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財務管理法規制度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部隊 財務管理 開展與優化
一、部隊財務管理職能
部隊財務管理的職能主要包括經費的分配使用、籌集和領取、調節和控制等。
第一,經費的分配和使用是部隊財務管理的基本職能之一,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保障作用。合理安排上級分配給部隊的經費以及部隊年度計劃預算之外的經費,確保部隊各項事業按比例有序開展。二、調整作用。進一步對經費的權責和分配結構的關系進行調整,調動各部門、各方面的理財積極性,高質量的完成經費保障任務。三、綜合平衡作用,統籌安排部隊的各項建設性任務,實現物資財力與經費收支平衡的的綜合平衡。
第二,籌集和領取。經費籌集和領取作為其他職能的基礎,是部隊財務管理的基礎性職能。國家每年給軍隊的軍費是通過總后勤部向財政部申請撥款,然后有計劃的供應給部隊。籌集和領取職能表現為兩種形式。第一,各級部隊的財務機構自己籌集的經費,也就是部隊組織預算之外的費用,成為部隊的輔財力。第二,部隊財務機構按照標準、人員實力等向上級部門編報經費預決算來領取經費。
第三,控制和調節。調節職能是在計劃制定與執行過程中,正確處理財力使用中出現的供求矛盾。控制職能是為確保經費活動系統能夠在瞬變的外部條件下高效地完成某種目的行為。其中控制職能需要具備三個條件,明確的標準、準確的偏差信息反饋、有效的糾正偏差措施,這三者具有明顯的邏輯關系。
二、影響部隊財務管理工作開展的因素分析
(一)財務管理的法制化水平較低
國外軍隊的財務管理是法制型的財務管理,具有較高的法制水平。我國部隊的財務管理和工作水平較低。財務管理中的部分法規制度也不能滿足市場經濟下財務管理體制的發展要求。財務管理法制化水平較低的原因有:第一,傳統思想的影響;第二,部隊財務法規制度不夠完善。
(二)監督力度不夠
各項經濟監督中,財務監督是最為有效的手段。我國部隊財務管理中,監督機制不夠完善,監督職能比較分散,所產生的監督效率低下。財務監督是發揮財務工作效用,保障經費科學使用的重要措施。分散的監督職能會讓監督人員產生懈怠心理,也容易造成職責不明確,影響經費使用過程的銜接,不能達到預期監督效果。
(三)財務人員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軍隊財務干部主要是來自于軍隊后勤院校。軍隊財務工作的主力軍是軍事經濟院校中財務專業的本科生、碩士生和部分“4+1”地方財經大學生。但院校的培養名額有限,每年向軍隊財務機構輸送的人才不能滿足實際需要。部隊財務機構的選才范圍和渠道較小,部隊后勤財務現代化建設也會受到影響。
(四)財務管理體制有待完善
隨著國際形勢復雜化,部隊現行財務管理體制的弊端日漸顯現出來,財務工作也受到干擾。現行的部隊財務管理體制不能調動各級黨委的理財積極性,部分單位支出具有很強的隨意性,使用標準也不統一,造成了資源浪費的情況。同時,財權比較分散,很難實現財務歸口,預算外的經費納入到財務控制中的難度較大。
三、部隊財務管理工作的優化方式
(一)深化部隊財務管理的認識與地位
部隊財務人員在思想上要跟上形勢,勇于打破傳統思想束縛,掙脫陳舊思想,積極吸納科學合理的新思想。財務人員就需要充分認識到部隊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從思想上規范財務管理工作。部隊財務管理工作需要合理的分配和使用資金,處理好人、錢和物的關系,提高財務管理效率和部隊戰斗力。財務人員需要認真學習理論知識,關注國家財務政策和動向,掌握財務管理規律,更新老舊財務觀念。同時,也要認清形勢,勇敢挑戰,知難而上,抓住掌控全局、增強部隊戰斗力的機會。
(二)提升部隊財務管理法制化
部隊財務管理是一項系統性、紀律性和政策性很強的工作,不能沒有法律法規的制約。財務人員要增強法律意識,在實踐中要做到依法辦事,多學習法律知識和理論。在職權范圍內,要維護好部隊財務執法的權威性,更新傳統觀念,改善財務執法效率。同時,也要不斷健全財務管理制度以適應新形勢的變化。
(三)強化財務監督,加大監督力度
財務人員監督職責的履行情況和財務監督機制的健全程度影響著部隊財務工作的實際效果。財務監督是確保經費科學合理使用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國部隊缺乏專門的監督機構,一般是由各個業務部門行使監督職能,這也導致了監督職能不集中,產生的監督效果不佳。為了確保財務監督權不受制約,服務人員更好的服務于單位,可以讓財務部門處于一個相對獨立的位置,不受任何單位的無理由干預。同時,財務人員需要監督部門機構、單位的違法行為,若單位、部門出現違反財經法規的行為,財務人員未報告和抵制,應該追究其連帶責任。
四、結束語
在新環境中,部隊財務管理工作情況也影響著國家強軍夢的實現。我國部隊財務管理也進行了數次的改革創新,以適應各時期形勢的需要。提高部隊財務保障力,增強部隊建設與作戰能力是當前部隊財務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丁麗.改進與優化武警部隊財務管理工作的思考[J].財經界(學術版),2016, 08:234+329
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是指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的日常工作中的財務收入、支出、預算、分配等方面進行全程的監督和管理。《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以及《事業單位會計準則》的頒布實施也讓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有了一個基本的準則及管理體系。這也是我國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以及社會發展與國際接軌的需求。對比舊的管理制度,新的管理制度體系與準則更規范、更具體、更具備原則性。但是,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和經濟改革步伐的持續前進的大環境下,行政事業單位的內外環境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因此,在服務對象以及服務方法也必然要發生很大變化。取得與支出資金的渠道、方式也與過去有比較大的不同。有鑒于此,新時代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應遵循更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原則,從管理層次、管理要素以及管理內容各方面建立更適應新形勢的體系。我們也可以從行政事業單位中對于財務管理以及資產管理兩個方面存在的問題來分析現今財務管理制度的現狀。
(一)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制度所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財經紀律觀念淡薄, 相關財經法律法規制度執行不嚴格, 在日常辦公中依舊是按照以往的習慣、經驗來處理問題,對于財務管理程序、手續和規則不去嚴格遵守。
2. 財務工作缺乏持續以及連續性,經常存在財務人員變動的情況,客觀事實上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造成了不小的阻礙和波動,也是形成死賬、爛賬的原因。
3. 一些單位對于現今財務管理中支票、發票的管理嚴重不足,沒有嚴格按照財務管理制度制定相關的票據管理規范,即使制定了相關制度也沒有嚴格實施到日常工作活動中。
4. 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制度的更新和修正往往不夠及時,管理制度的落后容易導致出現一系列財務問題和糾紛。
(二)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方面的現狀及問題
