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國有商業銀行存款利率范文

        國有商業銀行存款利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國有商業銀行存款利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國有商業銀行存款利率

        第1篇:國有商業銀行存款利率范文

        此次降息后,中國的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自去年11月21日以來已下降65個基點,但考慮到存款利率浮動上限上調的有效存款利率僅下降5個基點,意味著息差進一步收窄 (見圖表1)。息差收窄將使銀行目前面臨的貸款定價壓力加劇,進而對利潤率造成壓力。

        據央行公布的數據,2014年12月新增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降至6.92%,同比下降約20個基點,比2014年9月降息前下降約40個基點。

        此外,平均貸款利率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執行下浮利率的貸款比例增加,意味著銀行的定價能力下降。新發放貸款當中,執行下浮利率的比例從去年11月的9.44%增至去年12月的13.1% (見圖表2)。雖然除了按揭貸款以外,銀行可自行設定貸款利率,但央行的基準利率仍然被廣泛參考。

        此次降息對銀行資產質量的影響好壞參半。雖然貸款利率的下調意味著借款人的還款負擔減輕,但在凈息差壓力下,銀行接受高風險貸款的誘因增加,這抵銷了降息所即時帶來的益處。

        第2篇:國有商業銀行存款利率范文

        對外資銀行而言,在中國正式加入WTO前,外資銀行就已經開始準備與中資銀行爭奪中國外資企業的人民幣業務市場,但由于吸收存款的不足,人民幣資金來源問題一直困擾著外資銀行,因此,外資銀行與中資銀行的存款競爭是免不了的。但在入世初期,由于外資銀行的營業網點有限,吸收一般的居民存款將得不償失,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外資銀行在吸收存款上的興趣將放在優質客戶身上,如跨國企業、三資企業、外向型企業、國有大型企業、企業集團以及高新科技企業及富裕的個人。中、外資銀行競爭存款的手段可分為價格與質量兩方面。

        一、 存款產品的價格競爭

        (一)外資銀行的存款定價

        外資銀行的存款定價包含以下幾方面內容:

        1.服務費的分層利率體系與存取款門檻

        無論是個人存款還是公司存款,銀行的存款帳戶管理都是對客戶提供的一種服務產品。一方面,銀行吸收存款要付給客戶利息,因為存款資金是銀行的一種要素投入,存款利息是一種要素成本;另一方面,銀行提供存款帳戶管理這種產品也要發生成本,并要求按照資本的平均利潤率獲取收益,因而要向客戶收取服務費即存款服務的價格,客戶得到的存款利息其實是這二者的綜合。換句話說,存款利息雖然表現為要素成本,但其中也包含著銀行的服務收入。

        外資銀行的存款利率不受管制,可以自行設定。它們在存款定價上采用邊際成本法,即根據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的利潤最大化原則定價,這體現為根據不同的存款結余給予不同的利息率,并設置收費門檻。如香港從2001年7月3日起全面撤銷銀行業的利率協議、實行利率市場化后,一些銀行已設立了分層的利率體系。

        2.大、小銀行間的價格競爭

        存款定價不僅可運用邊際成本法,還可考慮其他因素,如企業形象,因為產品的價格在一定程度上是企業形象的體現,較高的定價往往要有明顯優于同業的服務水準作后盾;再如還需考慮商業銀行對客戶群體的細分,較高的定價將會使對資金運用比較保守的客戶無法接受。

        大銀行由于服務質量較好、定位于優質客戶,為了降低經營成本,存在降低存款利率的可能性;而小銀行服務質量較差,更加依賴于儲戶的存款,為了滿足資金需求,存在著提高存款利率的可能性。因此,各銀行間的存款利率可能存在著差距,這就是價格競爭。

        (二)中資銀行的存款定價

        中資銀行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普遍存在著一種非利潤偏好、追求規模擴張的傾向,因此在吸收存款上惡性競爭。由于中資銀行的存款利率受管制,各家銀行不能競相提高存款利率即高息攬儲,因而都在存款定價上免收服務費,加上長期以來一直不設存取款服務的門檻,因而給中國儲戶一個印象:銀行服務是免費的。也正因為存款利率被管制,中資銀行就象美國在上世紀80年代解除利率管制以前的“3、6、3”時代(指銀行按監管要求以3%的利率吸收存款、以6%的利率發放貸款,銀行總裁每天下午3點鐘準時去打高爾夫球)的銀行一樣,幾乎不存在如何為存款恰當定價的煩惱。同樣地,也象美國銀行在“3,6,3”時代一樣,中資銀行依賴于隱性的存款價格競爭,如違反監管規則的存款抽獎、設置更多的貼近存款人的網點、裝修營業場所等。

        (三)外資銀行的存款定價對中資銀行競爭力的影響

        先行一步進入中國的花旗、匯豐、東亞等外資銀行在入世初期雖然還不能經營中國居民和內資企業的人民幣存款業務,但已能夠經營居民和企業的外匯存款業務。按照他們的既定經營原則,除了對銀行中間業務全面實行收費外,為爭取優質客戶,還對普通儲戶設置了門檻,低于這個門檻的,就必須付服務費。外資銀行這種與中資銀行風格迥異的存款定價策略給習慣接受免費銀行服務的中國消費者帶來了不小的震動。完全可以推想,入世兩年、五年后當外資銀行可以不受限制地經營人民幣批發與零售存貸款業務時,也會延用這種定價方法。這將對中資銀行的對外競爭力造成何種影響呢?

        從存款服務的需求方面來說,優質客戶更加看重的是存款帳戶的服務質量,而非價格差異,因此,如果中資銀行采用小銀行的價格競爭策略,不收服務費或提高存款利率,也許能夠吸引對價格敏感的小儲戶,但對于優質客戶可能是缺乏效力的。況且,各銀行間存款定價的差距不可能太大,因為不管是大銀行還是小銀行,都要考慮成本和可持續發展問題,這一點也可從香港經歷中得到驗證。因此,即使中資銀行不收費、外資銀行收費,也不會對其各自的競爭力造成太大影響。

        之所以使用“也許”、“可能”這樣的判斷,是因為畢竟外資銀行目前還不能大范圍地經營人民幣業務,因此我們只能對未來進行猜想。但我國放開了同為金融服務業的券商證券經紀業務的服務收費,各券商間也在傭金率問題上展開了競爭,總的情況是服務價格(傭金率)的差異對服務的需求量并沒有太大影響,這可作為上述猜想的佐證。

        (四)中資銀行在存款定價上與外資銀行相競爭的措施

        1.也要收費

        從供給方面來說,目前中資銀行對存取款不設門檻、不收服務費并不符合利潤最大化原則,服務收費是每一家中資銀行提高經營效益的內在需要。這種做法只是各家銀行為追求規模擴張而對存款惡性競爭的結果。從長期來看,沒有產生足夠收益的產品的供給是不可持續發展的,對存款服務不收費只會削弱中資銀行的長期競爭力。各家銀行早就明白這個道理,只不過是在追求規模、維持支付等種種動機下欲罷不能而已。

        因此,中資銀行面對外資銀行收費的競爭性反應不是暗自竊喜,而是躍躍欲試地也想如法炮制。因為隨著外資銀行的涌入,幾年后,中、外資銀行的競爭將全面展開,最后,優質客戶將成為中、外資銀行爭奪的焦點,而優質客戶對服務的需求價格彈性是較小的,但對服務質量有著較高的要求,中資銀行只有收費才可以彌補成本、獲取利潤,才有能力進一步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因此,存款服務收費是必然的。

        鑒于中國的存款戶多年來已經習慣了“免費的午餐”,在目前情況下,很有必要在全行業、全社會建立起銀行服務收費的基本理念。也有必要由銀行協會牽頭,根據銀行的投入成本和合理盈利水平,給每項業務制定一個最低收費標準,各家銀行可以根據自己的服務質量和成本承受能力進行上下浮動,建立、營造一個有序的競爭環境,從客觀上促使中資商業銀行及早提升服務管理水平。

        2.也要設存款門檻和進行差別定價

        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中資銀行也會象外資銀行一樣根據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的原則對服務進行差別定價,因此,中資商業銀行對存款服務設門檻也將是遲早的事。

        同樣,中資銀行也應對“二八”法則中的20%的優質客戶進行差別服務和重點競爭,這主要是借助柜臺營銷,由于人工成本的關系,應對這種臨柜業務收取較高的手續費;對于80%的普通客戶提供自助式服務或無差異化柜面服務,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柜臺服務和電子銀行服務各司其職。為鼓勵小額散戶使用自助服務,對這種離柜業的手續費應設定得較低,這種差別定價可以約束客戶的行為。但目前在國有商業銀行中存在著離柜業務價格高于臨柜業務的價格扭曲,導致臨柜業務量大質次,客戶結構和收益結構均不理想,顯然,中資銀行要提高對外競爭力,必須消除這種扭曲。

        但是價格競爭只是低層次的競爭,中、外資銀行的存款競爭還在于產品的質量。

        二、存款產品的質量競爭

        (一)中、外資銀行存款服務的質量競爭優劣勢分析

        存款帳戶服務的質量取決于:存款服務的可得性與便利性、存款的保值、增值性及存款帳戶所奉送的附加價值等。中資銀行的存款服務質量與外資銀行相比在以下方面處于劣勢:

        1.功能

        目前中資銀行的存款產品還停留在僅具有傳統意義上的存款功能的階段,而外資銀行在其母國對儲戶不是單單地提供存款帳戶,而是提供集儲蓄、消費、支付、匯劃、證券投資等多種功能于一身的新型帳戶服務,這種存款服務已經跨越了我國銀行界所劃分的傳統存款帳戶服務、代客理財、信用卡等中間業務、消費信貸等各種科目。在率先提出服務收費、給中國儲戶帶來震動的花旗、匯豐、東亞銀行的母國,私人理財手段多達千余種,但幾乎所有的理財方法都要通過銀行進行,都要由銀行來提供相應配套的服務,這就是外資銀行存款服務品種與功能的多樣性。

        進入中國的外資銀行雖然目前僅能向企業和居民提供外匯存款帳戶服務,但這處功能優勢已經令中國消費者耳目一新了。

        2.存款帳戶的附加價值

        外資銀行在其母國由于銀行間的激烈競爭,每家銀行都對需要本銀行提供服務的用戶奉送了許多優惠條件,小到提供一定時間內的無息貸款、較高數額的透支款項,大到贈送保險、信用卡號抽巨獎等,其利誘之多,讓人在選擇銀行時頗費周折,因此,一家銀行的長期用戶得到的實惠,要遠遠超過那筆數額不大的手續費。目前中資銀行的存款帳戶雖不收手續費,但也沒有開發出這樣花樣繁多的附加值。

        3.存款帳戶服務的可得性與便利性

        銀行業從誕生之日起就是靠提供服務來賺取利潤的,而服務好壞的最重要標志就是是否便利。早年間便利意味著位置,顧客更喜歡到所在社區或地區的銀行辦理業務,而不是坐落在社區或地區之外的銀行辦理業務。相應地,銀行要爭取到更多的客戶,就要多設網點,這就是銀行業的鄰近原則。

        中資銀行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與進入中國的外資銀行相比擁有網點優勢,并具有全國范圍內的計算機網絡化的支付清算系統。這種“人民戰爭式”的銀行體系使外資銀行并不容易在這種運作規模上同中國同行競爭。即使他們有雄厚的資本,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外資銀行也未必會到各個城市去布點,因為不是在每個城市投資的資本都能帶來同樣高的收益率。

        進入中國的外資銀行雖然在機構網點上與國有商業銀行相比處于嚴重的劣勢,但外資銀行可能針對高收入人士,通過個人理財服務、信用卡服務、網上銀行服務、電話銀行服務、家居銀行業務等,擴大其對私業務的輻射面,以技術手段不斷取代傳統的銀行柜臺業務,吸引外幣、人民幣儲蓄存款。

