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學設計的主要任務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語文課程 教學計劃 教師
教學設計是教育學術語,它是在20世紀60年代形成的。一般認為,教學設計是確定教學目標的基礎,是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并對方案進行修改的過程。以下是對語文教學設計的幾點不成熟的看法。
一、以教材作為設計的主要任務
閱讀教材是搞好一語文課教學設計的關鍵,必須從鉆研教材開始,揣摩課文語言文字入手,正確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思想內容;通過閱讀教材明確本課書的主要任務。既要讀教材,又要在理解思想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課文語言文字的準確、鮮明、生動。讀懂教材的內容,編排意圖,作者的寫作目的,認真反復地讀。只有深入鉆研大綱,全面領會大綱精神,備課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才能減少或避免,教學質量才可能提高,教學的方向才能清楚,通過認真的揣讀,細心的研讀,明確本課書要完成的任務,初步分清知識的類別,就是說既要從文入手理解作者為何如此表述。鉆研教材不能只停留在理解它寫了什么,重要的是怎樣運用語言文字來表達這些內容,必須研究它是怎樣寫的。
教材是教學之本,教師在運用教材教學時,可根據(jù)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二次加工,超越教材,只有明確了教材中的教學任務,我們才算為教學設計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大綱是教學的綱要,是執(zhí)教者從事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jù)。確了教學任務之后,應帶著任務去翻看大綱對教材中所涉任務的要求是怎樣的,從而分清哪些是需要學生認識了解的一般知識?!毒拍炅x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對語文學科的性質明確而具體的規(guī)定。
看大綱引導設計定目標。應做到心中有數(shù)。也可以考慮用課外資料來充實教材,在此基礎上確定本課的知識、技能、情感目標、并初步確立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哪些是需要學生細心理解的基礎知識,哪些又是需要學生認真掌握的技能。同時,他們具有時代性、典范性、文質兼美、適合教學,這樣可以使語文課更具有多樣性。做到“以綱定高、以綱確標”。
二、輔助課程設計思路
教參是我們教學的輔助材料,為我們的教學設計提供一定的參考和經驗。在明確了任務確定了知識標高的基礎上,再去仔細閱讀教參所提供的參考和建議就能上自己的設計在標高的控制下合理化、科學化、準確化,并根據(jù)教參上所提供的參考與建議,結合自己所構想的教學思路進行知識的再重組,能力培養(yǎng)的再設計,教法學法的再融合。 教學延伸要適時和適量,語文課堂延伸何時何地進行延伸,怎么樣進行延伸應該是教師無比豐富的文化科學知識和深厚的生活底蘊作為儲備的自然產物,進一步使教路、學路及作者的思路在相互揉和中三路同軌,同時根據(jù)教參明確重難點,搞好課時安語文教學設計之我見余雄飛 (金鋪中學 湖北省 438705)摘 要 語文課程教學設計應該根植于生活,有效拓寬語文教學的空間。它包括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的學習,通過特定的情境,激活學生的問題意識,形成學習任務,展開學習活動;通過特定的情境,使教學活動與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聯(lián)系。達到語文教學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 語文課程 教學計劃 教師排,目標的初步分解以及相關環(huán)節(jié)的初步設計,語文教學的教學方法講究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語文課堂的教學延伸形式也應講究形式多樣,如開發(fā)資源、改編課文、比較閱讀、讀寫結合從總體上把握設計中應注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使教學思路在更合理、更科學的同時清晰而緊密聯(lián)系,融合而各自分明。
三、以學生作為課程設計的主體目標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從教學目標引發(fā)的問題為出發(fā)點去設計教學,預計學生完成任務時可能會遇到的障礙,讓任務在頭腦中能有一個明晰的印象。關鍵在于把握學生己有的知識和經驗與新知識、新現(xiàn)象的矛盾,在于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或創(chuàng)設情境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這一矛盾。 要了解學生興趣、需要和思想狀況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已掌握知識、技能的質量。教學是教與學的統(tǒng)一體。老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把重點放在如何激活學生頭腦中己有的經驗上,并借助問題解決,促進學生自由的發(fā)展,促進學生已有經驗的自然生長。
擺脫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由課內走向了學生的實踐。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完全靠教師求調控。從傳統(tǒng)的“教師、教材、黑板”為中心的教程式設計觀,轉向了“為學習而設計’,“以學習為中心”的學程式設計觀。但要想在教學中做好這一點,課前的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就要求我們在搞教學設計時,心中想著學生,時間讓給學生,教法學法顧著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由于拓寬了教學的空間,學生真正感受到學到了屬于自己的知識,有一種充實而滿足的感覺。將設計的實質往導興趣、導思維、導方法、導創(chuàng)新上傾斜,還學生的學習本位。從而使學生形成我要學”的良好心理效應,這樣,他們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也越來越濃。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鍛煉思維、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符合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需要。即教學延伸的內容要能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性情,能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提升學生的人格。
[關鍵詞]微課;林業(yè)信息技術;教學設計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4.182
[中圖分類號]G633.67;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6)04-0-01
隨著信息技術與現(xiàn)代林業(yè)深度融合,林業(yè)信息技術必將成為推動林業(yè)產業(yè)新發(fā)展的強大驅動力。林業(yè)信息技術是林業(yè)技術專業(yè)課程中的一門核心課程,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關鍵課程。學生對學科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一方面直接影響學生的就業(yè)、工作,另一方面更是關系到學校人才培養(yǎng)的戰(zhàn)略計劃。
信息技術的普及和應用為教師提供了現(xiàn)代化、信息化和多樣化的教學技術手段,微課已成為當下研究的熱點問題。微課以其“短、小、精、悍”的特點,符合當代職業(yè)教育學生學習的特點,特別適合在實踐教學中運用。
1 微課的概念
“微課”這一提法,最早是在2008年,由美國San Juan College的高級教學設計師David Penrose 提出,并運用于在線課程。在國內,關于微課的定義也是眾說紛紜,我國最早從事微課研究之一的胡鐵生給出的定義為: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有機組合。此外,國內其他學者,如黎加厚、焦建利等,都對微課做出了界定。從這些不同的概念中,可以總結出微課的幾個關鍵詞:短小精悍、教學視頻、教學活動。因此,微課的教學設計也應是圍繞這些關鍵點來開展的。
2 微課在林業(y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2.1 設計主線
根據(jù)職業(yè)教育的特點和要求,教學設計的主線是:結合工作過程實踐,以技術能力培養(yǎng)為主線,以知識學習、素質養(yǎng)成為兩翼,緊緊圍繞課程任務開展教學活動。林業(y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目標設計中,能力目標是:通過本課程學習,學生能使用數(shù)據(jù)庫技術管理森林資源信息,會使用地理信息系統(tǒng)軟件制作林業(yè)專題地圖。
2.2 微課選題
林業(yè)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內容是會運用地理信息系統(tǒng)軟件制作林業(yè)專題圖。林業(yè)專題圖的制作流程如圖1所示。
運用ArcGIS 制作林業(yè)專題圖是屬于計算機操作課程。因此,微課的選題主要是制作流程中具體操作遇到的重點、難點和疑點。例如:柵格配準時坐標的讀取和坐標系統(tǒng)的選取,在矢量化過程中,從小班圖層到林班、林場圖層的制作,小班圖層與屬性數(shù)據(jù)的關聯(lián),圖層標注等都可以作為微課的選題。
2.3 教學設計
微課雖然“微”,但同樣是一個完整的教學活動。作為課程,依然會包括“導入、講解,總結”等教學環(huán)節(jié)。結合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把制圖流程的各步驟再分解細化為多個任務。提出任務即導入教學,也是操作步驟的承前啟后,上次課程完成了小班圖層的矢量化,接下來的主要任務是什么,再進行任務講解演示。從小班圖層到林班、林場圖層的制作,是通過圖層融合的功能來實現(xiàn)的,演示具體的兩種操作方法;然后進行要點總結,通過實踐操作,比較這兩種方法有什么區(qū)別,分別在什么情況下使用?對今后的學習作出引導。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降低了微課這種學習方法對知識點的碎片化程度,使學生明確學習內容、學習目的。
圖1 林業(yè)專題圖制作流程
在教學活動設計過程中,也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參與微課的錄制等方式增加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主動性。
2.4 教學評價
“微課”學習可以深入到課前、課中和課后,在教學過程中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這種微視頻,學生可以在電腦上看,在手機上看,可以共享,在遇到具體問題時,可以針對性地查看某個知識點的微課,達到迅速解決學習問題的目的。因此,微課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和認可。
3 結 語
實踐證明把微課和其他教學方法相結合,可以提升課程教學的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微課的制作過程中,也有助于完善課程的教學設計、理清教學思路、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主題突出、靈活多樣,教師可以充分結合課程的特點,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的重要技能,提高學習的效果,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活動理論;教學設計
