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金融學專業探索范文

        金融學專業探索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金融學專業探索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金融學專業探索

        第1篇:金融學專業探索范文

        【關鍵詞】金融學專業 人才培養 蝶變

        自2004年學校搬到渾河南畔、沈撫新區以來,沈陽工學院金融學專業已招生十二批、建設十二年。這十二載,是沈陽工學院全體師生追求“沈工夢”的十二年,也是金融學專業蝶變的十二年。

        一、學生培養規模和質量的蝶變

        第一,學生招生規模增長十倍。2004年計劃招生30人,2015年計劃招生300人,而實際招生規模每年都高于計劃數,錄取分數也遠遠高于國家線,這是“市場”對金融學專業的認可。第二,學生社團日趨專業化。風啟證券協會、陽光保險協會、卓信信貸協會從無到有,廣泛吸納學生開展專業活動。與會計專業聯辦的金融點鈔大賽、與國貿專業聯辦的國際金融辯論賽、股票交易大賽、外匯模擬大賽等專業賽事基本上都是由金融學專業社團承辦。金融學專業發起的經濟與管理學院考研協會更是將影響力進一步廣化到學院和學校層面。第三,學生期刊實現常規化。每周的《金融快訊》電子期刊使學生每天都在關注股票行情、外匯牌價、國內外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市場動態,每月的《金融文摘》電子期刊提升了學生對專業論文的查找、鑒賞、編輯能力,每年的《金融學刊》電子期刊通過對過去一年金融大事的回顧,培養了學生宏觀金融意識。第四,學生的創新意識不斷增強。每年都有一些優秀的學生在正規期刊上發表專業論文,2011級的朱文奇同學目前已公開發表專業論文6篇。2012年金融咨詢傳播創新團隊在省里獲批,同年被評為優秀創新團隊,2013年的立項再次獲得資助。2015年2013級馬超同學負責的金融微助手創新團隊被定義為國家級創新團隊。第五,學生就業率名列前茅。每年金融學專業的就業率都在95%以上,與學校合作的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經常為無法完成招聘計劃而煩惱。第六,學生競賽常態化。每年,學生都會參加由“挑戰杯”、市場調查大賽、金融產品創意大賽、貴金屬實盤交易大賽、智慧經濟大賽等大型賽事,并且均能取得優異成績。

        二、金融教研室師資團隊的蝶變

        建校之初的金融學專業只有專職教師1人,專業課幾乎都要靠外聘教師完成授課。2015年,理論課程90%以上由金融教研室教師來授課,實踐課程除考慮到教學效果,部分外包給銀行、證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外,主要由金融教研室教師承擔。同時,教學效果突出,每年的教學基本功大賽都榜上有名,教學質量優秀獎、優秀教師、十佳教師等榮譽也經常獲得。第二,學歷和職稱結構不斷優化。目前,金融教研室所有教師都具有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博士占比超過50%,教授和副教授職稱占比超過一半,“雙師型”教師占比超過80%。第三,教研、科研取了一系列成果。教師年均超過5篇,試題庫、精品課、教研課題、橫向科研課題、縱向科研課題等數量連年創新高,層次也不斷提升。2012年,金融學專業“全真”實踐教學平臺構建研究曾獲得學校教學成果獎三等獎。2014年省教育廳課題“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學專業“全真”實踐教學平臺開發與實踐”順利結題,同年,金融專業人才培養評價標準體系構建研究與實踐課題獲得學校立項資助。第四,實踐教學成效顯著。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教師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外部引入,目前金融教研室專職教師有30%是從銀行、保險、證券公司等金融企業引進的;二是外部借入,請銀行、保險、證券公司等金融企業優秀員工到校給學生進行短期培訓。一“引”一“借”,有效保證了實踐課程的質量,并與市場有效接軌,保證了實踐課程與時俱進。

        三、校企合作的蝶變

        這十年,金融學專業的校企合作也探索中不斷深化。最初,請進來走出去――請企業老總到校作報告,讓學生到金融企業參觀進行專業認識實習。第二階段是仿真模擬――通過引入相關軟件和硬件,模仿金融企業環境進行校內實訓。第三階段是引進來鉆進去――將企業優秀員工引進學校變成專職教師,校內教師鉆進企業進行“全真”體驗。第四階段是打造“全真”實踐平臺――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成立由金融企業老總組成的教學指導委員會,保證教學計劃符合市場需求;第二,借入外腦,將實踐課外包給金融企業精英,保證教學計劃中的實踐課執行時不走樣;第三,學生集中到金融企業進行畢業實習,保證畢業實習階段人才培養的高效。相應地,在這階段,由于實現了“雙贏”,校企間的互動也日益頻繁和深化。如中國工商銀行在貴金融實盤交易和產品創意大賽中到校多次宣講并提供資金支持、中國銀行和中銀國際證券免費為學生進行股票交易開戶并提供技術指導、中國建設銀行校內ATM機由金融學專業學生負責日常維護并擇優到銀行進行短期大堂經理體驗、金融學專業學生第四學期結束就可以到百年人壽兼職工作……

        四、國際化辦學的蝶變

        為突出“本科國際化”辦學特色,在教育部國家留學基金委支持下,金融學專業2015年成功獲批“國際本科互認課程”教學項目,并于2015年首批招生53人。“國際本科學術互認課程(ISEC)”項目,是由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聯合國外知名高校和國際教育專家,共同研發并面向國內部分本科院校開展的國際合作項目。該項目是集國際化課程開發、國際化師資培訓、國際化教育資源共享、國家留學基金委科學管理和質量監控、國際化教育享受、多元化就業于一體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本科段學制4年,分“4+0"和“2+2”兩種學習方式。項目優勢在于:第一,采用國際先進課程體系和支持服務體系,教學體系完善。第二,具有海外教育背景的優秀教師資源。第三,優選國外合作高校課程,EMI教學,小班授課,明辨性思維訓練,使學生能夠不出國接受國際化學術課程教育體系培養。第四,靈活選擇留學模式,國際高校間學分互認,為海外學習和國際交流創造條件。第五,全程接受國家留學基金委嚴格的教學質量評估體系監管,保證教學質量。

        五、小結

        這十二年,在石麗教授等校領導的引領下,金融學專業師生注重“應用為本、學以致用”,“干中學”的同時,不斷總結,實現了經驗向理論的蝶變。金融教研室先后提出并踐行了――分方向建設專業、專業實踐課程外包、構建“全真”實踐教學平臺、畢業論文分階段培養、通過專業社團和專業期刊鍛煉專業人才等一系列專業教學改革措施,為本校其他專業的建設和兄弟院校金融學專業的建設,都提供了很多極富創造性和建設性的改革思路。

        第2篇:金融學專業探索范文

        0 引言

        頂崗實習是指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的基礎上,在學校的組織和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從事一定的專業工作實踐,掌握業務技能或提高職業綜合素質能力的過程,是高職院校實踐育人的重要環節和主要形式,是完成人才培養方案的關鍵環節。對用人單位來說,頂實習是了解高職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的主要窗口。對學生來說,頂崗實習提高了高職學生的工作能力和競爭力,也增加了就業的機會。因此,深刻認識頂崗實習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實習管理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高職院校金融管理專業于銀行系統開展頂崗實習存在的問題

        1.1 頂崗實習單位找尋難

        由于金融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崗位多是面向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金融類企業,而這些企業一方面需求高學歷高技能的人才,另一方面由于企業自身的工作安全性、行業特殊性等風險控制方面的考慮,不愿意接收學生進行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等工作,即使接受了實習生也難以讓其接觸實際業務,尤其是銀行系統。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形成穩定的、長效的校企合作機制是金融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克服的一大難題。

        1.2 頂崗實習學生積極性不高

        首先江蘇的“90后”大學生普遍家庭條件較好,怕吃苦,抗挫折能力也較差。在銀行實習的學生一方面擔心自己不能勝任崗位工作,一方面又承受不了工作中的挫折。其次,一般高職院校往往把頂崗實習安排在畢業前一學期,此時學生面臨轉本考試或者就業壓力,往往不能安心在學校安排的頂崗實習崗位實踐鍛煉。因此,學生頂崗實習積極性不高,影響了實習質量。

