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思想品德教育;現狀成因;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812-2485(2013)05-049-03
當代中學生大多數都非常珍惜上學的機會,對家人、社會給予他們的幫助心存感激,并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予以回報,感恩社會的感人事跡令全社會為之敬佩。但也有部分學生由于道德感情的缺失而出現種種不良現象。
1.1 最想父母的時候是缺錢的時候
一些中學生不能理解父母、孝敬父母、回報父母。對本校100多名在校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內容涉及學生每周放假時和父母的談話次數、談論話題、是否記得父母生日等方面。統計顯示,82%的學生與父母的談話不多,僅8%的學生保留了和父母很好溝通的習慣,僅9%的學生每年都能記得父母的生日,有74%的學生承認有時向父母撒謊。
1.2 伸手要錢,出門講價
在處理人際關系時冷漠、自私,世故、社會責任感淡化,回報意識弱。2007年8月,襄樊市總工會、市女企業家協會聯合舉行的一次助學活動中,部分學生受助一年多,沒有主動給資助者打過一次電話、寫過一封信,更沒有一句感謝的話。這種對關愛的冷漠,讓人寒心。
1.3 無心讀書,荒廢學業
在學習時間特別是自習時間,以玩撲克、麻將、桌球等方式為名聚眾而賭,誰輸了誰請客,否則限期交款或者被揍。他們不惜花費父母的錢財上街玩電子游戲機,或沉溺于網絡游戲等。
1.4 公開敲詐勒索
少數無心學習的學生,他們經常曠課,校際之間互相勾結,對一些家庭比較寬裕的同學,或者對他們認為看不順眼的同學,進行公開敲詐勒索,限定在某一地點按時“交貨”,少則幾十元,多則百元以上。斗毆打架,還常牽涉入社會上的無業青年聚眾鬧事,更有甚者把學校搞得烏煙瘴氣。
1.5 貪圖個人享樂
個別學生偷盜同學錢財、自行車,就連日常生活用品、學習用具也不放過。或者內外勾結進行偷盜、搶劫。消費講排場、好面子,同學之間流行相互請吃喝,進出高檔消費場所。
總之,中學生表現出的種種現象堪憂,應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思
考,無論是學校、家庭,還是整個社會都有責任關心他們的健康成長。
2 中學生道德缺失的主要成因
2.1 家庭教育存在誤區
一些家庭過于溺愛孩子,由于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中經常還有四大護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保護,在這樣的背景下,小孩大都產生唯我獨尊的心理。習慣于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就使得本來應為雙向互動的情感,成為僅是父母對兒女無私奉愛的“單邊行動”。父母對孩子的關愛更多地停留在物質層面,很少涉及精神領域,正是父母毫無原則的溺愛“造就”了一批以自我為中心、獨立意識差的“冷漠一代”。
2.2 社會上的一些壞風氣也給學生帶來嚴重的影響
近些年來,社會上一些人趁改革開放之機,把一些不該開的東西也開放起來。諸如賭博(包括一些電子游戲機),它將導致一些青少年學生犯罪。販賣黃色書刊、播放黃色錄像帶、影視屏幕上形形的不健康鏡頭,都將使不少學生的思想受到影響,精神上受到污染,有些學生無心念書,有些學生過早成熟,有些甚至犯罪。還有一些錄像帶都是一些殺人、搶劫、槍戰的影片,使得一些學生也學得很野蠻,動不動也舞刀弄棍,有些還弄出人命。
2.3 學校教育存在片面傾向,學校教育淪為升學和就業的工具
學校以成績作為評價教師的重要尺度,導致一些中學生進入情感疏導的荒漠。在教師隊伍中,確實有一些素質差,職業道德低下的人。一類是課堂上可以講些大道理、道貌岸然,一離開課堂卻完全是另一個樣子。再一類是只教書不育人,成績好的是好學生,成績差的就是壞學生,這種思想認識和方式方法,常常引起學生的對抗情緒,逆反心理,致使學生對教師的反感遞升為對學校的反感,增加了學生的厭惡的情緒。還有一類教師是投機鉆營、貪小便宜的人,成天就想在學生家長上撈一把。今天要求這個家長這樣,明天要求那個家長那樣,使得教師的人格、名譽掃地。
3 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些措施
3.1 創設潛移默化的育人環境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努力使學校墻壁也說話?!边@說明環境對人的影響不容忽視。為此,學校應創設一種良好的育人環境,把學校的一切看作是育人的陣地。如:在校建立專門的德育櫥窗,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敬校愛校教育;操場四周的圍墻變成繪有各類啟思益智壁畫的文化墻,在醒目的位置修建莊嚴的升旗臺,在顯眼地方寫上校訓、校風,讓廣大師生在踐行校訓、校風的活動中逐漸培養起愛校、愛集體的責任感;樓道內精心設計了《熱愛祖國》、《了解家鄉》等各類圖文并茂的牌匾,在教室內張貼學生《守則》、《規范》、名人畫像、格言、標語班訓和莊嚴的國旗,以名人事跡激勵學生,以名人格言引導學生,以標語班訓要求學生。讓校園中的每個地方都起到教育的作用,使學生的優秀思想品德得到培養,良好習慣得以養成,情操得到陶冶。
3.2 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寓教于學
這就要求教師在各科教學中,不斷發掘教材中蘊藏的德育元素,將對中學生自身道德修養的培養貫穿于知識傳授的全過程,強調德育在各學科教育環節的滲透。使學生掌握系統的科學知識的同時,感悟社會主義的道德規范,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道德觀。
如教學思想品德課《同情和幫助殘疾人》時,可讓學生分別模擬盲人過馬路、瘸子挑擔、啞巴求救……使他們體驗到殘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比正常人多得多,從而明白為什么要同情和幫助殘疾人,產生同情殘疾人的良好品質,并養成自覺幫助殘疾人的良好行為。
3.3 教師率先垂范以人格塑造人格
“榜樣的作用是巨大的,它沒有皇權的獨斷專行,卻有皇權一樣的讓人頂禮膜拜”。學生由于年紀小,見識少,對于是非、善惡、美丑等還沒有成熟的觀念和切身的體會。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就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師的言行就是道德的標準。他們往往把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作為自己學習的內容,仿效的榜樣。學校應特別重視對教師進行師德教育和業務培訓,必須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師德建設的首位,教師要深刻認識自己的職業特點,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教師要從思想到作風,從言行到舉止,處處帶好頭,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成為學生的表率,使學生對抽象的規范和要求有“范”可依,讓學生在富于形象的榜樣中受到啟迪和教育。這不僅增強了教師德育的可信度、吸引力和實效性,而且讓學生在教師表率的潛移默化中形成教師所期望的良好思想品德。
3.4 以活動為載體,行為育人
