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會計專業的實習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會計專業實習概述
(一)會計專業的概念
會計專業是研究企業在一定的營業周期內如何確認收入和資產的學問[1]。
(二)會計專業實習的概念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會計專業知識學習之后,或者說當學習告一段落的時候,我們需要了解自己的所學需要或應當如何應用在實踐中。因為任何知識源于實踐,歸于實踐,所以要在會計專業實習中來檢驗所學[2]。
二、會計專業實習的重要性
隨著會計專業實習中存在的問題越來越凸顯,關注會計專業實習越來越重要。
(一)使專業知識在實踐中得到應用
通過實習,會計專業的學生可以把大學期間學到的專業知識提前在實踐中進行應用。
(二)發現不足及時彌補
在實習中,會計專業的學生可以在實踐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努力學習,及時彌補。
(三)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
會計專業的學生通過實習,了解社會需要,可以努力使自己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
(四)對學校教學有幫助作用
學校通過對會計專業學生實習的情況進行總結,發現學生的不足和社會的需要,從而在教學中進行調節和加強。
三、會計專業實習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對會計專業實習的重視不足
學校在會計專業學生臨近畢業的時候安排學生進行實習,只是作為學業的必經階段,對其重視不足。
(二)學生對會計專業實習的態度不端
學生把會計專業實習作為只是應付學校安排,沒有從根本上重視實習,沒有把它作為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
(三)實習基地對會計專業實習的投入不多
實習基地不能做到認真管理會計專業實習的學生,不能教給學生更多的實踐經驗。
四、對會計專業實習的建議
(一)學校對會計專業實習應引起重視
學校應加強會計專業實習的資金投入,重視會計專業實習工作,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二)學生對會計專業實習應態度端正
學生應端正對會計專業實習的態度,在實習期間努力學習,完善自我,加強自己的實踐經驗。
(三)實習基地對會計專業實習應投入更多
實習基地應投入更多有經驗的會計來對會計專業實習的學生進行輔導,讓學生在實踐中收獲更多對自己就業有用的知識。
【關鍵詞】高職會計專業工學結合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9682(2010)02-0122-02
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因此,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各高職院校共同面臨的新課題。
我院自2000年成立以來,始終堅持以能力為本、以就業和崗位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在校企合作辦學、工學交替、任務驅動、項目導向、頂崗實習等教學模式上進行了不斷的實踐與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績和經驗。然而,會計專業的教學在使用以上模式時,產生了不同的問題,本文將結合我們的實踐活動,就工學結合下的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革做一些探討。
一、推行工學結合培養模式是高職教育改革的方向
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到英國桑得蘭德技術學院(Sundert and Technical College)工程系和土木建筑系于1903年開始實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Sandwich Education)。1906年,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學(University of Cincinnati)開始實施與英國基本相同的工學結合教育模式,并稱之為“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1983年世界合作教育協會(World Association for Cooperative Education)在美國成立,總部設在美國麻薩諸塞士波土頓的東北大學(Northeastern University),協會成員來自40多個國家,每年召開一次國際性會議,影響越來越大。目前,發達國家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發展的重點是跨國安排學生的工作實踐,以達到教育國際化的目的。2000年協會理事會經討論決定,將合作教育改為“與工作相結合的學習”(Work―integrated Learning),以進一步從名稱上凸顯工學結合的基本特征,便于理解。
工學結合教育模式持續100年經久不衰,主要歸功于它切合實際的理念,那就是以職業為導向,以提高學生就業競爭能力為目的,以市場需求為運作平臺。美國曾于1961年在福特基金會的支持下進行了一次對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的調查,后編撰成《學習與工作相結合的大學計劃》一書。該項調查認為,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給學生帶來了多方面的利益:使學生將理論學習與實踐經驗相結合,從而加深對自己所學專業的認識;使學生看到了所學的理論與工作之間的聯系,提高理論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跳出自己的小天地,與成年人尤其是工人接觸,加深了對社會和人類的認識,體會到與同事建立合作關系的重要性;為學生提供了通過參加實際工作來考察自己能力的機會,也為他們提供了提高自己環境適應能力的機會。學生們親臨現場接受職業指導,了解到與自己今后職業相關的信息,開闊了知識面,擴大了眼界;使學生經受實際工作的鍛煉,大大提高了他們的責任心和自我判斷能力,變得更加成熟;有助于學生就業的選擇,使他們有優先被雇主錄取的機會。
總理在2005年11月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說:“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學生可以一面在學校學習,一面在企業工作,工學結合、半工半讀。”教育部[教高(2006)]16號《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進一步強調指出了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因此,高職院校大力推行工學結合培養模式,是新形勢下高職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高職教育發展的根本出路。
二、工學結合的幾種典型形式及其局限性
實施工學結合的關鍵和難點是在“如何結合”上。近年來,對這一問題各地做了許多有益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總結出了不少具體的結合方式。其中比較典型的有:訂單培養、項目導向、學工交替、頂崗實習、半工半讀、產學一體、任務驅動、建立實習基地、建立模擬實驗室等多種方式,各種方式各有特點,但有些方式在會計專業的教學中卻存在明顯的局限性。
訂單培養、半工半讀、產學一體等模式的最大優點是首先滿足了企業的實際需求,也解決了學生的初次就業問題,比較適合技術含量不高并且是勞動密集型的企業,如與部分機械制造業有關的專業。項目導向比較適合動漫設計與制造、會展策劃與管理、電子商務等專業。
至于建立實習基地進行頂崗實習、學工交替等模式,是大多數高職院校工學結合采用的方法。有人曾就此做過專項調查,在全國范圍隨機調查了16所高職院校,已建立實習基地的有14所,平均每所院校擁有2.5個實訓基地。如此之少的實習基地能安排幾個學生頂崗實習?會計與其他工種不同,企業只能提供有限的會計實習崗位,而且有些企業不讓實習生參與具體業務,只安排學生做些簡單的辦公室工作,或是讓他們作為旁觀者,真正的頂崗實習難以實現。由于這幾年會計專業招生人數增長較快,頂崗實習的局限性越加明顯。以我院為例,現在每年的會計專業學生(含高職專科、五年專科、中專)有1000人左右,平均每個單位安排2人實習,需要聯系500家企業,沒有政府干預支持僅依靠學院的力量是不可能實現的。有些學校在最后一學期讓學生放假回家,自己聯系實習單位,這實質上是學校放棄了這一段本該有的教學工作,不完整的教學環節也是這幾年高職院校學生質量下降的一個主要原因,進而導致就業難。
而且,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畢業后除了一小部分升本、考研、出國深造外,大多數流向企業,包括國有企業、中外合資企業、民營企業、金融機構、會計師事務所等,從事會計或與會計相關的邊緣工作,這些企業的會計崗位工作內容由于行業、規模、管理水平及模式、發展階段、崗位的不同而有較大的差異,因此,對學生進行會計職業教育時即應考慮學生初次就業的現實,也應考慮未來會計職業生涯的發展。
因此,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應該根據自身的特點,在工學結合中探索出一條適合學校、企業、學生發展的路。
三、探討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下高職會計專業的教學改革
專業教學中的工學結合體現在“學習與工作”兩者的結合,主要包括師資建設、實訓基地建設、課程建設、質量管理等,通過以上對高職會計專業的特點分析及對工學結合實踐經驗的總結,我們認為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下高職會計專業的教學改革應突出以下三方面:
1.建立校內實訓基地是實現會計專業工學結合的有效辦法
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核心是為學生在校內創造真實的工作環境,使學生的“學”與“工”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強調這一點,是因為這種辦法使學生受益的廣度和深度較大。
目前,設有會計專業的高職院校普遍建立了會計手工模擬實訓室、會計電算化實訓室,一些條件好的院校還建立了ERP實驗平臺和沙盤模擬仿真實驗室,為學生的實習、實訓提供設施。雖然各家院校在這幾年的擴張中都存在著經費緊張的狀況,但是相比起其他工學結合方式,建立校內高仿真會計模擬實訓基地,投入小見效快,可以滿足學生大面積的實習實訓的需要,從手工核算到會計電算化,從出納到會計,從紙上談兵到業務模擬仿真,是實現會計專業工學結合的有效辦法之一。
同時,可以利用學校資源,建立校內實習基地,也是實現會計專業工學結合的有效辦法。高職院校校內資源豐富,除設有財務處和結算中心外,還設有食堂、超市、洗浴中心等后勤部門,學校可利用這些經濟實體或部門設立校內實習基地,就近安排學生頂崗實習。會計系擁有很多“雙師型”教師,可以成立會計咨詢服務公司、會計師事務所或稅務咨詢公司,所需成本不高,又與專業聯系緊密,是學生理想的實習基地。
2.理論教師與實訓老師合二為一是推行工學結合的關鍵
由于我國高校教師傳統上以理論教學為主,因此在工學結合的初級階段對解決教師的實踐經驗不足的辦法是“雙軌制”,即校內教師以講理論為主,從企業聘用技師、技能突出的工人作為兼職教師以實踐動手為主;由于管理、待遇、協調、體制等所產生問題,學校轉向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思路,建立 “雙師”型的教師隊伍。調研顯示我國高職院校雙師素質教師已占很高的比率,但其中很多是僅參加一次培訓、考取一個職業資格證書就成為“雙師”的,真正具備較高理論知識,又有豐富實踐經驗,能指導學生實訓的雙師素質教師嚴重不足,能參與企業科技開發的更少,而這正是推進“工學結合”的關鍵。既然建立會計實訓基地以校內為主,我們進一步探討理論教師與實訓教師合二為一的必要性。
