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推動農村經濟發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農民專業合作社 農村經濟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于2007年7月1日施行,這標志著農民專業合作社已步入依法發展的新階段。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是溝通農民與企業、生產與市場的橋梁,是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是農村經營制度的重要創新。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農業產業化的主體之一,由從事同類農產品生產經營的農民自愿組織起來,在農產品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以提高市場競爭力、增加成員收入為目的的產業組織形式。近年來,辰溪縣認真貫徹中央有關文件精神,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架起了農民通向市場的橋梁,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在促進農民增加收入、加快新農村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辰溪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從事農業專業生產、經營的農民及涉農服務部門自愿以產品、資金、信息、技術、管理等為紐帶,為抵御自然和市場風險,維護其成員的合法權益,增加成員收入,實行互助合作和對外參與市場競爭,對內搞好服務的一種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其成員為主要服務對象,提供農業生產資料的購買,農產品的銷售、加工、運輸、貯藏以及與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信息等服務。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組織,是創新農村經營體制、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辰溪縣現有各類農村專業合作社組織91家,對于辰溪縣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加快發展現狀農業中發揮重要作用。在由于大多數專業合作組織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管理運行機制尚未健全,發展成效不夠明顯。
辰溪縣農民專業合作社主要有:種植類中的水稻、蔬菜、草藥、油料、柑橘等農民專業合作社,比如:水稻類有辰溪遠大機械化水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蔬菜類有孝坪鎮千里坪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庵鄉蔬菜協會、長田灣鄉高山蔬菜協會;中草藥類有仙人灣鄉仙峰金銀花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蘇木溪鄉鑫源金銀花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寺前鎮桃花坪蕊鑫藥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油料類有橋頭溪鄉新森優質油茶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庵鄉鑫富油茶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等;養殖類有生豬養殖、山羊養殖、家禽養殖、峰業養殖專業合作社,比如:辰溪辰陽鎮汪家橋永興蜂業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聚源生態波爾羊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機類有辰溪永發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城郊鄉“梁紅玉農業機械化服務合作社”、柿溪移民農業機械化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
辰溪縣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在不斷增多,在農業產業化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由于種種原因,農村專業合作社在發展中存在著不少問題,一是“龍頭蛇尾”。一些專業合作組織轟轟烈烈成立,之后便沒有“產、供、銷、技術指導”等合作活動,表現為名存實亡,目前有6成的合作社沒有運作。二是運行形式不夠深入。合作的形式僅停留在生產環節、技術方面和銷售方面的簡單合作,沒有農產品深加工的合作,比如,辰溪縣三家金銀花專業合作社由于沒有產品的深加工,“金銀花”生產的附加值低,市場價格不高,農戶收益受到影響。三是組織化程度低。辰溪縣91家農村專業合作社有60%處于“小、散、弱”狀態,專業合作社帶動力弱、穩定性差,服務功能作用的發揮還處于低層次水平。四是專業合作之間缺乏有效的聯合。目前,辰溪縣農村專業合作社91家,沒有專業合作社之間的聯合,尤其是同類的合作社也沒有聯合,合作社各自為戰,造成不必要的低級競爭,不能獲得規模效益。
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作用
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活躍在農業產業化過程,對于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發揮了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在:
1、提高了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通過為農民提前、產中、產后系列化服務,有效地解決了集體經濟組織“統”不了、國家技術服務部門“包”不了、農民自身“辦”不了的問題,對農村雙層經營體制起到較好的補充和完善作用。
2、促進了農業生產的規?;?。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圍繞當地的特色產業、優勢產品,組織農民從事專業化生產,帶動了許多專業村、專業鄉,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產業帶、產業群,促進了農業生產的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在辰溪農村,由于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興起,實現了農業生產的規?;?,比如,孝坪鎮千里坪蔬菜協會,組織會員進行蔬菜生產,形成一定的規模,生產的蔬菜除滿足全縣市場需求外,還遠銷周邊縣市;辰溪縣仙峰金銀花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一家綜合性農民專業合作社,入社會員550戶,擁有金銀花種植基地2.6萬畝,計劃到“十二五”末,產地金銀花種植面積達10萬畝以上,成為當地的拳頭產業。日前,“辰溪金銀花”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對于“金銀花”生產的規?;佑欣?。