活動理論在本質上與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模式背道而馳,主要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推動學生更好發(fā)展則需要主動投身到活動過程中,從而形成學習對象和自我的雙向模式建構。其中,以活動理論為主要依據(jù),充分結合信息技術教學內容,可合理地將教學設計分為三個階段: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和評價階段。下面筆者基于活動理論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的三個階段進行闡述:
一、準備階段
基于活動理論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的準備階段,一般分為分析和設計兩個環(huán)節(jié)。其中,在分析環(huán)節(jié),老師應該通過全面了解明確學習目標,并以此作為開展課程教學設計的重要出發(fā)點[1-2]。筆者主要針對中學生進行全面分析。主要分析兩個方面:其一是學習主體分析。其中,由于中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快速發(fā)展,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也處于優(yōu)勢階段中,大部分中學生能夠利用自身的抽象邏輯思維提出問題、解釋問題,同時中學生在成長過程中能夠通過自我反省和自我調節(jié),保障思維更加清晰和準確。除此之外,中學階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夠迅速發(fā)展起來,追求個人的色彩、系統(tǒng)性和結構性為主要目標。通常情況下,在中學教學過程中,主要以問題為切入點或者以任務為切入點,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相互溝通、相互交流,從而深入全面地掌握信息技術的知識點和實際應用技能。其二是學習內容分析。當前主要采用歸類分析法、圖解分析法和層級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等學習內容的分析方法。通常情況下,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內容的安排過程中,應該充分重視下列幾項內容:第一,堅持由整體到局部,從面到點,深入分析。首先要求老師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先講解全面概括的知識點,再將各個知識點和內容逐漸深入分析。這主要是因為我們在剛接觸陌生知識領域的過程中,只有深入全面地了解理論思想,才能進行更加系統(tǒng)的分類和歸納;第二,當學習的內容的難易程度高于學生的理解程度,便應該堅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讓學生通過前部分內容的學習更好地理解后部分知識。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設計環(huán)節(jié),主要任務是設計具體的學習過程,也就是通過分析學習主體和學習內容,提出較為系統(tǒng)的學習方案。通過這點能夠清晰地看出,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活動設計主要是圍繞教學目標展開的。通常情況下,設計環(huán)節(jié)主要包括下列幾點內容:一是學習活動的任務設計;二是學習環(huán)境設計;三是教學活動設計;四是范例作品和教學課件的設計制作。
二、實施階段
將精心設計的學習方案,通過應用多種媒體設備和使用多種信息資料,這就是課堂教學實施階段的主要目標任務。通常情況下,基于活動理論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設計在實際階段主要采取下列幾種方式:其一,以任務為主體。以任務為主題的教學活動的關鍵在于任務內容的設計。其中,任務設計主要包括封閉型任務和開放型的任務。所謂封閉型的任務主要是指每個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都應該通過自主學習而完成的任務。其主要包含的是學生尚未學習過的新知識,如如何插入一幅圖形,并讓其文字協(xié)調合理地環(huán)繞在圖片周圍;開放型的任務則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共同探討。老師常常根據(jù)課堂教學內容要求學生制作電子信息作品。其二,以游戲為主要形式的活動。由于大部分計算機游戲具有趣味性強、操作性強和直觀性的特點,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學生的個性得到有效張揚。其中,以游戲為主要形式的教學活動,主要是讓學生利用所學的信息技術知識,編寫一些較為簡單的游戲程序。讓學生能夠在編寫游戲程序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水平。其三,以問題為主要形式的教學活動。將教學內容合理融入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中,并采用小組合作形式有效解決問題,從而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評價階段
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習評價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基于活動理論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評價,主要包括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兩種方式。通常情況下,學生能夠通過自我評價更加全面地認識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進而及時改正和調整學習方法。通過客觀公正的評價,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大幅度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在堅持以學生為本原則的前提下對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進行設計,能夠有效地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起來,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身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同時通過加強學生間的團隊協(xié)作、溝通交流,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從而真正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水平。
作者:張震 單位:邳州市土山初級中學
參考文獻:
《linux操作系統(tǒng)》是計算機網(wǎng)絡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但是傳統(tǒng)的教學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教師覺得該課程內容抽象、枯燥無味,難教;學生覺得該課程聽不懂、不感興趣,難學。這樣,就出現(xiàn)了一系列的問題,該課程的教學質量怎么保證?學生所涉及該課程的職業(yè)技能和職業(yè)素養(yǎng)怎么有效的形成?學生的就業(yè)和就業(yè)質量為此而受影響?之所以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問題是該課程的教學設計沒有合理的設計,沒有根據(jù)高等職業(yè)院校學生的特點做有效的教學設計,沒有客觀的根據(jù)目前與該課程相關的教學條件做合理的教學設計,沒有根據(jù)職業(yè)教育的規(guī)律設計適合該課程的教學設計。所以,《linux操作系統(tǒng)》工學結合課程教學設計研究與實踐是值得研究的一個課題,研究高等職業(yè)院校學生的特點,根據(jù)其特點選取合適的教學內容、適當?shù)慕虒W方法,使其提高學習該課程的興趣;研究該課程的校內外教學條件的情況,然后合理的整合的教學資源,使得教學內容的實施有可靠的保障;研究根據(jù)職業(yè)教育的規(guī)律做符合該課程特點的教學設計。該項目的研究,使該課程能夠成為計算機網(wǎng)絡專業(yè)的特色課程,對于提升專業(yè)的建設內涵都積極的意義。
1根據(jù)高職學生的特點做《linux操作系統(tǒng)》工學結合課程教學設計
高職學生的特點是動手能力強、對理論的學習不感興趣。所以,在課程內容的安排上,主要以實踐操作為主線,同時嵌入理論教學內容。
2利用現(xiàn)有的教學條件做《linux操作系統(tǒng)》工學結合課程教學設計
信息技術分院和北京中科紅旗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的紅旗linux學院,該學院的成立為本課程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更加教學內容的需要利用公司所提供的資源,以便更好的為教學服務。
3根據(jù)職業(yè)教育的規(guī)律做《linux操作系統(tǒng)》工學結合課程教學設計
根據(jù)職業(yè)教育的規(guī)律,本課程在教學設計時注意如下幾點:
1)將技能培養(yǎng)和素質培養(yǎng)相結合。
2)將當前教育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相結合。
3)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引入企業(yè)。
4)將行業(yè)界的標準引入課程內容。
4《linux操作系統(tǒng)》工學結合課程的宏觀和微觀教學設計
4.1宏觀教學設計
4.2微觀教學設計
4.2.1學習任務
使新疆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的web網(wǎng)站能夠用域名訪問,即能夠用xjnzy.edu.cn訪問。
4.2.2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熟練掌握dns服務的圖形化配置。(重點)2)學生能夠熟練掌握dns服務的文本配置。(重點)3)學生能夠簡單的進行dns服務故障的配置。(難點)
4.2.3載體
域名解析。
4.2.4工具
紅旗asianux server 3 sp1軟件,虛擬機,計算機,投影儀,紙。
4.2.5教學方法
1)以學生體驗為主導。
2)以任務驅動為主線。
3)以過程考核為基礎。
4)理論知識穿插于實踐過程。
5)虛擬公司的方式。
6)讓學生參與到備課的某些環(huán)節(jié)中來。
4.2.6教學實施過程
1)準備(2分鐘)
邊點名(學習委員),邊讓學生啟動虛擬計算機且啟動遠程訪問服務。(所有學生)
2)引入(3分鐘)
以學校網(wǎng)站為例引入,學校的ip地址為10.1.1.5,但是訪問起來不方便,則用xjnzy.edu.cn訪問則方便多了。那么,我們這節(jié)課的主要任務是如何完成web站點的域名解析。說明以虛擬單位的方式分組和考核的標準。(教師)給每組發(fā)放虛擬單位表和考核標準。(學習委員)
3)方案的制定與討論(15分鐘)(3+3x4)
讓各組制定該任務的解決方案,解決方案有兩種類型,即圖形化配置和文本配置,并針對方案的合理性對進行討論。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是討論法。采用的教學步驟是組內討論→組間討論→教師評價。具體執(zhí)行為:先讓組長陳述該組的方案內容,然后讓組員評論方案是否能夠繼續(xù)完善,其次另一組的學生評價方案,最后教師評價方案。選取有代表的3組進行討論,其中圖形2組,文本1組。
4)圖形化配置(40分鐘)
采用學生體驗的教學方式。選擇圖形配置方案一組的到教師機操作,邊操作教師邊提問題邊講解關鍵步驟點。
配置的步驟及教師需要指導的地方。
圖形化配置參考方案
5)文本配置(10分鐘)
采用學生體驗的教學方式。(學生操作)
6)學生練習,教師考核。(15分鐘)
7)故障排錯(6分鐘)
采用引導文法。設置故障點時,由單一故障到綜合故障。
(教師)故障點設置:
a、服務沒啟動。
b、將客戶端的域名服務器刪除。用nslookup測試有問題。8)總結(8分鐘)
先讓學生總結的同時播放錄屏錄像。
9)能力擴展(1分鐘)
任務一、如何將ftp服務進行域名解析?
