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數字化改革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病例檔案;數字化建設;問題與反思
前言
病歷檔案的信息化和數字化極大地提高了醫院辦公效率,為檔案管理工作節省了人力物力。目前,我國各級有實力的醫院都已經完成或正在建設醫院歷史病歷檔案信息化工作,雖然各家醫院在實際建設中遇到了一些難題,但是從總體來看,醫院病歷檔案信息化和數字化的腳步正在加快,信息化和數字化管理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筆者就個人在醫院檔案管理部門的工作經驗,對醫院病歷檔案信息化建設提出了以下觀點。
一、醫院病歷檔案數字化建設的優點
(一)優化醫院病歷檔案的管理和使用
傳統的紙質病歷檔案容易受到環境的干擾而發生損壞,紙質檔案常常受到空氣中的濕度、溫度或蟲蛀;其存檔占用空間較大,由專門的檔案管理人員進行分類整理再存放,需要調用病歷檔案時,還要進行人工查閱。相比于紙質病歷檔案,數字化病歷檔案在工作中就發揮了虛擬信息庫的優勢,不僅能夠節省存檔占用的實際空間,而且利用智能管理軟件能夠快速的進行病歷檔案的錄入和分類,在借閱病歷檔案時,只需要檢索就可以迅速提取。
(二)優化病歷檔案的存儲
紙質病歷檔案需要專門的存檔辦公空間,膠片存儲雖然能夠錄入更多的病歷檔案但是對存放環境也有較高要求。傳統存儲形式耗費人力物力,辦公效率較低,不能滿足醫院一直增長的病歷檔案存放需求。數字化病歷檔案可以實現海量存儲,利用計算機設備進行電子信息錄入,將以往病歷檔案進行整理分類,這樣既節省了醫院的辦公空間,也增加了醫院的信息存儲量。
二、醫院病歷檔案數字化建設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少國家的重視和技術支持
相對于醫院醫療行為的監督和管理,國家對于醫療信息化雖然重視但是缺乏具體指導和技術支持。國家衛生醫療改革已經進入了深水區,針對中國醫療衛生現狀,國家衛生部提出了“3521工程”,即中國衛生信息化建設路線圖,這項任務覆蓋了從地方到國家三個等級的醫療信息平臺。雖然政策提出了總的建設路線,但是缺少具體的工作建議。
(二)醫院對病歷檔案信息化管理重視不夠
醫院的工作重心是進行醫療服務,所以對于病歷檔案數字化建設的管理重視不夠。病歷檔案是記錄醫療服務過程的主要工具,由于數字化病歷檔案的建設需要投入資金和人力,相對于信息化建設更傾向于提高醫院醫療設備的等級。但是病歷檔案不是簡單的資料保管,在解決醫療糾紛時有著重要的價值。
(三)缺少該崗位的專業人才
建設數字化病歷檔案不僅需要計算機設備,更需要專業的計算機人才。醫院數字病歷檔案建設所需要的人才要掌握基礎醫學常識、計算機專業知識和檔案學專業知識,三門獨立的學科之間缺乏共同點,培養比較困難。但是為了進行數字化病歷檔案管理,醫院只能將原有的檔案管理人員進行計算機專業的簡單培訓便匆匆上崗,只解決了人員分配,但并不利于數字化病歷檔案的發展建設。
三、醫院病歷檔案數字化建設的反思
(一)制定工作標準
建設數字化病歷檔案要用兩個標準來衡量改革成果。數字化病歷檔案首先要達到文字標準,即對病歷的真實錄入,將真正的病歷清晰的準確的錄入信息庫中;然后是技術標準,即檔案學專業標準,建立一個完善的數據庫、便捷的索引途徑和直觀的目錄。改革成果包括質量和內容:數字化病歷檔案的質量控制是基本的規范;內容控制指的是將基本的病歷檔案進行篩選分類,提取價值高的病歷檔案,去除病歷檔案中虛假部分,提高病歷檔案的實用價值。
此外,相關人員在對病歷檔案進行數據處理時必須以全國統一的疾病 ICD- 10 編碼為基礎,進而對病例和檔案進行資料的完整錄入。并依據《病歷檔案質量檢查標準》對病歷檔案管理質量進行查檢,能夠增強醫院工作的原始性與真實性。
(二)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
病歷檔案數字化建設主要依靠專業人員的支持,參與數字化病歷檔案建設的人員的專業素質決定了數字化病歷檔案管理的成果。人才建設是數字化病歷檔案管理制度的基礎,國家應該設置專門的培訓機構,組織專業信息素質培訓,重視人員實際操作能力的提高,重點培訓信息采集能力和信息加工處理能力。為了避免病歷檔案數字化過程中出現病歷檔案丟失的問題,醫院必須嚴格對翻拍員進行培訓和考核,比如病人住院病歷檔案首頁、術前討論記錄、麻醉術前訪視記錄、麻醉記錄、出院記錄、輸血治療知情同意書等等資料的歸檔和分類,都要進行嚴格的培訓。
(三)以紙質病歷檔案為基礎
數字化病歷檔案并不能完全取代紙質檔案,一方面臨床記錄的病歷仍以紙質為主,另一方面紙質檔案也可以通過文字識別軟件錄入到計算機信息庫中保存下來。數字化病歷檔案建設要循序漸進,在紙質病歷檔案的基礎上發展建設。不能忽視傳統的記錄方式,因為電子檔案的分類歸檔過程總會出現紕漏,大多醫院也沒有對這方面的工作進行全程質量監控,所以相關責任人必須要有責任心,提高歸檔病歷檔案的質量,來保證數字化病歷檔案質量。
四、總結
病歷檔案是醫療服務中的重要資料,作為一種檔案類型發揮著應有的作用。數字化病歷檔案建設提高了醫療信息化進程和檔案管理效率,利用數字化病歷檔案服務于臨床、教學、科研、法律鑒定等工作,保證了病歷檔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參考文獻:
[1] 嚴衛萍.病歷檔案數字化建設之我見[J]. 黑龍江檔案,2013-04-95.
[2] 區雨齊.病歷檔案數字化研究[D].鄭州大學,2010.
