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職生實習規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論文關鍵字:中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成功學
引言
成功學,又被稱為生命學,創始于20世紀30年代,它是一門研究如何獲得成功的科學。成功學著眼于研究成功的通用方法,培養人們形成良好的思想、心理和行為習慣,從而使人們更能夠邁向成功。成功學的創始人是美國的拿破侖·希爾,他在整整加年的時間里走訪了5o4位美國社會成功人士與各界名流,如安德魯·卡耐基、托馬斯·愛迪生、亨利·福特、羅斯福等人。經過深入研究并思考這些人士成功經驗的基礎,他終于找到了人們日思夜想的人生真諦——如何才能獲得成功。那些曾經建造了人類文明大廈和推動了社會進步的精神意志和人格品質,如“目標專一”、“勤奮節儉”、“吃苦耐勞”、“自尊自救”、“誠實公正”、“善良仁慈”、“助人為樂”、“堅忍不拔”、“和諧共處”等等,幾乎無一例外地熔鑄為成功學的靈魂。
職業生涯指一個人一生從事職業的經歷。職業生涯設計就是結合自身條件和現實環境,確立自己的職業目標,選擇與職業道路相適應的培訓、教育和工作計劃,并按照發展的階段實施具體行動以達成目標的過程。它以培養人的就業和創業意識為目的,指導人們科學合理規劃自己,關注人一生的發展。
一、中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存在的問題
大部分中職學生在學時就對職業生涯規劃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其職業目標模糊,普遍存在消極心態和失落感。由于學習差,認為今后沒有發展潛力。職業自卑感認為自己只是一線勞動者,地位低下,收入微薄,自卑感油然而生。對職業的思遷心理:部分學生不喜歡甚至厭惡自己所學的專業。對就業前途的恐慌近幾年嚴峻的就業形勢,使學生對就業前途恐慌不安。部分學生抱著“破罐破捧”“得過且過”的想法,不愛學習,學習效果可想而知。許多中職學生沒有真正將自己的行動與規劃統一起來,沒有認真執行規劃,而是規劃完應付了事,把制訂的職業生涯規劃置之腦后。
在中職學生的就業中,問題也日趨突出。當前我國總體就業形式嚴峻,這對中職學生的就業也產生了很大的壓力。中職學生就業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如盲目就業,就業不穩定,頻頻跳槽,能力不足,缺乏上進的后勁等,究其原因是由于中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不夠到位,導致學生對自身無法清晰定位,存在許多不良就業心理狀態,從而浪費就業資源。因此,如何加強中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中職教育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時,新時期社會情況發生了復雜而深刻的變化,表現為: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多樣化、社會生活方式多樣化、社會組織形式多樣化、就業崗位和就業形式多樣化、競爭方式和個性追求多樣化。這些變化對人們產生著巨大的影響,這就要求中職職業規劃教育的內容也必須不斷地與時俱進,拓寬教學內容才能適應這種變化。
二、職業生涯規劃中成功學教育的內容
成功是一種客觀現象,有方法可依,有規律可循。成功學誕生于美國,在其l0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逐漸系統和完善。成功學以人為本,把教育學、人才學、倫理學、心理學、歷史學、社會學交叉成人生哲學得以應用和實踐的勵志理論,從戴爾·卡耐基的初創到拿破侖·希爾的成熟,成功如同暗夜的亮星,給眾多生存路上的奮斗者帶來追求光明力量和追求希望的勇氣,并最終讓他們感受到事業有成的樂趣和幸福。
(一)理想和目標的教育
理想是確定目標邁向成功的出發點。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其實也是一種關于理想具體化的教育。因此在職業生涯規劃教學中溶人成功學教育,能夠取得較明顯的效果。現在的中職學生都是90后,大多思維敏捷,容易接受新鮮理念,中職的專業教育教學使他們有了一定的專業知識的積累,沒有高考的壓力使他們相較于同齡人更有向往成功的欲望。成功學從目標的確立與人的成功、成才的角度層層分析,深入淺出,既闡述了理想與成才的必然聯系,同時又給出了實現理想和目標的方法和途徑。由低到高,由近及遠艘看似宏大和遙遠的目標變成為現實的每一個行動。弓f導人們每一天的行動都為實現這些目標而努力放棄與實現目標無關的其他事情。成功學在如何設立目標方面給出了非常具體的方法。例如:目標必須是長遠目標和中期目標、近期目標的結合;目標要明確而且要量化;對于確立目標的方向和內容方面,也給出了一些可行的基本原則。這些具體的方法和原則無疑對指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有很大的啟迪和幫助將收到很好的激勵效果。
(二)積極的心態
范德比爾特曾經說過:“一個充滿自信的人,事業總是一帆風順的,而沒有信心的人,可能永遠不會踏進事業的門檻。”成功學能始終讓人保持積極自信的心態,這也是做每件事情成功的基石。成功學及成功心理訓練將提高人們的自信心作為其主要內容,因此從理論到實踐都提供了非常好的培養人們自信心的方法。尤其是它能結合人們每天的日常生活習慣加以訓練,使人們從改變日常行為方式等各方面人手逐漸地形成自信的品質。如在職業生涯規劃教學中創設隋境,讓學生練習當眾發言、訓練與他人的各種交流如目光的交流等、學會放聲大笑、加快步伐、學會如何面對恐懼和克服心理壓力等等。
(三)人的潛能的無限性
成功學還非常注重人類的潛能的開發與訓練。我們所說的“人類潛能”就如同蔚藍色海面上漂浮著的冰山,一般人終生只是開發利用海上冰山一部分,而成功人士則連同海下冰山一起開發利用了。因此從開發人們的潛能人手’且職業生涯規劃教學一個很好的切人點。成功心理訓練在這方面也提供了系統的開發手段和途徑,如模仿與潛能開發、動機與潛能開發、遺傳與潛能開發、幻想與潛能開發、個人形象與潛能開發、人際吸引與潛能開發等等。這些手段和途徑的提供給我們的職業生涯規劃教學開辟了十分廣闊的天地。因此,在指導學生職業規劃的進行過程中,作為學校和教師應當尊重并利用這種規律,應用這些手段和途徑來科學地加以引導,幫助學生挖掘自身的潛能,從而更好地規劃自己的職業人生。
三、成功學在中職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教學中的運用
(一)首先要在校、師、生中強化職業生涯規劃的理念
中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是一項系統工程,不是單由一門課程就可以完成的任務,也不是只由學校某一個就業指導部門就能單獨完成的,由于它貫穿于學生的整個教育過程,必須涉及到學生及面向學生的校內外服務和管理機構。因此,我們必須做到學生、學校和社會觀念的更新。中職學校轉變思想是關鍵,在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上學校首先要從觀念上走出把它等同于“就業安置”的誤區,轉變思路,充實內涵,把就業指導的重心轉向學生的職業生涯指導,從而實現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同時注意提升教師的思想認識,促使教師從學生的整個生涯規劃和管理的角度去認識并積極參與是搞好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的重要條件。學校應樹立新的教育理念,以指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帶動學校教學、學生管理工作的改革。學生轉變思想觀念是核心,通過問卷調查我們發現中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淡漠,尤其是新生有87%的學生認為職業生涯規劃可有可無,所以我們必須加速學生觀念的轉變,以學生自覺、自愿、自主參與為前提,只有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讓學生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在自我發展中的作用,并自覺參與時,才能找到學習的動力,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才能真正發揮應有的功能。
(二)其次,把“成功學”思想引入中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
教育部在《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中明確指出:“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務是把學生培養成為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社會公德和文明行為習慣的公民,進而成為報效祖國、積極進取、誠實守信、敬業樂群,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創業精神的高素質勞動者。德育目標是使學生熱愛祖國,擁護黨的領導和黨的基本路線,確立堅持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理想信念,具有為人民服務、奉獻社會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科學的思想方法;自覺地遵紀守法,依法維護自身權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健康的心理素質;熱愛專業,勤奮學習,勇于創造,大膽實踐,具有良好的職業習慣和安全意識、質量意識、效率意識、環境意識。德育的主要內容包括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教育、遵紀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這說明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是以中職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的。中職學生的全面發展包括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成功學”重在引導人在某一方面的發展、成功,其本身所體現的思想與《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的指導思想并不背離。而中等職業學校德育的主要途徑之一就是德育課教學,《職業生涯規劃》正是教育部指定必修的中職德育課的一項重要課程。為此,可以把“成功學”的理論融人到中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乃至德育的全過程中恥學生切實體會到其內容、立場是自己成功(事業與生活)所必需的。比如,集體觀念、愛國情懷、道德操守等都是個人成功所必須的從而促使中職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實踐意愿,使成功成為學生的內在需要。
(三)第三,可以將成功學教程納入教學內容,動態與靜態教育相結合
把“成功學”理論引入職業生涯規劃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學,向學生系統講解“成功學”的理論和案例,或者圍繞一個主題,設計各種活動’來實現教學目標。除此,還可以在課余開展豐多彩的生涯教育活動這些活動既有靜態的,也有動態的,既有針對學生個體的也有面向全體的。靜態的如以各類資料展示為基礎,如通過海報展示薩帕人生彩虹理論艘學生正確認識人生的階段性,以及人生各階段所擔當的角色用圖畫的形式展示生涯知覺、生涯的準備、生涯的進展過程;通過成功人士的生涯發展過程,展示生涯的選擇類型;通過圖片資料展示工作領域的過去、現在、未來的狀況。
動態的生涯教育活動包括:一是各類講座。請企業的人事主管到學校給學生講解企業對員工的要求靖成功人士到學校演講加深學生對職業生涯發展意義的認諷在學生到單位頂崗實習期間靖以往的畢業生現場說法艘學生正確對待實習試用;請職業生涯規劃專家來學校為學生講解有關職業生涯規劃的知識鼓勵他們投入職業生涯發展。二是各種競賽、主題班會、座談會。配合全國“文明風采”大賽,舉辦“我愛我的專業”演講比賽、征文比賽、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比賽;在實習中開展“愛崗敬業”攝影比賽;定期舉辦“我是誰”、“我想成為誰”、“我怎樣成為我想成為的人”等主題班會眉合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舉辦各種學生、家長座談’了解學生對實習和就業的期望。
關鍵詞:學習心理;職業生涯規劃;重要性
作者簡介:邱云(1957—),女,四川漢源人,成都師范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0年度成都醫學院四川應用心理學研究中心資助項目“高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學習心理研究”(編號:CXSL-0100204,主持人:邱云)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3)02-04
