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改革創新不足的整改措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按照我市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總體要求,以科學發展觀指導業務工作,認真分析當前制約政府投融資管理職能的機構資源、制度資源、人才資源、知識資源等四項資源,深入查找政府投融資管理實踐超前與政府投融資管理體制滯后的矛盾、融資規模的急劇擴大與政府債務風險急劇增加的矛盾等“兩個矛盾”,著力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思想觀念,突出創新,突出特色,突出成果,努力構建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開行貸款管理新體制機制,提高領導科學發展的能力,全面助推我市“三大目標”、“五大任務”的實現。
二、存在的不足
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圍繞政府投融資管理、政府債務管理,市資金辦結合兩年多來的開行貸款管理工作實踐,認真查找當前制約政府投融資管理職能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四個資源”缺少、“兩個矛盾”:
當前制約政府投融資管理職能的“四個資源”缺少:
一是缺少政府融資管理的機構資源。現有的政府部門設置和職能配置都沒有考慮政府的投融資管理問題。但政府的融資活動已經大范圍的展開,僅我辦監管的開行貸款規模已經達到400多億元,已經遠遠超過了財政的資金規模,目前大的財政監管力量已近萬人,而政府融資的監管力量僅有30幾位,加上各區縣開發區的兼職人員,也僅有百十余人,這種監管力量上的不匹配,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大問題。
二是缺少政府融資管理的制度資源。制度也是資源,在現代社會的治理結構中,制度性資源是否豐富幾乎是衡量一個社會進步程度的重要標志。形成制度性資源需要時間、需要成本,從20*年以來,資金辦結合開行貸款的監管實際,形成的制度已經成為*市全國一流銀政合作模式的重要基礎和標志,但這種資源還沒有上升為政府層面的資源。
三是缺少政府融資管理的人才資源。政府的融資工作始于2005年,但當時政府對融資的監管借用了財政部門的力量,但隔行如隔山,財政監管與融資監管畢竟有較大的區別,財政部門本質上沒有政府融資方面的人才儲備。20*年資金辦成立之后,進行積極的人才培養和人才轉型,積累了一些人才,這是目前管理政府融資的有生力量。但人數太少,無法滿足政府融資管理的需要。
四是缺少政府融資管理的知識資源。政府融資是伴隨著有限政府理念的確立,伴隨著公共財政體系的建立,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育而產生的一種新的政府管理職能。所以總體上我們國家都缺少這方面的研究和知識資源。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識資源,當政府融資活動被啟動的時候,個方面的共識太少,執行起來交易成本非常昂貴。
當前影響政府投融資管理的“兩大矛盾”:
一是政府投融資管理實踐超前與政府投融資管理體制滯后的矛盾。目前,僅我辦監管的開行貸款規模已經相當于政府財力的資金規模,且涵蓋范圍包括全市所有的區、縣(市)、開發區,在市本級涉及交通、城建、土地、教育、衛生等多個主管部門。資金使用涉及財政、發改委、審計、人事等多個政府管理部門和省開行、省財政廳等外部單位。作為一個新的管理部門,資金辦監管力量不足的問題也已經凸顯,相對當前開行貸款資金管理規模和復雜程度,政府投融資管理領域專業人才資源短缺,雖然我辦進行了積極的人才培養和人才轉型,積極補充政府投融資管理的有生力量,但仍無法滿足政府融資管理的需要。從融資規模到項目資金使用,我市政府投融資工作進展較快,而在投融資管理的職能配置、體系構建、人才資源、職能強化方面相對滯后。政府投融資管理實踐超前與政府投融資管理體制滯后的矛盾相當突出。
二是融資規模的急劇擴大與政府債務風險急劇增加的矛盾。在全球經濟危機大背景下,“保增長”是加速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舉措。上半年,隨著我市“保增長”工作的不斷深入,全市對融資渠道不斷拓寬,融資規模越來越大,上半年,我市開行貸款融資實際到位58.49億元,同比增長200.88%,實際使用開行貸款資金44.09億元,同比增長125.27%。由于開行貸款以政府信譽為擔保,兩級財政的償還壓力急劇增加,特別是從今年開始,我市進入還款高峰期,全年達到60.1億元,是去年的2.14倍,僅三季度就需償還25億元。目前,*、*等區縣償債資金來源明顯不足,如何平衡融資規模與政府債務風險,關系著全市經濟與社會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急需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決,如何化解“保增長”中的債務風險成為當務之急。
三、整改措施
以“保增長”為目標,以開發性金融為主要合作方式,以銀政合作為主要運營模式,以防范政府債務風險為重點,合理利用現有規則,借鑒國際成功經驗,立足當前,就是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堅持以“保增長、保償貸、強調度、強管理”的“兩保、兩強”為工作主線,不斷發揮開發性金融合作對我市經濟的促進作用;立足長遠,加大開行貸款資金運籌力度,完善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強化政府投融資管理和政府債務管理兩大職能,建立一個安全、規范、高效的政府投融資管理大團隊、大體制,實現政府投融資管理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一)創新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助推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圍繞職能、機構、法規、人才,強化政府投融資管理體制建設。
1、在政府投融資管理職能建設方面,適應全市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的需求,不斷強化投融資管理這一政府全新職能,加大市本級、區縣市、項目單位三個層次的投融資管理機構的充實、理順,實現管理資源的配置與融資事業發展相匹配。主管領導:*責任處室:項目處整改時限:2009年10月
2、在政府投融資法規建設方面,要以我市已有的開行貸款投融資管理法規制度體系為基礎,不斷加以整合提煉、完善提高,形成我市投融資管理方面的法規制度性資源,并體現我市政府投融資管理的比較優勢。主管領導:李忠信責任處室:政策信息處整改時限:2009年12月
3、在專業化人力資源提升上,本著大團隊、大素質、大能力的方向,做好開行資金監管人力資源提升工作,更多地關注區縣和項目單位的人力資源的配置,增量上加快人才選拔,存量上實現能力、素質提升優化,為政府融資職能的強化提供充足的人才資源保障。主管領導:李忠信責任處室:綜合處整改時限:長期
以開發性金融合作為基礎,圍繞資金借入、使用,強化開行資金運行機制創新。
4、深入總結以開行貸款為主的開發性金融合作成功經驗,著力解決運行機制上的問題,努力構建一個政府主導、區縣監管、項目單位實施的開行貸款資金運行大機制,實現監管能力的提升。主管領導:李忠信責任處室:資金辦各處室整改時限:長期
5、與省開行、各相關市直單位、區縣政府建立多方工作協調機制,明晰管理內容、工作程序和運行機制,建立開行貸款管理工作協調機制。主管領導:*責任處室:項目處整改時限:2009年9月
6、結合資金實際需求狀況,建立資金提取、使用計劃,對開行貸款資金提取和使用實行動態控制,規范計劃調整程序,確保計劃建立的準確、執行的嚴肅,強化開行貸款資金計劃管理機制。主管領導:*責任處室:項目處整改時限:2009年10月
7、嚴格執行《開行貸款資金支付審核規范》,強化資金內審程序,改變資金審核、復核順次進行為雙向審核同時進行,保證支付審核工作質量,建立開行貸款資金平行審核機制。主管領導:*責任處室:項目處、統計處整改時限:2009年11月
8、明確審計內容、范圍、程序,對已完工和開行貸款資金使用接近完畢項目,會同省開行、審計部門、專業審計機構開展項目結項審計工作,建立結項審計工作制度。主管領導:*、*責任處室:項目處、資金中心整改時限:2009年12月
9、以打造全國一流的開行貸款資金管理品牌為核心,按類別分別規范城建、交通、教育、衛生等事業單位和集團、上市公司、基層企業等多種類型的開行貸款會計核算制度,建立全市統一的開行貸款資金會計核算體系。主管領導:*責任處室:資金中心整改時限:2009年12月
10、擴大統計隊伍,實行開行貸款資金運行信息制度,健立覆蓋全市開行貸款項目的風險監測信息網絡,完善統計分析預警機制。主管領導:*責任處室:統計處整改時限:2009年11月
11、結合科學發展觀和機關文化建設,強化項目管理、資金運行、會計實務、債務管理等投融資專業領域知識的培訓,加大專業化人才的培養與管理,健全人才資源培養機制。主管領導:李忠信責任處室:綜合處整改時限:2009年11月
(二)強化政府債務管理職能,防范債務風險,切實維護政府融資信譽和投融資環境。
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有效防范政府債務風險,維護政府融資信譽。
12、在項目前期立項上,要與相關機構和政府部門做好溝通協調工作,提前介入新項目,在立項評審階段,重點預測償還能力,落實償還資金來源,全力控制政府債務風險。主管領導:*、*責任處室:項目處、償貸處整改時限:2009年9月
13、在拓展償還渠道上,對*、*、*、*、*等償還困難的區縣,要探索資本運營手段,加大指導力度,采取更加靈活的辦法,通過激活增量、盤活存量、歸墊返還、增加財政收入等多種方式擴大還款資金來源渠道,擴大償債資金來源。主管領導:*責任處室:償貸處整改時限:2009年9月
14、在創新還款運作方式上,加強對還款資金統籌調劑力度等措施,重點做好東藥產業園項目5.55億元償貸資金的運作,提前償還即將到期的開行貸款,降低貸款融資成本,確實保證我市今年的開行貸款本息償還任務。主管領導:*責任處室:償貸處整改時限:2009年10月
15、在強化預算管理上,要積極應對當前的還款壓力,進一步加大政府債務預算管理力度,尤其是強化執行力度,要會同市人大對預算落實情況做好聯合檢查,確保償債預算落實到位、執行到位;要完善a類考核制度,發揮績效考評的監督作用,提高區縣政府的償貸意識,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為后續資金的不斷注入提供良好的信譽保證,促進全市經濟的全面發展。主管領導:*責任處室:償貸處整改時限:2009年12月
(三)加強隊伍建設,提升綜合素質,打造精英管理團隊。
16、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身黨性修養和作風養成。認真對照加強黨性修養和作風養成,落實黨政機關厲行節約、遵守廉潔自律五條規定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等方面相關規定要求。主管領導:李忠信責任處室:綜合處、機關黨總支(工會)整改時限:2009年12月
教育督導反饋就是教育督導部門在全面、客觀、真實地督導評估被督導單位教育工作的基礎上,督導部門通過對收集到的教育信息鑒別、篩選、綜合和系統分析,找出被督導單位教育工作中取得的成績和長處,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然后采用當面交換意見或書面督導評估報告等形式,對被督導單位的工作,肯定成績,指出不足,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這是教育督導工作過程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