關鍵詞: 高中物理教學 傳統實驗 數字化實驗 優化整合策略
信息技術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教育方式,如何發揮信息技術在課程改革中的作用,也是當前課程改革的重要問題。《物理新課程標準》指出,高中物理教學要重視將信息技術應用于物理試驗室,加快中學物理實驗軟件的開發和應用。因此,將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傳統實驗和數字化實驗進行優化整合對于改進教師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物理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
1.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物理實驗具有形象直觀和真實生動的特點,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從而使他們保持學習的專注力。物理實驗還具有很強的實踐操作性,這滿足了學生渴望參與教學活動的心理需求,讓他們在動手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愉悅,進一步提高和增強學習興趣和信心。
2.訓練學生科學的方法。物理實驗可以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形象地展示出來,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系、變化和規律,使學生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和學習方法,從而更好地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3.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物理實驗需要學生進行思考、分析、推理和總結等一系列活動,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例如學生在實驗開始前,需要準備和檢查相關的實驗儀器,這可以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態度;在實驗過程中,學生需要認真觀察、嚴密推理,這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在實驗結束后,學生需要總結實驗得失,反饋實驗結果,這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精神。
二、數字化實驗的優勢
1.提高了數據的精度和速度。數字化實驗可以消除傳統實驗中誤差偏大的弊端,減少因測量精度方面帶來的實驗誤差。例如傳統實驗中用秒表測時間、彈簧秤測量力和安培表測量電流等。數字化實驗可以快速準確地采集實驗數據信息,并借助計算機進行輔助分析處理,有效解決傳統實驗在處理數據方面耗時的問題,提高實驗速度,讓學生有更充足的時間探究物理規律。
2.彌補傳統實驗的不足。對于傳統實驗無法呈現的物理過程,數字化實驗的傳感器技術可以使實驗過程直觀可視化,對于加深學生對實驗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大有裨益。例如在彈簧振子的傳統實驗中,學生很難同時觀察到恢復力、加速度、速度和位移四個物理量在運動過程中的大小和方向,但是在數字化實驗中,可以利用力傳感器和位移傳感器,直觀顯示彈簧振子的振動圖像成正弦規律變化。
3.改變了教學方式。數字化實驗更有利于教師在教學中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營造探究學習氛圍。同時,數字化實驗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豐富的信息來源和數據支持,有利于學生拓展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幫助學生將計算機知識引入物理實驗教學中,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三、高中物理教學中將傳統實驗和數字化實驗優化整合的策略
雖然數字化實驗具有很多傳統實驗所不具備的優勢,但是作為實驗手段,仍然有其不足之處,例如需要教師制作大量教學軟件,加重了教師的負擔;需要學生學習很多與物理學科無關的知識,增加了學生的負擔等。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將兩者優化整合,實現優勢互補,使它們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1.整合實驗儀器。數字化實驗雖取代了部分傳統實驗,但仍可和傳統實驗在實驗儀器上優化整合。在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中,傳統的實驗器材為鉤碼和量尺,通過反復實驗,推導得出加速度和質量,以及加速度和合外力之間的關系。數字化實驗中,可以將鉤碼和量尺用加速度傳感器、力傳感器代替,并輔以數據采集器和數據分析軟件,仍取傳統的實驗過程,借助數據采集器和數據分析軟件,將加速度和質量與合外力的關系形象直觀呈現,使學生對三者之間的關系有更清晰明確的認識。
2.整合實驗方法。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有著一定的規律,需要通過感性認識向抽象理解轉化。因此,很多傳統實驗有著數字化實驗不能取代的獨特作用。在電學實驗中,就有傳統實驗和數字化實驗兩套實驗方案。在傳統的實驗中,學生通過讓永久磁鐵穿過線圈,觀察檢流計指針偏轉情況,并通過改變磁鐵插入方向和插入速度發現規律。然后以閉合電路形式,通過改變滑動變阻器滑片來觀察檢流計中電流變化來驗證這種規律。數字化實驗中,實驗過程不變,檢流計的位置被微電流傳感器、數據采集器和計算機所取代,以微電流傳感器電流變化來發現其中的規律。雖然數字化實驗更科學,但是傳統實驗形象直觀,對理解教學內容更有幫助,所以教師可以將兩種實驗整合,以傳統實驗為主,數字化實驗為輔,強化學生對實驗的理解。
3.整合實驗能力。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是進行物理實驗需要的基本能力。在傳統的物理實驗中,需要的測量儀器較多,操作過程復雜,操作時間較長,需要進行多次重復試驗、測量和計算,可以培養學生耐心細致和認真觀察的習慣,以及較強的計算能力和分析能力。而數字化實驗操作過程簡單,提高了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技能,有利于學生掌握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數形結合能力和信息建模能力。兩者的優化整合,可以使學生的綜合實驗能力得到顯著提高。
數字化實驗和傳統實驗的共存與互補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綜合能力,對傳統實驗和數字化實驗進行優化整合是提高高中物理實驗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5B-0057-02
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職業教育發展,認為職業教育不僅是為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更是發揮我國巨大的人力優勢,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戰略之舉。因此,在新時代下,我們應充運用信息時代的優勢,在數字化課堂環境下,積極促進中職課堂教學改革,為社會培養更多創新型、高素質專業人才。
一、數字化課堂環境下的中職課堂教學診斷方法
在數字化教學環境下,教師需要充分運用現代化的技術與教學資源,盡量以創新、有效的教學方式展開課堂教學,提升相關知識傳授的效率與質量。但就中職學校當前的教學成果來看,數字化課堂環境的構建還存在諸多不足,需要通過有效的診斷方法,明確其成因,進而制定針對性的解決辦法。
對中職課堂教學進行診斷,需要通過觀察、調研的方式,了解教師的真實思想、主要運用的教學方式、對現有數字化設備的運用狀況等,對課堂教學當中的真實情況進行整理與總結。不同的中職學校都有自身的教學優勢,因此,應以自身的發展實際為基礎,客觀地評價相關課堂教學當中存在的不足,并采取針對性的解決辦法,及時處理已經發現的問題。
在進行課堂診斷時,應將教學行為診斷作為重點環節,可通過隨機聽課的方式,了解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教學理念、方法;進一步觀察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反應,可以有效診斷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是否考慮到了學生需求與學生的接受能力。在課堂診斷的幫助下,教師能夠及時改進不當的教學方法,從而促進中職教師教學水平的專業化發展。
