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財政與金融學期總結范文

        財政與金融學期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財政與金融學期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財政與金融學期總結

        第1篇:財政與金融學期總結范文

        [關鍵詞]精品課程 教學改革 課程建設

        財政學》課程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都是教育部確定的高等院校財經類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也是我校金融學、財務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等專業的學科基礎課程和我校的精品課程。因此進行“財政學”課程改革和建設,不僅有利于課程本身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帶動其他課程的建設和改革。精品課程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推進教學改革的關鍵環節之一。在財政學精品建設中,我們根據人才培養要求以及我校教學條件和課程狀況,從整體上優化“財政學”課程的內容,強化了多媒體教學,使教學內容更生動、更有吸引力;促進財政學知識與金融學知識的交叉滲透,增加了一些金融學知識,使“財政學”課程建設逐步向綜合化方向發展。通過五年的建設,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材建設、課程規范、教師隊伍、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且建立了“財政學課程教學網站”,教學改革成績明顯,連續多個學期學生評價為優秀。下面,我們就“財政學”課程建設的相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注重課程建設,樹立精品意識,優化教學內容

        根據不斷發展變化的現實社會經濟需要,我們重新制定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定位于培養應用型人才。據此,在多年的財政學教學中,我們根據人才培養要求,不斷改革和創新教學內容,從整體上優化“財政學”課程內容,對財政學理論體系進行大膽整合,注意教學內容的銜接性和整體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強化多媒體教學,使教學內容更生動;促進財政學知識與金融學知識的交叉滲透;善于吸收有關最新科研成果,更新教學內容,既能全面、準確、清楚地講解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又能根據不同的教學要求精選授課內容,做到重點突出;與時俱進,及時介紹理論前沿知識與實踐最新趨勢;建立了各種規范的教學文件和教學資源,如課程教學大綱、電子教案、課件、財政學案例、試題庫、輔導材料、模擬試卷、課程網站等。財政學在校級重點課程結題的基礎上,2007年又被確定為上海市重點建設課程,2008年3月被批準為校級精品課程。

        二、注重立體化教材建設

        教材建設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材是教學改革成果的固化,精品課程應有系列化的優秀教材。財政學是一門理論和實踐性都較強的課程,知識更新非常快,學科特點決定了要不斷更新和完善教材和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一直選用國內高水平的教材,如教育部和教學指導委員會推薦的規劃教材、獲獎教材等。教材由主講教師推薦,經系主任審核,院長和教務處批準,方可選用。2003-2005年我校選用的教材有:由蔣洪主編的《財政學》(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該教材已被列入國內面向21世紀的100部好教材)、陳共主編的《財政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該教材是教育部面向21世紀經濟、管理類核心課程教材)、哈維?S?羅森著,《財政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但是,財政學理論知識比較枯燥,如輔以生動、貼近現實的案例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會促使學生為探詢案例解答而進一步延伸理論知識的思考,而上述教材內容這方面比較少,相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學生來講比較深奧,不淺顯易懂,因此我們加強教材建設,組織有經驗的教師編寫教材,目前已經出版了《新編財政學》(復旦大學出版社),配合該教材出版了與之相配套的輔助教材《財政學案例》(復旦大學出版社)。該套教材是在充分吸收各校培養應用型人才方面取得的成功經驗和教學成果的基礎上編寫的,既注重基礎理論和方法的闡述,又注重技能和理念的培養。從總體上說體現了由淺入深的認識規律,針對性強、知識面廣,使理論、實踐結合緊密,大大加強了師生教學互動。這套教材先后為多所財經院校本科教學采納或作為主要參考教材使用,在使用過程中得到了各使用學校教師以及學生的認可和一致好評,教學效果好,也受到了同行專家的充分肯定,獲得了2007年上海普通高校優秀教材三等獎。另外,我們還編寫了與主體教材配套的教學指導書、習題集、電子教案、多媒體課件等相關配套教輔資料。

        三、積極探索教學方法改革

        第一,合理設計課堂講授內容,講求教學效果。《財政學》內容豐富,要在有限的課時內面面俱到的講解,既無必要也不可能,應針對不同授課對象,進行合理的課時安排和課堂設計,既突出重點、化解難點,又能使學生對本課程知識有全面的掌握。為此,我們一般在學期初按照教學大綱要求,針對不同專業學生,討論、確定要講授的重點章節和知識點,要求授課教師作精心準備,在有限的授課時間內,讓學生了解和掌握盡可能多的新知識。

        第二,積極開展案例教學,活躍課堂氣氛。開展案例教學,一方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另一方面通過對現實問題的解剖,既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又鍛煉學生應用財稅知識分析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財政學,我們通過跟蹤經濟和財稅工作實踐中的典型案例,搜集新聞報導、報刊、圖書、網絡中的信息資料,2004年開始編寫案例,并投入教學使用,每學期加入新的案例素材,不斷更新和完善。經過了幾年的積累和補充,目前《財政學案例》作為《新編財政學》配套教材,已公開出版。該案例教材內容新穎,密切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多年案例教學的開展,幫助學生加深了對財稅方面現實問題的認識,提高了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以及獨立分析、解決各種現實財政現象和財政問題的能力,大大加強了師生教學互動,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第三,積極運用現代教學方法。在教學方法方面,我們不僅重視傳統的教學方法,而且大膽進行新的教學方法的探索和嘗試,如采用多媒體教學方法、建立課程網站、積極引導教師和學生利用網絡資源來充實教學內容。為了適應多媒體的教學手段,課程組從2005年開始精心制作了色彩鮮艷、圖文并茂的《財政學》多媒體課件,并且每學期開課前不斷進行補充、更新。另外,在課程負責人主持下,我們在學校率先建立了財政學課程教學網站。這些新的教學方法的運用不僅大大豐富了課堂教學氣氛,而且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促進財政學教學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第四,以課堂提問和小組討論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教師課堂提問和組織課堂討論的方式,促使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和課堂交流,既增加了教學互動、加深了學生對有關問題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比如講到第十三章關于財政政策部分時,結合目前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所采取的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配合模式進行講解,并組織學生討論,使學生感到所學與經濟實際緊密結

        合,使他們對在什么經濟背景下采用什么樣的政策組合模式更加容易理解,達到學以致用。

        第五,以撰寫小論文方式,促使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和思考,鍛煉他們的理論分析能力、初步進行學術研究的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一般要求學生在本課程教學過程中要撰寫3-5千字左右的小論文2篇,教師對每篇論文均要進行審閱并給出評定成績,并作為期末成績的一部分(一般占總成績的30%)。

        第六,注重實踐教學環節。重視專業實驗室建設,申請了“勝祥商學院實驗中心”民辦高地建設項目,兩期共投入400萬元,建成了商學院實驗中心。在教學中,我們利用專業實驗室的便利條件,讓學生反復練習,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提高實務操作能力。課程改革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真正做到講授與自學,教師引導與學生討論,教學內容與專題講座,課內學習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改革特點,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財政學課程組負責人2005年、2007年、2008年連續三年獲得優秀教師;2006年獲學校教學優秀獎;在學校期中教學質量檢查和學生網上評教中,被評價為“完全滿意教師”;并被學校督導組專家評價為:備課充分,充分把握教材,適當補充材料,上課生動,管教管學,注重教書育人,學生反映好。

