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品格教育的重要性和意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品格教育是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相結合的教育,它建立在“人的全面發展”的理論基礎之上,包括了人的智力和體力的全面和自由的發展、人的能力的全面和自由的發展、人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全面和自由的發展以及人的個體和社會的全面的和諧發展。它是德智體等的全面發展,也是個體和社會的共同發展,是個人、集體和社會三者的一體化發展,更是我們當前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要求。
在學校,品格教育可以體現于課堂教學,通過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提高學生的品格;在家庭,可以通過日常的生活教育培養學生的良好品格;在社會,可以通過具體的公益性活動提高學生的品格。
江蘇省蘇州市第四中學是一所普通高中,肩負著全面培養學生的重大責任,但是,近20年來,片面追求升學率的現象一直十分嚴重,學校把主要工作放在了學科教學之上,導致了學生社會責任感不強、自覺自律的意識薄弱、克服困難的意志力差、學習目標功利化以及公民意識和法制意識等普遍不強。為了改變這些現象,我們挖掘學校的傳統文化,傳承學校的傳統教育,結合國外教育的成功經驗,探索并發展適合于學校的教育。
一、我校早期的品格教育
我校是一所百年歷史名校,創始于1902年,前身是美國基督教圣公會創辦的蘇州私立桃塢中學。學校以“培養高尚純正之品格,切實適用之學詣”為辦學宗旨,是當時著名的學府,被稱為“美國在遠東地區辦得最好的學校”。文化泰斗錢鐘書,中科院院士張青蓮、錢鐘韓、劉元方、潘承洞都曾在這里度過了他們的中學時代。學校當時建有教堂,對學生實施最初的品格教育,其內容是《圣經》。
學校以英文教學為特色,由美籍教師授課,教學內容涉及眾多西方文學作品,如《泰西五十軼事》《人類的故事》《威克斐牧師傳》和《莎士比亞》等著作。
桃塢中學不僅在學習上中西結合自成一套,而且在課外組織上頗具特色。20世紀20年代,學校已有三大課外組織,即“學生會”“文學會”“青年會”,其目的在于研究學術、練習口才,以期培養思維靈敏、舉止活潑之青年。
桃塢中學除了這三大學生課外組織,課外活動也豐富多彩。其一,文藝出版。出版發行“桃塢”學刊,內容有時論、課藝、譯林、雜看、筆記等,對外發行。其二,學術競賽。學校各年度均設有學術競賽,并規定年級參加,優勝者給予獎勵。其三,文體活動。學校各班級學生中,由各自的愛好者組成了中西樂隊、歌詠隊、口琴隊,利用課余時間開展娛樂活動,陶冶身心。
桃塢中學的體育運動素有盛名。籃球運動最普及,校籃球隊訓練極為嚴格,隊員中有一門功課不及格者乃不能選入校隊。各年級幾乎都有籃球隊,其中比較有名聲的如“愛克斯(X)籃球隊”“雄魄體育會”“豪光小足球隊”“旭日籃球隊”“培英體育會”等。
我們看到,學校早期的品格教育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主張“與人為善”的美德,從經典中獲取傳統的美德;重視學生的興趣培養和人格影響,以閱讀和各類活動豐富自己和理解世界,可以說,這種品格教育已經注入了我們最早的“國際理解教育”。
二、對品格教育的重新認識
我校解放前是一所美國的教會學校,具有美國品格教育的淵源,而且在此期間也出現了一批仁人志士。因此,去糟粕取精華,“培養高尚純正之品格,切實適用之學詣”辦學宗旨對于我們當今的學校教育依然有積極意義。
1.正確認識品格教育的社會價值
首先,品格教育是學校德育的必由之路。品格教育以培養受教育者的品格為核心目標,以核心價值觀的培養為品格教育的內容,使學校道德教育有了明確的目標和內容,為提高學校道德教育的實效指出方法。其次,品格教育是社會文化多元化的必然要求。品格教育的提出是當前價值多元化發展趨勢的必然選擇。培養、內化良好的品格,對于維護社會的穩定、和平及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受教育者更好地適應社會具有重要的作用。最后,品格教育是改造民族性格缺陷,培養強健的民族品格的必然選擇。崇尚和奉行忠誠、誠實、正直和公正的美德,是人類共同的原則。顯然,品格對民族和國家的生存與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
2.正確把握品格教育的學校價值
就學校層面而言,品格教育可以使教師認識到教學中滲透品格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學中,教師必須遵循知識教育和思想教育相統一的規律,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意挖掘教材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質等教育因素,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品格教育可以將教師的現代課堂教學改革意識和現代課堂教學的操作有機結合,將日常工作與科研工作相結合,試圖在研究、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有價值、有實效、操作性強的工作模式。
品格教育可以與學科素養緊密聯系在一起,培育有社會責任感等核心價值觀,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格。
3.正確定位品格教育的研究內容
我們從學生品格教育的現狀研究開始,并對比美國品格教育的實踐過程,從文化差異、社會制度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異同中取長補短。由價值觀培育學生品質美,由課程文化構建學生品性美,由示范教育踐行學生品行美,以形成我校品格教育的實踐模式。
關鍵詞:民族游戲 幼兒教育
少數民族的民間游戲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瑰寶,是長久以來民族發展的結晶。在教學活動中應用民間游戲,可以提高幼兒教學的質量,經過筆者的嘗試實踐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民族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民族眾多的人口比例,使得民族教育也在整個教育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少數民族的教育有自己的特點,這在幼兒教育階段都顯得非常重要。在幼兒教學中應用民族游戲,可以幫助幼兒繼承民族文化傳統,并在未來繼續弘揚和光大。民族游戲是民族自己創造的,對于講母語的幼兒,生活在本民族中,學習起來和應用起來更加得心應手。所以把民族游戲應用在幼兒教學中的嘗試是非常必要的。而且這種教學方式對于幼兒的成長和親子關系的建立都十分有幫助。
