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金融學的理解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字:金融學;雙語教學;教學方式;課程設計
金融學課程雙語教學的背景
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金融業在組織形式、服務模式和產品形式等方面都呈現出嶄新的面貌。“新金融”在創造商機的同時,也給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全新的動力,成為了金融業未來發展的趨勢。
在一體化的背景下,“新金融”的發展離不開具有國際化知識和技能的人才支持。因此,國內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的高校紛紛展開了金融學課程的教學改革,引入了雙語教學方式,更好地培養適應未來行業發展的國際化人才。在我國,雙語教學通常是指采用母語和英語兩種語言圍繞某一專業課程而展開的教學活動。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雙語教學對我國金融學課程的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產生了積極、正面的促進作用,但與此同時,雙語教學中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也隨之出現。
金融學課程雙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材問題
目前,國內高校金融學課程雙語教學所采用的教材大多是國外英文原版教材或國際版、引進版教材。這些教材涵蓋了金融學課程的經典理論和基礎知識,廣而全。然而,由于學時的限制,教師在教授過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講解教材的各部分內容,而是把握基本思想、基本原則、基本思路和邏輯進行講解,教材的具體內容學生需要課下自行閱讀理解。由于國外教材遵循外國思維和文化習慣進行編寫,國內學生在閱讀時不可避免地出現理解障礙,造成較大的學習壓力。
(二)學情問題
金融學課程雙語教學對學生的英語水平有一定要求。而目前,在應試教育下,我國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普遍較低,直接影響學生在課堂上與教師的互動交流。這不僅會使教學氣氛較難提升,還不利于教師及時得到教學反饋,適當調整教學方法,影響了雙語教學的效果。此外,在雙語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需要經過二次消化,首先要消化語言,然后再消化知識,而大部分學生往往會花大量時間在英語語言上面,忽視了授課內容和專業知識,顧此失彼,有違雙語教學的本意。而且大部分學生由于英語能力不高,影響了其對英文講授的專業知識的理解,使雙語教學難以達到其教學目的。
(三)教學方式問題
金融學課程雙語教學在教學方式上也要求教師與國際化接軌。而國際化接軌的教學方法則主要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而不再是“以教師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鼓勵教學過程中師生的互動與交流。然而,我國高校大部分金融學雙語課程仍采取傳統式的教學,主要以課堂講授為主,比較注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揮的重要性。這種教學方式有一定的正面影響,它要求教師嚴格按照教學計劃準備課程、教授課程,便于學生系統、全面地把握課程的知識結構和體系。但它也存在一些負面影響,例如學生主要依靠教師的講授、結合筆記和記憶來接收知識,基本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同時學生思考和創造的空間也受到局限,不利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
(四)教學重心問題
金融學課程雙語教學需要教師熟練掌握教學內容的同時,流利地運用英語進行授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面對語言和專業知識的重心把握問題。過分強調語言,忽略對專業知識的把握,雙語教學很容易淪為英語課教學。此外,這也對于母語為非英語的學生和教師來說都會形成一定障礙。學生在非母語環境下接收知識和理解知識的效率相對較低,而教師不僅要時刻關注用詞和發音,還要根據學生在非母語環境下的認知規律放慢教學節奏,不可避免需要在教學內容上作割舍,難以兼顧教學效率。然而過分強調專業知識,忽略語言,教學效率得以兼顧,但根據國內教師和學生的用語習慣,雙語教學很容易演變成英文教材下的中文授課,課程上缺乏語言氛圍,學生運用英語進行理解、思考和表達的能力也無法得到有效鍛煉。如此一來,雙語教學就會失去其特色,形同虛設,有違其最初的培養目標。
金融學課程雙語教學的改善建議
(一)原版教材本土化
金融學課程雙語教學所采取的原版教材,可以讓學生直接接觸國外先進的金融學學科理論知識和實踐,把握學科前沿。但由于其在國內出現不同程度的“水土不服”現象,教師可適當對原版教材的內容進行調整處理,使其本土化,以適應國內的教學情況。教師可針對學時對原版教材的內容進行分類,分為精講、泛講和自學三部分,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同時,讓其更適合國內學生的學習規律。課程的基礎知識、重點和難點要詳細、深入地講解,確保學生理解和掌握本課程的重要內容;課程的一般性內容和知識點的擴展可點到即止,學生對其有所了解即可;進一步拓展的知識可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小組學習的形式、結合教師答疑來理解相關內容。通過對原版教材的分類,學生能夠更好地把握教學的重點,從而減少其閱讀教材的壓力和學習語言的比重,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專業知識的深入學習上,提高雙語教學的效果;而教師也可在雙語教學的過程中更好地把握效率與效果的平衡。
(二)強調預習和關鍵詞學習
雙語教學需要學生有一定的英語基礎,然而國內學生由于長期缺乏英語的語言氛圍,再加上在英語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英語的運用能力較為薄弱。因此,雙語教學對國內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壓力,甚者影響教學效果。因此,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適應雙語教學,提高教學效果,課前預習尤為必要。教師可根據每次教學所安排的內容,提前將相關的教學要點或講義給學生,讓學生可提前熟悉所學內容及其英文表述,從而更好地把握聽課重點;同時,學生在課堂上也能夠把更多的注意力轉移到專業知識的理解和學習上,從而提高雙語教學的效果。此外,教師在課堂上也應強調關鍵詞的學習。在課堂教學開始時,教師可組織學生對本次教學內容中所涉及的關鍵詞進行學習,這不僅能夠讓學生清晰把握本次教學的重點,還能夠讓學生熟悉和理解教學過程中所使用的高頻專業術語,從而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達到雙語教學的目標。
(三)做好“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課程設計
金融學課程雙語教學需要改變一貫“以教師為中心”的單向式課程設計,采用“學生自主、師生互動”的雙向式課程設計,從而提高金融學課程雙語教學的效果。而雙向式的課程設計需要教師做好課前導入、課中互動、課后實踐和課程考核等環節的設計。首先,課前導入需要教師針對本次課的教學重點,通過引入相關熱點問題、案例或視頻等方式進行簡要討論,從而帶出本次課程的教學重點。高質量的課前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同時也讓學生明確本次課的學習目標,提高學習效果。其次,課中互動需要教師通過問答式、啟發式等教學方式的設計,讓學生充分發揮知識吸收的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激發學生對雙語教學的興趣,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再次,課后實踐需要教師針對本次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布置相關的作業或研討,讓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的方式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和提升訓練,培養學生運用英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課程考核需要教師采用多樣化的考核方式,避免學生局限于課本知識的掌握,全面檢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從而培養在雙語教學下具有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四)注重專業知識,適當切換語言
金融學課程雙語教學需要教師在語言和專業知識上做適當把握,不能顧此失彼。由于金融學課程雙語教學不同于英語課教學,前者強調的是專業知識的教育,而后者則是語言的教育。因此,金融學課程雙語教學應以專業知識的學習為主要任務,適當運用英語進行專業知識的傳授。而這就要求教師在雙語教學的過程中把握語言的切換。雙語教學的中英文比例需要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情進行適當調整。對于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在運用英語進行傳授的同時,可視學生反應作必要的中文講解,從而加強學生對知識本身的理解和吸收。
由此可見,金融學課程雙語教學對教師有較高的綜合素質要求。教師不但要扎實掌握學科知識和前沿,而且能夠熟練地運用英語進行授課;同時,教師還需要擁有一定的教學經驗以把握雙語教學重心。因此,國內高校應嚴格把關金融學課程雙語教學的資格,從而保證雙語教學的質量。此外,國內高校還需進一步加強對金融學雙語教學師資隊伍的建設。一方面對雙語教學現有教師進行培養,提升教師的素質和技能;另一方面積極引進具有海外教育背景或海外工作經驗的高素質人才,提高雙語教學師資隊伍整體素質水平。
參考文獻:
[1] 唐紅.高校雙語課程教學改革的困境與出路探析[J].法制與社會,2014,(1).
[2] 劉.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在高校實踐教學上的應用[J].經濟研究導刊,2013,(6).
[3] 趙建玲.高校獨立學院實施雙語教學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浙江:浙江工業大學,2012, (3).
[4] 唐勇,劉康華,盧豫.金融學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科教導刊,2012,(1).