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 貨幣資金的管理存在漏洞,導致資金管理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例如一些單位的出納、會計等職業存在一人身兼的情況,并沒有按制度嚴格分離,且單位對出納的工作監督管理不到位,對庫存現金的清查盤點不嚴格。公款私存、白條抵庫以及大額資金流動使用現金支付等現象依然存在,例如:各類行政事業性收費、罰沒收入等資金收入不入賬,租金、抵押款等本應列入單位財務會計部門賬內或交存專用賬戶的資金收入未及時入賬,通過虛構支出、資金返還等方式將單位資金轉入財務管理賬戶外的私人賬戶設置小金庫等現象。
2. 固定資產管理不規范,目前仍有許多行政事業單位對固定資產的流量和存量管理不夠嚴格,普遍存在輕管理、重構建的情況,固定資產的維護、使用、出借、調撥、報廢等等方面的管理不規范,導致使用效率低下以及資源浪費等現象的普遍存在。造成了國有資產的無謂流失。
二、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制度進行完善和加強,建立有效的互相約束和管理機制在國家宏觀管理機制和相關規章制度下,行政事業單位也要因地制宜、對癥下藥,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和存在的漏洞等方面, 建立切實可行的會計核算流程和財務管理制度, 進一步完善對于財務管理方面的管理機制, 并在日常管理和監督工作中嚴格執行。對單位財產的審批流程,現金的管理,審批權限的制定,財務預算及計劃的制定實施,資金的支出、收入、籌集使用等等方面,都應有具體且明確的規定。并且遵循可操作性及適用性原則, 在財務制度條文制定的表述上盡量做到通俗易懂,一針見血。并且能夠緊密結合日常會計核算的內容,避免空話、虛話和套話。單位流動資金、固定資產等都必須定期審核,必須做到賬賬相符。并且應定期對單位會計核算流程以及財務管理制度的執行效果進行評核, 做到及時更新以保證不落后于國家財經法律法規的相關變動。
(二)完善的資產管理制度,是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重要的一環第一,加強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根據相關規定《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和《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所列條例對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列出健全的管理制度。第二,管理制度中包括國有資產登記制度、財產清查制度、固定資產入庫驗收規范、制度等,以及單位固定資產的監督管理制度,嚴格確保實行,以確保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完整與安全。
(三)強化預算管理,加強預算約束力度與核算精確性在行政事業單位日常財務管理工作流程中對收入支出資金預算的制定和執行消耗了非常大的工作比例,可以看出,預算管理在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占據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不僅在編制預算時要盡量精確,還應加強預算制定和執行的監督力度,保證在預算的制定和執行情況一整個工作流程順利進行,并且不偏離實際。絕不能出現只重預算執行、忽視編制和評價工作的現象,另外,加強細化預算收支項目,貫徹政府收支分類改革措施,保證預算與實際基本相符。
(四)強化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隊伍建設,確保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1. 在行政事業單位中,各部門領導應主動發揮帶頭作用,組織學習財務管理制度以及國家相關的財務管理法律法規,并認真貫徹到平常的工作中,能夠充分認識到財務管理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切實、認真的履行財務管理制度。2. 提高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人員素質教育水平,定期組織單位中財會及審計人員學習,不斷提高財會及審計人員的各項素質,在今后的財務管理工作中更加得心應手,且能夠嚴格遵守財務管理制度相關規定,在財務管理日常工作中嚴格按照相關制度施行。定期舉行相關的業務培訓,加強財務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更新知識結構,提高業務和政策水平。保證整個財務管理團隊能夠適應新時期財務管理新形勢的需要。并對表現突出的人員予以相應的獎勵。
(一)單位銀行賬戶主要依據法規制度進行分類
目前單位銀行賬戶按照功能分類可分為結算類和存款類。結算類賬戶的分類嚴格依照人民銀行有關法規制度執行。人民銀行在2003年頒布的《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管理辦法》將單位結算賬戶劃分為基本存款賬戶、專用存款賬戶、一般存款賬戶、臨時存款賬戶四類,并對上述四種賬戶開立要求、使用范圍、現金管理等方面進行了具體規定。在存款利率管制條件下,存款類賬戶主要是根據存款期限劃分類型。按不同存款期限,賬戶可分為活期存款賬戶、定期存款賬戶、通知存款賬戶等,其中定期存款又按照存款期限分為1個月、3個月、6個月、1年期,根據存款期限設定不同利率。同時,銀行對于大額存款客戶也有基于余額和期限設計的高利率協定存款,但這類業務門檻較高,對于普通客戶而言,存款余額的多寡不會對利率產生影響。
(二)銀行賬戶管理有關制度亟待改革
《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管理辦法》頒布于2003年,當時企事業單位違規開戶現象嚴重,利用銀行賬戶私設“小金庫”、從事洗錢等活動屢見不鮮;另外,開戶主體內部管理水平有限,對貨幣資金的風險意識不強。銀行賬戶管理制度不僅規范了銀行賬戶的開立和使用,而且起到了強化開戶主體內部財務管理的作用。近年來隨著我國法制建設的發展,反洗錢法、物權法和合同法等法律相繼出臺和完善,社會上各類經濟主體的法律意識不斷提高,內部管理水平日益改善,作為獨立的主體自行管理資金的需求不斷提高。現行銀行賬戶管理制度,已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三)利率管制和賬戶監管雙重限制下,金融產品創新存在繞開監管的現象
在嚴格的利率管制和賬戶管理法規限制下,銀行存款產品創新的空間十分有限,同時,銀行和金融機構為了應對不斷加劇的市場競爭,滿足客戶獲取高利率的需求,繞開監管制度開發出多種金融產品,如近年廣受關注的銀行理財、互聯網金融產品等。僅2013年全年,全國銀行理財產品共發售4.4萬款,募集金額達463302億元①,其利率水平遠高于同期限的銀行存款。這一類型的產品實質上充當了間接攬儲的工具,所籌集的資金通過各種途徑又回到銀行信貸體系中。
二、利率市場化對銀行賬戶管理的影響
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已經經過了近20年歷程,按照“先本幣,后外幣;先存款,后貸款”的方式逐步放開了銀行同業市場利率、再貼現利率,擴大了貸款利率浮動空間,2012年6月央行調整存款利率浮動上限為基準利率的1.1倍。可以預見,存款利率全面放開將是利率市場化改革邁出關鍵的一步。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利潤主要來自存貸利差,存款利率市場化將會使存貸差大幅縮小,給銀行業帶來重大影響,銀行盈利模式將發根本性變革。賬戶是銀行提供服務的基礎工具,同時它與利率有著不可分割的天然聯系,商業銀行為了提高盈利能力,應對不斷加劇的競爭,必須推動賬戶創新,提高賬戶管理能力。
(一)利率市場化加劇商業銀行存款競爭
存款利率管制放開,必將加劇商業銀行存款業務競爭,攬儲壓力進一步增大,單純依靠提高存款利率,只會使銀行陷入資金成本上升的陷阱。改善客戶體驗,提高客戶滿意度,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推出靈活便捷的存款產品和賬戶服務,才是良性發展之路。
(二)中間業務發展驅動商業銀行賬戶服務升級
