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中生的心理問題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高一新生 心理問題 對策
一、引言
中學生正處于人生的春天,是從童年走向獨立人生道路的轉折點,是一個半幼稚半成熟的時期,是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矛盾錯綜的時期,極易產生多種心理問題。特別在是重點中學,剛從初中升入高中的高一新生,由于環(huán)境的改變、學習要求的提高和學習地位的改變、人際關系的重新適應等,許多學生感到不適應,會出現許多心理特點和心理問題,如果這些學生不能及時發(fā)現、重視并正確地對待、糾正,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自己正常的學習生活,影響自己高中三年后的成才,甚至影響終身的身心健康。因此,高一新生必須充分認識,努力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盡快適應高中的學習生活,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為今后的發(fā)展打好基礎。
1、周圍環(huán)境改變導致的心理問題
進人高中,跨入新的校園,看到的景物不再是自己熟悉的校園、寢室,特別是從農村過來的學生到城市里來尤其會感到人生地不熟,在感到新鮮好奇的同時,會產生緊張、不安的心理。此外,來到了新的學校、新的班級,看到的不再是朝夕相處的同伴,而是一張張陌生的面孔,面對新的集體、新的教師、新的同學,也會產生緊張、不安的心理,有的甚至還會產生焦慮、煩躁不安、苦悶、孤獨的心理,于是懷念母校、思念親人,更使他們心情憂郁,精神不振。
2、學習要求提高導致的心理問題
與初中課程相比,高中課程具有以下幾個特點:理論性、抽象性和概括性增強、知識量增大、綜合性增加、系統(tǒng)性增強,還有學習的形式也由教師的“教會”變?yōu)椤敖虒W”,學生的“學會”變?yōu)椤皶W”,學生的角色由被動轉為主動,而剛剛升入高中的新生們并沒有意識到這些變化,仍沿用學習初中課程的方法來學習高中課程,因而常常感到摸不著門道,上課時,似乎是已經聽懂了,可一做起作業(yè)來,又覺得不怎么清楚,題型一變就不知該從何下手。學習上顯得很被動,因而擔憂、恐慌、焦慮。有的學生甚至是盲目采取疲勞戰(zhàn)術。通過減少文體活動,占用課間休息,甚至是吃飯、睡覺的時間來延長學習時間,增加學習強度,可盡管很努力、很刻苦,由于學不得其法,成績卻往往不如人意,于是自信心大大受挫,更感到迷茫、困惑,進而懷疑自己的能力水平,產生強烈的自卑感。有的學生由于身心過度疲勞焦慮,大腦得不到適當的休息,出現頭暈、耳鳴、記憶減退、失眠等神經衰弱癥狀。由于高一的基礎沒有打牢,又將直接影響到高中今后兩年的學習,造成惡性循環(huán)。這一現象在升入重點高中的新生中顯得更為突出。
3、班級名次改變導致的心理問題
有的學生會對成績或相對名次的變化不適應:有些從普通學??紒淼膶W生,以前可是班級甚至學校的佼佼者,但是到了重點中學,一下子不再領先甚至排到了最后,心理上一時很難適應。由于環(huán)境變化大,壓力大,新生容易出現害怕、嫉妒、焦慮、自卑等情緒表現,對學習感到力不從心,容易產生厭惡情緒,總認為班上其他同學比自己強,很容易自卑、生氣,產生強烈的孤獨感。
4、人際關系改變導致的心理問題
我國著名心理學家丁瓚教授說:“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就是對人際關系的適應,所以人類的心理病態(tài),主要是由于人際關系的失調而來?!边M人高中后的學生,不僅是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同時也意味著進人了一種新的人際關系之中。對高中學生來說,對新的人際關系的適應要遠比對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的適應困難。
高中學生人際交往的一大特點就是感彩較濃,易于情緒化,所以有時對人對事的評判和處境就會有些簡單。因我校是重點中學,能進入我校繼續(xù)深造的學生,成績一向都,很優(yōu)異,在原來的學校、班級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出類拔萃,是同學們羨慕的對象、父母的驕傲,備受教師的關注、寵愛,理想抱負都比較遠大,他們一直也都非常自信。他們的人際關系一般也很好,同學們大都自愿跟他們相處,所以在初中時不需要花時間在人際關系上??缮狭烁咧幸院螅僖矝]有以前的優(yōu)勢了,在班上只能是一名很普通的高中生了,別的同學不主動跟他們相處,自己又放不下“架子”與同學相處,所以上了高中后感覺孤單,沒朋友。很懷念初中的同學,覺得初中的同學好相處,高中的同學難相處等。如有的學生還像上小學那樣,只跟自己喜歡的人交往,對自己看不慣的人根本不理;也有的學生還是動不動就“我不愛理他”,在交往中顯得十分幼稚。這些較為情緒化的交往方式很容易造成交往障礙,增加自己的心理壓力。
5、教師上課方式改變導致的心理問題
高中由于知識難度加深,教師講課的方式明顯與初中不一樣,教師由“教會”變?yōu)椤敖虒W”,學生必須由“學會”變?yōu)椤皶W”,角色由被動轉為主動。但有的學生因為沒有適應高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習成績下降,進而懷疑該學科教師的能力,一上該教師的課就產生厭煩情緒,課后也不花時間在這門學科上,考試結果當然也差,反過來又責怪這位教師不行,形成惡性循環(huán)。
我自從參加接待咨詢工作以來,就經常能接待這樣的學生:他們都有同感,覺得高中的老師沒有初中的老師會教書,初中時老師講的課一聽就懂,而且自己也會做題目,可是上了高中后,發(fā)現老師講課聽不懂,即使聽懂了課后也做不出作業(yè)。想想以前初中都能懂,為什么上了高中就聽不懂且做不出作業(yè)呢?那肯定是高中的老師不會教書了。
三、解決高一新生心理問題的對策
1、樹立自信心,順應環(huán)境。
自信心是一個人戰(zhàn)勝一切的法寶,這一點相信經過中考洗禮的中學生已有深刻的體會。自己最大的敵人其實就是我們自己。戰(zhàn)勝自己的脆弱,超越自我的自卑,光輝的前途就會擺在你們面前。要想適應環(huán)境,首先要了解環(huán)境,要善于了解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有了哪些變化。這些變化都有什么特點,這樣才能針對變化了的環(huán)境對自身做出調整。同時,還要接受環(huán)境,如果環(huán)境是不能改變的,就要坦然接受,改變自己對環(huán)境的消極看法,在接受環(huán)境的同時,努力使自己去順應環(huán)境。
2、改變學習方式。
高中的學習主要靠自己的研究和思考。與初中時相比較,高中生的生理及心理水平均趨于成熟和穩(wěn)定。其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想象能力等方面進一步發(fā)展,思維能力得到提高,解決問題的思路更加清晰,判斷更加準確,推理能力已達到比較完善的水平,辯證邏輯思維迅速發(fā)展,這一切說明高中生完全有能力獨立進行科學思考,有能力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一個人的潛能是無限的,處于人生起跑線上的高中生,他們的學習潛能更是無限的,高中生應該利用自己的優(yōu)勢,創(chuàng)造性地思考問題,開發(fā)學習潛能,使自己飛得更高、更遠。首先,在學習上,對
高中的學習生活要有個清晰的認識,在教師上新課前,應簡略了解有關科目的結構、內容、課時安排等情況,使自己對該科目的特點、教學要求有一定的了解,并真正意識到高中課程的要求與初中的不同,學習的方法應該進行相應的改進。其次,同學問要進行經驗交流,以尋求切合自身實際的學習方法和途徑,提高自學能力,提高學習時效,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盡早完成角色的轉換。
3、重新定位。
