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手機市場環境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三星手機;市場競爭環境;競爭策略
[DOI]10.13939/ki.zgsc.2016.22.018
1 三星手機的市場發展現狀
近年來,全球手機市場規模不斷擴張,三星手機自進入中國市場以來,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經歷了持續的技術創新與產品變革,市場競爭力顯著增強,從最初的第二梯隊發展到于2007年超越摩托羅拉手機的市場占有率,于2012年第一季度以20.7%的市場占有率超越了雄踞銷量榜首14年的諾基亞手機,成為了手機市場的新王者。2006―2012年,三星手機的全球銷售量節節攀升,由1.16億部增長至4.06億部,銷售量增長了2.5倍,年均增長率高達23.2%。2014年,全球智能手機總銷量達12億臺,較2013年增長28.4%。盡管三星手機的全球銷售量下降至3.2億部,但三星仍然是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機供應商,市場占有率達24.7%,大幅高于蘋果的15.4%。三星手機的品牌關注度達到24%,遙遙領先于蘋果(11%)、小米(5%)、華為、聯想、中興手機等品牌。
近年來,三星在全球手機市場推出了Galaxy系列手機產品,與蘋果公司的iPhone系列手機相抗衡[1],三星手機在智能手機市場具備了獨特的競爭優勢,品牌價值不斷攀升。[2]雖然三星Galaxy S5在蘋果iPhone6和iPhone6 Plus面前有些黯然失色,但于2015年4月上市的三星Galaxy S6在一些特色功能和設計上(如雙曲面屏、快速充電等)已經超越了蘋果。三星手機能夠在復雜的行業競爭環境里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主要取決于三星企業在產品技術研發上的大量投入,并獲取了相關專業技術優勢。[3]三星手機以“領先時尚科技”為主打理念,在技術方面擁有了多個“世界首創”,如第一款可旋轉屏幕手機SGH-V200,首部集MP3播放功能于一體的多媒體手機,首款手表手機,第一部電視手機以及第一部同時可應用CDMA/GSM兩種不同頻段的雙模手機。[4]
三星繼領導全球移動通信行業后,憑借其成熟的Galaxy系列智能移動終端以及個人消費市場的成功經驗,謀求手機市場的王者地位。通過產品更新和高檔的品牌定位,獲取比競爭對手更高的利潤。然后再加大研發投入,產出新產品和新技術,實現高檔品牌定位和高利潤。此外,三星企業在持續的研發投入、高端的品牌定位和以消費者為導向的高效運籌水平基礎上,制定了與其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相適應的市場競爭策略。
2 三星手機的市場競爭環境分析
三星手機的經營理念是:生產世界最受歡迎的、最好的智能手機,并且成為智能手機市場的領導者。三星手機的市場競爭環境體現在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兩方面,包括外部面臨的機會和威脅、內部具備的優勢和劣勢,見表1。
3 三星手機市場競爭策略分析
三星手機自進入中國市場以來,面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重點把握市場競爭關注的焦點,保持了持續的競爭優勢。三星手機市場競爭的關注焦點,見表2。
通過及時準確地把握手機市場環境的動態變化和未來發展趨勢,三星手機實施了三大競爭策略,即跟隨策略、產品組合策略和差異化策略。
3.1 跟隨策略
三星制定的跟隨策略是用標桿管理學習領先企業來獲取持續的競爭優勢。作為一名跟隨者,三星幾乎每進入一個新領域都比競爭對手晚,但三星總是能師人長技并后來居上。20世紀90年代的韓國,諾基亞和摩托羅拉是當時手機市場的統治者,三星推出Any call系列跟隨它們,最后超越成為韓國手機業的巨頭,甚至成為全球最大手機制造商和全球手機行業的第一位。在手機行業,三星是跟隨策略的代表和最大獲益者之一。
