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智能運營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制藥企業;營運能力分析體系;問題;對策
隨著我國改革開發的不斷深化和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再加上新醫改的大背景,我國制藥企業也逐步投入到市場經濟競爭的大環境下,并作為市場的主體。我國制藥企業作為市場的主體在經濟競爭中追求經濟利潤的最大化,因此制藥企業的營運能力分析體系凸顯出重要位置。本文闡述了我國制藥企業營運能力分析體系的涵義和主要內容,并對目前我國制藥企業營運能力分析體系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一、企業營運能力分析體系的涵義
企業營運能力是指企業基于外部的市場環境,通過內部人力資源和生產資料的優化配置和組合而對財務目標所產生作用的程度。企業營運能力分析體系主要是指針對于一系列企業營運能力指標的分析,主要包括用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和總資產周轉率等幾個財務指標。企業的營運能力主要是反映企業資產運用的效率。
二、我國制藥企業營運能力分析體系的主要內容
企業營運能力分析體系是由人力資源營運能力分析和生產資料營運能力分析兩部分組成。
1.人力資源營運能力的分析。人力資源營運能力的分析通常情況下是采用勞動效率指標來進行分析。勞動效率是指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凈額或凈產值與平均職工人數的比率。我國制藥企業需要采用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的方式對我國制藥企業的勞動效率進行考核。例如將我國制藥企業實際勞動效率和本制藥企業的計劃目標,歷史水平以及國內外先進制藥企業的水平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研究,進而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從而進一步提高人力資源勞動效率的潛能。
2.生產資料營運能力的分析。生產資料營運能力分析主要是有以下四種指標分析構成:流動資產周轉情況分析、固定資產周轉情況分析以及總資產周轉情況分析。其中針對于制藥企業來講,由于制藥大型制藥設備是可以長期使用,而且可以重復利用的,因此固定資產周轉情況分析和總資產周轉情況分析對于制藥企業的營運能力分析體系的影響相對來講比較穩定,所以制藥企業的生產資料營運能力分析關鍵是流動資產周轉情況分析。
流動資產周轉情況的分析主要是對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和流動資產周轉率三個財務比率的分析。
針對于制藥企業賒銷現象,以及藥品針對性的研發,筆者主要對于制藥企業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進行詳細分析。
(1)制藥企業應收賬款周轉率。這一指標主要是指制藥企業在一定時期之內的藥品業務收入凈額與平均應收賬款余額的比率,主要是反映制藥企業應收賬款周轉速度的指標。應收賬款周轉率有兩種表示方法。一種是應收賬款在一定時期內的周轉次數,另一種是應收賬款的周轉天數即所謂應收賬款賬齡。
具體的計算公式如下:應收賬款周轉次數=賒銷收入凈額/應收賬款平均余額。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計算期天數/應收賬款周轉次數=應收賬款平均余額*計算期天數/賒銷收入凈額。
由于我國大部分制藥企業在營銷的過程中,大部分存在賒銷的現象,因此我國制藥企業應收賬款周轉率的分析對于制藥企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制藥企業應收賬款周轉率主要反映了制藥企業應收賬款變現速度的快慢和管理效率的情況,是反映制藥企業營運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
(2)制藥企業存貨周轉率。這一指標主要是指制藥企業在一定時期的主營藥品成本和平均藥品存貨余額之間的比率。存貨周轉率計算公式:存貨周轉率=主營業務成本/平均存貨余額。
存貨周轉率是衡量制藥企業在藥品研發和經營階段中藥品營運效率的綜合性指標。制藥企業存貨周轉速度的快慢情況反映出制藥企業在藥品研發、藥品原材料采用購、藥品儲存、藥品生產以及藥品銷售等環節運營能力的情況。
三、完善我國制藥企業營運能力分析體系
1.制藥企業需將營運能力分析作為財務分析的核心指標。由于我國制藥企業長期受計劃經濟的影響,存在忽視或者輕視營運能力分析體系的現象。尤其是制藥企業的決策者,受到長期固有觀念的影響,即使會計人員做了分析,也幾乎不看,這樣造成制藥企業營運能力分析工作沒有有序的開展。制藥企業營運能力的分析體系直接影響著制藥企業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的變化,在某種程度上,直接決定著制藥企業償債能力、盈利能力指標,所以制藥企業急需將營運能力分析指標作為財務分析的核心指標。
2.制藥企業需做好數據的采集分析。由于我國制藥企業長期以來忽視企業的營運能力分析,所以在數據采集方面存在不定期性和局限性。之后,制藥企業在采集營運能力分析數據時,要堅持分析數據的計算期一致的原則,全部以年或者季度作為計算期。在制藥企業資金占用波動性大的情況下,制藥企業需要及時了解分析企業的營運情況,因此需要更加詳細的資料來進行研究和計算。
3.制藥企業需強化會計人員專業知識、保障企業營運能力分析的質量。隨著我國制藥企業經營環境以及經營態勢的變化,我國制藥企業需要重視營運能力分析體系。因此在這一大背景要求下,制藥企業的會計人才需要適應新形勢的需求,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為達到這一目標,制藥企業需要適應市場經濟的變化,加強對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培訓:主要包括崗前培訓、持證上崗,并在崗位工作中定期展開新知識、新業務的培訓。
參考文獻:
[1]孫繼玲.企業營運能力分析體系研究[J].企業研究,2012(24).
[2]胡雙明.營運能力分析指標的設計原理探討[J].時代金融,2012(21).
[3]黃娟莉.基于財務比率的企業營運能力分析[J].現代商業,2011(23).
[4]李秀英.企業營運能力分析體系[J].現代經濟信息,2008(07).
【關鍵詞】電廠熱工自動化;智能控制 ;研究方向;應用
前言
熱工就是熱力工質的簡稱,一般而言,熱工就是指熱力工質自動控制的應用。而電廠熱工就是電廠中的熱力工質自動控制的應用,包括儀表控制系統和檢修等。隨著電廠熱工自動化的發展,電廠熱工自動化的安全問題也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傳統的控制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現代電廠熱工自動化的發展需求。而智能控制的出現,對電廠熱工自動化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使得電廠熱工自動化應用更為安全,對企業的發展具有特定的意義。
隨著經濟的發展,對能源需求的日趨增加,許多電力企業對于電廠的自動化以及智能化控制管理的水平都表現出迫切的要求,不過,實現智能化控制的同時需要保證機組的安全運行,而如今的一些傳統控制法,也已經無法滿足電廠相關的自動化需求。電廠想要真正掌握一個高效、完整、便捷的智能化控制是非常困難的。基于此,以下就電廠熱工自動化運行中智能控制的應用進行探討分析。
一、電廠熱工自動化運行中智能控制應用的研究方向
智能控制理論首先是在西方發達國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推廣,并且在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西方發達國家主要將智能控制應用于電廠熱工自動化運行中,使得電廠熱工自動化得到了更好的發展。智能控制最早出現于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發展至今已經有了幾十年的歷史。智能控制經過多年的發展,在國外的理論發展已經越來越完善,滿足了大部分電廠熱工自動化的實際使用需求。智能控制的系統特點以及所研究的內容都具有不確定性和多樣性。筆者認為在電廠熱工自動化運行中智能控制應用的研究方向主要體現在以下:(1)將智能機器人控制技術運用到工業控制的領域當中。(2)對模糊控制技術以及神經網絡技術的控制方法進行研究。(3)對復雜性數學模型以及集團性的結構框架的研究。(4)對自動化規劃以及實時控制系統的繼承優化生產計劃進行研究。(5)以實驗為基礎,對自動化的不確定性進行準確的識別、建模和控制。(6)對智能控制技術相關的認識論以及方法論進行研究。經過這些研究可以發展智能控制在電廠熱工自動化運行中主要是以專業的理論為基礎,同時結合實際生產的環境,從而將理論和技術兩者相結合,最終達到強化的適應性和靈活的特性。(7)對傅立葉變換理論所提到的故障診斷系統進行研究。另外,還需加強對一些復合智能控制的模式、覆蓋式的智能控制模式以及模糊控制式的模式等這些新型的智能控制模式進行研究和應用。