提高教師整體實訓教學水平的方法有兩種:一是走出去,在現有教師具備學歷、職稱、理論教學水平的基礎上增加他們的企業工作經歷,從而提高他們的職業教育能力;二是請進來,引進企業的專業技能高手作為兼職指導教師,可以擔任專業課的教學,也可以擔任校內實訓的技能指導。但是會計學生在校內的實訓只是一種仿真模擬,因此,會計專業技能模擬實訓的理論系統性較強,較為綜合和全面,我們可以請珠算高手、點鈔高手到學校來演示、指導,但是記賬、算賬過程更多是大腦活動,也就是理論的應用,為此,我們認為教師隊伍的建設應當實現理論教師和實訓教師的合二為一,加強對現有專業教師的技能培訓,使教師的專業技能水平能滿足崗位培訓的要求。
3.以職業能力為核心進行課程開發與建設是重要保證
目前,部分學校在教學中過于強調應用和應試,以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和初級會計師證書考試培訓為教學主要內容,直接選用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用書作為教材,我們認為,這種以考證為目的的教學對在校學生來說有些急功近利,知識連貫性的不完整、理論基礎的不牢固、學習能力的欠缺不利于學生將來會計職業生涯的發展。因此,以職業能力為核心進行課程開發與建設,是高職會計專業推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保證。
在工學結合模式下,課程建設的重點是打破傳統課程結構框架,構建符合職業教育特點和生產一線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新課程體系;加強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專業課程改革;同時,重視課程建設過程中的企業參與,包括企業人員的介入、企業標準的引進、職業證書的融合等。因此,我們認為,以職業能力為核心進行專業課程的建設,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根據會計職業需求,調整課程設置,使課程更符合專業崗位的需要。為了適應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需要,達到高職人才培養的目標,可以把以理論知識傳授為主的課程體系調整為理論學習與技能訓練并重,實訓課程的課時數與理論課程的課時數之比調整到1∶1;另外,通過整合達到精簡之目的,把職業核心技能課程縮減到4~6門;注重課程與課程之間的知識能力關系,使課程體系更加優化。
(2)以能力標準體系為核心進行課程大綱的編寫,并與行業專家一起開發職業課程。在工學結合模式下,貫穿課程的主線是職業技能,因此,應圍繞職業能力要求建立課程能力標準體系,在此基礎上進行課程大綱的編寫。為了使課程更加符合行業需求,可以聯合行業專家共同組建專業委員會,一起開發職業課程,使之與未來的職業崗位相匹配,滿足工學交替的學習要求。
(3)站在專業前沿,積極參與教材建設。為了體現工學結合的特點,專業課程嘗試以任務驅動、項目導向、基于工作過程的方式進行編寫,教師在這個過程中熟悉了實踐操作,使理論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和升華,對成為“二合一”的教師是必要的準備,并且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
我院教師在教改的基礎上編寫核心課程《基礎會計》教材時,基于會計工作過程進行了課程的設計,將課程內容分為原理與實務兩部分,實務部分以會計的工作流程確定會計工作的任務領域,再將典型任務進行整理后形成會計工作的行動領域,進而形成會計專業的學習領域。教與學以工作為主線,理論為實踐服務,并在實踐中加以應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總之,我們認為,高職會計專業的工學結合教學改革應當探索出一條適合會計專業教學的模式,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有所發展。
參考文獻
1 馬連華.論工學結合培養模式及其給高職教育教學改革帶來的深遠影響.教育與職業(理論版),2008(6)
【關鍵詞】高職;會計;實踐性教學
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問題受到高度關注。實踐教學作為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實施效果直接關系到高職院校教育教學質量是否能夠有效提高、人才培養目標是否能夠順利實現。會計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管理學領域的具有學科,本身具有很強的實操性,對實踐性教學的需求更為迫切。
北京經貿職業學院會計專業是學校建設的重點專業,近些年歷屆招生人數維持在200至250人左右,約占全校招生總數的20%至30%,會計專業學生比重較大。通過會計專業教師團隊的共同努力,會計專業獲批了北京民辦教育發展促進項目及北京經貿職業學院配套項目、北京經貿職業學院院級重點專業建設項目支持,專業建設經費充裕。因此,本文結合北京經貿職業學院的實踐探索,對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性教學體系的建構進行了探討和分析。
一、服務于國家人才戰略需求
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指出,對于高職高專在校學生的培養,重點指導學生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具有較快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崗位需要的實際工作能力。《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規定,高等教育要進一步改變專業設置窄的狀況,拓寬業務范圍,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與訓練。《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也明確提出,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這些文件既是對近年來高職教育成果的總結,也對今后如何將高職教育辦強、辦好提出了明確的辦學思路。各高職院校能否抓住當前良好機遇,成為高等教育領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關鍵取決于能否真正辦出自己的特色,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馮江濤,2008)。在相關部門的一系列政策支持和指導下,北京經貿職業學院會計專業實踐性教學體系的建設正在深入進行,并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如多項重點專業建設項目、精品課程建設項目、教師教改課題等獲批立項,為會計專業的實踐性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二、優化人才培養方案
為進一步推進會計專業實踐性教學體系建設工作,我院會計專業教師積極利用課余時間赴南京、寧波、山西等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會計專業進行調研,撰寫調研報告,總結學習經驗。根據我院特點,及市場需求狀況,進一步明確了會計專業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的目標,完善實踐環節。目前,我院學生的特點是應變能力和靈活性較強,但自主學習的能力較弱,所以,會計專業實踐性教學的目標便是理論知識“夠用”,培養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感性認識,而實際操作“管用”,注重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就業優勢,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我院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實踐教學貫穿整個教學計劃,模塊實訓和綜合實訓相結合,課內實訓和校外實踐相結合。
2012年、2013年我院會計專業通過調研和分析,兩次優化培養目標,調整了教學計劃。根據培養目標指導,加大教學計劃中會計實操課程的比例和時間,優化實踐教學,將集中實訓和理論課程中的實訓環節納入到教學計劃,做好學大綱,各課程實訓的內容做到相互銜接。教學計劃中規劃,第一學年,在了解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基礎會計課內模塊實訓,為今后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第二學年,鼓勵學生利用假期對本專業進行社會調查,了解專業需求,并同時進行初級會計課內模塊實訓及企業經營模擬沙盤實訓。第三學年,進行手工模擬做賬,審計學、會計信息系統模塊實訓;之后,集中專業實習,包括ERP綜合實訓、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等內容。
三、創新課程內容和形式
我院會計專業實踐性教學體系建設的重點就是拓寬課程內容和形式。專業教師根據學院實際情況,及多年教學經驗的積累,將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實訓內容應用于實際教學中,強化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并且,為及時掌握市場需求和專業技能的新要求,會計專業還定期組織企業專家、注冊會計師,其他高職院校的教師定期進行研討,不斷充實和更新實訓內容。例如對學生進行的實訓,除了單獨的手工操作、計算機操作外,還應將二者相結合。以沙盤實訓和手工做賬為例,沙盤實訓在前,學生第一學期通過參與虛擬企業的運營管理,將六年的經營財務數據記錄下來,除了編制計算機財務報告之外,仍然以原來的小組為單位來完成手工賬,這樣可以避免直接給資料做賬的被動性和枯燥性。手工做賬綜合實訓中可以將學生劃分為一六到八個實訓小組,每個小組模擬一個公司的財務部門開展工作,小組內按崗位進行分工協作并定期進行崗位輪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沙盤模擬企業經營操作主要通過ERP沙盤操作軟件,加強對新生對會計專業管理模擬操作。社會實習和頂崗實習通過安排學生到華拓事務所等會計專業校外實習基地和星巴克等實習單位進行跟崗實習和頂崗實習,提高學生步入社會前的職業能力和素養。
四、培養“雙師型”教師
當前對于高職院校的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還要精通本專業的基本技能。學院同時也注重會計專業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我院對于會計專業的教師鼓勵實行雙證上崗,為教師獲取職業資格提供專項經費等各方面的支持和指導。尤其在教師擔任實踐性課程教學前,學院會安排教師其到企業或會計師事務所進行一段時間的實踐鍛煉。并鼓勵和資助教師掛職鍛煉,對取得會計師或高級會計師資格的教師,也制定了《北京經貿職業學院青年教師成長計劃》等相應獎勵政策。
我院也加強在職教師的會計理論繼續教育,更新知識,鼓勵和資助教師攻讀更高學位。同時,積極開展與北京農業職業學院等院校之間、校企之間的學術交流,促進教師知識水平的不斷提高。會計專業的很多實訓課程,我們盡可能聘請社會上的高級會計人才和其他相關專業人才來學院進行實踐性教學,或作為學院的客座教授或兼職教師,極大地優化我院會計專業的實踐性教學的效果,同時也充實了我院會計教育的師資隊伍。