有許多學生,平時在自己腦海中,理想自我的形象完美而高大,他們已經習慣了自己備受寵愛的地位。然而隨著環(huán)境的變遷,大多數人都將面臨著自我地位的改變,即:在原來學校的尖子學生很可能不再是尖子,大多數學生在學習上的優(yōu)勢也將會削弱或者消失,成為一般學生。這種現象在名牌學校中更為突出。這樣的學生對已經變化了的現實中的自我地位沒有清醒的認識,就會產生消極、逃避現實、懷疑自我等心理行為。
高中是一個新的起點。同時,對于進入重點高中的學生來說,每人都有可能是學習中的佼佼者,都有可能有一個比較驕傲的過去。但是,佼佼者走到一起,同時站在了一個新的起跑線上,無論是誰,今天的“我”已經不是昨天的“我”了,如果沒有“而今邁步從頭越”的決心和心理準備,或者沒有認識到這個變化和事實,就不能很快適應高中的學習生活。在自我意識方面也難以正確認識自己,難以根據變化了的客觀情況重新合理地給自己定位。這樣,心理上就會長期處于一種失衡的狀態(tài),為人處世常常會走極端。如果我們能認真思考自己在學習、生活及其他方面的表現,根據客觀情況重新給自己定位,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以及對自己做出正確的評價,對迅速適應高中的學習和生活是有幫助的,同時,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心態(tài),培養(yǎng)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關鍵詞:高中生;心理特點;心理問題;解決措施
別林斯基說過:“青年期也就是向成年過渡的時期,這種過渡往往總是分裂的、不調和的……一個人已經不滿足于自然的意識和樸素的感覺,也想知道更多,可是因為他在獲得令人滿意的知識之前,必須經過千百次的迷誤,必須對自己作斗爭,所以他也有蹉跌的時候。這一點無論對于個人或是對于人類,都是一個確定不移的法則?!备咧猩幵谛睦砩系摹皵嗳槠凇?,在對社會、他人與自我之間的關系上,容易出現困惑、苦悶和焦慮,對家長、教師表現出較普遍的逆反心理與行為。
一、高中生心理發(fā)展的特點
高中生的心理發(fā)展表現在知、情、意、行等各個方面。例如,他們思維敏銳,但片面性較大,容易偏激。他們熱情,但容易沖動。他們的意志品質日趨堅強,但在克服困難中毅力不夠,往往把堅定與執(zhí)拗、勇敢與冒險混同起來。在觀念上與行動上表現出強烈的自主性。他們自信而自尊,熱衷于顯示自己的力量才能。不管是在個人生活的安排上,還是對人生與社會的看法上,開始有了自己的見解,自己的主張。他們已不滿足父母、教師的講解,或者書上的現成結論,對成年人的意見不輕信,不盲從,要求有事實的證明和邏輯的說服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會越來越多地受到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他們對現實生活的很多現象都很感興趣,喜歡探聽新鮮事務,很想像大人那樣對周圍的問題做出評論,他們在思想的觸角方面已經遠遠地超出學校的范圍,社會責任感、使命感日趨增強。
二、高中生心理方面容易出現的問題
1.學業(yè)問題
學生的任務以學習為首,高中生頂著高考的巨大壓力在苦讀著。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挫折使學生容易產生自卑心理,不能正確地認識理想中的自我和擺在他們面前的客觀現實,不能正確地對待挫折與失敗,致使一些學生產生焦慮心理,引起心理失衡。這是一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只是每個學生的程度輕重不同。尤其是畢業(yè)班的學生學習負擔重,考試分數及升學的壓力讓學生不堪重負,長期精神過度緊張,使其對學習、考試產生焦慮,心情煩躁抑郁,嚴重時甚至不想學習,疏遠他人,怕與同學和老師接觸,害怕考試,這些心理障礙如得不到有效控制、疏導,將對學生的學業(yè)進步產生很大影響。還有一些家里經濟條件不太理想的孩子,對金錢壓力的切身感受,讓他們感到自卑,更加大了他們在學習上的壓力。
2.人際交往問題
性格開朗、樂觀的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往往處于優(yōu)勢,而性格上相對內向、沉悶的學生在與人的交往中常常會遇到許多困難。他們不愿合群,不愿與人接觸,總是游離于集體,與周圍人格格不入,內心感覺孤獨、寂寞、空虛而又無法排解,心理矛盾日益加劇和突出。有的時候自己也想試圖去掩蓋自己的弱處,但往往事與愿違,從而導致學生在這方面的障礙越來越嚴重。而在這樣問題出現的關鍵時刻,急迫地需要有人扶他們一把,給予他們鼓勵和支持,否則,人際交往上的障礙將會跟著他走入大學,甚至是走向社會。
3.家庭環(huán)境問題
臺灣黃乃毓在一本系統(tǒng)論述家庭教育的著作中指出,家庭教育強調在家庭內部進行,家人彼此的互動關系,父母和子女相互學習,家庭里發(fā)生的許多事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孩子。現代家庭教育強調家庭成員是平等和諧的關系,強調在尊重家庭成員獨立人格的基礎上進行的一種相互教育,家庭成員的這種相互教育將貫穿人的一生,這是家庭教育最大的特點。合理的家庭結構、恰當的家庭教育方式、愉快家庭心理氣氛和家長良好的健康心理對孩子是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而在以上四點中,合理的家庭結構我認為對孩子來說更為重要。
三、適時適當解決心理健康問題的措施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培養(yǎng)人,就是要培養(yǎng)他對前途的希望。當學生努力挖掘出每一個閃光點時,也就點燃了自己的心靈之火,逆反心理也就會煙消云散,就會以良好的心態(tài)投入學習?!彼裕谄綍r的教育中,教師要以放大鏡去看學生的優(yōu)點,以顯微鏡去看學生的缺點。
1.為學生提供解決心理問題的平臺
學??梢酝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心理咨詢室等讓學生充分了解有關心理上的專業(yè)知識,在遇到心理方面的問題時,可以通過有效途徑解決。幾年前,我市已開通“12355”青少年服務熱線,作為服務臺的一名工作人員,我了解到,每天都會許多學生朋友們打來電話咨詢心理上的困惑,他們通過這樣一個可以保護其隱私的平臺調節(jié)自己心靈上的問題,對學生來說是極其難得的。后來我市的12355又增加了心理箱庭療法,學生通過娛樂游戲的形式找到心理問題的癥結所在。因此,給學生提供傾訴心聲的平臺是尤為重
要的。
2.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
面對新的快速發(fā)展的現代社會,如果放松思想政治工作,社會上的不良思想將會乘虛而入。如果他們忽視學習和道德修養(yǎng),將會嚴重地影響他們的心理素質和人格的培養(yǎng)。當前的高中生了解國家時事政治的越來越少了,許多學生不知道當前社會的主流形勢和社會的積極面,不去看新聞,不去看報紙,甚至全國上下舉國關注的十都不知是何事,他們不去關心自認為與自己無關的國事,而面對這樣的情況不及時地加以正確的指導,那么學生將沒有健全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人生觀。
3.形成家庭、學校、社會有效結合教育
家庭和學校教育對學生來說是兩個最大的教育環(huán)境,在這兩個教育環(huán)境氛圍中,通過轉移、宣泄、升華自己的心緒,既可以使家長擺脫與子女心靈溝通上的無助、無奈,同時又可以推進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家庭活動中,形成整體教育力量。從一定意義來說,家庭教育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到學生在學校的受教育情況。因此,我們學校與校外文化教育中心、市中華傳統(tǒng)文化促進會合作,采取電化教學方式,為家長朋友們舉辦了《幸福人生講座》。通過老師和家長共同學習傳統(tǒng)文化,汲取5000年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家庭教育智慧,家校配合,幫助學生實現夢想,達到了家庭受益、家長受益、學生更受益的效果。