二、民族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的意義
2.1.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
幼兒的身體正處在快速發展的時期,他們的精力旺盛,只要有一點精力,他們都會投入百分的努力進行。而且在幼兒園的課程體系中,體育活動也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益智、健身、養趣,這是幼兒體育活動的最大功能。而很多的民族游戲也具有這樣的功能,正確應用民族游戲在教學中,可以實現幫助幼兒健身強體的功能。另外,通過民族游戲可以使幼兒的智力得到開發。
2.2.促進幼兒的綜合感知能力發展
民族游戲在創建之初就是因為符合人們的心理和活動特點,所以在以后的流傳和活動中,依然保持了這種特點。游戲的內容看似簡單,實際上可以促進幼兒的綜合感知能力的發展。游戲中,需要幼兒集中注意力,專注觀察力,集中思維判斷力,這樣堅持下去,就可以提高幼兒的綜合感知能力。幼兒的動作可以越發敏捷,幼兒的反應越發靈活。綜合能力得到了發展和鍛煉。
2.3.促進幼兒良好意志品格的形成
游戲的競爭性是非常普遍的,在這樣的活動中,可以提高幼兒的競爭意識和為勝利而努力的拼搏意識。這是新時期人才的主要特征。而游戲中的合作也是一種能力的鍛煉,幼兒的合作能力也是未來職場上必須要具備的良好品質。幼兒在不斷的失敗和勝利中體會著各種心理感受。承受失敗的抗挫折能力,體會勝利后的成就感,都是幼兒良好意志品格的體現和鍛煉。
三、民族游戲在幼兒教育應用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3.1.應該注重游戲的趣味性
民間游戲產生于實際生活中,是勞動人民自己創造的文化娛樂形式,具有本民族的特點和優勢。民族游戲的傳承和弘揚,基礎就是能夠得到兒童的認可,才能一代代傳播下去。幼兒喜歡是游戲傳承的關鍵,所以在幼兒教育中應用游戲,要注意游戲的趣味。具有趣味性的游戲才能引發幼兒的游戲動機,保證有意注意時間的延長。民族游戲由于經過幾代人的口口相傳,不僅是動作上和環節上更加得人心,而且在節奏上也更加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當然教師在選擇游戲時要注意適合幼兒的心理特點,選擇適合幼兒玩耍的游戲作為教學內容。要注意游戲的實用性和安全性,這也是游戲中要注意的問題。
3.2.應該注意游戲應用的隨機性
幼兒教育比起基礎教育階段的教育和教學工作要簡單和隨意得多。因為幼兒的有意注意時間只有十幾分鐘,甚至更短,所以教師應該在體育活動中,或者是學習的間隙中,根據活動內容和學習內容、根據幼兒的體力承受能力,隨意安排游戲。在什么時間、什么時候、什么活動、游戲形式等,都可由教師自由安排,隨機進行,這樣可以適應幼兒教學的特點。游戲是幼兒天生就喜愛的活動,我們常常可以看見兩個或者是兩個以上的小孩子湊在一起十分投入的做著各種游戲。雖然他們對游戲的內容和概念不是很清楚,但是愛玩是他們的天性,組織幼兒的游戲可以在活動室的一角、在走廊里的一側,都是幼兒游戲的天然場所。有幾個人就幾個人玩,隨性、隨機、隨心地組織幼兒進行游戲活動,這樣才可以收到預期的效果。
3.3.應該注意游戲材料的簡便性
隨著社會時代的發展,當今世界各國都開始重視教育問題,如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然而不論哪個階段的教育,對于提高國民素質都是非常重要的。
現階段,我們國家更是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方案,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成為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主要任務。初等教育作為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基礎,必須要緊抓初等教育的核心,才能夠才能做到又好又快的推進素質教育。
首先,談談初等教育。初等教育包括從幼兒園到初中畢業的一切教育,是對公民所實施的初等程度的教育,包括兒童的初等教育和青壯年的初等教育。它是我國學校教育制度的組成部分,是義務教育的一個重要階段。
其次,談談初等教育的核心。初等教育的核心,是面向不同的學生,把每個人都培養成人才。抓學生的思想教育是一個亮點,培養學生誠實、樸實、禮貌的傳統的優秀品格,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自然的人,讓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靈魂,把知識變成自己的智慧。因為禁止或強迫思想不僅是愚昧的,也是絕不可能的,因為思想具有超越一切的力量。
肉體受到監獄、刑罰、痛苦、貧困乃至死亡威脅,但思想仍能自由地思考。思想是客觀的,只能疏導,而不能禁止或強迫,禁止或強迫思想往往適得其反。古人想用麻木化愚弄國民,殊不知,正確與錯誤總在比較中加以鑒別、認識,在自由的學習、自由的思考后,才會明辨是非。
生命原本是最自然、美好的,花開花落、陰晴圓缺,都是生命自己的規律和形式。給她以充足營養、寬松的環境,才是對生命最根本的呵護,尋找合適的顯現形式,按自己的心性自然地生活,應是一項崇高的事業。
孟國泰說:真教育,請遵循;勿操縱,宜尊重;勿洗腦;宜引導;勿填鴨,宜疏導;勿奴役,宜解放;勿掐斷,宜點燃;勿泯滅,宜喚醒;勿羈絆,宜松綁;勿鉗制,宜放手;勿籠養,宜放生;勿冷漠,宜發現;勿譴責,宜賞識;勿異化,宜轉化;勿扭曲,宜通和。
最后,談談初等教育的實施,學校都在搞初等教育改革,有的是學案教學,有的是高效課堂教學等,都是搞形式主義,而沒有抓住初等教育的核心,教育沒有靈魂,把學生當成老師的復印機或傳話筒。強迫學生學習,學生失去興趣,沒有創造力。
孟國泰說:真正的教育是“疏導、引導”,是“導育”。只有導育,才是“尊重人、幸福人、相信人、發現人、發展人、創新人、成就人,讓人成其為人”的不二法門。因為把教育獨立與學生實際生活脫離關系,有三大弊端,學科與真實生活斷絕,生活自生活,學科自學科;學科變成紙上的假東西;學科在實際上不能應用。
成人把自己的種種知識用盡方法縮成一小塊,是學生熟讀背誦,自然毫無意義。這種成人認為真理的東西,對于學生本來沒有意義,學科與真實生活脫離,要學生用心去學,學生對他當然沒興趣,沒興趣自然覺得學起來困難,自然逃學。倘若人們把要學的東西與學生日常生活聯系起來,那么學生沒有不喜歡的,因為好學正是孩子的天性。
初等教育包括知識的教育和品格的培養。因為初等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使兒童讀許多書,得到許多豐富的知識,而在養成將來應用的能力、技能和習慣,也要求知識,但知識應該從養成活動的能力、技能和習慣中來。人要生活不能不去活動,等到習慣養成后,自然得到了有用的知識。
成人社會是學校教育的目的,兒童是教育的起點,學校是二者之間一座過渡的橋。教育的目的是要兒童走過這座橋,到成人社會里去做一個有用的一員。兒童在沒有教育以前,有一種天生的本能,好奇和沖動。教育就應該以這些東西為根據,為基礎。兒童之所以很自然,一方面,有它自己的本能,有父母的教育;另一方面,又有社會環境的需要。