對中小學校督導檢查后,必須安排督導反饋這一環節,向被督導單位反饋督導情況,這樣才能讓被督導單位進一步發揚成績,改進不足,促進學校進一步發展;同時,也有利于加強督導部門與學校之間的溝通與聯系,有利于督導部門總結督導工作中的得失,進—步加強和改進督導工作,有利于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領導掌握學校辦學情況,為領導有效決策提供依據。
1、督導反饋要具有權威性。教育督導部門組織的督導評估是代表政府及教育部門管理教育的一種行政行為,具有執法監督的權威性和教育管理的指令性。可以對下級政府的教育工作,對所屬各級各類學校的工作進行監督、檢查、指導和評估,對違背教育方針政策和違反教育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制止或者責令限期整改。在督導反饋時,督導部門要履行職責,行使職權。
2、督導反饋要具有及時性。督導反饋也要及時,做到對被督導單位教育工作的主要成績以及好的做法及時肯定,予以鼓勵,讓他們繼續發揚光大,對存在的問題以及不良教育行為,也要及時指出并進行調整和控制,盡量減少不必要的負面影響和危害。
3、督導反饋要具有科學性。只有科學的督導反饋,才能真正幫助被督導學校端正辦學思想,規范辦學行為,遵循教育規律,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一是有正確的導向。在督導反饋中要依據有關教育的方針政策幫助學校端正辦學思想,做到督導反饋方向正。二是規范辦學行為:要依據教育法律法規,規范學校的辦學行為和教師的教學行為,及時扭轉違反教育法律法規的現象,做到督導反饋有根據。二是遵循教育規律。要根據教育教學管理理論,教育教學規律以及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來評價學校的各項工作,做到督導反饋有理論。
4、督導反饋要具有指導性.教育督導工作,“督”是手段.“導”是目的,重在對被督導單位的工作進行指導,幫助他們改進和提高工作。在反饋督導情況時,都能做到通過肯定成績,來強化正確的教育行為。進一步完善和優化學校的工作,同時也要指出影響學校進一步發展的存在問題,并提出改進意見及整改措施,幫助他們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共商學校教育發展大計,辦求真正做到重在指導學校工作的口的。
5、督導反饋要具有實效性。督導反饋要堅持實效性原則,要對學校工作有所促進,對學校工作有所幫助,并要發揮督導評估結果的效能。一是對學校工作有所促進.教育督導的目的就是要促進學校工作的提高,促進學校工作的進步。在督導反饋時,始終要堅持實效性原則,力求通過督導,對學校工作有所促進。二是對學校工作有所幫助。學校在辦學中有些困難自身是無法解決的,諸如經費投入、硬件高施建設,學校周邊環境的治理等問題,督導部門要盡力幫助協調解決。三是充分發揮督導評估結果的效能。在督導評估結束后,督導部門除了向學校反饋外,還有必要將督導情況通報公示,特別是對違反教育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公開曝光,并將督導評估結果作為獎懲學校、調整教師的重要依據。
6、督導反饋要具有激勵性。一在自我評價中激勵。在組織綜合督導評估前,首先要讓被督導單位對照督導評估方案,對自身工作進行及時檢查、總結和鑒定,讓他們不僅知道自己的成功之處,而且清楚存在的差距和問題,這樣讓他們主動參與和積極配合,有利于激發被督導者的主動性、自覺性和積極性。二在肯定成績中激勵。在督導中,對被督導單位的主要成績要通過通報表揚、現場觀摩、表彰獎勵或在會議介紹經驗等方式,對被督導單位進行激勵。三在指出問題中激勵。在督導中發現被督導單位的不足和問題,不能總是一味地批評,“一棍子打死”,而是要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指導他們改進不足的方法和措施,并給他們鞭策,為他們鼓氣,幫他們加油,讓他們看到希望,激勵他們面對差距,樹立信心,改進不足,迎頭趕上。
7、督導反饋要具有藝術性在督導反饋時要注意反饋的方法,講究反饋的藝術,才能真正收到督導反饋的最佳效果,一是建立良師益友的關系。督導和被督導之間,應該建立起良師益友的關系,要讓被督導單位明確督導室不是去“挑刺”的,而是與學校攜起手來,共同為了學校總結經驗,改進不足,提高辦學水平的,是為了學校的發展.為了學校
在此基礎上,充分吸收前一階段學習交流、開展“問計求智大調研”活動等取得的成果,并廣泛征求黨員干部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形成了領導班子關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情況的分析檢查報告。
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情況
黨的十六大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市建委領導班子帶領建設系統廣大干部職工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建設經濟強市、文化大市、綠色城市、實現“兩提前、一率先”的奮斗目標,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協調推進,精心組織各項城建重點工程,扎實搞好城市管理工作,推動了城建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建設系統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一)堅持以人為本,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功能。按照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要求,大力實施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城市服務功能,提升城市形象。一是完成了新城區總長度*3公里的道路建設及*座橋梁建設等多項工程,中心城區對張南路、昌國路等多條道路進行了建設改造,改善了城區交通環境。二是建成了昌國路立交橋、辛曹大型垃圾焚燒電廠等大型公共服務設施,實施了運動員公寓建設,進一步提升了城市形象。三是投資2億多元對中心城區排水管網進行了改造,實施雨污分流,大大提高了城區汛期排水能力。四是實施污水處理廠建設與改造,建成城市污水處理廠*座,完成8處污水處理廠改造,日處理能力達到*萬噸。五是大力實施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從*年起綠地增量每年都超過300公頃,先后完成了**人民公園、高新區火炬公園、桓臺少海公園、沂源沂河源公園等一批精品園建設與改造,成功創建了國家園林城市。六是實施了中心城區河道整治工程,對豬龍河河道進行全面整治,其中一期工程*5公里,年底將竣工,完成投資*億元,大大提高了河道行洪能力,提升了河道景觀質量。七是實施舊居住區綜合整治,中心城區對河濱片區等三個舊小區實施整治,改造完善基礎設施,提升生態景觀質量。
(二)堅持民生為重,扎實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活動,城鄉面貌顯著提升。*年以來,緊緊抓住群眾普遍關注的“臟亂差”問題,全面深入地開展了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活動,先后開展了小街巷、廣告牌匾、舊住宅小區、白色污染等多項專項整治活動,共整治小街巷*條,粉刷沿路建筑*萬平方米,取締占路攤點*萬人次,整治廣告牌匾*萬塊,清理亂貼亂畫*萬余處,整治舊住宅小區*余個,城市主干道、出入口、風景名勝區等窗口部位煥然一新,形成了一批亮點區域,大大改善了城鄉環境面貌。
(三)堅持城鄉統籌,加快村鎮建設步伐,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初見成效。*年以來,全市用于村鎮建設的投資達*余億元,農村城鎮化水平顯著提高,建制鎮和中心村及*人以上村莊的規劃調整完善率分別達到了*和*,建制鎮駐地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率達到*。完成了*個建制鎮的垃圾中轉站、*個村莊的*個封閉式或半封閉式垃圾池建設及*個建制鎮的垃圾處理體系建設。
開展了科技、規劃、設計等“三下鄉”和為農民建房、修路、改水、改廁、改善人居環境等“五方面”服務活動。
(四)堅持科學引導,不斷加強建設行業管理,努力做大做強建設產業。*年以來,全市建筑業產值累計完成1230億元,增加值*5億元,利稅*56億元,外出施工產值累計達396億元,建筑業從業人數始終保持在*萬左右,每年從事建筑業獲得的收入達*多億元,建筑業綜合實力位居全省領先水平。房地產開發累計完成投資*億元,帶動相關產業增加值*億元,累計完成商品房施工面積*0*萬平方米,建設了世紀花園、中潤華僑城、黃金國際等一批生態和諧宜居社區。
(五)堅持科技創新,積極推廣建筑節能新技術和新型墻體材料,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年至今,我市新建新型墻材生產企業*家,年設計生產能力21億塊標磚,實際生產15億塊標磚,累計生產新型墻材約63億塊標磚,利用工業廢渣*余萬噸,節標煤約*萬噸,節地近1000*畝,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質的排放量約*余萬噸,直接經濟效益達13億元,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同時,積極推廣應用“四新”技術和產品,全市采用各種土壤源、淺層水源、污水源、地熱等熱泵技術供熱制冷的建筑面積達*多萬平方米,銷售安裝太陽能達*余臺。
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十六大以來城市建設各項事業雖然取得很大發展,但是通過廣泛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特別是隨著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深入開展,對科學發展內涵的認識和把握逐步深入,也進一步查找到了制約城市建設科學發展的問題和不足。
(一)發展理念、發展思路方面。一是在運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工作實踐中思想不夠解放,工作思路不夠開闊,開拓創新意識不強,主要表現為在城市建設和管理上一定程度存在著小富即安、固步自封和盲目自滿的思想,眼光不遠,境界不高,工作標準低,起點定位低,設計、建設的精品工程少;二是專業人才缺乏,表現為高層次城建專業人才缺乏,遠遠不能滿足城建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需求;三是城市規劃、設計、建設項目中體現地域文化特色不集中、不鮮明、不系統,表現為城市建設缺乏足夠的文化含量、缺乏濃厚的人文底蘊,體現不出**文化特色;四是與先進城市、地區相比,城市建設投資形式單一,綜合運作城市資源經營城市的路子不寬不活。
(二)在涉及民生方面。一是與基層群眾溝通的渠道還不夠暢通,群眾意見不能及時有效納入城市建設決策層面,特別是群眾反映比較強烈的一些問題往往不能得到及時有效地解決;二是在解決城鄉結合部、城中村、舊居住區存在臟亂差方面缺乏扎實有效的措施和長效管理機制,年年在綜合整治上下不少功夫,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整治成效卻不能得到有效鞏固;三是在城市棚戶區、老工礦區改造方面力度不夠、措施不夠有力,牽頭部門作用發揮不夠;四是在當前擴內需、促發展的形勢下,出臺扶持設計、建設、房地產開發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相對較少。