[5] 趙林海.金融學專業主干課程中英文雙語教學探討[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
關鍵詞:行為金融;經典金融;中國金融實際
一、行為金融學的理論基礎
行為金融學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的流派大約在20世紀80年代。1979年,心理學家Kahneman和Tversky發表文章“前景理論:風險狀態下的決策分析”,為行為金融學的興起奠定了理論基礎,成為行為金融學研究史上的一個里程碑。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芝加哥大學的泰勒(Thaler)、耶魯大學的希勒(Shiller)成為研究行為金融的第二代核心人物。1985年,Debondt和Thaler“股票市場過度反應了嗎?”一文的正式發表掀開了行為金融學迅速發展的序幕。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行為金融學更加注重投資者心里對最優組合投資決策和資產定價的影響。Shefrin和Statman(1994)年提出了行為資產定價理論,2000年二人又提出了行為組合理論,從而把行為金融學的研究推向了。
對于什么是行為金融學,不少學者都有自己的看法。綜合各家之言,本文認為行為金融學是基于心理學實驗結果來分析投資者各種心理特征,并以此來研究投資者的決策行為及其對資產定價影響的一門學科。任何學科都會有屬于自己的理論基礎,行為金融學的理論基礎之一是人的心態和情緒,即“價值感受”。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存在過于自信、避害大于趨利、追求時尚與從眾以及減少后悔和推卸責任等心態與情緒。由于投資者存在以上的情緒,所以人們通常不遵循傳統金融理論的最優決策模型進行決策。[1]行為金融學的理論基礎之二是投資者并非都是理性的。投資者由于掌握、理解信息的差別、偏好和非精確性,必定存在非理,從而對證券市場價格的形成也能產生影響。行為金融學的理論基礎之三是市場競爭的非有效性。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信息的不對稱及市場上非理性投資者的存在,必然導致市場競爭具有非有效性。由此判斷,行為金融學就是試圖探討從投資者心理到市場的反應、再從市場表現到投資者心理這樣一個交互過程的規律和機理,從而對人的行為和市場效率做出解釋和指導。[2]
二、基于理論與實踐角度對行為金融學的審視
著名作家狄更斯有句名言“這是一個好的時代,但也是一個壞的時代。”現在,可以說,這是一個好的時代,因為關于經濟、金融學研究的種種學術思潮異彩紛呈,各種經濟、金融理論與實踐創新的成果不斷涌現。但是,這也是一個壞的時代,在如此多的經濟、金融新理論成果出現時,人們被這紛繁復雜的經濟世界迷惑了,開始變得迷茫和浮躁,這不利于學術研究進步的。行為金融學的異軍突起使人們更加地迷茫和浮躁。一旦遇到認為經典金融理論解釋不了的經濟現象,就馬上將其裝入行為金融學理論的框架中。他們不去探索自身在經典金融領域的不足,而是取巧走捷徑,這不是科學的態度。
(一)基于理論角度對行為金融學的審視
1.行為金融學的研究手段缺乏可靠基礎
行為金融學的研究部分地依賴于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認知心理學本身的發展與應用范疇直接影響到行為金融的研究。認知心理學的許多觀點貼近于人的思維世界,能夠對人的思維世界進行很好的詮釋。但是目前橫亙在認知心理學面前的障礙也是現實存在的,具體有如下兩點:一是缺乏對于認知心理的一個客觀、科學的評價策略與評級體系;二是缺乏對認知心理仿真與輔導研究工具的開發。目前雖然利用計算機能模擬人的認知能力,但其模擬程度卻非常小。因此,認知心理學本身的研究還有待于理論的提升和手段的優化。從而,行為金融學發展所需的研究手段也是缺乏可靠基礎的。通俗地說,我們目前還無法對行為金融進行在現實世界的精確推導,那么其所引出的理論基礎、框架、研究體系等也就存在著很大的缺陷。
2.行為金融學自身的理論體系存在很大的缺陷
一個學科之所以成為學科,是因為有其扎實的基石,以基石為基礎構造的理論大廈,并且可以通過對理論大廈的科學有序的探索為未來該學科的發展指明方向,并且解決實實在在的社會問題。經典金融學理論是具有推理嚴密、建立在數學理論上的富有解釋力的概念與模型,并且對于金融體系能給與一致性的解釋,其在人的理性和市場有效的兩大基石之上構成了系統的金融理論大廈。然而,行為金融學還沒有可以構造大廈的基石,它缺乏類似于經典金融學的統一的物理范式。具體來說,存在如下問題:一是行為金融學的理論體系松散,各個研究部分之間缺乏邏輯聯系。二是行為金融學理論的解釋缺乏整體性,表現出一些理論分支可以解釋一種現象卻解釋不了另外的現象;可以解釋個體現象卻無法解釋群體現象;可以從不同角度解釋不同的異象,卻不能提煉出普通學科所必須具有的精髓。三是行為金融學無法估計自己的發展方向,在這一領域的探索也如同盲人摸象。
3.與經典金融學對比存在的問題
經典金融學是不完美的,這種思想早已有之,哈耶克和西蒙都曾經指出過這個問題。但是,經典金融學不完美并不代表要對其精髓以及整個理論體系的拋棄,我們的經濟、金融研究仍然離不開經典金融學。與經典金融學理論的龐大的理論體系對比,行為金融學理論存在以下的問題。第一,經濟學中的理性是指個人會在一定的社會背景和一定的約束條件下追求自身利益與效用的最大化。只有在理性這個假設下,個人行為才是可以探究的,這樣才能展開我們的研究工作,如果個人行為非理性,各有各的做法,那經濟學的研究就無法展開。同時,理性的假設僅僅只是一個假設,從經濟研究上講,假設不重要,重要的是從假設出發可以推導出具有普遍解釋力的理論。到目前為止,以理性假設為基石的經濟學仍具有很強的解釋經濟現象的能力,所以理性假設是可行的。相反,行為金融學的非理性假設并未見得有更廣泛的和更深層次的解釋力。因此,行為金融學拋棄理性假設來進行研究是不科學的。第二,經典金融學框架是由核心內核和保護帶所構成的。[3]如果只是保護帶的改變,則整個框架還是存在的,經濟、金融理論的發展是對保護帶的改變。主流傳統經濟、金融理論在保持內核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對保護帶的調整使其更具有解釋經濟現象的能力。而行為金融學則試圖改變經典金融學理論的內核。如果能建立新的更好的更具解釋力的內核和相應的保護帶是可以的,稱之破舊立新。但是如果不懂得去建立一個新的體制與框架以及如何運作這個框架,則不叫破舊立新。
(二)基于實踐角度對行為金融學的審視
行為金融學真正引起人們的注意是在20世紀80年代。也就是說從行為金融學的出現到正式引人注意經過了大約100年的時間,在如此長的時間里無人注意是有客觀以及主觀方面原因的。一方面是科學技術特別是公眾傳媒的不發達,另一方面是行為金融學在這段時間里的無作為。從行為金融學產生發展的歷史可知,行為金融學開始出現及成長都是在早期資本主義國家。他們的經濟金融體系開始逐步形成,但他們也并未將行為金融學理論作為其發展經濟金融理論的指導。經典金融學理論在這段時間里卻得到了長足地發展,特別是在二戰以前的英國和二戰以后的美國,都涌現了大批優秀的經濟學家,他們提出了許多著名的經濟、金融理論。有代表性的如H.M.Makowitz的資產投資組合理論、Franco Modigliani和Merto H.Miller的MM理論和資產定價理論(Sharpe的CAPM模型,Ross的套利定價理論等),這些都為經典金融理論框架及核心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此時悄然興起的行為金融學僅僅只是一種邊緣化的學術觀點,研究行為金融學的經濟學家也名不見經傳。
20世紀80年代到現在是行為金融學發展最瘋狂的時期。一個理論的發展是應該對實踐起指導作用的,是否行為金融學對實踐起到了指導作用呢?是否困擾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和新興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金融危機在這一段時期內就消失了呢?答案是否定的。這段時期經濟金融危機不但沒有消失,而是發生頻率更高、對經濟的沖擊力越大。我們可以通過表1來了解這一時期的情況。
表1 20世紀80年代以來金融危機一覽表
資料來源:拉斯.特維德.金融心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附表);同時,2004-2008年的資料根據百度網整理得出。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需要對與之對立的事物進行批判,行為金融學的發展也是遵從從此路徑展開的。20世紀90年代末,在批判經典金融學的風潮下,行為金融學叩開了中國的經濟理論之門,學者們對它的研究也可謂是轟轟烈烈。但問題也開始出現了,經典金融學理論沒有完全理解,更不懂得如何去運用。現在又出現了行為金融學理論,其試圖顛倒經典金融理論的若干主要觀點,讓人們都迷茫了,不知道到底誰對誰錯。金融學不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學科,我們所做的事情就是引進、并進而轉化為我們自己的東西,從而為我國的金融領域的改革提供指導意見。在引進與本土相結合時,有許多問題需要考慮:該引進什么樣的金融理論與金融體系范式?引進以后與我國實際是否相符合?該怎樣對其修改進而更好的運行?
