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幼兒語言教育的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4-142-01
人的一生中語言能力發展的重要階段主要在集中在上小學以前,也就是說幼兒階段是人的語言能力的重要發展階段。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強弱對其以后的學習和發展會產生深遠的影響。這就給幼兒教育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課題,那就是在幼兒園教育中如何開發和訓練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口語能力
多年的幼兒教學工作為我提供了研究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舞臺,下面是我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心得和體會。
一、創設寬松快樂的環境,訓練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幾歲的孩子天真爛漫,好奇心強,幼兒教學中要時刻給幼兒創設輕松愉快的環境,讓幼兒心情舒暢,沒有拘束感,這對訓練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幼兒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給幼兒創設寬松環境。一是無論幼兒的表達水平怎樣,教師都應抱著積極、鼓勵的態度,增強幼兒說的信心和勇氣,尤其是對少言寡語的幼兒,更應給予關心和幫助。二是應豐富幼兒的生活,為幼兒創造說話的機會和條件。比如,游戲活動中,讓幼兒“做前說”――先說說自己的計劃、打算,然后按自己的構想去做;“做中說”――邊做邊說,借助說,推動游戲情節展開,豐富游戲內容;“做后說”――活動結束后,讓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做的,對自己的活動做一個簡單的評價。
二、利用兒童文學作品,訓練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浩如煙海的文學作品是訓練語言表達能力的最好的教材。這其中不乏兒童讀物,比如,故事、兒歌、繞口令、相聲、漫畫、寓言、童話等文學作品是幼兒喜歡聽和喜歡看的。教師通過講述這些文學作品,可以讓幼兒從中掌握描述自然現象、動植物特征、人的外貌的形容詞;可以學習一些描寫行為、動作及描寫人的心理活動狀態的動詞等。另外,還可以讓學生復述文學作品的內容,這樣能更好的訓練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主題活動,訓練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給幼兒一個明確的主題,讓幼兒圍繞主題來組織語言并表達出來,這能有效的訓練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主題訓練法可以從幼兒的知識經驗入手確立訓練主題。比如,進行關于“夏天特征”的談話,就必須在夏天特征明顯的時候,在幼兒對夏天特征進行了長期的觀察和充分了解后才能進行。談話時可從氣候、植物、動物以及人的服飾和活動等方面的變化著手,將夏天的特征準確地描述出來,將夏天的知識系統化。這樣既有利于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概括力、記憶力,又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另外,還可以從圍繞觀察對象的主要特征來確定談話的主題,比如,參觀旅行后的談話,教師可以圍繞參觀對象的主要特征有順序地提問,讓幼兒按照參觀順序講參觀的印象。當然教師的提問要盡量明確、具體,富于啟發性和興趣性。
四、兒在集體交往中訓練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之間的游戲和活動是訓練他們語言表達能力的很好的舞臺。兒童之間處于平等的地位,他們之間的交往是隨便的,也是最寬松的,訓練語言表達能力的效果也是最好的。實際上,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中主動構建的。幼兒園語言教育若刻意對幼兒語音、詞匯和造句語法進行簡單訓練,是不符合幼兒語言教育的特點,違背了語言的本質功能――交往功能。而幼兒之間的交往正好符合語言的本質的功能。
關鍵詞:創新方法 幼兒園教學 綱要 環境
根據我國幼兒園新綱要精神,5~6歲的幼兒語言教學活動主要應該側重對幼兒的傾聽、表達、文學欣賞和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同時結合其他活動的進行使幼兒的各方面的綜合技能同步提高,要作好這一切筆者認為應作好以下幾點:
一、創設良好寬松的語言活動環境和氛圍