利率市場化改革背景下,商業銀行為了應對存貸差減小帶來的利潤縮減局面,必須調整優化利潤結構,加大力度發展中間業務,如電子結算、金融衍生品、保險等業務。據2013年年報顯示,五大銀行當年共取得營業收入21327億元,其中中間業務收入僅占19.6%①,與利率市場化國家的40%~50%相去甚遠。促進中間業務的健康發展,需要銀行賬戶在功能和服務上的有力支持,賬戶功能越豐富,對賬戶在安全性、合規性方面的要求越高。目前賬戶在實名制、安全性、主動管理能力等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三)利率市場化考驗商業銀行存款管理能力
利率市場化推動商業銀行經營理念的變革,考驗商業銀行存款管理能力。利率管制條件下,商業銀行嚴格依照中央銀行有關法規制度去設計和管理存款產品,自主設計產品的空間較小,各銀行存款產品設計和管理能力無法充分體現。利率市場化完成后,存款管理能力直接影響銀行經營規模,將成為銀行獲取利潤的基礎性因素。
三、政策建議
(一)鼓勵和引導賬戶創新
在現行環境下,嚴格的監管制度制約著銀行賬戶產品創新。而銀行和金融機構繞開監管開發的金融產品,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資金來源問題,但這些產品多游離在傳統銀行信貸體系之外,使銀行和客戶都承擔了一定的法律風險和信用風險。合理放開監管限制,從制度角度給予銀行賬戶更大創新空間,鼓勵賬戶創新,才能夠促進銀行的市場化程度和經營管理能力的提高。
(二)放開對銀行賬戶分類的管制
我國銀行賬戶分類主要是依據《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管理辦法》、《人民幣單位存款管理辦法》等法規制度,由于賬戶和存款產品在管理上非常嚴格,銀行的賬戶分類主要為滿足合規性的要求,而非出于市場的實際需要,賬戶類型的同質化嚴重,存款產品單一,存款人選擇空間小。應放開對銀行賬戶和存款產品的管制,在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中,引導銀行形成基于利率、期限、余額、開戶起點、信用等多種要素組合搭配形成的立體賬戶產品體系。
(三)健全銀行賬戶的法規制度
1.投資主體多元化,既有各種機構、組織的投入,也有個人的投入。
項目中財務管理的執行,也應結合不同的資金投入主體,采取不同的管理對策。
2.資金使用有特定的目標,都是用于艾滋病的防治與科研工作。
項目資金在投入時,制定了項目支持的人群和工作范圍。這些人群和范圍都在我國艾滋病防治的總體框架之中,具有特定性。
二、艾滋病基金項目的財務管理現狀及模式
為保證中國全球基金艾滋病項目在我市的順利開展,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成立了市艾滋病基金項目辦公室,負責全市艾滋病項目的統一管理和協調,項目辦現有兼職人員7人。根據國家有關財務管理法規制度,結合本市艾滋病防治的實際情況,從資金預算控制、貨幣資金控制、庫存物資控制、固定資產控制、財務電子信息化控制、監督檢查等六個方面制定了相應的項目實施計劃和財務管理制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和社會影響力,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還有許多地方需要改進。
1.艾滋病基金項目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這些年,我國對項目基金的財務管理,從經費預算到項目資金的執行核算、控制,再到資金的監督分析,仍處于不成熟的階段。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由于信息溝通不足,基層的財務人員在基金項目管理中屬于邊緣性角色,無法參與有關的項目預算編制,對項目的具體執行情況不甚了解,難以在項目資金的財務管理方面做得得心應手;二是基金項目的財務管理還主要停留在項目執行后的審核和核算階段。在艾滋病基金項目中,具體體現在:部分財務管理者缺乏項目管理的理念,對項目的財務管理工作重視不夠、認識不足;部分項目管理者與財務管理者之間缺乏溝通;對下級項目單位的財務部門工作缺少監督,等等。
2.我國全球基金艾滋病項目財務管理模式的探索。
全球基金艾滋病項目實施以來,項目管理的主線一直是財務管理,貫穿于項目執行的始終。為保證項目的健康順利實施,應建立有效的財務管理模式,在項目執行過程中真正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監管。按照項目實施過程的先后順序,可以分為5個環節,根據各個環節的特點,建立相應的財務管理模式。
(1)項目的啟動階段━財務預算。
確定項目范圍和目標,設計項目功能,研究項目可行性,初步估算項目資金。在這一環節中,財務人員需要對項目的具體范圍和目標有所了解,做好資金需求的協助工作。從提高資金使用率的角度出發,根據項目目標,預測項目各目標的工作量。同時還應在此基礎上,結合相關物價水平,合理編制項目的資金預算。項目啟動階段的經費預算是否合理準確,關系到項目能否順利實施。
(2)項目的計劃階段━財務計劃。
項目的計劃環節是做好項目的基礎,也是財務管理的先決條件。財務人員要積極主動地與項目人員溝通,關注項目資金的計劃安排,使預算資金的安排有利于項目的發展;還要清楚項目的持續年度,計劃好每年的項目收支以及各項目類別的支付比例、可使用資金,等等。
(3)項目的執行階段━財務核算。
項目的執行階段即項目的具體實施階段,財務人員在此環節中對項目工作的開展進行會計核算,同時對項目預算資金的執行進行監控。為保證資金專款專用,應開設獨立的銀行賬戶核算項目資金。同時,還應根據項目工作的既定目標設立輔助賬,以便通過項目工作的完成情況來評價資金的使用率是否合理,達到財務管理和項目管理的緊密結合。
(4)項目的控制階段━財務監督。
項目的控制階段也是項目的監督評估階段,通過對項目執行過程的跟蹤,發現問題,實施糾正措施。財務人員要根據項目經費的支出情況,對項目的實施進行監督、審計、評估分析,并解決資金預算執行中出現的問題。
(5)項目的收尾階段━財務分析。
項目的收尾階段是項目的驗收和總結階段,財務人員要根據項目的決算狀況,對整個項目執行過程中資金的支出情況進行財務分析。項目財務管理的最基本體現是會計報表,可以清晰反映資金的來龍去脈———資金收入、支出、配套等情況。財務人員還應編寫項目資金使用情況說明,具體內容包括本會計周期財務管理工作的成果與不足,以及下一階段的改進意見。
三、對艾滋病基金項目中財務管理的建議
1.建立授權審批與內部控制制度。
授權審批會計相關工作的范圍、權限、程序、責任等,需要得到明確規定,建立授權審批制度。要合理設置會計崗位,設定職責權限,不相容職務之間相互分離,如財務印鑒和空白票據不能一人保管。為保證項目資金的安全,庫存現金不能超過限額。
2.加強對財務管理人員的培訓。
一是提高財務人員自身業務素質。項目啟動后從項目預算、經費核算、財務核算辦法、財務報表系統的使用發放和項目績效評價等方面,對項目財務管理人員系統地講解具體操作,提高財務人員參與項目財務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認識到財務管理不單單是記賬報賬,真正地去參與并做好基金項目的財務管理工作。二是對項目管理知識進行培訓。從項目管理理念、項目工作計劃、項目經費預算產生方式、項目工作專業技能等方面,對財務管理人員進行培訓,使其真正理解項目理念,為項目的財務管理工作奠定基礎。
3.減少中間環節,提高資金的運轉效率。
資金運轉的中間環節過多,使資金不能及時到位按預算執行,嚴重影響項目的順利進行。因此,要減少中間環節,特別是在撥付項目款項方面,需要減少審批環節,縮短撥款時間,保證項目的順利開展。
4.增加項目基金管理中的溝通。
一是提高財務人員在項目預算及計劃編制過程中的地位,將財務部門提升為主要的業務主管部門,讓財務人員成為項目資金計劃編制的主要力量,使其了解和熟悉全球基金項目的財務運作方式和流程。二是財務人員在全球基金項目管理過程中,要做好與相關醫務人員和技術人員的合作與溝通,確保資金運轉的安全和規范。
5.完善財務管理工作的督導與監督。
關鍵詞:財務管理;行政事業單位
一、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發展現狀