在高等職業教育大發展中,人們關注的不僅是培養數量,更關注培養質量,即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高職大學生能否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雖然很多開辦高等職業教育的院校都十分重視提高培養質量,但在現實中卻出現了一些高職畢業生就業難或就業質量不高的情況,而企業卻苦于招不到合適或滿意的人才,即培養與需要之間存在差距,這個問題不僅存在,而且還比較突出。究其原因,既有學校在專業和課程設置、教學條件、教學水平等方面的原因,也有學生個人的原因。而就學生個人原因來講,主要在于學生在校期間,學習不認真、不努力,沒有掌握應該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不能達到企業對人才的要求。而這些學生中絕大部分沒有學習動力,缺乏明確的職業目標,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迷茫和困惑,不能對自身現狀進行正確的分析和明確的定位,更不知道自己將來該如何發展,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人生目標,缺乏適合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雖然許多院校都認識到了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開設了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和相應指導,但是形式是有了,實效并不太理想。為了了解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情況以及職業生涯規劃對學生學習心理因素的影響,筆者在對部分高職學生進行訪談的基礎上,對兩所院校經濟貿易與管理類方面的六個專業學生進行了抽樣問卷調查,這六個專業的學生在錄取時基本是滿足第一志愿錄取的。抽樣調查發放問卷650份,收回有效問卷634份,其中一年級92份,二年級362份,三年級180份,收回率為97.5%。為了讓學生能如實反映自己的情況,問卷采取不記名形式,以保證調查的客觀性和真實性。本文就問卷調查在學生專業學習方面反映出的學習心理問題和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問題以及職業生涯規劃對學生學習心理的影響等方面進行分析,并有針對性地提出意見和建議,進一步提高高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實效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心理素質,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一、從高職學生專業學習方面反映出的學習心理問題看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
進入高職學習的學生,不管是什么原因選擇了高職專業,一旦他們進入了大學校園,面對新的環境,新的學習生活,他們大都充滿了激情和期待,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新鮮感逐漸消失,激情逐漸消退,各種不適應和學習心理問題就出來了,如有的不知道如何安排課余時間,不知道如何學習,心理感到焦慮;有的覺得所學專業并不像原來想像的那樣,逐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有的對自己今后做什么感到迷茫,沒有明確的目標,學習缺乏動力等等。這些學習心理問題必將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影響人才培養質量,本次問卷調查結果也反映出了有些學習心理問題不僅存在,而且比較突出。
(一)問卷調查對高職學生在專業學習方面反映出的學習心理問題
一是專業學習缺乏興趣。雖然大多數學生是自己或綜合考慮進行的專業選擇,但對所選專業并不太了解。問卷中有73%的學生是自己選擇專業或綜合考慮后選擇的專業,他人幫選擇的有27%。在選擇專業時,只有10%的學生對所選專業非常了解,了解一些的有66%,不了解的有24%,即大多數學生入學前是不太了解專業的。但不管什么原因,當初既然選擇了這個專業,在學生心中對專業還是充滿期待和希望的。然而入學后通過學習和進一步的了解,只有51%的學生對就讀專業喜歡和比較喜歡,還有近一半的學生沒有喜歡上現在就讀的專業。.如有重新選擇專業的機會,只有31%的學生還會選擇此專業,69%的不會和不一定,其中不會和不一定的二年級比例最高,占二年級學生的72%。這說明學生對所學專業在逐漸失去興趣,對專業失去興趣必然對專業學習失去興趣,而學習興趣是學生力求認識某種學習對象或參與某種學習活動,渴求獲得知識的積極傾向。由于這種傾向是與一定的情感相聯系的,因此,具有學習興趣的學生不僅積極主動地學習,而且保持著愉悅的情緒,所以能夠持之以恒,甚至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1]由此可見,學生能否積極、主動、自覺地投入到專業學習中,其核心要素是對所學專業要有興趣,這是推動學習的最佳內部動因,也是最有效的動力,如果學生對專業失去興趣,必將失去學習的最有效動力,從而出現學習成績下滑、厭學甚至放棄學習的狀況。因此,對問卷中反映出來的這一學習心理問題必須高度重視。
二是對學習目標和職業發展目標不明確,學習動機缺乏,學習動力不足。問卷中有45%的學生對學習成績不太滿意和不滿意,其中不太滿意和不滿意的二年級比例最高,占二年級學生的52%,其次是一年級,占一年級學生的48%。究其個人主要原因,39%的學生回答缺乏明確學習目標,其中一年級比例最高,占一年級學生的57%;有34%的回答對自己今后的職業發展方向、發展目標不明確,其中一年級比例最高,占一年級學生的48%,其次是二年級,占二年級學生的33%;認為沒有學習興趣的占22%。在學習和生活目標上,只有27%的學生回答有明確目標。目標不清晰,方向肯定就不清楚,也就不可能產生向目標方向努力的學習動機,而學習動機的缺乏,必將導致學習動力不足或缺失。因為學習動機是“激發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并導致行為朝向一定的學習目標的一種內在過程或內部心理狀態。” [2]如果學生的學習動機不足或缺失,就會出現學習放松,不求進取,得過且過,混日子的現象,這必將對學習效果產生極大的影響。
三是對專業和學習成績不滿意以及對未來感到迷茫,導致有的學生出現情緒困擾。由于有的學生對專業不喜歡或不太喜歡,有的對自己的學習成績不滿意,有的目標不明確,對未來感到迷茫和困惑,從而在情緒上對學生產生了很大影響,筆者在訪談過程中也明顯感到了學生的情緒困擾。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就業市場和自身感到的落差,有的學生覺得前途渺茫,情緒低落,面對學習的要求和就業市場的競爭表現出退卻,不求進取,甚至自暴自棄;有的學生擔心自己的學業,憂慮今后的就業,感到憂心忡忡,無所適從,情緒十分焦慮。由于情緒是一個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而產生的一種內心體驗。需要是情緒產生的重要基礎,如果學生感到現實與自己的期望相差甚遠,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時,就容易產生不良情緒。這些不良情緒的困擾,極大地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二)職業生涯規劃對預防和克服學生學習心理問題具有重要的作用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個人在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以及眼前的機遇和制約因素等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與權衡的基礎上,結合時代特點,為自己確定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選擇職業道路,確定教育、培訓和發展計劃等,并為自己實現職業生涯目標而確定行動方向、行動時間和行動方案。[3]即職業生涯規劃具有使規劃者了解自我,認識客觀,明確目標,指導行為的作用和功能。高職學生入學后通過對職業生涯的規劃,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自我、剖析自我、了解自我,做到正確評價自己,正視自己,并通過對相關主客觀條件的分析,逐步厘清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確定職業發展目標,找出自身差距,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明確在校期間學習的階段性目標和努力方向。通過規劃的過程,使學生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該怎么做才能滿足這個需要,因為如果學生制定了適合自己的客觀的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就有了自己的職業目標,職業目標對學生來講既是導向又是激勵,同時又能促使學生進一步走進所學專業。職業目標的確定讓學生找到了職業發展的方向,有了自己的職業意向,促使學生把所學專業與職業發展緊密聯系起來,更加認識到學好專業對實現職業發展目標的重要性,加之職業目標的確定是建立在學生對自己興趣、愛好、能力等充分了解和認識基礎上的,因此學生重視它在乎它,愿意為之付出和努力。這將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專業學習的興趣,進一步增強學習動機,使學生樂于學習,主動學習。正如問卷中有81%的學生認為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認真規劃,將對學習產生較大影響,對增強內在學習動機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這將有效地預防學生學習心理問題的發生,促進學生學習心理問題的有效解決。
二、針對問題,采取措施,切實提高高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質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心理素質
近幾年來,雖然各院校都重視對高職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指導,大多數學生都做了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但總的來講,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質量并不高,而質量的好與差主要體現在規劃是否適合學生本人,不適合學生本人的規劃不僅影響到學生的職業發展道路和職業理想的實現,同時對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心理也要產生很大影響。從表面看,影響職業生涯規劃質量的原因是學生本人,因為是學生自己在做規劃,但從根本原因看在于學校,是學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指導不到位,沒有取得真正的實效。因此,針對存在的問題,采取切實措施,努力提高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學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指導絕不是形式,而是學生成才成長和發展的需要,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心理素質的需要,必須高度重視,在實效性上下功夫。目前,很多院校都開設了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通過課程的學習,很多學生都認識到了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在問卷調查中,有89%的學生都認為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規劃是重要的,而且有94%的學生都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了規劃,說明這幾年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有一定成效的。但是,問卷中也反映出了另一方面的問題:一是還有43%的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相關知識并不太了解,在了解的主要渠道上,來自于學校渠道即開設的課程和老師的只有54%。二是在做規劃時對自我和客觀形勢的了解以及職業發展目標上,只有27%的學生認為是非常了解自己,有20%的學生認為了解就業形勢與職業發展趨勢 ,有32%的學生認為對自己今后的職業發展方向和目標非常清楚。這說明還有為數不少的學生做規劃時缺乏真實的主客觀依據,而且有的做了規劃還不清楚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和目標,使所做的規劃僅流于書面形式,并不適合學生本人,這樣的規劃不可能對學生的學習和職業發展起到指導作用,對學生良好學習心理素質的培養不僅起不到積極的作用,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這不符合學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因此,必須針對存在的問題,采取相應措施,切實提高實效。
首先學校要從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高度認識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性。對高職學生的培養質量,最終要看社會需要的滿意度,即使學校開辦了社會需要的專業,也根據社會的需要精心設計了培養方案,但在學校的教育教學中,學生雖然是教育教學的對象,但卻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和主人,如果學生沒有符合自己的職業意向和發展目標,不清楚自己真正的需要,就不會把今天的學習與明天的發展結合起來,就會缺乏內在的學習動機,這必將影響學習效果,影響人才培養質量。因此,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促進人才培養質量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不僅僅只是納入人才培養體系,更重要的是在于實施的效果。很多學校都把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納入了高職學生人才培養體系,并作為課程體現在人才培養方案中,但在實施中其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有的課時數安排太少,教師授課時沒有時間深入講解和指導;有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存在問題,對學生沒有吸引力;有的教師不具備相應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能力,不能勝任教學等等。在諸多原因中最關鍵的是師資水平,因為教學中教師是主導,教師的水平直接影響著教學的質量。這門課程的專業性、綜合性和實踐指導性都很強,對教師的要求也很高,但實際上擔任這門課程的教師的專業背景比較雜,水平參差不齊,有的認為是公共課,無關緊要,只要有人上就行了,至于上的人是否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和能力,卻沒有嚴格的要求和準入制度。因此,制定相關標準和嚴格準入制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重視教師的學習、培訓、交流和科研,強化聽課評課制度等等,是提高實效性的關鍵。