任務二、如何將郵件服務進行域名解析?
5結論
一、加強教學對象研究,提高課堂教學針對性
教學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任務是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性,教學設計的過程首先就是深入研究學生的過程。只有了解學生,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避免無效勞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何才能了解學生呢?教師不妨先回答下列問題:學生是否已經具備了進行新的學習所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學生是否已經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學目標中要求學會的知識和技能?沒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樣?哪些知識學生自己能夠學會?哪些需要教師的點撥和引導?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關注學生的智力發(fā)展情況,注意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狀況,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
二、加強教學內容研究,準確把握教學內容
1、研究教學內容的特點,確定如何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以及該部分內容在整體內容中的地位和作用。2、研究本節(jié)教學內容的范圍與深度、重點與難點,以適應多層次學生的需求,注意選擇教學內容的典型性。3、研究蘊含于知識中的智力因素和情意因素,以利于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和智力的開發(fā)。
三、研究教學目標的制定,準確把握教學方向
一堂好課應有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既是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也是課堂教學的落腳點,它支配著課堂教學的全過程,規(guī)定著教與學的方向。那么怎樣設計教學目標?
1、鉆研課標,做到“依據(jù)課標,忠于課標”。在設計一節(jié)課時,鉆研課標主要應鉆研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標準,對課標進行分解,認真研究學生在課堂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所應達到的基本要求。
2、鉆研教材,做到“立足教材,超越教材”。
鉆研教材應依據(jù)課程教學目標“直讀”教科書中直觀素材的編寫意圖:教材編寫者為什么要設計這個內容?其目的何在?對于這節(jié)課的整體目標有什么作用?這個題材對我的課堂、我的學生能用嗎?如果不能用,改用哪些替代材料更合適?……另外,還應挖掘教科書中直觀素材背后的隱義。
3、鉆研教學資源,做到“充分運用,優(yōu)教促學”。教師在選用教學資源時應該從優(yōu)教、促學兩方面出發(fā),提高使用的有效性?!皟?yōu)教”是指教學資源的內容和形式有利于教師科學組織課堂教學;“促學”是指材料內容和形式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學習需求,能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愿望,提高學習效益。因而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應鉆研教學資源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典型性,注意貼近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并能在課堂上充分運用,以促進教學。
4、進行學情分析,調整學習目標,即將操作目標結合學情分析進一步細化。學情分析包括教學起點分析,對學科知識、學生和教師進行的全面分析以及對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資源的正確分析。
四、研究教學策略選擇,優(yōu)化課堂教學設計
所謂教學策略,就是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所采用的方法、步驟、媒體和組織形式等教學措施構成的綜合性方案。它是實施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jù),是教學設計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據(jù)特定的教學條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學生提供教學信息、引導其活動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驟。教學策略因著眼點不同而有不同的分類。具體的教學策略有:1、傳統(tǒng)的接受式教學策略;2、布魯納的發(fā)現(xiàn)式教學策略;3、斯金納的程序法教學策略;4、布盧姆的掌握學習教學策略;5、巴班斯基的最優(yōu)化教學策略;6、提問教學策略;7、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策略;8、反饋和矯正教學策略等等。
五、研究教學評價設計,提高教學評價的有效性
教學評價是對學生學習進程的預設及評價,是促進教學進程反饋調控、教學環(huán)節(jié)連貫落實、教學目標逐步達成的必要途徑,是教學設計必不可少的內容。
1、形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是一種過程性評價,目的是診斷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教學中的不足,以順利完成教學目標。形成性評價一般有提問、討論、練習、小測驗、問卷、觀察、個別談話等。
2、總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是一種階段性評價,也是一種目標參照性評價,其目的在于檢測教學目標的達成度。總結性評價一般有單元考試、學期考試、學年考試等(給出成績或等級)。
【關鍵詞】 多媒體;教學設計;目標任務;情境創(chuàng)設;活動組織
以“學”為中心的教學系統(tǒng)設計是進入九十年代以后隨著多媒體和網(wǎng)絡技術的日益普及(特別是基于Internet的教育網(wǎng)絡的廣泛應用)以及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被人們所理解才逐漸發(fā)展起來的。建構主義理論強調人類的知識不是純客觀的;不是他人傳授的而是自己建構的;不是獨自形成的而是在與外部環(huán)境的交互過程中形成的。認為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要給學生控制和管理自己學習的權利和機會。教學設計者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環(huán)境和自主學習策略的設計,學生是學習環(huán)境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生的輔導者。目前這類教學設計理論的研究重點主要放在對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的分析、構造自主學習策略方面。因此,被稱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
當前,多媒體教室在高校已經普及,教師在基于多媒體環(huán)境下怎么樣來開展教學,尤其以突出培養(yǎng)動手能力為特點的高職院校,又該怎樣有針對性的開展一些基礎課程教學,突顯高職本色的多媒體環(huán)境教學,成為了眾多教師探討的話題。本文依據(jù)由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校本教材《計算機組裝與維護》,針對高職高專學生的培養(yǎng)要求,系統(tǒng)結合現(xiàn)代教育技術,清晰勾勒出基于多媒體環(huán)境下的教學設計案例。
一、學習目標與任務
對整門課程及各教學單元進行教學目標分析,以確定當前所學知識的“主題”。它包括:
1、學習目標描述
認知目標:認識計算機組成的各個組成部分及其作用;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親自動手組裝計算機;能夠按照要求,通過郵箱提交DIY計算機的配置方案,并能簡單說明配置理由。
技能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機原理掌握能力與組裝計算機的實踐動手能力。
情感目標:激發(fā)學生學習計算機技術的興趣與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組裝計算機與評價所裝計算機的整機性能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之間合作交流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團隊協(xié)作能力。
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借助媒體、網(wǎng)絡資源輔助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計算機硬件組成部分的分析評價能力。