二、電廠熱工自動化運行中智能控制的應用分析
電廠熱工自動化運行中智能控制的應用,使其安全得到保障。智能控制是電廠熱工自動化技術正常運行的保證,許多企業都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來提升智能控制在電廠熱工自動化技術的控制方式以及所應用的水平。筆者認為對電廠熱工自動化運行中智能控制的應用分析,需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控制。
1、對給水加藥控制。在電廠熱工自動化運行中應用智能控制,可以采取模糊控制來對電廠的變頻器進行調節,使得電力的輸出得到有效的控制。在對電力輸出進行控制的同時,可以使得給水加藥實現自動控制。自動控制的實現,使得傳統電廠熱工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同時也使得電廠熱工管理中的不足得到了改善,如給水質量的提高、供應不足的改善等。另外,將模糊控制應用到火電廠的自動化技術當中,可以使得火電廠的經濟效益得到更多的體現,從而實現電力工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2、對過熱的溫度進行控制。鍋爐的過熱溫度是指衡量電廠熱工自動化運行質量的重要指標,同時也是如今鍋爐應用的重要內容。使用智能控制就可以在過熱溫度產生變化時,操控其對熱量的控制系統,從而實現熱量的減少。同時還需加強對其慣性和滯后時間的控制,這樣才能增強系統對于過熱溫度的適應力。另外,在采用了智能控制的電廠自動化模糊,可以持續保持對過熱溫度的良好控制以及對其高性能的熱負荷進行控制。這樣保證了即使達到過熱溫度也能保證單元系統的穩定性,大大的減少因過熱溫度而給電廠造成的巨大經濟損失。
3、鍋爐燃燒過程的控制。智能控制技術不僅能夠有效的控制熱工自動化工程當中鍋爐燃燒過程的不穩定性,還能對整個運行系統的精確度起到促進作用。并且使鍋爐中的能源得到充分的燃燒,避免了能源的浪費。而且還能夠使得電廠熱工自動化系統的精度得到極大的提高。在鍋爐的燃燒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使得鍋爐燃燒過程出現問題。因此,企業應當對電廠自動化中鍋爐燃燒過程的應用模式和智能控制系統及數據驅動進行研究,并在研究的基礎上加以實踐,從而有助于電廠熱工自動化水平的發展。
4、安裝單元機組負荷控制裝置。智能控制技術在電廠熱工自動化機組負荷控制裝置的應用當中,有著隨時間的變化而產生變化特殊性質。而在這種特殊性質的基礎上,企業就應當在電廠熱工自動化過程中安裝單元機組負荷控制裝置,這樣才能有效的提高電廠熱工自動化工程的模型準確度。同時在在測試智能的控制單元結果當中,單元機組負荷控制裝置有著很強的抗干擾能力以及高度的技術適應性質,從而能夠有效實現提高其系統運行的速度。
5、中儲式制粉系統的控制。在控制系統在電廠熱工自動化的應用過程中,中儲式制粉系統面臨著很大的困境、火電廠的自動化熱工程智能控制需要以復雜的數學模型為基礎,從而做到更好的接收控制信號電廠熱工自動化智能控制需要減少模糊語言元素對線性規則數據的影響,從而促進熱工程應用自動化技術的廣泛應用,促進電廠經濟效益的不斷提高。
結束語
智能控制在電廠熱工自動化運行中的應用主要表現在對過熱的溫度進行控制、對給水加藥的控制、控制鍋爐燃燒的整個過程、安裝單元機組負荷控制裝置、對中儲式制粉系統進行控制這幾個方面。能夠有效的解決電廠自動化過程當中出現的問題,同時對一些傳統的自動化控制理論的發展也起到了推動作用,對我國電力工業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信息技術的進步,我國電廠的工程技術和自動化技術應用范圍開始逐漸擴大,而且應用水平也獲得了較大的提升。同時由于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智能控制在電廠熱工自動化運行中獲得了較大的利用,極大的促進了技術安全。
參考文獻:
[1]楊錦.預測控制技術在電廠熱工過程中的應用分析[J].電力設備,2006,3(5):31.
[2]張健.熱工自動化控制在火電廠的應用及發展[J].電源技術應用,2014(2):51.
[3]趙真龍.智能控制及其在火電廠熱工自動化的應用[J].硅谷,2010(9):131.
浙江省中醫醫院急診中心主任 黃小民
頭暈
很多人都有過頭暈的感覺,醫學定義的頭暈是這樣的――一種昏昏沉沉的感覺,也就是一些人所描述的“頭昏腦脹”、“頭重腳輕”。再形象些說,高血壓病人發病時的感覺、睡眠不足及飲酒過量時頭昏沉沉的感覺,就是頭暈。頭暈時你不會感覺到天旋地轉,不會突然傾倒,眼球也不會震顫。
如果你的暈,屬于“頭暈”,那么一般而言,你應該去醫院看內科。因為頭暈多為內科各種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各種原因貧血、多種原因的供血不足等所致。
眩暈
判斷你是不是眩暈,方法很簡單。只要留心自己暈的時候有沒有“天旋地轉”就可以,如果感到周邊的東西都在轉,或者上下浮動、左右擺動,那么就是眩暈。癥狀雖然嚴重,但是人的意識是清醒的。
如果出現眩暈,患者應該考慮去醫院看耳鼻喉科或神經內科。70%的眩暈是由耳鼻喉科方面疾病所致,30%是由神經內科方面疾病所致。
暈厥
暈厥,就是通常所說的暈倒、昏迷、不省人事。它是突發暫時性腦缺血引起的短暫意識喪失。
當你出現暈厥情況時,一定不能疏忽大意,要及時就診。
暈厥發作的病因很多,可分為血管舒縮功能障礙性暈厥、心源性暈厥和腦源性暈厥。如果你的暈,是“暈厥”的那種,一般而言,應當去醫院看神經內科。
六類人應定期做防癌體檢
1.肺癌高危人群:20歲以下開始吸煙、煙齡在20年以上者、每天吸煙20支以上為肺癌高危人群。
2.肝癌高危人群:年齡40歲、乙肝表面抗原陽性,或有慢性乙型、丙型肝炎及肝硬化病史的為肝癌高危人群。
3.胃癌高危人群:患有慢性胃潰瘍、胃息肉、慢性萎縮性胃炎等慢性胃病的為胃癌高危人群。
4.宮頸癌高危人群:女性,早婚、多產、多、宮頸糜爛大多為宮頸癌高發人群。
5.乳腺癌高危人群:直系親屬中有得過乳腺癌、本人患有乳腺囊性增生、未生育及未哺乳的為乳腺癌的高危人群。
6.結直腸癌高危人群:家族性結腸息肉病的家族成員、結腸腺瘤綜合征、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腸血吸蟲肉芽腫患者均為結直腸癌的高危患者。
3種習慣趕走“電視病”
文/胡峰
老人長時間坐著看電視,就會腿腳酸脹、腰酸背痛。因此,看電視的時候,最好每坐20分鐘,就起來站一會兒,還可以把腳放在低一點的凳子上,放松下肢。看電視時養成以下三種好習慣,就能趕走“電視病”。
多眨眼 電視看得時間長了,眼睛就會干澀、酸脹,而多眨眼可以緩解這些不適。一般每分鐘至少眨眼7-12次,而且必須是完全閉上再睜開,才是有效的眨眼。否則起不了多大作用。特別是換臺時,更要多眨幾下眼。研究顯示,看電視換臺的瞬間,屏幕會突然變黑再變亮,對眼睛刺激最大。
勤活動 一次看電視的時間別超過45分鐘,如果覺得腰背疼了,眼睛酸了,就趕緊起來活動一下。可以閉上眼睛,用兩手食指分別輕按眼球,作順時針和逆時針按摩;以手指代替梳子,從前額到腦后“梳頭”;先低頭再抬頭,反復做幾次,或左右擺動頭部;挺胸彎腰,先深吸一口氣,然后挺起胸,接著呼氣并向前屈身彎腰。
[關鍵詞] 達英-35;雌孕激素;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中圖分類號] R711.5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3)10-93-02