三、中國未來金融理論發展的路徑選擇
任何一種理論的發展都離不開實踐,背離了實踐的理論其價值會受到懷疑,未來金融理論的發展趨勢也離不開金融實踐的發展趨勢。金融實踐活動正在或即將發生怎樣的變化呢?我想,主要有兩點:其一,金融活動市場化的程度越來越高;其二,資產越來越趨向于證券化。簡單說,就是宏觀金融問題將越來越復雜,金融微觀化傾向越來越強。總結來說,金融理論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有如下幾項。
1.以資本成本理論為核心研究金融學。資本成本是金融學理論的核心。公司金融中的基本假設是,投資者向企業融資,他們期望有一定的投資回報,這種回報也就成了公司的融資成本。公司價值是用資本成本折現的一系列的現金流。所以,對資本成本的研究形成公司股東價值最大化前提下公司金融學的基礎內容。資本成本如何估算也是投資學的核心理論,在有效資本市場中,投資人期望的回報率,就是投資人的機會成本,也就是公司資本成本。資本成本同時是宏觀金融學研究的基礎。宏觀金融運行的目的是促使有效金融市場的形成,使公司和投資者之間的資源配置有序化,所以宏觀金融的目標歸根到底應該是促使一國資本成本的最小化。
2.以隨機折現因子為起點的金融資產定價理論。金融資產定價理論是投資學的基礎,而隨機折現因子是資產定價理論的基準方法。在資產市場不允許存在套利機會的前提下,或者在無法取得大規模無風險套利收益的前提下,隨機折現因子產生并能對經濟中所有資產進行定價。對隨機折現因子的估算,能將不同形式資產定價模型統一到一個框架內討論問題,形成一個可以交流的語言,有利于解決理論上的困惑。同時,也便于發現理論模型的假設和實際的距離,以及這種距離對理論模型結論的影響,而這些對于起步階段的中國金融學界意義重大。
3.最具有潛力的公司金融學理論。公司金融學研究公司和管理層的行為,其理論模型相對簡單,通常是“單期”模型,并且一般都建立在某個事項上,它不需要高深的數學、也不苛求各個模型之間的連續一致性。所以在中國這樣的市場,能寫出公司金融學的模型,而且這些中國公司金融理論模型將不僅能驗證現有的公司金融學經典理論,還有望從中國的新視角推動公司金融學科的整體發展。[4]■
參考文獻:
[1]易憲容,趙春明.行為金融學[M].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2]曾康霖.解讀行為金融學[J].金融論壇,2003,(2).
Abstract: Practical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eaching plans, a professional goal to achieve effective protection.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needs to strengthen practical capacity of financial professional student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finance professional to strengthen practice of teaching and proposes the thought of finance professional practice reform.
關鍵詞: 金融學專業;實踐環節;改革
Key words: finance professional;practice training;reform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16-0176-01
0引言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隨著經濟的發展,金融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培養優秀的金融人才是我國目前高等院校的一項艱巨任務。而實踐性教學是培養面向基層,面向操作與管理,面向業務第一線的應用型、實踐性高級專門人才的重要保障。
1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必要性
實踐教學是應用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溝通、協調、合作等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對構成學生的合理知識、智能結構,啟迪學生思維、綜合運用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教育部關于印發《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的通知(教高[2001]4號)中已明確指出:實踐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具有特殊作用。高等學校要重視本科教學的實驗環節,保證實驗課的開出率達到本科教學合格評估標準,并開出一批新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文科學生要按專業要求參加必要的社會實踐。要根據科技進步的要求,注重更新實驗教學內容,提倡實驗教學與科研課題相結合,創造條件使學生較早地參與科學研究和創新活動。根據經濟發展對金融學專業人才需求的發展狀況,結合實際,筆者認為通過加強應用實踐能力培養,有助于實現“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教學理念,創造具有特色的金融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加強應用實踐能力培養,并不是忽視專業基礎理論課的教學,忽視學生理論素養的培養,而是要進一步提高理論性課程的教學效率,以應用實踐能力加強對理論性課程的理解,并為具有理論研究興趣的同學提供技術支持。加強應用實踐能力培養,也對教師,特別是從事理論性課程教學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掌握課程的理論框架,而且要掌握技術工具和相關的描述和分析手段。 這就會形成教學相長的局面,促進教師教學和研究水平的提高。
2金融學專業實踐環節改革的可行性
2.1 金融學課程微觀化趨勢對實驗教學的要求20 世紀50 年代之后,金融學開始向現代金融學轉型,其特點就是金融學越來越微觀化、實證化、技術化、工程化,研究的內容包括資產組合理論、衍生產品的定價理論以及風險管理理論與技術等,其理論核心部分成為現代經濟學最核心最主要的內容。現代金融學越來越多地從微觀方面對金融進行研究,成為管理市場和指導微觀企業行為的重要手段。因此,高等教育中的金融學專業更多是培養同時具備多學科知識,能將經濟分析、數據處理、電子商務、軟件應用與設計等工作融為一體,靈活自如地處理各類微觀金融問題的人才。這種具備多學科知識背景的應用型人才的社會需求更大,是知識經濟時代經濟發展的需要,是金融學人才培養中應該重點關注和研究的方向。
2.2 金融學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趨勢對實踐教學的要求20 世紀70 年代以來,科學技術朝著綜合化方向發展,金融學成為了融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為一體的新型邊緣科學。作為復合型的現代金融人才,必須能適應高科技革命帶來的變革,把握金融業發展的技術特征,有效地利用高技術手段為金融業開辟新的服務方式和發展空間。金融學與其它相關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賦予金融實驗課程更加豐富而深刻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點考慮。①金融學與信息技術的結合。②金融學與數學的結合。通過實驗室的模擬教學,加深學生對數理模型的理解和運用,培養學生對新型金融工具的設計和開發能力。為了順應金融業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迅速的趨勢,就必須開展實踐教學。實踐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熟練的掌握各種金融工具,并收集。處理各種經濟信息。這樣,對學生在以后的實際工作中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因此,有必要直接將信息技術引進日常的金融專業教學之中,使學生通過課程設計、情景模擬、實際操作、親身體驗,在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中,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在金融業的應用。
3金融學專業實踐環節改革的設想
3.1 充分利用學校的經管實踐中心進行模擬教學強化定量分析的課程,引入金融領域已得到廣泛應用的計算機數量模擬分析軟件,以培養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2 加強案例教學金融學專業課程往往業務性較強,非常適合案例教學。案例教學要求教師在講授有關課程的過程中,注意收集經典案例和最新信息;學生自己查找資料,以作案例分析、提交分析報告(甚至由學生獨立編寫案例) 的形式進行學習,這種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教學互動,從而啟發和引導學生的思維。
3.3 實施開放式教學它的特點是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教師只是協助學生開展這方面教學活動。
3.4 聘請金融業專業人才進行聯合授課與傳統的一門課由本校的一位教師授課的模式不同,一些金融課程可采取走出去的方式,聘請校外的業內人士授課,這類課程主要是實踐性較強的業務課程。這樣能使學生及時了解金融業的動態發展和實際操作,擴大知識面,提高學習興趣。還可以聘請專家舉行講座,了解學術動態,增強學生與金融現狀的緊密感。
3.5 利用外部資源,大力建設校外實習基地由于金融對經濟的強烈滲透性,以及行業分布的廣泛性,金融學專業的實習環節具有多元性和多層次性。充分利用與金融機構聯合 建立金融人力資源的雙向培養和實習基地, 通過實習基地鍛煉我們學生的實踐感性,通過實習讓金融企業了解我們學生的綜合質量。
參考文獻:
[1]課題組.21 世紀中國金融學專業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戰略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05.