五、科研促進發展
實踐性教學體系的建設同時也促進了專業教師科研成果的取得和教學能力的提高。為推進我院會計專業實踐性教學體系的構建,會計專業教師積極開展教學科研活動,以期實現以科研帶動專業建設、以科研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以科研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我院會計專業教師在促進專業實踐性教學體系構建的過程中,積極研究、申報相關項目,開展各種課題研究,取得了較為豐碩的科研成果。如我院于2011年獲得了北京民辦發展促進項目的會計重點專業建設的立項支持,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學研究課題立項以及《財務管理》精品課程建設等多個院級教研課題的立項支持。長期實踐與反思,理論學習與研究,課題研究被認為是教師提高業務素質的基本途徑。在教學研究和教學經驗的積累的基礎上,我院會計專業教師還參編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成本會計》、《財務管理》、《財務報表分析》等多部教材,公開發表了“高職會計專業‘校企合作’課程開發建設探索”、“以學生(下轉第197頁)(上接第193頁)為中心的會計專業教學改革設計”等多篇教研論文,既總結了教學成果、也進行了教學模式等問題的進一步探討,實現了科研促進教學,教學輔助科研的雙贏局面。
參考文獻:
[1]陳敏.淺析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性教學體系構成[J].新會計,2010(3).
[2]馮江濤.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性教學體系研究[J].財會通訊,2008(1).
[3]高凱麗,許鳳.獨立學院應用型會計人才培養的實踐性教學體系構建[J].財會教育,2011(30).
[4]王俊霞.崇文區職工大學會計實踐性教學體系的構建及應用研究[J].北京宣武紅旗業余大學學報,2011(1).
[5]袁詠平.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性教學體系構建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0(22).
關鍵詞 從業能力 會計專業 實踐教學 體系構建
會計作為社會熱門專業,選擇會計專業的大學生與日俱增,這也就造成會計行業業內競爭過于激烈。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會計專業要求學生在掌握基礎理論知識的前提下,具備扎實的實踐操作能力。如果會計專業學生在競爭上崗時實踐操作能力不強,則無法從眾多求職者中脫穎而出。因此,高校應當以從業能力作為教學設置的導向,從而構建起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競爭力。
一、構建高校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的必要性
(一)增強高校會計專業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不僅是會計專業學生,每個專業的畢業生在進入公司正式工作后,都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熟悉工作,其主要原因就是學生的實踐能力不夠強,無法與社會需求有效對接。并且,隨著會計行業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招聘企業招收人才的首要標準將會由畢業文憑轉變為實踐操作能力。實踐操作能力越強,學生越能得到招聘企業的重視,也能大大縮短熟悉工作崗位所需時間。構建高校會計實踐教學體系以社會對會計專業人才的實際需求作為教學標準,在日常的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了會計專業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二)增強學生理論運用能力
高校各個專業的教學設計大都相同,即在基礎年級進行理論教學,高年級主要進行實踐教學。這樣的教學安排考慮到學生專業學習的進度,讓學生在學習完理論知識后再完成實踐能力的提高。但在實際操作中卻體現為學生在提高實踐能力時已經遺忘了大部分專業理論知識。構建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有利于增強實踐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的比例,使學生得到更多將理論與實際結合的機會,夯實學生的專業知識基礎,為實踐能力的提高做好鋪墊。
(三)有利于將會計專業門類知識進行聯系
每個專業都有許多門類的知識需要學習,由于課時有限,教學資源安排較為困難,高校在進行教學時一般將門類知識分開。這種教學設計實屬無奈之舉,卻分割了學生的知識結構,對學生形成會計專業知識體系非常不利。構建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有利于學生在實踐中練習每個門類的知識解決問題,將每個門類的知識結構進行有效融合,加深了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二、從業能力導向下高校會計實踐教學的不足
(一)教學形式缺乏變通,教學手段落后
高校會計實踐教學需要緊跟時代需求進行創新,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但就目前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而言,教學形式單一落后,缺乏變通,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在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課堂上,教師一般通過會計手工模擬實驗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但學生僅憑記賬憑證填制、賬簿登記和會計報表編制等練習無法使自身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并且,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極少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導致某些教學內容講解不夠清楚。
(二)教學理論與實踐結合性較差
雖然會計專業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但不可忽視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對學生長遠發展的作用。高校在開設會計專業實踐課程時一般練習記賬憑證填制、賬簿登記和會計報表編制,在此過程中,教師忽視了將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過程。并且學生所用實踐課程教材內容較為單一,專業理論水平低。
(三)教師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教師的綜合素質直接決定高校會計專業的教學水平,也影響學生的專業水平。目前,高校會計專業教師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雖然大部分會計專業教師在理論水平上達到了教學需求,但他們的實踐經驗較少,未在企業崗位上經過鍛煉。只具備理論教學水平的教師是無法培養出實踐能力強的學生來的。
(四)校外實習效果甚微
會計專業實習是增強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學生接觸社會的首次嘗試,實習效果如何能夠檢驗出學生專業學習的成果如何。目前,高校資源有限,存在一部分學生需要自己聯系實習單位。這些實習單位在會計核算方面不夠規范,如果實習單位規模較小,學生更無法將自己所學應用出來。綜合學生實習情況反映,校外實習效果甚微。
三、高校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一)創新會計實踐教學方式
高校會計專業教師需要更新教學觀念,學習先進的教學思想。高校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的創新可以引入案例教學法和情景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能較好地將會計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選取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案例,引導學生剖析案例,最后進行總結,讓學生們進行實踐操作以加深理解。情景教學法則要求教師事先做好情景設計,在課堂上以企業為例讓學生臨時發揮,籌劃企業財務活動,在增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臨場應變能力。
(二)重視會計手工實驗教學
實現會計手工實驗教學的前提是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的實際需求,從會計專業各門類的專業知識中選取并編制成一本帶有手工實驗項目的指導書。課前,教師將指導書發放給學生,學生事先閱讀指導書,了解理論知識和實驗步驟,而后開展實驗并完成項目。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嚴格要求,使學生在完成每一個細節時都嚴格按照專業要求進行。
(三)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要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必須先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尤其是教師的實踐經驗。高校會計專業應當組織教師定期開展培訓,鼓勵教師走上工作崗位獲取大量實踐經驗。同時,高校之間可以加強會計專業教師的交流,讓教師分享優秀的實踐教學方法,普及到每一所高校的會計專業實踐教學中。最后,增強教師使用多媒體教學的能力,使教學設計多樣化。
(四)完善會計專業校內實習流程
因楦髦忠蛩氐撓跋歟會計專業實習取得的效果無法達到教學目標,高校可以考慮完善會計專業校內實習流程,以單位實習為輔。校內實習的第一部分為實驗室研究,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資料進行研究,請教師回答難點疑點。第二部分為實地調查,教師帶領學生到企業中進行現場參觀和考察,加深學生對會計社會實踐的了解,同時根據考察結果再次回答學生遇到的難點疑點。最后,要求學生根據實習過程提交實習報告。
四、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對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會越來越高。但同時,會計專業行業競爭壓力也會越來越大。高校以就業能力為導向構建會計實踐教學體系,一方面提高了高校會計專業的教學水平,另一方面增強了會計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競爭力。
(作者單位為內江師范學院學生處)
[作者簡介:周麗(1979―),女,湖南隆回人,本科,中級職稱,主要從事高校財務、財會、會計方面的管理及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 鄭連香.以從業能力為導向的會計專業手工賬實訓教學研究――以三明學院實訓問卷調查結果為例[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6(04):76-79.