課外教育活動范圍廣泛,形式靈活多樣,內容生動活潑,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更能發揮特有的作用。以感恩父母為切入點,推行“三個一”活動,即算一筆“感恩帳”、寫一封“感謝信”、替父母做一系列家務事,在感受父母為家庭奔波勞碌的艱辛中激發心底的愧疚之情,讓學生在感恩父母中激發學習和健康成長的原動力。學校要結合學生特點,開展多種主題鮮明的活動。如可抓住歡度國慶的有利契機,在國慶前夕開展“歌唱祖國”歌詠比賽,組織《迎國慶手抄報比賽》。利用周會課和各種集會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小學生守則》、《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并在平時狠抓文明禮貌教育,讓學生養成守公德、講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
3.5 建立科學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實現教書育人
改革現行的思想品德課升學評價制度,把單一對知識的考查變為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和知識的綜合思想品德素質的評價。
在評價方法上,除了采用考試這種評價手段之外,還要使用學生自我評價、同學評價、教師評價、家庭評價和操行分評價等評價方法??梢园训掠ぷ髦械牟傩蟹衷u價和班主任評價應用于其中。我們只以學生在思想品德課上的表現來評價學生的思想品德是不科學的,學生的操行分是學生平時表現的真實記載,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學生思想品德的真實情況,所以學生的操行分應是學生思想品德得分的重要組成成分。
總之,中學時期是人成長的關鍵時期,中學生的可塑性非常大,作為教師,我們必須重視學生的思想狀況,結合家庭、社會,引導學生養成優良品德,促進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徐治禮.淺析中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安徽日報,2010.
2 王湛.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走進新課程,2002.
3周濟在全國優秀教師師德報告會上的講話.新時期師德精神的頌歌,2004.
關鍵詞:思想品德教育德育
一、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問題
1、教師的師德師風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在教學活動中,老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學生行為的養成,老師必須言傳身教,以身作則。但是,有些老師思想落后,法制觀念淡薄,教育觀念陳舊,教學方式簡單,以為有知必有行,即只要學生掌握了知識和發展了認知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有了德性,只教書不育人,把道德教育理解為說教。
2、學校德育教育與家庭教育不協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應該是一致的,都是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對社會有用和品德高尚的人,但由于兩者的側重點不同,期望值不同,對問題的看法、理解和處理方法不同,兩種教育集中在一個受教育者身上,有時會發生矛盾。家庭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能力教育,學校則注中全面發展。
3、德育機構不健全,制度不健全。德育工作不是一項具體的學科教育,但它是一項帶有整體性、全面性和系統性的教育工作,涉及教育教學的諸方面,學校、家庭、社會的諸方面。目前,多數學校把升學率作為重點來抓,而把德育教育放在次要的位置,沒有長遠規化,沒有制度保障,活動零散而不規范,缺少科學的評價機制。
4、社會不良事件對學生品德的影響。社會可以說是孩子的第三課堂,是孩子補充知識逐步形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場所,由于學生的認識水平,辨別事物真偽的能力,抵御侵蝕和誘惑的能里差,社會環境對未成年人的影響不可忽視,社會上做了好事卻受人誣陷,見義勇為受殘卻無人照管的事件,對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也有較大的影響。
二、加強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和對策
1、把握方向,抓好愛國主義教育和前途理想教育。思想品德教育要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始終關注學生的健慷成長與發展。指出:“要從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做起,從確立遠大志向做起”。中學生正處在“三觀”形成階段,一定要教育他們樹立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樹立社會主義的遠大理想,樹立強烈的事業感和社會責任意識。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講話,觀看愛國主義影片,到教育基地參觀學習先進模范人物事跡等活動,用榜樣示范的方法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和集體主義觀念。
2、從我做起,把思想品德教育落實到行動上。開展愛國先愛校,愛校先愛班,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的系列活動??梢酝ㄟ^開主題班會、國旗下講話、團員誓師大會、校園廣播、板報等形式積極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使學生明確,愛學校就要愛它的榮譽,愛它的一草一木,愛辛勤的老師,愛每一個學生,遵守它的規章制度。從而通過一點一滴的努力,把它建設的更加美好。把愛國主義同愛校愛班愛家相結合,從培養學生集體主義情感做起,用情感陶冶的方法使思想品德工作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3、正確引導,積極開展心理建康教育。中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變化,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關系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心理困惑或問題,幫助他們克服心理上的障礙,解決他們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教師要深入學生,深入實際,做細致耐心的思想工作,堅持“三個貼近”原則,培養他們健康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樹立正確對待名利,正確對待困難與挫折,正確對待批評,正確處理好同學之間的關系。用說理引導法引導學生心理健康成長,學生有了心理健康,才能品德高尚。
