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幼兒語言教學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幼兒階段正處于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喜歡模仿學習的階段,其各個方面的能力尤其是語言的表達能力尚未完善,所接受的語言信息都是從日常生活環境中獲取。因此,作為幼兒教師,必須充分發揮其關鍵性的指導作用,引導幼兒能夠接受更好的語言信息,從而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為此,教師應該在開展工作前認真的分析幼兒的心理年齡特征和語言特點,制定合理科學的教學方案,保證幼兒的語言能力能夠得到更好的開發[1]。
一、幼兒教育中幼兒的語言特點分析
第一,幼兒具有強烈的表達欲望,但無法運用正確的語言表達。孩子處在幼兒階段,對周圍的環境和事物具有極大的好奇心,他們總是想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但由于語言能力有限,經常會無法很好的將自己的想法表達清楚。因此,在幼兒的語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發揮其主導地位,積極的引導幼兒多用語言進行交流,豐富幼兒的詞匯量和語句,從而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2]。第二,幼兒具有較強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新的詞匯與語句,并能根據的情景學以致用。針對這一特點,在幼兒的語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多讓幼兒接觸新的詞匯和新的事物,增加幼兒的詞匯量,使得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第三,幼兒的語言發音不夠清晰,其語言能力需要教師積極的引導指正。由于每個幼兒的語言習慣、語言發音、語言詞匯量各不相同,這就使得他們在發音時經常會發音錯誤,不夠清晰,從而妨礙了幼兒的正常語言交流,無法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幼兒的語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幼兒的發音進行正確的指導,并進行相應的發音訓練,以糾正幼兒的發音問題。
二、幼兒教育中幼兒的語言教學原則
1、讓語言在情景中得到更好的運用在幼兒的成長發育階段,其語言表達能力是需要通過日常生活中點滴積累的[3],而這種積累的效果是需要在實際的交流過程中得以實現。在每一個幼兒園中,教師和家長聯合為幼兒創設一個多變、愉快、寬松的環境下,進行語言交流和溝通,從而體會到語言交流的樂趣,進一步完善幼兒的語言能力。因材施教的原則起源于我國的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但在具體的實踐中并得到具體的應用。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只注重對幼兒能力的培養,而沒有對幼兒的個體差異沒有進行深入的了解與研究。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幼兒教育工作時,根據每個孩子之間的不同差異,因材施教,制定相應的學習方案,真正的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隨著研究的深入,很多教師利用了豐富的教學方式和各式各樣的教學手段,來提高幼兒對語言的學習興趣。
三、幼兒教育中語言教學如何實施因材施教
在幼兒的教育過程中,考慮到每個幼兒的表達能力具有一定的差異,如果采用統一的教學方式,則難以取得幼兒語言教學的明顯效果。為此,作為幼兒教師,在幼兒語言的教學中,應該根據幼兒的語言特點,選擇適合幼兒性格的教學方法,從而能夠充分的發揮幼兒個體性格的優勢,以便提高教學效果[4]。首先,作為教師,應該全面深入的了解幼兒的語言特點,并對其進行合理、有序的分類整理,這樣才能為后期的教學方案制定提供參考和保證。此外,在制定教學方案時,要根據當地區域的幼兒發展狀況和語言認知水平,進行科學、全面、有效的分類,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其次,作為教師,應該根據幼兒的語言特點因材施教,尋求多種教學方法、多種教學手段和多種教學途徑等相結合的個性化語言教學方案,以滿足不同層次水平的幼兒教學,從而提高幼兒語言教學的整體效果。最后,作為教師,應該在制定了幼兒語言個性化教學方案后,有條不紊、循序漸進的根據教案進行實踐教學,并且通過綜合性的教學評價,評價的重點側重于幼兒語言個性化方案的合理性、有效性、科學性,及時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具體問題進行分析,及時的改正不足之處,進一步的完善和優化教學方案,從而提高教學方案的可行性。
四、結語
總而言之,幼兒的心理特征和智力水平等都尚未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而且在這一階段的幼兒還沒有形成自己一套完善的語言表達系統。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針對幼兒的語言特點進行分析,再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案來進行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對于幼兒以后的生活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關系幼兒是否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社交能力等等。因此,教師在幼兒教育中,需要發掘幼兒的語言特點,因材施教,讓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更好的鍛煉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潘紅.幼兒教育中如何發掘幼兒的語言特點實施因材施教[J].時代教育,2015(2).
[2]姜海清.淺談幼兒園教育中的因材施教的相關策略[J].青春歲月,2016(7).
[3]徐思云.幼兒園語言教學如何制定個性化的教學方案[J].好家長,2015(37).