功能性子宮出血(簡稱功血)是一種婦科常見病,臨床表現為陰道不規則出血,由于流血量過大,時間較長,易導致患者出血乏力,貧血等不適,嚴重者甚至會出現休克狀態,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和學習效率,降低患者生活質量[1]。目前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的方式主要有調整月經周期,抑制排卵,更重要的是及時止血。研究表明,大劑量外源性雌激素可使子宮內膜迅速生長,可以短期內修復創面而達到止血的效果[2]。本研究回顧性分析2009年2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采用達英-35與雌孕激素聯用方案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09年2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46例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按治療方法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28例,年齡19~42歲,平均年齡(27.83±4.62)歲,出血時間8~45 d,平均出血時間(23.41±2.16)d,對照組18例,年齡18~43歲,平均年齡(27.61±4.48)歲,出血時間9~43 d,平均出血時間(22.16±2.23)d,所有患者診斷均符合功能性子宮出血標準,排除子宮內膜癌變,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等器質性疾病,無服藥禁忌證,患者知情同意。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適當的貧血治療,如補充鐵劑和維生素等,同時服用抗生素類藥物預防感染,對照組在此基礎上口服媽富隆(南京歐加農制藥有限公司,H20090423),月經第5天開始服用,剛開始時2片/次,3次/d,停止出血后每日2片,止血3日后減為每日1片,連續服用21 d,共服藥3個月經周期。治療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根據出血量多少服用達英-35(炔雌醇環丙孕酮片,德國Bayer Vital GmbH,J20100003),3片/日,止血后3 d減量為1片/d,月經周期前約7 d停藥,連續服用3個月經周期,并聯合服用雌孕激素左炔諾孕酮片(北京紫竹藥業有限公司,H10983129),1~2片/次,止血后繼續服用1片/次,月經周期前約7 d停藥,連續服用3個月經周期。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的月經周期規律情況和出血情況或妊娠情況。
1.3 療效判定[3]
所有患者均按以下標準進行療效判斷:(1)痊愈:療程結束后,患者恢復月經規律≥6次,或妊娠;(2)有效:療程結束后,患者恢復規律3~6次;(3)無效:療程結束后,患者恢復規律月經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1.5軟件包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組間進行x2檢驗,P
2 結果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情況比較。由表1可看出,治療后治療組的總有效例數為26例,占92.86%,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3.33%(15/18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女性正常的子宮內膜周期性變化是由下丘腦-垂體-卵巢軸調控的,表現為周期性的子宮內膜脫落,即月經周期,是女性生殖系統健康的表現,也說明卵巢功能正常,一旦下丘腦-垂體-卵巢軸調控失衡,將會導致子宮內膜的改變異常引起異常的子宮出血。近年來,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功能性子宮出血的發病處于上升趨勢[4]。子宮內膜的活動受雌激素的影響,當雌激素對過厚的子宮內膜不能起到支持作用時,子宮內膜開始部分脫落,導致子宮異常出血或月經周期過長,若體內孕激素缺乏時,子宮內膜脫落不完全,不能完全修復內膜,將表現為出血不停止[5]。目前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的主要方式是應用雌孕激素,研究發現,大劑量外源性雌孕激素可是子宮內膜迅速生長,短期內修復創面而達到止血的效果。達英-35是第三代口服甾體避孕藥,主要成分有醋酸環丙孕酮和炔雌醇,具有較強的特異性孕激素作用,能使增生期的子宮內膜向分泌期轉化,達到止血效果,且達英-35具有中樞抑制作用,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和卵巢雌激素的分泌,對功能性子宮出血的止血作用較為明顯[6]。本研究中采用達英-35與雌孕激素聯合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的治療組治療后的總有效率高達92.86%,顯著高于采用媽富隆治療的對照組的總有效率83.33%。綜上所述,采用達英-35與雌孕激素聯合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能快速減少子宮內膜出血量,調節月經周期,且安全性高。
[參考文獻]
[1] 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M].臨床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4741.
[2] 王強,王玲,王冰,等.媽富隆治療圍絕經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的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36):5126-5127.
[3] 金巧鳳,賴愛鸞,張建生.炔諾酮治療無排卵失調性子宮出血的療效分析[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0,11(1):18-20.
[4] 王冬娜,夏蓓,辛小妹.達英-35與雌孕激素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的療效分析[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2,13(3):212-213.
[5] 董亞楠.媽富隆治療青春期功能性子宮出血68例臨床觀察[J].臨床醫學,2012,32(2):73-75.
2007年全球大型商務智能廠商被一些巨無霸的軟件廠商下了“毒手”。在商務智能廠商經過了大洗牌之后,2008年的商務智能全球市場又是大火了一把。
據IDC的報告稱2008年全球總計約合有221億美元的商務分析軟件市場,其中企業績效管理市場總額達到154億美元。
然而2008年中國商務智能市場應用的需求也越來越旺盛。根據筆者的調研,2008年中國商務智能市場在如下八個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1 需要BI的行業越來越多
2008年,商務智能行業的需求從原來通訊行業的經營分析系統、大型國有銀行的數據倉庫項目、海關的數據倉庫和統計分析系統、石油、石化以及一些大型制造業基于ERP之后的商務智能等項目之后,很多已經上了商務智能項目的大型企業,將原來的諸如商務智能系統進行完善,由原來的報表、多維分析、指標查詢,走向專題分析。像中國移動很多省公司開始了客戶價值分析、客戶流失分析、營銷戰役等主題研究。
中石化在上了ERP系統以后,為了迅速獲得企業的整體視圖,上了企業平衡計分卡,企業戰略規劃等企業績效駕駛艙的項目。
一些電子商務或者企業信息化建設不算太早的企業,越來越多的需要商務智能解決方案,比如礦業、地方商業銀行、很多省市的地稅和國稅、各省電力電網公司、很多制造業等,像電力行業,開始了統一平臺或者數據倉庫的規劃和建設。他們2008年主要是實現數據大集中、應用大集中等數據倉庫的項目,同時也實現了很多企業級的報表分析系統。
特別是對很多企業已經上了ERP系統或者正在準備上ERP系統的企業,對企業級分析報表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像TCL這樣的大型制造業也完成了全球統一的報表分析系統,海爾也在ERP系統的基礎上實現報表分析和指標分析項目。
一些零售連鎖像蘇寧電器等也實現了整體的商務智能系統。對于一些信息化建設剛剛起步的行業,統計分析、報表實現也已經被列入到了計劃和實施之列。
2 BI市場應用內容大大增強
2008年以前商務智能的應用大部分是以企業營銷和客戶盈利能力分析作為主線,大部分商務智能項目都是從企業的經營分析開始。2008年商務智能的主要應用從營銷分析向企業級的運營分析過渡,將原來的銷售分析、客戶分析慢慢轉向企業的盈利能力分析和運營分析:比如國藥集團和國藥控股公司,主要以企業的營銷運營分析為主線,加強了企業的運營監管,實現大量的財務分析和日常運營監控。