        1.3 頂崗實習指導難

        銀行網點多且分散,各網點容量有限,平均每個網點僅能容納1-3名實習學生,因此,高職院校基本不會派出專職教師去實習單位進行跟蹤指導和考核,因而頂崗實習期間學校的指導老師很難發揮實習指導作用,通常由銀行的主管任校外指導老師指導學生。由于校外指導老師非專業教師,往往只關注學生的業務水平,對學生的能力水平、心理特點、思想狀況等不能很好把握,存在一定弊端,此外,實習單位指導老師還有自己的工作任務,無法抽出太多時間來指導學生,參與指導的熱情不高,與校方溝通少,對學生的實習情況缺少必要的反饋,不利于高職院校掌握學生實習期間的實際情況,無法保證頂崗實習質量和效果。

        2 解決高職院校學生銀行系統頂崗實習問題的對策

        2.1 依托校企合作理事會,校銀合作育人

        2015年11月,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金融學院成立了校企合作理事會,由江蘇銀行淮安分行行長任理事長,并代表江蘇銀行淮安分行與金融學院簽訂了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頂崗實習基地協議書和駐企工作站協議書。

        江蘇銀行是在江蘇省內無錫、蘇州、南通等10家城市商業銀行基礎上,合并重組而成的現代股份制商業銀行,開創了地方法人銀行改革的新模式。截至2015年年末,江蘇銀行資產總額達12835億元,各項存款余額達7759億元,各項貸款余額達5608億元。8月2日,江蘇銀行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代碼600919。時隔六年,A股銀行板塊再迎新成員。江蘇銀行也由此成為近十年來上市的首家城商行。

        江蘇銀行淮安分行是江蘇銀行的分支機構之一,共有36個網點,設有15個管理職能部門,共有895名正式員工。截至2016年6月,淮安分行各項存款余額為332.17億元,較年初增長84.86億元,市場占比達11.3%,市場份額居淮安同業第一,是淮安地區第一大行。

        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借助校企合作理事會的橋梁作用與江蘇銀行淮安分行合作,江蘇銀行銀行與學生進行雙向選擇,組建“江蘇銀行淮安分行大堂經理助理訂單班”,簽訂三方協議。簽訂協議的學生由金融學院和江蘇銀行共同培養,學生以銀行“準員工”的身份在銀行開展實訓教學和頂崗實習,銀行將這部分“準員工”納入企業的員工管理體系,學生到銀行工學結合和頂崗實習的難題迎刃而解,形成了長效的校銀合作機制。

        2.2 校銀協同,做好實習準備工作

        首先,金融學院調整人才培養計劃,將頂崗實習時間安排在大二階段,以排除學生轉本和就業等影響因素。實習動員階段,請江蘇銀行高管進校宣講,金融學院教師校內動員,前期優秀實習生分享實習收獲。先由學生自愿報名,再由銀行面試選拔組建“大堂經理助理訂單班”。對于高職學生在頂崗實習過程中的思想問題,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在實習之初就著力于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導學生做好角色轉換的準備,進一步加強職業道德、事故應急、自救等方面的教育,明確校外頂崗實習期間行為規范和安全守則,提高學生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同時,邀請分行人力資源部領導對學生進行企業文化和管理規章制度的解讀;上崗前,由分行零售部對學生進行業務培訓。校銀雙方從學生的心理、行為和技能等方面做好充分地準備。

        設立激勵制度,實習過程中,實習生實習期間除基本待遇外還有與銀行正式員工同標準的業務提成;對于在實習過程中表現優異的學生可獲優秀實習生稱號,在入黨和各項評優中優先考慮,提高學生頂崗實習積極性。

        2.3 校銀共管,提高實習質量

        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與江蘇銀行頂崗實習班采用了雙重管理模式,即校內由專業教師負責,校外由各網點主管分別指導,校內外協同管理。一是校內外指導老師和實習生共同組建QQ群和微信群。校內指導教師利用QQ群和微信群實現學生的日常考勤、電子簽到、溝通和校外指導老師的信息反饋。校內指導教師與學生每周至少通過話一次,還要以網絡、微信、短信等方式輔導學生,解答學生的問題,并記錄在教師指導手冊上;學生每周反饋實習小結,發送實習群和指導老師郵箱,不僅可以使得校內外指導老師了解學生的實習情況還促進了實習生之間互相學習交流。二是每月學院領導帶隊到學生實習網點實地考察,與行長面對面開展調研、舉行實習生座談會等。校銀雙方共管,加強過程管理和考核,提高實習質量。

        3 實踐成果

        第3篇:金融學專業探索范文

        關鍵詞 金融專業;實踐教學;實訓室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01-0115-02

        1 以學生為中心實踐教學的意義以及必要性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起源于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的“以兒童為中心”。在我國,20世紀80年代以前,主要是以傳統教學方法為主,上課完全由教師講,學生坐在下面機械地聽、機械地抄。進入21世紀以來,以學生為中心的實踐教學理念逐步推廣開來。目前,應用型人才的缺乏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先導性原因。鑒于此,國家日益重視以學生為中心的實踐教學,并把它放在更加重要突出的地位。毋庸諱言,在教學過程中,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相互支撐、不可分割,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有效途徑。

        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應對金融人才培養要求,必須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目前大多數院校國際金融專業的實踐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等還不能適應現代公司、企業發展對國際金融人才的培養要求,主要表現為:

        1)專業技能及動手能力的培養沒有凸現出來,沒有構建完善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的安排不合理,并且采取的培養模式缺少特色;

        2)沒有突出職業學院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教學改革收效甚微,需要對教學改革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3)行業特色不夠,學生的創新動手能力欠缺,教學內容滯后,和銀行、證券等業務的最新發展不協調。

        面對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變革和以創新與技術升級為主要特征的激烈競爭,“課內教技能,課外練技能,考試考技能,畢業定技能,就業憑技能”,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實踐環節,理論與技能融合,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已成為國際金融專業教學的一項迫切任務。

        2 國際金融專業以學生為中心實踐教學的設計思路與實現途徑

        創新培養模式和課程建設 進行國際金融專業教學改革,首先從課程建設上改革。

        1)在專業調研的基礎上,以職業生涯為目標、職業能力為基礎、工作結構為框架、工作過程為主線,不斷完善基于工作過程的“2+2+2”課程體系,突出“雙重基礎”“雙向選擇”“雙證結合”的三大課程建設特色。

        2)開發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材。組織教師針對專業建設及學生實際參編或自編一定數量的專業教材、實訓手冊,同時對以往自編教材做進一步的整理和完善。

        3)鼓勵教師圍繞課程改革進行對應性研究,力求通過教研促教學,通過教學帶科研。特別是通過實施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使“教、學、做、考”融為一體,為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奠定基礎。

        突出學生實踐能力的鍛造 以學生為中心,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1)加大實踐教學改革力度,以提升學生第一任職能力為著眼點,進一步加大實踐教學課時的比例,使其占到總課時的60%以上。同時,根據國際金融專業的特點,合理調整教學時間安排,強化對學生頂崗實習管理,明確校企雙方責任,發揮“雙指導”作用,確保學生頂崗實習應有的到課率、到位率及時間不少于六個月。

        2)組織學生參加技能大賽,以學生為中心,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培養社會需要的專業應用型人才。通過參加職業技能大賽,學生可以了解自己專業技能的不足,并了解行業的最新發展方向,從而確定自己將來的學習方向。通過參加職業技能大賽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并充分展現自我,培養他們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此外,還可以激發學生對實踐課程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顯著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

        3)開設金融講壇。為了拓展學生的視野,嘗試開設金融講壇,實行定期講座制度,要求金融系博士或副教授以上的教師每個學期必須為學生做一場學術報告,三小時左右,其中學生討論以及問答兩小時,面向全校學生開放。同時,設法邀請校外的金融學專家和金融實業界人士到學校做報告。

        4)課堂教學,多運用網絡、多媒體教學,讓學生也參與進來,重視運用案例教學、模擬教學、討論教學,鼓勵學生進行思考與動手。

        加強校內外實訓、實驗基地建設 國際金融專業的內容多樣,并且還要隨著金融業的發展及時更新金融知識,與時俱進。國際金融課程的研究內容廣泛,包括理論方面知識、實務方面知識、政策方面知識。理論方面包括匯率理論、國際收支理論、國際儲備理論等;實務方面包括外匯市場與外匯交易、外匯風險管理等;政策方面包括匯率政策、內外均衡的政策搭配、國際收支的調節政策等。

