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優化營商環境存在的不足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多次召開區委常委會議、區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審定“放管服”“一次辦好”改革工作方案。制定下發《關于深化“一次辦好”改革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提出“3個支撐、16項專項行動”,細化了25項改革任務,我局也按照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實施流程再造推進“一窗受理、一次辦好”改革的十條意見》(魯政辦字〔2019〕149號)要求和市委、市政府關于“對標先進、流程再造”的部署進行了充分落實。
(一)扎實推進簡政放權工作。一方面,強化行政權力事項承接及下放。2016年以來,共分10批次動態調整我區行政權力事項,共調整、取消、承接落實618項區級行政權力事項,委托下放區級行政權力事項40項。另一方面,扎實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2018年12月,我區在全市率先一次性完成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按照“硬抽人、抽硬人”原則,劃轉業務骨干47人,劃轉 24個單位的176項行政權力事項。對所有審批事項流程進行重新梳理、壓縮,審批辦理時限平均提速66%,業務最高提速達95%,審批流程壓縮一半以上。
(二)持續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制定了《關于推行跨部門聯合“雙隨機”抽查監管的實施意見》,對同時涉及多層次、多部門的檢查事項,實現一次性聯合檢查,全面推行跨部門“隨機抽查”。27個區直部門全部制定出臺了監管制度和辦法,建立完善了事中事后監管制度體系。在市場監管、安全生產等領域分別建立隨機抽查標準,提升監管的公平性、規范性和有效性。
(三)全面推進“一次辦好”改革。一是制定公布“一次辦好”事項清單和服務標準。2018年底向社會公布我區40個部門單位“一次辦好”事項清單1289項,其中,行政權力“一次辦好”事項1019項、公共服務“一次辦好”事項270項,實現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一次辦好”全覆蓋。二是強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支撐。大力推進“一網通辦”,全區一網通辦率達86.36% 。著力推行“不打烊”自助服務和智能服務,在區政務服務中心設立24小時自助服務區。三是實施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開展優化企業開辦行動,設立企業開辦專區,全面推行企業開辦“一窗通”, 全面優化開辦流程,實現了1個小時完成從企業注冊登記到公章刻制、稅務和社保登記全流程。推進不動產轉移登記“一次辦好”,整合不動產和稅務窗口聯合辦公,真正實現了“一窗受理、一次辦結”,半小時完成不動產轉移登記。優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定了《河東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實現投資建設項目全過程審批時間最長控制在73個工作日以內,精簡類工程建設項目控制在24個工作日以內。推進工業標準廠房建設,推動全區節約集約用地再上新臺階。截至2018年底,全區已建成標準化廠房38.8萬平方米,超額完成上級下達的33萬平方米的任務。全面提升便民服務水平。清理無謂證明,調整取消了27項證明和蓋章類材料。組建沂蒙紅色志愿服務隊伍,構建三級代辦服務體系,為企業群眾提供“保姆式”代辦服務。區政務服務中心窗口全面取消材料復印件,實行證照免費郵、材料免費印。
(四)大力開展流程再造。重點實施“4×4”系統工程,突出“一門全辦、一窗受理、一鏈辦理、一網通辦”四大環節,聚焦“營商環境、民生服務、監管效率、制度創新”四大領域,健全“你提我改、幫辦代辦、無權否決、動態優化”四項機制,著力推進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間、減費用“四減”行動,提升企業和群眾辦事便捷度。推行“告知承諾制”“容缺辦理”審批改革。在全市率先推行“告知承諾制”,對公共場所衛生許可、出版物經營許可、建筑工程施工許可、食品經營許可等9項審批事項通過施行告知承諾制代替現場審核。制定印發《河東區政務服務事項容缺辦目錄》,集中推出首批83項政務服務事項可“容缺受理”,各類容缺材料117條。
二、我區營商環境存在的問題
(一)部門壓力傳導不夠。召開了“放管服”和“一次辦好”改革工作會議,對相關工作進行了工作安排和任務分解,但壓力傳導不夠,沒有一抓到底,盯緊盯死。2018年省里組織營商環境評價,我區綜合成績列全省第48名,未進入第一梯隊。深化“放管服”改革,作為一項長期性的工作,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個別部門單位抓改革工作的恒心和韌勁不足,對“放管服”“一次辦好”改革工作的艱巨性認識不足,有懈怠情緒,未及時跟上改革步伐,窗口工作作風不扎實、服務效率不高等問題仍時有發生。部門間工作不平衡,個別部門單位對“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重視程度不夠,缺乏回應群眾關切、接受社會監督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推進工作考慮企業群眾需求不夠,思想不夠解放、改革不夠積極。受場所、專網等因素影響,人社、醫保等部門一直未進駐區政務服務中心,“三集中三到位”沒有完全落實。
(二)行政審批服務創新不足。一是思想不夠解放,與發達地區相比,個別部門及人員在行政審批制度創新及流程再造方面思想不解放,改革創新意識不足,根據上級出臺文件抓貫徹落實較多,創造性、突破性開展工作較少。二是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局囿于條條框框,不敢打破常規先行先試。比如,天津港保稅區對環評實行告知承諾制,審批環節取消現場勘察,值得我們借鑒。三是流程還不夠優化,個別審批事項存在互為前置現象,影響了行政審批效率。比如校外培訓機構審批涉及到市場監管、教育 、住建消防等上級部門規章、規定互為前置,導致辦事群眾辦事多頭跑。四是對行政審批中介機構的監管不到位。中介機構業務主管部門缺少約束中介機構服務時限的有效抓手,雖然通過一系列改革,政府部門提供審批的時限不斷壓縮,但是審批全流程的時間壓縮不明顯,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不強。
(三)便民服務標準不高。一是“店小二”意識樹立的不牢,沒有真正做到換位思考,不能真正從辦事群眾角度考慮問題。比如,群眾反映到政務服務中心辦事停車難問題,還沒有系統解決。二是服務標準還不高,滿足于辦成事,缺乏精細化、個性化服務。三是個別基層單位受限于機構改革思維,對于行政審批服務局下放、委托的事項不敢接、不愿接。區里委托下放的40項審批服務事項,各鎮街承接的還不到位。四是基層信息化建設相對薄弱,在窗口、柜臺設置、信息化設備以及便民服務設施的配備上與發達地區相比還需大力提升。基層便民服務及代辦服務工作人員,大多為鎮(街)及村居(社區)人員兼任,與發達地區通過面向社會招聘輔助人員從事基層便民服務工作相比,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四)審批與監管銜接不暢。審批與監管難以有效銜接,審批與監管責任劃分邊界不清。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后,將原來一個部門的審批監管職責一分為二,審批和監管原本在一個部門進行的內循環轉變為兩個部門間的外循環,申請人在審批環節的行為由誰負責監管存在盲區。比如,法律規定吊銷行政許可證的行政處罰由發證機關實施,行政許可事項集中后,區行政審批服務局為發證機關卻沒有行政處罰權,行業主管部門有行政處罰權卻不是發證機關,因而對這類行為的處罰職責難以確認。
(五)信息化智能化支撐不足。一是自助服務建設起步晚,剛在區級全面推開,沒有延伸到鎮街。二是宣傳發力不到位,全程網辦率雖然達到86.36%,但辦事群眾很少通過網上辦理,網上政務服務平臺使用率不高。三是基礎信息資源庫建設滯后,人口、法人單位、電子證照等重點基礎信息資源庫建設還沒有落到實處,制約辦事效率。
(六)信息系統孤島現象依然存在。一是縱向信息不順暢。由于省市地方數據平臺之間未全面實現數據共享,導致相關部門在辦理行政審批事項時,需要重復錄入相關信息,費事費力,影響群眾的辦事效率。二是橫向信息不順暢。目前有些部門建有各自的信息系統,而這些系統之間往往互不相容,導致“信息孤島”的存在,造成資源浪費。比如,原市場監管局的企業注冊系統、食藥監部門的食品類許可證系統尚不能與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實現數據的無縫對接,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審批效率的提升。三是政務服務平臺不夠優化,與南方發達地區相比,我們的政務服務平臺實用性、穩定性、人性化不足。