像銀行和一些管理創新型的公司,也從原來的數據倉庫,慢慢向風險防范和預警方面靠近,所以像運營型商務智能、作業成本法、平衡計分卡也開始有了新的應用。諸如新奧集團就開始成功地實現企業級的平衡計分卡項目。還有不少的企業將企業績效駕駛艙作為他們的重點。
很多企業也已經認識到僅僅部門的商務智能應用是不夠的,所以加大了企業級的應用,采用標準化的跨部門的商務智能平臺。將生產分析、采購分析、庫存分析、財務分析、銷售分析、市場分析整合起來,實現企業級的商務智能應用,像華為就是盡量實現商務智能一體化的企業之一。
大量的企業已經認識到企業績效管理的重要性,不但開始了商務智能的項目,也開始規劃和實現自己的預算和監控系統,加強風險防范,減低企業成本,以防金融危機帶來更大的損失。
3 BI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
商務智能一直被人們認為是錦上添花的項目,只是領導用來查看企業運營狀況的報表系統。2008年很多的企業將商務智能“平民化”,企業的各個階層都會利用商務智能的工具對企業進行分析,企業高管層會關心企業總體或者自己管轄范圍之內的關鍵績效指標、每日的變化和趨勢、異常情形的預警;管理層關心每天的生產或者運營報表,分析例外的原因,操作層關心生產的狀態、比如庫存、壓貨、竄貨等。像泰康人壽、神州數碼、陜西電信都是全員使用商務智能的典型企業。
由于商務智能工具越來越簡單易用,只要會使用微軟的辦公系統和網上門戶,就會使用商務智能。這樣給商務智能走向平民化鑒定了基礎。
4 商務智能市場越來越規范
在商務智能行業,2007年的并購以后,甲骨文收購了Hyperion,IBM買下了Gognos,SAP并購了Business Objects以后,包括微軟在內,這些大型商務智能廠商在中國都變成了原廠商經營(以前Cognos在中國是有來做的),而且這些企業都是上市的大公司,微軟、Oracle和SAP是全球三大獨立軟件廠商,IBM雖然不是獨立軟件廠商,但是在軟件行業也是巨頭之一。在此之前,商務智能市場的銷售和價格相對比較混亂,經常會出現價格戰。導致整個大型企業“買斷式”報表產品的花費也不過是幾百萬人民幣。
2007年這些大公司在價格和銷售模式開始進行合并,盡量統一文化,統一運營、統一經營模式,這樣就使得市場越來越規范。原來廠商在和一些客戶的談判中,由于價格問題使得供應商放棄了項目,2008年再也不是純粹的買方市場,廠商為了市場的規范,開始向客戶說“不”。這主要是產生在SAP、Oracle、IBM一些大的管理軟件廠商原來的高端產品,相對價格比商務智能的價格要高很多,合并之后,企業的市場一致化導致產品和服務的價格很難獲得像以前那樣的較大折扣,而是走向相對的規范化。
很多的企業上了ERP系統,或者客戶關系管理系統,企業都會思考著進一步的工作,商務智能,原來相互打架的廠商:比如在商務智能方面甲骨文和Hyperion、和原來的CRM廠商Siebel的搶單;SAP和Business Objects的爭奪;IBM和Cognos的競爭相對沒有了,這樣就使得很多企業的交叉銷售變成了一體化的銷售,使得商務智能的捆綁銷售變成現實,而且也給客戶帶來了相對成本的降低。原先已經上了ERP和CRM的廠商,在選擇上相對容易,一般都會采用統一平臺、統一服務和統一的客戶支持。
5 商務智能工具越來越豐富
2008年商務智能的工具從原來的報表、在線分析、數據挖掘的傳統工具,慢慢過渡到簡單易用的儀表盤、可以在微軟辦公系統和門戶上實現的動態美觀的水晶易表的工具,由原來傳統的數字分析和挖掘走向文本分析和知識管理,包括智能搜索分析引擎;從原來的電腦界面走到現在的移動商務智能,可以通過手 機、黑莓等移動設備來實現分析和智能管理企業的運營;這些都是2007年商務智能產品的發展熱點。
未來商務智能應該走向平民化的必由之路就是簡單易用、好學上手快的工具。
在2008年,很多大型企業,特別是信息化建設認知和實施比較早的企業上了部分商務智能的項目,不管是部門級的應用,還是商務板塊的應用。特別是從原來部門級報表需求,轉型到企業級的報表應用。從原來報表為主的應用,慢慢走向多維分析、例外查詢和關鍵績效指標的分析和跟蹤。從原來關鍵績效指標的監控走向企業績效駕駛艙。
6 商務智能的培訓和人才需求越來越大
由于商務智能需求的增大,2008年商務智能、企業績效管理的培訓、研究生班和認證培訓也開始熱起來,清華大學、復旦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山大學等也開始為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商務智能》的課程。有些學校也開始招收商務智能研究生班。有些已經開始培養商務智能的人才,參加認證考試。
7 商務智能廠商沖勁受到一定影響
自從2007年三大商務智能商場被收購一年以來,各個廠商在合并中都有自己的策略。
我們知道:變是永恒的不變,這是一個人人皆知的原理,但是“變”就會產生影響,不管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影響。每個企業在合并的過程中,由于企業文化的差異、產品的差異和重疊、營銷模式的不同、雖然幾家對收購的企業幾乎都采用相對獨立運營的模式,但是,相對的穩定性還是受到了一定的挑戰。
在這個過度階段,銷售前期跟蹤很長時間的客戶,由于一些老的承諾沒有辦法兌現,使得項目相對推遲或者終止。加之部門的合并和人員的變化,暫時對商務智能項目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有些廠商在等待機會,等待政策,等待著產品合并后的新產品,不知道如何買,不知道買什么,他們僅僅跟蹤短期的項目和小項目,這樣使得商務智能項目在短期會受到一些影響,但是像微軟和國內一些相對穩定的商務智能企業正是―個很好的機會。
8 商務智能實施從原來的寫代碼逐漸轉向使用工具
2008年,商務智能項目實施相對越來越正規,原來數據的抽取、遷移和加載,很多都是實施商自己寫代碼,僅僅是對一個項目而實現的,慢慢大家認識到數據源越來越多,企業級的應用需求越來越大,寫代碼雖然省了產品的成本,但是人力的成本也不少,加之將來的擴展或者業務系統的變化都無法實現升級,還有元數據管理幾乎沒有辦法實現,對系統產生的問題,結果不正確的系統跟蹤非常困難,所以人們開始嘗試ETL工具的和元數據管理工具的使用,對數據質量控制的產品也開始關注起來。
2008年商務智能基本上是需求和應用上升的一年,但是,商務智能仍然處在未成熟階段。2009年商務智能又會走向何方?
2009年整個IT的需求不會減少,但是投資可能會相應受到一定的影響。除了2008年的發展方向、行業、應用、技術和工具、以及人才需求將向著更成熟的階段發展外,為了更好的加強企業風險防范的能力,企業會在流程規范,運營型商務智能方面加強投資,增加企業作業成本法的實施,盡量想法合理的降低企業的成本方面加大投資。企業會在績效管理和績效優化方面加大力度。績效優化是一個較新的領域,它不但包括企業戰略管理、利潤和成本管理、預算和合并報表、作業成本法、財務和盈利分析報告等企業績效管理方面,而且還包括企業風險監控、公司治理和合規方面。
【關鍵詞】 移動互聯網 電信運營商 流量經營 智能管道 綜合平臺
Study on Traffic operation of Telecom Operators in Mobile Internet Era
Abstract:Mobile Internet has not only brought us a variety of application experience, but also altered industrial chain from organized and clear division to integrate. Lots of industry chains separate from the tradi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mode and gradually to support more services. Meanwhile, the operator's business model is changing from the traditional "voice management" to "traffic management". Operators should make some appropriate changes to adapt to new requirements of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twork, this paper proposes a differentiated business model for Telecom operators by analyzing the operator changes the status in the whole industry chain.