二、數字化課堂環境下的中職課堂教學診斷結果
筆者以南寧市部分中職學校為研究對象,對各個科目的課堂教學進行一系列的診斷,最終得出以下兩點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落后。中職學校學生普遍存在學習基礎薄弱的問題,而任課教師的教學方法缺乏針對性,并不適用于中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中職學校教師的教學理念較為落后,未能從根本上形成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課堂教學狀態,學生的學習方式依舊以被動學習為主,導致大部分學生對于課堂學習的興趣不大,缺課、逃課現象較為嚴重。另外,在數字化課堂環境下,學校方面雖倡導教師采取數字化教學手段,但部分教師對數字化技術的了解不夠,存在一定的抵觸心理,或在運用過程中缺乏靈活性,運用方式較為單一,僅僅是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陳舊的課件內容,技術應用效果不夠顯著。
(二)數字化教學設備不足。在數字化課堂背景之下,學校方面對于課堂教學創新持支持態度,但由于資金等原因,導致數字化教學工具的配置量無法滿足課堂教學全面數字化的改革需求。尤其是經濟發展較為緩慢的地區,中職學校的數字化技術儀器設備的數量較少,無法滿足每一個班級的日常教學需求,僅能配置 1-2 套數字化教學工具,依次安排相應的教學活動。另外,部分中職學校雖具有較為完善的數字化設備,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設備的性能大幅度降低,無法支持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導致課堂教學數字化的發展受到了極大的制約。
三、數字化課堂環境下的中職課堂教學改進策略
(一)更新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隨著教學改革的推進,中職教師教學觀念應得到有效更新,首先,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基于學生的學習基礎與學習特點,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與教學進度。其次,教師本身應正確認識數字化課堂環境對課堂教學改革帶來的促進作用,以積極的態度對相關技術運用等進行虛心學習。學校方面可與教學理念、水平較為先進的中職或高職學校建立友好關系,組織校內教師外派調研,學習先進的理念與經驗,傳遞給本校教師,從而促進教學改革效果的提升。
另外,教師應充分運用數字化課堂環境,為課堂教學帶來技術支持,有效改進教學方法。例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數字化技術與合作學習方法進行有效結合,在英語口語學習中,需要基于學生的英語知識基礎展開教學活動,因此教室可以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為依據,將其劃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進而為其分配不同層次的自主學習任務。而數字化技術,能夠支持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順暢溝通,保障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
教師還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設備,創設教學情境。需要注意的是,多媒體設備是學生經常接觸的數字化教學工具,?ρ?生的吸引力有限,所以教師應從多媒體呈現的內容上著手。多媒體設備的作用不僅僅是代替板書,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更加直觀地認識教學內容。當前中職學校中平面設計、電腦美術、動漫制作等較為新穎的科目都難以通過文字呈現,讓學生了解其原理與相關流程,而金融事務、電子商務等科目當中包含眾多抽象的概念理論、單一的論述或解釋,學生難以對其進行深入理解。此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以圖文、音頻、視頻等方式呈現,教師依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設計課件內容,編輯實際案例引導教學,以漫畫的形式展現抽象的理論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
(二)構建數字化信息平臺。數字化信息平臺的主要作用,是促進數字化技術在中職學校當中的應用與推廣。完善構建數字化信息平臺,能夠推動全校學生共同參與到課堂教學改革當中,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當前,翻轉課堂是一種十分適用于中職學生的教學方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數字化信息平臺為教學活動的順利展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以中職學校中網店美工課程教學為例,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將整個課程劃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教師可以在信息平臺上建設一個網店美工課程的專用空間,并上傳相關課程視頻、作業、測驗、學習資料、公告等,在討論區,學生可以與同學、教師進行互動交流,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另外,在數字化信息平臺的幫助下,教師還可以完成微課制作等操作,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拓展閱讀的電子資料,豐富學習資源。其中,微課的制作主要引用網絡優秀視頻,例如,可借鑒微信平臺當中有關的教學資源,或自行錄制教學視頻,對已有的教學資源進行補充或改進等。網店美工課程當中“商品詳情頁制作”的教學活動正式開展之前,教師可基于其內容豐富性,分別制作并上傳“詳情頁制作技巧及注意事項(上)”和“詳情頁制作技巧及注意事項(下)”,通過兩個微課視頻系統呈現教學課程,幫助學生全面認識相關知識。微課上傳之后,學生可在平臺的評論區當中提出自己的問題,或發表一些心得體驗,而教師則可以通過這些言論判斷學生對于微課及本章內容的理解程度,以有效進行下一步的教學目標制定、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設計等,有利于形成高效課堂。
(三)完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是教師課堂教學成績和個人提升的重要渠道,是反饋教師教學能力、綜合文化素養的直接體現。數字化課堂環境的構建,也要從教師課堂教學的評價體系視角,實行教學工作實踐中“反思”。
一方面,數字化課堂在中職課堂教學中的融合,需要建立多元化視聽分析渠道,確保現代中職教師教學過程中能夠突破班級授課制的課程環境限制,實現中職教學課堂大范圍的開放分析。例如,某中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開設網絡課堂直播互動課堂,他不僅可以直接與課堂中的學生進行交流,同時也可以進行網絡留言互動,實現課堂教學信息的動態互動,而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效果的評價時,自然也就要從實踐課堂和網絡課堂兩方面進行問題反饋,那么,教師不僅可以得到課堂學生情況、課堂設計分析情況的直接性評價,也可以從網絡視頻教學中現場知識互動的連貫性、技術指導的細節程度等方面進行教學評價。案例中提到的這種數字化教學環境診斷工作的開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將中職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目標“延伸”出去,實現課堂教學內容的綜合性整合,拓展中職教師課堂教學評價的范圍,提升中職教師的教學能力。
【關鍵詞】信息化 數字化校園 高職院校