跟隨策略的最大優勢在于節約開發產品的時間和資源。三星通過支付專利金引入技術,然后以模仿的方式學習他人的技術,再改造成適合自己使用的研發方向,從而以最快的時間縮短與技術領先者之間的距離。在蘋果采取了開拓新行業和利潤空間的市場領先者戰略、成為智能手機行業的龍頭之后,三星迅速掌握市場動態,立即模仿學習蘋果的先進技術,并趕在蘋果推出新一代產品之前,推出與iPhone類似,但硬件配置更加先進的產品。經多年研究推出的Galaxy系列智能手機,受到各界關注和認可。三星先后于2011―2015年推出Galaxy系列,其用意是在蘋果iPhone系列手機逐漸讓消費者感到厭倦之時推出新品,以高硬件配置、更靚麗的液晶屏幕以及相對低廉的價格吸引消費者。雖然蘋果憑借其設計系統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但是三星相繼推出了Galaxy S系列產品,搶占市場份額,最終成功超越蘋果,成為世界智能手機行業的新寵。
3.2 產品組合策略
三星手機屬于高利潤、高占有率的明星類產品,在當前的手機市場競爭中,三星采取的是多機型、多元產品線的產品組合策略。三星針對不同群體,開發了不同類型的產品,不僅有低端的傳統手機,也有如Galaxy S系列的旗艦機。三星實施了集中低端、中端、高端多線作戰的產品組合策略,產品覆蓋面極廣,靈活多變的“機海戰術”導致市場競爭者形成了巨大壓力。
目前,三星手機成為了機海戰術的典型代表,2012年與谷歌合作推出了Galaxy Nexus,2011―2015年相繼推出了Galaxy系列產品,三星Galaxy系列產品的市場份額已達到全球安卓出貨量的34%,成為安卓系統智能手機的第一品牌。三星新款產品動作快,并在產品會上通過強大的宣傳效應來確立產品品牌的定位,讓廣大消費者熟悉系列產品。
3.3 差異化策略
為了在激烈的手機市場中吸引客戶、占據市場,三星把重點放在質量管理、產品設計和消費者體驗3個方面,保障差異化策略的有效實施。
(1)高質量管理。三星具備了“視不合格品為癌癥、敵人、罪惡之源”的良好口碑,對于產品質量管理非常嚴格。三星內部建立并施行了完整的質量控制制度,包括建立了CSMC(客戶滿意中心)、實行質量控制法、生產線停止制等。三星收回所有問題產品并將其銷毀的行動,把“質量第一”的產品原則深入每個消費者和三星人心中,也為產品投入高端市場開啟了成功之門。
(2)產品設計。三星手機的設計一直以“大屏”著稱,設計時尚的產品外表及精湛的工藝水平受到了大量消費者的青睞,為自己積攢了極高的人氣。三星通過多種途徑提升設計能力,如建立三星創新設計實驗室(IDS);與IDEO及其他頂級咨詢公司進行眾多合作;公司派設計員駐外到化妝品等專業公司學習,以便跟上各行業的發展潮流。三星非常注重消費者對于產品細節的人性化需求和感受,在產品設計前,都需經過縝密的市場調查得出結論,如珍珠白的顏色偏好,雙屏的人性需求都是三星的發現。
(3)消費者體驗。消費者的體驗感受最能直接影響產品和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導致購買行為的發生和改變。三星非常重視消費者的體驗感受,認為良好的消費體驗感覺能夠使顧客的忠誠度得到提升,并且提高銷量。三星不斷地跟蹤研究年輕群體的生活習慣和需求,三星開發的Social Hub、SNS和IM服務廣受年輕人的喜愛。
此外,三星實施了市場領先者戰略。以Galaxy Note為代表的三星智能手機,將手機(Phone)和平板(Tablet)進行合成,推出了5~7英寸的觸摸屏移動設備,通過集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功能于一體,開拓了新的市場。該產品推出后兩個月的國際銷量達5萬部,市場反應甚好。
4 三星手機市場競爭策略的改進建議
4.1 存在的問題
雖然三星手機取得了良好的市場成績,但三星手機在市場競爭中仍面臨著許多問題需要改進,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