Keywords: Mobile Internet; Telecom Operator; Traffic Management; Intelligent Pipe; Integrated Platform
一、引言
近幾年,移動互聯網進入了一個業務和應用爆發式增長階段,而OTT業務作為一種典型的業務模式正在成為新的發展手段和增長點,并對運營商傳統業務造成明顯的沖擊,運營商在整個產業鏈中的地位正在發生著明顯的變化。
為了應對移動互聯網OTT模式發展,避免自身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淪為啞管道,電信運營商近幾年提出了一系列的戰略發展思路,基本思想均是通過強化其自身作為管道提供者的管控能力,提升流量價值,并在平臺建設方面通過與IT的融合,以集中化、開放化思路獲得廣大互聯網開發者的擁護,產生更為豐富的應用,達到構建一個新的生態圈目的,在移動互聯網發展格局中贏得一席之地。
本文以運營商為視角,探討移動互聯網新產業鏈對運營商所產生的影響,重點聚焦OTT模式對運營商智能管道、綜合平臺等網絡建設發展思路進行探討。
二、移動互聯網對電信運營商影響分析
隨著智能手機應用的快速增加和普及,移動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傳統的通信服務和已經較為成熟的互聯網服務價值日趨下降,運營商面對的競爭對手已經不僅限于同質競爭,融合產業競爭鏈上來自互聯網的異質競爭替代作用凸顯,并且運營商與互聯網企業之間的競爭將比傳統通信領域的競爭更激烈、更嚴峻。本文將移動互聯網對運營商主要影響因素概況為以下三點。
2.1傳統業務分流和替代趨勢明顯
OTT業務的快速發展是移動互聯網對傳統通信業務發揮替代作用的一種表現,給整個電信產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引發整個電信產業鏈的大變革。移動OTT業務類型非常多,現階段對電信行業帶來的沖擊最大的是移動OTT語音業務、移動OTT視頻業務和移動OTT消息業務。 據統計,OTT業務對運營商數據流量增長的推動作用遠低于對運營商傳統業務的分流,特別是語音、短彩信,其業務的快速發展推動了運營商數據流量的增長,為運營商帶來了新增收入,但OTT業務對運營商收入的分流作用更加明顯,比如微信業務每分鐘話音僅能帶來70KB左右的流量,每一千條短信僅能帶來1MB左右的流量。就以OTT消息類為例,截止2013年,日均活躍用戶數突破百萬的的OTT應用已經達到8個。
表1
序號 App 日均活躍人數(萬人) 增長率
10 Line 40.10 357.8%
9 阿里旺旺賣家版 63.83 317.2%
8 YY語音 109.65 22.3%
7 飛聊 166.40 -4.6%
6 翼聊 176.61 115.1%
5 米聊 241.13 -20.2%
4 FACEBOOK MESSENGER 285.42 576.8%
3 旺信-阿里旺旺手機版 732.17 381.5%
2 微信 6770.55 61.8%
1 QQ 7811.07 42.7%
2.2 流量業務成為運營商的基礎性業務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電信行業已從語音時代步入流量時代,眾多產業鏈環節開始脫離原有的分工體系,逐步融合更多的業務,流量業務將成為運營商的基礎性業務。(圖1)
從邏輯上解構,流量時代運營商只負責底層流量,SP負責上層流量。運營商生產的是純流量產品,用戶并不認為這能給他帶來什么價值。而SP生產的產品,如微博、QQ,才是用戶真正需要的,也愿意為此付費;另一方面,流量用戶不再和話音一樣是一個完整的整體屬于運營商,而是被SP等其他上層業務網絡割裂,他既是運營商的用戶,也是這些SP用戶,流量的總價值在SP和運營商之間進行分配,其中SP獲得的是上層流量價值,如業務使用費、會員費、廣告費,而運營商目前僅能獲取的是底層流量價值,即網絡接入費用。
2.3產業鏈位置發生變化
從產業鏈的競爭情況看,運營商面臨終端廠商和互聯網公司在整個產業鏈上的激烈競爭。由于原有的服務領域和范圍逐步被打破,整個互聯網生態模式出現多元化趨勢,參與者由原來的運營商一家獨大演變為運營商、終端廠商、互聯網廠商三足鼎立態勢,現實中,三方均可主導整個生態鏈,
分別為運營商主導型、終端廠商主導型、互聯網廠商主導型三種模式,見表2。
類別 主要切入點 具體舉措 典型案例
終端廠商
模式 多元化合作
應用聚集 通過集成分發平臺,免費引入合作方或贊助方的內容及應用來吸引用戶訪問與下載; 蘋果的AppStore
互聯網廠商
模式 產品優勢
資源積累 在獨立開放的免費平臺基礎上,通過深挖用戶需求,免費用戶上傳的內容來吸引更多用戶訪問與分享 百度、Google、騰訊等
運營商
模式 自身產品
服務提供 以自身平臺及產品的開放能力提供建設”; 通過集成聚合門戶,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 發揮計費系統能力,深挖用戶需求 法國電信、Vodafone等
運營商
表2
三、電信運營商發展策略
通過以上分析,在流量時代,運營商已經不可能憑一己之力來提供服務,滿足用戶不斷延伸和變化的需求,上節中提到的運營商主導模式,說明國外先進運營商已經從傳統話音經營向流量經營進行轉型嘗試,在通信運營商完全控制和純管道之間,運營商試圖找到一條中間路線,既不能以一己之力滿足用戶多樣化、個性化的信息需求,也不能滿足于單純做業務的管道。 通過剖析流量時代的相關特征,運營商對不同層次的流量應區別經營,對于傳統的BIT流量,即網絡側流量,可側重管道視角,以字節流為觀察對象, 以提升字節流量的總體規模和總體價值為經營目標;對于API流量,即平臺流量,可側重開放視角,集中搭建業務與用戶之間橋梁,通過API調用提供差異化服務能力, 從而促進OTT流量和Bit流量的發展。
從網絡和平臺角度考慮,運營商可通過智能管道、能力開放、綜合平臺等方式,逐步實現“邏輯上升,業務下沉”的傳統電信運營商業務運營、網絡建設應對模式。
3.1智能管道作為流量經營的能力基石
運營商擁有網絡資源,管道依舊是金飯碗,連接型業務仍是運營商的主業,因此把智能管道業務“做大、做強、做精”是大勢所趨。但智能管道不僅僅只針對網絡能力,應包括面向用戶、面向網絡和面向合作伙伴三方面內涵,支持基于網絡、用戶和應用的QoS動態管控和業務策略管理,打造具有融合、創新合作的智能管道。在實際部署中,可關注以下幾個建設要點:
1、將智能管道架構分解為承載控制層和承載網絡層,實現承載和控制有機分離,通過承載控制層構建感知分析、策略制定、流量調度和自助指配等能力,與綜合平臺交互,上傳網絡狀態等多維信息,并承接上層應用對承載資源的需求;承載網絡層在現有網絡基礎上,通過提升多維感知、按需保障等能力,完善網絡智能化基礎,并與承載控制層、IT支撐系統、終端等配合最終達到服務的高效提供和資源的智能管控。
2、對網絡側“感知、分析、配置、執行”的能力進行增強;通過部署2G/3G/4G融合的PCC統一策略管控、優化及內容計費,提升用戶體驗。強化用戶的多維度策略控制,通過提升策略控制分析系統能力,打通系統與周邊PCRF、IT系統等接口,實現忙時忙區自動導入、感知評估自動輸出的自動化閉環體系。
3、智能管道向用戶側延生, 通過網絡側、IT側、終端側的合作跟進,推進云管端協同的智能管道產品實施,提升IT系統對接智能管道的能力,開通系統支持提供用戶簽約信息,完善CRM能力,提升計費系統能力。終端側提供終端軟件實現流量智能管理和業務訂購,通過終端和智能管道協同,實現客戶感知顯性化,包括流量智能管理與提醒,積木式套餐示圖,顯示差異化元素,自主訂購,自助調速等,實現通過終端呈現智能管道能力。
4、智能管道向應用測延生,與能力開放平臺協同,將智能調度能力通過標準接口開放給外部業務系統,將管道能力與應用結合,豐富業務形式,支撐前端業務推廣及流量經營。
利用能力開放平臺尋求第三方業務合作方,探索新的業務形式和增長點;通過對用戶行為、時間、位置等多維分析數據,提供合作業務、自有業務的精確營銷。 (圖2)
3.2通過綜合平臺連接雙邊市場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興業務開展,更多是圍繞客戶需求進行建設,而傳統運營商的運營模式更多地是從平臺技術規劃出發,以自身網絡為基礎,這已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通過總結,筆者認為現階段運營商在平臺架構上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3.2.1能力開放
現階段大多數運營商在能力開放上只是做了部分通信能力、管理能力的開放,并且各個能力需通過多個接口一一調測。而開發者往往希望通過一個綜合開放平臺,一站式進行業務開發,一個接口可以調用各種能力,縮短開發周期;并可以對產品的資源進行快速申請釋放,降低開發成本。
3.2.2能力提供
經過幾十年的運營積累,運營商擁有相當豐富的平臺能力、用戶行為分析能力,但缺少一個綜合平臺對能力進行整體封裝管理并統一開放,各能力平臺相對比較獨立和封閉,眾多業務能力無法進行模塊化調用,能力開放仍然停留在個別平臺上,不存在統一的開放渠道。
3.2.3用戶需求
移動互聯網時代,業務類型琳瑯滿目,用戶的體驗放到了業務開發者首要位置,但運營商仍然基于傳統的業務開發方式,業務需求狹窄,業務流程框架,且業務規范眾多,靈活度較差,無法滿足網絡發展需求,用戶體驗的豐富性要求運營商需要一個綜合平臺對各種業務進行靈活組合、快速開發。
綜上,筆者認為運營商應通過“能力聚合”打造綜合平臺架構,并通過能力開放引入新的供給方,快速生成業務能力;通過后向合作滿足前向用戶需求,并依托海量用戶為后向客戶提供增值服務,并逐步推廣至行業應用以及整個生態圈,運營商扮演雙邊市場組織者的角色,滿足各方需求。綜合平臺功能架構上,應滿足一站式的總體解決方案,所有資源通過能力模塊呈現,用戶只需要通過綜合平臺開放的一個接口就能建立和各個能力平臺的之間的關系。(圖3)
四、總結
移動互聯網時代,是電信與互聯網的融合,電信網絡單方面已無法提供業務,需要通過電信能力切入互聯網業務,與內容/信息打包提供才能滿足用戶需求 面向合作伙伴與面向用戶幾乎同等重要,運營商的主要工作是“協調”,在用戶信息統一化、對外合作平臺化、供需匹配智能化的前提下,以用戶信息為核心杠桿,通過綜合平臺和智能管道,匯聚產業力量,扮演雙邊市場的組織者。
參 考 文 獻
[1] 林少芬, 熊有軍. 我國電信運營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轉型策略研究[J]. 移動通信, 20l3(7):27―36.
