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農技推廣工作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深入開展“政風行風評議”和“創先爭優”活動,加強作風建設
今年以來,我們認真扎實地開展了政風行風評議和創先爭優活動。活動有計劃,有安排,有部署,人人記筆記,寫心得,出簡報,及時匯報工作,反饋情況。通過思想教育和作風建設,樹立團結協作,求真務實,比學趕幫的工作作風和學習作風。在進一步完善學習、考勤、工作崗位等各項管理考核制度的同時強化了單位內部工作責任制,將技術、業務分配到人,給每個人定崗位,定責任,各司其責,分工協作。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為各項工作的完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今年工作的主要成效
1 2 3 4 5 61 2 3 4 5 6 (二)重點農業實用新技術、新品種推廣力度加大。
1 2 3 4 5 6 (三)農技服務水平邁上新的臺階
今年農作物病蟲害的發生趨勢比較平穩,作為重點監測對象的小麥條銹病由于春季的持續低溫未能流行,但蔬菜霜霉病、玉米瘤黑粉病、蘋果綿蚜等仍有一定面積的發生。針對病蟲害可能重發的嚴峻形勢,我們一是把工作做在前面,準確預測,提前預防。植保站設立5個定點監測點,專職專人調查監測,依據監測結果綜合分析,病蟲害發生的預告。全年《病蟲情報》8期,利用手機短信發出信息 1740條次。4月14日XX縣遭遇了50年不遇的大雪和低溫凍害,極端低溫達到-5℃,冬小麥受凍嚴重,油菜基本絕收。在此嚴重時刻,農技中心迅速派人調查凍害情況,提出了5條補救措施,對挽救損失起到了關鍵作用。二是組建機防隊,利用市中心下發的10臺機動噴務器組建1個縣級機防隊,并建立了10個鄉級機防隊,實行統一防治時間、統一防治藥劑、統一防治方法,隨時準備應對病蟲害的大發生。三是組織農技人員下鄉指導農戶科學防治,共組織10個工作組,同鄉鎮農技人員到田間地頭指導農戶防治。
根據省、市統一安排,我們開展了有害生物的專項調查和普查工作,摸清XX縣檢疫對象分布情況,為有的放矢地指導防治工作提供依據。年內省市植保植檢部門領導多次視察XX縣植檢工作,對XX縣植檢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1 2 3 4 5 6 2、苗情、土壤墑情監測。在小麥、油菜生長的關鍵時期及重要的農時季節,及時監測苗情動態,有針對性地提出生產建議及管理措施,及時測定、掌握土壤墑情,簡報,指導生產。全年共印發《農情簡報》8期。
1 2 3 4 5 6 三、2011年工作打算
2、抓新技術推廣。推廣全膜雙壟溝播5萬畝,新建一個蔬菜點,引進農作物新品種 90 個,試驗論證冬小麥全膜覆土穴播技術的可行性。
3、認真籌劃,做好農業科技示范園建設,創新集成更多更好地適合XX縣農業生產的實用技術,提高農民收入,擴大基地示范帶動作用。
為加快我縣煙葉生產機械化進程,逐步實現減工增效的目標,減輕煙葉種植勞動強度,同時也為現代煙草農業、專業新村建設提供有利的基礎保障。2009年全縣繼續加大煙草農業機械的推廣力度,現將半年來的煙用機械推廣及管理工作總結如下:
一、煙用機械推廣基本情況
1、機械類型及數量采購情況:2009年加大了農機具應用推廣力度,具體類型及數量如下:
(1)旋耕機:新購進黃鶴樓1WG6.3(9匹馬力)旋耕機77臺;
(2)起壟機:新購進起壟機190臺,其中恒牛1WG-6微耕機+起壟器(9匹馬力)148臺、永動YS1.2mA2(15匹馬力)29臺、永動YS1.2mA2(18匹馬力)13臺;
(3)培土機:福建永順3PT320培土機2臺;
(4)剪葉機:手動剪葉機42臺;ZL-Ⅲ(電動噴藥裝置)臺式剪葉機6臺;
(5)機動噴霧器:背負式機動噴霧噴粉機(WFB-18AC)346臺;
(6)拖拉機:東風牌254(帶旋耕機)拖拉機7臺(25匹馬力);
(7)移動噴灌機:北京海斯倍德HS-KL50噴灌機10臺;
近幾年全縣已購進的機械有:微耕機10臺,起壟機100臺、培土機2臺,剪葉機185臺、機動噴霧器301臺,移動噴灌機10臺。
全縣現有各類耕作機械377臺,拖拉機7臺,機耕面積達到4.5萬畝,機動噴霧器647臺,培土機4臺,移動噴灌機20臺,剪葉機233臺。
2、機械發放情況:2009年新購進恒牛1WG-6微耕機+起壟器(9匹馬力)148臺,已發放92臺,剩56臺未發放;永動YS1.2mA2(15匹馬力)29臺,已發放5臺,還剩24臺未發放,其它各類新購進機械已全部發放到煙農手中。部分機械實行由煙草站負責人擔保,先采取賒銷方式發放,到煙葉交售結束后進行資金回收。目前,機械資金回收比例為全部資金的50%左右。
3、機械使用效果:機械的普及與推廣,切實起到減工增效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煙葉生產水平的提高。
(1)旋耕機:恒牛1WG-6旋耕機+起壟器平均每天耕作面積5畝左右,加起壟器后,因馬力有限,起壟效果一般,耗油較適中。
(2)起壟機:黃鶴1WG6.3旋耕機(8匹馬力)普遍反映其效果較好,運輸方便,操作便捷,但功率偏小,每天起壟面積平均在5畝左右。永動YS1.2mA2(18馬力)平均一天可起壟旱地或干水田8畝左右,水田較濕的情況下,每天只能起壟4畝左右。耗油量比較平穩,平均在7元/畝左右。
(3)拖拉機:2009年新購進的拖拉機(25匹馬力)主要用于三個現代煙草農業試點以及部分土地適宜的種植專業戶。由于土地連片程度不強,煙田道路條件較差,實行拖拉機耕作較為困難。目前,拖拉機主要用于肥料、機械以及部分農藥運輸等方面。
(4)剪葉機:新購進的42臺手動剪葉機,加上去年的170臺,有效的提高了全縣剪葉水平和剪葉效果。兩次購進的手動剪葉機,輕巧便捷,有效降低了剪葉過程中投入的勞力。通過使用剪葉機,剪葉次數和規范基本達到要求,為我縣較高的壯苗率提供了前提條件。
二、管理措施
1、按照擇優選用的原則,選擇適宜煙區投入使用機械,一是優先安排煙葉專業新村;二是縣公司對大戶的機械進行優先安排,確保大戶的煙葉生產正常推進。
2、嚴格農用機械發放程序,完善機械購置補貼手續。按照州公司對農用機械的管理要求,組織煙農填寫購機申請書和煙草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合同,收集煙農身份證復印件和購機者與農機的合影照片。對已購置補貼的煙草農業機械建立完善詳細的信息檔案,實行“一機一檔”管理。
3、引導機械使用者正確操作、維護及維修,一是充分利用好機械公司售后服務人員,要求他們向煙農詳細講解其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并召開相應的機械應用推廣現場培訓會,提高機械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二是聘請專職人員對機械進行維護和保養,確保下次的正常使用。
4、按照公司投入、煙農自購相結合的方式,提高煙農對機械的愛護意識,促進農戶維護專業化服務的契約。
三、存在的問題
1、由于今年煙葉大戶種植面積較大,機械到位較晚,一定程度影響部分區域煙葉生產進度和質量,也影響了部分機械的發放進度。
2、2009年機械的補貼比例較去年有所下降,煙農自籌部分偏大,部分煙農對訂購的機械購置價格不予接受,導致出現賒購機械甚至放棄購置機械的現象。
3、起壟機個別部位配件質量較差,損壞率較高。
4、永動YS1.2mA2(15馬力和18馬力)起壟機較為笨重,運輸不方便,對煙地連片、平整程度以及煙路的要求都較高,機械的使用效果體現不明顯。
四、建議
我站在鎮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以推動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為主線,以促進農民增收減負為主要內容,積極引進、示范、推廣農業新技術、新品種。主推主要糧、菜作物新品種、新技術,優勢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配套技術,為確保全鎮糧食生產安全、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打下了一定的基礎。為推進我鎮農業和農村經濟再上新臺階做出了積極貢獻。現將主要工作總結如下:
一、 認真完成好省里科技入戶工程。
2014年我鎮科技入戶工程共涉及20個村100戶,免費提供肥料、技術光盤、標牌、示范戶手冊、掛圖,全程提供技術服務。
二、 新技術試驗示范推廣
1、上茬蕃茄,下茬蕓豆套作
2、推廣玉米種子包衣技術防治土傳病蟲害;
3、推廣以旱育稀植為主的水稻綜合增產技術;
4、推廣金正大、沃芙特、豐喜控釋緩釋肥,解決玉米一次性施肥養分流失,后期脫肥問題。
5、推廣保護地玉米秸稈反應堆技術;秸稈反應堆技術是一項全新概念的農業增產、增質、增效、無公害技術。具有CO2效應、溫度效應、生物防治效應、改良土壤環境效應等技術優勢。 此項技術的推廣應用,能從根本上解決長期施用化肥和雞糞導致的土壤生態惡化、農產品污染、土傳病害嚴重及設施內冬春季地溫低、二氧化碳不足等問題,是推動秸稈和糞便資源循環利用、促進多種生產要素有效轉化、提高農產品產量和品質、保證食品安全的一項行之有效的措施。 目前,此技術在騰鰲的應用已形成一定的規模,我鎮共落實推廣190棟大棚。平均每個大棚增收5000元。涉及作物有西紅柿、茄子、辣椒、桃。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三、 深入開展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科技素質