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是指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的日常工作中的財務收入、支出、預算、分配等方面進行全程的監督和管理。《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以及《事業單位會計準則》的頒布實施也讓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有了一個基本的準則及管理體系。這也是我國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以及社會發展與國際接軌的需求。對比舊的管理制度,新的管理制度體系與準則更規范、更具體、更具備原則性。但是,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和經濟改革步伐的持續前進的大環境下,行政事業單位的內外環境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因此,在服務對象以及服務方法也必然要發生很大變化。取得與支出資金的渠道、方式也與過去有比較大的不同。有鑒于此,新時代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應遵循更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原則,從管理層次、管理要素以及管理內容各方面建立更適應新形勢的體系。我們也可以從行政事業單位中對于財務管理以及資產管理兩個方面存在的問題來分析現今財務管理制度的現狀。
(一)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制度所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財經紀律觀念淡薄,相關財經法律法規制度執行不嚴格,在日常辦公中依舊是按照以往的習慣、經驗來處理問題,對于財務管理程序、手續和規則不去嚴格遵守。
2. 財務工作缺乏持續以及連續性,經常存在財務人員變動的情況,客觀事實上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造成了不小的阻礙和波動,也是形成死賬、爛賬的原因。
3. 一些單位對于現今財務管理中支票、發票的管理嚴重不足,沒有嚴格按照財務管理制度制定相關的票據管理規范,即使制定了相關制度也沒有嚴格實施到日常工作活動中。
4. 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制度的更新和修正往往不夠及時,管理制度的落后容易導致出現一系列財務問題和糾紛。
(二)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方面的現狀及問題
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 貨幣資金的管理存在漏洞,導致資金管理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例如一些單位的出納、會計等職業存在一人身兼的情況,并沒有按制度嚴格分離,且單位對出納的工作監督管理不到位,對庫存現金的清查盤點不嚴格。公款私存、白條抵庫以及大額資金流動使用現金支付等現象依然存在,例如:各類行政事業性收費、罰沒收入等資金收入不入賬,租金、抵押款等本應列入單位財務會計部門賬內或交存專用賬戶的資金收入未及時入賬,通過虛構支出、資金返還等方式將單位資金轉入財務管理賬戶外的私人賬戶設置小金庫等現象。
2. 固定資產管理不規范,目前仍有許多行政事業單位對固定資產的流量和存量管理不夠嚴格,普遍存在“輕管理、重構建”的情況,固定資產的維護、使用、出借、調撥、報廢等等方面的管理不規范,導致使用效率低下以及資源浪費等現象的普遍存在。造成了國有資產的無謂流失。
二、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制度進行完善和加強,建立有效的互相約束和管理機制
在國家宏觀管理機制和相關規章制度下,行政事業單位也要因地制宜、對癥下藥,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和存在的漏洞等方面,建立切實可行的會計核算流程和財務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對于財務管理方面的管理機制,并在日常管理和監督工作中嚴格執行。對單位財產的審批流程,現金的管理,審批權限的制定,財務預算及計劃的制定實施,資金的支出、收入、籌集使用等等方面,都應有具體且明確的規定。并且遵循可操作性及適用性原則,在財務制度條文制定的表述上盡量做到通俗易懂,一針見血。并且能夠緊密結合日常會計核算的內容,避免空話、虛話和套話。單位流動資金、固定資產等都必須定期審核,必須做到賬賬相符。并且應定期對單位會計核算流程以及財務管理制度的執行效果進行評核,做到及時更新以保證不落后于國家財經法律法規的相關變動。
(二)完善的資產管理制度,是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重要的一環
第一,加強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根據相關規定《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和《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所列條例對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列出健全的管理制度。第二,管理制度中包括國有資產登記制度、財產清查制度、固定資產入庫驗收規范、制度等,以及單位固定資產的監督管理制度,嚴格確保實行,以確保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完整與安全。
(三)強化預算管理,加強預算約束力度與核算精確性
在行政事業單位日常財務管理工作流程中對收入支出資金預算的制定和執行消耗了非常大的工作比例,可以看出,預算管理在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占據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不僅在編制預算時要盡量精確,還應加強預算制定和執行的監督力度,保證在預算的制定和執行情況一整個工作流程順利進行,并且不偏離實際。絕不能出現“只重預算執行、忽視編制和評價工作”的現象,另外,加強細化預算收支項目,貫徹政府收支分類改革措施,保證預算與實際基本相符。
(四)強化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隊伍建設,確保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1. 在行政事業單位中,各部門領導應主動發揮帶頭作用,組織學習財務管理制度以及國家相關的財務管理法律法規,并認真貫徹到平常的工作中,能夠充分認識到財務管理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切實、認真的履行財務管理制度。
2. 提高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人員素質教育水平,定期組織單位中財會及審計人員學習,不斷提高財會及審計人員的各項素質,在今后的財務管理工作中更加得心應手,且能夠嚴格遵守財務管理制度相關規定,在財務管理日常工作中嚴格按照相關制度施行。定期舉行相關的業務培訓,加強財務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更新知識結構,提高業務和政策水平。保證整個財務管理團隊能夠適應新時期財務管理新形勢的需要。并對表現突出的人員予以相應的獎勵。
三、結語
總的來說,隨著現代社會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我國經濟體系的不斷完善,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顯得也越來越重要,所以,進一步規范財務管理制度以及強化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部門的管理職能,使其能夠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是促進行政事業單位健康良好的發展步伐,更高效的為社會發揮作用、做好服務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劉文佳.淺議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問題[J].中國工會財務,2008(08).