關鍵詞 智能電網;管理一體化;運營模式
中圖分類號TM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1)48-0190-01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及科學技術的迅速提高,智能電網的運行及管理要求也不斷受到重視。智能電網的一體化運營模式觀念的形成是需要電力公司與用戶建立雙向了解基礎,電力公司為用戶提供電力,滿足用戶需求并不損害用戶利益,才能讓用戶用得放心,樹立良好的信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節省電力資源。智能電網把“智能互動”作為其主要特點和建設目的。因此,在提高智能電網管理一體化運營模式的過程中,就需要電力公司和用戶的積極配合,通過需求側管理技術,達到智能電網成功實施其管理一體化的高端運營模式的目的。
1 智能電網的一體化運營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1.1 管理設施陳舊,能源資源浪費
智能電網管理作為一種高科技手段,就是需要通過科學技術的進步發展不斷探求新的技術,及時更新陳舊的智能電網管理設施,有效地控制能源資源浪費嚴重現象,使電網工業能夠穩定的運行下去。管理設施的陳舊不僅難以用最新智能科學技術實現智能電網的一體化管理,而且容易造成電力資源的浪費,難以保障電力公司的穩定有效運行。比如在當前大力宣傳能源節約的行動下,智能電網引起管理設施的陳舊,使得電能達不到合理利用,這樣不僅造成能源浪費,而且還會影響人們對智能電網的錯誤理解,使得管理一體化難以在人群中推行。
1.2 智能電網更新得不到科學技術的有效支持
這主要是因為缺乏高技術智能電網管理人才。科學的高速發展使得在各個方面對人才的需求都是大增,智能電網也不例外。智能電網引起管理人員堅守傳統的管理觀念,使得管理方法、管理技術得不到及時更新,一定程度上造成在實施管理一體化的過程中問題的出現,不利于電力的有效地管理。
1.3 用戶缺乏對智能電網的認識,不利于一體化運營的開展
至今,在國內外還有很多人對智能電網理解不清楚,導致一體化難以實施運營。比如,一些用戶認為像一些高端技術自己無論從經濟還是能力上都無法使用,更沒有精力去響應社會需求,于是就會對一切高技術置之不理。首先是家庭支付能力有限,再次,更重要的是傳統觀念占據了一定得地位,導致在對一體化運營存在偏見,況且一切新事物的產生使用都會有一個接受使用階段。因此要重視對用戶進行詳盡有效地宣傳,使其理解并接受使用智能電網。
2 關于實現智能電網的一體化運營模式的相關策略及具體運用
2.1 采用高新技術,提高需求側管理技術
管理采用高新技術,提高需求側管理技術是實現智能電網一體化管理的有效途徑。一體化就是要實現智能電網數據的一體化、供需的一體化、功能的一體化等對各方面進行有效管理想喝就需要高端科學技術的運用,采集有效合理的電網信息,及時對電力使用信息作出反饋,從而改進電力管理。就如在提高需求側管理技術的應用上,要使用負荷管理,提倡用戶合理用電,改變不合理的用電方式,實現用戶的節電意識培養,從而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2.2 革新設備、培養人才以提高電網能源的使用效率
這種方法的目的就是要為用戶提供潔凈能源,提高電網能源的使用效率。只有不斷地革新技術設備,培養高素質管理模式人才,才能有效的實行智能電網一體化運營。比如國家在智能電網設施管理和人才培養上應加大投入,不斷研究更新最新設備,解除管理及維修人員的傳統舊觀念思想,對智能電網的一體化運營模式形成更好的認識,才能有效的引導用戶加入智能電網運營行列,保障一體化有效運營。
2.3 大力宣傳智能電網管理一體化,加強人們的能源節約意識
大力宣傳智能電網管理一體化運營,使人們了解其優點,是加強人們的能源節約意識的關鍵所在。往往對于一種新技術、新事物,人們都會經歷一個逐步認識了解甚至是排斥的過程,在逐步的認識清楚之后,才會慢慢的接受并投入使用,所以大力宣傳智能電網管理一體化運營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這方面國家電力人員可以做好海報宣傳、實地宣傳等各種宣傳途徑,解除人們心中的疑慮,使其逐步認識了解到智能電網的優勢。比如,國家也可以讓智能電網一體化管理模式在部分地區推行一段時期,使人們親身體會到智能電網的利益,并且認識到其對環境保護和能源節約的重要作用,這樣更有助于智能電網管理一體化運營模式在更多地區的普及。
3 結論
總而言之,智能電網一體化模式的推行與大力投入使用還需要一個慢慢理解與改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應該重視運用高科技,提高需求側管理技術;創新技術,革新設備,提高智能電網能源的使用效率;培養管理一體化運營技術人才,加強一體化管理運營模式等方面的改進策略,使數據、維護、供需一體化更能做到能源潔凈、能源節約的效果,實現國家智能電網的穩定運行,實現人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相關工作人員要認識到智能電網一體化運營的積極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使其大力推行。
參考文獻
[1]龔國軍.智能電網:低碳時代的重要選擇――“2009?中國智能電網與信息化高層論壇”綜述[J].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10(4).