[2] 徐靜.以從業能力為導向的“三軌三線”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現代婦女
(下),2013(11):91+102.
【關鍵詞】 實訓; 工學結合; 真實業務; 真實業務做實訓
早在2006年教育部16號文中就明確指出“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是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實驗、實訓、實習是三個關鍵環節。”“加強實訓、實習基地建設是高等職業院校改善辦學條件、彰顯辦學特色、提高教學質量的重點。”許多高職院校紛紛實行開放式辦學,學生走出學校,企業走入校園的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辦學,從而產生了工學交替的學習、生產過程,這為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學會技能搭建了很好的平臺,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有利于彌補校內實訓的不足,有利于克服學生厭學狀況,更有利于深化學校人才培養模式的革新。而作為高職院校中設置較為廣泛的會計專業,在這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對于實施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卻步履維艱。
一、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現狀及困境
專業的實訓環節基本上是在課堂上完成的,其內容是模擬企業的業務,完成所謂的綜合模擬實訓。它是在模擬的情景下完成模擬的業務,與真實企業環境下完成真實業務的工學結合有天壤之別,也難以體現高職人才培養的特色,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會計專業是較傳統的專業,有較完整的課程體系,也要求學生有較高的理論知識,教師觀念也比較傳統,對于實踐教學環節重視性不夠,積極性不高。
二是會計工作涉及企業的商業機密,若非聘任人員,一般人是不能接觸會計資料的,不要說短期性的具體操作了,更是加劇了臨時非單位員工的學生實踐難問題。
三是一般院校會計專業學生人數較多,而單位的需求量卻很少,要讓這么多學生人人都頂崗來滿足實踐的要求,顯然也是困難的,因此,多數院校就以校內模擬訓練為主,缺乏實戰訓練,純屬無難之舉。
這樣的結果,導致了會計專業學生畢業上崗時,連一張支票都不能完整填制,借貸記賬憑證看不懂,賬務處理無從下手,盡管理論上學得很多,也很高深,但與實際工作崗位對接度不高,這明顯不符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而會計專業學生恰恰要求有這樣的技能,因此,工學結合對會計專業實踐教學來說已經是迫在眉睫了。
二、會計專業工學結合實踐教學途徑
眾所周知,會計專業的工學結合與其他專業相比,確實有其困難性,但也不能以此為由不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完全照搬傳統的以純理論教學的模式,顯然不符合目前高職教學的方向。筆者認為針對會計專業的特殊性,工學結合可以從校內和校外分別建立實訓基地,開展實踐教學。
(一)校內真實業務做實訓
涉及到企業商業和財務秘密,為會計專業的工學結合設置了障礙,那么是否可以從學校自身出發,即利用學校財務部門的業務或引進企業進行工學結合的實踐教學呢?
1.部門聯合育人才
每所院校都有財務部門,既然外單位對學生有所顧忌,那么我們自己呢?既然是單位內部資源,彼此之間是比較熟悉的,便于溝通與實踐。寧波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與學院財務處的“真實業務做實訓,部門聯合育人才”的模式就是典型的事例,該校的財務處業務包括學校行政業務和十幾家三產公司的財務業務,這些資源為學生的實訓提供了保障,他們的具體做法是:
整合校內資源優勢,將會計專業的實訓中心與財務處合二為一,充分利用專業實訓中心的已有設施,將學院財務處業務與實訓中心相結合,財務處和實訓中心實現一體化運行。將學院財務處業務融入到學生的實訓中,從傳統的手工模擬操作到電腦操作,讓學生利用財務軟件在電腦上進行真賬真做,強化了學生實際技能操作,為學生的頂崗實習打下了扎實的基礎。通過合作達到:引進財務處的行政、企業財務業務,讓學生真賬實做,突破了會計專業生產性實訓難問題。目前已經將學院行政財務和寧波華業公司、寧波惠利服飾廠、后勤服務中心、寧波大港職業培訓中心、寧波惠利培訓學校等十幾家公司的財務業務均融入到專業的實訓中心,這些單位的出納、會計業務就是學生訓練的內容,做到在校內就能頂崗實習。雙方采取的合作方式是空間合為一處,學生來做業務,會計來做老師。
財務處將他們的真實業務和會計工作作為學生的實訓內容,雙方在合作中強化而不是削弱記賬技術、點鈔、阿拉伯數字書寫和財務軟件操作等傳統技能訓練。中心的會計人員的主要任務是指導學生進行出納和會計業務的操作,修正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的錯誤,使學生的賬務處理符合對外報賬的要求。通過真賬實做,使學生真正體會到什么是嚴謹,什么是仔細,什么是保守商業秘密等會計基本規范。
同時實行企業化的考核機制,在實訓中心,要結合工作任務和職業素養對學生進行考核,具體考核內容主要有三個部分:
(1)業務技能是否熟練:主要包括書寫規范、票據差錯率、票據作廢率、銀行退票率、記賬準確率、納稅計算、報表完成和會計檔案等。
(2)稽核及財務分析報告是否準確:通過頂崗實習,要求學生從中發現問題,對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或建議。其目的是不但要求學生會做,而且要求學生會寫。
(3)職業素養是否過硬:主要包括勞動紀律、工作態度、禮貌服務、與顧客溝通、服從意識和商業秘密等。
2.引進會計服務公司或會計師事務所
大家可能在許多高職院校看到過校中廠,即引進企業到學校的實訓中心,企業的生產過程就是學生的實訓過程,這就是工科專業的實習工廠,那么會計是否也可以這樣操作呢?答案是肯定的,學校提供場地、設備――既是公司又是實訓中心,讓會計服務公司或會計師事務所在實訓中心辦公,讓學生進入公司實訓,將公司的業務作為學生的實訓內容,由公司的會計工作人員指導學生的實訓,這種模式同樣可以起到會計專業學生真實業務做實訓的效果。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采用這種模式進行實訓已經有好幾年了,學生的實際技能得到了訓練,說明這種類似工科的校中公司模式同樣適用于會計專業。
(二)校外實訓基地實訓
上面提到的校內實訓模式使學生實際技能得到了訓練,改變了傳統的模擬實訓一統專業的現象,但學校里面畢竟不同于校外,缺少了真實的環境、真實的人際關系,所接觸到的還是以校內老師為主,學生還是感覺在學校里,相應的職業素養無法得到培養,因此,校外實訓基地的訓練,對提升會計專業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同樣是必不可少的。鑒于會計專業的特殊性,實訓基地可以建在會計服務公司、會計師事務所或大型企業,他們接納學生的量比較大,便于學生的學習訓練和學校的組織管理。
例如寧波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與寧波北侖金橋中小企業財會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橋公司)的合作就是典型一例。金橋公司是一家經寧波市北侖區財政局批準的專門從事會計的中介機構,公司面向制造業、商業商貿、服務業等多個行業提供記賬、財務輔導、咨詢、納稅申報、代辦工商注冊、稅務登記等相關證件和其他會計稅務事項,是目前北侖地區規模最大的專業會計記賬公司。
專業利用公司的業務優勢,與公司合作建立校外實訓公司,目標是依托金橋公司的業務,讓學生在企業實訓基地進行實踐,使其從感性上理解并掌握會計各崗位業務的主要過程和重要環節,具備從事會計工作的實際能力。實訓的基本要求是通過實訓項目的具體設計讓學生深入理解和扎實掌握會計各崗位的工作內容,熟知各項工作程序和操作步驟,進而培養學生在會計崗位工作過程中發現問題以及在出現問題時如何依據會計法規及企業實際進行處理的能力。做到上崗“零距離”,提高學生的崗位適應性。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各項實訓任務,做好實訓結果的記錄工作,及時整理總結,并完成實訓報告。
具體操作過程如下:
1.企業提供實訓場地,建立校外實訓課堂,校方出資金租賃;
2.由公司提供實訓教師和實訓內容,學校教師負責組織和管理,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訓練中,著重解決企業會計處理、納稅處理與申報、財務報表等環節的實訓;
3.在訓練基礎上,學生進入公司操作層面進行輪崗實訓,由公司會計人員指導,幾個學生負責一個企業的會計核算,包括制單、記賬、成本核算、報表及納稅申報、會計檔案等環節,做到在真實環境下進行真實業務的訓練;
4.考核以企業為主,校內指導老師負責起草考核制度、記錄和匯總學生考核成績的工作。
當然與大型企業或會計師事務所的合作也是一條行之有效的工學結合途徑。如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與系統內的商業集團公司合作讓學生進行輪崗實訓,每年能解決幾百學生的工學結合實訓。
三、會計專業工學結合實踐教學的啟示
由于專業的特殊性,使得本專業的工學結合與工科類專業相比,還是落后許多,但作為高職類的會計專業,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也應堅持和發展的,這就是高職特色。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有以下幾點啟示與大家共勉。