2、學習內容與學習任務說明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一書,是由學院自編并由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針對職教院校學生使用,學院建有“組裝與維護實驗室”,提供各類計算機配件,供學生動手組裝并通電檢測結果。本設計學習的主要內容是認識計算機的基本組成部分及其作用。在本設計中,學生通過觀看教學演示、小組討論、動手組裝電腦以及對配置的計算機方案的填寫和評價,運用已有知識和硬件網(wǎng)站資源對計算機配置方案進行分析,得出有關計算機性能的評價方案。
二、學習者特征分析
學生是五年制高職以及三年制高職學生,經過以往計算機基礎文化知識的學習積累和長期媒體、網(wǎng)絡資源的自主性學習,對計算機的各個組成部分已有初步的認識,能自己上網(wǎng)查找相關計算機硬件,并對資料進行分類整理,具有較高的計算機基本操作能力。學生的年齡在16-20歲之間,動手能力強,具有一定的選擇探究能力。學生對于網(wǎng)上收集資源,動手操作,分析自己的勞動成果非常感興趣。
三、學習情境創(chuàng)設
學習情境設計一是通過多媒體教室環(huán)境,演示該多媒體教學光盤、計算機操作基礎課件中涉及的理論知識,引出并講解新課內容。二是教師當面拆開一臺電腦的主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對所講理論知識進行演示、驗證。三是在展示并介紹電腦的各個組成部分時,引出本課實踐性教學任務。四是學生分組動手裝機,并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電驗證安裝成功,以增強信心。五是采用分組協(xié)同學習方式,由小組間進行評價辯論,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六是分組完成裝機方案的設計,并準備好采用該方案的理由。
四、學習環(huán)境選擇與學習資源設計
確定學習本主題所需信息資源的種類和每種資源在學習本主題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對于應從何處獲取有關的信息資源及如何有效的利用這些資源,如果學生確實有困難,教師應給予適當?shù)膸椭?/p>
各類課件:指自行開發(fā)的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多媒體教學光盤、計算機操作基礎課程課件等。
計算機配件及工具:計算機組裝實驗室提供的計算機配件、工具,專業(yè)網(wǎng)站:中關村在線:(zj.zol.com.cn/),太平洋電腦網(wǎng):(pconline.com.cn)。提供電腦各配件的性能測試及計算機配置方案評價,它的自助裝機板塊非常有利于學生填寫計算機配置方案。多媒體資源庫:包括光盤、計算機各種配件的圖解,詳細參數(shù)等。網(wǎng)絡課程:開發(fā)網(wǎng)絡課程以利于學生在線上傳作業(yè),發(fā)表學習心得及評論。
五、學習活動組織
根據(jù)所選擇的不同教學方法,對學生的自主學習作不同的設計。 不管采用何種教學方法,在“自主學習設計”中均應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的三個要素,即發(fā)揮學生的首創(chuàng)精神、知識外化和實現(xiàn)自我反饋。
六、學習評價設計
學習效果評價包括小組對個人的評價和學生個人的自我評價。評價內容主要圍繞個體自主學習能力、協(xié)作學習過程中做出的貢獻、是否達到意義建構的要求三個方面進行。應盡可能設計出使學生不感到任何壓力、又能客觀準確地反映出每個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方法。1、測試形式與工具;2、測試內容:動手組裝電腦的速度與裝機心得體會;按要求完成裝機配置方案;各小組的代表陳述的裝機配置方案理由。
根據(jù)小組評價和自我評價的結果,應為學生設計出一套可供選擇并有一定針對性的補充學習材料和強化練習。這類材料和練習應經過精心的挑選,既要反映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又要能適應不同學生的要求,以便通過強化練習糾正原有的錯誤理解或片面認識,最終達到符合要求的意義建構。
【關鍵詞】任務型的教學途徑,任務,任務鏈
引 言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指出,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應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應增加開放性的任務型活動和探究性的學習內容,使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的看法與觀點?!稑藴省芬詫W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設定各級目標要求,提倡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采用任務型語言教學途徑;同時,汲取各種教學方法中的有效形式,以形成適合我國高中學生的外語學習策略?!稑藴省啡绱酥匾暼蝿招偷慕虒W途徑,是因為這一教學途徑能夠達到“發(fā)展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的教育目標。
那末,應如何正確理解和在實際教學中運用“任務型教學途徑”呢?筆者認為,正確理解什么是任務型的語言學習,如何設計任務是實現(xiàn)“任務型教學途徑”的關鍵。
1. 任務型課堂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
“任務型”學習(Task-based learning)是20世紀80年代外語教學法研究者和第二語言習得研究者在大量研究和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有重要影響的學習理論。它把語言應用的基本理念轉化為具有實踐意義的課堂教學模式。
1.1 “任務”的定義
《現(xiàn)代漢語詞典》(1992:965)對“任務”的解釋是:“指定擔任的工作,指定擔負的責任”。Long (1985)也從非語言的角度把任務(task)定義為:自己或他人從事的一種有償或無償?shù)墓ぷ鳎缬推釚艡?、給小孩穿衣服、買東西等。也就是說,任務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做的各種各樣的事情。但是,在外語教學中,特別是在談到任務型教學時,“任務”這一概念通常是指以真實世界為參照、以形成語言意義為主旨的活動。《標準》中指出,英語教學中的任務指有利于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種種語言實踐活動。Jane Willis對任務下的定義是:“任務”就是學生為達到某一交際目的,使用目的語來獲得產出的活動(1996:23)Wills還區(qū)分了教學中常用的六類任務:列舉、排序與分類、比較、解決難題、交流個人經歷和完成創(chuàng)造性任務。Breen(1987)則認為,任務是任何促進語言學習的工作計劃,小到簡短的練習,大至復雜的、冗長的活動,如小組解決問題或模仿、作決定等。它具有特定的目標、恰當?shù)膬热荨⒁?guī)定的程序和一系列的結果等基本特點。David Nunan(1989)在綜合上述觀點的基礎上,把任務的定義概括為:交際任務是知道自學系目的語的過程中領悟、使用、輸出語言和互動的課堂交際活動,它重點關注的是意義,而非語言形式。
盡管對任務的定義各家說法不一,但是有一點是共同的:任務都涉及語言的實際運用。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運用目的語進行理解、交際,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意義上,而不是在語言形式是上。筆者認同把任務作為課堂的一種語言學習活動至少應具備以下特點:(1)以意義為中心;(2)以解決某一交際問題為焦點;(3)任務完成的結果是評估任務是否成功的標志。
1.2 任務的結構組成
Nunan(1989)認為, 任務型課堂教學設計中的任務(task)具有結構性,并由教學目標、輸入、活動形式、教師與學生角色和環(huán)境五部分組成。
1.2.1 教學目標(goals):任務型教學的目的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這不僅是指語法正確的說和寫的能力,還包括社會語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語篇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和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Canale, Swain, 1980)
1.2.2輸入(input):輸入是指設計任務的資料。輸入的來源多種多樣,包括課本、報刊雜志、學生作品、影視作品、歌曲等。
1.2.3 活動(activity):活動是指任務,而不是指練習。
1.2.4 師生角色(teacher / student role):學生是交際者,其主要任務是溝通(傳送與接收)信息,具有學習的自主性,并經常進行兩人或小組活動。為了使學生成為交際者,教師應扮演促進者(facilitator)、組織者(organizer) 和監(jiān)控者 (monitor),有時也加入到活動之中擔當學生的“伙伴”(partner)
1.2.5 環(huán)境(setting):環(huán)境指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包括任務完成的方式(個人操練還是兩人或小組合作)和任務時間的分配,也包括課堂教學或課外活動等。
2. 任務型課堂教學設計的原則
