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營商環境建設制度范文

        營商環境建設制度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營商環境建設制度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營商環境建設制度

        第1篇:營商環境建設制度范文

        一是加強領導班子成員間的溝通協調。在黨風廉政建設中,堅持民主集中制,凡屬重大事項,都經集體討論決定,不搞“一言堂”。堅持經常召開領導碰頭會議,隨時通報工作情況,反映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安排部署下一步重點工作等。班子成員做到了相互通氣,多理解,多支持,多配合,多尊重。全局形成了團結協作的和諧集體。

        二是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局主要領導與縣紀委簽訂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各股室與局黨組簽訂了相應的廉政責任書,明確了各自的目標任務及全年工作的重點。成立了以局黨組書記為組長的“黨風廉政和行政效能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明確黨組書記、局長在黨風廉政及行政效能建設工作中負總責的領導責任。按照“一崗雙責”的要求,做到了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切實把黨風廉政和行政效能建設工作落到實處。

        三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措施的落實。制定了年度黨員活動計劃,進一步修正完善了行政效能建設各項制度、黨風廉政建設制度、黨員組織生活制度等。

        二、抓學習培訓工作,不斷增強黨員干部拒腐防變和工作能力

        (一)精心組織,加強領導,將廉政建設與學習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起來。針對我局工作特點,為切實做到工作學習兩不誤,成立了學習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將學習納入周五集中學習范疇,認真學習有關文件,精研細讀規定書目,進行了20多次集中學習,黨員干部認真做好學習筆記,撰寫心得體會。為更好地理解和實踐科學發展觀,召開了解放思想大討論和大交通形成后招商引資如何開展等座談會,從而提升干部職工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工作能力。

        (二)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結合崗位特點,扎實開展“百千萬”活動,組織黨員干部35人次深入部門、掛包村、企業,圍繞重大發展戰略開展“民情大調研”和“三進三問計”活動,撰寫調研材料6篇,《四川經濟日報》、《今日Xx》、《全國城市信息聯播》刊用3篇。同時,廣泛征求意見和建議,召開了領導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和黨員組織民主生活會,對照干部隊伍存在的一些現象,開展“五查五看”,在黨員干部個人分析檢查基礎上,提出了整改落實方案和措施。

        (三)開展了廉政文化進機關、進家庭活動。按照目標責任書的要求,在機關干部特別是局領導班子中,積極營造“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廉政氛圍,使廉政文化深入機關、融入家庭,成為廉政建設的有效載體。

        三、以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為契機、提高行政效能建設工作

        以抓好機關黨風廉政建設為契機,提高行政效能建設。一是引導黨員干部嚴守政治紀律、崇尚實干、維護團結、推動發展。二是實行軌跡論,把工作落實和效能建設為黨風廉政建設重要內容,每個干部職工所作的工作月底都應有據可查,對工作消極不負責的人納入年終績效工資進行考評。三是開展向王瑛同志學習活動。組織黨員干部收聽收看了王瑛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人人撰寫了心得體會。四是進行干部作風整頓。加強黨員干部八小時以外管理,嚴格執行黨員干部違規打牌參賭八項規定,建立廉政登記簿。按照上級文件要求管理好黨員干部因公出(國)境工作。

        四、牢記廉潔奉公宗旨、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各項規定

        嚴格執行《廉政準則》、《實施綱要》及有關廉政建設制度和規定,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切實保證黨風廉政建設與各項工作同步發展:一是抓好“領導干部黨風廉政建設情況定期登記”和《關于嚴格禁止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若干規定》自查自糾報告。堅持實行對領導班子測評,對領導干部評議的制度,進一步規范領導干部的從政行為,單位沒有發生,或以工作職務之便謀取私利等違法亂紀現象,也沒有一人參加非法組織或宗教迷信及集體上訪鬧事活動,更沒有打架斗毆、貪污盜竊、行賄受賄等一切不良現象發生;二是切實履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管好自己,管好家屬、子女;三是積極推行陽光財務。實行財務公開民主監督制度,成立了財務監督領導小組,加強民主管理,堅持了按季在職工會議上進行財務公布。

        五、以廉政建設為根本、推人性化管理新機制

        黨風廉政建設在招商引資工作中起基礎、引導、保障作用。一是建立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新機制。以抓廉政建設工作推動招商引資,注重廉政建設工作信息化、內容化、特色化、標準化,提高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質量;二是創建產業導向的相關政策法規,系統把握縣委、政府相關決策,創新招商引資工作新思路;三是建立黨風廉政建設激勵新機制。把黨風廉政和行政效能建設納入局機關工作一并考核,達到互促“知識型”新機關。按照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廉潔型”機關的要求,實行激勵機制:優秀黨員和優秀公務員表彰激勵機制、干部職工亮點工作激勵機制、黨員互幫機制;四是注重黨員人性化管理。黨員的幸福指數來源于政治,注重關心黨員學習教育、心理健康、成長進步,始終保持黨員對黨的忠誠和對事業的追求,增強政治上的堅定信心。

        六、抓環境優化、推動招商引資工作躍上新臺階

        一是通過行政效能建設,優化政務環境。認真落實了“三問責任制”,制訂了具體的實施辦法。做到了外來投資者在企業注冊、證照辦理、稅務登記、土地審批等方面提供“一條龍服務”和上門服務。

        第2篇:營商環境建設制度范文

        一、樹立服務意識,培育系統行風。牢固樹立政治機關的意識,堅持不懈加強行風文化建設,使優良行風成為系統的文化基因、傳承薪火。持續開展大學討論,引導干部職工把“為民服務解難題”作為價值追求,在系統上下形成人人重視行風、處處體現行風的思想氛圍。推進行風建設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突出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效果導向,將打造群眾滿意的人社服務融入流程優化、服務落實的各個環節和全部過程,進一步筑牢“管行業必須管行風”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二、以群眾滿意為目標,持續推進“精減壓”。動態調整事項清單和辦事指南,推動流程相近、材料相同、結果關聯的多個事項整合為“一件事”。聚焦群眾辦事高頻事項,查擺就業創業、社會保險、勞動關系、人社扶貧等領域痛點堵點,確定一批事項明確要求、加強調度,開展“服務事項快辦”行動。持續推進“減證便民”,認真總結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試點經驗,及時全面推廣,切實減少證明材料。千方百計壓縮辦事時限,針對當前群眾反映比較集中的社保關系轉移、工傷認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等事項辦理時限長等問題,主動在流程優化、材料簡化和服務優化下功夫,最大程度便企利民。

        三、完善標準規范制度,加快信息化建設。認真貫徹落實人社部將的人社領域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建設方案和標準清單,加快健全人社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加大宣傳貫徹實施力度,推動人社審批服務事項標準統一。健全信息化平臺建設,積極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促進信息系統整合,加快部門內部業務系統整合,強化數據共享和數據質量,實現更多人社業務全程網辦。充分運用人社大數據、電子社保卡等優勢資源,加快推進跨部門、跨區域、跨層級信息共享,著力解決“網通數不通”問題,推進“一網通辦”和社保卡“一卡通辦”。著力加強風險防控,加大“雙隨機一公開”力度,加快信用體系建設,實施分級分類管理,利用大數據等技術對失信行為早發現、早提醒、早處置,規范認定并設立人社領域失信“黑名單”,大力實施部門聯合懲戒。推動縣級服務窗口全部接入人社部監測指揮平臺,實現對窗口單位服務情況、政策落實情況監督互動。

        四、持續開展練兵比武,打造優質窗口單位隊伍。落實好加強窗口單位經辦隊伍建設意見。加大多層次教育培訓力度,舉辦行風建設專題培訓班,將行風建設納入各類業務培訓。常態化組織業務技能練兵比武活動,開展“日日學、周周練、月月比”在線練兵。強化窗口單位經辦隊伍保障支撐,多渠道充實窗口力量,落實好各項保障舉措,拓展職業發展空間。杜絕形形的形式主義、,切實減輕窗口負擔。始終把窗口單位隊伍能力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對基層一線窗口干部職工既要嚴管更要厚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加大評選表彰、考核評優傾斜力度,關愛干部職工身心健康,想方設法為他們排憂解難,引導大家更好地為民服務。

        第3篇:營商環境建設制度范文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建設和諧社會為主線,按照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要求,堅持“重心下移、屬地管理”和“長效管理、注重實效”的原則,以標準化城市管理為主線,深入開展“凈化、美化、綠化、亮化”和市容秩序為主要內容的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活動,建立科學化、長效化的城市管理機制,全面提升我區城市環境質量。

        二、整治任務、標準和時限

        “城市管理年”活動的目標任務重點是圍繞“凈化、美化、綠化、亮化”和市容秩序等工作,堅持“凈化”先行原則,深入開展環境整治,改善群眾居住環境。

        1.實行衛生保潔全覆蓋管理

        (1)主次干道衛生保潔

        包括道路、人行道和綠化帶衛生保潔,要求責任到人,制度落實,環境整潔、美觀。(牽頭單位:區建設管理局;協辦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園區管委、公路局、財政局;完成時限:2012年6月30日前)。