《主題背景下,家園合作促進3—5歲幼兒語言智能發展的策略研究》
二:核心概念:
1、語言智能:它是指能有效地運用口頭語言及文字表達自己的思想并理解別人,靈活掌握語音、語義、語法,具備用語言思維、用語言表達和欣賞語言深層內涵的能力。
2、主題活動:它是以幼兒發展為本,選擇幼兒生活環境中感興趣的、有教育價值的主體(或話題)為統領,將各領域進行有機整合,讓幼兒通過觀察、思考、操作、表達表現,獲得相關知識經驗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培養幼兒自主創新精神為核心的教育活動。
三、研究價值:
1、幫助教師拓展培養幼兒語言智能的途徑。
教師除了在園內利用主題教育活動中的各個環節尋找適合幼兒語言發展的多種方式、方法外,還能利用家長、社區資源來培養幼兒語言智能。
2、能提高家長的語言教育智慧。
在了解家長需求的基礎上,通過各種形式幫助家長掌握適當的方法,豐富家長的教育知識,使家長在幼兒的語言智能發展中起著積極的作用。
3、能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是認知能力的一種,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幼兒的認知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同時得到了發展。
四、研究目標:
1、通過研究,形成教師在主題活動中發展幼兒語言智能的方法。
2、利用家庭、社區及周邊環境的教育資源,發展幼兒語言智能的策略。
五、研究內容:
1、主題活動中發展幼兒語言智能的內容及形式。
2、指導家長在家庭中利用各種資源為幼兒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
3、如何有效地利用社區和周邊資源。
六、操作流程:
(一)、具體內容分配:
1、利用語言游戲提高幼兒語言運用能力。(小一班負責)
2、家園共育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小二班負責)
3、豐富小班幼兒的交往語言促進交往能力的發展。(小三班負責)
4、創設兒歌語言環境,促進幼兒語言智能的發展。(托班)
(二)、具體負責人項目分配:
1、徐麗娉教學活動設計
2、張玲家教指導
3、沈敏環境創設
4、朱海燕黃英收集相關資料
5、盛述波實施方案
(三)具體安排: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9——20**.10)
1、發放“幼兒家庭語言環境調查問卷”,匯總問卷,撰寫調查報告。
2、收集有關資料,分析資料,制定研究方案。
3、根據年級組課題,各班確立小專題,并制定實施計劃。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11——20**.2)
1、繼續學習有關方面的資料。
2、設計活動方案并為幼兒創設多元的語言環境。
3、在階段總結的基礎上調整計劃再實施。
4、定期召開課題組會議,討論、交流活動開展情況。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3——20**.6)
1、整理材料。
2、撰寫報告
(四)、預設具體措施:(20**.3――20**.2)
20**年
三、四月份
1、結合“三八節”活動,邀請部分家長參加親子游戲。
2、組織“小青蛙”故事比賽,并在平行班中交流。
3、根據主題豐富區角中語言區的內容,并組織“語言創意角”交流展示。
4、利用家長會了解家長目前的困惑。
5、結合“圖書日”組織幼兒到居委會講故事給爺爺、奶奶聽。
五、六月份
1、加強語言教學力度,結合主題開展語言教學活動展示。
2、豐富幼兒成長檔案,增加有關語言的內容。
3、利用散步時間與別班幼兒交換自帶玩具。
4、各班根據自己班級的需要開展小規模的家教指導。
5、組織活動“我要升中班了”,與中班幼兒開展交流活動。
九、十月份
1、組織“我是大哥哥、大姐姐”活動,與小班、托班幼兒進行大帶小活動。
2、利用十一黃金周設計并實施活動方案。
3、布置有小班語言特色的走廊環境,以游戲為主,配合圖片、道具等。
十一、十二、一月份
1、根據主題調整區角中的語言區內容。
2、根據各班情況設計并實施活動方案。
3、開展“有趣的中國話”活動,邀請部分家長參與。
4、整理階段資料,撰寫經驗總結。
20**年
三月份
2、整理活動開展資料。
3、撰寫結題報告。
七、目前已開展的工作:
1、發放“幼兒家庭語言環境調查問卷”,匯總問卷,撰寫調查報告。
2、收集有關資料,分析資料,制定研究方案。
3、根據年級組課題,各班確立小專題,并制定實施計劃。
4、布置有上海語言特色的走廊環境“阿拉咖吧”。
5、豐富各班區角中語言角的內容。
一、幼兒教學語言運用的現狀
幼兒教學語言這一概念通常是根據幼兒階段幼兒存在的一些特殊情況,相對于日常生活化語言而提出的。幼兒年齡低,接觸事物少,生活范圍小,其主要語言思維的形成來自于家庭生活,是在與父母長輩、同伴之間交往中形成的,屬于通俗性的,常具有碎片化和隨意性的特點,加之幼兒認識能力有限等原因,還可能出現發音錯誤或者使用不當有情況。
1.教師不能規范使用教學語言的發音方法和語言結構
個別教師在教學中錯誤認為幼兒教育必須以孩子的語音、語法進行表達,結果在使用過程中過度使用一些幼兒的語言表達方式,將教學語言的規范置之腦后。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師幼之間的距離,促進了師幼融洽,卻使語言教學背離了旨在教導幼兒學習規范語言表達方法的教學初衷。
2.教學方法單調沉悶、缺乏靈活性,使幼兒對語言學習喪失興趣
幼師單純從教學語言的規范使用出發,不能靈活將教學與生活進行有機結合,忽略興趣對學習效果的促進作用,使幼兒在學習中感到老師教授的東西乏味無用,與生活脫節,不易理解,更不愿在實際交流中使用。
3.課堂教學選用語言脫離幼兒實際
個別幼師對教學語言的使用不能做到認真分析研究,在教學過程中大量運用一些不適合幼兒年齡段的語言、詞匯,超越低年齡段幼年兒童詞匯結構和認知水平,使課程教學變得晦澀難懂,脫離生活,不但使語言教學不能與日常生活語言有效對接,也阻礙了對有關語言表達方式的理解,還可能造成幼兒由于一知半解或者盲目學舌產生誤會等不良后果。
二、提高幼兒教師教學語言水平的策略分析
幼兒教學工作應以教學語言為基礎,從有利幼兒發展角度為出發點,結合幼兒教育的特點,運用適合幼兒接受理解的方法,使之逐步掌握使用規范的語言進行交流溝通。
1.提升幼師語言教學能力
作為幼兒語言教學的直接參與者和主導者,幼師的素質和綜合能力自然是影響教學質量的最重要環節。必須注重提高幼師的整體素質,從加強基礎能力培養入手打造一支可以正確引導幼兒學習語言表達技能的教師隊伍。從知識結構方面進行培養學習,糾正一些在以往教學工作中存在的錯誤方法。
2.對生活語言與教學語言進行有機結合
