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鈴兒響叮當歌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以特殊的音樂背景,進行審美教育的融入,以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
在教《蟲兒飛》這首歌曲時,“黑黑的天空低垂,蟲兒飛,蟲兒飛,蟲兒飛,蟲兒飛,你在思念誰,天上的星星流淚,地上的玫瑰枯萎,冷風吹,冷風吹,只要有你陪”,首先教師對這首歌的故事背景進行講述。從歌詞來看,《蟲兒飛》這首歌是關于愛情的,可以看到歌詞中多次重復了一種孤獨的憂傷美,黑黑的夜晚是寂靜也是凄美的,玫瑰也枯萎,環境如此凄涼,但是蟲兒一直飛。用蟲兒獨自到處飛去尋找一份真摯的愛情來表達蟲對愛情的渴望。冷風吹,在這寒冷的夜晚,蟲兒孤獨地尋找,鍥而不舍,這是一幅執著而美妙的畫面。這時教師可以將這個畫面用多媒體展現出來。其實蟲兒在本質上是無情的,但是人是有情的,因此作者將自己的感情寄托在蟲兒身上,當蟲兒飛的時候便帶上了人的主觀感彩,就有了尋找溫暖的含義。歌詞多次出現了“天荒地老”的畫面(此處以動態視頻展現),以表達一種凄涼寂寞的感調,與美妙溫暖的愛情進行對比。用童聲的柔和來表現這首歌的溫婉情緒。童聲又是輕緩有序地,表達蟲兒在尋找愛情時的耐心,細心與用心。同時童聲又帶有純真,以表現蟲兒對愛情的真摯。整首歌曲都以視頻的形式展現出來,當看完之后學生對于這樣美好的畫面充滿無限的遐想。而小動物恰恰是生活中無處不在的。音樂寄托的是人的情感,而人將自身的情感轉化到動物身上,利用動物來表達這種情緒。學生在這種方式進行音樂的學習,在感同身受的同時,又會對生活充滿熱愛,是一種美的享受。
二、利用音樂之間的對比,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提升學生的賞析能力
小學生正處于成長階段,對于音樂的學習是很快的。但是他們對于音樂的賞析能力卻需要教師進行引導才能正確判斷出來,讓他們對不同的音樂有正確的認識。下面以《采蘑菇的小姑娘》和《踏雪尋梅》這兩首歌為例,進行對比分析歌曲中所表達的內涵。《采蘑菇的小姑娘》這首歌,首先初步聽歌的時候可以判斷這是一首輕快愉悅的歌曲,里面有小姑娘的樸實童真。然后在仔細品味這首歌的時候,里面有歌詞寫道“誰不知這山里的蘑菇香,她卻不肯嘗一嘗,盼到趕集的那一天,快快背到集市上,換上一把小鐮刀,再加上幾塊棒棒糖,和那小伙伴一起,把勞動的幸福來分享”。當唱到這句歌詞時,可以體會到小姑娘雖然人小卻很懂事。不愿意去嘗嘗采來的蘑菇而是到趕集的時候將蘑菇都賣掉,換來小鐮刀這里說明小姑娘是一個熱愛勞動不被誘惑所吸引的孩子,然后再換棒棒糖和小伙伴一起分享,這里可以看出小姑娘是一個懂得分享快樂分享自己勞動成果的孩子,是所有學生所要學習的榜樣。這首歌教會了學生要熱愛勞動,用自己的勞動換取食物,不僅如此,還要懂得分享。這首歌就充分地讓學生的情操得以提升,在學習歌曲的同時,對其進行審美教育。《踏雪尋梅》“雪霽天晴朗,臘梅處處香,騎驢壩橋過,鈴兒響叮當,響叮當,響叮當,響叮當,響叮當,好花采得瓶供養,伴我書聲琴韻,共度好時光”,這首歌的歌詞很簡短,是一首欣賞冬天自然美景的歌曲。梅花不畏嚴寒,傲然獨立,千百年來有不少詩人歌頌雪梅不畏嚴寒的精神。《踏雪尋梅》寫的是一群少年學生騎著毛驢,不懼怕寒冷,迎著雪去欣賞梅花綻放的盛景。歌曲中完全沒有嚴寒的學生,而是以輕快的語調歌表現出少年們賞梅時內心的愉悅與興奮。這樣的一種場景是一種美的享受。當學生們學習這首歌時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與美好,我們應與大自然和諧相處。這兩首歌所表現出來情緒是完全不同的,但是聽歌的時候都能使身心愉悅。用歌曲來感化學生,讓他們細細品味歌曲中的深遠意義。體會歌曲中所表現出來的美好景象。
三、總結
說到圣誕歌曲,大概沒有哪一首能比這首更“有名”更廣為人知的了。網上甚至專門有一個silentnight.web (silentnight.web.za/)。
這首歌是奧地利的一個小地方的小鄉村教會的神父joseph mohr在1816年寫的歌詞,曲作者franz gruber是當地的一位默默無聞的音 樂 老師。據說當時是因為小教堂的管風琴壞了,所以mohr神父要gruber先生為他寫的這首歌譜上用吉它伴奏的曲子應急。歌譜后來由修管風琴的人帶出來,外面的世界才得以知道這首歌。這首歌很快傳開受人喜愛。今天她已經幾乎成為圣誕節的官方“節歌".在這繁忙的節日季節,讓我們暫時忘掉那些雜事吧!安靜下來,傾聽那來自心底的輕輕的《平安夜》歌聲,思想兩千年前那個夜晚在伯利恒降生的嬰孩對人類、對歷史、對你我的個人生命的真正意義。。。
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曲子動聽,歌詞優美,充滿了一種屬天的安寧。可以想象當年的默默無聞的mohr神父在圣誕節前的晚上在山坡上望著奧地利鄉村月下的景色,遙想圣經中關于救主降生的記載,感慨上帝借著道成肉身的圣子成就的救恩,是任何心被恩感,靈感奔涌,寫下這"stille nacht!heilige nacht"的不朽詩句。mohr神父一生微寒,僅有的財富全部奉獻給當地的學校和養老院,病逝的時候身上不名一文,真正體現了圣誕傳統“博愛惠施”的精神。“平安夜”的曲作者也是特別名不見經傳,以至后來的人很長一段時間都不知道他的名字,所以歷史上還有把曲作者歸到貝多芬、亨德爾這些“大牌”名下的時候。獨行奇事的上帝又一次“顛覆”“有名”與“無名”,他使用一位默默無聞的鄉村小教堂的神父和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業余作曲者,為世人創作、留下這首流芳百世的圣誕名曲。《平安夜》的來歷本身可以說就是一個神跡。
2.鈴兒響叮鐺(英文版)背景音樂
3.平安夜(花兒樂隊)這是來自花兒的關于圣誕的歌曲,歡快的節奏,不免讓我們對圣誕節的到來又多了份期待!