3、提高了農業標準化生產水平。當前,一方面隨著國內大中城市市場準入門檻的提高,國內農產品市場競爭日益加?。毫硪环矫妫瑢r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要求越來越高。要有效應對這一局面,單靠農民一家一戶是難以做到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通過發揮其組織載體優勢,對內有效地組織實施農業生產標準,對外統一質量、價格,有利于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保護農民利益。例如,千里坪合作社積極推行標準化生產,通過產前培訓、產中指導、產后服務,全面增強社員標準化生產意識和實踐能力,提高科技生產水平,有效保障了合作社的可持續發展。
4、提升了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是農業產業化經營鏈條中的重要環節,也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發揮著橋梁和紐帶作用,是調節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利益關系的重要力量,有利于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健康發展。同時,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還通過為農戶提供技術、信息、運銷服務,密切了產銷關系,豐富了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內容,提升了農業產業化的整體水平。
5、促進了農民增收。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聯合購買降低了生產成本,通過加工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通過直接進入市場促進了農產品增值,拉長、拉緊了農業產業化經營鏈條,使農民可以分享到農產品加工、流通環節的增值利益。比如,2010年辰溪縣羅子山鄉羅峰村種植金銀花收入達80萬元,全村人平增收1000元;2011年全縣共收獲金銀花生花6百萬公斤,金銀花各類產品的總產值可達0.9億元左右。
6、促進了農民自身素質的提高。以農民為主體的專業合作組織,在內部發揮著教育、培訓的功能,可以使農民在科技推廣、分工協作、組織管理、市場營銷、對外聯系以及民主決策等方面得到鍛煉,有利于培育和增強農民的市場觀念、民主意識和合作精神,提高農民自我組織、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同時,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還是農民學習法律政策、市場經濟、科學技術、民主管理的好學校,對提高農民素質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是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的有效載體。例如,千里坪蔬菜種植合作社堅持每月不定期組織社員開展3次集中學習,邀請縣蔬菜辦高級工程師及蔬菜種植能人講解示范,同時,還通過縣農業局、科技局、農業綜合開發辦和鎮農機站的銜接幫助,邀請省農業部門專家現場指導,實現提高農戶種植技術和綜合素質。
7、改善了政府對農業的服務方式。政府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落實國家的產業政策和扶持措施,減少了農民生產的盲目性和無序性。農民通過專業合作組織把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及時反映給政府,并獲得真實可靠的農業產銷、科技和政策信息等,從而提高了政府對農業和農村經濟調控的有效性。如,錦濱鄉馬溪油茶苗木基地2012年有200萬株苗木滯銷,縣政府積極通過媒體信息,為農戶尋找買主,貴州一買主一次就購買100萬株,解決了農戶的困難。政府可以通過專業合作社這一載體,加大對農民和農業的扶持力度,從而合法有效地支持農業發展和保護農民利益。
三、發展壯大辰溪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思路
1、制定政策,鼓勵和支持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辰溪縣要針對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緩慢、運行不規范、發展意識不強、服務功能差的不足,盡快制定在前農村專業合作社建設及管理政策,在組織原則、管理機制、利益分配和運行規范等方面做出明確規定。同時把農村專業合作社建設列入農業產業化的重要內容,制定嚴格的考核辦法,使全縣上下都來關注農村專業合作社的建設。加強政策扶持,積極探索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政策措施。要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將農業產業化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向農民專業合作社傾斜。
2、讓黨委政府的大力扶持成為農村專業合作社發展壯大的重要保障。辰溪縣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已逐步壯大,服務作用初步發揮。例如,龍頭庵蔬菜協會,已發展會員4000人,實行“走出去、引進來”的思路,加強技術骨干培養,大力引進優質品種,協會蔬菜年產值達4000萬元,帶動了1000多戶會員致富。再如,千里壞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能沖出重圍,異軍突起,成為辰溪縣重要的蔬菜基地。農村專業合作社(協會)的發展壯大,離不開黨委政府不遺余力的資金扶持與技術指導。為此,黨委政府要繼續充分認識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社組織的重要意義、鼓勵發展各種形式的專業協會和專業合作社,大力支持農村專業合作組織承擔涉農項目,實行資金互助合作,提高農民組織程度,促進全縣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的規范、健康、持續發展??h農業、科技、農機經營等業務主管部門要充分發揮自身職能作用,針對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內部管理、資金運轉、市場營銷以及基地建設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著手開展服務引導和業務指導工作,幫助合作社健全服務體系;要加大財政扶持和信貸融資力度,強化涉農資金整合和資金投入,有效開展農民教育培訓,為合作社快速、可持續發展提供穩定的資金保障和智力支持。
【關鍵詞】農村信用社;農村經濟;推動;發展
一、農村信用社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
農村信用社是為促進農村發展而設立的金融機構,因此農信社的經營活動要以幫助農民提高生活水平、支持農業發展為宗旨,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信用社對農村經濟的推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農村信用社有助于農民擴大農業生產規模,為農民自主創業提供資金支持。農信社的服務對象主要是農民,農民從農信社貸款不僅手續簡單,而且貸款門檻低,需要貸款的農民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拿到貸款,為農民提供了方便。第二,農村信用社通過貸款給農民,優化了資金結構。農村信用社的資金主要用于貸款,通過收取利息盈利,以往農信社的資金沒有借貸出去,造成資金的利用率不高。農信社把資金貸給農民,既充分利用了資金,又為農民提供了幫助,促進了農業發展,進而帶動了農村的經濟。第三,農民利用貸款對農村各項設施進行改善,為農業發展提供了較好的環境基礎。比如,農村的灌溉設施對農田的意義重大,交通設施對農村與外界的交流有重要作用,這些設施的完善需要貸款支持。修繕各項設施既方便了農民的日常生活,又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更好的環境。第四,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較低。民間借貸的缺點是利率高,貸款人難以背負高利息,而且容易發生借貸糾紛,不利于農村的和諧建設。從信用社貸款利率低,而且手續簡便,這也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二、農村信用社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的策略