幼師應該能夠正確區分幼兒習以為常的生活化語言與規范化教學語言之間的差別,并能夠在教學中通過對比和講解對幼兒進行相關知識的傳授,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將教學語言的使用同隨意通俗的生活化語言相互融會貫通,熟練運用。
3.充實積累,優化教學開發設計
幼兒語言教學需要教師認真準備,深入分析,不斷打磨、修正教學語言的使用,采用適合幼兒思維結構和表達習慣的教學方法,結合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做到語言精練、用詞清楚和意思表達準確,引導幼兒學會使用規范化的教學語言方式進行表達、交流。同時還需要教師更多地進行觀察、思考,結合幼兒成長發育過程中多個階段的特點,運用幼兒行為心理學的理論,及時了解幼兒真實的意圖,加以正確引導,強化規范化的教學語言的訓練,以達到培養幼兒通過語言正確表達自我意愿的能力。
4.探索改進,不斷提升
關鍵詞: 幼兒教育 語言能力 教學環境
一、轉變傳統觀念,夯實語言基礎
幼兒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育管理方法,加強現代幼兒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主動優化自身文化素養,積極建構先進的教育教學模式,逐步改變傳統的認知結構,緊跟時展步伐,為培養新世紀人才夯實基礎,形成具有時代特點的先進教育教學理念。教師要善于做好引導和啟發工作,充分激發每一個幼兒自由想象的熱情,按照兒童的心理狀況和興趣愛好設計教育教學方案,就是依據孩子們的合理需要和實際能力,有針對性地開展學前教育教學活動,開發幼兒的各種天賦和潛能,讓所有幼兒都能接受平等教育,力求使具有不同語言基礎的孩子們都能充分發揮潛能,得到平等發展的機會。在加強知識記憶的基礎上,幼兒園教師要一切以孩子們的未來著想,決不當混飯吃的職業先生,那不僅僅是職業道德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如果貽誤了幼兒的健康成長和正常發展,必將受到良心的譴責。教師應該在觀察、了解、研究幼兒教育理論方面下工夫,時刻想著幼兒在語言教學活動中得到了什么。教師要通過崗位培訓,實施全員繼續教育,通過苦練基本功等途徑逐步提高幼兒教師自身的文化修養、教學技能,尤其是駕馭教材的能力。教師要實事求是,根據幼兒的實際進行學前教育教學設計,教得實,才學得實。幼兒教師作為人才培養系統工程中的最基礎工作者,更應該時刻叩問自己的良心:自己在語文教育教學方面,對孩子們未來的發展提供終身助推作用還是負面影響?是否真正把最重要的教育因素,即獲得知識的方法和興趣科學地傳授給了幼兒?教師在考慮完成每一項教學任務的同時,要更多地考慮幼兒能學到多少,有什么受益,不要只考慮自己為孩子們講了多少內容。
二、加強語言交流,激發表達欲望
在幼兒教育教學實踐中,幼兒教師的態度與行為至關重要,能夠對孩子的一生產生影響,因為從孩子們上幼兒園開始,老師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候最多,幼兒教師特別要有意識地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為多數孩子喜歡模仿,最善于學老師、家長說話等,幼兒教師的言行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教師要通過與孩子的廣泛交流,加強多方面的溝通,激發幼兒的表達欲望。在此過程中,老師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美,這樣才能教會孩子運用美的言行與人交流。現代社會需要人們“能說會道”,為了培養幼兒的口語交際能力,幼兒教師必須多下工夫、多動腦筋,用心與孩子進行實時溝通與交流,才能有利于激發幼兒的表達欲望。在重視素質教育的今天,幼兒園教師決不能把孩子的語言教學活動搞成向應試教育方向發展的枯燥型課堂教學,要盡可能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通過有效的語言交流提高幼兒的實踐運用能力,減輕幼兒的識記壓力,培養孩子們的綜合素質和創新發展能力。教師要針對幼兒的游戲活動經常和孩子們進行交流,和孩子探討喜歡的玩具,當孩子向你傾訴時,你最好當一名好聽眾,先讓他盡情地傾訴自己哪怕是很幼稚的想法,不要隨意打斷幼兒的表述,面對幼兒的自我表述或不停發問,最好不要隨意打斷,更不能顯露出不耐煩的情緒。總之,幼兒教師一定要耐心回答孩子們提出的種種問題,以耐心、和善的態度傾聽孩子把話說完,即使孩子說得不對也不要批評,而要采取鼓勵與積極引導的方式,予以糾正,進一步培養幼兒運用語言的積極性。在幼兒語言教育教學過程中,構建良好師生關系,培養寬松的生活學習環境至關重要,有利于正確處理好知識傳授與想象力、創造力培養的關系。
三、重視能力培養,強化開發引導
幼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教師語言教學能力直接關系到幼兒的活動、學習、情緒、情感的發展,關系到幼兒與教師的關系等。然而目前,我們鄉鎮、村級幼兒園的老師在語言教學活動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為促進幼兒活動、學習能力的提升,身心健康的發展,近幾年我們在提高教師語言能力方面進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實踐和探索,并提出了不少的措施。
一、幼兒教師在語言教學活動中的問題
1.重“教”輕“學”。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過程的設計,只考慮教材,少注重幼兒的實際需要,過多地考慮如何教得順利,很少考慮如何把學法交給幼兒。例如:在語言活動中碰到最后一個環節“給故事取名”,不少教師覺得完整講述就好了,而對設計這一環的目的是什么不作仔細的思考。出現多種說法時,教師不是引導幼兒通過分析、比較、爭論,從中學習思考問題的路徑與取名的方法,而是簡單地急于做裁判。像新教材中語言活動課《小蝸牛的家》環節設計“給故事起名字”,老師沒有給幼兒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只是拋出故事名字,隨后就結束活動了,幼兒少了猜想和互動的環節來增加對故事的理解。
2.重“結果”輕“反饋”。滿足于教案的順利完成,對幼兒教學過程中的反饋缺乏應有的反應。例如:故事《螃蟹小裁縫》教學活動中“螃蟹小裁縫撕下告示后,再寫一張它會寫什么內容?”幼兒A答:“貼上一些好看衣服的的照片。”師:“好的,請坐下。”幼兒B答:“可以不要貼。”師:“說得真好,我們表揚他。”其實幼兒A答得也很合理,只是因為B說的“不要貼”正好與原故事幫助朋友免費的比羅吻合。這種現象較為普遍,當幼兒說出的答案與既定的答案一致時,教師就會欣喜萬分,極力表揚;當幼兒的回答超出教案設定的范圍時,教師或不予理睬,一帶而過,或拼命地往教案思路上“拉”。常見教師忙于完成教案對幼兒的回答不作深思、反應遲緩,導致錯失良機與出現誤導。