        四、改革考核方式。全面評定學生的綜合成績

        我們改變了單一的閉卷考試形式,建立了科學的考核評價方式與體系,以試卷考試、課程論文、課堂討論、案例分析等多種形式全面考核學生的綜合成績,既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又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邏輯思考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考查。為此,我們制定了“財政學課程學習成績考核辦法”,考核由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兩部分組成。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30%~50%,期末成績占總成績的70%~50%,平時成績由平時作業、課堂提問、課堂討論和學術小論文四種形式組成。平時作業每學期每個班布置3-5次;原則上根據所講內容結合目前熱點問題,至少完成二篇學術小論文,以檢測學生對學科研究新領域及前沿知識的了解情況,教師根據完成情況給學生評定成績。這樣做,既體現了全面、公正的原則,又避免了傳統考試中存在的局限性。

        五、注重課程教學梯隊的建設,以科研促進教學

        一支高水平的教學梯隊是精品課程建設的標準之一,教師是精品課程質量工程的靈魂。通過精品課程建設,培養優秀教學骨干,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講教授負責、結構合理、人員穩定、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的教師梯隊。我校財政學課程組負責人注重課程教學梯隊的建立,努力培養年輕教師參與財政學課程改革,建立了由6人組成的課程組,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講師2人,助教2人。課程組成員在認真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積極開展科研活動,堅持以科研促教學,不斷提升教學內容的先進性,及時反映本學科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近三年已發表各類論文22篇,課程組成員主持、參與完成省部級課題9項,出版教材共9部,課程組成員已發表的教學研究論文5篇;主持市級重點課程建設項目1項;主持校級重點課程建設項目3項。課程組積極整合優秀教學研究成果,及時運用于新出版的教科書和教學中,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課程組教師多次獲得優秀教師稱號;多位教師在期中教學質量檢查中獲得“A”;3位教師,在畢業生問卷調查中被評價為印象最深的教師。

        第2篇:財政與金融學期總結范文

        (一)總體目標以開放、質量、服務、特色為指導

        以市場和企業需求為導向,以提高辦學質量為宗旨,以專業建設為核心,實現基于網絡、基于體系、高度開放、獨具特色,體質健全、機制靈活、運轉有序、覆蓋全省、學習支持服務功能強大的專業建設目標。通過教學改革與創新,進一步提高金融專業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使本專業辦學特色更加鮮明,人才培養模式實現突破性創新,學生能力素質強,推進金融專業特色建設工程,進而成為培養金融人才終身教育和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骨干力量。

        (二)具體目標

        1.在教育理念上我們應該始終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辦學方向,轉變目前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教學內容與生產實際相脫離、實踐與理論相脫離、教學模式滯后的狀況。以夠用、需要為原則進行課程體系改革,以工作任務為引領,按照崗位實際需要進行課程建設,構建以能力為本位、以金融實踐活動為主線、以學習者為中心、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模塊化會計課程體系。

        2.在教學組織過程中,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技能興趣,并結合金融領域對人才需求的特點和變化,實行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模式,并根據金融人才市場的需求適時調整方案。

        二、課程改革內容

        (一)明確課程定位

        為適應遼沈裝備制造業對金融專業人才的需求,金融專業課程應從以下三方面發揮作用:第一,使學生熟練掌握與裝備制造業崗位需求密切相關的金融知識與技能;第二,使學生正確理解金融現象、國家政策和金融動態;第三,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就業能力,增強其專業知識和為企業服務能力。

        (二)優化課程設計

        在課程設計上,應以崗位能力要求為標準設計課程能力目標,以崗位工作流程為依據設計課程項目,以典型崗位任務為載體設計教、學、做一體化活動,做到深入淺出,并與國內外經濟發展現狀和實例相結合。

        (三)建設教學隊伍

        為專業教師創造更多到裝備制造業頂崗實習的機會,積累實際工作經歷和教學素材,提高其實踐教學能力。聘請企業的專業人才到學校開辦講座或擔任兼職教師等。

        (四)完善教學內容

        在課程設置上,應針對裝備制造業不同崗位對于金融職業素質的要求進行設置。

        (五)課程設置

        1.以裝備制造業企業的典型企業金融職工工作過程為主體序化課程體系。通過對遼寧多家企業深入調研,進行行動領域分析,歸納崗位能力,形成典型工作任務,并以此為依據確定課程內容,在課程體系設計過程中注重專業框架課程與公共基礎課程的系統化銜接,建立專業橋梁課程,各個專業核心課程內容與崗位需求內容有效銜接。

        2.建設金融實踐教學體系。為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達到培養目標,借助對各種金融交易環境的模擬,同時利用金融分析中的圖、表等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感性認識。

        3.課程體系。本專業構建以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課程為中心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公共基礎課程模塊具體包括:①計算機應用基礎,統設必修課,4學分;②英語,統設必修課,分二學期學習,共6學分;930西方經濟學,統設必修課,4學分;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具體包括:①貨幣金融學,統設必修課,3學分;②財政與稅收,統設選修課,4學分;專業課模塊具體包括:①金融信托與租賃,非統設選修課,2學分;②資產評估,非統設選修課,4學分;③公司資本運營,統設必修課,3學分;④公司財務,統設必修課,2學分;⑤金融法規,統設必修課,2學分;⑥證券投資分析,統設必修課,4學分。通識課模塊課程包括:①經濟學與生活,非統設選修課,2學分;②終身學習與職業發展,非統設選修課,2學分;專業拓展課模塊包括:人力資源管理,統設選修課,2學分。綜合實踐課模塊包括:①畢業論文,統設必修課,6學分;②金融模擬交易,統設必修課,6學分。

        三、總結

        第3篇:財政與金融學期總結范文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

        項目來源:河北金融學院教研教改項目“大學生創業教育思路與模式探討”(項目編號:200916)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

        創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史上一種新的教育理念,是指以開發提高大學生的創新潛能、創業素質為目標,培養大學生從事創業活動所必需的知識、能力和心理品質的教育。通過這種教育,使大學生既會“求職”,又能創造新的就業崗位或創造性的就業。針對目前我國就業問題的基本格局仍然是供大于求,就業總量的壓力還是第一位的現實,高校開展創業教育成為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滿足其自我實現需要,緩解“就業難”問題的有效途徑。

        一、河北省某高校創業教育背景簡介

        該校是河北省一所具有鮮明金融特色的本科院校,現有在校生1萬多人,設有金融系、保險系、會計系、經濟貿易系、管理系、法律系等九個教學院、系,以及社科部、基礎部、體工部、外語教學部四個教學部,開設有39個本、專科專業。該校前期創業教育工作取得較大成效,如學校管理系邀請保定創業聯盟高校巡講團到校進行巡講,并成立管理系創業就業指導中心;法律系聘請校外成功人士擔任就業導師;經濟貿易系與浙江淘寶網絡有限公司合作創建淘寶創業實驗室;學校還成功舉辦了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和創業計劃大賽,舉辦“大學生就業形勢與創業意識”專題講座;管理系學生團隊作品榮獲第六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決賽銅獎等,這些活動的開展和參與,為該校創業教育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但從總體來看,該校創業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缺乏統籌規劃,未形成一個完整的創業教育體系,在學生中影響力度較小。

        二、大學生創業教育實施構想

        結合學校實際特點和其他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的經驗,現提出該校創業教育實施構想。可以“兩條線”展開實施:一條線是以各系部為單位,積極開展適合本系部學生實際的創業教育活動。近年來,學校各系部都在積極推進這項工作,積累了不少寶貴經驗。今后,各系部依然是重要力量,在原有工作基礎之上,需要繼續加強創業教育力度,開展豐富多彩的創業實踐活動,并且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畢業生就業指導》課程中增加和豐富大學生創業內容;另一條線是成立學校創業教育管理機構,并以其為核心,開展面向全校學生的創業教育活動。現針對后者具體展開闡述。