        (2)社區和街巷保潔

        建成區衛生保潔實行街道(園區)屬地管理,社區衛生、街巷衛生實現定人、定責、定崗管理。轄區社區、街巷(含綠地)內無衛生死角,無亂堆亂放、亂扯亂掛、亂潑亂倒、亂貼亂畫、無狗糞污染等問題。社區綠地養護良好,無垃圾,無樹掛,無病蟲害,無破壞綠地行為;清除遮擋居民樓光線的樹枝,修補綠地。及時協調涉市、區相關部門和物業等單位加強責任區內環境衛生、綠地養護管理。同時,按照《省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管理辦法》要求,與轄區企業、物業管理部門、網點等相關責任人簽訂責任書,做好責任區內衛生保潔、清掃冰雪、清除亂貼亂畫等工作。(牽頭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園區管委;協辦單位:區建設管理局;完成時限:2012年9月30日前)。

        (3)城郊區片環境衛生

        由街道(園區)牽頭,在城郊區片居民區組建衛生保潔隊伍,做到人員數量充足,保潔制度落實,衛生隨時清掃,垃圾箱無損壞,箱體整潔,周邊無新形成的“野垃圾場”。(牽頭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園區管委;協辦單位:區建設管理局;完成時限:2012年6月30日前)。

        (4)駐區企業單位衛生保潔

        由街道(園區)負責,及時督導市屬小區、學校、醫院、部隊、旅游景點、停車場、車站、碼頭和駐區中央、省、市部門、單位加強衛生保潔力度,統一保潔標準,實現全區環境衛生同步提高,不留空白。(牽頭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園區管委、駐區企事業單位;協辦單位:區建設管理局、教育體育局、旅游局、衛生局、公安分局、駐區各企事業單位;完成時限:2012年6月30日前)。

        2.加強市容秩序整治

        (1)清理野廣告

        城管部門負責城區主次干道野廣告進行清理、覆蓋;街道(園區)按照屬地管理原則,負責轄區社區、街巷等區域的野廣告、臨街商點櫥窗即時貼等清理、覆蓋,并督導郵政、通信、電力等部門清理公用設施野廣告,做到責任區內亂貼亂畫及時清除。公安部門加大對制假證等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從源頭上治理野廣告泛濫。通信部門負責對野廣告涉及的電話通訊予以停機。(牽頭單位:承擔相應職責的有關單位;完成時限:2012年6月30日前)。

        (2)整治污水外溢、無主井蓋

        按照屬地管理原則,街道(園區)及時協調相關部門予以維修、疏通、修補,并按照服務民生原則,妥善處理無主井蓋等無主事件。做到轄區內基本無污水外溢、井蓋無丟失。(牽頭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園區管委;協辦單位:相關產權單位;完成時限:2012年9月30日前)。

        (3)清理海面、海灘、河面、河道漂浮物

        對區屬海面、河面、景點等區域進行整治,達到海面、河面無漂浮物,海灘、旅游景點、河道無垃圾。(牽頭單位:區海洋漁業局、旅游局;協辦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園區管委;完成時限:2012年6月30日前)

        (4)整治建筑工地環境及建筑垃圾運輸

        對區屬建筑工地進行排查,建筑工地要設置符合標準的圍檔,工地現場整治規范;對建筑材料及建筑垃圾運輸和出入建筑工地的車輛要嚴格管理,杜絕粘帶撒漏等問題。(牽頭單位:區建設管理局;協辦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園區管委;完成時限:結合施工進度隨時整治)。

        (5)整治公廁衛生

        區屬免費公廁按照規劃時間開放,清掃、消毒及時;未免費的公廁,管理規范,衛生整潔。(牽頭單位:區建設管理局、相關產權單位;協辦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園區管委;完成時限:2012年6月30日前)。

        (6)整治違規養犬行為

        規范犬類交易秩序,落實犬只登記和強制免疫制度;查處無證養犬、養犬擾民等行為;明確遛犬時間、方法等要求,集中清理流浪犬,保證主次干道、公園景區等公共區域無流浪犬出沒,建成區內公共場所無犬類糞便污染。(牽頭單位:區公安分局、工商分局、建設管理局;協辦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園區管委;完成時限:2012年6月30日前)。

        (7)整治門頭牌匾、戶外廣告

        環境藝術部門按照經營城市理念,對責任區內戶外廣告等城市管理資源實施招標管理,注重城市空間資源的有效利用。城管執法部門繼續對城區主次干道兩側破舊、違規門頭牌匾和戶外廣告、即時貼等影響市容市貌問題進行全面排查和清理拆除。街道(園區)負責加強街巷、社區內門頭牌匾、戶外廣告管理,及時聯合相關部門查處;結合社區宣傳情況,選擇適當的位置設置小區公眾信息欄。(牽頭單位:建設管理局,各街道辦事處、園區管委;協辦單位:公安分局、工商分局;完成時限:2012年9月30日前)

        (8)拆除違法建設

        與市規劃部門積極協調,拆除當年產生的違法建設,對已有的違法建設制定清理整治計劃,分批拆除。涉農街道(園區)負責聯合城管、國土、規劃等部門,對轄區內違法建設進行普查、登記,及時拆除違法建設,堅決杜絕新的違法建設。(牽頭單位:規劃分局,各街道辦事處、園區管委;協辦單位:建設管理局、國土分局;完成時限:2012年9月30日前)。

        (9)噪聲防治

        加強建筑施工噪聲防治,禁止夜間違規進行產生噪聲污染的建筑施工作業,杜絕擾民問題。(牽頭單位:區環保局;協辦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園區管委;完成時限:2012年9月30日前)。

        3.加強城市管理難點問題整治

        (1)整治城市出入口環境

        重點整治影響城市形象的煙大輪渡、鐵路、高速路等區域周邊環境,做到衛生整潔,無垃圾,無亂搭亂建等。(牽頭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園區管委;協辦單位:建設管理局、公路局、車務段;完成時限:2012年6月30日前)。

        (2)嚴格經營點管理、審批

        對目前存在的店外經營、占道經營、周邊環境衛生臟亂差、不符合經營條件的商店網點,由工商、城管部門聯合交通、環保和街道(園區)等部門和單位查處,限期整改,到期未達到整治要求的業戶,由各執法部門依據本部門主體法進行處罰,直至暫扣《營業執照》責令停業整頓。責令停業整頓仍不達標的業戶,須到工商部門辦理變更或注銷《營業執照》手續。今后,審批小餐飲點、小廢品回收點、小洗車點、小修理點、小加工點、小商點,須經交通、城管、環保、街道(園區)等部門和單位前置審查,符合條件后,工商部門方可辦理手續。(牽頭單位:區工商分局、建設管理局;協辦單位:區交通局、環保局,各街道辦事處、園區管委;完成時限:2012年9月30日前)。

        (3)整治沿街攤點

        由城管執法大隊牽頭,對全區范圍內的早餐攤點、冷飲攤點、露天燒烤、啤酒廣場、文化廣場等進行全面普查,凡未審批的,由城管、工商、公安等部門聯合取締;符合條件的,由所在街道(園區)、工商、財貿辦等部門聯合提出意見,由城管部門統一審批。加強沿街臨時攤點管理,對未審批的,堅決予以取締;對有利于群眾日常生活、不宜取締的,由所在街道(園區)牽頭,城管、環保、工商、公安等部門加強綜合整治徹底杜絕臟亂差和無人管理的問題。(牽頭單位:區城管執法大隊,各街道辦事處、園區管委;協辦單位:區工商分局、財貿辦、公安分局、交通局、衛生局;完成時限:2012年9月30日前)。

        (4)整治農貿市場

        對農貿市場管理、環境進行全面排查,整治衛生死角,清理亂搭亂建等。實現農貿市場管理規范,衛生整潔;經營單位衛生管理制度落實;無脫管市場,消除市場外延現象。(牽頭單位:區工商分局;協辦單位:區建設管理局、公安分局、衛生局、財貿辦,各街道辦事處、園區管委;完成時限:2012年9月30日前)。

        (5)規范便民臨商市場

        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規范城區馬路市場、夜市、早餐攤點和啤酒廣場等,制定城區公共區域設攤導則和具體的管理辦法,規范審批手續,增加政府收益。規范10處便民臨商市場,明確攤點種類、經營時間、保潔要求等,探索建立具有我區特色的臨時便民市場管理模式。(牽頭單位:區城管執法大隊、財貿辦;協辦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園區管委;完成時限:2012年9月30日前)。

        (6)整治城區綠地

        圍繞“爭創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加強區屬綠地、社區綠地和規劃區內林地、山體綠化管理。區建設管理局牽頭負責清理占用社區綠地及種菜等問題,并補栽補種缺損樹木。整治后,街道(園區)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加大對轄區社區綠地養護管理力度,確保綠地管理不留空白。同時,街道(園區)負責督導轄區涉中央、省、市企事業單位、部隊、學校,加強責任區內綠地建設改造、養護管理,創建“花園式單位”和“花園式小區”,確保城區綠化上檔次,病蟲害及時消除。區農發、民政部門牽頭聯合城管、園林等部門,負責規劃區內林地管理,確保無亂搭亂建,無飼養家畜家禽、無毀林開荒、無亂建墳頭,山體兩側無樹掛污染。(牽頭單位:區農發局、建設管理局、民政局;協辦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園區管委;完成時限:2012年9月30日前)。