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日益滲透到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今天,數字化校園建設如火如荼。特別是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高度重視信息化建設,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幾乎所有的高校便建成了比較完善的校園網,各個職能部門都基本實現了網絡化、信息化管理。我國高校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晚,近十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高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使各個管理部門任務越來越繁重,不僅增加了工作量,更增大了工作難度,管理手段落后將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教育信息化已成為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推動力。
一、數字化校園的概念
數字化校園概念分廣義和狹義。廣義的數字化校園是泛指沒有圍墻、網絡化的、數字化的、虛擬的校園。狹義的數字化校園就是指:學校憑借現代數字技術、網絡技術、搭建學校網絡化環境,信息化應用系統和平臺,建設信息化應用終端,充分運用現代數字技術將學校各類資源、信息數字化,實現學校管理,教師教學、學生學習、通訊交流、后勤服務,教研科研網絡化、數字化、逐步實現學校教育由傳統教育向數字技術平臺教育的轉變。數字化校園的外延是建設數字化的校園環境,包括數字化的硬件環境,軟件環境和應用環境。數字化校園的內涵是實現學校教育模式和人才培養方式的根本改變。
二、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內容
(一)教學應用終端建設。主要包括計算機網絡教室建設,多功能教室建設,教職工計算機準備(或教師備課系統)建設,功能室多媒體建設,數字化實驗室建設,通用技術室建設,圖書館信息化(含電子閱覽室)建設,會議室多媒體建設等。教學終端建設,各學校可依據學校規模、辦學條件、經濟狀況,因地制宜進行。
(二)校園網絡系統建設。學校通過有線、無線或有線無線相結合的方式建設覆蓋學校辦公、教學、生活等主要場所的校園網絡,并寬帶接入學校網絡教學平臺。使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登陸教學平臺進行在線學習,或者登陸電子圖書館系統閱讀電子圖書和期刊雜志,或者登陸網上考試體統進行在線考試等。
(三)信息化功能系統建設。主要包括校園電視臺、閉路電視系統、校園廣播系統、校園完全監控系統、校園一卡通系統建設。
(四)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主要是全校教職工信息化素養和能力的培養培訓,使之適應學校數字化校園應用創新的需要,其中信息技術專業技術隊伍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五)信息化應用系統及平臺建設。應用系統及平臺是支撐學校信息化應用的核心。他包括學校教務管理系統、教師、學生評價系統、學籍管理系統、人事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校產管理系統、科研管理系統、教學支撐系統、學習交流系統、資源應用系統等等。學校可建設一個綜合管理平臺,將各類應用系統整合在一個平臺上,實現資源共享統一管理。
三、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意義
數字化校園全面建成后,學院功能、服務范圍將得到自然擴展,使學院的教學、科研和管理突破傳統的概念,延伸其內涵,成為一個可以覆蓋全院各方各面的完善的數字化校園。通過數字化校園建設目標的實現,將為學校帶來如下的意義:
(一)創造新的教育和工作模式,提高管理效率與效益。數字化校園將先進的信息技術引入到教學、科研、管理和服務等各項活動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及時處理大量的管理數據,提高了教、學、管的質量和效率。
(二) 數字化校園建設推進數據的集中和共享。數字化校園將信息技術融于教育的各個環節,通過全校所有部門的信息編碼統一,使學校的所有信息能夠實時自動的互連互通,資源得到充分的共享和利用,將學校內部相對獨立分散的網絡應用系統,進行了統一整合,有效地實現數據共享,消除對數據的重復管理、數據冗余以及數據不同步的問題。學校各個部門分別管理自己業務的相關信息,數據采集入口唯一。所有信息實現共享,當某個部門需要用到其他部門信息的時候,可以直接從網上獲得,這樣就避免了多部門的重復勞動,節約了人力成本,保證了數據的標準化存儲。
(三)創建新型的學習環境,推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學校作為知識傳授場所的功能存在一定的限制,而數字化校園建設能夠更好的為學生創造一個開放的文化氛圍,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研究,終生求知的能力上,促進身心健康,提高自身素質。并通過互聯網與外部世界、以及社會的物質生產和知識生產建立十分廣泛的而又深刻的聯系,讓學生生活在一種準社會的實踐環境之中,互相接觸、互相交往、互相啟發、互相討論、互相幫助,思想的火花不斷并發,不斷碰撞,不斷整合,從而為開發人的潛能和實施個性化培養創造條件。
(四) 建設和充實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平臺,為信息化教學、遠程教學與管理提供技術和資源基礎。數字化校園建設以信息資源與信息服務為核心內容,實現數字化的學習、教學、科研和管理,創建數字化教學教學資源庫,實現教學與管理的網絡化、遠程化、智能化,大大拓展了學校的概念,為學校的跨地域傳播知識和遠程業務管理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保障。
(五)各級領導管理決策數字化,提高管理決策的科學化水平。通過對各類數據的數字化處理,使領導者最大限度地擁有管理資源,能夠集中集體的智力、智慧,便于明確決策目標,論證決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為正確決策提供必要支持,進一步體現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和透明化。
數字化校園環境建設的過程,不是一個簡單的硬件加軟件的建設過程,而是一個教育系統工程,應更加注重其在教育中的應用研究。數字化校園如何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學生、教師、家長以及社會如何在信息環境中受益?這應是教育信息化今后繼續研究和努力的方向,也是數字化校園建設最根本的目的。數字化校園給人們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間,隨著教育信息化進程不斷推進,職業學校數字化校園將會有更加美好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陳厚峰.給數字化校園正名[J].計算機教育,2004,6:44-45.
[2]趙先民.構建數字化校園環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3,(9):43-44.
[3]葉成林,徐福蔭,許駿.移動學習研究綜述[J].電化教育研究,2004,(3):12-19
對數字化校園的管理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任務,不僅僅是針對校園網展開管理,也不僅僅是針對網絡教學管理,還包括了行政管理和技術性管理。數字化校園的建設要從各個方面著手,要著力于突破原有的校園管理體制和模式,自上而下徹底地將信息技術引入到學校的各項管理和教學工作中去。除了要加強校園網絡硬件建設以外,在校園網絡使用管理等方面也要下功夫探索和研究。
專業人才的培養。小學校園數字化與高校校園數字化相比,難度更大,這是受限于學校十分有限的專業網絡技術人員。小學校園網建設經費也十分有限,依靠校園內部力量,重視內部人才的作用發揮,自力更生才是主要的發展模式。因此,小學校園的數字化要格外注意培養、培訓專業的技術人才。學校可根據實際情況,組織一些有計算機基礎的青年教師,有組織有指導地開展網絡管理和日常維護工作。針對工作中主要的問題,展開系統的培訓,定時邀請專家來校講座,對青年骨干教師進行網絡常識、網絡平臺軟件的維護、多媒體課件制作等方面的有針對性的培訓。
注重校園網的實用性,突出數字資源的共享性。隨著校園網的建設和完善,每個教室都可以隨時展開網絡化的多媒體教學,教師辦公和通信、師生交流都可以依托便捷的網絡媒介,這對于學生的創新教育、教學改革具有深遠意義。小學校園網的應用范圍與高校校園網相比有顯著不同,更多側重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側重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不必著意建設標準高范圍大的復雜網絡系統,要更多地參考教學實際,注重實用性。首先,突破過去教師各自備課封閉備課的方式,要求教師通過網絡獲取即時新鮮的動態的信息,并共享這些備課信息,教學資源的高度共享,有利于教師對資源的合理有效的二次開發整合,對全面推行素質教育課程改革意義深遠;其次,教學資源數據庫全面開放的同時,要具備一定的身份識別功能,既給予每個教師訪問共享數據庫的權限,也要對訪問者的身份進行識別,資源庫要提供教師隨意剪輯、重組和快速整合的功能,要有利于實現教學課件之間的,課件與素材之間的非線性鏈接。第三,利用網絡平臺,展開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職業素養和教學能力。