蘇格拉底曾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太陽,問題是要讓它發(fā)光?!逼鋵?,每個學生的內心都希望自己被人重視,都希望別人看到自己的閃光點,讓別人肯定自己,作為學生,每天都要與同學、老師相處很長的時間,在升學壓力下,在社會的迅速變化發(fā)展中,高中生的心理問題日益增多,會不同程度地出現焦慮、自卑、壓抑等心理,嚴重地影響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國家對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因此,高度重視高中生心理健康問題,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水平,不但具有理論意義,而且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心理健康問題原因解決對策
一、高中生常見心理問題出現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1.現在的高中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
2.有些家庭因父母離異、雙親外出、生活貧困等原因, 孩子缺少家庭溫暖、缺少父母的關愛、缺少親情的澆灌,從而產生孤僻、不合群、抑郁、自卑等不良心理。
3.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而采取一些不恰當的教育方法,缺少必要的心理溝通和有效的教育手段。
4.父母受教育水平偏低。
(二)學校因素。
1.學習和高考的壓力。
2.集體活動少,一些成績一般,學習之外的其他能力又得不到表現,被鼓勵的機會就更少了。于是,厭學、孤獨、焦慮、嫉妒等不良心理就像野草一樣滋生、蔓。
3.與教師的關系問題。
4.與同學間的關系問題。
5.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有很多高中沒有心理健康課及相應的心理健康咨詢機構,這樣在學生遇到心理問題時沒有地方去咨詢。
(三)自身因素。
1.在高中階段,高中生學習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造成精神上萎靡不振,從而導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經衰弱、記憶效果下降、思維遲緩等。
2.青春期閉鎖心理。
3.戀愛。目前很多高中生都出現早戀現象,在戀愛問題上處理的不當。
4.高中時期是人走向成人的過渡期,意味著即將離開父母、家庭的監(jiān)護,擺脫對成人的依賴,成為獨立的個體,是心理“斷乳”的關鍵階段。在這個時期,他們內心精神生活充滿矛盾沖突,處在一種非常不穩(wěn)定、不平穩(wěn)的狀態(tài)中,有著名目繁多的心理矛盾。如渴望獨立與仍舊依賴的矛盾;理想與實現的矛盾;自卑與自傲的矛盾。
(四)社會因素。
1.不良網絡的影響。由于網絡管理的不完善,隨處可見的網吧,非法不良網站的建立,嚴重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
2.社會環(huán)境對高中生的影響有廣泛性、復雜性和持久性。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很多方面的建設都還在探索中,社會中還存在一些“假、丑、惡”等不和諧現象。
3.教育界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應有的重視。
4.近幾年來就業(yè)難的現實,社會競爭壓力大。
5.由于我國經濟發(fā)展相對落后,致使心理學研究起步比較晚, 全國多數學校的高中生的心理學知識還比較貧乏,他們不能運用心理學知識來調節(jié)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即使產生了心理障礙,出現了心理問題,也不知道求助于心理醫(yī)生,或羞于見心理醫(yī)生。
二、高中生常見心理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學校方面。
1.端正觀念采取科學的教育方法。首先,要改革教育體制與教育方法。其次,教師要端正教育觀念,熱愛學生,改變過去用分數、是否聽話等人為把學生分為優(yōu)生、差生的錯誤做法,樹立新的人才觀。再次,要創(chuàng)造民主和諧的教育氣氛。最后,要組織生動活潑、有意義的課內外、校內外集體活動,讓他們在集體活動中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行為模式。
2.大力加強高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要積極向學生普及保持心理健康的有關知識。
3.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建設。
4.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開設心理咨詢室,與醫(yī)療機構取得長期的聯系,對高中生期進行精神衛(wèi)生方面的檢查和健康教育。
5.針對高中教師的心理特點,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減少師源性心理問題。
6.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
7.積極開展文體活動,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8.利用各種有效途徑,做到學校與家庭教育相結合。
9.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拓寬學生的視野,磨礪學生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二) 家庭方面。
1.端正教育觀念,掌握基本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和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
2.以身作則,提高素質,為孩子創(chuàng)設良好的和睦的家庭氛圍。
3.親子對話. 通過寫信、談心、打電話等形式抽時間和孩子溝通交流,樹立民主平等的觀念和模式。
4.全面了解孩子,關心孩子。
5.尊重孩子。
(三) 學生自身方面。
1.制定階段性目標,在不斷達到目標的過程中體驗內心的喜悅感和成就感。
2.增強自信心。
3.樂觀、平靜地對待挫折,因為挫折對于成功同樣是必要的。
4.協(xié)調人際關系,善待他人,溝通心靈。
5.調適自我意識。(1)提高自制能力;(2)確立人生抱負。
(四)社會方面。
1.國家要制定一系列保護高中學生健康成長的法律法規(guī), 依法打擊會危害中學生健康成長的行為。
2.減少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犯罪事件等現象對高中生的負面影響,書刊、影視、網絡等輿論傳媒工具都要做好相關的工作,全社會加大投入力度,凈化社會空氣, 在全社會共同營造一個中學生健成長的環(huán)境, 編織一個中學生健康成長的安全網。
3.全面貫徹“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導思想。
4.各級領導應重視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減少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犯罪事件等現象對高中生的負面影響,書刊、影視、網絡等輿論傳媒工具都要做好相關的工作,全社會加大投入力度。
參考文獻:
[1]陽萍.淺析高中生心理問題成因及對策[J].今日南國,2008,2:77-80.