        4.推進標準化城市管理

        (1)打造標準化示范路

        提高解放路、屯路、環山路、大馬路、二馬路、紅旗中路、北馬路、大海陽路、濱海路、南大街等10條道路衛生保潔、綠地養護、城管執法標準,實行定人、定崗、定責管理。其中,戶外廣告、門頭牌匾管理方面,城管大隊實行每日巡查,集中清理拆除區級責任區內違法設置的戶外廣告、門頭牌匾、門窗即時貼等;查處并糾正責任區內戶外廣告、門頭牌匾、霓虹燈缺損不全等問題;做到戶外廣告統一整潔,門頭牌匾統一規劃,設置規范,整潔美觀;無違章設置拱門、亂掛橫幅和條幅標語現象,對到期、過期的橫幅、標語及時清除;環境藝術管理部門負責門頭牌匾、戶外廣告規劃,積極推廣使用新型材料、新工藝、新形式設置戶外廣告、門頭牌匾、霓虹燈等。道路兩側綠地改造方面,升級改造道路兩側綠地;綠地修剪整齊美觀,無懸掛物,樹木花草維護良好,無枯樹、斷枝,無病蟲害,樹箅無損壞。整治市容秩序方面,道路兩側無占道經營等行為;機械化清掃率提高到50%;結合人員和裝備實際,逐步構建網格化管理格局。(牽頭單位:區建設管理局、各街道辦事處、園區管委;協辦單位:區工商分局、財政局;完成時限:2012年9月30日前)。

        (2)整治特色街

        按照“規范統一、協調美觀”的標準,對南洪街、北大西街及周邊商貿中心區域,聘請專業設計公司進行規劃設計,改造門頭牌匾、粉刷樓體外墻、清理店外經營、占道經營等。加強朝陽街、海關街等特色街管理,清理亂堆亂放、店外經營等,實行24小時保潔。同時,由街道(園區)牽頭與周邊業主簽定責任書,確保責任區內環境整潔有序。(牽頭單位:區建設管理局,各街道辦事處、園區管委;協辦單位:區工商分局、財政局;完成時限:2012年9月30日前)。

        (3)整治幸福區片部分道路

        對幸福中路、幸福路、幸福南路等道路兩側環境進行整治,拆除違規門頭牌匾、戶外廣告,清理衛生死角、占道經營、店外經營。粉刷沿街建筑立面,對部分區域設置裝飾的圍墻進行圍檔,提升文化品味。(牽頭單位:區建設管理局;協辦單位:區工商分局、財政局,各街道辦事處、園區管委;完成時限:2012年9月30日前)。

        (4)綠化升級改造道路兩側綠地

        按照“國家綠色模范城市”要求,綠化升級青年南路(魯東大學門前至新石南路紅綠燈路段)山體,提升周邊環境。對環海路等道路兩側綠地實施改造,提升檔次。對文化路等41條道路缺損樹木進行補栽補種,挖坑、補植、回填土和清理周邊垃圾等工作要當日一次性完成,保證周邊無渣土,環境整潔。(牽頭單位:區建設管理局;協辦單位:區財政局,各街道辦事處、園區管委;完成時限:2012年9月30日前)。

        (5)推行社區綜合整治

        ①社區綜合改造方面,對屯社區、里等10個小區實施整治,粉刷樓體立面、升級改造綠地、安裝地埋式垃圾箱、更換小區破損道板、改造門頭牌匾等,提升檔次,做到小區綠地、門頭牌匾和戶外廣告管理規范、達標,樓體、外墻整潔。整治達標后交由街道(園區)管理。(牽頭單位:區建設管理局;協辦單位:區財政局,各街道辦事處、園區管委;完成時限:2012年9月30日前)。

        ②社區服務隊管理方面,社區整治后達標后,由街道(園區)按規定配齊配足保潔人員,實行定人、定崗、定責管理。(牽頭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園區管委;協辦單位:區建設管理局、財政局;完成時限:2012年9月30日前)。

        (6)加大宣傳力度

        在電視臺、網絡設立“城市管理年”活動專欄,在社區設立整治活動宣傳板,多方位、多視角開展爭做文明市民宣傳活動,掀起“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熱潮,及時報道正反兩個方面典型(專欄節目每周不少于1期)。公開區直部門、街道(園區)舉報電話,及時解決群眾投訴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牽頭單位:區委宣傳部;協辦單位:區直相關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園區管委;完成時限:2012年6月30日前)。

        三、方法步驟

        此次管理年活動方式以專業治理與全民參與相結合、專項整治與全面治理相結合、突擊整治與長效管理相結合。具體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宣傳發動階段(2012年5月10日—25日)

        各部門各單位對照職責分工,制定整治方案;深入發動,動員全民參與,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

        第二階段:全面整治階段(2012年5月26日-9月30日)

        各部門各單位對照方案要求,對責任范圍內存在的問題分類、逐項進行全面整治(整治工作進度要求、標準詳見附件2)。區直機關工委、團委、婦聯、總工會、武裝部等單位要組織廣大機關干部、團員青年、婦女、職工、駐區部隊開展義務勞動,積極投身整治活動。各部門各單位對已整治達標的事項,要建立長效管理機制,鞏固整治效果;對未達標的整治事項,繼續深入整治,確保全面完成整治任務。

        第三階段:檢查驗收階段(2012年10月1日-30日)

        “城市管理年”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對照職責分工和配檔表內容,逐一進行檢查落實,對各部門單位開展情況隨時進行通報。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城市管理年”活動領導小組,由區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負責活動的組織和領導工作,解決城市管理中的重大問題。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區建設管理局,具體負責城市管理年活動的檢查、考核等工作。各單位定期組織開展義務勞動,集中清理衛生死角等難點問題。各街道辦事處、園區管委要確定一名主要領導或分管領導具體負責組織實施本單位城市管理各項工作,并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送區“城市管理年”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審定。

        (二)加強財力保障。區財政部門要按照市、區城市管理職責劃分標準,協調增加綠地養護、衛生保潔經費標準;為“城市管理年”活動提供資金保障。區建設管理部門要積極探索和建立市場化運作機制,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環境衛生、園林綠化等行業管理,提高社會化管理水平。完善城市管理目標考核機制,對城市管理部門和街道、園區城市管理工作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科學評價,實行績效掛鉤,通過獎優罰劣,嚴格獎懲,有效推動城市管理工作扎實開展。

        (三)加強配合聯動。針對馬路市場、店外經營、洗車點、廢品收購點等城市管理難點問題,區工商、公安、交通、財貿、建設、衛生、環保等部門要主動聯合,科學規劃,完善審批程序,明確審批條件和時限等,為業戶提供便利。對不符合經營條件的經營點,堅決取締。對符合經營條件但店外經營屢禁不止的,城管要聯合相關部門予以查處,從根本上遏制店外經營、馬路市場等問題。

        第4篇:營商環境建設制度范文

        一、領導重視、精心部署和安排黨風廉政建設,從而促進行政效能建設工作的提高

        局黨組把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列為全年政治思想建設工作的重點任務,把如何提高行政效能建設作為最終行動目標相結合。

        一是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局主要領導與縣紀委簽訂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各股室與局黨組簽訂了相應的廉政責任書,明確了各自的目標任務及全年工作的重點。成立了以局黨組書記為組長的“黨風廉政和行政效能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明確黨組書記、局長在黨風廉政及行政效能建設工作中負總責的領導責任。按照“一崗雙責”的要求,做到了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切實把黨風廉政和行政效能建設工作落到實處。

        二是加強領導班子成員間的溝通協調。在黨風廉政建設中,堅持民主集中制,凡屬重大事項,都經集體討論決定,不搞“一言堂”。堅持經常召開領導碰頭會議,隨時通報工作情況,反映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安排部署下一步重點工作等。班子成員做到了相互通氣,多理解,多支持,多配合,多尊重。全局形成了團結協作的和諧集體。

        三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措施的落實。制定了年度黨員活動計劃,進一步修正完善了行政效能建設各項制度、黨風廉政建設制度、黨員組織生活制度等。

        二、抓學習培訓工作,不斷增強黨員干部拒腐防變和工作能力

        (一)精心組織,加強領導,將廉政建設與學習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起來。針對我局工作特點,為切實做到工作學習兩不誤,成立了學習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將學習納入周五集中學習范疇,認真學習有關文件,精研細讀規定書目,進行了20多次集中學習,黨員干部認真做好學習筆記,撰寫心得體會。為更好地理解和實踐科學發展觀,召開了解放思想大討論和大交通形成后招商引資如何開展等座談會,從而提升干部職工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工作能力。