三、下一步的工作措施
行政審批工作已經向縱深推進,開拓創新、與時俱進是當今社會一個永恒課題,也是做好各項工作的首要任務。只有樹立營商環境的創新意識,才能適應新形勢,實現營商環境的提升。
(一)全力推進“放管服”改革的各項工作。在抓好面上改革推進尤其是省推進“一次辦好”十大專項行動工作落實的基礎上,針對各責任單位在落實“一次辦好”、優化環節流程、精簡申請材料、壓縮辦理時限、前置審批、信息共享、服務態度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認真梳理匯總,實行責任認領,將問題和整改通知書面交由各責任單位,進行限期整改,確保高質量完成各項改革任務。同時,推進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研究制定銜接落實的具體措施和辦法,加強業務指導及培訓,盡快實現就近能辦、多點可辦、一站快辦,進一步優化提升政務服務水平。
(二)深入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全力抓好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各項工作的貫徹落實,按照“審管分離、權責一致”的原則,厘清與其他職能部門的權責邊界,加強部門之間協同配合,建立信息共享、審管互動、雙向反饋的工作機制,及時研究、協調、解決審批過程中的重要問題。
一、當前基層工商所行政執法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工商所整體執法水平亟待提高
歸納起來,工商所整體執法仍存在三種現象:一是“重罰輕糾”現象。通過調查,發現一些工商所在執法辦案時,只注重對當事人罰款,而對違法行為可能產生的嚴重后果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去糾正重視程度還不夠,雖然有些地方也在市場中推行了“警示預警”制度,但在實踐中,這種制度沒能被很好的貫徹,這在執法中就走進了“重罰輕糾”的誤區。具體表現形式有:1、只罰不糾。即對市場上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的行為只罰款,對已售出的存在嚴重隱患的產品不認真追查;2、只打不追。一些工商所只對查到的問題進行處理,而對表面現象背后的隱患問題不注意追查。3、手段單一。通過我們對部分工商所處罰文書的調閱,發現部分基層執法人員對行政法律規定的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領會不深,處罰決定書的處罰條款往往只有罰款一項,不會運用警告、通報批評、限期改正、責令停業整頓等措施,致使某些違法人員誤認為執法機關只要罰款,不管糾正。二是“重實體、輕程序”現象。這類現象通常表現為:1、隨意簡化程序。其一,將一般程序案件作簡易程序案件處理。簡易程序只適用于罰款和警告兩類,而且罰款的幅度法律也有明確規定,但在基層執法實踐中,有的執法人員將沒收財物、停業整頓的案件作為簡易程序案件,有的將罰款幾千元的案件也以簡易程序處理,一味圖簡單省事。其二,任意簡化某個程序中的某些環節。如在簡易程序案件中,有的執法人員往往就只給當事人開一張處罰決定書,省略了亮證、告知等現象。2、有意規避法定程序。其一,對行政處罰案件進行變通處理來規避法定程序。一些被處罰的當事人為了自身利益和聲譽,要求工商部門不要下處罰決定,自己以變通的方法交罰沒款,如交贊助費或交管理費等,這樣既可以將不計入成本的罰款變為計入成本的各項費用逃避稅收,又可以抓住工商部門的把柄,牽制工商部門以后對自己的查處。其二,執法人員主動與當事人協商來規避法律。少數工商所鑒于當地執法環境,社會各方面的壓力很大,一些執法人員為了盡快結案、息事寧人,就主動和當事人協商行政處罰的種類和幅度,只要談妥,就憑當事人的認識材料處罰。但這種行政處罰只要當事人提起復議或訴訟,工商部門將必敗無疑。3、故意違反法定程序。這些程序包括回避程序、調查程序、告知程序、時效程序等。有利害關系的不回避、進行調查時不亮證、勘驗后不請鑒證人簽名、符合聽證條件的不告知聽證權、采取先行登記保存超時限,這些問題許多執法人員覺得無關緊要,但在訴訟中往往就是這些小細節成為工商部門的死穴,只要當事人訴諸法律,工商部門極有可能“吃官司”。三是“重證據、輕規范”現象。這種現象集中體現在基層工商所的大量案卷文書中,一些工商所法律文書的制作在實踐中不規范,歸納起來,主要有:1.有的文書沒有執法人員的簽名;2.有的案件當事人在文書上不簽字,只按手印;3.有的詢問筆錄修改過后不要求當事人簽名;4.處罰決定書和罰沒收據上的當事人不一致;5.收集的證據沒有提供人簽字,證據來源不清;6.現場檢查筆錄和詢問筆錄內容過于簡單,不反映違法事實和違法現場涉案物品的數量、質量和狀態;7.復議期間和復議機關交代不準確等。
上述三種現象的發生和存在,極大地影響了工商所的執法工作,雖然近三年來,我市基層工商所在執法辦案的數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每年工商所辦理的案件占案件總量的百分比達到了%,但大案要案很少,萬元以上的案件比率只有%。究其原由,主要有以下幾點:
1、工商所缺少綜合執法人員。現有的不少執法人員以前從事的是個體或企業專管工作,大多沒有系統涉獵過執法知識,這就導致他們不熟悉法律、法規,不懂得執法程序、執法技巧及有關查帳、取證等專業知識,因此,這一部分人在辦案過程中往往問題不斷。
2、少數辦案單位和執法人員思想偏差,存在一切向“錢”看的傾向,對已經流向市場、存在隱患的涉案物品的危害性認識不足,而且存在怕麻煩、怕費事、怕人情、怕出錯的消極畏難情緒,認為差不多就可以了,沒有必要深究不放。
3、是綜合執法手段不強,工商執法依據不足。在眾多工商執法法規中,有執法力度和強制措施的甚少,而且可操作性不強,這就導致行政執法依據不足,手段不硬,難以達到理想的執法效果。
(二)基層執法體制不盡完善
這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兩個認識”不統一
一是縣局各股室對執法辦案工作的觀念認識不統一,重視程度不統一,指導力度不統一,難以形成合力。出于職責本位考慮,公平交易局側重于執法辦案,法制股側重于執法監督和案件質量,辦公室或財務股側重于收支和財務紀律,各業務科室則偏重于各自業務范圍內的事。這本十分正常,但涉及執法辦案工作時,往往出現各持各的態度,各出各的力,各支各的招,很難協調一致形成合力。
二是縣局機關各股室對基層分局(所)具體執法辦案的指導意見不統一,基層難以執行。由于職責不同,各有側重,各科室站在不同角度考慮問題,發出指導意見。意見的不統一,甚至相左,讓基層很難應對,有的直接影響到辦事效率和執法效力。
2、“三個方面“不完善
一是機構設置方面,仍然存在著職責交叉問題,沒能很好解決統分結合的矛盾。如縣區局的公平交易局、直屬局、市場監管往往三管齊下,一項工作,工商所往往以一對三,做無用功,導致基層工商所彼于應付。
二是人員培訓方面。上級對基層工商所培訓滯緩,沒有很好解決執法指導的問題。基層所精通法律、懂業務、善執法的業務骨干非常少,能辦案、有經驗的經檢人員不成比例,現行的培訓工作明顯存在不足,從各縣區局自行組織的培訓來看,一是培訓的內容滯后,新的法律、法規或規章出臺,上級機關不能及時進行培訓,如何運用,只能由基層去摸索;二是培訓的方式落后,所舉辦的執法培訓多是從規范角度講述不能怎樣做,禁止怎樣做,至于可以怎樣做,應對問題可以怎樣變通適用,無這方面的培訓指導。這就使得執法培訓在指導性、實用性上大打折扣。
三是在執法機制和裝備方面,首先是機制不活。縣區一級只制定了嚴格的懲罰措施,有明確的責任追究機制,但激勵機制明顯不足。出現了這樣一個不合理局面:執法辦案存在過錯追究,不執法辦案則無任何責任追究,導致“干事的人是非多”的現象發生,使執法人員的積極性受到了挫傷。其次是裝備落后。從我市整體情況看,仍有個工商所沒有執法車輛,占基層工商所的%。至于微型攝相機、現代化的檢測設備等更是寥寥可數。再有就是辦案經費難支,在調查中,發現相當一部分工商所由于經費的問題已經影響到日常監管執法。有的工商所苦于拿不出檢測費,甚至放棄案件辦理。
3、“四個矛盾”較為突出
一是高標準要求與低素質狀況的矛盾。機關股室順應依法行政和監管方式改革的需要,對于指導、規范基層分局(所)執法辦案工作,提出了較高要求,而基層執法隊伍的整體素質不盡如意,其實際執行能力與預期要求相距離甚遠。這是一個長期性的根本矛盾。同時,執法人員嚴重不足也是制約基層工商執法的一個重要問題。例如,以我們調查的無為縣蜀山工商所為例,該所一線在編人員僅8人,承擔著轄區5個鄉鎮、3個綜合市場、780戶個體工商戶和211戶個私企業的監管任務,其難度可想而知。另外,年齡結構偏老的問題也是我們在基層調查所遇到的一個突出問題,以無為縣局石澗工商所來說,該所在編的一線7人當中,35-40歲的2人,40-50歲的1人,而54歲以上的竟達4人,年齡結構嚴重老化。這與我市自管理體制垂直以來一直很少進人有著很大的關系。由于后續力量不足,目前,我市有個縣局的個工商所人員缺編,平均只有5-6人。
二是實行剛性標準與謀求彈性空間的矛盾。不管是法律、法規的硬性規定,還是各種辦法、規定、制度及考評標準等,均體現了對基層執法工作的剛性約束。而基層在執法辦案過程中,希望在操作上給予盡可能大的彈性空間。就是說原則性與靈活性的度難以掌握執行,不能很好地做到因所制宜、因案制宜。基層埋怨機關箍得過死,機關指責基層隨心所欲。