        4.存款資金的保值、增值性

        在不考慮通貨膨脹、通貨緊縮的情況下,存款資金的保值性等同于安全性。存款不安全的一個原因是銀行倒閉,如果銀行倒閉、不能清償存款人,則存款資金就不能保值。銀行倒閉通常是由呆壞帳超過銀行資本額,從而在沖銷后引起資不抵債造成的,但是,即使不良債權超過資本額,在以下幾種情況下存款資金仍具有安全性:一是資本在必要時得到及時的補充;二是即使資不抵債,銀行也能得到及時的流動性援助;三是不良債權能得到及時的處理。

        目前國有銀行不良資產比例較高,實際上已經到了資不抵債的地步,而外資銀行的不良資產率一般不會超過1%,國際間對銀行業的風險標準是:5%以內的不良資產率才能保證較強的風險控制能力。顯然, 不良資產率要達到5%以內對于四大國有銀行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從這一點來看,中國銀行業有倒閉的可能性。

        國有銀行不良債權比例高的問題已經成為公開的秘密,而目前我國雖已加入WTO,但還沒有對外資銀行開放人民幣存款業務,但在5年過渡期后外資銀行可吸收的外匯和人民幣儲蓄存款范圍將拓寬,外資銀行數量也會逐步增加,屆時,對資金安全性問題比較敏感的為數不少的知識分子階層、白領人士很可能把其大部分積蓄存放在外資銀行。

        以上都是中資銀行存款的安全性劣于外資銀行的原因。但由于另一些隱含的原因,中資銀行存款的安全性似乎并沒有上面表現得那樣差:

        第一,中資銀行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的資本在必要時能得到及時的補充。首先,中、外資銀行的資本來源不同。外資銀行的資本來自積累或重組并購,而我們國有銀行的資本來自國家財政。財政具有強制性和無償性,來源更穩定。其次,核心資本和附屬資本的比例不同。外資銀行資本的附屬資本比例高,而中資銀行受發行長期金融債券的限制,資本以核心資本為主,附屬資本很少,因此,補充資本的空間較大。

        第二,中資銀行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即使資不抵債,也能得到來自國家的及時的流動性援助,這相當于是一種隱含的存款保險。換句話說,中國消費者都知道國家的銀行是不會破產的,這就是中資銀行尤其是國有銀行所享受的國家信用、信用。而從異國來的外資銀行就無法享受這種信用,并且一般享受不到東道國政府對銀行提供的存款保險,當它們面臨支付危機時,只有寄希望于得到其財力雄厚的母國金融機構的援助(即其母國金融機構擁有所謂的‘deep-pocket’),因此,進入中國的外資銀行存款的安全性完全依賴于其商業信用。雖然這些西方發達國家的大銀行均歷史悠久,在全球享有聲譽,開放后容易得到國內客戶的信任,但商業信用有時比不上國家信用、信用強大。

        但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表明,當普遍性的金融危機到來時,存款人也不會相信國家信用了:世界公認韓國民眾的凝聚力是很強的,但金融危機到來時,老百姓知道銀行有一大堆壞帳還上不債時,通宵排隊兌換自己的保命錢,那時的國家信用是一紙空文。中國客戶究竟將會選擇中資銀行還是外資銀行,這是個只有在未來才可驗證的經驗問題。

        第三,中資銀行的不良債權能得到及時的處理。外資銀行要處理不良債權只有通過沖銷、拍賣等商業手段,而國有銀行可以多管齊下。國有銀行的不良資產率高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銀行內控不健全固然是造成此問題的根本原因,但客觀歷史原因也造成了大量的不良資產。例如,國有銀行過去長期充當政策性銀行的角色,承擔政策性貸款的任務,不可避免地造成大量政策性不良債權,因此,政府有責任幫助國有銀行處理這些不良債權,方法是采用剝離、法律等行政性手段,此外,國有銀行也可以采用沖銷、拍賣等商業手段。

        此外,存款是否安全還與各銀行信用文化的差異有關。中國有相當多的“中產階級”對財務隱私非常重視,在他們眼里,由于中資銀行與外資銀行在信用文化方面的差異,這種權利在中資銀行是很難保障的,因而他們會認為將存款存在外資銀行比較安全。另外一個比較敏感的原因是,許多灰色收入有強烈的動機轉入外資銀行,這個數額是難以計算的,也是不確定的。

        存款的增值性主要取決于銀行的代客理財方法,這屬于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外資銀行理財服務的質量遠非中資銀行所能比,因此,在這方面中資銀行存款質量的得分要低于外資銀行。

        (二)中資銀行增強與外資銀行在存款服務的質量上競爭的方法

        中資銀行與外資銀行在存款服務質量上的競爭要揚長補短,關于前者,國有銀行可利用龐大的員工隊伍和廣布的機構網點優勢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上門服務”,以爭取存款;關于后者,中資銀行應針對自己存款產品較少的特點,積極進行產品創新。

        廣義的金融創新包括金融領域內的各種要素組合和創造性變革所創造和引進的新事物,包括金融制度、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產品(工具、業務)的創新,狹義的金融創新一般指金融產品的創新。由于本文討論的是我國商業銀行的對外競爭力問題,因此不涉及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創新。存款產品上的金融創新的主要原則是:順應消費者對于金融服務便利性的需求,為其提供集儲蓄、消費、支付、匯劃、保險、證券投資等多種功能于一身的新型帳戶服務。在此原則指導下,首先應對現有存款業務品種進行整合。

        1.整合現有的存款業務品種

        首先,中資銀行應對現有產品進行全面評估定位,可借鑒西方商業銀行的價值管理方法,評估現有產品的利潤貢獻程度和競爭力,為市場進退提出科學依據。應逐步淘汰不適應經濟發展形勢、創造價值少甚至虧損的業務,發展前景良好、價值貢獻大的產品,即決定進退。其次,中資銀行應對現有產品進行有機組合。中資銀行應適應不同客戶的需求,提供多樣化和個性化的服務,組合現有的金融業務品種。就目前我國的國情來看,應重點考慮以下幾方面的產品組合:

        a.儲蓄品種與消費信貸品種的組合,如教育儲蓄與教育貸款的組合,住房儲蓄與住房信貸的組合等。b.儲蓄品種和保險的組合,如針對在校學生的教育儲蓄與高等教育保險的組合,針對在崗職工的零存整取和失業保險的組合,針對退休人員的整存零取和養老保險的組合等。c.消費信貸產品與保險的組合,如住房貸款、汽車貸款與房屋、汽車等財產保險的組合,旅游貸款與人身安全保險的組合等。d.個人理財項目組合,如針對高收入階層的具有直接投資功能的業務品種,本外幣一本通、外匯保本投資存款等;針對中等收入階層的消費信貸與信用卡的組合服務;針對低收入階層的代收代付與借記卡的組合服務等。e.還應重視和加快“個人綜合帳戶”的開發和利用,實現本外幣、定活期、轉帳結算、支付等諸多功能的一體化。

        2.進行產品創新。

        中資銀行可以推出一些新型存款工具,在這方面中資銀行可以借鑒國際銀行業的經驗,當前國際銀行業在進行存款工具創新時準確地預測了社會經濟的發展趨勢,努力適應客戶未來的需求,呈現出以下趨勢:科技含量日益增加,功能趨于多元化;可以在限額內透支;存取無一定期限;活期與中長期可以互相轉換等。

        但總的說來,目前通過存款業務創新所吸收的存款占存款業務規模的比例較小,市場需求不足。原因可能是各銀行的營銷宣傳不夠到位,但更可能是因為這些新型存款工具沒有能夠很好地滿足存款人的潛在需求。有鑒于此,國有商業銀行可重點考慮以下幾方面的創新:

        第一,隨著社會保險制度的改革和城市人口老齡化現象的出現,老年人面對著較為沉重的醫療和養老費用負擔。中資銀行可以把握時機,適時推出專門針對為數越來越多的老年人的金融存款業務品種,如附帶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的金融產品、個人退休金存款等。

        第二,提高存款業務的科技含量,不斷推出高品位、多功能的金融工具,如個人支票、旅行支票、貨幣市場存款、多功能銀行存款,使客戶資金可以在多品種金融工具間自由流動。

        第三,開發存款的流動性,即存款(債務)證券化――將銀行的存款憑證轉化成能夠在金融市場上流通交易的有價證券,這是國際金融界資產證券化趨勢的一個分支。存款證券化的形式包括大額可轉讓存單、銀行各類票據和回購協議等。下面著重談談中資銀行通過重新開發大額可轉讓存單市場、從而增強存款產品競爭力的問題。

        3.重新激活大額可轉讓存單

        從供給方面說,大額可轉讓存單作為商業銀行負債管理的創新工具,克服了活期存款利率過低而定期存款不能轉讓的局限,加上發行者不能回購,購買者不能提前支取的特點,曾一度成為國際商業銀行維持日常資金來源的重要的短期借款工具。

        第3篇:國有商業銀行存款利率范文

        【關鍵詞】商業銀行 利率市場化 利率定價

        一、我國商業銀行利率定價現狀

        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商業銀行利率定價能力的差別也逐漸凸顯。大型商業銀行和部分股份制銀行,在定價組織架構、制度建設和管理方式等方面都相對健全。而一些中小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等機構的定價方法則較為粗放,目前基本上是簡單參照央行公布的基準利率進行上下浮動,并未科學制定和使用定價模型。

        (一)利率定價機制

        中國銀監會發放的同業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國有四大商業銀行利率定價管理主要以資產負債部或財務會計部門為核心,制定統一的利率管理辦法,日常定價管理實行統一管理與分級授權相結合,業務部門和分支機構在總行利率授權范圍內執行利率定價政策,管理制度比較健全。以招商、中信為代表的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建立了以資產負債管理委員會、計劃財務部門為核心的利率定價管理組織體系,統一制定產品定價政策。以浙江稠州銀行、河北武強農村信用社為代表的小型金融機構,主要由總部根據中國人民銀行貸款基準利率和市場競爭情況,制定利率政策,分支機構負責貫徹執行,并未建立完善的利率管理辦法、內部授權制度及相應的利率定價模型。

        (二)人民幣存貸款定價方法

        (1)貸款定價方法。由于我國貸款利率放開上限較早,大部分商業銀行已經形成了自身的貸款定價機制。國有商業銀行中,工商銀行開發了RAROC定價模型;建設銀行開發了EVA定價模型,采用標準化定價與綜合定價相結合的定價策略;中國銀行以成本加成為基礎開發貸款定價模型,公司貸款和貿易融資已實現依照定價模型計算出的參考價格對外報價。股份制商業銀行正在逐步引進貸款風險定價管理,如招商銀行、中信銀行等都建立了基于RAROC的定價模型。小型商業銀行貸款定價多以央行基準利率為基礎上下浮動,采用基準利率加點法,利率浮動比例的確定主要參考歷史和經驗判斷,缺乏定價模型和系統支持。

        (2)存款定價方法。多年來,我國商業銀行的存款利率主要執行央行基準利率,存款利率定價普遍缺乏模型和系統支持。2012年6月,央行宣布在存款基準利率下調的同時,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1.1倍,由此開始,商業銀行存款利率定價逐步分化,差異化特征明顯:

        一是大型商業銀行僅對一年以內定期存款利率適當上浮。二是以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為代表的中型商業銀行一年以內存款利率上浮到頂。三是以地方性法人銀行、信用社為代表的區域性小型金融機構各期限存款利率均一浮到頂,執行基準利率1.1倍。但也有少數地方銀行(如北京銀行、上海銀行、浙商銀行)根據自身經營特點、地區同業競爭情況未上浮長期定期存款利率。四是部分銀行根據本行存款期限、客戶結構等采取按金額區別報價。

        此外,各商業銀行在同業活期存款利率上實行差別化定價,主要考慮市場利率、同業競爭和客戶綜合貢獻率;同業定期存款采用shibor加減點方式定價。

        (三)內部利率定價機制

        大型商業銀行在內部資金轉移定價上采用全額資金計價管理模式,逐筆匹配資金的成本和收益,計價結果直接入賬核算,并體現在分支機構的經營績效中。對于市場化產品,各商業銀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根據對應的市場價格,結合各行自身策略調整確定。而對管制類產品,則一般參考央行公布的基準利率。通過統一的內部資金定價,將利率風險、匯率風險集中在總行統一管理,加大了總行政策傳導力度。