[2]吳文菊,趙玉東.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思考[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7,5:151-153.
關鍵詞:職高;心理素質教育;問題及策略
隨著經濟和工業(yè)的發(fā)展,我國相關產業(yè)對職業(yè)技術人才的需求量不斷上升,為了達到人才供需平衡,我國正在大力發(fā)展職業(yè)教育。對于職高生而言,單方面地掌握一門知識或一項技能遠遠不夠,只有科學全面地發(fā)展才能贏得競爭優(yōu)勢。對于職高生而言,他們屬于特殊的一類高中生,正處于人格塑造期,因此,職高生的心理素質對其個人發(fā)展尤為重要。
一、職高生心理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1.從職高生心理發(fā)展特點看
職高生所處的年齡階段比較特殊,雖然身體發(fā)育較成熟但并不等同于心理成熟。該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逐漸自立、希望擺脫家庭依賴的特殊時期。對他人、社會的態(tài)度和認知以及相應的行為尚處于兒童與成人的銜接時期。因此,是否能提升職高生心理素質是高職教學的關鍵;能否在未來社會生活中勇敢地承擔社會責任,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有賴于健康的心理素質教育。
2.從職高教育現狀看
加強對職高生的心理素質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在我國現有的小學體系下,經過層層篩選,未被重點高中和普通高中錄取的學生,就會進入職高就讀。相對重點高中和普高的學生,職高生在思想品德、學習習慣、文明禮貌、遵紀守法等方面,平均素質不高。這類學生往往不情愿、不得已進入職高就讀,面對家長的責怪、親朋的惋惜以及社會的壓力,無形中會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由于政府調控不當,職高專業(yè)設置和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不夠科學,人才市場出現供求失衡的情況,造成職高生就業(yè)壓力大,不少職高生出現自暴自棄,心理逆反等現象。這些因素都是職高生健康發(fā)展的障礙,因此,加強對職高生的心理素質教育刻不容緩。
二、加強職高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開設心理教育課堂,開通心理咨詢熱線
如今的社會與學校之間的聯系愈加緊密,因此,在學生的教育方面也應當與社會形成合力,塑造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學生,一個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也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因此,學校應開設心理教育課堂,并結合社會實際為學生學習心理健康知識提供相應的平臺,引導學生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中的困境,擺脫不良情緒的影響,營造健康向上的學習氛圍。為了方便學生及時進行咨詢,心理輔導教師也可通過開通心理咨詢熱線,及時接收和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開導、幫助學生走出困境,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
2.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我國著名的醫(yī)學心理學家丁瓚曾指出:“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就是對于人際關系的適應?!甭毟呱娜穗H關系主要表現為與家庭成員的關系,與教師、同學的關系。
控制并不等同于壓制,控制情緒強調的是學生在特定時間、場合應有較為適當的情緒表現,心理健康工作者應引導學生具備適宜的情緒控制能力,形成良好的表達習慣和行為方式,禮貌待人,不輕易表露出自己的負面情緒。而壓制個人的情緒并不利于個人性格和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因此,應對學生的負面情緒進行正確的疏導,要明確控制和壓制之間的區(qū)別,做到張弛有度。
為了使學生的學習成果和進步能夠被學生自己認可,從而達到保持情緒穩(wěn)定、提升適應能力的效果,學??梢蚤_展一系列有益的活動,如聽音樂、練字、畫畫、跑步等。不僅如此,學校還可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等,開設第二課堂,比如,學習類的英語口語、演講與口才、書法等;興趣類的象棋、剪紙、葫蘆絲、時裝設計等,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堂進行學習。當然,作為課堂,學期末還需對學生進行考評。如此,一方面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另一方面能調節(jié)學生的心理壓力、陶冶情操,使學生在活動中,調節(jié)自身心理狀態(tài),提升學習和生活的質量。
三、結語
教師在教授知識的過程中不僅要能夠傳道授業(yè)解惑,更要激發(fā)學生對未來的憧憬,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和意義,還要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在這一引導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列舉某些成功的職高生事跡來激發(fā)學生的W習動力,讓職高生對學習充滿希望,為未來的發(fā)展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敏.職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淺析[J].當代職業(yè)教育,2014(12).
[2]宋艷.職高生德育素質教育現狀分析及應對策略[J].成功(教育),2011(14).