《標準》為設計“任務型”教學活動提供了六點指南:(1)任務應有明確的目的;(2)任務應具有真實意義,即接近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各種活動;(3)任務應涉及信息的接收、處理和傳遞等過程;(4)學生應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使用英語。(5)學生應通過做事情完成任務;(6)完成任務后一般應有一個具體的成果。在設計任務型教學活動時,教師應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舉為出發(fā)點;要有助于英語知識的學習、言語技能的發(fā)展和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要積極促進英語學科和其他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和聯(lián)系,使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審美情趣、藝術感受、協(xié)作和創(chuàng)新精神等綜合素質得到發(fā)展。
基于上述理論,筆者認同以下設計原則:
2.1 語言、情景真實
設計任務時要提供給學生明確、真實的語言信息,語言情景和語言形式要符合語言實際功能和語言規(guī)律,要使學生在一種自然、真實或模擬真實的情景中體會和學習語言。
2.2 形式與功能相結合
設計任務時要注意語言形式和語言功能相結合。要讓學生在掌握語言形式的同時學會自我培養(yǎng)掌握語言功能的能力;每一階段任務的設計都應具有一定的導入性,使學生在學習語言形式的基礎上,通過一系列任務的訓練來理解語言形式的功能,并能運用在交際活動中。
2.3 階梯型任務鏈
所設計的任務應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前后相連,層層深入,形成由初級任務到高級任務,再由高級任務涵蓋初級任務的循環(huán),并由數(shù)個微型任務構成“任務鏈”。在語言技能方面,應當先輸入后輸出,使教學呈階梯式層層推進。
2.4 在做中學
學生自始至終通過完成具體的任務來學習語言,為了特定的學習目的去實施特定的語言行動,并通過完成特定的任務獲得和積累相應的學習經驗,享受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各原則之間是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操作中要注意他們之間的相互制約,從而推動學生的認知能力、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相互促進和協(xié)調發(fā)展。
3. 任務型課堂教學設計的步驟
Wills(1996)在她的專著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中提出了任務型課堂教學的三個步驟:前任務(pre-task)、任務環(huán)(task-cycle)和語言聚焦(language focus)。
3.1 前任務(pre-task):教師向學生介紹主題和任務,幫助學生理解任務的指令和做好準備。
3.2 任務環(huán)(task-cycle):在此階段,為學生為完成交際任務而盡其所能運用以學的語言知識。任務環(huán)由三個部分組成。
3.2.1 任務(task):學生執(zhí)行任務,老師監(jiān)督。
3.2.2 計劃(planning):各組學生準備如何向全班報告任務完成情況,老師可以給予適當?shù)闹笇А?/p>
3.2.3 匯報(reporting):學生報告任務完成情況,老師充當主席的角色,評價各組任務的完成情況。
3.3 語言聚焦(language focus)學生進一步學習、鞏固和掌握前階段所運用的語言的某些特征。
任務性課堂教學設計就是在教學目標確定之后,教師分析和設計具體任務 、完成任務所需要的其他前提知識以及需要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技巧等,旨在將每一項教學目標演變?yōu)榻虒W活動中可用的具體內容。 4. 任務型課堂教學設計的實踐探索
在任務型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學”的角度來設計教學活動,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具有明確的目標,并構成一個有梯度的連續(xù)系列。要使學生在教師所設計的各種“任務”中,能夠不斷地獲得知識或得出結論,從而獲得語言運用的能力,而不僅是現(xiàn)成的語言知識點。這樣,隨著“任務”的不斷深化,整個語言學習的過程會越來越自動化和自主化。
筆者以SEFC Book 2A Lesson42 (Hurricane) 教學實踐為例來說明任務型課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能夠回答有關問題,并能對課文的主要內容作簡要復述;
2、培養(yǎng)概括、分析能力,學習記筆記。
3、活化教材,對課內知識進行拓展、延伸,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能力。
4、學會從各種媒體獲取所需信息的技能。
5、教育學生學會自我保護。
教學步驟:
Pre-task
1、通過問答復習上節(jié)課內容,引出“Hurricane”話題。
Why were Pippa's parents worried? (A hurricane is likely to come.)
2、What do you know about hurricanes?
How do hurricanes work? 學生呈現(xiàn)他們課前了解的情況,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給以提示(對課內知識進行拓展延伸)。
Task-cycle
展示課件,用問題What's the result after the hurricane? 引入任務。
Task 1: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then choose the best answer to each question:
1. The reason why nineteen people died in the hurricane perhaps was that
.
A. it rained heavily and they were washed away
B. very tall trees were blown down
C. the big trees fell down where they were sleeping
D. they were missing in the dark
2. From the passage the greatest harm to the towns and villages was that
in the hurricane.
A.there was no electricity
B.water supply was cut off without electricity
C.people couldn't get in touch with others
D.a great many tall trees were brought down
3. At that night some people couldn't get to sleep, which made them
.
A.safe the whole night
B.nervous all the time
C.lucky all night long
D.protect themselves as possible as they could
4. With the help of the soldiers and the workers from other parts of Britain
.
A.everything would be better as soon as possible
B.things were got back as they were before
C.the towns and villages were much better than before
D.the people had nothing to worry about (CDDA)
Task 2:
Read the first three paragraphs,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at happened on Friday October, 1987?
2. What the weather like in England?
3. What about the rain that night?
4. Could you describe the picture according to the third paragraph?(展示課件)
Task 3:
Read the passage again and make notes:
Time: Between the hours of midnight and 6a.m Friday,Oct.16th,1987
Place: The southeast corner of England
Speed of the hurricane: Up to 160kph
Damage:
1. 15,000,000 trees were blown down; blocking roads, paths and railway lines.
2. Electricity lines, telephone poles were brought down
3. Water supply was cut off
4. There was no electricity
5. 19people lost their lives
Reasons: Plenty of rain, strong winds, trees with leaves on were easily pushed over