(三)在黨性、黨風、黨紀方面。對重點崗位人員的教育和監督力度還不夠大,表現為個別黨員身上還存在著與認真、專業、務實要求不相適應的現象,有的黨員干部責任意識不強,工作作風漂浮,工作精力不集中,缺乏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
三、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認真分析查找整理出的三個方面的問題,既有工作上的又有思想作風上的,這些問題集中反映出我們黨員干部在職責定位的認識上有差距,在工作作風上有差距,在發展理念、發展思路上有差距,這些差距表現在具體工作上,根子在思想上觀念上。通過開展學習實踐活動,我們進一步認識到這實質上是對科學發展觀學習領會不深,精神實質把握不準,因而導致工作上的差距。
一是對科學發展觀的學習認識不深不透。對科學發展觀學習不夠系統深入,對其內涵和精神實質把握不準,導致在理論聯系實際、運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我市城市建設實際工作中存在差距,特別是在發展速度和建設規模上缺乏積極有為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在與一些建設速度較快的城市相比時,往往過多強調客觀原因而安于現狀或自我滿足,而沒有上升到科學發展觀的高度來認識這一問題,沒有認識到只有適應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要求的城建事業,才是科學發展的城建事業。
二是思想解放不夠,創新意識不強。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有的領導干部解放思想的自覺性、主動性不強,視野不夠開闊,有時還存在經驗主義、按部就班、因循守舊的惰性思想,不善于吸納先進城市、地區在城市建設方面的新思路、新理念,強調城市結構特殊多,結合實際的改革創新少,缺乏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勇氣,缺乏憂患意識、爭先意識和機遇意識,奮起直追和趕超的動力不足、魄力不大。
三是工作境界標準不高。對城市建設本身的認識還停留在傳統的認識和習慣的思維定勢層面上,無論是設計、建設還是管理都存在境界不高、標準不高的問題,在工作上習慣于自己和自己比,小富即安,固步自封,不能跳出**看**,不善于把城市建設工作和擔負的職責放到全市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的大局中去權衡去把握,看得不夠遠、定位不夠準;在工作標準上沒有真正將城市建設當做一門藝術、一門學問來研究、來對待,工作標準不夠高,要求不嚴,因而整體水平不高。
四是體制不順、機制不活。城建事業既是關系經濟社會事業的基礎性行業,又是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涉及面廣,工作關聯性強,需要職責分明地實施管理,而目前的管理體制不順,同一件事情多家管理,應是內在有機統一的事情,因分屬不同部門,必須政府協調才能推進,嚴重影響工作效率,也影響政府形象。系統、單位內部缺少權責明晰、賞罰分明的約束激勵機制,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沒有很好地釋放和發揮。
五是工作作風不夠扎實。有的黨員干部在工作中仍存在著浮躁情緒,學習不認真,工作不認真;專業知識不精,刻苦鉆研不夠,工作不努力,不扎實,滿足于以會議、文件的方式部署落實工作。領導干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一線調查研究不夠,幫助基層、群眾及服務對象解決困難的積極性和力度不夠。
四、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形成的共識
通過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及總結近年來城市建設的經驗,初步達成了四個方面的共識。
一是對城市建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新的認識。城市建設事業作為全市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的基礎性行業,能否實現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直接決定和影響著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速度和質量,尤其在當前面臨工業化、城市化加速推進的大趨勢下,在中央和省、市接連出臺一系列擴大內需、促進發展政策措施的大形勢下,城市建設擔當的責任更為重大,我們必須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解放思想、順應趨勢、乘勢而上,緊緊抓住新一輪難得的發展機遇,既要加快發展又要科學發展,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做出應有的貢獻。
二是對城市建設的內涵和定位有了新的認識。城市建設不僅僅是一般的修路建橋蓋樓房的技術,更是一門內涵極為豐富的綜合性的學問是一門藝術。城市建設者的眼界高低、對城建工作認識的深淺決定了城市建設水平的高下。要真正使城建工作有提高,城市建設出精品、有亮點,就必須堅持高點定位,切實將城市建設作為一門藝術、一門學問來對待、來研究;就必須逐步從浮躁自滿、閉門造車、固步自封的情緒和狀態中解放出來,從全國、全省發展大勢和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去考量,確定更高的目標參照系,始終與強的比,和快的賽,向高的攀;就必須按照劉慧晏書記對城建工作提出的“四大原則”、“八個意識”的具體要求,放眼長遠,精益求精,打造特色,多出精品。只有準確把握城市建設的內涵,堅持高起點定位,才能真正使我們的城市美起來、靚起來、鮮活生動起來。
三是對城市管理及建設行業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認識。城市管理及建設行業管理工作要真正上水平、全面體現以人為本,就必須樹立高標準、創一流的理念,無論是建筑市場管理、房地產市場管理、勘探設計市場管理,還是市容市貌、城鄉環境綜合整治,都要堅持高標準、嚴要求,規范化,現代化。城市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實現科學高效管理,必須借助于先進的信息、智能化手段,在科學管理、精細管理上做文章,才能實現一流管理目標。
四是在創新發展思路上有了新的認識。要破解當前城市建設面臨的難題,就必須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充分學習借鑒濟南、青島等先進城市的經驗做法,樹立運營城市的理念,走市場化運作的路子,開辟多元融資渠道,破解城市建設資金的瓶頸制約,特別是城市舊城區改造、棚戶區改造上尤其需要創新工作思路,才能有效推進。在建設管理中要堅持創新提高建設管理水平,只有堅持創新,在設計上才能“出精品”,在建設上才能“創優質”,在管理上才能“精細化”,堅持創新才能打造一批精品工程和標志性工程,塑造品牌形象,彰顯城市個性。
五、進一步推進城市建設科學發展的主要思路和措施
根據查找出的問題及剖析情況,結合學習實踐活動達成的城市建設科學發展的共識,經領導班子認真研究,進一步統一了思想。城市建設要科學發展,就必須緊緊圍繞“建設生態和諧宜居城市”的實踐載體,立足于組團式城市特點,按照“中心凸出、十字展開、組團發展、以城帶鄉”的要求,通盤謀劃,合理布局,把發展的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統一起來,在發展理念上進一步突出以人為本,切實從城市建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出發,樹立民本意識和精品意識,切實將民生情懷融入城市品格。在城市建設和管理工作中創新理念,提高標準,強化措施,力求全市城市建設管理水平有新的飛躍。
(一)加強學習,提高領導科學發展的能力。繼續按照市委的統一部署要求,扎實搞好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進一步加強領導,強化責任,精心謀劃、精心部署、精心安排好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環節的工作,要繼續突出活動實踐特色,把解決突出問題貫穿于學習實踐活動始終,科學制定整改落實方案,抓好協調督導,保證學習實踐活動不走過場、不出偏差,取得實效。當前要緊緊抓住中央擴大內需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的重大機遇,在全市城建工作務虛會的基礎上,進一步解放思想,積極謀劃城建項目,力爭有更多的項目列入省、市的“大盤子”和重點項目;要突出抓好群眾反映強烈、要求迫切的城建基礎設施完善和舊城區改造等民心工程;要切實抓好建設系統安全生產工作和農民工工資清欠工作,統籌協調,處理好因城市建設、舊城改造、征地拆遷引發的各類矛盾和問題,在協調發展的實踐中努力提高領導科學發展的能力。
(二)以人為本,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確定實施五項工程,進一步提升城市承載能力和服務功能。一是加強河道治理。實施豬龍河綜合整治二期工程,繼續對豬龍河人民路南兩段*07公里的河段實施綜合整治,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實施高標準景觀綠化改造;對玉龍河*5公里河段進行綠化、亮化提升改造,同時對世紀路進行路面升級、綠化提升。二是實施中心城區路網改造提升工程,重點對中心城區華光路、共青團路、太平路、西五路、金晶大道、王舍路等道路進行改造。三是加強城市污水處理。對西四路等道路進行雨污水管道建設,配套完善各區縣雨污水管網,完成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及再生水回用工程。四是繼續實施城鄉一體化垃圾處理體系工程。按照城鄉一體化要求,在全市各鄉鎮建立起完整的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設施,配套運輸車輛,實現城鄉生活垃圾集中無害化處理。五是完成數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積極借助科學、先進的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在張店區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全市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網絡,保障城市安全有序運行。
(三)注重民生,大力實施惠民便民工程。要在全力抓好已經確定的為民所辦實事的基礎上,結合實際謀劃一批新工程。一是實施局片區改造,采取市場化運作方式對局片區進行整體開發、改造。二是實施抓好工礦區、“城中村”和老舊居住區改造工程,對張店區潘莊、西寨、新鎮、西張、王舍*個片區及高新區魏家村片區進行改造。三是實施中心城區重要節點和道路綠化工程,重點對西八路、世紀路與濟青高速路口、張店青年公園、聯通路、市政府三宿舍西側綠地等進行建設改造,同時,繼續實施便民游園建設,全市將建設和平小區游園、張北路齒輪廠游園、張辛路游園、西六路游園等*余處街頭便民游園,進一步完善*米服務半徑綠地系統,使城區居民享受到更多的綠色。四是定期召開座談會,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行風監督員、專家學者及服務對象等對城市建設工作提出意見建議、獻計獻策,暢通接納民意、傾聽民聲、改進工作的渠道。