關鍵詞:高職生;實習;心理問題現狀;對策
作者簡介:徐長江(1974-),男,江海人,江蘇海事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學生教育管理及思想政治課程建設。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教育廳2010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資助項目“高職生就業(yè)實習中的思政教育研究”(編號:2010SJB880062;主持人:徐長江)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2)26-0075-02
高職院實施專業(yè)對口的實習環(huán)節(jié),既能促使高職生有效地將理論與實踐結合,提高其業(yè)務能力和就業(yè)競爭力,也能促使高職院的就業(yè)質量和就業(yè)率得以提高,為企業(yè)發(fā)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資源儲備,促進校企的有效合作,從而實現校企生三贏的良好局面。
經過調查發(fā)現,絕大部分實習中高職生的就業(yè)心理現狀是呈現出積極向上的良好態(tài)勢。但是,有的高職生仍然存有“這山望著那山高”,不切合實際成分在內等想法。在企業(yè)實習中,由此導致的心理問題頻發(fā),表現出對前途充滿憂慮,消極應對一切,有的甚至出現心理疾病等現象。因此,高職生實習中的心理問題的有效緩解和消除,是當前高職院和企業(yè)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
一、高職生實習中心理問題的現狀
目前,大學生就業(yè)壓力較大,形勢嚴峻。高職生由于學歷層次的限制,社會偏見和工作經驗不足等原因,在實習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難免會導致高職生一系列實習心理問題的出現。
(一)失望心理
部分高職生對自己即將進入實習的企業(yè)感到頗多興奮,充滿了憧憬。但在實習中,逐漸了解自己以后從事工作的環(huán)境、吃住條件、發(fā)展空間、單位效益、企業(yè)前景、工作時間長短和勞動強度等諸多方面不盡如人意,就會對前途感到迷茫,容易造成部分高職生實習中期望滿滿與自我無法正視現實的心理沖突。由于事先沒有足夠的思想準備,遭受一次次的打擊,有的高職生就會感到身心疲憊,精神一直處于焦慮、自卑、絕望的狀態(tài)。這種失望心理對個人身心發(fā)展和就業(yè)實習開展都是極為不利的,也是危害最大的就業(yè)心理問題之一。
(二)安逸心理
很多高職生在實習中,片面地只追求繁華的大都市、高大的寫字樓、舒適的工作環(huán)境,喜歡安定穩(wěn)妥、福利保障好的政府機關、事業(yè)單位、大型國企等單位,不愿意到艱苦偏遠的地方、不愿意奔波勞累,怕吃苦。這種只求舒適的安逸心理,缺乏創(chuàng)新創(chuàng)先創(chuàng)業(yè)精神,許多高職生錯失了良好的實習機會。
(三)盲從心理
在實習中,部分高職生由于對所將從事的職業(yè)缺乏了解,缺乏對就業(yè)政策的分析判斷,對自己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以及自身特點等沒有準確定位,忽視自己所學專業(yè)的優(yōu)勢,不顧自身現狀,盲目攀比,盲從他人離開本實習崗位,提前結束實習。這種盲從心理致使一些高職生錯過了很多鍛煉自己的好機會,意識到盲從的壞處想返回實習單位,企業(yè)往往不愿接收,后悔莫及。
(四)依賴心理
一些高職生自認為考上大學就是取得成功,雖知道就業(yè)形勢的嚴峻性,但是實習還是指望學院推薦單位,或依賴家長拉關系為自己找工作,自己絲毫沒有自強自立的思想準備,把自己前途全部托付給別人,在實習中,往往敷衍了事,甚至有的高職生找個企業(yè),在實習報告上蓋個章交給學校了事,根本沒有實習。這種依賴心理主要是由于個人自立能力不夠,往往消極、逃避實習機會,這樣往往會貽誤未來擇業(yè)時機。
(五)自卑心理
在實習中,有的高職生由于個人和家庭等各種因素,長期形成了一種自卑心理,平時謹小慎微,特別是當實習中出現失誤或者與人發(fā)生交際不和諧遭到批評后,更是悲觀地認為自不如人,往往容易形成了自卑的心理,不敢正面對待實習中的各種困難。這種自卑心理是高職生在實習中表現為對自己缺乏客觀的分析,同時對實習行業(yè)缺乏深入的探尋和分析,使自己在實習中往往處于劣勢。
(六)挫折心理
由于就業(yè)競爭壓力不斷增大,在實習區(qū)域的選擇、實習單位的大小和實習崗位的意向等方面達不到理想的狀況下,高職生在實習時受到一定的挫折在所難免,有的高職生承受挫折的能力脆弱,便容易促使產生嚴重的挫折感。這種挫折心理,容易導致高職生在以后的就業(yè)中產生顧慮重重,悲觀消沉,懷才不遇等不良心理,使就業(yè)行為發(fā)生認識偏差。
二、高職生實習中心理問題的現狀分析
離開校園熟悉的環(huán)境,初到企業(yè)實習,面對各種陌生的人和事物,高職生心理往往五味雜陳。在實習過程中第一次真正與現實產生沖突,主觀上更多會表現出了一系列的心理問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個人因素
由于個人在長期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中,受到來自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有的高職生在個人性格方面存在著自卑、固執(zhí)、懷疑、自控不足等缺陷,特別是在實習中,自己獨立面對一切,需要善于調節(jié)和控制個人情緒與行為,來適應新的環(huán)境,但是由于性格缺陷的存在,自己短期無法調節(jié),容易出現多種實習心理問題。這種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出了明顯的失望、求穩(wěn)、盲從、依賴、自卑和挫折等,主要是由于沒有從深層次上去客觀認識自己,在就業(yè)實習中就會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
(二)社會因素
社會人才競爭加劇,生活節(jié)奏加快,就業(yè)矛盾突出,社會對于高層次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一些人總認為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低層次。社會偏見、就業(yè)歧視是困擾高職生實習中的最大問題之一,在實習中,難免會和一些比本校知名的高職生、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在一起實習,使他們普遍感到學歷低和社會地位低,容易使他們不安于現狀又難以擺脫現狀,產生各種實習心理問題。
【關鍵詞】心理契約 “盲點”問題 管理心理學
在高校學生管理中存在著一些容易被忽視的“盲點”問題,比如對即將畢業(yè)學生的管理問題、對普通生群體的管理問題等,本文所探究的“盲點”主要是針對普通生群體的管理問題。普通生介于優(yōu)秀生和后進生之間,他們在數量上屬于橄欖狀中面積最大的那部分,不太引起人們的注意,通常處于“三不管地帶”,即處于教師、家長、同學的無意識遺忘狀態(tài)。根據有關研究發(fā)現,普通生群體的外在表現特征主要體現為:學習目標不明,進取心不強或進取心強但方法不當;個性特征模糊,團隊精神薄弱;好幻想但不付諸實踐;盲從心理強,突發(fā)事件概率高。這些特征對于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是個極大的隱患,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本文試圖從管理心理學的視角,對當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普通生群體“盲點”問題背后的成因進行探析,并提出“心理契約”是解決這一“盲點”問題的有效途徑。
一、管理心理學視角:“盲點”背后的成因探究
管理心理學是一門以研究人類心理現象的規(guī)律為對象,以調動人的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與管理效率為目的的科學。而普通生群體“盲點”問題實際上由高校管理工作中傳統(tǒng)的“剛性”管理造成,運用管理心理學這一“柔性”管理視角,有利于更真實地探究普通生群體“盲點”問題的真實成因。