        大多數股份制商業銀行實行資金全額集中管理,內部資金管理系統主要依靠外購,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核算結果用于經營單位利潤考核。此外,大部分股份制商業銀行對利率管理產品和利率市場化產品均分別設置了不同的內部資金轉移價格,并根據外部利率基準變化和本行業務發展情況適時調整。

        城市商業銀行等小型銀行普遍實行差額資金管理模式,內部資金轉移定價主要用于上存資金、二級準備金、備付金等,缺少定價模型及信息系統支持。

        二、我國商業銀行利率定價能力分析

        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我國商業銀行的利率定價能力穩步提高,但從現有的利率定價管理現狀來看,對照利率市場化條件下的國際經驗,商業銀行的利率定價能力還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差距:

        (一)貸款風險定價能力較弱

        一方面,商業銀行的貸款利率變化主要受貨幣政策調整影響,風險定價能力較弱。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人民幣利率連續下調,貸款投放大幅增加,由于貨幣政策相對寬松,貸款利率水平保持低位平穩運行。2009年12月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5.25%,比年初下降0.31個百分點,下浮利率占比為33.19%,比年初上升7.63個百分點。貸款利率水平下降,下浮利率貸款占比增加,主要是因為當年項目貸款投放較多,2010年金融機構新增中長期貸款6.95萬億元,占新增貸款的83%,2010年末五家大型銀行的中長期貸款余額占比高達71%。這種信貸結構表明國內商業銀行貸大、貸長問題突出,受國家貨幣政策影響較大,盲目追求貸款低風險和穩定收益,風險偏好和風險定價能力較弱。

        另一方面,小型商業銀行的風險定價能力急需提高。歷史規律和國際經驗表明,利率市場化對小型商業銀行的沖擊最大。從國內各類銀行的發展模式和經營管理水平看,農村信用社、城鎮銀行等地方性、區域性銀行的定價能力亟待提高。一是小型銀行的定價管理機制不健全,在組織建設、制度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遠落后于大型商業銀行及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同時,小型商業銀行的貸款客戶多數規模小、抵抗風險能力差,這種客戶結構對銀行風險定價能力要求更高。二是小型銀行的定價管理技術相對落后,貸款定價主要參考人民銀行基準利率上下浮動,對企業客戶、個人客戶一般執行統一利率,差異化不明顯,無法體現不同客戶的風險溢價,缺少符合自身特點的利率定價管理系統,缺乏科學性。三是小型商業銀行的盈利與發展更為依賴存貸利差。目前,大中型商業銀行信貸資產占比已降至50%―60%,存貸利差收入占比降至60%左右,但多數小型銀行對信貸資產和存貸利差收入的依存度仍在80%左右,短期內難以承受利差大幅收縮的沖擊。

        (二)存款利率定價能力不能適應利率市場化的要求

        一是商業銀行的普通存款利率定價剛剛起步,精細化、科學化程度較低。2014年11月之前,雖然經過兩次利率政策調整的適應和鍛煉,商業銀行人民幣存款利率逐步形成分層報價格局,但各銀行的存款掛牌利率仍主要參考人民銀行基準利率和1.1倍的浮動上限。多數小型銀行對各期限存款利率全部一浮到頂,仍延續搶市場、擴規模的傳統發展思路,利率定價的財務約束意識不夠,對利率市場化的發展趨勢認識不夠。一旦人民銀行繼續擴大或取消利率浮動上限,存款利率定價能力不足的現實將會繼續影響甚至阻礙小型銀行的長遠發展。

        二是存款利率定價易受市場競爭和監管政策影響。存款是銀行最主要的資金來源,在“金融脫媒”的大趨勢下,商業銀行面臨著越來越大的資金壓力,在資金緊張時期,各銀行為爭奪存款、穩定客戶關系,存款定價往往屈服于市場壓力,出現不合理定價現象。利率市場化條件下,小型銀行關注存款利率上升對經營效益的影響,但也擔心存款流失引發流動性風險,其存款利率定價受市場競爭影響較大。受國內經濟高速發展影響,長期以來社會資金需求旺盛,以及信貸規模、資本充足率、信貸政策等因素影響,商業銀行的貸款業務一定程度上屬于賣方市場,銀行有條件調整資產業務結構,選擇貸款定價,實現風險定價。我國《商業銀行法》規定商業銀行存貸比控制在75%以內,存貸比制約銀行的貸款投放,一旦存款流失,存貸比將很可能超標。因此,面對政府監管要求和資產業務增長需要,銀行承擔著效益性、合規性、流動性等多項職責,其利率定價很難用簡單的定價方法和模型確定,銀行存款定價能力的提高將更加困難。

        (三)存貸款利率定價的基礎性工作較為薄弱

        目前,國內商業銀行的利率定價機制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利率定價流程管理較弱,定價授權疏于細化,各銀行尚未根據不同地區、不同管理人員的定價、議價能力實行差別授權;二是利率定價政策仍比較粗糙,有待細化;三是未建立各項業務的定價聯動機制,傳統產品和創新產品之間、資產負債產品之間的聯動性較弱;四是利率定價協調機制和應急處理機制不完善,應對政策調整和市場變化的能力有待提升;五是定價調整的前瞻性和靈活性仍顯不足,在市場要素變化時,難以迅速制定應對措施。

        參考文獻:

        [1] 張建波.利率市場化改革與商業銀行定價能力研究[J].金融監管研究,2012,(10).

        第4篇:國有商業銀行存款利率范文

        在利率市場化改革過程中,我國銀行業存款成本開始上升,導致了全社會融資成本上升、銀行利差收縮、盈利能力下降和銀行存款表外化等問題。目前研究利率市場化下我國國有商業銀行非利差盈利模式的文獻也不少,主要涉及我國國有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業務以及創新研究、非利息收入業務的風險研究和非利息收入與銀行經營績效的關系研究等方面。巴曙松(2012)在研究美、日等國利率市場化對銀行業市場結構影響的基礎之上分析了中國利率市場化推進過程中商業銀行市場結構可能出現的變化。金玲玲,朱元倩,巴曙松(2012)在研究20世紀80年代以后利率市場化的國際經驗基礎上,分析了利率放松對傳統的銀行業務造成沖擊,提出了促使銀行業尋找新的盈利模式、發展表外業務并加強綜合化經營的建議。王在全(2013)就利率市場化后銀行面臨的主要挑戰進行了分析,主要論述了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和經營能力的影響,并就對應的問題提出了對策建議。本文從利率市場化不斷趨于完善的過程中,分析了利率市場化過程中國有商業銀行的利差主導型盈利模式受到的沖擊。在此基礎之上提出了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應對沖擊應該采取非利差盈利模式進行了論述和探討。

        二、目前國有商業銀行的利差主導型盈利模式分析

        (一) 目前國有銀行的盈利模式――利差主導型盈利模式

        國有銀行的盈利模式是指置于一定經濟和市場環境下,銀行基于自己一定的資產負債結構基礎之上主導的財務收支結構,包括利差主導型和非利差主導型即多元化業務模式兩種。利差主導模式以銀行的凈利息收入為主要的利潤來源,對象是以公司為主服務群體,承擔著信息中介及信用創造的社會功能,通過吸收社會存款、發放貸款來實現利潤。

        目前國有商業銀行盈虧的主要因素有銀行資產、負債規模與結構,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支出的高低以及貸款損失準備等。從各國有商業銀行財務結構來看,其盈利模式凸顯的問題主要是存在資金運用結構不合理以及模式單一。特征上具體表現在銀行過度依賴以存貸利差為主要利潤來源,業務形式上表現為吸存放貸規模的擴張決定了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盈利模式單一的利差主導模式。

        總之,國有商業銀行的盈利模式是外部制度環境和銀行內部經營條件在其收支結構上的綜合表現,有效的盈利模式也是決定銀行盈利能力、創造價值能力及市場競爭力的前提。

        (二) 利差主導型盈利模式下的利潤規模分析

        根據國有四大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2010年到2014年的年報資料可以看出,四大銀行運行平穩,資產負債規模繼續增長,盈利水平持續較好。其利潤構從表2-1可以看出,2011年四大行全年凈利潤比2010年增加12450.5億元,同比增長24.62%;利息凈收入同比增長21.37%,凈息差擴大和生息資產增長一起推動了凈利息收入的增加;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長34.06%,顯著高于同期凈利息收入的增幅;四大銀行營業支出同比增加14249.1億元,增幅22.92%;其成本收入比為31.81%,同比下降1.61%。

        2012年四大銀行凈利潤比2011年增加9278.7億元,同比增長1472%,增速較2011年下降9.9個百分點;四行利息凈收入比2011年增加16227.4億元,同比增長13.91%,其中凈利息收入的上升主要受生息資產增長的推動;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長10.72%;四大行營業支出同比增加8947.4億元,增幅11.71%;其成本收入比為31.33%,同比下降0.48%。

        2013年四大行凈利潤比2012年增加8509.3億元,同比增長1177%,增速較2012年下降3.95個百分點;利息凈收入比2012年增加12279.3億元,同比增長8.96%,利息凈收入的上升主要受生息資產增長的推動;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長14.39%;四大行營業支出同比增加7443.1億元,增幅8.72%;成本收入比同比下降0.51%。

        2014年四大銀行凈利潤比2013年增加5320.2億元,同比增長658%,增速較2013年下降5.19個百分點;四大銀行利息凈收入比上年增加18924.7億元,同比增長12.68%;四大銀行非利息收入比上年增加4892.6億元,同比增長10.28%;四大行營業支出同比增加15967.2億元,增幅17.20%;其成本收入比同比下降1.52%。

        (三) 利差盈利模式下的利潤結構分析

        現在的利率市場化尚未全面開放,利差盈利依然是國有四大商業銀行的主要盈利模式,其經營的主要業務仍是吸收存款發放貸款的傳統信貸業務,利息凈收入一直是國有四大銀行主要收入來源,并且支撐著四大銀行的經營利潤。其利息凈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從2010年到2014年分別為77.97%、76.20%、76.71%、75.83%、76.22%,在營業收入中占有絕對性的優勢。而對應的非利息收入占比較少。其利潤結構變化如圖2-1所示。

        圖2-1 國有四大行2010-2014年度利潤結構變化情況

        數據來源:國有四大行年報

        (四)利差主導型盈利模式下的利潤變化趨勢分析

        從上面的利潤結構分析可以得出,國有四大行2010年到2014年度利息凈收入、非利息收入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而利息凈收入和非利息收入的增長速度緩慢,凈利潤的增速更為平緩,如下圖2-2所示。

        圖2-2 國有四大行2010-2014年度利息凈收入、非利息收入和凈利潤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國有四大行年報

        國有四大行2010年到2014年度的成本收入比表明了四大國有銀行單位收入的成本支出逐年降低,四大銀行獲利能力逐漸增強。其成本收入比如下圖2-3所示。

        圖2-3 國有四大行2010年到2014年度的成本收入比變化情況

        數據來源:國有四大行年報

        (五)小結

        國有四大商業銀行的凈利潤在逐年不斷的增加,仍然是以利息收入為主,其真實的原因是生息資產的增加,而在凈利潤中的利息凈收入增長速度逐年下降。而相對應的非利息收入卻在逐年的上升。非利息收入增幅大于利息凈收入,但在經營收入中比例較低。所以,單一以存貸利差收入的國有商業銀行的盈利模式的競爭力正在逐年下降。

        三、利率市場化對國有商業銀行利差主導型盈利模式的沖擊

        (一)平均付息率的上升

        目前,國有四大銀行的主要業務仍然是信貸業務,存貸利差收入是銀行業利潤的主要收入來源。國有銀行在維持基本存貸利差條件下,廣泛利用選擇控制存、貸款利率上下限的方式保證獲取較高的利潤,中央銀行對基準利率的規定成為了銀行能獲得超高收入和利潤的根本原因。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推進,客戶存款利率上浮比例有所上升,貸款利率可能會下降。銀行會選擇通過提高存款利率手段在市場上吸收資金,存款利率將會提高,必然造成銀行利息成本提高。從2010年到2014年度國有四大銀行的平均付息率來看已呈現出上升的趨勢,如下圖3-1所示。