        (二)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結合崗位特點,扎實開展“百千萬”活動,組織黨員干部35人次深入部門、掛包村、企業,圍繞重大發展戰略開展“民情大調研”和“三進三問計”活動,撰寫調研材料6篇,《經濟日報》、《今日》、《全國城市信息聯播》刊用3篇。同時,廣泛征求意見和建議,召開了領導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和黨員組織民主生活會,對照干部隊伍存在的一些現象,開展“五查五看”,在黨員干部個人分析檢查基礎上,提出了整改落實方案和措施。

        (三)開展了廉政文化進機關、進家庭活動。按照目標責任書的要求,在機關干部特別是局領導班子中,積極營造“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廉政氛圍,使廉政文化深入機關、融入家庭,成為廉政建設的有效載體。

        三、以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為契機、提高行政效能建設工作

        以抓好機關黨風廉政建設為契機,提高行政效能建設。一是引導黨員干部嚴守政治紀律、崇尚實干、維護團結、推動發展。二是實行軌跡論,把工作落實和效能建設為黨風廉政建設重要內容,每個干部職工所作的工作月底都應有據可查,對工作消極不負責的人納入年終績效工資進行考評。三是開展向王瑛同志學習活動。組織黨員干部收聽收看了王瑛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人人撰寫了心得體會。四是進行干部作風整頓。加強黨員干部八小時以外管理,嚴格執行黨員干部違規打牌參賭八項規定,建立廉政登記簿。按照上級文件要求管理好黨員干部因公出(國)境工作。

        四、牢記廉潔奉公宗旨、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各項規定

        嚴格執行《廉政準則》、《實施綱要》及有關廉政建設制度和規定,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切實保證黨風廉政建設與各項工作同步發展:一是抓好“領導干部黨風廉政建設情況定期登記”和《關于嚴格禁止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若干規定》自查自糾報告。堅持實行對領導班子測評,對領導干部評議的制度,進一步規范領導干部的從政行為,單位沒有發生,或以工作職務之便謀取私利等違法亂紀現象,也沒有一人參加非法組織或宗教迷信及集體上訪鬧事活動,更沒有打架斗毆、貪污盜竊、行賄受賄等一切不良現象發生;二是切實履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管好自己,管好家屬、子女;三是積極推行陽光財務。實行財務公開民主監督制度,成立了財務監督領導小組,加強民主管理,堅持了按季在職工會議上進行財務公布。

        五、以廉政建設為根本、推人性化管理新機制

        黨風廉政建設在招商引資工作中起基礎、引導、保障作用。一是建立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新機制。以抓廉政建設工作推動招商引資,注重廉政建設工作信息化、內容化、特色化、標準化,提高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質量;二是創建產業導向的相關政策法規,系統把握縣委、政府相關決策,創新招商引資工作新思路;三是建立黨風廉政建設激勵新機制。把黨風廉政和行政效能建設納入局機關工作一并考核,達到互促“知識型”新機關。按照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廉潔型”機關的要求,實行激勵機制:優秀黨員和優秀公務員表彰激勵機制、干部職工亮點工作激勵機制、黨員互幫機制;四是注重黨員人性化管理。黨員的幸福指數來源于政治,注重關心黨員學習教育、心理健康、成長進步,始終保持黨員對黨的忠誠和對事業的追求,增強政治上的堅定信心。

        六、抓環境優化、推動招商引資工作躍上新臺階

        一是通過行政效能建設,優化政務環境。認真落實了“三問責任制”,制訂了具體的實施辦法。做到了外來投資者在企業注冊、證照辦理、稅務登記、土地審批等方面提供“一條龍服務”和上門服務。

        第5篇:營商環境建設制度范文

        依照縣委、縣政府的工作重點和《2010年黨風建設工作要點》精神,2010年我局黨風建設工作在以黨的十七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的指引下。以保證招商引資任務的完成,推動黨風建設責任制的落實,加強監督檢查,切實維護黨的政治紀律,積極推進黨務、政務公開,全面提升黨員干部形象等為重點。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強化領導責任。

        局黨組把黨風建設工作列為全年政治思想建設工作的重點任務。

        明確了各自的目標任務及全年工作的重點。成立了以局黨組書記、局長為組長的黨風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明確黨組書記、局長在黨風建設工作中負總責的領導責任。依照“一崗雙責”要求,一是認真落實黨風建設責任制。局黨組書記、局長與縣紀委簽訂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各股室與局黨組簽訂了相應的廉政責任書。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切實把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落到實處。

        堅持民主集中制,二是加強領導班子成員間的溝通協調。黨風廉政建設中。凡屬重大事項,都經集體討論決定,不搞“一言堂”堅持經常召開領導碰頭會議,隨時通報工作情況,反映工作中存在問題,安排布置下一步重點工作等。班子成員做到相互通氣,多理解,多支持,多配合,多尊重。全局形成了團結協作的和諧集體。

        進一步完善了黨風建設制度、黨員組織生活制度等。三是加強黨風建設工作措施的落實。制定了年度黨員活動計劃。

        二、加強宣傳教育。

        (一)精心組織。以大興密切聯系群眾之,求真務實之風,艱苦奮斗之風,批評和自我批評之風為重點,圍繞踐行省委“四個特別”和市委“八個更加注重”要求,加強了機關干部職工作風建設。將機關干部作風建設與深入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緊密結合起來。為切實做到工作學習兩不誤,利用周五的集中學習《廉政準則》等有關文件,精研細讀規定書目,進行了20多次集中學習,黨員干部認真做好學習筆記,撰寫心得體會。開展了深入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與我市大交通形成后招商引資如何開展等討論會,從而提升干部職工的思想認識水平和超前恩思維的工作能力。

        (二)聯系實際。組織黨員干部35人次深入部門、掛包村、企業,圍繞重大發展戰略開展“民情大調研”撰寫調研資料3篇。同時,廣泛征求意見和建議,召開了領導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和黨員民主生活會,對照干部隊伍存在一些現象,開展“五查五看”黨員干部個人分析檢查基礎上,提出了整改落實方案和措施。

        (三)開展了廉政文化進機關、進家庭活動。依照目標責任書的要求。積極營造“以廉為榮,以貪為恥”廉政氛圍,使廉政文化深入機關、融入家庭,成為廉政建設的有效載體。

        三、以加強黨風建設為契機、提高行政效能建設工作

        提高行政效能建設。一是引導黨員干部嚴守政治紀律、崇尚實干、維護團結、推動發展。二是實行軌跡論,以抓好機關黨風建設為契機。把工作落實和“三大能力”建設列為黨風建設重要內容,每個干部職工所作的工作月底都應有據可查,對工作消極不負責的人納入年終績效工資進行考評。三是進行干部作風整頓。加強黨員干部八小時以外管理,嚴格執行黨員干部違規打牌參賭八項規定,建立廉政登記簿。依照上級文件要求管理好黨員干部因公出(國)境工作。

        四、積極推進黨務、政務公開。

        積極推進黨務公開,為切實保證黨風廉政建設與各項工作同步進行。保證群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一是抓好“干部職工黨風廉政建設情況定期登記”和《關于嚴格禁止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若干規定》自查自糾。堅持實行對領導班子測評和領導干部評議制度,進一步規范領導干部的從政行為。今年我局沒有發生,或以工作職務之便謀取私利等違法亂紀現象,也沒有一人參加非法組織或宗教迷信及集體上訪鬧事活動,更沒有打架斗毆、貪污盜竊、行賄受賄等一切不良現象發生;二是切實履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管好自己,管好家屬、子女;三是積極推行陽光財務。實行財務公開民主監督制度,成立了財務監督領導小組,每月張榜公布財務收支情況,做到民主管理。

        五、抓環境優化、推動招商引資工作躍上新臺階

        優化政務環境。認真落實了三問責任制”制訂了具體的實施方法。做到外來投資者在企業注冊、證照操持、稅務登記等方面提供“一條龍服務”和上門”服務。一是通過行政效能建設。

        第6篇:營商環境建設制度范文

        關鍵詞:電力建設;施工;質量管理

        中圖分類號:F253文獻標識碼: A

        1、電力工程施工質量主要影響因素

        1.1人為因素:電力工程項目主要由人來實施,從某個意義上講,一切質量因素的根本原因均可認為是人的因素,故人為因素對其它幾個因素產生決定性影響。人的技術能力、專業能力、管理能力、操作能力、身體素質、職業道德等均會對電力工程的質量產生直接或間接影響。

        1.2機械設備因素:電力工程施工過程中會用到運輸設備、操作工具、安全設施、測量儀器、調試儀器等各類機具設備,其性能好壞、運行的穩定性、操作的安全性與便利性、是否與電力工程施工特點相符等,均會對工程質量產生影響。

        1.3材料因素:材料是電力工程施工的基礎物質條件,電力工程施工所用材料不僅種類多,而且用量大,主要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構配件等。材料質量決定工程質量,材料質量不合格,工程質量就達不到設計要求,比如變壓器、高壓開關、電纜質量無保證,則會對整個工程后續運行的安全性、穩定性產生直接影響。