1.深化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改革,改進農村金融服務
信用社要對產權制度進行改革優化,明確產權歸屬。為貫徹“三農”政策,有必要對信用社的產權制度進行改革,以進一步體現信用社的支農本色。同時通過改革,劃分產權歸屬,加強信用社的管理和監督,提高業務水平,能更好地為農民服務。另外,明晰產權可以對信用社的經營起到激勵作用,改進企業管理模式,有利于對風險的預防和規避。信用社在產權制度改革中,要顧全大局,堅持逐漸過渡、穩中求進、因地制宜。我國的現實情況是各農村地區發展不平衡,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很大,自然環境、氣候水文等自然條件也不相同,導致各地區信用社的效益也有高低之分,因此在改革產權制度時要考慮各地的不同情況。每個信用社要根據各自的自身條件、當地的經濟水平、企業管理理念采取不同的產權關系,對經濟發展較好的地區,可以把信用社改革為股份制企業;對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不宜采用股份制,可以把信用社改革為更適合當地經濟的股份合作制企業;對經濟發展適中的地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產權制度。
2.農村信用社需要創新業務品種,多層次服務“三農”
農村信用社的宗旨是服務農民,支持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其業務范圍主要是為農民提供貸款、理財等服務,可以說信用社是農村經濟的主要推動力。一要堅持信用社扶持農村的宗旨,通過加大基層網點的覆蓋率,提供多品種的服務,提升服務質量,吸引農民通過信用社融資、貸款,為需要貸款的農民提供貸款,為需要存款的農民創收,加快農村資本的流通,以達到幫助農民,為信用社增加效益,發展農村經濟的目的。信用社是農民自己的銀行,只有逐步完善信用社的金融服務才能使農民和信用社雙方都得到發展。二要提高信用社的信用度,使農民真正從信用社得到實惠。構建良好的信用度是金融機構發展的關鍵,縣鄉級政府要明確信用社的具體負責人,并鼓勵村干部發揮宣傳、帶頭作用,為信用社信用度的構建工作打好群眾基礎。信用社只有提高信用度才能吸引更多的農民,切實起到扶農助農的作用。三要在信貸業務中建立客戶經理制度,信貸業務是信用社的主要業務,需要一批專業的金融人才來管理,同時客戶經理也可以為農民解答疑問,提供咨詢服務,為農民推薦更優惠的服務品種,并給農民介紹國家最新的貸款政策和各種信息??蛻艚浝聿粌H能推銷信用社的信貸業務,又能為農民選擇最實惠的服務。
3.堅持以農為本,提升農業產業化升級
新時期農村建設的新要求是發展生產力,改善農民生活,實施民主管理,信用社在新農村建設中應發揮如下作用:一要為農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比如農產品品種的升級、收割設施的購置等,提高農民、政府和信用社的收益。二要支持農村開拓休閑產業,利用農村獨特的環境優勢和原生態生活方式,賦予農村的各項資源以商業價值。比如“農家樂”產業可以讓人體驗鄉村生活,農村觀光產業可以讓人體驗種植的樂趣,這些產業發展都需要信用社的支持。三要大力支持農村養殖業的發展,養殖業從生產到加工再到銷售,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大規模的養殖業不僅能給農民創收,還能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推動當地產業結構的調整。四要支持改善農民的生活環境,疏通道路交通,完善灌溉設施,改進電路設施,從而提升農民的生活質量。
三、結論
可見,農村信用社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是不可缺少的,不僅可以為農民解決資金困難,改善農民的居住環境,而且可以促進農村地區的經濟繁榮,優化當地的產業結構。信用社只有通過完善產權制度,提供多種類的業務,促進農村產業的多樣化,才能更好地提升農村經濟。
參考文獻:
【關鍵詞】特色農業 推動 農村經濟發展
黨的十報告中重點強調了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推進新農村建設和發展,這是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措施。但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農業,在當前看來,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如何轉變農業生產體系,用現代化的理念經營農業,是我們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特色農業的概述
(一)特色農業的涵義
在某些設定的區域之內,根據市場的實際需求,借助某些特定的農業資源,獲得高質量、高經濟附加值以及具有絕對特色的農業產品,并且將這種特色發展壯大,具有一定的規模的高效農業現象稱之為特色農業[1]。
(二)特色農業的特征
特色農業具有下列幾種特性:第一,特色農業能夠將當地的農業資源、人文特色、歷史價值進行綜合,并且將這些資源所能發揮的效能最大化。最終實現農產品單價增值促進農民增收的基本目的;第二,特色化的農業生產方式的發展方向更為明確,使農產品的附加值上升到一個較高的層面,市場指向更加準確。
二、新時期發展特色農業的重要意義
長期以來,限制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在于農業人口基數過大,人均耕地生產面積較小。然而,我國地域廣闊,某些區域的資源極為豐富,這些資源的存在也為發展特色農業提供了基本的資源基礎和廣闊的市場基礎。在新的歷史時期下,我們應當根據市場的基本需求以及當地的資源,積極調整農村經濟發展模式,加快基本產業結構的調整,實現農民收入的不斷增加。對于加快我國小康社會的建立,提升農民的基本收入,保證農村地區的經濟穩定,提升區域經濟的發展水平,加快農村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有著重大的戰略意義。
三、運用特色農業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路徑
(一)完善和落實農業發展規劃
完善和落實農業發展規劃必須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在實際的農業規劃過程中應當按照以下幾點進行:第一,所選擇的優勢產業必須具備較強的特色興,所選定的產業應當是以各種類別的自然資源為基礎,而市場的基本需求則是產業發展的基本方向,所有的產業發展必須滿足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更應當尊重農民群眾的基本意愿。第二,加強產業結構和市場風險的分析,之所以將其稱之為特色農業是因為其具有較強的區域性和特定性,而其中所蘊含的風險將會更加突出,因此相關的決策人員更應當充分把握特色農業的基本發展方向,對特色農業做出更為準確的產品定位。只有清晰準確的目標定位才能夠將特色農業的資源優勢充分發揮出來,進而有效推動我國的特色農業向著全新的方向去發展。
(二)進行特色農業融資方式的拓展
發展特色農業必須有基本的基礎設施,相關的技術研發和推廣以及農民的培養和標準化的管理等多個方面的支持,更需要大量的資金作為工作開展的基本支撐。當前來說,資金的短缺正是限制特色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們應當通過多種方式進行資金籌集,第一,加快和完善政府部門的資金投入和支持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第二,加快稅收政策的改革,以稅收減免和特定項目投資補貼的形式激發民間資本進行特色農業投資的基本熱情,如此一來,能夠引進多方資金,使農業金融市場更為壯大;第三,促進各大型農業企業的交流和開發,并且以工商聯盟的方式推動特色農業的進一步發展,通過上述辦法能夠在財政資金短缺的情況下,以其他的融資方式來解決特色農業發展對于資金的基本需求將會是未來特色農業發展的基本方向。