我站以“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廣泛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班、現場會、觀摩、參觀等,這些培訓緊密圍繞全鎮糧食生產,經濟作物栽培,生產技術推廣。值得一提的是我站于2014年4月28日與海城市土肥站聯合在周正村舉辦大型測土配方施肥現場會,發放資料200多份,活動的開展受到廣大農民普遍歡迎和好評。秸稈反應堆技術培訓兩次,共培訓320多人。9月20日我站又舉行了陽光工程培訓班,共培訓400余人。
四、 服務于農
1、完成我鎮蕃茄生產連作3年、5年、7年、10年以上微生物、有機物、病原物檢測。
2、2014年以來,我們先后4次下村入戶進行科學技術指導,指導400人次。發放資料2000多份。
3、飛機防玉米螟40000畝,免費發放防稻田稻飛虱、稻瘟病、藥品及葉面肥11200畝。
4、完成海城市農產品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普查,共完成GPS定點測土580點,涉及22個村。
5、完成海城市綠色無公害辦公室測土19點,共涉及19個村,為綠色無公害蔬菜生產提供技術指導依據。
6、2014年我站共檢測蔬菜500多份,對蔬菜生產進行監管,保證老百姓吃上放心菜。完成鞍山農產品安全監管站秋菜檢測工作,共檢測96個菜樣,全格率97.7%。
7、我站于2014年7月,在全鎮開展農區統一滅鼠工作,共發放鼠藥24000袋,戶均一袋,取得良好的滅鼠效果。
8、推廣蔬菜基質、穴盤育苗,免費發放800袋基質4800個育苗盤。
五、 開展試驗,為生產提供技術指導依據
1、玉米品比試驗:在壽安、王鐵、前甘、名甲、將軍5個村進行玉米品種對比試驗,投入資金1萬元,供試品種12個。
2、測土配方施肥與常規施肥對比試驗:在周正村進行了測土配方施肥與常規施肥對比試驗,讓農民很直觀的看到測土配方施肥的直接效果,了解測土配方施肥的好處,此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很難實現,需大量人力、物力、財力。
1.陽光工程培訓工作進展情況
到目前為止,分別在延吉市朝陽川鎮和安圖縣石門鎮舉辦了兩期水稻專項技術培訓班,共培訓農民140多人,保質保量完成了前期陽光工程培訓任務,為確保今年陽光工程培訓工作順利進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主要做法
2.1建立健全培訓組織 為確保陽光工程培訓順利開展,及時成立了相應的培訓領導小組,站長主抓此項工作,全面負責陽光工程的組織實施,指定專人負責日常管理工作,明確工作職責,落實責任,做到了分工明確、職責分明,事事有人做,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2.2認真制定實施方案 為使陽光工程工作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開展實施,總站認真制定實施方案,按照實施方案編制教學計劃和學時計劃,選聘教師,開展各項工作。每期培訓前,都要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確保培訓任務保質保量完成。
2.3加強師資,確保培訓質量 根據培訓專業內容要求,聘請了解農村、熟悉農業、貼近農民,具有一定資質和豐富實踐經驗、感染力強的培訓教師、專家,特別是基層農業技術人員作為陽光工程培訓教師。同時,培訓內容上努力使廣大農民學員易懂、愿意學、樂于接受。同時,自編或訂購了一定數量農民通俗易懂、針對性強的培訓教材、簡單的講義等陽光工程培訓教材,免費發放給農民。
2.4注重培訓形式,提高培訓效果 結合全州農業生產特點和農民需求,采取集中授課、面對面培訓,現場觀摩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本著農民需要什么,就講什么,及時為農民解決生產實際中遇到的技術問題,使農民真正學到技能。
2.5嚴格管理,落實各項制度 每期培訓,都嚴格按照陽光工程管理辦法要求,建立陽光工程培訓臺賬,并按時上報工作進展情況及培訓信息。同時,嚴格按照陽光工程的資金管理辦法使用資金,規范了財務管理制度。
3.今后工作打算
農技員工作總結
20**年,為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國務院32號文件及自治區、地區農業工作會議精神,在地區農業局的大力支持和正確領導下,以服務三農的宗旨意識,積極履行職能,以科技興農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的,以優質、高效的農業技術為手段,充分發揮農業科技在農業生產中的支撐作用認真落實年初計劃和工作目標。通過一年的努力,各項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績。
一、糧食安全生產工作
為強化我區糧食安全生產,切實抓好小麥生產工作,我中心及各縣站及時成立技術服務組,采取從播種到田間管理,技術員實施全程跟蹤技術服務,并結合工作實際,制定了小麥安全生產責任制、工作實施方案,與各鄉簽訂了小麥生產目標管理責任書。技術人員服務期間積極宣傳糧食安全生產的政策和意義,鼓勵農戶種植小麥的同時,對各縣(市)鄉村農民進行農藥封閉、拌種、病蟲害防治等技術培訓,共授課32場、600多人次。全區完成小麥種植面積32.95萬畝,主要品種有新春11、17、23號、巴春6號等。
二、重點農技推廣項目指導計劃的安排、落實
結合本地區農業生產實際,因地制宜制定了《阿勒泰地區2016年農技重點推廣項目指導計劃》,農技重點推廣項目共安排了三大類二十四項,計劃推廣面積334萬畝次。年初將推廣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各縣(市),并與科技入戶有機結合,技術人員因地制宜根據各鄉村地質條件制定實施方案,提供配套技術服務,在年中進行了督促檢查和驗收評比。全區完成推廣面積407.55萬畝次,完成計劃的122%。
三、科技入戶工程的組織實施
圍繞種植業結構調整、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科技推廣機制創新,組織實施1500戶科技示范戶,制定了相應的考核辦法和工作實施方案。為使農業科技真正進村入戶落到實處,各縣站與農技人員簽訂了責任書,駐村蹲點進行科技示范,從備耕生產到作物收獲,技術人員進行全程跟蹤技術指導,為農民提供最新農業技術信息,推薦新技術、新成果,開展科技培訓。為更好地突出科技示范的作用,要求各縣(市)各安排3個重點示范村和20個重點示范戶。各縣結合當地的農業生產規模,大力推廣農業實用技術,以設施農業、名優特色作物為切入點,結合新品種、新技術的試驗示范,技術人員再根據示范戶的土地條件因地制宜地制定技術服務方案,建立種植檔案。爭取先進實用技術入戶率達到100%以上,農業綜合成本降低15%以上。全區已落實科技示范戶1785戶,其中,重點示范戶140戶。
四、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引進及試驗示范工作
今年,根據我區農業生產實際,重點圍繞特色作物、設施農業,加大了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力度。在新品種試驗示范方面,以優質、專用、特色作物為重點,在新技術試驗方面,以高產、節本技術等為重點。繼續以地區農技試驗推廣站和各縣站試驗地為基地,積極做好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試驗、示范,篩選出適合我地氣候條件和生產實際的新品種、新技術進行示范、推廣。全區共引進作物新品種、新肥料、新農藥試驗255個,較好地完成了新品種引進及試驗田的前期管理工作,目前正處在田管階段,各試驗品種長勢良好。較為突出的、具有良好的推廣價值和潛力的有南瓜系列:籽用、無籽、無殼南瓜;蔬菜類:紅、甜、彩色辣椒、白殼葫蘆、線椒;飼草類:新飼13號青貯玉米、健寶牧草,以及半無葉豌豆草原276等。通過新品種引進、試驗,加大新技術貯備,為進一步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奠定了基礎。
建立中草藥標準化產品生產示范基地,目前已栽培試驗中草藥材及香料作物有薰衣草、留蘭香、德國母菊、月莧草等4個品種。
同時繼續加強與山西中北大學就向日葵綜合利用項目展開合作,促進農副產品深加工,延伸產業鏈,變資源優勢為產品優勢,促進我區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五、農作物病蟲草害的綜合防治工作
根據2016年病蟲調查發生情況及2016年的氣象預測,認真做好2016年病蟲草害趨勢預報并及時。在適時做好重大病蟲害監測的同時,及時重大病蟲害發生趨勢預報,并根據發生動態和調查情況提出防治措施,全年共發病蟲情報102期,其中長期預報8期,電視預報19期。
自5月以來,我區大部分縣(市)天氣干旱,造成病蟲害發生比往年偏早,由于氣候原因我區草地螟發生比歷年早15-20天,主要發生在阿勒泰市、哈巴河縣、富蘊縣、福海縣及青河縣,發生面積23.7萬畝,防治面積8.5萬畝。為加強我區檢疫性有害生物監測工作,在吉木乃縣、哈巴河縣和阿勒泰市建立一條外來檢疫性有害生物檢測阻截線,重點阻截馬鈴薯金線蟲、玉米切根葉甲、黃瓜綠斑駁病毒、辣椒實蠅等重大國際檢疫性有害生物;在阿勒泰市、福海縣設立馬鈴薯甲蟲疫情檢測點,阻止馬鈴薯甲蟲疫情蔓延,并在阿勒泰市建立馬鈴薯甲蟲防控示范區一個,示范區面積2000畝,輻射區面積達10000畝,以保障我區農業生產的安全發展。