        1.4方法因素:方法因素包括兩個方面,即施工方法及工程質量檢驗方法,施工方法包括施工過程中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工藝流程、調試方法、施工組織設計等,是實現工程建設的重要手段,施工方案會對施工進度、施工質量及施工成本等產生直接影響。工程質量檢驗方法則包括相關統計、計量及測量誤差等,采用質量統計方法從工程中抽取部分工程作為樣本進行檢測與整理加工,分析樣本質量數據信息,并以此為依據分析、判斷總體質量。

        1.5環境因素:相對其它因素而言,環境因素含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其中自然環境主要指氣候條件、地質條件等,而社會環境主要指外部相關單位的溝通與協調、內部部門的配合等。其中自然因素體現出一定的不可控性,只能在分析、了解的基礎上進行預防;因此實際質量管理過程中,要加強相關部門的協調、溝通,為電力工程的施工創造一個順暢的社會環境。

        2、電力工程施工質量控制措施

        2.1完善建設管理體系,制定嚴格合理的建設制度

        強大的管理制度才能平衡建設工程參與者的各方利益。在投資方,承包商和施工企業之間形成穩定的利益三角,確保建設施工有一個秩序穩定的開頭。管理體系涵蓋技術管理,人才資源管理,施工條件環境管理,確保在先進的技術設備的前提下,有充足的專業人才,質量管理體系的嚴格運行是保證施工建設過程中安全質量的重要條件。電力公司在選取設計圖紙的關鍵環節上,應該進行多次和深層的談論,爭取得到最符合設計標準,最貼近公司實力的設計方案。電力公司積極招新,給公司注入新鮮的人才血液,職位招聘選擇專業性人才,對口錄取,保證公司上下人員對于質量管理工作都有一定的了解。

        2.2成立強有力的組織機構和規章制度

        組織機構在企業施工過程管理中是一項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工作,組織機構的設置要遵守國家及行業的規定,建設單位要成立建設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組成的本工程組織機構;監理單位和施工單位各自成立本工程組織機構"組織機構的設置應體現高效精于,既有較強的責任心又有一定的吃苦精神;既有較豐富的理論知識、法律意識,又有豐富的現場實際經驗;既有一定的組織分析能力,又有良好的道德修養"施工質量管理制度是施工質量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一部合理、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施工質量管理制度,有利于領導的正確決策,有利于規范企業和企業職工行為,有利于指導企業施工一線施工的實施,提高職工的質量意識,加強企業的質量管理最終實現杜絕或減少質量問題的發生,為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生存與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3嚴格審核施工人員的素質與技術水平

        施工質量管理過程中要加強工程管理人員及施工人員的管理。一方面,針對工程管理人員,要對了解電力工程相關規范的熟練程度進行審核、檢查,對工程每個施工工序、分項分部工程進行全面了解,研究其特點,與本單位施工人員實際技能水平相對合,對質量管理的重點、難點部分進行預先判斷,提前做好預防措施。施工前質量管理部門要主導組織相關技術交底,并在施工過程中針對重點工序做好質量把關。另一方面,要注意提升施工人員的專業素質與綜合素質,以質量管理目標、質量規劃為依據對施工人員的操作過程進行全程管理,不僅要提供技術指導,還要做好相關技能培訓工作,組織質量管理、施工技術培訓活動,提高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樹立其質量管理意識;實行持證上崗制度,如施工操作人員技術能力不達標則不得上崗作業;引入必要的激勵機制,激發其工作積極性;施工人員在質量管理目標的指導下,嚴格執行施工質量標準及作業程序。

        2.4加強施工材料及機械設備質量控制

        材料及設備的采購管理是電力工程施工質量管理中一項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說其對整個工程建設的質量、成本、進度等起到決定性作用。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施工材料及機械設備的質量控制:首先,針對采購人員實行責任制。針對不同的采購人員分配不同的采購任務,由其根據任務分工負責具體采購事宜等。其次,對材料供應商的生產資質進行評估,深入供應商生產實地對其生產能力、質量管理標準進行考察,從源頭上控制材料質量。再次,嚴把材料及設備質量關,及時進行交接試驗。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設計施工,針對不同施工工序的質量重點進行控制等。最后,加強施工設備的管理。電力工程施工中需要用到大量設備、機具,只有保證設備的良好性能,才能進一步保證施工質量。建立設備維護保養規章制度,為設備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做好設備資料的檔案管理工作,對設備運行狀態進行實時監控;根據設備具體情況制定檢修計劃及保養措施,保證其功能良好;設備安裝時要嚴格按照安裝說明書執行。

        2.5創造良好的工程管理環境

        首先,加強外部溝通,取得工程所在地政府及群眾的理解與支持;其次,加強工程內部相關部門的協調。再次,企業內部要建立健全的崗位責任制,將每個工程參與者的工作職責予以明確,一旦出現工程事故可追溯至個人;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并通過實踐提高其可操作性。最后,遵循客觀的自然規律,根據自然條件、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對工程進度進行合理調整,例如大風天氣嚴禁進行高處吊裝作業;潮濕天氣盡量不要進行大型變壓器吊芯的檢查,防止變壓器鐵芯受潮等。

        2.6加強施工過程的管理

        完善施工日志,增加安全技術交底及施工人員接受交底的簽字項目欄,使工程項目時刻處于可控、在控、受控狀態,有人管、有人問、有人落實、有人監督,有人負責"嚴把工程交接關。從工程開工到竣工若干道工序,只要到了轉序階段都要組織有關人員,現場檢查驗收,交接負責人當場簽字,特別是隱蔽工程,請生技、安監有關人員現場檢查、驗收。材料進場必須交齊管理制度規定的所有內容,且監理、物資、接收各單位現場驗收、合格簽字后方可進入施工工地。

        結束語

        電力資源是重要的能源之一,加強電力企業管理保證我國電力市場與國民經濟,生產力協調發展。在逐漸發展的電力市場,實施建設過程中的質量管理是取決電力企業實力的重要依據,涉及到施工過程的技術問題,資金問題,質量安全問題。加強質量管理力度為我國電力市場開闊正規有秩序的發展道路,提高國民生產力,跟上經濟和科技的發展腳步。

        參考文獻

        第7篇:營商環境建設制度范文

        關鍵詞:水利建設;投融資;重要性;問題;解決措施

        中圖分類號:F407.9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5)024-000-02

        一、水利工程的特征及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是被用于控制、治理、調配和開發利用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達到除害興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包括水庫工程、排水灌溉工程、水土保持工程、防洪工程、跨流域調水工程等。

        水利工程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和綜合性,同區域各項水利工程作為一個有機整體,既相輔相成又相互制約,并且與國民經濟其他部門有著緊密的聯系。同時水利工程在建設中一般具有投資金額大、工期較長、施工條件復雜等特點。另外,水利工程建設對周邊地區自然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會產生較大影響,并且水利工程的建成還會創造一定的社會及經濟效益。

        水利工程是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之一。我國幅員遼闊,水資源總量較為豐富,但各區域分布差距較大,人均水資源占有量較少。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及提高民生福社的需要,加快水資源調配工作大力開展水利建設也就變得更為迫切,并對目前我國經濟穩增長目標也有重要意義。同時開發建設水利工程對農業發展也至關重要,有助于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加農民收人。另外還能促進生態環境的改善、防洪減災、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及民眾用水安全。同時水電作為綠色可再生能源符合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模式,大力發展水電既滿足能源需求促進經濟發展,也能調整能源及經濟結構、改變生產生活方式。

        二、當前我國水利建設投融資問題

        (一)水利行業管理體制問題阻礙投融資發展

        目前政府對水利行業干預較多,水利管理體制呈現政企不分、權責不清、多頭管理的現象。其中水利項目申報和立項由各級發改委負責,水資源開發由各級水利部門監管,水利設施由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管理,企業作為投資主體反而沒有相應權力。這些弊端導致政府投資的責任虛化、管理過程的混亂,沒有考慮到市場經濟的需求。并且水管單位管理混亂,機制僵化,運營跟不上市場經濟的變化及行業的發展,也使與之相對應的投融資政策改革就帶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產權不明、投貸不分等問題,從而導致水利項目本身難以從資本市場融資,嚴重影響水利建設及現代水利企業規范發展。

        (二)當前水利投融資政策有待完善

        我國很多水利設施中同時存在經營性與非經營性資產,這就使企業在運營過程中無法區分公益效益與經濟效益,導致政企分工不明,缺乏合理的投融資定位,由此水管單位常得不到應有的補償。另外水利項目建設具有周期長、投人產出比不匹配等特點,而水利企業所提供的產品很多又是公益效益與經濟效益并存,當政府在投融資政策上沒有相應補償時,金融機構就會本著逐利原則不愿將資金投資到水利項目建設上,轉而投向高回報項目。

        在資本市場方面,我國目前尚未完善相關政策,如沒有建立真正的投資風險約束機制、缺乏吸引民間及外商資本的相應政策等。

        (三)水利行業市場化程度低,企業經營管理較差

        目前政府在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基本上處于壟斷或主導地位,這就導致水利企業普遍存在資產管理體制不順、機構龐大、激勵及約束機制不健全、經營效率效益都不高等問題,進而導致企業缺乏市場競爭能力、效益較低甚至虧損、管理者無竟爭意識等。這些問題在降低資金資產的使用效率同時還影響企業融資能力。

