給側”改革下管理會計教育就是綜合會計的管理功能而進行創新的一種新型發展[6]。會計人才應當樹立“價值增值”的理念,將會計職能嵌入企業業務前端,進行管理創新。2.構建完善的管理會計課程體系2016年6月22日國家財政部頒布《管理會計基本指引》(財會[2016]10號)。該指引明確了管理會計應用四要素,包括應用環境、管理會計活動、工具方法、信息與報告。其中工具方法是指單位應用管理會計時所采用的戰略地圖、滾動預算管理、作業成本管理、本量利分析、平衡記分卡等模型、技術、流程的統稱。主要應用于戰略管理、預算管理、成本管理、營運管理、投融資管理、績效管理、風險管理等領域,涉及戰略地圖、價值鏈管理、全面預算管理、滾動預算管理、作業預算管理、零基預算管理、彈性預算管理、目標成本管理、標準成本管理、變動成本管理、作業成本管理、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本量利分析、敏感性分析、邊際分析、標桿管理、貼現現金流法、項目管理、資本成本分析、關鍵指標法、經濟增加值、平衡計分卡、單位風險管理框架、風險矩陣模型等具體工具方法。“供給側”改革下管理會計教育就是以市場為導向,從供給端入手,優化需求端。因此,構建完善的管理會計課程體系以管理會計基本指引為依據構建兩個模塊化課程體系。一是基礎模塊課程,包括宏微觀經濟學、財政金融、管理學、財務會計、經濟法和稅法;一是管理會計模塊課程,包括財務報表分析、管理會計、供應鏈管理、財務管理、成本管理、公司戰略管理等課程。3.完善管理會計應用能力培養的實踐環節管理會計應用能力培養的核心就是創新能力的培養,突破思維定勢,學會邏輯思維、質疑和靈活思考。故管理會計應用能力培養的實踐環節不同于財務會計的實訓內容與形式。構建遞進式三模塊管理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第一模塊為課程實踐模塊,主要包括管理會計案例與課程實訓軟件。如財務管理實訓軟件隨課程內容訓練學生的管理思維。第二模塊為專業綜合實踐模塊,如創業者ERP沙盤對抗項目、VBSE跨專業綜合實訓平臺、創新創業綜合實訓平臺等,通過游戲與對抗賽的方式訓練學生的創新能力。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每一次實踐的內容與情境都是不一樣的,恰恰滿足了管理會計實踐所需要的變化性的實踐內容。第三模塊為專業社會實踐模塊。學生既可以通過申報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真刀真槍上陣廝殺,也可以跟著自己導師進入企業中演練。
4.“供給側”改革對管理會計教育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教師與學生之間也是一個典型的供需關系。教師作為供給側一方仍需進行結構性改革,如知識的結構性改革、教學方法方式的結構性改革、教學模式創新的結構性改革等。從供給端入手,不僅有扎實的理論知識,有豐富的管理會計實踐經驗,更有創新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拉升教師的“雙能力”水平,從而優化需求端。“雙能力”水平是指一方面有較高的教學水平,能夠恰當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實施有效的教學管理與考核,促進學生積極學習;另一方面有較高的實踐水平,能夠參與到企業管理會計工作中去,指導學生為企業解決相關管理會計問題,為企業排憂解難,創造價值。
5.完善管理會計專業人才評價體系
一個完善的人才評價體系是促進專業人才快速成長的主要途徑之一。第一是根據《指導意見》,將管理會計專業知識納入到繼續教育課程中;在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考試、會計職稱考試、注冊會計師執業考試中適當增加管理會計知識的比重,從而引起會計人員對管理會計的重視,也快速提升會計人才向管理會計人才的轉型發展;進行國際交流合作,鼓勵管理會計人才考取美國注冊管理會計師(CMA)資格證書,使管理會計人才快速與國際接軌,達到國際水平。第二是我國相關部門盡快完善中國的注冊管理師的資格認證,推動我國管理會計人才隊伍建設。
結論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會計人才向管理會計人才的轉型發展的同時,管理會計人才又助力供給側實現三去一降一補的改革目的。同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校會計教育向管理會計教育的轉型發展的同時,高校會計教育的轉型發展從供給側入手優化了需求側,為會計人才市場提供了優質勞動力,促進供給側改革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趙逸群.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會計行業的影響分析[J].中國市場,2016(29):55-56.
[2]苗娟.淺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會計職能發揮[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16(6):40-42.
[3]袁廣林.供給側視野下高等教育結構性改革[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6(6):15-21.
[4]潘懋元,周群英.從高校分類的視角看應用型本科課程建設[J].中國大學教學,2009(3):4-7.
[5]魯武霞.高職??婆c應用型本科銜接的桎梏及其突破[J].高等教育研究,2012(8):59-60.
[6]曾澤瑋.關于“供給側”改革下管理會計教育的若干思考[J].赤峰學院,2016(8):119-120.
Abstract: "Employment-oriented" and "Practice-focused"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als training mode under "employment-oriented, practice-focused" horizon.