        圖3-1 國有四大行2010-2014年度平均付息率變化情況

        數據來源:國有四大行年報

        (二)利息凈收入的下降

        利率市場化后,銀行間為了實現穩定收益將展開激烈競爭,主要是爭相實行貸款利率優惠措施來爭取客戶,這樣的結果會使實際存貸款利差不斷被壓縮。近年來,國有四大行的傳統信貸業務持續下滑,營業收入增長率逐年下降,利差縮小趨勢明顯,銀行間競爭壓力擴大,實際利息收入減少。從2010年到2014年國有四大行利息凈收入增長率來看呈下降趨勢,如圖3-2所示。

        圖3-2 國有四大行2010-2014年度利息凈收入增長變化情況

        數據來源:國有四大行年報

        (三) 定價管理難度增加

        利率市場化以后,國有商業銀行對利率進行如何定價存在著多重因素的影響。例如宏觀經濟形勢、資金流動性、市場的競爭程度、對手對利率的定價和銀行的經營管理水平等因素。具體表現在商業銀行對利率預期變化的趨勢進行有效準確的判斷,存、貸款如何確定價格,基于資產負債的管理方法和久期管理對資產負債的期限結構如何確定。以上的因素起著至關重要作用。利率市場化之后,以上因素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加大,而且各因素之間有交叉相互作用,利率的市場化還增加了人們對利率的敏感性,利率的微小變化會引起較大幅度的負債和資產的變化,這樣自然而然使利率的定價更為復雜,定價考慮的因素更多,定價的管理難度增加。

        (四) 利率波動風險會加大

        利率市場化后的利率波動將是一種新常態,且波動幅度也有所增加,國有四大商業銀行因利率市場化可能面臨的利率風險有利率結構風險、選擇權風險和收益曲線風險三種。利率結構風險主要表現為銀行資產負債結構與長短期存貸利差波動幅度不一致而導致凈利息收入減少的風險。選擇權風險是在利率波動情況下客戶存貸方案不同選擇而使銀行被動承擔的利率風險,當利率上升時存款客戶會通過提前支取來套取較高利息,而當利率下降時貸款客戶會提前償還以前的高利率貸款和增加低利率新貸款來套利,這樣銀行會面臨很大的選擇權風險。收益曲線風險來源于銀行資產與負債期限結構不匹配所產生的收益不確定性,銀行會在利率經常性波動下而面臨巨大的收益曲線風險。

        四、利率市場化下國有商業銀行向非利差盈利模式轉變的建議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金融市場競爭程度加劇,商業銀行傳統信貸業務每況愈下,許多國際大銀行通過多元化經營方式,將銀行服務與投資銀行業務等多種金融服務結合起來,創新出大量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務,使非利息收入在銀行總收入中的占比穩步提高, 積極推崇以非利差主導型為主的盈利模式,所謂非利差盈利模式是以零售銀行業務、中間業務和私人銀行業務為主要收入來源的模式,非利差模式的產生是依靠著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不斷創新以及在金融混業經營下的資本運用等為基礎所產生的一種盈利模式,多元化業務模式多以低端的代收代付、擔保服務、理財產品及高端的金融咨詢、理財規劃乃至投行業務等為主。因此,面對利率市場化對銀行利差盈利模式的沖擊,國有商業銀行也應該從利差主導型盈利模式逐步向非利差盈利模式轉變。

        (一) 利用互聯網和數字移動技術,大力發展零售銀行業務

        零售銀行業務在當代國際銀行非利差盈利模式下的重要性日益提高。所以,走向國際化的國有四大銀行必須加快零售銀行業務創新的進度,國有四大行可以通過發展互聯網金融和數字移動金融把銀行服務與智能手機的應用結合起來,實現沒有時間和地點限制的在線金融服務。銀行在控制零售業務的成本上可以通過推廣自助服務和電子銀行服務客戶。在國家擴大內需的政策下,銀行應該大力拓展房貸、汽車貸款、大額消費品貸款等零售銀行業務市場。

        (二)憑借國有銀行雄厚實力,開拓創新中間業務產品

        目前我國國有四大行憑借著國家的隱形保障和自身多年的發展優勢。他們在過去的傳統信用業務中已經建立了良好的企業信譽形象、擁有了雄厚的經濟實力以及在多年發展中所積累豐富的經營經驗等是發展中間業務的良好基礎。中間業務的發展標志著國有銀行的市場服務功能增強。銀行應采取更專業化的服務方式,綜合考慮降低交易成本、改變交易方式將金融功能重新組合。在提升中間業務競爭能力方面應該以市場和客戶需求為導向,重視產品細分,以質取勝,以服務取勝。同時對中間產品應加大創新力度,積極開發金融衍生產品,轉移利率風險,確立自己的中間業務品牌,主動應用差異化的競爭策略,根據需求和特點提供有針對性的產品和服務。最終實現中間業務由勞動密集型向知識創新型轉變、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轉變。

        (三)面向高端客戶群體,積極發展私人銀行業務

        國有四大商業銀行在私人銀行業務的服務理念上,應采取從單純的產品銷售轉型到財富規劃。著重提高差異化服務能力,致力于私人銀行客戶的隱私保護和資產增值,建立面向客戶的投行、信托等綜合服務平臺,拓展增值服務領域。同時融合零售和資產管理業務,實現交叉銷售,增加業務規模。采用先進的模型和技術分析私人銀行業務存在的風險及潛在機會,嚴格防范欺詐和違規支用風險。

        (四)加強銀行與證券、保險的合作,實現業務經營綜合化

        國有四大銀行可以憑借其已有的優勢和服務質量,采取措施促使銀行、證券、保險等各項業務相互滲透,促進銀行在金融產品和服務上實現業務經營綜合化。銀行應針對大型企業客戶重點發展資本市場和投資銀行業務,抓住債券發行、股票承銷和并購重組、資產證券化等新機會,提供綜合金融服務,提升綜合定價能力。同時,以大型企業為核心,發展上下游客戶,帶動中小企業和個人客戶的發展。銀行還可以通過典型的產品和服務營銷方式提供便利、快捷和優惠的服務,拓寬業務經營范圍,從服務功能、服務質量和服務范圍的廣度和深度上重點發展附加值高的業務品種,爭取客戶市場領域,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實現收益結構的多元化發展,降低由利率市場化對經營發展所帶來的沖擊,減少利率波動帶來的損失。

        五、結束語

        第5篇:國有商業銀行存款利率范文

        關鍵詞:金融創新;貨幣供應量;實證研究

        一、金融創新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商業銀行的金融創新是一種實現經濟目的的活動,其主要目標是創造更多的利潤,規避金融風險,以求得自身的生存和發展。隨著管制放松、國有商業銀行改制、信息技術進步、利率的市場化等經營環境的改變,我國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間傳統壁壘逐步消除,金融業的綜合經營趨勢日益顯現。此種形勢下,商業銀行的存貸利差縮小,經營成本增加,價格競爭行為正在縮小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因此,商業銀行在追求利潤時產生大量的創新需求,利潤驅動成為商業銀行創新的主要內在動因。近年來,衡陽市6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的代客理財等金融創新情況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金融創新業務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比較快,遠高于傳統資產負債業務的增長速度

        與沿海發達地區商業銀行的金融創新相比,衡陽市各家商業銀行的代客理財業務從2000年才開始起步,但是發展速度非常快,近幾年金融創新業務增長速度都在40%以上,遠遠高于傳統資產負債業務15%的增長速度。2005年,全市銀行機構開展的保險、投資基金、國債、股票交易等代客理財業務全年總交易量為4.91億元,2006年,交易量為7.99億元,增長了63.7%,而到了2007年,這一數據便已高達12.78億元,全年交易量比2006年增長60%。

        (二)金融創新業務品種不斷增加,但市場結構發展不均衡,高附加值的金融創新業務仍然缺乏

        總體上看,各商業銀行產品和服務的創新步伐較快,已全面開辦了保險、投資基金、國債、股票交易銀行卡、網絡銀行等創新業務。其中,銀行卡和網絡銀行業務發展更為迅猛,在借記卡穩步發展的同時,各行都致力于信用卡發卡量和網絡銀行市場份額的爭奪。2004年―2007年,全市新增發卡量為19.2萬、20.5萬、21.8萬和26.4萬張,年業務量為611.5億、676.3億、1135.9億和1216.7億元,遠遠高于其他代客理財產品的業務量;網絡銀行業務量更是以超過90%的速度在增長,2004年-2007年,全市網絡銀行年業務量分別為84.5億、190億、335.7億和552.98億元。而相對于業務范圍主要集中于結算、銀行卡、網絡銀行和類創新業務,其它高附加值的金融創新業務仍然缺乏。2004年-2007年,全市銀行卡業務手續費收入分別為2934萬、2944萬、3344萬元和3659萬元,增速明顯低于交易額;網絡銀行業務收入則幾乎是“免費的午餐”,2004―2007年手續費收入僅為27萬、79萬、104萬元和182萬元。

        (三)金融創新業務總量增長較快,但各金融機構之間發展差異較大,國有商業銀行明顯優于地方中小金融機構

        相對于國有商業銀行金融創新業務總量的迅猛增長,衡陽市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等地方中小金融機構幾乎還是一片空白,2005年以前,保險、投資基金、國債、股票交易銀行卡、網絡銀行等創新業務量為零,2006年―2007年,衡陽市商業銀行共發行銀行卡1.97萬張,業務量9.39億元,開辦保險業務5.6億元,其他業務為零;而農村信用社則全部為零。這些與地方金融機構存、貸款業務較大的市場份額形成強烈反差。

        二、金融創新對存款準備金的影響

        現代銀行的法定存款準備金制度,其主要目標已不再是應付支取和防范擠兌,而是作為控制銀行體系總體信用創造能力。由于基礎貨幣的供給由中央銀行控制,在某種意義上講它是一個常量,因此,金融創新對貨幣供給的影響主要是通過貨幣乘數來發生作用,即金融創新通過加大貨幣乘數來改變貨幣供應量。按照貨幣供給理論,影響貨幣乘數的主要因素有四個:法定存款準備率、超額存款準備率、現金漏損率、定期存款比率。金融創新對上述四種因素均產生程度不同的影響,而存款準備金的意義更為顯著。

        金融創新對存款準備金的影響:

        1.對法定存款準備金的影響

        (1)融資渠道與負債結構方面

        由于金融創新工具、融資方式、金融市場的變化與發展,促進了商業銀行融資渠道的多元化,轉貼現、貨幣市場同業拆借、債券回購等其他負債資金來源渠道增加,存款資金占負債資金總額比例減少,降低了法定存款準備金的繳存范圍和數量,間接導致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下降、貨幣乘數擴大。

        從總量上看,由于衡陽市存款大幅增加而貸款發放遲滯不前,存差持續擴大(2007年末銀行存差為449億元,存貸比僅為42.5%),銀行機構特別是國有商業銀行資金富余、流動性較好,因此其他渠道融資較少,存款在負債中比例變化不大。2004年-2007年末,存款占負債比例維持在86.1%上下,同期的再貼現為零,轉貼現比例為0.4%、1.5%、0.2%和0.3%,債券回購比例均不超過1%(見表1)。

        相對國有商業銀行,地方金融機構特別是市商業銀行對金融市場創新工具的運用更加靈活,存款比例不斷下降,其他渠道融資比例上升,2004-2007年末,市商業銀行存款比例93.6%、91.5%、80.8%和79.6%,再貸款、轉貼現、貨幣市場同業拆借、債券回購等負債資金比例5.4%、7.5%、17.3%和18.9%;而農村信用社存款比例為65%、64%、67%和66%,后者的比例為8%、6.8%、10.3%和10.9%。

        (2)代客理財方面

        代客理財工具(國債、基金、保險、證券、銀證通)等金融創新,使得客戶存款資金轉為其他金融資產、存款總額下降、計提的法定存款準備金下降,間接導致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下降、貨幣乘數擴大。