(一)教師教學觀念要轉變
因為會計專業是有成熟的系統的課程體系,而且會計專業的理論教學相比其他專業而言尤為重要,在教師的觀念中傳統教室就是我的陣地,其他事情與我無關,要把理論課轉化為實訓課,并且要從傳統課堂中轉移到企業課堂中來,接受不了,都認為自己的課是怎么地重要,不可能變化,造成了許多院校總有種種理由說明會計專業不可能實行工學結合育人模式,因此推進工作相當緩慢。這不僅不符合高職的教學要求,也不符合專業本身的技能要求。大家知道會計專業不但要有理論,而且也要有熟練的操作技能,這樣才能盡快上崗,而技能的訓練要通過實踐才能獲得,這實際上是在課程體系中對實踐教學部分的深化,所以工學結合在會計專業的開展是十分必要的。
(二)雙師隊伍的建設
通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專業可以聘請到大批的兼職教師,讓有豐富實際工作經驗的會計師們成為學生的實訓教師,在傳授學生的技能時會計師們的自身素質也能得到提高,使自己的工作經驗得到理論提升。而學校的專業老師也能通過實習單位獲取實踐知識,以豐富自己的理論課堂,這種雙師隊伍的建設是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發展要求。
(三)通過實踐訓練學生收獲頗豐
平時在課堂里學的“會計工作要做到嚴謹、細致”,學生在憑證的審核、票據的填制中深深地體會到了。如數據的復核,不像平時的作業,錯了可以更正,憑證數據復核不準,可能會造成貨幣資金的直接流失,是工作的差錯,這就要嚴謹、細致;還有會計職業道德要求保守商業秘密,只有接觸到實際的財務數據,學生才會認識到什么是商業秘密,體會什么樣的話不能在大庭廣眾之下講。工學結合不但訓練了學生的專業技能,更是培養了學生的職業素養。
(四)校企合作,要做到雙方合作共贏
合作共贏的合作才會長效,如工科類專業的學生通過工學結合,或多或少能為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同時老師也能為企業解決些技術問題,而會計專業呢,不但不能為企業創造價值,而且還會加重他們的工作量,會計人員的工作環境惡化,工作壓力陡增,甚至還會培養潛在的競爭對手等,那么企業與學校的合作,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么呢?筆者認為必要的經費支持是基礎,然后學校能為企業的發展創造條件,包括通過學校擴大企業的知名度、為企業管理提供服務提升其在業內的競爭力、培訓企業員工等。
高職院校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生產、管理一線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技能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培養學生技能的有效途徑,會計專業也是如此。通過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使學生邊學習會計理論知識,邊到企業頂崗實習訓練,即邊學邊做,使得學生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盡可能縮短與實際工作的距離,利于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真正地與實際崗位緊密結合;能幫助學生獲得實踐經驗,提高實際工作能力,使畢業生迅速向會計職業人的轉變,培養良好的會計職業素養。推進教學改革,建立工學結合的課程體系,利于高職教學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利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高技能人才培養計劃的實施;能轉變老師的觀念,主動承擔實踐教學任務,加強雙師團隊建設。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計專業工學結合之路會越走越寬廣。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Z].2006.
關鍵詞 教學改革 案例教學 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F230-4 文獻標識碼:A
會計專業是一門具有較強應用性和實踐性的學科,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會計課程的教授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即在學生學習會計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的同時,還必須密切聯系實踐,注重實際的應用。
1我國目前的會計教育工作在這方面卻存在著很大的不足
(1)會計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滯后,教師主講的傳統單一模式未能根本改變,多媒體、情景模擬教學、遠程教學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尚未充分運用。重理論,輕實踐,重記憶,輕創新。理論教學環節缺乏趣味性、效率性,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學校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的手段比較單一。
(2)教材老化,實用性不強。多年來會計專業教材沒有實質性的改變,而國內的會計具體準則卻不斷出臺和更新。以前所使用的教材結構體系缺乏理論依據和邏輯性,這樣的教材體系使學生很難理解各種會計處理背后的內在規律。
(3)很多學校不愿意花費財力、物力進行教學基地建設,不能滿足會計學生對專業知識實踐的需求,導致教學質量降低。同時,學校也沒有給學生創造到企業中去實踐的機會,勢必會對實踐環節較為生疏。
2解決會計課堂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問題的有效途徑
2.1在教學中應注重會計案例教學
會計案例教學是在注重理論教學環節的基礎上,加入實踐教學環節,以會計案例為線索,在課堂理論教學的啟示下,使學生自覺地進入會計與理財工作的現場,變學生被動聽課的過程為積極思維、主動實踐的過程,因此,它是一種有效的啟發式會計教學方法。在會計專業中實施案例教學法,不僅能夠調動課堂氣氛,而且還能改變學生所學理論知識的條塊分割狀態,使相關課程內容相互滲透,將所學理論知識融會貫通于會計理財實際工作。
沒有好的案例,案例教學就無從談起。因此應建立會計專業教學案例庫,收集盡可能多的案例供教師和學生使用。收集的案例可以來自每位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自己提煉出的案例,也可以是親自到企業實際考察獲取的案例,還可以是從與會計從業人員進行溝通交流中獲取案例。教學案例庫還需要定期進行更新和改進。
在進行案例教學時應打破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課堂教學模式,將課堂的主體變為學生。以學生的獨立思考,互相討論,共同配合為主,以教師的引導和啟發為輔,讓學生進入“角色”真正感受到工作的嚴肅與壓力。在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廣泛、充分的討論后,案例教學還需要每位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寫出案例分析報告,全面分析自己在案例教學中的所思所想,做出總結,加深理解。
2.2在教學外應完善校內實訓內容的安排
靈活安排校內實訓時間。對于校內實訓,應該貫穿專業主干課程的始終,進一步鞏固理論知識的學習。各門專業主干課程均應開設相應的實訓,包括財務會計、財務管理、審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會計單證填制、稅務會計、財務分析等。通過進入實驗室,提高學生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和動手的能力。而且建議靈活安排實訓的時間,不一定所有的實訓都要在理論課上完之后才進行,可以把實訓課和理論課穿插在一起,把技術操作性或實務性較強的內容從傳統的理論課程中分離出來,專門放在實訓中進行學習,通過具體、形象、生動的演示和實踐操作,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和技能的理解、掌握和運用。
2.3注重校外實習地點的選取
現在各個院校都與多家不同類型的單位聯系建立了校外實習基地。院校可以根據學生的意愿,并結合實習基地的需要,由院校出面聯系,統一安排學生進入這些基地進行實習。
由于會計專業的特殊性,很多單位的會計資料都具有保密性。很多學校雖然為學生選取了實習地點,但大多數的學生進入實習地點后卻很難接觸到實際的會計流程。所以學校在選取實習基地時應充分考慮到會計專業的這一特殊性,與實習單位應做好充分的溝通,甚至于要提前簽訂相關協議。
由于會計崗位本身能容納的人員也很有限,為了提高會計實習的效率,學校也應更多地考慮實習單位的需求,每次派出的會計專業的實習學生數量不宜過多。可以通過增加實習單位數量,減少每個實習單位實習人數的方法有效提高實習質量。
2.4改變目前單一的閉卷考試方式
制定與各實踐環節相配套的成績評定辦法,將理論考核與技能考核相結合,過程考核與綜合考核相結合,自始至終將考核的重心傾向于職業能力,以此來強化學生的從業能力,提高他們的就業競爭能力。
參考文獻
[1] 李惠珍,鄔慶蓮.淺談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改革[J].職業時空,2010,06(5).