        加強實務方面的訓練,對院校實訓室有一定的要求,應在現有基礎上,擴大實訓室開放的時間、范圍和覆蓋面,充分提高其利用率;加緊對實訓室設備及相關教學軟件的升級換代和改造,以滿足更多實踐課教學和學生基本技能演練的需求。通過與金融類企業合作,建設多功能、高標準、高水平的教學與培訓為一體的校內國際金融專業仿真實訓室,總結出一套企業參與、符合行業標準的高職高專院校實訓室建設的新模式,為新形勢下高職院校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提供經驗。

        并且建立密切的校企聯系,努力開辟校外實訓基地,力爭將校外實訓基地建成國際金融專業高技能人才實戰訓練中心和學生實習、就業基地以及人才輸出對象。通過努力拓展校外實習實踐基地,通過校外實習實踐基地建設,為學生搭建實習實踐平臺,為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以及認識社會、適應社會能力提供更加廣闊的舞臺。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國際金融專業教學改革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努力建設一支具有較高教書育人水平和豐富實踐經驗的“雙師”型師資隊伍。首先,在師資隊伍建設過程中保持學歷、年齡、性別、專業技術職稱及專兼結構的相對合理性,建設“數量適當、結構科學、專兼結合、素質過硬”的“雙師”型教學團隊。其次,通過內培外引,加強“雙師”型教學隊伍建設,即:有計劃地對在崗教師進行培養,參加專業培訓,增強實踐能力;從企事業單位引進既有會計實踐經驗,又有較扎實理論基礎的專業人員充實教師隊伍,為專業課和實踐課教學的組織與實施提供必要的保證。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與企業深度融合,通過到會計事務所等企業實踐學習,提高現有專業帶頭人技能、教學和科技服務能力;通過到企業輪崗工作、掛職鍛煉,培養“雙師”型骨干教師;通過聘請行業精英、技術骨干為本專業兼職教師,充分發揮合作企業人力資源優勢,建立一支有足夠數量、相對穩定的兼職教師隊伍,進而改善師資力量相對不足、師資隊伍結構相對不合理的狀況,不斷提升教學團隊的教學水平。最后,還應加強教師管理,引進骨干人才,健全教師資格制度、競爭上崗聘任制度、評價與考核制度、教師培訓制度等。

        3 總結

        通過以上方面的建設,初步搭建一體化的實驗金融學教學體系,提高學生對金融業務的認識和實際操作能力,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在進行國際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時,應放大國際金融視野,夯實國際金融專業教學基礎,完善實驗教學體系和過程,從市場需要出發,確立專業人才培養方向,培養出市場需要的、高質量的國際金融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馬贊軍.金融學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高教論壇,2008(3).

        第4篇:金融學專業探索范文

        關鍵詞:金融學 培養模式 實踐教學

        在新形勢下,金融領域出現國際化、混業經營、網絡信息化發展和服務個性化、特色化等特征,這必然要求金融學專業跟上這個形勢。但現在的金融學教學,還處于“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教育方式中。以至于畢業的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發現很多知識在學校里沒有學到或者是淺嘗則止。在對金融學的認識上,對金融( finance )的理解局限于以“貨幣銀行學( money and banking)”和“國際金融學( international finance)”兩大代表性課程,高校金融學專業本科課程體系偏重于宏觀,輕微觀。國外對金融( finance) 的理解,集中反映在以“公司財務、公司融資、公司治理為核心內容的“公司金融( corporate finance,有時譯作公司理財)”和以資產定價為核心內容的“投資學( Investments)”這兩門課程上,其核心研究對象顯然更側重微觀金融領域。在國際化的背景下,對金融學的研究更加偏重于市場,偏重于微觀層面的問題,更重視微觀金融的研究和教學。

        一、我國現有的金融學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

        (一)在設計課程體系時表現為“重理論、輕實踐”

        史煥平等(2006)指出我國高校金融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設置卻存在著相對滯后性。在課程體系設置方面,偏重于宏觀金融的教學,宏、微觀金融課程的比例不盡合理。考察周邊高校,在進行金融學的課程設計時,宏觀金融的課程比例普遍達40%。

        (二)在培養模式上存在的主要缺陷

        張弩(2010)指出現有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以下缺陷:對人才培養模式理念認識不足;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不足;新形勢下師資隊伍培養不足;教學手段創新不足。劉桂梅等(2011)指出我國的本科院校的金融學專業對口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是:培養目標同質化,缺乏特色;教學內容陳舊,脫離金融實際;偏重理論,忽視實踐;職業生涯規劃不健全。

        二、如何創建金融學人才培養模式

        關于如何創建金融學人才培養模式上,國內外的學者也進行也大量的研究。劉學華(2011)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來改進金融學人才的培養模式。第一,取消按專業方向選修專業課的模式, 增加選修課程的不同模塊,精選專業核心課程;第二,對個別課程的學時安排及前后順序進行調整;第三,增加金融風險類課程及實驗教學課程;第四,探索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和和靈活富有彈性的開課時間。蔣海等(2004)建議進行課程體系的改革。第一,完善專業課程設置,既保證專業課程之間連續性和整體性,又盡量避免專業課之間的交叉重復,造成的教學資源的浪費。一方面需要在教材內容的設計上統籌兼顧,另一方面為了保持課程的完整性確實有必要重復的內容,應該通過任課教師之間的協調,在課時安排、授課內容的深淺程度上進行合理的設計在適當壓縮宏觀金融理論課程內容的同時,增加資本市場理論和微觀金融理論的課程培訓,如可以壓縮貨幣銀行學、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等課程的一些內容,增加投資銀行學、金融工程學、公司財務、數量金融、金融計量、金融衍生工具定價理論及等課程內容。必須加強金融專業的學生在數理金融學、計量金融學方面的培訓教學方法的改進。在教學模式上,改變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授課模式,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教師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推行老師授課與學生討論相結合、理論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基本原理與學科前沿相結合的靈活的教學模式。胡靜(2012)提出要適當增加微觀金融的比重,提高學生的工作能力和積極開拓校外實習基地,探索校企合作辦學模式。邱暉(2012)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重新定位人才培養目標:第一,所培養的人才主要服務于地方的金融和經濟發展;第二,所培養的人才具有國際視野;第三,所培養的人才是復合型、交叉型、綜合性人才;第四,所培養的人才具有比較前沿的理論知識;第五,所培養的人才具有較高的現代技術駕馭能力,應用性突出;第六,所培養的人才具備應有的職業道德水準。

        馬巾英(2010)建議課程體系設置要注意構建和豐富實踐教學體系,開設金融學專項問題研討課,就現實經濟熱點問題進行討論;加大案例課程比例;增加模擬教學。實行“平臺+專業方向模塊”。由于銀行、證券、保險業務有較強的特殊性,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及其他部門、企業等對金融學人才的要求各有側重。為滿足社會對金融人才的多樣化需要,金融學本科教學可采用“平臺+專業方向模塊”的培養方式,即首先設置學科平臺,再根據社會需要設置不同的專業方向。以增加學生的適應能力。劉祥偉(2011)建議要在高年級實行導師制、高年級暑期實習的優化和優化實踐教學體系。

        總之,我們在進行金融學培養模式改革和課程設計時要,要向“復合型”、“應用型”轉變。可以有針對地進行職業崗位的知識能力的傳授,增加實習的磨練。

        參考文獻:

        [1]史煥平,廖繼勝.金融學人才培養與課程體系設置的若干思考[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6,(6): 45.

        [2]張弩,鄒睿蓉.高校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0,(3):176.

        [3]劉桂梅,馬洪勛,王品正.本科院校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討[J].惠州學院學報,2011,(8):106.

        [4]劉學華,國曉麗.淺議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與優化[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11,(1): 117.