        注:占比為該項與負債總額的比率。

        雖然近年來衡陽市各家商業銀行的代客理財業務發展速度非常快,但由于其交易量僅占全市存款的很小比例,因此對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影響微乎其微。從數據顯現的發展趨勢來看,代客理財業務的影響將會越來越大。2005年,全市銀行機構開展的保險、投資基金、國債、股票交易等代客理財業務全年總交易量為5.69億元,僅占存款總額的1.13%;2006年,交易量9.20億元,占存款總額1.59%;2007年,交易量18.99億元,占存款總額2.43%。(見表2)

        2.對超額存款準備金的影響

        金融創新工具的發展,特別是支付清算工具、金融市場的發展,降低了商業銀行超額儲備的需求。

        (1)融資便利方面

        金融創新為金融機構拓展了更為廣闊的資金來源渠道(債券等回購協議、同業拆借),降低資金的借入成本、提高了短期資金借入的便利度,商業銀行在補充流動性資產或進行資產組合調整中日益依賴公開市場,而且流動性需求易滿足;超額準備金率可以保持在較低的水平,貨幣乘數擴大。從總量上看,全市銀行機構超額存款準備金一直呈下降趨勢且幅度較大,2005年―2007年末,全市超額準備金分別為17.4億元、14.23億元和3.4億元,超額存款準備金率分別為3.94%、2.89%和0.60%。

        (2)現金流通方面

        銀行卡、結算工具(網上銀行、小額支付系統)等金融創新,使得公眾取現額下降,商業銀行庫存現金可以保持較低水平,從而導致超額準備金率下降,貨幣乘數擴大。

        近年來,衡陽市銀行機構都已建立起比較完善的支付與結算電子網絡,金融電子化的發展有效促進了資金資源的快速流動和有效配置。特別是人民銀行大額、小額支付系統開通運行后,原來一直困擾衡陽市農村信用社和商業銀行的資金匯路問題迎刃而解,極大促進衡陽市資金結算的通暢與快捷。同時,各商業銀行積極完成銀行卡受理終端的標準化改造、清理整頓POS機具、全面推廣普及“銀聯”標識卡,銀行卡受理商戶、銀聯POS機的數量大幅增長,極大方便了企業和老百姓的生產、生活。2006年,全市銀行卡POS刷卡交易成功率達99%以上,累計交易118.6萬筆,比上年增長50.2%,刷卡金額8.6億元,比上年增長2.5倍,業務量全省僅次于長沙。2007年,全市銀行卡受理商戶548戶、POS機988臺、累計交易164.6萬筆,刷卡金額15.4億元,業務量同比增加了80%。

        隨著銀行電子結算和銀行卡刷卡業務的大幅增長,衡陽市經濟生活中的現金使用越來越少,近年來全市現金凈回籠金額不斷增長。2004年―2007年,衡陽市現金凈回籠分別為25.8億、30.7億元、38.3億元和36.6億元,同比增長19.1%、24.8%和-4.3%。由于公眾使用現金減少、取現額下降,商業銀行庫存現金可以保持較低水平,從而導致超額準備金率下降,貨幣乘數擴大。

        三、正確引導金融創新,確保貨幣政策的有效性的相關政策建議

        (一)改革現行的法定存款準備金制度,理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鑒于目前信貸擴張沖動最強烈的是國有商業銀行,而國有商業銀行法定準備金由總行統一上繳央行,存貸比基本由總行控制,為避免投資熱點地區持續升溫、中部欠發達地區投資偏冷問題的惡化,建議對現行的法定存款準備金制度進行適度改革:一是央行在提高國有銀行的準備金比率的同時,大幅降低1.89%的法定準備金存款利率,以增加商業銀行的經營成本,從而有效發揮法定存款準備金的“準備金稅”作用,實實在在地對商業銀行的信貸擴張沖動進行懲戒,有效抑制商業銀行的信貸擴張意愿。這不僅有利于理順央行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也有利于下一步利率市場化改革。二是在堅持對金融機構實行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制度的同時,適度推出調節區域貨幣供給的政策,按照較發達、中等發達、欠發達、落后等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同態勢,實行區域差別存款準備金率。這不僅有利于增強貨幣政策的靈活性,而且對于縮小地區差距、促進國民經濟均衡發展也將意義重大。

        (二)貨幣政策的調控范圍應從局限于商業銀行,擴大到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

        金融創新實踐證明,中央銀行只控制商業銀行存款而忽視非銀行金融機構在信用創造方面的作用,其結果是導致了大量的金融和信用失控現象,導致貨幣政策的失敗。因此,建議央行擴大貨幣政策調節和作用的范圍,把控制的觸角逐步伸展到商業銀行體系以外的各類非銀行金融機構,并注意政策的均衡性。

        (三)貨幣政策的作用對象應擴大到多樣化的金融資產

        中央銀行在執行貨幣政策過程中應有更廣闊的視野,除了基礎貨幣,還應面對多樣化的金融資產。建議央行對金融創新工具出現導致金融機構負債結構的變化,可根據實際情況拓寬繳存范圍。

        (四)貨幣政策工具應不斷創新,充分發揮利率杠桿作用,引導資金流向

        隨著金融創新的發展和金融機構的日益復雜化,決定貨幣供求和價格水平的因素已越來越復雜,傳統的主要作用于商業銀行和貨幣市場范圍的“三大法寶”己逐漸失去其有效性的環境條件,從而顯示出很多不適應性,這些也為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工具創新提供了契機。因此,建議央行擴大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范圍,主動靈活運用一些非常規性創新手段,如直接信用控制和窗口指導等,同時充分培育利率市場運行環境,為有效發揮利率杠桿作用、引導資金流向打好基礎。

        四、結論

        近年來,衡陽市銀行業金融機構的代客理財等金融創新業務發展加快,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一是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比較快,遠高于傳統資產負債業務的增長速度;二是金融創新業務品種不斷增加,但市場結構發展不均衡,高附加值的金融創新業務仍然缺乏;三是金融創新業務總量增長較快,但各金融機構之間發展差異較大,國有商業銀行明顯優于地方中小金融機構。從總量來看,雖然近年來衡陽市各家商業銀行的代客理財業務發展速度非常快,但由于其交易量與傳統的存貸款業務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加之國有商業銀行的法定準備金由總行統一上繳央行,其分支機構的存貸比基本由總行控制,因此,代客理財等金融創新業務對存款準備金及貨幣供應量的影響微乎其微。而筆者通過實證分析則發現,此種影響雖然目前不大,但發展趨勢是影響將越來越大。

        為正確引導金融創新,確保貨幣政策的有效性,筆者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主要為改革現行的法定存款準備金制度,理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一是大幅降低1.89%的法定準備金存款利率,以增加商業銀行的經營成本,有效抑制商業銀行的信貸擴張意愿;二是在堅持對金融機構實行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制度的同時,適度推出調節區域貨幣供給的政策,按照較發達、中等發達、欠發達、落后等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同態勢,實行區域差別存款準備金率;三是擴大貨幣政策調節和作用的范圍,把控制的觸角逐步伸展到多元化的金融資產,以及商業銀行體系以外的各類非銀行金融機構中去;四是對貨幣政策工具進行創新,充分發揮利率杠桿作用,引導資金流向。

        參考文獻:

        [1]佘躍飛,蔡四平.存款準備金政策在我國的運用及其發展前景分析[J].湖南商學院學報,2004,(9).

        [2]沈強.代客理財商業銀行的新財路[J].中國投資,2005,(4).

        [3]鐘孝生.電子貨幣分類及其對貨幣乘數的影響[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6).

        [4]茅國偉.貨幣乘數公式的修正與解釋[J].集團經濟研究,2004,(9).

        [5]芮利.金融創新的貨幣政策效應分析[J].云南財貿學院學報,2003,(4).

        [6]陳柳欽.金融創新對貨幣供求、貨幣政策影響的理論分析[J].金融與保險,2002,(3).

        [7]鄭輝昌,李忠鈺,鄭遠平.金融創新及其對貨幣政策影響的理論分析[J].重慶石油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4).

        [8]王.金融創新與貨幣電子化條件下的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J].金融投資,2006,(9).

        [9]王航,溢,馬亮.金融創新與貨幣政策有效性研究[J].上海金融,2003,(8).

        [10]唐振龍.試論利率市場化與貨幣政策[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5,(6).

        第6篇:國有商業銀行存款利率范文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商業銀行;經營績效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27-0080-03

        20世紀70年代起,世界各主要國家紛紛開展了以利率市場化改革為核心的金融自由化改革。1996年,中國人民銀行啟動利率市場化改革[1]。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健全中央銀行利率調控框架”。2015年5月11日起,人民銀行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上限由原先的存款基準利率1.3倍調整為1.5倍,貸款利率在此前已經放開。我國的《存款保險條例》已于2015年5月1日正式實施。至此,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的完成僅差存款利率上限放開這一最后的堡壘需要攻克。

        一、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及商業銀行經營績效概述

        (一)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概述

        劉義圣(2002)在其書中的定義:“在利率市場化形成機制上,貨幣當局不再決定商業銀行存貸款利率,而是市場主體即金融機構依據市場供求關系及資金稀缺來自主決定利率水平。”[2]中國人民銀行從1948年12月成立以來到1995年底對利率都是實行統一集中管理,中國人民銀行是國家唯一能夠管理利率的機關,其他任何金融部門都不得自行定制利率,其他單位也不允許制定和國家利率管理政策和規定相抵觸、相矛盾的政策和管理辦法。這種對利率的集中管理政策一直到1996年國家放開銀行間同業拆借的市場利率才有所打破。

        1996年利率市場化改革元年以來,我國的利率市場化進程實質分為貨幣市場利率市場化、債券市場化利率市場化和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利率市場化幾大部分。貨幣市場利率市場化的最近進展是2007年1月中國貨幣市場基準利率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的正式運行。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的運行使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在貨幣市場中的地位得到了根本性提高。成立以來,SHIBOR市場成交金額一直保持著較快的發展速度。2014年,銀行同業拆借市場全年的交易量合計有376 626億元(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網站)。債券市場化利率市場化及金融機構外幣存貸款市場利率市場化已經實現。金融機構本幣存貸款市場利率市場化方面,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上限已調整為基準利率的1.5倍,貸款利率在此前已經放開。

        (二)商業銀行經營績效概述

        商業銀行的經營績效受多重因素交織影響。“商業銀行經營績效是指銀行在日常經營過程中,通過完善的經營管理,合理配置資源,在注重經營安全的同時不斷提高其盈利能力,以實現銀行的穩定和持續發展。”[3]

        商業銀行的績效評價指標主要有反映金融企業一定經營期間的投入產出水平和盈利質量的盈利能力指標;反映金融企業的資本增值狀況和經營增長水平的經營增長指標;反映金融企業所占用經濟資源的利用效率、資產管理水平與資產的安全性的資產質量指標;反映金融企業的債務負擔水平、償債能力及其面臨的債務風險的償付能力指標等。

        二、利率市場化進程對我國商業銀行經營績效的影響

        (一)存貸款利差收窄,利潤空間縮小

        2014年11月人民銀行采取非對稱方式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2015年5月存款利率浮動區間進一步擴大。選取利率浮動空間擴大前的2012年第一季度及存貸款利率浮動范圍擴大后的2014年第三季度我國上市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相關數據,計算得到兩個時間點各家上市商業銀行凈利息收入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并比較2012年第一季度和2014年第三季度的比重大小后可知16家上市商業銀行中有11家上市商業銀行2014年第三季度凈利息收入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小于2012年第一季度存貸款利率浮動范圍沒有放大前的比重。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深化,銀行存貸利差收窄已成必然,未來利潤空間將會受到較大程度擠壓,對銀行利潤增長產生較大影響,商業銀行面臨的經營壓力將進一步加大。如果沒有新利潤增長點的支撐,那么存貸款利差收窄后的中國銀行業將不可避免地面臨利潤空間縮小的嚴峻現實。