[2] 楊秀.會計專業實施案例式教學研究[J].管理與財富,2008(10).
關鍵詞: 高職會計專業 實習形式 比較
一、會計專業實踐課程現狀概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高教部頒布16號文件的精神,要針對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特點,將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性,教育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提高學習能力,學會交流溝通和團隊協作,提高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等,作為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目標。為實現這個目標,各高職院校也在不斷地改革創新本專業的實習實訓課程的教學,優化整合各種資源,構建新的教學模式,形成專業特色。對會計專業而言,會計崗位對高職層次人才的需求也愈來愈注重其學習能力、實際應用能力和未來發展潛能,為此各高職院校以就業為導向,結合十六號文精神,從會計工作崗位需求出發,加大了對會計實習實訓課程的改革力度,構建相應的基于會計工作流程為線索的實習實訓課程體系,增加模擬的仿真性,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從課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著手深化實踐課程的改革。
因此,在社會需求和國家政策的鼓勵下,會計專業的實習實訓課程較以前相比有了大幅度的進步,實訓項目、實習環境更為逼真,運用計算機模擬技術則讓實習實訓效率大為提高,而實習形式這一實習內涵的載體所帶來的實習效果則各不相同,每種都各有特點和利弊。隨著實習形式的多元化,會計專業應如何選擇或組合不同的實習形式,揚長避短,也應該是設置和改革會計實習實訓課程應該考慮的內容之一。
二、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習形式比較
(一)會計實習形式的分類
1.按照實習場所分為校內實習和校外實習。
校內實習一般以學校現有的硬件資源和師資力量,模擬現實工作環境及工作崗位需求,利用教師積累的實操經驗和理論知識,通過適當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習會計實際操作知識,并及時指導評判,對學生能力按照教學要求進行打分評估;校外實習則是利用社會資源,如建立實習基地、簽訂崗位培訓合同等,讓學生走出學校課堂,到真實的工作崗位中開展專業實習活動,真正接觸實際工作中遇到的業務并能按照專業要求進行處理。
2.按照實習內容劃分可分為基礎會計實習、會計崗位模擬實習和頂崗實習。
基礎會計實習,主要讓會計專業的學生在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對會計工作基本原理及方法在實際中運用有初步的認識,是對理論知識第一次實際操作的學習,主要為對會計憑證的認知、簡單業務的處理核算等,一般為校內手工模擬實踐,安排在入學第一年,學完專業基礎課程后進行。
會計崗位模擬實習相對基礎會計實習來說,是一個更高層次的實習形式。該形式一般通過各類企事業單位的會計實體的真實或模擬資料,按照會計核算工作流程進行設計,學生獨立或按照會計工作分工進行分組實習,可以選擇手工或電算化模擬實習,主要是模擬真實工作崗位一到兩個月完整的賬務處理流程,教師指導和幫助學生學習更多的工作經驗和工作技巧,將在校所學的會計綜合知識轉化成實踐能力,同時提高靈活處理問題、團隊合作等其他能力的必修課程,一般安排在畢業前的一個學期進行實訓,學完所有專業必修課程之后進行。
頂崗實習是在學生畢業前一個學期,學生直接參與到真實的工作崗位中,將在校所學知識真正轉化為實際工作能力,為參加就業積累一定的專業經驗和社會經驗,接受社會的第一次評價和檢查。頂崗實習通常作為學生的畢業實習,按照教學計劃進行考核評價。這三種實習形式實際上是一種漸進式的訓練,各高校目前普遍采用的實習體系。
3.按照實習組織形式分為松散式實訓、培訓式合作實訓和引進式實訓。
松散式實訓形式。這種實訓形式最大的特點是不固定,即實訓企業不固定、實訓時間不固定,企業、學校不受固定的約束。一般可以作為一年級學生認知實習,對社會企事業單位的人員分工、部門合作、生產工作流程有感性認識,作為專業入門,實習單位規模不用很大,各種類型的單位都可以考慮合作。
培訓式合作形式是有固定的實訓單位和場所、有固定的實訓時間針對真實的經濟業務處理進行培訓,培訓單位可以和學校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比如記賬公司、會計師事務所。這類單位可以接收數量較多、流動性較強的人員,因此每學年定期地輸送學生做專業實習和針對性培訓能使學校和企業雙方達到共贏。
引進式合作形式。這種方式是將企業引入校園內,學校免費為企業提供辦公場地,企業只需要投入設備和人員即可,但前提條件是為學生和教師提供實訓的機會。
(二)高職會計專業各類實習形式利弊
1.校內外實習利弊比較。
縱觀上述目前高職院校普遍采用的實習形式,不難發現,在校內開展的實習實訓課程都經過教師的研究探索,合理安排,富于引導性。教師按照學生認知規律授課指導,按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學進度安排訓練,學生容易上手,學生的學習信息也能較快地反映給教師,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補充和指導;而校內實習的優勢還體現在各種多媒體技術、教學資源能更好地進行輔、拓展性的教學,如用電子計算機模擬會計實習操作,大大降低了紙張、耗材成本,學生更快捷直觀地進行模擬操作,效率更高。但是,無論校內實習實訓環境仿真程度有多高,技術設備有多完善,仍然難以達到真實工作環境下進行會計工作所能帶來的訓練效果,校外實習不論是通過哪種形式開展,都能使學生獲得更多的鍛煉,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特別是對于專業技能提高是非常有效的辦法。除此之外,溝通能力、協作能力、學習能力等其他素質也能得到快速提高,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也在積極加強校外實訓基地的培育。但由于各單位對財務信息的保密程度、正確程度要求較高,對業務的熟練、靈活處理能力,人脈關系、經驗的累積和利用也是各單位對財務工作人員的要求,而學生恰好缺乏實際經驗,視野不開闊且只作為實習,工作時間短甚至不固定,所以能夠讓學生參與實際工作短期實習的單位少之又少,這是目前各高校拓展校外實訓基地、進行工學結合的難點之一。
2.基礎實習、會計崗位實習和頂崗實習的利弊比較。
這三種實習形式主要是實習內容或實習對象的區別。基礎實習重在訓練學生的基礎知識,通過校內教師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將會計業務操作規范、賬務處理程序、憑證賬冊填制基本規則等一一展示或演示給學生,逐步細致地指導學生訓練,這樣有助于剛入門的學生掌握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會計崗位實習課程的仿真程度高于基礎實習,最大特點是基于會計工作流程進行模擬崗位分工。此時需要學生幾乎將整個專業知識運用到模擬實踐中。教師要幫助學生理解會計工作的整體性和各個環節的銜接過程,教師授課方式應更為靈活,以學生動手為主導,教師可采取任務驅動、模塊化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自主訓練。教師起引領、啟發、總結作用。頂崗實習則完全讓學生將所有專業知識運用到真實環境中,教師不再時時指導解答,完全由學生主動向實習崗位學習,教師只起監督輔助評價作用,其仿真度最高。基礎實習與會計崗位實習基本仍在校園內進行,學生接受信息的來源仍是教師,獨立思考、舉一反三能力難以培養,對除會計外其他相關部門,如銀行、稅務、工商的業務辦理難以實習訓練。頂崗實習則是實習單位的數量難以滿足高校學生的實習需要。
3.各類實習組織形式的利弊比較。
松散式實習是相比之下較為容易達成的一種校外實習方式,主要提供給學生感性認識,比校內的認知實驗室效果更好。若選擇的是生產企業,則與目前會計教學選擇的核算企業性質相同,學生通過參觀生產流程、單據交接、實務盤點等項目,對于會計憑證傳遞、工作程序能很好地形成整體性直觀認識,為財務會計,尤其是成本會計的學習打好基礎。另一方面,由于實習單位只需提供參觀服務,不會涉及太多財務資料,更不會讓學生動手操作,耗時更短一天或半天,因此愿意提供該項服務的企事業單位比較多。但這樣的實習形式不夠深入,學生對專業只有輪廓性了解。培訓合作式與引進合作式是校外實習場所建立的最好方式,不但學生可以定期地參與實踐,教師也可以參與實踐,從而提高自身的實踐教學水平。但這兩種方式需要學校提供給企業較大的獲益機會,與企業的合作要比較深入,單靠教師或學校個體力量完成有一定困難。
三、高職實習形式的選擇和構建
從上述的實習形式利弊比較來看,每種實習形式都有其優勢與弊端,實際上這些實習形式都能相互融合或遞進延伸,都不能單獨選擇某一種而擯棄另一種,否則構建出的實習體系或實習模式將不全面或存在局限性。結合教育部十六號文關于實習實訓基地建設這方面的內容來看,會計專業的理論課程或校內模擬實驗實訓課程在各位教師多年的不斷努力探索與嘗試之下,已經形成了教學方法靈活、教學環節嚴謹、教學手段多樣的較為成熟的校內實習課程模式。而如何加大建設校外實習實訓基地,以及構建后帶來怎樣的效果,已逐漸成為會計實習實訓課程思考和改革的重點。
通過上述分析,與各企事業單位建立共贏的實習實訓基地,由于會計行業的特殊性很難增加其數量,更不用說保證其質量。要克服這個問題,應該先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學校應組織開展對相關單位的調研,找出校企合作的共贏點,建立合作的第一步。校企合作的共贏點可從場地、師資共享、學生服務、投資辦校園企業等方面考慮。學校需發掘自身現有的優勢和可持續發展的優勢,并且加大力度擴大其優勢,保持對合作企業長期穩定的吸引。第二,結合不同實習組織形式的特點擴大不同的校外合作企業,不斷創新實習組織形式,有側重點地深化合作中心。第三,加大學校宣傳力度,依靠政府力量從政策和財政上取得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的保證。第四,加強校外實習過程的監控和管理,制定合理而嚴格的實習計劃,從事前、事中、事后保證學生在校外實習基地的實訓順利并按計劃進行,從而確保實習實訓的最終效果,保持校企雙方的信心。
參考文獻:
[1]王冬梅,薛豪詳.高職高專院校會計專業教學實習模式探討.經濟研究導刊,2009,(9).