教育就是利用他的本能及環境,使他朝我們預定的方向去。教育就是用最容易的方法輸入社會實用的知識。父母教育的時候,須將利用他的本能欲望,造成種種環境條件。孟國泰說:教育乃導育。教育之道,乃導育之道。導是道的源泉,道是導的歸宿。
導快樂,得快樂之道;導學習,得學習之道;導創新,得創新之道;導做人,得做人之道。真正的教育不是牽著人的“鼻子”走,而是要順應人(尤其是兒童)的天性,通過“好動”和“互動”,讓人從“被動”走向“主動”。實現人的主動發展,讓人自覺、自主、自動、自愿、自由地成長,是真正教育的最佳體現。
品格培養包括居官清廉、做事勤奮、生活節儉、誠實守信、交友謹慎、勤讀書、學做人、精忠報國、安全意識、責任意識等,這些都是我們平時缺乏的教育。只有知識,沒有良好的品格,就不能好好地做人,甚至犯罪,成為人民、社會和國家的罪人,使知識失去意義,使教育失去意義。因此,有了知識的教育和品格的培養,才能讓他們成為人才,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總之,初等教育是教育的基礎,基礎好了才有好的教育。要搞好初等教育,必須抓住初等教育的核心。
【關鍵詞】小學德育;情感體驗;教育
前言
思想道德教育是小學教學當中必修的一門課程,然而在實際當中存在一定的問題,尤其是在課程的認知化和知識化上問題較為嚴重,在道德教育當中情感體驗教育不是很重視。
一、情感體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情感有不同層面的定義,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解釋:客體態度的特殊反應,通過主體是否符合客體所需。通過對客觀體驗進行表現,一般是以主體進行表現,所以說情感和體驗本身具有一定的聯系性,將兩者進行融合就是情感體驗。如果從學校教育的角度來說,學生是情感體驗中的主體,生活的各個方面就是情感體驗中的客觀范圍。
早期對道德教育方面的重視與當今存在不同,認知發展的道德教育模式為主要方式,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它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果人的道德教育進行發展,這類型的教育模式并不健全,因此,對于人的情感態度必須進行擴展。我國基礎教育的不斷發展和改革,在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情感、態度和價值對于學生來說是培養的重點,這充分說明了學生道德教育當中情感體驗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道德成長本身和情感體驗有著親密的關系。這是有依據的,對于道德教育課程的開展,最終的目的就是影響學生,對學生進行教育,對于人的自主要求進行了反應,這也是個人的真實存在,從情感體驗出發,目的是相同的,同樣反應了人的真實存在。
二、情感體驗教育培養學生的道德品格
(一)開展活動 陶冶學生情操
學生道德品格的建立非常的重要,在教育實踐當中應該對其形式進行探索,活動的開展以及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往能夠幫助學生養成道德品格,小學生的思維尤其活躍,對于任何事情都有一種求知欲和興趣,并且很樂于參與其中,作為教師應該抓緊這個階段的學生特點進行多種活動形式的開展,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對學生的道德品格教育順利的開展。
1、主題班會的定期開展。教師可以開展主題班會,在現實生活中可以對一些熱門的社會話題作為班會的主題,然后讓學生和學生之間對這個話題進行探討,在這個探討的過程當中,學生和學生之間建立了情感交流,從而讓學生明白,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
2、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為了學生的更好發展,學校應該給學生創造一切利于成長的條件,比如說社會實踐活動,學校可以經常對這類的活動進行規模性的組織,讓學生通過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完善學生的道德品格。所以說,對于學生的道德培養,需要借助現實生活來進行深化。只有讓學生在生活中真實的體驗到酸甜苦辣的感受,才能真正意義上的對自身進行磨煉。
(二)自我教育
對于人來說,道德教育是一種精神現象的表現,它能夠進行自覺認識和自覺選擇,對于主體來說這些行為都是發現內心的,外界的任何因素都無法對其產生影響。對于學生來說,想要將社會道德轉換成為自己的思想道德,這需要一個特殊的媒介,在學校教育當中,可以通過情感體驗和情感發展對學生進行轉換,讓學生能夠本質上對自身進行約束,并且能夠進行自我教育,從而有意識的培B學生的自制能力。
(三)疏導溝通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非常的重要,因為它也是情感、觀點等方面的一種交流,情感體驗的目的就是讓個體能夠自我認識,通過互相之間的交流,了解互相之間的目的,并且進行合作和理解,這樣才能更利于人類的整體發展。在教學當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需要特別的注意,學生本身有思考的能力,而且非常敏感,一旦學生出現思想問題,教師應該以溫和的態度與學生進行疏導和溝通,通過這樣的情感交流,發現學生的思想問題,幫助學生對問題進行合理的解決,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目的。另外,我們必須對疏導溝通進行正確的認識,它在道德教育中是立場的一種轉變。傳統教學模式中,人們的觀點是成人與孩子相比,成人明白和掌握更多的道理,其實不然,如果我們仔細的探索會發現,孩子的成長是在不同的年齡段,在這成長的過程當中很多道德品格在成人當中非常的可貴,所以,今天提出新的觀點,雙向互動,成人向孩子學習,孩子向成人學習,然后兩者之間共同成長。
結束語:
小學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因為小學生本身的性格特點,通過情感體驗教育能夠讓學生對教學產生深刻的印象,在德育教學中進行應用,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更利于學生道德品格的培養,本文從“情感體驗教育”為出發點,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進行了進一步的思考,通過教育實踐發現,情感體驗教育能夠更利于小學生的各方面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杜宏.淺議語文教學中的情感體驗和滲透[J].衛生職業教育.2016(24)).