利用數字化環境培養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數字化教學環境的建設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教學及科技信息資源,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興趣或知識上的弱項來選擇和提取需要的信息,實現了教學的網絡化、全方位立體化,為學生實現個性化、交互化的學習提供了網絡基礎,鍛煉了學生的創新與實踐能力。學校在數字化的建設中,應重視基礎教學與道德法制教學的整合,在將校園的心理輔導欄目加進網絡服務中可以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起到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變電站;數字化;改造技術;對應措施
一、對變電站進行數字化改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我國變電站現狀。在我國電力網絡中,變電站是非常重要的節點,其主要功能是利用自身的一次設備和電網路線完成輸變電操作。不過一次設備并不能自身實施監管和保護工作,所以還需要自動化程度高的二次設備。總的來說,要順利開展變電站的正常運行管理監督控制工作,就要采用新式改造技術不斷提高數字自動化水平,從而能夠有效行使二次設備的自動控制。自動化變電站在我國也有了不斷的發展,目前水平已經緊追國際先進水平了。對于一些老式的變電站,也已經逐步實行數字化技術改造來實現其自動化,從而更好地為社會為人民服務。新型自動化變電站由于使用了不少市面上先進的自動化技術而從根本上提高了我國電網整體自動化水平,在降低建設變電站投入成本的同時還增強了變電站進行輸送配電以及電網調度的基礎能力,是值得大力推廣的一種電網模式。(2)數字化改造技術在變電站中的應用。在自動化變電站發展到了今天,已經開始廣泛應用到了計算機網絡高新技術,這是時展的必然趨勢,也是電力領域與數字化技術領域的一次偉大融合。對變電站進行數字化改造已經成為了發展電網數字化的重要基礎和有機組成部分。(3)對變電站進行數字化改造的必然性。通過對變電站進行數字化改造,可以有效提高電網輸送配電效率,提高電網管控自動化水平;實現信息共享以及辦公一體化,更能降低變電站系統維護管理成本;用戶可以充分利用電網系統的互操作性,較大程度上降低系統監測和維護成本,節約時間,優化變電站使用功能;在保證了變電站系統的可靠性同時,還能盡量減少設備數量和投入成本,使整個系統的安裝檢修維護工作更加方便快捷,非常有利于變電站的系統升級以及長久發展。綜合上述這些優點,已經足以證明對變電站進行數字化改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說明改造也是大勢所趨,對整個電網系統的工作效率提升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現實意義。
二、對變電站進行數字化改造的技術措施
對變電站進行數字化改造的最根本途徑就是將其一次、二次系統作為對象,通過信息處理技術將其內部信息統一建模,通過計算機虛擬技術創造出物理設備相應的虛擬設備,通過網絡技術來構造一個標準的網絡通信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可以完美地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和互操作,從而建立起穩定可靠、經濟高效的數字化變電站,實現數字化改造的目標要求。IEC61850是目前國際電力行業數字化產品的統一標準,要想開展變電站的數字改造工作,就要從這個標準著手。首先,應該采用一批符合IEC61850標準的新式設備產品參與到數字化變電站系統的構建工作中,將本身不符合該標準的設備產品逐漸替換掉;其次,在變電站的站控層和間隔層采用基于IEC61850標準的數據對象來構造模型并提供服務,使整個系統都處于該標準指導下,實現數字化改造變電站的技術和硬件基礎。不過,對于不同電壓等級的變電站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對待,畢竟目前我國高壓電器的智能化進程還不是很成熟,不能很好地實現一次性數字化。我們在數字化過程中只對其站控層和間隔層實施改造,暫不對過程層進行過大改動,不會對其現有的格局造成太大影響,保證了該變電站的持續穩定工作。電壓等級為110kV以下的變電站,影響力較小,可以積極推進數字化改造進程并做出完善性能相關測試實驗。通過簡化其總體系統來使得變電站更便捷地工作。綜合上述技術措施和相關成功先例,我們可以得知對變電站進行數字化改造有如下優勢:對于一些更換困難成本高的設備可以不用更換也能實行數字化電路工作,更加方便快捷、簡單省時、節約成本,在現實工作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有針對性地根據系統來采取對策,兼顧了先進性和安全可靠性,完美地實現了數字化改造的無縫對接,為其開拓了廣闊的新局面。
三、結語
合理采用新式技術對變電站進行數字化改造,逐步實現我國電網系統的數字自動化,是電力行業改革發展的必經階段,將會為我國電力事業創造更加輝煌的明天。本文就作者多年從事電力行業工作經驗分析總結而成,旨在為廣大同行在日后遇到相關問題時提供一點指導性意見。
參 考 文 獻
[1]魯國剛,劉驥,張長銀.變電站的數字化技術發展[J].電網技術.2008
[2]劉驥,楊曉西,白鐘.數字化變電站對電測量技術的變革[J].計量學報.2007
關鍵詞:鋼琴音樂教學 數字化教學模式 探索
前言
當今社會高速發展的數字化技術,能夠給我國教育事業帶來一個全新的發展方向和極大的進步。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鋼琴音樂教學也應適應時展的步伐,及時將數字化科技與鋼琴音樂教學相結合,不斷改善鋼琴音樂學習的模式,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為我國培養出更加優秀的鋼琴演奏家。
一、數字化鋼琴音樂教學模式的優勢
隨著近年來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的教學模式中也更加重視信息技術的采用,在鋼琴音樂教學中,及時順應時展趨勢,采用數字化技術進行教學模式改革,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的體現我國的音樂教育特色、有助于達到我國鋼琴培養的目標。數字化是多媒體技術的基礎,數字化能夠將數字、語音、和圖像等各種信息以圖文形象真實生動的表現出來。
1.豐富鋼琴音樂教學內容
數字化教學模式能夠給課堂帶來更多的多媒體軟件、更多的教學軟件,能夠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不斷進行著教育改革以更好的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以往我國的教育事業始終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模式也始終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嚴重限制了學生的發展空間,教學內容上,也過度重視理論,使得教學內容單一且乏味。鋼琴音樂的教學內容始終只重視個人技巧的學習。隨著社會時代的發展,這種教學模式逐漸被淘汰,21世紀需要的是綜合素質人才,在培養過程中應注意人才的全面培養,不僅能夠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還要擁有實踐技能。因此,我國的鋼琴音樂教學積極引進新的教學模式,以數字化為主導教學模式,從教學設備、教學思想和培養目標上,都進行了很大的轉變,在新的教學理念下,我國的鋼琴音樂培養目標是能夠培養出復合型鋼琴音樂人才。在以往的鋼琴音樂教學中,教師只注重技能的訓練,教學內容單一,發展空間偏窄。數字化鋼琴音樂教學模式的采用,可以通過發達的網絡,將數字、文字、圖像和語音等都通過簡單的操作在課堂上為同學們呈現出來,學生們可以了解到更多的關于鋼琴的教學法、伴奏、即興編配和鋼琴藝術發展史等內容,課堂內容比傳統的教學模式要豐富而且生動,有助于學生的學習,更有助于培養出綜合性人才,鋼琴音樂的培養不再是獨奏人才的培養,而是綜合素質較高的人才培養。豐富的課堂內容,不僅能夠使學生的個人基本知識和技能得到鍛煉,還能夠了解豐富的鋼琴藝術發展史,學生們的視野得到了開闊,更有助于將來的全面發展。
2.有助于綜合性人才的培養