(三)建立健全化農產品市場銷售制度
隨著工業的迅速發展,它們實際的經濟效益漸漸提高,甚至超過了農業產品,主要是因為工業企業有完善的市場銷售制度,從而提高市場經濟效益。而在經濟發展迅速的時代,市場買方也愈加發達,市場銷售對于工業以及農業等的發展起著重大的作用?;诖?,為了提高農業產品的銷售額以及經濟效益,應該建立健全農產品市場銷售制度,完善市場影響體系。首先,應該利用市場差異以及產品特性進行農產品高端市場開發。市場差異化能有效提高產品在市場的競爭優勢。特色產品應該具有市場差異性,符合特色市場銷售基本要求。最主要是采用先進的產品技術從而開發更多綠色食品。其次,對特色農產品市場進行考察,然后在進行合適的價格定位。而特色農產品于其他農產品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可替代性較小,因此市場其他跟隨者很難效仿,根據上述特色農產品特征,對其進行價格定位時,可是適當采用高價化的方式,消費人群主要為大中城市中高端人士[2]。而市場銷售的渠道也應該符合大中城市的基本要求,可以在超市,大型商場以及專賣店等大型服務場所進行銷售。
(四)合理利用地域優勢開發特色農產品
對于特色農業來說另一個快速發展的途徑就是創造特色農業產品品牌,產品品牌促進特色農業快速發展,是產品差異化的基本條件,能有效提高農產品市場效益。根據市場調研發現,現如今多數特色農業發展為小戶以及散戶等,沒有形成系統的市場銷售體系,缺乏完善的市場制度管理,不利于特色農產品長久穩定發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來說,產品品質已經符合市場要求,但是不利于特色農產品的市場價格管理控制,從而導致特色農產品受到市場的影響,并且對特色農產品的長久發展起著阻礙的作用?;谏鲜龇治?,為了開發農產品特色市場,應該提升農產品特色品牌影響力,以產品品牌為基礎,從而在產品品牌的影響下不斷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從而提升特色農產品的市場效益,進一步開發國際和國內市場,提高特色農產品的影響力,從而促進特色農業的長久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一、盱眙農業信息化取得的成效與存在的問題
1.盱眙農業信息化取得的成效
一是開設農業電視專欄。盱眙電視臺2套專門開設專門欄目《田野四季風》,每天在黃金時段反復播出。二是設立咨詢服務熱線。利用12316熱線,為農業生產、經營者提供生產技術、市場信息、農業政策等信息咨詢和農資打假等投訴服務。三是建設盱眙農業網。盱眙農業網設立植物保護、農作物生產、林業管理與生產、漁政與水產養殖、生產動態和科教培訓欄目,提供農業信息,指導全縣農業生產。四是進行農民創業培訓。采取能力模塊結構的培訓模式,實行集中學習、實踐考察及跟蹤指導服務相結合的培訓方式。2013年,盱眙縣共培訓600人,其中種養大戶100人,農民經紀人100人,農業經濟合作組織負責人100人,村組干部、鄉村農技人員200人。
2.盱眙農業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盱眙縣現轄14鎮5鄉,78萬人,面積2483平方公里,人均面積居江蘇省之首,素有人均“兩畝耕地一畝山,一畝水田一畝灘”之稱。情況差異較大, 農業信息化 基礎設施、信息資源、信息服務等諸多方面都有不足之處。一是農民文化素質不高,農業信息化意識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強。二是網絡普及率不高。由于農村大多數青壯年外出務工,農村家中配備電腦不多,難以獲取更多的農業信息。三是農業技能培訓的短板效應。培訓模式傳統理論指導的多,實踐操作的少,有時為了應付上級考核,完成任務。培訓往往是依靠上級主管部門和政府自上而下的途徑開展,農民參與培訓的積極性不高,造成了培訓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農業信息化在促進盱眙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1.農業信息化是實現“小康盱眙”的客觀需要
“十二五”以來,盱眙縣委、縣政府自加壓力,高標定位,提出“蘇北爭第一、全國進百強、小康高標準、開啟新征程”口號,特色發展力爭將盱眙建設成為創業創富、宜人宜居的“淮安先行區、南京后花園、江北新天堂”。激發崛起核動力,實現宏偉新藍圖。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縣的小康。農業信息化正是建設農村小康社會的重要途徑。
2.農業信息化是實現“和美盱眙”的有效途徑
農業市場存在風險大多是由于信息不對稱引起的,盲目種植,導致滯銷。2011年,盱眙縣淮河鎮大白菜喜獲豐收,原本指望大賺一把的菜農遇到了大白菜2分一斤無人問津。農業信息化就能夠讓農民充分掌握市場,一方面可以避免盲目種植,另一方面收獲后可以使市場交易雙方直接聯系,減少了流通環節,直接與所需地進行交易,能夠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綜合勞動技能和市場營銷能力,實現農民收入增加。
3.農業信息化是實現“向上盱眙”的加速劑
盱眙用“向上盱眙”方針引領農業現代化建設。沒有農業的信息化,就沒有全縣農業的現代化。有了“向上”文化引領的農業的信息化,廣大農民能夠迅速了解市場需求,會按照“市場需要什么,我就種植什么”,而不是一味地跟風。讓農民了解科技信息、銷售信息。農民便會根據活得的信息自覺優化農業資源配備,合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三、農業信息化在盱眙農村經濟發展的現實途徑
1.強化頂層設計,加大政府農業信息化投入
農業部《關于加快推進農業信息化的意見》指出:各級農業部門要將推進農業信息化作為貫徹落實黨的十精神的重要舉措,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牢固樹立信息化引領支撐現代農業發展的觀念,切實將推進農業信息化列入重要工作議程,將信息化貫穿于農業部門履行職責任務的全過程,貫穿于為“三農”服務的全過程。盱眙政府部門要加大投入,充分利用現有各類資金渠道開展行業信息化建設。設立信息化專項工作經費,確保信息化推進工作正常開展。
2.完善信息服務體系,實現管理與服務相結合
農業生產者的信息需求各種各樣,這就需要有多元信息主體和提供豐富的服務內容,并采用多樣化的信息服務形式。建立健全農業綜合信息服務體系,打造縣、鄉、村三級綜合信息服務收集網絡。以12316服務熱線為依托,構建村有信息點、鄉有信息站、縣有服務中心的“三農”綜合信息服務體系。將農技推廣、獸醫、農產品質監、農業綜合執法等與農民生產生活及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行業管理系統植入12316服務體系。
1、值得注意的問題
(1)思想不統一。對于建設新農村的重要性大家認識是一致的。但對于怎樣建設新農村的認識并不完全一致。其別要引起注意的是,不能把新農村建設簡單理解為村莊建設,不要把過多的精力放在村莊建設上,而應當抓住重點,提高農業生產力水平,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2)急于求成。比如有些地方提出用多少年建成新農村,有的甚至與干部任期掛鉤,在任期內就要使新農村建設達到一個比較理想的目標。(3)存在消極思想思想。有些同志認為地方財力不足、農村集體經濟薄弱,現在搞新農村建設農民投資投勞的工作發動起來比較困難,所以等待上級政府增加投入的現象仍然存在,主觀努力和積極探索不夠。(4)有的地方存在追求形式和表面文章的情況,缺乏長遠的考慮和安排,在提高實效上下工夫不足。(5)個別地方存在不顧客觀條件地并村和大拆大建的現象。
2、正確看待當前出現的問題
(1)很多問題是原來就存在的?!叭r”工作搞了這么多年,自然會存在和積累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并不是新農村建設提出后才出現的,硬把過去存在的問題歸咎為新農村建沒是不符合實際的。(2)開始出現一些傾向性、苗頭性問題也是很正常的,是前進中、發展中的問題,經過努力是可以遂步克服的。(3)要正確認識,加強引導。新農村建設是一個宏大、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不出現任何問題和矛盾。我們必須正確看待這些問題,采取積極態度,及時加以引導和糾正。