        (一)創業教育管理機構設置。高校創業教育的成功開展,離不開專職機構的組織領導,該校應設立創業教育管理機構(如創業教育中心),指導學校創業教育的課程建設、教材建設、隊伍建設、優質教學資源建設等。創業教育管理機構可掛靠在校團委或學生工作處,由學校黨政分管領導掛帥,由專人(即專職教師)具體負責組織實施創業教育項目,相關部門(教務處、學生工作處、產學研合作處、團委、各系部等)負責人予以工作配合。

        創業教育管理機構負責人(主任)和該機構中專職創業指導教師應當接受過創業教育培訓,具備一定創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建議參加大學生KAB創業教育講師培訓,KAB項目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創業管理培訓學院設立了師資培訓基地,重點負責對KAB創業教育師資進行專門培訓。通過參加該培訓項目,學校教師一方面可以掌握創業知識、切實體會創業教育課程內容及特色,另外可以此為平臺加強與其他高校的交流,吸收借鑒其他高校的創業教育經驗。

        (二)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

        1、創業教育理論課程體系建設。創業教育管理機構具體負責創業課程體系的建設,理論課程計劃開設《大學生KAB創業基礎課程》(2學時/周,學分2分)、《管理學》、《財務會計》、《金融學》、《市場營銷學》、《人力資源管理》、《公共關系與商務禮儀》、《現代商務談判》、《經濟法》、《稅法》。以上課程,除《大學生KAB創業基礎課程》外,該校現已全部開設,可以以此為依托,要求選修創業教育課程的學生畢業前必須拿到全部課程學分,才有資格獲得創業教育結業證書。

        由于該校創業教育剛剛起步,需要在教學實踐中積累經驗,所以教學規模不宜盲目擴大。筆者建議《大學生KAB創業基礎課程》目前只針對二年級各專業學生開出,原因是:二年級學生已經有一年的大學生活和學習經歷,適應了環境,心智相對成熟,思考問題會比較理性、全面,在校時間較長,能夠完成后續的學習和實踐活動,課程使用活動座椅的多媒體授課教室(以便擺成U型教室),授課方式采用自我測試(學校可以購置相關職業測評軟件,可供在校學生測評使用)、課堂演示、小組討論、角色扮演、頭腦風暴、案例分析、商業模擬游戲等豐富多彩的參與式教學方式,其余理論課程根據學校原有開課時間安排,由學生選修。待教學條件比較成熟后,面向全校學生,在每學期開設公共選修課《大學生KAB創業基礎課程》(2學分,可納入學校人才培養方案公共選修課社會科學模塊)。

        2、創業教育實踐課程體系建設。根據創業教育側重于過程、側重于實踐的特點,學校創業教育必須包括實踐環節,因此要從制度、活動資金、場地、設施等方面提供保證和條件。

        (1)設立創業論壇、創業俱樂部。學校可以經常舉辦形式多樣的旨在提高大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的校園文化活動,如設立創業論壇,邀請校內外創業典型、優秀企業家、知名校友、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專家和創業教育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開展講座,營造校園勵志文化和創業文化,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原則上每學年至少舉辦一場創業講座。另外,學校接受創業教育的學生可以成立創業俱樂部,對于創業學習和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定期討論、交流,在思想交匯碰撞中獲得啟發,還可承辦一些與創業有關的活動,同時創業俱樂部可以吸收雖未學習創業教育課程,但已在進行自我創業的學生作為會員,大家在一起能夠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學校需要為創業俱樂部提供固定活動場地。同時,還可以創辦學生創業刊物、創業教育網站等。

        (2)組建模擬公司、創業園。很多高校為創業教育的開展提供了真實的實踐環境,如上海對外貿易學院松江校區把學校食堂三樓開辟成“大學生創業實踐中心”,很多學生在這里成立了咨詢公司、提供電子商務的信息技術公司、承辦各類講座的文化傳播公司、二手交易市場等;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建立了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創業超市,由學生進行運營管理;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由學院出資組建模擬公司,交給學生管理,其中學院拿出校內120畝地,分成7個農場交給學生種植經營,還有32家完全由學生“掌控”的模擬公司,經營著校內包括洗衣、超市、網絡、休閑中心等業務。借鑒這些高校的做法,學校可以在校內成立模擬公司,以便為學習創業課程的學生提供實踐機會。例如,可利用校內資源,建立周末影院、網吧、復印社、商店(網店)等,學校提供啟動資金,由二年級學習《大學生KAB創業基礎課程》的學生分組運營,各組會有1名創業指導教師進行指導,實踐時間為1年,1年后交給下期學生管理,模擬公司的收益歸學校,學生不必自負盈虧。

        學校可以成立創業園,創業園是學校給予扶持的學生創新創業團隊的集體組織。對于有創新創業意向的在校學生,可以向學校提交創新創業計劃書,經評審通過后,由學校提供一定優惠便利條件予以扶持,如免費提供場地、設施,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基金”可提供無息貸款等。

        為了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加強大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創業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學校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基金”,資助經費類型分為兩類:一是科技文化類,二是創業類,現主要面向在校學生,隨著基金運作不斷成熟,學校可以擴大基金支持范圍,面向有創業意愿和創業能力的應屆畢業生,以對自主創業畢業生進行鼓勵。

        (3)組織創業競賽活動。創業競賽活動是大學生創業活動的試驗場和演習所,對于激發創業欲望,增強創業能力有著重要作用。該校已經成功舉辦過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和創業計劃大賽,還可舉辦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并組織好學生參與省、國家一級的大學生創業賽事。這些賽事有利于鍛煉和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思維力、創造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競賽中選的部分應用性強的成果,通過改進、提高、推廣極有可能最終走向產業化道路,也有利于造就濃厚的創業氛圍。

        同時,學校各部門也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渠道、條件,給學生提供實踐鍛煉的機會,如組織大學生參與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青年志愿者”活動、提供大學生畢業實習工作等,要進一步推進校企合作,開辟實踐教學基地。

        (三)創業教育師資組建。創業教育師資由專兼職指導教師構成。學校創業教育管理機構應設專職創業指導教師,負責《大學生KAB創業基礎課程》教學、創業實踐指導和創業學生管理工作。學校除《大學生KAB創業基礎課程》以外,其他創業教育理論課程已經開出,相關任課教師可以聘為兼職創業指導教師,對所教授學生給予指導和幫助。為了彌補目前創業教育師資主要是“學院派”,缺乏創業實戰經驗的缺憾,學校可以聘請企業家、創業人士、咨詢顧問、政府部門如財政、勞動保障、工商、稅務部門等專家擔任兼職指導教師開展講座、咨詢。學校創業教育專兼職教師定期開展座談,針對創業教育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創業學生管理及創業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討,提出調整或解決方案。

        (四)創業教育班級管理。鑒于學校創業教育還處在起步階段,目前只選拔二年級學生學習創業課程。借鑒中央財經大學創業教育的做法,學校創業指導教師可在每學年第二學期期末選課前夕,開展創業教育的宣傳工作,如制作宣傳海報(網絡版和紙質版)在網上和校園內張貼,召開宣講會,介紹創業教育的意義、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等,鼓勵即將進入二年級且有志于創業和修煉企業家精神的同學選修大學生創業課程,對于渴望學習創業課程的同學要遞交個人簡歷、參加面試,經過選拔入選的學生系統接受創業教育。入選學生組成的集體稱為“星火創業班”,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意。在二年級“星火創業班”將學習《大學生KAB創業基礎課程》并參加創業實踐,一年的學習結束要對他們進行考核,考核項目重點是學生創業團隊商業計劃書的演講與答辯,要求學生自由組合成模擬創業團隊,通過頭腦風暴和實地考察調研等方式產生本組的創業想法,形成創業計劃書,進行演講和答辯。“星火創業班”學生畢業前夕還要獲得其余創業課程學分,最終綜合這些學生的考核成績和平常表現決定是否結業。對于有資格結業的學生,學校將頒發創業教育結業證書,以資鼓勵。