學習需要有良好的語境,可促使幼兒聽、說、想的欲望,這種良好、寬松的語境包括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
物質環境包括活動場地(景)墻面、頭飾、電教設備等,通過這些物質環境和教玩具的制作給幼兒一種直觀的感受,讓他們置身于一種模擬的實境中,喚起幼兒情感上的共鳴,使其樂于說,敢于做,發自內心的去表述,為心理環境的創設提供前提基礎。
結合在活動應給予每個孩子說話的機會,作為支持者和引導者的教師應引導、鼓勵幼兒建立一種自信,使之連貫、大膽地對主題發表自己的想法,而在此過程中,教師應不惜贊賞語句,及時抓住表述的亮點進行肯定的評價,盡量不用否定評價,(除與科學性原則性相反的)同時還可以用多種形式讓幼兒進行表述。
如語言游戲“說相反”、故事續編“貓醫生過河”、兒歌創編“動物世界真奇妙”,表演咕咚故事,看圖講述“小雨傘”“讓座”拼圖講述“聰明的公雞”。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滲透的語言活動,如“今天的新事兒”“論天氣”“報食譜、說菜名”等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習語言。
為使所學的內容得以及時鞏固,應將活動時使用的相關教具、情景圖等放置在固定的區角中,使之隨時隨地的去學習、體驗和交流,不僅培養了幼兒的觀察技能,鞏固了幼兒的記憶,而且培養了幼兒的協作精神和自主學習的興趣。同時又拓展了幼兒的思維。
二、采取多種方法整合的教學方法和教育方法
按新綱要的主旨,語言教育應是聽、說、讀、寫、觀察、表演、思維、想象、操作等行為的整和,因此在活動時教師應抓住各種契機,挖掘幼兒各方面的潛能,對幼兒的活動表現和教材內容應有一種整體的意識,才能真正培養幼兒語言綜合素養和能力。
這就要求教師在活動的設計中以語言表述為主,引導和支持幼兒在與教師的合作中進行不同側面的觀察和感知,從不同層面的探索活動中應用不同的操作方式進行多元化的合作分享,將整個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幼兒在單一的活動中進行綜合性地獲取與提高。
如在故事教學中可采用聽故事,看圖說感受,以圖或文字作記錄,學表演,作游戲的活動并與內容有選擇的、有機的整合于一體,既豐富了活動內容,又引導了不同水平幼兒的表現欲望,同時還提高了幼兒運用語言的能力。
由此題材多樣化的教材通過多元化的整合,結合幼兒自身的生活經驗及能力上的差異,將集體教學改為分組結伴,區角活動、個別交流等方式在不自覺的交流和想象的過程中使每個孩子的語言潛能都在不斷的發展提高。
三、運用先進的科學教育手段
利用幼兒的思維具有形象性,在活動中 盡量把一些事物付諸于直觀的形象之中,可利用幻燈機、電視機、等多媒體技術,擴大和充實具體的感性經驗,將一些童話,科普故事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聲像結合。
如“小水滴旅行記”、“小蝌蚪找媽媽”等,讓幼兒在圖文并茂的幻燈片的播放過程身臨其景,直接感受,切身體驗,使幼兒的語言與思維同步發展。
四、培養幼兒具有良好的語言習慣
對于幼兒來說,語言習慣主要指聽、說、讀、寫四大方面中的前三項,而傾聽則是幼兒感知理解語言的行為表現,也是幼兒學習語言不可缺少的一種行為能力,它關系到人際交往和對語言的理解水平,以及他們的語言能力的發展。
而幼兒文學作品則是引起幼兒傾聽的良好素材,如在故事欣賞活動“媽媽和她的勿忘我”的活動中,通過配樂故事的欣賞使幼兒從感人的音樂和動人的故事情節之中,逐步體味一位普通媽媽對孩子的那一分真愛。
這樣不僅使幼兒聽辯出了故事的基本情節,而且激發了想說的動機。而說則是語言的關鍵,如何引導鼓勵幼兒大膽的從最簡單、斷斷續續的說到流利、完整、連貫的說,應從對父母、同伴的說到集體面前大膽的表述入手,將源自于生活的、比較熟悉的、和幼兒感心趣的內容,作為活動的主題素材,給幼兒提供大膽說的情景。使幼兒 情不自禁的對活動發表自己的見解。
在培養了幼兒聽說習慣的同時,不應忽視幼兒良好閱讀習慣的陪養。應從幼兒視圖入手;而后導入情景講述、看圖說話;最后介入有序的翻閱圖書,學會觀察和思考進行評價性的拓展評述。
這樣就出現了不同等級的思維會有不同的思維表述。結合教師在閱讀的過程中將聽、說、讀的技能綜合于一體的引導,最后進行綜合評價。
參考文獻:
[1] 趙寄石,樓必生.學前兒童語言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 曾紅臺.香港幼兒教育見聞[J].教育導刊,1997
[3] 劉華.用“全語言”教育思想指導幼兒園語言教育[J].早期教育,2002
[4] 張明紅. 幼兒語言智能的發展及其教育策略[J].早期教育,2003
一、早期閱讀,鍛煉幼兒的語言交往能力