4、以身作則,大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抓師德,重身教,在學校實施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主導力量是教師。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提高德育水平的關鍵,必須重視和加強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從教師的語言、儀表、工作方法人手,凡要學生做到的,教師必須做到。教師要以的換位意識研究學生,以辯證的方式看問題,從學生的角度想問題,克服應試教育中的各種誤區。身教勝于言教,教師樸素大方的儀表,嚴謹的教學態度,高度的敬業精神在耳濡目染中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影響,用榜樣示范法會使思想品德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家庭社會學校三者密切配合協調統一
1、家庭教育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家庭教育不能僅僅從自身考慮,要考慮到社會的需求和發展,家長要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家庭道德要符合公眾道德的發展。要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要教育學生對關心、幫助過自己的人永存感激、知恩圖報;要引導學生樹立公平競爭意識,要讓學生從小事開始樹立規則意識,無條件維護競爭的公平性。;要重視禮儀規范教范,禮儀和道德是不可分的,良好的禮儀傳遞著人們相互尊重、相互友善的作用,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待人接物的習慣。
政治觀點實際上來源于生活的總結,是對人類生活經驗的歸納,生活結合知識,交相輝映,讓學習變得有聲有色,用生活中的事實去驗證觀點,化難為易,變抽象為具體,政治觀點不在是空中樓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會深刻周詳。學習《正確認識自我》一課,我破臼除窠,模擬成一場綜合性的拓展活動,播放音樂、即興表演,可以登臺演講,可以引吭高歌,我出一些帶有政治觀點但是有趣而且常見的題目,讓學生回答,要求聯系生活實際,不能憑空杜撰,學生回答、小組評論、大家議論、教師總結。課堂氣氛其樂融融,學生群情踴躍,課堂上氣氛活躍。思想品德教師要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學校、走向社會、走向實踐,開展社會調查、現象觀察,廣泛收集信息,努去發現問題,運用已有的知識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法與結論,這也是鍛煉學生積極思維的好方法。
二、實踐有利于理論聯系實際
課本上的道理是確鑿而翔實的,課本的榜樣是感人的至深的,可是在實際生活中并不都是如此,有關理論常常與學生的生活相距較遠,初中學生由于其生活閱歷,知識水平的有限,對思想政治理論的許多概念原理直接了解有一定的困難,很難把課本的理論知識有效地聯系到自己的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中去,這就需要借助實踐的力量了。增強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來增強適應社會的能力。如在上《維護消費者權益》時,讓學生自編自演這樣一個小品:一個身穿馬褂的老頭在地上,正在口若懸河地向圍觀的觀眾吹噓自己的藥如何神奇能包治百病,這時不小心帽子被擠落在地上,原來他是個禿子,既然你的藥能治百病,為什么不先治自己呢?騙局被揭穿了,他是賣假藥的騙子,為了避免更多的人被蒙騙受害,問大家應該怎么辦?學生都說:“送派出所?!倍潭處追昼?,不僅激活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思維,而且還使學生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
三、溫故知新的價值
舊知識必須不斷溫習,才能夠加深記憶,這樣,原有知識能激活,和新知識融匯,新舊知識連帶的方法多多,比如教師通過對學生的巧妙的提問,還有通過小測驗等激發回憶,對已學的知識進行鞏固,通過對原有舊知識的喚起,加強新舊知識的聯系,把舊知識當做橋梁,這樣非常有利于新知識的進入和接受。教師帶領學生,檢查舊知識的要點,檢查復習的方法很多,要避免枯燥,目的在于激活,形式多多益善,可以是口頭問答,可以是單詞默寫,可以是搶答,可以是黑板書寫在檢查課外作業之后,教師要及時批閱回復,學生的錯誤要糾正到位和及時,要給予一定的評價,優秀者要不吝贊美,設若有缺點,糾正后要給予解釋和說明。一般而言運用五級記分法或百分制記分法,形式多種多樣,活潑生動。教師檢查復習的內容可近可遠,近也許是上一次課上學習的內容,遠則或許是上學期學過的內容,有機結合,根據學習的新內容,教師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讓問題趣味橫生,盡己所能創設新穎的情景,讓課堂熱情洋溢,群情激昂。
四、認真分析思想道德建設的策略
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是提高中華民族整體素質,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F在,我國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約有3.67億,占總人口的28%。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不僅關系到現階段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而且關系到我們民族未來的素質,關系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堅持執政為民本質要求、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具體體現。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就是要把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3.67億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發展成才,牽動著億萬家長的心,關系到億萬個家庭幸福,關系到社會的和諧與安定,是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完成這一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后世。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重要的戰略任務,又是緊迫的現實任務。這是因為:從客觀上看,近年來國內外情況的深刻變化,使未成年人成長的環境更加復雜,他們的思想道德建設既面臨新的機遇,也面臨嚴峻挑戰。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為我們學習世界各國先進文化提供了重要條件;同時腐朽文化通過各種途徑對未成年人進行滲透,資本主義腐朽生活方式對青少年的影響不能低估,尤其是資本主義文化垃圾和腐朽生活方式與一些先進的文化成果摻雜在一起,魚龍混雜,瑕瑜難辨。