        三、大學生創業教育實施構想的特色

        (一)充分利用該校學科優勢,有效整合現有教學資源。經過近六十年的發展,該校已形成以經濟學科和管理學科為主體,經、管、文、法、理、工各學科專業交融互補,金融特色鮮明的學科專業體系。本創業教育實施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整合現有《管理學》、《財務會計》、《金融學》、《市場營銷學》、《人力資源管理》等課程,與新開設的《大學生KAB創業基礎課程》共同構成創業教育理論課程體系,已有教學硬件、軟件資源得到利用,大大節約人財物支出。

        (二)以學生為中心,采用參與式教學方法,提供真實創業環境,做到教學與實踐相結合。創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有開創意識的個人,個人主動性的發揮是創業教育成功的關鍵。在該方案中,創業教育課程設計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集體分享以及對知識的應用,把教師定位為“協助者”的角色,在課堂教學中力求采用角色扮演、頭腦風暴、案例分析、商業模擬游戲等多種方法。與此同時,該方案設計為學生提供真實創業環境,組建模擬公司,學生參與創業實踐,突破了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收的傳統教學模式,整個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中心,使學生從做中學、在學中做,親自體驗,獨立思考。在參與過程結束后,學生自己總結、教師給予必要點評。這些方法和具體的環節設置都使得教學效果達到最佳,使學生的創新潛能得到發揮。

        (三)設計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創業教育課外活動。該方案設計了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創業教育課外活動,如開展“創業計劃”競賽、 “職業生涯規劃”大賽、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競賽活動,舉辦“創業論壇”、“創業俱樂部”,創辦學生創業刊物、創業教育網站,組織大學生參與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青年志愿者”活動等。

        (四)建設專、兼職創業教育師資隊伍。該方案建議大力引進和培養高層次專業人才,建立一支穩定的專、兼職教師隊伍。學校創業教育管理機構設專職創業指導教師,其他創業教育理論課程任課教師可以聘為兼職創業指導教師,為了彌補目前創業教育師資主要是“學院派”,缺乏創業實戰經驗的缺憾,可以聘請企業家、創業人士、咨詢顧問、政府部門如財政、勞動保障、工商、稅務部門等專家擔任兼職指導教師開展講座、咨詢。

        (五)提出較為完善的創業教育支持保障體系和評價體系。該方案提出較為完善的創業教育支持保障體系,如對學生創新創業團隊,學校提供一定優惠便利條件予以扶持,如免費提供場地設施、提供無息貸款等。在評價機制上,變革傳統的單一閉卷考試方式,建立靈活多樣的評價機制,讓筆試、口試、實操等方式并重,論文形式可以是企業調查報告、創業計劃書、商業策劃書等。

        (作者單位:河北金融學院)

        主要參考文獻:

        [1]滕勇.高職院校創業教育體系研究[J].職教論壇,2005.9.

        第4篇:財政與金融學期總結范文

        文章認為課程體系設計不合理,是應用型財務管理本科學生難以較快勝任財務管理工作重要原因之一。文章建議,將滿足財務管理工作崗位需要作為人才培養的目標,同時根據工作崗位需要確定學生的能力結構和知識結構,并據以確定課程體系。文章分析了現有課程體系的不足,確定了課程體系建設應滿足工作崗位需要、避免不必要重復,加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以及兼顧地區和行業特點等原則,并提出了具體課程建議。

        【關鍵詞】

        應用型;財務管理;課程體系

        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目標是培養既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又具有較強實際操作能力的專業人才。經調查發現,大多數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動手能力差,難以滿足工作崗位要求。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專業課程設置與實施有不盡合理之處,大多數高校課程并沒有根據具體的工作崗位需求進行設置。

        1 根據工作崗位需求確定人才培養目標

        關于應用型財務管理本科人才培養目標有幾種不同的觀點。第一種觀點從市場需求角度進行論述,如葛文雷、吳麗賢、常珊珊認為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最終取決于人才市場對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生的需求。第二種觀點從就業領域和工作類別的角度進行闡述,如崔莉認為應用型財務管理本科專業畢業生畢業后在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投資、評估、企業理財、金融投資、財產保險、建筑工程造價、財務分析方面、財務會計等方面的工作;呂立偉、張周等認為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人才是能在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財務管理相關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國際化”的專門人才。第三種觀點則從能力角度進行闡述,如朱開悉認為財務管理專業建設目標是具備“寬、厚、強、高、熟”,專業能力素質要求高的財務管理專業的執業人才。第四種觀點從工作性質等角度進行論述,2012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提出財務管理本科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為“培養適應現代市場經濟需要,具備人文精神、科學素養和誠信品質,具備經濟、管理、法律和財務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培養能在營利性和非營利性機構從事財務管理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我國學者對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認識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存在各自的不足。如第一種觀點提出了符合市場需求的本質要求,但缺乏市場具體形態的描述,不便操作;第二種觀點提出了具體工作類別,但提出的國際化等要求過高,難以實現;第三種觀點抓住了能力這一要點,但“寬、厚、強、高”很難做到;第四種觀點綜合了市場要求,素質、知識和能力及工作性質等,較為全面,但提出的能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的目標超越了應用型本科學生的能力,不切實際。

        我們認為,應用型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市場需求其實質就是來源于財務管理相關工作崗位對人才的需求。這些可能的就業及發展崗位有出納、核算會計、總賬會計、財務經理、財務總監、投資部經理、投資部助理、理財部經理、理財部助理、融資部經理、融資助理等工作崗位。人才培養目標就是培養滿足這些工作崗位需要的人才。

        2 根據工作崗位要求確定能力結構和知識結構

        2.1能力結構

        關于財務管理工作崗位所需要具備的工作能力有幾種具有代表性的觀點。楊克泉認為財務管理人才應具有嫻熟的會計核算、財務管理等業務操作技能, 并且精通企業理財之道, 具有全面的謀劃運籌能力[7]。葛文雷,吳麗賢,常珊珊認為財務管理專業人才應具有掌握語言表達能力、財經寫作能力、經濟分析能力、會計核算能力、納稅籌劃能力、財務分析能力、資本運作能力等專業技能。朱傳華認為財務管理應用型人才應有一定的溝通能力、分析能力、謀劃能力、業務能力、決策能力等[8]。李文靜則認為財務管理崗位應該具備一定的語言文字表達、人際溝通、計算機操作、信息獲取及分析、財務處理、金融管理等能力。劉其冰認為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專業人才應具備會計核算、稅務籌劃以及實踐應用等業務技能。以上學者都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財務管理工作崗位應該具備的工作能力要求。但是都是比較寬泛、抽象的概述,沒有進行概括和總結,缺乏層次感,不便指導課程體系的設置。

        綜合以上各個學者的觀點以及結合具體的工作崗位要求。可以將財務管理工作崗位所需具備的能力劃分為三種能力:技術技能、人際技能和概念技能。技術技能是指使用信息化等技術按照企業財務各個工作崗位的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工作標準等完成財務工作的能力。人際技能是指與財務工作相關的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包括與上下級及稅務部門、銀行、客戶、證券等溝通和協調的能力。概念技能是指能洞察企業內外環境及經營狀況,從而合理調整財務資源、制訂財務管理制度,并及時發現問題,提出對策建議或作出決策的能力。

