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非營利企業會計制度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預算會計 現狀 總體改革思路
一、預算會計的內容
1.財政總預算會計
按1997年財政部頒布的預算會計制度規定,是指各級政府財政部門核算、反映和監督政府預算執行和財政周轉金等各項財政性資金活動的專業會計。其核算對象為各級政府總預算執行過程中的預算(包括一般預算和基金預算)收入、支出和結余,以及在資金運動中所形成的資產、負債和凈資產;財政總預算會計的管理體系和國家預算組成體系相一致,分五級,也就是一級政府要建立一級總預算,每一級政府的總預算都在財政部門設立財政總預算會計;會計基礎為收付實現制;會計要素依據財政總預算會計的對象特點和會計核算要求,劃分為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支出。
2001年財政部了《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暫行補充規定》規定:財政總預算會計核算以收付實現制為主,但中央財政總預算會計的個別事項可以采用權責發生制。財政總預算會計采用權責發生制進行會計核算的事項,平時不作帳務處理,待年終結帳,再做處理。
2.行政單位會計
按1997年預算會計制度,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以及黨派、政協機關等行政單位核算、反映和監督本單位經濟業務活動的專業會計。它是預算會計的組成部分。行政單位的會計組織系統,根據機構建制和經費領撥關系,分為主管會計單位、二級會計單位和基層會計單位。它們實行獨立會計核算,負責組織管理部門、本部門的全部會計工作。會計對象是各行政單位發生的各項經濟業務,并采用借貸記賬法來記錄和反映行政單位自身的各項經濟活動。會計基礎為收付實現制。會計要素分為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支出,并對舊制度的會計科目進行了撤并和增刪。會計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表,必要的附表和會計報表說明書。
3.事業單位會計
1997年預算會計制度將其定義為:以事業單位實際發生的各項經濟業務為對象,記錄、反映和監督事業單位預算(年度財務收支計劃)執行過程及其結果的專業會計,是預算會計的一個組成部分。會計信息應當符合國家宏觀經濟管理和要求,適應預算管理和有關方面了解事業單位財務狀況及收支情況的需要,并有利于事業單位加強內部經營管理,會計使用者分別是政府、財政部門、外部使用者和事業單位管理者;會計基礎一般采用收付實現制,但經營性收支業務核算可采用權責發生制。會計要素分為五大類: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支出;會計報表結構包括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表,必要的附表和會計說明書。
二、預算會計現狀
通過考察,筆者得出如下幾點認識:
1.我國預算會計體系自1950年創建以來,其間雖有所調整,一直變化不大。1997年改革后形成的預算會計體系較以前有較大調整,1997年財政部將預算會計體系劃分為財政總預算會計,事業單位會計,行政單位會計,把事業單位會計和行政單位會計相分離,基本適應了我國改革開放后經濟發展的需要。
2.預算會計逐步規范化,國際化。1997年以來,預算會計核算管理模式改變了建國后實行的制度管理,開始走會計準則管理的路子,如,專門對事業單位制定了《事業單位會計準則》。這也是對國外政府會計改革和我國會計改革的經驗的借鑒,有利于我國預算會計制度與國際慣例的協調。改收付實現制為以收付實現制為主,部分項目可使用權責發生制記帳法:為便于交流,統一會計語言,預算會計采用借貸記賬法:對會計要素和會計報表重新進行了設計,使預算會計既能完整地反映出單位經濟全貌,反映單位業務活動收支的主要類別、收支水平,又能詳細反映出單位各項支出的用途以及主要基金的變動情況。
3.對預算外資金的核算要求和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形式有了較大變化。單位為履行政府管理職能收取的費用,未納入預算管理的作為預算外資金實行專戶管理,收支兩條線。1997年改革前,預算會計對事業單位按不同的預算管理形式來加以核算。由于不同管理形式的單位存在同樣的資金籌集手段和運用方式,三種不同的管理形式之間已不存在明顯界限,加之單位活動成果的不確定性,因此取消了按不現預算管理形式實施會計核算的方法。
三、預算會計改革的總體思路
綜上所述,現行預算會計雖然在以上述及的重大問題上有新的突破或重新進行了規范,基本上滿足了各級財政部門和行政、事業單位加強預算管理和會計核算的需要,對提高我國預算會計的整體管理水平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也為我國政府會計核算進一步向國際慣例靠攏打下了基礎。但為了能使我國政府會計改革有的放矢,研究建立我國政府會計準則體系,研究建立我國政府會計報告體系,迫切需要研究下如下問題:
1.研究現行預算會計制度中存在的問題
(1)研究我國現行預算會計制度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尤其是我國政府職能轉換和公共財政體制改革對于預算會計提出的新要求和對政府會計會計信息的新需求,并進而研究在新形勢下解決這些問題的具體對策。
(2)研究政府會計準則建設方面的國際動態和各國在政府會計改革方面的經驗與教訓,以供我國借鑒和參考。
(3)研究我國政府會計準則體系的內容及構成,包括我國政府會計準則建設的具體步驟、方案和實施中需要配套改革的措施,包括我國政府會計準則的建設是否需要建立政府會計概念框架、應當制定哪些具體會計準則、每一項會計準則的具體結構等。
(4)研究我國政府會計準則建設中引入權責發生制會計的程度問題。從世界范圍來看,在政府會計領域,推行完全的權責發生制會計的國家還是少數,大多數國家在政府會計改革上都是循序漸進的地推行權責發生制會計。由于我國的經濟改革走的是漸進式道路,政府會計改革勢必將是循序漸進式的,在引入權責發生制會計上也將是漸進式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基于此,對我國政府會計準則建設中引入權責發生制會計的程度、以及如何分階段地引入權責發生制會計基礎,哪些會計核算項目應當首先引入權責發生制等問題的研究,就顯得十分重要,而且具有現實意義。
2.國外政府會計的理論體系、運作模式和我國企業會計改革的經驗,對于我國預算會計改革有許多值得借鑒之處
(1)非營利組織
非營利組織,就是不以營利為目的政府機構或經濟實體。關于其特征,美國會計學會在《非營利組織會計實務委員會報告》中稱:通常區分營利與非營利的基礎,乃是有無營利的動機,美國的非營利范圍,包括聯邦政府機關和州及地方政府機關,以及公立和私立的非營利組織,具體例子有學校、醫院、慈善組織、教堂和基金會等。
日本的非營利組織包括政府部門,公立非營利事業體,民間非營利事業體。由上述考察,筆者得出如下認識:
其一、各國對非營利組織劃分的內容不盡相同,但劃分的標準實際是一樣的,即是以非營利為標準。
其二、這種劃分都是為了便于核算和實行不同的會計制度。
(2)非營利組織體系
如上所述,非營利組織是與營利組織(企業)相對而言的。非營利組織的會計體系在許多方面與企業會計相近或相同,但在一些內容上仍有其特殊性。因此,國際上許多國家都形成了適合本國的非營利組織會計體系。
3.我國企業會計改革的經驗