        第5篇:金融學專業探索范文

            關 鍵 詞:金融;學科建設;優勢特色;交叉培植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544(2012)03-0069-03

            一、 各高校的金融學科建設要契合自己的辦學目標定位

            現代金融的發展迫切要求金融學科的動態發展, 金融學科的定位必須適應現代金融發展的客觀要求。金融學是一個開放的、動態的學科,其內涵和外延隨著金融經濟的發展而不斷發展變化。20世紀初,金融學主要包括貨幣、信用和銀行三個方面;后來凱恩斯主義的興起又加入了貨幣政策、金融宏觀調控;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金融一體化的發展,國際貨幣體系的調整、重組,資本市場理論獲得發展;當今,金融創新和表外業務增長,金融風險規避與監管理論興起,金融學的內涵與外延在不斷豐富和拓展。同時,金融一體化、金融自由化、金融市場化與金融電子化已成為金融實踐未來發展的總體趨勢。金融實踐發展推進金融理論研究領域也將發生巨大的變化,表現為:研究對象的開放性、創新性與學科綜合化,研究視角微觀化,研究方法和手段數理化、模型化。金融理論與實踐的發展給金融學科建設提出了新挑戰、新要求,開辟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金融學科的建設必須與時俱進,用立意高遠的戰略眼光, 動態地把握金融學科體系的真實內涵,拓展與更新金融學科領域的內容,對金融學科建設進行準確定位。

            金融學科建設的定位應與辦學目標的定位相一致。高校的辦學目標定位有多層涵義:一是辦學層次的定位。 如高校把自身定位為全國乃至世界一流的綜合性大學或定位為富有地區、 具有行業特色的學校,其學科建設的定位必然不一樣。二是學科性質的定位。很明顯,將院校辦成諸如財經類、師范類、農林類、綜合類或其他性質的院校,與之相適應的學科建設在性質定位上是不同的, 在確定的學科性質范圍內的學科建設目標、 方向、 重點無疑不同。三是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 由于經濟社會對金融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 綜合化的, 人才培養目標模式也是多層次、多類別的。如金融本科、碩士、博士層次,或如學術型、 管理型、 技術操作型等金融分類人才培養等。分層次培養不同類型的金融人才, 學科建設的布局重點、 分類人才培養科學銜接和比例構成是不同的。學科建設是學校的根本性建設,其準確定位無疑應契合辦學目標。

            二、走出“社會需求”的認識誤區,找準金融學科建設的落腳點

            金融學科建設以“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為其基本的原則。然而,在現實中,我們往往陷入“社會需求”的認識誤區:將“社會需求”簡單等同于“市場需求”,導致學科建設上追求短期效益和短期目標;將學科發展的社會需求混同于就業“熱點”,將優勢學科與優勢專業混同于“熱門”專業,脫離自身實際,熱衷于熱門專業,盲目跟風、趨同,導致人才培養低水平重復和單一化,造成的人才市場供求結構的失衡與扭曲現象,最終使其原有的某種優勢特色的學科或專業嚴重滑坡甚至消失。因此,我們應該走出誤區,真正找到金融學科建設的落腳點。

            一是學科建設必須以滿足社會需求為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但絕不意味著學科建設一味追求短期效益或短期目標。恰恰相反,確立學科建設的目標必須放棄對短期效益的追求,應樹立高層次、高水平、綜合性的目標價值取向。就金融學科而言,應注意緊跟金融學內涵上深化和外延上擴展的動態,以學科的綜合、交叉為指導思想,根據學科的內在聯系構建金融學科體系,做到金融基礎學科寬厚、主干與重點學科突出、優勢特色和新興交叉學科發展迅速。

            二是遵循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的原則,要求金融學科建設具有戰略性、前瞻性和持續性。既要滿足、服從于社會現實需求,又要超越其現實需求。這不僅因為“社會需求”比“市場需求”要寬泛得多,而且因為社會需求始終處于一個動態變化之中,它不僅僅顯現為現實的社會需求,還隱藏著潛在的社會需求。還因為金融基礎學科在短期內難以體現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從帶動金融經濟發展的長久利益和金融學科的根本建設來看又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僅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或停留在就業“熱門”專業這些外在化的現實需求上,就很難應對科學技術發展、金融經濟周期變化等對金融人才多元化的、動態的需求,無異于無為地受市場牽引、被動地適應社會需求,忽視了對社會需求尤其是潛在的、具有拓展趨勢需求的挖掘、引領和創造,難以抓住社會需求鏈條,無從發揮學科建設適應社會需求的整體效應。

            三、認識現代金融學科的“學科群”特征,著力打造金融重點學科和優勢特色學科

            金融學科本身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體系,它是由一個“學科群”組成的。現代金融學科的“學科群”特征,要求金融學科建設上有重點、有層次的推進,以最終體現金融學科發展的全面完整和真實有效性, 而首當其沖地是打造重點學科尤其是優勢特色學科。

            (一)合理學科布局

            明確區分金融重點學科與一般分支學科, 著力進行三級重點學科(院級、省級、國家級重點學科)的遞進建設, 使金融重點學科的布局形成金字塔式結構,形成相互配合和支撐的態勢,并以重點學科建設為基礎,帶動其他分支學科建設。

            (二)以優勢特色學科建設為龍頭

            金融優勢特色學科建設因其具有示范作用和廣泛的凝聚力,可以帶動其他學科的建設與發展,成為金融學科建設的生命線。建設金融優勢特色學科,要注意遵循金融教育教學規律,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擇優、強優為根本,以突出特色為核心,充分體現學校辦學特色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特色; 要根據金融經濟發展需要,增強其學科建設的前瞻性、開放性、獨創性、適應性。

            (三)以金融重點專業和特色專業建設為依托,打造金融重點學科和優勢特色學科  學科是“源”,專業是“流”。學科建設是專業建設的基礎,專業建設是學科建設的基地。金融重點學科和優勢特色學科的培育, 離不開金融重點專業和特色專業的建設。金融重點、特色專業建設體現在專業下優化的人才培養方案上。 人才培養方案主要包括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實踐教學環節等基本內容。

            1. 要形成優化、 創新、 特色鮮明的課程體系結構, 把握好課程所研究的主要對象和揭示的中心任務。一是必須強化專業主干課程,突出一門高質量的統帥課程, 以主要體現重點學科的建設與發展。 如金融本科層次的主干課程可以包括金融學、 金融市場學、金融中介學、中央銀行學、商業銀行經營學、保險學、國際金融學、公司財務、金融工程、投資學等10門,其統帥課程就是金融學。二是在主干課程基礎上,各高校依據自身優勢特色、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設置富有特色的專業課程體系, 如傳統財經類院校可以突出其專業性、應用性強的優勢,綜合類院校則更多體現經濟學與管理學相結合的特色, 理工類院校可特別強化在數理金融和方法論方面的發展等。就各高校而言,以自身的資源優勢重點打造好優勢特色學科;就全國而言,以有利于形成一個“特色明顯,優勢互補”的學科群體,推動國內金融學科建設整體發展。

            2. 教學內容與方法改革上, 要深入研究社會對金融人才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的要求以及金融業、金融學科發展的需要,積極開發反映社會需求和學科發展的新課程。要將金融業發展形成的新知識、新成果、新技術引入教學內容,著力培養學生的知識再生能力;積極探索以能力培養為主的教學模式,采用探究式與研究性、 反思性、 合作性教學等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促進各種形式的質疑、交流、對話與合作。

            3. 應特別注重加強金融實踐教學,建立開放的金融實踐教學體系。注意探索以課題研究帶動教學的模式,將研究成果和研究思維注入實踐教學,提高實踐動手能力;注意產、學、研結合,吸收學生參與學科前沿研究或參與企業等實體單位的研發項目;舉辦金融情景教學、金融學沙龍和信用學會、保險學會、理財學會等學術性社團,活化學生的理論知識;積極開展實習實訓和社會實踐活動,拓寬實踐教學渠道。

            四、加強科學研究和學科隊伍建設,攻占學術高地,培育學科的優勢與特色

            科學研究是學科建設的內在規定,尤為優勢特色學科的重要衡量標志。金融學科建設應堅持金融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全面發展,“學”與“術”不可偏廢;依據學校自身的資源稟賦和競爭條件,以學科方向結構調整為切入點,揚長避短并形成自己的學科特點;培養教師從事科學研究所必需的知識儲備、學術品格、思維方式及方法論修養;形成一種能夠促進學術自由發展和教學相長的學術傳統與學術氛圍;建立科研激勵機制,鼓勵有發展潛力的中青年教師攻占學術制高點;加強對金融基礎理論和熱點問題的研究,創立標志性的科研成果等。