        (二)存貸款定價自擴大,同業競爭更加激烈

        利率市場化加大了商業銀行存貸款利率定價自,大客戶成為各家銀行爭奪的焦點,特別是存款利率可上浮到1.5倍后,越來越多的客戶會提出存款上浮到頂的需求。通過頻繁地在規定的幅度內使用利率自主定價權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貸款利率來爭奪客戶成為商業銀行最重要的競爭手段,進一步加劇了銀行業市場競爭的難度,商業銀行將面臨更加激烈的同業競爭。

        2015年3月1日人民銀行將存款利率浮動上限擴大為1.3倍后,據湖北日報消息,武漢的渤海銀行、郵儲銀行、漢口銀行和武農商在漢的4家銀行率先將一年期定期利率一浮到頂,從基準利率2.5%上浮1.3倍至3.25%。然而2015年3月24日,僅僅20多天,渤海銀行和郵儲銀行又將利率下調為上浮1.2倍;中行、建行、交行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從3%調整為3.25%,上浮30%[4]。由此可見,商業銀行在被賦予更大的利率自主定價權后出于激烈競爭的考慮將會頻繁在規定的幅度內使用利率自主定價權。

        (三)利益驅動下,存款波動性加大

        存款利率放開后,客戶會處于逐利目的而重新選擇銀行存款,會出現存款頻繁搬家的現象,存款到期后誰家利率高就落戶誰家,利率差異引起存款轉移加速,商業銀行的市場份額隨時面臨調整分化,對流動性造成不利影響,面臨流動性風險加大的挑戰。目前,我國的存款利率上限尚未放開,居民儲蓄利率受到壓抑。互聯網寶寶類產品、銀行理財產品等都對銀行儲蓄存款造成巨大沖擊。據人民銀行數據顯示,2014年1月份人民幣存款累計減少高達9 402億元。人民銀行2014年4月15日公布的數據還顯示,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4.72萬億元,同比少增1.39萬億元。沒有直接證據能表明“寶寶類”軍團的突起是造成銀行存款增加額減少的直接原因,但是21世紀網的一個統計數據至少能從側面表明,人們對儲蓄存款低利率水平的不滿和金融理財意識的蒙發。21世紀網統計,從2013年底到2014年一季度末,貨幣基金規模已從6 959億元激增至1.44萬億元,不足百天時間猛增了7 441億元[5]。

        (四)存款業務利率定價壓力凸顯

        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人民幣存款業務利率浮動空間放開,這對存款利率的市場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國有上市商業銀行存款利率普遍低于區域性上市商業銀行及部分全國性股份制上市商業銀行,尤其是原本就放開的短期同業定期存款報價更加無序,市場競爭與成本控制難以平衡,存款定價壓力將顯著增大。上文提到,2015年3月存款利率浮動范圍上限擴大至1.3倍后,武漢的郵政儲蓄銀行和渤海銀行率先將利率上浮到頂,但是僅過了20多天,這兩家銀行又將存款利率下調為基準利率的1.2倍。郵政儲蓄銀行是全國性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渤海銀行是總部在天津的區域性股份制商業銀行,規模和信譽都算良好,但在面對存款利率上限范圍擴大后為保住現有存款爭取新鮮存款,選擇立即上調存款利率,但不到1個月的時間又下調存款利率水平,顯示出這兩家銀行存款利率的定價能力的欠缺。

        (五)利率風險管理難度加大

        利率市場化使得利率波動頻率和幅度變大,利率的浮動結構也更加復雜,加之能夠對利率產生影響的因素較多,造成商業銀行對利率風險的識別和控制更難的局面,商業銀行面臨利率風險管理難度加大的壓力。

        (六)操作風險、道德風險加大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深入推進,商業銀行利率操作的復雜性增強、存貸款利率定價差異化擴大,選擇呈多樣化發展趨勢,銀行的操作風險、道德風險將進一步加大。

        三、我國商業銀行在利率市場化進行中保持經營穩定的對策建議

        (一)提升資產負債管理水平,靈活應對利率升降的不同周期

        現階段,我國面臨通貨緊縮的壓力,從2012―2015年5月連續降息五次,在此大環境下我國商業銀行應加強資產負債管理的主動性,提高資產負債管理的水平,適時對資產負債比例進行調節,以適應降息的經濟大背景。我國的《存款保險條例》于2015年5月1日正式實施。利率市場化改革在我國的實現指日可待。可以預見,我國利率市場化現實后的短期內,長期受到壓抑的利率將會有一定的提升,今后利率的升降將會是一種“新常態”。面對金融“新常態”,我國商業銀行應有效運用資產負債管理手段,形成靈活適應利率不同升降周期的資產負債匹配規模,以確保經營的持續穩定。

        (二)加快業務創新步伐,拓展利潤空間

        已成功完成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國家經驗及國內外學者的理論和實證研究都表明,在利率市場化實施過程及改革完成后的初期,該國(地區)的市場利率大多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浮。我國商業銀行應提前采取措施,加快金融業務創新應對利率市場化形勢下銀行利差空間收窄、盈利能力削弱帶來的沖擊。商業銀行可以根據客戶在規避利率風險、獲取更高回報方面的要求,充分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進行新型金融產品的創新,最大限度地為客戶創造價值,通過研發推廣新產品、新業務,大力發展中間業務,調整收入來源結構,加大非利息收入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減少利差縮小對經營發展、利率波動對銀行利潤的影響程度,實現經營結構和收益結構多元化,擴大盈利空間。

        (三)全面提高存貸款定價水平和議價能力

        利率市場化給予商業銀行更大的存貸款利率定價自,儲戶尤其是大客戶將是各家銀行爭奪的焦點。2015年3月存款利率上浮到1.5倍后,如何通過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貸款利率來爭奪客戶成為我國商業銀行極其重要的競爭手段。對此,商業銀行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予以更多的關注。一是高度關注宏觀政策導向和市場利率變化形勢,及時應對市場形勢變化,適時調整存貸款定價政策,協調好業務拓展與利率定價的關系,以穩定和提高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提高存貸款利率定價水平和議價能力,確保凈息差保持在較好水平;二是各銀行總部應制定存貸款定價指導標準供分行及以下網點參考,促進貸款規模和效益的協調均衡增長,認真落實貸款利率控制計劃,努力提高上浮利率貸款占比及利率上浮幅度,減少利率下浮帶來的機會損失,提高貸款綜合收益;三是加強存款定價管理,關注金融機構存款利率定價情況,積極推進存款期限和品種結構的優化,對重點客戶實施動態差別定價管理,合理控制付息成本,促進存款規模與成本控制的有效平衡以及存款量價協調發展。

        (四)加快信貸結構調整步伐,提高貸款整體收益水平

        長久以來,因為人為的利率壓制,我國的商業銀行出于安全性的考慮,在貸款發放方面更青睞于規模實力雄厚的大企業,而中小微企業由于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較低,抵質押物不足等原因備受商業銀行冷落。利率市場化后,客戶與銀行議價的底氣更足,商業銀行想在對大企業貸款利率談判上取得優勢幾乎不可能。因此,我國商業銀行在發展優質大客戶的同時,應主動調整信貸結構,加大對貸款利率風險溢價水平較高的中小客戶的營銷力度,積極發展議價能力相對較強的中小企業和個人非住房貸款業務,不斷優化調整貸款產品結構、期限結構和客戶結構,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增強盈利能力。

        (五)加強利率風險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利率市場化改革實現后,市場利率變化較快,商業銀行將面對較大的利率風險。在此情形下,商業銀行應及早做好應對措施。一是提高對利率走勢的預測和分析能力。在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及利率市場化進程不斷加快的形勢下,圍繞利率風險的識別、衡量、監測與控制四個環節,監測當期利率執行水平以及利率風險狀況,重點監測新吸收存款付息成本、新發放各類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及各項貸款利率加權平均浮動幅度;二是提高客戶經理風險定價意識和定價談判能力。增強基層行客戶經理議價能力,使其愿議價、敢議價、巧議價,提高凈息差水平和利率風險抵御能力;三是提高利率執行、操作的規范性和準確性。充分利用利率管理系統,加強對超授權利率的審批及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提高利率執行的規范性和準確性,避免因利率信息操作錯誤導致的計息錯誤和利息損失,提高利率管理的精細化水平。

        (六)建立切實有效的激勵考核機制

        應對利率市場化改革中可能的風險和機遇除了我國各大商業銀行從領導層頂端引起足夠的重視,制定各種應對策略外,下層分行、營業網點、全體員工的充分理解、鼎力支持、有效貫徹也是極為重要的因素。因此,除了頂層設計外,需要建立自上而下的激勵考核機制,以促進員工對各項應對措施的支持。激勵考核機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在分配貸款規模時,商業銀行可以對貸款定價水平高的行按一定比例給予規模配置傾斜,提高貸款規模創效能力;二是對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高于其他行平均水平、新吸收存款付息成本低于其他行平均水平的行,給予一定比例的經營性費用獎勵,提高各行議價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三是積極探索嘗試把存款付息率、貸款收益率納入對基層營銷部門的業績考核,把效益、質量、規模與客戶經理績效工資掛鉤考核,促使其“盡責議價求質量”;四是將新發放貸款收益率、下浮利率貸款機會成本率和存款付息率成本等指標納入行長目標責任考核。

        參考文獻:

        [1] 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課題組,劉西.我國利率市場化的歷史、現狀與政策思考[J].中國金融,2011,(15):13-15.

        [2] 劉義圣.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論綱[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3] 李建軍.國有商業銀行績效評價――理論、方法與實證[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

        第7篇:國有商業銀行存款利率范文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存貸利差;凈息差;收入分配

        中圖分類號:F83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8-0-02

        隨著中國開放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利率管制為核心的金融壓制越來越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障礙,因此中國政府正逐步放開對利率的管制。利率市場化呼之欲出。本文從理論上闡述利率的市場化涵義,指出實行利率市場化對中國銀行業以及居民生活的影響。

        一、利率市場化理論

        利率市場化有時也被稱作利率自由化。它是指利率不再由中央銀行主觀制定,而是變為由市場這個“看不見的手”自發確定的過程。因此,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精髓并不是改變利率,而是改變利率的確定過程。利率市場中的“市場化”是指,整個經濟的利率高低水平、利率風險結構和利率期限結構,將由原來的由中央銀行主觀確定,調整為由金融市場中“看不見的手”根據資金的供需狀況自發調節。一個市場化的利率,就能夠準確地反映宏觀經濟中資金的配置狀況。

        利率市場化的含義分為兩個層次:

        一是利率決定機制的市場化。這是指利率的高低、利率的期限結構、利率的風險結構、不再由中央銀行主觀確定,而是調整為由金融市場中“看不見的手”根據資金的供需狀況自發調節。

        二是利率干預機制的市場化。這是指中央銀行不再通過行政命令干預利率,而是充分發揮其掌握的金融資源的作用,供給或者需求貨幣,通過再貼現率這個工具或者公開市場業務來改變金融市場的供需雙方力量的平衡,從而達到調節市場利率的目的。

        在一個市場化的利率體系中,利率水平能夠準確、有效、迅速地反映資金供求雙方的力量的對比,而且作為一種重要的價格,資金的價格,它能直接有效地調節資金在整個經濟中的有效配置,同時也間接地影響其他資源在經濟中的有效配置。此外,在一個市場化的利率體系中,中央銀行運用貨幣政策調節宏觀經濟運行將變得更為方便有效。這些利率市場化的好處也真是利率市場化的目的。

        二、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動力

        隨著中國經濟的突飛猛進,中國金融市場日趨發達,直接融資規模在全社會融資總量中占據了越來越大的份額。但整體來看,中國直接融資領域還需要進一步拓展和擴大。因此,金融市場上的利率,作為在宏觀上配置資源的杠桿和在微觀上企業融資的成本,己經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重視直接融資市場以及該市場上的價格和它們存在的重大作用。

        三、利率市場化對中國銀行業的影響

        首先,利率市場化將影響銀行業的存貸利差。

        取消利率管制之后,銀行可以采用更具競爭性的利率吸收存款,即資金成本會有所上升,同時銀行也會相應提高貸款利率的敏感性,加之銀行間的競爭加劇,銀行存貸利差會伴隨利率市場化的進程逐漸縮小。