我國企業會計自1993年來,進行了多次改革和調整,形成了現在企業會計模式,所有的營利組織共用一套會計準則即企業會計準則,并在此前提下,根據行業性質和企業規模的大小分別制定了三套會計制度來規范來各自類型的企業,即是企業會計制度、金融企業會計制度和中小企業會計制度。企業會計制度適用于各類股份公司、國有企業和集團公司;金融企業會計制度適用于銀行、證券公司等各類金融企業,中小企業會計制度適用于規模較小和不適于用企業制度加以規范的小企業。企業會計改革給我們的啟示是:(1)在目前,我國會計人員素質不是很高的情況下,運用會計準則加會計制度模式是適宜的,既與國際靠攏了又適應了國情。(2)營利組織雖有各行各業,但他們的目標是相同的,即都以營利為目標。所以,他們適用一套共同的會計準則來規范,對各項經濟業務用具體會計準則來加以規定。對行業相差特別大的再制定少量制度來加以規范,以便于具體操作,而不是對營利組織內的各行各業分別制定不同的會計準則,(3)便于政府的宏觀經濟管理及企業之間的相互可比性。
參考文獻:
[1]叢樹海.中國預算體制重構[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5-20
[2]陳志斌.公共受托責任:政治效應、經濟效率與有效的政府會計[J].會計研究,2003;6:36-38
(上接第65頁)
培訓等多種途徑來切實提高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也可以適當地通過外部引進的方式來解決專業財務人員不足的困難,不斷加強財務人員隊伍建設,從而為提升財務管理水平奠定堅實基礎。
(二)完善財務管理方法
1.做好出版社的財務預算工作
預算作為有效控制支出的管理措施,近年來在各行各業得到了廣泛運用,近年來,許多出版社的業務量有一定的增長,但是企業的效益一直處于下滑的狀態,利潤越來越少,有的甚至嚴重影響了單位的正常運轉。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沒能真正發揮預算管理的作用。財務預算是整個出版社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涉及到出版社運營的各個方面,所以出版社要充分地做好預算工作,用嚴格的預算來指導企業的運營狀況,提高企業效益的同時,可以有效地防范風險,促進單位的發展。
2.單品種利潤核算
轉企改制后,出版社的現代化管理水平需要提高,單品種利潤核算是出版社實行科學管理的必然要求。單品種核算能準確統計單品種業務的贏利能力,為考核編輯和發行人員業績提供數據支持,為出版企業經營決策和發展規劃提供參考。單品種核算需要建立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出版、編輯、發行等業務系統無縫對接。從單品種核算的要求出發,管理信息系統要以財務數據為中心重新設計,用技術手段保障單品種核算實現的可能性。加強財務管理,建立以圖書單品種利潤核算為核心理念的管理,必然能提高出版企業的競爭力。
3.完善財務管理制度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的制約,財務管理工作就無法有序開展,財務狀況就得不到有效地保障。出版社應該根據相關的國家規定,結合出版行業自身的特點,制定詳細有效的財務管理制度,并采取切實措施確保在日常運行中能有效執行,各項業務能按章辦事,從而規范有序地進行企業的財務管理,實現企業整體管理水平的提高。
4.建立適當的激勵機制
企業的管理需要人的執行,在執行的過程中也需要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勵機制。通過一系列的績效考核來增強財務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同時建立適當的激勵機制,通過一定的激勵手段,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更好地完成財務管理的任務,提供真實、完整的財務信息,滿足管理層決策的需要。
三、總結
在當前的經濟發展形勢下,出版行業競爭將日益激烈,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促進出版社更好地發展,就要求其在提高企業績效的同時,加強內部財務管理,通過財務管理來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提升企業總體的競爭力,更好的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實現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郝振省.中國出版業發展報告―――中國出版藍皮書[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5
[2] 包衛國.出版業從業人員財會知識讀本[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8
[3] 豐盈.出版企業預算管理探討[ J].出版經濟,2004(6)
關鍵詞:醫院會計制度;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F23文獻標識碼:A
現行醫院會計制度是財政部和衛生部于1998年11月頒發的,它是根據當時形勢的需要,借鑒了企業財務會計改革的經驗和國際慣例,是醫院財務管理、會計核算的重大改革依據,為醫院適應市場經濟,參與市場競爭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它頒布實施以來,對規范醫院的財務管理,提高醫院的會計核算質量,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隨著醫療機構改革的不斷深入,醫院經濟活動發生了很大變化,現行會計制度有些方面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
一、制度適用范圍較小
現行醫院會計制度明確規定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所有的公立醫療機構”。國家在《關于城鎮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將醫療機構分為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兩類進行管理,根據醫療機構的性質、社會功能及承擔的任務制定不同的財稅、價格政策。“衛生、政府等部門要加強對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財務監督管理,營利性醫療機構服務價格放開,依法自主經營、照章納稅”。
近年來,隨著醫療體制的改革,一大批非公立醫院產生,公有制醫院還進行了股份制改革,對于這些不同體制、不同形式的醫療機構應執行什么樣的會計制度,目前尚無明確規定。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醫療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醫院的實際運營狀況和非公有制醫院已對長期以來收支結余的概念形成沖擊,醫院經營者關心的不僅僅是收支平衡,更重要的是創造剩余價值,即利潤。
目前,國家每年對醫療機構的撥款很少,醫療機構身處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之中,必須遵循市場優勝劣汰的法則,其首要面臨的問題就是自身的生存發展。如果僅依靠少量的財政撥款是遠遠不夠的,更何況非營利性企業醫院一般完全自負盈虧,這就使醫療機構必須實行經濟核算,不得不通過提供的醫療服務來獲取收入,因此必須要有盈余,以維持自身生存和發展。因此,目前形勢下的首要問題是如何對醫療機構進行準確的定位,在此基礎上確立相應的會計制度。建議還收支結余的本質即利潤,確立以利潤為中心的會計核算體系,鼓勵醫院創造更多的利潤,營利性醫院更應主動創造利潤。非營利性醫院完全可以借鑒企業會計制度,運用企業會計的核算和分析方法,對醫院的經濟活動進行核算、監督。營利性醫療機構完全可以和企業一樣,采用企業會計的核算方法。