Escapes: A woman-a tree fall onto the other half of her bed
A family-spend the night in a field
Results:
1. Army-cut through the fallen trees, help clear the roads and paths
2. Electricity and telephone workers-help repair the damage
3. Everything-retuned to normal
Task 4:
Find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work in pairs )
Task 5:
Introduce the hurricane in England with when , where, what, why, how, damage, result according to the text.
Task 6:
Discuss the question in groups, then report (work in groups):
Suppose a hurricane strikes Guangzhou, What will you do to protect yourself?
Language focus
1. Master the following expressions:
If the hurricane had happened during the day-time, there would bave been many more deaths.
push over; blow down; bring down
find sth. done; have sth . done; get sth. done;
have their leaves on;
awake (adverbial);
call in; call for; call on; call at
(這些語言點都涵蓋在各項任務中,學生在執(zhí)行各項任務的過程中,對其已基本掌握,在此只需簡要歸納
總結即可,以免影響語篇整體閱讀。)
2. Write down the retelling of the text (according to task 5)(可以作為課后作業(yè))
結束語
任務型教學強調了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發(fā)展學生的學習策略,促進了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充分體現(xiàn)了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的素質教育理念,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越來越顯示出其優(yōu)越性。
在課堂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必須牢記教學是人的活動,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人的因素應當成為英語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依據(jù)。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造一種有利于學習者外語習得的條件,使學生通過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際,運用語言并掌握語言。需要指出的是,任務型教學設計的任務難度很難把握,任務的系統(tǒng)性和延續(xù)性也難以控制。盡管如此,其教學思想和教學原則越來越受到重視并被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我們英語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使這一教學模式逐步規(guī)范,更富有生命力。
參考文獻:
1、周春敏《談談高中英語任務型課堂教學設計》(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2:5)
2、羅少茜 陸錫欽《解讀“任務型的教學途徑”:任務 真實性 任務鏈》(中小學外語教學2002:11)
3、盧莉《初中英語任務型教學實驗研究》(中小學外語教學2002:3)
[關鍵詞]關聯(lián);績效導向;企業(yè)培訓;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13)08-0113-05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8.023
一、引言
“企業(yè)為了解決員工由于缺少相應的知識、技能與態(tài)度而引發(fā)的績效問題,往往需要通過培訓這一干預手段提高員工績效”。如何避免工作差錯或者由于相關知識和技能的缺乏而導致機會流失,是專家學者們所要考慮的問題??冃蚪虒W是企業(yè)培訓的指引,績效導向的教學目標具有較強的具體性和實用性,即縮小初學者與績效模范之間的績效差距,幫助企業(yè)降低培訓成本,給組織和個人都帶來價值提升??冃蚪虒W的工作原理是建立關聯(lián),促進知識遷移,其宗旨是保證學習者所學內容能夠被“學以致用”。
二、相關基礎理論
1.績效
本文中所討論的“績效”(Performance)是指行為的結果,而并不僅僅單指行為或者結果。它是指行為者實施了某些活動,由于這些活動的影響致使行為者的生產環(huán)境或過程產生了某種程度的變化從而造就行為的結果。美國教育技術先驅吉爾伯特(T.F.Gillbert,1974)在論述績效概念時,將企業(yè)組織有價值的“成就、業(yè)績”相提并論。我國的漢語與英文的績效表達概念基本相同,都是指成績,成就和業(yè)績??冃Ц拍畎▋蓚€部分:行為與價值,但行為并不與價值等同??冃У暮饬坎荒芡ㄟ^工作量來表現(xiàn),而是通過業(yè)績來衡量工作行為。價值作為績效概念內涵之一,工作行為就要取得組織系統(tǒng)所期望的、符合組織發(fā)展總體目標的成效。
從系統(tǒng)論的觀點來看,企業(yè)組織就是一個系統(tǒng),系統(tǒng)有若干職能部門構成,“過程”就是貫穿與各個部門之間的作業(yè)流程,作業(yè)流程又是由若干工作崗位組成。從系統(tǒng)層次看,績效分為組織層次(關系)的績效、過程層次的績效與工作崗位層次(個人)的績效。只有這些層次的績效相一致,才能產生“合力”促進整體效應。
2.績效導向
績效導向是指從績效的角度考察項目運行,將績效意識貫穿到培訓活動始終,注重培訓對實際效果和工作績效的改進,加大對培訓效度的檢驗。培訓管理中的績效導向有雙重涵義:(1)對培訓活動本身的績效評價,關注培訓過程的成本、實踐、效果等方面的控制。(2)對培訓效果的后期績效檢驗,檢查培訓是否達到預期效果,是否增加員工的知識積累,提高員工的相應能力,調整員工的組織行為,改善員工的工作績效。
3.成人學習理論
成年人的學習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活動,其目的是為了解決所面臨的各種工作或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成人的學習是一種相互協(xié)作的活動,通過協(xié)作激發(fā)他們的興趣,開發(fā)智力,增強人的能力。協(xié)作的基礎是成年人的經驗,尤其是他們在社會交往方面的經驗。協(xié)作及經驗的充分共享成為他們共同解決問題的寶貴資源。美國心理學家戴維·庫伯(David Kolb)提出的體驗式學習理論,認為“成人的學習是一種基于體驗的學習,是一個循環(huán)的過程,這一過程包括四個步驟:具體經驗、反思性觀察、抽象的理解、應用實踐”。體驗式學習方式是以活動為開始,先行而后知。成人的學習是一種基于體驗的方式,是在探索和解決工作、生活中難題的同時獲得新知識,掌握相關技能,轉變思想觀念的過程,幫助提高人的能力與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
三、績效導向的企業(yè)培訓特點
績效導向的企業(yè)培訓是在成人學習理論與績效理論的基礎上建立的。它以工作場所中的真實事件與程序作為教學材料,為學習者提供學習幫助,提高學習者績效水平。因此,績效導向培訓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明確的目的
績效導向的目標必須具有目的性、針對性、具體性與適用性,因此也被稱為“目標導向”。通過培訓能夠在工作場所改進員工的實踐行為以提高績效,縮小學習者與模范之間的績效差距,獲得企業(yè)和個人的價值提升。明確的目標能夠充分調動學習者的學習動機與績效,使企業(yè)目標與績效產生直接關聯(lián),幫助知識遷移,減少干擾信息,優(yōu)化企業(yè)與個人的收益。
2.優(yōu)秀的典范
為人員提供績效模范或案例。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績效導向的培訓較少邀請本領域的理論專家做職業(yè)或專業(yè)指導,由于培訓具有明確具體的目標,培訓通常會為學習者提供績效模范或案例以提高培訓的實效性。
3.在實踐與過程中教學
績效既是“產品”也是“產出過程”。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績效導向的培訓改變了知識單向傳授的模式,將培訓與績效緊密聯(lián)系,注重所學知識、技能與實際工作需求之間關聯(lián)的建立,使學習者走出教室,在工作中邊做邊學,這種“做中學”的成人學習方式更加適用于企業(yè)培訓,幫助員工提高知識遷移速度,達到目標績效水平。
4.教師到教練的轉變
培訓者不再是知識講授者,他將轉變?yōu)榻叹毜慕巧?。在個別化的訓練(為個別的學習者傳授特定的知識或技能)中,教練對所要傳授的具體事件進行示范,并對學習者的練習或實踐行為進行總結,為提高績效水平提供支持。
5.學習者主動參與