4.白色圣誕節
我打賭,歌曲《白色圣誕節》的旋律一旦出現,你一定會有一種熟悉的感覺,因為幾乎每一部圣誕歌曲專集里都少不了它。此歌是由美國音樂史上的傳奇人物irving berlin創作的(他的著名作品還有god bless america、always、blue skies等),最早是一部電影的插曲,不過,不是出自這部同名電影,而是另一部由bing crosby主演的圣誕影片《假日酒店》(holiday inn,1942年),這部《白色圣誕節》不但延用了前者的主題歌,而且還繼續請bing crosby擔任主角bob wallace。影片主要為了渲染那種溫馨的圣誕氣氛,因此情節也并不復雜:bob和戰友phil davis從二戰前線退役后,組建了自己的歌舞團,演出期間他們遇到了同行betty and judy姐妹,還有也已經退伍的老上級waverly將軍,為了給將軍心靈的慰藉,他們安排了一場感人的圣誕歌舞表演。為本片掌鏡的是casablanca的導演michael curtiz,加上明星danny kaye和rosemary clooney等人的加盟,使得這部dvd有著很高的收藏價值。
5jinglebells(純音樂)背景音樂
關鍵詞:小學音樂 創作教學 小學生 參與意識
一、合理制定目標和計劃
任何教學都是循序漸進的。創作教學更是如此,在實施前應指定合理可行的目標、計劃。首先,要全面掌握小學全年段教材,挖掘哪些內容可結合創作教學,達到什么目標,安排在哪個階段,還有哪些內容是有必要另設課時的,安排在哪里等。然后根據循序漸進的原則,制定科學計劃,并使之盡量與教材設置的單元同步。
二、結合教材,有機組織創作環節
作為音樂教師并不是單純地播種知識,傳授技能。其播種的應該是方法、空間、氛圍和創作等多方面的知識。教師是引領學生走進歌曲的橋梁和紐帶,要留給學生大量的空間,去想,去說,去聽,去演,去體驗和創造。
在歌曲表演上,我打破以往老套沉悶的教學方法,改變“老師怎樣做,我就怎樣學”的模式,鼓勵學生大膽創造,隨著音樂和節奏做自己喜歡的動作。孩子的表現欲和創造力是十分棒的,你會發現每個學生簡直就是很棒的表演家!歌曲《小鬧鐘》歡快、活潑、跳躍,學生們特別喜歡。我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們聽著小鬧鐘的滴答聲會情不自禁地聞歌起舞。我讓學生按歌詞內容做各種動作,讓學生們自由表達小鬧鐘的各種情景,學生們千姿百態和充滿真情的動作,既是他們對音樂的感受,也是他們創作音樂的結果。
創作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是藝術生命力的源泉。音樂課程標準提出鼓勵學生音樂創作,我在每一節課都為學生的展現創造空間。在學習《打花巴掌》四段歌詞后,我鼓勵學生創編歌詞。
2/4
××××× |× × × |×. ××× | ××× |
打花巴掌的 一月一 我們從小愛學習
打花巴掌的 二月二 我們從小愛畫畫
打花巴掌 的 三月三 我們從小愛爬山
打花巴掌的 四月四 我們從小愛寫字
學生你一言我一語,能一直創編到十,而且非常押韻。于是“打花巴掌的五月五,我們從小愛跳舞”“打花巴掌的六月六,媽媽就愛開馬六”“打花巴掌的九月九,爸爸就愛喝啤酒”“打花巴掌的十月十,媽媽開著大奔馳”等等的歌詞一涌而出。當時,我真的很感動,創作是孩子的天性啊。學生更喜歡唱他們創編的歌詞,因為那些歌詞內容貼近生活,更讓學生接受。
在《鈴兒響叮當》這課中,我在學生了解歌曲的節拍、節奏后,讓他們試用節拍、節奏的變化進行旋律變奏寫作。
三、根據計劃,增設創作課
與新課標配套的新教材突出了實踐與創造,課后常附練習題,可以參照使用。但仍需要教師深入分析教材,挖掘可行的創作因素加以利用。
例1:小學第六冊第5課《牧童之歌》,欣賞《孤獨的牧羊人》后,教師可形象地介紹常用的旋律創作手法,并讓學生來嘗試做“魚咬尾”的創作練習:
1.語言接龍:我是小學生――學生……
2.節奏接龍:
例2:節奏是音樂的骨骼,玩節奏是學生喜愛的活動。首先讓他們拍號創編單條節奏,拍擊感受不同節奏所表現的情緒和事物,然后給予主題,讓他們創編節奏組合表現主題。如“放焰火”:
炮仗 × × |× × |
pongpongpongpong
鞭炮×××××××× | ×××××××× |
pi pi pa papi pi pa papi pi pa papi pi pa pa
沖天炮 × - |×0 |
bia du
小學生具有音樂創作的能力,關鍵是要通過各種手段激發他們的創作興趣、創作欲望,破除他們對創作的神秘感、恐懼感。
創作教學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作活動的設計要適合學生生理、心理發展水平,適應學生音樂學習的基礎。創作教學要隨著不同的年齡和年級逐步加深,逐步提高要求和難度,以免學生產生消極、恐懼情緒,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創作教學要注重“過程”不能看重“成果”。我們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他們的作品。學生們在創作過程中積極地參與和創造性的發揮,才是評價創作教學是否獲得成效的主要依據。
總之,在培養創新人才的總目標下,音樂教學在追求扎實的同時,應具有創新精神,大膽而堅實開展創作教學,將課堂內外的教學資源為己所用,并不斷改進。雖然,創作教學的探索是膚淺的,但我們都從中體會到一種創作的樂趣。讓我們大膽探索,想創就創。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新課程實驗標準》
【關鍵詞】教學活動 音樂 參與 策略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在活動中學習最基本的音樂知識,演唱與欣賞的技能、技巧,并引導學生表現自我、展示個性,盡情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一、明確教學目標,參與欣賞性活動
想讓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就要讓學生對音樂作品保持濃厚的探究欲望。如五年級《哦,蘇珊娜》一課,這是一首典型的美國西部音樂風格的歌曲,不僅表達了對朋友真誠的情誼,也表達了對生活中美好事物追求的一種向往。在教學中,老師將流行歌曲《牛仔很忙》融入其中,通過這樣的學習,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音樂情感體驗,使孩子們充分感受到美國西部音樂的風格,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學會珍惜朋友、珍惜友誼,并用歌聲表達這份情感,將愛升華。