(1)研發成本有待降低。從跟隨策略到差異化策略,三星的改革之路歷經坎坷。目前最突出的問題是,三星的研發費用呈現居高不下的發展態勢。雖然這一高額支出使三星手機擁有了自己的核心技術,但安卓系統現已被各大手機廠商廣泛使用,導致三星手機的利潤并不高。因此三星必須突破系統高成本研發的問題,進一步提升產品利潤。
(2)市場滲透率有待提高。中國手機市場的消費群體,大部分集中在二三線城市,專注于中低端機型,但是三星手機的系列產品在中低端市場滲透率低,也因此失去了很大一部分的消費群體。并且三星在研發上的高投入一直導致利潤走低,為了盡快提高利潤,必須擴大中低端市場需求,增加量的積累。
(3)品牌忠誠度有待提高。雖然近年三星憑借Galaxy系列智能手機產品的大賣,積聚了大量的消費者,鞏固了自身的市場地位,但是品牌的影響力和號召力遠不如蘋果手機。
4.2 對策建議
三星手機應該充分利用自身的技術研發優勢、品牌優勢、占有率優勢,借助4G及運營商的發展、智能手機的更換、二三線城市的需求,擴大市場份額,抵御外部威脅以及改善內部條件,穩固自身的競爭優勢地位。具體建議包括以下四點:
(1)降低研發成本。一方面,在產品方面著重加強品牌建設,帶給消費者一種全新的生活體驗和理念。這就要求三星在產品的技術研發方面,能夠研發出吸引消費者眼球的新技術,繼續實施產品差異化策略,為實現品牌強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做出努力。另一方面,注意研發速度,加快三星自有操作系統Bada的研發,只有更加成熟的系統才能在市場上與眾多競爭者相抗衡。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其芯片制造、屏幕顯示器制造上的優勢,進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利潤,以提升競爭力,為消費者帶來更具性價比的產品。
(2)加強體驗店建設。由于智能手機的普及,銷售模式發生了根本變化。在終端建設方面,消費者希望通過切身體驗來決定是否購買手機產品。雖然三星在2011年開始建立體驗店,但是規模、力度和覆蓋范圍遠不及蘋果手機。因此三星應該大邁步,對體驗店的建設加大投入力度,早日實現全國大范圍的覆蓋,在消費群體體驗的同時,體驗店的設立無形中為三星品牌的宣傳做出了貢獻。
(3)擴大中低端市場規模。由于大城市的市場競爭格局基本穩定,突破較為困難。但是二三線城市的市場消費能力正在逐漸增強,市場的良好前景慢慢浮現,加大了各大手機品牌對于這一市場資本投入的信心。三星可以根據中低端產品市場的大容量需求,開發低成本產品以搶占市場。在這一市場加強對核心大客戶以及忠誠客戶和優質核心客戶進行培養,并加強對這一市場的投入督導,加大對客戶的服務管理力度。
(4)加強運營商間的互動。從宏觀外部環境上來看,運營商渠道,4G的發展給市場帶來巨大的變化,運營商的地位也越發重要,那么同運營商合作力度需進一步加強。三星可以加強行業應用的深度合作,以及經常和運營商聯合開展捆綁促銷活動,進行多次的溝通和協作,包括和運營商及其平臺進行產品交流、新產品推介會等,并給予銷售激勵。此外,三星需要積極面對現在的形勢發展,探索網絡銷售渠道和電視購物渠道,不斷發現并完善自身的渠道結構。
參考文獻:
[1]Barczak G.New product strategy,structure,process,and performance in the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1995,12(3):224-234.
[2]Brand Finance Auto 100 2014:The Worlds Most Valuable Brands[EB/OL].http:///league_tables/t able/auto-100-2014,2014.
[3]楊幕堯.“競爭與戰略”理論研究及改進分析[J].新財經:理論版,2011(1):132.