二、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
1、進一步形成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合力
(1)發揮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作用。切實發揮好黨委的領導作用和政府的導向作用。這不僅體現在政策措施的制定、輿論宣傳和組織動員上,更主要的是體現在資金投入上。
(2)發揮城市對農村的帶動作用。目前,我們實行“市管縣”體制有利于發揮城市對農村的帶動作用。加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的延伸,增強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和帶動,形成城市與農村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局面。(3)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農民應當承擔應有的投入,主要用于發展生產和建房,村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通過“一事一議”方法來決策。國家財政通過直接補助資金、補助原料或“以獎代補”等方式,給予鼓勵和支持。要教育干部和群眾學會運用“一事一議”等民主決策機制,尤其是基層干部要學會與群眾商量辦事,按民主決策程序辦事。
2、正確處理新農村建設中的重大關系(1)正確處理試點與推廣的關系。推進新農村建設,關鍵在于如何選擇典型??偨Y以往在典型選擇方面的經驗教訓,我們應注重在經濟發展處于當地中等狀況的鄉村中選擇典型。中等狀況的典型比較接近多數鄉村的實際,較容易在面上推車。同時,注意選擇不同類型的典型,分別加強示范引導。應當明確,新農村建設的典型只是面上的工作先走一步,政府主要在規劃制定、政策指導等方面給予幫助,在財政資金支持上應當實行普惠制,不能搞特殊化,這樣的典型才有生命力。(2)正確處理分散與集中的關系。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努力方向,是促進農村人口向小城鎮和中心村集中。在村莊整治過程中,對目前看不準的項目暫時不要匆忙建設。對那些長遠規劃要求拆并的自然村,可以有選擇地推進某些建設項目。應注意避免重復建設和損失浪費,特別要防止現在化費很多人力才力物力投入建設、沒過幾年就要拆除的事情發生。在具體操作中,可以先從整治村容村貌做起,這項工作既是農民急切期盼的,又花錢少、見效快。拆并村莊是一個逐步推進、水到渠成的過程,必須尊重農民的意愿,維護農民的利益。(3)正確處理當前與長遠的關系。新農村建沒是一項長遠奮斗的重大歷史任務,需要幾十年甚至更長時問的艱苦努力。新農村建設必須尊重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使階段性目標與長期性目標結合起來。新農村建設必須分階段推進,每個階段集中解決某個方而的緊迫問題,每個階段的建設和發展項目,都要充分聽取農民的意見,根據大多數群眾的利益和意愿辦事,發動廣大群眾廣泛參與。
3、推進新農村建設必須有利于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農業;種子;管理;經濟;發展
中圖分類號:S3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1)-06-0061-1
2000年12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實施以來,政策壁壘被徹底打破,種子市場全面放開,種子企業及經營業戶如雨后春筍般的迅速發展起來。據統計,吉林省白城市種子企業及經營業戶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頒布前的6家,增加到570家,種子經營主體呈現多元化,由過去的國有經濟獨家經營,轉變為國有、集體、民營和科研院所共同發展,而且分布廣、分點多、跨度大,而從事種子管理工作的人員只有90人,獲得專業執法證書的只有40人,經省級核發的種子檢驗員5人,檢驗人員17人。已經滿足不了種子管理工作的需要。
“國以農為主,農以種為先”。種子是特殊的、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農業生產資料。種子質量優劣不僅關系農民收入的增減,農村社會的穩定,更關系到農業生產安全和國家糧食安全。要保證種子質量不出問題,加強種子管理工作是關鍵。市、縣兩級的種子種子管理工作又是關鍵中的關鍵。
1 穩定機構
1.1 存在問題
隨著事業單位改革的深入,市、縣級種子管理部門也面臨著改革,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沒有明確將種子管理職能授權給各級種子管理機構,致使各級種子管理機構承擔繁重的行政執法職能卻不能參公管理,造成種子管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不高,隊伍渙散。農作物種子質量監管力度小,農業種植風險增加。
1.2 對策建議
建議國家通過修改、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等法律、法規,進一步明確種子管理機構的職責和地位。提高執法人員待遇,確保工資福利不低于公務員水平,調動種子管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保障種子質量安全。
2 建設隊伍
2.1 存在問題
隊伍是種子管理工作的核心,由于多種原因造成種子管理隊伍人員業務素質參差不齊,執法能力弱,知識結構不合理。
2.2 對策建議
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完善國家定期培訓機制,加大對管理人員種子知識及相關知識培訓力度,提高隊伍的政治素質、業務能力和執法水平。做到高效執法,科學管理,廉潔為民。
3 完善設施設備
3.1 存在問題
由于種子管理工作沒有專項工作經費,種子執法手段落后,檢驗儀器不全、設備落后,檢驗能力不強,不能滿足種子質量檢驗工作的需要。質量監管工作只是紙上談兵。
3.2 對策建議
建議國家設立種子管理工作專項經費,完善執法設備。建立縣級種子質量監督檢驗站,建設現代的農作物種子檢驗室,滿足對種子檢驗工作的需要。保障種子質量安全。
4 加強非主要農作物種子管理
4.1 存在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只規定主要農作物的生產實行許可制度,品種推廣前實行審定制度,而對非主要農作物生產和品種審定卻沒有明確規定。致使非主要農作物的生產管理失控,以糧代種現象突出。品種名稱混亂。農民利益受損。管理缺乏相應的法律依據。
4.2 對策建議
建議國家通過修改、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等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生產非主要農作物種子要到縣級種子管理部門備案。非主要農作物品種實行縣級登記制度。非主要農作物品種在推廣前,要經過縣級種子管理部門組織的試驗,通過試驗篩選出適宜當地種植的品種進行登記,登記后的品種才能推廣,而且必須使用登記時的名稱。
5 信息通道建設
5.1 存在問題
種子管理缺乏各種信息,如品種審定信息、生產、經營證照信息、新品種保護、防偽標識等最新信息、打假反應速度慢。
5.2 對策建議
建議國家建立種子執法打假信息管理網。把全國所有注冊種子生產、經營企業的信息,品種審定登記信息,防偽信息等公布在網上,便于查詢。同時要加強各省市間的打假互動和聯合。
6 加大市場管理力度
6.1 存在問題
市場準入門檻低,以訂單農業名義無證經營種子現象遍地開花,管理部門調查取證困難,再加之《種子法》規定的處罰下限標準太低,各級政府規定只能按照下限處罰,因此沒有震懾力??狗ìF象時有方生。屢罰屢犯現象嚴重。質量風險很高,種子管理部門承擔的風險加大。