[2]張小紅.破解校外實訓基地建設難題.會計之友,2009,(22).
[3]廖聯凱,洪葒.高校會計專業實習體系思考.財會通訊,2009,(1).
關鍵詞:財務會計;崗位導向;問題;改革策略
我國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培養了大批優秀的高級職業人才,有力地推動了社會的發展進步。但目前,高職院校的專業課程教育還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與崗位職務聯系不夠緊密,因此,基于崗位導向對高職專業課程教學進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一、《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陳舊落后
目前,財務會計專業教育存在的一個較為嚴重的問題的教學內容陳舊落后的問題。教材內容已經形成了固定的體系,相關內容很多年來沒有變化,內容的理論性強,多是對會計實務的理論闡述,實踐性不足,尤其是財務會計專業教育內容與企業崗位工作實踐聯系不夠緊密,專業內容設置不能反映企業真實的崗位工作狀況。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相關財務經濟業務就不能產生一種真實感,這樣,既不利于學生專業理論知識的有效掌握,也不利于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這種情況下,高職會計人才培養目標很難實現。
(二)教學方法落后
傳統的財務會計教育存在著教學方法落后的情況,在課堂上,教師按照財務會計專業的課程內容設置結構進行理論講解,學生被動地進行聽講記憶。這種模式下,學生對經濟業務缺乏最基本的感性認識,學生很難真正理解掌握相關會計知識與實際會計工作技能,也很難培養其職業判斷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學生學了很多理論知識,但由于缺乏應用的過程,學生在今后走向工作崗位后,依然不明白知識應該如何應用于實踐。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感覺財務會計專業課程教育是枯燥的,是乏味的,學生也會產生很強烈的理論學習的畏難心理,學生學習動力不足。這樣,學生的會計職業素養和能力很難得到有效的培養。
(三)實訓教學效果不理想
會計專業的實踐性很強,也只有在實踐活動中,學生才能對會計了理論及技能進行充分的了解和把握。但目前,高職的財務會計專業教育存在著實訓教學效果不理想的問題。會計崗位工作保密性較強,一般情況下,學校很難統一安排學生到企業中進行頂崗實習,很難安排學生參加行之有效的實習活動。這樣,在很大程度上就制約了學生實踐能力和素養的培養。
二、基于崗位導向的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一)基于崗位工作過程對教學內容進行設計
傳統財務會計專業教育內容落后、陳舊,這不利于現代高素養會計人才的有效培養,因此,需要基于崗位工作過程對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內容進行重新設計,以保障教育的效果。學校可以組織相關專業教師基于財務會計崗位工作過程自編實用性強的教材和講義,能夠打破傳統學科體系的限制,在調研企業財務部門崗位職業需要的基礎上,進行課程內容的重新設置與安排。新的教學內容需要按照會計工作過程進行結構的設置,可以根據出納崗位、結算崗位、存貨崗位、財產資源管理崗位、資金核算崗位等不同崗位的需要,進行內容設置。能夠將工作任務與教學內容進行有效地聯系,將財務會計理論內容與技能實踐進行有效的融合。還可以基于工作過程設置不同的崗位任務,通過引導學生完成任務,達到使學生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的教學目的。通過這種教學內容的改革設置,能夠保障教學的質量,學生在畢業后,也能夠立馬勝任工作崗位,發揮崗位作用。
(二)基于崗位導向加強教學方法的創新
基于崗位導向加強教學方法的改革是保障財務會計專業教育效果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財務會計專業教師要能夠結合財務會計課程特點,結合學生實踐技能培養的需要靈活創新教學方法,以提升教學質量。具體而言,在財務會計專業教育適用于多種教學方法,比如,案例分析法、課堂討論法、崗位角色扮演法、行動導向法、多媒體教學法等,教師可以根據具體教學內容的需要,靈活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比如,崗位角色扮演法。在應用這種教學方法時,教師需要基于崗位業務的需要為學生分配不同的角色,例如,設置出納、往來賬目的結算、工資核算、費用核算等角色,在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每個學生在工作中的得失體會都會非常深刻。在角色扮演中,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利用相關會計知識及技能,完成角色任務,學生對相關知識及技能的理解和應用效果會更好。在學生體驗角色之后,教師引導學生談體會,并對學生的角色扮演情況進行評價,以促進學生能夠不斷完善自己的崗位技能。再比如,案例分析發,應用這種教學方法目的是為了提升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利用這種方式開展教學活動,教師需要基于教學內容進行案例設置,把案例準備好,然后,在課堂上,把案例活動任務布置下去,使學生能夠通過合作分析討論的方式解決案例中所設計的問題,完成案例任務。最后,教師進行總結概括。通過這種方法,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合作能力都可以得到顯著的提升。
(三)加強實踐教學
財務會計專業教育必須要突出實踐教學才能保障教學的效果。因此,在教育過程中,作為學校要加強與企業的聯系,能夠盡量為學生提供到企業中進行實踐實習的機會。另外,針對企業不愿意接受實習生,不愿讓實習生接觸到核心會計業務的情況,學校需要加強校內實訓室的建設工作。通過校內實訓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實踐實訓能力。在實訓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實驗室中,模擬會計工作場景,為學生創設出一種較為真實的工作氛圍。然后,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分工開展財務活動任務,通過這種實踐,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同時提升學生的敬業精神。不僅如此,學校也可以與企業簽訂相關保密協議,承當企業的一些會計業務,通過這種方式,為學生提供在校內進行實習的機會,這樣有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總之,財務會計專業教育必須要能夠基于崗位導向進行創新改革,這樣,才能解決傳統會計專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才能打破傳統教育模式,使學生在動手動腦過程中,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有效地掌握相關會計專業的知識技能,實現高素養會計人才的有效培養,促進高職會計專業教育的深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竹云.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院校會計崗位實務課程改革探討[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2(07)
關鍵詞:獨立學院;會計專業實習;實踐教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6-0301-02
一、獨立學院實踐教學的定位
獨立學院是中國2002年按照新機制、新模式在原來大學二級學院基礎上創建的一種新型的辦學模式,是高等教育大眾化條件下的新事物。2008年2月,教育部出臺26號令《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明確了獨立學院未來的發展方向。截至2010年3月25日,全國共有獨立學院322所,在校生超過100萬人。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將獨立學院定位為三類本科,培養有理論、懂管理、實踐應用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是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的定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關鍵因素就是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畢業生的職業能力和崗位能力是社會對一個學校的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評估的核心指標。社會的需要是獨立學院發展的力量源泉,要培養出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必須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學的研究,重視和加強對實踐教學的管理和指導,正確認識實踐教學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擺正理論知識與專業能力培養之間的關系,積極探索實踐教學的方法與途徑,構建具有獨立學院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