二、強調音樂要求,參與體驗性活動
審美體驗和實踐的形式有很多,如欣賞、自由演唱歌曲,用打擊樂為歌曲伴奏等。教師在分發樂器后,對每一種樂器如何演奏都有明確的要求,自由練習時按要求分工、練習,其最后的效果必然會理想許多,提高了學生參與的有效性,其成就感就會放大。
如《時間像小馬車》一課教學,設計理念是歌唱教學為主,但是以律動帶動課堂。老師是以圣誕老人貫穿整個課堂,開始以圣誕老人坐著馬車聽著歌兒(鈴兒響叮當)為引子進入到音樂課堂,導入是直切主題,就是圣誕老人送禮物,送了一首好聽的歌,讓學生聽歌曲猜歌名,這個部分學生會聽岔,會把時間聽成“世界”,所以老師經過第一次試上后就改成了“一首關于時間的歌曲”,這樣學生就容易給歌曲起名字了。接著是讓學生聽聽歌曲中小馬車的聲音是什么樣的?出現了幾次?這次是老師范唱,教師范唱也是歌曲學習的重要部分,學生會回答的準確的兩次,噠噠噠的聲音,這時老師再問兩次的聲音一樣嗎?這個部分老師就帶學生學習漸強和漸弱的馬車聲,也就是歌曲的第二和第四句話,學生唱會后老師讓學生用動作表現馬車的漸強和漸弱。接下來就是完整地聽歌曲,看著歌詞聽歌曲,找找除了剛才學完的部分歌曲其他地方還有什么特點嗎?完整學唱歌曲第一段,在教唱的時候就指引學生一三句歌詞一樣音高不一樣,二四句漸強和漸弱的處理,再展示第二段歌詞學唱。一首歌完整演唱會了之后,做處理了,找找歌曲是幾拍子的?按照強弱規律再次處理歌曲。接下來是放松一下玩一個手指游戲,通過高低不同的手勢表現歌曲,老師最初的設計包括試上都是柯爾文手勢表現的高低,幾個見到的高低不同的手勢,這里也是歌曲的律動部分,再加上小馬車的漸強和漸弱,學生動起來吧。下一個環節還是圣誕老人送禮物,拿出打擊樂器,請學生為歌曲伴奏,碰鈴,雙響筒,手串鈴等,碰鈴是一三句,手串鈴是二四句表現馬車的聲音,雙響筒從頭串到尾,沒拿到樂器的學生律動,這時圣誕老人再次出來問問小朋友們通過歌曲學到了什么道理?最后是聽賞一首關于珍惜時間的歌曲《明日歌》,結束課堂。
整堂課小朋友都很投入,一直跟著老師的思路向前走,學生唱得好,動得開心,打擊樂器玩得開心,還輕松地學到了很多知識,老師也關注每一個小朋友,讓所有的學生都動起來,這也是新課標的要求。
三、縝密設計過程,參與創造性活動
讓學生音樂中“做”,就是參與音樂,體驗音樂,它的活動方式主要包括聽、動作、歌唱、演奏、表演等,引導學生進入音樂的內涵,深刻地感覺與理解,以音樂來教音樂。要讓學生主動有效地參加到這些活動中來,需要教師在課前縝密地設計每個過程。
如《有趣的聲音世界》一課的教學,通過創編音樂的實踐活動,引起學生對創造的興趣并獲得成功的喜悅,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聲音的聯想。老師帶著學生學唱《大雨和小雨》,學生先聽錄音,跟著教師學唱,討論大雨和小雨的聲音有什么特點。課堂氣氛很活躍,教學效果也很理想,最主要的是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了創編活動中,從“看”到“說”,從“說”到“做”,從“做”到“學”,從“學”到“編”,每個過程都讓學生自然地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促使其“參與”的主動性和有效性大大提高。
四、作好充足的鋪墊,參與聽唱性活動
聲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真正理解作品內涵,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感悟和詮釋音樂的情感,就必須要對作品的內涵進行詮釋,也就是對歌詞和旋律進行解讀。歌詞是詞作者對人生、時代、社會生活的感悟,通過提煉后的文字而表達出來。比如說《松花江上》,教師可以借助現代教學手段,運用相關影片、圖片或者視頻,向學生介紹當時情景;在了解創作背景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歌詞,品味歌詞所表達作者當時的情感,進而為發自內心的演唱歌曲做好情感的鋪墊。如果學生不了解歌曲的創作時代背景以及當時人們受到外敵入侵、有家不能回的凄涼心情,就無法唱出歌詞中蘊含的情結,無法表達出歌曲的感情。旋律是音樂作品的基本要素,它建立在一定的調式和節拍的基礎上,主要由時值和音高兩個要素構成。旋律通過不同的曲調、節奏、速度、力度以及音色的不斷變化,來表達歌詞的內涵,是歌曲在思想內容上的藝術再現。聲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分析每首歌曲的旋律結構和特點,結合歌詞有效把握作品的情感。并在鋼琴演繹或者音頻播放的基礎上,讓學生體會到旋律所蘊含的情感,促使學生準確詮釋歌曲中的感情。
二、營造情感氛圍,引起學生共鳴
教師在解讀作品之后,應該充分展現作品,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發揮作品情感效應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的情緒,理解作品的感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富有感情地進行范唱與表演,將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感悟通過恰當的聲音、表情以及輔助動作完整地向學生傳遞,使學生在聆聽和觀看過程中獲得情感的共鳴,為學生進行作品表演創設學習情境。例如在教唱《小背簍》這首歌曲中,教師應該要了解山區苗族人們生活的場景,父母對子女關愛之情,子女對偉大母愛的思念之情,并在范唱中注重前半段喜悅、甜美中帶著思念、后半段部分感情由感激轉變為綿綿的思念的表演,空谷回音、悠遠綿長的樂音,凸顯湘西苗族子女對偉大母愛的感恩、思念之情。這樣,教師的范唱與表演使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就能把學生對歌曲的理解,對家人的思念之情引發出來,在聆聽完整優美的聲音形象中產生歌唱的激情。