3.重“變式”輕“落實”。急于求成,前一環的活動目標尚未落實,就急于下一活動的展開,“仿編、表演必須有一定的基礎作后盾”常被教師所遺忘。教師本身對原作的分析尚未透徹,且幼兒也未能理解、熟悉。有的一個活動下來,幼兒對原作的完整學習只停留在跟念兩遍,教師就急于讓幼兒進行仿編、表演。幼兒尚且不會“走”,教師急于讓他們“跑”,結果自然是不盡人意的。例如:語言活動《勇敢是什么》組后一個環節讓幼兒自己仿編兒歌,由于一開始老師對于兒歌的內容滲透不到位,出現了孩子不會仿編,全都坐在那里瞪大眼睛看老師的尷尬局面。
4.重“表”輕“里”。對教材的理解“偏離”,不少教師只注意到教材表層所敘述的事件、描述的詞句,即“是什么的知識”。很少考慮教材自身字里行間所透出的較深層的內涵,即“為什么的知識”或是“怎么做的知識”及解決問題的訣竅與技能。由于對教材的鉆研不透徹,把握不住揭示內容的主線,啟發引導很難到位。例如:故事“奇怪的一對”:長頸鹿與鱷魚之間真正的友情,教師只是平淡的講述故事,對于怎么樣可以交到一位好朋友并沒有讓孩子去涉及。
二、提高語言教學質量的對策
1.轉變觀念,加強學習,努力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
加強現代教學理論的學習,首先要在理論上、觀念上跟上不斷發展的形勢,建立具有時代先進性的教育觀念,要把“以兒童發展為本”根植在教師的腦中。在選擇教材、設計方案、開展活動時,每位教師必須要做到心中有教材,思考教材中能有效的促進幼兒發展的核心價值是什么,教材中的難點和重點怎樣解決;更要心中有幼兒,要在觀察、了解、研究幼兒上下功夫,時刻想著幼兒在該活動中得到了什么。
2.改革教學方法,努力提高語言教學的效益
(1)求實――要聯系實際,研究學情,根據幼兒的實際來教學
教得實,學得才實。這就需要每一位教師在了解幼兒上下功夫,在走向幼兒上動真情,在為促進幼兒發展上多研究。到幼兒中去,用愛心觀察、分析、了解幼兒,了解幼兒的需要,適當地用一用“換位思考”的方法來體察幼兒。語言教學活動中有好多問題都是有預成答案的問題,所以這種問題只需一個眼神或一個肢體動作就足以引導幼兒順著思路回答,無需太多指導用語,因此,教師在活動過程中要把握指導用語的度,既有明確的指示性又能給幼兒靈活性,激發幼兒積極思考的興趣。
(2)求活――教師應充分發揮教學機智,靈活駕馭過程
老師可根據本班幼兒語言發展情況正確進行語言教學活動,并利用每天餐前、離園前組織10分鐘的文學作品欣賞或圖書閱讀活動,以及5分鐘的說出句子比賽活動等,每天進行定時的語言訓練。在語言研究中,教師們除了為幼兒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外,還注意利用周圍環境讓幼兒盡情地說。例如,到公園游玩,參觀建筑物、到馬路上看來往的車輛,讓幼兒在活動中自由交談,暢談自己的感受等,激發幼兒說的欲望,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3)求新――確立創新的教學觀
與幼兒建立平等對話的師生關系,創設民主的氛圍和相對自由的思想空間。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允許并接受孩子的語言特點。在進行語言教育活動中,教師要多鼓勵、少批評;多支持、少反對;多欣賞、少諷刺;多啟發引導、少消極灌輸。受生活經驗、詞匯量和思維特點的限制,以成人的標準來說,有時幼兒的語言表達的意思不一定準確或恰當,在講述時幼兒往往有些詞還不會用,有的孩子就會用方言來表達。盡管這樣,這時老師除了引導幼兒準確地表達,還極力地鼓勵與表揚幼兒,因為他們能使用語言解決問題比正確地造句更為重要。
(4)求變――鼓勵幼兒多進行自由交談
一、在教學活動中,讓幼兒思維能力得到發展
語言能力的發展和思維能力的發展是同步進行的。幼兒掌握語言的過程也就是思維發展的過程,而思維的發展,又促進語言的構思能力、邏輯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所以在幼兒教育過程中,應該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發展幼兒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在培養幼兒運用語言交往的基本能力上,讓幼兒不僅具有模范語言的能力,還學會舉一反三,依照原有的語言范例,填換內容,表達出新的意思,從而具有口語表達能力。如在故事《小蝌蚪找媽媽》的教學后,我就讓幼兒利用橡皮泥等資料,每人自己制作一套角色人物,做好后,讓幼兒邊演示邊描述,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記憶和理解,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和想象力。
二、開展兒歌教學,全面發展幼兒語言水平
兒歌是最富有感染力的文學作品,幼兒的感情非常豐富,他們最容易受到感染。由于它的這些特點而深受小朋友的喜歡,一個學期下來,幼兒可能記不住一個完整的故事,但對于教過的兒歌,則十有八九能一字不漏地背誦出來。如何更好地開展兒歌教學,全面發展幼兒語言水平,我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領會《綱要》精神,明確教育目標。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必須認真地學習《綱要》,領會《綱要》精神,明確《綱要》中的教育目標。幼兒園教育語言目標是對幼兒進行語言教育的具體方向,是語言教育所期望的最終結果。是幼兒語言發展應達到的水平和標準。明確《綱要》中的教育目標。
2、設計活動方案,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幼兒教師是幼兒語言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實施者,是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的中介,教師引導著作為活動主體的幼兒積極地與作為活動對象的教育內容和方式發生相互的作用,使幼兒獲得語言能力的全面發展和提高,如中班“兒歌《夢》”的欣賞,教學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兒歌內容,配上優美的、若有若無的背景音樂,在活動還末開始之前,就已經引領著幼兒進入了詩的意境,體會這夜的寧靜、夢的甜美,這時讓幼兒說說,“你晚上睡覺做夢嗎?你還記得做過哪些夢嗎?