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家長的溺愛,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往往會“以自我為中心”。在幼兒時期,他們不知如何與他人交往,不善于用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面對別人,不會用恰當的語言做出應答,這樣的交往能力,會對幼兒的發展產生重大的不利影響。因此,我們可以通過早期閱讀幫助幼兒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使他們學會與人友好交往。因為幼兒時期是小孩口頭語言學習的關鍵時期,在早期閱讀中通過圖文并茂的視覺材料,豐富幼兒的詞匯和語言,從而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比如,在故事《下雨的時候》的場景中,當一只小白兔看到小雞被雨淋濕了,就禮貌地對她說:“你好,請到我的荷葉下避避雨吧!”在這個故事中,小白兔用非常禮貌的語言邀請小雞在自己的荷葉下避雨,小雞聽后也非常開心地接受了小白兔的幫助。從這則故事中,幼兒既學習了故事中的優美詞語,也學會了怎樣運用恰當的語言與別人交流,從而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幼兒交往氛圍。
二、利用集體交往機會,促進幼兒交往能力的發展
一旦進入幼兒園后,幼兒的交往范圍就從家庭擴展到幼兒園,交往范圍的擴大,也使得幼兒有更多的集體交往機會,這時就要充分利用集體交往機會,最大限度地促進幼兒的交往能力。
首先,引導幼兒一起玩游戲,激發幼兒的交往熱情。做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也是培養幼兒友好交往,團結互助最為有效的方式。幼兒在做游戲的過程中,每一個游戲環節都需要與其他伙伴交往。作為幼教,就需要在游戲過程中對幼兒進行積極引導,提高他們參與游戲的興趣,激發他們的交往熱情,繼而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同時,在游戲過程中,教師要多引導幼兒使用禮貌用語,比如,“謝謝!對不起!”等。
其次,開展分享活動,培養幼兒交往的方法。幼兒進入幼兒園后,交往范圍的擴大,使得較小的幼兒一時難以適應集體生活,不敢和其他小朋友說話。為了讓幼兒喜愛幼兒園,感受到幼兒與同伴交往的樂趣,我們開展了“玩具分享活動”,在舉辦玩具分享活動當日,讓幼兒帶上自己心愛的玩具與其他同伴互相交換玩。一些不敢與其他小朋友交換玩具的幼兒,教師要多多鼓勵,告訴他們其他小伙伴的玩具也非常好玩,讓所有的幼兒都參與到活動中來。活動結束后,讓幼兒自己講述是和那位伙伴交換了玩具,交換的玩具好不好玩等,讓幼兒體驗到交換玩具的樂趣,理解到什么是友愛。通過此類活動,拉近幼兒之間的距離,使得他們在平時更好地交往。
三、家園配合,共同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
家長對于幼兒的身體發育和智力開發都非常重視,而在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方面卻比較欠缺。因而幼兒園必須得到家長的積極配合,共同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我們可以通過“幼兒園地”的方式向家長進行宣傳,得到家長的理解和配合,舉辦“親子活動”,增加幼兒交往的機會。比如,家里面來了客人,家長可以教育小孩和客人交談,鼓勵小孩拿出自己的玩具與小伙伴一起玩。這樣不僅不僅培養了幼兒的交往能力,也讓幼兒學會了在交往中要禮貌待人,學會了與人共同分享。再如,在親子活動中,幼兒在家長的陪同下參加活動,心情愉悅,情緒放松,平時一些性格內向、孤僻,不敢與人交往的幼兒在這種情景下也能夠大膽地與人交往,并在這樣的活動中,幼兒是主角,家長是配角,幼兒在無拘無束中與家長、教師和其他小朋友一塊玩,無形中擴展了幼兒的交往范圍,體驗到與其他小伙伴交往的樂趣,從而發展了幼兒的交往能力。《幼兒園指導綱要》也明確指出,幼兒的教育培養需要社會、家、幼兒園相互配合,共同為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創設各種機會。
四、發揮榜樣作用,引導幼兒的交往行為
關鍵詞 幼兒教學 教師 語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13.2 文獻標識碼:A
1“趣”化
就是要求教師的語言要形象、生動,富有趣味性。既不能太過“兒童化”,也不能太過“成人化”。教師趣味性的語言應該是能夠貼近幼兒心理的,能使語言更具活力的,比空泛的說教更具效力。比如在幼兒午睡起床時,有的孩子貪玩總是拖拖拉拉,老師就說:“火車要鉆山洞嘍,看誰的兩列火車先鉆出來”。把幼兒的腳比成火車,把褲腿比成山洞,這就是富有趣味性的語言。如進行故事教學時,教師講故事的語言就應該夸張、生動,富有趣味性。比如用又粗又澀的聲音扮演鴨爸爸;用惡狠狠的腔調演繹大灰狼;用陰郁沉悶的怪聲表現老巫婆等等。這樣,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物就把幼兒帶入了童話世界,之后的交流、教學也會進行得順利且充滿活力。因此,我們要善于從幼兒活動的實際出發,抓住幼兒的特點,使用生動、形象、富有感情、具有感染力、貼近幼兒生活的語言,有效地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2“激”化
