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疾控中心改革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衛生計生委有關食品安全的職責
這一次機構改革,對于國務院有關組成部門的食品安全職責進行了調整,設立了新的食品藥品監管總局,主要負責食品生產流通、餐飲服務方面的監管。有關部門的職能也進行了調整,衛生部門主要負責食品安全標準的制定,食品安全風險檢測,風險評估,食品添加劑,以及相關產品新原料新品種的安全與審查,此外還包括參與擬定食品安全機構資質認定條件和檢驗規范。在這次機構改革過程中,國家衛生計生委對食品安全類似的機構也進行了調整。目前,在衛生計生委下專門組建了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包括綜合規范與指導處、標準管理處、風險評估處和風險監測處。
今年機構改革的總要求是精簡機構、轉變職能、減少許可。在這種情況下,衛生計生委專門設立了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負責相關任務,可以說是對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視。另外,衛生計生委還包括幾個技術機構,其中非常重要的是兩年前組建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主要負責食品安全的風險評估、標準、監測等方面的技術工作,指導全國各級疾控預防控制中心和有關技術機構,承擔食品安全的技術工作;其次是中國疾控中心,很多食源性的疾病尤其是傳染性的食源性疾病,包括疾病報告都由其負責;還有衛生監督中心,主要負責新的食品原料、添加劑等等相關產品的受理許可工作。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既有行政管理,又有技術支撐的成體系的食品安全隊伍,承擔了食品安全標準、風險管理、風險評估、食品安全相關產品的許可等方面的工作。
2.食品安全標準的管理和制定
食品安全標準,即根據中國食品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為保護公民健康,預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依法對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及生產經營過程的衛生安全要求做出的統一規定,是強制性的基礎法規。根據食品安全法第19條,食品安全標準是強制執行的標準,除食品安全標準外,不得指定其他強制性食品標準。這充分體現了食品安全標準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食品安全標準涉及的范圍包括8個方面:食品及食品相關產品致病微生物、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重金屬及其他有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限量規定;添加劑的品種、使用范圍、使用量;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副食品營養成分的要求;標簽標識說明書的規定;生產經營過程的衛生要求;食品安全有關的質量要求;檢驗方法和規程;其他需要指定為食品安全標準的內容。
在我國,食品安全標準的管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由國務院衛生部門進行制定、公布,由國家標準化委員會提供編號;農殘、獸殘的限量規定和檢驗方法,由衛生部和農業部共同制定;涉及到屠宰、畜情的檢驗規程,由有關部門會同衛生部門制定;有關產品的國家標準,其他涉及到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指標應當與國家食品安全標準保持一致。在我國,除國家標準外還有兩類標準,食品安全的地方標準及企業標準。在沒有國家食品安全標準的情況下,地方可以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由省級衛生部門,行政部門來組織制定,制定后需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備案。在沒有國家或地方標準的情況下,應當制定企業標準,鼓勵嚴于國家或地方食品安全標準,需報省級衛生部門行政部門備案,同時企業標準在本企業內部實行。
標準制定的原則,與CC的原則基本一致。即安全可靠科學合理,包括要以保護健康為終旨,以風險評估結果為依據,程序嚴謹規范,內容科學可行;公開透明服務群眾,在標準制定過程中,有關部門和行業積極參與,廣泛征求社會意見,通報WTO成員國,并開展標準的咨詢服務及解讀。標準制定的程序包括:立項、制定標準的計劃、標準的調研起草、征求意見修改、標委會的審查、通報WTO成員國、上網公開征求意見、秘書處審查、主任會議審議、批準公布。目前,組建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由350位專家組成,設立了10個分委員會,包括污染物、微生物、添加劑、農藥殘留、獸藥殘留、營養與特殊膳食、食品產品、生產規范、相關產品和檢驗方法。
3.食品安全標準工作的進展
(1)完善相關的制度,2009年以來衛生部和現在的衛生計生委,制定了大量的食品安全標準管理制度,如國家食品安全標準管理辦法、企業標準管理辦法、地方標準管理辦法,以及食品安全標準的程序手冊。(2)食品安全標準的“十二五規劃”,下發了關于食品安全標準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組織構架。(3)開展食品安全標準的清理整合。(4)制定大量食品安全標準,如乳品標準、污染物限量、添加劑等,2009年以來已公布303項標準,年底還有70多項標準要公布,任務繁重。(5)食品安全標準宣傳解讀和貫徹實施,方便民眾理解認識掌握這些標準。(6)對公布的食品安全標準進行跟蹤評價,有助于標準的進一步完善。(7)承擔CAC亞洲執委,CCFA和CCPR會議主持國工作。并且,與食品安全相關的基礎性標準,監管執法及企業生產需求所必須的重要標準都已制定出來,能夠滿足我國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需要。