一、要發展經濟,必須樹立了大開放大發展的觀念。
香港是一個經濟高度外向型的城市,過去20年來,整體經濟增超過兩倍,人均GDP在亞洲僅次于日本。香港的經濟結構以服務業為主,第一、第二及第三產業在經濟中所占比重分別為0.1%、13%和87%左右,其中,金融業、房地產業、貿易及物流業比重較大,占GDP的35%左右。香港是亞太地區主要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旅游和信息中心,目前是世界第十一大貿易實體、第十二大銀行中心、第六大外匯交易市場以及亞洲第二大股票市場,擁有全球最繁忙的貨柜港,亦是主要的黃金交易中心。香港是世界上經濟最開放的地區之一,商品、資金進出自由,連續多年被國際機構評為全球經濟最自由及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之一 ,香港的成功經驗之一,就是樹立大開放大發展意識,充分發揮優越的地理位置的區位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響堂管理區是一個在我市落后的鎮區,如何推動響堂經濟的跨越式發展,香港的發展理念很值得我們借鑒。因此,我們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加大招商工作力度,要把招項目、引資金作為經濟發展的助力器和推動力來抓,形成人人講招商,人人會招商,人人能招商的招商引資新格局。
1、強化發展是第一要務的觀念。一切服從發展,一切圍繞發展,有利于發展的事情多做,阻礙開放發展的事情不為;突破狹隘部門利益的束縛,講政治、講大局,以全局利益為重,堅決防止和克服為了個人和小團體私利而置發展大局于不顧的思想行為。
2、強化大開放促進大發展的觀念。要加快經濟發展,必須擴大開放,建立多元化的投資體制,充分運用市場機制有效配置各種資源,形成大開放促進大發展的格局。大開放促進大發展一定要落實到項目上。沒有項目就談不上開放,沒有大項目就談不上大發展。
3、強化自我發展觀念。我們有些部門對自己所負責的領域,沒有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沒有開動腦筋想辦法加以發展,凡事總是等待上級的落實,依賴上級的投入,似乎只有上級投入了資金,他們的腦子才會轉動起來,否則,他們的這些領域永遠是無人問津的“處女地”,極大地影響了全局的發展。因此,只有摒棄因循守舊的觀念和做法,致力于競爭中求發展求進步。特別是在籌措資金上,要真正摒棄“等、靠、要”,積極開拓融資渠道??梢杂貌糠謨灹假Y產,吸引外部資金入股,形成多元投資的局面,只有這樣,才能推動地方經濟穩步發展。
4、強化服務觀念。加快發展靠投入,增加投入靠業主。既要啟動民間資本,培育當地投資業,更要降低門檻,引進外地投資者。只有培育、引進一大批業主,興辦一批大企業,才能搞活一方經濟。我們當地領導干部要學習像香港那樣的政府,為客商服務的意識,要積極主動地接近和聯系客商和私營業主,依照政策和法規,提供“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務,把他們的事當作自己的事來辦,為他們排憂解難,使他們到來投資置業感到安心、放心、舒心,進得來、留得住、能發展。把提高服務質量作為發展經濟的“無形資產”來建設,形成服務“品牌”。
二、要發展經濟,必須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
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出的背景是在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非常偉大的成就的基礎上提出的,是在我國的城鄉發展到一定階段,在城市相對發展,農村的村鎮建設,人均收入,精神文明和人們的生活需求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二00三年初,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中央認為農村工作是我國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時圍繞戰略發展,統籌城鄉發展,十六大就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我國現階段正值社會發展的轉型期,人均收入接近1000美元,工業的發展在近五十年的過程中得到了農業的支持,同時現在也發展的相對強大,可以對農業的支持,城市的發展,近二十幾年的快速發展是日新月異的,有能力有條件對農村的支持。
“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在建設和發展方向給新農村恰當的定了位,它借鑒了國際上成功的經驗是符合我國國情的。這一提法在理論和實際生活中也是可以振奮人心,鼓民勁的。也是提高和發展我國的國力,人民生活水平的關鍵的步驟。從思路上即貫徹了科學發展觀,統籌發展城鄉,推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從現實上我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生產力持續發展,城鄉體制日趨完善。城市對農村,工業對農業有條件,有能力實施支持和反哺,同時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廣泛參與,這些措施的出臺即利國又利民,可以斷言,新農村建設的理論是科學的,它一定能較短時間內把城鄉,工農之間的差距縮小,一定能在較短的時間內使我國的綜合國力提高一大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就是要在文藝教育治愚,以生計教育治窮,以衛生教育治弱,以公民教育治私的新理念。這些理論的提出都為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問題,在理論和實踐上提出較高的理論指導和詮釋。
海城市第七次黨代會提出了“搶抓雙重機遇,堅持五業并重,提升三化水平,建設和諧海城,推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努力在全省率先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宏偉目標”面對新的形式,我們樹立強烈的機遇意識、責任意識,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努力學習先進地區發展經濟的先進經驗,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協調推進農村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推動我市農村走上生產發展、生態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發展道路。
三、要發揮優勢,推進響堂新農村建設進程
響堂管理區位于海城市區東南,市區東大門、南大門皆位于響堂,地處城鄉結合部,“半城半鄉”是響堂的突出特點。全區總面積24.1平方公里,人口2.8萬,下轄一個街道辦事處、9個行政村。交通極為便利,海城外環路貫穿全區,海岫路、海馬路穿境而過。有耕地面積10.163畝,人均不足0.4畝地,是典型的城鄉型。經濟發展現狀是:二、三產業發展勢頭猛進,個體工商業星羅棋布。有個體工商戶1350戶,個體工商企業156戶,規模加工企業有3家,二00五年實現稅收1681.8萬元,其中地稅625.8萬元,國稅1056萬元,財政收入807.4萬元,地方可支配財力407萬元,人均收入5200元。
村級情況:響堂管理區集體財力不足,村級財力也明顯力不從心,怎樣在城鄉結合部的位置搞好新農村建設,怎樣使響堂管理區的發展為海城城市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即做到科學發展,因地制宜,又能積極穩妥,即破解城鄉發展的難題,又能解決經濟發展的低靡問題,這些問題和困難是現實的,但發展又是必然的。由于時間短,僅談粗淺想法。
1、充分認識響堂管理區的區位優勢
獨特的區位優勢,海城外環路兩側為海城市的發展開辟了新的空間,而響堂占有東、南兩面,又處海城河南岸,交通便利,工業發展的寶地,又是商品經濟發展的黃金地段。響堂的發展已融入了海城建設的一體之中,這是優勢。