        (四)我國水利項目投融資渠道較窄,效率較低

        我國水利建設投資的主渠道仍然是財政無償性資金,而從資本市場融資的方式及品種都較為單一,主要是金融機構的一些政策性貸款,以及各地根據自身情況而發行的一些債券。這些融資金額都相對較小,比例偏低,且融資過程手續復雜,融資資金發放緩慢,無法滿足水利建設需要。同時我國很多水利項目都是帶有公益性的民生工程,因此政府在引人民營及外商資本方面有所顧慮,設制許多限制措施,無法吸收各方面投資資金,制約了水利建設可持續發展。

        三、水利建設投融資問題的解決措施

        加快水利建設是我國目前基礎產業優先發展戰略的重要體現,為解決水利建設投融資難問題,必須依據我國國情現狀,通過借鑒國外經驗,提出如下幾點措施:

        (一)改革水利行業管理體制,改善水利投資環境

        首先各級政府要明確水利項目的管轄權、監督權和建設權,調整水利設施管理模式,將行使投資主體的權力下放企業。其次各級政府機構應簡化水利項目的申報審批手續,降低申報成本,以利于項目投融資。另外為改變政府多頭管理現象,須建立水利投融資平臺,通過系統化、規范化的專門機構進行投融資運作,使其在實現運營規模化、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運作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同時還需營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及監管制度作為保障,明確水利投資的分鄉冬界限、資產權屬及投資比例等措施來改善水利投資環境、保障投資者利益。轉變投融資機制,建立由政府指導,國有資本與社會資本合作共贏的建設經營模式。

        (二)健全完善我國水利投融資政策

        加大政府財政公共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中水利投資的比重,嚴格管理財政資金的使用。改變水利建設基金籌措方式,合理拓寬征收渠道提高征收標準,以增加水利資金來源。

        充分利用金融市場籌措水利建設資金。如制訂政策傾斜制度及金融激勵方法,鼓勵金融機構向水利企業提供低息貸款;研究適合水利建設的債券產品來吸納社會資金:鼓勵通過銀行間交易商協會等融資平臺向資本市場籌措資金等。

        進一步發揮財政貼息的政策扶持、引導作用。同時努力完善水利補償政策,如通過適當調整水電價格、減免稅收等方法來補償水利企業,提高效益以吸引社會資本投資。

        (三)大力拓寬投融資渠道,創新利用各種投融資方式

        首先要充分發揮政府投融資平臺作用,將平臺打造成政府從金融市場融資的重要樞紐,整合資源、盤活存量資產資金的重要載體,通過投融資平臺發行債券、票據等多種方式籌措市場資金。其次在完善政策基礎上大力加強公私合作,發展BOT,TOT,BT,PPP等多種特許經營投融資模式。另外嘗試進行水利資產證券化(即ABS)融資,整合盤活優良資產以吸收社會資本。還可推動條件適合的水利項目通過股改后上市融資,以及在水利建沒中使用融資租賃、采用高新技術等方式來降低成本、減少投人以減輕資金壓力。

        (四)推進水利行業市場化建設、改善企業經營管理

        加快水利行業市場化建設,首先需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堅持政府財政投人及宏觀指導基礎上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同時轉變職能減少行政干預。其次改革產權制度,明確公益性及經營性資產的分類,并將經營性資產的法人財產權賦予其經濟實體后推向市場,以實現資產增效目標。同時從根本上打破水利企業壟斷,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滿足企業面向社會的投融資要求。

        在改善企業經營管理上需轉變思路,依據水利行業特點,按照市場價值及經濟規律制訂企業戰略以謀求長遠發展,同時通過精簡機構、提高效率、培育人才、制訂考核激勵機制等措施來提高管理水平,打造符合市場經濟的現代企業以吸引社會資本投資。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建立適合我國水利建沒發展的投融資機制,才能從根本上扭轉水利建沒投融資難的困境,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第8篇:營商環境建設制度范文

        [關鍵詞]臺灣;農地政策;變遷

        [中圖分類號]F33/37;D93/9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2426(2009)03-0044-03

        如何解決農村土地問題是我國大陸地區與臺灣地區都十分關注的問題。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再次將完善農村土地政策問題列入議事日程。在海峽東岸的我國臺灣地區從上個世紀50年代以來,對農村土地制度采取的歷次變革措施,所要解決的問題與大陸改革開放以來所遇到的以土地為核心的“三農”問題具有相似之處,筆者認為,分析研究臺灣地區近60年來對農村土地的政策變革情況,探究其中的規律,對大陸改進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制度具有現實的積極作用。

        一、以農地農有的政策穩定社會

        20世紀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退踞臺灣的當局吸取在大陸失敗的教訓,為緩解社會矛盾,鞏固政權,在臺灣實施了第一次。這次改革的目標是實現農地農有,“耕者有其田”,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有:

        1.“公地放領”。1951年6月4日臺灣當局通過頒布《臺灣省放領公有耕地扶植自耕農實施辦法》,把光復時從日本財閥手中沒收歸公有的農地,賣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耕種。根據該項制度安排,不僅原則規定凡符合條件的農民均可以通過貸款方式向政府購買公有耕地,而且為了確保貧苦農民能夠買得起耕地,還根據貧苦農民的經濟承受力,規定所出售的公地地價按照同類耕地年收獲量的2.5倍估算,而后分10年平均攤還,所攤繳的地價金額與每年應交的田賦同時交付,交付額以不超過一般佃農地租的37.5%為限[1]。通過這一制度措施,全省合計放領耕地138957公頃,約占耕地總面積的16%,受領農戶286287戶,約占農戶總數的33%,每戶平均獲得0.485hm2。

        2.平均地權。在實施“公地放領”政策的同時,臺灣當局還推行了平均地權的措施。根據1953年1月26日的《實施耕者有其田條例》,和隨后于1953年4月23日頒布與其配套的《實施耕者有其田條例臺灣省施行細則》的規定,凡地主出租的水田超出3hm2的,旱地超出6hm2的,超出部分全部由當局收購,收購價格參照公地放領,以單位面積耕地上年收獲量的2.5倍計算。當局所支付的地價款,70%為實物債券,30%為公營事業股票[2]。這一措施不僅可將部分地租轉化為工商資本,而且也有效地遏制了土地集中,達到平均土地的目的。

        3.“三七五減租”。1949年3月1日臺灣省行政會議宣布實行三七五減租,4月14日頒布《臺灣省私有耕地租用辦法》及實施細則,4月19日頒布《臺灣省私有地租佃管理條例》。“三七五減租”是指在不廢除原有租佃制度或不去劇烈地改變他們現狀的前提下,將地租降至全年主要作物收獲量的37.5%之內。“三七五減租”減輕了佃農負擔,但也受到地主的抵制,1950年臺灣地區出現了一股“撤佃風”,在這種情況下 1951年5月,臺灣當局通過了一項減租法案,即《農業地租減至37.5%的法案》,并于同年6月份頒布實行,同時,又在當年6月7日公布了《耕地三七五減租條例》。這就使“三七五減租”政策法律化,使其得以依法繼續推行。該條例對耕地減租依據、標準、主要農作物含義、耕地租佃委員會、耕地租約期限、訂立要求、續訂、終止、減免條件、法律責任等作了具體規定。從而鞏固了改革的成果,安定了佃權,緩解了社會矛盾。

        以上三項措施,用和平、漸進的贖買方式推進“耕者有其田”政策,照顧到廣大缺地少地的農民的訴求和地主的利益,方法比較平穩。通過,不僅使傳統租佃制下的小農制轉變為現代自耕小農制,自耕農與佃農的比重從1949年的36:39,到1960年變為64:15,一個由同質的小土地所有者組成的平均化的農業社會在此基礎上得以建立,而且將部分農業剩余資本引導轉向工商企業。這次“農民獲地,地主得利”,獲得自有耕地的農民生產積極性空前的提高,1951年臺灣地區稻米產量達到1485000噸恢復到戰前最高水平較1938年增產了83000噸[3]。社會矛盾逐漸趨緩,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臺灣地區第一次推行的“耕者有其田”與大陸50年代初以及改革開放之初開始推行的農村土地承包責任制盡管手段和方法有所不同,但具有類似的社會功效,其直接目的是解決農民的吃飯問題,根本目的在于緩解社會矛盾,維護變革時期的社會穩定。

        二、以農地農用政策適應現代農業之需

        臺灣地貌多丘陵,地勢高低不平,耕地零散細碎,本來就不利于機械化耕作,加上第一次人為地將有限的土地分配給眾多耕種者,更造成了土地劃分過于狹小、零碎和分散,限制了農業機械的運用和農業集約化經營。為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臺灣當局于20世紀70年代末調整政策,推行以重劃土地,改善農業生產環境為主要內容的第二次。