[2]課題組.金融學科建設與發展戰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國際金融學是我國高校金融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其在金融專業教學中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國際金融學具有理論性強、關聯性強、綜合性強、時效性強等特點,學生熟練掌握國際金融學的相關內容并不容易。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案例教學有助于學生對相關理論及疑難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
國際金融學課程的特點
理論知識與其他學科的關聯性強。綜合性強。國際金融學以匯率作為主線涵蓋內容非常廣泛,包括國際收支、國際金融市場、國際儲備、國際貨幣體系、內外部均衡分析及國際金融危機等問題。國際金融學的研究既涉及宏觀層面也涉及微觀層面,這就決定了國際金融學已不再局限于研究一國涉外的或國際間的貨幣、金融問題,其研究內容涉及到經濟學的諸多學科,與一國內部經濟關系緊密。
理論內容時效性強。國際金融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諸多理論與現實金融問題存在密切聯系。學生在掌握一定的理論基礎上。很容易在現實中找到與之對應的現象。能夠運用所學理論對現實金融問題進行分析。但是。在運用理論分析實際問題過程中偶爾會出現現實與理論相悖的情況。這就要求教師采取合適的方式幫助學生解決疑惑。
國際金融領域不斷出現新動向、新問題。自2。世紀9。年代以來。隨著巨額短期國際資本的頻繁流動,導致國際金融危機及債務危機的不斷爆發;隨著金融創新的不斷加快,導致金融衍生品大量涌現;這些都給國際金融監管等領域帶來了諸多挑戰;匯率決定等理論研究不斷出現新進展;這些國際金融領域前沿熱點研究難度大,學生不易理解,這就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以案例教學等直觀、生動的方式將難點內容進行詳細剖析講解。
上述特點要求國際金融學教學必須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方法,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在教學過程中引進案例教學,將國際金融領域重大現實問題和發展新趨勢通過案例展示給學生,一方面可以將復雜理論簡單化。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研究自主性,因此,案例教學法在國際金融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不容忽視。
案例教學法在國際金融教學過程中的具體實施
所謂案例教學,即將諸多理論知識點通過案例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學生通過閱讀案例將所學理論和現實問題聯系起來并運用理論對現實問題進行分析。國際金融學案例教學實質上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運用國際金融理論分析解決現實金融問題的平臺。通過實施案例教學可以培養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思維與能力。具體來說,國際金融學實施案例教學可以分為以下幾步:
根據教學目標,制定合理的教學大綱。授課之前。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確定詳細的案例教學大綱。包括哪些章節內容適合使用案例教學,具體使用的案例形式以及案例教學的具體時間安排等問題。
根據教學內容需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案例。國際金融學領域案例眾多。大概可以劃分為:描述型、探索型、實驗型、解釋型和例證型五種。一般來說。描述性的案例適用于開篇內容的導入,概念以及國際金融現象的描述;探索型案例適用于研究一些國際金融理論前沿熱點及目前比較有爭議的問}。探索性案例可以在傳統理論框架基礎上。運用新的假設、視角和方法去解釋國際金融前沿問題;解釋型案例適用于運用現有理論體系理解并分析現實國際金融問題;例證案例適用于闡述創新性的國際金融問題。傳統國際金融理論難以解釋一些創新性問題。此時需要用案例闡釋創新點并與傳統國際金融問題作出比較分析。因此,在實施國際金融學案例教學時,可針對教學內容選擇不同形式的案例來開展。
設計具體詳盡的案例教學教案。在確定好合適的案例以后,教師應針對每個教學案例設計一個比較具體的教案。其內容應包括:案例教學的教學目標。即通過案例教學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及技巧;案例涉及的知識點及與前期所學知識的聯系;案例討論的具體實施方案,即案例討論如何開展;案例討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應對策略等,
我們必須認識到,金融學學習的核心是對其基本理論與方法的掌握,只有真正理解和掌握了這些基本理論與方法,才能在現實中運用自如,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案例在金融學教學中更重要的作用是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有關理論與方法,以及如何用這些理論與方法和解決實際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學習金融學理論,更深刻地理解金融學理論。案例教學法注重的是學習的過程,往往在案例的學習中是沒有標準答案可言的,也不要求提供唯一正確的答案。這就需要教師在案例教學中引導學生去思考,尋求最佳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途徑。學生首先要閱讀案例資料,了解熟悉案例所述的事件內容。在課堂上進行分小組學習以及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案。這樣有利于將學生從抽象的概念引入到具體的事件中,一方面加深對抽象理論知識的吸收;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加強運用知識的能力。在案例教學中,教師需要注意的是案例教學要講究一定的方法。案例教學有三種方法:一是發展理論型,就是在該案例的基礎上,不斷的完善案例中已存在的理論體系;二是問題評審型,就是在案例中已給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案,學生通過案例的學習去評價這些方案;三是分析決策型,就是在案例中只給出問題,并沒有給出解決方案,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學習,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在課堂上,應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改變傳統的課堂以教師講授為中心的狀況。應以學生為課堂的中心,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并提出對案例的認識和理解,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金融學科案例教學的優勢
長期以來,金融學科的教學以基礎概念與基本理論為主,強調知識結構的系統性、完整性和邏輯性。這樣固然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對金融學系統性的知識框架和結構。但同時也顯現出了弊端,如使得學生上課感到乏味、學習效率降低、知識的掌握有明顯的局限性、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較欠缺等等。金融學科案例教學具有以下優勢:
1.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
在案例教學中,教師通過將經濟生活中典型的事件引入課堂并引導學生學習案例,使學生對金融學的理論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如在后危機時代,討論美國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根據目前我國消費信貸的狀況,探討我國如何更快更好的開展消費者信貸;討論目前我國貨幣市場的金融產品的種類;在學習商業銀行這部分內容時,通過學習浙江泰隆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貸款的方法等等。通過課堂討論,增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并在討論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應引導學生多講,將課堂的重心轉移到學生身上。改變以前課堂上單純的依賴教師講授為主的狀況。這樣也促進師生之間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建立一種平等、和諧和開放的課堂環境。
2.培養學生收集整理資料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案例教學為了提高效率以及更有效地利用課堂時間,通常教師在課前就將案例內容給學生進行初步的閱讀做好課前預習。學生對金融案例閱讀、理解、討論、分析的基礎上得出結論和解決問題的辦法。然后在課堂上進行陳述,這就涉及到學生的口頭發言、查閱資料、整理資料和分析整理數據等一系列的工作要做。通過完成這一系列的工作,對學生是一個很好的鍛煉。對今后從事金融調查研究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3.更深刻地理解理論知識的同時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金融學的案例教學教師通常會選取實際生活中典型的金融事件。通過對這些真實案例的學習,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能夠促使學生對現實問題加深認識,有利于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如講貨幣這部分內容時,就可以以二戰中的戰俘營為例,當時在戰俘營中香煙就被當做貨幣使用;講解利率時,引入目前我國貨幣市場的基準利率Shiorb的形成方法并講解目前世界各國的基準利率分別是哪些;講解信用時,以目前我國的消費者住房按揭貸款和汽車消費貸款為例,讓學生了解我國目前消費者貸款是如何操作的;講解金融衍生品時,可以以中航油的套期保值為例,使學生了解其中的風險等等。學生通過對這些真實案例的學習,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理解的同時也進一步提高了對具體問題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擯棄了傳統的理論教學的教條主義和照本宣科。
三、金融學科案例教學的課前準備
1.教師明確教學目標。
教師必須在每節課以前就要明確教學目標,就是通過本次課達到什么目的,使學生掌握哪些金融學的原理和實務操作等,教師做到有的放矢,有針對性的選擇案例進行教學。
2.選擇符合課堂教學內容的案例。
教師在進行教學案例時,應選擇具有實時性、代表性和啟發性的案例。金融學科的案例應直接來源于實際生活中,教師要密切關注金融時事的情況,將最具有代表性的、最生動及時的案例引入課堂。這樣才能最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感受到金融知識并不只是書本上的條條款款,而是與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3.確定課堂案例分析討論的主要內容。
將課堂案例討論的主要任務確定下來,并布置給學生。具體的應結合課堂的教學任務展開,根據教學任務明確案例學習應討論的重點內容。因為通常的案例具有綜合性,可以從多方面展開,但是課堂時間有限,我們就應根據課堂的教學目的,列出討論的幾個重點方向。避免課堂上泛泛的無重點的討論。
4.將學生分組,并選出每個小組的leader。