其傳播又以高科技手段為媒介,影響面廣,滲透力強。未成年人世界觀、人生觀尚未形成,涉世不深,缺乏對真善美、假惡丑的識別能力,很容易受到腐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尤其是社會轉型期,市場經濟體制和民主法制不健全,社會上還存在種種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消極因素,給未成年人成長帶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加上社會轉型期社會問題比較突出,收入差距凸顯,就業問題嚴重,未成年人過早地感受到未來競爭的壓力,有些人對前途感到茫然和困惑。如果說人的正確思想來自社會實踐;錯誤思想觀念也往往同人在社會生活中的消極體驗有關。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活和廣泛存在的不公正現象,有的未成年人感到難以理解,無所適從;有的在求學、就業、交友等問題上已經有了初步的消極體驗;不少人正在經歷“成長中的煩惱”,對自身前途難以把握。未成年人沒有學會辯證地思考問題,不善于區分主流和支流,不能正確對待生活中的黑暗面。久而久之,心靈就會受到傷害和扭曲。
五、結語
1.留守兒童的基本權利得不到完全保障
據中央教科調查,農村留守兒童單親撫養的達56%,隔代撫養的占32%。由于監護人或代監護人不到位,侵害兒童生存、健康權利的現象屢有發生。據報載,2004年,河南省系列殺人案件的受害人中,留守兒童占了大部分。近兩年發生在本鄉的五歲男童墜樓致死,兩個男孩溺水死亡,均為農村留守兒童。
2.留守兒童的學業成績普遍較差
他們有的嚴重厭學,根本無心讀書,屢屢逃學;有的學習習慣不良,學不得法,漠視學校紀律,學業成績不好的不在少數。有關調研結果表明,多數教師都反映“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一般較差”。
3.留守兒童的品行大多不良
由于家庭不健全,農村留守兒童的人格發展出現了很大扭曲和變形。西部陽光行動“督守兒童教育研究”項目組調研證明:心理孤獨是留守兒童的通病,多數兒童嚴重缺乏社交行為能力。他們有的欠缺熱情,不思進取,表現冷漠;有的性情孤僻,寡言少語,獨來獨往;部分學生還流落鄉里,同流合污,走上犯罪的道路。
4.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位
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規定,父母承擔著撫養、監護、教育未成年人子女的義務。事實是監護人或代監護人都不能不折不扣地履行監護職責。兒童成了被人遺忘的角落,甚至缺乏起碼的父母情感的關懷和呵護,受父母文化和思想教育的機會遠比普通孩子少。
二、農村打工族留守兒童道德建設對策
1.創新家庭教育思想
(1)優化農村家庭教育環境。一是提高家長素質和修養。各級婦聯組織要通過多種途徑努力提高農村婦女的素質,加大對農村家長的思想道德教育力度;二是有科學的教育方法和管理模式。對子女教育要民主、平等、寬容,而不是專橫、權威、武斷,更不應該放縱、溺愛;三是對子女加強傳統美德教育,教育孩子尊老愛幼、勤勞勇敢、勤儉節約、為人忠誠等;四是父母之間盡量為孩子營造充滿情趣的良好家庭氛圍。
(2)注重特殊群體的未成年人教育。一要創辦寄宿制學校,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由于家庭監護不力,造成學校管理與家庭管理相脫節;二要創新家長學校,利用春節和農忙,外出人員回家時召開留守孩子家長會,通報孩子的學習和在校表現,加強學校與家長之間的聯系,有效管理好留守孩子;三要創建農民工子弟學校,讓農民工把孩子帶到身邊讀書;四要創新關愛載體,關工委、婦聯、共青團等組織要發揮各自職能,使全社會都重視關心特殊兒童的健康成長。
2.改進學校德育方法
(1)堅持以學校教育為主。一要以“特別關愛”為主題。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支離破碎”,他們缺失的最主要的東西是父母情感的關懷與呵護。二要大力開展特色教育活動。農村留守兒童思想不純、品行不良自有其特殊表現,如放任、自卑、冷漠、孤僻等,通過重視開展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讓他們感受同學友情,在同學友誼中陶冶性情。三要學校、教師、同學多管齊下。
(2)積極推進家庭教育。學校推進留守兒童家庭教育,一方面,耐心細致地做家長工作,要求家長不得放任不管,要求家長正確處理生產、倒收與子女教育的關系。另一方面,學校應盡可能采取一些實際措施推進家庭教育,比如,建立家校熱線聯系網絡,舉辦家長學校、祖父母外祖父母“教子培訓班”等。
(3)主動聯絡社會教育,一要努力凈化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校園環境,堵死一切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場所。二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模范行為。增強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他們不愧為人類靈魂工程師這個光榮的稱號。三要形成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齊抓共管”的局面,使未成年人無論在校內還是校外,時刻處于監管之中。
(4)加強對留守兒童的品德教育。要從素質教育入手,切實提高學生自身素質,建議和推廣尊師愛生等良好禮儀制度,加強社會公德和家庭倫理道德教育,反對一切損人利己、損公肥私、金錢至上的思想和行為,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
3.凈化社會德育大環境
(1)營造良好的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文化環境要加大對文化宣傳市場和娛樂場所的管理力度,并動員全社會力量,開展持續不斷的掃黃打非和凈化網絡行動,尤其要嚴格規范網吧管理,凈化校園周邊環境,杜絕未成年人進入游戲廳、網吧等不利健康場所。
(2)開展豐富多彩的留守兒童思想道德教育活動要搭建社會平臺提供活動場所,開展如文體活動、讀書活動、義務勞動、志愿者暖務等一系列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動,豐富他們的業余生活,增長課外知識,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解決家長的后顧之憂。
(3)充分挖掘和利用有關留守兒童思想道德教育的社會資源,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把社會上有責任心、有愛心的老干部、老黨員、老軍人、老教師、老模范等“五老”組織起來成立專門工作機構,加大指導與管理力度。
總而言之,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中國特定歷史時期造成的,是社會轉型中的成本和代價。只有解決好“三農”問題,才能徹底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及由它衍生出來的各種社會問題,而這有待我們進一步發掘、探索、思考、實踐。
參考文獻:
[1]蔣篤運.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中國教育報,2008年07月19日第3版.