            學科是否有優勢、有特色,前提是學術水平。加強學科學術隊伍建設是搞好學科建設的關鍵。要依據金融學科建設需要,建立一支以學術帶頭人為骨干,教學和科研綜合水平高、結構合理的學科學術梯隊。在梯隊培養模式上可借鑒國外有關經驗,如產學一體化模式、產學同組化模式、委托模式和市場化模式。要制定培養、扶持和吸納學科優秀人才的政策和管理制度,如學科帶頭人“科研休假制度”,招攬人才的“筑巢引鳳工程”,鼓勵在職攻讀博士學位,選派人員出國進修或參加國際會議交流等。

        第6篇:金融學專業探索范文

        關鍵詞:金融學;實驗課程體系;改革

        高校實驗課程,是高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完整有效的實驗課程體系將有助于深化化學生對理論課程的學習,在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金融學專業實驗課程體系的重要性

        (一)是對金融學專業理論課程的有益補充

        現階段,我國財經類高等院校都設置了金融學專業實驗課程體系,可見它在教學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金融學專業的學生進入金融領域工作會接受崗前培訓,但是培訓的時間是很有限的。學生要真正能夠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還需要較長時間。因此,大學四年對理論知識的積累與足夠多有效的實驗、實訓課程的結合是必不可少的。從目前情況來看,由于金融企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能夠接納學生實習的機會不多,因此實驗課程更多采用實驗室教學的方式。

        (二)是適應金融領域高度競爭的需要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金融領域的科技創新和業務創新日益增多。對現有金融學專業人才的培養而言,已經不僅僅需要扎實的金融學專業理論知識,學科交叉已經在所難免。因此加快實驗課程體系的改革與設計,將會使現有的實驗體系發揮更大的作用,幫助學生交叉運用金融、市場營銷等學科的知識。

        (三)是高校培養復合型金融人才的需要

        復合型金融人才是指在具備金融學基本知識和能力之外,還具備其它學科較高相關技能的人才。例如,隨著網絡金融的發展,IT技術技術經完全融入銀行、保險、證券業務之中,復合型金融人才將在未來幾年內顯得十分緊缺。因此高校金融學及相關領域基礎課程的實驗必不可少。從發展趨勢來看,我國的金融業將不斷吸收國外金融企業的先進經驗,從國外引入高端人才,這會加劇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競爭程度,沒有相應技能的學生將很難脫穎而出。

        二、當前實驗課程體系的局限性

        (一)實驗教學理念有待更新

        當前許多高校對于實驗課程的定位存在一定的偏差,不像一般高職院校實驗課程體系那樣完備。教師在教學思想上對實驗課程不如理論課程重視,對于教學方式、手段等的革新認識不足,固有模式的教學往往使實驗課不能吸引學生。另外就是學生不夠重視實驗課程,從學生調查問卷顯示:在經過專業方向選擇后,學生往往只對感興趣的實驗課程認真完成職。例如選擇銀行方向的學生消極對待證券實驗課程,選擇證券方向的學生又會消極對待銀行課程等。

        (二)實驗課程安排與實際有脫節

        從課題組發放問卷的統計情況來看,金融學專業學生認為實驗課程體系設計中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一是即將畢業的學生在參加金融機構崗前培訓時,感到學校實驗課程設置不足,有的課程未開設實驗課,有的課程實驗課時太少,對于提高學生技能的作用不明顯。二是當前高校金融學專業的實驗課程主要采取實驗室教學的模式,校外實訓、校企合作的方式非常少,實驗課程的設置容易受到市場上金融教學軟件開發的限制。三是許多高校實驗軟件都是從軟件開發公司購置的,軟件開發公司與金融企業的實際業務脫節,影響了軟件的實踐可操作性。

        (三)未能結合社會需求設計實驗課程

        現在高校實驗課程體系主要圍繞理論課程體系來設置。按照教育部的整體規劃思路,首先設置專業核心課程,再設置非核心課程。實驗課程的課時安排及設計不是根據金融企業的需求來進行設計,而更多的是根據課程的安排來設計。例如,很多高校取消了銀行信貸管理課程,它的重要性被大大降低,相關實驗課程也被邊緣化了。而對于商業銀行這樣的金融機構來說,信貸仍舊是最主要的、對商業銀行利潤貢獻占絕對優勢的業務。

        (四)實驗教學方式單一

        我國高校對實驗教學采取的基本模式是:先學習理論知識,然后進實驗室做實驗;或者單獨設置某些實驗課程,加大課時量,變成單獨的實訓課程。在教學過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實驗課程指導教材,因此需要教師先熟悉軟件操作再對學生進行指導,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很難提高,學生對實驗課的興趣也難調動起來。此外因為文科類實驗課程固有的缺陷,學生的實驗結果很難用一個好的方式來評價,教學方式的創新也就無法實現。

        三、構建新的實驗課程體系的建議

        (一)實驗課程設置要體現社會需求

        高等院校應轉變思路,加強與金融企業的合作,圍繞金融企業對人才需求的目標,設計出更加合理有效的實驗課程體系。為了解決知識更新速度快的難題,高院可以根據需求變化靈活組合實驗課程,綜合考慮學生的就業實際,供學生根據個性特點自由選擇。實驗授課教師要積極尋找企業需求信息,力爭在實驗教學方式上突破現有模式,把學生吸引到實驗中去。而學生則可以在完成基礎性實驗課層次后,選擇增加綜合性實驗層次的課程。

        (二)加強實驗軟件系統建設

        高校需要改變過去實驗軟件針對性不強的選購方式,要多進行比較,反復對各個實驗軟件進行運行測試,選擇與教學結合緊密的、能夠真正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實驗軟件。另外,高校可以利用自身信息技術力量的優勢,督促教師關注金融形勢的發展,關注金融創新力量的發展,自主開發研制部分實驗軟件。采取的方式主要是結合現有軟件設計出新的程序,以便使實驗軟件更加適應學生理論課程的學習。在軟件設計中可以積極調動學生,選拔優秀學生參與到軟件設計中去,提高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

        (三)改進實驗教學模式

        高等院校要充分利用產、學、研相結合的優勢,帶領學生走出課堂,進入金融企業參觀或是組織部分學生進入企業實習,讓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有更加感性的認識,這是加強實驗課程體系建設的重要步驟。具體的設計可以是這樣的:實驗室實驗+企業實訓+假期實習的方式。高校要積極與金融企業聯系,設計出校外實訓課程的內容,并布置學生做好實訓報告。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與金融企業的暑期工實習,在實習過程中跟隨指導教師寫出實習心得,并要求提交實習報告。

        (四)加強實驗教師素質的培養

        實驗教師隊伍的素質將決定實驗課程體系改革是否成功。可以單獨選送實驗教師到企業再學習,以便積累實踐經驗,貫穿到課堂教學中去。也可以由實驗教師帶領學生共同到企業進行學習,在實踐中既可以提高自身素養,又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困難。另外還要求實驗教師必須擁有金融專業的技能證書,從而提高教師的業務技能,以適應不斷更新的實驗課程變化。

        參考文獻

        第7篇:金融學專業探索范文

        關鍵詞:經濟與金融專業;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9-0160-03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金融市場改革的深入,經濟與金融行業對高學歷人才的需求增加。金融的發展離不開經濟的增長,金融是經濟學研究領域應用性強的分支,融合經濟學與金融學的學科理論有助于培養高素質的金融人才。在行業人才需求和學科融合發展的背景下,經濟與金融本科專業的增設顯得尤為重要。2007年,教育部在清華大學試點開辦經濟與金融專業。至2015年,我國已有18所高等院校正式開設了經濟與金融專業。經濟與金融專業的建設還處在初步發展階段,相關研究還很少。課程體系的建設是專業建設的基礎,也是專業人才培養的核心。經濟與金融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是經濟與金融專業發展中首要解決的問題。

        一、我國經濟與金融專業發展歷程

        2006年,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獲批試點招收經濟與金融專業本科生,2007年正式_始招收第一批經濟與金融專業學生,這標志著我國經濟與金融專業建立并進入試點招生階段。在建立之初,經濟與金融專業的代碼為020120S(S表示少數高校試點目錄外專業),歸屬于經濟學科(02)經濟學類(0201)[1]。2011年,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與金融專業第一屆學生畢業。據統計,2011年,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本科生就業率達到了100%[2]。清華大學經濟與金融專業試點的成功,加之國內其他高校也在積極探索創新經濟學與金融學本科教學,教育部開始在各高校逐步推開設置經濟與金融本科專業。與此同時,教育部對經濟與金融學專業在本科專業目錄中的位置也進行了調整。在2012年的新目錄中,經濟與金融專業進行了細微的調整,雖然還是屬于經濟學科門類,所授予學位還是經濟學學士,但是從經濟學類調整到了金融學類。這一調整,表明經濟與金融專業的學生培養應偏重于應用型更強的金融學。