美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發達國家。該國能在短短200多年時間內迅速崛起為世界頭號強國,除自身具備的政治、歷史、文化和經濟等各種客觀條件和背景之外,更與其國家核心價值觀對社會意識整合的突出作用密切相關。美國是以白人文化為主流的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形成統一的國家與社會認同并非易事。但從美國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過程可以發現,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國家可以通過核心價值觀教育實現國家與社會意識的整合,從而促成各民族、各文化群體間的相互認同與和諧共處。美國的核心價值觀教育始終注意從青少年抓起,學校是美國進行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陣地,加強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既能滿足其國家發展現實需要,又能面向未來,為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做好人員和思想上的準備。反言之,核心價值觀是國家的寶貴財富,沒有全社會認同的核心價值觀就無法凝聚社會共識,而缺乏核心價值觀的民族很難取得長久發展。
二、核心價值觀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
核心價值觀是指社會的價值觀念體系中處于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反映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內在要求與趨勢以及統治階級根本利益,又為大多數社會成員所認同的核心價值目標和價值導向。美國學者認為,核心價值觀必須具備四個特征:備受推崇、被廣泛認同、經過長時間考驗并保持穩定、不會因年齡、教育程度或政治及宗教不同而改變。美國核心價值觀的基礎是《獨立宣言》,其核心思想是個人主義,并以自由、平等、博愛、節儉、勤奮、機會均等、自力更生、容忍異己、講究實效等形式表現出來。美國的核心價值觀教育主要通過品格教育進行。美國品格教育注重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公民,以維護美國社會的強大、穩定和繁榮,其倡導的基本品格以成為社會合格公民為基礎,如“愛國、公民感、誠實、公正、尊重他人、友好、合作”、“愛護環境、尊重版權”,還有“關心他人的需要、感受、幸福”和“妥善處理個人合理愿望、需要與他人愿望、需要之間的沖突”等。
美國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學校進行品格教育的11條原則如下。
第一,品格是一個包含認知、情感和行為在內的綜合性概念。
第二,品格教育要積極促進核心價值觀,如尊重和責任等,并以此作為品格培養的基礎。
第三,有效的品格教育需要有意識的、積極的和綜合的方法,通過學校生活的各個方面推動核心價值觀教育。
第四,有效的品格教育包括富有意義并具挑戰性的學術課程。
第五,學校必須成為一個充滿關懷的社會群體。
第六,學生需要有實踐道德行為的機會,以形成良好的品格。
第七,品格教育應盡力激發學生發展良好品格的內在動機,盡量降低學生對外部獎懲的依賴性。
第八,學校全體教職員工應該成為一個道德的集體,所有成員都承擔品格教育的責任,并努力遵守和奉行在學生中倡導的核心價值觀。
第九,品格教育要求員工和學生都發揮道德領導的作用。
第十,學校必須召集家長和社區成員全面參與學校的品格教育建設。
第十一,品格教育的評價應把學校的品格、全體教職員工在品格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學生在良好品格方面的表現納入評價范圍。
三、美國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途徑與方法
1.宗教是基礎
美國是現代國家中宗教性最強的國家,其政治、文化等方面與宗教密切關聯。美國的傳統宗教教育順應美國的核心價值觀,使公民宗教形成了一股強大而廣泛的力量,成為了美國核心價值觀的基礎和根基。
2.政府是推手
美國品格教育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美國前總統喬治?布什在他的《重視優等教育》一文中明確指出,智力加品德才是教育的目的,必須把道德價值觀的培養和家長參與重新納入教育計劃。白宮方面曾于1994年至1996年連續組織了三屆美國公民與民主社會品格構建研討會,重申了品格教育在全美教育優先發展的地位。1993至2004年間,美國共有23個州通過了品格教育法案或修訂了原有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相關法規。紐約、阿拉巴馬等10多個州還設立了以道德品質為主題的活動周,如“勇氣周、“誠實周”、“友愛周”等。華盛頓州還專門為青少年建立了“榮譽墻”,每年將州內30多名榮譽青少年的姓名刻在墻上,以示表彰。
3.品格是重點
美國品格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傳授核心價值觀。美國品德教育研究所在為幼兒園到九年級學生編制的“品格教育課程”中提出的核心價值觀包括勇敢、誠實、守信、正義、寬容、榮譽、慷慨、友善、樂于助人、自由選擇和機會平等。美國品格教育者強調內化美國核心價值觀,解決美國社會價值沖突,以各種活動、示范、閱讀等教育形式來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美國學校品格教育還十分重視學生心理品質的培養,針對青少年心理品質方面的問題,開展系列研究,許多品格教育專家本身就是心理學家。他們注重用心理咨詢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良好品格,提高學生的自我意識水平和自助能力,解決學生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促進學生在思想上和心理上的成熟,健全人格。美國幾乎所有中小學都設有心理衛生、心理咨詢類機構。
4.內隱是特色
美國的品格教育是內隱式教育的典型,政府有意識地將核心價值觀融入其中,使得學生在各個學習階段都能接受有計劃的品格教育,并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和感染。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耗資巨大的各種紀念館和博物館常年免費向公眾開放,美國各地的學生源源不斷地前來參觀,而華盛頓紀念碑、杰弗遜紀念堂、林肯紀念堂、國會大廈、國會圖書館、航天航空博物館這些集中體現和宣揚美國核心價值觀的場所,也成為美國向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地和生動教材,使學生們在放松游玩的過程中得到了深刻的價值觀教育。
在美國常可看到這樣的場景:美國中小學生在教師或家長的帶領下,參加各種各樣的大型集會活動,舉辦單位一般會將升國旗儀式放在各項內容的最前面。當美國國歌響起的時候,全體起立行注目禮,右手自然而然地平放在胸口,不少人還會隨聲合唱,學生表情非常莊重、嚴肅;而每逢重要節假日,很多美國普通百姓家庭會自發地把國旗高掛在大門口或臨街的窗前,愛國情懷溢于節日慶祝的氣氛當中。這種學校、社區、家庭之間的合作,為學生創設了全方位的愛國主義教育環境。
5.內化是關鍵