關鍵詞: 就業導向;實踐;培養模式
Key words: employment-oriented;practice;training mode
中圖分類號:G4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5)04-0242-02
1 構建“崗位主導、能力本位、學做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根據職業教育職業性、實踐性、技能性的特點,圍繞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要求,以學生職業能力掌握為核心,專業技能培養為主導,在進行調研分析的基礎上,構建“崗位主導、能力本位、學做結合”人才培養模式,體現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形成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1.1 崗位主導 以行業需求調研和典型工作任務分析為基礎,對會計崗位能力進行分析,制定會計崗位課程標準,開展崗位模塊教學,并利用校內外實訓實習條件開展跟崗實踐,培養學生以崗位能力為核心的會計綜合技能。
1.2 能力本位 通過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改革,培養學生形成以會計崗位能力為核心,基本素質能力和職業拓展能力為支撐的綜合崗位能力體系,其中會計崗位能力主要包含會計基本操作能力、財務會計核算能力、財務報表編制能力、成本會計核算能力、納稅申報與稅務核算能力、出納實務能力、會計電算化能力等,見表1。
1.3 學做結合 課程教學與跟崗實踐相結合,充分利用實訓實習環境開展手工崗位實訓、會計電算化實訓、綜合模擬實訓、沙盤演練實習、財務咨詢公司的真賬演練、暑期拜師跟崗實習、企業頂崗實習等方式,實現做中教,做中學,拉近課堂與工作崗位的距離,實現校與企、教與學、師與生之間的互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會計主要崗位及其核心能力分解
會計專業主要崗位能力,以期待對職業崗位、專業課程內容、職業標準、教學過程、生產過程、職業資格證書、學歷證書的有效對接融合有一定借鑒意義。會計主要崗位及其核心能力分解如表1所示。
3 課程體系、教學模式、教學評價體系及實訓基地建設
3.1 “三模塊三融合”課程體系 按照崗位能力要求,對課程結構與課程內容分析,制訂課程標準,進行課程開發。加強實踐教學,構建以崗位能力為核心的“三模塊三融合”的課程體系,以真實工作崗位和工作環境形成學習情境,培養崗位能力。通過課程對接崗位、教材對接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針對性和就業適應性。“三模塊”包括基本素質模塊、專業技能模塊、職業拓展能力模塊?!叭诤稀笔侵刚n程教學與職業資格證書融合、課程教學與崗位能力融合、課程教學與跟崗實踐相融合。
3.2 “學做結合,理實一體”教學模式 通過“學做結合,理實一體”教學模式改革,加強崗位教學研究,設計教學項目和任務,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采用崗位教學、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場景教學和模擬教學,實施“學做結合”的教學模式和“理實一體”的教學方法,實現做中教,做中學。強化校內實訓環境建設,為教學手段與方法改革提供良好的平臺。
3.3 “多主體多形式”教學評價體系改革 一是評價主體多元化,行業、企業、教師、班級、學生都是教學評價的主體;二是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引入考查、實踐操作、項目測評、調查報告、口試、競賽、資格認證、崗位鑒定、畢業生跟蹤回訪等多種考核方式,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并重,著重考察學生的能力與素質。
3.4 完善校內實訓基地建設 ①實訓室建設。在現有手工會計模擬實訓室和會計電算化實訓室的基礎上,新建成財稅一體化多功能模擬實訓中心、ERP沙盤模擬實訓室、審計模擬實訓室,進一步改善教學實訓環境。引進一家財務咨詢公司為學生搭建真賬演練、頂崗實習的平臺,開展記賬、稅務、財務咨詢等業務,學生可隨時在校內參與“全真”會計實習,有助于提高學生專業崗位技能和就業競爭能力。②完善實訓管理制度。結合新建的會計實訓中心(室)的管理要求,進一步修訂完善《會計專業校內實訓基地管理辦法》、《會計專業校內實訓基地使用及與維護管理制度》、《會計專業實訓基地社會共享使用管理辦法》,規范實訓基地的管理,進一步提高實訓基地服務專業教學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柯艷霞.“崗位定制”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承德石油高等??茖W校學報,2012(6).
[2]杜慶.“崗位定制”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及其課程構建的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6).
[3]奚立平.“能力導向,層次遞進”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6).