(一)忽視普通生群體的需求,過度重視優(yōu)等生和后進生的需求。傳統(tǒng)的學生管理工作模式一般采用“抓兩頭,促中間”的做法,即充分發(fā)揮優(yōu)等生的模范帶頭作用,避免后進生出現違規(guī)行為,從而帶動整個學生群體的前進。這一典型做法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優(yōu)等生和后進生的身上,忽視了中間群體即普通生的需求,造成普通生心理需求的失衡。管理心理學的需求理論告訴我們,人的行為是由動機支配的,而動機則決定于需求,需求是人產生行為的原動力,是個體行為的起點和基礎,需求如果得到滿足,個體就會產生一種自豪感、愉悅感和激勵的力量,學習或工作就會更加積極,反之,則會產生消極行為。普通生心理需求若長期得不到重視與滿足,可能會引發(fā)一些不良影響,甚至會產生學校教育中的“蝴蝶效應”,如劉海洋潑熊事件、馬加爵殺人事件等,這些影響會使學生管理工作變得很被動。
(二)獎優(yōu)罰劣工作機制顯失公平,難以惠及普通群體。當前的管理工作機制實際上是獎優(yōu)罰劣的工作機制,重點是針對優(yōu)等生和后進生,在具體的評優(yōu)評獎時,一般只惠及到優(yōu)等生,而懲罰時,大多只針對后進生,處于中間層次的普通生群體往往被忽視,這一工作機制顯失公平。公平理論認為,人能否受到激勵,不但取決于他們自己得到了什么,而且還取決于他們看到別人得到了什么。人們總是通過比較,全面衡量自己付出的代價與報酬是否相當,從而產生公平與不公平的感覺。通過比較,如果他們認為自己對工作付出的代價與獲得的報酬比例相當時,就會心理平衡,產生公平感,于是心情舒暢,工作努力。公平理論具體運用到高校管理工作中,則具體表現為學生干部的選拔任用、獎勤貸免、評優(yōu)評獎及其他個人榮譽的合理分配等等。作為被忽視的普通學生群體,在無法獲得公平待遇時可能會產生不良心理情緒,逐漸缺乏對群體的歸屬感,變得缺乏進取心和積極性,給學校管理工作帶來巨大的隱患。
(三)普通生群體缺乏學生管理者對期望目標的正確引導。期望理論認為,如果個體有了目標,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必須做出某種行動選擇。用公式表示為:M=V·E。M是激發(fā)力量強度,即激勵強度,指調動一個人積極性、激發(fā)人內部潛力的強度;V是效價,指達到目標對于滿足個人需要的價值;E是期望率,指根據一根人的經驗判斷某行為能夠導致某種結果滿足需要的概率。從公式可以看出,充分發(fā)揮個人潛力,擁有適當的期望水平,對實現目標充滿信心,對于人的成功來說至關重要。由于當前高校學生管理者精力有限,尚不能對所有學生的期望目標進行正確引導,而大多數普通生對其期望目標往往處于不明確狀態(tài),不能清晰地認識自己的能力,加上日常平平的表現,他們很容易喪失對生活與學習的興趣。普通生群體期望目標的不明確主要來自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高校學生管理經費不足,尚不能滿足按國家教育部所要求的1:200的比例足額配備專職輔導員,使學生工作的力量顯得有些無奈;另一方面,普通生群體長期處于被忽視的狀態(tài),已經習慣于滿足現狀,對期望目標的實現也顯得較為被動。
二、心理契約:解決“盲點”問題的有效途徑
(一) 心理契約的概述
心理契約(psychological contract)自上世紀60年代引入管理領域,迄今為止,對其概念內涵的界定仍是見仁見智。美國著名管理心理學家施恩(E·H·schein)教授首先提出這一術語。他認為,心理契約是“組織中每一個成員和不同的管理者及其他人之間,在任何時刻,都存在的一種沒有明文規(guī)定的期望”。它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和承諾的契約關系;二是個人在經過一系列投入、回報循環(huán)構成的組織經歷之后,與所在團隊形成的情感上的契合關系,體現在個人對組織的依賴感和忠誠度上。換句話說,心理契約就是個人的奉獻與他人(或組織)的獲取,及其所提供的回報之間的一種內在的配合,一種心理上的約定。它不是一種有形的契約,內隱,具有主觀不確定性,但它確實又發(fā)揮著一種類似有形契約的作用,在組織中客觀存在著。
本文將重點放在普通生群體的心理契約上,強調普通生群體建立合理明確的期望目標,進行真實信息的有效溝通,滿足其高級需求,以增強其對學校的凝聚力和歸屬感。
(二)基于心理契約的高校學生管理
1、明確需求與期望,建立公平合理的“心理契約”。心理契約是以組織與成員之間相互的心理期望為基礎的,因此,構建心理契約的關鍵是明確雙方的需求。從普通生群體的角度看,普通生是一個群體的概念,而不是個體的概念,其需求會因個體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若要滿足這一群體的需求,首先要對普通生群體的需求進行調查,深入到他們當中去,采取多種方式,了解他們需要什么,再對調查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并對普通生群體進行科學的引導。針對普通生群體期望目標不明確的現狀,有必要幫助其設計科學的職業(yè)規(guī)劃,將其現在的學習和以后的職業(yè)發(fā)展有機結合,讓其對生活充滿信心,使其能夠積極地行動起來。從高校的角度來看,高校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質量如何直接關系到學校的生存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作為學校群體最大基數的普通生群體的需求和期望,高校不能置之不理,有必要建立與完善一系列制度來保障其有效實現,如將招生就業(yè),學生評優(yōu)評先、獎勤助貸等政策與信息公布在官方網站上供所有學生參閱,并做到實施過程中公開、公平、公正,將普通生群體與高校之間有機地進行匹配,以建立公平合理的心理契約。
2、建立高校與普通生群體之間相互信任與有效的溝通機制。溝通是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徑和關鍵條件。心理契約是一種隱含契約,所遵循的是社會交換原則,契約雙方的交換關系不像經濟交換那樣具有及時性,這就需要契約雙方相互信任,保持信息暢通,做到及時有效的溝通。信任與溝通是雙向的,一方面,高校需要了解普通生群體的需求與期望,聽取他們的建議,并及時傳遞相關信息給他們;另一方面,普通生群體也要了解當前高校的發(fā)展狀況與所面臨的問題。當然,最為關鍵的是兩者要以平等的姿態(tài)坐在一起進行溝通,可以定期或不定期開一系列座談會,可以公開學院領導及輔導員的手機號、QQ號、微博地址,使學生以多種形式表達內心的想法,甚至可以借鑒國外高校那種讓學生參與學校管理的做法,讓他們親身體會管理者的難處,只有做到換位思考,相互理解,及時溝通,才能達到真正的彼此信任,進而使兩者所簽訂的“心理契約”更為有效與堅固。
3、建立“以人為本”的激勵機制。管理心理學強調“柔性”管理,而不能像傳統(tǒng)管理方式那樣僅僅通過“硬性”管理來約束人的行為。“以人為本”就是建立在認為人性本善的基礎之上提出來的,因此,高校在制定與完善相關制度的過程中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以學生為本,以普通生為本,設計出合理的、公平的激勵制度,如擴大獎學金的覆蓋面,使更多的普通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也可以獲得獎學金,讓普通生明白自己并不是被忽略的群體,學校并未放棄自己,自己也需要積極的行動起來。
總之,高校只有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符合普通生群體特點的激勵機制,才能使高校與普通生群體之間所簽訂的“心理契約”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蘇國柱:普通生群體應進入高校學生工作的主視線[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
[2]愈文釗:管理心理學[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3]周妙群編著:管理心理學[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關鍵詞:職業(yè)高中學生;心理問題;成因;解決對策
我國的中等職業(yè)教育以培養(yǎng)熟練勞動者和一線操作人員為目標,其招生對象主要是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青少年。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學校內外的環(huán)境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學生的思想、心理也呈現出新的特點。這些特點直接影響學生的生活、學習和就業(yè)。
一、職業(yè)高中學生心理問題現狀及特點