關鍵詞:營銷戰略;營銷策略;管理控制
中圖分類號:F123.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3-0205-03
隨著通信和網絡技術的發展,人類已經開始走入互聯智能時代,通過wifi網絡和2G/3G信號,可以在各種智能終端中獲取各種信息,并反饋或者修改信息,以前只能在計算機中完成的任務,比如炒股、購物、發表帖子等等,現在在各種智能終端中都能完成。智能終端的類型有很多,包括平板電腦、MID等,其中最具典型的就是智能手機。智能手機是指可以像個人電腦一樣,并且具有獨立的操作系統,還可以由用戶自行安裝軟件或者游戲等第三方提供的應用程序,通過此類程序來不斷對手機的功能進行擴充,特別是可以通過移動通訊網絡來實現無線網絡接入的手機。根據網絡調查,在淘寶交易中,智能手機的交易占了手機交易量的八成左右,由此可見智能手機的應用之廣。現今手機領域的一大發展趨勢就是越來越多的手機加入到智能手機的行列之中,而作為功能單一、價格相對低下的非智能手機(功能機)如何在智能時代突破成為了當前部分手機生產廠家的難題之一。非智能手機也稱為功能機,特點是功能的專一性,只具備基本的通話和信息處理功能,個別包含低性能的JAVA軟件的應用能力。它的功能特點決定了它在現今智能時代與整體市場的發展趨勢不能符合,根據皮尤研究中心2012年3月份的2月手機總結報告稱,智能手機成年人用戶量已經超過功能手機成年人用戶數量,智能機占了53%,而且這個數目還在不斷增加。
但是功能機的市場并沒有完全萎縮,還是存在一定量的消費群體。隨著智能手機在待機時間和軟件沖突等方面表現出來的問題也為功能機的突破帶來了契機。因此在智能機強勢的市場控制力下,功能機必須揚長避短,充分分析營銷環境和消費者,制定正確的市場策略。
一、市場環境分析
在電子數碼市場,“80后”逐步成為主要的消費群體,他們的成長環境跟電子數碼是一起的,從最初的小霸王游戲機到現在先進的蘋果手機,他們構成了數碼產品市場的主要消費力量。“80后”的消費群體,由于和互聯網網絡關系緊密,因此他們對手機的使用也偏向于智能手機,不僅能安裝軟件還能通過網絡與其他用戶進行溝通和交流,另外還能進行網絡應用,比如網絡辦公和網絡購物等。因此,智能機市場的主要目標客戶群就是這些現今的社會中堅力量。此外,手機硬件軟件技術和3G通信技術的發展也為智能手機的發展提供了保障。而且還將持續的提供給智能機發展的動力。智能手機的特點是擁有操作系統,從最初的塞班,WM等到現在的WP,IOS,安卓系統,系統的應用越來越多,系統也越來越完善,與用戶的需求也越來越貼合。以前的手機處理器是150MHZ就能滿足系統要求,現在4核心的1.5Ghz的處理器已經在手機上應用。可以說手機的處理數據能力已經達到并部分超出了電腦的處理能力。其他還有顯示系統的更新,從最初的二維到現在的三維處理;還有裸眼3D技術等等。根據中關村在線網站的調研顯示電腦里80%的應用可以在智能手機里完成。同時,網絡溝通所需要的網絡帶寬也在逐步發展。已經投入應用的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3rd-generation,3G),就是指支持高速數據傳輸的蜂窩移動通訊技術。不僅能夠傳送聲音及數據信息,而且還能保持速率一般在幾百kbps以上。3G網絡的投入使用使得視頻聊天,視頻點播和快速上網成為了現實。
手機硬件和網絡技術構成了智能手機堅實的基礎應用環境,而眾多智能軟件的開發又使得智能手機的應用多樣化。
智能軟件可以說是無孔不入,在安卓市場或者蘋果手機的App Store 可以下載的形形各種各樣的軟件。從生活到工作,從娛樂到體育運動,從股票到歷史,類型豐富的軟件可供消費者下載。根據蘋果公司統計在2012年3月5日蘋果的軟件市場的下載量達到了250億次!
二、功能機的SWOT分析
通過2010年3月中國市場最受用戶關注的十五大手機品牌最受關注的手機產品排名可以發現,此次榜單中非智能手機占據了七席市場份額。幾乎占到了一半的比例。
圖1 2010年3月十五大手機品牌最受關注的手機產品排名
數據來源:互聯網消費調研中心(ZDD),2010.04。
雖然智能手機目前發展勢頭迅猛,但非智能手機在一段時期內還是有它存活的必要性的。而且隨著硬件配置的提升,和加上非智能手機在外形上的獨特設計,成為了非智能手機博弈智能手機強有力的武器。
軟件應用和網絡應用成為了功能機的短板,由于本身系統架構不是智能系統;因此,功能機只能進行通話和信息處理,以及一些簡拍照錄像等。在營銷中必須面對這個軟肋用其他特點來彌補,從而吸引消費者購買。
三、營銷策略
市場營銷策略是產品所有者以顧客需要為出發點,根據經驗和市場調研獲得顧客需求量和購買力的信息,再有計劃地組織各項經營活動,通過相互協調一致的產品策略、價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銷策略,為顧客提供滿意的商品和服務而實現企業目標的過程。