六、測土配方施肥工作
今年在全區安排測土配方施肥任務20萬畝,年初將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各縣(市),并組織好宣傳培訓、技術指導工作,全區完成72.5萬畝。截止目前已化驗樣品1425個,8500余項次,其中包括土、肥料、水、植株樣四大塊。同時指導項目縣認真做好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的實施工作。今年,我區共有五個縣承擔了國家測土配方施肥補貼項目,其中新建項目縣三個(阿勒泰市、布爾津縣、青河縣),續建項目縣兩個(哈巴河縣、富蘊縣)。針對各縣農技站的實際情況和工作特點我中心分別成立了三個項目技術專家組,并制定了詳盡的工作計劃。新建項目縣工作在三個專家組的指導下,從項目實施方案的制定到測土配方基礎數據試驗(3414田間試驗、較正對比示范試驗)的規劃、布點、實施,以及前期宣傳培訓等,九月底依照自治區土肥站委托對項目縣進行地級驗收。
七、農業技術服務及科技培訓情況
結合農業生產實際,本著服務與農業、農村和農牧民的宗旨,中心成立了7個農業科技服務組,共14人,其中:農業推廣研究員2人,高級農藝師4人,農藝師8人。各縣(市)也相應成立了技術服務組,在春耕生產、農作物生長等關鍵時期定期不定期的下鄉村進行技術服務。技術服務的同時,通過現場技術咨詢、指導、科技資料發放、專題技術培訓、技術講座等方式,積極向我區農民普及科技知識,根據我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特色農業的需求,有針對性的宣傳農業標準化等相關知識,使培訓工作取得實效。截至目前,共開展科技培訓399期,培訓農牧民7萬余人次,發放科普資料3萬余份。
八、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
2016年12月,經地區編委批準,我中心成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站,今年3月配備了工作人員、明確工作任務、制定了相關工作職責,并及時與自治區有關部門進行業務對接。前期著重對農產品檢驗檢測工作通過信息、報紙進行大力宣傳,以提高廣大群眾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認識。并開展農資法律法規宣傳培訓,培訓人員達百余人。4月8日-16日,對我區六縣一市及北屯鎮的農藥經營戶進行檢查,并對六縣一市的大棚蔬菜和外地進入我區的蔬菜進行了農藥殘留檢測。針對檢查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建議,安排專人負責,加強監管力度。中心研究并制定《無公害主要蔬菜品種種植技術規程》,同時,大力推廣無公害農產品及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組織《阿勒泰地區農業地方標準無公害種植業栽培技術規程》的實施推廣,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我中心承擔的《無公害食品食葵病蟲害防治技術規程》、《無公害食品打瓜病蟲害防治技術規程》等14項《自治區地方標準》,通過自治區、地區兩級農業部門專家審定,于今年3月1日實施。
九、積極申報項目,依托項目資金,大力開展農技推廣工作
中心承擔實施《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研究與推廣項目》和《打瓜機械化技術示范推廣項目》,超額完成項目合同預期的目標,項目實施規范,兩項目全部通過地區科技局的驗收。
農技員工作總結
一年的時間很快過去了,在一年里,我刻苦鉆研業務知識,努力提高理論知識和業務工作水平。遵紀守法,努力工作,認真完成上級領導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在上級各部門領導及同事們的關心、支持和幫助下,思想、學習和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新的進步。現將本年度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強化理論和業務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我重視加強理論和業務知識學習,在工作中,堅持一邊工作一邊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水平。一是結合全市開展三查三看教育活動的學習,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思想素養,查找不足,從思想上、學習上、工作上不斷的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二是認真學習工作業務知識,重點學習水稻病蟲害的預測預報、節水抗旱技術的推廣應用、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及農業信息的采編與。在學習方法上做到在重點中找重點,抓住重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各項工作能力;三是認真學習法律知識,結合自己工作實際,利用閑余時間,選擇性地開展學習,學習了《種子法》、《農業法》、《農藥管理條例》等,通過學習,進一步增強法制意識和法制觀念。
二、努力工作,按時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1、圓滿完成2016-2016年度的科技入戶工作。2016年,是施甸縣實施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范縣項目的第一年,我有幸成為了該項目的玉米產業技術指導員。一年來,本著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提升我鄉糧食生產能力的指導思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較好的完成了預定目標。我負責的科技入戶項目涉及新街村后寨村民小組10戶農戶,玉米種植面積49畝,輻射帶動周邊6個村的200戶808畝的玉米種植。通過測產,10戶科技示范戶中,最高單產為694.43kg/畝,最低單產為610.22kg/畝,10戶平均單產為660.46kg/畝,較去年的平均單產550.44kg/畝增110.02kg/畝,增19.9%,超計劃指標任務的9.9%;輻射帶動周邊200戶808畝的玉米平均單產473.23kg/畝,較前三年的平均單產430.16kg/畝增43.07kg/畝,增10.01%,超計劃指標任務的5.01%。并獲得了年終考核優秀獎。
2、應對旱情,積極投身入抗旱工作中。2016至2016年,百年不遇的旱災給舊城鄉的農業生產帶來了嚴重的影響,作為農技推廣部門,摸清受災底數,著力抓好春耕備耕工作,推廣抗旱技術措施,成為我們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抗旱工作中,我主要負責旱情的收集與整理,及時向上級各部門匯報旱情、農情,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及時開展抗旱自救工作,并參與組織農資的協調,確保了大春生產物資需求,為小春損失大春補夯實基礎,確保了旱災損失降到最低。
3、狠抓糧食直補惠農政策的落實。今年,共實施了種糧農民綜合直補、水稻、玉米、小麥良種補貼以及縣委8號文件中落實五項科技增糧措施補貼等惠農政策。為切實貫徹各項惠農政策,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我主要配合財政部門開展了以下工作:一是配合研究、擬定了實施方案,認真搞好了糧食直補工作協調和部署;二是充分利用各種傳媒手段,狠抓了直補惠農政策的宣傳工作,讓直補政策做到家喻戶曉。三是嚴格工作程序,并翻印了有關表格3000余份,切實服務和指導各村委會搞好直補工作申報登記、張榜公示,認真搞好統計復核等基礎性工作。四是及時、足額配合做好直補資金的兌付工作,讓種糧農民真正得到政策實惠。協助財政所完成種糧農民綜合直補1612808.57元,玉米、小麥等糧種補助461195元,涉及67個村民小組3300農戶;發放五項科技增糧措施補助673924.5元(其中:),涉及8個村委會77個村民小組3238戶農戶;發放蠶桑地膜補助25724.00元,涉及3個村民小組317戶農戶。
4、以項目為依托,切實抓好試驗、示范工作。為了切實抓好2016年大春糧食生產工作,確保大旱之年糧食少減產、不減產,實現抗旱奪豐收的目標。在樣板實施中,我主要負責各類示范樣板實施方案及技術要點的撰寫并參與實施,通過樣板的實施,確保大旱之年糧食少減產、不減產,實現抗旱奪豐收的目標。
5、參與完成全鄉水稻病蟲害統防統治工作。為了有效的防控水稻病蟲害發生,本站在縣植部門的幫助和支持下,認真的開展水稻病蟲害測報及群防群治工作。在工作中,我主要負責農藥的選定、配制、采集及報賬花名冊的制作與收集,確保了整個防治過程能有效、及時的開展。結合舊城屬雙季稻區的實際,積極整合各部門資金10余萬元,在全鄉范圍內共計開展水稻病蟲害普防7次,防治面積6000多畝,在防治過程中做到統一藥劑類型、統一時間防治兩統一。