績效導向的培訓需要考慮的是如何使學習者從消極的知識接受者轉變?yōu)榉e極的參與者。培訓者需要考慮的是學習者的動機原因與對策。人的動機與人的期望、經驗、認識相關聯(lián),是一種復雜的心理結構。雖然會有外部因素對其產生影響與干擾,但是仍然具有它穩(wěn)定可預測的方面。在績效導向培訓中要為學習者提供適當?shù)耐獠凯h(huán)境,排除外部環(huán)境干擾,闡明績效目標的價值,營造舒心的工作氛圍。當這些與學習者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被明確解決時,學習者將會積極地參與到培訓中來,并根據(jù)自己的需求選擇應用,執(zhí)行任務,進行實踐,接受指導。
6.靈活的時間安排
績效導向的培訓不必嚴格按照預定的課程日期或時間進行。時問的靈活性能夠確保在培訓后即時進行上崗實踐。傳統(tǒng)的企業(yè)培訓雖然也具有特定的專業(yè)性,但是在企業(yè)中不同的工種,培訓的內容仍然顯得較多,時間被浪費且讓學習者很難找到哪些內容與自己真正相關聯(lián)??冃虻呐嘤枌⑺鶎W知識與實際工作關聯(lián),在實踐中學習,減少學習者離崗時間,將培訓內容迅速應用于實踐中,在實踐中不斷磨煉,達到目標績效水平。
7.績效評估
傳統(tǒng)培訓在評價教學時通常考慮的是此次教學講授了多少內容,講授的質量如何,學習者獲得了多少知識。由此可見,雖然對于傳統(tǒng)培訓的評價可以量化,但是評價的結果并不容易真實且直接地反映此次培訓與其效果的相關度??冃蚺嘤栐谠u價中通常考慮的是績效水平與企業(yè)目標的相關性,學習條件與績效條件的相關性,績效究竟被改進了多少等??梢钥闯隹冃虻呐嘤柺且阅繕藶閷蚩己苏麄€教學過程的,其評價的結果通常能夠真實且直接地反映培訓后的績效水平。
四、績效導向的企業(yè)培訓教學設計原則
1.強調以人為本
這里的“人”主要是指“員工”。以人為本就是在設計培訓時以“提高員工績效為根本”,將員工作為培訓設計的中心體現(xiàn)了以“學”為主的教學設計原則,“社會建構主義強調知識的發(fā)展是通過社會建構而起的。這種社會性的建構是通過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在從事持續(xù)談話的社會環(huán)境中進行的,在與其他人討論過程中幫助學習者學到新東西,擴大其認知結構,完成新知識的建構”。但是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學生不同,以“員工”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將員工作為學習者設計培訓過程時,關注的焦點不在于教室中的學生學到了什么,而在于身處企業(yè)中的員工是否提高了績效為目標。在培訓過程中激發(fā)學習者的主動性,讓他們在真實的工作中應用所學的知識,根據(jù)績效反饋信息完成對工作知識的建構,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完成績效目標。
2.強調培訓過程的最終目的是完成績效目標
企業(yè)部門或個人的子目標也被稱為績效或工作目標,是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按照一定標準完成某一任務具體的、指標性的描述??冃Ц倪M工作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是確保具體的目標能夠支持組織大目標的實現(xiàn),與大目標吻合。在分析階段,培訓者要在確切了解當前狀況的基礎上,對照績效目標,測量目標與實際績效之間存在的差距,剖析差距產生的原因。在設計培訓的過程中,要根據(jù)細化后的具體績效目標,設計具有針對性的培訓內容,采用合適的媒體輔助教學,根據(jù)培訓內容選擇適當?shù)慕虒W方式以及教學策略幫助培訓過程的完成。在評估時,要體現(xiàn)績效目標,以績效目標為導向為學習者與培訓教師提供反饋,幫助他們提高績效水平并修改與完善培訓設計。
3.強調組織文化對績效產生的重要作用
組織文化又稱企業(yè)文化,主要包括:精神文化、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是指企業(yè)有關的行為規(guī)范、群體意識與價值觀念,體現(xiàn)著個人風格,組織信仰與追求,是企業(yè)發(fā)展的精神支柱。物質文化是組織在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的有形部分,如設備、工具、材料、技術等,是組織文化表現(xiàn)的載體。行為文化是組織員工在生產經營與學習娛樂中產生的活動文化,以動態(tài)的形式體現(xiàn)了組織精神面貌與人際關系,是組織精神和價值觀的折射。制度文化是組織的規(guī)章制度、經營方式和管理體制構成的外顯文化,通過它將其他三種文化相互貫穿融合形成一個整體。組織文化對績效的影響巨大,其中蘊含著基本的哲學與精神,這些內在的動力比技術水平、經濟資源等更為重要。因此,在設計培訓過程中要運用系統(tǒng)整體觀來認識組織文化在培訓中對員工的影響,在展開績效分析后,用縝密的診斷方法,將文化作為改進績效的主要驅動力,以此來設計相應的具體實施方案。
4.強調動機對績效提高的關鍵作用
據(jù)斯皮策(Spitzer)調查顯示“50%的美國工人在工作中只愿意付出最少的努力,即只要不被解雇即可,84%的工人承認,他們完全可以更加努力的工作”。動機形成的原因即包括內部的不為某種利益驅動的,也含有外部的為達到某種獎賞或鼓勵的,要在激發(fā)員工內部動機的同時調動外部動機的積極性。人的動機既是一種特性,也是一種狀態(tài)。特性與能力相同是一種穩(wěn)定的心理需求,狀態(tài)由情景引發(fā)受外界影響,合適的環(huán)境可以對其產生積極的影響,產生我們期望產生變化和維持一定的水平。在培訓設計中,要加強培訓內容的針對性,使培訓內容具體化,為學習者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與溝通渠道,給予他們適當?shù)奶魬?zhàn)目標激起工作動機,提倡互相幫助,培訓者要及時給予學習者“建設性的反饋”。由于學習者都會重復被獎勵的行為,要多采用獎勵的方式來強化學習行為,忽略錯誤,采用鼓勵性評價幫助學習者樹立信心,不怕犯錯,大膽實踐。
5.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企業(yè)進行員工培訓的原因通常是員工的知識、技術等無法完成新的工作任務。特別是新員工在崗前雖然已經具有了與崗位相關的知識與技能,但它們往往來自于學校教學或校外培訓機構。雖然對于專業(yè)技能知識與一般原理具有較為深厚的功底,但缺少實踐的機會,難以解決工作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也就是說,員工的原有知識與工作需求中所要擁有的知識關聯(lián)性不強。因此,在企業(yè)的培訓中應該加強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關系,這種注重實踐與操作的學習方式更加符合成年人的學習習慣,學習者通過實踐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通過實踐獲取的新知識能夠幫助他們解決在企業(yè)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通過參與和合作,使他們在實踐中體會理論的內涵和實質。
五、基于“關聯(lián)”的績效導向企業(yè)培訓教學設計過程模式
在企業(yè)培訓的教學設計中始終遵循著系統(tǒng)化的方法,梅格(R.EMager)等教育技術專家將一般系統(tǒng)理論在教學設計中研究應用,在任務分析、行為目標與標準參照評價方面進行深入分析,形成了用于“解決學校教育、企業(yè)培訓與軍事訓練等問題的解決方法,被稱為教學設計(Instructional Systems Design,ISD)”??冃蚪虒W設計的成功主要取決于各個部分之間關聯(lián)的建立,尤其是教學策略與預期結果之間的相關性。教學的內容與策略針對的是明確的目標任務,是為了學習輸出具體的知識或技能,因此教學的知識由那些與所學內容有關的活動組成。
1.設計思路
績效導向的企業(yè)培訓教學設計其根本目的是提高企業(yè)員工的績效及組織績效促進企業(yè)不斷快速的發(fā)展。根據(jù)員工的學習特點,培訓設計以建構主義、人本主義的成人學習理論為理論基礎,遵循績效導向的企業(yè)培訓教學設計原則,充分考慮教學系統(tǒng)與影響教學的各個要素之間的關聯(lián),進行教學系統(tǒng)過程模式設計研究。在基于關聯(lián)的績效導向企業(yè)培訓教學設計中根據(jù)培訓內容與學生特點,借鑒了以“學”為主的教學設計模型,在圖1中概括性地呈現(xiàn)了企業(yè)培訓教學設計的八個階段,需求分析、學習者分析、教學目的、情景創(chuàng)設、教學資源設計與提供、自主學習策略設計、協(xié)作學習環(huán)境設計與學習效果評價。圖2是對教學設計過程模型進行的細化,主要體現(xiàn)了績效導向教學的工作原理——關聯(lián)建立的具體過程與內容。
2.明確目標
(1)目標與任務??冃虻呐嘤栆哂忻鞔_的教學目標。因此,培訓應該以真實的工作任務與績效問題密切相關的信息作為教學輸入,這主要是指工作場所中的績效差距、績效成果及績效標準。
(2)培訓輸入。首先要分析組織需求與績效要求,明確組織的戰(zhàn)略目標、現(xiàn)狀、方向、實施策略以及他們與績效需求之間的差距。在進行績效需求分析時,要使績效需求具體化,明確輸入產品成果是什么,符合怎樣的標準,需要哪些績效支持。在組織需求分析與績效需求分析后,找出其中的差距,并進行原因分析。原因可分為兩個方面:第一,缺少環(huán)境支持,包括組織環(huán)境、工作環(huán)境。組織沒有為工作者提供足夠的數(shù)據(jù)與信息,缺少獲取工作者反饋的途徑,使企業(yè)與員工溝通不暢。工作環(huán)境中的資源與工具不能滿足員工的工作與學習需求。工作制度能否激發(fā)員工的積極性、體現(xiàn)績效員工價值、提高報酬等。第二,缺少的行為,主要是指員工的技能與知識、個人能力、動機與期望等。考察員工已有的知識技能與期望達到的標準之間的差距,找出差距原因,對改進的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使用數(shù)據(jù)來論證這個分析。幫助績效目標的確立,明確的目標能夠幫助學習者排除干擾信息,提高學習積極性,快速地掌握目標知識、技能與態(tài)度。