        目前,我國雖然已有高校12所高校開設經濟與金融專業,各高校正處于經濟與金融專業建設的起步階段,尚未在課程體系設置、培養方案等方面形成共識。因此,有必要參考清華大學試點辦學的經驗和國外經濟與金融專業在課程設置上的成果,結合我國高校的實際情況來構建經濟與金融專業的課程體系。

        二、清華大學經濟與金融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

        清華大學是我國第一所設置經濟與金融專業的高校,2007―2011年間,教育部未批設經濟與金融專業。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在我國經濟與金融專業的設置與發展上處于先試先行的地位。因此,清華大學經濟與金融專業的培養方案對探索我國經濟與金融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經濟與金融專業招生是文理科兼招,學制四年,授予經濟學學士。在培養目標上,清華大學經濟與金融專業培養“系統掌握經濟與金融學理論和方法,具有國際視野,了解中國國情,能夠解決現代經濟,特別是金融領域實際問題,有較高的中英文溝通能力,未來能夠從事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教學與研究工作,金融機構、企業與政府部門的經濟分析與管理工作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本科生培養方案中,采用“通識教育與個性發展”相結合的方式,學生在通識教育學習后,可以根據個人興趣選擇專業。在課程體系上,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本科培養方案課程分為三大課程模塊人文社會科學基礎課程、自然科學基礎課程和專業相關課程。人文社會科學基礎課程、自然科學基礎課程為通識教育課程,大學第一、二學年,不分專業均需修讀。第三學年,學生根據個人興趣選擇專業,進入專業課程學習階段。經濟與金融專業的專業課由專業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構成。專業基礎課包括經濟學原理(1)、經濟學原理(2)、會計學原理、管理學原理、應用數理統計、金融學原理、信息管理導論;專業必修課一共8門,為中級微觀經濟學、政治經濟學、中級宏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1)、公司財務、公共財政學、投資學和貨幣銀行學。專業選修課需修夠27學分,學生可以在經濟統計學、國際經濟學、經濟思想史、博弈論、金融數據庫、計量經濟學(2)、發展經濟學、經濟控制論、中國宏觀經濟分析、經濟學專題研究、經濟學理論與實踐、金融學專題研究等課程,或在經濟學院其他專業、甚至其他學院的課程中選修。

        2007級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與金融專業的本科培養總學分不低于170學分,其中春、秋季學期課程總學分不低于140學分,夏季學期實踐環節15學分,綜合論文訓練15學分。在學分的分配上,人文社會科學基礎課程40學分,自然科學基礎課程31學分,專業相關課程6分,其中專業相關課程又可以分為專業基礎課(1分),專業必修課(23學分),專業選修課(27學分)。從學分的配比上,可以看出清華大學的課程設置強調通識課程和專業課程的均衡,專業基礎課、必須課和選修課的學分占比也相差不大,這體現了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對經濟與金融專業學生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并重的培養原則。

        總體而言,清華大學2007級經濟與金融專業在課程體系設置上,體現出在寬廣的知識面基礎上鼓勵學生個性發展的培養理念。在專業課程設置上,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專業基礎課和必修課中包括了經濟學、金融學、管理學、會計學的核心課程,在選修課中,不僅開設了眾多的經濟管理類課程,學生還可以跨專業和跨學院選課。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在我國經濟與金融專業的建設和課程體系開發上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也為其他高校進一步結合學校特色建設經濟與金融專業,設置課程體系提供了借鑒樣本。

        三、國外高校經濟與金融專業課程體系設置

        (一)曼徹斯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曼徹斯特大學是英國會計與金融學研究和教學最好的大學之一。該校的社會科學學院和商學院聯合開設經濟與金融專業,學制為三年。課程教學采用講座、教程和研討會相結合的形式。課程的考核方式多樣,包括考試、完成課題項目以及論文報告。第一年的課程是關于社會科學的通識性教育,同時開設會計和金融學的基礎課程,為學生開展第二、三年的學習和研究做準備。通過第一年的學習,學生可以根據個人興趣選擇專業方向,金融經濟或會計金融。第二年的課程主要是金融學與經濟學的專業課程,難度和深度都有所增加。主要課程包括金融學基礎、中級管理會計、金融市場與機構、管理信息系統概論等。第三年開設公共部門會計、審計、公司財務、信息系統案例研究等。從曼徹斯特大學經濟與金融學的專業課程設置來看,在突出培養學生國際化的商業思維和視角下,該專業更偏向于金融學理論知識,尤其注重會計學相關理論與實務能力的培養。

        (二)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

        布里斯托大學的經濟與金融學專業培養期為三年。該校經濟與金融學專業的培養注重數理統計分析在經濟和金融學中的運用。該專業要求學生在第一、二學年修讀至少一門經濟學課程,第三學年至少修兩門經濟學的課程。從該校經濟與金融專業的課程設置來看,該校在以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金融學、會計學等核心課程的基礎上,特別注重培養學生運用數理統計分析方法來解決經濟和金融實務中的問}。

        (三)南安普頓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南安普頓大學經濟與金融學專業注重培養學生綜合掌握經濟學的原理與分析方法,強調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在金融領域的運用。南安普頓大學的經濟與金融學專業學制為三年。在第一、二學年開設課程,每學期四個課程模塊,一年共八個模塊。第一學年的課程均為必修專業課,包括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經濟數學、經濟統計分析、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第二學年的課程由必修課和選修課程構成。必修課程為微觀應用經濟學、投資組合理論與金融市場,選修課包括計量經濟學概論、統計學理論等。第三年,學生自選課題獨立完成學位論文,相當于兩個課程模塊。從該校的專業課程開設情況來看,在第一學年注重教授學生經濟學基本原理和經濟學分析手段的訓練,第二學年則促使學生通過計量經濟學的深入學習,掌握經濟學和金融學的數學分析工具。在此基礎上再開設投資組合與金融市場,從而培養學生運用經濟學原理和分析工具來認識和解決金融學問題的能力。

        (四)蘭卡斯特大學(Lancaster University)

        蘭卡斯特大學開設有金融與經濟專業(Finance and Economics),學制為三年。蘭卡斯特大學該專業的學生可以從第二學年開始,轉入會計與金融專業學習。課程教授采用講座、團隊合作、個別指導、討論等多種方式。該校在專業課程開設上,第一年必修課包括會計和金融學概論、經濟學原理、經濟定量方法,注重為學生打下會計學、金融學、經濟學的學科基礎。第二年的課程以金融學和會計學的課程為核心,必修課包括金融學原理、高級金融學原理、財務報表分析與企業估值、管理經濟學、商業和國際宏觀經濟學、經濟數學、經濟學概論,學生還需在會計審計信息系統、金融會計原理、商業決策管理會計三門選修課中選修一門。

        第三年的必修專業課程包括企業融資、投資學、國際金融管理、計量金融學,這些課程是是對金融學理論和知識的進一步深化。學生還需在高級宏觀經濟學、高級微觀經濟學、宏觀貨幣經濟學、人力資源經濟學、廣告經濟學、數理經濟學、計量經濟學、工業組織學、發展經濟學、國際經濟學、國際商業學中選修4門。從課程設置可以看出,蘭卡斯特大學對經濟與金融專業人才的培養以金融學的課程為核心,經濟學的課程作為鋪墊或拓展,始終貫穿了經濟數學和定量分析方法的訓練。

        國外開設經濟與金融專業的曼徹斯特大學、布里斯托大學、南安普頓大學、蘭卡斯特大學在專業課程設置上各有特色,但總體而言,又有共同之處。在這些學校的經濟與金融專業的課程體系中,都是以金融類和會計類的課程作為核心,輔之以經濟學的課程,用經濟數學或計量經濟學的課程將這些課程加以貫通。在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經濟學原理的基礎上,注重教授金融學理論,強調提高學生運用計量經濟學的方法分析和解決金融問題的能力。