[2]蔣濤.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企業文化,2010(14).
【關鍵詞】會計管理;管理體制;企業會計制度
1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現代企業已和改革開放初期傳統企業的特點大有不同。各種跨國企業、電子商務企業、互聯網企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現代企業復雜多樣的經濟模式對我國現行的會計管理體制與企業會計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際上企業會計制度的調整和改善時有發生,這也是對全球經濟貿易發展的積極回應。我國應結合國內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建立起先進的現代企業會計管理制度和企業會計制度,讓企業在健康、陽光的經濟環境中發展。
2會計管理體制的設計分析
2.1會計管理體制的涵義
什么是會計管理體制?首先,會計管理體制是一種經濟制度,它是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地區范圍內對會計管理活動的一系列組織規定,是界定會計管理組織形式、區分會計管理責任、開設會計管理機構、規范會計人員經濟行為的準則。國際上存在的比較鮮明的兩種會計管理體制分別是集中管理型會計管理體制和自我管理型會計管理體制。日法兩國作為集中管理型國家,其政府會積極采取法律或者行政手段參與對會計活動的管理,而它們的會計組織在會計活動的管理中只扮演協助政府職能的作用,并不能在會計活動中占主導地位。相反,在英美兩國,它們的會計管理體制屬于自我管理型的,其會計職業團體對會計管理活動有絕對主導權,而政府除了對會計管理活動有基本的立法要求,除此之外的干預少之又少。縱觀我國,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采取的經濟體制卻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如何根據國際上先進的會計管理體制,再結合我國經濟國情,設計出具有我國特色的會計管理體制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2.2我國現階段會計管理體制出現的問題
2.2.1會計管理法律條文執行不到位的情況
我國已經對現有的企業會計活動頒布了若干法律法規,其中有《會計法》、《公司法》、《注冊會計師法》、《經濟法》等等,這些法律法規對企業會計經濟活動進行了較為嚴格的規范和指導。然而,由于相關執行人員法律觀念不強,有很多會計造假、經濟賄賂等違法亂紀的會計行為時有發生,從而對我國企業的經濟環境帶來了不好的影響,很多會計工作人員也因為其違法亂紀行為給自己的職業生涯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2.2.2會計管理法律法規制定不統一
在我國現階段的經濟建設中,很多經濟管理監督部門,如監管局、工商局等會對企業經濟活動進行限制,如出臺相關法令條文對會計處理的某個環節進行監督,然而隨著法令條文的頒布或者是出臺,我們發現各部門對經濟活動的要求或者是規范程度有所差別。在這種情況下,經常會出現會計工作人員和會計監管人員相互對峙的情況,也就是說,對相關法律條文解讀的不統一性給會計管理工作帶來了不小的阻礙。
2.2.3企業會計內部控制不完善、會計監督機制不健全
在經濟建設的進程中,我們發現,隨著企業經濟活動的日益復雜,經濟活動經歷的環節越來越多,越容易出現貪污、造假、腐敗的現象。這些違法現象的發生大都是企業內部管理缺陷導致的。有的企業并沒有建立有效的企業內部控制系統,或者是有的企業建立了企業內部控制系統,但是其沒有被有效執行。
2.2.4企業會計監督職能弱化
企業內部會計基礎工作執行不當和其基礎管理工作的薄弱也是導致企業會計管理失效的一個原因。會計是企業經濟活動的反應,其結果應該是真實公允的。然而,由于企業內部會計人員基礎工作沒有做好,企業內部會計管理監督薄弱,無法在第一時間內發現問題,加上外部監管的缺陷,最終容易出現大的經濟活動違法亂紀行為的發生,從而破壞了我國的經濟秩序。
2.3我國會計管理體制設計分析
2.3.1會計管理體制應區分會計的層次結構
根據我國企業會計實踐和現代企業的特點,企業會計管理體系應分為以下三個層次:一般會計、責任會計和管理會計。在我國現階段的企業會計崗位設置中,一般會計的設置基本符合要求。一般會計就是我們傳統的財務會計,他們的工作是按照相關企業會計準則的要求,處理企業會計賬目、定期出具企業財務報表、向稅務機關繳納稅款等。我國的責任會計也在改革開發后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其職能主要是規范企業內部會計管理職責問題,他們的工作主要有企業目標管理、企業人員績效考核等,他們的存在促進了企業的經濟效應。而管理會計作為一種為內部管理服務的會計崗位在我國還未能得到普及,其職能主要是根據企業經濟活動的歷史資料來進行企業價值的預測評估,從而對企業未來經濟活動進行計劃和決策,這種職能的產生對加強企業管理、促進企業經濟決策有著很大的作用。所以,現代企業應對會計崗位設置清晰的層次結構,特別是要加強責任會計、管理會計的建設,讓這三種層次的會計人員規范自身的職能,促進企業經濟管理活動的平穩進行。
2.3.2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
現代化企業的一個特點就是業務內容復雜多樣,如何在復雜多樣的經濟環境和業務內容中做到每個環節的高效完成需要企業加強現代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根據現行相關會計工作規范的要求,基本的企業內控制度需要做到職責分離、實行審批監督環節等等。現代企業還尤其需要規范生產材料的采購環節、產品的銷售環節,因為這兩個環節是企業現金流和物流的重要環節,并且這兩個環節涉及到多個部門或者管理人員的工作內容。所以,建立健全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能夠使得材料采購、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得到有序、平穩的進行,能夠使得每個環節的部門和工作人員相互監督、相互管理、相互制約,從而避免出現工作錯誤或者工作人員舞弊的現象。除對企業經濟活動的各個環節進行有效的內部控制外,還需要企業加強對財務工作人員的有效內部控制。在企業實際經營過程中,容易暴露出財務收支不合理、財務審批制度混亂或者執行不到位的情況,而其結果往往會導致企業經濟效益的損失。所以,企業應規范財務收支人員的職責,并且要嚴格設定財務審批人員的審批權限,使得財務工作人員之間職責分離、相互制約。對于違反相關規定的財務人員,無論級別多大,都得進行嚴肅處理,以此來引導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穩健運行。
2.3.3建立健全財務會計電算化管理制度和財務分析制度
企業每天都在進行財務管理活動,并且以年為單位,向管理部門提供各種財務報表,以使會計報表使用者對企業經營活動有充分的了解。然而,在實際工作中,財務管理人員自身也應當充分利用財務報表的各項指標來發現財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所以這就需要財務人員對財務報表以及其他財務信息進行收集和分析工作。對于財務信息的收集工作我們可以查看財務流程,而財務流程勢必會通過證、賬、簿、表來進行完整的記錄,如何及時、迅速地查看真實完整的財務流程,需要我們建立和完善企業會計電算化制度。會計電算化制度在我國已經得到很好的普及,然而其管理工作還需要企業制定嚴格的制度來規范。所以,加強現代企業會計管理制度,需要建立健全財務會計電算化管理制度,從而強化會計電算化在會計信息收集、會計檔案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促進財務工作的有效進行。財務分析工作的進行需要企業設置相關崗位,對企業財務信息進行實時監督,對企業財務信息進行及時有效的分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促進企業經濟管理活動的順利進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3企業會計制度的設計分析
3.1企業會計制度的涵義