三是指導不力與落實不夠的矛盾。站在基層工商所的立場上,現實隊伍素質狀況,使得基層執法辦案需要強有力的業務指導和工作支持,希望機關各科室能很好地發揮指導、參謀、協助、支援等作用。但由于機關股室人員的調配受多種現實因素的制約,實際素質達不到指導職能的內在要求,指導、協調作用體現得并不充分。在這種情況下,基層反映機關股室指導不力,不無道理。站在機關股室立場上,很好的工作安排、工作調度,因為基層的認識偏差、執行不力而流產,達不到預期效果,則是基層落實力度的問題。正反兩方面的問題,都是今后加強基層執法工作中應著力解決的現實難點。
四是職能辦案機構與基層分局(所)爭搶案源的矛盾。應該說,這是一對積極的競爭矛盾,但問題是在競爭中形成了互不信任、互不理睬的“兩張皮”局面。按理,縣局公平交易局是辦案的指導、協調機構,是系統各基層分局(所)執法辦案的總“頭目”,但由于公平交易局和各基層所均承擔有很重的預算任務,迫于預算任務壓力,在辦理案件上產生了爭搶案源的“分灶吃飯、單打獨斗”的局面。公平交易局忙于自身辦案、辦大案,無暇顧及指導基層辦案,基層發案后欲獨立完成,不愿請公平交易局參與辦理。這種只分不合的狀況,分散了有限的辦案力量,發揮不了整體合力優勢,體現不了執法辦案的拳頭作用。
(三)基層執法環境亟待改善
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的突出問題:
一是多頭執法的問題突出。如與質監、衛生等部門職能重疊,執法范圍模糊不清,常常出現某些領域的交叉執法、重復執法。例如,今年8月份,無為縣姚溝、蜀山、白茆等地有不少經營戶反映,在今年6月份工商部門己對他們經營的商品進行了全面檢查,可未隔幾天,縣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又對他們出售的奶粉進了抽檢,并對其中3戶下了處罰通知書,要給每戶幾千元的處罰。類似這樣的例子,在鄉鎮還有不少。
二是孤立執法。具體表現:許可審批部門發放許可證、批準文件或者吊銷、撤銷許可證(或批準文件),并不主動通知工商部門,完全靠主體當事人自覺行為來溝通。反過來,即使工商部門對主體當事人作出了吊銷營業執照的行政處罰,也僅僅只公告而已,各行政許可部門仍然按照本部門的規定作出行政許可行為。孤立執法,缺乏有效的行政執法鏈接,必然影響工商部門的行政執法效力。
三是協作困難。當出現暴力抗法事件時,工商部門只能依靠公安部門來處理;當事人拒不履行處罰決定書規定的義務時,只能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但此時的工作主動權已不在工商部門手中,公安、法院的辦事效率如何,提出怎樣的要求或條件,工商部門只能看別人的臉色行事。高門檻、高成本的執法協作,使基層工商部門始終處于十分尷尬的境地。
四是執法“死角”較多。基層工商所管轄的區域一般在農村,隨著農村購買力的旺盛,在城區監管較嚴的情況下,違法分子往往認為,廣大農村是消費的金礦,也是有關管理部門不設防的空檔、薄弱處,他們紛紛將大批假冒偽劣產品從城市向農村進軍,發生在農村的違法案件逐漸增多。而根據目前工商所的職權,許多案件不能處理或處理的力度明顯不足。相對于城區來講,農村經營者的法律意識相對較差,各種違法行為相對較多,對抗檢查的心理較強,過激行為也較多,查處難度較大。農民的法律意識不強,缺乏舉報違法行為的主動性和責任性,自我保護意識薄弱,普遍存在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或為了那么點吃虧,何必去較真的思想,既讓違法者有機可乘,客觀上縱容和助長了各種違法經營行為的產生和蔓延,又影響了工商機關對各種違法行為的查處。例如我們在調查中就發現,執法人員在檢查經銷假煙的商店時,圍觀的農民就說,假煙便宜,又不會吃死人,查它干什么。在這樣的環境中執法,難度是可以想象的。
五是執法(或處罰)難。現在,在基層工商行政執法過程中,說情太多、干預太重、執行太難等問題較這突出。現代通信聯絡的發達,使得案件的說情越來越多,原則在人情的攻勢下往往會作出讓步;行政干預過重的問題還一時得不到很好解決。處理好服務企業、優化環境與強化監管執法力度之間的矛盾很難把握。基層工商所執法更是兩頭為難。在被調研的無這縣石澗工商所反映,基層工商所的很多工作普遍處于“兩難境地”,無論做好做不好總有一頭不滿意,例如,既要依法嚴把糧食、棉花市場主體的準入關,又要為鄉村財貿任務的順利完成,而給糧食、棉花的收購、加工企業“開綠燈”、創造“寬松環境”;既要完成上級層層下達的報刊征訂任務,又不得違反“自愿征訂”原則的紀律;既要加強市場監管,但又沒有必要的經費保障和檢測檢驗設備;既要打假除劣,但又沒有及時、有力、低成本的執法手段等等。至于執行難,是說不清道不明,一個案件辦結后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又要過新一輪人情關。何況法院是否將案件執行到位,申請人無法監督。我市無為縣開城工商所在查處一起無照經營案件時遇到執行難的問題,后通過法院輾轉反復近3個月才把案件辦結,費用化了好一筆,雖然有一定的社會效應,但實際上得不償失,類似這樣的案件,在我市為數不少。
在這次調研中,基層工商所在普遍反映執法難同時,還涉及到暴力抗法的問題,以無為縣局為例,近年來,該局基層工商所遭遇暴力抗法的事件,先后有5個工商所的11名基層執法人員在執法中受到了暴力侵擾,1名執法人員受傷。近3年來,全市工商系統共發生暴力抗法事件起,先后有名執法人員受到侵害。
綜合分析影響基層執法環境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我市經濟水平總體發展不平衡,就業形勢不容樂觀,下崗再就業人員不斷增多;同時做生意難,無照經營者也不斷增加,經營者素質良莠不齊,等等,給基層執法帶來很大阻力。
二、消費者自我維權法律意識不強,客觀上縱容和助長了各種違法經營行為的產生和蔓延。從我市四縣一區查處的案件來看,由投訴發生的比例是相當低的,只占年案件量的%。消費者缺乏舉報違法經營行為的主動性和責任性,影響了工商機關對各種違法經營行為的及時查處。
二、強化基層工商所執法的幾點建議
1、配強人員,建立一支相對穩定的高素質執法隊伍。目前的執法隊伍現狀,較難適應日益復雜的行政執法重任,理應結合機構改革和公務員制度的實行,將人員力量合理地向執法崗位傾斜,配齊配強各類執法業務人員,逐步加大執法力度。可以通過考評考核,盡快把那些政治、業務素質過硬的人員充實到執法崗位,并通過循環考評淘汰制度,優化執法隊伍。同時,由于勝任執法工作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在系統培訓的基礎上,盡可能穩定這部分人員,不能“走馬燈”似的調換,以保證執法穩定性、連續性。
2、優化環境,為基層創造相對寬松的執法條件。特別是縣(市)局機關,要重點解決暴力抗法的應對、解決辦案手段的不足、解決案件的有效執行、解決與相關職能部門的執法鏈接、解決地方行政干預等問題,為具體執法辦案工作減輕阻力,排除干擾,并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3、改善裝備,解決基層辦案交通、通訊、經費支出等困難。必要的執法裝備是提高執法效力的有力保證。目前,相當一部分基層分局(所)沒有配備辦案用車,攝像機、照像機等還沒有提到議事日程,至于辦案經費也沒有實行單項列支、專款專用,而是隨收支兩條線的財務帳一同周轉,支出困難,這與執法辦案快速反應的基本要求不相適應,應盡快解決。
4、把握原則,科學處理好嚴格執法與規范約束的關系。本部門自上而下有關執法的指導思想和原則,雖然看不見,但實實在在的影響基層執法工作。在基層隊伍素質還不能一躕而就的前提下,必須注意把握鼓勵執法辦案與嚴格執法約束之間的平衡。沒有執法辦案的規范是空洞無物的依法行政,基層的執法工作,走“發展-規范-再發展”的路子。在指導執法辦案方面,堅持循序漸進、松馳有度的原則,既不能一味強調案件的高質量而箍得過死,也不能一味強調加強案件辦理而放松質量要求。在這一問題上,統一發展觀念、統一執法思路、統一操作原則、統一考評標準,十分必要。
5、基層工商所要積極抓住工作的重點、難點和社會熱點,作為改善執法環境,樹立工商形象的突破口,并以此帶動其它工作的開展。例如,可結合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大力查處與人民群眾利益息息相關的違法經營行為(例如欺詐消費、虛假宣傳、假冒偽劣等違法行為),樹立起切實為群眾辦實事的良好執法形象。同時,要善于抓住執法機遇,營造執法聲勢。如對電子、電腦游戲、網吧和各類娛樂場所的整頓,基層工商所要在轄區開展有力的執法行動,堅決取締無照經營電子、電腦游戲場所和各類無照經營美容院茶室、舞廳,對娛樂業中存在的各類違法經營行為進行嚴厲查處,進而樹立工商執法威信,獲得群眾的好評。
關鍵詞:加盟關系;加盟費;加盟商;加盟品牌;創新活力
一、概念
1.加盟費:被特許人為獲得特許經營權而向特許人支付的一次性費用。
2.加盟品牌:具有授權加盟資格的品牌持有者,經營品牌的特許人。
3.加盟商:加盟品牌授權下的經營者,品牌經營的被特許人。
4.加盟關系:加盟品牌對加盟商進行特許授權后雙方形成的雙向關系(由于加盟關系形式的多樣性,所以本文的討論范圍也在特許經營這一范圍內)。
二、加盟雙方選擇加盟與被加盟的原因
在加盟雙方確立加盟關系之前,加盟雙方的選擇加盟動機促成了加盟關系的形成,這一動機分別來自于加盟商和加盟品牌。
1.加盟商
(1)加盟商自身缺乏產品和技術及其他方面資源,需獲得加盟品牌的支持。出于對自身短板的不自信,包括產品和技術優勢為主要的原因導向,使得加盟商選擇了有產品和技術做支撐(硬件條件),具備完善的組織管理能力及品牌影響力(軟實力)的加盟品牌作為加盟對象。