在傳統的鋼琴音樂教學模式中,一般采用“一對一”的教學方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通常只重視彈奏過程中技能的訓練,完全脫離了鋼琴基礎知識,鋼琴藝術的來源和發展,課程內容過于單一,技術與學科知識嚴重的脫離。數字化教學模式在鋼琴音樂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增強鋼琴音樂教學的綜合性,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從長遠來看,有助于鋼琴音樂學生在畢業后從事教師的工作,為我國音樂教學增強師資力量。數字化教學模式在鋼琴音樂教學中的應用,能夠促進學生吸收大量的音樂知識,培養自身素質。數字化教學模式的應用,給鋼琴音樂教學課堂帶來了更多的多媒體教學課件,有助于學生的學習,增加課堂學習的趣味性,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更好的掌握知識;鋼琴教學中獨立開發的教育網站,使鋼琴學習從單一的技術練習轉變成了互相學習,互相指導和參考,還有遠程網絡鋼琴教學的開發,都極大的增加了鋼琴音樂學生的學習內容,在鋼琴音樂教學中效利用數字化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學習能夠接觸到更多的鋼琴知識,非常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能夠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鋼琴綜合型人才。
二、數字化鋼琴音樂教學的三大模式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在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飛速發展的前提下,我國不斷適應時展需要,對教育模式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將數字化教學模式引入鋼琴音樂教學過程中進行了多次實踐和摸索,總結出數字化鋼琴音樂教學的三大教學模式。
1.多媒體軟件與智能鋼琴系統交互使用的自主學習模式
在這一數字化鋼琴音樂教學模式下,多媒體軟件是指在鋼琴音樂課堂上采用多媒體電腦軟件,對學生進行鋼琴彈奏技巧教育和鋼琴文化藝術的教育。在當今的技術水平下,我們可以在電腦上裝好一個鋼琴教學軟件,然后將一個MIDI鍵盤連接到電腦聲卡上,或者還可以將電腦與數碼鋼琴相連接,這樣,學生們就可以輕松高效率的學習鋼琴彈奏知識了。例如,作為一個交互式的教學軟件,Musicware Piano可以將鋼琴知識以簡單易懂的語言,以循序漸進的方式為學生進行講解,并且能夠幫助學生熟悉和學會使用鍵盤類的樂器在演奏過程中需要學會的技巧。而智能鋼琴系統的研發,就是由數碼鋼琴鍵盤、所需軟件和互聯網共同構成的一個系統,來供鋼琴學習者在家里利用電腦自由的且有規劃的進行鋼琴學習。隨著科技的發展,智能鋼琴也經過了革新,第二代智能鋼琴已經變成了一個既可以作為電腦也可以作為鋼琴使用的高科技產品,同時這種產品還能夠演奏和學習百余種樂器,是集娛樂和學習、消遣、編輯、音樂制作于一身的高科技產品。這一數字化產品的研發和應用,對鋼琴音樂學習者來說,功能非常強大。在互聯網的幫助下,交流音樂室的組建,可以幫助學生加強交流與溝通。多媒體鋼琴教學軟件和智能鋼琴系統的研發,有助于學生的學習,學生們能夠積極利用這些數字化產品進行自主的學習,并且可以加強溝通和交流,讓鋼琴音樂學習既有樂趣,又豐富。
2.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模式
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模式是指在數碼鋼琴教室和一個相應的系統平臺上進行集體授課的形式,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利用各種鋼琴教學的軟件在主機上進行授課,這改變了以往鋼琴教學“一對一”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模式是建立在數碼音樂鋼琴教學軟件、音頻系統、音樂電腦制作系統及鋼琴曲庫等一系列相關數字軟件的基礎上的。在國內外,越來越多的鋼琴音樂教室開始重視鋼琴集體課的開發,因為鋼琴集體課能夠給學生無論是演奏技術上還是鋼琴藝術知識上都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學習空間,而數碼鋼琴集體課的優勢是:
2.1實現“一對多”的教學模式
與傳統的鋼琴教學“一對一”模式相比,實現了“一對多”的教學形式,教師能夠針對鋼琴基礎知識對多人進行講解,擴大了鋼琴授課的知識面,同時還可以避免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只重視鋼琴演練技巧的練習模式,節省了學生和教師的學習時間。在多媒體視頻軟件的幫助下,學生們可以通過觀看大屏幕上近距離拍攝的演奏技巧和表現形式進行親身體驗和學習,要比教師一味的講解更容易接受。與此同時,學生們在下邊自主的練習也能夠通過數字化系統第一時間傳遞到教師的主控臺上,方便教師及時糾正和對學生進行指導。
2.2能夠實現多學科結合,擴大學生知識面
在數碼鋼琴集體課模式下,整個教學過程有利于教師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教學方法和學科知識,“一對多”的教學模式,使教師能夠運用更多的時間為學生進行更多知識的講解和技術的指導,同時數碼鋼琴集體課程中,更多的關于學科的相關知識能夠被展現給學生,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面,例如在進行鋼琴演奏教學的同時,可以增加伴奏的知識內容,實現多學科的結合,更有利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加深記憶,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3.遠程鋼琴音樂教學模式
近年來信息技術和數字化技術的飛速發展,帶動了遠程鋼琴教學的發展,遠程教學,給人們提供了學習高端技術的可能,也是中國教育事業進行改革和實現現代化教學的重要目標。遠程教學,能夠為鋼琴專業學生提供更專業更高層次的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中受地域和空間的限制性因素,真正實現了跨時空的學習。例如,我國中央音樂學院就曾舉辦過“周廣仁教授鋼琴教學大師班”這一遠程教學,為廣大鋼琴學生講解了世界各國鋼琴教學模式的狀況和莫扎特、貝多芬等大師級的作品風格。遠程教學使鋼琴音樂教育事業進入到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結論
在我國鋼琴音樂教育中引入數字化教學模式,極大地改善了我國傳統鋼琴音樂教學模式中課程內容單一的弊端,對我國教育領域的不斷改革具有重大意義。數字化教學模式的引入,促進了我國鋼琴音樂教育事業的進步,能夠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有利于綜合性人才的培養,為我國綜合素質教育做出了貢獻。
參考文獻
[1]連蘋. 中國鋼琴音樂教育改革的新動力――數字化鋼琴音樂教學新模式[J]. 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5,03:42-45.
[2]李虹. 高等音樂教育的鋼琴教學模式研究[D].延邊大學,2006.
[3]曾強. 基于數碼科技的高校鋼琴音樂教學分析[J]. 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05:144-145.
[4]吳曉娜. 鋼琴教學創新模式的構建與思考[J]. 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9,01:182-185+195.
[5]王軍鋒. 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數字化教學模式調查研究[J]. 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3:115-119.
關鍵詞:數字化校園 職業能力 信息化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是一種以培養生產、服務、管理一線技術應用型人才為主的教育,它不僅要培養學生對未來職業崗位的勝任能力,還要培養學生適應科技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不斷變化的職業核心能力。除了有針對性地采取與之相適應的教育教學方法外,把職業能力的培養融入到高職院校數字化校園建設中來,也是我們研究的主要內容。最近幾年,隨著現代教育理論研究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現代教育技術開始在校園的教學改革中發揮積極、舉足輕重的作用。現代教育技術是以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這就不僅對現代教育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也為校園網的建設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一、高職院校數字化校園框架建設