(1)企業會計制度建設是國家會計法律法規實行的基礎。建立企業會計制度是對國家會計法律的遵循和完善,換句話說,只有建立了完善的企業會計制度,國家會計法律法規才能夠得到很好的執行。(2)企業會計制度是規范企業會計行為的一項制度,對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有指導意義。很對企業或由于現行企業會計制度不完善、或因為其存在理解誤差,而在財務工作中故意尋找企業會計管理的缺口,最終導致企業經濟利益的流失,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因此,設計完善的企業會計制度,才能使會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才能使會計管理工作發揮應有的作用。
3.2企業會計制度設計應考慮的因素
企業會計制度的建立需要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積極遵循《企業會計準則》等法律法規。企業會計制度的建立還要考慮地區因素的影響。不同的經濟環境需要有不同的企業會計制度來指導。現代企業類型繁多,管理內容也千差萬別,所以,企業應根據本行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的特點,制定符合本企業管理要求的具體會計制度,來促進企業自身的管理。對現代企業來說,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十分重要,所以企業會計制度也應該充分考慮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這一重要因素。
4結束語
加強現代企業會計管理制度與企業會計制度建設,是現代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目標。只有建立健全企業會計制度,才能對企業財務會計人員的日常工作進行良好的指導;只有建立健全企業會計管理制度,才能保障企業財務會計管理人員的工作符合企業會計制度的要求。企業會計制度作為會計管理制度的基礎,會計管理制度作為企業會計制度的保障,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我國企業經濟管理活動又好又快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慶鋒,孫宏亮,曹曉黎.現代企業制度下的會計管理模式[J].農場經濟管理,2016(5).
[2]董惠良.企業會計制度設計[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11.
[3]李鳳鳴.內部控制設計[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7.
[4]董惠良.企業會計制度設計[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11.
[5]孔祥來.現代企業財務會計管理細則模式[M].大連:大連出版社,2014.
[6]胡景濤.基于績效管理的政府會計體系構建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7,10(09):23~24.
關鍵詞企業 財務管理 問題 解決對策
文章編號1008-5807(2011)02-026-02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新《會計法》及相關財務管理法規制度的實施,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但是,從近幾年會計法規執法檢查來看,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還比較薄弱,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尚待進一步規范。
一、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貨幣資金管理有漏洞,資金安全存在隱患
在實際工作中,有些行政企業的會計、出納不相容職位沒有嚴格分離,有的崗位互串,企業對出納監督不到位,很少對庫存現金進行盤點如大額開支使用現金支付,白條抵庫、公款私存現象在部分企業仍然存在。具體到公款私存,其問題主要有:一是各種行政事業性收費、罰沒收入以及各類協會、學會的會費收入等不入賬;二是其他應列入本企業財務會計部門賬內或應交存財政專戶的收入不及時入賬。收款不用合法收據,白條代替;三是通過虛列支出、資金返還等方式將資金轉到本企業財務會計部門賬外。
(二)管理模式落后,資金管理問題多
部分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崗位職責內容還滯留在計劃經濟模式下,忽視運用資金、成本、利潤等價值指標來計算、比較監督企業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占用及消耗。具體表現在:經營者把財務管理工作內容狹隘地定位在單純的記帳、算帳、報帳上;企業經營成果的綜合價值指標利用率不高,有的企業根本沒有必需的價值指標統計;把應對政府或所有者負責的財務管理工作錯位到僅對經營者負責上,使得財務管理工作人為因素較重,造成政府或所有者對財務管理工作的失控。
資金短缺是企業深感頭痛的事。然而實際上不少企業的資金不是缺在總量上,而是由于管理不善,致使資金循環不良。現在有些企業置上級三令五申于不顧,搞預算外資金,搞“小金庫” ,造成資金體外循環,不僅影響了企業正常的資金周轉,也為產生腐敗提供了溫床。國家每年都清查預算外資金和“ 小金庫”,但總是有禁不止,有令不行。還有一些企業資金周轉困難的原因是賬太多,只注重將產品推銷出去,卻不重視資金的回收,使應收賬款越積越多,從而使企業資金循環不良,給企業生產經營帶來嚴重困難。
(三)預算編制不夠精確,預算執行不夠規范
一些企業不重視預算編制,雖然國家預算管理要求企業應根據事業發展的計劃來編制年度財務收支計劃,但一些企業在編制預算時沒有對本年度事業計劃對預算的要求進行客觀地分析,而只是簡單的采用增量預算法,即在往年預算的基礎上增加一個系數來編制預算,這就導致了編制的預算和事業發展的規模與速度并不適應。部分企業對資金的收入與支出管理不規范,預算外資金理應納入企業預算管理,進行統一管理和核算,但一些企業并沒有將其納入企業預算。有些企業對支出審批制度不嚴格,對資金的用途隨意進行改動,擴大了開支的范圍,導致部分企業經費使用出現前松后緊的現象。
部門預算編制在安排項目支出預算時人為因素較多,使得預算編制存在一定的隨意性和盲目性。一些部門的某些項目缺乏必要的論證,使資金和應辦的項目脫節,專項資金支出范圍存在著模糊性和不確定性。一些部門對業務活動的開支情況通常是列出一個粗略的包干支出數,業務經費的用途與數目并不清楚,而僅靠預算編制部門難以進行準確的核算論證,這就不利于相關部門編制預算的準確性,導致在預算執行過程中追加和調整預算的現象較為普遍,也不利于項目績效考核的進行。
有的企業經費開支不夠規范,超發津貼、補貼、獎金、超支業務招待費的現象較為普遍,未能把支出控制在企業財務制度及其相關法規規定的標準之內。一些企業對專項經費的管理不夠規范,擠占、挪用企業專項經費的現象較為普遍,不利于專項經費資金效益的完全發揮。部分企業沒有做到專款專用,在項目支出資金管理使用中,沒有界定清楚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的界限,為維持日常公用支出,經常利用項目支出來彌補基本支出經費的不足。還有一部分企業在使用專項資金的過程中,沒有樹立講求經濟效益的理財理念,對項目資金實際使用缺乏有效地監督和考核。財務部門在對經費進行管理的過程中,通常忽視資金使用前的預測和使用中的控制,一般是進行事后核算,很少對資金使用效率進行考核,而對經費收支的考核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平衡上,致使資金的使用效率低下。
(四)缺乏財務管理意識,財務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一些企業領導不重視財務管理工作,缺乏財務管理意識,沒有充分發揮出財務管理應有的輔助決策和監督控制功能。有些領導對財務管理方面的政策和規定并不是很了解,不懂得對財務狀況應用會計信息來進行分析,難以在經營運作中做出正確的經濟決策。一些財務管理工作者認為財務管理工作只是簡單的算賬,對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重視。還有一些企業的領導以及財務管理者沒有把財務管理與業務管理聯系起來,把財務管理工作停留在表面,致使兩者嚴重脫節,不利于發現企業財務管理深層次存在的問題。很多企業財務管理人員財務知識落后,專業技能水平不高,缺乏專業的系統學習以及后續教育,不能及時補充新的財務以及會計知識,不利于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