        1.以“農地農有”替代“農地農用”政策。進入70年代以后,伴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展,由于“比較效益”過低,臺灣大量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流入城市,農村出現了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和十分普遍的農民兼業等現象,農業發展基本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況。為此,臺灣當局不再固守“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而將“農地農有”政策改為“農地農用”,取消了對耕作者持有耕地數量的上限。這一政策的推行,使分散的農地在不改變農業用途的前提下,通過自發調節,適當地向農業專業經營者集中,保證了臺灣農戶的經營規模不因為該地區人口的增加而縮小,每個農業勞動者經營的土地規模也從1952年的0.57 hm2上升至1996年的1.03hm2[4]。

        2.重劃農地。在將“農地農有”政策改為“農地農用”,取消耕地持有上限量的同時,針對第一次后,所出現的小農經濟不利于農業機械化和農業集約化經營的新問題,臺灣當局于1980年12月和1982年3月又先后出臺了《農地重劃條例》和《農地重劃實施細則》,規定:重劃區域內共用道路、水路、排灌工程等建設費用全部由“政府”承擔,其余非共用工程費用由“政府”負擔2/3,農民負擔1/3。至1996年全島共完成耕地重劃37.8萬公頃,占耕地總面積43.4%[5]。農地重劃使農業基礎設施得以完善,耕地布局趨于合理,從而使臺灣農業生產效益提高了30%[6]。

        此次農地制度改革與第一次的社會環境、改革的目地不盡相同,它是在社會比較穩定,經濟發展的條件下,為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提高農民收入而實施的改革。因此,這次改革將農地重劃與興修水利等工程、推行農業專業化生產、共同經營和興辦合作農場等結合起來。通過這次改革,幫助農民擴大了農場規模,使從事農業勞動者依靠農業生產提高收入成為可能,為完善農田基本建設,實現農業機械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近年來,大陸地區隨著經濟高漲、城市化的進展,同樣遇到由于農業“比較效益”過低,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流往城市,農村出現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和農民棄耕、農田拋荒以及下大型農業基本建設工程難以組織實施的矛盾問題[7]。大陸眼下完善農地流轉制度的嘗試可否借鑒臺灣的經驗?筆者認為,答案是肯定的。

        三、強化農田管理,以盡地利

        1.確立農業主管機關的決策地位。進入工商社會后,臺灣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降低,非農業用地侵蝕農村土地的現象日顯突出。為了保護良田,妥善解決非農用地與農業用地的矛盾,促進農業和其他各項社會事業的持續發展,臺灣當局于1973年制定頒布了《農業發展條例》。鑒于農業地位的重要性,該《條例》規定耕地及其他依法供農業使用的土地,在劃定或變更為非農業使用時,應事先獲得農業主管機關批準。

        2.分等級管理農田,嚴格控制建設用地。為防止濫占農田,臺灣當局對農地實行分類保護,將農地分為若干等級,規定1至8等田地為上等農地,9至12等田地為中等農地,13等以下田地為低等農地。對上等農地,除自建農舍外不準建筑,并且不得變更使用;9至12等農田,除報經核準為工廠用地、學校或其他公共設施用地外,一律暫停核準變更為一般建地,并強調不得破壞灌溉及排水系統;已實施重劃的農田,暫不準變為建地;業經編定為工業用地,使用良田過多而尚未開發者,應逐案調查,恢復為農業用地[8]。

        1973年10月15日臺“內政部”頒布《限制建(筑用)地擴展辦法》,規定:對規劃為工業用地的土地應積極開發使用,減少工廠零星設立,以免影響鄰近農業生產環境。都市計劃范圍內農業區,除農舍外,依法禁建。建設用地區域未開發前,農田仍予保留[9]。

        對于農民自建農舍,臺“內政部”還于1973年12月24日實施《都市計劃以外地區建筑物管理辦法》,規定農舍起造人應為自耕農,其建筑總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495平方米,其建筑面積不得超過耕地面積的10%,高度不得超過三層樓并不得超過10.5m,最大基層建筑面積不得超過330m2[10],以防止建筑業者與農民串通,以興建農舍為名,從事不動產投機行為,占用農地,破壞農業生產環境。

        3.有序釋出,防止炒作。20世紀90年代初期,針對產業界認為工業用地取得不易,地價偏高,“農委會”認為農業收益偏低,挫傷農民的務農意愿,農地利用漸趨粗放,及加入WTO農業品市場將大幅開放,進口農產品的種類及數量將顯著增加,農業對土地的壓力降低等情況,臺灣當局于1993年8月批準《臺灣農地釋出方案》,規定:農地應經整體規劃后才能變更使用,并且必須配置適當公共、環保及隔離綠帶或隔離設施;農地變更所得利益,應繳納回饋金,以消除變更使用的暴利及農地炒作;經同意變更的農地,其內部公共設施由開發者負擔,區外公共設施由開發者與地方政府協議負擔。1996年11月《國土綜合開發計劃(1987-2000)》進行了全面修訂確立了農地保護政策的新理念,將農地發展引入市場經濟,以市場經濟機制來經營農地,從而達到有效保護農地的目的。

        進入本世紀后臺灣當局又對《農業發展條例》進行了五次修訂,將“農地農有、農地農用”調整為“放寬農地農有、落實農地農用”政策。對農地主要有5點修正:一是將現行依法供農業使用的土地重新劃分,以便于管理。二是對不同農地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使地盡其力。三是調整農地農有,放寬農地經營者資格,允許非自耕農購買農地。四是制定獎懲辦法,防止農地炒作。五是凍結“耕地三七五減租條例”,建立合理的耕地租賃制度。

        此階段的農地制度改革,主要針對的問題有兩個方面:其一是農業與非農業用地的需求矛盾問題;其二是重振農民務農積極性問題。上述措施,不再消極地強調農戶對耕地的所有,而是順應市場的需求,允許非自耕農購買農地,但是強調不論是自耕農還是非自耕農都不得改變農地的農業用途,這就為資本介入農業生產,有效利用耕地,減少棄耕拋荒量開辟了一條道路,同時強化了土地利用的規劃性,統籌兼顧耕地保護和城鄉建設對土地的需求,使城鄉各業建設有序地發展,促進了社會轉型時期的各項事業。

        四、啟示

        綜觀臺灣農地制度變遷,不難看出其基本脈絡,第一次通過滿足廣大農民對土地的期望,以促使社會穩定;第二次在不觸動農民對土地所有的前提下,重新平整土地為現代農業奠定基礎;第三次土地政策變革,以強化農地使用的規劃調整,既保護良田、打造精細農業,又有序釋出土地,滿足非農業建設用地的需求,促進經濟騰飛。

        其措施特點如下:

        第一,注意發揮農民自治的作用。比如,在農地重劃灣組織重劃區內農民推選產生協進會委員,征詢農民關于農地重劃的意愿,公告計劃書,土地分配草圖公聽會、分配結果公告、參與管理維護等。由于農民是制度變革的利益相關者,對農業生產具有豐富的經驗,其直接參與不僅可以增加新設制度相關規范的可操作性,而且還便于得到農民群眾的擁護和執行。

        第二,尊重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適時調整農村土地政策。上述臺灣農地制度變遷的基本脈絡可以看出,歷次政策調整都在于為農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開辟道路,都是為了農村、農業、農民的利益服務的。

        第三,以法律的形式加以保障。每一次的變革都制定頒布了相關的法律法規,發揮法律的引導性、規范性等社會作用,以增強改革措施的公信力、權威性、嚴肅性。數十年來,制定了以《土地法》為主干的包括《土地征收條例》、《土地征收條例施行細則》、《土地登記規則》、《地價調查估計規則》、《不動產估價技術改造》、《平均地權條例》、《平均地權條例施行細則》、《農村社區土地重劃條例施行細則》、《農地重劃條例》、《農地重劃條例施行細則》、《土地稅法》、《土地稅法施行細則》、《增繳地價稅抵繳土地增值稅辦法》、《土地稅法減免規則》、《農業發展條例》、《農業發展條例施行細則》、《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施行細則》等一整套法律法規體系,明確了各項工作的管制機關、土地使用強度、使用地的變更程序、處罰措施等,為社會經濟長期穩定發展奠定了基礎。

        筆者認為,我國大陸屬于世界上人均耕地較少的地區在目前農村土地承包責任制條件基礎上,要解決農業比較效益低下問題,可以在不改變農地用途的前提下,促進土地流轉,應當從有效杜絕土地撂荒、棄耕現象入手,在這方面,臺灣的經驗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陳思.透視臺灣[J].黨政干部文摘,2006,7.

        [2]劉克輝.臺灣農業發展概論[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7,326.

        [3]應謙耕.臺灣省農業經濟[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3:36,25.

        [4]蕭承勇.臺灣地區的農地重劃及其社會經濟效益[J].農業工程學報,2001,5.

        [5]譚峻.臺灣地區市地重劃與城市土地開發之研究[J].城市規劃匯刊,2001(5).

        [6]舉.臺灣耕地保護政策的演變[J].國土資源情報,2004,1.

        [7]徐兆基.農村的土地流轉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08,(11):30-35.

        [8]黃金輝徐義雄.臺灣農業現代化評析[J].當代亞太,2003,7.