1.產品策略。功能機在軟件應用上無法與智能手機抗衡,但在硬件上卻各有千秋。為了更加明顯的凸顯自己的優勢,功能機的產品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從工業設計上看,功能機內部構造的簡單化使得非智能手機能夠有很多種極具創意的造型,而大屏幕、觸摸屏的智能機較單一。如首款將透明元素加入到手機中的LG GD900時尚手機,采用了透明的鍵盤設計,滑蓋觸控式的鍵盤顯示出一種時尚的美感。又如復刻了經典V70的旋屏造型摩托羅拉Aura,機身全金屬打造,藍寶石鏡面的圓形屏幕也是在手機設計中機器少見的。從待機時間上看,功能機處理器頻率低,耗電少,待機時間長,一般3天,特別型號可以達到半個月,而智能機屏幕耗電大,處理器功率高,待機時間短,基本一天一充。如飛利浦x605大氣直板機身,鏡面設計,3.0英寸大屏手寫,500萬像素照相機,視頻照片輕松拍攝,音視頻文件播放,FM收音機,內置大智慧炒股軟件,支持JAVA擴展,功能強大,1 530毫安時大容量電池,長達1.5月理論待機時間。從特色功能上看,功能機鍵盤大、字體大、音量大,不用帶老花鏡老人也看得很清楚,來電不必擔心聽不到鈴音。每一個按鍵都達到1.5平方厘米以上,經100位老人現場實驗,不用戴老花鏡也一樣看的很清楚。因此,功能機更適合老人和小孩,而智能機無法將鍵盤做大,軟件應用不適合老年和兒童用戶。
2.價格策略。價格策略并不是一定要低價化,在非智能手機領域,價格策略分為兩塊:低端化和高端化價格策略。普通消費者購買手機的時候,都是想花最少的錢買到功能最多,性價比最高的產品。在人們的印象中, 智能手機雖然功能強,但由于產品成本問題,所以價格一直偏高。而非智能手機在價格方面還是有不小的優勢的。同為800萬像素的拍照手機,三星S8300c的售價在2 840元,而采用了智能系統的三星I8910U售價則在4 380元。兩者相差了1 500元左右。據調查,追求高像素攝像頭拍照功能的人其實對于智能系統的需求并不是很多,所以這樣來看非智能手機能夠讓這部分人群在獲得自己想要的同時花費最少的錢。由此可以看出,非智能手機繼續走與智能手機差異化路線,在提高手機單向功能、保證質量的同時盡量壓低價格,這樣的策略對于非智能手機的持續穩定發展還是有很大的作用的。同樣在手機市場里,也有高端客戶。VERTU是諾基亞所成立的全球第一家奢侈手機公司,以經營高檔品牌的方式,由世界著名的手機設計師Frank Nuovo設計,該機型從外觀、用料到功能都絕對稱得上有王者風范,平均每款售價高達十幾萬元人民幣。VERTU,這個起源于拉丁文的單詞原意即為“高品質、獨一無二”。高端非智能手機不僅僅是銷售自己的產品另外還有服務,除了產品本身給消費者帶來的獨一無二的感覺外,手機附帶的各種后期服務也是高端化的策略之一。購買VERTU手機的同時,用戶還將享受到“VERTU管家”的服務,只要一按手機上的客戶專鍵,手機便會直接連接到VERTU的二十四小時服務總臺,不論你想要查詢各種手機服務資料,或者是交通、娛樂、飲食、酒店等的資訊問題,都會有專人為你解答疑難,而且服務遍及全世界各個大城市,簡直是一個超級貼身秘書。
3.渠道策略。早期的手機主要以賣場和專賣店的形式存在,由此帶來了很多固定成本,租房、水電、人工等等。現在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網店的產生給手機的銷售渠道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蘋果手機在中國用戶中78%是采用網購的形式購買的。因此,網店銷售是主要渠道之一。另外,在某些地區還是以賣場的形式存在為佳。因為消費群體比較特殊,比如老人或者兒童,喜歡親手體驗手機操作感覺(下轉245頁)(上接206頁)手機,比如移動公司的“移動心機”,通過預存一定的花費送手機或者購買手機送話費等形式出售手機,這樣手機廠商和通信公司構成了雙贏的局面。
4.促銷策略。促銷策略是市場營銷組合的基本策略之一。促銷策略是指企業如何通過人員推銷、廣告、公共關系和營業推廣等各種促銷方式,向消費者或用戶傳遞產品信息,引起他們的注意和興趣,激發他們的購買欲望和購買行為,以達到擴大銷售的目的。作為弱勢的非智能手機,必須加大促銷的力度。以老年手機為例,本身功能簡單,產品適合老年人的需求,大鍵盤、大鈴聲,還可以尋址回家,價格也非常合適,基本都在200元左右。但是產品在投放初期,由于知名度不高,購買者寥寥無幾,后來在網絡和電視廣告上,大打溫情牌,在各個母親節、父親節、端午節等重要的有關節日假期里,投入大量的廣告,銷量立刻大幅上升。
四、總結
消費水平的差異使得智能手機在未來一段時間完全取代非智能手機是不太現實的,這為非智能手機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機會。在未來,非智能手機還會繼續發展下去。繼續執行低價策略,研發新的產品功能,突出自我特色將使非智能手機在智能時代的突破口。
參考文獻:
[1] 鄭竹林.老人手機的創新營銷[J].市場營銷與管理,2010,(3):145.