        其次,利率市場化對銀行的資產負債結構產生影響。

        利率市場化能夠緩釋“金融脫媒”,存款機構吸存能力削弱的問題得到了緩解,同時貸款業務占比也逐漸上升,即銀行業的資產負債結構得到改善。同時改變負債結構及存款期限結構,使得資金成本上升,促使銀行傾向于發展較多的高利率貸款以取得更大的利潤。利率放開能夠提升銀行部門相較于貨幣、資本市場的競爭力,對銀行吸存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保證銀行較為穩定的存款資金來源,從而減輕流動性風險。利率市場化后資本的使用效率較高,保證了貸存比的上升。

        再次,利率市場化對銀行凈息差產生影響。

        凈息差是銀行凈利息收入和銀行全部生息資產的比值。存貸利差、資產負債結構變化及其他相關因素的共同作用,會對代表銀行資產收益情況的銀行凈息差造成影響。凈息差是銀行凈利息收入和銀行全部生息資產的比值。存貸利差、資產負債結構變化及其他相關因素的共同作用,會對代表銀行資產收益情況的銀行凈息差造成影響。

        銀行凈息差和銀行存貸款利差是兩個相似的概念,區別在于存貸利差代表了資金來源的成本和資金運用的收益之間的差額,而凈息差是資金運用的結果,并且銀行吸收的存款并不是完全用去放貸,還必須有一部分是用于存款準備金(央行支付利息)、購買央行票據、債券等其他投資,這些總收益率加上貸款利率與全部存款利率的比較,才能得到凈息差;由于存貸利差并沒有考慮到生息資產和付息負債可能是由不同規模的不同金融工具構成。利率市場化對銀行存貸利差帶來的影響會與凈息差的變化有一定的相關性。

        最后,利率市場化對銀行業務轉型產生影響。

        利率市場化也為銀行經營綜合化提供了條件。利率市場化會促使銀行業務經營綜合化。伴隨著利率市場化的進程,銀行依靠政府利率管制帶來高利差盈利的經營模式不復存在,銀行原先的金融功能不具有競爭優勢,傳統業務的盈利性不斷減弱,因此銀行迫切需要拓寬業務范圍和種類,獲得新的增強其盈利性的經營模式,對業務經營綜合化有著自發的訴求。利率市場化是金融自由化的重要內容,也是金融自由化最早進行的一個項目,能夠推進和促進各國加深金融自由化,金融機構之間業務相互滲透、交叉,而不僅僅局限于自身分營業務的范圍,表現在銀行層面即是業務經營的逐步綜合化。而銀行經營綜合化的核心就是對銀行傳統融資業務和工具的創新,通過大力拓展銀行業務尤其是表外業務,從而大幅提高銀行的非利息收入比重。因此,利率市場化以及隨之而來的業務自由化,為銀行發展表外業務、經營綜合化提供了條件。利率市場化、金融機構業務交叉化后,銀行在傳統業務方面,在資金融通的功能上,銀行與證券市場的直接融資方式、以及與其他非金融機構的競爭加劇,在籌集資金和轉移資源的功能上加大了銀行與貨幣市場的競爭,使原本一體化于傳統銀行的存款和貸款業務被分解,使得傳統銀行業務不斷萎縮,導致銀行的外部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會更加促進銀行綜合化經營轉型。即利率自由化及隨之而來的金融業務交叉化,導致銀行同業及銀行與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競爭加劇,共同促進了銀行業務經營的綜合化。

        四、利率市場化在調整居民收入分配上發揮重要作用

        利率市場化不僅會影響銀行業的競爭程度和利潤規模,也會影響億萬居民的收入水平。它對于居民收入的影響途徑可以分為三類:存款利息、資產價格與勞動收入。

        存款利息是利率市場化影響居民收入的一個最明顯的途徑。利率市場化會提高存款利率,居民作為主要的存款來源自然會獲得更多存款利息。截至2011年底,我國個人存款的余額達35.3萬億元。照此存款余額計算,利率市場化完成后,如果存款利率提高一個百分點,那么存款利息每年能多出3530億元。這些新增居民收入可用于擴大居民消費,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費在GDP中的比重。

        所有儲戶都會受益于更高的存款利率,其中既包括高收入者,也包括中低收入者。高收入者的銀行存款較多,利率市場化之后存款利息也會增加得較多。從這個角度看,利率市場化似乎有惡化貧富差距之嫌。實際上恰恰相反,利率市場化有助于改善貧富差距。這是因為,在當前環境下,高收入者可以借助銀行理財產品、證券、基金等多種渠道進行投資,銀行存款在其資產總額中的比例較低。2011年9月末,商業銀行表外理財產品余額為3.3萬億元,接近9月末個人存款的10%。借助于銀行理財產品,高收入者可以提前享受利率市場化之后存款利率提高的好處。與之相比,中低收入者投資渠道缺乏,很多農村地區除了信用社,沒有其它金融機構,存款是其金融財富的主要存在形式。即便所在地區的銀行提供理財產品,也會因理財產品具有最低規模要求而使很多儲戶無法購買。比如理財產品最低購買金額是五萬元,那么存款低于五萬元的儲戶就只能望之興嘆。可見,利率市場化滯后對于高收入者和中低收入者的影響是不對稱的,利率市場化對于中低收入者的意義更大。

        除了存款利息,資產價格是利率市場化影響收入分配的另一個途徑。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存款利率的提高會對股票及房地產價格有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由于高收入者擁有較多的股票及房地產,利率市場化對于資產價格的影響也就主要由高收入者承擔。

        為了應對因存款利率提高而增加的銀行經營成本,銀行會提供更多的中小企業貸款,因為中小企業貸款的利率比較高。中小企業主要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在獲得更多資金支持后,中小企業會增加對勞動的需求,從而有助于勞動者收入的提高。與高收入者收入渠道多元化不同,中低收入者主要依賴勞動收入,是勞動收入提高的主要受益者。

        利率市場化會使得存款利息增加、資產價格受到負面沖擊、勞動收入提高。其中,資產價格受到的負面沖擊是一次性的,而其它兩個因素的正面效應是主要的。對于居民收入內部的貧富差距,上述三個方面的變化都能起到緩解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曉軍.利率市場化對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企業家管理,2005(4):42-43.

        第8篇:國有商業銀行存款利率范文

        [論文摘要] 近期,央行通過對存款準備金率、利率等連續多次調整,明顯加大了運用貨幣政策工具進行宏觀調控的力度,對經濟 的調整作用將逐漸顯現出來,同時對商業銀行的經營戰略和盈利能力也將產生一定的影響。商業銀行應積極響應央 行的貨幣政策,進一步轉變經營理念,優化盈利模式,加快金融創新步伐。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07年5月19日起,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同時決定,從2007年6月5日起提高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這是央行年內第五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第二次上調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近幾個月來,央行明顯加大了運用貨幣政策工具進行宏觀調控的力度,其背景是什么,對商業銀行會產生那些方面的影響?商業銀行應如何響應央行的貨幣政策措施?這是本文所要闡述的問題。

        一、關于央行貨幣政策工具的相關理論

        貨幣政策是指中央銀行管理一國貨幣供給的條件下,為了指導、影響經濟活動,保證國家宏觀經濟目標得以實現,而由國家制定、通過中央銀行付諸實施的有關控制貨幣發行和信貸規模的方針、政策與措施的總稱。中央銀行為實現貨幣政策目標,必須通過一系列與中央銀行業務相聯系的措施和手段來完成,這些措施或手段稱為貨幣政策工具。貨幣政策工具分為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和其他貨幣政策工具。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是最主要的政策工具,包括存款準備金政策、再貼現政策和公開市場業務。

        存款準備金制度作為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對貨幣的調控和影響是非常大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提高或降低,將帶來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資產業務規模的變化,從而對貨幣供給有重大影響。也就是說,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可以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擴張能力,從而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一般來說,在其他條件不變時,中央銀行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則金融機構繳存中央銀行的法定準備金增加,可供自主運用的資金減少,其放款和投資能力削弱,全社會貨幣供給隨之減少;相反,中央銀行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金融機構向中央銀行繳存的法定準備金存款減少,可用資金增加,其放款和投資能力增強,貨幣供給隨之擴張。

        存貸款基準利率的調整,也是貨幣政策考慮的范疇。通過加息,可調控資產價格,令過熱的股市和房屋市場降溫。自2006年7月5日以來,央行出臺了包括加息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等在內的多種調控措施。特別是2007年5月18日,央行同時推出三項政策措施,即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升息、擴大匯率波幅。政策組合的推出,有利于增強政策的綜合效應,加大調控的力度,綜合治理經濟偏快。上調準備金率旨在降低貨幣乘數與銀行可貸資金規模,抑制貨幣信貸增速;貸款利率上調以及降低銀行存貸利差意在抑制信貸需求和銀行的放貸沖動,同時從供給和需求兩端為信貸減速;存款利率上調有助于修正過低的實際利率,長期存款利率上調幅度超過短期以及活期存款利率不變有助于減緩存款活期化和儲蓄分流的趨勢;擴大匯率波幅有助于提高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程度,增強匯率彈性,為扭轉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平衡人民幣有效匯率創造條件。

        二、當前貨幣政策工具運用的背景及其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2007年在經濟出現局部地區和部分行業過熱、通脹上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央行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治理銀行體系流動性過剩問題。近期,促使中央銀行多次上調法定存款準備率的主要原因是貨幣信貸增長偏快。中央銀行所擔心的是,貸款的過快增長會助長經濟的低水平擴張,影響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高準備金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加強銀行體系流動性管理,引導貨幣信貸合理增長,防止經濟過熱,并由此導致通貨膨脹。在當前房地產投資偏快、證券市場持續升溫、國際資本大量流入的情況下,既凸現了央行加大運用貨幣政策工具進行宏觀調控的必要性,同時也增加了其政策工具運用的難度。

        當前央行對存款準備金率、利率等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對資金市場、證券市場及商業銀行經營都將產生一定的影響。從對商業銀行的影響看:

        一是抑制商業銀行貨幣信貸過快增長。根據貨幣乘數理論,貨幣供應量為基礎貨幣與貨幣乘數之積,而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是決定乘數大小從而決定派生存款倍增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對商業銀行而言,存款準備金率的上調意味著信貸擴張能力的削弱。

        2007年1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1.42萬億元,同比多增1678億元。央行通過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收回流動性,每次調整50個基點,每次收回貨幣1500億元,雖然相對于銀行十幾萬億元的流動性,不能造成實質性的影響。但是如果運用存款準備金率、利率工具進行流動性和資產價格管理,連續調整累積到一定的時候,對經濟的調整作用就將逐漸顯現出來。成熟的市場經濟一般都會出現利率調整的周期性。近5個月來央行對存款準備金率、利率等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就顯示出我國已經進入了一個調整的周期。5個月內的第5次準備金率調整,以及兩次存貸款利率的調整,除了在銀行信貸發放與市場利率基準上將產生實質影響外,更表達了央行在流動性治理上從緊把握的強烈決心,也徹底打消了部分商業銀行對央行貨幣政策嚴肅性所抱有的僥幸心理。

        二是商業銀行的資產結構將作出一定程度的調整,并對盈利能力產生一定的影響。從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經營方式以及獲利能力來看,存貸款利差收入仍然是經營利潤的主要來源。存款準備金率上調則意味著增加存放在央行的準備金金額,這將直接導致其可以用于發放貸款的資金減少。由于商業銀行具有創造信用的功能,因此,商業銀行實際減少的可以用來創造利潤的資金將比增加的準備金數額成倍放大。

        目前,商業銀行法定存款準備金利率1.89%,存款的綜合籌資成本大約在2.55%左右,貸款一年期利率6.39%,存貸款與準備金利率的利差分別為0.66%和3.84%。那么在現有存貸款規模上,經過測算:假設調高存款準備金0.5個百分點,凍結商業銀行可用資金1500億元,按此連續調整四次則減少由于發放貸款而獲得的利差收入為3.84%*1500*4=230.4億元。同時,由于商業銀行存款的綜合籌資成本大于存款準備金利率,商業銀行繳存存款準備金還需要倒貼部分利息支出,補貼息差支出達0.66%*1500*4=39.6億元。因此,據此估算,法定存款準備金利率的調整,將影響商業銀行利潤達270億元。