在案例學習時,要避免課堂出現混亂的狀況。所以,在案例學習之前,教師可以根據花名冊將學生分組也可根據學生自愿進行分組,然后選出每個小組的leader。課堂上教師根據分組,將案例學習任務布置下去,由學生分小組討論學習并限定一定的時間。然后,由每個小組的leader將該小組討論結果進行陳述。
四、案例教學法在教學中的實施
1.引入案例。
在做好了基礎理論知識的教學基礎上,教師可將案例介紹給學生引入課堂。在進行案例介紹時,教師需告知學生該案例中涉及到的基礎知識點、所應用的金融學原理。為了使學生對案例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教師可將選定的金融案例通過口述、PPT或打印出來分發給學生等形式完整的呈現給。教師在陳述完案例以后,應將在案例中涉及到的知識點提煉出來供學生討論學習。
2.案例討論環節。
這個環節是案例教學法的關鍵環節,在教師給出討論中心內容之后,應充分地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并踴躍發言各抒己見。在討論過程中,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是主導學習討論的關鍵。學生是課堂的中心,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學生去思考積極地參與到討論中來,營造案例討論的教學氣氛。在討論中,教師應保持中立,使學生認識到案例教學的開放性,大家可以各抒己見沒有標準答案,也應讓學生改變“唯一標準答案”的思維習慣。在討論中,教師應把握討論進度和時間分配。根據該案例討論問題的重要性來合理的分配時間,及時調整討論的進度安排,教師要將其中涉及到的重點和難點指示出來。對于發言時間過長或偏離中心的學生,教師應給與及時的提醒和糾正。對于發言時間過短或觀點陳述過于簡單的學生,教師應給與引導和啟發,讓他們思維開闊陳述更多的觀點。同時,教師應適時提出關鍵性問題引導學生討論,避免學生因理論知識的儲備不足而出現冷場的局面。學生在進行案例學習時,對于其中某個問題可能會出現多方面的認識和理解,對于同一個問題因站在不同的視角得出的結論也會不同。因此教師在討論的過程中應及時提出最核心的知識點或觀點以啟發學生,防止學生對案例的學習出現偏差。這些核心觀點可以促使學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討論,促使他們不斷調整看問題的角度和方式,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應做好討論情況的記錄。將學生討論的觀點記錄下來,這樣在討論結束時可以將學生的觀點進行匯總可以得出比較完整的問題解決方案。同時,教師還可以依這些記錄為依據,作為每個小組發言的成績評定。
3.概括總結。
討論結束以后,教師應將學生的發言進行匯總并總結和評價。金融學科的許多案例并未所謂的唯一的標準答案,所以教師的總結也不是給出標準答案,應是讓學生對這個案例有更加全面的認識。同時,教師的評價也并不是對學生的觀點進行判斷正誤,而應該是對學生分析問題的過程進行指導以及在陳述過程中的表現給予指導。教師在總結中應注意,讓學生認識到今后的案例學習中應需要注意的問題。
五、金融學科案例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1.案例教學與理論教學并重。
在案例教學中,教師應做好理論教學與案例教學的銜接工作,將理論教學、案例教學和案例點評做為一個整體。案例教學通常是在相應部分的理論教學完成的基礎上進行的,案例教學注重知識的實踐性和綜合性,而傳統的理論教學注重知識傳授的系統性和整體性。所以,在進行案例教學之前,應保證理論知識教學的課時量,并已充分的對該部分的理論知識進行了講解。如果教師在授課中單方面強調理論教學,而忽視案例教學,就會造成學生因缺乏對理論知識的實踐運用而使他們的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實務操作能力受到局限。因此教師應將理論教學與案例教學相結合,才能使這兩類教學方法優勢互補。
2.案例的真實性和時效性。
近年來,各高校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有了很快的發展,但實踐教學體系仍存在很多問題,阻礙了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水平和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也影響到金融學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
(一)對實踐教學的目標缺乏全面系統的認識
與金融學專業理論教學起步較早,教學目標體系明晰不同,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起步較晚,整體教學水平不高,還沒有形成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目標體系,對實踐教學應達到哪些目標,各個目標之間如何銜接,通過哪些實踐教學課程或環節才能達到各個目標,缺乏統籌的系統的思考,使實踐教學具有很大的隨意性,有時快到實踐教學時間了才臨時決定實踐教學的內容。教學管理部門和高校教師對理論教學較重視,對實踐教學往往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充分認識到實踐教學要達到的目標。此外,學生對通過實踐教學提高自身實踐技能也沒有形成自覺的意識。
(二)對實踐教學的內容設計不合理或不完善
對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目標體系認識的不到位,導致對實踐教學的內容設計不合理或不完善。很多高校沒有建立起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只是簡單地在培養方案中設置了認知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課程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缺乏全面的系統的規劃和布局。各實踐教學環節之間缺乏內在聯系,相互割裂,不能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系統的培養,使實踐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校外實踐基地建設比較滯后
雖然校外實踐基地在金融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由于聲譽和利用資源等方面的劣勢,以及經費投入的不足,很多高校金融學專業并沒有建立起穩定而高效的校外實踐基地,使得校外實習流于形式,學校開展校外實踐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
(四)忽視實踐教學師資隊伍的建設
實踐教學要求有一批具有實踐教學經驗的師資隊伍作為保障。長期以來對實踐教學的忽視,導致實踐教學教師本身實踐經驗及技能不足,嚴重影響到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這已成為制約許多高校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發展的重要因素。
(五)實踐教學的管理體系不完善
實踐教學要求有良好的管理體系作為保障,包括明確的實驗管理制度、規范的實踐教學大綱、具有操作性的具體實施計劃、充分詳實的經費計劃、便于監督管理的考評體系等。目前,有些高校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開展得較少,沒有形成完善的實踐教學管理體系;有些高校雖然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開展得較多,但對實踐教學的管理體系缺少關注或關注得較少,導致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缺乏應有的管理,影響了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的健康發展。
二、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原則
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應當堅持四個原則,即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的原則、堅持系統性的原則、校內外相結合的原則和課堂內外相結合的原則。
(一)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的原則
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本質特征是:“以專業應用為導向,以專業知識為基礎,以專業能力為核心,以專業精神為靈魂。”應用型人才培養強調實踐性、應用性和技術性,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要求各高校不斷改進和創新實踐教學體系,創設以應用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專業課程體系。加強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二)堅持系統性的原則
根據系統論的方法,一個完整的體系應包括目標體系、內容體系、管理體系和保障體系四個子體系[6]。因此,本研究將從目標體系、內容體系、管理體系和保障體系四個方面構建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首先,確定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要達到的目標,構建目標體系。其次,基于已確定的目標體系設計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和內容,構建內容體系。通過內容體系實現目標體系,離不開對實踐教學的管理,因此要設計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的管理體系。最后,構建保障體系,以保障上述目標體系、內容體系和管理體系的最終落實。
(三)校內外相結合的原則
校內和校外是開展大學生實踐教學的兩個場所,各自發揮重要的作用,并且是相互補充、缺一不可的。校內實踐教學的開展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包括在專業實訓室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訓活動,使學生不出校門,就可以在仿真的環境中接受金融業務的各層次的培訓。模擬進行金融業務的實際操作,提高學生對金融業務實際操作流程的掌握,以及對實際操作技巧的掌握。在課堂上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在課堂外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校外的實踐教學可以利用社會資源,開展社會調查和各種實踐活動,使學生多接觸社會,多了解社會,在真實的環境中提高實踐能力。還可以充分利用校外實習基地資源,通過學生在實習基地開展形式多樣的實習和實踐活動,加深對金融企業的了解,提高金融崗位的適應能力,最大程度地縮短就業后的崗位適應期。
(四)課堂內外相結合的原則
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采取案例教學、啟發式教學、項目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多動手、多動腦,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課堂外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金融業務知識競賽、金融企業模擬招聘活動、金融從業資格證考試培訓、第二課堂等,使學生在各種活動的參與中提高專業素質,提升實踐技能,提高就業競爭力。
三、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一)目標體系