再次是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指導必須是全程的、多方面的,必須是面上教育和個別指導相結合,而不僅僅是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是面上的教育,主要是要讓學生認識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和意義,了解相關知識,懂得如何做規劃。但開設這門課的目的并不只是這些,而是要讓學生做出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能使學生在校期間和以后的發展有目標、有方向、有計劃、有步驟。所以重點還在于要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指導和服務。學生也非常希望有這方面的指導和服務。問卷中,有82%的學生愿意接受職業測評和職業輔導,希望開設職業規劃課程,舉辦講座,開展職業測評和咨詢等。因此加強課后指導和服務尤為重要。一方面要加強指導老師的力量,因為任課教師一人面對那么多學生是不可能的,必須要有了解學生的輔導員和了解專業的任課教師參加,真正使學生制定出的規劃不是只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或參加規劃書評比比賽,不是表面受看而不適用于學生。同時,這種指導是全程的,因為對職業生涯規劃的制定、實施、評價和校正是貫穿于學生整個在校期間。另一方面要加強指導服務,如開展職業咨詢、職業測評,舉辦相關專題講座等等。
(二)重視專業思想教育,讓學生真正了解專業,認識專業,喜歡專業,這是學生確定職業發展方向和職業目標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學生專業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機的必然要求。從問卷可看出大多數學生入學時對所學專業并不太了解或不了解,從學生來講,既然選擇了這個專業,就非常想了解和認識這個專業,但有的學校并不重視對學生的專業思想教育,只在新生入學教育中安排一些時間介紹專業,之后就沒有專門的專業思想教育了。這樣學生只能對專業有個大概了解,不可能進一步認識和理解,也就難以認同和喜歡,即使當初學生自愿選擇了這個專業,也可能因為專業思想教育跟不上,從而出現專業思想問題。學生對專業的不了解或困惑,一方面將導致學生無法形成正確的專業意識,也無法確定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和目標,另一方面將導致學生失去對專業學習的興趣,失去內在的學習動力。因此,抓好專業思想教育對學生正確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機是十分重要的。從學校來講,一方面要采取切實措施做好學生的專業思想教育,如在人才培養方案的課程體系中設置專業導論課程,讓學生進一步系統的了解和認識所學專業,明確學什么,怎么學;把專業思想教育融入到學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深入學生,了解學生,有針對性地做好學生專業思想方面的工作;把專業思想教育寓于專業課的教學之中,激發學生對專業學習的興趣;依托第二課堂,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系列的專業思想教育活動等等。另一方面還要根據社會對高職人才的要求加強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切實提高教學質量,使專業課程的教學對學生有吸引力、感染力,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喜歡上所學專業,學生在做職業生涯規劃時才能找到職業發展的方向和目標,才能激發學生為實現目標而努力的學習動機。
參考文獻:
[1]桂世全.心理學[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233.
1 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階段劃分
系統的生涯規劃應當包括覺知與承諾、認識自己、認識工作世界、決策、行動和再評估、成長六個步驟。職業生涯第一階段為覺知與承諾階段,一般出現在大學早期,此階段的指導應集中在對職業生涯的初步介紹上,專業課程教師在進行專業知識普及時,以案例解讀等方式開始培養學生對職業生涯的感性認知,使其愿意花時間來規劃自己的生涯。同時,強調學生應對職業生涯的長期性進行合理預期。對自我的認識階段是職業生涯規劃中重要、基礎的部分之一,系統化的生涯規劃是“從內而外”的過程,因此它首先是認識自己的人格特質、個人興趣、價值取向、個人核心競爭力,正確認識自己是一個長期過程,且應依靠科學的測評工具和方法,教師通過專業課程的教學和其它實踐性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積極主動探究自身特點的意識,幫助學生找到自身的核心專業能力。對外在工作環境的認知也是職業生涯規劃中重要和基礎的部分。專業課程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對校內校外專業(職業)領域比較熟悉的優勢,結合專業課程教學,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工作世界的情況。決策階段是對相關信息進行綜合整理和評估的階段,具體內容包括:綜合和評估信息、目標設立與計劃等。在這個階段,專業課程教師一方面可專業的角度,幫助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決策,另一方面還要發揮自身生活閱歷相對豐富的優勢,從人生規劃、生活規劃的高度幫助學生決策。行動階段是將全部的探索和思考落實的階段,學生要通過行動來實現自己設立的目標。這個階段通常是求職過程。這個階段,專業課程教師要發揮自身對專業領域熟悉的優勢,為學生提供就業信息和機會。同時,還要對學生在行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給予專業角度的指導。而在評估、成長階段,則指參加工作后,也需要不斷進行職業探索,根據外部情況的變化修正規劃。這個階段通常學生已經離開學校,踏入職場。專業課程教師要加強與他們的聯系,一方面充實自己的專業資源,另外,也對他們職業生涯發展持續關注。
2 專業課程教師在職業生涯規劃中的專業教學系統中的地位
高校對人才培養的實現是以教學作為手段的。在高校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課程的設置、專業課程教師的作用和教學方法的選擇就是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要素。首先,課程在教育教學中處于核心地位。只有課程設置符合社會需求,學生才能找到專業學習與職業目標的結合,才能把專業學習與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結合起來,以專業課程學習為載體指導具體實施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設置的專業化,即提高課程設置的專業獨特性,可幫助學生更加明確所學習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從而制定明確的職業目標和行動方案,并且使得學生執行起來效果更好。其次,高校專業課程教師在教育中處于主導者地位,在學校的科研工作中,專業課教師同樣起主導作用。他們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中對學生進行教育,在和學生接觸中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生只有在專業課程教師的指導和建議下才能更清楚的認識自己、認識工作世界,完成個人能力匹配評估,進而進行職業生涯決策。另外,教師的榜樣作用對學生的影響非常顯著,甚至學生對某門課程的興趣都會受到授課教師的影響。教師對本專業的發展狀況越了解,學生就越可能從教師那里獲得專業發展的第一手資料,從而增強對職業機會的評估。另外,如果專業課教師還能掌握一定的職業咨詢技能,那學生就能從教師那里獲得能力匹配評估和職業機會評估的中肯意見,使評估更加準確。
3 專業課程教師參與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機制設計
3.1 專業課程教師與職業生涯規劃專職教師的分工與合作提出,專業課程教師參與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并不是要否定或取代專職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師的工作,而是強調分工與協作,各司其職,共同搞好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工作。從時間上講,專職教師是從學生一進校就開始介入其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并伴隨整個學生涯;專業課程教師一般是從二年級以后才開始介入的,在三、四年級進入高峰期。因此,從時間角度講,低年級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應以專職教師為主,高年級職業生涯規劃應以專業課教師為主。從指導內容的角度講,普適意義的職業生涯規劃理論指導應以專職教師為主,與學生所學專業相關的職業生涯規劃理論指導應以專業課程教師為主。
3.2 為專業課程教師普及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相關知識。基于職業生涯規劃的專業教學,不僅要求教師具有高超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以及高尚的師德,還要求教師具有“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教師技能,做到因材施教,并結合自身豐富的專業領域資源和職業知識為學生的職業發展提供輔導。要求專業課程教師積極參與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就應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向專業課程教師普及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相關知識。
3.3 建立專業課程教師參與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激勵機制。專業課程教師具備職業生涯指導的條件和相關知識還只是其參加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必要條件,要想專業課程教師自覺主動參與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還應有相應的激勵措施。學校應加強制度建設和管理創新,建立專業課程教師開展職業生涯輔導的鼓勵和保障措施,如設立專業課程教師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績效基金、核算相應工作量、職業生涯專業課程教師導師津貼制等,充分調動專業課程教師參與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在正確指導下樹立職業目標,把準職業發展方向。
3.4 完善專業課程教師參與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考核機制。可將專業課程教師參與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納入專業課程教師教學科研工作內容范圍,完善相應考核機制。高校可要求專業課程教師在教學、科研工作中增加以下內容:為學生開展一對一、面對面的職業咨詢服務;結合學科特點向學生介紹有關的職業情況;對畢業后的學生進行跟蹤指導;把專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融入教學內容中等。要將專業課程教師指導工作的過程和結果納入教師年度考核,甚至職稱評聘、職務晉升等環節,強化其參與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意識,規范其參與指導的行為。
Abstract: Taking the "Civilization Style" competition for the carrier is conducive to recognize and rationally use the commonality among vocational career planning courses, professional courses, cultural foundation courses and the second class, so as to greatly play the guidance role of career planning.