二、醫院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
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是進行會計核算的指導思想,包括衡量會計信息質量的客觀性、可比性、相關性、一貫性、及時性、明晰性原則,規范會計要素確認與計量的權責發生制、配比性、歷史成本、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的原則,以及對上述原則起補充修正的謹慎性、重要性、實質重于形式原則。
現行醫院會計制度規定,醫院的會計核算除采用權責發生制外,均按照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規定的一般原則進行。而目前《事業單位會計準則》中明確列出的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包括:客觀性、相關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時性、明晰性、配比性、歷史成本及重要性。現行醫院會計制度對一般原則的規定并不明確和完整,主要表現在:
1、未明確規定謹慎性原則。謹慎性原則是指存在經濟活動不確定性因素的情況下做出職業判斷時,保持必要的謹慎,不得多計資產或收益,少計負債和費用,但也不得設置秘密準備。目前,醫院的經濟事項不確定性的特點日益明顯,有必要引入謹慎性原則,合理計提各項資產的減值準備,以便真實地反映其他資產和會計要素。
2、未劃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原則。資本性支出的效益可以在連續的會計期間發揮作用,收益性支出的效益只在當期發揮。支出核算作為醫院會計核算中重要的內容,對其進行合理地劃分有利于真實地反映醫院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同時也可以避免隨意列支各類支出所造成的結余不實。
比如,固定資產修理問題:固定資產的大型修繕應計入資本性支出,一般修繕列入當期費用。現行會計制度對如何區分固定資產的大型修繕和一般維修未做詳解,使醫院的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在實際工作中無法正常劃分,造成的后果是使列支隨意化,使當期結余不實。
三、關于會計要素
《企業會計準則》明確規定會計要素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六大要素,而現行醫院會計制度卻回避利潤要素,將醫院會計要素定義為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支出五大要素,這是不完整的。醫院雖不是企業,但它實際上是一個獨立核算的經濟實體,它的經營活動也一定會形成經營成果。
四、會計科目設置
1、增設“財務費用”科目。現行醫院會計制度規定,醫院發生的借款利息費用在管理費用科目中核算,存款利息收入在其他收入科目中核算,為適應醫院新形勢下成本核算,建議原在管理費用中列支的借款利息支出和其他收入科目中核算的存款利息收入統一規劃財務費用科目。
2、增設投資收益科目。現行醫院會計制度規定,醫院對外投資的收益在其他收入科目中核算,不利于單位領導及有關部門對投資收益作出評價,也不利于對投資收益的監督。為了規范對外投資收入的核算,建議設立投資收益科目進行核算。
五、具體核算中的問題
1、壞賬準備的計提比例過低使資產虛增。醫療服務行業擔負著救死扶傷的職責,對待危重患者搶救在前,而因患者貧窮、惡意逃款或醫療糾紛造成有些費用無法收回。特別是近年來醫療機構增強人性化,開設了綠色通道等服務,欠費事例增多。醫療欠費究其深層次的原因其實多是由社會原因造成的,政府應負擔一定的醫療欠費,雖然醫院為了減少欠費的發生采取了許多辦法,如與科室效益掛鉤、派專人追討等,但收效甚微。而現行制度規定“醫院按年末應收醫療款和應收在院病人醫藥費科目余額的3%~5%計提壞賬準備”偏低,建議提高壞賬準備的計提比例,每月按應收醫療費預提,年末調整,比較真實地反映醫院的資產。
2、存貨價值不實。醫療機構由于行業特殊性,不可能做到零庫存。為了特殊情況所需,必須常年準備一些很不常用的藥品和衛生材料。為了滿足臨床醫療的需要,醫院購置的衛生材料、藥品等數額較大,并且庫存儲備量較大。近年來國家實行降低藥品價格的政策,某些藥品和衛生材料還要按國家規定強制執行現行價格,導致藥品和衛生材料市價下降,未來市場存在著價格波動的可能,存貨的減值風險加大,到實際使用時,已耗費的采購成本和儲存成本不一定能得到補償。基于對未來經濟事項的不確定性,有必要根據企業會計謹慎性原則,建議計提各項存貨的減值準備。
3、關于醫療賠償的抗風險問題。醫療糾紛日益增長在當今不僅是醫院和患者之間的矛盾,也是突出的社會問題。在當前醫療糾紛的處理中,現行會計制度在抗風險方面欠缺。一般醫療機構都是在醫療賠償發生時列入支出科目,但如果發生嚴重的醫療事故,導致巨大的經濟賠償,可能會影響醫院當期正常業務的運行。為充分貫徹會計的穩健性原則,減少醫療賠償給醫院經營帶來的風險,建議建立醫療風險基金科目,并確定其計提的依據和比例,各醫療機構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在規定的比例內選擇適合自己的比例。同時,嚴格規定醫療風險基金專款專用。
4、未規定成本核算的具體方法。現行醫療機構會計制度未規定成本核算的具體方法。醫院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將支出主要劃分為醫療支出和藥品支出,醫院開展醫療服務發生的費用記入醫療支出,向病人提供藥品發生的支出記入藥品支出,再將管理費用先歸集再分配到醫療和藥品成本中去。在成本費用劃分和歸集分配上無科學的依據,有時僅憑財務人員的經驗和主觀判斷,隨意性較大,也不能比較準確地揭示醫療服務量本利之間的內在規律。目前醫院在很大程度上已進入市場,既有為公共提供服務的職能,又和企業一樣要提高市場競爭力,追求經濟效益。近年來,各醫院又實行了分配制度改革,更需要準確的成本與經濟效益核算。建議醫院會計制度可以引入企業會計制度的成本核算與成本管理的成熟理論和經驗,制訂出行之有效的成本核算方法,并在醫院內全面開展項目成本核算和單病種成本核算,為醫院經營購建成本優勢和價格競爭優勢。
5、對特殊項目的處理未做規定。醫療機構會計制度對一些特殊事項,比如會計政策與會計估計變更、或有事項、融資租賃、經營租賃、關聯方交易等未做出規定。醫院也是經濟實體,其運行方式與企業類同,企業的特殊經濟事項醫院也會同樣遭遇,建議應參照企業會計制度的有關規定來進行賬務處理。
六、醫院財務報告
財務報告是反映醫院一定時期的財務狀況和業務開展成果的總括性文件,包括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總表、醫療收支明細表、藥品收支明細表、財務狀況說明書。但這幾張表和醫院現今形勢不符,已不能滿足財務信息需求者的需要。建議借鑒企業會計制度,增加損益表,以反映醫院一定時期的經營成果,了解醫院獲利能力,并通過對利潤增減變化分析,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
總之,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醫院體制的多元化,該制度已不適應新形勢下醫院管理的需要,應盡快加以修改完善。首先,應對醫療機構的性質給予準確定位,醫院作為與人民群眾的生存和健康息息相關的特殊服務行業,其服務質量和醫療水平必須有根本改變,實行企業化管理將成為一條重要途徑;其次,醫院推行企業化管理,必須充分借鑒企業會計制度改革的成功經驗,制定出一套符合我國國情的、適合于各類醫療機構的會計制度。
(作者單位:中冶科工集團馬鞍山十七冶醫院)
主要參考文獻:
[1]楊建華.醫院會計制度改革探討[M].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5.4.