        四、我國經濟與金融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

        當前我國高校的經濟與金融專業還處于初步建設階段,亟需建立經濟與金融專業的課程體系。我國高等學校經濟與金融專業培養的是具備廣泛經濟學知識和金融學理論,并能夠熟練運用經濟學和金融學方法來分析和解決現實經濟和金融問題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從這一人才培養目標出發,參考清華大學和國外高校經濟與金融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經驗,在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原則下,建議采用“經濟為基,金融為核,計量為法”的基本思路來構建經濟與金融專業的課程體系。

        “經濟為基”是指以經濟學的核心課程作為專業基礎,培養學生理解和掌握經濟學的基本理論。經濟與金融專業屬于經濟學科,是在經濟學與金融學不斷融合發展的背景下產生的。金融學是從經濟學中分化出來的應用性學科,經濟學的基本理論也是金融學發展的源泉。因此,培養經濟與金融專業的人才,首先應該使其具備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在課程體系構建中設立經濟類課程作為專業基礎課,具體設置課程上,可以在不同學期開設經濟學的核心課程,如經濟學原理、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等。

        “金融為核”是指在專業課程的體系中以金融類的課程作為核心課程,旨在培養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金融學的理論和方法,具備分析和解決現實金融問題的能力。經濟與金融專業從開設之初歸屬于“經濟學科(02)經濟學類(0201)”到2012年調整到“經濟學科(02)金融學類(0203)”的這一變化,也表明經濟與金融專業應以金融學的課程為核心。因此,在課程體系構建中,根據教育部規定的金融學專業核心課程設置金融類課程作為專業核心課。

        “計量為法”是通過開設計量經濟類的課程,使學生能熟練運用數學工具來解決經濟與金融問題。現代經濟學和金融學的發展,越來越注重數學工具的運用。掌握了計量經濟學的分析技能,才能更為科學的認識和分析經濟與金融問題,在投資實踐中發現規律,進行決策。同時,計量經濟學也是將經濟學與金融學理論融會貫通的重要途徑。而計量經濟學相關課程的學習,需要以高等數學為基礎。因此,在課程設置時,要根據學生的數學水平開設相應的計量經濟學課程,如經濟數學、初級計量經濟學、中級計量經濟學等。

        在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原則下,依據“經濟為基,金融為核,計量為法”的基本思路,可以構建由公共基礎課程模塊、專業課程模塊和專業方向課程模塊三大課程模塊組成的經濟與金融專業的課程體系。公共基礎課程模塊是為通識教育服務,注重培養學生基本的人文社會和自然科學素質,包括政治理論課、數學、英語、體育等課程。專業課程模塊是培養學生專業理論知識和能力的課程,由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和專業技能課組成。專業基礎課包括經濟學類的基礎課程,如經濟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宏^經濟學、會計學等。專業核心課以金融類課程為主,如貨幣銀行學、金融市場、國際金融、保險學等。專業技能課以經濟計量類課程和金融實務訓練為主,如計量經濟學、經濟數學、金融數學、商業銀行實務、投資理財實務等。商業,專業方向課程是根據學生興趣和結合社會需求,來細分的專業方向,如會計金融、金融經濟、證券投資等,根據不同專業方向開設理論和實踐課程,提升學生的職業競爭力,為學生就業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新舊專業對照表,2012.

        [2]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1屆畢業生就業報告[D],2011.

        [3]教育部.教高[2013]4號,教育部關于公布2012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備案或審批結果的通知,附件:2012年度經教育部備案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名單.2013.

        [4]清華大學.清華大學2007級本科生培養方案.2007.

        Study on Curriculum System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Specialty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TAN Guang-wan,ZHUANG Ping,YU Tao

        (College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Dalian Ocean University,Dalian,Liaoning 116023,China)

        第8篇:金融學專業探索范文

        關鍵詞:科技金融結合;復合型金融人才;人才培養

        課題:本文是2014年度教育廳河北省高等學校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GH141043)結項成果

        中圖分類號:C96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5年9月13日

        近年來,全國各地科技金融結合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科技和金融共同組成各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經濟增長的兩大動力引擎。從產業發展來看,河北省產業結構整體以傳統高耗能和高污染產業為主,新型科技型產業相對落后。推進科技和金融的全面結合,就是促進科技發展、推動自主創新、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培育新興企業和改造傳統產業、實現經濟發展方式根本轉變、建設創新型河北、提升本土競爭力的重大戰略。但是,河北省科技金融結合工作相對落后,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科技金融發展所需要的復合型金融人才。因此,“依托高校和社會培訓機構等開展相關培訓工作,加快培育一批既懂科技又懂金融的復合型人才,支持科技型企業吸引和凝聚創新創業人才”成為推動科技和金融結合工作中亟須加強的工作。

        一、科技金融結合背景下的人才需求

        在科技與金融日益結合的背景下,金融學科的發展和金融人才的培養模式必然面臨著更高的要求。吳英杰(2012)指出傳統的金融學已經不能高效地解決現實的科技金融問題,與現代科技相結合中,金融學不斷技術化、工程化和實證化,日益呈現“自然科學化”的特征。由于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化、信息化對金融的發展日益加深促使各種各樣新的金融學理論以及實證方法不斷呈現。這就使得現代的金融問題已經不再局限于傳統金融學的領域,而是涉及到更多的學科。在科技和金融結合的推動下,金融學科不斷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因此金融人才的知識體系以及業務技能必然是復合型的。

        借鑒學者對復合型金融人才的研究成果,本文將復合型金融人才定義為:精通金融專業,能夠從事金融相關研究、管理或一般操作性工作,熟練掌握相應金融領域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同時諳熟經濟學、管理學、統計學、稅收、計算機科學、法學、心理學、金融外語等與其實際工作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業務技能,在分析和處理科技金融問題時能夠利用多學科知識和進行綜合評審和創造性思考的人才。

        二、河北省高校金融人才培養現狀

        (一)專業設置。至2015年,河北省四十所本科院校中大部分學校開設了金融專業,主要是綜合性大學和財經類院校以及部分師范類高校。經過多年發展,河北省高校的金融人才培養形成了專科―本科―碩士三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但是各高校專業開設大多限于傳統金融學專業,主要以傳統宏觀金融教學為主,現代金融學逐漸向著數理化、模型化和微觀化發展,但是符合現代學科發展的金融工程專業目前僅有河北經貿大學和河北金融學院開設。

        (二)課程體系設置。經考證,各高校的金融專業課程設置比較一致:核心課程包括西方經濟學、計量經濟學、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投資學、國際金融、金融法等,專業基礎課包括會計學、財政學、管理學等。實踐課在總的課程體系中所占比重有所提升,但大多高校不高于15%。課程設置一定程度上順應了金融學科發展要求的學科交叉要求。但是高校服務社會的功能要求人才培養不僅要體現學科的發展,更要基于經濟發展趨勢的要求。在科技與金融結合背景下,復合型金融人才不僅要掌握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稅收、金融、保險、投資方面等方面的理論和方法,還要熟練掌握數理學、計算機、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并且要有更強的實踐和創新能力。另外,專科―本科―碩士三階段的課程設置重復,不利于知識體系的內涵和外延的發展。

        (三)實踐教學。科技和金融的結合決定了金融學科具有更強的社會實踐性,要求金融專業畢業生應當具備科技金融實踐運作技能。經調查,河北省高校生的實習主要在銀行、證券公司、融資公司等的基礎崗位,學生難以接觸核心崗位。在校外實習受限的情況下,校內實踐環節就成為提升金融專業學生綜合素質、加強學生創業精神的重要途徑。校內模擬金融實踐是實現學生實踐性和操作能力的有效方式,但是由于經管類專業的實驗經費遠低于工科專業,建立仿真實踐實驗室的河北省高校只是少數。而且現有的金融學的實踐教學主要以教師傳授為主,程序化的金融知識灌輸和按部就班的實踐學習,不利于學生開展金融學術研究的熱情和金融實踐的發展。

        河北省正處于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重要轉型期,復合型金融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支撐,但是全面掌握金融、經濟、法律、會計、保險等方面知識的復合型人才,了解國際國內金融市場、能夠熟練運用各項金融工具尤其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專業型人才極為匱乏,專業人才缺乏已成為制約河北省科技金融發展的一大瓶頸。作為人才培養基地,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需要進一步優化改進,以提升高校服務社會的職能。