某同學在樓道內吃零食,順手把廢物扔在地上,被老師看見,令其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第四條,該生隨口而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隨地吐痰,亂扔廢物,不吸煙不喝酒。問:既然你知道,為什么還這樣做?答:我沒想過該怎么做不該怎么做!其實這種現象并不罕見,街上違規范的人處處可見,也難怪社會上發出這樣的疑問:國民的素質提高了嗎?探根究底,還是品德教育未能在現實社會中得到落實,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而已。
學生的品德教育工作必須適應學生的心理特點,重在行為習慣的培養。當前,科學技術飛速發展,面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讀書無用論”等社會價值觀的復雜變化,德育工作表現出了明顯的滯后性,德育的內容和方法,還未能形成系列的科學體系,還未能擺脫呆板的政治學教和死記硬背的抽象概念,還不能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從弱到強,從被動到主動,從外露到內控,從抽象到具體的教育方式。中學生的模仿性、上進心強,但辨別能力、自控能力差,教育上有可塑性、反復性、長期性的特點,因此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要強化實踐育人,注重行為的養成,做到課上與課下相結合,校外與校內相結合。
一、強學生的思想教育
1.正面的思想教育
正面教育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的接受教育,這種教育對低年級的小來說是常用的方法。教師在平時可以講述一些尊老愛幼、團結互助、無私奉獻等內容的古今中外的故事,使學生有一個模糊的情感認識,知道什么是對的。比如在國慶來臨之前,組織學生學習有關材料,講一些仁人志士的愛國故事,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以生長在我們這樣的祖國里而感到自豪。因此我們始終把“育人”放在首位,實行灌輸式的教育。
2.實際的思想教育
實際的教育是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來加強自己的思想品德。它是把德育工作寓于各項健康有益的活動中,努力去發展學生的特長,融思想性、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使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陶冶情操、凈化靈魂、增長才干。比如開展第二課堂活動,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組織學生深入搞好社會調查,進行今昔對比,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或者開展好學雷鋒送溫暖、助人為樂的活動。
二、師要以身作則
在學生心目中教師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影響。基于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教師就應以身作則,去帶動感染學生,以引起學生積極向上的情緒。如要求學生不遲到,教師每天上課提前1-2分鐘到班門口侯課,這樣就能杜絕學生無故遲到現象;要求學生講衛生、愛清潔,教師首先要儀表干凈整潔;要求學生勤儉節約,教師也要注意節儉,這就是“身教勝于言教”。教師通過無言的行動會感染學生,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水平。
三、加強學校的教育工作
1.建立有章可循的制度
學校的作用不僅是教學,更重要的是育人。結合貫徹《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指定符合本校實際情況的管理條例、規定,狠抓各項制度的落實,來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政教處、年級組、學生會、班干部等一切有利因素來督促檢查。學??荚u班級,班主任考評學生計算學生的品德分。通過考核、評比讓學生明白:自己哪些不該做,哪些該做,從而提高學生道德水準。
2.不同學生的年齡特點,確立不同的教育主題
初一學生剛剛離開父母獨立生活,依賴心理較強,所以就應重點鍛煉他們的堅強意志,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初二學生基本能適應學校的生活,知曉學校的規章制度,要培養他們珍惜時間和頑強拼搏等道德品質;初三學生面臨進入社會或高一級學校,就應該培養他們一些社會規范所要求的內容。
3.加強師生溝通,開好主題班會
學生接受知識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在這一認識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歪曲、曲解,教師要及時了解,幫助解決,舉實例、講道理把他們引上正確的軌道上來;或者召開主題班會,針對這一現象,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觀點,討論這樣做是否正確,得出正確結論來肯定或否定某種行為,達到教育的目的。
[關鍵詞]初中學生 思想品德教育 道德觀
初中學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下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實踐證明,通過體育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和人民,遵守紀律、團結奮進的集體主義精神,尊重他人,誠實、謙虛、有禮貌的高尚道德品質;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創造性、自信心和進取的精神及頑強的意志品質。體育教學過程實施德育工作是一項十分細致而復雜的工作,尤其是當前,難度特別大,對教師的思想水平和業務水平要求比較高,但只要我們堅持把自己平凡的工作與實現“四化”的宏偉目標聯系起來,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和業務水平,進一步深化體育教學領域各項改革,就一定能夠開創出體育教學過程德育工作的新局面,為人師表,做學生表率。
一、為人師表,做學生表率
培養有高尚情操的學生,首先教師自己要有崇高的品德。師德是學生的指燈,上行不效是道德模仿的普遍規律??鬃釉f過:"政者,正也,子師以正,孰敢不正。"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學生,是學生的模仿的榜樣。教師要利用學生這一心理,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成為學生崇拜的對象。首先作為學生模仿的對象,要注意自身的形體、儀表風度美。與人交往要落落大方,彬彬有禮,著裝要整潔。心靈美是最平質的美,要熱愛黨、忠誠祖國,樹立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思想,刻苦鉆研業務,關心愛護學生,為培養合格人才而認真工作。語言和行為直接影響學生的因素。教師在任何場所講話要文明用語,語氣溫文爾雅,態度和藹親切,遵守諾言,言行一致,并富有知識性、趣味性和幽默感。行為要正直、大方、文明使之成為學生崇拜而模仿的典范,這樣,學生就會產生巨大的向心力,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二、將中國傳統道德文化引入思想品德課教學
在思想品德課程教學的新課標中有很多內容體現了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道德觀、價值觀,并賦予了其新的內涵,提倡把優秀的傳統道德文化加以發揚光大,這就為我們嘗試進行課程改革創造了條件。長期以來,我們也在講孝順父母,尊老愛幼,但效果不太理想。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保障的日漸完善,現在的孩子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家長很少指望子女為自己養老。這種情形導致的結果是,家長對于子女只有關心、奉獻、付出,且不圖回報。而子女對父母沒有責任感,認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難以想象,對于生養自己的父母都沒有責任感的人怎么可能對國家社會承擔起責任。初中學生,由于正處在青春期,身心發展不平衡,求知欲極強,但他們幾乎都是獨生子女,父母的關愛有加,使他們往往難以懂得如何尊重他人、關心他人,甚至不知道尊敬自己的老師。而一些父母也是在長期批判“封建禮教”的社會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對于在與他人交往時應遵循的禮儀也知之甚少。在學校里,學生和老師之間的矛盾也經常發生。有的學生不尊重老師,甚至出現頂撞、辱罵老師的情況。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比較系統地向學生們宣揚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把中國古代文明的精華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們了解認同中國古代優秀的道德文化;把中國傳統的道德觀念傳授給學生,把儒家重要的思想引入課堂,使學生感受古代學生求學的艱難,提高他們尊師的意識,把尊敬師長作為美德。
三、樹立全新理念,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