2、專業市場優勢。響堂荒嶺村在改革開放初期就形成的以鋼材、裝飾材料、木材市場為主的市場體系。荒嶺的兩個市場二00五年營業收入近10億元,物業收入1200萬元,上繳稅金600萬元。已經成為了繼西柳服裝、南臺箱包市場之后的全市第三大市場。這一市場的初具規模就為打造更大規模、更高層次的商貿交流中心創造了可能和便利。
3、工業加工業的優勢。十分暢通的交通為工業企業的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如何在已形成規模的加工業上作文章,把華銀集團的鎂鋁深加工企業,金柜制造業做強做大,不但在國際市場有份額,還在知識產權、產業創國際品牌上下功夫,金柜加工業不但在東北地區有份額,還要在長江以南的地區發展,創全國的名牌。
4、發展淡季菜和城市蔬菜基地的作用。響堂的地理優勢,為發展農業產業化,發展蔬菜生產,為城市提供副食生產創造便利條件,就西響一個村的暖棚黃瓜生產每年在1000萬公斤以上并且全部是市場暢銷,同時是人們喜愛的黃瓜品種,這里的養殖業雞、奶牛、肉牛、商品豬都有很大的生產量和市場份額,這些即可以為城市提供食品,更是致富百姓的有效途徑。
5、結合實際,實事求是的抓新農村建設。我們響堂管理區的新農村建設就是要遵循市委、市政府的精神,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實事是的把外環路以內的四個村在高起點上,在與城市城鄉結合上下功夫,使這四個村逐漸的向城市發展,向樓房和城市生活靠近發展,努力利用開發的優勢,利用城市向外發的機會調動積極性,把新農村建設不但在外觀上有變化,同時在內部管理上下功夫,通過新農村建設實現城市化。在外環路外的六個村區別對待,實事求是的引導向集中發展,整潔規劃發展,量力而行和扶持相結合的辦法使全管理區的六個村逐步的形成整潔文明,管理有序,管理民主方向發展。
1.發展農村經濟的重要戰略意義
農村經濟的發展對推進農村經濟進步具有重要意義,是發展農村經濟的根本保障,因此,制定科學合理的經濟發展戰略對農村經濟發展具有積極意義,也是當前形勢下發展農村經濟管理的客觀需求,這就要求堅持科學發展理念,以政府為主導,制定科學且合理的經濟發展戰略。
2.當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基礎設施建設較為落后
作為農村經濟開發的重要物質保證,完善基礎設施是發展農村經濟的根本,但從目前我國農村經濟基礎設施來看飛,發展仍然較為落后。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道路交通不夠完善。
交通是實現農村經濟對外的基礎,是農村最主要的設施之一,當前農村廣大地區道路建設較為落后,承載量低且寬度不足,無法滿足大型車輛的運行,交通網絡結構單一,質量較差,甚至在一些地區還未實現鄉村交通網。
第二,水、電、通訊網絡不夠健全。
作為農民生活的基本保障,是獲得信息的主要方法,但從當前我國農村自來水的網絡情況來看,生活用水的治療較差,電力也無法滿足大規模建設,通訊網絡設施不夠健全,農民無法及時獲取信息。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步伐的加快,農村的水、電、通訊、網絡結構不夠完善,嚴重制約農村經濟與社會信息的發展,制約農村經濟的進步。
2.2 經濟發展生產經營模式落后
第一,生產力落后。
生產力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根本因素,是形成科學合理的生產關系保障,當前,我國農村的生產力水平較低,仍然存在“靠天吃飯”的情況,嚴重制約農村經濟模式發展。
第二,農業的結構較為單一。
作為農民最基本的生產資料,種植業仍然是最典型的生產方式,結構過于單一,沒有形成農、林、牧、漁業一體化的農業,降低了產品的質量。
第三,農村市場不夠規范。
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標志,農村市場的健全情況直接影響到商品的流通,同時網絡化程度較低,農產品流通的市場量小,同時,資本市場,貨幣市場發展較為緩慢。
第四,資源開發利用率低。
從根本上來說,農村資源十分豐富,具有大量潛在的資源優勢,但開發力度低且資源利用率較低,導致大量資源閑置,無法促進資源優勢的發揮,制約農村經濟的發展。另外,我國多數農村經濟過于封閉,缺乏開放性。
2.3 發展的政策不夠健全
制度是保障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前提,但在當前新農村建設中,農村經濟發展政策制度的健全與完善性不夠,存在嚴重的制度缺陷,尤其是社會保障制度與基層干部管理機制及農村經濟發展中的激勵機制,存在嚴重缺陷,嚴重制約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另外,我國農村的人力資源開發機制也不夠完善,影響農村人才管理水平的提高,導致農村勞動者的素質較差。
3.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戰略調整的對策
3.1 建立并完善農村基礎設施
建立并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是發展農村經濟的客觀需求,也是拓展投資領域的重要方法,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強化管理。
第一,強化農村道路交通建設水平。
要想提高農村道路交通水平,國家必須要給予高度重視,加大投資力度,促進農村道路交通水平的提高,改善農村道路的利用率,打造現代化的鄉村與城鎮立體化的交通網絡。
第二,完善農村的水、電、通訊網絡的建設水平。
要想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必須要保證后備力量,完善水、電、通訊網絡的建設,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需求,促進農村工程開發力度,完善通訊網絡,實現信息化建設,促進農村信息水平的提高。
3.2 加大農村經濟發展力度,推動農村生產經營發展模式的轉變
從上文的分析中我們不難看到,農村經濟的發展必須依賴發展模式的轉變,從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轉變為技術密集型,實現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的轉變。
第一,加大農村生產力的發展力度。
生產力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加大農村生產力的發展力度,運用現代化的技術促進勞動者素質的提高,改善管理水平,實現機械化、信息化的現代化生產模式,形成現代農業的生產關系。
第二,加大立體化農村經濟發展結構的改造力度。
這是解決當前我國廣大農村農業結構單一的主要方法,實行立體化農業改造,形成農、林、牧、漁一體化農業方式,建立獨特的生產模式,科學合理的布局,建立立體化的農村經濟發展結構。
第三,規范農村的經濟市場。
這就要求政府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并完善農村市場的管理體制,確定市場場所,規范市場交易活動,加強對市場秩序的管理,完善農村資本市場與貨幣市場,推動農村市場的繁榮,強化各村與市場的聯系,形成一體化的發展模式。
第四,加大農村資源的開發力度,改善農村資源的利用率。
從上文分析中我們看到,農村資源十分豐富,具有較大的開發潛力,科學合理的利用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實現農村資源的轉變都具有積極意義,對實現可持續發展也有重要價值,實現資源開發與資源環境問題的協調。
第五,加大對農村鄉鎮企業的扶持力度。
從目前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情況來看,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數量不斷增多,這是制約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對此,有必要加大農村鄉鎮的發展力度,除了可以改善農村經濟水平外,還可接納更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促進農村經濟水平的提高。