關鍵詞: 中職;職業生涯規劃;“文明風采”競賽
Key words: vocational;career planning;"Civilized Style" competition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29-0246-02
0 引言
為了優化中職職業生涯規劃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創新素質,提升職業生涯規劃教學的實效性,以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文明風采”競賽活動(以下簡稱“文明風采”競賽)為載體開展中職職業生涯規劃教學改革。有利于挖掘、整合第二課堂中潛藏的隱形德育資源,為中職職業生涯規劃教學改革提供借鑒和思考。“文明風采”競賽是一項由國家教育部職成教司組織,面向全國中職生一年一度的常規德育實踐活動。以“文明風采”競賽活動為平臺開展中職職業生涯規劃改革具體措施如下:
1 以“文明風采”競賽為載體,對中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內容進行重新整合,開發實踐模塊
針對專業對口行業、對口企業的用工需求展開調查,作為課程改革的重要參照。組織研究中職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觀念、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評價體系及預期目的及效果,結合專業教學和對口專業崗位群對從業者的要求,開發教學模塊和職業生涯規劃崗位認識多媒體教學課件。結合“文明風采”競賽內容設計教學的項目和任務,通過組織學生開展相應的德育實踐活動、完成相應的項目和任務來達成中職職業生涯規劃教學目的。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該活動課型教學跨度為三年,即對于三年制全日制普通中職生而言,該活動課型貫穿一個人才培養周期始終,主要分為“認識教育模塊――參與教育模塊――實踐教育模塊”三大教學模塊進行。
2 以組織“文明風采”競賽活動為載體,開展中職職業生涯規劃認識教育活動
通過參加“文明風采”競賽,切實實現“為學生提供知識轉化和實踐的平臺,豐富學校德育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發展意識,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的教育目標。在認識教育教學模塊,著重以分類指導的方式開展職業規劃教學中的職業啟蒙教育,具體操作如下:①組織專業教師在新生入學伊始即開展專業介紹和形勢教育,以企業常見工種設置為例向對口專業學生介紹就業前景。②組織語文教師、德育教師對學生開展輔導,組織學生參與“文明風采”競賽活動中的“創業之星”等征文賽事,達到推動學生自主了解專業內涵、學習意義的目的。③組織社團輔導教師對學生開展輔導,組織學生參與“文明風采”競賽活動中的“奮斗的青春最美麗”等主題攝影比賽以及微電影比賽,使學生在從多個側面參與及相關比賽項目的過程中,能夠將抽象中職職業生涯規劃知識和相關德育知識具象化并加以實踐、體驗,從而內化為自身的認識體系。
3 以組織“文明風采”競賽活動中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比賽為載體,開展中職職業生涯規劃參與教育活動
3.1 該階段的主要教育對象是二年級學生,因為“文明風采”競賽活動一般在每年的3月至6月開展,此時二年級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不僅對專業、行業、職業有了較深刻的認識,而且即將面臨為期長達一年的頂崗實習,具有較強烈的擇業需求和了解崗位的愿望,這一階段組織學生參加“文明風采”競賽活動中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比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方面既能利用學生參與實習的強烈愿望,對學生開展職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寫作指導;另一方面又能將職業生涯規劃設計與求職應聘準備工作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特點選擇頂崗實習的企業,做出理性分析和選擇。
3.2 運用所開發的職業生涯規劃崗位認識多媒體教學課件開展課堂教學,用形象具體生動的教育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崗位群的認識。該課件應具有下列作用:
①是教師開展專業介紹和崗位認識教學的輔佐工具,職業生涯規劃崗位認識多媒體教學課件應是對本校本專業學生近年實習、就業情況進行總結、歸納、提煉后所開發本專業對口常見崗位群的具體介紹,每一崗位應包含名稱、從業要求、圖片、學生就業實例等內容,能夠通過多媒體技術進行展示,對指導同一專業的學生具有積極的感性認識教育作用;②是學生自主學習、主動認識崗位要求的輔佐工具。職業生涯規劃崗位認識多媒體教學課件應設有人機交互的互動功能,除了滿足教師在對本專業對口常見崗位群進行介紹的需求之外,學生還能在熟悉課件內所列崗位群的基礎上運用課件完成自己三年內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通過組織學生使用該課件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推動學生進一步了解對口專業所需職業技能、職業素養及創業素質,強化學生對崗位的認識,推動學生開展職業選擇。
3.3 在指導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的時候,有計劃地指導學生制訂短期規劃及中長期規劃各一份,其中短期規劃的年限為一至三年,目的在于對學生即將開展的頂崗實習進行規劃和指導;中長期規劃的年限為五至四十年,目的在于讓學生對本專業的職業發展形成較為完整、具體的認識。長計劃與短安排相結合,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起到崗前培訓、職前指導的作用。
4 通過追蹤三年級學生頂崗實習情況,開展中職職業生涯規劃實踐教育活動,在此基礎上構建效果評價體系
①通過班主任、任課教師、頂崗實習帶隊教師、實習回訪教師、學生管理部門、就業指導部門、用人企業反饋、實地考察、問卷調查以及查看學生實習報告等渠道,由職業生涯規劃任課教師從職業生涯規劃落實的層面來考查學生頂崗實習的表現,并將學生頂崗實習表現與其所做的職業生涯短期規劃設計書中的內容進行比較分析,分析學生所制訂的職業生涯規劃與其頂崗實習過程中所接觸到的企業要求、崗位能力素質要求是否匹配,如若職業生涯規劃設計與實踐情況反差較大的話還可以運用現場面談、通訊媒介、作業載體、網絡平臺等方式聯系學生分析反差原因。通過學生頂崗實習表現反證其職業生涯規劃學習所得,變傳統的單一學科知識評價、學業成績評價為綜合素質評價,從而避免理論考核方式的片面性,以達到系統、全面地掌握學生的職業素質發展狀況的目的。
②該階段的主要教育對象是三年級學生,因為三年級學生具有了一定的生產實踐經驗,對從業崗位的了解由平面到具體,由理想化到現實化,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重新修改、調整、完善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此時學生所制訂的職業生涯規劃將更趨向理性化、合理化,達到“在總結完善中循環提高”的教育目的。
③中職職業生涯規劃教學分為認識教育、參與教育、實踐教育三大模塊,相應的教學效果評價體系學生參與“文明風采”競賽活動情況成績、學生撰寫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書成績(含機試作業成績)、學生頂崗實習成績三大部分構成,此基礎上構建職業生涯規劃教學效果評價體系。
5 對離校實習的畢業生進行追蹤調查,從中驗檢教改效果,進一步修正中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方案
綜上所述,以“文明風采”競賽為載體,在實施中職職業生涯規劃教學的過程中起到了打破學科教學封閉性的作用,承認并合理運用中職職業規劃課程教學與專業課程、文化基礎課程、第二課堂教學的共通性,能使職業生涯規劃應有的職業指導作用得到更大程度的發揮,從而對學生職業素質的養成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課題研究組.中職生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教程[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關鍵詞】中職生;工匠精神;工學結合模式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秉持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理念,依托自身的技術、技能和技藝,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的精神。這種精神融合了職業理想、職業態度、專業精神、人文素養等方面的因素,具體表現為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當前,在校企合作人才培養中如何建立與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相適應的工匠精神教育模式?如何讓工匠精神成為學生始終不渝的思想境界?下面對此進行了探討。
一、中職學校應義不容辭地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既是一種意識取向,又是一種行為取向。工匠們所奉獻出來的產品質量高了,有市場競爭力了,這就是工匠精神確實存在的“看得見,摸得著”的證明。中職學校肩負著為企業第一線崗位培養更多的合格員工的責任,更應該義不容辭地對準員工培育工匠精神。并且,中職學校只有將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持續發展作為自己的教育目標和價值取向,在“立德樹人”的工作中,讓學生真正認識到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讓學生在熟練掌握過硬的技術、技能和技藝的基礎上,樹立職業理想,端正職業態度,形成專業精神,提高人文素養,把學生從本質上全面改造成為德藝雙馨的工匠,才能實現“技能立教、就業興校”的目標。因此,工匠精神是中職教育的靈魂,中職學校應該將工匠精神的培育作為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