[2] 劉蕾.智能時代對市場營銷的影響[J].營銷論壇,2005,(39):53-54.
榜樣
我們企業樹立標桿、榜樣非常重要,是我們前進的指引與修正的坐標,但是,必須要考慮自身情況與標桿之間的差異及客觀環境的不同,否則極容易落入榜樣的陷阱。有這樣一個小故事:幾個游客要度過一條小溪,但是沒有橋,他們在猶豫是否可以蹚過小溪的時候,一個當地人輕松的從水面走過了小溪,一個游客以為水很淺,便也跟著走了過去,但是卻落入水中。原來,小溪中埋有樹樁連成的小路,因為時間久了,踩的人多了,樹樁都沉到了水平面以下,乍一看無法發現,那個當地人輕車熟路,就是踩著樹樁走過去的。此時,另一個游客發現了這條樹樁連成的路,以為掌握了過河的關鍵,但是,當其踩著樹樁過河時依然沉了下去,原來,樹樁只能承載百十斤的重量,這個人180多斤,樹樁被其踩入了泥土中。這就形象地比喻了我們的一些企業,看到別人在某領域經營的很好,自己便也跟過去,結果對市場情況不了解而失敗,也有像故事中后面那個人一樣的情況,了解了市場的情況卻沒有認清自己,因為自己的情況不適合那個市場,貿然進入也導致了失敗。人類都有一種模仿與盲從的特性,在有了榜樣后這種模仿心態會更堅定,但恰恰此時應該冷靜地觀察思考,認清客觀情況,也認清自己,以免落入戰略的陷阱。
利益
我們企業經營時極容易被巨大的利益沖昏頭腦,做出錯誤的戰略決策。雖然利益最大化是經營者該追求的,問題是,我們要區分,什么樣的利益我們該取、能取,而什么樣的利益我們不該取、不能取。世界通信公司創始人埃博斯就是個同拿破侖具有一樣野心的人,他不斷的收購,使旗下公司多達75家,很快世通的收入便達到了390億美元,但是他并不滿足,他目標是要成為美國華爾街的NO.1。可是,不停的吞并,不停地擴張疆土,卻導致了嚴重的“消化不良”,不僅無法發揮各公司之間的協同作用,反而有時自己的兩家公司同時搶一個生意。矛盾、沖突不斷,嚴重的內耗最終使世界通信走向了沒落。
幾年前,聯想在戰略的征途中也遇到過諸多的利益誘惑。如手機市場高速發展帶來的巨大利潤;互聯網的遍地黃金;餐飲行業巨大的利潤蛋糕……面對誘惑,握有大量資金的聯想進入這些充滿利益誘惑的行業,實行產業多元化。但是,幾年后一組組巨額虧損的數字擺在聯想高層的面前,多元化擴張宣告失敗。此時,聯想才意識到夢想與現實的距離。踏踏實實做自己的優勢核心業務,結果取得了更好的成績,成為世界第三大PC制造商,利潤率也逐步提高,最關鍵的是有效地規避了風險與失敗。同樣的,聯合利華在2003年將全球的1600個品牌減少到400個,盡可能的縮小自己,但是利潤卻上升了22%。
在今天這個充滿誘惑的世界里,能夠不被利益沖昏頭腦,不僅知道什么時候該進,更要知道什么時候該退,不僅該想到如何做大,更該想到哪些時候,哪些環節應該做小,甚至舍棄,因為,在市場中“舍”才是“得”的基礎。只有認清了舍與得之間辯證的關系,才能在市場中立于不敗。
錯覺
相較起紛繁復雜的世界,人類永遠處于懵懂無知的狀態,難免看不清這個世界,產生錯覺,但有趣的是,處于逆境、迷茫、低落時我們往往能撥開云霧看清本真,不會受到錯覺的困擾,反而是當我們順利、得意時,容易陷入錯覺之中,無法認清自己,往往錯誤地估計形勢與改變戰略目標。曾經,奧克斯、波導等企業在取得一定成功后便產生類似的錯覺,打算介入自己沒有任何競爭優勢,進入門檻很高,難度很大的領域,比如汽車、地產等,幸好懸崖勒馬,沒有在迷途走的太遠。治療錯覺癥的最好方法就是冷靜下來,充分的認清自己,如果是陳珂痼疾,甚至需遭遇失敗來治療。不要擔心機會會從身邊溜走,因為,正確的抉擇都是在冷靜中產生的,沖動時的機會往往都是陷阱。