3、參與活動過程,體現幼兒主體地位。兒歌教學有較強的參與性和游戲性,活動實施過程中,教師要通過“直接指導”、“間接指導”及“環境條件的利用”,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學習和發展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條件使幼兒有更多的機會參與活動,擺脫“少數幼兒做表演,多數幼兒當觀眾”的教學現象,使全體幼兒在各自的基礎上獲得發展和提高。如兒歌《綠色的世界》,“綠色的天空,綠色的小貓,綠色的……”隱藏在綠色的眼鏡后面的是孩子充滿好奇的眼睛,作品在向幼兒展示綠色畫面的同時,給了孩子拓寬視野和啟迪想象的鼓勵,有利于幼兒發散性思維的培養。
兒歌是幼兒園語言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兒歌對增長幼兒的知識、擴大幼兒的眼界,豐富幼兒的語言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作為教師和幼兒家長,要巧妙利用這一文學形式,達到促進幼兒語言全面發展的目標。
三、讓孩子們多看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計劃地帶領幼兒直接觀察,給幼兒多創造條件。采用直觀形象的方法,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圖畫讀物是幼兒的精神糧食,是幼兒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它形象生動可愛,色彩鮮明美麗,深受幼兒喜愛。欲想發揮圖書作用,也需要教師與家長做具體指導。光知道給幼兒買書不成,還要教給幼兒看書的方法。幼兒不理解書意,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采用以下幾種方法:指導幼兒看圖畫書。先教幼兒看書的方法,拿到一組圖畫,要求幼兒先看數碼,或按情節排好順序,然后找出書中的主要角色,記住他們的形象,觀察他們的動作,想象他們在干什么?聯想組合成故事。如此,幼兒雖一個字都不認識,卻能看出畫中的內容,并能根據圖畫內容講述,既豐富了他們的知識,又發展了語言表達能力。
四、教會學生會聽,善聽
關鍵詞:語言發展 學前教育 語言環境 教育實踐
【中圖分類號】G613.2
幼兒語言發展最佳時期是學前階段,作為幼兒教師要引導好幼兒的語言發展,要從多角度研究幼兒語言發展的策略,在幼兒的學習生活中教會幼兒用語言交流。通過長期的探索發現發展幼兒的語言,可從這幾方面入手。
一、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開展隨機教育,促進語言發展首先創設寬松、自由的語言環境,建立良好的師幼玩伴關系。
俗話說:童言無忌。教師面對幼兒,要建立寬松、自由的語言環境之前首先要做到學會傾聽孩子的表達。傾聽是良好的師幼關系,建立親密的同伴相互溝通交流的前提。教師注重幼兒的傾聽,適時對幼兒的語言表達作點撥,教師要有親和力,孩子對幾何圖形、圖標、數字特別敏感,動作靈活好動,能聽從指揮。于是我就根據孩子的這些優點,制定出一套訓練孩子開口說話的方案,每天對孩子進行會話。每天孩子入園就面帶微笑迎接他,和他一起玩玩具,與他講玩具的使用方法,怎么玩,花樣翻新。開始孩子挺靦腆,笑都是微微一笑。時間長了,孩子很親近我,與我親密無間,每次玩后,進行交流時,他就會坐在我的左膝蓋上小眼睛滴溜溜的看著我講話,小嘴一動一動的,聽到開心處時會忘情的呵呵笑。每天與他玩成了必修課,我把孩子每天的表現進行梳理,形成一定的模式:先玩后說,讓孩子重復做,看著我說,引導孩子看嘴、舌怎樣發音。讓孩子們回歸自然,用泥土做做玩玩,感知泥土的作用。在教育活動中應為幼兒提供多種活動的材料,如讓他們在玩中分工合作,采取“協同學習法”開展活動,從中獲得選擇扮演角色成功的體驗。
我園曾有一名新入園的幼兒,4歲了,不愿開口說話,家長帶他到很多醫院進行檢查,結論是:孩子屬于“自閉癥”。但孩子始終不開口。我又進行家訪,了解到孩子是單身家庭,隨父親居住,缺少母愛。由于父母在孩子很小時,長期爭吵,傷害了孩子。于是我就像媽媽一樣照顧他,想盡辦法讓孩子開口。有一天,孩子坐在地上玩,我很著急地走過去,伸手抱他。孩子以為我要打他,情急之下脫口說了一句:“不打!”孩子終于開口了,可把我樂壞了,我抱起他,見我笑了,他也笑了。當時我伸出大拇指,說:你真棒!我鼓勵他再說“不打!”孩子看到我是那么的信任他,擺著小手笑著連聲說。趁著孩子的興趣我又教孩子從1數到5,孩子也很樂意,大膽的、忘情的數著數……孩子嘗到語言交流的快樂,語言離不開生活,要有豐富容。生活環境,生活經驗豐富了,幼兒才會有談話內容,促使孩子想說話。通過觀察,上完小班孩子從未開口說過一句話,但他能聽懂老師的表達,可以按老師的要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聽覺經過近一年的努力終于使孩子開口了,心里別提多樂。此后,我又制定出下一步計劃,讓孩子學習禮貌用語,講故事給他聽、看動畫片、識字等活動。這樣的引導直到大班畢業時,孩子已經學會背古詩、會與同伴交流、會唱歌、認識400多個漢字,讓孩子快樂的步入小學。
這是我親身探究關于“自閉癥”幼兒語言發展成功的典型實驗,使我深感到作為幼兒園教師在發展幼兒語言時,不光是自己要教什么,還要注重怎樣教,關注幼兒的心里,對癥下藥,才能使幼兒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二、豐富幼兒的學習和生活,收集幼兒語言表達的成功經驗,促使幼兒表達和交流的內容廣泛。
語言是人際交往的工具,孩子的交往能力從小就要培養,學前教育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作為教師,在引導幼兒語言發展時要站在幼兒的角度,教師是蝴蝶,幼兒是毛毛蟲,不要過高地要求幼兒。引導時既要有日常交往Z言也要有文學語言,教師不要忽視書面語言的引導,要讓孩子體驗書面語的美。家庭生活中,幼兒的生活學習要體現在一個完整的語言環境中,作為家長也要積極引導幼兒學會交流,促進幼兒的語言發展。給幼兒多種語言熏陶,使幼兒無時無刻不接觸語言,要隨機刺激孩子語言感官,因此我們應不失時機的在兒童語言發展的最佳期,在學前教育階段準確引導幼兒接受信息,發展語言。通過多種途徑運用多種方法,多存面、多元化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三、促進少數民族幼兒語言全面發展策略
為促進幼兒語言發展,我園進行此項教育活動開展課題研究,深入家庭、社會、開展調查活動,收集整理出切合實際的調查報告。
1、從幼兒學習需求出發。目前,在幼兒園教師共同關注的研究內容是:在幼兒園五個教學領域中滲透語言教育,隨機引導幼兒正確用普通話交流,養成良好的語言交流環境。
2、當前少數民族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學習態度調查結果表明80%的少數民族幼兒對學習的熱情較高,13%的少數民族幼兒對學習的熱情中等,7%的少數民族幼兒害怕學習。