關鍵詞:民辦高校;會計制度;選擇
1我國民辦高校運用會計制度的現狀
民辦高校的財務制度究竟采用什么樣的會計制度,《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其《實施條例》均沒有明確合理的規定。在實踐當中,一些民辦高校往往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高校會計制度》或《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或有個別套用《企業會計制度》進行會計核算和賬目處理,這樣,就有悖于民辦教育資產的資本運作規律。由于民辦高校采用的會計制度不統一,就造成民辦高校在財務管理上的不科學和不規范。導致有關部門對民辦高校的財務管理難以到位,不利于對民辦高校資金管理、使用的監管。民辦高校如何選擇會計制度已經迫在眉睫。
2《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的運用對民辦高校的意義
2004年8月18日,財政部了《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財會〔2004〕7號),該制度的頒布實施,首先,從理論上結束了民辦高校沒有統一的會計制度的問題,解決了民辦高校適用會計規范問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第二條規定了民間非營利組織的含義:民間非營利組織包括依照國家法律、行政法規登記的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和寺院、宮觀、清真寺、教堂等。適用本制度的民間非營利組織應當同時具備以下特征:該組織不以營利為宗旨和目的;資源提供者向該組織投入資源不得取得經濟回報;資源提供者不享有該組織的所有權。以“民間性”和“非營利性”為基本特征的民間非營利組織,在向社會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正確引導民間資金投入社會公益事業,既可以解決公共財政資金在提供公共產品上的不足,又可以合理優化資源配置,維護社會的安全與穩定。其次,有利于提高民辦高校的財務管理水平。新會計制度的會計核算要求如實和及時反映高校的財務狀況、業務活動情況和現金流量等信息,有利于舉辦者和管理者及時掌握財務狀況,實現財務管理的合理化和資金效益的最大化。同時有利于提高民辦高校加強內部財務管理、完善民辦高校的各項規章制度,規范其會計行為,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第三,有利于加強對民辦高校的外部監督和管理,提升民辦高校在社會的誠信度,促進民辦高校規范發展。民辦教育事業屬于公益性事業,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國家對民辦教育實行積極鼓勵、大力支持。
3《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在民辦高校的操作及運用
民辦高校會計制度不同于公辦高校的會計制度,也不同于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會計制度,要充分體現“民辦”及“公益性”的特點,使其具有可操作性,繼續發揮民辦高校原有的有效的財務制約機制,實行財務監督機制,厲行節約,充分發揮資源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集中財力,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注重教育成本的核算等優勢,結合《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的有關規定,做好賬務調整和賬務銜接。
3.1會計核算基礎由收付實現制改變為權責發生制
《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第七條規定:“會計核算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權責發生制,亦稱應收應付制,是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一種時間基礎。要求會計核算應當以收入和費用是否已經發生為基礎,就是確定企業收入和費用的歸屬期的劃分原則。這有助于加強資產管理、負債管理和成本管理,提高運營績效,有效彌補收付實現制會計的不足。如:民辦高校的學費收入是其主要收入來源,一般按學年收取學費,而相關支出卻在上一年度預先發生或在下一年度發生,在收付實現制下,以實際收付貨幣資金確認收入和費用的入賬時間,造成當期的收支不配比,不能真實反映民辦高校當年的收支結余,因此,引進權責發生制原則是正確核算教育成本確定民辦高校結余的前提條件。
3.2固定資產核算方法按照企業會計核算方法進行相應地調整
《高校會計制度》對固定資產的核算和賬務處理中不提折舊,不能如實反映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和凈值,并且,如果以固定基金反映固定資產的來源,可能會虛增資產總額和凈資產等會計信息。而固定資產作為重要的物質資源必然要求會計提供其可帶來未來效益的情況,客觀上要求按照企業會計的處理方法予以核算和報告。這樣應將固定資產購入時的歷史成本作為資本性支出入帳,并將固定資產使用過程中的折損價值通過計提折舊予以反映,從而提供固定資產現有價值及凈資產的真實信息。因此,首先將固定資產支出從以前年度的經費支出調整為資本性的支出,將原固定資產的購置成本已入以前年度的“事業結余”賬,按成本核算的要求予以調整,同時沖減“固定基金”和“事業結余”賬。其次,新增“累計折舊”和“固定資產清理”會計科目,主要用來核算固定資產價值的變動情況,其中“累計折舊”會計科目的明細項目與“固定資產”明細項目相對應,主要是便于各類資產價值的清晰化,將原修購基金的賬面金額調整為累計折舊;最后,在固定資產清查后,按期按固定資產原值計提折舊,計入相關的成本和費用,完成固定資產的賬務調整,調賬后,凈資產總額不變。
3.3按照《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的規定來設置和調整會計科目
結合民辦高校性質,對各會計要素進行設置和相應的調整,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于資產類帳戶和負債類帳戶,按照新會計制度設置賬戶,分析結轉入如相應的帳戶;對于凈資產類帳戶,在“非限制凈資產”科目下增加“投入資本”明細會計科目,核算投資者資產投入,以明晰產權;對于收入類帳戶,設置“教育事業收入”科目和其他收入及相應的明細科目;對于支出類賬戶,設置反映教育成本核算的“教育事業支出”科目,增加了業務活動成本“會計科目”和“管理費用”會計科目及相應的明細科目,完成新舊會計制度的賬務銜接。
3.4按照新的會計制度的要求編制會計報表
財務會計報告是反映民安高校財務狀況、業務活動情況和現金流量等的書面報告,新的會計制度要求民辦高校編制統一的財務會計報告。《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第七十條規定:財務會計報告中的會計報表至少應當包括以下三張報表:(1)資產負債表;(2)業務活動表;(3)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改變原來的會計等式“資產+支出=負債+凈資產+收入”為“資產=負債+凈資產”進行編制,使之名副其實,綜合反應民辦高校財務狀況,調整后,會計報表顯示資產、負債及凈資產的總額與調整前保持一致;編制反映盈虧及其分配的業務活動表,相當于企業的“損益表”,如實反映民辦高校的盈虧狀況;增加設置現金流量表,真實反映民辦高校的現金流量。
關鍵詞:事業單位 新會計制度 對比分析
一、引言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公共財政體制的改革,事業單位逐步參與到市場經濟發展中,過去的會計制度已經不能適應當前事業單位發展的需求,財政部針對當前我國事業單位會計業務處理的實際需要,于2012年12月19日修訂了《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以下簡稱新會計制度),自2013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用來代替使用多年的1997版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以下簡稱舊會計制度)。新會計制度在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和報告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多調整。認真分析比較這些調整變化,理解這些變化之后的真正內涵,對我國事業單位完善會計業務核算、保證會計信息質量、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我國事業單位新舊會計制度異同對比分析
(一)指導基礎和實施目的各不相同
舊會計制度是我國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探索起步,其主要目的是規范事業單位會計核算行為。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會計行業的相關法規和制度也不斷健全,國家先后頒布了《會計法》和新《企業會計制度》,而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正是以《會計法》和《企業會計制度》為指導基礎制定實施的。其實施目的是保證事業單位會計信息質量,也比舊會計制度更加具體。新會計制度的第1條規定“為了規范事業單位會計行為,保證會計信息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及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本制度”,凸顯了《會計法》的重要作用以及新會計制度的具體目的。
(二)會計報告體系存在差異,會計核算目的側重點有所不同
對比分析新舊會計制度可以發現,舊會計制度只是在第四部分簡單規定了會計報表的組成部分,包括資產負債表和收入支出表、附表和會計報表附注和收支情況編報專項資金收支情況表,并未上升到會計報告的高度。而新會計制度不僅明確規定了事業單位的會計報表應該由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表、財政撥款收入支出表以及有關附表構成,還著重強調了事業單位財務報告的構成。新會計制度第四部分明確規定“事業單位財務報告由會計報表、會計報表附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組成”。此外,新舊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目的側重點有所不同。舊會計制度指出會計報表是“財政部門和上級單位了解情況、掌握政策、指導單位預算執行工作的重要資料,也是編制下年度單位財務收支計劃的基礎”。由此可以看出會計報表主要有以下兩個作用:第一,服務于上級單位對事業單位的管理;第二,服務于事業單位自身編制財務預算。而新會計制度則明確指出,財務報告是“反映事業單位某一特定日期的財務狀況和某一會計期間的運營成果、預算執行等會計信息的文件”。從這一表述過程中可以明顯看出,當前事業單位財務報表服務的對象不僅僅包括上級管理者以及事業單位本身,還應該包括預期利益相關的其他群體,進一步擴展了事業單位財務報表的服務范圍,也符合當前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三)會計科目的名稱分類發生變化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新舊會計制度在會計科目分類以及總數上沒有發生變化,都包括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支出五類47個會計科目。但對比分析會計科目名稱分類則可以看出,新會計制度更加注重會計信息質量和國有資產價值管理,強調政府的受托責任以及會計信息的有效性。其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價值管理在資產類科目中地位凸顯。從資產類科目數量來看,新會計制度增加了6個,而這6個會計科目都用來反映資產的真實價值,可以有效地保證事業單位資產的完整性,提高事業單位資產使用的經濟效益,全面真實的反映事業單位資產使用和管理的真實現狀。