6、狠抓冬季農業開發,結合全縣大力發展蔬菜產業及本鄉產業結構調整的實際,在縣農技推廣所的幫助下,本人負責在新街村老壩沃舉辦縣級無公害蔬菜樣板200畝,品種主要以苦瓜為主,目前樣板正在實施中,且苦瓜長勢良好。
7、加大農業政策、農業信息的宣傳力度,全年共各類農業信息50余條,數字鄉村信息100多條,完成數據報表更新77份,舊城鄉新農村建設信息網的網頁采集與更新,上傳各類圖片200多張,并在保山報、施甸通訊等刊物上發表農業信息6條。
8、協助完成2016年蠶桑、茶葉兩項工作任務。完成新植桑園建設800.8畝,其中地膜覆蓋栽培643.1畝;完成新建蠶房1791.3m2,改造蠶房56.5m2;全年共計養蠶292張,交售鮮繭7852.97公斤,實現產值195764.52元,超額完成縣上下達150張的養殖任務,超94.6%。在蠶桑工作中,我主要負責蠶種的訂購、蠶藥蠶具的組織與發放;完成新植茶園77畝,補植33畝,全年產茶18.05噸,實現產值10萬余元。
9、積極參加測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土樣采集,在該項工作中,我主要負責土樣信息的錄入,各種表冊的填報。
10、認真做好本單位財務工作,作為本單位的報賬員,用好本單位的每一分錢是我應盡的責任,我積極配合上級財務部門,做到不該用的地方不用,不該吃的不吃,心無雜念,眼不饞,明明白白做事,清清楚楚做人。
基層工作,千絲萬縷、千頭萬緒,總結一年來的工作,盡管有了一定的進步和成績,但在一些方面還存在著不足。比如有創造性的工作思路還不是很多,個別工作做的還不夠完善,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進。在新的一年里,我將認真學習各項政策規章制度,努力使思想覺悟和工作效率全面進入一個新水平,為舊城鄉的農業生產發展做出更大更多的貢獻。
農技員工作總結
我叫xxx,在xx鎮政府工作,多年來在上級農業主管部門和技術指導單位的正確領導、在同事和科技示范戶的大力支持下,農業科技推廣工作組織到位、措施有力、效果明顯,多年來的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積極參加業務學習,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
開展科技入戶示范工程后,積極參加了縣農業局組織的培訓學習,更新了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增強自己指導示范戶的服務能力。
二、加強宣傳、營造氛圍。
農業科技推廣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機制創新,為爭取社會各界對農業科技推廣的支持,使全社會特別是廣大農民更多地了解和積極參與農業科技推廣工程,采取黑板報、標語等多種形式宣傳農業科技推廣工作,宣傳農業科技示范縣的政策,宣傳面向市場的現代農業生產技術蠶豆無公害栽培技術、大蒜高產無公害栽培技術、洋芋無公害栽培技術等,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三、精心選擇高素質科技示范戶。
農業科技推廣在我鎮以種植業為主,科技示范戶理所當然的要有一定的種植水平,同時要有較強的號召力和影響力,能夠將先進的農業科技在周邊群眾中推廣開來。經過綜合考慮,選擇了以馬軍營、紀莊西胡莊、趙官營、宋莊小組的10戶素質較高的農戶,作為科技示范戶。對10戶示范戶進行挨家挨戶走訪,詳細了解各農戶的基本情況,了解他們對農業生產技術的需求,摸清當地耕作制度,并登記示范戶的相關信息,收集他們對農技推廣工作的各種意見、建議。同時做好宣傳工作,加強科技示范戶對農業科技推廣工作的了解。要求每戶示范戶帶動20戶輻射戶,全面帶動5個村民小組的所有農戶學科學用科學。
四、加強農業生產新技術的推廣與應用
通過科技入戶示范工程,我所指導的示范戶和輻射帶動戶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摸清了各戶的基本情況、了解了各戶的需求后,精心設計了針對各戶的技術指導方案。主要推廣應用了:大蒜測土配方施用BB控釋肥技術,不但節約了成本,保護農田環境,為實現保洱海和農業增產、增收相統一的目標打下基礎;大蒜無公害栽培、防病蟲技術,保證了大蒜產品的安全可靠,指導農戶精心選擇優質早熟大蒜品種紅七星洋芋無公害栽培、防病蟲技術,保證了洋芋產品的安全可靠。
五、入戶指導方式靈活多樣
我站xx年的各項工作,在縣農業局的正確領導下,在市級業務部門的大力指導下,經過全站職工的共同努力,較好地完成了全年目標任務,現總結如下:
一、切實加強農民負擔監督管理,認真搞好農民負擔監測工作
加強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切實減輕農民負擔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xx年,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我們始終把此項工作作為全年工作的重點之一,認真落實減輕農民負擔的各項政策規定,努力做好減輕農民負擔的各項工作,通過全縣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減輕農民負擔工作平穩推進,全縣沒有發生因違反農民負擔政策而引發的嚴重事件和惡性案件。 (二)切實加強了農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監督管理,防止村組借“一事一議”名義增加農民負擔。今年5月,安排各鄉鎮開展了xx年度農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開展情況的調查,基本摸清了我縣xx年農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情況,找準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為搞好今后工作提供了依據。從調查了解的情況看,各地的籌資籌勞工作基本做到了以下三點:一是堅持群眾自愿原則,充分尊重農民的意愿,沒有出現強行籌資籌勞的現象;二是嚴格堅持了一事一議原則,沒有把籌資籌勞變成固定的收費項目;三是普遍推行了民主管理和財務公開制度,籌資籌勞項目和籌資籌勞標準等由群眾會議討論決定,公開資金的收取和使用情況,做到了資金專款專用。
(三)認真搞好農民負擔監測工作,準確掌握農民負擔現狀。為了準確掌握農民負擔動態變化情況,根據重慶市農辦的安排,從xx年開始,我縣被確定為全國農民負擔監測縣。我們在下路鎮、龍沙鎮選定農民負擔監測村6個、監測農戶30戶。認真開展農民負擔監測培訓,按時完成了半年和全年調查上報。
(四)落實有關制度,確保減負工作收到實效。xx年,我們配合有關部門貫徹落實了涉農價格和收費“公示制”、村級組織和農村中小學校公費訂閱報刊“限額制”、涉及農民負擔案(事)件“責任追究制”,積極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認真開展農村義務教育和醫療亂收費、對農業生產性費用和經營服務性收費中的亂收費、農民進城務工的不合理收費等專項治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已在我縣農村全面推行;各涉農價格和收費單位普遍設立了公示牌(欄),鄉鎮建立了涉農價格和收費監督站;各地除訂閱黨報黨刊外,無強行訂閱報刊的現象,切實減輕了農村基層組織和農民負擔。
(五)組織開展各種支農惠農政策落實情況自查,督促扶持農村基層組織和農民的各種補貼、補償資金落實到位。今年,配合縣財政局搞好種糧農戶的農業生產資料增支綜合直補,全縣兌付補助資金345萬元。8月,會同縣級有關部門,對我縣xx年免征農業稅以來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落實情況進行了一次專項自查,督促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貫徹落實。
二、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管理,認真調解處理土地承包糾紛
隨著農業稅的全面減免和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土地資源的有限性和重要性日益顯現,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也越來越多。為了維護好土地承包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通過印發宣傳資料、利用會議等形式,廣泛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宣傳,提高廣大干群的政策水平,增強學法、守法自覺性。
(二)轉發《重慶市人民政府農村工作辦公室關于印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文書格式的通知》(渝府農〔xx〕26 號),對《重慶市實施農村土地承包法辦法》(征求意見稿)提出了修改意見。
(三)指導各鄉鎮加強土地承包糾紛調解。今年共協助南賓、三河、西沱、沙子、中益等鄉鎮調查處理農戶土地承包糾紛6件(次),指導各鄉鎮調解處理土地承包糾紛130多起,做到了承包糾紛出現一件就調解處理一件。全年共提供政策咨詢服務150多人次,維護了廣大農戶的土地承包權益。