幼兒的學習都是從語言能力學習開始,從事學前教育的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語言領域的教學能力。根據《幼兒園語言教學法教學大綱》,幼兒園的語言領域教學包括幼兒講述、語言教學游戲、詩歌教學、故事教學、日常生活中的語言培養及早期閱讀等內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應具備的能力即是教學能力,內容包括教學設計能力、知識組織和傳授能力、教學活動組織能力、課堂管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教學研究能力以及教學反思和改進能力。
從我國當前教育環境來看,學前教育在各級各類教育活動中仍然較為薄弱,尤其在中職學校對學生的語言教育能力方面的教育現狀很不理想。
一、學前教育專業的語言教育能力的教學問題
學前教育專業的語言教育能力的教學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生源質量不佳,并且學科教學時間短。
(2)該專業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缺乏實習實踐,組織實施方案過程的技能技巧不足。教案與教學意圖、實際教學出現脫節,并且教案存在機械模仿現象。
(3)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受到單一性教學方法的影響,教師在口語教學中常常沿襲傳統的單向傳授法,理論傳授方式單一。
(4)課程內容存在局限性,往往學前教育專業的口語教學只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口語技能,卻忽視了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導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不到良好的發展。
二、解決學前教育專業的語言教育能力的教學問題的建議
對于如何解決上述問題,本人根據多年在中職學校的教學實踐,提出幾點建議:
(一)進行課堂模擬教學活動,學習優秀教師經驗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是不可能完全在幼兒園里實施活動方案的。無論在智力上還是生理上,小孩子都處于較快的成長期,不同年齡的幼兒具有不同的性格特點和行為特征,所以在制定有關活動方案的時候要考慮小孩子的實際狀況,并了解幼兒園語言領域教學的基本方式。但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以為了使活動計劃更加周密,就要驗證活動計劃的合理性,教學方法的可行性。
為了使我們的活動方案適應孩子們的學習狀況,首先應該進行課堂模擬教學活動,其次觀看優秀幼師的教學視頻,從中作比較找出自身的不足,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同時還應該定期定量進行見習,尋找合適的時間在幼兒園中聯系優秀教師并在其課堂上認真聽課,善于發現他人的優點,并將其與自己的模擬課堂進行比較,以便更加容易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揚長避短,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充分體驗現實課堂,學習優秀幼師制作教案的方法并融入自己的特色,從而形成自己的教案。
(二)改革教學模式和方法,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1.改革教學模式和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幼兒園的小孩子來說,他們才剛開始接觸到學習,他們對周圍的一切事物乃至學習都抱有好奇心,尚未形成固定的學習習慣,所以教師要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學習習慣,這樣才能提高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了,從而引領他們開動腦筋思考、探究問題。為了吸引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教師必須勇于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營造有趣而活躍的課堂氛圍;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創設一些生動的問題情境,一方面可以激發孩子們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還可以使孩子們從中受到啟發。為了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與組織能力,建議讓學生參加一些有趣的人才培養活動,這樣還能培養他們的興趣,對學生以后的成長起著關鍵的作用。
2.結合學生個體差異,分組集體備課。
由于學生的智力和能力發展情況不一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差異進行分組,共同備課,這樣能使學生的智力得到有效的發揮。而學生輪流進行試講還可以避免個別學生逃避講課,講完后互相點評,這樣能更加容易發現備課中的不足之處,還能對組織環節進行及時的調整。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學生的語言教育活動設計與組織能力將會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3.綜合各學科力量,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語言教育活動方案設計與組織能力的培養必須要經過長時間的鍛煉與積累才能形成,所以要凝聚多學科力量,使學生在綜合學習的過程中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在長期的訓練中提高學生的教育活動方案設計與執行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學會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的能力。在制定教學目標之前要充分分析、理解好教學內容,并通過合適的教學方法來授課;在安排活動之前,一定要先了解活動的原則,具有良好的組織的能力,在執行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更要懂得如何照顧學生,注意學生的安全,注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活動結束后學生能對自己的安排及時作出反思以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加強讀、寫、說三個方面語言教育能力的訓練