陶行知認為:“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在做中學才是真學,在做中教才是真教。”因此,中職學校必須改革以課堂為中心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通過“辦教于企”和“引企入校”,與企業建立緊密聯系,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的辦學模式,鼓勵三年級學生到企業去頂崗實習。中職教師必須堅持以“教學做合一”思想為指導,在工學結合模式下,在生產一線指導學生進行訓練,把技術、技能和技藝的實踐性教學與職業理想、職業態度、專業精神、人文素養的培育結合起來,把學生培養成為德藝雙馨的工匠。
但是,從頂崗實習一線反饋的情況來看,存在實習生管理難度大、擅離崗位等問題,在“高實習率”的表象下,卻普遍隱藏著“低穩定率”的事實。這不僅直接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生產,增加了企業的管理成本,還導致企業對學生的職業理想、職業態度、專業精神和人文素養提出了質疑;也使不少家長及其鄰里親朋對學校產生偏見,形成“中職教育無用論”,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中職教育的形象,給中職學校招生帶來不利影響;還影響到一些在校生的學習信心,動搖了他們的職業理想。如不對此引起高度重視,勢必嚴重影響學校的生存與發展。
因此,必須積極采取對策,切實加強校企雙方對實習生的管教,為學生畢業后成長為學有所成、學有所長、學有所用的工匠奠定堅實基礎,為校企雙方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如何培育工匠精神
(一)堅持將工匠精神的培育貫穿于教改全過程
在指導思想上,學校要從中職教育的內在規律要求出發,正確認識工匠精神對于中職教育的價值,將工匠精神的培育貫穿于教改全過程,在德育課、專業課和頂崗實習等環節中加強工匠精神教育,使得整個教學過程都包含職業理想、職業態度、專業精神和人文素養教育的內容。尤其要通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對中職生加強工匠精神的養成教育、體驗教育和實踐教育,從而使工匠精神的培育與技術、技能、技藝的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并內化于學生的精神之中。
(二)引導學生立志成長為工匠
職業理想是指人們基于利益與需求的驅動,對未來職業的追求、向往、規劃和構想。從廣東省高州農業學校頂崗實習一線反饋的情況來看,2015年,該校與廣州某汽車企業合作,廠方提供了薪酬待遇、工作條件都較為理想的第一線操作實習崗位,校方共輸送了專業對口的實習生186人,畢業前在崗35人,穩定率只有18.6%。頂崗實習穩定率低,固然與實習生的職業理想密切相關。面對很多中職生缺乏工匠志向的現實,教師應該時時謹記關于培養工匠精神的號召,以培養學生工匠志向為目標,積極引導教育學生正確處理好職業理想與職業生涯規劃的關系。在引導學生規劃職業生涯的過程中,應引導學生全面而正確地認識自我和社會,努力練就過硬的專業技術、技能、技藝和熟練的擇業、求職技巧,努力提升綜合職業行為能力,為實現工匠志向而準備更為完善的物質載體,使自己在創業、就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三)引導學生在頂崗實習中堅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從廣東省高州農業學校頂崗實習一線反饋的情況來看,63%的頂崗實習學生存在角色轉換慢的問題。有的學生要求實習條件好,待遇高,干活輕松。如果廠方未能滿足這些要求,他們或者在工作中得過且過,馬馬虎虎;或者不打招呼,擅自離崗。這種責任心不強、紀律觀念淡薄的表現,是與我們所倡導的工匠精神格格不入的。究其原因,就是相當部分實習生不是把作優質的操作性人才作為人生的職業目標,而是懷著失落無奈的消極心態來接受中職教育,對操作性職業提不起興趣,更難以形成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盡職盡責的意識,所以,即便零碎地掌握了一些技g、技能和技藝,但也因為缺乏上述這些意識,在工作中常常未能把技術、技能和技藝發揮到極致,得過且過,馬馬虎虎,粗心大意,往往造成產品質量問題。所有這一切,都需要在工學結合模式下努力加以解決,應該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和手段,系統地對學生進行關于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等方面職業道德的教育。這樣,工匠精神的培養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四)培養學生創造精神,注重提高全面持續發展能力
當前,許多企業立足于專業技能及知識結構、個人全面持續發展能力和創造精神等方面來選擇求職者。其中最關鍵的是一個人的工作態度、價值理念與踏實做事的習慣,尤其是創造精神和全面持續發展能力。為此,教師在指導中職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中,要讓學生根據所學專業對從業者素質的要求,主動地挖掘自身的潛能,揚長避短地發展自我,以適應職業要求;指導學生根據個人特點和頂崗實習要求,調整職業生涯規劃,培養創造精神,提高全面持續發展能力。
(五)加頂崗實習前職業指導,使中職生做好充分思想準備
學校根據內容安排就業指導教師、班主任及實習指導教師,對即將參加頂崗實習的學生舉辦專題講座,內容包括:學習工匠精神的內涵和意義,制定個人如何成長為一名稱職工匠的職業生涯規劃;觀看實習企業的錄像,簡要介紹其特點、位置、環境;學習實習企業員工的行為規范和安全操作的技術規程;學習有關法律法規和崗位職業道德規范。在頂崗實習前職業指導活動中,還應邀請合作企業的優秀工匠進校,請他們現身說法地宣講在工作中依托技術、技能和技藝以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典型事跡,幫助學生認識工匠精神的價值和意義,使其立志成為優秀工匠。
(六)培養學生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
受經驗、閱歷、環境、知識、技能的限制,部分中職生的團隊合作以及人際交往、溝通能力較為薄弱。很多中職生在頂崗實習前擔心與企業領導、帶教師傅、同事難以溝通,難以建立良好合作關系。因此,學校應及時引導學生學會與別人交談和傾聽的技巧和藝術,學會與領導、同事、同學相處,共事,學會處理人際交往中的沖突,學會尊敬人,關心人,理解人,體貼人和善待人,以真誠、謙虛的態度,發展和保持融洽的人際關系。
(七)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相互對接,營造零距離頂崗實習氛圍
中職生頂崗實習后要走進企業,成為企業的一員。在校期間是關系到他們能否順利地由學生身份轉換為工匠角色的關鍵時期。因此,校園文化建設要學習和借鑒企業文化,實現校企文化的相互銜接,讓學生在校內能接受企業文化熏陶,融入企業文化中去,營造零距離頂崗實習氛圍,為學生頂崗實習打好基礎。企業文化進入校園,要體現出融合性和時代性。國旗要端正居中地懸掛在教室前方,用大字書寫的與合作企業工作精神、經營理念相統一的班風張貼在國旗兩邊,在教室墻壁上個性化地布置宣傳欄、公告欄、學習園地、德育園地。在德育園地,要張貼企業的規章制度、學生的“3Q”“5S”宣傳和考核材料;在學習園地,要張貼學生工整清晰地書寫的學習技術、技能和技藝的心得體會;在宣傳欄,要張貼公司簡介、總裁寄語及企業文化宣傳標語,如“今日學校技術標兵,明日企業崗位明星”“今天不努力學技術,明天將努力找工作”等等。另外,還要整齊劃一地排列課桌椅,規范得體地擺放衛生潔具。整個教室的布置顯得樸素淡雅,既體現出校企文化的融合性,又營造出一種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文化氛圍,時時強化著學生的職業理想、職業態度、專業精神。
根據國務院2015年5月8日印發的《中國制造2025》,我國正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邁進。從推進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發展戰略高度來看,要培育工匠精神,必須將其扎根到中職教育中去,要從中職生在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下進行頂崗實習入手,以點帶面,才能將工匠精神弘揚起來,傳承下去。
【關鍵詞】中職生;就業意識;培養;策略
《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指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人力資源開發,是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推進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解決“三農”問題,促進就業、再就業的重大舉措。”明確職業教育要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強調“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能力和就業率作為考核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指標。”可以說,中等職業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都在圍繞學生畢業后的就業打基礎、作準備,就業是中職學校發展的生命線,在中職教育已從計劃培養向市場驅動轉變的今天,只有解決好了學生的“有業就、就好業”的問題,中職學校發展才能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為此,對中職學生在校期間進行就業意識的養成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就業觀,為畢業后順利就業創造有利條件就顯得尤為重要。
1中職生就業意識現狀分析
就業意識是對就業的認識和為就業確立的心理準備,是職業素質綜合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針對近年來我校學生在就業中出現的盲目、隨意、不穩定、適應困難等問題,學校于2012年2月開展了“中職生就業意識開發與養成教育研究”的課題研究。2012年6月對在校58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從問卷調查情況反映出中職生在就業意識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1目標不明確,缺乏對自己正確定位的意識