三、強化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指導,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 1 2
與本篇 縣農業局經管站2012年工作總結 內容有關的:
2012年度縣農業局政務公開工作總結
鄉鎮2012年新農村建設工作總結
2012年農技推廣工作總結
鄉鎮水利站年終工作總結
2012年扶貧工作總結
2012年“三支一扶”工作總結
提高機關工作效率,促農業事業大發展
2012年新農村建設個人工作總結
【返回 農村農業工作總結 欄目列表】
(一)起草制定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指導性文件。今年,代縣委縣政府起草制定了《關于xx年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意見》(石柱委發〔xx〕16號)和《xx年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指導任務和考核辦法》(石柱府辦發〔xx〕84號)等指導性文件,印發《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示范章程(試行)》。 (三)組織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驗收評價工作。為搞好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驗收評價工作,制定下發了《關于做好xx年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驗收評價工作的通知》(石農發〔xx〕117號)。今年共收到驗收評價申請21個。依照評價辦法,組織對符合驗收評價基本條件的14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進行了實地驗收。通過聽匯報、查資料、民意抽查等辦法進行量化評價,達到合格等次的有大歇鄉雙壩長毛兔專業合作社等9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待縣政府審定后即可兌現補助資金。
(四)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理論知識培訓。利用縣委組織部舉辦的“農村支部書記培訓班”、“學習十六屆五中全會理論骨干培訓班”和農業局舉辦的“農業知識更新工程培訓班”,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知識與實務”培訓,共培訓人員140多人次。
(五)深入實際,加大了指導工作力度。深入龍沙、大歇、楓木等鄉鎮檢查指導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幫助合作組織完善章程和內部管理制度,協調解決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實際困難和問題,幫助大歇鄉雙壩村制訂xx年~2012年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規劃,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健康發展。
四、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
(一)利用各種會議等形式,廣泛開展了農村集體資產與財務管理政策宣傳,加強了農村財務公開工作指導,指導鄉村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規范農村財務管理行為。
(二)根據農業部的統一安排部署,組織各鄉鎮開展了村級債務債權摸底清查工作。通過摸底清查,基本掌握了我縣村級債權債務現狀,按時完成了全縣村級債權債務的摸底清查和分村錄入上報工作。
五、認真開展農業和農經統計,按時完成農產品成本核算和市場價格調查報送工作
農業、農經統計和農產品成本核算、農業價格調查工作是農村經營管理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其基本任務是為各級黨政機關研究制定有關農村政策,指導農村經濟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提供決策依據。我們歷來十分重視農業、農經統計和農產品成本核算、農業價格調查工作,堅持按照調查統計規程要求,開展調查統計培訓,加強調查統計工作的指導,保證調查統計質量,按時完成各項調查統計任務。
(一)制定印發了《關于布置xx年農業和農經統計工作的通知》。明確了我縣今年的農業和農經統計工作任務,提出了做好當年統計工作,確保統計質量的具體要求。 (三)按時完成了全年四個季度農戶家庭經營收支預測上報和大小春4種農作物
與本篇 縣農業局經管站2012年工作總結 內容有關的:
2012年度縣農業局政務公開工作總結
鄉鎮2012年新農村建設工作總結
2012年農技推廣工作總結
鄉鎮水利站年終工作總結
2012年扶貧工作總結
2012年“三支一扶”工作總結
提高機關工作效率,促農業事業大發展
關于農業技術推廣行為的綜合評價研究多是從農戶的角度展開,廖西元等以4000多個農民的電話調查數據為依據,從農民的視角建立指標體系對農業技術推廣體系進行評價[1]。2005年,邵法煥從農業技術推廣能力、農業技術推廣水平、農業技術推廣效率和農業技術推廣效果4個方面探討了農業技術推廣績效評價的主要內容[2]。目前,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是以政府主導型的,自上而下、單向的農業技術推廣模式為主,國家農業科技推廣機構是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主體,對基層農技推廣行為的綜合評價應該是政府主導模式下的農業技術推廣行為的評價,是全方位系統的評價。
筆者通過系統構建基層農業技術推廣行為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旨在為全面系統評價農業技術推廣行為提供依據,對于改善和提高農業技術人員的服務意識及提高農業技術推廣效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
指標體系需要全面系統評價所要研究的對象。對基層農業技術推廣行為的評價,不僅僅涉及到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而且也涉及到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因此,科學構建指標體系是非常必要的,必須遵循科學的指標體系構建原則。
1.1系統性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中明確規定,我國農業技術推廣實行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與農業科研單位、有關學校以及群眾性科技組織和農民技術人員相結合的推廣體系。農技推廣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從政府、農技推廣機構到農技推廣人員,涉及到不同部門和許多環節。對這樣一個系統的推廣行為進行評價,就必須使構建的指標體系能夠全面系統反映和測度評價對象的主要特征和狀況,體現內涵的系統性和完整性,能夠從不同層次上全面評價農業技術推廣行為。
1.2可比性原則
國家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是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主體,隨著農技推廣體系改革的深入,不同地區農業技術推廣的具體路徑和模式均存在著一定差異,指標體系的構建,要從當地實際情況出發,使指標的設置更加符合實際需要,能夠進行縱向比較。
1.3關聯性原則
指標體系是由一系列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反映研究對象數量特征的指標組成,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的有機整體,不僅僅反映農業技術推廣行為的數量特征和本質特點,而且還要反映農業技術推廣系統的動態發展變化過程,這就要求各個指標之間必須存在著必然的聯系,指標之間應遵循關聯性原則。
1.4可操作性原則
不同層面上反映農業技術推廣行為的指標體系應遵循著實用、可操作性原則。在實際應用中,構建指標體系在遵循所反映理論應具有完整性及指標準確性和代表性的基礎上,應充分考慮指標的量化和獲取數據的難易程度與可靠性,使指標體系在實際評價工作中便于操作和計算。
2農業技術推廣行為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2.1綜合評價框架結構