(一)數字化校園基礎設施建設
學校不僅要建設并完善能夠覆蓋整個校園的高速主干網絡,而且還要建設并完善學校辦公室、實驗室、教室、圖書館等辦公場所的網絡連接狀況,以此形成一個結構合理、高速通暢的教學辦公網絡,這是實現高職院校數字化的前提和基礎。院校可以通過安裝無線網絡基站的方式,來建設有線與無線共網的格局。這個格局還有一個有效、快捷的通道,它可以實現實現移動教室、移動實驗室、移動計算機等。
(二)數字化校園平臺建設
1.構建統一的院校信息門戶應用平臺
門戶服務相當于一個窗口,它聯通著院校內外。但是,它是以瀏覽器的方式向用戶展現信息的,這些信息主要是數字化校園的應用信息。門戶服務相當便捷,它只需要將使用者和應用系統相整合,并為使用者提供入口和賬號,使用者就可以訪問相應的信息了。
2.制定相對完整的信息標準
管理信息標準就好比一塊基石,它不僅是建設成數字化校園的基礎,還是能否實現教育信息資源交流并共享的條件。因此,管理信息標準有著不容小覷的作用。
3.建設數據中心的公共數據庫及數據交換標準
學校應根據管理信息標準,搭建公共數據庫。搭建其實指的就是把數據進行集中存儲和共享管理。這樣,在管理者把校園內部所有的人員、內容、應用整合后,用戶就可以憑借入口和賬號進入自己相對應的角色,獲得相對應的信息、查詢相關數據、享受不同角色相對應的信息服務了。
4.建成院校內統一身份認證、授權和系統安全體系
身份認證的過程其實就是判斷一個用戶是否為合法用戶的過程。我們比較常見且簡單的身份認證方式是通過核對用戶輸入的用戶名和密碼,來判斷用戶身份是不是合法。操作過程非常方便,省時省力。
5.構建統一的基礎應用開發平臺
這一構建可以為數字化校園應用系統建設帶來如下優勢:加快開發速度,實現快速交付;統一開發技能,便于實施和維護;具備第三方及平臺開發應用系統集成能力;具備跨平臺能力;支撐商業及開源免費的中間件;開發平臺標準化,減少第三方應用產品集成依賴。
二、高職院校數字化校園應用服務系統建設
(一)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學、管理和校園生活服務功能,融合學生職業能力培養
1.教學領域
主要是面向院校教學活動的服務,包括面向學生的考試成績信息、圖書借閱信息、課程安排信息等內容;面向教職工的授課內容信息、教學資源儲備、計劃安排信息等內容;面向其他方面的學習計劃、課件資源、問題反饋等內容。
2.管理領域
根據用戶的身份,在管理領域的自助服務中,可以擴展學生、教職工、學生家長、校友自助服務模塊。對于學生自助服務模塊,要重點建設學生職業就業指導項目。學校應根據學生的專業情況,開發職業培訓項目虛擬實驗室,如計算機網絡實驗室、嵌入式系統實驗室、網絡游戲開發實驗室、會計實訓系統、物流管理實訓系統、國際貿易虛擬運營、電子商務訓練系統、市場營銷訓練系統、應用文寫作訓練系統等與學生專業相關的實訓系統,供全網使用。職業鑒定認證項目緊跟學生職業技能培訓,讓有能力的學生完成相關職業認證,同時把學生取得“雙證”率作為考評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也為學生以后的工作競爭提供有利條件。職業培訓及認證鑒定有利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增強學生對崗位工作的適應性,是職業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此外,提供招聘信息、用人單位信息,可為學校、企業、學生建立溝通的橋梁。對于教職工自助服務模塊,有利于突破傳統的工作方式,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也將縮小教職工的工作量。學生家長自助服務模塊,是學校與家長高效溝通、家長和社會有效參與學生素質教育的新通道,能夠形成多方互動的育人環境。校友自助服務模塊可以為校友提供繼續關注、關心母校的一個窗口。
3.文化生活
這一領域的目的是為了提高院校各種用戶的文化生活質量,包括以下幾點:郵件、個信息訂閱、影視劇點播等內容;面向其他方面的校友、家長、游戲、約會等內容。
(二)建立信息中心的基本服務及校園功能
在數字化校園建設過程中,各院校應該考慮到如下問題:數據中心服務監控功能;數據中心語音自助服務功能等等。
(三)建設校園一卡通系統
校園一卡通系統,簡單來說就是使全校所有師生員工每人持一張校園卡,這張校園卡將以前的各種證件融為一體,全部或部分功能師生員工在學校各處出入、辦事、活動和消費均只憑這校園卡便可進行,并與銀行卡實現自助圈存。校園一卡通系統是數字化校園的基礎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為廣大師生提供便利,從根本上實現“一卡在手,走遍校園”的目的。
三、總結
在數字化校園建設中,提高數字化校園建設過程中的應用水平,解決建設規模、組織管理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問題,可以實現資源數字化、終端智能化、管理規范化、工作效率化、校務公開化等目標。另外,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學、管理和校園生活服務功能,融合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是我們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黨偉華.高職院校信息化與數字化校園建設難點[J].科技傳播,2013(1).
[2]亓婧.淺析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J].職業時空,2013(2).
[3]程聰.高職院校信息化機制建設[J]. 教育與職業,2012(35).
[4]亓婧.高職院校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33).
基金項目:山東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科研“十二五”規劃課題(2011ZCJG033)。
作者簡介:
關鍵詞:數字化;班級管理;創新策略
一、數字化班級管理的內涵和意義
班級是學校為了實現一定的教育目的將年齡相近、文化程度大體相同的學生按一定的人數規模建立起來的教育組織[1]。班級管理是一個動態過程,教師根據特定要求,對班級的學生、學習資源進行有序組織管理,并制定相關解決方案,以此實現班級管理的目標。隨著數字化網絡資源與電子產品的普及,數字學習模式逐漸被大眾接受,數字化班級管理模式應運而生。數字化班級管理的內涵是指班主任利用數字網絡媒體技術秉承以人為本的原則對學生進行系統管理。具體來說,數字化班級管理中“數字化”包括數字媒體、微信、QQ、云班課等網絡技術,其模式下的班級管理創新分為三個方向:班級組織、班級制度和班級環境。數字化班級管理理論中提到,組織職能(即班主任以及各科教師的職能)的側重點是構建完整合理的班級組織。從廣義上講,班級屬于組織中的一種形式,同時也存在社會群體效應,因此,數字化班級管理的創新模式是圍繞著具有完整的班級框架而進行的。另外,數字化班級管理的創新意義在于將數字化元素與班級管理模式相融合,從而培養學生的德、智、體、美、勞,讓學生在實踐中體現其主體性,并主動提出有利于自身發展的學業規劃。此外,利用數字化模式所得的數據具有時效性、準確性、真實性,可直接運用于教學管理改革中,不僅能幫助教師改變以往傳統陳舊的教學方案、思想理念,還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數字化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自主空間缺乏
數字化的管理模式強調培養學生的獨特性、自主性以及激發學生的潛能,需要學生更多地發揮自覺性與主動性[2]。然而在目前的班級管理中,部分教師對學生實行“規范化管理”,強調“遵守紀律”[3],傳統的管理方式與新式學習模式的碰撞,會導致學生依賴于老師直接管理、引導下學習的模式,進而對自我的認識度減少,自主管理的約束性降低,放松對自己各方面的要求,給數字化班級管理的實施增添了阻礙。換句話說,在數字化管理模式下學生行為的不可確定性增加,所以教師對學生的管控力度也隨之加大,導致學生在數字化班級管理模式下的自主空間急劇減少。
2.班主任負擔過重
班級管理事務繁多、細小瑣碎,部分班主任分身乏術,片面地以為憑借經驗便能完成任務,但實際情況卻大相徑庭。大數據調查顯示,班主任非教學事務工作繁重,大量時間用于迎接檢查、做評估報告等非教學性工作,甚至遠多于備課的時間。此外,部分班主任習慣事必躬親的傳統管理模式,萬事都要包辦。在數字化班級管理模式下,數據化模式多樣,學生面臨的問題也呈現出多樣性和復雜性,對班主任而言也更具挑戰性,使班主任的管理內容陡然增多,管理幅度加寬,管理難度加大,既勞神又費力,班級管理的效果卻難如人意。
3.教師對數字化管理模式應用不熟練