美國學校價值觀教育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幾種主要方法,如價值灌輸、價值澄清、價值推理和價值分析等。在教育實踐中,這些方法通常是被綜合運用。美國學生價值觀教育滲透于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當中,歷史、文學和社會學課程是主要滲透途徑,要求學生學習那些在美國發展史上發揮過重要作用的個人和社會組織,鼓勵學生借鑒具有普遍性的故事及人物事跡,重點引導學生對這些人物或組織的道德行為及其價值觀的模仿,通過模仿榜樣和角色替換以及教育模擬等多種方式,培養學生角色承擔能力,從而改善人際關系,強化友好、助人、關心他人等品格,加快學生核心價值觀內化過程。
美國學校特別強調社會實踐培養學生品質的重要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情況是美國高校選錄新生的重要考察指標。美國高中畢業生升大學前沒有統一的高考,但要申請進入相對優質高校,必須向大學提供自己參加社會服務活動如在圖書館、公園、醫院、療養院、托兒中心等社區機構進行志愿活動的記錄和說明材料。學校通過要求學生參加社會活動,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自主、自重、公平競爭的意識,尊重他人、為他人服務與他人協作的精神,從而彌補課堂教育中的不足。
6.網絡是輔助
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國際互聯網不斷普及,美國重視利用先進的網絡進行核心價值觀教育。目前,“第4R和第5R研究中心”、“品格促進聯合會”和“品格教育聯盟”等多種組織在網站上建立了大規模的品格教育資源庫,免費為美國學生提供材料。如遇疑問,可在線求助專家提供分類指導;如有獨特見解,還可直接參與專欄討論。
四、對我國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啟示與建議
1.核心價值觀教育是凝聚多元文化社會共識的重要途徑
中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構成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間在語言、文化傳統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在尊重和維護各民族文化傳統的同時,要實現各民族間的文化認同和社會共識,要實現“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加強我國核心價值觀的構建和教育。
2.核心價值觀教育必須堅持長期、系統、有效地開展
根據美國經驗,結合我國國情和社情,對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開展應采用“無時無刻”、“無孔不入”、“無所不在”和“無縫銜接”的“四無”方式予以實施,特別要將品格養成作為學生全面發展的重中之重。為避免學校價值觀教育流于說教與形式化并造成學生知識與行為間的分裂,除采用價值灌輸方法外,應多注意綜合使用價值澄清、價值推理及價值分析等其他方法,既要讓學生知道什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要提高學生面對現實問題自我養成價值分析與判斷的能力,最終提高我國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效性。
3.充分利用中國元素優勢內化學生核心價值觀
在多元文化背景和社會變革的環境下,學生難免面臨價值觀沖突。正處在成長和發育期的學生,其自制力、選擇力和抗拒誘惑力相對較弱。中國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與文化,學校、教師和家長應充分利用中國元素,通過對古典優秀文獻著作的學習,通過對歷史人物和重大事件的剖析,通過對傳統文化節日的體驗等,向學生介紹、挖掘核心價值觀。如通過春節,樹立珍視傳統、珍惜親情和友情的友善價值觀;通過端午節,培養學生學習屈原的愛國精神和價值觀等。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大學生心理教育,創新研究
大學新生從剛踏進大學校園的那一刻起,在他們學習,溝通,生活的過程中,他們別無選擇地面臨著社會,學校,家庭等方面帶給他們的各種壓力,尤其是在知識經濟全球化的當下,畢業之后的就業問題就已經把一些高校畢業生壓得踹不過氣來。因此必須不斷深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加強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將積極心理學的理念融入到當代大學生的心理教育工作中去,進一步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更好地幫助大學生自信地走向社會,最終走向成功。
一、積極心理學的本質內涵
積極心理學是致力于研究人的發展潛力和美德的科學[1]。它是現階段心理學界正在興起的一個研究領域,這是由于它的全新模式,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積極心理學的特點是它可以用積極的態度來解讀人生,用樂觀的心態來面對挫折,直擊內心并且深層解讀人類的復雜心理變化,從而為幸福健康樂觀的人生提供知識保障。
1.積極心理學的理論簡介
積極心理學是20世紀末西方心理學界興起的一股研究思潮,他主要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等人提出的,主要目的是用于研究當時錯綜復雜的心理現象。由于該思潮的獨特性,它的提出可以說是具有跨時代意義的,為之后的心理學研究提供了更大的交流平臺。積極心理學主要關注的是人類的美德,品質等方面,它采用大膽積極的態度來解剖人們的內心世界,在積極的認知,感受,分享的過程中來凸顯人類本身的價值。積極心理學采用鼓勵的教育模式來激發人類未知的潛能,督促人類朝著更快,更高,更強的目標前進。
2.積極心理學的積極意義
傳統心理學是靠著承認人類心理疾病的感知去尋求治療心理疾病的方法,有別于傳統心理學,積極心理學的積極意義在于它換了一個角度闡述了人本身存在的心理問題,它并沒有否認人類自身的心理疾病,而是采用積極鼓勵的研究態度去理解心理學對于人類的重要性。為一些普通心理障礙的人提升了幸福感,新鮮感,有助于自身心理疾病的治療。積極心理學認為,每一個個體都會面臨變好或者是變差的選擇,當你感覺自身條件不如平常人的時候,積極心理學教你積極樂觀,正確認識自我,而不應該自暴自棄,怨天尤人。這樣的積極鼓勵模式,幫助你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
3.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價值
大學生是心理變化最強烈的一個社會群體,由于青春期的作祟,大學生很容易受到心理疾病的困擾。如果在校期間沒能正確妥善地處理好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會對其今后的自身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會成為大學生成長道路上的一塊絆腳石。因此在轉變教育理念的過程中,加入以樂觀健康為主旋律的積極心理學元素,重點塑造學生的人文品格,培養一種能夠適應社會的積極情緒,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這對大學生今后的學習發展都是有著戰略性意義。