綜合評價內容分為2個層次。第1層次是對基層農技推廣機構推廣能力的評價。農業技術推廣是一個系統工程,其推廣過程涉及到人力、物力和財力以及信息交流等諸多方面,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必須統籌安排、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使人力、物力和財力等發揮最大潛能。中國的農技推廣機構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體,它是政事合一、有償服務與無償服務合一的機構,同時又是試驗示范、培訓推廣、執法監測與經營服務的四位一體的組織[3]。基層農技推廣機構的復雜化、多元化決定了必須制定一個明確的、高效的管理制度。因此,基層農技推廣機構的管理制度是影響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行為的內部首要因素。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管理制度和農業技術推廣績效之間是正相關的關系,一個好的管理制度對整個農技推廣體系效率的提高具有積極地正向影響,反之,如果管理制度本身存在缺陷,對農業技術推廣行為績效的消極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其次,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硬件設施是推廣人員從事工作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物質基礎,和農技員推廣能力的發揮存在高度正相關的關系;專業技術設施和硬件設備的完備性及現代化程度直接關系到農技員潛能的發揮和科技成果的推廣效率;創新能力的發揮是農技推廣機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第2層次是對農技員推廣行為的評價。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是所有農技成果轉化的實施者,因此,農技員是影響整個農技推廣體系推廣行為的重要因素。綜合考慮上述諸因素,基層農業技術推廣行為的綜合評價框架如圖1所示。
2.2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2.2.1基層農技推廣機構推廣能力的指標體系[4]。
2.2.1.1內部管理制度指標。①人員管理制度指標。隨著科技成果的科技含量不斷提高,對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專業素質的要求也應隨之提高。因此,衡量人員管理制度的指標包括:年人均培訓次數和培訓支出經費、推廣費用中用于推廣人員補貼的費用比率、人員招聘是否存在規范性和公開性的招聘程序、專業技術人員的數量與比例構成、每千戶擁有的農技員的數量。②工作管理制度指標。基層農技推廣機構必須制定一系列工作管理制度觀測、約束和激勵農技推廣人員在農技推廣中的行為。具體的指標包括制定:農技員最低入戶指導的天數、定期匯報工作總結的次數、填寫下鄉工作日志的次數、年均經驗交流的次數。③激勵與約束制度。按照經濟學理論,農技員推廣行為的選擇是理性的,其推廣行為直接受到基層農技推廣機構對其努力認可程度的影響,工資和福利待遇對農技員的工作安心程度具有重要的影響。由于農技員工作條件比較艱苦,在國外如日本、丹麥和意大利等國家,農技員不僅僅能夠獲得至少不低于公務員的工資待遇外,還享受較高的咨詢服務補貼。因此共選擇7個指標度量激勵和約束制度執行情況,分別是人均年工資水平、人均推廣事業費、人均推廣項目經費、人均每次下鄉的補貼費用、新成果推廣增加的千元產值獎勵費用、工作績效是否與評職稱掛鉤、工作績效是否與晉升掛鉤。
2.2.1.2硬件設施指標。農業技術推廣的硬件設施是推廣人員實施技術推廣的物質保證,農技推廣人員所推廣技術的先進程度和標準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推廣設施的現代化程度,共選擇3個指標,即專業技術人員人均專業技術設施(電腦、硬盤)的數量、人均交通工具的數量、現代辦公條件擁有率。
2.2.1.3創新能力指標。長期以來,我國以政府推動為主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出現了“線斷、網散、人走”的局面,基層農技推廣人員陷入了從事行政事務和成果推廣雙重選擇的兩難境地,在推廣體制和機制上創新與發展,實現基層農技推廣機構的健康持續發展。因此選擇鄉鎮服務區域站數量、村級綜合服務站數量、農業科技示范戶數、農業科技基地數量、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五個指標。
2.2.2農技員推廣能力指標體系。
2.2.2.1農技員的個人特征指標。農技推廣人員的專業素質對是否能夠高效從事農技推廣工作具有重要影響,農民對農業技術成果多元化的需求使得農技推廣人員必須具備較高的專業素質。研究表明,職稱和學歷越高,下鄉指導農戶的天數越多,由于下鄉入戶指導條件艱苦,需要較好的身體條件,身體健康程度和下鄉推廣的時間也具有重要的關聯作用。因此,選擇對農技員推廣能力有較大影響的個人特征指標有農技員的年齡、從業的年數、學歷、職稱、是否具有編制。
2.2.2.2學習能力指標。隨著農業現代化程度逐步提高,農業發展中不斷會涌現出一些新問題,這對農技員面對新問題的應對和解決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衡量學習能力指標體現了農技員的推廣能力的可持續性。農技員是否參加繼續教育、實際培訓情況反映了其學習能力。因此,衡量農技員學習能力使用年均實際培訓次數、年均實際培訓費用支出、是否參加學歷繼續再教育。
推廣應用工作總結
電腦農業是智能化農業信息技術,是實現農業信息化的重要基礎,大力推廣應用電腦農業,實現農業信息化,不僅有助于加快建設現代農業、提高農業市場競爭力,有助于農民盡快掌握先進技術和市場信息,增強就業增收和維護自身利益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推動城鄉經濟社會良性互動協調發展和共同進步。為使我縣電腦農業試點工作不斷提檔升級,2005年在省、州民委的大力支持下和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通過與各相關部門的通力協作和廣大科技人員的共同努力,我縣電腦農業推廣應用試點工作已步入常規運轉,取得了良好效果,開創了農業信息工作的新局面。
一、工作進展
1、組織各領域專家對我縣電腦農業專家系統內容進行補充和修改,豐富電腦農業專家系統的內容。為了使專家系統更加豐富和實用,今年我們繼續組織有關專家對電腦農業專家系統內容進一步補充,更新和細化。其中對山羊、茶葉、板栗、牲豬、蔬菜五個專家系統更新和新增知識152條;并新開發了烏雞養殖專家系統和走馬電腦農業一點通,收集了太平和下坪兩個鄉鎮電腦農業一點通的農情資料。
2、進一步加大應用推廣力度。為了提高電腦農業的應用效果和擴大應用范圍,我們在推廣機制上大力創新,把電腦農業專家系統的推廣應用與我縣實施農業標準化建設緊密結合在一起,把電腦農業做為農業標準化建設的重要技術支撐。目前全縣已有18個電腦農業科技服務站,今年由州民宗委和州科技局正式掛牌運行,覆蓋全縣9個鄉鎮,輻射全縣三分之一的農村地區6.5萬農民;在這些服務站,我們已全部配備了電腦,安裝了電腦農業專家系統,配套了相關的農業技術光碟和農業技術圖書。據統計,今年以來,全縣電腦農業科技服務站通過電腦農業專家系統為農民提供農業技術服務5.2萬人次,社會反響強烈,深受農民歡迎,得到了上級部門和專家的充分肯定。
3、加強電腦農業專家系統應用和開發技術培訓。加強電腦農業專家系統應用和開發技術培訓是提高基層技術人員電腦技術水平和電腦農業推廣應用的重要環節,2005年,由我縣電腦農業辦公室和各農技主管部門組織開展電腦農業專家系統應用技術培訓班40期,培訓鄉鎮技術骨干、電腦農業科技服務站技術人員、農民共計3650人次。通過開展技術培訓,使各服務站技術骨干和部分農民掌握了電腦農業專家系統的操作和應用方法,提高了電腦農業專家系統的應用效果,同時還對縣鄉電腦農業辦公室技術人員和農業專家開展了2次軟件二次開發技術培訓,為下一步進一步細化和開發適應本縣的電腦農業專家系統奠定基礎。
4、開展送科技下鄉月活動。今年6月在縣委、縣政府的號召下,縣科協組織全縣農業科技部門及30多位農業科技人員,分三個小組赴全縣各鄉鎮開展了送科技下鄉月活動。參與送科技下鄉的縣電腦農業辦、農業局、林業局、畜牧局、茶葉局等單位,都是電腦農業專家系統推廣應用主力軍,在這次活動中,各產業的電腦農業專家系統開發的農業實用技術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茶葉、山羊、板栗、煙葉、魔芋、烏雞、水果等標準化生產實用技術,均由各相關部門復印成技術資料和復制成部分VCD技術光盤下發到了全縣9個鄉鎮的部分農民手中。此次活動技術培訓達28期,下發各類技術資料1.21萬份,技術光盤455張,培訓和咨詢人數達1.65萬人次,使廣大農民朋友享受到了電腦農業科技的方便、快捷及標準化和針對性的有效服務。
5、多方籌集資金,增加電腦農業投入,保證電腦農業進一步擴大推廣應用范圍。今年,省州民委繼續立項撥出專項經費給予配套,重點是為各推廣應用站點配套電腦和相關配套設備;縣政府也擠出資金每年安排必要的工作經費,確保電腦農業工作正常運行,同時各鄉鎮和涉農部門也加大了對相關站點的資金投入。
6、加大宣傳力度,擴大電腦農業的影響。為了提高電腦農業實施效果,擴大電腦農業推廣的影響力,我們把電腦農業為實現農業產業化和農業標準化建設提供重要技術支撐做為一條主要經驗大力宣傳,在湖北日報、恩施日報、鶴峰視界、各級民宗部門內部刊物等宣傳媒體進行宣傳報導達30余篇,充分展示了電腦農業在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二、工作成效