第二,政府資金使用的嚴肅性得到重視。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逐步發展,我國事業單位的資金來源也由原來的單一財政撥款來源發展到多渠道資金來源。新會計制度開始將事業單位財政資金與非財政資金的核算與管理區分開來。在資產類科目中增加了“財政撥款結轉結余”、“非財政撥款結轉”、“非財政撥款結余”等具體核算科目,刪除1997版籠統的“結余分配”。這樣的一種變化可以有效地反映出我國事業單位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強化對事業單位政府資金使用的管理,凸顯政府資金使用的嚴肅性。
第三,收入類科目注重對采購資金的監督。對比新舊會計制度可以發現,新會計制度收入類科目減少了“撥入專款”科目。這種變化突出了對政府采購資金的監督和管理的進一步強化。在舊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的政府采購資金都來源于財政撥款,計入到收入類的“撥入專款”科目之下。新會計制度完全符合我國《政府采購法》的要求,刪除了“撥入專款”科目,政府采購項目將由財政或者國庫直接支付,不需要將采購資金以專項撥款的方式放在事業單位賬戶。這樣就減少了支付程序,可以有效提高資金管理和監督的效率,防止采購腐敗的產生。
(四)會計報表結構與國際非盈利組織接軌
會計報表的格式是會計報表內容反映的基礎。通過對比分析可以看出,新舊會計制度財務報表組成基本相同,但新會計制度對報表的格式做出了重大調整,充分吸收了《企業會計準則》和《國際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的優點,分析了當前我國事業單位會計業務處理的實際情況,對資產負債表和收入支出表做出了一定的調整,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修改了資產負債表的平衡公式。舊版的資產負債表包括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支出五個要素,其平衡公式為“資產+支出=負債+凈資產+收入”,而新版資產負債表僅有資產、負債和凈資產三種要素,其平衡公式為“資產=負債+凈資產”。這一變化不僅僅意味著資產負債表更加簡潔,還能夠準確反映我國事業單位真實的財務狀況,實現與我國企業會計制度以及國際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的進一步趨同,很好地順應了我國市場經濟以及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
第二,收入支出表發生變化。新會計制度收入支出表與舊版相比雖然內容并未發生變化,但整個報表的結構卻發生了重大變化,新版采取了上下排列方式,可以清楚地看到期末各項資金使用和結余情況,大大方便了財務管理者的編制和使用。
三、事業單位應用新會計制度的有關建議
新會計制度的編制和實施,標志著我國事業單位財務改革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對于我國事業單位的體制改革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在新會計制度推行的背景下,我國的事業單位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學習和調整。
(一)全面學習新會計制度
新會計制度不是對我國已有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一種小修小補,而是一種突破式的變革,從內容到形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國事業單位現有的財務管理人員必須全面學習新會計制度的各項具體要求,深刻理解其內涵,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當前事業單位各項財會業務處理的技能。同時,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人員還需要學習我國《企業會計制度》、國際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以及我國的《會計法》和《政府采購法》,掌握事業單位財會業務處理所需要的綜合能力。
(二)提高我國事業單位整體財務管理水平
新會計制度的編制和實施是我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變革性的突破,我國事業單位應該以新會計制度的實施作為契機,一方面加大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人員的培訓和教育工作,提高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水平和綜合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我國事業單位還應該利用會計制度改革的重要時機完善整體的財務管理體制,改善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加強對單位的內部審計和績效考核,將新會計制度的實施與事業單位整體財務管理水平的提高緊密結合。
一、研究意義
近年來,我國在“三農”(農業、農村、農民)方面的難題日益顯現,農民增收緩慢,城鄉人均收入差距擴大。“三農”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瓶頸。發展農村生產力、推進農業經濟建設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首要目標和任務。制度是影響整個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建設新農村,必須要有新農業經濟制度,而在制度創新中,會計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社會地位。因此,以“三農”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基本背景,研究我國農業企業會計制度的演變,探討未來農業企業會計制度的變化趨勢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二、研究背景
在我國經濟市場化之后,特別是加入WTO以后,為了進一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加強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全面推進我國會計制度與國際慣例的協調和接軌,上世紀90年代末和本世紀初開始了新一輪的改革,其中就包括許多對于農業會計制度的改革。
2000年6月了《企業會計制度》、2004年4月頒布了《農業企業會計核算辦法―生物資產和農產品》和《農業企業會計核算辦法―社會性收支》。自2005年開始,農業企業執行以《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會計制度》和《農業企業會計核算辦法》構成的新會計制度體系。新會計制度框架下的農業企業會計科目既體現了與國際的接軌,又滿足了當前中國的現實需要。
《小企業會計制度》2004年4月22日正式,并于2005年1月1口起執行。由于農業大部份屬于小企業,因此《小企業會計制度》在各農業企業執行,這是完善我國企業會計制度體系、提高農業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又一重大舉措。
財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企業會計基本準則及38項具體會計準則,標志著我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基本建成,逐步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實現了會計語言的國際化。特別是《企業會計準則第5號――生物資產》的頒布,為規范農業企業會計核算、提高農業企業會計信息質量提供了保障,對我國農業企業的會計處理實現了重大突破。
三、演變的動因和效果分析
1.經濟全球化要求會計制度全球化。隨著對外改革開放程度的擴大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國際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己經對中國的經濟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和促進作用,中國也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國際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的進程,成為全球經濟發展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由于會計是國際通用的一種商業語言,其國際化的進程與經濟國際化或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是亦步亦趨的,這種情況必然會對中國會計制度變遷產生重要的影響,以保證會計制度的國際化,解決會計信息交流困難對國際貿易和跨國投資所造成的無形障礙,鞏固和擴大對外開放的成果。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經在會計法規體系建設和完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頒布了《企業會計準則》、《具體會計準則》、《注冊會計師獨立審計準則》等,一直在努力與國際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管理相協調,特別是在2001年2月又了新《企業會計制度》,以適應加入WTO的需要。但由于受文化、社會、經濟、環境、金融體制以及法律制度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當前的會計法規體系與核算方法同國際會計慣例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2.我國會計改革目標會計標準體系的構建和完善,要求制定農業企業會計專業核算辦法作為《企業會計制度》的重要補充。
從我國會計改革的目標來看,我國會計標準體系構架是要通過改革,建立起既符合中國國情、又與國際慣例相協調的,包括政府會計、非營利組織會計和企業會計三大組成部分組成的中國會計標準體系。從企業會計準則體系構架考慮,是要通過改革,建立起我國企業會計標準的三個層次:一是企業會計準則;二是企業會計制度;三是若干會計暫行規定及專業核算辦法。會計暫行規定及專業核算辦法是針對某些特定業務和特殊行業(如石油天然氣、農業、交通運輸、旅游業、房地產開發等)的特點所科出的會計規范。由此可見,從我國會計改革的總體構想看,農業專業會計核算辦法是我國會計構架的有機組成部分,不可或缺。制定農業專業會計核算辦法,是我國會計改革深化的要求。
總之,按照辯證唯物主義的原理,任何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是由內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所決定的,其中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同樣,會計制度變遷的動力也來自于內動力和外動力兩方面,內動力與外動力共同作用,推動了會計制度的變遷。具體來說,會計制度變遷的內動力是會計制度變遷的根據,是指會計制度與社會經濟環境發展變化的內在矛盾,是主體追求利益(利己、利他、利公)的一種力量,如技術變遷可視為會計制度變遷的內在因素,為了提高產品的質量,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求,新的科學技術不斷地被用于改變企業生產經營與管理時,會使會計實務變得更為豐富,誘導會計制度的改變;變遷的外動力是會計制度變遷的條件,指變遷主體從自身利益出發,不斷進行新、舊制度的成本一效益的計算與比較,從而做出是否變遷以及怎樣變遷的選擇。各個主體出于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目標,都會趨向于高效率的會計制度。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社會經濟環境發生了變化,完善與發展農業企業會計制度,已經成為我國當前會計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
參考文獻:
【關鍵詞】 會計核算 分析
Abstract :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how to improve the enterprise accounting.