二、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所謂大學生心理健康就是指大學生在符合自己年齡狀況,心理上能夠滿足該階段應有的學習,工作,生活等情緒,整體處于一種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2]。大學生心理狀態研究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因此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已經離不開良好的心理素質教育,只有和思想政治,專業知識相結合的教育理念才能培養出真正被社會所用的人才。由此可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發展有著重要學術價值。
1.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隨著信息高速公路的飛速發展,大學生的心理教育問題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尤其是在2011年馬加爵事件和2013年復旦大學生投毒案件曝光之后,輿論把大學生這個社會群體推到了風口浪尖。可能這對大部分的在校大學生來說,這樣的輿論壓力是不公平的,但是這些事件背后隱藏著大學生心理存在嚴重扭曲現象的社會影響還是真實存在的。因此,高校在緊抓專業文化教育的同時,更應該關注到大學生的心理狀況,努力構建一套完整的心理教育體系,切實解決當前大學生的心理難題。
2.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原因分析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亮起紅燈主要還是因為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的壓力。隨著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社會對于當代大學生的期待也越來越高。而復雜的社會交際圈更使得剛畢業的大學生陷入深深的迷茫當中,從而產生的極度落差感就導致了大學生的心理障礙,如果不能及時疏通這類障礙,排除解難,那就很容易造成極端事件的產生。大學生校園生活是開放的,友好的,事物總有兩面性,這樣獨立的校園生活也很容易造成大學生不能自理的生活狀況,久而久之,在生活中得不到自我肯定之后,心理問題也會愈發明顯。不管是社會,還是校園還是個人,能夠造成大學生心理障礙的原因有很多,主要還是要依靠自己和學校的共同努力,一起去戰勝心理障礙,做一名積極向上的大學生。
三、在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努力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積極心理學理念致力于從積極樂觀的角度去看待事情,看待一些心理現象,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構建拓寬了新的思路[3]。用積極心理學的教育模式來培養大學生積極的心理潛能來獲得幸福生活的方法,因此在積極心理學視域下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是時展的必經之路。
1.致力于塑造積極的學生品格
塑造學生堅毅的人生品格,讓學生成為生活中的樂觀者,學習上的成功者,這是每個人民教師應盡的義務。只有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認真加強挫折教育,塑造學生積極的人生品格才能培養出全方面發展的優秀人才。大學生是正在處于青春叛逆期,這段時間內的心理疏通工作尤為關鍵。而班級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重心,作為高校工作者應該從實處入手,把塑造學生良好品格作為心理健康工作的根本目標。但是良好的個人品格是在平常學習生活中鍛煉而來的,并不只是局限于書本上的知識,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加強與學生的心理溝通工作,從身邊的小事抓起,從而塑造學生更適應社會的獨立性格。
2.致力于改善校園壞境建設
自古就有孟母三遷,孟子母親為了能夠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學習壞境,費盡心思,曾兩遷三地,這個故事在告訴我們母愛偉大的同時,還在暗示著一個好的文化壞境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在當代,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壞境是學生努力學習的基礎保障,因此致力于建設優美的校園文化壞境是符合時代潮流的。大學校園壞境應該著重體現“干凈,整潔,溫馨”等字眼,讓學校以嶄新的面貌面向學生,讓學生在舒適的校園壞境中生活,這樣的改善舉措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還能為學生心理品格的培養提供幫助。
3.致力于拓寬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積極心理學認為,每一個人都有一顆樂觀向上的心,都存在積極的心理潛能。所以尊重大學生的自我心理發展史正確開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首要條件,不干預,不阻礙是積極心理學在高校應用中的現實依據。高校可以通過現階段擁有的心理課程以及課外的心理輔導來進行心理教育,除此之外,要從根本上分析大學新生的心理特征,把心理課程當做學校的特色課程來做,積極拓寬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渠道,把大學生的心理教育滲透到大學生的生活中去。
4.致力于開設具有心理元素的校園文化課程
學科教學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一門優秀的,引人入勝的文化課程是每一位學生的最愛,有些學科正是因為枯燥的課本知識使得學生提不起對于該門課程的任何興趣。在學科中融入積極心理學的理念,開設豐富多彩的心理文化課程是構建健康心理教育體系的重要途徑之一。教師可以通過一些課程內容的特點,在教學中尋找良好的機會來對學生進行正確有益的心理輔導,把心理教學滲透到平常的教學中去,在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良好意志,減輕因為文化課程給學生帶來的一些影響。
高校管理工作者必須糾正之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職能由專業心理學家溝通”的錯誤理念模式,把積極心理學當成是一門專業文化課程去對待,在枯燥的文化課學習中加入積極心理學的元素,為大學生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的校園氛圍。我相信在積極心理學觀念的影響下,我國現階段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會有本質的改變。對學生自身而言,也只有通過自己和學校的共同努力,才能讓學生更加熱愛生活,熱愛學校,最終熱愛自己。
參考文獻
[1] 苗元江,余嘉元.積極心理學,理念與行動,心理學[J].(人大復印資料).2012(06).
[2] 陳鍵芷.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測評及對策研究[J].教育探索.2013(02).
[3] 任勝濤.淺析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積極組織環境的構建[J].論文天下.2011(08).