(四)科學監管,積極引導建設產業健康發展。一是積極引導房地產業發展。加強輿論引導,積極落實國家近期出臺的有關金融、稅收等支持政策,調動消費者購房積極性,幫助開發企業堅定信心,努力協調調整政府規費的收費標準、收費方式,壓縮辦事時限,同時通過調整優化住房供應結構,提高中小戶型供應比例,增加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供應,保持市場供求基本平衡、結構基本合理。二是切實加強對建筑業的管理。打破現行管理體制,規范管理程序,加強對村鎮工程、工業園區工程監管,實現對建設工程的閉合管理。按照封閉式管理、屬地管理和“誰管理、誰負責”的原則,進一步明確市及區縣責任范圍,確保管理到位。強化對招標投標、造價審核、工程監理等行為的監督管理。大力實施企業龍頭帶動和“走出去”戰略,做大做強做優建筑業,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三是要深入研究在當前擴大內需、促進發展的形勢下,如何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一系列政策,制定出臺一系列扶持設計、建設、房地產開發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幫助企業樹立信心,渡過難關。
(五)城鄉統籌,加大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力度。一是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著力建設統籌城鄉的水網、電網、路網、氣網、信息通訊網、生態環保網等,逐步形成城鄉一體的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網絡。二是開展環境綜合整治。重點加大對城鄉結合部、城中村、城市出入口及城市公共場所的環境整治,突出抓好以垃圾處理為重點的環境治理,實行戶集、村收、鎮運、區縣集中處理,將鎮村管理納入城市管理體系。三是加強鎮村生態建設。積極推進生態鄉鎮、生態村建設,實施以生態環境建設為重點的環境綜合整治“雙百示范工程”。四是協同其他部門做好合村并居工作,特別要以規劃為龍頭,高效節約利用好村鎮土地。五是積極研究制定解決城鄉結合部、城中村、舊居住區存在臟亂差方面的有效措施和長效管理機制,積極借助科學、先進的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提升城鄉環境管理水平。
(六)解放思想,提升工作境界標準。要進一步破除固步自封、淺嘗輒止的思想情緒,放眼全國同行業,盯緊兄弟城市,增強危機感,增強責任意識,始終保持清醒頭腦,樹立更高的目標要求,在設計上立足高品位、高標準,凸顯城市個性,釋放城市魅力;在建設上著力建精品、出亮點,洋溢特色風貌和氣息;在管理上堅持全區域、全時段、無縫隙、全覆蓋,用科學、規范、精細的管理營造優美宜居的環境;在城市建設運營上堅持“拿來主義”,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先進城市成功經驗,放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經營市場,將城市基礎設施部分或全部資產通過產權轉讓、入股拍賣、使用權出讓、經營權轉讓、bot、tot等方式,吸納社會資金進行資產運營,實現城市資產保值、增值、效益最大化,開辟多種融資渠道,有效解決城市投入不足的難題。
(七)多措并舉,造就“認真、專業、務實”的城建人才隊伍。要按照劉慧晏書記“以專業化的眼光,把城市建設好、管理好”的要求,不斷加大城建人才隊伍建設力度。一是加快各類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根據建設行業特點和人才成長規律,繼續與同濟大學等高校進行合作舉辦培訓班,著力培養和提高城建干部職工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努力提高專業化水平。堅持科學引進人才,通過公開招考、公開選拔、競爭上崗等形式,著重引進高層次人才和城市建設發展中急需的緊缺人才。二是要完善人才工作機制。進一步深化改革,打破崗位、專業界限,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破除部門和單位壁壘,根據工作需要進行靈活整合,做到人盡其才。三是注重在實踐中發現、鍛煉、培養人才,要注重在生產管理一線識別人才,要選派有潛力的年輕干部到城建一線,在實踐中磨煉、提高成才。四是健全激勵機制。進一步研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措施,激勵人才爭先創優,倡導優者上、平者讓、庸者下,讓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擔當重任。
(八)深化改革,健全完善城市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一是進一步理順城市建設管理體制。按照城市建設管理的內在規律,理順現行的管理體制,力求權責分明地實施管理。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本著更有利于城市建設科學發展的原則,在對五區事權下放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管理辦法,逐步從體制上解決好市區管理職責問題。二是根據這次開展學習實踐活動將要形成的科學發展工作機制,結合前段深化作風效能建設形成的機制,完善為指導科學發展,促進作風效能建設的長效機制。三是進一步健全完善干部管理的激勵機制。按照有關要求和規定,認真研究制定干部考核評價體系,按績論功,失職必罰,瀆職必辦,鼓勵保護、提拔重用那些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干部,警惕和堅決調整那些巧言令色、敷衍塞責的干部,真正形成干部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局面,激勵干部一門心思謀發展,全心全意干事業。
六、進一步加強領導班子自身建設的具體措施
按照認真、專業、務實的要求,抓班子、帶隊伍,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進一步抓好領導班子自身建設,努力做到“六個好”,即組織領導好、謀劃發展思路好、破解難題措施好、為民辦實事成效好、干部作風轉變好、體制機制創新好,切實發揮好領導班子在城市建設科學發展中的示范帶動作用,努力爭創“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好班子”。
(一)繼續堅持領導班子理論學習制度。采取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的方式,突出重點,狠抓落實,在學習自覺性、經常性、實效性上狠下工夫。在繼續堅持黨委中心組學習制度的同時,堅持做到“四有”、“五個一”,即有學習計劃、有必讀書目、有學習筆記、有考勤登記;每日堅持學習,每兩周集中學習一次,每季度進行一次集中總結,每半年邀請專家、學者開設一次輔導講座或形勢報告,每年舉辦一次理論研討會,確保學習教育的經常性和實效性。
(二)認真貫徹落實民主集中制原則。健全理順各種會議制度,定期召開黨委會議、主任辦公會議、中層干部會議,重大問題集體研究決定,充分調動和發揮班子成員的主觀能動性,增強班子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在領導班子成員之間定期開展談心交心活動,加強班子成員之間的交流溝通,增強班子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努力營造齊心協力謀發展、群策群力促和諧、團結一心干事業的生動活潑的工作局面。
(三)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繼續發揚在學習實踐活動中善于調查研究、體察民情的優良作風,堅持并落實領導干部服務基層聯系點制度,深入基層調查研究,虛心聽取基層和群眾的意見,研究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及時掌握第一手資料,做到工作決策反映民意、體現民意,切實幫助基層和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多為群眾著想,多關心干部職工的工作、生活,多為基層干部群眾辦好事、辦實事。
1體制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
1.1各項改革有序推進
1.1.1切實加強了領導,為醫改有序推進提供組織保障2009年5月,我省成立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并于同年11月明確了發改委、財政廳、衛生廳等16個成員單位職責,省政府加強了對醫改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各市、州、縣、市、區也相繼成立了醫改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形成了上下聯動、部門協調配合的醫改工作新格局。根據中央精神,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先后制定出臺了醫改實施方案、醫改重點工作安排以及18個配套文件,大部分市、州出臺了醫改實施方案,有力地推進了醫改工作。
1.1.2加大了醫改投入,為醫改有序推進提供財力支持2009年撥付醫改五項重點資金144.1億元(含基數和新增數,下同),2010年撥付165.6億元,2011年1至4月省級財政已撥付69.6億元。按中央和地方已明確的投入政策和預算安排看,年底肯定將超額完成三年新增425億元的投入任務。落實公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建設發展經費、人員經費、運行經費以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經費,創新經常性收支和建設發展支出管理方式,進一步規范了補助方式和補助標準,采取“以獎代補”方式推進村衛生室建設,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保障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運行經費。
1.1.3堅持試點先行,為醫改有序推進提供制度基礎重點抓了國家公立醫院改革聯系試點城市株洲市的改革試點工作。株洲市推行資產重組、整體轉制、公私混合經營、功能轉換、聯合體、托管與合作、成立醫院集團等多種改革模式;進一步完善績效考核制度,實行領導年薪制、全員聘用合同制、職稱評聘分離制、會計委派制、后勤服務社會化等改革舉措;初步建立董事會和院務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為自主經營和科學決策奠定了較好的制度基礎和運行環境。在全省公立醫療機構逐步開展了網上掛號、預約診療、“一卡通”、無假日彈性工作制等服務,積極推行同級醫療機構檢查結果互認,推廣臨床路徑管理、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電子病歷等多項試點。1.2四大體系基本建成