(一)政策法制觀念不強
有些部門、企業負責人缺乏法制觀念,沒有依法理財的意識,對財務工作疏于管理,不能保證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個別的甚至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違法辦理財務事項,給財務工作帶來重重困難。
(二)財務管理的內控制度不健全
許多企業內控制度不夠完善,有些企業雖然建立了一定的內控制度,但流于形式,不能有效執行,起不到應有的控制作用。
(三)外在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缺乏
監管部門對各項管理制度執行情況的督導、檢查不夠及時,對資金的管理、使用情況監督不夠嚴格,對違紀違規問題的處罰力度不夠,致使有些問題長期得不到很好的糾正。
(四)財務人員素質普遍不高
由于行政企業財務會計人員管理業務面狹窄,對市場經濟不敏感,導致財務人員業務素質普遍不高。有的企業財會人員不懂財務管理,更談不上財務管理了。
三、提高企業財務管理質量的具體措施
(一)轉變理財觀念,依法科學理財
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企業主要領導要加強財經法規的學習,充分認識到財務管理的重要性,增強理財意識,切實做到依法理財、科學理財。逐步使行政企業的財務管理走向規范化、科學化。
(二)建立健全內部財會制度,實現財務制度規范化
要使財會部門敢于抓制度的執行,做到在管理中行而有據,管而有力,必須有規范完善的財務制度,提高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強化資金管理,提高資金運營效率。資金使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企業財務管理的狀況和水平,對企業能否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堅持投資決策的效益原則、可行性原則、多方案優選原則。對提出的投資項目要進行分析論證,提高多方案進行經濟、技術政策評估,選擇最優方案進行決策。
(三)加強預算管理,推行全面預算管理
為加強預算管理,企業應當根據自身特點對預算控制制度進行完善,嚴格執行各項標準。還應對預算方法進行改革,細化各部門的預算,利用預算的績效來衡量預算資金使用的有效性。預算管理中的必要環節是對預算執行情況的考核,對預算執行情況的總體評價即預算考核不僅是預算控制和糾偏的基礎,也是下一年度進行預算編制的條件,因此很有必要對預算執行結果進行總結。企業應將各項收入進行統一核算和管理,各項收費應嚴格遵守國家規定的收費范圍及標準,同時要健全服務收入分配制度,在拓展服務和經營范圍的同時要處理好社會和經濟效益的關系。企業應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開支范圍和標準,嚴格執行支出審批程序,應按實列支各項費用,加強對專項資金的管理和監督。
由于預算管理涉及方面較廣,而財務部門的職能有限,在整個企業內無法有效地實施預算管理,為提高預算管理水平,應成立專門的預算管理組織。企業領導層應高度重視和支持預算管理組織,任命企業負責人為組長,使其具有權威性。全面預算是將企業的決策目標及其資源配置以預算的方式加以量化,并使之得以實現的企業內部管理活動或過程的總稱,由預算的編制、執行、考核、評價與激勵組成的管理控制系統。在實施全面預算管理時,應對本企業人員編制、資產分布、工作量等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來確定本企業各項事業發展計劃; 應根據上年預算執行情況,以企業收入為重點,并結合行業特點和其他相關因素來確立企業收支目標,還應對本企業收支目標進行合理的分解。企業還應按“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結合,多次平衡”的方式層層落實到科室、業務收入部門,要建立預算責任制度和評價與激勵機制,以保證全面預算的有效執行。
(四)財務人員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
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企業經營效益,財務管理處于企業管理的中心地位,這就要求財務管理人員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從財務管理環境的變化來看,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法律體系將不斷完善,財務管理人員就必須不斷學習與其有關的法律、法規,依法理財。一方面要按照法律法規理財;另一方面當企業的權益受到損害時依法維護企業的權益。資金是企業的血液,企業的生存、發展離不開資金的合理籌措和有效使用。目前一方面企業為了擴大再生產面臨資金緊張;另一方面社會上卻存在著大量游資,這就要求財務人員具有豐富的金融知識,能夠在資本市場上盡可能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小的風險為企業籌集最多的資金。隨著買方市場的出現和對外開放的擴大,企業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企業為了在市場中求生存求發展,就必然離不開科學的財務管理。
總之,企業只要加強投資的管理,強化資金和成本管理,搞好基礎管理工作,只要提高財務人員的業務水平和職業道德水平,企業領導只要充分重視財務管理工作,創造良好的財務工作環境,就一定能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從而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得以生存,并能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認識,分析了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區別與聯系,提出了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應實行適當分離,并實現財務會計與
稅務會計的有效協調。
關鍵詞:財務稅務會計分離協調
一、對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基本認識
財務會計是會計的一個重要分支,是一門記述性、
分析性和信息系統的學科,對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經濟活
動進行核算和監督,以提高資金利用效益的一種經濟管理
活動。稅務會計是以稅收法規為依據,按照會計準則和會
計制度的基本要求,運用會計的專門方法,對企事業單位
經濟活動中的涉稅事項進行核算和監督的一種專業會計。
通過自己長期從事企業財務管理和參加稅務會計師
的學習,我認為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有以下區別與聯系
(一)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區別
1、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體現為兩種會計制度的目標
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目標是不同的。財務會計目
標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能真實、客觀、公允地反映企業
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財務報告;而稅務會計的目標是
保證財政收入,調節經濟公平、社會分配。兩者目標不
同,必然使會計收益與應稅所得發生重大差異,并且認