三、引導學生體驗,激發學生情感
在聲樂課堂教學中,通過聆聽教師的范唱與表演,以及電視、網絡教學視頻,雖然對歌曲感知深刻,但是要真正演唱好一首作品,還需要學生生活體驗與作品的有機結合。對于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特別是目前學生來說,情感體驗應該不是很豐富,也許存在很多體驗,但可能沒有充分認識到和被激發出來。如果這樣,學生的演唱效果將大打折扣,因為歌曲中的情緒看似平淡,但往往表達了復雜的社會情緒。例如《玫瑰三愿》,如果單單從字面理解,這是一種相對普通的情緒,沒有什么特別的、高深的內涵;而事實上,這首歌曲要表現的是當時知識分子對高尚人格的贊美,是特定時代知識分子性格上內斂的表現。如果學生對高尚人格的領悟和把握不到位,則很難理解歌曲通過細膩而又微妙的變化所要表達的情感,這樣,學生在演唱中,必然無法把這種情感很好地表達出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運用到形象思維,讓學生在頭腦里對歌曲中表現的客觀事物表象進行重現、加工、審美和創造,并誘導自我進入身臨其境的情緒和狀態,以達到真實感人的演唱效果。
四、準確把握情感度,確保表現恰如其分
聲樂演唱中作品情感是復雜的,要表現好作品中復雜的情感,演唱者必須具有豐富的審美體驗,就是演唱者把自己投射到藝術作品中去,進而體驗藝術作品中所蘊含的喜、怒、哀、樂以及這些情境下的心理感受。演唱需要情感,而當演唱進入激情狀態,則需要準確把握好情感度,才能保持一個最佳狀態,達到作品情感與演唱情感的有效結合,產生一種強烈的傾訴欲望,并訴諸作品之中。比如《燭光里的媽媽》,在演唱過程中,演唱者應把自己投射到這部作品中去,進而體驗作品中所蘊含的思念、痛苦以及這些情境下的心理感受。母愛最偉大,也最能觸動每個子女的心弦。
五、在共性的基礎上突出學生個性化的情感處理
提高
【中圖分類號】 G623.3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04―0106―01
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是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難點,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較多,在短期內也難以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教師應該參考人教版PEP《小學英語》教材的編寫大綱為思路,以交際功能和語言結構為主線,逐步引導學生運用語言完成有實際意義的語言任務,整合教學內容,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一、構建“有氧英語”課堂,促進兒童英語語言能力的覺醒
新課標下的英語教學提倡課堂言語的“張力”,講求“收”、“放”要和諧有度。課堂需要“氧”的活力,只有基于對學生的全面教育,源于對課堂教學言語活動的有效關注,多方位構建有氧課堂教學,學生的言語磁場才會被激起,才能夠自始至終地專注于課堂,課堂教學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呈現學生言語覺醒后的開闊場景。
有氧教學,讓學生在英語課堂自由地呼吸。尊重學生言語能力的自主覺醒,重視學生通過說將內在的精神、思想、情感外化。當英語課堂中學生不再是為教師而說,而是為自己而暢所欲言時,課堂就真正充滿了生命的氣息和言語創造力了。
二、創編英語兒歌,增強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
創編兒歌首先要有兒歌的原型,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如學生熟悉的中外兒歌。教師一開始可以選擇節奏比較簡單,歌詞比較少并且同學們比較熟悉的歌曲去教,如,《兩只老虎》《賣報歌》《鈴兒響叮當》等孩子們耳熟能詳的歌曲,以熟悉的曲調套唱英文兒歌,別有一番風味。此外,要注重學生生活的興趣。學生生活中的音樂、兒歌、游戲、競賽或者是感興趣的事或者物,日常禮貌用語,生活中經常見到的縮寫詞等都可以運用到兒歌的創編中,讓我們的英語兒歌融入生活而更加精彩,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發展。
教師在教歌謠時,還可以加入一些圖片說明,一邊慢放圖片,一邊放錄音,做到聲形同步,圖文結合,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也可以在創編兒歌中突出學生的“無意注意”,讓他們律動起來,師生可以共同創造出一些生動、形象的肢體語言,并用肢體語言或表情表現出來,讓學生在邊說邊做中感受音樂的美和英文的美。
三、運用話題描述,話輪意識,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教學中教師若是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對某一事物或事情從各個方面去加以闡述、說明,使之形象化、具體化,即進行話題描述,養成話輪意識,會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可以表達的東西,開口表達也不會那么困難。
學生對話題進行思考與描述的時候,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這樣會讓學生有更多的話想說,也會聽到不同的回答。經常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描述,激活他們已有的知識,久而久之,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以及語言的運用能力一定會有更大的提高。
教材雖然給學生提供了最基本的知識,但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表達更加合理、更加順暢,很多地方需要教師整合學生的知識水平進行適當拓展,以增加知識,使描述更加生動、具體。例如,在教學Love Animals時,筆者和學生進行了如下話題:S1:Which animals do you like?