(2)加盟商認可加盟品牌。當加盟品牌通過“秀肌肉”的形式展現了自身強大的實力后,必然會吸引到一部分人對其關注,加盟者是這一行動的直接參與者,并作出了具體加盟行為。
(3)消費者認可該品牌。除了加盟商認可品牌外,作為品牌的消費對象,“消費者”認可品牌比加盟商認可該品牌更有說服力,在這里,消費者的消費行為促成加盟商的“付費”行為。
(4)利益的驅動。通過加盟能夠較為迅速的帶來品牌資源和消費者的認可,催生經濟利潤。
2.加盟品牌
(1)為了獲得經濟利潤。企業以經濟目標做為活動目標,加盟作為一種低投入高產出的收益方式,面向廣大目標群體,吸引加盟商加盟可以獲得一定的經濟利潤。
(2)提升品牌影響力。由于加盟商的區域分散性,所以被加盟會經濟而有效的擴大品牌區域分布率,這種分布的廣泛程度會直接提升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可度,進而提升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
(3)減少加盟品牌“被山寨”的風險,品牌被加盟一方面提高了產品覆蓋率,提升品牌影響力,另一方面也會對同類別品牌競爭對手和潛在競爭對手在數量上形成壓力,減少競爭對手在加盟區域的布局動機。
(4)加盟關系作為值得信任的伙伴關系,擴大品牌共識體的范圍,增加加盟雙方自信。
三、加盟雙方創新活力不足的原因
在品牌經營過程中,由于經營活動缺乏創新活力,以至于影響了品牌的長期發展。而導致加盟雙方創新活力不足的原因來自于:加盟商、加盟品牌、雙向關系。
1.加盟商
(1)部分加盟商本身缺乏創新意識。加盟商加盟后創新活動的基礎是創新意識,缺乏創新意識是影響加盟商創新活力的思維本質問題。
(2)加盟關系的確立使得加盟商沒有了資源顧慮,造成對既有資源過分依賴。在加盟關系確立的過程中,加盟費是加盟雙方交易的基礎,且這筆交易是值得信任的。通過加盟費,加盟商自然認為可以獲得保值的加盟項目,享受加盟品牌提供的資源和服務項目,借鑒加盟品牌長期的成功經驗,加盟者自信可以長期處于一個富足且穩定的狀態,這種長期對既有資源的滿足感會嚴重影響加盟商創新活力。
(3)加盟商本身力量薄弱,沒有對產品和技術的控制力。據上文提到加盟商選擇加盟的原因第一要點(加盟商自身缺乏產品和技術及其他方面資源的支持),一般情況下,加盟商不具備對品牌產品和技術以及其他方面的控制力,所以在加盟后,仍然會受加盟品牌的控制,很多時候創新活動受產品和技術方面的困擾,這種非經濟因素的困擾導致創新受限,把本該有的對產品和技術的創新轉移向經營方式的創新,所以加盟商創新可見的也多是對當前的管理思路和產品可塑外在的創新,難以實現結構性的創新。
(4)創新活動不受加盟品牌的支持,創新要面對高成本的風險。加盟品牌出于對品牌發展的長遠考慮,所以更加愿意選擇平穩的發展和自上而下的創新活動,所以加盟商的創新活動不受加盟品牌的支持是合理的。加盟商選擇加盟品牌的時候,風險小是支配其選擇的重要因素,加盟選擇動機也帶有了規避風險的趨向。在面對創新這一新問題時候,不僅要考慮市場的接受能力和已經形成的其他環境壓力,在創新活動不受加盟品牌的支持的情況下,創新要面對高成本風險,其中這一過程風險成本包括經濟,人力,時間成本等,而這些成本中最大挑戰便是經濟成本,如果創新活動的投入和產出結果未達到預期效果,那么創新活動會嚴重受挫,影響其他創新嘗試。
(5)組織發展慣性僵化了創新環境。加盟關系的確立將加盟商限定在一個穩定的組織環境中,該組織存在于一個穩定的發展慣性之中,長期的組織發展慣性缺少創新的傳統,在這條缺少創新傳統的道路上行走,以至于加盟商離創新越來越遠。
2.加盟品牌
(1)加盟品牌本身缺乏創新意識。無論是加盟商還是加盟品牌,創新意識都是阻礙創新的基礎問題,沒有創新意識,便沒有創新活力,也不會有品牌活力。
(2)加盟品牌組織本身處于一種穩定的狀態,不愿意創新。就組織關系而言,加盟品牌規模大反而會造成組織臃腫,創新靈活性也會變小。出于對自身實力的自信,且長期處于相對穩定的市場環境之下,平穩發展成為其發展目標,另外缺少創新的傳統也是長期占領組織的發展慣性中的,所以在這種狀態下創新活力嚴重缺乏。
(3)加盟品牌本身各方面條件趨于完善,可供創新的空間不足。創新是對既有狀態的改變,當既有狀態處于較為完善的狀態之時,可供創新的空間也會變得微乎其微,加盟品牌在經過長期的資本積累以后,各方面的力量已處于一種相對完善的狀態,本身可供創新的空間變得少之又少,這時候加盟者本身的創新空間全面受限,只能進行一部分的適當完善,極個別時候,完善也是具有相當大的難度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盡管是為了進步,但創新頗為艱難。
(4)創新成本高,風險高。即便是對于已經成熟的加盟品牌,創新仍然是可行的,不過,對于創新所要面對的經濟成本來說,產生的投資顧慮會阻礙其創新行動,另外,創新本身具有一定的風險性,投入和產出的回報未能滿足加盟品牌期望也會影響到其他創新活動的發展。
3.雙向關系
(1)加盟品牌對加盟商的嚴格管理不利于加盟商自主性的良好發揮。加盟雙方在加盟關系的確立以及繳納加盟費后,加盟關系會變得更加穩定,加盟品牌必須根據授權內容向加盟商提供應有的服務,這些服務在授權合同上是服務,但同時,有些服務在經營管理過程中會轉化為經營要求(加盟品牌的管理述求)。該管理述求多是管理成熟化的表現,所以管理總部為了確保加盟商運行的規范,一般會嚴格要求加盟商履行該內容。這種情況下嚴格的要求自然會影響加盟商自我創新意識的表達,個別時候更會把加盟品牌授權的規范管理視為一種極度成功管理經驗和一種管理權威,形成管理權威崇拜,導致創新能力衰弱,長久以往會致使加盟商更加缺乏創新的思維和跳躍度。這種習慣無論是對品牌本身還是對品牌組織管理都是對品牌創新機會的傷害。
(2)加盟雙方互動交流信息不暢,影響創新深入。加盟雙方的互動有利于擴展加盟雙方信息交流途徑,有利于加盟雙方的信息補充,深入交流則使加盟雙方深入了解品牌內涵,更加有利于完善加盟品牌內涵,促進品牌本身的發展,有利于加盟雙方的管理結構優化和品牌升級。加盟關系的確立帶來的是對這種經濟綁定的長期穩定性發展,由于歷史的原因和其他各方面因素影響加盟雙方交流內容對發展的探討比較多,對創新的探討比較少,所以信息交流的問題也更容易流向更表面的問題層次,在這樣的情況下,創新問題也就更偏向于表象問題,缺少結構性的創新。然而,問題就在于當一個產品在很長時間內或一直都缺乏創新意識,那么就意味著后退,社會和經濟都是持續發展的,模仿,不管怎么做都沒有靈魂,必將輸在“不會變通”。
(3)處于“聯結”狀態的加盟關系既是穩定的,又是脆弱的。加盟雙方建立的一種經濟聯系,也是加盟雙方建立的一種組織聯系,這種聯系穩定而脆弱,表現為個別時候加盟商不必須為加盟品牌負責,因為加盟商的付費加盟行為本身便是一種消費,這種消費行為所建立的加盟關系也會帶來雙方的合理矛盾沖突,這種沖突伴隨的是加盟雙方的信任破裂,在品牌經營發展過程中必然不利于加盟雙方的合作交流,不利于品牌文化的活力塑造,不利于創新活力的形成。
四、如何優化加盟關系下創新動力的負面影響
1.創新意識是創新的基礎。對于加盟者雙方來說,樹立創新意識是創新的基礎,加盟商相對于加盟品牌來說是微經營者,對市場擁有更多的敏感性和靈活性,創新意識更容易凸顯,也更容易實現創新。加盟品牌擁有更加強大的資源優勢,更加全面的市場信息收集能力,也是同樣是一種創新優勢,樹立創新意識可以更加全面的運用這些優勢,促進發展,所以加盟雙方更應該充分了解自身優勢,樹立創新意識,實現創新。
2.樹立風險意識。企業在追求利潤的同時,絕不能小視躲在暗處的風險。它就像尾隨在人身后的惡狼,好整以暇、不緊不慢地跟著,等到時機成熟,才發動致命的一擊。這時,風險就轉化成了危機,足以摧毀脆弱的企業。樹立良好的風險意識有利于加盟雙方增強抵御外部危機的能力,是一個關乎發展的問題,也是一個關乎創新的問題,是加盟雙方在穩定環境中的關鍵性的創新動力。
3.積極了解市場環境,勇于創新。有效的了解市場信息能夠降低創新風險成本,創新要立足于實踐。加盟雙方要深入了解自身優勢和不足,順應潮流,不斷學習,才能積極與時俱進做出創新,達到長遠發展的效果。
4.優化管理方式,培養合作的心態[3]。管理方式是指解決管理問題的基本工作內容,加盟雙方處于倆個不同但是相關的管理共同體中,管理方式必然有所差距,這時候加盟雙方管理方式的差距矛盾形成必然不利于雙方述求的滿足,創新所需條件自然會受限。良好的管理方式有利于品牌的健康發展,加盟品牌和加盟商的不同工作要求需要加盟雙方靈活調整二者之間以及各自內部的管理方式。另外,培養加盟雙方合作的心態有利于搞好加盟雙方的關系,有助于提升品牌活力,促進品牌內部和品牌共同體的發展,最終帶動創新的實現。
五、結論
加盟關系的確立過程是加盟雙方各取所需的過程,在這種授權形式下,加盟雙方為了實現自身進步必然要做出一定的改變,創新促進發展,研究加盟關系的確立對加盟雙方創新活力的消極影響有利于發現品牌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創新問題并解決它。加盟雙方加盟關系確立后的創新問題必然不是單純的二者中單獨一方的創新問題,加盟關系的確立使得加盟雙方形成一種緊密的聯系,除了加盟雙方自身因素影響創新活力外,還要面對加盟雙方復雜的聯系環境對創新活力的消極影響,這就更加要求加盟雙方樹立正確的創新意識,對任何存在的安靜狀態與風險環境都保持正確的態度,勇于突破傳統理念的枷鎖,敢于接受新思維、新觀念,并且善于運用加盟雙方的各種優勢資源進行創新,以謀發展。
參考文獻:
[1]商務部令.商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Z].商務部令四條,2004.(25).
[2]葉陳剛.企業風險評估與控制[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12).