就是要求教師的語言應具有激勵性。鼓勵和支持幼兒是幼兒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前提,當幼兒遇到問題不能正確解決、感到灰心與無望時,教師就要幫助幼兒,用積極的語言引導幼兒去探索。如在進行科技活動時,經常會有幼兒不敢自己動手操作,總想依賴教師,這時教師就可以說“你去嘗試一下,失敗了也沒關系”“你試試看”“再想想,就能想出來了”“這件事應該難不倒你的”等等這樣的語言來激勵幼兒。這些語言對即將失去信心的幼兒來說,無疑是一種支持性的力量,可以成為幼兒解決問題的動力,堅定完成任務的信心。
3“詩”化
富有詩意、具有韻律美、節奏明快的語言可以使教學出神入化,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如小班幼兒自理能力比較差,經常將鞋子穿反,在教幼兒穿鞋子分清左右腳時,老師沒有用枯燥的說教,而是告訴幼兒:“左邊的鞋是鞋爸爸,右邊的鞋是鞋媽媽,爸爸和媽媽一對好朋友,永遠不吵架。”在教幼兒疊衣服時,告訴幼兒:“扣子找扣眼,袖子找袖子,衣服彎彎腰,帽兒點點頭。”這些節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兒歌使幼兒在詩情畫意的氛圍中輕松自然地學會了穿鞋子、疊衣服等本領,不僅提高了自理能力和審美能力,而且陶冶了幼兒的情操。在繪畫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所畫的內容按步驟、要求編成生動形象、簡短易懂的兒歌,邊畫邊說。比如,教幼兒畫魚時,我們可以一邊畫一邊說:“一條小魚水中游,搖搖尾巴點點頭,一會上,一會下,游來游去真自由。”這樣就逐步畫出了魚身、魚尾、魚頭、上魚鰭、下魚鰭和魚泡泡。這種“詩”化的語言不僅激起了幼兒繪畫的興趣,幫助幼兒順利地完成了繪畫活動,而且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能力,可謂事半功倍。
4“簡”化
幼兒年齡小,理解能力較弱,這就決定了教師在使用語言時應當避繁就簡。教師在與幼兒交談時應使用句法結構較為簡短、通俗易懂的語句。比如,當幼兒不愿意吃胡蘿卜時,我們如果說:“胡蘿卜里含有大量的胡蘿卜素,可以轉化成維生素a,給身體提供所需要的營養,預防各種疾病,提高免疫力,所以小朋友們都要吃胡蘿卜。”這樣的話孩子們很不容易理解,自然效果就會不盡人意。但如果簡單地說:“胡蘿卜很有營養,吃了對小朋友的身體有好處。”這樣孩子們應該會對胡蘿卜有新的認識。因此,教師的語言應力求簡單、平白,不使用讓幼兒理解感到困難的長句、復合句、并列句或功能詞等。
5強化語言訓練,提高語言素養
5.1通過反復推敲,做到語言簡明精煉
在教學中,教師做到語言簡明精煉,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所以,教師在備課時能夠考慮到每一個環節,需要對所說的每一句話進行仔細地推敲,巧妙設計每一次的提問,語言簡明精煉,不羅唆重復,突出中心,切中要害,就能騰出更多的時間來讓幼兒思考和游戲,從而提高教學活動效率。教學中,教師語言必須流暢,講課結結巴巴,既浪費時間又影響聽課效果。有的教師,提問時兜了一圈才回到想要的問題上來,結果浪費了時間又沒收到效果。為使教師在課堂上做到語言簡明精煉,在課前說課是很好的辦法,這樣,教師對自己的提問設計,課堂講述有一個自我傾聽和反思的過程,而且也有時間為自己的語言做調整。
5.2通過多種途徑,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通過比賽,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在組織教師進行講故事比賽中,對教師的語言表達有更高的要求:要求發音標準、用詞恰當、表達自然、語句通順、語句規范、中心突出、口齒清晰、層次分明、音量適當、結構嚴謹、語速適宜、表達準確。在組織教師看圖講述比賽時,可選取一定數量的好詞好成語,讓教師在講述過程中能充分運用,而且是用得恰如其分。開展幼兒童話故事創編活動,提高教師的寫作能力,也是對教師語言表達的一次考驗和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
一、幼兒園發展現狀及問題
(一)學歷目的不明,片面追求“本專業”現象
據統計在我國經濟較發達的地市級城市各類幼兒園中,大專學歷教師已接近百分之百,各級各類幼兒園中大專學歷教師已接近百分之八十。從這些比例看,學歷進修結果令人滿意,而幼兒教育的實際效應,卻不盡人意。
(二)社會對學歷過分重視造成原因
社會對學歷的過分重視,從而導致了教師們在學歷進修中盲目地為了學歷而學習的現象。大多數教師只知道死讀書、讀死書,鮮有學以致用的意識,這樣盡管教師的學歷層次提高了,卻并未帶來預期教育質量的可持續發展。
(三)關注教師的學歷進修,忽略教師內驅力的作用
不可否認,隨著學歷進修,教師們的專業理論素養增強了,觀念也會更新。然而,學會了,理解了,并非就是消化了,能在實踐中運用了。理論必須在與實踐的無數次的相互碰撞中才能得以消化和更好地運用、指導實踐。其間,幼教管理者在學歷進修中所持的態度至關重要。對于取得更高學歷的教師來說,學歷本身并非目標,而應將在獲取學歷過程中的積累作為首要工作。