        第9篇:營商環境建設制度范文

        發揮縣輪胎產業在全球輪胎行業中的比較優勢,培育一批質量管理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強、產品質量安全、產品優勢突出、輻射帶動有力的輪胎生產標桿示范企業,穩步提升區域出口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引導縣輪胎產業轉型升級,將縣建設成為全國出口輪胎質量安全示范區、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示范區、檢驗檢疫制度機制創新示范區。具體目標是:

        (一)初步建立“產區政府推進、企業嚴把質量、檢驗檢疫機關監管、相關部門配合、行業協會協同、社會力量參與”的出口輪胎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機制。

        (二)建立并完善示范區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實現產品質量安全零事故、國外零通報。

        (三)通過優先培育免驗企業、優先采用共驗模式、優先實施無紙化報檢等突破性檢驗檢疫優惠措施,整合各級政府鼓勵政策,發揮政策疊加效應,培育一批標桿示范企業,幫助企業率先實現管理、技術、產品升級,促進企業做大做強,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四)打造公共管理、技術、信息交流平臺,聯合應對國外貿易壁壘,推動產業集聚發展。

        (五)建立企業誠信管理機制,強化企業主體責任意識,促進企業誠信經營,自覺遵紀守法,確保示范區企業無重大違法違規案件發生。

        主要任務

        (一)構建出口輪胎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探索檢驗監管機制創新。

        1.全面推行出口輪胎生產企業分類管理,落實企業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指導企業建立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和自檢自控體系。

        (1)在示范區全面推行生產企業分類管理。制定輪胎行業分類管理和日常監管細則,提高分類評定和日常監管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促進輪胎企業產品質量全面提升。

        (2)指導企業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和自檢自控體系。督促幫助企業建立和完善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并通過相關認證,指導企業實施ECE、DOT等國外產品認證。加強對企業實驗室的指導和監督管理,提高企業實驗室管理水平和檢測能力,推動企業實驗室規范化管理,鼓勵具備條件的企業實驗室通過CNAS認定。

        (3)強化企業自律意識。督促企業簽署產品質量安全承諾書,對示范區企業實行準入退出和能上能下的動態管理機制,促使企業自覺加強產品質量安全管理,主動承擔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

        2.建立和完善區域內出口產品設計、生產加工、產品檢驗、售后服務及國外跟蹤反饋全過程監管鏈條,建立產品質量溯源體系和責任追究體系,落實全過程監管要求。

        (1)加強源頭控制,對出口輪胎企業主要原材料供應商實施備案管理,切實把好原材料質量關,從源頭強化質量控制。

        (2)加強對輪胎企業產銷關鍵過程、關鍵環節、關鍵項目的監督管理,設立CIQ關鍵控制點,配備培訓協檢人員,建立關鍵控制點監督檢查機制。

        (3)指導幫助企業推廣應用條碼追溯及檢驗監管系統,逐步實現產品質量快速溯源及檢驗檢疫全過程監管的電子化、信息化。

        (4)加強企業誠信管理,建立產品質量責任追究體系,指導幫助企業建立內部質量責任追究制度;充分利用“進出口企業誠信管理系統”,加強企業誠信分類管理,有效促進企業誠實守信;認真落實《質量誠信企業管理辦法》,切實做好“中國質量誠信企業”的推薦上報工作。引導企業牢固樹立產品質量主體責任意識。

        3.積極開展區域聯合執法,提高執法有效性,消除質量安全隱患,共同推動示范區企業不斷優化出口環境,改善競爭秩序,提升管理水平。

        4.探索檢驗監管制度機制創新。在檢驗監管體制改革、檢驗監管手段和模式創新等方面先行先試,在示范區率先試點應用出口產品共驗模式、準免驗模式、無紙化報檢、全過程電子監管等新的檢驗監管模式和手段,適當采信通過CNAS認定的企業實驗室檢測結果。力爭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率先取得突破,建設制度機制改革實驗先行區。

        (二)打造綜合質量服務平臺,改善區域經濟發展環境。

        1.強化政府主導作用,加強部門聯動,統籌利用各種手段,提高監管效率和服務水平。

        (1)建立工作機構。成立由縣政府、東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東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輕紡科和縣商務局、質監局、工商局、科技局、經濟和信息化局、財政局等相關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縣創建國家級“出口輪胎質量安全示范區”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商務局,負責示范區創建各項日常工作。

        (2)健全工作機制。根據創建工作進展情況,及時召開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會議,研究示范區建設以及企業發展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同時,對示范區建設各項措施進行有效性評估,不斷提高監管效率和服務水平。

        2.研究制定優惠政策,發揮政策疊加作用,促進區域產業健康發展。

        (1)搞好統籌協調,整合各項鼓勵政策和措施。領導小組各成員部門、單位根據各自職能職責,研究制定推動示范區建設、促進輪胎行業轉型升級的政策措施,重點鼓勵企業爭創標桿示范企業、完善管理體系并通過各類認證認可、加強品牌建設、提升產品檔次和創新生產技術。各部門制定的優惠政策和措施,由領導小組辦公室匯總下發。

        (2)發揮檢驗檢疫職能優勢,積極推行各項便利措施。在示范區企業全面推行電子監管、綠色通道、直通放行等便利化措施;優先培育出口免驗企業;試點推行出口產品共驗、無紙化報檢等檢驗檢疫措施;開展信息通報和技術法規培訓,指導企業應對國外技術貿易壁壘;在信息、技術、標準、檢測、認證認可等方面提供優質服務。

        3.建立技術、信息、培訓、物流、展示等公共服務平臺,強化輪胎行業區域發展優勢,提升區域經濟發展軟實力。

        (1)建設輪胎檢驗檢疫實驗室,初步實現出口輪胎檢測本地化,有效縮短檢測時間,降低檢測費用,減少運營成本。

        (2)建立信息共享交流機制。由縣商務局牽頭組織縣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行業協會、出口輪胎企業建立出口輪胎產品信息共享交流機制,收集和相關的國內外標準、技術法規、預警信息和國外通報、產品質量安全總體狀況,企業信用情況等信息。加強示范區網站建設,使之成為技術和信息交流平臺、國內外技術標準查詢平臺。

        (3)建立公共輪胎技術研發機構,在提升輪胎產品和技術研發能力的同時,配套建設輪胎實驗場地,努力打造輪胎研發、生產、實驗一體化新格局。

        (4)建立公共物流平臺,加強鐵路、公路等建設,有效提高物流速度,降低物流成本。

        (5)在企業自愿基礎上建立價格聯盟,自覺維護競爭秩序。聯盟成員單位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和信息溝通機制,共同研究確定價格底線,并根據市場行情進行動態調整。聯盟成員單位要簽訂合作協議和價格承諾書,自覺遵守價格約定。縣橡膠工業協會要監督會員企業遵章履約,強化行業自律。

        (6)聯合應對國外技術貿易壁壘。成立國外技術貿易壁壘研究小組,建立技術貿易壁壘預警和快速反應機制,及時對示范區企業預警信息,組織企業及相關部門研究并采取應對措施,必要時共同采取反制措施。

        (三)推動區域品牌健康發展,提升輪胎產業國際影響。

        1.堅持龍頭企業為主導、產業聚集為依托、技術標準為核心、區域品牌為引領、轉型升級為導向,大力培育標桿示范企業,引領示范區企業轉型升級。

        根據示范區企業出口規模、技術創新、質量管理、誠信經營、轉型升級、品牌建設、企業分類評定級別等方面的情況,將企業分為標桿示范企業、示范企業和重點幫扶企業。選擇標桿示范企業進行重點培育,幫助企業做大做強,充分發揮其在誠信經營、質量管理、自主創新、轉型升級和品牌建設等各個方面的示范帶動作用,推動示范區企業整體轉型升級。

        2.支持企業積極參與國內外技術標準的制訂、修訂工作,提高輪胎產業的國際知名度、影響力和競爭力,將“輪胎”打造成國際知名的區域品牌。

        (1)支持示范區企業參與或承擔輪胎行業國家標準、檢驗檢疫行業標準的制訂、修訂工作,提高輪胎在國內技術標準方面的話語權;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訂、修訂。

        (2)努力辦好中國()國際橡膠輪胎暨汽車配件展覽會,并以此為平臺廣泛聯絡國內外客商,加強貿易技術交流,為縣輪胎產業健康發展搭建國際平臺,并通過展會大力宣傳示范區建設情況和取得的成效。

        上述任務具體分工由縣創建國家級“出口輪胎質量安全示范區”工作領導小組研究確定,并落實到具體責任部門、科室。

        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相關部門、單位要高度重視國家級“出口輪胎質量安全示范區”創建工作,明確分管領導、主要責任部門和責任人,指定專人作為聯系人,并將相關信息及時報領導小組辦公室。領導小組定期召開協調會議,及時研究相關措施,加強工作調度,確保創建工作扎實推進并取得成效。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中文字幕久久天堂一区二区 | 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线 | 宅男宅女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带亚洲 | 亚洲人成日本在线观看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电影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