財務管理在各個企業一項重要的經濟管理工作,對于零售行業尤其重要,作為一項基礎的經濟管理工作,財務管理貫穿在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中,同時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也由最先的會計核算工作逐漸拓展為企業的一項重要內部控制工作,通過對企業的財務進行管理,得出相關的數據,為企業管理者的決策提供依據,并根據相關數據對企業的經營風險進行實時的監控,科學、合理的財務管理體制,不僅僅有利于企業的經營管理,同時還為決策者的決策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持,實現資源優化,從而保證零售企業在市場經濟中長遠、穩定的發展。
企業的財務部門作為企業的一個重要的職能部門,其所進行工作內容對企業越來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尤其對于財務風險的管控尤為重要。因此,對于零售行業來說,加強企業財務風險的管理地位已經不容忽視,使企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一項工作的開展對企業的經營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
二、目前零售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零售企業注重并購式外延擴張,但忽略資本結構以及對資本結構的持續優化
2011年和2012年零售企業加快了對二、三線城市的擴張,由于融資環境仍然趨緊,企業不得不增加對流動負債的依賴以支持長期資產投資,從而導致流動比率有所下降,企業流動性風險在上升。在銀行信貸較為緊張的大環境下,零售企業更多的通過債券融資來支持業務擴張的資金需求。特別是在2013年,零售企業各業態的債權融資占比均有較大幅度的提升。由于股權融資成本較高,而內生性的業務利潤盈余不足以滿足企業的經營及擴張需求,進而導致零售企業整體具有較高的有息負債率,靜態和動態資本結構趨于惡化,財務彈性較弱,進而影響企業價值。
(二)零售企業現金創造能力下降,營運資本管理水平較弱
2008-2013年間,零售企業的擴張態勢明顯,經營現金流大量的被用于新開門店、并購重組等一系列擴張活動上。從2012年起,受宏觀經濟疲軟的影響,擴張活動有所放緩。持續的擴張給零售業帶來了不小的資金壓力,對經營現金流管理帶來了更大的挑戰。
作為零售企業最主要的資金來源,供應商賬款所占比例接近四分之一,供應商賬期已處于比較高的位置,零售企業進一步通過延遲供應商賬款來環節自身資金壓力的空間有限;另一方面,相關政策的出臺對于國內購物卡消費行為起到了規范作用,同時亦對長期依賴購物卡融資的零售企業帶來了挑戰。從長遠來看,與第三方支付和網絡支付緊密結合的多業務平臺的融合創新將是零售金融未來發展的大趨勢。零售企業應該抓住機遇,及時作出相應的調整。
(三)注重規模擴張,忽略投資回報
當前內購零售企業在發展中出現的快速膨脹式擴張,主要表現為在擴張布點的同時,輕視了單個店鋪和單位面積經營的效益增長。這表明在一個總的增長市場環境中,單店收入潛在的同步增長效應似乎已經完全被新開店潛在的平均收入下降抵消了。在對外開放條件下,這樣的盲目擴張而忽略投入回報和增長質量的做法,短期將降低企業整體利潤率,長期來看將制約零售企業的成長,甚至有損企業價值。
三、我國零售企業加強財務風險管控的對策研究
(一)建立資本結構管理和優化機制,提升零售企業財務彈性
資本結構決策是一種主動管理行為,其目的是通過調整債權資本與權益資本的組合創造價值。零售公司應在保障財務健康及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以降低資本成本為原則,選擇合理的有息負債水平及期限結構,避免因借入過量債務引發財務困境而導致產生不必要的間接成本。財務危機成本影響運營效率,并降低公司價值,主要包括銷售收入下降、運營成本上升、融資成本上升、投資機會損失及人才流失等。零售企業應通過主動管理使資本結構動態趨向最優資本結構,并應根據持續經營發展的需要對資本結構進行動態調整優化。在企業現有資本結構與最優資本結構存在較大差異時,應相應調整資本結構,以避免可能出現的資本成本過高、財務約束過嚴、財務風險過大及財務彈性不足等情況。
(二)加強營運資本管理,提升現金創造能力
持續的擴張將給企業帶來較大的資金壓力,對其外部融資的效率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管理好企業現金流以支撐企業持續快速擴張并規避資金鏈不續的風險將是眾多快速拓展的零售企業在發揮在發展中需要特別予以關注的問題,尤其需要考慮如何進一步改善存貨對經營現金流的占用。
零售企業應通過提升采購、生產、銷售環節的管理效率加快存貨周轉,同時加強對存貨管理的制度和考核評價,將存貨控制在合理水平;應定期通過賬齡分析、業務戰略制定與檢討、產品需求滾動預測等提前識別可能滯銷的品種,有預見性地停止采購并及時消化庫存,避免因長期大量采購、持有滯銷產品而導致的營運資本占用;應建立健全存貨管理和內容制度,避免存貨信息滯后、遺漏、錯誤等原因導致重復采購而增加營運資本占用;此外,還應明確各類存貨所屬的責任部門,并落實存貨管理各環節的績效考核,以提高營運資本管理效率。
(三)優化資產配置、提高投入回報、有效應對財務風險
規模擴張是零售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許多零售企業為了謀求自身的發展,紛紛開始重視其規模的擴張,以此來提高其自身的經濟效益。然而,當前我國的許多零售企業陷入了困境―規模在不斷擴大,但經營業績卻呈下降趨勢。零售企業在實現規模擴張的同時,也獲得較好的投入回報,達到資產配置的最佳狀態已經成了一個非常緊迫的問題。資產配置連接財務戰略與業務戰略。零售企業應在既定的業務戰略下,依托組織能力,通過資本結構、現金創造、現金管理與資金籌集等財務戰略的實施,對企業投入資本進行動態分配、檢討與優化,以持續創造企業價值。
零售企業應通過內外部對標、自身縱向趨勢比較等方法,從資產結構和資產運營效率兩個維度,分析投入資本中各項資產構成比例的合理性、資產結構與資本結構的適配性,以及資產的周轉效率和投資回報率等,評估單項和整體資產的回報能力和風險水平,為資產配置和優化提供依據。
零售企業在資產配置管理過程中,應依據宏觀經濟環境與行業發展趨勢等外部因素及公司的業務戰略與財務戰略,并在考慮資本成本的前提下,確定公司整體及行業、業態或區域等業務資產的回報目標與增長目標。應遵循整體業務戰略匹配原則,對偏離業務戰略的增量資產,原則上不予配置;對戰略匹配度低的存量資產,應減少進一步投入或依據退出方案進行相應投入后擇機退出。應當通過持續的業務資產與會計資產的配置、檢討與再配置的循環,形成價值發掘、價值培育及價值增長的能力,實現整體資產的最優配置。
關鍵詞:外貿企業;供應鏈管理;供應鏈模式;虛擬企業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3年6月27日
一、河南省外貿企業經營環境現狀
自中國加入WTO組織以來,河南省對外貿易發展勢頭良好,圖1和圖2分別分析了河南省近五年(2008~2012)的進出口變化情況和出口總值的增長狀況。(圖1、圖2)
但根據WTO規則,WTO組織各成員之間不能采用不同的政策措施,外貿企業享有“國民待遇”;跨國公司利用世界各地的資源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直接投資,跨國公司內部貿易也不斷增長,這使國際貿易中的許多投資環節得以壓縮或簡化,供應商和用戶直接交易的機會越來越大,這些變化對專業外貿公司傳統中介的地位發起了很大的挑戰。目前,河南省外貿企業的經營環境在不斷惡化,而外貿企業并沒有為適應環境變化做出積極的調整。河南省外貿企業長期以來固守簡單的進出口業務運作模式,大多數外貿企業不生產產品,而是根據外商需要臨時尋找生產廠家,其職能局限于尋找買方和賣方,充當中間商。這種傳統的經營模式,容易出現生產企業跳過外貿企業直接與外商交易,從而將外貿企業排除在供應鏈之外。另外,隨著世界范圍內信息資源的透明度不斷增強,外貿企業原來充當供貨商和客戶之間紐帶的重要性不斷下降,傳統的外貿企業越來越被認為是供應鏈的多余環節。因而,在現有的基礎上,外貿企業必須對所處的供應鏈進行評估,分析自身應選擇何種類型的供應鏈模式,通過供應鏈管理及供應鏈模式優化,取得更好的發展。
二、河南省外貿企業供應鏈現狀
(一)河南省外貿企業供應鏈模式現狀。河南省外貿企業目前采用的供應鏈模式主要有以下兩種:一是“供應商——生產商——外貿企業經銷或——國外客戶”;二是“供應商——外貿企業研發設計并管理——國外客戶”,目前采用前者的大約占70%,采用后者的大約占30%。河南省外貿企業目前采用的經營形式主要有三種:一是或經銷其他生產企業的產品,代為出口;二是外貿企業自己有生產和加工基地;三是兩種方式都有,既有自己的生產加工實體和產品目錄,同時又代其他企業出口,賺取額外利潤。
從近幾年的出口金額分析,采用第一種方式的企業占20%,采用第二種方式的企業占到25%,采用第三種方式的占到55%。在整個外貿供應鏈中,企業獲得訂單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由國外客戶主動下單,這一類型占到25%;二是由外貿企業主動開發客戶,這一類型占65%,兩種方式同時使用的占到10%。從河南省外貿企業在供應鏈結構中的地位來看,一部分外貿企業在供應鏈中參與到了前期的產品設計、生產計劃以及后期的質檢測試工作,并始終參與供應商的生產管理過程;這一部分企業占到55%,但也有一部分外貿企業不參與供應鏈環節中的生產及管理工作,這一部分占到45%。
(二)河南省外貿企業供應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外貿企業供應鏈管理是通過組織與供應商和客戶的過程中實現連接和協調來進行。河南省外貿企業的供應鏈管理尚處于初始階段,對外貿企業供應鏈管理的理解主要關注在自身企業和供應商的層面上,關心的問題主要是考慮保證貨源和客戶及降低成本等,而對如何利用供應鏈管理提高效率、提高對客戶的響應速度等考慮較少。
1、上游供應商管理信息水平較低。外貿企業越來越重視供應商管理,對供應商管理的投入也不斷加大,并設立專業人員管理供應商關系,但從總體上看,供應商管理水平仍較低,外貿企業應加大供應商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2、雖已形成“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但服務水平有待提高。從對客戶的管理水平來說,很少外貿企業使用現代化信息工具管理客戶。雖然越來越多的外貿企業開始關注自身產品在供應鏈下游的情況,為新產品的研發和售后服務反饋信息,但其服務水平仍有不足。