很多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目標、就業目標、職業、興趣、職業選擇、職業素質等無明確認識。在回答“你為什么讀中職”的問題時,58.4%的學生是由于自己成績太差才選擇中職,7.6%的學生根本不清楚為什么上職校,只有26.2%的學生選擇“為了今后的就業”;學生對自己所選擇的專業比較盲目,有26.7%的學生對所學專業根本沒有興趣,10.2%的學生對選擇專業無所謂,43.3%的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有一點興趣;對自己所學專業29.1%的學生不了解,8.2%的學生不關心,42.8%的學生正努力收集相關信息;只有27.7%的學生對學習充滿信心,38.8%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20.4%的認為學習沒意思;44.5%的學生抱著混張文憑的思想,只有21.1%的學生表示要認真學習,努力訓練自己的專業技能。
1.2缺乏對未來職業的規劃意識
有20.7%的學生認為沒必要現在就對未來職業進行規劃,13.2%的學生抱無所謂的態度;只有31.9%的學生意識到自己現在已經是一位準勞動者,近45%的學生認為自己還是一個中職生,25.1%的學生對自己的身份不清楚或無所謂;在回答現在的學習生活結束后,選擇“求職就業”的占45% ,選擇“看看形勢再說”的占41%,選擇“沒想過”4%。
1.3缺乏主動就業意識
調查發現大部分的學生并不了解自己適合什么樣的工作,不知道自己以后干什么,這就顯示出了當前學生對待就業問題的茫然與疑惑。很大部分中職生存在著嚴重依賴心理。72%的同學要依賴學校推薦就業,11%的靠父母親朋找關系就業,只有17%學生表示今后自己找單位就業。有些學生被用人單位辭退后不是首先主動查找自身的不足而是一味地推卸責任,又回到學校要求學校重新推薦就業。還有些學生過于以自我為中心,固守自己已有的生活圈、人際圈。
1.4缺乏前瞻性就業意識
前瞻性就業意識就是能在就業中確立長遠眼光,善于發現在職業中隱藏的發展潛力。69%的學生愿意選擇已處于成熟期的企業,愿意做有名氣的、大企業的員工,只有21%的學生愿意選擇處于上升期的企業,還有10%的學生表示無所謂。
1.5缺乏自信、自強意識
缺乏自信產生自卑心理,自身學歷低在就業中處于劣勢而產生自卑心理,另一方面是對自己缺乏信心導致他們在人際交往、任務完成方面均出現一定困難。
1.6缺乏艱苦奮斗的意識
現在中職生很多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缺乏吃苦精神,學習上遇到困難容易放棄。工作中缺乏創新意識,不愿意加班、克服獨自在外邊工作的不便等。30.1%的學生對職業技能課難以堅持,18.7%的學生不愿意動手練習,27.8%的學生想方設法逃避學習,得過且過心態比較普遍。
1.7缺乏自主創業意識
很多學生在談到通過自主創業實現有效就業時,只有19%的學生表示有想法。很多學生往往過多強調創業在資金、技術、人才、社會背景等方面的困難,有的缺自信、認為自己不是創業的料。
2中職生就業意識培養的策略
針對以上問題,我認為中職生就業意識培養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2.1充分發揮德育課在學生就業意識培養中的主渠道作用。
《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道德與法律》兩門課是中等職業學校根據教育部頒布的《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設置與教學安排的意見》開設的德育必修課。其中《職業生涯規劃》課是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教育,是對學生進行職業意識培養的主要渠道。
《職業生涯規劃》課的目標是“使學生掌握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知識和形成職業生涯規劃的能力,增強提高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的自覺性,做好適應社會、融入社會和就業、創業的準備”。旨在提高中職生職業素質、形成職業能力、促進中職生可持續發展。
《職業生涯規劃》課對老師而言,“是把職業意識、職業理想、職業道德以及就業觀、擇業觀、創業觀、成才觀教育融為一體,分步推進的過程,是引導學生把個人職業生涯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過程,是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實施成功教育的過程,是對學生大面積指導和個別輔導相結合的過程,是和學生零距離接觸、了解學生、教學相長的過程” 。對學生而言,“是學生在了解自己、了解職業、了解社會的基礎上,制訂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個人發展規劃的過程,是學生加強自信、樹立理想、形成動力的過程、是學生依據職業對從業者素質要求調整自我,提高自我,適應職業崗位的過程,是學生走向社會,為今后可持續發展做準備的過程。”因此,要求《職業生涯規劃》課的教學要貼近職業,貼近社會、貼近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實際,才容易受到學生關注,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可以從案例故事入手,讓學生在故事中尋找學習的榜樣,樹立職業理想。除了讓學生系統掌握職業生涯規劃的的基礎知識、方法外,老師要充分利用好《職業生涯規劃》教材中的48個貼近中職生實際的案例故事,讓學生學有榜樣,培養學生競爭意識、艱苦奮斗的意識、自立自強的意識和自主創業的意識。通過指導好學生認真完成好每一課后的“學以致用”和正文中的“想一想”、“問一問”、“查一查”、“比一比”、“看一看”、“議一議”、“找一找”、“試一試”等互動項目,及合作、溝通、形象塑造、自我控制、適應變化等意識和能力。通過教材第四單元“職業生涯發展與就業、創業”共三課的教學,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引導學生做好角色轉換和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準備。通過第三課“創業是就業的重要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
通過《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的教學,培養學生忠于職守,愛崗敬業的意識;講究質量,注重信譽的誠信意識;遵紀守法,公平競爭的守法意識;團結協作顧全大局的協作意識;進一步強化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創業意識。
2.2在專業課中培養學生的就業意識
專業素質是職業素質構成中的重點,“掌握熟練的專業技能、扎實的專業知識,具有在職業活動中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的實踐能力,是中職生與同齡階段其他青年人的重要區別。”中職學生今后要通過職業活動獲得穩定收入、立足社會,專業技能素質必不可少。而且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其他職業素質大多要通過專業技能的運用展現出來。
因此,專業課老師要引導學生樹立努力提高自身專業素質的意識,學好專業課,努力做到一專多能。既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又要有熟練的操作技能,要考取本專業的職業資格證書,并根據自己的實際,考取其他專業的上崗證,為將來就業掌握多門技術,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如計算機專業既要文字錄入速度快、又能進行硬件維修、軟件的維護、網頁制作;汽修專業能進行汽車修理、組裝、噴涂、還能掌握駕駛技術等。
加強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提升學生實訓基地硬件建設檔次和管理水平,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掌握本專業熟練技能。我校近年投入近千萬元改善學生實作實訓條件,嶄新實訓大樓,較為配套實訓設備,使學生專業技能素質提高很快,為學生就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3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寓意識培養于豐富多彩的活動中
(1)組織開展技能競賽活動。
結合省、市中職生技能大賽,我校每年均組織一次面向全校各專業全體學生的技能競賽,一方面通過技能競賽選拔優秀學生參加省、市競賽,另一方面在全校學生中掀起“學技術、比技能、趕先進、超一流”的熱潮,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
(2)圍繞學校德育目標,分年級分階段、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教育活動。比如對剛入學的新生采取主題班會、專題報告會等形式,對他們進行走出失敗陰影,踏上人生新征程的勵志教育。對二年級即將進入實習階段學生重點進行作好就業準備的系列教育,比如請本校畢業的自主創業成功的學生回校作報告等。
2.4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就業意識培養氛圍
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應有中職特色,可以通過櫥窗、專欄、標語等形式營造培養氛圍,如我校專門開設了百米創業長廊,在校園內開設宣傳本校歷年畢業生自主創業成功的典型;在實訓大樓每一層樓開設陳列室,專門陳列展覽在校學生作品及加工制作的產品;開設專欄宣傳優秀畢業生在用人單位的先進事跡;通過在學校顯眼位置設置辦學理念:天生我才必有用 非凡技能是人才;校訓:文明守紀、苦練技能、成就自我、報效祖國;培養目標:就業有優勢、創業有能力、發展有基礎。讓學生時時處處都感受到學習的緊迫,要就好業就要從現在做起,作好準備。
2.5加強學生實習管理,在實習崗位上培養就業意識。
“中等職業學校三年級學生要到生產服務一線參加頂崗實習”,“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實習,應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遵循職業教育規律,培養學生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就業,提高教育質量。”頂崗實習是增強中職生實踐操作能力,促進中職學生就業的有效途徑。是學生將專業課程內容由理論到實踐系統轉化的過程,目的是為學生實現在學習期間與企業、崗位的零距離接觸,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練就過硬的職業技能,從根本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畢業后順利就業打下堅實基礎。中職學校要加強對實習的管理,學校要成立專門的實習指導機構,有專人負責學生實習指導工作,及時了解掌握學生在實習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幫助他們克服身體、心理、人際交往等方面的不適應,及時與家長、企業溝通,共同作好管理工作。同時加強對學生頂崗實習的考核評價,全面如實反映學生頂崗實習情況,并將考核結果作為推薦就業的主要依據。