“十二五規劃”的指導思想和原則堅持依法制標,以風險評估為依據,公開和透明,立足國情并借鑒國際標準。“十二五規劃”規定了9項主要任務,即標準的清理;進一步完善基礎標準;生產經營過程的衛生規范;重點產品的標準;檢驗方法;標準管理制度;標準的宣傳培訓;開展標準的相關基礎研究;提高參與國際食品安全的能力。這些對于加強標準的能力建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過一個星期的調研,看了現場、聽了經驗介紹,就一些重大問題和大家一起進行了研討,我深受教育、深受啟發。剛才省廳的四位處長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對抓好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衛生工作,都講了很好的意見,請大家抓好落實。下面,我就如何進一步貫徹落實全國、全省衛生工作會議精神和進一步推動全省衛生工作,講幾點意見,供大家參考。
一、認真分析形勢、正確把握方向,進一步堅定加快衛生事業發展的信心
這次調研和督辦,我們先后到了x東3市、9縣、12個鄉鎮、60個醫療衛生機構,特別是通過今天同志們的發言交流,作為我個人來講,對衛生工作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通過對市、縣、鄉、村衛生行政機關和醫療衛生單位的學習、調研,看到了衛生事業發展的希望,堅定了我們進一步抓好衛生工作的信心和決心。應該肯定地說,全省衛生工作經過大家的努力,得到了很大地發展,衛生工作為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與和諧社會的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也不斷提高了我們衛生行政管理機關和衛生服務機構的地位、提高了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提高了廣大醫護工作者的素質,全省衛生事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各級黨委、政府對衛生工作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衛生工作的地位不斷提升。衛生工作已成為黨和國家關注的重大民生問題,成為廣大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中央和地方各級黨委、政府更加重視衛生工作,把衛生工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二是衛生工作發展的規劃不斷完善,管理制度不斷健全,衛生法制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
三是財政投入明顯增加,資源總量持續增多。衛生資源在不斷增厚和高效利用,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
四是公共衛生體系服務和保障能力不斷增強。特別是非典以后,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公共衛生體系建設,衛生防疫、防控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五是縣、鄉、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省政府每年都把建設縣、鄉(鎮)、村衛生機構,提高服務能力作為省政府“十件實事”之一向全省人民作出承諾,縣、鄉、村級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工作質量不斷提高,服務體系、服務機構的標準化、形象化建設得到加強。
六是衛生系統通過深入開展質量管理年活動,醫療衛生機構整體服務水平和醫療服務質量不斷提升,群眾的滿意度在不斷提高。
七是各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在發展衛生工作的思路上不斷創新。醫藥分開、人事制度改革、鄉鎮衛生改革等各項衛生改革力度不斷加大,工作在不斷深化。
八是中醫藥事業得到長足發展。發展中醫藥的力度有所加大,中西醫并重的方針得到貫徹,中醫工作的整體水平得到提高。中醫藥特色專科建設在部分縣(市)比較明顯。
九是隨著新農合全覆蓋的進一步落實,城鎮職工、居民醫療保險、新農合這三張保障網在全省鋪開,醫療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新農合管理力度進一步加大,群眾的受益面不斷擴大。
十是隨著經濟發展,以人為本的方針的落實和衛生服務水平的提高,廣大群眾的健康水平也不斷提高,健康意識不斷增強,衛生戰線廣大干部職工精神振奮,醫護素質、崗位能力和衛生部門的整體形象得到提升。
從以上幾個方面可以看出,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衛生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既為全省經濟社會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也為今后衛生事業的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剛才,各位局長還就貫徹落實全國、全省衛生工作會議精神進行了交流,總的來講,各市、縣衛生局的領導同志們認識高、目標明、措施硬,落實效果比較好,大家都處在抓落實之中。剛才大家在討論交流中,對當前衛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也作了交流。對這些問題,一方面要引起高度重視;另一方面,要認真研究并加以解決。就當前共性的問題,我認為主要是以下五個方面:一是對衛生工作的認識有待進一步統一和提高。二是堅持以預防為主的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和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在新的形勢下有待進一步強化。三是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縣、鄉、村服務體系建設、網絡建設的步伐有待進一步加快。四是對衛生事業發展的投入,在力度上有待進一步加大,特別是縣、鄉、村衛生服務機構的建設不能滿足當前需要的問題急需解決。五是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包括分配制度的改革、人事制度的改革等一系列的改革力度、步伐有待進一步加大,衛生管理特別是鄉鎮衛生院的管理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改革與發展是衛生系統永恒的主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對衛生工作形勢的正確認識,是我們把握大局、抓好工作的關鍵。正確分析形勢、把握大局,有利于我們找準湖北在全國的位置。作為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既要對衛生形勢有正確的分析,對衛生成績有正確的估價,還要找準衛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著力研究解決。面對新的形勢,我們要克服畏難情緒和消極思想,在少數地方、單位還要克服自我滿足的思想,進一步堅定抓好衛生工作的信心。