(四)技能技巧與實際應用相脫節
技能技巧是教師順利開展教育活動的必要前提。然而,僅有技能技巧是遠遠無法成為一名專業的幼兒教師。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第三部分“組織與實施”中,提出教師要“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與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索式的師生互動”,等等。顯然,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在技能技巧方面,僅有“說、彈、唱、跳”等技能技巧是不夠的,更要注重教師隱性技能技巧的培養。
(五)職后培訓未形成制度。
目前主要由幼兒師范學校或縣級教師進修學校承擔幼師的在職培訓,存在著將學科理論知識作為唯一研修目標的傾向,甚至很大程度上只是中師或高師課程的“重復”忽視了教專師業化的核心――教學實踐能力的培訓和提高。同時,由于承擔培訓任務人員自身專業水準與教育水準的局限,導致教育的內容無法滿足教師專業成長的需求,延誤了教師專業成長的時間進程。同時,在職稱評定過程中,更看重的是任職時間和資歷,按部就班,論資排輩。這樣,使得職稱評定作為教師組織內部專業約束和激勵杠桿的功能大大降低,不利于激發教師專業成長的內在動機。
二、方法與對策
(一)觀摩培訓
觀摩培訓是促進教師更新教學觀念及教學手段的重要方法之一。對幼兒園教師而言,教學觀摩和園本培訓是提高教學策略運用水平的外在條件。
1.教學觀摩
教學觀摩活動,是教師互相學習、交流的一條重要途徑,也是開展教學研究、探索教學方法和規律的一種重要形式。教學觀摩活動在一定意義上使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實踐經驗得以傳播和推廣,從而改進教師的教育行為,提高專業能力,促進保教質量提高。教學觀摩主要包括教師自我評價、傾聽同行評議、反思教學難題、提出問題和改進措施等方面。通過教學觀摩,教師不再局限于自己教學的狹小空間,而會根據教學內容有準備地聽課,這不僅能使教師更清楚地發現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聽課教師也會有啟發。他們可以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技術上相互啟迪。深入反思自己的教學問題,以改進和完善自己的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果。
2.園本培訓
園本培訓是指在教育專家指導下,以教師所在幼兒園為基本培訓單位,以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為主要目標,通過教育、教學和科研活動來培訓全園教師的一種全員性繼續教育形式。其最大優點是教師不必丟下自己的教學工作,在園內通過自學和各種有組織的培訓就可獲得所需知識及技能。研究表明,幼兒園積極開展以園本培訓模式為主的教師繼續教育,能及時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師鉆研教育理論和業務、學習和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熱情。
3.學習鍛煉
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使終身學習理念越來越深人人心。只有不斷學習、補充新知識。并將其運用到實踐中去,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才能得到提高。終身學習和實踐鍛煉是提高幼兒園教師教學策略運用水平的內在保障。
(二)研究反思
隨著現代教育的不斷發展。“教師即研究者”日漸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理念。教學反思也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重視。行動研究和教學反思是幼兒園教師提高教學策略運用水平的關鍵環節。
(三)采用多種形式,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一、認識幼兒語言教學的重要性和重要意義
中國人歷來就非常重視幼兒階段的教育教學,最早的文化典籍著作《易?蒙》中就提出:“蒙以養正,圣功也。”其把教育幼兒健康發育成長作為圣人的一種功勞,可見其對幼兒教育的重視程度。正是緣于此,古人對幼兒語言的啟蒙教學也是頗為重視,就拿古代的幼兒教育啟蒙讀本《三字經》來說,其用三個字即三言來行文,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出于對幼兒成長發育的特點考慮的。我們知道,幼兒班的學生從年齡上來講普遍處于三到六歲之間,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處于從學會說話到學好說話的過渡階段,其正是需要很好的語言教學的階段。幼?喊嗟撓镅越淌υ謖飧黿錐穩綣?采取正確的辦法,有的放矢,緊跟幼兒學生身體成長發育,對其實施一定的語言正規化和標準化訓練,無疑會對他們的語言發展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筆者處于幼兒語言教育一線,一直對幼兒語言教學充滿信心,同時保持著高度的關注。在幼兒語言教學過程中,筆者認識到幼兒的語言教學能帶動幼兒早期對學習的興趣感和自信心。同時,幼兒語言教學具有連帶作用,能讓幼兒在學習語言的同時產生積極向上的道德情感和成長的樂趣。幼兒處于好學的階段,對發生在他們身邊的事情充滿著好奇,所以作為語言教師要認識到這一點,利用語言教學促進他們健康快樂成長以及全面發展進步。