小企業流動性強,財會人員不固定,兼職財會人員多,更有甚者一人兼任幾家或十幾家企業的會計,會計基礎核算不規范,明細核算不健全,執行業主意志的多,執行本行業會計制度的少,時常發生偷、逃、騙稅行為,嚴重破壞了公平競爭的經濟秩序,導致了國家稅收的大量流失。追究其主要原因是因為我國小企業的會計核算不夠規范。從2005年的1月1日起,《小企業會計制度》開始實施,這就為我國的小企業會計核算行為提供了有力的依據。因此,我們應該抓住這個機會,解決小企業會計核算規范問題,減少乃至杜絕小企業虛假會計信息的披露。
1.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
1.1會計科目使用不規范。如今,在小企業的會計隊伍中,無證上崗無人過問,有的雖有會計證,但業務技能不高。如在提交稅金的會計核算上,將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和綜合基金混為一談,一起列入“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科目內,提取時借記“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貸記“應交稅金”;交納時借記“應交稅金”;貸記“銀行存款”。結果,將這筆會計業務應分別在“應交稅金—城建稅”“其他應交款”、“營業外支出”核算的內容,都在“應交稅金”中核算。
1.2亂提折舊。小企業的固定資產,有的只有幾萬元,有的超過百萬元,企業與企業之間提取固定資產折舊的方法也不一樣。固定資產在短期提完折舊后,賬面上的固定資產原值就等于了“累計折舊”的余額。對此,有的會計認為,這兩個賬戶的余額相同,在資產負債表上,其固定資產部分的列示己沒有意義,即“固定資產原值”減“累計折舊”,固定資產凈值為零。將固定資產原值和累計折舊的余額填上去或不填上去,固定資產凈值都為零,為了省事,會計人品干脆在資產負債表的固定資產部分,什么也不填,既不影響此表的平衡,又能節約編表時間,可謂一舉兩得。更有甚者,在下年度換新賬時,總賬上的“固定資產和“累計折舊”也被取消。實際上,固定資產折舊雖已提完,或已提足,但企業實物形態的固定資產仍然存在,有的依然能正常使用多年,而將總賬和資產負債表上的“固定資產”、“累計折舊”抹去,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
1.3費用開支無標準。小企業,一般是老板當家,在費用開支上,一切由老板說了算,哪些費用能開支,哪些不能開支,乃至用多用少,會計人員在核算上不好監督,也無法監督,老板們也理直氣壯,反正是花的我自己的錢,會計管不了。企業內部如此,企業與企業間也是這樣,沒有統一的費用開支標準,最明顯的表現在企業的出差費、業務費和廣告費上。
1.4利潤不分配。只要我們看一看小企業的會計報表,便能知道大多數小企業實現的利潤,年復一年的在“未分配利潤”賬戶內,而“資本公積”、“盈余公積”之類的會計科目,其余額永遠為零。我們說除了虧損企業,凡是有利潤的企業,在交納企業所得稅之后,會計人員都應當按照制度規定,將企業的稅后利潤進行合理、規范的分配,不但能反映企業會計核算的真實情況,而且也是會計核算完整性的需要,更是一項非做不可的工作。
2.如何搞好會計核算
2.1建立小企業會計核算模式。依據《小企業會計制度》,小企業可以建立其相應的會計核算模式。只有建立簡潔明了、可操作性強的小企業會計核算模式后,小企業的會計人員才有可能按要求、門類記賬;按會計制度中設置好的會計科目對業務進行分類、整理,才能提高小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錄,防止偷稅漏稅行為的發生。另外,會計核算模式建立后還能夠健全小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加強內部監督。
2.2整頓小企業會計核算和財會人員。首先,從賬簿、憑證管理入手,嚴格規范小企業的會計核算。《小企業會計制度》、《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和《村集體經濟合作組織會計制度》的及有關會計核算辦法的出臺,從而使我國會計核算制度體系更加健全。
2.3促進小企業會計人員索質的提高。提高小企業會計人員的索質,主要應從兩個方面入手:首先要強化小企業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其次,加強對會計人員的培訓,認真學習《小企業會計制度》,促進會計人員專業技能的提高。
其具體操作主要有:一是各地財政部門要配合小企業業務主管部門和工商聯等有關部門制定有效措施,積極組織“小企業會計制度)培訓工作,將小企業會計人員的培訓納入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重要內容;二是從小企業自身做起,完善用人機制,敢于推陳出新、摒棄陋習,積極為年輕的、業務素質高的會計人員創造有利條件;三是對高素質會計人才的待遇應予傾斜,吸引會計本科生、研究生到中小企業去工作,逐步改善其會計人員結構。
2.4積極開展委托記賬業務。對于無條件設立會計機構、配備會計人員的小企業,按規定應當委托會計師事務所或者持有記賬許可證書的其他記賬機構進行記賬。委托人提供的原始憑證及有關資料必須真實,受托人必須對委托人提供的憑證及資料進行審核,雙方各負其責,共同促進小企業會計核算的規范化。
2.5嚴格執行會計核算原則,正確定位高層管理人員的角色。符合界定的小企業,可以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也可以選擇執行《企業會計制度》,但只能在二者中僅選其一,既不可各取所需,也不能交叉混用。小企業同樣要遵循會計核算的13項基本原則,即客觀性原則、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相關性原則、一貫性原則、可比性原則、及時性原則、明晰性原則、權責發生制原則、配比原則、歷史成本原則、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謹慎性原則、重要性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規定:“民辦教育事業屬于公益性事業,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民辦學校的教師、受教育者與公辦學校的教師、受教育者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民辦學校教職工在業務培訓、職務聘任、教齡和工齡計算、表彰獎勵、社會活動等方面依法享有與公辦學校教職工同等權利;民辦學校的受教育者在升學、就業、社會優待以及參加先進評選等方面享有與同級同類公辦學校的受教育者同等權利。”從這一系列的規定中不難看出民辦高校的性質理應與公辦高校一樣,是民辦事業單位。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民辦高校常常被作為“企業”看待,民辦高校的財務會計制度也與公辦高校有著較大區別,具體表現在:首先,辦學主體不同。公辦高校的辦學主體是國家,適用《高等學校會計制度》。民辦高校的辦學主體則不同,是國家機構以外的組織或個人,注冊類型一般是民辦非企業單位,適用《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但事實上,民辦高校也不完全等同于“非營利”范疇,《民辦教育促進法》第五十一條規定:“民辦學校在扣除辦學成本、預留發展基金以及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提取的其他必需的費用后,出資人可以從辦學結余中取得合理回報。”2)經費來源。公辦高校的主要經費來源于國家財政撥款;民辦高校的辦學經費主要來自學費、舉辦者出資等,與公辦高校有著根本區別。
2.民辦學校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辦學資金虛報或抽逃
《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第五條規定:“民辦學校的舉辦者可以用資金、實物、土地使用權、知識產權以及其他財產作為辦學出資。”部分省級教育主管部門也嚴格規定了現金出資和實物資產出資的比例。由于實物資產的產權關系不易確定等原因,事務所驗資時一般僅限于貨幣資金,對實物資產通常僅出具一份價值評估報告。由于為數不少的民辦學校的辦學場所是租賃的,故實質上這些民辦學校需要的實物資產并不多,雖然辦學需要有相當多的實物資產,但實際上以虛假居多。對投入的貨幣資金,有些民辦學校也會采取各種方式進行抽逃,如長期掛往來帳。