        三、商業銀行響應央行貨幣政策應采取的措施

        為積極響應央行的貨幣政策,商業銀行應進一步轉變經營理念,優化盈利模式,加快金融創新步伐。

        一是要管住信貸總量,優化新增貸款投向。當前,在資產價格呈現不斷上漲的趨勢下,商業銀行有必要控制過度的信貸行為,合理把握信貸投放節奏。同時,要著力優化信貸結構,嚴格信貸市場準入門檻,特別是要嚴格控制產能過剩和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信貸投放,注重提高信貸資金營運效益。據分析,各行業對升息的反應程度由機械制造業到農業依次遞減,其中資金較為密集行業的影響度要高于勞動密集型行業。而作為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的重點行業,如建材水泥、房地產、紡織等行業的影響度極其自然地排在了前列。農業、交通運輸、水電生產供應行業受影響甚微,這些也恰恰是國家目前產業傾斜及扶持的行業。順應國家的產業政策,根據各行業受升息影響程度的不同,商業銀行在貸款投向上應有所側重,尤其是對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的重點行業的中長期貸款應該有所抑制,切實提高全面風險控制水平。

        二是要完善風險定價機制,提高貸款綜合收益水平。在貸款粗放經營受到遏制的情況下,商業銀行應當積極完善風險定價機制,提高貸款綜合收益水平。目前各商業銀行對貸款風險定價日趨重視,致力于開發科學、適用的定價模型,但由于受歷史數據積累不夠和實際經驗不足等因素的影響,目前國內多數商業銀行風險定價能力仍然較低。對此,應參照《巴賽爾新資本協議》的技術要求,吸收國外先進經驗,加快建立一套符合實際、切實可行的內部信用評級體系,準確地對風險進行定價,進而實現對貸款的風險差別定價,以降低信用風險,提高銀行盈利水平。

        三是增強主動負債能力,合理匹配資產負債結構。存款基準利率的上調,有利于增強商業銀行的吸儲能力,但付息負債利率的提高,也加大了商業銀行的籌資成本。同時,存款準備金率上調意味著銀行增加存放在央行的準備金金額,商業銀行的新增存款之中可用資金比例降低,資金來源制約資金運用的自我約束管理體制下,促使商業銀行更重視存款工作,以便進一步增強資金實力。因此,商業銀行一方面要增強主動負債能力,認真落實差異化服務措施,加快網點功能轉型,真正實現客戶分層、功能分區、業務分流,在增加存款總量的同時,優化負債結構;另一方面,要根據負債的期限、利率結構,合理安排資產的期限、利率結構,將資產與負債在資金種類和數量上的聯系有機地結合起來,在保持資金合理流動性的條件下,根據利率變化的預測和資產負債對利率的敏感性分析,及時調整各種不同利率資產和負債的敏感性缺口,擴大利差,達到凈利差收入最大化的目標。

        四是要加快業務創新,優化經營收入結構。今年5月份的這次加息與之前幾次加息的重要區別是央行縮減了銀行的存貸利差,特別是中長期存貸利差,壓縮了銀行貸款利潤的空間。多年來,出于扶持國有金融體系的政策需要,中國銀行業長期享受遠高于國外同行的存貸利差,盡管這一過高的利差水平一直受到質疑和批評,但央行長期保持了銀行業偏高的存貸利差水平。此次央行打破多年政策壁壘縮減存貸利差,顯示央行抑制信貸增長的堅定決心。對此,商業銀行必須順應銀行業務發展趨勢,在業務增長方式上從外延粗放型增長向內涵集約型增長轉變,在經營結構上由傳統的存貸業務結構向資本節約型的綜合金融服務轉變,在競爭手段上由同質化競爭向差異化競爭轉變。

        今后,尤其要重視科技創新和業務創新,拓寬金融服務領域,努力增加中間業務收入等非利息收入占比。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際金融市場利率波動愈益頻繁,西方商業銀行加快了金融服務創新步伐,通過開拓中間業務市場,降低凈利息收入占經營總收入的比重,以規避利率風險。如目前發達國家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高的甚至已經超過了60%,而國有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占全部收入比重一般還不到10%,大力拓展中間業務是國有商業銀行規避利率風險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國內商業銀行要借鑒西方商業銀行的經驗,通過增大技術投資,加快引進電子技術,提供電子銀行服務;通過整合業務流程、調整組織結構,增加基金、保險、代客理財等中間業務品種,來適應和滿足客戶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通過服務的全能化,實現客戶的多樣化和收益來源的多樣化,從而有效地分散經營風險。

        四、央行貨幣政策工具運用應關注的問題

        2007年5月央行三項調控政策的同步推出,既反映央行貨幣調控思路的重要轉變,也顯示央行駕馭貨幣手段更趨熟練和靈活應變,相信對市場和經濟的調控效應也將逐步顯現。但是,?在存款準備金率成為央行常規性工具的同時,也有一些問題值得我們關注:

        一是合理掌握貨幣政策運用的頻率和調整區間。準備金率的提高,在意味央行將凍結金融機構更多資金的同時,也必須為此承擔更多的利息支出。就商業銀行來講,準備金率的提高,限制了信用擴張,而存款利率的提高,又增加了籌資成本。因此,存款準備金率的運用有必要設定一個合理區間,抑制央行利息支出的增加,同時兼顧商業銀行的利益;如果繼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或存貸款利率,希望也能夠相應提高存款準備金的利率,適度彌補對商業銀行凈利潤的影響。

        二是進一步加強多種政策工具的綜合運用。在當前中國流動性過剩、人民幣升值壓力日益增大、信貸擴張過快、貨幣投資反彈壓力巨大、物價上行風險加劇的嚴峻形勢下,單項政策的效力日趨弱化。因此,應在加強各種貨幣政策工具的組合運用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貨幣政策與財政、產業、外貿、金融監管等政策的協調配合,多管齊下實現多目標調控,并借助政策組合集中推出的力量增強政策的綜合效應。

        三是應注意調控政策的協同效應問題。我國宏觀調控關注多個經濟目標,這使得央行在政策的協同和配套上需要更多的藝術性。比如提高準備金率和利率均是緊縮性政策,為了鞏固我國宏觀調控的成果,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是央行的政策導向,但升息又將提高人民幣在國際市場的比價吸引力,加速國際資金的涌入,加劇國內市場的流動性過剩問題。資本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對流動性的關聯影響預計還將顯現和強化,這將對準備金率等數量型政策工具的運用產生更多的影響。因此,研究貨幣政策的協同和配套,謀劃取得同向的效應,在我國宏觀控制更加注重內在和結構的趨勢之下顯得更為重要。

        四是應實行差異化的貨幣政策。針對目前農村資金存在著一定的“離農”傾向,為鼓勵商業銀行更好地服務于新農村建設,加大對“三農”的有效信貸投入,縣域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應低于城市行金融機構。比如,目前農行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高于其他三家國有商業銀行0.5個百分點,高于信用社法定準備金率3個百分點。建議今后應區別各商業銀行服務對象的不同,實行差異化的貨幣政策,合理確定縣域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以鼓勵進一步加大縣域有效信貸投入,更好地服務于新農村建設。

        參考文獻:

        第9篇:國有商業銀行存款利率范文

        關鍵詞: 存差準備金資產多元化

        存(貸)差是金融機構各項存款與各項貸款的差額,存款大于貸款是存差,貸款大于存款是貸差。存款余額的增加、貸款余額的減少,以及兩者的同時變動都有可能導致存差的出現。下面我們從宏觀的角度對存差的出現進行分析。

        一、法定存款準備金和超額準備金占用

        法定存款準備金是傳統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之一,是指中央銀行強制要求商業銀行按照存款的一定比率保留流動性。它最初的功能是保證商業銀行應對意外的支付需求,而現在已經演變為中央銀行管理銀行體系流動性的輔制度安排或工具。而超額準備金是指商業銀行超過法定存款準備金而保留的準備金,從形態上看,既可以是現金,也可以是具有高流動性的金融資產。存款準備金的出現既增加了商業銀行的資產流動性,從另一角度來說,也是變相的減少了可以發放貸款的總量,有助于存差的形成。

        在我國的貨幣政策實踐過程中,傳統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中的公開市場操作、再貼現政策對我國經濟的宏觀調控效果并不明顯。為了應對可能發生的經濟“過熱”,從2003年以來,人民銀行已經先后5次調整了法定存款準備金,特別是2006年7、8月中旬先后兩次調高法定存款準備金各0.5%,調整后比1999年高出了2.5%,達8.5%。另外,各大銀行在人民銀行的超額準備金大約在3%左右,兩者合計達到了11.5%左右。按照這一標準,2006年8月末的銀行存款中約有3.7萬億元準備金不能用于發放貸款。

        二、外匯儲備的激增,導致投放的基礎貨幣增加,進而影響存款余額

        從1994年開始,我國實行了外匯體制改革,實行了銀行結售匯制度,對中資企業實行強制結匯,經常項目下的外匯收入除少數非貿易非經營性收入外,都必須賣給指定的銀行。近年來,我國的貿易順差增加迅速,特別是2005年,全年外匯儲備增加達到了2089億美元。截止到今年第二季度,我國的外匯儲備達9411億美元,比1999年底增加了7864.2億美元,增幅達608.4%。由于大量的外匯涌入,為了穩定匯率,中央銀行投放了大量的基礎貨幣來干預外匯市場。按照我國美元對人民幣1∶8的匯價計算,從1999年底到今年第二季度,我國由于外匯儲備的增加大約多投放了約6.3萬億元人民幣基礎貨幣。雖然投放的基礎貨幣不一定都轉化成為存款,但是基礎貨幣投放量的增加必然會增加貨幣存款余額,從而加大了存差擴大的趨勢。

        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剝離與核銷

        從銀行的資金來源看,情況一般比較穩定,特別是在我國存款是非常有保證的,一般不會出現存款損失。然而銀行貸款卻受到了諸多因素的影響。近年來。為了促進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使其輕裝上陣,從而增強其競爭力,我國在先后成立了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對銀行的貸款業務中產生的不良貸款進行剝離,通過掛牌出售、核銷等方式處置這些不良資產,累計總額達到了數萬億元。另外,還有一部分不良資產不通過資產管理公司,而直接核銷。這些剝離與核銷的不良貸款直接從商業銀行的貸款中除去,使得貸款余額減少,存差相應增大。

        四、銀行業在提高資產多元化的過程中,促進了存差的進一步擴大

        目前,我國銀行業嚴格執行分業經營,主要的業務還是傳統的存貸款及其相關業務,不允許商業銀行從事證券經營、保險等業務。我國的商業銀行的盈利主要還是依靠的“吃利息差”。據統計,我國銀行69%左右的利潤來源于存貸利差。

        與國際大銀行相比,我國的商業銀行面臨著凈利差小和中間業務不發達的特點。在凈利差方面,隨著多輪的利率調整,存貸款間的凈利率差越來越小,而且我國在利率方面實行的“貸款上限放開,存款下限放開”政策隱含著貸款利率的重心將向下移,存款利率的重心將向上移的趨勢,必將會導致凈利差進一步縮小。與香港市場上的幾家國際性銀行比較,匯豐銀行、渣打銀行等國際性商業銀行的凈利差仍分別高達3.22、2.80。而在內地銀行中,中國銀行的凈利差僅在1.7左右,中國工商銀行為2.01,即使是定價能力表現最強的浦發銀行和招商銀行也只有2.44和2.36。在中間業務方面,我國銀行更是顯示出了不足。作為國外銀行的主要盈利手段,中間業務所占的比重都達到了30%以上,而我國僅有中國銀行接近這一數字,達到了25.4%,其他的三大國有商業銀行都只有15%左右,招商、民生和浦發僅僅只有5.1%、1.5%和3.8%。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精品有码在线观看 | 亚洲美乳中文字幕 | 在线播放免费人成视频观看 | 午夜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免费欧美大片久久久久 | 在线人成视频播放午夜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