        不同的工作崗位要求具備不同的技術技能、人際技能和概念技能。除財務經理、財務總監、投資部經理、理財部經理、融資部經理等領導崗位外,其他工作崗位都是畢業生可能的選擇,而從事領導工作也必須掌握其他崗位的技術技能。因此技術技能是所有工作崗位都必須具備的能力,也就成為應用型本科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人際技能對于所有的工作崗位都非常需要,也是做好每一個崗位具體工作的技能之一。概念技能是財務工作領導崗位必須具備的能力。也是學生畢業后持續發展必須具備的能力。因此人際技能和概念技能也成為本專業所需要掌握的能力。對于大學生而言,這三種能力都需要培養,但重點應注重技能的培養。

        2.2 知識結構

        應用型財務管理專業學生所要求的技術技能、概念技能和人際技能,決定了學生必須具備相關的知識結構。

        技術技能所應具備的知識結構。技術技能要求應用型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生具備的知識機構包括賬務處理方面的知識、財務分析方面的知識、融資方面的知識、投資方面的知識、全面預算等管理會計方面的知識、成本計算等成本會計方面的知識、公司戰略與風險方面的知識、稅收籌劃等稅務方面的知識、財務軟件等方面的知識等。

        概念技能所應具備的知識結構。概念技能要求應用型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生所需要具備的知識是在掌握技術技能所需要的知識的基礎上,還需要熟悉國家的有關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經濟分析、企業管理理論、經濟法、財經寫作知識、風險管理等知識及其收集與分析方法。

        人際技能所應具備的知識。人際技能要求應用型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生所需要具備的知識至少包括語言表達、邏輯思維、行為科學、激勵等方面的知識。

        3 現有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3.1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

        很多院校財務管理專業是會計專業的簡單復制。許多應用型本科院校開設財務管理專業目的只是為了招生人數,其開設的課程基本是會計專業的課程,再增加幾門會計專業沒有的課程。比如是針對財務管理課程用雙語教學等等。有學者通過實地調研發現,大多數珠三角地區獨立院校的實踐課程設置始終在會計學專業框架下;大多數財務管理專業只有一些會計專業的實驗室,如專業會計綜合實訓室,會計信息化實務實驗室等,并沒有針對財務管理專業的投資、融資等建設實驗室及實訓課程。

        課程設置針對性不強,理論色彩太濃。現有開設財務管理專業的高校雖然定位于應用型本科,但是開設的課程體系中沒有針對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需求。如融資是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生的重要就業崗位之一,但是經過網上對開設財務管理專業的150多所高校進行調研,發現還沒有一所高校開設企業融資理論與實務課程;又如應用型財務管理專業學生需要掌握經濟學的一些基本的思想、理論和方法,不需要掌握每一個理論的推導過程,而幾乎所有開設財務管理本科專業的大學都開設了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理論性色彩太濃;再如,很多高校在財務管理本科專業開設管理學課程,傳授管理歷史、理論和規律,而對財務管理工作直接相關的企業管理內容很少涉獵。

        課程內容交叉重復。現有課程體系系統性、科學性、合理性不夠,課程之間存在交叉重復。如《財務管理》課程中財務管理的價值觀念、投資的基本理論、項目投資、證券投資、現金管理、存貨管理、利潤分配、財務分析、財務預算、杠桿原理、資金需要量的預測等內容與《管理會計》、《證券投資學》、《財務會計》、《財務分析學》等課程重復。

        課程設置操作性不強。首先沒有針對“應用型”設置專門的實訓課程,如沒有針對基礎會計學開設基礎會計實訓。其次每一門課程內容的設置主要側重于對概念、作用、原理以及決策工具和分析工具等知識的介紹,對于實際工作的流程、方式方法則一筆帶過,沒有對實際工作過程中的重點、要點、難點及注意事項等知識進行介紹,更沒有完整的實際案例讓學生了解實際工作的流程,也不能幫助學生掌握理論與實際結合的要領,學生學完一門課程以后也就很難動手操作。

        區域性、行業性沒有妥善解決。現有的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的專業課程體系沒有體現行業性和區域性特征,沒有針對該高校所在地區的經濟特色設置有特色的課程。

        3.2課程體系設置原則

        滿足工作崗位需要。滿足工作需要即將滿足財務管理工作崗位需要作為人才培養目標,同時,根據工作崗位需要確定學生的能力結構和知識,并據以確定課程體系。融資是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生的重要崗位之一,要求學生掌握融資的基本理論、方法、程序等,相應地需要開設企業融資理論與實務、投資學等課程。

        課程內容有效銜接,避免不必要的交叉重復。如開設中級財務會計課程之前,首先要開設基礎會計學,讓學生掌握會計的理論與方法、程序后,然后在中級財務會計課程學習如何運用這些理論與方法解決企業日常的財務問題,從而使課程之間有效的銜接。為了提高教學的效率,必須避免課程之間不必要的交叉重復。如現金流量表的編制放在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所得稅會計可以放在高級財務會計課程。

        課程設置要具有可操作性。可操作性原則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開設操作性的課程。對于一些課程而言,在課堂上無法有效的實現實踐內容,就可以在該課程結束后,設置實踐周,由實訓指導老師提供真實的財務等資料按企業實際運行要求進行演練,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例如在基礎會計學課程的結束后開設基礎會計實訓實踐周,讓學生模擬企業做一套簡單的賬。從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專業課程內容要兼具理論性和操作性,在課程內容、結構安排上可以理論作為先導,將實際操作流程為主線,并以實際案例及評析為支撐,以能力拓展訓練作為鞏固與擴展。

        兼顧地區特點和行業特點。由于應用型本科一般是為地區或行業經濟服務,所以在開設課程的時候可以結合高校所在地區或行業經濟的特點來開設一些選修課程。比如在以服務業和旅游業為主的城市,開設一些旅游會計和酒店會計之類的選修課以及所在地區的經濟歷史、人文等課程,供學生根據可能的就業崗位進行選修。

        3.3課程體系具體內容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應用型財務管理本科除公共課程外的課程體系包括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專業選修課以及集中實踐性教學課四個部分。

        專業基礎課就是指本專業的基礎性課程,具體開設的課程有:EXCEL在財會中的應用、西方經濟學、統計學、經濟法、財經應用文寫作、企業管理學和基礎會計學。

        專業課程是根據財務管理相關工作崗位的工作內容和要求開設的核心課程,具體開設的課程有:中級財務會計Ⅰ、中級財務會計II、財務管理學、成本會計、會計信息化實務、投資銀行學、管理會計、投資理論與實務、融資理論與實務、稅務會計與稅務籌劃、網上銀行與網上報稅、資產評估學、審計學、財務報表分析、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高級財務管理、稅法、行業會計、財政學、專業會計綜合實訓。

        專業選修課程是為了擴展專業的知識面,滿足服務地區或行業需要,開設的一些課程,包括企業會計準則專題、貨幣金融學、海南經濟概覽、企業設立與運行管理等。

        集中實踐性教學。具體開設的課程有:基礎會計實訓、成本會計實訓、公司財務報表分析實訓、企業財務會計崗位實訓、企業投資和融資實訓;在第二學期以及第四學期開設暑假社會實踐課程。

        【參考文獻】

        [1]湯炎非、謝達理.應用型財務管理本科專業教材建設探索.經濟研究參考,2013年第17期;

        [2]Xie da li,Tang yan fei. On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nverse and Dynamic Curriculum Take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ization,the excellent course in Hainan Province for example,載2013年6月Esuc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Science;

        [3]葛文雷,吳麗賢,常珊珊財務管理人才建設的市場需求分析與培養設想.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 年第4 期;