把什么內容嵌入到高職會計專業的常規教學中是嵌入式教學模式研究的核心內容。結合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規格,嵌入式教學嵌入的內容主要包括科學價值觀、人生觀、綜合素質、職業技能、職業拓展能力等四個方面的內容。
1.1科學價值觀、人生觀的嵌入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抵制享樂主義、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等錯誤的思想,這是在會計工作中做到廉潔自律的思想基礎,這就要求會計專業學生必須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加強自身社會適應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訓練,這是奠定廉潔自律的基礎。
1.2綜合素質的嵌入會計人員綜合素質的高低不僅影響其職業技能、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的高低,進而影響其自身職業生涯的發展。因此,綜合素質的培養是高職會計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修養、法制意識和政治素質,確保實事求是、客觀公正、準確規范、誠實守信地做好本職工作;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口頭與書面表達能力、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以提升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實現團隊價值最大化;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借助工具書閱讀、翻譯、撰寫一般外文專業技術資料的能力,以適應涉外工作的需要;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及信息采集、分析和利用的能力,以滿足會計工作對現代信息技術的需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接受新知識、新事物以及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能夠運用正確的思想、觀點與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提高學生的通用能力,滿足企業對會計人才的綜合素養的要求。
1.3職業技能的嵌入會計從業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會計專業知識和技能,才能勝任會計工作。職業技能,也可稱為職業能力,是人們進行職業活動、承擔職業責任的能力和手段。就會計而言,其職業技能包括會計理論水平、會計實務操作能力、提供會計信息的能力、職業判斷能力以及職業經驗等。為了提高學生的會計職業技能,要注重培養學生運用會計專業知識進行會計核算的賬務處理能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會計信息處理的能力、運用會計專業知識編制財務報表、進行報表分析的能力,以提高學生的會計理論水平和實務操作水平;要注重培養學生運用會計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對會計處理原則、會計處理方法等進行合理、合法的職業判斷和選擇的能力,以積累學生的職業判斷經驗。
1.4職業拓展能力會計人員要想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就要不斷地提升自己職業拓展能力。因此,在培養學生的普世價值觀、綜合素質、職業技能的同時,還要兼顧學生的職業拓展能力的培養。要注重培養學生運用連續幾年的財務報表進行財務預測、財務分析以及財務決策的能力;要注重培養學生用相關稅務法規對企業的稅收進行整體規劃的能力;要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相關專業知識進行內部控制制度框架設計的能力,以拓寬學生的職業上升通道。
2、嵌入的時間
上述的科學價值觀、人生觀、綜合素質、職業技能、職業拓展能力等四個方面的內容具體什么時間嵌入到哪些課程常規教學中是另一個值得探討的深層次問題。不同的嵌入內容應該在不同的時間嵌入到會計常規教學之中。具體來說,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以及會計法律法規、會計職業道德、會計崗位認知、會計職業規劃、計算機的操作與應用、商務應用文的寫作與訓練、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訓練等綜合素質的培養應該貫穿第一至第六個學期所有課程常規教學之中;關于職業技能的具體嵌入時間,要視具體的崗位而定,一般而言,出納員崗位,應于第一學期將盤點核對現金、編制資金日報表、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填寫各種結算單據以及收銀識別假鈔等基礎技能嵌入《基礎會計》《出納實務》等課程的日常教學之中;成本核算崗位,應于第二學期將成本分配計算、撰寫成本分析報告、制作成本分析報告PPT演講稿等技能嵌入《成本會計》《財經應用文寫作》《演講與口才》等課程的常規教學中;會計核算崗位,應于第一至第三學期將填制審核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編制會計報表及其附注說明等技能嵌入《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等課程的日常教學中;納稅申報崗位應于第三學期將填寫納稅申報表、網上報稅、書寫稅務清潔報告、編寫稅務籌劃報告等技能嵌入《稅法》《稅務會計》《稅務籌劃》等課程的常規教學中;會計信息崗位,應于第四學期將會計憑證的錄入、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的輸出與維護等技能嵌入《會計電算化》等課程的日常教學中;財務管理崗位,應于第五學期將書寫項目籌資方案、撰寫項目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撰寫收入、利潤預測報告并制作成PPT演講稿等技能嵌入《財務管理》《管理會計》《財務報表分析》等課程的常規教學中;內部審計崗位,應于第五學期將現金盤點、存貨盤點、往來清算等技能嵌入《審計》課程的常規教學中。
3、嵌入的方式
將會計崗位的各項技能要求以什么方式嵌入到會計常規教學中,是事關嵌入式教學模式能否落到實處、能否在實踐中經受得住檢驗的關鍵環節。
3.1以常規課堂教學為嵌入載體要打破傳統的“滿堂灌”式的理論教學模式,要防止現實中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嚴重脫節的現象重演,就必須將會計的出納崗位、會計核算崗位、成本核算崗位、稅務申報崗位、會計信息化崗位、財務管理崗位、內部審計崗位的技能訓練分別嵌入到相對應的《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稅務會計》、《會計電算化》、《財務管理》、《審計》等理論課程的常規教學中,每堂課分不清是理論課教學還是實訓課訓練,理論課中有實際操練,實訓課中有理論講解,每一堂課的教學都是在邊理論邊實訓的過程中完成,真正落實邊教邊學邊做,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全面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大幅度提升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3.2借助布置課后學習任務的方式通過布置課后學習任務的形式,讓學生在學校圖書館、閱覽室、計算機房、電教中心或是自己的電腦上學會查閱、分析、撰寫各種財務分析報告、收入費用預測報告、投資籌資方案可行報告,在撰寫報告的過程中,自覺掌握了計算機的操作技能、Excel的制作技能、PPT的制作技能、應用文的寫作技巧等。
3.3以課后講座、沙龍、研討會、案例分析會等方式借助大型專題講座、小沙龍、小組研討會、實際案例分析會等形式,針對價值觀、人生觀、職業道德、當前的社會熱點、焦點等話題,讓每個學生在討論會上各抒己見、暢所欲言,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演講口才、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