1、推廣面積逐漸擴大。到2005年我縣電腦農業已在全縣9個試點鄉鎮、6個示范產業、8個民營企業、4個涉農部門及2000多個示范戶推廣應用,推廣應用農作物面積達7.2萬畝,養殖畜禽6.8萬只,使推廣應用的幾大產業的農民享受到了應用電腦農業的實惠。
2、工作體系初步形成。縣、鄉分別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相關職能部門為成員的電腦農業推廣應用工作領導小組,縣政府行文設立了縣電腦農業推廣應用辦公室,屬縣民宗局管理的二級單位,配備專職人員,專司電腦農業推廣工作,各鄉鎮和涉農部門都設立了相應的電腦農業辦公室,在全縣形成了一張電腦農業推廣的行政技術網絡,保障了電腦農業工作迅速有效的落實。年初由縣政府召開全縣電腦農業工作會議,安排部署當年的電腦農業推廣工作,并與各鄉鎮簽署了《目標管理責任狀》,年終組織有關部門專家根據責任狀對各鄉鎮電腦農業工作進行考核,按照考核結果進行獎懲。
3、信息網絡逐步完善。幾年來,通過收集農情資料和各類電腦農業專家系統的本地化改造及農業信息的收集積累,創建了鶴峰電腦農業網站,各涉農部門、鄉鎮電腦農業辦公室,示范企業、示范大戶均開通了網絡,通過幾年的努力,覆蓋縣鄉村的農業信息化網絡已經初具規模。
4、信息資源整合和開發利用得到了加強。由政府牽頭協調,跨部門成立各推廣產業的專家課題組,各課題組承擔相應的科研任務,包括資料收集、軟件開發、實驗示范、技術培訓等,年終對各課題組進行考核,根據其科研成果和任務完成情況撥付推廣經費,將全縣的農、林、漁、牧業專家匯聚在一起,有效的解決了電腦農業推廣的技術支持問題,為軟件的二次開發和本地化改造提供科技支撐。
5、服務模式不斷創新。已創立的“企業+基地+農戶+信息化”的電腦農業推廣模式取得了非凡的成功,2003年10月在鶴峰召開的全國電腦農業現場會上得到了國家民委和與會代表的一致肯定。在總結這一成功模式的基礎上,近年來又有新的發展,初步形成了“專業村帶動型”(專業村+信息化+農戶)、“協會推動型”(民間專業協會+信息化+農戶)、“學校參與型”(學校+信息化+學生+農戶)和部門聯動型等多種補充模式。信息服務模式的創新,為打通農業信息服務最后一公里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6、示范效應正在擴大。由于我縣試點工作率先取得了顯著成效,2003年10月我縣成為全國民族地區電腦農業推廣應用工作現場會的主現場,我縣探索出的“一制、五化、五結合五提高”的經驗和“公司+基地+農戶+信息化”的模式(一制即逐步建立健全了電腦農業推廣應用的行政保障和技術服務網絡機制;五化:政策體系規范化、軟件開發本地化、信息平臺網絡化、技術服務便捷化、推廣應用效益化;五結合五提高:結合支柱產業建設提高農業發展水平,結合培育市場主體提高龍頭企業經營水平,結合產業開發扶貧提高農民科技水平,結合擴大涵蓋面提高“三化”建設水平,結合政府職能轉變提高統籌引導推廣水平),得到了國家民委及中直機關有關部門和與會代表的充分肯定,極大的豐富了“湖北經驗”的內涵。截止目前,全國各地先后有吉林、貴州、黑龍江、江西等1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50多個縣市近300人次前往我縣“取經”,為全國民族地區推廣應用電腦農業起到了典型示范和推動作用。
三、主要作法
在組織電腦農業實施的過程中,我們深深體會到各級黨委政府在電腦農業推廣應用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在推廣機制,推廣手段和方法等方面要大力創新,貼近農民,才能更有生命力,取得更好的效果。
1、加快農業信息服務平臺建設。一是加強農產品、病蟲害、農用生產資料等方面的信息采集,對重要敏感農產品和病蟲害進行檢測,對農村科技信息、價格信息、供求信息實施“一站式”服務,以增強面向“三農”的科技服務能力。二是大力開發縣內縣外兩類信息資源,健全采集渠道,增加信息量,改善內容結構,加大整合力度,統一標準規范,建立協作機制,提高共享程度,充分發揮信息資源這一新興生產要素對轉變農業生產方式的重要作用。三是建立健全我縣農業信息服務網絡。2005年通過建立我市農業信息平臺與各相關部門、單位和網絡體系成員的雙向連接,實現網絡體系的一體化,全面網絡全縣農業科技部門、鄉鎮農業信息站點、示范戶、農村專業協會、龍頭企業等,使我縣的農業信息網絡形成一個完備的體系,利用多種渠道、多種形式推動供求、價格、科技等信息進村入戶,迅速擴大信息服務范圍,有效解決農產品買難賣難的問題。四是繼續抓好電腦農業科技服務站信息員隊伍建設,充分發揮農村信息員的作用。
一年來,農機局廣大干部職工在縣委、縣政府正確領導和市局的指導下,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有關農機工作的整體部署,以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和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節本增收為目標,以科技進步,管理創新為動力,以政策法規為保障,堅持整體提升,重點突破的原則,積極實施政策引導、項目帶動戰略,優化隊伍,依法管理,整合資源,統籌發展,充分發揮了農業機械在構建和諧社會、平安創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重要作用。農機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成就,圓滿完成了市、縣各項目標任務,推動了全縣農機化事業持續快速發展。現將主要工作總結如下:
一、主要成績
1、招商引資680萬元,是年任務的136%。
2、本單位(包括二級機構)無計劃外生育,已婚育齡婦女參檢率100%,無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現象。
3、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全面達標,全局無重大責任事故,保持了大局穩定。
4、完成了養老保險金、醫療保險金和失業保險金上交任務。
5、加強文明單位建設、平安農機創建工作,全局精神文明建設得到加強。
6、農機化綜合水平繼續保持全市領先位次。全縣農機總動力達162.42萬千瓦,較上年增長5.42萬千瓦,增長率3.45%,農機戶發展到10.835萬戶,較上年增加758戶,超額完成市、縣目標任務。
7、全縣完成機耕面積130萬畝,其中,深耕深松面積84萬畝,機播184.11萬畝,機收114.32萬畝,玉米秸稈還田45萬畝,在劉店鄉魏莊村建設200畝保護性耕作示范區,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
8、培訓各類農機4272人次,開展農機科技下鄉活動8次,舉辦農機新技術專題培訓班12起,全年發放農機科普資料2.3萬份。
9組織帶領我縣750合收割機到全國各地開展跨區作業,引進外省、市380合收割機來我縣作業,為農民機手增加收入2200萬元,加快了全縣麥收進度。
10、推廣各類先進適用農業機械1650臺,其中推廣大中型拖拉機210臺,玉米秸稈環田170臺,玉米聯合收獲機6臺,精少量播種機300臺,玉米免耕播種機100臺,深耕犁140臺,提升了農機科技含量。
11、完成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入戶掛牌350臺,培訓考核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駕駛員500人;年度檢驗農機占入戶總數的78%,年審農機駕駛員占辦證總數的76%。
12、落實購機補貼資金114.99萬元,補貼機具146臺,其中大中型拖拉機77臺,玉米聯合收獲機5臺,秸稈還田機64臺,補貼工作全面結束。—農機裝備推進項目資金110萬元。目前完成補貼動力機械和機具配套共計186臺,其中大中型拖拉機63臺,玉米收獲機1臺,秸桿還田機77臺,旋耕機44臺,共計補貼資金79.05萬元,占總資金的71.94%。
二、主要工作
1、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大力開展招商引資。農機局對招商引資工作高度重視,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招商引資工作。局有關領導和招商引資人員多次到外地落地招商。六月三十日,農機局與漯河市郾城縣投資人陶殿業達成協議,由陶殿業投資1100萬元在縣城關鎮小學路與新建路交叉口建設縣雙超物流中心,投資680萬元的營業大廳、物流配送中心、辦公室等基礎設施已于九月底完工,目前,雙超物流中心經營正常、有序,不僅便利周邊的群眾,而且有效促進了縣的經濟發展。
2、精心組織實施,認真落實購機補貼政策。農機局成立了以黨委書記、局長為組長的購機補貼領導組,多次召開黨委會研究購機補貼工作,制定了詳細地實施方案,落實責任,詳細工作流程。并邀請縣委宣傳部、縣廣播電視局等宣傳部門利用各種形式大力宣傳購機補貼政策。在具體操作程序上遵循科學、簡便、公開、透明、高效的原則。在購機補貼政策和農機裝備推進項目的帶動下,全縣農民購機熱情高漲,自籌購機資金820萬元,重點購買先進適用的大中型農機具。農機銷售、維修等服務業加快發展,服務意識明顯增強。農機具的增加和農機社會化服務進程加快,不僅穩定了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民工,減少了他們返鄉的勞累和后顧之憂,還進一步促進了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極大的促進了農村二、三產業的發展,繁榮了農村經濟。