【關鍵詞】BI商業智能;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CRM客戶關系管理
一、BI概述
商業智能英文名稱Business Intellige-nce,簡稱BI,通常被理解為將企業中現有的數據轉化為知識,幫助企業做出明智的業務經營決策的工具。
商業智能并不是一項新技術,它是將數據倉庫、聯機分析處理、數據挖掘等技術與客戶關系管理結合起來應用于商業活動實際過程當中,實現了技術服務于決策的目的。
從國際看,商業智能(BI)領域并購不斷,商業智能市場已經超過ERP和CRM成為最具增長潛力的領域。從國內看,商業智能(BI)已經被電信、金融、零售、保險、制造等行業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操作型BI逐步在大企業普及,也就是說商業智能(BI)不僅限于高層管理者的決策之用,也日益成為普通員工日常操作的工具。
二、BI技術體系框架
商業智能系統主要包括數據預處理、建立數據倉庫、數據分析及數據展現四個主要階段。數據預處理是整合企業原始數據的第一步,它包括數據的抽取、轉換和裝載三個過程。建立數據倉庫則是處理海量數據的基礎。數據分析是體現系統智能的關鍵,一般采用聯機分析處理和數據挖掘兩大技術。聯機分析處理不僅進行數據匯總,還提供數據分析,用戶可以方便地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數據挖掘的目標則是挖掘數據背后隱藏的知識,通過關聯分析建立分析模型,預測企業未來發展趨勢和將要面臨的問題。在海量數據和分析手段增多的情況下,數據展現則主要保障系統分析結果的可視化。
三、BI對企業的應用服務
商務智能其實就是通過計算機技術,實現從數據到信息、從信息到知識、從知識到決策、由決策到財富的過程和結果。在對企業應用服務上劃分為五個步驟:
1.告訴企業發生了什么――提供事先預制報告、企業記事卡或綜合管理數據,利用集中管理的關鍵績效指標(KPI),解決企業運營績效問題,監控企業的發展,實現復雜的報告用簡單的方式表現出來。
2.讓企業探索為何發生――業務部門可以從固定的報表、報告和一些關鍵的KPI中,可以得到很多相關的信息,但是當他們發現問題時,需要了解為何發生了這些問題。這時,就需要即席查詢和在線分析(OLAP)。業務分析員經常需要自己根據問題的需要完成自己的分析和報告。在很多情況下,業務分析員和決策制定者需要一套商務智能的工具,通過訪問集成好的數據倉庫,獲得需要的信息。
3.讓用戶實時看到現在發生了什么――企業決策層建立當前情況下的業務戰略和決策。為了成功,幾乎需要獲得實時的數據,查詢可以回答及時發生的問題。由此,運營模式和業務流程會發生較大的變化。
4.幫企業預見即將發生什么――客戶了解現在還不夠,將來會發生什么,風險的預測和評估是非常重要的。還需要統計分析的功能,來幫助分析客戶的行為、預言客戶業務的趨勢、辨認欺詐行為等。需要這種模型的客戶群是非常大的,由于它需要復雜的算法、統計模型和大量的數據,所以需要支持大數據量的處理能力。
5.希望發生什么――決策是由系統提供的,系統的數據是由運營系統得到的。例如由Web頁獲得,或者由基于市場條件和用戶需求進行的特價、促銷活動得到。所以可以建立清楚的決策和業務政策,讓事件沿著正確的軌跡、朝著預定的方向行進,達到預期的目標。
四、BI業務的開展模式
1.找準BI廠商
國內BI產品的開展已經有很多年,最早開拓市場的是國外廠商,但是由于中國本土企業的自身特點,導致大部分的外國廠商本土化運作不成功。隨著BI逐漸被廣大用戶所認可,已經有部分軟件廠商參照國外的成型產品開發了符合中國本土的BI產品,而這些擁有產品的企業還是處在開拓市場的初期,需要有強大的業務合作伙伴支持。因此服務外包型軟件企業完全可以針對此契機,在BI產品方面廣泛了解后,找準合作的BI廠商。
2.建立戰略合作伙伴模式
利用本土化優勢取得BI產品的資格,與BI產品廠商結成開發合作伙伴,同時通過對市場的掌握創造品牌價值,形成自身的技術壁壘,保證企業在行業中的領先地位。
五、BI業務在企業中的推廣
1.BI與企業發展戰略關系
商務智能通過優化戰略提高企業的效率,促進戰略的實施。目前,90%的企業的戰略沒有得到很好的實施,管理人員往往不知道實際發生的情況,員工也不知道日常工作與企業的戰略的關系。
在具體實施商務智能技術時,首先要通過加強教育與培訓讓企業管理人員認識到商務智能的重要性,并提高企業管理者的素質;其次要重點做好保證數據的可信性和數據的準確性。商務智能技術工具未來的發展方向將是簡單與快速反應。在當前經濟增長趨緩的背景下,各種規模的企業在優化績效的同時,也在努力降低IT 成本并使IT 投資回報最大化。商務智能已成為企業不可或缺的一大要素。
2.BI與企業運營緊密結合
商務智能是深化企業信息化的重要工具,它的出現為企業決策層提供了決策分析與風險規避的工具,為企業提供了資源優化與價值評價的平臺,為企業信息化提供了從運營層向決策層發展的支撐。面向企業建立商務智能,要開發或者選擇適合企業的商務智能平臺。這里的平臺不僅是一個工具的問題,它至少要包括模型、工具、應用等三個方面的內容。商務智能業務模型是實現商務智能應用的最重要的因素,具體包括企業戰略決策模型和運營模型兩類,是最終發揮商務智能作用的關鍵要素。
3.BI在企業中發揮的作用
商務智能可以用來幫助理解業務的推動力量,認識是哪些趨勢、哪些非正常情況和哪些行為正對業務產生影響。
商務智能能為顧客、員工、供應商、股東和大眾提供關于企業及其業務狀況的有用信息,從而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增強整個信息鏈的一致性。
商務智能有助于加強顧客忠誠度,一個參與其中并掌握充分信息的顧客更加有可能購買你的產品和服務。
掌握各種商務信息的企業可以出售這些信息從而獲取利潤。但是,企業需要發現信息的買主并找到合適的傳遞方式。在美國有許多保險、租賃和金融服務公司都已經感受到了商務智能的好處。
一、引言
當前的通信網正向著智能化、寬帶化、個人化的方向發展,其本的電信服務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各種用戶對電信業務的需求變得越來越復雜,這就要求電信網能迅速而靈活地向用戶提供種種電信業務。傳統的新業務提供方法是每提供一種新業務,網上的所有交換機增加一塊軟件,成本很高,可靠性差,維護困難,而且需要很長時間。智能網技術克服了傳統方法的這些缺點,采用交換與業務分開的思想,對業務的適應性強,生成業務的周期短,同時其規范性又使各廠商更容易互通,這一切使得其在世界各地得到廣泛的應用。
二、智能網及業務在全球的發展狀況
隨著ITU-T對智能網各個階段的標準制定,全世界許多國家都開始實施和建設智能網,并積極投入商業服務。據統計現在全世界已有許多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智能網,并在此基礎上開放了一系列智能網業務,這些智能網業務由于能夠為用戶提供多樣化的服務,以及可以快捷、靈活,有效地滿足用戶各個方面的需求,所以一經推出,便受到用戶的熱烈歡迎。
如果說全球市場1984年以前智能網一直處于實驗測試和開發階段,那么1985年就可以說是從實驗室走向現場配置的一年,而1986年后則是全世界全面走向商用的階段。現在歐、美的許多電信運營公司在市場上已經有了足夠多的IN業務并開始從這些業務提供中獲益,以美國為例,IN業務的收入每年都以10%以上的速度增加,其它國家開辦的IN業務也都為電信運營公司帶來了巨額收益。據國外一項市場調查表明,VPN和電話卡業務在過去的兩年里發展最快,而被叫集中付費仍是最廣泛配置的業務。
從已經提供智能網業務的國家來看,各國的業務發展狀況也不相同。例如美國目前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完善的智能網,所提供的IN業務種類繁多,遠不止CS-1中規定的25種,其中主要有:800業務,900業務,電話卡業務等。而歐洲國家主要開展VPN業務,附加費率業務等。
中國自1995年開始智能網建設,各運營商已建成自己的全國骨干有線智能網,天津、山東、鄭州等已建成本地智能網,開放的業務主要有:300業務、800業務、校園卡業務、廣告業務、代付費業務等。目前隨著GSM網絡的迅猛發展,移動智能網的建設也已經在99年初步展開。
三、移動智能網
1、移動智能網標準
目前涉及移動智能網標準的規范主要有兩個:一是由ETSI組織在GSMphaseⅡ+制定的Camel標準;另一個是由美國TIA(通訊工業協會)組織制定的IS-41D,IS-771標準,我國移動網上絕大部分產品都遵從GSM標準,因而采納Camel標準建設中國的移動智能網體系。
移動網絡增強邏輯的客戶化應用(CustomizedApplicationsforMobilenetworkEnhancedlogic-Camel)是對智能網呼叫模型和信令協議的調整,它是一種工具,能夠幫助網絡運營商在GSM移動網上為漫游用戶提供增值業務。Camel的特征是為用戶提供一種與服務網絡無關的業務一致性。它是一種網絡特征而不是補充業務。即使用戶不在歸屬公共陸地移動網絡(HPLMN)中,它也可以作為一種手段幫助網絡運營者向用戶提供特定的業務。