重視讀、寫、說三個方面語言教育能力可以培養學生語言教育能力,而這三方面也是提高學前教育專業語言領域教學能力的關鍵因素。學生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訓練方案,以便自己在不同的場合中能靈活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教學想法,同時要為幼兒創造和諧、愉悅的語言氛圍。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語言教育能力,首先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因為良好的閱讀能力能使學生更快、更準確地獲取信息。
為此必須對他們進行文言作品閱讀訓練、現代文學經典閱讀訓練以及幼兒文學作品閱讀訓練。
1.鼓勵學生多閱讀。
學生要多讀我國的一些古代名著,如《三國演義》《紅樓夢》等,因為這些名著能使學生積累更多的語言詞匯,豐富學生的語言詞庫,使學生的文學內涵與內在修養得到極大的提高,那么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提升。但是要從實質上提高學生的語文修養,還要依靠學生的長期堅持,唯有不斷的努力與堅持才能形成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更好地獲取信息,以便更好地傳達信息。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讀夠一定量的經典文學作品,自然就會受到書本內容的影響,形成讀書人特有的言談舉止、氣質風范,便是人們常說的“腹有詩書氣自華”。但對于某些文言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說,現代文學經典作品更適合他們閱讀,因為現代文學經典作品的語言比較容易理解,使學生更容易產生閱讀興趣。建議他們將現代文學經典作品和文言作品穿插起來閱讀,這樣能使他們的語文知識多元化,有助于培養他們的語言應變能力。同時建議學生通過寫讀后感或者閱讀心得來評價書籍,這樣提升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歸結到底,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未來的工作對象是幼兒,所以該專業的學生也應該重點涉獵優秀的幼兒文學,甚至能夠完整背誦一些重點篇目。大部分幼兒文學作品是成人為幼兒創作的,但也有一些是兒童自己創作的,因而更能反映出幼兒的真實心理。通過幼兒文學作品閱讀訓練不僅能夠使學前專業學生更深入地感知幼兒心靈,積累幼教素材,更能為開展幼兒教育打下文學基礎。通過以上三種閱讀能力的方法訓練,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語言領域能力的培養能夠得到極大提高,他們的語言組織和調動能力也能進一步加強,優化他們的語言能力素養,為幼兒語言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2.加強書面語言訓練。
同時還要進行書面語言訓練,包括書面感受訓練和文學創編訓練等這兩個方面。為了加深學生的生活感悟,提高學生的文學素質和心理素質,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先用自己的話概括該作品或者評價該作品,然后再與同學進行討論,并把重要的觀點寫在紙上,以此鍛煉學生書面語言的組織駕馭能力。如此一來,他們未來在教學中就能更好地引導幼兒進行欣賞文學作品的語言美、感受作品的語言節奏和韻律、體會作品的情感氛圍時便會更加得心應手,使幼兒真正領會作品的感染力和藝術表現力。時間長了,良好的表達習慣就會形成,語言的運用便也會得心應手了。學生對文學內涵的思考探究能力、對美的發現與闡述能力以及合理運用詞語表達思想的能力將會有很大的提高。
除了寫讀書感受外,還可以通過文學創編訓練拓展語言能力。讓學生自己創作、改編一些幼兒文學樣式,例如歌謠、謎語、兒歌、兒童詩等。中國漢語詞義內涵豐富,只有讓該專業領域學生親自運用,他們才會更深地領悟到詞語的恰當使用環境和方法,達到最佳的表達效果。在經過大量的閱讀與寫作積累之后,學生們對于美的感悟會更深入,運用語言時也會掌握主動權,文思如泉涌。
3.加強語言表達能力訓練。
語言表達能力訓練是對閱讀能力訓練和書面語言訓練的實際運用,是學前教育專業語言領域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作為幼兒教師需要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實現這一目標,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應進行多層次、多類型的口語訓練,如說話能力訓練、朗誦能力訓練、演講能力訓練等,在這些能力訓練中他們將會不自覺的融入之前的閱讀和書面訓練的內容,給他們的語言表達增添色彩,充分體現他們的文學語言的積累成果。并針對每一次活動,開展自評和互評,教師指導學生反思。久而久之,學生在通過自我思考分析后,從閱讀和生活中就能提煉出獨特的思想內涵,從而更深入、恰當地引導幼兒感受文學作品的美。
此外,教師還要善于透過學生的語言文字來感受學生的內心,對于學生的審美觀要給予客觀恰當的引導,不僅要使學生感知美丑善惡,還要重視正面激勵,培養學生對美的認知與向往,學生能感受語言運用優劣的各種效果。
(四)加強師資力量培養
中職學校的師資主要來源于高等師范院校。各高等院校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招生不能夠刻意降低門檻,對于語文等語言類學科的成績有一定的要求界限。同時,國家要加大對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高等院校延長語言類學科的教學時間,進一步鞏固該專業學生的語言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學前教育專業語言領域教學能力作為中職學前教育中這一專業的重要板塊,對學生的語言領域的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在進行該專業的教學工作時,便應緊扣當前不斷變化的教學現狀,并在此基礎上做出針對性的改進,將培養學生語言領域教學能力的新理念滲透到教學工作當中,由此實現教學效率及質量的進一步優化,為幼教事業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
關鍵詞:幼兒園 一日生活 語言能力 發展