T:I like monkeys .Do you like monkeys?
S1:Yes ,I do . I like monkeys .
T:Why? Why do you like monkeys?
S1: Because monkeys are very clever and they are very fun.
在這段對話中,教師通過話題“Do you like monkeys ?”來轉換引出新的話題,通過“Why do you like monkeys ?”再一次轉換話輪,使話題引向深入,會話內容更加具體,語料更加豐富,信息更加全面,并通過重復學生的答案,自然、巧妙地糾正了學生話語中的錯誤。
伙伴式學習,它是相對于個體學習的一個概念,就是把學生有機組合起來研究或者共同解決一個問題的學習方式,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的學習。將伙伴式學習運用到小學音樂欣賞課中,有助于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引活音樂欣賞課堂等。那么,如何在小學音樂欣賞課中實施伙伴式學習呢?
1.組建伙伴團隊,開展音樂學習
實施伙伴式學習中,伙伴團隊的組建非常關鍵。為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教師可以由學生自主選擇小伙伴,每一個伙伴團隊人數以3到6人為宜。伙伴團隊的組建可以是音樂互補型的,如有人擅長歌唱,但不擅長舞蹈;有人擅長舞蹈,但不擅長鋼琴等,以形成互助學習團體;伙伴團隊的組建也可以是興趣愛好相同的,如伙伴團隊都喜歡流行音樂的,伙伴團隊都喜歡民族音樂的等等。伙伴團隊組建完成后,教師要引導每一個小伙伴團隊都要選出一名小組長,以組長為指揮中心。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組長"的角色,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輪流"擔任。緊接著,按照組建好的伙伴團隊,教師在展開音樂欣賞學習。例如:在學習蘇少版小學三年級音樂《牧童短笛》這一課時,教師設計導入任務,讓小伙伴們一起學習,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牧童短笛》這首歌曲分為三段,三部曲式,節奏主題,展現的內容都不一樣。為此,教師讓學生以伙伴式學習,一起聆聽與欣賞這三段。任務明確,教師利用多媒體循環播放《牧童短笛》,讓小伙伴們一起欣賞學習,聆聽感受。
2.創設視聽情境,誘發欣賞興趣
有時,音樂就如一幅畫,美得讓人陶醉。小學生的思維以直觀為主,為了讓學生有更強的欣賞興趣,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教師可以創設視聽情境。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將視聽結合起來,讓學生的視覺受到刺激,從而激發想象,誘發深層次的欣賞興趣,帶動伙伴一起學習,一起欣賞,體會音樂中畫面的美妙。例如:在學習蘇少版小學四年級音樂《踏雪尋梅》這一課時,教師創設視聽情境,帶領學生一起入境聽賞,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踏雪尋梅》這首歌的歌詞與意境都很美,教師邊播放歌曲,邊利用幻燈片出示對應歌詞的圖片,如:雪霽天晴朗,臘梅處處香,騎驢壩橋過,鈴兒響叮當……每一句歌詞,對應一幅圖片,讓學生深深感受歌詞的畫面美。為了帶動伙伴一起學習,教師再設計任務,引導小伙伴們一起交流、分享:通過這個視聽情境,你感受到了什么?這首歌的演唱形式與其它演唱有什么不同?圍繞著任務,各個伙伴團隊開始合作學習起來,氛圍非常好。有了前面的視聽做鋪墊,學生已經基本了解歌曲《踏雪尋梅》。此時,小伙伴們只需再靜下心欣賞,品悟歌曲,從而得出更深的感悟。在伙伴團隊中,學生交流分享,得出不一樣的感受,學生也能從不同的角度了解歌曲,提高音樂欣賞效果。
3.搭建活動平臺,實施伙伴學習
3.1 欣賞感悟,伙伴一起律動。律動是兒童隨著音樂節拍,進行有節奏動作的一種活動。在音樂課上,引導學生律動可以讓學生借助身體來理解音樂作品,從而得出更深的音樂感悟。更為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律動還可以營造活潑的音樂課堂,讓音樂欣賞課在學生律動中走向高效。例如:在學習蘇少版小學五年級音樂《快樂的嚓嚓嚓》這一課時,教師帶領學生一起欣賞感悟歌曲后,讓小伙伴們以合作形式一起律動,比一比哪一組的律動更貼合音樂風格與內容,更能襯托出音樂中的情緒。這個"比一比"活動將小伙伴們的激情徹底點燃,小伙伴們一起互動欣賞著,一起交流著如何律動,如何才能整齊地律動,如何才能用律動襯托出快樂的歌曲情緒。在欣賞與感悟中,小伙伴們基本都明確了《快樂的嚓嚓嚓》的基本動作基本由兩個踏步組成。根據感悟,小伙伴們配合著音樂,一起律動。在這個案例中,為了最大化調動伙伴團隊的激情,教師還可以組建"評審隊",從各個伙伴團隊中抽取一名代表擔當,并評分,利用激勵方法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更愉快高效地完成律動任務,形成更好的學習氛圍,最終促進音樂欣賞課走向高效。
一、欣賞作品,激發共鳴