二、市場對會計人才素質的要求
從會計專業人才近年就業情況來看,用人單位一般都比較青睞有工作經驗的會計人才,因此招聘時要求數年的工作經驗,換句話說要求應聘者無須上崗培訓就立即能夠為單位帶來經濟效益,事實上,這是市場經濟下的今天企業作為經濟人的必然選擇。然而目前中國多數院校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經濟、管理、財會等方面的專業基礎知識,掌握會計基本理論和應用技能,熟悉會計專業英語和計算機操作技術,具備較強實踐能力,能在各類企事業單位和社會中介機構、機關團體從事各種財務會計工作的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
考察上述情況可以發現,目前中國大多數學校會計專業仍然側重理論培養而對學生的實踐和動手能力重視不夠,這種目標模式事實上已經很難適應新形勢對會計人才的要求。根據國家教委提出的“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的培養要求,本科會計教育應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的應用型人才。學生應具備實用性、創新性、通用性和外向性的素質特征。其中實用性即所學知識用于實際工作的能力應成為會計專業學生必須首先具備的能力,相應也應成為會計專業教學首要的或基本的目標。而提高實際工作能力需要會計專業教育和教學內容必須緊扣社會實際需求,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強化實踐性教學,這樣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所需的會計人才[2]。
三、構建獨立學院特色的會計實踐教學體系
根據中國會計專業實踐教學中的問題,結合獨立學院的培養特色,我院采取了增加實踐教學課時,每學期從理教課時中取出3周作為實踐教學環節,第7學期用整個學期進行專業綜合實訓,構成了培養有獨立學院特色的會計實踐教學體系。
1.專業認識實習。專業認識是獨立學院學生進入專業、了解專業,為以后專業學習進行鋪墊的關鍵環節,其結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專業的認同感和熱情。為達到實習的最佳效果,我院會計學專業經過精心安排和經驗總結,采用了“專業導論+專業資料查詢分析+小組討論發言+基礎常識”的模式。新生入學第一周,就針對還在軍訓的學生進行兩個課時的專業教育,使之了解我院會計專業的培訓方案、三類人才培養模式、開設的專業相關課程、專業稱職證書等。經過一學期《初級會計學》的學習,為了使學生后續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教學工作的展開,在專業認識實習中增加了會計基礎常識這一個重要環節,主要是指導學生認識諸如各種支票、增值稅專用發票等外來原始憑證并掌握如何填寫,熟悉常用的自制原始憑證的種類、編制要求和常設項目,熟悉各類賬簿各類及其各自的作用。專業資料查詢的內容有:專業特色及定位、行業狀況、法規變革、各種會計相關證書的考試、就業趨向、考研定位、會計典型案例分析等。學生自由結合組隊,按實習內容分模塊收集資料,在規定的時間每組派代表發言,陳述本組相關內容的觀點,指導教師當場點評并給予成績,該成績作為平時成績的依據。實習結束時每人上交一份手寫實習報告,寫出心得體會。學生通過收集、整理、分析資料,學生準備了大量的發言稿件及獲取了豐富的專業相關知識的準備,為后續的專業課程的學習樹立了信心,堅定了未來學習、就業的方向。
2.會計崗位模擬實訓。《會計崗位模擬實訓》是會計學專業一年級學生必修課,是學生接受會計實驗的第一步,學生主要掌握原始憑證的審核、記賬憑證的填制和審核、賬簿的登記、對賬及結賬、更正錯誤、試算平衡、編制簡單的會計報表等會計基本的實務工作。實習的任務是通過課程設計實習,結合剛學過的《初級會計學課程》,了解會計實務工作程序,掌握實際操作方式和方法,初步培養學生會計核算的能力,為今后學習專業知識打下一定的感性認識基礎;培養學生的務實敬業精神和堅持原則、嚴謹認真、刻苦鉆研的工作作風;加強基本技能的練習,使學生熟悉財會部門各崗位之間以及與其他職能部門、不同單位之間的聯系。
3.會計電算化模擬實訓。通過《會計電算化模擬實訓》,了解會計電算化在實務中的具體應用;掌握會計電算化專業軟件的操作方法。以《會計崗位模擬實訓》中的資料為建賬資料,利用財務軟件實現手工賬的業務,并與手工賬實訓流程進行對比,使學生在加深對整個會計核算流程掌握的同時,進一步了解和體會實現會計電算化的意義,使學生對電算化的優缺點有一直觀的認識。在掌握用友ERP-U8財務軟件的基本操作的同時,還能夠處理會計核算工作中常見的問題為,以能夠獨立操作該軟件系統為最終目標。
4.ERP沙盤模擬實訓。在實訓模擬中學習和認識ERP沙盤及其在企業運營中的重要性,了解真實企業的運營過程。通過模擬企業經營運作全過程,直探經營本質,要求學生根據現代企業管理知識對企業經營和未來市場環境變化,分別做出發展戰略、生產、產品研發、營銷等方面的決策,提高學生的綜合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能力,為學生將來選擇就業崗位提供一定基本知識。
5.會計手工賬綜合實訓。實際工作中的經濟業務是綜合的、全面的,在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時,使他們能夠勝任實際工作單位的所有會計工作。會計手工賬綜合實訓是在《中級財務會計》課程完成后的實踐,主要是配合會計教學的需要,從進行一些簡單的會計業務操作,到綜合運用所學的會計學、稅法等知識,在校內實驗室里進行成本核算、納稅申報表的填寫、財務報告的分析等,通過對企業的會計實務進行模擬練習,既可扎扎實實掌握會計實務課程的各個知識點,又有助于學生對該課程體系的理解,從而建立起該課程的完整性、系統性及科學性。
6.網絡創業實訓。《網絡創業實訓》是為培養創業型人才模式而設置的實訓環節,是培養與提升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實訓。通過本實訓,目的是將學生培養成具有復合型特征的、高技能的創新創業人才,使學生能適應現代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實訓的宗旨在于:將必要的理論知識融入到相關的項目中去,以項目任務為驅動,以學生動手實踐完成項目任務為過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行動能力為目標,以阿里巴巴淘寶網為電子商務創新創業的平臺,為學生提供了網絡營銷與創新創業一流的全真的實訓環境。
7.財稅會計綜合設計。財稅會計綜合設計是我院從2008級才開始試點進行的實踐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具體實訓內容為:選擇一家一般納稅人的制造企業的3個月的業務進行會計業務處理,每人為一個單位,用12周的時間,分別對該企業的業務進行會計綜合處理、會計信息系統實訓、納稅申報、納稅籌劃、公司財務報告分析等工作,使學生掌握會計各個崗位在企業的具體任務。之后是為期4周的企業崗位實習。
8.畢業實習。雖然在模擬情況下進行了綜合設計的實習,但模擬的結果畢竟與現實的工作環境有一定的差距。為彌補模擬實習和實地實習相比在某些方面的不足,進一步增強學生對實際工作的了解,使學生的實踐技能充分達到勝任會計工作的程度,在畢業學年共安排8周的時間,赴校外進行全方位會計實務實習。積極利用企業資源,在畢業班中開展三方人才定制培養,直接為企業輸送人才,促進學生就業。
四、展望
一個地區的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和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水平,取決于該地區實踐教學目標和人才培養模式的調整程度。中國教育文化的傳統、社會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功利性期望、教育體系的不完善、教師與學生的素質不高等多種因素制約著實踐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實施。解決這些問題,將是一項較為長期的工程,需要各界的共同努力。特別是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實訓基地真正落到實處,其方法和模式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和總結。此外,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就業形勢的變化、外部企業資源平臺的擴展,我院所構建的實踐教學體系還需在以后的實踐教學進程中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 博迪.從實踐教學環節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
[2] 陳玉榮.應用型會計本科人才培養目標與模式研究[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7,(6).
[3] 齊偉超.以從業能力為導向的會計實驗教學體系改革研究[J].職業時空,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