1農村金融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
1.1提供支付和交易媒介。農村金融對農村經濟發展最大的作用在于其提供了便捷的支付和交易媒介。倘若沒有便捷的支付媒介,生產者和銷售者的成本則會大大增加。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金融市場逐漸衍生出許多新型金融產品,如信用卡、儲蓄卡、支票、電子支付系統等,這些新型金融產品的出現對農村經濟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例如,山東省農村金融系統的發展使貨幣化程度和經濟發展水平得到了較大提高,對農村經濟的發展產生了明顯的推動作用。1.2提高資本的配置效率。農村經濟的增長得益于資本配置效率的提高,高效率的投資能促進經濟的快速增長[1]。由于金融機構在政策和規模上具有較多優勢,而且能為投資者提供良好的風險共擔機制,因此發展農村金融可以促進投資,實現資本配置效率的提高。此外,金融產品的不斷創新能夠為投資者提供多種金融產品的組合和選擇,進而實現資本的優化配置。例如,河北省某村金融機構的發展降低了投資準入標準,帶動了農業、工業等產業的發展,實現了經濟的快速增長。1.3充分發揮儲蓄的功能。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農村金融市場的完善,儲蓄轉為投資的程度逐漸加深,在較大程度上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資金的使用效率。良好的農村金融政策不但提高了金融機構運營的自主性,而且提高了金融機構的運行效率,推動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2]。例如,山西省某村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拓展信貸交易渠道,對企業和社會的債權債務進行整合管理,實現了資源優化配置,拉動了當地經濟的快速增長。
2當前農村金融中存在的問題
經過多年的努力,雖然我國農村的金融事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農村金融機構日漸完善,服務水平也逐漸提高,但總體來看,我國農村的金融發展緩慢,與城市還存在較大的差距,農村金融在與經濟互動發展方面還存在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2.1農村金融與經濟之間的互動性較差。農村金融同經濟發展之間的互動性較差,兩者還處于獨立的發展階段。多年的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已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卻沒有同步開展,相對于經濟體制改革還處于獨立狀態,不能發揮對農村經濟的推動作用[3],農村金融市場發展也非常緩慢,沒有構建起完善的金融服務系統,也不能發揮優化資金配置的作用。此外,農村經濟發展也不能發揮出對農村金融的推動作用,加之農村經濟發展較慢,不能實現農村金融同農村經濟之間的良性互動,導致兩者仍處于獨立發展的狀態。2.2農村金融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被弱化。研究證明,完善的金融機構能對經濟發展產生服務和保障等作用,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處于領先地位。當前,我國農業信貸的比例仍然較低,這說明我國的農村金融機構不能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資金支持,無法發揮出優化資金配置的基本功能,農村金融機構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核心作用不能得到有效發揮,更不能為農村經濟的發展貢獻應有的力量。因此,農村金融機構的作用弱化,對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產生了較大的阻礙。
3發展農村金融的對策措施
3.1加大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力度。長期以來,我國的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滯后,導致農村金融不能發揮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因此,必須加大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力度,充分發揮農村金融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4]。不但要加快對農信社的改革,還要加強對其他金融機構的監管,加強對資金流向的正確引導,使農村的金融市場逐漸趨于完善。還應繼續提高金融服務的水平和金融機構管理水平,實現資金的科學配置,進而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把新農村建設推向更高的水平。3.2發揮經濟發展對農村金融的帶動作用從本質上看,農村金融仍然是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經濟的發展必然會促進農村金融系統的完善。所以,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是實現農村金融快速發展的重要前提。當前,受人口素質、自然環境和思想狀況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的農村經濟還處于較低水平,對農村金融的發展產生了較大的阻礙作用。各農村應從自身條件出發,通過發展農業、工業、旅游業等實現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從根本上增強經濟實力,帶動農村金融的更快發展[5]。3.3促進農村經濟同農村金融的互動發展。農村金融同農村經濟是互相作用的系統,兩者能夠實現互動式發展,如果其中一個因素發展滯后,將會對另外一個因素的發展產生較大的阻礙。因此只有實現農村金融同農村經濟之間的協調發展,才能實現兩者的共同進步[6]。農村經濟的發展能夠帶動金融市場的活躍,而金融服務水平的提高能夠為經濟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進而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農村金融和農村經濟只有在不斷協調發展中才能促進農村地區的發展。
4結語
農村金融的發展能為經濟發展提供支付和交易媒介,并且提高資本的配置效率,而農村經濟的發展也能夠帶動農村金融的發展。但是,當前我國農村的金融發展還存在農村金融與經濟之間的互動性較差、農村金融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被弱化等問題,因此應從加大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力度、發揮經濟發展對農村金融的帶動作用等方面努力,實現農村經濟同農村金融的互動發展。
作者:張賢錐 單位:福建省閩清縣東橋鎮農業服務中心
參考文獻
[1]張羽,趙鑫.農村金融發展拉動了農村經濟增長嗎——基于面板平滑遷移模型的經驗證據[J].社會科學戰線,2015(10):257-261.
[2]牛磊,王巖.論當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金融支持[J].對外經貿,2012(5):63-64.
[3]譚崇臺,唐道遠.農村金融發展、農村金融需求對農村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J].統計與決策,2015(10):110-113.
[4]張麗娜,王靜.農村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3(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