積極的動機來自興趣,而興趣來自于認識。要想讓學生真正喜愛上合唱,教師首先應結合學生的生理年齡、嗓音等條件挑選一些優秀的合唱作品,如:小學中低年級學生可以選一些輕快活潑的,如《共產兒童團歌》、《鈴兒響叮當》,或是充滿童趣的,如《月亮鉤鉤》、《八只小鵝》,而高年級則可以選擇表現力更強的,如《同一首歌》《檳榔樹下搖網床》等。此外,還要引導學生對歌曲進行感官上的欣賞。例如,筆者在教二聲部歌曲《山谷靜悄悄》時,先讓學生聽辨二聲部與單聲部不同的音響效果,接著啟發學生想象歌曲展現的幽靜山谷溪流淙淙、鳥語花香的美妙意境,并說一說對二聲部效果的情感體驗。最后幫助學生了解一下作曲家的創造構想和方法。學生在一系列的引導欣賞中,感受到歌曲靜中有動,柔中帶跳的美,逐步形成多聲部的認識和興趣。
二、重視早期,抓好平時
合唱是集體性的聲音藝術,而準確的音高和節奏是合唱的基礎,也是衡量合唱水平高低的關鍵,缺乏這兩種訓練將會無法進行較為復雜的合唱作品的教學。但這種能力并不能一時形成,要進行長期的、嚴格而科學的訓練,才能取得很好的藝術效果。因此,在平時教學中適時的滲透和聲概念,進行合唱能力的培養很有必要。如:聽辨音程后唱一唱、師生共同設計多聲部問好歌曲等。另外,平時訓練還可以采取柯爾文手勢教學法。柯爾文手勢是柯達伊音樂教學法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借助七種不同的手勢和不同高低位置來代表七個不同唱名,動作形象生動,利用視覺概念幫助學生促進大腦準確音高的形成。
循序漸進也是筆者在平時二聲部合唱教學中遵循的一個原則,在每一次的合唱教學中,教師都要根據目前學生的水平,明確一個目標,使老師與同學之間相互配合,逐步形成默契。
三、注意方法,生動引導
教學中教師若能適當地用一種令人愉快而又認真的方式授課的話,那么所學的知識,就其本質及關聯來說,就充滿著趣味。
二聲部合唱曲《八只小鵝》是一首充滿童趣的歌曲,深受學生們的喜愛,適合中低年級剛剛接觸二聲部合唱的學生演唱。在教學初期,教師可以用講故事的方法導入,讓學生產生聯想:鵝媽媽和小鵝們一起去游玩,它們高興地唱起了歌,它們分別是怎樣唱的?”學生分別演唱了兩個聲部的旋律,再問:“它們的歌聲有什么不同特點?”學生總結:小鵝的節奏緊密,鵝媽媽的音區稍低。教師及時引導:“請大家選擇自己喜愛的角色來表演,我們聽聽鵝媽媽和小鵝們一起唱歌會是什么樣的效果?”學生一聽,立刻興致高漲。通過這樣的引導,低聲部沒有被冷落,大家在歌聲中體驗著二聲部合唱帶來的歡樂。
四、精心設計,體現音韻
二聲部合唱的教學設計不能脫離歌曲本質的美,如:歌曲《秋天多么美》,筆者在二聲部教學中進行了這樣的設計:1、在音樂中進行秋天的想象并創作表現秋天的景象。2、認識三八拍子,熟悉并演唱低聲部旋律,然后用悄悄話的音量分別哼唱“hu”和“la”表現秋風輕輕地來臨和甜美的問候。3、引導學生模擬創作旋律、欣賞歌曲、朗誦歌詞體驗意境后全體學生齊唱歌曲高聲部歌詞。4、師:“同學們的歌聲真動人,秋風妹妹也情不自禁地呤唱起來(師唱低聲部)請這邊的同學加進秋風的問候試試,能否把秋天表現得更美。”在本課中,教師用自己的語言和體態向學生傳遞著三拍子歌曲柔柔的蕩漾感,課堂中一直營造著濃濃的秋之氣息,學生自然輕松地唱好了推向的二聲部尾句。
五、巧用樂器,簡化難度
有些合唱之所以“夭折”,通常是因為對各聲部的旋律音準把握不定,而對旋律的強化記憶通常是一種枯燥的學習過程。這時候,如果你選唱歌曲是屬于節奏緩慢,旋律起伏不大的話,不仿試一試引進樂器,例如豎笛。由教師柯達伊手勢指揮多聲部豎笛合奏,展現了一種豐富而純正,清麗而飄逸的聽覺意境,不但加強了學生對旋律的記憶,而且使學生感受到了自己創造的美妙的音樂意境。
在排練日本歌曲《櫻花》時,筆者讓學生每人準備一支豎笛,按規定速度,力度變化分聲部吹奏旋律,互相聆聽,接著合奏,然后把合奏中的速度,音準和音程等轉移到合唱中去,以此來加強學生對自己聲部旋律的記憶。結果表明,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學生反映“合唱不再是想象中那么難唱了”。
摘 要
本文從幼兒生理心理入手,認為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創造力是可行且有效的。要培養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的創造力,首先要建立一個寬松自由的環境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孩子主動學習;其次,根據幼兒身心特點,采取多種積極的教育行為并通過各種音樂活動激發和提高幼兒創造力。
關鍵詞
幼兒 音樂 創造力 創編
一、問題的提出
21世紀需要創造型人才,今天的幼兒是21世紀的生力軍,他們能否適應未來的社會,能否推動時代的前進,是當今幼兒教育面臨的重要問題。因此,培養具有創造才能的人已成為教育中的一個重大問題,也是教育者所關心并積極探討的課題。
幼兒期是幼兒創造力開發的萌芽期,這一時期可以通過許多途徑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幼兒音樂活動本身就需要豐富的想象力及創造能力。音樂以其獨特的魅力給人以豐富的想象和創造機會,為幼兒創造力的培養開辟了一片廣闊的空間。音樂是積聚靈感、催感、激活想象的藝術,它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在激活孩子創新潛能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音樂活動室培養幼兒創造力的良好途徑,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運用它來培養、激發、鼓勵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
二、探討解決對策
在幼兒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創造力是可行也是有效的,而如何進行創造力的培養呢?