3、供應鏈管理缺乏柔性。多數外貿企業的供應鏈管理還是傳統的預測——計劃模式,不確定性的應變能力較低。
4、供應鏈存貨成本較高。目前,外貿企業供應鏈存貨規模整體水平偏高,部分企業的庫存占銷售量比重的10%以上。這就造成了較高的供應鏈成本。另外,高比例的庫存意味著低效率的資產周轉,這也使得供應鏈的成本較高。
三、河南省外貿企業供應鏈模式選擇及優化
(一)外貿企業供應鏈模式選擇。外貿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積累了豐富的供應商信息和客戶信息,并培養了有國際貿易經驗和熟悉產品的專業人才,積累了供應鏈管理的信息基礎。在市場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外貿企業必須建立一條經濟利益相關聯、業務關系緊密的行業供應鏈。按照供應鏈績效管理評價模型SCPR1.0的評價標準,根據相關數據資料來看,采用“供應商——生產商——外貿企業經銷或——國外客戶”供應鏈模式的企業的績效水平得分在80分以上的達45.5%,在70分以上的企業達到73%;采用“供應商——外貿企業研發設計并管理——國外客戶”供應鏈模式的企業的績效水平50~70分之間的企業達25%,75%企業的績效水平低于50分。從這兩種供應鏈模式類型的總體的績效水平不難看出,“供應商——外貿企業研發設計并管理——國外客戶”這一類型的供應鏈模式的績效明顯要高。由此可見,“供應商——外貿企業研發設計并管理——國外客戶”這一供應鏈模式,是河南省外貿企業合適的選擇。
(二)外貿企業供應鏈優化策略——虛擬企業模式。河南省外貿企業大多規模小,造成了資源浪費、信息流通不暢及效率低下等問題,這就需要構建基于供應鏈的虛擬企業,以外貿企業作為核心企業,選擇合適的供應商、銷售商、物流公司等作為合作伙伴,形成優勢互補,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重新組合企業內部和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間的資源,以互聯網為基礎實現供應鏈上信息的共享,以最快的速度滿足客戶需求。虛擬企業模式能對外貿企業供應鏈管理起到優化作用,具體的優化措施如下:首先,外貿企業要做好角色轉變,從傳統的貿易中間商向供應鏈管理者轉變。河南省外貿企業對本地的原料供應商、制造商十分了解,并擁有有貿易經驗和熟悉產品的專業人才,積累了一定的客戶關系,外貿企業應在這些優勢的基礎上發展供應鏈管理能力;其次,在外貿產業鏈中,中間的生產環節附加值較低,上游的設計、研發環節和下游的品牌、營銷等環節附加值較高,外貿企業要在做好主業的同時,不斷向產業鏈的兩端延伸;再次,外貿企業作為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要逐步創建自主品牌;最后,構建虛擬企業模式,以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或外貿企業為基礎,建立基于該條供應鏈的虛擬企業,聯合供應鏈上其他企業,通過企業間的優勢互補和風險分擔,來提高供應鏈的柔性,保證外貿企業按時保質保量滿足國外客戶需求。
主要參考文獻:
[1]馬士華,林勇,陳志祥.供應鏈管理.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一、加強領導,周密部署
為使活動扎實順利開展,首先,我鎮成立了鎮黨委書記任組長,副書記任副組長,其他班子成員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具體的日常工作。其次,在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摸清機關干部隊伍的思想作風狀況的基礎上,認真制訂《城山鎮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印發給鎮屬機關事業單位貫徹落實。該實施方案明確了這次活動的指導思想、主要任務、實施步驟和檢查驗收的有關事項,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可操作性和指導性,使整個活動有章可循,循序漸進。同時,鎮黨政領導還分工積極指導分管部門開展工作,有效促進各單位機關活動的深入開展。再次,充分發動,提高認識。我鎮及時召開黨政班子成員擴大會議,組織學習縣動員大會和有關文件精神,研究部署好這次的活動。
二、組織學習,統一思想
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黨委堅持中心組集中學習制度,學習分析研究機關紀律作風整頓和優化營商環境問題,同時下來自學有關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通過學習教育,增強廣大黨員干部依法行政、文明服務的意識,提高遵紀守法的自覺性,牢記宗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三、聯系實際,查擺問題
為確保這次活動不走過場,我們嚴格按照要求,把抓好查擺問題作為整個活動的關鍵。我們通過自查、發放征求意見表、懸掛征求意見箱等形式,認真查找本單位及工作人員在思想、工作、紀律、作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認真查擺,重點是查找“窗口”部門是否存在吃、拿、卡、要,刁難群眾,是否存在“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現象或違規行為。通過查找差距和不足,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查找根源,認識危害,增強自糾的信心和決心。通過查找問題,普遍存在的問題,一是服務意識差。有的對群眾辦事不熱情,存在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現象。二是辦事水平低。有的方法簡單粗暴,引起群眾強烈不滿,工作效果差。三是自律意識差。有的不以身作則,嚴以律己,上班遲到、下班早退,影響了黨和政府在廣大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在查找問題完成后,大家都認真寫出了剖析材料,明確了存在的問題和努力的方向。并按照上級要求,及時召開了科級干部專題民主生活會。
四、邊查邊改,注重實效
搞好整改是的著眼點和落腳點。我們堅持邊查邊改,邊整邊改,各黨員干部特別是鎮黨政領導都有針對性地認真寫出了整改措施,對照存在的問題進行邊整邊改,力求見到實效。各站室也都針對查擺出來的存在問題,緊緊結合本部門的工作實際和黨員干部隊伍的現狀,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有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什么問題突出就著力解決什么問題,力求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同時為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們在制度建設上做文章,鎮黨委、政府專門研究,建立健全了27項規章制度,堅持從完善制度上鞏固整改成果,建立改進機關作風的長效機制,有效地促進各項工作的開展。
五、創新工作,提高效率
一 研究背景、內容及意義
(一)研究背景
2 月份,中國家電協會公布了 2014 年度家電行業銷售數據分析和 2015 年相關預測,數據顯示,2014 年家電業主營業務銷售增幅近達到 9.8%,盡管個別產品短時期內出現下滑現象,但卻未影響全年的整體銷量。2014 年冰洗冷(冰箱、洗衣機、冷柜)盡管小幅下降,然而微波爐的產量實現了不小的增長;而空調產業居然增幅高達 11%。此外,與健康環保相關的空氣凈化器、凈水設備得到消費者青睞,也側面帶動了廚衛及小家電市場穩健增長,從奧維數據來看,空氣凈化器和凈水設備同比增長同時達到 90%以上的高增幅,使得人們對 2014 年的家電市場的期待相對較為樂觀。
從中怡康和奧維分析,不難看到,盡管 2014 年中國家電行業增幅放緩,但是其中不少亮點依然是可圈可點,如家電企業對產品的持續創新(海爾的“免清洗”洗衣機)、堅持提高產品質量和自上而下精細化管理(海爾嚴控價格促銷戰,轉向重視營銷策略的推廣)、產品結構的重新設定(冰箱轉向大容量)、制造業進一步升級(電子化設備的引入,如 3D 空調打印機的推出)以及渠道變革(傳統家電連鎖企業逐步接受向電商的轉變),可以預見 2015 年的中國家電業,必將迎來新一輪的變革。
在“渠道為王”的傳統家電行業里,廠商如何與渠道實現良性共存,又如何想方設法將自己在渠道中的利益最大化,渠道又該如何在電商和實體店的選擇中獲利,又如何平衡一二級市場和三四級市場之間的資源投入等等,隨著核心品牌(如海爾、格力、九陽、海信等)開始擁抱電商,帶來的便是“雙十一”期間,各大品牌驕人的銷售增長,合計占據市場份額的 30%,為此,渠道的變化也要順應時勢,顯然,關注家電行業的渠道建設和渠道發展,是推進 2015 年家電行業銷售增長的重要條件。
(二)研究內容
從 2014 年家電業的銷售情況進行著手,結合目前互聯網影響下電商的逐步崛起,分析家電行業實體店未來的發展趨勢,通過實證案例分析,通過淘寶天貓的經營分析,通過國美、蘇寧、京東的銷售利潤對比分析,并根據相應的理論知識作為判斷基準,預測并大膽判斷家電行業實體店未來的發展趨勢,從理論到實證,從數據到分析,從現象到分析,層層剖析在互聯網定的經濟浪潮下,家電行業實體店將何去何從,進而提出可行性較強的建議。
.....................
二 研究方法、創新與不足
(一)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課題屬于案例分析型問題,故文章側重于案例分析,通過傳統意義上電商和實體店的不同,引入淘寶天貓顛覆式的銷售增長,客觀上考慮現有家電行業的格局,通過對比傳統家電連鎖企業國美、蘇寧以及京東商城的經營模式分析,嘗試分析判斷家電行業實體店未來的發展趨勢,在論文中,充分利用了案例分析、經驗總結和文獻研究等研究方法的同時,大膽提出了家電行業現有經營模式的缺陷,從而結合優秀企業的經驗分析,提出家電行業實體店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相應的建設性、可操作性的解決方案。
(二)創新及不足之處
文章的創新之處在于著重以數據為基礎,通過實證案例分析,結合經營模式優劣對比,闡述家電行業實體店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但不足之處,是缺乏必要的理論綜述,如果引入相關理論基礎,文章的整體架構上會相對更完整,更有說服力。
? ......................