一個良好的環境,能夠使人的個性得到自由、充分、全面的完善和發展。一個良好的環境,能夠讓人在一種自我、自主激勵中,不斷地發現并努力獲取自己所需求的知識與技能。在學校里,教室是學生學習的場所;教室是學生、老師、教材之間對話的場所;教室還是讓學生、老師乃至教材發生變化的地方――學生在這里得到發展,教師在這里得以提高,教材在這里逐漸變老……教室難道不可以是一個染缸?教師難道不能在教室這個大染缸里把學生染的色彩斑斕、充滿書香。長期的應試教育形成的傳統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已遠遠不適應當今社會的需要,與素質教育背道而馳。教育工作者必須轉變舊的教育觀念,樹立適應素質教育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全新的教育理念,而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轉變教學觀念,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離開了學,教就沒有了存在價值。因此必須樹立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觀念,把課堂教學放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上來,放到注重他們的能力素質的培養上來。
四、結合生活實際,講究教學效果
面對鮮活的社會生活,我們不能禁錮學生的思想。對于學生提出的觸及社會生活的深層問題,必須靠一系列的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學生的主動思維,使內部信息得到加工后,才能幫助他們解決思想上的困惑,才能體現思想政治課的生命力,從而激發學生求知和探索的欲望。教師除了講清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外,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理論聯系實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要達到這一效果:首先,創造條件讓學生了解社會。如:以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海南建省二十周年的巨大變化的事實,使學生認識到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黨的領導不可動搖的正確性。其次,創造條件讓學生認識社會。將“八榮八恥”引入思想品德課教學?!鞍藰s八恥”是傳統道德文化思想的最高體現,同志高瞻遠矚,提出了“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鞍藰s八恥”涵蓋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內容,是中國傳統美德與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鮮明表達,為公民道德建設指明了方向?!鞍藰s八恥”的提出使道德建設理論上升到一個新高度,與以往的單純講“依法治國”相比更加深入。
總之,要提高政治課教學的實效,教師就要當好導演,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充分釋放他們的潛能和才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力爭通過自己的教學給學生以知識的滿足、心靈的啟迪、品德的升華。
參考文獻:
摘要:受四川甘孜藏區的地理環境和民俗民風影響,當地的中學生不僅具有普遍的心理特征,還有著不一樣的性格。所以,在進行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時,教師應該充分迎合四川甘孜藏區學生的心理特征,不僅要講求教學藝術,還要做到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本文將簡單談談加強藏區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方法這兩方面的內容。
關鍵詞:藏區初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必要性;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10-0000-01
許多人認為四川甘孜藏區的中學生喜歡以武力解決問題,不接受學校的教育,有些人甚至還誤以為“打架、逃學”是當地學生的“特點”,這些刻板印象,給藏區學生烙上了深深的印記。其實,叛逆是中學生在成長階段有的經歷,是獲取自由、挑戰權威的表現,也是無法杜絕的成長現象。所以,合理疏導學生的成長情緒,有效地減少那些極端現象,是四川省甘孜藏區應重視的教育問題??偟膩碚f,不論是四川省甘孜藏區還是其他地區,都需要在加強教育管理的基礎上,結合教師與家長的力量,在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努力構建出生活化的方式,引導學生達到“知行合一”,使思想品德新的生命力真正煥發出來。
一、加強藏區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
(1)藏區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
由于四川甘孜藏區的學生在學習上缺乏主動性,所以在知識基礎和積累上顯得比較薄弱,沒有養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的行為。再加上當地的文化積累不夠,沒有形成豐富的學習氛圍,使得很多學生缺乏學習的榜樣和方向。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缺少家長的監督,使得學生在毫無學習壓力的情況下忽視了學習的重要性,引起作業拖沓不完成等現象的發生。所以,藏區的初中生要想更好地發展自我,必須要重視自身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
(2)受社會環境的影響
在復雜的社會中,不少學生的思想和精神受到污染,在四川甘孜藏區,大部分學生過早成熟,無心念書。改革開放就像一把雙刃劍,在給我們帶來利的同時,也必可避免地帶來了弊。不可否認,改革開放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學的發展,但是有些不利的東西也過早地開放出來。比如,中學生的心靈是幼稚、不成熟的,也無法分辨是非,而黃賭毒正侵蝕著學生的心靈,在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學生的發展。除了不成熟外,中學生還極具好奇心,若社會和家長一味地禁止某些東西,學生就越想接觸。在這種矛盾之下,許多學校和家長缺乏正確的引導,總是采取一種回避的態度,讓學生在悄悄接觸時深受其害。在一些影視作品中,由于摻雜了一些暴力元素,出于某種模仿的念頭,便加劇了甘孜藏區學生的野蠻行為,在舞刀弄棍時不經意便鬧出了人命。還有一個必須要重視的,便是網絡游戲,血腥暴力的網絡游戲抓住學生追求刺激的心理,一些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分不清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在崇尚暴力的同時,把游戲中的暴力帶入到現實生活照,最終走上了犯罪道路。
(3)受家庭的影響
家庭環境直接影響著學生心智的發展,客觀的說,若家庭的價值觀錯誤,則極有可能把孩子引向歧途。其實,第一個對孩子產生影響的人往往是孩子的家長。在進行家庭的激勵時,若采用不恰當的方式,則可能造成學生價值觀的偏差。四川甘孜藏區的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沒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普遍存在忽略孩子思想的現象,比如有的家長語言粗魯、蠻不講理、鋪張浪費、聚眾賭博等等,這些不良的習性,對藏區孩子的性格和價值觀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
(4)學校教育的需求
作為中考科目之一,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需要得到學校重視的。但是,四川甘孜藏區相對于其他地區而言,對教育及教育水平發展的重視度不夠,再加上思想品德在中考中占的分數不多,很多家長和學生陷入了誤區,在學習思想品德課程時所花精力不夠。而且,在新課改逐漸深入落實的背景下,學校教育水平也不斷發展,各個學科的內容不斷地豐富起來,思想政治也不例外。在新教育理念的引導下,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開始與課堂融在一起,這就需要教師在思想政治課堂上對新的教育方式進行探索并利用。
二、如何加強藏區學生初中思想品德教育
(1)鼓勵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
四川甘孜的初中生們與其他地方的初中生一樣,也對美好事物的充滿了追求和向往,富有可愛的書生意氣,他們重視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希望用美來打扮自己,讓自己的外表和心靈得到別人的贊賞。所以,在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藏區教師應當重視利用中學生這一普遍的心理特點,以藏區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出發點,引導學生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并重視學生獨立意識的形成。除此之外,還應該引導他們充分認識自己,不僅看到自己優點,也正視自己的不足,在做好自我定位的基礎上自信地迎接挑戰。具體來說,就是以“偶像崇拜”為切入口,鼓勵藏區學生在發展與變化中樹立正確的觀念,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我,從而找到真實的自我,避免那些錯誤觀念的形成。