這個學期我園組織教師學習了廣東省幼兒園一日活動指引,指引指出,幼兒的一日活動包括生活活動(入園、飲水、餐點、如廁、盥洗、午睡、離園)、體育活動(集體活動、自選活動、早操或課間操)、自主游戲、學習活動(活動準備、活動實施、活動評價),作為教師要如何充分利用一日活動中各環節有機結合來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呢?以下是我在教學實踐中得到的幾點體會:
一、在一日生活中的生活活動中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一)入園環節。孩子們來到幼兒園,堅持主動和孩子打招呼,同時我也注重孩子同伴之間早上入園的交流。另外我會堅持每天抓住時機主動跟一些幼兒進行交談,多創造機會給幼兒多說,如有沒有開心的事情要告訴老師、昨晚看了什么好看的圖書能和老師分享一下嗎等等。
(二)餐點。首先是餐前,在中小班我會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適合他們的故事,在講故事的時候聲情并茂,通過自己夸張的語氣、語調向孩子們傳達故事中的情感。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到語言的熏陶,然后我會以故事中的內容向孩子們提問,豐富詞匯,以加深幼兒對故事的記憶與理解。在大班我會每天請孩子輪流播報前一天晚上在電視(手機、報紙)上了解到的值得分享的新聞。有時也會通過家長配合,讓孩子們在餐前講故事進一步發展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膽量等等。其次是餐后,進餐結束后,一句“我已吃好,請你慢用”,讓孩子們學會文明用語。吃完飯后,有時我會讓幼兒坐在教室走廊,輕聲交談,有時我會給孩子一個話題讓孩子去談論。比如:你們喜歡什么戶外活動,為什么?有時也會讓幼兒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書讓幼兒邊看邊說,與同伴交談圖書內容等。
(三)午睡。午睡前的散步,也是一個很好地機會。有時我會給孩子一個話題,讓他們觀察并回答,比如:幼兒園哪里有變化啊、你們發現春天在哪里啊等等,有時我會讓幼兒見事論事,如中午飯吃了些什么、你們最喜歡吃什么菜、你們猜快遞叔叔送來的是什么等等。或讓幼兒不用排隊隨意走,讓他們在比較輕松的環境自由交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午睡時,組織幼兒脫衣上床,安靜躺好,收聽一些睡前故事,開闊幼兒的眼界,拓寬他們的知識面,培養幼兒愛好文學及養成傾聽的好習慣。
二、在一日生活中的體育活動中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體育活動是幼兒在玩中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最佳途徑之一。如:《好玩的報紙》,報紙有什么玩法?你是怎么玩?兩個小朋友可以怎么玩?三個小朋友可以怎么玩?全班小朋友可以怎么玩?在玩中引導幼兒思考并表達,接著組織幼兒與同伴探索交流,最后與全班交流。另如:《小青蛙跳跳跳》,我會先示范跳躍的方式,再請幼兒講述并討論我的動作要領及注意事項,接著請一名幼兒模仿我的動作進行活動,再請其他幼兒說說他是怎么樣做好這一動作的。兒歌是幼兒學習語言的良好媒介,不僅培養了幼兒的語言傾聽習慣,還可以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在早操或課間會選擇形象生動、富有童趣、朗朗上口,易于幼兒理解的兒歌,如《動物模仿操》、《禮儀操》等等,讓幼兒常用兒歌學說話。
三、在一日生活中的自主游戲活動中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幼兒園一日活動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幼兒園一日活動指引表指出,幼兒自主游戲的時間不少于1小時,所以說自主游戲是幼兒一日活動的重點。那如何在自主游戲中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呢?一是注重自主游戲環境的創設。自主游戲可以為幼兒創造最有意義、最真實的語言環境。因為幼兒學習語言,都要與周圍現實的人、物、大自然及社會現實緊密相連,通過各種感官直接感知,聽、看、觸摸、嘗、聞等等,獲得周圍的一切知識,繼而發展語言的。所以我會在幼兒自主游戲提供安全、種類豐富、層次多樣的游戲材料及器械,讓幼兒與材料、教師、同伴積極互動,促進幼兒全面發展。二是堅持讓幼兒做自主游戲計劃,隨抽幼兒說說自己今天的計劃,如XXX小朋友選擇了建構區,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強的幼兒會說詳細完整,對于語言能力較弱的幼兒,他可能只說我要進建構區。我接著會用啟發式的語言繼續問:你想去建構區玩什么?你想搭建的高樓是什么樣子的?你準備和誰一起用什么樣的積木來拼插?這樣孩子在玩的時候就會按照自己的預定方案進行搭建,同時他們也會提出自己的一些觀點及創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同伴交流分享。三是為幼兒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識水平,為幼兒提供了大量有具體意義的、形象生動的閱讀材料,擺放在圖書角,讓幼兒自主地選擇閱讀材料,自主地進行感知、體驗、探索。
四、在一日生活中的學習活動中發展幼兒語言能力
在幼兒學習活動中,我通過引導和提示,幫助幼兒運用Z言進行講述,促進幼兒想說、敢說、愿說,來提高幼兒的表達能力。一是注重通過幼兒園的語言學習活動發展幼兒語言能力。幼兒園的語言學習活動包括談話活動、講述活動、聽說游戲、文學活動、和早期閱讀的方式。這些都是在引導幼兒學會運用簡單的詞匯、句子,逐步培養他們連貫說話的能力。二是在數學領域教育活動中隨機滲透語言教育。如小班的數學活動《上下》認識方位詞中,我先讓幼兒聽音樂玩小游戲向上拍拍手、向下拍拍手、向前拍拍手、向后拍拍手,接著為幼兒設計一個水果店情景讓幼兒觀察,讓幼兒在操作中要用完整的話使用方位詞如“XX在XX的上面,XX在XX的下面”,接著延伸到其他情境中,小朋友不僅認識了方位詞,還能遷移到其他情境用較連貫的語言上下表達物體之間的上下關系。三是在科學領域教育活動中隨機滲透語言教育。如大班科學活動《溶化》中,我為幼兒準備需要的實驗材料(果珍、白砂糖、冰糖、硬糖果、精鹽),我引導幼兒觀察了果珍、冰糖和硬糖的溶化過程,讓幼兒在描述和討論中提出自己觀點與想法。接著我讓幼兒通過實驗、操作等動手做的方式進行科學探究,記錄、表達和交流他們的探究活動,最終得到科學的結論。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省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S].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