1.2.1全民醫保的目標基本實現據統計,2010年全省新農合平均參合率達95.37%,與2005年相比較參合人口增長8.25倍;共籌集資金172.70億元,累計補助7168.06萬人次,補助支出162.11億元;次均住院補助由2006年的685.25元增加到2010年的1294.48元,實際住院費用補償率也由29.16%提升到了49.81%。同時,2010年湖南農村五保對象在縣、鄉級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基本醫療費用全額減免。2011年我省城鎮職工醫保、居民醫保參保人數達到1822萬人,新農合參合率穩定在90%以上,基本解決關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和困難企業職工參保問題。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80%的統籌地區實現醫療費用即時結算(結報),新農合在100%的統籌地區、80%的省、市級定點醫療機構實現醫療費用即時結算(結報)。并且做好農民工等流動就業人員基本醫保關系跨制度、跨地區轉移接續工作,推行以異地安置退休人員為重點的異地就醫結算服務。在補助城鄉所有低保對象、五保戶參保的基礎上,對其經醫保報銷后仍難以負擔的醫療費用給予補助。對農村五保戶在縣、鄉醫療機構住院實行基本醫療費用全免政策。另外,開展了兒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臟病等重大疾病醫療保障試點,取得明顯成效。
1.2.2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日趨完善進一步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使老百姓就醫看病更為方便。2009年總投資22.76億元,在實施1195個基層醫療衛生項目建設的基礎上,2010年啟動1100個建設項目,其中縣級人民醫院4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4個、鄉鎮中心衛生院65所、村衛生室920所、精神衛生服務機構8所,極大地改善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硬件條件。在加大硬件建設的同時,積極加強軟件建設,特別是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重點為鄉鎮衛生院招收400名定向免費醫學生、招聘70名執業醫師、安排870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崗人員進行全科醫生轉崗培訓,鞏固完善40個三級醫院與120個縣級醫院對口協作關系,安排264名縣級醫院骨干人員到三級醫院進修學習,在崗培訓鄉鎮衛生人員9276人次,村衛生室衛生人員4.439萬人次、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人員3892人次。全省2010年為鄉鎮衛生院人員培訓3.14萬人次,村衛生室衛生培訓5.25萬人次,社區衛生服務人員培訓5545人次。同時,為提高基層衛生人才的待遇,省里投資3000萬元在150所鄉鎮衛生院建設公轉房1500套。通過強化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進一步明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功能定位和服務模式,全面增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逐步使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成為群眾就醫的首選之處。
1.2.3基本公共衛生體系趨于完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朝著均等化的目標邁進在2009年人均15元的基礎上,2010年按人均17.5元的標準安排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2011年的標準進一步提高到24.5元;在城鄉組織實施了9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6個重大公共衛生項目,并免費向城鄉居民提供,惠及上千萬居民。全省兒童一類疫苗免費接種由6種擴大到14種,完成了1056萬個兒童的麻疹強化免疫和300萬個15歲以下補種人群的首針接種。在76個農村縣市區開展了常見婦科疾病免費檢查,啟動了國家下達的20個縣區宮頸癌、乳腺癌檢查項目和123個縣區農村育齡婦女孕前和孕早期免費補服葉酸項目。從2009年4月1日開始,全省農村婦女在縣鄉醫療機構平產分娩實行免費。為1.1萬例貧困白內障患者免費開展了復明手術,完成2.2萬戶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建設以及13萬戶地氟病區改灶,并在全省率先啟動了新農合兒童先天性心臟病救助試點。開展城鄉居民健康檔案建檔工作,實行健康檔案信息化管理。截至2010年11月底,全省城鎮居民健康檔案平均建檔率達到44%,農村居民平均建檔率達到21%,超額完成了國家規定的目標任務。
1.2.4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建設穩步推進,基本藥物體系全面實行建立了基本藥物集中采購、統一配送、優先配備、合理使用制度。成立了藥品采購交易中心,建成了全省統一的藥品采購網絡交易平臺,實行網上采購交易。除國家確定的307種基本藥物外,還將省內增補的198種非基本藥物經專家遴選后也納入集中采購程序。組建編制為30人的省藥品集中采購服務中心,明確為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負責全省基本藥物的集中采購和配送工作。1.3衛生服務公平性基本實現從衛生資源配置的角度,實現了村村有衛生室,鄉鎮有衛生院,社區有衛生服務站,各地、州、市城鄉居民每千人口醫生數、每千人口病床數等指標的區域差別不斷縮小。從衛生資源利用的角度來看,改變了應就診未就診率、應住院未住院率較高的狀況,基本實現城鄉居民“病有所醫”。據統計,2005年年末,長沙、衡陽、懷化三市每千人擁有醫生數分別為2.11、1.38、1.22;而截止2010年年末分別為2.8、1.31、1.34;2005年年末每千人口病床數分別為4.41、1.93、2.31,2010年年末分別為6.53、2.77、3.47。除長沙市外,其他地市的資源配置水平差異明顯縮小,其中,2010年末的每千人口醫生數接近全省平均值1.56,每千人口病床數接近全省平均值3.29。1.4居民醫療費用負擔明顯減輕居民醫療費用負擔明顯減輕,這得益于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基本藥物實行以省為單位的網上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其價格比省基層醫療機構原零售價平均下降了47.12%,比國家發改委公布的基本藥物零售指導價平均下降了53.21%。據統計,2010年上半年,36個試點縣(市、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次均門診費用為50.33元,同比下降39.42%,次均住院費用為780.92元,同比下降16.9%。各級政府對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補助標準從2009年人均80元提高到2010年人均120元,2011年已提高到人均200元。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統籌區域內門診統籌率達到100%;2010年全省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分別達到82.8%、60%、65.1%,2011年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將不低于70%。所有統籌地區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的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分別提高到當地職工年平均工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新農合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6倍以上。
2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基本醫療保障運行效率有待提高
2.1.1“四分問題”導致醫保運行成本過高“四分”指制度分設、城鄉分割、管理分離、資源分散。全省城鎮職工及居民醫保系統歸屬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新農合系統歸屬于衛生廳,各自擁有一套獨立的管理和經辦服務機構。據統計,全省城鎮職工醫保系統共有在崗職工3502人,新農合系統在崗職工2800余人(2009年數據),按人均5萬元/年的標準計算人頭經費和辦公經費,每年分別需要1.5億元左右。在調研過程中,兩個系統均表示編制不足,經費緊張;各自需要一套費用不菲的信息系統,尤其是新農合急需投巨資建設自己的信息系統,如此高昂的管理和建設、運行成本,極大地影響了基金運行效率。此外現有城鎮與農村兩個醫保體系,政策差異較大,信息平臺不同,不僅造成病人之間的誤會和不平衡,而且大大增加了醫院與醫師的工作量,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苦不堪言!隨著參保人數增多,基金規模擴大,人口流動速度快,加上新醫改提出了醫保跨地區轉移接續、制度之間有效銜接、異地就醫及時結算、統籌層次提高等一系列新問題,建立城鄉統籌、平臺統一、一體化管理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勢在必行。
2.1.2醫保支付范圍及方式單一、結算明顯滯后、引發連鎖反應(1)醫保支付重住院輕門診,造成“住院難”。現行醫保制度在統籌資金極其有限的情況下,一方面醫保支付范圍太寬,只有住院基本上可以報銷;另一方面門診控制太嚴,除特殊病種之外,門診費用不能報銷,使得參保病人舍門診擠住院的現象十分嚴重,縣以上醫院人滿為患,病床使用率多數超過100%;(2)醫保支付按項目不按病情,誘導“過度醫療”。現行的按項目付費方式易誘導過度服務及“過度醫療”,造成醫療總費用的不斷上升,成為“看病貴”的原因之一;(3)醫保結算明顯滯后,引發“三角債”。醫保管理機構與醫保定點醫院就經費結算事宜本有協議約束,實際操作中由于費用審查費時、經辦人員不足、服務意識不強等多方面原因,一般要3個月才能結算,有的還更長。由于結算周期長,支付不及時,造成醫院資金周轉困難,影響醫院正常運轉,醫院只好延后支付藥品及材料、設備供應商的資金,一般延后半年以上,造成企業資金運轉困難,引發新的“三角債”。
2.1.3醫保基金籌措困難,個人帳戶沉淀積壓一是醫保基金征繳沒有建立合理的動態機制,基金征繳不能足額到位,影響了醫保的支付能力。醫保基金支付的原則是“以收定支,收支結余,略有盈余”。據了解,我省醫保基金繳付比例是1998年確定的,至今已十多年,這期間物價指數、城鎮居民收入也上漲,由于醫保基金來源不足、籌措困難,醫保基金支付范圍卻越來越廣、支付標準越來越高,造成醫保基金明顯不足,長此以往將難以為繼!據統計,2010年全省醫保基金年收入增長21.2%,年支付卻增長31.8%,收支相抵,虧損8個億。二是職工個人帳戶資金沉淀,不能發揮應有的效益。據統計,目前全省醫保基金規模為133億,其中個人賬戶上的資金就有70多億,占52.6%,所以實際醫保基金可用資金是嚴重不足的。由于對醫保個人資金缺乏有效的使用、監督措施,有的被用于在零售藥店購買生活用品,不能發揮其醫療保障的功能。
2.2基本藥物難以滿足用藥需求
2.2.1基本藥物品種不足在我省已確定的505個藥物品種中,約有30%的品種由于毒副作用較大或耐藥性等原因在大醫院已基本淘汰。抗生素類藥品由于長期以來濫用普遍,相當部分病人對目錄中的主要抗生素產生了耐藥性。在農村,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等已經成為影響農民健康的重大威脅,屬于慢性病防治的重點病種,緩釋劑需求量大且療效持續穩定,但目錄內該類藥品很少。
2.2.2基本藥物制度實施形成“鄉鎮孤島”目前,基本藥物制度僅在鄉鎮衛生院一級實行,上至縣及縣以上醫院,下至村衛生室都沒有實施,對于轉診病人形成明顯的用藥差別。鄉鎮衛生院難以執行上級醫院回轉病人的醫囑,不能滿足轉出機構的處方要求,或者不能保證病人治療的連續性,或者因為病人自購藥物帶來嚴重的醫療安全隱患。