二、選擇積極向上的語言教學材料
任何教育活動都要采用一定的材料作為教育手段實施的前提,幼兒語言教學也是如此,只有正確選取一定的積極向上的幼兒語言教學材料,才會對幼兒語言教學起到正面的促進作用。由于時代的進步發展,幼兒語言教學教師也要緊跟時代步伐,做到結合古今積極有益的材料來促進幼兒語言教學。在歷史的長河中,古人積累了大量豐富的關于幼兒語言教學的材料,教師可適當采用。比如,幼兒教育著作《三字經》,其在家庭幼兒語言教學中普遍流行,但是在學校教學中卻沒有被重視起來。這部著作以三字行文,適合幼兒讀誦。而且這部著作不僅注重文學和說話,還注重幼兒的通識教育和思想教育,是一部非常適合幼兒語言教學的材料。除此之外,當然還有古代其他的著作材料,如《千字文》《弟子規》等,這些都可以被用來進行幼兒語言教學。當然教師還要注重利用現今對幼兒語言教學有益的書畫和影視材料來促進幼兒語言教學。
關鍵詞:農村;幼兒;語言教育;研修;實踐
一、引言
農村幼兒教育正處于發展的過程之中,如何巧妙地利用農村現有的資源,從幼兒身邊的所見所聞、興趣愛好、生活經驗出發,以幼兒的自身興趣為中心,將發展農村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特別是口語表達能力視為幼兒教育的重中之重,有效地解決以往農村幼兒教育中較為薄弱的語言教育問題,切實提高農村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就像《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所述,“幼兒語言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因此,要想提高農村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必須要給幼兒創設一個令其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以及獲得良好反饋的環境,環境因素在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如何有效地創設良好的物質和精神環境成為了農村幼兒語言教育實踐者長期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二、運用農村資源促進農村幼兒語言教育的措施
第一,通過對農村幼兒園環境的改善來激發幼兒語言交際的動力。幼兒的語言學習需要環境的刺激,尤其是對周圍的人和事物的反映,可以直接影響到幼兒的各種感官的不同反映,從而使得幼兒的語言得到發展,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的實踐措施來改善幼兒語言發展的環境。一是裝飾農村幼兒園校園的墻壁來豐富幼兒語言學習的渠道。比如,在幼兒園的墻壁上進行專門的設計與裝飾,作為一種教育的方式,墻壁上的教育內容應該以教育性、實效性以及社會性為主。如果農村幼兒園教育中能夠將墻壁裝飾起來,就可以增強幼兒語言交往的欲望,一棵樹、一枝花、一片綠葉等,孩子們看著墻壁就想說話了,這些素材都可以成為幼兒語言交往的話題。二是利用農村在特色資源來激發幼兒說話的欲望。在實踐活動開展語言教育,通過組織和帶領孩子去田地勞動,即可以讓幼兒增長知識,還可以鍛煉幼兒的語言能力。例如,通過挖野菜或者摘果子,可以讓孩子識別果蔬的品種,并有更多的話題,展開交流。
第二,通過農村資源的優勢來豐富幼兒語言教育的實踐活動。幼兒語言教育需要因地制宜開展豐富的活動內容來促進幼兒身體健康的發展,農村資源的開發利用可以為幼兒語言課程帶來豐富的內容和形態。一是,利用農村的自然資源開展幼兒語言教育的主題活動,比如,通過四季瓜果的變化和氣候的變化可以開展不同的主題: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果實、好吃的薺菜等。二是巧用農村的社區活動來豐富幼兒語言教育的形式。農村的社區活動都集中在村鎮人口密集的地方,只有通過將農村幼兒園與社區活動相聯系,就可以開發出豐富的幼兒語言課程資源。比如,參觀養殖場、農田、食品加工廠等,繼而為幼兒提供一個“敢說”和“想說”的平臺。
第三,充實農村幼兒園的區角游戲資料,為幼兒增加語言交流的機會。游戲是幼兒最親密的伙伴,而農村幼兒園的區角游戲活動可以充實幼兒交流的機會,比如,幼兒教師可以將師生共同收集的各種農作物成列在農作物角,還可以將各種手工藝術品成列在美工角,甚至可以將各種體育鍛煉用的工具成列在體育區。因此,在幼兒園中通過這些常見的農村物品,更容易讓幼兒發生語言互動。