作者簡介:
關鍵詞:書法教育 規范化 文化教育
中圖分類號:J2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b)-0185-02
書法這門傳統的歷史性藝術的歷史性誤解是如此之深,以至于產生了兩個反差極大而令人難以理解的社會現象。其一,書法藝術的獨立性不被文化藝術界所認可。例如: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社會影響極大的《現代漢語詞典》中,關于“藝術”的解釋是:“用形象來反映現實但比現實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包括文學、繪畫、雕塑、建筑、音樂、舞蹈、戲劇、電影、曲藝等。”唯獨沒有書法,這不是編者的疏漏,因為典籍是不允許疏漏的。又如:由于文學的普遍性而在全國幾乎所有的高等院校普遍設有中文系之類的專業。而且,獨立性較強的繪畫、建筑、音樂、舞蹈、戲劇、電影等藝術都有專門的獨立的高等院校,同樣唯獨書法藝術沒有。其二,與以上社會現象相反的是,書法藝術又在社會上受到最為普遍的關注和熱情。且不說延續幾十年歷久不衰的全國性的書法熱,從少兒到老年其擁有幾乎是人數最多的愛好者與參與者,即使是現代的電視劇,幾乎所有的國產電視劇,無論古典或現代的,都有書法藝術作為服從劇情需要的道具而出現在鏡頭中。這不能不說是藝術的奇跡,因為從少兒到老年都熱情地參與同一門藝術,其廣泛性是其它任何藝術都難于匹敵的,簡直就是自發的而且長久的藝術群眾運動。
一門藝術代表著和象征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藝術,其產生并植根于民族文化之中,而且滲透到民族心理的深層次,影響著民族性的哲學思維,因此,其在該民族的文化與意識形態,乃至日常生活和商業運作中都繁榮興盛,起著無一例外,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僅是極其自然的,而且是引人深思的。上文提及的書法藝術的歷史性誤解產生的歷史性原因就值得深入討論。而且,一種藝術的持續發展必須由系統而規范的藝術教育作保證,目前書法教育的狀況則是令人堪憂的。系統和規范的藝術教育機構,不僅擔負著教育培訓的責任,而且有著對該藝術深入研究和探討的功能。平心而論,中華民族引以自豪的書法藝術,其意義尚有很多有待于深入研究和深化認識的問題。
由于連續三十多年的全國性的書法熱,由于中國書協和各地書協的積極組織的各類書法活動,將全國性的書法熱一次又一次第推向,很多有識之士已敏銳地認識到,培養高級書法藝術研究人才的重要性,各地大專院校的藝術院系紛紛開設書法專業,有的院校甚至開設了書法碩士生班和更高級的博士生班。其意義非同小可,是自古以來第一次以相對獨立的形式所建立的書法藝術教育模式,是歷史性的突破。
雖然大專院校開設書法專業,使書法教育由社會的隨意性走向了專業的規范化。然而,其并未形成系統化的完整體系。若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依然要解決對書法藝術的認識問題,即書法史一門獨立的完整的藝術門類,其具有完全獨立的藝術品格。其實該問題是不容置疑的,而且這是另外一個研究課題,無須在此贅述。目前,聯合國非常重視世界各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和搶救工作,因為文化藝術不僅是人類進步的動力,也是人類文明的標志和人類和諧的重要媒介。由此可見,作為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象征的書法藝術,為其的延承與發揚光大,為其與世界文化藝術的早日融合,從而為其建立完整系統的規范化教育體系,難道不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嗎?
即使是目前有些院校開設書法專業,也是一種相對的獨立。這些書法專業往往設置于藝術院校的國畫系之中,僅僅是一種點綴,于是書法又淪落為繪畫的附屬。無論將書法作為中小學語文的基礎課,或者在高等院校依附于繪畫,都未完整充分地反映書法藝術的獨立品格。有著悠久歷史傳統而又興盛繁榮的書法藝術,竟然遭遇如此不公正的待遇,不僅令人難以理解,而且也令人啼笑皆非。猶如一位優秀的母親生了一個優秀的孩子,她們之間不僅沒有相互擁有的自豪,而且連血濃于水的親情也未充分表達,反倒處于相互漠然、若即若離的不正常狀態。現在已到了母親熱烈擁抱自己的孩子的時候了,這孩子是如此健康完整、如此優秀,那有什理由不以最大的熱情去關懷和培養?本著這種精神,本著書法為獨立完整的藝術的觀念,完全有理由首先在中小學開設正規的書法課。所謂正規是指,其既不是附屬語文的寫字課,也不是將書法內容編寫于美術教材中,而是與中小學音樂、美術課并立的,平起平坐的完全獨立的藝術教育課。將書法設置為獨立的藝術教育課,其意義是顯而易見的。不僅提高孩子規范的書寫水平,而且培養了類似美術的審美能力,更主要的是使孩子在書法的學習過程中直接感受五千年歷史以及傳統文化光輝燦爛,尤為重要的是,使孩子們在純凈抽象的線條世界中遨游、充分地培養了孩子無盡的想象力,在凝神靜氣中無限地拓展孩子們的思維,全方位地提升孩子們的全面素質。
倘若要進一步完善整個書法教育的體系,那么可以錦上添花,在中小學和高等院校規范的書法教育形式之上,在北京或上海等中心城市,創辦純粹的獨立的書法院校。諸如中央美院,中央音樂學院之類的,稱之為中央書法學院。這所寶塔尖式的中央書法學院,可以成為書法藝術的學術權威機構。其目的可以更集中地培養書法藝術的高級人才,為中國書協及各省、地市書協,為全國各書法傳媒,為社會上的諸如廣告公司、裝飾公司等企業輸送書法藝術專業人才。可以成為與中國書協對應的書法藝術的權威機構,前者的功能在于組織管理,后者的功能在于學術研究。
1、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學前教育融入了過多的知識教學的內容。盡管學前教育是孩子小學教學的過渡階段,但是幼兒知識的教授和掌握應該具備自身的特色并且應該呈現一種循序漸進的發展。我們看到的是現行幼兒教育中小學一年級教材的使用和各種作業的內容占據了孩子們過多的時間,使得他們過早接受教育的壓力而失去童真的天性。
2、學前教育對于幼兒間關系的形成和維護重視不足。幼兒時期的孩子從一個家庭走向一個大的集體,在他們心目中有的是自己個體的意識而無集體和整體的概念,因此在和其他孩子們相處時不可避免的產生各種矛盾甚至發生打架的行為。當孩子間這種矛盾產生時,教師只是簡單的制止學生們的大鬧或者進行簡單的批評教育,對于孩子們見關系的維護沒有給與更多的關注,這將不利于孩子們的健康成長。
3、教學模式相對落后不能滿足幼兒發展的需求。學前教育知識和道理的傳授需要教師運用各種方法充分調動孩子們學習和參與的主動性,主要讓孩子們參與到其中教育的目的才能更好的實現。但現行學前教育模式下教學方法的落后和溝通的缺失使得教師無法更好的滿足學生們的需求,對于學生的管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二、幼兒學前教育新模式的轉變
1、充分發揮學前教育應有的功能。幼兒園是孩子們接受教育和保持童真天性的地方,在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在保護孩子們天性的同時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孩子們的認知能力、實現對孩子們的智力培養及人格等各方面的培養。對于質量性知識的傳授,教師們應該注重引導孩子們從自己的本性出發來思想解決相關的問題,形成一種良好的思維習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