中職學生正處于心理發(fā)展的少年期向青年初期過渡的重要階段,心理發(fā)展趨于成熟,而又極不成熟的不穩(wěn)定期。具體表現如下:
1.學習缺乏興趣,主動性差
近年來,職業(yè)高中迫于招生的壓力,不得不放寬招生條件,學生科學文化素質參差不齊。他們的基礎知識薄弱,認知水平較低,接受能力差,自覺性較低。
2.躁動不安,自制力較差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程度不斷提高,學生獲得的信息也與日俱增,而他們沒有足夠的能力正確處理這些信息,反而受各種信息的影響,這就使他們的習得無助感增強。他們表現出來的就是煩躁,上課無法集中精神,甚至在教室隨意走動。
3.情緒激烈,行為走極端
職業(yè)高中的學生正處于一個在心理學上被稱作心理斷乳期的階段。他們渴望獨立,但在他們的潛意識里,又希望受到他人的關注和呵護。在強烈的心理矛盾沖突下,學生往往會表現出情緒的激烈變化以及極端的言語和行為。
二、職業(yè)高中學生心理問題的成因分析
1.家庭方面
職業(yè)高中的學生有很大一部分來自單親家庭、貧困家庭、隔代撫養(yǎng)的家庭或是兄弟姐妹比較多的家庭。這些孩子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愛的缺失。另外,家長的不當教育則會造成“只養(yǎng)不教”的狀況,使孩子出現心理和行為上的偏差。
2.學校方面
進入職業(yè)高中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從小就不被老師關注的孩子,于是他們會在課堂上故意搗亂。這些學生有相當一部分這么做就是為了引起老師和同學對他的注意,哪怕是用批評的形式表現出來。
3.社會方面
由于我國的中等職業(yè)教育發(fā)展還很不完善,中職學生素質相對較差,而用人單位招聘的時候過多關注學歷本身,造成了中職學生得不到廣泛的認可,使學生對職業(yè)教育本身缺乏信心,在學校無為度日。
4.個人方面
“無志者常立志”是職業(yè)高中學生的一個特點。職業(yè)高中的學生面臨各種的選擇,使得他們在選擇面前束手無策,他們缺乏一個愿意為之付出努力的目標,所以會感到人生沒有意義,學習沒有意義,于是學習成了對他們的一種折磨。
三、職業(yè)高中學生心理問題的教育對策
我們在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的人文關懷,也就是要關注學生的生存與發(fā)展。具體措施如下:
1.教師轉變觀念,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
作為新時期的教師,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職責不再僅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而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發(fā)展。新課改條件下的師生關系應該是平等互助的,教師應該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使學生認為老師的批評是為他好而樂于接受,也愿意自我反省并改正錯誤;能夠使班級產生溫馨和諧的氣氛,使師生心情歡暢,心理相容。
2.開設心理健康課,把心理教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中去
新課改后的中等職業(yè)類學校都開設心理健康課,但是卻缺乏專業(yè)的心理學教師,以至于課堂上更多的是照本宣科,無法起到這門課程應起的作用。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要提高認識,自覺地去學習一些心理學知識,無論教授的是什么學科,都應該在日常的教學中滲透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培育學生完善的心理和人格,讓我們的學生能夠受益終身。
3.開展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
充分利用課外活動時間,針對學生實際開展一些音、體、美課外活動,一方面可以豐富學生的學校生活,另一方面可以鍛煉他們的意志品質,陶冶他們的情操,填補他們空虛的心靈。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是幫助學生培養(yǎng)健康心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4.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并積極加以引導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麗,只是缺少善于發(fā)現美的眼睛。我們的學生就像含苞待放的花朵,每一朵都很美麗,但每一朵的美麗又都不同。我們要善于發(fā)現每一位學生的優(yōu)點,并積極加以引導,利用職業(yè)中學專業(yè)廣泛的優(yōu)勢,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找到展示自己優(yōu)勢的舞臺,找到實現自己價值的途徑,使我們的希望之花絢麗綻放。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生物;問題情境
要想將學生的學習興趣給激發(fā)出來,就需要提出各種問題,通過問題來將學生的思維活動激發(fā)出來;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一系列的問題情境,來將學生的探索欲望給激發(fā)出來,將枯燥的學習過程變成問題的提出和解答的過程,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好的理解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一、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基本原則
一是科學性原則:生物學有著特別強的科學性,那么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也需要嚴格依據相關的概念、原理以及試驗方法來設計,不能夠出現錯誤,否則就會對學生進行錯誤誘導,得不償失。
二是誘導性原則:在進行高中生物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過程中,需要保證可以將學生認知結構上的不平衡給引起來,這樣學生才會有一種求知的欲望,將學生探究的濃厚興趣給激發(fā)出來;學生進入到教師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景中,就會按照教師設定的路徑進行探索和思考,進行思維發(fā)散,不斷的思考和感悟。
三是層次性原則:人對事物的認識是從易到難的過程,學習過程也是這樣的,那些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如果問題存在著較大的難度,那么就需要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出有較強層次性的問題情境,通過循序漸進的思考,學生就可以對這些較難的知識內容進行充分掌握。
四是針對性原則:要嚴格結合生物課程標準來進行問題情境的設置,因為我國依然還是應試教育,那么要將教學目的、教學難點和教學重點作為問題情境設計的核心,有效的聯系起不同知識點。
二、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學的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
一是階梯型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這種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主要是針對那些比較復雜的內容,這些內容要求學生具有較高的思維能力,那么理解起來就比較的困難。針對這些內容,就可以設置一些階梯型的問題情境,由比較簡單的知識向這些復雜的內容過渡,學生進入情境之中,結合循序漸進的原則,一步一步就走到了問題的最頂端,將需要學習的內容給有效的掌握到。
比如在對人和動物三大營養(yǎng)物質代謝關系進行講解時,設置的問題情境就可以是這樣的,有個同學叫小花,她比較的胖,因此就希望可以減肥,于是決定對那些比較油膩的食物拒絕,比如肥肉等,但是堅持清淡口味一段時間之后,有了較大的適量,結果體重得到了增加,并沒有達到減肥的目的。這是為什么呢?