(3)工作場所中的支持。教學資源的設計與提供,要能滿足學習者自主學習的要求。企業(yè)要在工作環(huán)境中提供與績效目標知識技能應用的相關資源材料作為績效支持。在員工培訓中,學習者的主要任務是完成一個或一類的工作項目,企業(yè)要為培訓過程提供相關的支持以確保各項工作順利完成,企業(yè)、學習者以及培訓者在培訓的前、中、后期要共同合作。
(4)教學中的反饋。這一反饋主要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習者從培訓者或其他同事那里得到的反饋信息,這些反饋信息通常是在他們的協(xié)作學習過程中傳遞,有一定的指導性與支持性,不帶有任何的獎勵或懲罰性質。這些反饋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學習者糾正錯誤,強化正確知識、技能,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只有對此項目進行可行性論證的人員,才能參與到培訓中來,以確保培訓與績效目標的關聯(lián)性。在此基礎上,明確教學過程,建立績效導向培訓方案,解決培訓課程時間、方式、媒體、途徑、提供哪些數(shù)據(jù)資源與支持工具,工作中遇到問題如何獲得幫助等問題。
3.設計教學
(1)教學過程??冃虻钠髽I(yè)培訓實施與評價主要分為三個部分:指導性觀察、指導性實踐與水平證實。從圖3可以看出,指導性觀察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習者弄清三個問題:為什么(why),是什么(what)和怎樣做(How)。即:為什么要學習當前所示范的工作技能?它對企業(yè)與個人的重要性何在?該工作具體完成了那些任務?如何完成這些任務?學習者通過培訓者提供的相關實例或演示,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以激發(fā)學習者積極主動的探求問題而非被動的接受教育者的灌輸。當學習者感覺到將要學習的知識與他們的工作需求與自我發(fā)展密切關聯(lián)時,能夠充分調動學習者的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習者內部追求領會與掌握的學習欲望。在真實的工作情景中,工作的任務復雜度逐漸提高,這使得績效的標準也在不斷提升,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加大任務難度,迫使學習者尋找更高效的工作方法。
學習者在指導下對特定的工作技能或程序進行實踐,完成真實而具體的任務、生產出與工作場所要求相一致的產品。在實踐中,學習者原有的知識、技能、態(tài)度與績效要求相互作用與影響。指導者應該尊重學習者個人的已有經驗及態(tài)度,并將已有經驗與未來預期的績效目標相關聯(lián)。創(chuàng)造條件將培訓環(huán)境、活動與真實的工作任務相關聯(lián),在實踐中總結經驗,不斷提升員工專業(yè)知識、職業(yè)技能與態(tài)度。
在實踐中進行培訓,學習者要通過不同的形式的考核與評價。幫助其獲得反饋信息,進行自我改進,逐步提升工作水平,增強個體信心。培訓者要通過反饋信息了解培訓中存在的問題、矛盾以及當前教學的質量與水平。水平證實并不是整個培訓活動的最后階段,而是始終貫穿與整個培訓活動之中,通過績效反饋,不斷調整著培訓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步驟與內容,不斷調整與修改著績效標準。
(2)培訓輸出。培訓的結果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績效成果,這些成果應該具體、真實、有價值,符合績效標準。例如,能夠回答客戶向員工提出的某一問題,完成一份報表、生產一個產品或零件等,生成一份真實而有形的工作或一個產品,且這一產品能夠有相應的標準進行測量,以體現(xiàn)與績效目標的相關性。產品的輸出具有相對的獨立性,通常是有學習者個人獨立完成,培訓者要考慮學習者自主學習策略的設計及資源工具的支持,為學習者提供充分的自主學習資源,提高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4.績效評估與反饋
企業(yè)培訓中的績效評估主要通過考核與評價的方式,通過評價檢查表來檢測每一步的教學設計是否到位,通過考核評價學習者對所學知識、技能的接受度與應用程度(也就是績效改進方案的效度)來體現(xiàn)學習者績效水平的提升,衡量員工在一定時間內的工作質量??冃гu估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在這一階段中,應該在工作環(huán)境中定期地,系統(tǒng)地為學習者提供反饋信息,使他們了解當前的績效表現(xiàn),修正自己的行為。培訓者從反饋信息中了解學習者的學習情況,結合管理部門的意見調整與改進教學。績效反饋中的形成性反饋出現(xiàn)時機應該在工作前進行,這樣員工就能在工作中運用形成性反饋,因為在工作后立即進行形成性反饋指出錯誤會打擊員工的積極性。總結性反饋具有兩個特征,必須與具體的行為相聯(lián)系,必須增加或減少行為在此發(fā)生的可能性。因此,在進行總結性反饋時應符合員工和績效需求,對他們的每一點進步都提供激勵型反饋。要注意對反饋時機的把握,在工作結束后不久且經常性的進行反饋激勵優(yōu)秀的工作??偨Y性反饋必須有所重點,要針對具體的行為而進行。
當前,高等職業(yè)教育正面臨新的突破性發(fā)展,高職的教學改革已經從宏觀發(fā)展到中觀和微觀。如何提高學院課程教學質量,如何將課程內容引入將來的職業(yè)當中,如何將理論論述與實訓內容更完善的結合,如何使學生更清晰的了解課程內容在今后工作中的作用,讓學生能夠充分掌握這門技術,建立整體的概念等等一系列的問題,是我們再現(xiàn)行教學中面臨的新思路,新問題。這就需要教師進行不斷的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思路,深入研究,探索出社會發(fā)展需要和學生容易接受的教學方法。
課程整體教學設計
《CAD》課程是時下工程領域橫跨設計、施工、監(jiān)理、預決算甚至整個工程前期、后期等眾多工種參與方的一門實用課程,也是學生進入行業(yè)領域的基本要求。對于教師而言,必須對課程進行整體的“教學設計”。過去上課從來都是按照課本的內容和順序講,最多對實例、內容有所增刪,從來沒有“整體設計”過。什么叫課程的整體設計?就是對課程不僅要有全面的概括性總結,并對每個單元的目標,單元與單元之間的聯(lián)系進行整體的設計和優(yōu)化,而且要對本門將要運用的各個行業(yè)進行總結,甚至每個章節(jié)的功能都要進行梳理。
1.要確定課程的能力目標
讓學生預先認識到:“能用XX做XX”這樣一個的目標。用具體、可檢驗的語言準確描述本課程的能力目標,讓學生認識到課程的能力目標不是來自課本,而是以職業(yè)崗位需要為準。
2.要整改課程內容
職業(yè)教育的課程和內容必須以職業(yè)活動為導向、以工作過程為導向。課程的實例、實訓和主要的課堂活動,都要緊緊圍繞職業(yè)能力目標的實現(xiàn),盡可能取材于職業(yè)崗位活動,以此改造課程的內容和順序,從“以知識的邏輯線索為依據(jù)”轉變成“以職業(yè)活動的過程為依據(jù)”。
3.課程綜合訓練項目設計
選擇、設計一個或幾個貫穿整個課程的大型綜合項目,作為訓練學生職業(yè)崗位綜合能力的主要載體。這就是以項目為課程能力訓練載體的原則。項目訓練的原則是:實用性、典型性、覆蓋性、綜合性、趣味性、挑戰(zhàn)性、可行性。課程綜合項目的設計,是考驗任課教師的能力和水平,項目設計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該課程教學改革的成敗。
4.課程單向項目設計
盡可能是大型項目的子項目,用于訓練學生的單項能力,單行項目的選擇要從不同側面訓練,單向項目是綜合訓練的基礎,訓練時要準確、簡練、靈活,盡量避免類似習題和相互無關的并行小練習。
5.課程教學過程的一體化
(1)知識、理論、能力訓練和實際應當盡可能一體化進行:時間、地點、教師盡可能不是分離的。
讀書、做題――教師的知識準備。傳統(tǒng)的“備課”只有這一項。
操作――教師自己必須實際完成所有要求學生完成的項目和任務。自己有了實踐經驗和成敗體會,才有資格很能力上臺教學生。
(2)第一堂課設計。傳統(tǒng)的“緒論”不要再占用寶貴的課時了。整個課程的第一堂課,其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對課程的整體有個鮮明印象,對課程的內容和進行充滿興趣和期待。因此,第一堂課非常重要和關鍵,必須按照新的理念進行精心設計。
(3)進度設計。教師所有的理念都體現(xiàn)在課程進度表中。反過來說,只有體現(xiàn)在進度表中的理念,才能在教師的實踐課堂中真正起作用。僅僅回答觀念問題毫無意義。要有目標,準確制定出什么時間教授什么內容,什么時間學生應掌握什么內容,要以課程進度表中實際體現(xiàn)出來的理念為標準,對整體教學進度進行綜合設計。
(4)課程考核設計??己耸窍鄬τ谀繕硕缘?。突出能力目標,就要研究如何突破知識考核,怎樣體現(xiàn)“能力考核”的要求。不是僅用概念考核,而主要用任務考核,就可以實現(xiàn)這個目標。用綜合項目進行考核,在職業(yè)現(xiàn)場進行考核,都是可以采用的考核方法。
能力考核不是不要筆試。筆試考核中同樣要突出能力考核,如畫圖能力、分析能力方法能力等等。平時的作業(yè)考核,課堂上的答問考核,階段操作考核,出勤管理考核等,也是過程考核的一種方式。用“能力證明”考核,讓學生到社會上(企業(yè)中)完成任務,經第三方證明其效果和能力,也是一種考核方式。讓企業(yè)介入到學生學習質量考核中,是克服傳統(tǒng)考核弊病的有效方式之一??傊?,新的職教觀念要求我們,對學生要進行全面考核、綜合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