2、教師應該立足兒童本身的情況及時創新教學方法。學齡前的兒童最大的特點是經驗和知識的缺乏和好奇心較重,孩子們對于許多問題會產生無數個為什么,教師在幼兒教學過程中應該針對孩子們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能力為其解答。當教師更多的從孩子們的角度出發來思考一些問題便能更好的實現與孩子們的溝通和相關知識的傳授。
關鍵詞:幼兒教育 道德教育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3-0105-01
一個人的性格如何,很大程度上受到幼兒階段教育的影響,學校能否針對幼兒開展道德教育,能否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修養,直接關系到他們的身心健康和未來發展,針對幼兒開展道德教育也是滿足社會需求的途徑。在幼兒教育改革大力推進的今天,道德教育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認清幼兒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總結出正確的、有效的教育方法就顯得至關重要。
一、幼兒道德教育現狀分析
道德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素質教育觀念的不斷普及,很多幼兒園教師都認識到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采用不同的方式開展了一定的道德教育,努力為幼兒創建良好的道德環境,讓幼兒能夠在耳濡目染中養成良好的品德修養和生活習慣,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為幼兒搭建學習道德教育知識的平臺,在教學活動中給他們實踐道德的機會。目前我國大部分幼兒園都在努力朝著全面開展道德教育的目標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由于對幼兒道德教育認識不全面、不深入,導致幼兒道德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和問題,這些問題體現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不同方面。例如一些教師開展道德教育仍然采用C械灌輸理論知識的方式,道德教育知識本身就是比較抽象的,這種教學方式很難激發幼兒的興趣,教師也沒有為幼兒學習道德知識創建良好的氛圍,導致道德教育效率低下,效果不盡如人意。并且目前幼兒教師的入行門檻逐漸降低,一些幼兒教師的綜合素質難以保證。這些問題都對幼兒道德教育產生了不利影響,而社會對幼兒道德教育越來越關注,因此幼兒教師必須重視對幼兒的道德教育,不斷總結適合幼兒的道德教育方法并付諸實踐,讓幼兒在良好的氛圍中受到道德熏陶,形成健全的道德品格。
二、幼兒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國正在大力推進教育改革,在多元化的文化發展進程中,幼兒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逐漸凸顯出來,幼兒教師必須對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有正確的理解,采取恰當的方法針對幼兒開展道德教育。
(1)幼兒道德教育促進個體發展。幼兒時期是一個人道德觀念、性格特點形成的起始時期,道德是促進個體成長的重要因素,因此幼兒時期的道德教育對幼兒個體發展有關鍵影響,不論是學校的道德教育還是家庭的道德教育,對于幼兒今后的發展都有關鍵作用。
(2)幼兒道德教育能夠讓幼兒形成正確的行為品格。計劃生育政策的落實,導致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的關愛甚至達到了溺愛的程度,因此產生了很多以自我為中心意識強烈的孩子,他們的行為、修養都不符合社會道德標準,是目前社會輿論廣泛關注的一個群體。因此從幼兒時期開展道德教育,能夠切實培養他們的道德是非觀,讓他們明白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在道德教育中,教師應該為他們營造良好的氛圍和環境。
(3)幼兒道德教育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幼兒道德教育需要家庭和學校共同努力,教師可以開展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鼓勵幼兒相互溝通交流,讓幼兒掌握交流合作的能力,培養他們良好的性格。此外,幼兒父母和教師都能起到榜樣作用,在家中父母也可以為幼兒營造良好的道德體驗氛圍,促進幼兒形成良好的性格并不斷發展。
三、幼兒道德教育的實施
(一)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道德教育
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教師應該根據幼兒的認知特點,將生活實踐和道德教育結合起來。針對幼兒喜歡的事物恰當地進行道德教育滲透,將道德教育融入到幼兒生活的各個方面,促進幼兒萌發熱愛家鄉、熱愛同學、尊重教師和父母的優良品德。教師的教學活動、家庭的日常生活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能夠起到非常顯著的道德教育效果。
(二)通過各種活動進行道德教育
幼兒們都非常喜歡看動畫、聽故事、看圖書,教師可以運用這些輔助手段開展道德教育,讓幼兒閱讀并分析書中人物的行為,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道德標準。例如在《玲玲的草帽》這個故事中,主人公的帽子不小心被風刮走,她的小伙伴們都幫她撿草帽,這是助人為樂的典型例子。幼兒們通過閱讀和聽故事,建立正確的道德行為標準,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通過活動開展道德教育是直接的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三)家庭和幼兒園的緊密聯系
幼兒園和家庭要協調一致,對幼兒進行全面的道德教育,幼兒園應該定期召開家長會,定期進行家訪等,組織幼兒進行社會活動,如為社區的老人們表演歌唱節目等,幫助幼兒從小培養良好的道德修養。
四、結語
綜上,對幼兒的道德教育,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的工作,幼兒教師要對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有正確的理解,采取恰當的方式滲透道德教育,和幼兒家長共同開展幼兒道德教育,才能切實提高幼兒的道德修養水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