二是對比型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我們要想對一些事物進行正確認識,加深印象,往往會采用對比的方法,在對新知識內容進行學習的時候,可以緊密結合以往學習到的,與此有一定的聯系的知識點進行對比,創(chuàng)設對比型問題情境,讓學生對這兩種知識內容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進行尋找,這樣既可以對要學習的知識內容進行有效掌握,還可以對以往學習到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性回顧。
比如,在對新陳代謝的基本類型進行講解時,就可以采用對比型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法。人們在天熱的時候往往會選擇蹲在大樹底下乘涼,這樣就會產生一個問題,為什么人們經常需要吃飯,但是大樹卻站在那一動不動,不吃不喝的。這是為什么呢?這樣學生不僅可以理解到新陳代謝,還可以回顧性的總結光合作用的知識點,對高中生物知識進行系統(tǒng)性把握和理解。
三是開放型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目前非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發(fā)散思維能力,很多問題往往有多種答案,那么這個時候就需要讓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這樣在以后工作中才可以進行大力創(chuàng)新研究。開放型問題情境的設置,需要充分結合課文的具體內容來進行,并且學生的思維特點和綜合水平也是需要重點考慮的。
比如,在試驗酶的高效性時,并沒有產生明顯的實驗效果,筆者在過氧化氫溶液的試管中按照規(guī)定的方法和步驟加入了一些肝臟研磨液,但是預想中的那種效果并沒有出現,宣告了試驗的失敗。針對這種失敗,我將其作為了一個機會,讓學生們互相討論,究竟是哪個地方出現了錯誤,導致了整個試驗的失敗。經過大家的自由討論,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四是歸納型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通常情況下,在章節(jié)內容結束的時候,需要總結本章節(jié)學習到的內容,那么非常有效地方法就是創(chuàng)設歸納型問題情境,通過問題情境來串聯學習到的各種知識點,讓學生可以系統(tǒng)性的掌握。
三、結語
通過上文的敘述分析我們可以得知,將問題情境合理創(chuàng)設于高中生物教學中,可以將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給有效的激發(fā)出來,鼓勵學生積極進行求知和探索。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需要充分結合本班級的具體情況來進行,不能夠設置過多的問題情境,也不可以脫離于本章節(jié)內容。
參考文獻:
[1]周紅.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生物有效教學的設計策略[J].中學生物學,2006,2(6):123-125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
作為素質教育的核心靈魂,創(chuàng)新教育是激發(fā)提升學生思維水平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創(chuàng)新教育以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基礎,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小學語文獨特的學科性質和語言特點,通過教材、課外讀物、多媒體等在兒童的學習過程中激發(fā)其創(chuàng)新欲望,挖掘其潛在智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的精神和人格。要讓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提升,讓兒童敢于創(chuàng)新、勤于創(chuàng)新、樂于創(chuàng)新,從語文教學的系統(tǒng)工程層面來說,筆者結合多年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經驗,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激發(fā)學生好奇心和創(chuàng)造欲
良好的課堂情境,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前提條件。有關研究顯示,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重點是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民主放松的學習氛圍,提供自由的心理環(huán)境,這樣才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積極進行思維思考。寬松、愉悅的課堂情境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重要基礎。所謂自由情境,就是在課堂上盡量減少對學生的限制,包括行為和思維,使學生能夠自由表現發(fā)揮。再者教師不應該對學生的獨特奇異想法否定或批評,要讓學生消除顧慮,敢于直接表達自己不同的見解。
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發(fā)展的潛力。教師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才能讓學生體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和自由,真正建立起創(chuàng)新學習的自信。教師在課堂中要利用課堂內容、多媒體等多種媒介,激發(fā)起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對所學的東西由好奇到感興趣,進而才能到達創(chuàng)新意識的萌發(fā)過程。輕松愉悅的課堂環(huán)境,加上吸引學生的課堂教學,很容易讓他們進入自在、自覺的精神狀態(tài),保持好奇的姿態(tài),激發(fā)起探究的興趣和創(chuàng)造的欲望。從感興趣到趕發(fā)問,學生在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當中,一步步培養(yǎng)起創(chuàng)新的意識。
二、激勵質疑提問,促進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
俗話說:學源自思,思起于疑。質疑和提問,是一切創(chuàng)新活動的基石。只有善于勤于發(fā)現和提出問題的學生,才能有創(chuàng)新的欲望。質疑是一個人從已知領域向未知世界進入的觸角,是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的關鍵。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多設置啟發(fā)性的內容,誘導學生進行質疑提問訓練,多質疑、多提問,才能對語言和文字產生思維的靈活變通和運用。
對同一個事物,同一段文字,要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和方位,進行全面的解析和思考,讓他們的思維得到矛盾的碰撞,產生新的想法。
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讓學生置身一個共同探索思考的氛圍中,讓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和溝通。同時教師適當地將教學信息進行發(fā)散,學生可以在更多的信息中產生質疑和提問,以引出更多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學生在對已知事物進行新的角度和途徑質疑思考的時候,就是獨特新穎見解出現的開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保護好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抓住其思維中靈活、獨特和流暢的部分,積極進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促進他們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
三、評價鼓勵創(chuàng)新,積極啟發(fā)學生自主性創(chuàng)新
積極的評價是啟發(fā)和調動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正面的肯定鼓勵,輔以適當的側面矯正,是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保障。評價可以有教師的評價,也可以是學生的評價。教師應當教會學生正確合理地吸收別人的評價,同時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fā)表意見建議,在討論和交流中撞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教師的評價是一根指揮棒,要向創(chuàng)新的方向前進,鼓勵學生的新見解、新思路和新方法,保護學生異想天開的想象力。具體到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包括朗讀、敘述、提問、找關鍵詞句等等,首先可以讓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同級輩的交流評價可以促進他們的學習熱情。若同學之間無法解決或者爭議較大的問題,再由教師出面進行講解和引導。
教師尤其要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認真仔細地評價分析,在肯定學生提問的同時,要引導學生朝“想學”、“樂學”、“會學”的方向發(fā)展,啟發(fā)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自主性創(chuàng)新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智力發(fā)展方向,對小學生來說,要從小塑造他們自主學習的習慣,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個性品質。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這個特殊的過程中,教師要帶著十足的創(chuàng)造意識,注重創(chuàng)設民主、愉悅的課堂情境,尊重學生的個性,引導學生質疑思考,抓住一切有利的時機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力。同時要發(fā)揮家庭和社會的作用,利用家庭和社會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個性品質。創(chuàng)新教育是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呈現出來的,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真正得到發(fā)展,為培養(yǎng)適應時代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黃麗芳. 挖掘學生潛在的創(chuàng)新能力淺議[J]. 職業(yè)教育研究,2004,(11)
[2] 陳黎明. 創(chuàng)造是語文教學的核心[J]. 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