由于部分教師對數字化班級管理模式了解不深,無法讓創新管理模式真正發揮作用,管理方法缺少靈活性。學生出現問題,教師對此只是以說教的方式來解決,類似口頭批評、讓學生寫檢討書等解決方式,并未采取有實質性的措施,缺乏針對性、準確性。班級管理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受各種因素的限制和干擾,在如今數字化學習模式下,班主任須聯系校方和學生家長共同管理班級。目前,仍有部分教師視野不夠廣闊,忽視了學生的性格、家庭狀況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約束了學生的綜合性發展。
三、數字化班級管理創新策略
1.創新班級組織
班級組織是依照班級授課結構和教育目標建立的機構,組織里的所有學生須要維持、平衡組織間的關系,從而完成與實現共同制定的活動任務與目標。傳統班級管理中的班級組織缺少創新,形式過于單一死板,無法真正使班級組織發揮其重要性,而數字化班級管理模式很好地解決了這一系列問題。
(1)創新班干部的選拔
傳統選拔模式一般分為直接任命式、偽民主式兩種,形式刻板,缺乏新意,缺少民主性。在數字化班級管理的創新中,班干部的選拔方式分為“線上”和“線下”兩種。借助微信、QQ等平臺的投票功能,分析每個參加選拔學生的綜合數據,再組織開班會,讓競選相關職位的學生上臺展示自我能力,最后,從學生和教師中選出評委打分,同時保證競選的公開性、公平性和民主性。這種方式不僅能選出優秀的班干部,充分調動全班同學參與班級事務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和參與意識,還能鍛煉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與合作意識。
(2)創新班干部的培養
著名教育家斯賓塞說過,“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的模式是為了將學生培養成一個具有自我管理的人,而不是被動管理的人”[4]。數字化班級管理模式中班主任的核心工作之一是培養和管理班干部。現代教育管理理論提到,若班主任要建立一個充滿積極性的陽光型的班級組織,就必須培養一支責任感強、綜合業務素質高的班干部隊伍。首先,班主任要有嚴格管理班干部的意識,其任務重心是培養班干部的責任感。班干部為一個班集體的領頭標桿,須要在學業、個人思想等方面做出榜樣。其次,各干部分工要明確,既要各行其是,還要團結合作。再次,班主任可將班級任務分配給學習組、紀律組、作業組、儀容儀表組、活動組等管理小組,然后由班長管理全部小組。班長的主要職責是管理各組組長,要求各組組長對每日管理情況以書面形式或PPT、WORD、EXCEL等形式交予班長,再由班長整理后匯報給班主任。分級管理的方式不僅能體現數字化班級管理的體系性,還利于提升班級管理效率。最后,班主任可根據不同工作內容對班干部制定特殊的規定,并以電子文檔或PPT形式發送給班干部,如:班長須組織負責班級會議,協調班級成員之間的關系[5];各組長須傳達班主任布置的各項任務,如實向老師反映班級情況,發揮好橋梁作用。
2.創新班級制度
(1)創新班級規則的制定
數字化班級管理模式中,“班級組織”因素固然重要,班級制度的建立也必不可少。一個優秀的班級是需要制定符合班級情況的班規來進行約束的,若違反班規則會受到相應處罰。首先,在建立班級組織后,班主任可借助數字媒體來分析學生學習情況、生活習慣、同學關系等,將具體數據與班規相結合形成初稿。公布初稿讓學生在課堂上發表意見,不僅鍛煉其自主判斷思考能力,還保證了班規制定的民主性。班規內容應通俗易懂,同時應根據實際情況來制定規則,規范學生學習、紀律以及日常行為。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制定班規的活動當中,既能讓每個學生成為班規的制定者,也能成為班規規范的監督者。其次,班規初定后可設定一個“試運行期”,在此期間從學習、行為規范、儀容儀表以及紀律等方面對班級整體情況進行定期總結評價,評選出示范小組。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能讓班主任對班級情況有更詳細、全面的了解,并依此對班規進行調整。最后,班主任也可借鑒其他老師的班級管理案例,再類比自己所管理班級的實際情況,對癥下藥,制定出符合本班實際情況的方案。數字化的創新與班級管理的融合意義體現在班主任管理班級更方便、準確,同時也符合大數據與教育管理的發展趨勢。
(2)創新班級規則的執行
在確定班規內容之后,還須對違反班規的懲罰措施進行商討。班主任負責監督,班規執行小組負責執行,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使每一項制度都能得到落實。將數字媒體與班級管理方式相結合,采取評分制,生成電子表格,相關負責干部要迅速、準確地作出評判并及時公布結果,借助這種方式來提高學生對紀律的敬畏性與遵守度,同時還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提高其綜合素質。
3.創新班級環境
班級建設的靈魂是班級文化。班級文化不僅能承載班級精神,還包含了學生共有的價值理念、處事態度,也是班級里學生日常言行舉止的縮影[6]。相對于傳統的班級管理,數字化班級管理模式更具有積極性、影響性,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班級氛圍的創新可借助數字媒體來體現,比如視頻文檔、班級空間、集體相冊等[7],以此方式將班級文化所蘊含的理念、精神更好地傳遞給學生,實現對學生的多感官、多渠道影響[8]。此外,“數字化”與“班級文化”的融合更符合當代學生的心理、思想發展需求。班主任還可鼓勵學生思考積極向上、富有班級特色的班級口號,保持優秀的班風、學風,共同形成班級力量[9]。
4.樹立班級管理新理念
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差異性管理理念。班主任須意識到在數字化的新時代管理中,學生不再只是單方面接受知識灌輸的容器,而是與教師平等的管理主體之一。然而,學生并未踏上社會,心智不夠成熟,不具有豐富的閱歷,還需教師加以督促和指導。因此,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共同制定班級規定、線上學習約定等,既使學生的意愿與教師期盼通過合理方式得到融合統一,也借此與學生建立平等而密切的關系。
5.提高學生的班級管理能力
首先,班主任須根據學生的意愿以及其自身特點,制定單項活動方案,讓班級里每個學生都參與到班級管理活動中。例如:有學生負責監督上課過程中是否有同學不按老師的規定使用電腦,有學生負責監督同學電腦里是否安裝有游戲等與學習無關的軟件或工具,有學生負責檢查同學在上課之前是否把資源和課件下載到本地電腦上等等。其次,利用信息技術增加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機會[10]。可通過建立微信班級群、談論組、云班課等網絡交流平臺,提高班級管理效率。同時,可將班干部會議、班級會議、團建等多項活動與數字化技術相結合,增加學生對各項活動的了解與體驗感。
6.對教師進行數字化培訓
數字化元素可與各領域元素融合應用,現代化的數字媒體為班主任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個廣闊的、便捷的平臺,同時對教師有著更高的要求。因此,校方須為教師安排數字化知識培訓課程,定期對教師進行抽查。數字化班級管理模式重點研究學生個體,因為班級的管理對象是學生,利用這種方式能大幅度提高學生在班級管理活動中的參與度。利用數字化模式所得的數據具有準確性、時效性、真實性,可實際運用于教學管理改革中,不但能提高教學實踐的效率,還有益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另外,對班主任及教師來說,數字化的管理模式具有啟示性,有助于拓展其工作思路,更新工作方法,提升班級管理的質量和水平。
參考文獻
[1]李興華.探索班級管理新方法促進學生成才[J].成才之路,2013(20):11.
[2]劉喜如.課堂內外相結合,為學生自主發展創造空間———“借鑒多元智能理論,開發學生潛能”的實踐研究總結[J].文教資料,2012(02):137-138.
[3]閻曉琳.初中班級管理創新的內容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8:8.
[4]盧偉.整合班委會與小組的班級自主管理模式初探[J].教師,2012(01):31-32.
[5]胡峰,鄒勇.充分發揮團組織在班級建設中的作用[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1998(03):3-5.
[6]秦紅.班級文化建設中的隱性心理輔導[J].現代教學,2014(06):26-28.
[7]王冬.淺析班史記載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的意義[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2(75):48.
[8]黃侃.班主任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的使命與責任[J].江蘇教育,2018(71):39-41.
[9]耿瑋.培養班級凝聚力,用良好的班風促進學風[J].科教導刊,2016(0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