二、堅持突出重點、切實轉變作風,務求把衛生工作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衛生工作是黨委、政府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抓好當前和今后衛生事業的發展,是中央和地方各級黨委、政府關心的重要方面,是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切實抓好衛生事業的發展是衛生行政部門的重點工作。作為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來講,大家面對新的形勢和新的要求,在思想上要堅持尊重歷史、面對現實、著眼未來。尊重歷史,就是要充分肯定幾十年來衛生工作所取得的成績,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投入不足是衛生事業發展中客觀存在的現實問題;面對現實,就是當前的衛生工作既是重點、熱點又是難點,我們必須面對;但更重要的是要著眼未來,各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一定要正確把握衛生工作的發展方向,抓住中央關注民生,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和醫改的機遇,加快衛生事業的發展,進一步做好衛生工作。
(一)進一步把握衛生工作方向
黨的十七大提出了將“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主要奮斗目標,總書記提出了“健康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的重要論斷,深刻闡明了衛生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為進一步做好衛生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央把衛生工作擺在了重要位置,列入了議事日程。作為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來講,我們在改革發展進程中,一定要始終堅持把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把抓好衛生工作、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衛生事業發展道路,作為我們的主要任務。在指導思想上,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要努力實現新農合的全覆蓋,進一步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醫療服務體系,加強農村和社區衛生事業發展。當前和今后衛生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已經明確,我們必須按照黨的十七大的要求,結合我省的實際,規劃長遠,抓好當前。
在實際工作中,既要進一步增強改革意識,加快改革步伐,又要結合實際,積極探索,抓好工作的落實;既要積極,又要穩妥。一方面既要加快縣、鄉、村三級衛生服務體系的建設,更要圍繞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主要問題來提高服務質量,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衛生系統內部的改革。正確的指導思想的確立,是抓好新時期衛生工作的關鍵;把握新時期衛生工作的方向,是落實好黨的十七大精神,全面推進我省衛生事業發展的關鍵;提高衛生醫療技術和行政管理水平,提高各級衛生機構能力和廣大醫護人員的崗位能力,包括衛生行政部門的領導同志和工作人員的崗位能力,是提升衛生部門地位和形象的關鍵。作為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來講,我們必須進一步明確衛生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把握形勢、把握大局、把握方向,全力推進我省衛生事業的發展。
(二)堅持加快推進衛生事業的改革
衛生改革涉及方方面面,不是出臺一個政策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從當前情況看,對于衛生改革,領導要求高、群眾期望值高、社會呼聲高、衛生系統的目標值也高。但經濟發展的水平決定著衛生事業發展的水平,衛生事業發展的水平、質量的高低、速度的快慢又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具體體現。社會發展、衛生事業的發展與小康社會、和諧社會建設息息相關,我們今天的改革、今天的工作會為今后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提供經驗。在改革方案沒有出臺以前,我們要結合實際,堅持不等不靠,要繼續深化并抓好目前我們已經進行的各項單項改革,比如鄉鎮衛生院改革、醫藥分開、人事制度改革、縣及縣以下醫療機構的改革、三級甲等以上醫院托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改革、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托管藥店的改革,這些改革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積累了許多的經驗,要進一步推進。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抓住領導最關切的、群眾最關心的、衛生部門關注的重要問題上要有所作為,不求一步到位,但求循序漸進。在醫改方案出臺之前,要大膽地試,通過一系列的改革,促進衛生事業更好更快發展。要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我想當前還是要著力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并圍繞解決“看病難、看病貴”進行一系列改革。