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的總體目標是滿足金融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因此,應用型金融人才培養目標可以被設定為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總體目標。這一總體目標的達到要通過校內培養和校外培養兩條途徑來實現,通過校內培養,提升金融學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包括專業基礎技能、專業綜合技能、專業技術應用與創新技能、專業從業技能;通過校外培養,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包括對金融崗位的感知能力、對金融現象的理解能力、對金融崗位的適應能力等。校內培養與校外培養相結合,使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專業能力得到系統的、漸進的、全面的提升。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目標體系詳見圖1。
(二)內容體系
目標體系的實現,需要構建能夠達到不同目標的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內容或環節。例如,為了使學生掌握金融學專業的基本技能,可以開展點鈔實訓、計算技術實訓、假鈔鑒別實訓和課程實訓;為了使學生掌握金融學專業的綜合技能,可以開展銀行業務實訓、保險業務實訓、證券業務實訓和課程設計;等等。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是一個校內和校外兩條途徑同時進行的實踐教學體系,這一體系貫穿大學四年,在大學四年期間不間斷,層層遞進,最終實現學生實踐技能和能力的提升。
(三)管理體系
1.實踐教學制度體系。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需要制訂和實施相關的制度,對實踐教學開展有效的管理。對實踐教學的規范化管理,重點是建立全面的實踐教學管理和教學質量管理體系,包括明確的實踐教學管理制度、完整規范的實踐教學大綱、具有操作性的實踐教學實施計劃、充分詳實的實踐教學經費計劃等[7]。
2.實踐教學考評體系。建立便于監督管理的考評體系對于實踐教學體系的順利運作和不斷改進有重要作用。學生是實踐教學的對象,在實踐教學活動中居于中心地位。因此,在對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運行的效果進行考評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是否有收獲,學生的實踐技能是否有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是否有提高作為考評的重要標準。
(四)保障體系
1.加強對實踐教學重要性的認識。堅持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相統一,堅持向實踐學習,是大學生成長的必由之路。實踐教學是高校人才培養中的薄弱環節,與培養金融學專業應用型人才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高校教學管理部門和教師要加強對實踐教學重要性的認識,切實轉變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觀念,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創新實踐教學方法途徑,積極調動整合社會各方面資源,形成實踐教學合力,著力構建長效機制,保障高校實踐教學工作順利開展。
2.校內實驗室建設。校內實驗室在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校內實驗室開展的各種上機模擬操作,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深的理解。學生們在真實市場環境下進行的模擬銀行、模擬證券公司、模擬保險公司、模擬期貨公司的業務操作,可以使學生熟悉金融公司的實務操作,盡快適應就業崗位的需要。通過校內實驗室開展的不同層次的實訓,可以使學生掌握各種專業技能,提高創新能力。在校內實驗室建設的過程中,高校要加大經費投入,使校內實驗室建設緊跟金融業務發展步伐。另外,在金融學專業實驗室的建設中,高校應走出去,密切與金融企業的聯系,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爭取得到金融企業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提高校內實驗室的建設水平。
3.校外實踐基地建設。校外實踐基地是開展實踐教學的重要載體。通過校外實踐基地,可以深入了解社會對金融人才的需求狀況,強化高校對外部市場的反應能力,培養更加適應市場需求的應用型金融人才。高校要采取靈活的方式,努力建設教學與科研緊密結合、學校與社會密切合作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校外實踐基地的方式包括高校和研究所開展的校所合作、高校和金融企業開展的校企聯合等。要積極依托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大學科技園等,設立學生校外實踐基地。金融學專業要建成數量充足、相對穩定的校外實踐基地群,滿足金融學專業學生校外實踐和實習的需要。
4.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建設。課程體系建設服務于專業培養目標,金融學專業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需要完善的實踐課程體系作為支撐。各高校金融學專業在進行課程體系建設的過程中要考慮到實踐教學目標的實現,便于實踐教學內容的實施,使課程設置結合學生實踐學習實際,結合學生能力培養,滿足學生就業的需要。如為滿足學生考取金融從業資格證書的需要,可以在商業銀行、證券、保險三個專業方向中分別加入與考取銀行從業資格證書、證券從業資格證書和保險從業資格證書相關的考試課程,等等。
關鍵詞:金融學概論;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6-0-02
隨著經濟全球化,金融業的蓬勃發展,我國金融機構逐漸多樣化,需要大量從事實際業務操作的應用型技術人才。作為高職院校,更應該重視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使其熟練掌握金融業務技能,能夠在證券、銀行等相關金融機構從事金融方面的工作。但是在金融人才的培養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我們認真面對。
一、目前高職金融學概論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高職院校以就業為導向,在專業基礎課的教學過程中,應著重培養具有理論知識和動手能力很強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以滿足金融業的需求。金融學概論是高職高專院校金融學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也是高職院校培養專業人才的必修核心課程。但該課程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金融相關課程部分內容重復出現
金融學概論涉及范圍廣,各相關課程之間在一定程度上會出現內容上的重復。如金融學概論中的貨幣供求與貨幣均衡、貨幣政策等內容與先修課程經濟學基礎相重復;金融學概論中的貨幣與貨幣制度、利息利率等內容與后續課程國際金融實務的部分內容重復;該課程中的中央銀行、商業銀行的相關內容與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等課程部分內容重復。相關課程教學內容重復出現,一方面會浪費教學時間和教學資源;另一方面內容的反復學習會降低學生的求知興趣。
(二)金融學教學模式重理論,輕實踐
目前高職院校理論教學中更注重理論教學,實踐環節偏薄弱,理論學科學分所占的比重較大,實踐教學學分比重較少,對實踐教學環節重視程度不夠。高職院校理論教學主要采用課堂講授,缺乏必要的實踐教學,理論與實踐相脫節影響了教學質量。高校教師慣于在課堂上滿堂灌,由于自身缺乏實踐動手能力,導致學生對知識理解不深入,學習記憶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嚴重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簡單通過幾門課程和幾個項目來開展實踐教學的做法是不合理的,造成的后果是學生普遍缺乏實踐操作能力,專業技能不能有效提高,也不利于創新型金融人才的培養,難以適應金融業的發展需求。
(三)教師整體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
師資隊伍素質直接影響著教學的質量。目前,教師工作任務繁重,壓力較大,進修機會較少,并且很多教師沒有接受過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動手能力不強,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高職院校的教師大多比較年輕,教學經驗不夠豐富。而且教學科研經費投入不足,教科研條件有待提高,還有部分教師用心不專,缺乏認真的工作態度,到處兼職,忽略了真正的學術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金融人才的培養。
二、金融學概論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
實踐教學是高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應加大對實踐教學的投入力度。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參加一些金融學實踐操作,不僅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學以致用,而且能夠激發其學習興趣,能夠很好地啟發、誘導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針對金融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影響了高職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要對該課程的教學進行改革,加強實踐教學。
(二)是與后續專業課程相銜接的需要
金融學概論是金融學專業必修的基礎課程和業務課程。金融學概論與后續課程國際金融實務、公司理財、商業銀行管理、證券基礎知識、證券投資學、商業銀行綜合柜臺業務等緊密銜接。金融學為后續專業理論學習奠定了基礎,沒有金融學課程的學習,后續專業課程的開展是比較困難的。同時,如果沒有在該課程中接觸基本金融業務的學習,也會影響后續課程的深入。金融學概論的教學改革對后續課程的開展意義重大,因此對該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三)是促進金融業發展的需要
金融學專業人才的培養與金融業的發展緊密相關。金融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促進金融產業自身的升級發展。隨著經濟的發展,市場體制的完善,金融市場日益成為整個經濟體系的核心,我國金融業的發展在促進經濟增長,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為了與世界金融發展形勢相適應,了解國內外金融市場,急需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專業素質較高的金融人才。2011年1月份至9月份,金融企業人才需求增長98.4%,比去年同期相比增長80.4%。2011年第一季度的人才需求增長幅度為39.9%,第二季度的增長幅度為63.2%,由此可見對金融人才的需求仍保持穩定增長。因此,金融業的發展需要我們改革現有教學模式,促進金融業發展。
三、金融學教學改革的對策建議
(一)優化課程結構,加強教學的系統性