2.2.3基本藥物制度受到了社會藥店的沖擊社會藥店普遍采用價格競爭的辦法來爭奪藥品市場,以低于鄉鎮衛生院招標采購價向農民出售基本藥物,給鄉鎮衛生院帶來了一定的沖擊。
2.3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運行機制不健全
2.3.1村衛生室條件差,功能不健全所調查鄉鎮的村衛生室從業人員素質差,60%以上沒有經過系統培訓;衛生人員服務過程中存在嚴重陋習,特別是無菌觀念差,醫用材料、藥品、醫用廢棄物等隨意堆放,甚至有一次性注射器重復使用的現象;實行鄉村一體化后,村衛生室沒有編制,衛生人員沒有“五險一金”,鄉鎮衛生醫療缺乏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措施。
2.3.2鄉鎮衛生院補償機制不健全我省各地財政狀況差別很大,對鄉鎮衛生院的縣財政補償受到當地財政狀況的制約,在補償標準、補償資金到位的及時性等方面差異明顯。
2.3.3鄉鎮衛生院用人制度不完善,激勵機制不健全(1)鄉鎮衛生院人員編制標準滯后,影響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開展和相關醫改任務的落實。目前我省鄉鎮衛生院的編制仍沿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編制標準,但目前鄉鎮衛生院承擔的任務與當時有較大區別,現在的鄉鎮衛生院除承擔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外,還提供了大量的公共衛生服務、衛生監督、對村衛生室的管理和業務指導等工作,其編制標準應適時調整。2009年省編委出臺文件規定:鄉鎮衛生院人員編制按每1000人服務人口配備0.8~1.2人的標準核定,但如何根據各地實際,將鄉鎮衛生院的編制落實到位、落實到人則還有很多工作要做;(2)專業衛生技術人員聘用制度不完善。在許多鄉鎮衛生院的在崗人員中,自籌經費的聘用制人員占較大比重。這些自籌經費的聘用制人員,都是近年來新招的工作人員,往往呈現學歷較高、技術能力較強等特點,是目前各個鄉鎮衛生院開展業務工作的生力軍。但由于政策限制,難以入編,影響了這部分人的積極性。此外如果只對在編人員實施績效工資,將會引起新的矛盾,一方面導致非在編人員工資無法解決,另一方面導致那些停薪留職人員重新回鄉鎮衛生院領取績效工資,從而造成基層醫療衛生隊伍的不穩定;(3)醫改后,一方面由于藥品提成等隱形收入受到了約束,較之沒有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和績效工資制度的其他醫療機構,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待遇下降明顯。
2.4公立醫院改革進展緩慢
2.4.1公立醫院“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依然突出樣本醫院調查顯示,縣級以上公立醫院門診“三長”(掛號候診時間長、檢查排隊時間長、劃價取藥時間長)現象依然嚴重,病人住院等候時間長,醫療費用水平并無明顯下降。
2.4.2公立醫院體制機制改革無突破從試點的情況來看,目前改革大多圍繞較易推動的項目來進行,如住院醫師培訓、醫療服務質量管理、醫療服務信息化、集團化等,對深層次的關鍵問題,如管辦分離、法人治理結構和人事制度改革等卻并未從根本上予以觸及,以藥養醫的模式沒有打破。
2.4.3公立醫院規模擴張迅速,債務負擔沉重且繼續增加2008~2010年,我省累計批準醫院基建項目24505個,實際完成投資額2181838萬元。3年內累計房屋竣工面積1197818平方米,新增固定資產606722萬元,因新擴建增加床位13169張。公立醫院規模擴張反映出政府和醫院的投資需求膨脹,也反映出區域衛生規劃對醫療衛生資源配置缺乏應有的指導作用和約束力,同時醫院的規模擴張帶來了沉重的債務負擔。
2.4.4公立醫院管理惰性嚴重,改革動力不足在現行的體系中,由于缺乏有效激勵,再加上供給誘導需求所帶來的持續回報,使醫院產生了管理惰性,突出表現在對成本控制的不力和對知識資源的開發不夠。由于藥品和物化技術手段給醫院帶來了豐厚的盈余,使醫院獲得了“發展”的物質基礎和經驗,從而產生了對藥品和物化技術手段的依賴與迷信。所以,盡管醫療機構與醫務人員作為遭受公眾輿論批評最為強烈的一個利益集團,他們缺少改革動力,另外,在醫改過程中,醫院和醫務人員被作為改革對象而使其對醫改缺乏熱情,表現“兩頭熱、中間冷”的狀態。
2.5醫藥定價機制急需改革
目前我國的藥品價格采取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市場調節價三種管理形式,分別占已上市藥品數量的0.8%、22%、77%。現有醫藥定價機制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2.5.1藥品價格管理政府不占主導地位70%的藥品品種由企業自行定價,不在政府價格管理部門管控范圍,為藥價“虛高”開了方便之門。醫院用量極大的醫用材料及耗材也由企業定價,為商業賄賂及回扣留下較大空間。
2.5.2管控品種價格審定缺少客觀依據我國目前實行分級管理,國家及省價格主管部門任務重,人手嚴重不足,同時,缺乏醫療服務和藥品生產流通的成本信息,因而也難以制訂出科學合理的醫藥價格,基本上以企業報價為基礎,或以此備案。此外還允許處方藥品在進價基礎上收取差價,導致多開藥、開貴藥很自然就成了醫院的“常規行為”。
2.5.3醫療服務價格不符合市場規律(1)最基本的常規服務項目收不抵支。改革開放以來,醫療服務收費價格指數變化不大,大約只是消費價格指數變化的1/4,湖南省醫療服務價格自2002年制定后,一直未調整。導致最基本的常規服務項目收不抵支,如診查費、護理費、注射費、針灸推拿費、手術費等;(2)定主項目不定細目引發分解收費。尤其是一些新項目,初期物價部門提供的收費標準缺乏明確的界線,僅規定了主項目,但沒有對服務項目包括的醫療用品和輔助服務作出明確規定,而醫院的反應是分解收費,將更大的注意力和熱情轉向藥品和能夠增收的項目等;(3)高新服務項目收費收大于支。物價部門容許“新設項目新定價”,這些項目所定的價格基本上收大于支,如早期CT、MRI等的過高收費,后期則起到了鼓勵醫院想方設法增加新的服務項目的作用,即使是過去的一些常規項目也以更新的儀器設備重新定價。所以,我國CT、MRI等高新尖設備按人口配置密度,不亞于西方發達國家。
2.5.4缺乏合理的價格浮動機制藥品價格只降不升,而且一降再降,有的已接近或低于成本,其結果是降一次價格,死一批藥品,老百姓很難享受到藥品降價帶來的實惠。藥品作為一種商品,它的原材料是受市場價格波動而變化的,尤其是中成藥,原材料屬農產品,價格波動非常大,以常用的幾種中藥材為例,2011年與去年同期比較:太子參漲價600%,黨
參漲價400%,漲幅之大出人意料!如果不管原材料價格,一味強調降價或采用行政干預不準漲價,其結果是藥廠停止生產,市場無藥可賣,最終受影響的還是消費者和患者。2.6中醫藥在醫改中的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
2.6.1中醫藥在醫改中具有明顯優勢,但遇到了發展難題中醫藥“簡、便、驗、廉”的特色在降低群眾疾病的經濟負擔、促使健康觀念的轉變,在治療、調理慢性病,健康飲食,營養搭配等預防保健領域有著不容置疑的優勢和前景。中醫藥在緩解“看病難、看病貴”方面應當可以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對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張滌教授一周(2011.8.7~2011.8.14)的全部門診病歷計1078例小兒常見病例的分析,結果顯示,次均費用95.98元,其中掛號費50元,中草藥費43.26元,西藥費0.29元,中成藥費0.04元,檢查費1.84元,治療費0.50元,去掉掛號費,實際次均費用僅45.98元。可見,發展中醫藥有利于節約降低醫療費用,有利于醫療收費價格的合理化,也必將有利于節約醫療保險基金的支付水平。但是,中醫發展面臨巨大困難,過去中醫藥在基層,尤其在農村廣受歡迎,現在的情況卻不容樂觀,以寧鄉某衛生院為例,年藥品銷售收入600多萬元,其中飲片收入僅10萬元,而且全靠一個兼通中西醫的老醫生在門診使用。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中醫藥診療服務收費標準低,補償機制不健全;二是中醫特色發揮不夠,“簡、便、驗、廉”的實用技術和方藥推廣不力;三是中藥材大幅度漲價所帶來的中藥生產成本提高,使中藥企業的生產面臨諸多難題。
2.6.2缺乏過硬的、實質性的扶持政策對于中醫如何在醫改中發揮積極作用,如何制定既能鼓勵醫療機構提供,又能引導患者選擇中醫藥服務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醫療機構補償機制,如何完善鄉村、社區中醫藥服務網絡,探索發揮中醫藥“治未病”優勢的途徑和方法等方面,并沒有明確的意見和具體的措施。
3對策與建議
3.1加強領導、堅定信心、當好保障者
3.1.1增強全局意識善于從全局的高度,宏觀的角度,準確地分析當前衛生事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善于捕捉各種有利于醫改發展的良機,緊密結合工作實際,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統籌謀劃整體工作。各級領導干部努力提高思想境界和理論素養。勤于實踐,提高駕馭復雜局面、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和水平。
3.1.2增強責任意識,樹立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醫改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各級政府要強化對深化醫改的組織領導,細化分解工作指標,層層落實責任。完善組織領導體系,構建分工明確、上下暢通、運轉高效、執行有力的工作機制,使各項醫改任務和政策措施能夠及時有效地落實到基層。充分調動每一位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做到在其位謀其政、行其權盡其責,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殫精竭慮、真抓實干求實效。
3.1.3增強效率意識要統籌兼顧,注重效率,突出重點,狠抓不放。高度重視抓好落實,落實重于一切。堅持把督查考核作為推動醫改的重要抓手,建立健全逐級督查、定期督查、隨機抽查等制度,加強對改革進展和效果的考核評價,對各項任務進行動態監督管理,及時查找不足,落實整改措施。結合醫改目標任務的落實,查找并解決管理不嚴、執行不力、效率不高等問題,通過治庸治懶,改進作風,優化服務,提能增效,創優爭先,使管理和服務水平明顯提升,辦事效率和服務效能明顯提高。
3.1.4加強輿論宣傳醫改是一項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最終要看老百姓是不是滿意,看病難、看病貴的困難有沒有實質性的改觀。應該做到“人人知曉,個個參與”,各級宣傳部門和新聞媒體要堅持正面引導,廣泛宣傳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成績,及時解答群眾關心的問題,科學引導社會預期,讓老百姓知道惠從何來、惠在何處,增強群眾的改革信心,消除群眾疑慮,增強群眾信心,使社會各方面和廣大民眾理解、支持并積極參與改革。充分發揮企業,慈善機構,社團團體,非政府組織,民間自助組織,宗教組織的作用,匯聚民力。重要制度設計應該充分論證,多方征求意見,匯聚民智。
3.2突出重點、化解難點,當好改革者