        [4]崔莉,加強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教學思考.網絡財富,2010年第10期;

        [5]呂立偉、張周.應用型財務管理人才培養目標引領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財會通訊,2011年第21期;

        [6]朱開悉. 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定位的思考. 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 2011年04期;

        [7]楊克泉. 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建設現狀及改革構想[ J ] . 財會通訊, 2006( 8) ;

        [8]朱傳華.財務管理本科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研究,教育與職業,2008年第23期;

        [9]李文靜.財務管理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課程設置――基于“3+1”人才培養模式,中國電力教育,2009年8月上;

        第5篇:財政與金融學期總結范文

        統計學專業教學規范提出,授經濟學學士學位的統計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才兼備的復合型和應用型經濟與管理類高素質統計人才。授予理學學士學位的統計專業的培養目標是:掌握良好的統計學、經濟學、金融學、保險學基本理論和方法及計算機應用技術,能熟練使用和開發精算軟件,具有較強的分析數據和處理數據的能力及對保險、銀行、證券、社會保障等領域有關問題進行觀察、計量、精算和預測的綜合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根據統計類專業培養目標,結合統計學專業特點,新規范中給出的一般經濟類基礎課程和其他經濟類專業(如經濟學、財政、金融等)有所不同,要求普遍開設的課程只保留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和會計學等三門課程,可見宏觀經濟學在統計類專業中的重要性,但是宏觀經濟學在統計類專業的實際實施過程中卻存在不少問題,本文試圖從問題入手,為《宏觀經濟學》課程在統計類專業中順利開設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建議。

        二、統計類專業《宏觀經濟學》課程開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宏觀經濟學》是統計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非常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而且是一門緊密聯系實際的實踐性課程。統計類專業《宏觀經濟學》的教學對象與傳統教學對象存在差異,如果完全照搬經濟類專業宏觀經濟學課程的開設,實施效果肯定就會大打折扣。具體來說,統計類專業《宏觀經濟學》課程開設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對經濟理論基礎認識不足,對經濟理論學習重視不夠。從統計類專業的培養目標可以看出統計類專業的生命力在于應用,而應用的理論基礎就是經濟學,只有有了扎實的經濟理論基礎,才能更深入地進行統計定量分析,得出的結果才會正確,才更具有現實指導意義。但現有社會經濟統計專業,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諸環節,對經濟理論基礎重視不足,并且不同統計專業方向對經濟理論基礎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異,可這些都沒有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環節得到體現。從社會需求角度來看,統計類專業畢業生不論是從事經濟管理還是理論研究,都存在發展后勁不足的現象。因此,應加強《宏觀經濟學》教學,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

        第二,數理基礎不夠深厚,數理分析方法應用不足。宏觀經濟學已經成為一門高度抽象化的學科,數理分析方法在其發展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這種數理分析方法不僅運用于高級宏觀經濟學課程中,而且在初級、中級課程中大量涉及。統計類專業開設的數理基礎課程主要以概率論為主,并且授課教師是從純數學角度(包括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講授的,由于學生數學功底相對薄弱,并且所學內容與本專業其他課程聯系不大,使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同時,在課程設置次序上,本科階段高等數學和宏觀經濟學的開設基本同步,而概率論、數理統計、線性代數等相關課程甚至晚于宏觀經濟學的開設,嚴重影響宏觀經濟學教學效果。

        第三,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效果不顯著。由于宏觀經濟學理論性強,派別多,系統龐大,教學內容豐富,涉及大量圖表、經濟模型和專業術語,并且使用的教材基本為國外教材,與中國現實國情存在差距,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必要的教學方法探索和改革。從當前教學實踐來看,講授型課堂仍然在宏觀經濟學課堂教學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內容形式單一,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從學生反饋評價來看,學生不能及時理解掌握基本理論和要點,教學效果不理想。

        第四,師資力量薄弱,不符合人才培養要求。根據統計學專業培養目標,統計類專業學生應為德才兼備的復合型和應用型經濟與管理類高素質統計人才,因此,統計類專業教師要有良好的數學基礎和經濟學基礎。然而,現有從事宏觀經濟學教學的統計類專業教師大部分是純經濟學學科背景,他們的數理基礎薄弱,統計思想欠缺,不能很好地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這種問題必然導致經濟理論與統計方法脫節,導致學生知識結構不清晰及制約學生將理論運用到現實的能力培養。

        三、統計類專業《宏觀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的重點

        第一,合理設置課程體系,適當增加課程學時。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統計類專業的《宏觀經濟學》本科課程學時基本都是54課時左右,甚至更少,只有36課時。這樣的學時安排使宏觀經濟學幾個重要基本理論平均每部分課時只有不到十個學時,這樣的授課學時只能保證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知識的課堂傳授,同時更重要的一點是目前國內高校統計類專業經濟類基礎課程只開設了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會計學,沒有其他如政治經濟學等經濟類基礎課程的學習,使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的統計類專業學生在學習經濟類基礎課程的過程中會顯得更吃力。因此,如果教師要在介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過程中對相關內容進行進一步拓展,那么這樣的學時安排顯然不夠,談不上課堂作業講解,更談不上旨在提高學生專業素養、提高閱讀經典文獻能力的研討式教學法和案例式教學法的引入。因此,為了引起統計類專業學生對經濟理論基礎的重視及更好的教學效果,宏觀經濟學教學課時應該適當增加,爭取達到每學期72學時。

        第二,增開數學課,增厚學生數理基礎功底。隨著數理分析方法在宏觀經濟學發展中的應用越來越頻繁、越來越重要,加強學生數理分析基礎顯得愈加重要。雖然初級宏觀經濟學沒有太多數學方法的使用,但是中級、高級宏觀經濟學則會涉及非常多的數學工具,如動態優化、拓撲等。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本科生開設的數學課只有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課程,無法滿足學生學習中級高級宏觀經濟學對數學的要求。因此,增開包括數學分析、隨機過程等部分數學專業課,為有志于繼續深造的學生打下堅實的數學基礎。同時,調整數學基礎課程與宏觀經濟學課程的開設順序,在學生有一定數理基礎的前提下開設宏觀經濟學,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宏觀經濟學。

        第三,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從當前教學實踐來看,講授型課堂仍然在宏觀經濟學課堂教學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內容形式單一,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從學生反饋評價來看,學生不能及時理解掌握基本理論和要點,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針對本課程的學科特點,在本課程教學過程中引入研討式教學法,通過構建研討型課堂,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參與積極性,加強師生與生生互動,還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采用案例式教學法,大量引用國內現實宏觀經濟案例,鼓勵學生進行課前小組討論,有效利用各種現代多媒體教學資源開展案例教學。案例教學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生積極性,有利于培養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第6篇:財政與金融學期總結范文

        關鍵詞:能源經濟學;戰略性新興產業;課程體系;內容模塊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36-0117-03

        當前,能源生產、分配和利用方式正面臨深刻變革,能源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和基礎性作用日益突出。能源產業也在經歷從傳統壟斷和計劃為主的管理模式,通過管制放松和競爭進行的市場化改革進程,能源相關資源配置將更多通過市場機制實現。這一進程中有大量理論和實踐問題需要回答和解決。

        能源經濟學就是以能源生產、分配和利用全過程中的經濟問題為核心,闡釋能源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與相應經濟規律,為實現能源及相關資源在社會經濟中的有效配置和管理,提供理論和方法論支撐的一門應用經濟學,是能源經濟管理研究和實踐的基礎理論。2010年,教育部啟動包括能源經濟專業在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建設,“能源經濟學”課程普遍作為該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