(一)創設寬松開放的活動環境,激發幼兒的創新思維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重要條件
現代教育理念告訴,我們幼兒是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發展的。由此,環境的創設對幼兒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豐富多彩的物質環境吸引孩子進行創造性活動,提高孩子創造的興趣。良好的心理環境可以鼓勵孩子,引導他們大膽參與創編活動,使他們從成功中獲得信心,從而不斷地挖掘他們的潛能。
首先要創設以音樂為主的環境,運用語言、動作、圖片等手段多角度地給予幼兒感官刺激,以便誘導幼兒創造靈感,從而引起、激發、增加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如音樂欣賞活動《掀起你的蓋頭來》中,我們在活動室內懸掛新疆的葡萄和風光圖片,教師身著維吾爾服裝,隨著歡快、奔放的樂曲翩翩起舞,立即使幼兒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誘導幼兒進入了豐富的想象境界。又如在歌曲《小麻雀》的教學中,我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創設了“森林”的環境,并在“樹”上、“樹”后放上小動物的頭飾。在引導幼兒想想還有那些小動物也會像小麻雀一樣唱歌時,孩子們高興地請出了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學著它們的叫聲,并戴上小動物的頭飾邊唱邊做起動作來,在一片“嘎嘎嘎”“呱呱呱”“喵喵喵”“嘰嘰嘰”“汪汪汪”的歌聲中,幼兒學會了自己創編,體驗到了創編的樂趣,同時也提高了創編的興趣。
其次,在活動中要營造自由創造的氛圍,消除幼兒的恐懼心理,為幼兒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動空間和時間,鼓勵幼兒利用已有經驗展開想象,自由的表現。如在打擊樂《鈴兒響叮當》中,每個幼兒都按自己的經驗和認知水平選擇樂器,創編節奏。幼兒相互討論著,交流著。在活動中,到底如何才能使整首樂曲更加動聽呢?我們引導幼兒進行討論:有的認為三角鐵敲起來有回音,應敲長音;有的認為鑼的聲音很亮,不能經常出現在演奏過程中……孩子們在討論中,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同時,孩子們也十分樂意接受別人正確的觀點。
此外,注重幼兒的自我表達和表現。每個幼兒都有自我表達和表現的需求,而音樂創造活動恰好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如在《小羊過生日》這個音樂教學活動中,借助小羊等小動物的情節,引導幼兒傾聽不同的聲音,表現不同的形象。在活動開展時,孩子們非常有創意,他們用不同的頭飾和不同的服飾自己裝扮,用不同聲音、動作、樂器等表現活潑可愛的小動物們,不但豐富了情節,而且還充實了形象。尤其在表現角色的動態上,更加惟妙惟肖,充分的體現了幼兒的創造力。
(二)采取積極的教育行為來激發幼兒創造力
1.聆聽誘導。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幼兒唱歌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必須在幼兒聆聽感受的基礎上進行。所以我經常播放一些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樂曲,穩定幼兒的情緒。我發現當幼兒聽到歡快、跳躍的歌曲時情緒表現得非常熱烈,很多幼兒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在聽到比較低沉,緩慢的音樂后會想到獅子、老虎等兇惡的動物。當孩子們在聽音樂方面表現出初步感受時,就會對歌唱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這些都為其以后的音樂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語言引導。
創編歌詞也是對音樂作品感受的一種形式,在初步創編歌詞時,幼兒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他們的創新意識不強,想象力不夠豐富,這就需要教師適時地啟發、引導。比如,在《聽》這首歌曲中,歌詞是“我聽到風兒在呼呼吹”,我就啟發孩子:你們還聽到過其他的聲音嗎?孩子們會回答:聽到小雞嘰嘰叫,聽到小鴨嘎嘎叫,聽到小羊咩咩叫……大部分聯想到的都是小動物,只有一個小朋友講聽到小鼓咚咚響。針對這種特點,我首先表揚了這個孩子的與眾不同,并利用他創編的這句歌詞全面地引導幼兒大膽想象,請他告訴大家是怎么想到的。在教師的引導啟發下,孩子們又想出了許多不同的事物,如小河嘩嘩流、雨兒滴嗒響等等。這樣一來,幼兒創編興趣更加濃厚了,在一定程度上又提高了幼兒的創造力、想象力。
3.肢體啟發。