3.2.1建立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考核制度在考核導向上,要突出公益性,堅持社會效益優先,促進服務質量和水平的提高。在考核內容上,要突出服務效率,合理量化,綜合評價,實現多勞多得、優勞優得;在考核方式上,要突出群眾參與,將行政部門考核與群眾滿意度調查結合起來,將專業評估與群眾感受結合起來;在考核結果運用上,不僅要把考核結果作為財政核撥補助經費和績效工資的依據,而且要作為基層醫療衛生單位負責人評價、任用的依據。同時,指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做好內部績效考核工作,形成以崗位責任和績效為基礎的獎懲機制。
3.2.2建立健全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通過技術支持、專家定期坐診、人員培訓等方式,帶動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發展;通過合作、托管等方式促進醫療資源合理配置,逐步實現分級醫療和雙向轉診,加快建立社區首診制度和雙向轉診制度,努力形成公立醫院與基層機構之間長期穩定的、制度性的分工協作機制,建立上下聯動、城鄉一體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探索建立家庭醫生制度,以家庭醫生式服務模式起步,逐步形成家庭醫生首診制和醫保預付制,使家庭醫生真正成為居民健康的守護人。
3.2.3高起點規劃和推動衛生信息化建設一是要認真研究制定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的總體方案,根據醫改的目標和方向,按照整體設計、系統集成、分步實施、突出重點、實用高效的原則,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設目標和任務;二是要加快建設以居民健康檔案為基礎的區域衛生信息化平臺,逐步將疾病控制、醫療服務、醫療保障等業務系統整合、聯通起來;三是要同步推動醫療衛生系統的縱向和橫向合作,對醫療管理與服務等進行整合規范,促進分工協作、雙向轉診等機制的建立,有效降低醫療成本,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效率和公平程度;四是統一各醫院就診卡,建立病人唯一號,實現醫院間就診卡通用。將醫保卡、身份證等與就診卡捆綁,多種形式并存,實現城鎮居民一卡通。“一卡通”工程要以湖南省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發放的醫保卡為基本卡,以湖南省衛生信息中心為平臺,以各醫療機構自行研發的多功能自助服務機為載體,以整合醫院、預防保健機構、社區、社保、銀行信息資源為突破口,實現區域內居民在不同醫療機構與預防保健機構個人健康信息的實時共享。
3.2.4加快培養使用農村衛生人才一是加強培訓工作。組織鄉鎮衛生院醫生到縣醫院、縣醫院醫生到三級醫院層層進修,提高在職人員技術水平;二是大力培養一批人才。做好農村定向免費培養大專生工作,并積極為農村基層免費培養本科層次醫學人才;三是構建人才培養使用長效機制。建立和實施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制定完善基層衛生人才培養、使用、評價和激勵辦法,努力用好的制度和機制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3.2.5扎實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1)著力解決衛生行政部門與公立醫療機構管辦不分的問題。這是因為:第一、由于管辦不分,盡管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名義上是法人,但其法人治理結構根本沒有建立起來,其法人代表根本不能自主決策,更難以獨立承擔民事和刑事責任;第二、由于管辦不分,衛生行政部門必然要保護公立醫療機構的利益,在其履行醫療衛生行業監管職能時,必然會不公平地對待非其下屬的或民間資本舉辦的各類醫療機構;第三、還是由于管辦不分,醫療衛生事業行政管理體系支離破碎。目前醫療衛生事業可謂九龍之治水,而相當一部分政府部門實際上缺乏對醫療衛生事業進行公共管理的專業知識、專業信息和專業技能。在管辦分離得到落實的前提下,醫藥衛生行政部門應該也必須成為醫療衛生事業全行業的監管者,因此,醫療衛生監管體系的整合必須提上議事日程。這一整合的必然選擇就是“大衛生制”,而“大衛生制”的可行組織形式可能是“湖南省健康委員會”之類;(2)建立協調統一的公立醫院管理體制。界定公立醫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責權,明確政府對公立醫院的發展建設、投資補償、資源調配和衛生行政部門對公立醫院的宏觀調控、依法監督職能;落實公立醫院法人地位,建立以醫院管理委員會為核心的醫院法人治理結構。制定公立醫院院長任職資格、選拔任用和以公益性為核心的績效考核管理制度;建立公立醫院院長激勵約束機制,推進公立醫院院長職業化、專業化建設。成立隸屬于衛生行政部門的公立醫院管理中心,履行對公立醫院的績效考核、重大事項審批和相關事務管理職能。建立公立醫院所有權和經營權相互分離,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制衡的政事分開、管辦分開的有效形式;(3)建立高效規范的公立醫院運行機制。建立公立醫院內部決策議事機制和規范化管理運行體系,推進醫院管理的民主化、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嚴格執行《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制度,切斷醫院與醫藥銷售之間的利益聯系,促進醫院合理用藥,減輕群眾用藥負擔。科學合理地核定公立醫院人員編制,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建立健全以聘用和崗位規范化管理為主要內容的合同用人機制;完善醫護人員以專業技術能力、醫療服務質量、業績成果和醫德醫風為主要標準的考核評價和職稱評定制度;實行崗位績效工資制度,探索注冊醫師多點執業,充分調動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嚴格醫院預算和收支管理,加強成本核算與控制,落實醫院內部審計制度和引入現代會計管理制度。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優化服務流程,規范用藥、檢查和醫療行為,實行同級醫療機構檢查結果互認制度,控制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嚴格醫院內部準入制度,健全診療規范標準和常見疾病檢查路徑,逐步實行統一的醫院電子病歷。強化醫療安全管理,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全面實施醫院信息公開制度,加強醫德醫風建設,不斷提高群眾的滿意度。鼓勵醫院參加醫療意外、醫療責任等多種醫療執業保險,減少公立醫院的醫療事故責任風險。
3.2.6建立保障有力的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政府主要承擔公立醫院基本建設和大型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符合國家規定的離退休人員費用和政策性虧損補償等,對公立醫院承擔的公共衛生任務給予專項全額補助,對政府指定的緊急救治、救災、援外、支農、支邊和支援社區等公共服務經費給予保障,對急救中心、中醫院(民族醫院)、傳染病院、精神病院的人員經費和工作經費予以全額補助。逐步將公立醫院補償由服務收費、藥品加成收入和財政補助三個渠道改為財政補助和服務收費兩個渠道。逐步取消公立醫院藥品加成后,醫院由此減少的收入或形成的虧損通過增設藥事服務費、調整部分醫療服務收費標準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徑解決。藥事服務費納入基本醫療保障報銷范圍。但政府補貼必須要把握:第一,政府的財政補助不能過多地干預醫療服務市場;第二,財政補助必須要透明、公開,不能是一筆糊涂賬。如由于醫院管理經營不善而導致的虧損不應屬于財政補貼的范圍,否則醫院依然沒有脫離原有的靠政府吃飯的行政管理體制。
3.3政府為主、市場為輔、當好監管者
3.3.1切實保障政府發揮主導作用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強化各級政府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中的責任,強化政府在制度、規劃、籌資、服務、監管等方面的職責,維護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促進公平公正。轉變衛生行政管理部門職能,實行衛生全行業管理。按照“行業管理、統一規則、培育主體、市場監管、維護公平”的職責要求,實行管辦分離,通過法律、行政、經濟等手段,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高效、透明、廉潔、公正的醫療衛生市場監管體制。堅持政府主導與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相結合。注重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醫療衛生需求。研究制定公立醫院設置規劃,合理確定公立醫院數量和規模,優化結構和布局。實行政府宏觀調控與市場配置資源有機結合,推進我省國有醫療衛生資源戰略調整。各級政府不再新辦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的公立醫療機構,重點資助一定數量的能確保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及體現區域水平的綜合性醫院。引導多元投資主體在新區、遠郊新建多元化多層次的醫療機構。推進城區社區衛生機構的規范化建設。各級政府在新建小區的公共建設配套設施中,應設置社區衛生服務用房,確保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工作需要。各區、縣(市)要加大鄉村醫院建設的力度,加快鄉鎮衛生院逐步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轉變。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完善各項配套政策。著重研究“管辦分離”、“寬進嚴管”、“醫藥分家”、營利性醫院和非營利性醫院“兩條腿”走路等重點、難點問題。針對“產權”和“人”等改革癥結,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大膽探索,突破不利于醫藥衛生事業發展的條條框框,以改革創新的理念,制定符合湖南省實際的醫院改制、醫藥分離、公共衛生、藥品流通、醫療補助、醫療救助、農村合作醫療、企業退休人員門診醫療費社會統籌等具體的實施細則和方案。
3.3.2著力構建新型醫療服務體系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醫療機構并存的新型醫療服務體系,建立以高水平的綜合性醫院為龍頭、以特色專科醫院為骨干、以提供“六位一體”服務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基礎的醫療服務網絡;建立科學、協調、靈敏的公共衛生管理體制,保障有力的公共衛生專業機構,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機制;形成具有多元組織形式、規模結構、所有制成分,符合群眾防病治病健康要求,適應市場機制運行的藥品消費格局;構建城鄉一體化、覆蓋全社會的醫療保險救助制度。以小病不出社區、大病確有保障為目標,構筑滿足人民健康需求的較為完善的現代醫藥衛生和醫療保險救助體系,讓群眾享有價格合理、質量優良的醫療服務,解決群眾“看病難”問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設立慈善醫院。按照“一套班子,兩塊牌子,兩項任務”的運行模式,依托現有非營利性醫院興辦慈善醫院,由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實施行業管理,對全省城鄉低保戶、特困戶和困難戶等提供基本醫療服務。慈善醫院在掛號、診療、護理、住院等方面為基本醫療救助對象實行優惠減免措施。取消市場準入限制,制定政策鼓勵社會力量對慈善醫院進行投入,凡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個人通過各級慈善機構向慈善醫院捐資贈物的,在年應納稅所得額3%以內(個人30%以內)的部分給予稅前扣除。