優化課程內在結構,使金融學專業課程的設置具有連續性和系統性。采用集體備課方式,使所有任課老師在教學內容上進行協調,刪除那些內容重復、深度廣度一樣的部分,加強金融學概論與其他專業課程的教學連續性和系統性。這樣,一方面可以減少專業課程內容上的交叉重復,避免了教學資源和時間的浪費;另一方面在課時安排和授課內容上進行合理設計,還能保證課程的完整性和較強的邏輯關系。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金融學;金融教學;應用
0.前言
當前我國經濟基本已經走上經濟發展新型軌道,面對新時期的到來的同時,我國和經濟社會也將面臨新常態下長久性、全面化發展的改變。在此經濟新常態背景下,金融學教學價值逐漸突出,并深深作用于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經濟全球化發展的穩步增長也為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但從當前金融學教學填鴨式教學現狀來看,其傳統教學方式無法更好的培養學生專業能力,故此應積極進行探索將市場案例結合到金融學教學之中,以此不斷創新教學方式,結合案例更加真實的還原金融學知識,將金融學應用于案例之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1.案例教學法概述
案例教學顧名思義運用案例進行教學的一種方式,案例教學是現階段較為科學的自主學習方法,其具有開放型與互動性。案例教學對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配合度要求較高,教師在進行教學前,應做好一定的計劃準備,并結合導入等方式,將案例穿插到實際的教學之中,以此師生通過案例中顯示的各種信息進行討論。從案例教學法的性質來看,案例教學也是一種實踐教學的方式,是以案例為基礎開展的教學方式,將理論知識放置于案例之中,更加注重的是學生對于金融知識以及相關技能實踐應用情況,使得學生在解析案例過程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最終通過實踐與探索解決問題。案例教學是一種知識的轉化過程,案例教學以扎實的基本功為基礎,只有學生掌握了一定金融知識后才能通過實際案例來檢驗知識,因此也可以說案例教學法是將學生應用能力以及理論學習能力的綜合,通過不斷的時間探索,提升自身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不斷開發學生動手能力,鍛煉學生知識轉化能力[1]。
2.案例教學在金融學教學中運用的必要性
當前社會經濟不斷發展,金融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專業人才需求也逐漸增多,金融發展日新月異,各種金融業務種類也逐漸增很多,經濟市場發展也為金融學教學提供了眾多教育素材。在面對瞬息萬變的經濟市場,如何緊隨市場步伐進行實踐教學,這些金融學教學提出了眾多挑戰。在金融學教育課程中,應用案例教學法可確保受教群體更好的掌握金融知識,并活學活用金融學相關數據分析的技巧,由此可見,案例教學法是充分展現學生自主性的現代教學方法。一方面,從金融學學科的教材內容來看,無論是基礎金融學還是高級金融學知識,都需要在做好特定基礎理論知識教學的前提下不斷深入教學內容,而所有金融知識體系又都需要以相關概念作為基本[2]。金融學每章知識的第一節都包括著本章知識的概念、內容以及金融學技能運用的相關步驟流程等;每章知識后面又都會針對本章知識內容進行高度的概括總結。由此可見,教材如此編制的意義不外乎是出于引導學生在學習金融學知識后,要求學生要將所學習的金融學知識運用到實際之中,以此來鞏固知識。學生預先掌握知識梗概,并在教師的帶領下完成對金融學知識的掌握,將其應用到實際的案例之中,也就是說,學生對金融知識的應用能力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對知識的掌握質量,更關乎著學生未來對金融知識的掌握能力。另一方面,金融學學科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在學習中由于缺失一定的金融應用環境,因此導致學生學習金融困難重重。當前在教育中存在一種普遍現狀,即學生可以掌握金融學相關知識,但在日常學習中,仍然很難運用金融學知識去解決實際的問題。這種現象普遍存在于金融學專業之中。故此應積極為學生搭建良好的環境,幫助學生將金融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之中,一方面有助于加深學生對金融知識的掌握程度,另外,也有利于將金融知識還原與生活之中,促使學生運用金融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通過鍛煉培育學生金融應用能力,促使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金融學。
3.基于案例教學法的金融學研究
3.1金融學學習興趣的調動
關于案例教學過程的本質,在教育心理學領域有著相應的研究,結果表明,案例分析的過程本質上就是智力與非智力因素共同參與的過程,而案例分析行為的最大驅動力即是興趣。本文認為,興趣絕不僅僅是最好的老師,在案例利用領域更是能夠創造出良好的學習環境氛圍。出于興趣的金融學能夠最大程度匯集學生的全部注意力,使學生在全神貫注的過程中凝聚更多的思考,從而基于此通過自主創新促進思維的發散,為金融學實際應用的養成打下堅實的基礎。然而當前卻有大部分教師并未認識到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加之金融學知識的復雜性,很容易使學生喪失對金融學學習的興趣。對此,本文認為在進行金融學指導之前,應使學生對化學金融學形成新的認識與高度的重視,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同學生進行深入交流,挖掘學生的興趣點,結合案例讓學生之間相互討論,讓學生掌握最近的市場金融動態。
3.2金融學學習習慣的養成
客觀地講,案例分析的過程本質上就是一個處心積慮冥思苦想的過程,因此案例分析需要消耗大量的心思。對于金融專業的學生來說,該學習階段的特點決定了其壓力較大,倘若學生平時沒有案例分析的習慣,則將會出現普遍出現的學生可以很好的掌握金融學知識,但卻無法將其運用在實際生活之中。換個角度來講,無論是何種學習習慣,其核心環節都是受思維所主導,一旦學生對于金融學習生畏難情緒,無疑會大大折損案例分析的實際效果[3]。對此,本文認為應當在全面調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致力于幫助學生養成學會案例分析的良好習慣。金融學學科雖然屬于一門應用性學科,但其所具有的抽象性本質卻毋庸置疑。與此同時,金融知識又源于生活,因此為了保證學生能夠真正從興趣出發養成案例分析習慣,應當通過情景創設將學生的興趣點帶回課堂教學當中,讓學生在案例中學會分享,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3金融學技能的提升
金融學學科作為一門理科,同數學、物理等學科一樣,均需要通過大量的習題將知識內化,達到對金融學學科的全面理解與掌握。當前,金融學的習題主要為選擇題、填空題與簡答題,只有學生具備良好的應用能力,才能確保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得出正確答案。而在當代教育改革的驅動作用下,金融學的習題又開始趨向于信息類和圖像類題目發展,對于學生金融學能力的要求亦在不斷提升。總體而論,金融學知識相關要求較多,對于金融學相關技能要求也較高,因此學教學過程中加大金融學實際應用的培養力度已迫在眉睫。只有使學生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接觸案例,并逐漸養成案例分析的習慣,教師才能通過有針對性的引導提升學生金融學知識應用的技能水平。
4.案例教學在金融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4.1創設教學情境,合理選擇案例,引導學生指出問題
創設教學情境,就是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創設的一種有目的的學習情境。通過情景創設,為案例量身打造合理的應用環境,對于進到學生進行金融學探索具有重要意義。創設情境的關鍵就在于設置出精彩、有趣的問題,讓學生帶著一定的疑問去分析案例,全方位的對案例進行解析。創設情境,在教學中添加案例,其目的就是要以師生之間的情感為紐帶,以學生的思維為中心,通過案例實際應用,探索出實際問題,在案例中鍛煉思維能力,因此,教師應該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適當合理的選擇案例,促使學生可以積極主動的去發現、探索、分析和解決問題[4]。例如選取2016年8月初較熱門的話題如“針對滴滴打車公司收購優步”兼并收購案例,當前針對滴滴打車公司收購優步這一話題眾多媒體紛紛進行報道,這一約70億美元的交易,是滴滴公司為最大贏家很是優步是最大贏家,以及滴滴合并優步后對雙方公司產生的影響等等為話題,進行詳細的討論。
4.2精心設計案例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案例應用教學
在應用案例時,要注重對案例的實際分析,教師要想到案例應用后教育預期的效果,故此,為了更加精心的設計出案例,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對案例應用進行詳細的探究。首先教師應明確指出案例教學所達到的預期效果,其次,了解案例教學中的相關順序,最后結合案例教學,探究案例中出現的重點與難點,結合PPT等對案例進行全面的闡述與描述,讓學生明白案例,并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習的金融學知識進行案例分析[5]。例如在講解“鏈家網房產”快速發展之路時,與學生共同分析近些年我國房產交易價格走向,并針對相關國家貸款政策進行分析,如中國央行將貸款利率從原來的5.1%到4.9%對于房產行業發展的影響等,選取最新的相關訊息,從案例分析到案例解答每一步驟做好準備,以期不斷提高金融教學效率。
4.3案例選取具有典型性,逐漸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
案例選取對于整節課程來講具有直接的影響作用,在選取案例是應盡量選擇具有典型性的案例,應用案例后,教師逐漸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當前新課改教育理念的實施要求讓學生自己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對此,教師在幫助學生發現問題之后,要鼓勵學生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解決問題,教師只要扮演好輔助的角色就好,給學生充分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相互溝通、共同探究的方式去解決難題。例如在與學生共同探討“英國脫歐”“日幣升值”事件時,將“南海仲裁”等事件結合到案例中,分析“英國脫歐”對國際經濟金融的影響,以及“英國脫歐”“日幣升值”幾種事件之間的關聯性。讓學生自主發表見解,將金融知識學生上升到愛國主義教育,學生之間的主動談論,讓學生在討論中逐漸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
5.結論
綜上所述,金融學是一門技術能力要求較高的學科,因此在金融學學科知識學習中運用案例教學法,幫助學生掌握金融實踐經驗對于提升學生金融知識運用技能,了解金融學課程來講具有重要意義。為了保證金融學教學的有效開展,應結合案例教學靈活進行金融學習,不斷創新金融學教學方法,通過案例分析不斷提升自身對于金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此提升學生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石巧榮.案例教學在金融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金融教學與研究,2011,04:75-77.
[2]孟令國.案例教學法在金融學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0,11:129-131.
[3]張慶君.大案例教學法在國際金融學課程教學中運用的思考[J].金融教育研究,2012,02:77-80.
[4]李瑋瑋.案例教學法在金融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3:78-80.