        一、對能源經濟學理論體系的理解――基于課程知識框架的角度

        當前,能源經濟學的課程教學內容主要包括:能源與經濟增長、社會發展的關系;能源與環境和氣候變化的關系;能源資源的優化配置;能源價格、能源市場和稅收;節能與循環經濟;能源替代;能源國際貿易和能源金融;能源政策等[1,2,4,5]。總體上,能源經濟學的理論基礎和有關理論來源,包括新古典經濟學和資源環境經濟學、產業經濟學、管制經濟學、能源技術經濟學、金融學等理論,所采用理論分析工具主要是運籌學及數學規劃、應用統計與計量經濟學、可計算一般均衡(CGE)理論、系統科學及系統動力學、博弈論及信息經濟學等。

        對能源經濟學理論體系的構成,可以從對能源經濟的不同認識角度理解。

        1.從宏觀、中觀和微觀多層面(圖1)角度

        宏觀層面內容側重總量分析,有關政策分析考慮經濟環境因素,主要有宏觀能源供需及平衡分析、能源市場、能源環境管制政策、能源安全等;中觀層面內容主要是能源產業政策與管制;微觀層面內容涉及能源價格形成機制、能源供需均衡與配置優化、能源生產消費的外部性等。相對而言,能源技術經濟則強調圍繞能源生產消費過程或項目,更具有與技術特征相結合的管理學特征,如投資決策分析、能源管理機制、生產消費過程(或設備)的能效分析等。現在部分開設的“能源經濟學”課程,涵蓋了能源技術經濟學部分內容。

        2.從產業鏈及其技術經濟特性角度

        考慮不同品種能源,結合從作為礦權的資源到勘探/開采/生產、輸配和利用等環節(圖2)的技術經濟特點進行區分,如煤炭經濟學、石油經濟學(勘探開采、石油市場等)、天然氣經濟學(勘探開采、管道輸配等)、電力經濟學(發輸配、電力市場)、新能源經濟學等。現有能源經濟學體系就是以以國際石油市場為背景的石油經濟學為肇始,在原有各品種能源的專門經濟學基礎上拓展、融匯和深化形成的。

        3.從研究方法論角度

        以規范的定性和數理模型為方法的研究,為能源經濟相關分析提供理論基礎,如能源供需分析、能源環境稅收、能源環境資源配置優化等;采用實證分析方法的研究內容,為能源經濟分析提供實證方法和必要證據,如能源供需定量分析、CGE模型應用和能源市場建模等內容。

        與資源環境經濟學、能源技術經濟等周邊支撐理論相比,能源經濟學理論具有以下特點:

        (1)與經濟學結合更為緊密:緊密圍繞能源的生產、分配和利用過程,有更鮮明的針對性,側重闡釋能源在能源、經濟和環境(3E)系統中的作用,研究能源與經濟和環境諸要素之間的關系及相互影響、政策涵義。從宏中微觀層面,為能源經濟研究和實踐提供理論支撐和方法論支持。在當前主流能源經濟研究中,實證分析占有主要地位,重視實際應用。相比而言,資源環境經濟學更具基礎性,而能源技術經濟理論則側重于更微觀的工程經濟實踐。(2)兼具基礎性和應用性:能源經濟學為能源經濟研究提供相對基礎性的理論、方法和工具支撐。但是,如能源平衡表、能源CGE模型、3E系統理論等有關方法和工具,以及相關實證方法及其研究提供的實證證據,也能夠直接用于能源經濟管理決策和實踐;(3)交叉融合性、動態發展性和創新性:能源經濟學的理論來源多樣,現代能源經濟學內容實際上結合了經濟學、管理學、技術經濟學和能源工程等不同學科的理論方法,不斷進行交叉、融合和發展,不斷在深入和拓展研究領域,不斷為回答和解決能源經濟發展問題提供創新的理論、方法和工具支撐,逐步成長為相對獨立的理論體系。

        但是,無論從研究還是從教學的角度,目前對能源經濟學涵蓋范圍的認識尚不統一,理論體系本身遠未成熟完善。

        二、能源經濟方向專業和課程設置情況

        能源經濟研究方興未艾,國內外高校設置能源經濟相關專業,培養能源經濟管理和研究人才,歷史不長,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及教材編制、都仍處于起步階段,各具特色。以前多作為研究生層次專業,設置于環境或能源相關系(學院),或能源環境相關跨學科專門研究中心,依托所在院系的專業及研究基礎,教學內容的工程和管理學特征較強。依托理論和應用經濟學科開設能源經濟專業的相對較少。考慮到學科交叉性,專業生源主要來自于理科和工科生源。

        美國特拉華大學能源環境政策中心,于1983年最早面向博士和碩士研究生設置了能源經濟及管理專業,2012年開始招收能源經濟及管理本科專業。近年來,由于能源經濟及其研究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專業人才需求增加明顯。國外的著名高校如MIT、加大伯克利分校、南加大、科羅拉多礦業學院等,國內很多高校,如國內的中科院、清華大學、廈門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中國石油大學、江蘇大學、南京郵電大學、西安財經學院等,也都相繼招收能源經濟方向研究生。2011年后,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石油大學、重慶大學、山西財經大學、晉東學院等高校陸續開設能源經濟本科專業。

        目前,國內已出版的教材[2-6]中,筆者認為魏一鳴主編的《能源經濟學》(第2版,2011年)較為符合當前專業教學要求,其它教材多適合研究生層次。國外多數院校多采用講義形式,也沒有正式教材。知名教材中,《Energy Economics:Concepts, Issues, Markets and Governance》較適合本科教學,但內容程度偏淺;《International Book on the Economics of Energy》更適合研究生層次使用。

        從多數課程開設的情況來看,由于能源經濟學覆蓋面寬和研究視角多樣,對能源經濟學及其體系的認知差異較大,課程內容也因為銜接課程的差異和依托專業不同,差異較大,深淺不一。目前存在的明顯問題有:

        (1)課程內容體系欠規范,與相關課程內容重復和沖突的情況突出:例如,資源環境經濟學對可耗竭資源開采、環境經濟的分析,在本課程中也會講授。在“能源經濟”專業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方面,前者有關內容作為能源經濟學理論來源之一,完全可以簡化和有針對性地納入能源經濟學課程內容之中,作為基礎理論模塊的內容;還有,能源經濟學與環境經濟學、氣候變化經濟學等教學內容存在部分重疊。(2)缺少一致認可的成熟教材,也是一個突出問題,教學多采用課堂講義和教輔資料結合的方式。(3)教學手段和方法有待創新。對非工科背景的經濟類專業學生,學習具有較強技術關聯性的能源經濟專業課程,理解上有一定難度,可考慮選擇多媒體課件、有關能源生產過程和技術的視頻、現場參觀及專業實習等多元化輔助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接受程度;反之,依托工科專業建設能源經濟專業,需要增加開設經濟和管理有關課程,加深學生從經濟管理角度對能源經濟的理解。(4)教學學時數偏少。在目前高校本科培養體系規范下,多數高校可分配給專業課程的學時僅約占總學時的10~15%,單科課程多不超過60學時,中國石油大學等在能源經濟專業建設中具有較長辦學時間的高校,專業培養環節約占總學時的20%。教學學時普遍偏少,多是32或48學時。既要符合現有本科培養規格要求,又要盡可能地讓學生接受能源和經濟管理等多學科交叉的知識傳授和素養培養,以滿足未來從事能源經濟領域實踐與科研工作的要求,需要把握教學規律和專業學習特點,更為合理安排教學資源,改革教學方式,課內課外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知識接受程度。