孩子最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創造就是身體動作。幼兒學習音樂、舞蹈最主要的途徑是隨著音樂扭動身體,創造肢體語言,這也是他們體驗表達情感的最自然的方式之一。幼兒通過肢體語言,不僅能自由地表現自我,沉浸在想象的世界中,而且常迸發出創造的火花。如在韻律活動《喜洋洋》中,我讓幼兒觀察敲鑼打鼓放鞭炮的基本動作,啟發幼兒把自己創造的動作填放到音樂中,并鼓勵幼兒用自己的動作來進行表演。孩子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創作了不同的歡慶動作:有的用“放鞭炮,放煙火”的動作來表示慶祝節日,有的在表現爺爺奶奶“做餃子”,有的表現“敲鑼打鼓”……好一派熱鬧景象!在活動中有效地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其創新意識和能力。
(三)在各種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創造力
在實踐中,為了幫助幼兒獲得心智的滿足,感受和體驗音樂創造的快樂,發展創造能力,我們嘗試在歌唱活動、律動、節奏性活動等一系列的音樂活動中都相應的融入創造性的教學,從而發展幼兒的創造能力、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
1.在唱歌活動中創編歌詞,讓歌唱活動更具生命力。
幼兒具有的創造力是潛在的。為幼兒留出適當的空間,從多方面加以培養和提示,是幼兒音樂創造性活動的保證。在創編時,首先要給幼兒足夠的時間去思考,教師的引導要適度。例如在小班歌曲《紅蘋果》的教學中,在幼兒反復欣賞學習了歌曲后,我才開始啟發他們想想還有哪些水果吃了身體好。經過思考、討論后,孩子們編出了黃香蕉、紫葡萄、大鴨梨等歌詞,我一一給予了肯定。孩子們將這些歌詞編入歌曲中,在旋律伴奏下唱著自己創編的歌詞,成就感油然而生,創編的興趣也同時產生。
其次,對帶有生活經驗成分的歌曲,啟發孩子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創編歌詞。如在學唱完“兩只老虎”這首歌后,可以讓幼兒自己想出還有哪些動物,有什么突出的特點等。幼兒想出了將“老虎跑得快”改為“花貓走得輕”“烏龜爬得慢”“小鳥飛得高”……這樣一來,氣氛十分活躍,既促進幼兒敢于獨自一人在大家面前唱歌,又有利于創造能力的培養。又如在《買菜》的歌唱活動中,教師啟發孩子用自己喜歡的菜來創編歌曲中的菜名。此舉立即打開了孩子的思維,有的唱著“魚兒蹦蹦跳呀,黃瓜黃又黃呀”,有的念著“芋艿、芹菜、紅辣椒,毛豆、扁豆、四季豆……孩子們唱著自己編的歌曲特別開心。幼兒的創編基本上以自己的生活經驗為主。他們在創編的過程中,不僅開發了創造潛能,還學會了觀察事物、積累經驗,更多的是他們開始去發現生活,表現生活。
2.在歌唱活動中創編動作。
在歌唱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鼓勵孩子去感受種種自然的動作,如走、跑、跳。例如同樣的走,孩子們可以蹲著、踮著、像棉花似的飄著、像機器人般顛著等等。如在創編韻律活動“蘋果豐收”的動作時,讓幼兒想出:你是怎樣到蘋果園的?用以前學過的哪個步子最好?有的幼兒想到“跑跳步”,有的幼兒想到“踵趾步”。摘蘋果怎么摘?很多幼兒都用“采茶”的動作,我又強調蘋果很大,需用力摘,應怎樣將“采茶”的動作改一下?這時大多數幼兒都能把手腕轉一下表示摘蘋果。有的幼兒還會上、下、左、右、單手、雙手的摘。蘋果摘了很多,心里怎樣呢?怎樣表示高興的動作?這時,幼兒紛紛雙手將筐舉過頭頂,左右搖擺。在教師的點撥下,使幼兒的動作既增加了情趣,又能順利遷移已有經驗,投放到創編動作上來,又使舞蹈跳得姿態各異、情真意切。
3.創編節奏,讓音樂活動樂趣無限。
我引導孩子們為歌曲創編簡單的節奏來打擊,以此提高他們在這方面的創造能力。在歌曲《摸耳朵》和《頭發、肩膀、膝蓋、腳》的學習中,我針對歌曲中歌詞簡單、重復、明了的特點,首先啟發幼兒按歌詞指向自己身體相應的部位,使幼兒具有初步的節奏感;接著,我鼓勵幼兒邊唱邊拍打節奏,同時啟發他們拍打出不同的節奏來;最后,我請幼兒向同伴展示自己創編的節奏,盡管幼兒間的差異比較大,創編的節奏也大相徑庭,但大家都體驗到了成功感。
實踐證明幼兒是十分喜歡創編活動的,他們的創造潛能也是非常巨大的,在音樂教學中發展和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是有效而必要的。在“樂”教、“樂”學的境界中,激發孩子創新的潛能和強烈的參與意識;在情感共鳴、心靈觸動的真實感受中,發展孩子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也是學前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
三、結束語
充分發揮孩子的創造力,給予音樂自由的空間是我們教師的職責。從小對幼兒進行創造力的培養和教育的重要性就在于讓幼兒無任何約束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和創造力,使一些枯燥無味的東西變得有聲有色,讓內容更加豐富、完滿。由此我們看出音樂教育是發展和培養幼兒創造力的有效方法。我們要靈活運用于教學活動中,讓幼兒的創造能力得到更好的發揮。
參考文獻
[1]張景煥.創造教育原理[M] .遼寧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黃人松.學前教育學[M].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3]熊影娜.素質創新,教育藝術[J].2002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