[關鍵詞]金融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7)04-0131-02
現代金融業的發展日新月異,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培養出適應金融發展新趨勢、滿足社會需求的高素質金融人才。金融學是理論性和實踐性都非常強的一門學科,學科教育離開了實踐教學就如同紙上談兵。基于金融行業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金融C構無法提供足夠多的崗位給高校學生大規模實習實訓,即使是在崗實習的大學生,多數情況下也無法接觸到核心金融業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目前高校的金融人才輸出與企業的金融人才需求匹配度不高的現象。在這種形勢下,建設一套完整的可以模擬金融業經營的實際運行環境的實驗教學體系具有顯著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普通高校金融學專業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實驗課程數量偏少,內容和形式單一
整體來看,普通高校的金融學專業實驗教學是重點針對金融行業的銀行、證券和保險三大領域開設實驗課程 。[1]從課程設置上來看,無法涉及金融行業的其他業務領域,如互聯網金融、金融租賃、期權投資等方面,不能適應金融業快速發展的實際需要,也無法體現學科的交叉和前沿。
從實驗內容來看,大多數實驗課程的內容主要針對柜臺式業務的基本操作,如商業銀行綜合業務模擬實訓,類似于金融機構的崗前培訓,停留于淺層次的柜臺操作內容,缺乏深層次的對金融業務運作的內核知識和原理的覆蓋。此外,金融業務是立體、動態的,它與其他業務也會有交叉和滲透,比如財務會計、稅務等,而目前的教學內容缺乏統籌安排,無法顧及這些方面。
從實驗教學形式來看,目前普通高校金融學專業的實驗教學,通常是通過在實驗室的電腦上批量安裝一些金融業務模擬操作系統,以學生操作軟件的形式開展。這種形式顯得機械化和流程化,缺乏對金融學理論的深刻理解和認識,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二)實驗教學體系缺乏系統性和層次性
目前普通高校金融學專業的實驗教學體系還處于基于課程設置、行業各領域實訓“各自為政”的局面,缺乏系統性、全面性和創造性。實驗教學的虛擬性和仿真性還不夠,不能模擬金融機構運營的現實運行環境,不能在一個有社會經濟主體和政府監管部門的實境體系中,模擬金融機構的經營管理。此外,實驗教學體系的層次以驗證型實驗為主,應用型和設計型實驗非常少。
(三)實驗教學軟硬件條件受限
普通高校金融學專業實驗教學的軟硬件條件受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師資方面。目前高校金融學專業任課教師普遍具備高學歷和高理論素質,但卻缺乏金融業實戰經歷,實踐經驗不足,“雙師型”教師少之又少。二是實驗室設備和環境方面。目前高校金融學專業實驗室大多是計算機房的形式,隨著學生規模的壯大,實驗室工作負荷較高,且實驗室布局緊湊,缺乏能提供小組研討式學習和實境模擬的環境和設備。三是教材教參方面。目前普通高校金融學專業的實驗教材不多,高質量的尤其少,配套的實驗教學參考書和指導書更是少見。
二、普通高校金融學專業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內容體系的構建
金融學專業模擬仿真實驗教學內容體系應依據 “基礎知識―專業技能―業務能力―職業素養”的培養路線,基于層次架構而設計。
第一層,專業基礎實驗。專業基礎實驗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鞏固金融學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包括數理經濟基礎和經濟學基礎。在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體系中,經濟數量分析實驗教學應注重模擬分析經濟生活中的現實問題,將統計數據、數量分析方法和軟件相結合,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西方經濟學沙盤實訓能突出沙盤式實驗教學的優良特性,以西方經濟學理論為指導,通過情景模擬、籌碼推演和角色扮演模擬宏、微觀經濟運營環境,讓學生在集實戰性、操作性、體驗式于一體的實訓中體會現實生活中的企業、政府、消費者的經濟行為和相互關系,深刻理解西方經濟學的原理。
第二層,專業技能實驗。專業技能實驗旨在于培養學生的金融業從業專業技能,包括商業銀行的對公與對私業務、保險業務、國際結算業務、信托與租賃業務以及股票、期貨、外匯等金融投資技能。這一層次的實驗教學通常在仿真模擬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信托與租賃業操作環境的基礎上,將行業規范、基礎理論、操作流程和實務以模塊化、主體化的實驗項目串接組織,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加強和鞏固專業知識并且能靈活運用于專業領域,以提升實踐操作能力。
第三層,專業綜合實驗。當前金融業務綜合化、整體化的過程越來越明顯,這就要求高校學生將所學的專業知識進行不斷地交叉和滲透。[2]專業綜合實驗旨在培養學生的金融機構后臺管理能力和綜合業務能力,包括金融機構授信業務、風控業務、營銷管理和金融產品設計與定價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沙盤實訓通過構建仿真環境實現情景模擬和崗位設置,讓學生在角色扮演和協同工作中體驗現實銀行之間的競爭與經營,把握銀行業在不斷變化的宏觀經濟環境中的經營之道。金融工程實驗依托專業分析軟件,通過專題實驗和項目實驗等形式,培養學生在金融衍生品設計、金融數據處理、金融建模和金融風險管理方面的綜合業務能力。信貸業務及風險管理實訓通過模擬商業銀行授信業務、票據處理業務和信貸風險評估等業務流程及規范,讓學生在信貸員、信貸科長等角色扮演過程中,掌握商業銀行授信業務和信用風險管理的知識和能力。金融營銷管理實訓旨在于讓學生掌握作為銀行客戶經理、保險經紀人和證券經紀人等金融行業營銷人員應具備的市場調研、客戶評價、產品和服務組合設計、客戶關系維護與管理等基本營銷能力,加深他們對價格策略、促銷策略和金融營銷策劃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投資(財務分析)實訓旨在于幫助學生掌握項目投資的評估方法和決策指標的運用,能應用項目投資決策的基本財務指標進行項目可行性評價,加深學生的財務分析能力和投資決策能力。
第四層,跨專業創新實驗。跨專業創新實驗主要訓練學生綜合運用經濟管理交叉學科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團隊精神,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創業模擬實訓通過對真實創業環境的逼真模擬,讓學生模擬真實企業的創立過程,完成創業計劃書,辦理工商稅務登記注冊和創立企業的運營管理決策,培養學生創業能力,激發創新意識。跨專業綜合仿真實訓是支持高校經管類專業開展校內跨專業C合實驗教學的實訓項目,可全方位模擬現代真實商業社會環境下,現代制造業、流通業及現代服務業(含金融業)的模擬經營及管理,可讓學生體驗虛擬商業社會環境下多類社會組織協同工作的方式,訓練他們在現代商業社會環境中從事經營管理工作所需具備的綜合執行能力、綜合決策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學生在協同工作中的全局意識和綜合職業素養。
以上四個層次的金融學專業實驗教學培養目標、實驗課程和內容設置形成一個有機整體,突出虛擬仿真式實驗教學,有助于深化學生對抽象理論的理解,促進學生積極探索,激發創新意識和能力,并彌補金融業現場實習條件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實驗教學效果。
三、普通高校金融學專業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條件的構建
(一)依托現代技術建設虛擬仿真實驗室
為了實現高校金融學專業高質量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有必要綜合應用虛擬現實、多媒體、人機交互、數據庫以及網絡通信等技術建立一個統一、高效、靈活的金融實驗教學共享平臺,對實驗室資源進行最大程度的整合。將云計算技術運用于實驗室建設有助于優化實驗教學環境,節省實驗室的建設與維護成本。金融虛擬仿真實驗室的云架構設計應從硬件設備層、軟件平臺層、基礎應用層和多端接入層四個維度,有所側重、分步實施搭建。
(二)培養高水平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隊伍
培養高水平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隊伍,一方面可以從金融機構聘請工作經驗豐富的從業人員來擔任實驗教師,將他們從業過程中積累的分析、處理問題的方法和風險意識傳遞給學生;另一方面可將學校的實驗教師送到金融機構去實習,加大“雙師型”師資的培養力度。高校應定期將實驗教師派送到國內外知名院校進行專業培訓,了解金融前沿理論和實驗技術。
(三)建設高質量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資源
高校金融虛擬仿真實驗室建設應建立和完善資源共享的長效機制,以形成和促進優質實驗教學資源共享為核心。要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導性投入力度,發揮教育部門、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和其他社會力量的多元主體作用[3],實行實驗教師、實驗技術人員、金融業從業人員以及技術開發人員相結合,共同開發、協同推進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資源建設。
[ 參 考 文 獻 ]
[1] 秦菊香,苗繪,李海申,劉兢軼.金融學科綜合實驗教學設計與實踐探討――以河北金融學院為例[J].金融教學與研究,2013(5):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