        總之,從國內外發展動態來看,本科層次“能源經濟學”課程的規范化建設還處于探索階段,教學體系建設存在諸多需要探討的問題,包括教學內容、輔助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評價等。本文主要對教學內容和輔助教學方法、手段進行探討。

        三、對“能源經濟學”課程建設的思考

        1.建設思路

        作為創新型專業核心課程,“能源經濟學”課程的建設,從教學體系建設角度,特別是教學內容組織方面,應注意把握以下幾點原則:

        (1)體現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特點:能源經濟本身屬于新興領域,新的技術、理論方法和問題層出不窮。這要求能夠把握能源經濟理論及發展動態,在內容上采取教材(講義)和科研文獻相結合方式,不斷充實、拓展和創新課程教學內容,包括教學內容及其結構、課件和實驗環節等,反映該領域的新動態新發展。(2)特色定位:應充分結合原有教學和研究基礎,在目前國內能源經濟專業尚不多的情況下,各專業應找準自身定位,有的放矢,根據各品種能源及其子產業的技術經濟特點,有選擇地突出某一兩子產業或部分教學內容,單獨開設相關特色課程,形成自身特色和優勢。如石油大學單獨開設了“國際能源市場分析方法及應用”、“國際石油經濟學”,反映出了自身特色。(3)重視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能源經濟專業設置的直接目的是要培養面向能源經濟實際,能夠回答和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緊迫能源經濟問題的人才隊伍。因此,應注重課堂教學與實驗實踐培養環節相結合,豐富教學手段和方式,特別重視對專業素養和實際能力的培養。需特別指出的是,出于數量實證方法在能源經濟分析中的重要作用,能源平衡表、計量分析、投入產出分析、SAM及CGE模型編制的工作量大和比較復雜,有關教學內容最好安排獨立實驗課程。(4)區別不同能源品種及其產業鏈:在對能源經濟總量概念及有關分析理論的把握之外,應在能源供給、能源市場與價格、能源產業管制等具有明顯子產業特征差異的內容部分,根據不同能源品種的技術經濟特性劃分教學內容模塊,如可大致分為煤炭、油氣、電力和新能源等和能源市場、能源金融等細分內容模塊。在此基礎上,按照專業特色定位進行適當側重和取舍。(5)教學內容的靈活組合和調整:應從基礎理論、研究方法、分析應用和政策應用的維度,對內容模塊的設置仔細分析、靈活剪裁和設計,反映專業定位及特色,區分主干和拓展內容。(6)注意與其它課程的銜接承遞:明確課程之間的序貫承遞關系,合理設置教學計劃,盡量減少課程內容的重疊冗余,提高不同課程內容之間的相互支撐度,最大限度節約教學資源。適當考慮與研究生階段有關課程的銜接。

        2.課程教學內容的模塊化設計

        從各高校課程開設的情況來看,“能源經濟學”課程多設置于第4或5學期,課程學時多是32或48學時。課程預備知識,主要有:能源概論、宏微觀經濟學、應用統計學與計量經濟學、運籌學等。課程內容的設置,應是對這些知識的綜合運用和深化。參考有關《能源經濟學》教材內容,從便于學生消化吸收的教學需求出發,筆者認為該課程作為專業核心課程,應適當增加學時至60學時,內容模塊可大體劃分如表1所示。

        對教學內容的取舍,基本思路和原則是:(1) 以“能源供需分析―能源市場與能源價格―能源產業管制―能源政策―能源與經濟增長、環境的關系”的有關概念及其理論闡釋為核心脈絡,組織和展開教學主干內容。(2)在理論和分析方法論的教學中,注重與有關課程內容銜接:理論分析部份,應注重在經濟學理論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加以講授和深化,注重提高學生運用經濟學理論分析能源經濟問題的能力;注重講授3E領域應用廣泛的主要量化方法,包括指數理論與因素分解、DEA效率評價、投入產出分析、CGE模型和計量分析等方法,最好能夠結合典型文獻和課程實驗環節,深化學生對有關方法及其在3E領域應用的理解。該部分內容有一定深度,可選擇另外單獨開設實驗教學環節或課程,實驗課時也可適當增加。(3)考慮內容深度、專業課程培養體系及教學安排和優化教學資源配置,強調學生對“能源-環境-經濟”基本問題及知識的掌握和準確理解,突出特色定位,有所側重,兼顧理論和方法論教學,進行內容取舍或單設課程。

        3.輔助教學手段和方法

        由于學時有限,學生對于跨經濟學和能源科學的課程內容理解上會有一定難度。因此,在教學上,既要安排對能源學科特別是能源工程領域知識的預備課程,也要結合有效的教學輔助手段,可包括:(1)以專業研究報告和學術文獻作為補充,較全面、細致和及時地反映能源經濟實踐和學術研究的進展,反映能源經濟研究的主要方法和重要結論。(2)能源經濟與工程技術的教學視頻、動畫等多媒體資源,能夠為學生提供直觀和感性認識。(3)能源經濟模型及其分析工具,如CGE模型、3E系統模型,能夠為學生更為深入和準確地理解能源系統提供模擬或仿真環境。有條件的情況下,還可以利用能源學科專業實驗室,提供能源工程教學的輔助仿真實驗。(4)安排課程認知實習環節。(5)有組織地開辦課外能源經濟專業講座,增加學生課外的知識獲取渠道等。

        四、對重慶大學“能源經濟學”課程建設的思考

        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CEBA)于2011年獲批在現有應用經濟二級學科下籌建“能源經濟”專業,于2012年開始招生。在專業建設上,CEBA結合自身實際,提出了“依托技術經濟及管理國家重點學科,傳承電力技術經濟特色方向,以打造輻射全國的特色專業為目標,為西南地區及至國家相關行業部門輸送急需的能源經濟及管理專門人才,并為相關專業研究生階段的教學科研培養輸送人才”的專業建設目標。從人才培養角度,提出了培養符合國民經濟建設和能源經濟研究急需的“懂能源,精經濟,會管理”的創新和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

        在“能源經濟學”課程建設上,課程教學學時規劃設置為48學時。根據我院本科教學總體課程規劃,梳理“能源經濟學”課程與其它課程的銜接關系如表1。對有關教學內容作出了相應安排:(1)在課程內突出能源經濟實證研究方法內容,設置實驗教學環節。(2)相對突出電力技術經濟特色,單設“電力技術經濟”、“電力市場與電力經濟學”課程,安排“電力工程概論”課程作為預備課程。(3)建立與能源企業的教學培養合作關系,安排能源企業管理和技術人員舉辦講座,安排課程認知實習、專業認知實習和專業現場實習等環節。

        五、總結

        能源經濟專業的設置和能源經濟學理論體系本身都是新興事物,需要不斷開拓創新。國內“能源經濟學”課程建設處于初創階段,有待規范化和經驗積累。本文基于對能源經濟學理論體系的理解,結合國內能經專業辦學的實際,探討提出了“能源經濟學”課程內容設置模塊化設計及其原則與必要輔助教學手段,希望能夠為能經專業的下一步建設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龐名立,崔傲蕾.能源百科簡明辭典[M].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

        2009.

        [2]林伯強.現代能源經濟學[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

        [3]林伯強.高級能源經濟學[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9.

        [4]魏一鳴,焦建玲,廖華.能源經濟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5]魏一鳴,焦建玲,廖華.能源經濟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1.

        [6]魏一鳴,焦建玲.高級能源經濟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3.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图片区 | 亚洲欧美国产老妇精品 | 曰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日本最新免费的一区二区 | 亚洲中文字字幕精品 | 日韩精品电影亚洲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