3、提升農機化裝備水平,農機化發展全面提速。農機局按照省、市、縣農機工作的整體部署,積極實施項目帶動戰略,整合資源,統籌發展,推動全縣農機化水平快速提升。至今年十一月底,全縣農機總動力發展到162.42萬千瓦,居全市第一位,農機戶發展到10.835萬戶,建設3個農機專業合作社,超額完成了市、縣目標任務。全縣新增大中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366臺,農機配套比達到1:1.73,全縣50馬力以上拖拉機1600臺,大中型秸稈還田機1460臺,農 機化快速健康發展,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強大科技動力,推動了全縣農田作業方式有了根本轉變。一是機械化耕作面積進一步擴大。二是機械化作業面積向更廣領域延伸。三是玉米機械收獲、免耕播種、秸稈還田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分別為1.32萬畝、50萬畝和45萬畝。小麥播種大部分采用先進的精少量播種技術。四是三夏、三秋生產進度明顯加快。農機部門通過組織跨區作業,不僅促進了農業生產,而且解放了農業對農民的束縛,客觀上增加了農民收入。今年三夏,農機局不僅組織引進外省市380合收割機來我縣作業,而且組織帶領我縣750合收割機到全國各地開展跨區作業,為農民機手增加收入達2200萬元,樹立了新時期農機戰線服務三農的良好形象。
4、農機監理工作正常開展,較好的履行了農機監管職能。一是加強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及《河南省農業機械安全管理規定》的學習和宣傳,教育基層同志依法辦事、冷靜應對,二是集中力量開展農機牌證管理和年檢年審工作。三是大力開展平安農機創建工作,建設平安農機示范村兩個,分別是站集鄉麥仁村和李老家鄉張官廟村,平安農機創建工作走向了規范化、制度化。
5、多渠道開展農機培訓服務。我們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的農機培訓形式,通過開展送技到機、以會代訓、以修代訓等多種形式,多渠道多層次開展農機培訓服務,全縣農機培訓規模和效果有明顯增強。,共培訓各類農機人員4272人次,舉辦各類農機技術培訓班12期。
6、農機推廣再上新臺階。為提高農機化技術推廣水平,農機局完善了“推廣+銷售+服務”機制,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推廣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農機局還緊緊圍繞農業和農村經濟中心工作,通過舉辦演示會,開展技術培訓等,大力推廣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有力的促進了農機科技水平的提高。據統計,今年全縣共推廣各類大中型農機具1650臺,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全縣擁有農機固定資產總值在20萬元以上的農機大戶340戶,居全市首位,農機推廣工作邁上了新臺階。
三、存在的問題
1、農機補貼力度小。縣是國家級重點產糧縣,農機尤其是大中型先進適用農機需求缺口大,今年財政僅補貼150戶農民和3個服務組織,而實際報名的群眾則多大550多戶,遠遠不能滿足農民需求,從而也影響了玉米聯合收獲機械化技術的推廣應用。
2、農機服務體系不健全。受體制影響,鄉鎮農機服務部門不能很好地開展工作,導致政策棚架。
3、農機事業經費短缺問題嚴重,影響了農機化事業的發展。
年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有關農機工作的整體部署。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雙增目標,優化隊伍,依法管理,整合資源,統籌發展,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在構建和諧社會、平安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全面提升農機裝備水平和農機作業水平,大力發展農機服務產業化,增強服務功能,提高服務水平,推進農機化進程。
二、工作目標
1、全縣農機總動力達到165萬千瓦,機耕面積130萬畝,機播面積145萬畝,機收面積113萬畝,玉米秸稈還田面積48萬畝,跨區機收小麥面積40萬畝,玉米聯合收獲面積3萬畝,農機戶達到10.93萬戶,其中農機專業戶達到4600戶,推廣新式農具1300臺,培訓農機人員3500人,農機職業技術鑒定50人,新審定農機修理網點60個。
2、加強農機安全監理工作。積極主動探索和加強農機安全監理工作的新路子,繼續推行農機源泉管理。
3、積極爭取中央、省、市農機化項目,主要爭取農機購置補貼項目和農作物秸桿還田和玉米聯合收獲與秸稈機械化青儲項目,發揮項目示范帶動作用,提升全縣農機裝備水平。
4、完成招商引資目標任務。
5、完成計劃生育、綜合治理等重要工作任務。
6、繼續做好文明單位建設工作。
7、圓滿完成縣委、縣政府其他重要部署。
三、主要措施
1、提高農機執法水平,確保農機安全生產,大力開展平安農機創建工作
結合我縣實際,認真學習和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省農業機械安全管理規定》等有關法律法規、規范及相應的實施細則,堅持依法行政、依法管機,推進政務公開,提高執法水平,優化農機安全生產環境。建立健全農機安全生產責任制,制定目標任務。切實加強對農機牌照、檔案的管理和監督,建立健全農機電子檔案,實行計算機管理。認真落實農業部對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及駕駛員管理的規定和工作規范,嚴格拖拉機駕駛員考試制度,嚴把駕駛員準入關,嚴格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登記制度,嚴把檢驗關,深入開展農機安全生產的宣傳、教育工作,進一步強化安全生產意識。結合農時季節,深入鄉村、農田、場院開展農機安全生產生產大檢查,消除事故隱患。規范農機安全管理,穩定農機監理隊伍,加強農機安全監理隊伍建設,改善監管手段,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最大限度減少農機事故的發生,為創建平安做出應有貢獻。
2、大力推廣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努力提高農機裝備水平
加快農機推廣步伐,積極推進農業機械化。,農技推廣工作要圍繞“大農業、大農機”展開,一是要積極推廣大中型先進農業機械,重點推廣大中型拖拉機、玉米聯合收獲機、秸稈還田機、精少量播種機、免耕播種機、深耕犁,提高農機裝備水平。二是著力解決玉米聯合收獲技術“瓶頸”問題。在穩定提高小麥生產過程機械化,抓好小麥生產機械化更新換代的同時,突出抓好玉米機收、機播、秸稈環田機械的發展。大力推廣玉米機械化收獲技術,抓好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努力杜絕秸稈焚燒現象。三是提高節本增效技術的推廣應用。以發展多功能播種機械為重點,擴大精量播種面積,降低成本,提高肥效利用率。引導農民轉變傳統觀念,發展保護性耕作技術,擴大保護性耕作面積。
3、適應新形勢,做好農機培訓工作
要以農機新技術培訓、農機化干部、職工隊伍培訓、農民機手和農機修理工的培訓為重點,拓寬培訓領域,改進培訓方法,加大培訓力度,努力提高農機人員技術素質。充分發揮縣級農機校優勢,參與職業技能培訓工作。要積極爭取財政支持,增強培訓能力,為農民工外出就業、穩定就業作出應有貢獻。農機校要堅持多渠道、全方位的辦學方針,廣開辦學門路,注重與監理站、推廣站的配合與協作,拓寬農機教育培訓領域。要針對聯合收割機和大中型拖拉機增長快的特點,加強技術培訓力度,提高機手駕駛操作水平。要積極借鑒外地農機教育培訓工作的先進經驗,逐步建立健全農機培訓機制。
4、完善和發展農機銷售、維修、作業市場
大力發展農機銷售、維修、作業市場是農機管理部門的基本任務,即是農機化發展的需要,又是吸納勞動力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的途徑。農機銷售市場是推動農業機械發展的主陣地,農機推廣站要繼續完善“推廣+銷售+服務”的農機推廣新模式,以“名、優、新“農機產品作為推廣銷售的重點,農機銷售額力爭突破萬元。加大對農機市場的監督力度,保護農機正常經營,維護農機銷售市場秩序。以提高農機維修質量為重點,積極開展農機維修人員職業技能培訓,加強農機維修網點的資質審查和登記認證,加強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努力實現農機維修市場管理的規范化。在農機作業市場中,要緊緊抓住三夏、三秋兩個關鍵季節,積極培育農機作業市場主體,因勢利導,積極發展農機專業化服務組織。要加強對農機作業市場的管理,尤其是要抓好對三個農機合作社的業務管理和指導,爭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功能。優化農機作業市場環境,規范服務行為,提高農機作業合同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