2.6加強組織領導,高度重視學生就業工作。
學校領導班子要充分認識到學生就業是學校發展的關鍵環節,我校設置了專門的就業辦公室,負責學生的就業安置工作以及就業前的指導教育工作。學校把“高質量就業工程”作為學校長足發展的五大工程之一,正真體現了學生就業在學校發展中的關鍵地位。
總之,學生就業意識的培養需要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等方方面面工作形成合力,讓學生“學習好、有業就、就好業”是中職學校全體同仁為之共同努力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職業生涯規劃教學大綱》
[2]蔣乃平、杜愛玲主編《職業生涯規劃教學參考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
關鍵詞:中職酒店管理專業;頂崗實習
中圖分類號:F71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9-0446-02
近期,世界旅游及旅游理事會公布的一項研究報告說,中國有望在2018年以前成為世界第二大旅游市場。而根據邁點旅游研究院對國內酒店開業情況的不完全統計,2013年國內開業的酒店(三星標準以上)數為188家,客房總數約為45366間(套),而且數量還在持續增加。這一個個數據充分顯示酒店業對酒店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是巨大的,中職院校應該牢牢把握這一機遇,要培養學生不僅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健康的心理素質,還要能熟練地掌握業務技能。為此,酒店頂崗實習便成為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
現階段,中職學生頂崗實習多是被學校安排在訂單培養酒店或者合作酒店中。通過頂崗實習,學生不僅可以將所學基本理論與工作實踐結合起來,具備初步的職業技術經驗,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工作習慣,而且在語言溝通、各部門間的協作等方面的能力也能得到全面的提升。雖然每年都有大量的學生取得優異的成績,并且與實習單位簽訂就業協議,但是在實習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仍值得思考。
一、學生頂崗實習出現的問題
1.實習初期,普遍存在“水土不服”現象
中職學生的“水土不服”主要存在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在生活上容易出現矛盾,甚至會將情緒帶到工作中去,造成不良影響、損失甚至人身傷害。另一方面是實際工作狀況與自己的期望有一定的偏差,使得學生產生放棄的心理。
一般來說,中職學生年齡偏小,在17歲左右,很多是剛離開父母,開始獨立生活,還沒有融入到集體生活中。多以自己為中心,缺乏互幫互助,溝通協作團體意識。初次離家,屬于自己的生活環境發生改變,變的陌生和狹小,一舉一動都會展現在陌生人的面前,這些種種的變化都會使他們感覺到不適應,不自信,甚至會產生煩躁情緒,繼而將其體現在對周圍的人和事情的態度上。這樣,很容易與自己同學,或者老員工,產生矛盾,使得自己不能將精力集中到工作中去。
對于他們來說,只有少數人有過酒店實習的經歷,初入酒店工作感覺最強烈的應該還是“落差”兩個字。首先是工作環境的落差,在酒店他們需要隨時提供微笑服務,不僅是向需要幫助的老人,吵鬧的小朋友,還要在應對餐桌上的殘羹冷炙,房間里的雜亂無章,突發狀況時也微笑應對。其次是工作能力的落差。酒店一般都是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設立相關的崗位職責和技能要求,這些與學校的理論學習都會有一定的差距。面對老員工的嫻熟,學生們在頂崗時都會感到一定的壓力,即使有二次培訓,但是掌握情況還是會有出入,會使部分學生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喪失自信心。再者,頂崗實習要求學生有比較強的工作時間觀念,這使在學校時拖沓懶散生活的他們感到很不舒服,很疲憊。
2.實習過程中,調崗心理頻頻
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學生們都已經適應自己崗位的工作,甚至有的已經可以獨當一面。但是,這時調崗申請也會隨之而來,原因可以歸結為兩個。一是有的學生業務水平進步的比較快,熟練掌握自己的工作之后,主動要求熟悉其他部門的工作,希望積累更多實習經驗,之后工作可以有更大的選擇空間。二是有的學生還是不能很好地適應自己的工作,認為自己不能很好的勝任相關工作,工作量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消極工作,經常找理由請假,最后希望通過調崗逃避相關工作。
調崗心理的出現可能是因為學生的積極主動,也可能是因為學生的消極逃避。但是,這兩種原因都反映出了學生的不穩定和急躁的心理。中職學生還沒有完全踏入社會,而且年齡偏小,即使在實習磨合期中見識到很多東西,但這遠遠達不到他們能勝任崗位的要求。所以,他們應該有腳踏實地,戒驕戒躁的思想,一步一個腳印的干好每一份工作。酒店工作是具有重復性的特點,即使每天面對的是不同的客人,不同的情景,服務技能還是離不開基本操作。這就使得他們容易產生浮躁心理,萌發調換崗位的想法。
3.實習結束后,人員流失現象嚴重
經過與社會的“零距離”接觸,中職學生不僅鍛煉了職業技能,而且提高了自己的社會交往能力,使得自己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提升,增強了自身的社會競爭力。但是仍有學生在實習結束后選擇改行,原因可以歸結為兩點。一是由于酒店的人員環境比較復雜,家長對酒店行業的具有傳統的偏見,認為酒店服務工作地位卑微,缺乏技術含量,沒有發展前途,不希望自己的子女繼續該行業。二是學生對自己沒有長期的職業規劃,認為眼前的薪資水平不能滿足自己現在和以后的日常開銷,轉而選擇其他行業。
二、對于出現問題的思考
通過以上對中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頂崗實習出現問題的分析,我認為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僅僅是學生自身所造成的,也與家庭、學校和社會有密不可分的關系,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才能使這些情況得到改善。作為一名中職酒店管理專業教師,本文從轉變態度,加強實習期管理、實施職業規劃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想法。
1.轉變學生態度,樹立服務理念
斯塔特勒曾提出“客人永遠是正確的”、“飯店從根本上來說,只銷售一樣東西,這就是服務。”良好服務意識的建立是學生為客人提供超值服務的基礎,也能激發學生對客服務的自主性,將知識和技能更好地貫穿于服務之中。所以學校應將學生服務意識的培養作為教學的重點,使學生在實習階段可以盡快進入角色。首先教師應該提高自身的服務意識,不僅要在工作教學上使學生滿意,踐行服務理念,而且積極掌握酒店行業的現狀和服務規范,提高服務認識水平。其次,學校應將服務理念貫穿到教學中去,通過案例分析、情景模擬、技能培訓、聘請酒店員工進行講座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服務意識。同時,學校還應加大宣傳實習期間愛崗敬業的典型事跡,形成良好的學校氛圍。
2.積極溝通,加強實習期管理
中職學生由于社會閱歷較少,心理年齡還不成熟,在與酒店零距離接觸的實習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水土不服,厭倦逃避等問題,所以學校應做好跟蹤協調工作,加強實習期的管理。在頂崗實習前,學校需要強化學生的思想教育,使學生明白酒店管理員必須從基層服務員做起,嫻熟的服務技能和豐富的服務經驗都是管理工作的基礎。同時要教育學生在實習中要將自己所學與工作實際相結合,做到誠實守信,愛崗敬業。在實習過程中,指導教師平時要與學生多溝通,了解他們所需所想;工作中耐心指導,允許犯錯,并鼓勵他們積極改正。除此之外,指導教師還要成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在實習期間嚴格實習紀律,做好學生的考勤工作,遇到曠工、逃工的情況及時了解并進行處理;堅持與崗位領班、部門經理進行交流,做好學生管理工作。
3.實施職業規劃,加快學生自身定位
關鍵詞: 中等職校德育 職業規劃教育 切入點
“職業規劃”是根據個人對自身的主客觀因素和環境的分析,確立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選擇實現這一目標的職業,以及制定相應的工作、培訓和學習計劃,并按照一定的時間安排,具體實施職業目標的過程。對于即將走進職業生涯的中職學生來講,職業規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可以幫助中職學生更好地實現職業理想和人生目標。于是,職業規劃教育就成為新時期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職業規劃教育的意義
職業規劃教育就是通過構建職業指導體系和以市場為主導的就業服務體系,對中職生講授關于社會職業和中職生個性發展特點的基本知識,進行正確價值觀和人生觀教育。在地位上,職業規劃教育是德育工作的補充和完善,是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的基礎和延伸;在作用上,職業規劃教育使德育目標更清晰地滲透于德育的全過程。
二、中職生德育工作面臨的問題及現狀
目前,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是在其它途徑求學無望的情況下才進入中職的,因此入學后不久,便暴露出各種問題,如組織紀律觀念淡薄、厭學、早戀……上述現象的存在不但有礙于良好學風和校風的建設,而且會危及社會治安的穩定,特別是對他們的健康成長不利。這就需要引導中職生明辨是非,識別美丑,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價值觀念和職業道德。
三、中職學校開展職業規劃教育的立足點及嘗試
職業學校要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辦學方針。在確定教學目標時,要注重培養學生具備適應企業工作崗位的實踐能力、專業技能、敬業精神和嚴謹求實作風及綜合職業素質。(引自《教育部關于加強職業技術學校職業指導工作的意見》)
那么面對這些林林總總的問題時,我們應如何認識和處理學生職業規劃教育與德育工作的關系呢?我校在2006、2007級學生中按照加強職業規劃教育的思路作了一定的嘗試。