        三、科技和金融結合背景下復合型金融人才知識體系網絡模型分析

        網絡模型一般是用于研究計算機通信線路互相連接的眾多自主工作的計算機構成的集合體,及各個部件之間以何種規則進行通信。在科技和金融結合背景下復合型金融人才知識體系特征符合網絡模型的交織的特征,因此利用網絡模型對復合型金融人才的知識體系集成和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分析。

        復合型金融人才的知識體系分為四個層次,自上而下分別是:復合型知識體系層、學科知識體系層、核心專業知識體系層和知識元層。復合型金融人才的知識體系包括若干相關專業的知識體系,是金融學、經濟學、管理學、計算機、心理學、法學、稅收等領域知識的有機結合。每個專業知識領域分為若干子知識領域,主要是核心專業課程,金融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學科的專業課主要是復合型金融人才知識體系的內涵,計算機、心理學、法學等學科的相關核心專業課主要是復合型知識體系的外延。核心專業課知識領域分為更多的知識元。(圖1)

        四、科技和金融結合背景下復合型金融人才培養模式探討

        在復合型金融人才培養方面,西方國家高校經驗豐富,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有代表性的是英國劍橋大學的“綜合教育”、美國哈佛大學的“通識教育”,以及日本的“交叉學科教育”等。基于網絡模型分析,借鑒國外著名高校的成功經驗,對河北省高校復合型金融人才培養模式提出建議:

        (一)建立準確合理的人才培養定位。河北省高校的“專―本―碩”三個階段金融人才培養定位普遍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擁有金融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具備較好的投資分析和理財能力,熟練掌握金融投資、綜合理財規劃方案設計與實施技能,具有開拓意識、創新創業精神和國際視野的應用型人才。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的定位必須取決于社會對金融人才的實際需求。在科技和金融結合的背景下,復合型金融人才的需求是多層次、多類型、多規格的,因此各階段的人才培養應當有不同的側重和特色。專科金融專業應當主要側重學生的實踐和應用能力,本科學生側重學生的實踐性和創新性,金融碩士應當側重學生運用多學科綜合知識解決復雜金融問題,創新金融思路的能力。高校應當根據自身的招生層次和辦學特色建立準確的人才培養定位。

        (二)完善課程體系建設。順應科技和金融結合背景下對復合型金融人才學科微觀化、技術化、模型化和工程化的趨勢,金融學科的課程體系重心應由宏觀課程向微觀課程進行傾斜,設置公司財務、金融市場學、金融工程學、金融創新學等微觀核心課程,強化學生數理分析和模型分析的能力。強化計算機、心理學、法學等外延課程的教學,促進金融學和其他相關學科的交叉和滲透,培養學生廣泛而綜合的知識基礎,培養綜合能力和素質。高校還應積極引進國外高校金融學的最新理論和課程,及時完善金融學科的課程體系。

        (三)優化實踐教學。在科技與金融結合的背景下,金融學成為一門理論與實踐結合性更強的綜合學科,實踐和理論在教學過程中占有同樣重要的位置。首先,金融學科的實踐教學目標不應只是金融實踐操作技能的培訓,更重要的應當是培養學生的復雜變化的金融經濟環境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實踐教學的課堂設置要以學生為主,激發學生進行實踐和創新的熱情和積極性;再次,學科建設經費向實踐教學環節進行傾斜,建立可以實現現代金融業務操作的多功能金融模擬實驗室,配套相應的軟件系統和硬件設備,以網絡、計算機和多媒體技術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共享,借助現代科技的力量為培養復合型金融人才發揮重大作用。

        (四)優化教學方式。不論是專科、本科還是碩士研究生階段,為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分析解決綜合金融問題的能力,應大力推進探討式教學和案例式教學。探討式教學和案例式教學不僅能有力的印證理論知識,還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這要求課堂中應該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針對當前的經濟現狀和科技金融問題或者事件,鼓勵學生依靠自己或者團體的力量利用現在技術手段去搜集資料,綜合利用金融學、經濟學、管理學、計算機網絡、信息處理、市場調研、心理學理論知識和方法去分析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提高學生在復雜的金融經濟環境中的思辨能力和動手能力。

        主要參考文獻:

        [1]吳英杰.后危機時代的高校金融教學改革:理論發展與實踐[J].廣工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2.7.

        [2]孫方嬌.科技與金融結合背景下金融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J].上海金融,2013.8.

        第9篇:金融學專業探索范文

        國際金融學是我國高校金融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其在金融專業教學中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國際金融學具有理論性強、關聯性強、綜合性強、時效性強等特點,學生熟練掌握國際金融學的相關內容并不容易。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案例教學有助于學生對相關理論及疑難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

        國際金融學課程的特點

        理論知識與其他學科的關聯性強。綜合性強。國際金融學以匯率作為主線涵蓋內容非常廣泛,包括國際收支、國際金融市場、國際儲備、國際貨幣體系、內外部均衡分析及國際金融危機等問題。國際金融學的研究既涉及宏觀層面也涉及微觀層面,這就決定了國際金融學已不再局限于研究一國涉外的或國際間的貨幣、金融問題,其研究內容涉及到經濟學的諸多學科,與一國內部經濟關系緊密。

        理論內容時效性強。國際金融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諸多理論與現實金融問題存在密切聯系。學生在掌握一定的理論基礎上。很容易在現實中找到與之對應的現象。能夠運用所學理論對現實金融問題進行分析。但是。在運用理論分析實際問題過程中偶爾會出現現實與理論相悖的情況。這就要求教師采取合適的方式幫助學生解決疑惑。

        國際金融領域不斷出現新動向、新問題。自2。世紀9。年代以來。隨著巨額短期國際資本的頻繁流動,導致國際金融危機及債務危機的不斷爆發;隨著金融創新的不斷加快,導致金融衍生品大量涌現;這些都給國際金融監管等領域帶來了諸多挑戰;匯率決定等理論研究不斷出現新進展;這些國際金融領域前沿熱點研究難度大,學生不易理解,這就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以案例教學等直觀、生動的方式將難點內容進行詳細剖析講解。

        上述特點要求國際金融學教學必須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方法,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在教學過程中引進案例教學,將國際金融領域重大現實問題和發展新趨勢通過案例展示給學生,一方面可以將復雜理論簡單化。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研究自主性,因此,案例教學法在國際金融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不容忽視。

        案例教學法在國際金融教學過程中的具體實施

        所謂案例教學,即將諸多理論知識點通過案例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學生通過閱讀案例將所學理論和現實問題聯系起來并運用理論對現實問題進行分析。國際金融學案例教學實質上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運用國際金融理論分析解決現實金融問題的平臺。通過實施案例教學可以培養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思維與能力。具體來說,國際金融學實施案例教學可以分為以下幾步:

        根據教學目標,制定合理的教學大綱。授課之前。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確定詳細的案例教學大綱。包括哪些章節內容適合使用案例教學,具體使用的案例形式以及案例教學的具體時間安排等問題。

        根據教學內容需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案例。國際金融學領域案例眾多。大概可以劃分為:描述型、探索型、實驗型、解釋型和例證型五種。一般來說。描述性的案例適用于開篇內容的導入,概念以及國際金融現象的描述;探索型案例適用于研究一些國際金融理論前沿熱點及目前比較有爭議的問}。探索性案例可以在傳統理論框架基礎上。運用新的假設、視角和方法去解釋國際金融前沿問題;解釋型案例適用于運用現有理論體系理解并分析現實國際金融問題;例證案例適用于闡述創新性的國際金融問題。傳統國際金融理論難以解釋一些創新性問題。此時需要用案例闡釋創新點并與傳統國際金融問題作出比較分析。因此,在實施國際金融學案例教學時,可針對教學內容選擇不同形式的案例來開展。

        設計具體詳盡的案例教學教案。在確定好合適的案例以后,教師應針對每個教學案例設計一個比較具體的教案。其內容應包括:案例教學的教學目標。即通過案例教學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及技巧;案例涉及的知識點及與前期所學知識的聯系;案例討論的具體實施方案,即案例討論如何開展;案例討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應對策略等,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 |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日本喷奶水视频中文字幕97 | 亚洲日本成年在线看 | 中文有码亚洲视频精品一区 |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一二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