(2)發揮學校和教師的引導作用
首先,引導學生重視思想品德課程。思想品德課程,是一門比較綜合的課程,其中的知識點和理論性的東西與生活緊密聯系,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即使藏區學生的功底比較薄弱,只要在重視力度足夠的基礎上對學習方法加以掌握,便可以學好這門學科。因此,藏區教師在對藏區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除了在課堂上進行理論教育以外,還需要從四川甘孜藏區的生活點滴出發,重視課外的引導。具體來說,就是鼓勵學生在生活中的小事中尋找,發現那些高尚的思想品德,理解人生的意義。
其次,營造濃郁的校園文化。若四川甘孜藏區的學??梢园讶w教師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重視建設校園特色文化,并通過積極向上的輿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便能夠在濃郁的校園文化中培養學生高尚的品格,彰顯出具有四川甘孜藏區特色的校園文化。具體來說,可以對學校廣播臺、班級黑板報、宣傳櫥窗、文學社等途徑,及時地對學校的精彩生活進行宣傳,通過對學生身邊的典型的挖掘,營造出積極的道德氛圍,鼓勵和鞭策全校師生共同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比如,為了符合藏區中學生的情感接近性,在校園廣播時可以使用歡快活潑的內容和語調吸引學生的注意,把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融進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里,這些都可以讓學生不產生排斥心理,從而慢慢地接受廣播的宣傳內容,達到潛移默化改變藏區學生的目的。
最后,重視學校設施設備配置的加強。由于四川甘孜藏區的教學設備不完善,使得藏區教師開展新形式的教育受到一定阻礙。因此,當地教育部門應該以藏區學校的需求為依據,把教學所學的設施設備配備齊全,特別是多媒體等先進的教學設備,讓藏區學生在多種教育形式的吸引力下提高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藏區思想品德的教學質量。
(3)在生活實踐中強調品德與信仰
在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藏區教師應該以可課堂材料為跳板,把思想品德課程更大的教育意義挖掘出來,從而影響學生的道德行徑。認知以實踐為目的,所以在社會這個大熔爐里,只有讓學生多實踐,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所以,藏區的思想品德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參加以校園和家庭為中心的生活實踐,在實踐中引導學生對社會改革的方向性和必要性進行思考。除此之外,還應該以小見大,幫助藏區學生增強民族自豪感,并樹立報效祖國的壯志雄心。
總之,初中階段是培養藏區學生形成良好道德品德的黃金期,隨著藏區學生獨立和自我意識逐漸增強,藏區思想品德教師在傳授品德知識時,還應該重視對藏區學生責任感的培養,團結各個民族的力量,使整個國家更具凝聚力和向心力,促進社會的進步與和諧。
參考文獻:
關鍵詞:留守學生;初中教學;思想品德;特點方法
一、農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在留守學生中的重要性
一直以來農村地區經濟基礎薄弱、師資力量缺乏以及教育觀念的落后,導致農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在開展的過程中得不到有效的重視。再加上近年來農村留守學生的不斷增多,如何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生活目標,則成為思想品德教學的根本所在。針對這些留守初中生心理上缺乏家庭的溫暖及父母的關愛而形成的孤僻、沉默的性格,必須對其進行及時的糾正,否則將會直接影響學生今后的學習與成長。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進行,除了能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外,還能為他們今后的成長指明方向,為其今后的學’習生活做好鋪墊。
二、農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留守學生的教育特點與方法
1.溝通交流法
留守學生在日常生活的過程中,父母長期不在身邊,與家里的老人之間存在嚴重的代溝,久而久之形成了沉默寡言、孤僻的性格,甚至一些留守初中生在與別人進行溝通的過程中,會產生嚴重的排斥心理及厭學情緒,這些都將影響他們今后的學習與生活。針對這些學生,思想品德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應加強與這些學生的溝通、交流,在取得學生的信任后,將思想品德知識滲入到日常教學中,幫助其形成樂觀、開朗的性格。比如在進入初中生活的第一課“我是中學生了”的教學前,首先教師要對班級學生的基本情況有個初步了解,教學中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哪怕是消極的、片面的,教師也要注意傾聽,然后再作適當引導,疏解學生內心的不適,使其盡快投入到新集體和新的學習生活中去。
2.集體參與法
在留守初中生的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班級作為其重要的生活場所之一,班級的集體氛圍及同學的關愛程度,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留守中學生的心理、性格。思想品德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借助集體的力量,給留守學生一些關愛,使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從而積極地參與到集體活動中,在集體的幫助下確立自己的學習目標。教師在借助班級集體力量的同時,還需要結合著留守學生的心理特點及性格特點,使他們能夠在感受溫暖的同時,產生感恩的心理,只有這樣才能確定正確的價值觀、社會觀,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在上半學期學校召開的秋季田徑運動會上,我班取得了年級總分第一的好成績,其中就有這樣的案例。運動會召開前我了解了學生各方面的優勢,于是在班會動員時,我先結合第9課“眾人劃槳開大船”,讓大家一起唱一唱這首歌,然后請同學分別講述“水珠與大海”“飛天圓夢”“伊索寓言”的故事,再思考“迎國慶”板報比賽沒有得獎的原因,引入運動會比賽的話題。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被激發起來,紛紛報名參加。
3.生活幫助法
與其他初中生不同的是,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年齡比較成熟,在處理家庭瑣事的時候比較麻利。然而在實際生活中,由于生活的壓力,這些學生在生活中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再加上父母不在身邊,這些因素對學生的心理及生理都產生一定的影響。針對這種狀況,教師應及時地給予相應的生活幫助,幫助學生戰勝困難,樹立起自強不息的信念。在加深師生關系的同時,還能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學習目標。一次二班前排的一位女生上課時趴在桌上,我利用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輕聲問她什么事,誰知她只流淚不說話。于是我把她帶到辦公室再次詢問,原來是生理期肚子疼,我立即給她一杯熱水,又打電話給她的母親接她回去休息。自此以后,我發現每次上課,這位女生都特別認真,從不會開小差。
4.家長結合法
針對農村初中留守學生的心理特點,教師在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可以與學生的父母保持聯系,使學生父母在外工作時,實時的加強與學生間的聯系,經常關心孩子,與孩子加強溝通。此外,在家長與學生溝通的過程中,針對學生的不理解,教師應及時地對其進行疏導,使其認識到父母工作的不容易,理解父母的難處,努力學習。
綜上所述,農村留守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只依靠思想品德教師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教師、學校、家長以及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結合著留守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德育教育。與此同時,家長在外務工的同時,也應時時刻刻與自己的孩子保持溝通。只有全面總動員,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留守學生內心的平衡,使其健康、快樂的成長。
參考文獻:
[1]陳偉.如何提高農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1).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生活教學;信息技術