2.2缺乏統一執行的財務會計制度
2004年財政部正式出臺了《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自2005年1月1日起實施。但由于宣傳不到位、學校會計水平不高等原因,僅有少數民辦學校按該制度設置帳簿進行財務核算。民辦學校尚未按照統一的財務會計制度進行核算,目前采用的有企業會計制度、小企業會計制度、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以及行業會計制度等。
2.3貨幣資金管理不規范
一些民辦高校的貨幣資金僅將小部分現金由學校出納保管,大部分現金流轉于舉辦人手中,公私不分。很多民辦高校的學費收入不存入銀行帳戶,大部分收支均通以現金的形式核算。
2.4成本支出列支不規范
部分民辦高校支出列支并沒有按照會計制度要求進行核算,存在資本費用化等問題。如學校購買辦公柜子、學生課桌椅等費用計入業務活動成本,沒有按照規定計入固定資產科目核算。
2.5支付成本費用以不合法的憑證
(收據,白頭單)入帳一些民辦高校支出憑據白條較多,不符合會計法的相關要求;部分學校虛構房屋租賃合同、借款合同而虛列租賃費、利息等支出,以達到抽逃開辦資金、轉移辦學收入的目的。
2.6發展基金的計提和使用不規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第三十七條規定:“在每個會計年度結束時,捐資舉辦的民辦學校和出資人不要求取得合理回報的民辦學校應當從年度凈資產增加額中、出資人要求取得合理回報的民辦學校應當從年度凈收益中,按不低于年度凈資產增加額或者凈收益的25%的比例提取發展基金,用于學校的建設、維護和教學設備的添置、更新等。”一些民辦高校沒有按照要求計提發展基金。還有民辦高校在使用發展基金時,存在變相轉移資金等行為,而不是將其用于自身建設、維護和購買教學設備等。
3.完善我國民辦高校財務會計制度的對策建議
3.1執行統一的會計制度
目前由于沒有形成統一的民辦高校會計制度,各民辦高校會計科目設置上存在較大差異,會計核算上也不盡相同,因此要進行橫向比較甚為困難。《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第四十四條明確提出:積極探索營利性和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分類管理。依法建立民辦學校財務、會計和資產管理制度。因此,應盡快建立全國統一的民辦高校會計制度。
3.2主管部門應使用合適的財務指標
對學校進行考評1)重凈資產,輕開辦資金開辦資金是為了保證學校的設立而強制舉辦者投入的資金,在目前的會計制度下,舉辦者在學校設立后采取多種方式將其轉移已經成為可能;而凈資產反映了學校一定時點的權益額、可變現償還負債的資產。對于民辦高校而言,最重要的是學校有維護正常教學秩序的經費保障。為此,筆者建議主管部門在對民辦高校財務考評時應多重視其凈資產,而不必過于關注學校開辦資金是否抽逃。2)對民辦高校的收入進行合理評價民辦高校為了達到少繳稅的目的,對學費收入不入帳、不申報納稅,存在一定的稅收風險。建議對學校收入考評時,要與學校的已繳稅金等聯系起來綜合考評,防止學校虛報收入。
3.3嚴格中介機構對民辦學校的審計
關鍵詞:會計體系;改革;政府職能;經濟活動
1. 我國會計制度的改革發展過程
在建國以來相當長的時間內,事業單位的事業費分散在各部門的財政預算科目中,執行《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事業經費采取供給制的辦法,由國家包下來統收統支。事業單位年初按預算向國家領取,年末按支出向國家報銷。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以及我國加入WTO后,在整個經濟運行以及對公眾利益保護等方面,會計行業的制度建設將起到更為關鍵的作用。1993年我國實施了以“兩則”、“兩制”為主要內容的會計改革,玫革了企業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模式,適應了當時經濟體制改革的需要。從1997年財政部第一個具體會計準則一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披露起,至2001年底已正式頒布了16項具體會計準則.1998年的《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和1999年財政部的有關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補充規定,大大提高了股份有限公司會計信息的質量。為順應時代要求和會計國際化進程的需要,2001年1月1日起暫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圍內執行的《企業會計制度》,標志著我國企業統一會計核算制度模式的建立。c此同時,預算會計改革也拉開了帷幕。從1994年開始,財政部組織啟動了全國預算會計改革,1996年11月,財政部以8號令了《事業單位財務規則》:1997年5月和7月,財政部分別頒發了《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試行)》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這些法規制度成為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工作的重要規范。
2. 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需要補充和完善
在我國事業單位會計屬于預算會計的范疇,其會計核算較為簡單,會計實務內容較少,對會計信息質量要求較低,要與國際會計準則、國際會計慣例接軌差距就更大一些。然而,企業會計制度的快速發展給事業單位提出了挑戰也提供了發展的機遇。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越來越多的事業單位從原有的框架中跳出來,開辟新的業務,從事更大范圍的活動。事業單位在日益頻繁的對外交流和經濟交往中,必然要求會計核算內容的變化。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和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深入,對會計人員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會計電算化以及網絡化會計體系架構的建立對會計信息化建立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需要改革、補充和完善,以滿足新時期事業單位經濟活動的要求。
我們知道,事業單位的最大優勢是人才和技術,而在我國人力資源會計幾乎是空白。如何對事業單位中大量的人才資源進行成本核算、價值計量和損益計算成為預算舍計理論的新內容;信息資產作為無形資產在目前執行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中只有部分被引入會計核算,大量的資產如信息資源、科技檔案、礦產檔案、土地檔案資源等得不到合理的計量。結果導致事業單位中的優勢資產在會計核算上要么沒有體現,要么體現不充分。這無疑對逐步走向市場的事業單位實為不利。因此加速構建人力資源會計和完善無形資產的會計核算顯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事業單位擁有數額龐大的國有資產,但是會計核算中沒有反映這些資產使用情況及增值、保值的指標。其實,同國有企業一樣,事業單位同樣面臨著如何用好管好國有資產,盤活資產存量以及如何做到既維護所有者權益又使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諸多問題。可見補充和完善事業單位資