1.抓好入學教育第一關,順利完成普職銜接。
這是完成職業規劃教育導入的關鍵點。我們把入學教育時間擬訂為一周,內容分解為11個方面,主要涉及貫穿于教育教學管理的全部內容框架及規范。包括就業指導、專業宣講、教學管理、規章制度、素質拓展、理想前途、學校簡介及校史、入學測試、體能測試、音樂人文素養、文明禮儀、安全教育、流行病與意外傷害,參觀現代化企業管理和參加國防軍事訓練等。
班主任還通過主題班會、文藝活動來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陶冶他們的情操,培養他們正確的審美觀點。各種體育活動也能夠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堅韌不拔的優良品質,還能增強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事實證明,這種以職業發展教育為依托的鋪墊,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產生持久的效果。
2.落實工學結合并作為德育教育形式的補充。
在職業規劃教育過程中,我們注意安排學生到生產技術先進、管理嚴格、經營規范和社會聲譽好的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實習,并就實習事宜與實習單位簽訂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以及學生實習期間雙方的管理責任。確保實習的內容、形式和管理方式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有利于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和就業能力的提高。
毫無疑問,中職學生會把大部分精力集中于專業課程的學習,與之匹配的實踐性活動對于德育工作的開展將不失為一個良好的機會。比如,通過電子廠生產線的實際操作和大型酒店的管理與服務等專業實踐活動,學生廣泛地接觸社會,開闊眼界,認清形勢,提高認識,做到與社會實際工作的“零”對接。通過實地實踐,學生培養了敬業精神和動手能力,提高了就業安置率。
3.以職業規劃教育活動為主線連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推進德育工作。
要使德育工作真正起到實效,還必須充分激發學生的內在要求,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校、家庭、社會的要求與他們自身的愿望一致,讓他們積極配合學校的德育工作。
我們必須從學生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第一,因學生個體背景、特點、發展水平不同,其職業發展和規劃的需要也各不相同;第二,因學生個體的心理特征不同,其適宜的工作類型各不相同;第三,雖然所學專業類型不同,但是其培養人才的總體目標基本相同,都是要具備健康完善的人格,這是一種受益終身的通用能力,我們要幫助他們不斷充實與調整職業規劃的內容,同時還要幫助學生進行選擇后的心理調試工作。事實上,當學生與用人單位正式簽約后,心理上會出現很多的變化。有的因順利簽約而對自己評價過高;有的則因擔心自己不能勝任工作而惶恐不安……因此,我們的職業規劃指導有必要承擔起這一工作任務,以幫助學生塑造一個輕松充實的自我,順利就業。
4.設計構建以培養職業操守為階段性目標的德育實踐及考評流程。
行為規范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是德育的五個方面。以敬業愛崗為核心的職業道德教育與學生日常行為教育關系最為密切。從學生成長成才的角度看,學校必須為學生提供廣泛的、系統的職業規劃教育,幫助學生做好職業發展規劃,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之路,使學生獲得自主職業選擇的技能及有效應對工作壓力的能力。
但是,目前大部分中職學生對自己的發展計劃沒有明確的認識,不能準確進行職業定位。我們認為,把“遵守規程”與“遵紀守法”對應起來,把“流水生產”與“團隊合作”對應起來,把“完成工序”與“履行義務”對應起來,把“工資報酬”與“勞動光榮”對應起來,等等,就可以用一個流程式的環節鏈條,引導學生在職業技能的不斷熟悉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作為職業學校,這種量化考核,除了要關注學生在學校的日常行為表現外,還必須增加勞動態度、生產效率、職業習慣等與職業需要相關聯的內容。而且參與評價的主體,應該包括學生、小組、教師、班主任、車間、企業等層面。實際上,真正滿足學生職業發展所需要的,實現了近期目標與長遠規劃相統一的指導和教育,才是真正的有針對性的德育。
參考文獻:
[1]吳祥幀等.中國教育家論德育.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
[2]丘文.當前職業學校德育工作面臨的問題和對策.惠州職業教育網,2006,9.
[3]馬樹超.職業教育與用人單位對接的關鍵舉措[J].職教論壇,2007,1.
[4]李健.職業學校德育工作思考.福建德育網,2008,3.
[5]佘國治.學校的養成教育貴在堅持.英才苑,2007,12.
1.市場需求前景
通過與中職學校、企業領導、校友進行座談,了解到目前中職學校和企業對畢業生的專業需求如下
(1)中職方面需求量大的專業:汽車維修、機電、模具設計、服裝設計等實操性強,需要較強動手能力的專業。
(2)中職方面基本飽和的專業:由于基礎性課程、公共課教師的更新較慢,計算機專業及基礎性專業如英語、數學、語文基本飽和,招聘此類專業畢業生的單位較少。
(3)企業方面需求量大的專業:工商管理、機電、自動化等專業,有英語特長的此類專業畢業生很受歡迎。
2.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
中職學校除了關注大學生的專業學習,更注重他們的動手能力、實操能力、指導學生實訓的能力。以下幾種畢業生需求量大:
(1)掌握理論知識,實操能力過硬,特別強調學生必須具備較強的動腦、動手能力。
(2)獲國家級、省級獎項的學生,如會計專業的沙盤比賽,機電、計算機等專業的專業性比賽。用人單位表示,能在專業競賽中取得較好成績是學生專業能力突出的有效表現,是成為一名合格教師的必備資本。
(3)師范技能強,學生管理能力也強的學生。企業方面,除專業知識扎實外,優秀的外語能力、敬業精神、團隊協作能力、吃苦耐勞等素質頗受企業歡迎。此外,一些企業招聘傾向于社會工作、社會交往能力強的學生,在文體活動、音樂、演講等方面突出的學生也較受企業青睞。
對學生培養和就業工作的啟示
通過就業市場調研,找到了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如一些二本院校因學校知名度不高而給畢業生就業帶來了消極影響;課程設置偏傳統,與就業市場聯系不緊密;學生動手能力、實操能力有待提高;師范生課堂組織能力、學生管理能力不足;高校與實習就業單位未形成長期有效的聯系機制等。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以下對策與建議。
1.加強高校的對外宣傳力度
普通院校針對其知名度不高的事實,可以考慮對實習就業重點區域,如珠三角地區的就業單位進行重點宣傳,在走出去的基礎上,把重點就業單位或新開發單位請進來,與用人單位建立密切的聯系,動員全校教職工參與學生的實習、就業工作的聯系和推廣,拓寬學生的實習就業渠道。同時結合學生所學專業,對口安排實習和就業,提高學生的就業質量,以此形成學生更加牢固、更加廣闊的高質量就業市場,同時擴大學校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2.及時更新課程設置,培養專業化人才
在調研中,多數用人單位表示現在的應屆畢業生所學的知識、技能與現實的行業崗位需要差距較大,許多畢業生需要較長時間的重新學習與磨合才能進入崗位角色。因此,開設什么樣的專業、講授什么樣的課程、參加什么樣的實踐、培養什么樣的技能等等,要根據就業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設定。應及時更新課程設置,讓學生學有所用;合理調整課程安排,滿足學生實習實訓的需要;注重培養專業化人才,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精神和誠信意識;鼓勵有專業特長的學生發揮優勢,提高就業競爭力。
3.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及師范生的師范技能
鍛煉培養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經常舉辦一線中職教師講座,使學生對中職學校有正確的全面認識;針對師范生,開設增強“新課標”教研能力———引導能力、課件制作及課堂控制能力等的課程。師范類畢業生能否在畢業后較快地適應“新課標”的教學工作,是大多數中職學校能否錄用師范類畢業生的重要條件。要強化師范技能實訓課,讓學生了解目前中職學生的特點,提高現場授課和學生管理能力。
4.加強動手能力培養,鼓勵學生參加專業性競賽,實施多證培養制度
通過舉辦或參加校級、省級甚至國家級專業競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鼓勵學生參加專業性技能職業資格考試,逐步將多證培養制度化,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5.加強與用人單位的聯系與交流,主動走出去
及時了解市場需求,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各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變化迅速,企業發展和需求的變化也大,因此要加強與用人單位的合作,對師范生定期開展頂崗實習。
6.強化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形成品牌特色
學校應以現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理念來改革傳統的就業指導方式,教會大學生在校期間搞好職業生涯規劃,做好人生職業設計,了解就業市場的現狀與發展。對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必須經過正規全程化、科學化、系統化的課堂理論教學并結合實踐,才能取得成效。因此,在將“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納入教學計劃的基礎上,不斷強化,形成品牌特色。此外,聘請相關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和優秀校友來學校舉辦講座,提高學生實習就業的主動性和針對性。學校可根據企業、中職學校的要求或接受企業委托舉辦定向培訓班,以取得更好的教育、實習和就業效果。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