區角游戲本著因地制宜和貼近生活的原則,在促進幼兒健康成長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幼兒和家長可以通過農家小院或者農家菜園等一系列鄉村游戲在玩中說,在說中玩。
三、農村幼兒語言教育的研修實踐活動
開展農村幼兒語言教育,要深刻領會和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相關精神從閱讀、口語等方面重點著手,舉行早期閱讀相關系列活動,不斷探索教學模式,讓幼兒與書籍為伴,使其在廣泛閱讀中茁壯成長;系統研究幼兒口語教育的教學模式,轉變教學觀念、革新教學方式,在不斷提升農村幼兒教師的專業素質和實踐能力的基礎之上,促進農村幼兒語言教學研修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培養研究型教師為理念,促進農村幼兒教師的發展,以及幼兒園教育的綜合水平。
一是,要繼續較強理論學習。對《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進行深入領會,并與課題研究結合起來,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相關精神融入到實踐問題的解決當中,為教育實踐問題的解決找到理論的支撐,有效地解決農村幼兒語言教育中的弊端。
二是,定期組織進行主題研討。各農村幼兒園要經常性地組織主題研討活動,讓廣大的幼兒園教師將教學實踐中的疑問及困惑在研討活動中提出來,并發動集體智慧進行討論,力求找到解決這些疑問及困惑的策略。
三是,有效地開展集體觀摩教學活動。在幼兒教育中,集體觀摩教學活動不失為―種教師之間進行學習和交流的有效方式,其能夠對觀摩的幼兒教師的教學能力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也能讓進行展示的幼兒教師受到鼓舞,起到良好的激勵作用。
關鍵詞:想象力;信息素養;創造性思維
幼兒期是掌握語言最關鍵的時期。傳統的幼兒語言教育活動方式已不能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新形勢。現代信息技術是一種提高幼兒語言教育實效性,促進幼兒學習語言能力的新方式。
一、現代信息技術在幼兒語言教育活動中的優勢
1.現代信息技術彌補了幼兒語言教育活動在傳統教育方式中形式上的不足
傳統的幼兒教育活動方式主要是借助圖畫和教師的演說來進行教學,形式單一,只能引起幼兒短暫的興趣。而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給幼兒創造更多形式,展現更新穎的事物形象,對幼兒有強烈的吸引力,同時還能豐富幼兒的想象力。除了情景畫面的展現,還可以實現語音和畫面同步的效果。因此,在增加幼兒對周圍世界了解的同時,還激發了幼兒學習的欲望和興趣。
2.利用信息技術中的情境和拓展空間,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
首先,現代信息技術可以為幼兒營造一種動態情境,使幼兒能夠融入這種語言環境中,激發幼兒語言表達的欲望和主動性。
其次,通過動態情境增強幼兒對作品中語言的感知能力。形象生動的畫面可以使幼兒的情緒高漲,積極地參加游戲,在輕松歡快的氛圍中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
二、現代信息技術在幼兒語言教育活動中的作用
1.提高幼兒語言表達的想象力和個性化
多媒體技術具有不受空間、時間的限制,還可以通過縮放、定個、反復等方法隨意選擇畫面,可以引領幼兒進入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豐富他們的生活內容。在這個無限的空間內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來理解作品,形成富有個性特色的表達。
2.現代信息技術中的信息量之大,內容之豐富,開闊了幼兒的眼界,使其逐漸形成良好的信息素養
3.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把信息技術和幼兒教育課程結合,改變教學模式,從根本上改變教育理念。幼兒語言教學活動一般分三個步驟,即創設情境、談話討論、拓展談話活動。在情境創設中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實現感知對象的結構化、動態化和形象化動畫來代替人工實物的擺設、教師的口述和問題的設置。這樣在吸引幼兒注意力的同時也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展開討論。另外,通過多媒體課件的交互、對比功能拓展話題的范圍,促進幼兒創新思維的發展。
關鍵詞:幼兒;語言發展;影響;引導