社會在發展進步,教育在改革創新,初中教育在整個教育發展過程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學生性格的培養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這期間各門課程的開設都在不同程度上對學生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就好比語文課教學生如何應用文字,數學鍛煉學生的計算能力,英語為學生的交際提供手段,歷史幫助學生銘記,生物讓我們了解人體結構,體會生命的偉大,物理以及化學讓我們對生活原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而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開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本文將從生活教學與信息技術方面來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課,了解現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講解的現狀以及改進的措施和采取有效措施的效果。
一、整合的內涵
所謂整合,就是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中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中,通過多媒體將生活中發生的鄰里事件以及國際新聞事例引入到與平常思想品德課程對應內容的教學中,這樣既有形象的事例講解,又有對應知識點的結合,獲取知識更加方便,有利于接受新技術、新方法、新思想、新手段以及新形式,實現自主化學習,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真正起到思想品德內化的目的,提高教學效率。
二、初中思想品德與生活教學、信息技術整合的原因
1.思想品德課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初中思想品德課程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法律和國情教育,幫助學生從小樹立一種責任意識,讓他們在今后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過有意義的生活,并且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和做人最基本的善惡是非觀念,簡單地說,就是用課本知識交給學生如何做人以及做人的一些原則,還要對我國的法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做合格公民,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更好地服務社會,適應未來社會的競爭。
2.信息技術的發展
21世紀是信息化的時代,現代信息技術的出現和發展使知識不再以一種單一的書本形式存在,它可以通過聲音、圖像、影像等形式多樣的多媒體展示在學生面前,從而引發了大范圍的教育革新。面對這樣的發展趨勢,教育家開始思考如何將這種新型的技術應用到教學中來提升教學質量,營造寬松活躍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和推廣,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結合顯得越來越緊迫。我們所知道的信息技術與初中思想品德的整合指的是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并將其作為學生的認知工具和教師革新教學模式和手段的重要工具,為思想品德的教學提供大量形象的資源供學生參考分析、創設情景,促使信息技術與思想品德緊密結合在一起。
3.生活教學的迫切性
近年來,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學要求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貼近學生的生活,并且還要適應社會的發展。因此,作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社會實際生活與思想品德教學的聯系,努力使思想品德教學生活化。把生活中親身經歷的生活經驗和遇到的有趣事件與思想品德教學相聯系,把他們作為一個個活生生的事例擺在學生的面前,并允許他們對此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后教師對這些不同的觀點給出適當的評價,將生活中對未知事物的求知興趣融于教學,這樣的教學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意去學習,輕輕松松掌握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問題中,體會到思想品德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價值,鞏固學習內容,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思想品德課程教學生活化,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有效地將所學知識點與現實中的事例進行合理配置,讓學生真正將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提升學習成績。
三、初中思想品德與生活教學、信息技術整合的措施
1.開設情景教學模式
我們都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關鍵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最好是從他們所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并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逼真地展現出來。而初中的思想品德課程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法律、國情的教育課程,如果采用一般的教學手段,往往會出現空洞說教的現象,就會變得枯燥無味,這樣就達不到應有的效果。我們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使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形象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還可以把課本上設計的場景展現在學生面前,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提升學習效率。例如,我們教師可以讓學生討論他們感興趣的生活事件、歌曲、謎語等導入新課。
2.巧用新聞,將小課堂變為大社會
思想品德課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有重要作用,所以對于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我們學校和教師要重視起來,一起推動它朝多樣化去發展。對于國內外的新聞,作為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師要時刻把握,并將它合理有效地運用到課本知識上,將其所學的政治知識變成興趣。例如,我在教《承擔對社會的責任》一課時,我運用改編的《中華兒女》的音樂配上很多軍事演習圖片,制作了保衛的視頻,學生看后很興奮,個個跟著歌詞輕哼,要求教師再看一遍;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愛國情操,自然導入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們每個學生也應該承擔起保家衛國的責任!承擔起對祖國的責任!用學生喜歡的音樂、感興趣的軍事演習等視頻,就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明白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增強責任意識,承擔起社會責任,把我國建設成和諧社會。思想品德教育是讓學生對知識充分體驗、感悟、運用,這就要求教師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積極開展生活化教學,并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來,增加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在新課程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大力提倡研究性學習法,思想品德課程生活化與技術化的整合越來越突出。初中學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展和學習的重要階段,處于思想品德和價值觀念形成的重要時期,對于他們的思想教育要密切關注。為此,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我們要密切聯系生活實際,時常關注國家大事、黨的方針政策以及國際新聞,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利用高新的多媒體信息技術展現出來,做到思想品德與生活、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開發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來判斷是非,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覺悟。
參考文獻:
[1]陳伯炎.品德與信息技術的“五步”談[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