3.3.3充分發揮民營資本在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中的作用(1)開放醫療市場,構筑多元化投資興辦醫療機構的新格局。一是鼓勵湖南省以外的境內醫療機構或民資、外資在湖南興建中外合資、合作醫院;二是鼓勵境外資本、民資投資收購或興建護理院、老年病院、康復醫院、精神病院、傳染病院等公益性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三是鼓勵境外資本建立專門為來湘商人提供醫療服務并連接境外醫療保險體系的營利性醫療機構;四是設立公開、公正的游戲規則,一方面允許甚至鼓勵醫療服務領域的多元競爭,另一方面通過指導或引導(例如提供配套資金或補貼等)來防止有害的過度競爭。(2)鼓勵興辦營利性醫療機構。堅持“政府不舉辦營利性醫療機構”的基本原則,制定相應政策引導、鼓勵境外資本、民營資本興辦營利性醫療機構。一是營利性醫療機構不受區域和數量限制均可申辦,并且享受工業企業招商引資優惠政策;二是凡新辦的醫院,前3年取得的醫療收入直接用于改善醫療衛生條件,對財務制度健全、核算準確的,可考慮給予特殊優惠政策,如申請免征營業稅及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車船使用稅和自產自用制劑的增值稅等;按照前3年繳納的企業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的額度(含計稅工資的納稅調整),通過單位申請,由財政給予專項資金補助。后3年參照企業有關政策所繳納的各種稅收(地方留成部分),通過單位申請,由財政給予減半補助;三是符合條件的營利性醫療機構經申請核準可為醫保定點單位。政府要進一步完善醫保定點醫療機構的準入標準和考核辦法,加強監督管理,強化并完善考核機制,實行動態管理;四是新辦營利性醫療機構用地采取出讓和租賃兩種方式供地。采用出讓(租賃)方式供地的,按市政府批準的醫療衛生設施用地價格受讓(租賃)土地,并按“收支兩條線”返還一定比例土地出讓金(租金)。(3)加快公立醫療機構產權制度改革。鼓勵民資、境外資本以收購、兼并、重組等方式,參與公立醫療機構產權制度改革,改革后設置為營利性醫療機構的,3年內不減少原有經常性財政撥款。制定公立醫療機構改革的總體方案。需轉制的公立醫療機構,按照國有資產管理的有關規定,認真清產核資,嚴格資產評估,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可以通過投標掛牌拍賣等形式公開整體出讓。出讓過程中,要注重投資者的信譽與資質,不以簡單的出價高低為選擇標準,注重醫療機構的無形資產,避免國有資產流失;對規模較大的公立醫療機構,可吸收境外資本、民資投資參股,進行股權多元化改造。原則上國有資本退出控股地位,鼓勵經營者持大股,不提倡租賃承包、委托管理、分立改制等做法。現有公立醫療機構轉制過程中,可享受改制企業的土地出讓政策,土地出讓金允許在3~5年內分期付清。公立醫療機構改制后,國有醫療衛生資產管理,組建一個獨立的國有醫療衛生資產管理委員會,承擔法人化后的公立醫療機構所有者職能,代表出資者參與其法人治理。這個機構最好隸屬于財政部門或國資委,以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3.3.4建立嚴格有效的醫院監管機制管辦分開是當前公立醫院改革的最大難點,也是改革的主要瓶頸之一。目前改革試點中所出現的許多嘗試大多囿于形式,并未真正突破管辦合一的局面,一些法人治理結構也大多是議事性組織而非決策性機構,其人事制度改革也與所有事業單位改革一樣面臨著諸多障礙。必須徹底轉變傳統管理理念和政府的行為方式,實現辦醫機構的真正“獨立”———相對于政府的獨立,而對“獨立”后的醫療機構的管理也必將從傳統的行政化管理向專業化管理過渡。對衛生部門來說,管辦分開意味著轉型上的困難,必須要從原有上級主管部門命令式的管理方式向現代意義上的依法監管轉變。實踐中許多衛生部門對此并未有充分的準備和認識,因此始終無法突破。衛生部門的行業監管需要依法而行,因此要求相關法律規則的建立、細化與可操作性。全省所有醫療衛生機構不論所有制、投資主體、隸屬關系和經營性質,按照屬地化原則,均由衛生行政部門統一規劃、統一設置、統一準入,依法實行全行業監管。建立對醫療機構、人員、技術、設備的準入和退出機制。嚴格控制公立醫院建設規模、標準、大型醫用設備配置和信貸行為;控制公立醫院特需服務范圍,明確提供特需服務的比例不超過全部服務的10%;控制公立醫院非國家基本藥物使用比例。完善公立醫院管理評價制度和醫療質量安全評價體系,加大公立醫院財務和資產監管,建立健全公立醫院財務決算審計和醫院院長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實行財務公開,接受有關部門監督。發揮商業保險等社會多方和醫療行業協會對公立醫院的評價監督作用。
3.3.5充分發揮商業保險在醫改中的積極作用在我國醫療保障體系中,商業健康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障、多種補充醫療保險共同構成了覆蓋城鄉居民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其中,商業健康保健的作用主要是滿足人民群眾不同層次的醫療保險需求。市場銷售的健康保險產品達到上千種,包括疾病保險、醫療保險、長期護理保險等。此外,保險業還以委托管理等方式開展了新農合、城鎮職工和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等經辦管理業務。保險業提供經辦管理服務,建立了“征、管、監”互相分離、互相制約的運行機制,提高了服務水平和保障質量,節約了政府成本,拓展了保險業服務領域,取得了政府、群眾、醫療機構和保險業多方共贏的局面。本次醫改明確提出要積極發展商業健康保險,鼓勵企業和個人通過參加商業健康保險解決基本醫療保障之外的健康保障需求。建議從3個方面來推動商業健康保險的發展:一是要開發個性化的健康保險產品,提供優質的健康管理服務。滿足廣大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醫療保障需求;二是開發補充醫療保險市場。根據基本醫療保障對象和保障范圍的變化,及時開發與其互為補充的健康保健產品,與基本醫療保障形成良性互補,滿足人民群眾更高的健康保障需求;三是積極穩妥地參與基本醫療保障經辦管理業務,提高經辦管理服務質量,確保基金安全,服務國家醫療保障體系建設。
3.4轉變觀念、創新機制、量入為出不冒進,當好購買者
3.4.1加大衛生投入,建立投入機制設立醫藥衛生發展資金,加大政府對公共衛生事業的投入,各級財政對衛生事業的投入不低于同期財政支出增長比率,強化政府對公共衛生資源的配置。公共衛生事業投入主要用于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設備添置、業務項目開展、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監督機構人員經費及經常性經費。婦幼保健、精神衛生等其他公共衛生機構按其工作性質、承擔的任務,財政予以一定比例的補助;新增衛生投入重點用于公共衛生、農村衛生、城市社區衛生和城鄉困難群眾基本醫療保障。按分級包干的原則合理劃分市、區、鄉鎮各級政府的投入責任及機制。對境外資本、民資興辦的醫療機構從事公益性醫療活動,給予一定的財政補助和優惠政策;對興辦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將采用與公立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同樣的稅收、價格政策和財務制度。慈善醫院的資金除通過各種渠道募集捐贈外,不足部分由政府用醫藥衛生發展資金資助。
3.4.2更新管理理念,健全多渠道籌資機制創新公共財政機制樹立公共財政理念,探索公共衛生“政府出資,企業化運作”的市場機制,破除國家單一投資的觀念,建立穩定政府主導的多元投入機制,明確政府、社會和個人投入分擔責任和比例。力爭用2~3年的時間,建立合理的政府、社會和個人投入分擔機制,確保政府籌資在衛生總費用中的比重達到40%,穩定社會和人民群眾個人投入,使得社會和人民群眾個人投入在衛生總費用中的比重各保持在30%左右,并按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速率同步增長。采取國際上通行的“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建立“養事不養人”機制,制定政策鼓勵多元化產權的衛生機構參與公共衛生體系的建設,節約資源,提高效率。
3.4.3擴充醫保基金,完善基金管理解決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一個重要基礎條件是要增強醫保基金的共濟和保障能力,以讓更多百姓獲得醫療保障的機會,并通過提高基本醫療保障水平,減輕百姓看病負擔。加大基本醫療保險擴面和基金征繳力度,切實妥善解決破產國有企業退休人員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問題。實行“投資少回報多;特殊困難人員不需繳費,無門檻參保;擴大門診特殊病種范圍;實行直報,方便就醫”等惠民利民措施。保障的范圍也要從保大病為主,逐步向門診的多發病、常見病擴展,逐步解決保障水平從低到高的問題,并且均衡城鄉和地區之間的待遇。完善相關醫保的管理辦法、提高基金統籌層次、最大限度地發揮基金使用效率。加強制度銜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與衛生部門都有各自的醫保基金管理隊伍,兩個部門應合作建立統籌城鄉醫療機構保險基金的專業管理機構,有效降低行政成本。
3.4.4改革付費方式,提高基金效率目前,我國主要采用的“按服務項目付費”的支付方式雖然對每一個醫療服務項目有明確的收費標準,但整個診療過程中該使用哪些項目、每個項目該使用多少次,并沒有加以規定。醫務人員受利益驅動,無依據用藥和擴大高值耗材使用的現象時有發生,加重了患者和醫療保險部門的負擔。醫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已勢在必行。按病種支付方式(DRGs)在美國正式頒布實施后,大大減緩了醫療費用增長速度,減少了醫療服務中的不合理消費,降低了平均住院天數,提高了醫院經營能力及管理效率,并對世界范圍的醫療費用控制產生了深遠影響,目前發達國家的醫保付費正在逐步統一地向DRGs模式轉變。但病種支付方式(DRGs)是以臨床路徑為前提,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既要減輕企業和個人的醫療負擔,又要照顧醫院利益,不能降低醫院收入,不是短期內可以實現的事情。推行病種支付方式(DRGs)這項改革觸及政府各部門深層次體制性和機制性問題。在我國普遍實行現代的單病種付費制度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有很長的路要走,單純依靠衛生部門協調單病種付費項目很難取得重大進展。因此,需要政府宏觀主導,推行基于臨床路徑的單病種付費項目試點及以后的實施工作。我省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發展方向:一是建立多元化、混合的費用支付體系;二是“預付制”代替“后付制”,逐步實施DRGs;三是醫院采取有效的舉措適應醫保支付方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