第二章傳統意義上電商和實體店的綜述
一 電商和實體店的名詞解釋
電商,傳統意義上電子商務活動,是依托信息網絡技術,以商品交易為中心的商務活動,通過運用大數據時代的數字信息技術,對企業的各項運營進行持續補充、不斷優化的過程,也可理解為在互聯網、企業內部網和增值網上以網絡交易方式進行活動,是傳統意義上的各種商業活動的電子化和網絡化。典型的電子商務公司就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天貓以及京東商城等,相比而言,國美在線和蘇寧易購更愿意稱呼自己為“網絡零售商”,其實都歸屬于電商。
實體店,主要是相對于電商而言,是伴著網絡購物出現的產物,是與電商截然不同的平臺交易場所,就像淘寶天貓等為虛擬店鋪(即電商憑條),相對來說,在現實中存在的店鋪就是所謂的實體店,如大街小巷的商鋪。以傳統家電銷售為例,國美在線與國美電器是電商和實體店,蘇寧易購和蘇寧電器是電商和實體店,,二者既有本質的區別,又有相輔相成的內在聯系。
...................
二 電子商務模式的發展、變化與演進
電商的誕生,源于互聯網的存在,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電商開始了市場份額的瘋狂掠奪,如京東從實體店銷售電腦配件,到網絡銷售,到如今轉向大家電的銷售,當傳統家電連鎖企業經營的“大蛋糕”被電商不斷蠶食的時候,國美和蘇寧醒悟了,國美在線開始不斷加大自己的投入,蘇寧易購更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兩者都期望通過線上的發展來彌補自己線下的飽和,如此一來,電商不斷的造節和節點營銷,線下企業的不斷涉入,已經將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持續白熱化,電商的發展也在各行各業不斷的探索中慢慢成熟。
傳統的電子商務經營模式,主要指利用高科技的信息技術,在互聯網環境下,結合大數據分析,來推動企業的良性運作從而帶來企業盈利的一種經營方式。電子商務經營模式也在科技的不斷發展與不斷的探索研究中,面對市場的檢驗,一步步得到完善和改進,目前主要可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1)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電商活動(Business To Consumer,即 B2C 模式)
(2)企業和企業之間的電商活動(Business To Business,即 B2B 模式)
(3)消費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電商活動(Consumer To Consumer,即 C2C 模式)
(4)互聯網和線下商務之間的電商活動(Online To Offline,即 O2O 模式)
其中,C2C 模式,就是傳統淘寶和阿里巴巴的操作模式,演變而來,將企業方變成了個人,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直接交易,越過了中間商,雙方主動性更強,選擇性更強;而 O2O 模式,即互聯網和線下商務你的電子商務,即將線下的客戶引流至線上,將線上的 客戶引流至線下,可以在短時間內帶來客戶的幾何式增長,成交也可以在線上兼線下結算,從而迅速推進商業銷售規模的大幅度增長,也是目前國美蘇寧爭相推進的商務模式,也是將電商和實體店有效
結合的最佳商務模式。 ....................
第三章 淘寶天貓“雙十一”的案例分析 ............... 9
一 電商行業的崛起 ................... 9
二 淘寶天貓“雙十一”歷年戰績回顧 ................ 9
第四章 國美、蘇寧、京東現有格局分析 ...................... 13
一 2014 上半年國美、蘇寧、京東財報分析 .............. 12
二 國美、蘇寧、京東持續應對措施 ...................... 15
第五章 家電行業實體店的發展趨勢 ........................... 17
第五章 家電行業實體店的發展趨勢
那么家電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到底是變成以京東商城為代表的新生代電商模式,還是以國美、蘇寧為代表的傳統家電連鎖經營模式呢?還是存在著其他新穎的企業合作形式呢?
奧維預測,2015 年家電行業表面上穩健發展,銷量幾乎與過去的 14 年持平,但實則暗藏詭譎。2015 年家電行業整體增速放緩、波幅收斂基本已經漸成市場共識。尤其是國內宏觀政策經濟的企穩趨勢、城鎮化趨勢慢慢延續,或許房地產銷量的慢增長會帶動的家裝需求將繼續支撐行業溫和增長。但傳統意家電如白電(冰洗冷空)、黑電(彩電)市場依然會如冰火兩重天,冰洗冷空產業鏈整合度深、規模壁壘高,某些企業繼續追求利潤的最大化,繼續分享既有的紅利,與此同時寬松的競爭環境為一些二三線品牌繼續提供市場份額和盈利提升空間。彩電等產業鏈則遭遇需求量持續下降以及商業模式受沖擊的重壓。如前文分析電商發展的迅猛之勢加速家電行業品供應商線上線下渠道融合的同時,又打破了供應商現有的價格管控體系。
如果說電商平臺對于傳統零售渠道產生了巨大沖擊,那么無疑歸結于兩個原因,一是渠道商與供應商之間的博弈,一個是消費者消費習慣的變化。傳統渠道銷售的過程主要涉及到消費者、渠道商和供應商,顯然消費者是一切交易的發起者,渠道商能做的是迎合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并最大化的滿足銷售者的理想需求,并為消費者提供可選擇的購買方案,供應商也要能快速反應,應對購買過程。因而,對供應商的開放與整合是促使傳統渠道零售增長的重要環節。傳統渠道經營模式如果想轉型至電商平臺與實體門店的相共融模式,實際是電商平臺和實體店面對消費者需求所能達到的共鳴終點,也是兩者各自彌補自身不足的修正過程,從而將達到相互融合共生,從而涅盤重生。
........................
[!] 第六章 結束語
在第一章中提到的電商平臺與實體店在很多方面有著各自的利弊,為有效推進傳統家電的發展模式,必須將電商平臺與實體店二者有機結合,以電商平臺和實體店的銷售相輔相成,相互補充,從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傳統渠道的經營效率,優化現有的家電產業結構。需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分析:
(1)運營模式的改變。采用電商平臺和實體店相互結合的運營模式,有電商平臺提供基本的產品信息及客戶資源,同時有實體店提供真實的消費者體驗以及服務功能和售后服務,再由線下實體店將客戶引流至電商平臺,如此一來,充分做到雙向引流,資源互享。不過此環節對實體店的賣場設計要求甚高,如一切以滿足消費者便捷購物需求為導向、更加人性化設計以滿足消費者在實際賣場的身心感受、確保商品的陳列邏輯更能符合消費者慣有的選購習慣、以及從外在環境(如導購員的服務態度、燈光照明、店面色彩搭配、背景音樂播放、賣場溫度、通風設施等)來確保銷售者在實體店的感官屬于最舒適的感受。
按照《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要求,現將貫徹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加強規范性文件審查監督,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制度保障。一是認真做好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工作。對新制發的規范性文件,嚴格審查是否存在地方保護、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等條款,確保民營經濟“法無禁止即可進入”,從源頭上保護民營經濟跟其他所有制經濟公平競爭。二是對不利于民營企業發展的規范性文件進行清理。對全縣現行有效的規范性文件進行專項清理,對存在限制民營經濟發展內容的規范性文件進行修改或廢止,為民營企業提供平等法治環境。三是制發政策規范性文件認真聽取民營企業的意見建議。對新制發的規范文件,起草單位一律征求企業行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的意見,增強規范性文件的執行力。今年以來,為縣政府常務會合法性審查218件,其中招商引資協議91件,督促催辦備案規范性文件7件,繼續有效的59件,擬修改的2件,失效的43件,沒有出現與上級政策法規相違背及違反公平競爭的規范性文件。
(二)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營造良好法治環境。一是完成行政執法“兩主體”清理。開設法律大講堂,組織各級領導干部200余人集體學法,強化干部法治思維。完成了行政執法主體與執法人員清理,完成全縣245執法人員證件辦理。8月14日,在縣中學舉辦2020年州行政執法人員資格考試(縣考點),全縣鄉鎮部門共234人參加,提高執法人員的水平和能力。強化執法實務培訓,邀請專家集中開展執法實務培訓2次,提升行政執法人員的執法水平。加大對重點執法領域的監督檢查,確保行政執法行為的合法性,重大行政處罰備案17件。二是落實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全面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組織縣級部門開展行政處罰、強制權力事項網上運行。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方式,切實提升行政執法工作的法治化、規范化、透明化水平,避免過多擾企。三是持續開展“減證便民”行動。開展證明事項清理,嚴格落實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工作。四是加強行政執法監督。通過日常檢查、接收舉報、專項檢查等形式,認真開展行政執法監督工作整治市場監督管理行業亂點亂象,規范217家企業、商戶經營活動。及時辦理涉及民營企業的行政復議案件,維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
(三)整合法律服務職能,服務保障民營企業發展。一是完善律師擔任企業法律顧問制度。制定工作指引,提升擔任民營企業法律顧問工作律師的專業素養。發揮律師、法律工作者作用,積極掌握企業法律服務需求,幫助民營企業提升防范法律風險能力,推動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和法律服務需求相適應的企業法律顧問制度體系,引進綿陽3家律師事務所為企業提供法律支持。二是組建涉企專業服務組織。依托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參與涉企重大項目洽談,起草、審查、修改重要法律文書及合同協議。組織律師、法律工作者深入民營企業靠前服務,幫助企業防范和化解經營過程中的法律風險,以“法律政策八進”活動為載體,持續開展“法律政策進工地”“法治體檢”等活動,在宜居縣城、漳扎魅力小鎮、九綿高速(LJ3、LJ6標段)、川九路等重點建設工地,組織律師為工地項目部提供“點對點”的一站式法治體檢服務,審查勞動合同120余份,提出法律意見20余條。三是健全公證法援服務機制。創新民營企業法律援助機制,為民營企業涉及法律問題提供法律咨詢、維權指引等法律服務。加大對勞動爭議法律援助案件協調溝通力度,推動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深化公證機構服務市場功能,主動為民營企業技術創新和投資保護提供優質高效的公證服務,助力民營企業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今年辦理涉企公證6件,法律咨詢150人次。四是防范化解涉企矛盾糾紛。打造“調解進企業”矛盾糾紛機制,拓展涉企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渠道,建立人民調解、行政調解、仲裁、行政復議及行政執法監督等多元投訴協調處理機制,開展涉企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專項行動,全力化解涉企特別是民營企業矛盾糾紛。今年各級調解組織受理涉企糾紛8件,調處成功8件。