Camel是在CS-1和CS-2標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標準的實施分為階段1(PhaseI)、階段2(phaseⅡ)和階段3(phaseⅢ)。1985年5月基本結束了階段2的標準化工作,Camel標準的進展工作如表3.1所示。
表3.1Camel標準的工作進展
CAP(CamelApplicationPart)基本ETSI的CoreINAP,是gsmSSF與gsmSCF之間的接口協議,另外還規定了gsmSRF與gsmSCF之間的接口。MAP(MobileApplicationPart)是GSM系統的移動應用部分,它為GSM系統提供必要的信令功能,在GSMphase2+,為了滿足Camel網絡的需要,特地增加了一組MAP操作,并對已有的若干個MAP操作作了修改。
2、Camel的特殊性
Camel業務與傳統智能網的業務一個很大的區別在于:傳統智能網業務通常是在發端分析信息點觸發的,對智能業務的設定可在被叫分析處。而Camel業務的觸發機制是依據移動用戶的簽約觸發數據(SCP地址、業務鍵和觸發檢測點)進行的,無需對此進行被叫分析,其所觸發的業務由業務鍵業標識,再根據SCP地址尋址到特定的SCP。如果用戶簽約多種業務,則要按簽約的多個觸發標準的排列順序逐個匹配來確定業務。如果需要支持混合業務,就目前標準的狀況來看,有一定的制約性。由于一個用戶在一個時間僅能夠從一個業務鍵來激活業務,因而需要在SCP中考慮協調多種IN業務、即通過嵌套的方式來實現多種業務。這種觸發機制有可能在以后的標準化工作中再進一步地改進。
另外,gsmSCF中運行的業務邏輯是一個嵌套的業務邏輯,由一個入口業務邏輯來觸發其它的業務邏輯,或者第二次觸發。這種機制有可能增加Camel業務設計的難度。
3、國內移動智能網建設思路
在國內,隨著社會經濟、技術的發展和移動用戶的迅猛增加,移動用戶對各級移動業務的需求直來越高,這不僅反映在用戶要求提供多種多樣優質、方便、靈活的業務,而且也反映在電信營運者滿足用戶需求的速度、電信資費以及用戶自己控制所需業務的滿意程度上。能否滿足用戶的這些需求,已經成為電信營運者在競爭中求得生存與發展的當務之急,更是電信運營者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重要手段。當今電信業務的重點已從商品化業務移向具有創意識的客
戶化新業務。移動智能網結合了一系列先進客戶化業務,能夠提供快速的業務生成,業務引入和業務的客戶化,因而成為網絡和業務運營商爭取更多的客戶,增加回報效益,提高市場競爭能力的有利工具。
在建設移動智能網過程中為保證快速實現全網的漫游的前提下,可考慮遵循以下建設思路:
遵循統一的標準,所提出的智能網解決方案以ETSI相關技術體制、規范和應用規程為依據,并參考ITU-T的標準;為保證全網無縫業務的覆蓋和漫游,智能網業務應基于統一標準的CAMEL解決方案。
網絡建設應以業務快速提供為原則。
盡量實現漫游時的無縫業務覆蓋。
能適應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業務的拓展。
移動智能網的結構應從全程全網出發,既要滿足現階段移動智能業務的要求,又要滿足將來移動智能業務拓展的需求。
面向目標網絡來建設。
為了網絡資源的共享,保持MSC/SSP的相對穩定,初期在網內建設獨立的IP將是大勢所趨。這符合Camel的原則,也符合網絡安全的需要。
綜上所述,從長遠看,解決移動新業務應基于Camel智能網實現并應采用CamelPhaseⅡ標準來實現業務的全國漫游。
4、業務建設
移動智能網是一個迭加在現有GSM移動網的業務網絡,網絡建設是基礎,它要服從于業務建設,業務建設是成功的關鍵。在業務建設的過程中,要考慮業務的合理選擇和業務的運營管理與拓展的方便性。
目前,移動智能網可提供的業務主要有預付費(Prepaid)業務,移動虛擬專用網(MobileVirtualPrivateNetwork)業務,無線800(wireless800)業務等。
每一種新業務的主要使用對象和用途即為該項目業務的目標市場。不同類型的業務,其目標市場存在巨大差異,占有目標市場就需要采取不同的營銷策略。移動智能網的業務很多,這就需要不僅了解這些業務的功能,還要對這些業務的市場特征進行分析、歸納,從方便性,經濟性,社會效益等方面分析業務對客戶的功效,進而制訂相應的策略,以引導業務的發展。尤其在開始階段,這種市場分析和策略的作用值得關注。
在中國,用戶對移動智能業務還不熟悉和了解,各地區的經濟存在差異,用戶的經濟承受能力有限,因此,對引入的移動智能網業務理應選擇有限、成熟并易于開展的幾種業務,如移動智能網所提供的預付費業務,在中國可用于消除處理拖欠或不付電話費的困難,對移動預付電話用戶有固定的話費限制,不能超支或預支,而這是電信部門最關注的方面之一。考慮到預付費業務具有的這些優點及國外開通的良好情況,可以該業務為突破口,以普通手機用戶和新增用戶為對象,策略定位于擴大移動網的用戶數量和業務量,提高移動網資源利用率。并有選擇地在有條件的地區開放,以保證移動智能網業務有一個比較好的開端和投資收益率,待取得一定的經驗并對移動智能網業務的潛在市場有了更進一步的分析、了爭之后,再擴大業務的種類和覆蓋區域,并向可以接入現有移動網的所有用戶提供更多的移動智能網業務。
在業務的運營管理上,對于運營在全網的業務(如預付費業務),要統一標準,以便于業務在全網的開通運行。而對于本地業務,可借鑒有線智能網在某些地區的一些成功經驗,如天津和山東的廣告業務及其它智能網業務運營經驗,除標準智能網業務外,根據本地用戶的電信消費觀念習慣和文化背景,不斷開發出具有本國或本地特色的業務,并針對不同的服務對象,制定靈活多樣的具有吸引力的資費政策,完成對標準智能網業務的補充,吸引更多的客戶,動態地適應本地區用戶不斷發展、變化的業務需求,提高自身的服務水平;業務受理點要多點分布,提供全中文化的簡單直觀的業務受理窗口,以接近客戶,方便客戶申請業務。
四、智能網標準的發展
1997年1月ITU-T11組召開的會議,明確了智能網CS-3的研究內容和實現目標。智能網CS-3是CS-2的進一步發展,對其研究可分為CS-3,1近期目標(1997~1998年)和CS3.2中長期目標(1999~2000年)兩個階段。ITU-T的11組于1998年5月召開的會議,決定將智能網CS-3.1定義為智能網CS-3,智能網CS-3.2定義為智能網CS-4。智能網CS-3標準于1999年初推出,它基本上沿用智能網CS-2的體系結構,對智能網CS-2的體系結構和呼叫處理模型未做大的改動。智能網CS-3的研究內容包括對智能網CS-2能力的加強,智能網與因特網的綜合以及智能網支持移動的第一期目標等。智能網CS-4的研究內容包括智能網B-ISDN綜合、智能網支持移動的第二期目標[加強寬帶移動網上的基本業務及通用個人通信、虛擬專用網、被叫集中付費等業務;實現虛擬歸屬環境(VHE)的所有功能;全面支持IMT-2000等]。智能網CS-3和智能網CS-4的其它研究內容:智能網的互連問題、多點控制、流量控制、安全問題。
目前,IMT-2000體系結構的規范仍處于研究之中,其中增加了新的功能實體,如認證管理功能(AMF)或位置管理功能(LMF)。它們是否能觸發智能業務、新增功能實體的模型以及所需的智能網業務屬性等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IMT-2000中智能網部分將在智能網CS-4中研究。
除ITU-T制定的智能網標準Q.12xx外,Bellcore也制定了智能網標準(IN-1,IN-2),該標準已逐步演化成為AIN(AdvancedIntelligentNetwork)。AIN從1995年的第二個版本AINRelease0.2開始已與CS-1R幾乎完全保持一致。ETSI中的NA6(Networkaspect)也是在ITU-T基礎上制定了智能網標準CoreINAP,它規定了智能網功能實體之間在信息交流時所使用的信令協議。
ITU-T的CS-X標準,為以電話為基礎的智能網提供了國際標準,它在各國實施的智能網中發揮愈益重要的作用,北美的AIN及歐洲的ETSI標準正在向ITU-T的CS-X標準靠擾(圖2)。
中國于1995年頒布了以ITU-TCS-1智能網標準為基礎的中國智能網標準,該標準刪除了CS-1某些不實用的部分,細化了一些參數(如計費部分),使其具有實際可操作和實現性。它是CS-1的子集合。自此以后,國內智能網建設及業務開展都得到了很大發展。國內智能網雖是分塊建設的,但中國的智能網是一個統一的網絡,應能實現互連和互通。因此,為了實現智能網業務在全網的快速覆蓋,順應智能網標準的長遠發展趨勢,進入中國GSM網絡上的設備應符合中國智能網標準規范。
五、智能網的目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