自大
在今天的商業競爭中,很多領導者帶領企業不斷開疆擴土,擴大規模,自信慢慢膨脹為自大,在隨著勝利的不斷取得而越發放大自己,縮小對手,在這樣的情況下采取的策略往往不夠客觀,具有極大的風險,而過于強勢與事必躬親的領導風格,也在慢慢使下屬的能力產生退化。
傲慢往往是成功企業的滑鐵盧,最終導致失敗,而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往往是輸不起的,一個重大的失誤就很少再有翻盤的機會。強如IBM這樣的大企業,曾經就是因為傲慢而錯過一個又一個機會,使這個曾經組織龐大到超過一個國家,一點風吹草動便能影響世界經濟格局的藍色巨人變的虛弱不堪,其中一個最為重大的失誤就是變相地培養了微軟與英特爾。從1987年起,嚴重的官僚作風,傲慢自大的態度導致一系列的錯誤決策,致使IBM開始出現持續虧損。1991-1993年,IBM連續的虧損額高達168億美元,創下了美國企業史上第二高的虧損紀錄。它那個雄踞30年的產業霸主寶座,也不得不無奈地讓給了自己曾經不屑一顧的微軟公司。像IBM一樣,發展壯大后變的傲慢的企業很多,但是發端幾乎都是企業領軍者,而后放大到了整個組織。
李嘉誠是華人首富,年逾八旬,富甲天下時對待哪怕是一個清潔工也是彬彬有禮,與客人見面時,早早地便等在電梯口,客人離開時也是等電梯門關閉后才離開。他不分高低貴賤,親自送上名片,吃飯時各桌輪流作陪敬酒。李嘉誠崇尚并一直奉行“建立自我,追求無我”的境界。李先生不僅做人如此,做事也是如此,他在經營企業時,時刻如履薄冰,謙恭謹慎。也正是這樣的態度,讓其事業一帆風順,幾乎沒有大的閃失。
冷靜、客觀、知止,是戰略前方的燈塔
經營戰略是指企業為謀求生存和不斷發展與應對市場環境及競爭對手而作出的全局性、長遠性的謀劃。如果重大的經營戰略陷入誤區或走入歧途,將對企業構成致命性的打擊。
我們戰略迷失時有兩個顯著的特點:1、使戰略迷失的多是感性因素,榜樣、利益、錯覺、自大等影響戰略的因素都是缺乏客觀理性思考與判斷的結果,這也正應了西方那句諺語:“理性是天使,沖動是魔鬼”;2、戰略出現迷失時多是組織或個人發展的非常順利的時候,這是因為人性的弱點所為——在逆境中我們對信念無比的執著與堅定,但到了順境時卻因為有太多的選擇與誘惑而搖擺不定。有一個很形象的例子,登山時,大多數登山的意外事故都是發生在下山的途中,因為下山時太過順利,因而忽視了背后的危險。
在充滿誘惑的市場面前,在人性的弱點面前,中國傳統思想可以給出一些破解的思路。《論語》中說:“三思后行”,“再,斯可矣”,讓我們知道,雖然猶豫不決,優柔寡斷不對,但是,至少應該冷靜后再思考一次問題,而后在做出最終的決定;莊子說過“道隱于小成”可以提醒我們在取得一定成績后進行思索,不被眼前的成績所迷惑,看清大道,使戰略不會產生偏移;老子在道德經中寫道: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則可以提示我們在適當的時候適時地停下即將迷失的腳步,在誘惑面前喚醒迷失的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