產管理辦法和會計報表分析指標體系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事業單位在專業業務活動及輔助活動之外開展非獨立核算經營活動和有償服務活動的不斷增多,從事經營活動所使用的固定資產的磨損消耗較大,而事業單位為滿足設備修繕和更新的需要,按事業收入或經營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購基金。這種提取方法,已無法真實反映經營過程中設備的有形磨損和無形磨損,給事業單位設備的更新換代造成困難。
在專項資金方面管理不完善。國家通過對有發展前景的項目進行扶持,地方給予匹配的專項資金,在使用方面缺少一套與地方之間、企業之間行之有效的、規范的會計核算銜接制度,相關的費用支出沒有明確,只說專款專用,造成了專項資金被擠占、虛列、多提和亂攤成本現象。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關于印發《國土資源調查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財建[2004]192號文)中,對國土資源調查專項資金的管理制定了較為明確的說明,對項目費用中的人員費、外協費和管理費都有詳細的規定,其中管理費是指項目承擔單位為組織管理項目而支出酌各項費用。包括現有儀器設備和房屋使用費或折舊、直接管理人員費用和其他相關管理支出。管理費不得超過項目經費總預算的5%。而在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中,對專項資金的費用支出沒有相關的制度規定。
納稅將是越來越多的事業單位面臨的問題。稅收征管法中的會計處理方法是以《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財務通則》為依據,而事業單位所執行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卻與企業會計制度有著較大差別。比如在資產處理、材料、固定資產折舊、管理費用的分配、固定資產變價收入處理、經營收入和支出以及經營成本的核算等方面,二者的會計處理方法就明顯不同,并且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中也沒有對納稅會計處理方法作專門規定,這給納稅金額的計算帶來一定困難,影響計稅的準確性。若能在有些方面與企業會計制度接軌,增加納稅會計處理方法的有關規定,不僅便于會計人員操作,而且可以提高事業單位的會計信息質量。
關鍵詞: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改革
一、現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存在的問題
我國事業單位過去在會計核算上一直采用的是收付實現制原則,但在新的形勢下,事業單位會計以收付實現制為核算基礎會導致會計信息不符合實際,缺乏真實有效性。雖然事業單位會計采用收付實現制能客觀地反映事業單位的現金流量,將本期全部現金收入作為本期的收入,本期的全部現金支出作為本期的耗費,但這并不能真實反映當期成本費用,單位的資產和負債反映亦既不全面,又不真實。
現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以收付實現制為會計核算基礎,不能充分、完整地核算和反映事業單位的所有資產、負債,對事業單位的風險管理和控制、各項業務和管理活動的績效評估造成了不利的影響,嚴重影響了事業單位的會計信息質量。
會計科目體系不完善。主要表現在事業單位接受的投資無法客觀、真實地得到反映。目前,事業單位接受其他企事業單位對其投資的經濟業務越來越頻繁,既有貨幣投資,又有技術、設備、材料等投資。
會計報表披露問題。目前事業單位會計報表附注中,對各項收支只反映實際發生數,而沒有反映實際發生數與預算數之間的差異。雖然部分事業單位在會計報表附注中對本單位的預算執行情況及差異產生的原因有所分析,但由于并非強制性要求,各事業單位在是否對本單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分析、如何分析及分析哪些內容方面差異較大,這勢必對信息使用者了解事業單位的預算執行情況極為不利,甚至造成誤導。
資產負債表的結構問題。資產負債表是靜態的時點報表,反映的是某一特定日期的財務資料,它所表示的必然是一個時點而非時期。但是,事業單位資產負債表中卻包含了“收入、支出”這類屬于特定時期的動態項目,從而使這張表失去了原來的含義。
二、現行事業單位現行會計制度的改進
1.科學實現全面成本核算
現行制度下,事業單位對非經營性業務采用收付實現制,不進行成本核算。由于不計算成本,難以對非經營性業務進行正確的資金使用績效評價與考核。這不僅不利于事業單位的內部管理和國家預算資金的有效使用,而且容易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另外,由于對非經營性業務和經營性業務缺乏統一的要求和規則,成本核算的方法和標準隨意性較大,即使部分單位進行了內部成本核算,成本信息也不具有可比性,難以反映各項業務實際成本的發生情況。因此,應考慮在事業單位會計中進行全面的成本核算。
2.建立完整的會計報告體系
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報告可借鑒企業的財務報告體系,至少應包括會計報表和會計報表附注,強調會計報表附注的作用,對關鍵項目作出說明。對外報送的會計報表應包括資產負債表、業務活動表、預算收支總表、基本建設投資表、國有資產情況表。這樣,事業單位會計報告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能更好地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也有助于事業單位會計人員建立資產負債表觀的會計理念。將現金流量表納入事業單位財務報表體系,以動態地反映其未來的現金流量,這是國際通行的慣例,也是與企業會計制度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統一的需要。同時建議,將資產負債表中的收入與支出項目刪除,以“資產=負債+凈資產”為編制依據,以全面反映事業單位的財務狀況,維護債權人利益,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3.適當引入權責發生制
這是因為,長期以來,我國收付實現制下的預算會計核算內容主要是財政收支活動,沒有覆蓋全部會計要素。而權責發生制會計信息包括主體控制的經濟資源信息、從事經營的成本或提品和服務成本的相關信息、用于評價經濟主體財務狀況及其變化以及經濟主體經營活動及效率性的有用信息。因此,適當引入修正的權責發生制,能更好地反映政府部門受托責任的改選履行情況,大大提高事業單位會計信息的質量和決策相關性。
4.對事業單位結余進行改進
事業單位的凈資產是指資產減去負債的差額。
將負債列入凈資產核算,顯然是不合適的。所以,建議取消“專用基金”科目下的“福利基金”“醫療基金”“住房基金”等科目,將專項資金列入“其他應付款”科目核算。同時:增設“結余”要素;月末將各賬戶余額對應結轉到“結余”賬戶,正確反映非營利組織增收節支的結果和運用資金的成績;增加提取固定資產折舊內容的核算和反映;為適應國庫集中收入的需要,調整財政補助收入和事業支出的核算內容,以及時反映事業單位資金運作方式的變化;為適應政府采購的需要,調整采購業務的核算程序,以全面反映事業單位不同來源資金進行采購的內容和程序。
5.會計報表中增加現金流量表
目前企業單位會計核算的基礎是權責發生制,用現金流量表動態地反映企業在未來會計期間獲得現金流量的能力。現金流量表作為企業管理部門編制現金預算的依據,已經成為企業的三大會計報表之一;而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基礎是收付實現制,因此沒有規定編制現金流量表。隨著事業單位將核算基礎改為權責發生制,就需要編制現金流量表,以便動態地反映其未來的現金流量,同時也是與企業會計制度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統一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程曉佳:改進我國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幾點思考.財務與會計,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