隨著人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幼兒教育已經逐步受到重視,幼兒語言發展的引導也廣受關注,但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研究的同時,幼兒語言教育卻很少得到研究,這已經成為常見的情況。許多人覺得幼兒隨著年齡增長會自然掌握語言能力,不需要刻意引導。這種觀點不單單家長有,而且社會上也是“共識”,甚至于幼兒教師。如此一來,幼兒語言教育的效率一直在低谷徘徊。準確把握幼兒語言發展引導的方法,將語言教學與日常教育相聯系,這是我近幾年一直在努力嘗試的。
一、幼兒語言發展影響因素
根據調查結果的顯示,影響幼兒口頭語言發展的因素主要有:
1.家長因素。家長是幼兒最親近的接觸者,家長的文化程度、語言水平、工作性質、愛好、家長對幼兒的教育觀念、脾氣和平時的習慣等等,都會對幼兒的口頭語言產生耳濡目染的功效。
2.家庭關系。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孩子與誰最為親近,孩子教育主要由誰負責,家庭中平時的生活氣氛,都會對幼兒的口頭語言產生一定的影響。
3.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交往。父母是否經常與自己的孩子進行交談,是否經常帶孩子外出游玩,父母之間的交談,父母與孩子相處的時間,父母是否在平時的交談中啟發孩子多講話,擴充詞匯等,也都是時時刻刻影響孩子口頭語言發展的因素。
4.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態度與期望。父母對子女的教養態度和期望能直接影響孩子的口頭語言的發展,假如父母能夠經常鼓勵自己的孩子,那么孩子會有自信,會喜歡與朋友進行交談;假如父母教養態度明確也會給孩子的口頭語言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5.物質環境。孩子平時是否經常看圖書,看電視節目,父母是否可以滿足孩子的愛好等等,都決定著孩子的口頭語言的發展。
二、引導幼兒語言發展的策略
1.幼兒園要利用各種機會,如家長會、家訪等,幫助家長建立正確的認知與觀念,加強自身素質,并充分認識幼兒期語言教育的重要性,排除各種干擾與心理障礙,樹立信心,重視家庭語言教育。
2.指導家長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與條件,充分、合理、科學地運用各種現代化媒體促進幼兒語言發展,特別是利用廣播、錄音,選擇有益的電視節目等讓孩子學習語言。
3.幼兒園要為家長開設家庭教育講座,因為家長平時的工作較為繁忙,完全脫產來學習的時間非常少,幼兒園可以在節假日開設輔導班,以定期學習的形式,為家長開展多種多樣的幼兒教育培訓班與經驗交流活動,或舉辦知識講座、播放電影等多方面的學習課,從而可以讓家長對幼兒語言發展有著充分的掌握,學習到優秀的幼兒教育知識。
4.結合目前家庭教育的情況,讓部分水平較高的家長交流日常的教育經驗,有目的性地進行指導,并互相交流一些適合不同年齡段的幼兒語言發展教材,將日常的家庭教育和專業的幼兒園教育結合在一起,共同促進。
5.多方挖掘社會資源,使家長能夠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對幼兒實施有效的語言發展引導。如參加社會活動,利用高效教育工作者的經驗等。
三、引導幼兒語言發展需要注意的問題
1.幼兒園科學完善成績考核模式。完善幼兒語言發展的考核模式,做到考核標準的適齡化、動態化、全面化、具體化。特別是要認真分析不同的內容幼兒掌握水平的對比情況,對幼兒語言能力升降進行總結。
2.家長轉變自身定位。因為以往長時間的思想認識和教學模式的影響,家長的自身定位是否科學深切關系到幼兒教育的成敗。由此,家長在教育幼兒的時候,必須要切實根據客觀情況能動性地對自己擔當的角色充分把握。
3.幼兒園和家長實現課程內外的融匯統一。在幼兒教學中,幼兒表現出的思想多種多樣,想要發展他們的語言能力,就必須將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融為統一。教師與家長多溝通交流,若是在家庭生活中設置一定的語言教學內容,使幼兒的學習課程與日常生活結合在一起,這便于幼兒在課外時間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語言水平。
結語:幼兒語言發展的引導,是幼兒教學的一次嶄新體驗,它的實施扭轉了幼兒教師與家長的幼兒教育理念,使他們認識到了幼兒語言發展的重要性,優化了幼兒教師的日常教學模式,使他們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完善了教師的職業思維,使他們的思想更加進步,同時也融洽了師生關系,為后面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實踐證明,對幼兒語言發展進行有效的引導,明顯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能力。由此可見,對幼兒語言發展影響因素的分析與引導進行研究和實踐,對幼兒的成長和幼兒教育的發展有著良好的效果,其影響不僅是現實的,而且是深遠的。
參考文獻:
[1]閆秀華.進行幼兒語言教育的幾點做法[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