(四)加大法治宣傳力度,引導民營企業依法經營。一是深化“法律進企業”活動。將打造優質營商環境與推進“七五”普法規劃實施有機結合,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定期服務民營企業典型法治案例,教育引導企業經營者和職工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營造濃厚的民營企業營商法治氛圍。二是開展企業法治體檢活動。扎實推進對民營企業的法治體檢活動,為民營企業開展政策解讀和法治宣講活動,加強民營企業的政策解讀,構建風險防范和糾紛解決機制,健全企業風險防控體系。三是開展“法律大講堂”法治宣講活動。邀請知名律師圍繞企業法律風險、防范勞資糾紛等涉企案件深入剖析解讀,并進行現場法律咨詢。今年開展法治進工地13次,發放宣傳資料1800份,解答法律咨詢72人次。
(四)主動監管,確保安全生產。一是加強對建設項目的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堅持把安全管理作為服務保障工作的重點,嚴格按照“定期檢查,不定期抽查,重要節點和敏感時期必檢”的要求,定期開展安全大檢查,對發現的安全隱患,及時下發整改通知。此外,專管民警還深入各重點項目建設工地開展了安全教育培訓工作,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法律知識、安全管理常識教育培訓,并與施工單位簽訂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責任書、治安管理責任書,全面落實治安安全管理責任,確保安全穩定。二是強化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和特殊人群管控,切實過濾危險因素。牢固樹立憂患意識,切實增強風險理念,結合災后重建治安維穩工作實際,主動進攻,以“一標三實”基礎信息采集工作為主線,牢牢抓住“管人”這個關鍵點,堅持以嚴管重罰的高壓態勢規范實名制采集和特種行業管控工作,全面掌握流動從業人員基本情況,全力防范消除各類不穩定因素和隱患。
二、存在的問題
(一)社會整體法治意識不強,營商法治氛圍不足。當前我縣依有部分群眾“不信法、信上不信下、信利不信理”,導致纏訪、鬧訪現象偶有發生,影響了政府權威和營商環境。部分企業依法經營、誠信守約意識還不夠強,導致有不依法經營現象出現。
(二)為民營企業提供法律服務較少。經不完全統計,目前我縣縣域內聘請律師法律顧問的企業僅6家,企業法律顧問的作用主要集中在提供法律咨詢和訴訟事務等方面,極少參與企業決策論證,為民營企業開展法治體檢甚少。
(三)調解員素質不平衡,影響工作效率。隨著人民群眾法律意識的提高,涉企人民調解工作的難度越來越大,對人民調解員的依法調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縣僅有85名兼職人民調解員,素質能力存在參差不齊,導致有的調解工作質量不高,效果不理想。
(四)執法人員素質不齊,營商環境還需優化。部分執法人員在執法的過程中,還是有選擇性執法和濫用自由裁量權,“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如果沒有得到徹底解決,營商環境大打折扣。
(五)部門服務欠優。職能部門服務質量有待提高。職能部門在服務意識、質量方面還有所欠缺,存在態度冷漠、推諉扯皮等現象,辦理手續過長,甚至還出現某部門的股室遺失企業相關資料的情況。政務中心未完全發揮職能。目前,政務服務中心將各職能部門的部分窗口單位整合到一起辦公,僅實現了辦公地點的整合,還未能搭建能夠溝通各部門的信息共享平臺,部門之間辦理情況等信息共享無法實現,企業辦理相關手續仍然步驟多、時間長,無法做到多證合一、并聯審批、一站式服務等目標。
三、下一階段工作舉措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進一步分析我縣在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保護民營企業發展方面存在的問題,剖析問題根源,及時整改問題,全面提升政務服務水平,不斷壯大我縣民營經濟發展。
(二)要積極提供優質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務。建立健全涉企產權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推行公共法律服務平臺“一窗多辦事”。推進律師參與調解工作,完善訴訟與仲裁、調解、公證的有機銜接。推進民營企業糾紛調解仲裁,在矛盾糾紛多發的鄉鎮人民調解委員會設立專門服務窗口,并選聘優秀法律服務工作者進駐調解聯系點。組織引導律師積極服務民營企業,積極參與企業決策論證提供法律咨詢,為重點民營企業開展法治體檢,開展民營企業公司律師試點工作并發揮作用。堅決查處影響行政效能和損害經濟發展環境的各類行為。
(三)要扎實推進多元化民商事糾紛解決機制。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加快推進多元化民商事糾紛解決機制改革,鼓勵和引導當事人選擇成本較低的協商、調解、仲裁等非訴訟方式解決糾紛。縣、鄉(鎮)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加強民商事糾紛預防和化解能力建設,提供必要的公共財政支持,促進民商事糾紛解決組織的發展。鼓勵社會力量為解決民商事糾紛提供公益,為建設法治化、便利化營商環境提供更多服務。
關鍵詞:佳木斯;服務業;對策
一、佳木斯市服務業發展基本情況
1.近十年服務業總體呈較快發展水平
近年來,佳木斯市充分發揮區域中心城市優勢,吸引一批批現代服務性項目落地、建設、發展,不斷拓展現代商貿、物流等生活業的發展空間,推進服務業發展水平較快提升。2004年佳木斯市服務業增加值實現超百億元,2010年超過200億元,2013年突破300億元,2015年實現服務業增加值372.9億元。“十二五”期間,佳木斯市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2%,占GDP比重保持在40%-50%之間,占比一直處于全省第三名的位置,顯示了較大的發展潛力。
2.服務業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2015年,佳木斯市服務業對GDP的貢獻率達到57.5%,是三次產業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最高的產業,拉動GDP增長3.7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平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可拉動GDP增長約0.4個百分點。同時,近兩年來,全市城鎮私營單位從業人員數達到10萬人左右,約占全部從業單位從業人員的60%以上,服務業成為促進就業的重要產業。
3.服務業投資成為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重要支撐
“十二五”期間,佳木斯市服務業投資結構不斷優化,區域文化、教育、科研、體育、衛生、商貿中心的引領作用顯著增強,一大批如萬達廣場、利達購物中心等大型綜合商場及三江商貿城、樺南皮草城等專業批發大市場建成投入使用,商貿、物流、旅游產業發展迅速,形成了多點開花、共同發展的良好勢頭。2015年佳木斯市服務業完成投資額315.1億元,同比增長35.2%,高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4.7個百分點。分行業看,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房地產、水利環境和設施管理業是服務業投資的主要行業,占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額比重77.37%,現代服務業中所包含的新興產業如文化藝術(150%)、租賃和商服業(24.4%)投資額增長速度較上年有較大幅度增長,成為重點投資行業。
二、當前佳木斯市服務業發展存在的瓶頸問題
1.總體規模仍偏小偏弱
雖然近年來佳木斯市服務業發展較快,但從全省層面來看,2015年,佳木斯市服務業增加值總量僅占全省服務業總量的5%左右,列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牡丹江、綏化之后,位于全省第六位,這與佳木斯市整體經濟水平排位并不相符。另外,從批零貿易規上企業單位數、住宿餐飲規上企業單位數、重點服務業單位數、從事服務業經營活動的個體戶數來看,均比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等地市少,與上海、江蘇、山東等服務業發達省市相比,這種差距更為明顯。
2.服務業層次有待提高
總體來看,目前佳木斯市傳統服務業占比較大,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尤其是新興行業仍然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個體來看,雖然有一些聚集力較強的大商集團、萬達廣場等超大型商場,但是,現代服務業中的科技含量較高的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業、信息傳輸軟件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不足5%。軟件開發、技術創新等技術密集型行業幾乎一片空白,文化、旅游等新興產業也尚未形成主導產業。服務業結構不優、轉型升級不快問題較為突出。
3.生產業發展相對滯后
生產業作為制造業的配套產業,是三次產業加速融合、協同發展的關鍵。但在近幾年佳木斯市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佳木斯市生產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尤其是為現代農業及高附加值產業鏈上下游服務的各類服務型企業發展水平較低,成為影響和制約產業競爭力提升的瓶頸之一。2015年,佳木斯市生產業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增速分別低于全市服務業增速2.5和0.7個百分點。
4.服務業企業普遍創新發展能力不足
調查中了解到,佳木斯市現代服務業整體技術含量不高,高端服務業比較缺乏。絕大多數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術,所提供的產品和信息服務基本處于產業鏈中低端,與一產、二產聯動不足,經濟效益較低。同時,沒有真正形成對服務業有強大帶動作用的主導產業,產業集聚度低,具有帶動區域性發展的規模企業較少,品牌缺乏知名度。
三、促進佳木斯市服務業健康發展存在的對策建議
1.突出優勢,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
充分利用佳木斯市生態環境、農業資源、地理位置等獨特優勢,以“市場化、品牌化、國際化、專業化”為方向,全面提升服務業層次和質量,促進生產業與生產制造深度融合,鼓勵生活業向精細化和個性高品質轉變,推動生產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積極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強化區域現代服務中心功能,增強中心城市集聚輻射力,打造黑龍江區域商貿物流、休閑文化、健康養老、科技金融、商務會展等現代服務業中心。
2.抓住機遇,著力發展生產業
抓住黑龍江省“龍江絲路帶”和佳木斯市國際物流樞紐建設機遇,一是圍繞糧食、綠色產品、農業裝備制造等大宗貨物物流,加快構建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綠色高效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二是加快發展金融服務產業。加快信貸、票據市場、資金清算、金融信息、產股權市場一體化進程。三是資源循環利用服務產業。依托佳木斯市及整個三江平原農副產品資源極為豐富的優勢,結合農村環境綜合治理,美麗鄉村建設,總結推廣泉林集團發展模式,加快發展資源循環利用服務產業。四是大力發展商務會展業。圍繞打造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中國農機谷、中國食品安全城、中國大米之都、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等,發展系列專業展會,打造國家級專業會展品牌。五是積極培育電子商務平臺,優化網商發展環境。六是引導高新區等科技資源密集區積極發展研發服務外包、合同研發組織等新業態,以佳木斯大學和省農業科學院為依托,形成特色化、專業化服務業集群。
3.優化環境,夯實現代服務業發展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