(三)堅持突出今年衛生工作的要點
衛生工作在發展中會遇到各種問題,今后也會遇到,就是通過改革和國家出臺醫改方案,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發展中、在改革中我們必須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式、改進工作方法,務求突破,以抓好各項衛生工作的落實。省、市、縣各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要搞好“四抓”,即堅持鄉村抓服務(公共服務和醫療服務);縣(市)抓重點,包括群眾反映的重點問題,重點專科、重點醫院建設等;市、州抓特色,創造自己的特色、品牌,要在全省有位置,在全國有影響;全省抓平衡,促進各項衛生工作全面推進。在具體任務、重點工作的落實上,省級要重點抓好政策研究,營造環境,宏觀指導;市、州要抓住重點,辦點示范,突出特色;縣(市)要重點抓好落實、現場督辦;鄉鎮重點抓服務,創新理念、轉變觀念。從整體上講、從全局上講,仍然要堅持系統抓、抓系統,從微觀上講,要堅持重點抓、抓重點,從落實上講,要堅持專項抓、抓專項。在新形勢下,要研究思路怎么創新,方法怎么創新,體制怎么創新,機制怎么創新,衛生工作、衛生科技怎么創新,最后到工作落實上怎么創新。過去好的傳統做法,我們要繼續發揚。各地在創新上要高度重視,研究措施,要打造各市、州、縣衛生工作的亮點,要爭創自己的品牌,要創新工作特色,包括特色工作、特色醫院等。
(四)認真抓好當前各項工作的落實
在今年的全省衛生工作會議上,省廳提出了十項衛生工作重點,省政府向全省人民承諾的“十件實事”中涉及衛生工作的有三件半實事,我們一定要按照今年初確定的目標,認真抓好落實。
一是要重點抓好新農合全覆蓋的落實。當前第一要提高參合率;第二,按有關規定,提高參合農民的受益率;第三,要做好優質服務工作;第四,要抓好今年政府投入的到位;第五,要切實加強管理,完善管理機構,建立健全新農合管理體制。
二是抓好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準備工作。目前重點是思想上做好準備,對于重點工作開展試點,單項改革繼續推進。
三是抓好農村和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完善服務網絡。今年省政府承諾的24個縣級醫療衛生機構、100個鄉鎮衛生院、3400個村衛生室建設任務,各市要進一步落實到位,特別是村衛生室要落實,在這個問題上要抓重點、要抓項目的啟動、要抓好督辦,要將這項工作作為工作的重點來抓。對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要加大力度。對于農村衛生體系建設,要利用國債資金加強建設,同時要積極爭取當地政府加大投入,加快建設,有能力的鄉鎮和縣級機構,要在增強自我造血功能的基礎上,加快建設,不能等、不能靠。在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建設上,要在標準化、規范化、形象化上建設上抓落實,通過建設,將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建成環境優美、技術優良、服務優質、管理優秀、群眾滿意的醫療服務機構。要堅持高標準,建一個成一個,改造一個成功一個。
四是進一步提高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和能力建設。目前各級疾控機構都得到了建設和改造,現在的問題是有些有些地方投入不到位,部分縣級疾控中心創收任務還比較重,鄉鎮衛生院防保任務不夠落實,防保工作經費嚴重不到位,這些問題嚴重制約公共衛生服務能力,特別是村級的防保經費在一些地方不到位、不落實,要引起重視。鄉鎮衛生院要成立公共衛生科,要定機構、定人員、定編制、定任務、定責任、定獎懲。村級要切實搞好公共衛生服務工作。
五是做好“降消”項目的落實。要切實抓好45個降消項目縣和55個母嬰安全項目縣及57個貧困縣孕產婦住院分娩平產(順產)實行免費政策的落實。請大家一定高度重視,抓好督辦落實,進一步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嬰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破傷風發生率堅決控制在規定指標以內。
六是繼續抓好醫院管理年活動的深化。要按照全省醫院管理工作會的要求,按四全四統一、四分四不分的要求,全方位、全覆蓋、無縫隙地推進,形成合力抓管理。
七是突出中醫特色,發揮中醫藥優勢。今年,省委、省政府將出臺加快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決定,召開全省發展中醫藥大會。我們要以此為契機,抓好中醫藥服務網絡的建設,全省要打李時珍牌,加快市州、縣級中醫院的建設、鄉鎮中醫科的建設。村衛生室要落實中醫藥的有關要求,要努力改變少數市、縣目前中醫特色不鮮明,中醫院大而全、小而全,中西醫比重嚴重失調的現狀,打造中醫特色、品牌,加大中醫藥的宣傳工作力度,抓好中藥產業發展和中醫人才的培養。
三、進一步加強領導、求真務實,確保20*年衛生工作再上新臺階
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努力開創20*年全省衛生工作的新局面。
第一,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的主要領導一定要轉變思想觀念,要堅持把衛生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中去思考,要將衛生工作置于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加快發展,堅持衛生工作為群眾服務的宗旨,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諧社會作出我們的貢獻。
第二,抓好衛生行政部門領導班子建設。
第三,要抓好衛生系統隊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