為力圖縮小兩者差異的努力是不可能成功的。
2、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體現為兩種核算原則
財務會計核算的是企業全部的資金運動;而稅務
會計核算的是狹義的稅務資金運動過程。財務會計以權
責發生制為基礎,以應收、應付作為確認收入、費用的
標準,能使收入費用恰當的配比,合理確定各期經營成
果,使會計信息更加準確;而稅務會計主要以收付實現
制為基礎,比應收、應付標準更加準確,既操作簡便,
又可防止納稅人偷稅漏稅行為。在我國,由于稅收政策
和會計政策同出于財政一個"口子",這種核算原則上
差別的協調體現的更為充分。
3、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體現為兩種會計制度的程序
財務會計規范化的程序是"會計憑證―會計賬簿―
會計報表"的順序。憑證、賬簿、報表之間有密切的邏
輯關系。稅務會計按照道理也可以遵循這個程序,但沒
有規范化的要求,企業一般在期末借助于財務會計的數
據資料,按照稅法規定調整,據以編制納稅申報表。
4、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體現為兩種會計制度的要素
財務會計有六大要素: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收入、費用和利潤。這六大要素是會計對象的具體化,
財務會計反映的內容就是圍繞著這六大要素進行的;而
稅務會計的要素有四項:應稅收入、扣除費用、納稅所
得和應納稅額。這里的應稅收入、扣除費用和財務會計
中的收入、費用不一定相同。在確認的時間、范圍、計
量標準和方法上也可能發生差異。
5、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體現為兩種會計制度的法律依據
財務會計主要依據的是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稅務
會計主要依據的是國家稅法。兩者因其法律依據不同,
固其收入確認范圍與確認時間不同,從而造成會計收
益與應納稅所得的重大差異,為分別核算和反映這種差
異,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應適當分離。
(二)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聯系
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同屬于會計學科范疇,二者
相互補充,相互配合,共同對納稅人的生產經營活動進
行核算與監督。在會計主體、記賬基礎、核算方法等方
面二者具有相同之處,稅務會計植根于財務會計,是會
計與稅收共同發展的產物;財務會計是稅務會計的前
提、基礎和依據,稅務會計則是對財務會計記錄的合理
加工和必要補充。在我國,政府與企業、企業與企業的
關系顯然不同于自由資本主義國家,政府既是企業的所
有者,又是企業的債權人,同時又是宏觀經濟調控的指
揮者和國家稅收的征收主體。企業與企業之間也是同屬
于一個出資人,經濟體制的特殊性注定我國會計更強調
協調統一,強調服務于稅收工作的需要。《會計法》、 《稅收征收管理法》等法律法規的條文充分反映了財務
會計和稅務會計高度重合,財務會計的目標服務于政府
稅收工作需要的特點。
二、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適度分離
(一)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過度分離存在的問題
由于我國企業會計利潤與應稅所得之間差異項目過
多,加之企業會計制度和企業所得稅制度的許多規定與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和WTO規則不協調,因此可以
斷定我國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存在過度分離的現象。
1、稅法對財務制度的強化以及對企業違法違規處罰
的加重與稅收宏觀調控功能不匹配。
2、內外兩套所得稅制度的存在難以體現公平原則,
也不符合WTO國民待遇原則和非歧視原則。
3、新的企業會計制度中存在過度使用謹慎性原則的
現象,為企業人為調節利潤提供了較大的空間。
4、稅收優惠政策加大了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二)應注意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過度分離對稅
收監管的影響
首先,從企業角度看,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過度
分離帶來會計信息的復雜化。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過
度分離不僅加大了納稅人的成本,同時也增加了企業規
避稅收監管的可能性。企業會計人員進行會計核算和納
稅申報時,會計核算應該根據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中的
規定進行處理,而納稅申報時要依據稅收法規、法律中
規定的稅收政策要求進行處理,由于存在大量的政策差
異,對存在的差異進行調整成為一件難度較大的工作。
與此同時,有的企業還利用稅收制度與會計制度之間的
差異偷逃稅收,采取各種方式規避稅收,減少納稅,導
致會計失真現象蔓延,社會財務誠信危機,稅收流失。
其次,從稅收機關的角度看,財務會計與稅務會
計的過度分離加大了征稅人監管的難度。財務會計與稅
務會計的過度分離加大了征稅的成本,使稅收監管的專
業化要求愈來愈高。納稅的計稅依據確定和應納稅額計
算,一般都要以會計核算為基礎,當會計制度與稅法之
間存在大量的差異時,稅收征管如稽查的首要任務是在
大量的會計信息中鑒別其真實性,如果還采用過去的方
法,偷逃稅的查獲率會大大降低。這不僅僅對稅務人員的
業務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對稅收征管和稽查的制度
建設,管理的程序以及征稅的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綜上所述,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應該實行分離,但
20
二者分離應該適度。
(三)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應實行適當分離
為了實現我國的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適當分離,保
持兩者在一定程度上的協調,有必要改進現行的企業會
計制度與企業所得稅制度。
1、適當改進企業會計制度
首先,在當前我國市場經濟制度有待完善,資本
市場發育尚不成熟,企業會計舞弊行為比較普遍的情況
下,暫時取消對在建工程、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計提減
值準備的做法,倡導企業采用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的方
法,改進無形資產的攤銷方法,不失為明智之舉。
其次,應對企業賄賂支出及因違法違規而支付的
罰款、罰金和滯納金應查明原因,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
任,由相關責任人承擔全部或部分損失。
2、適當改進企業所得稅制度
首先,改進稅前扣除項目中限制性項目的標準和禁
止性項目的范圍,取消統一的計稅工資標準,企業的工薪
支出及"三費"計提采用外資企業現行辦法較為可行,企
業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標準應與企業會計制度的改革相協
調,業務招待費和廣告費的列支標準應盡可能簡化。
其次,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制。消除內外資企業
間應稅所得計算的差異,實行統一的企業所得稅制度,已
成為業內人士的共識,也是我國稅制改革的必然趨勢。
三、實現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有效協調
(一)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關系協調的基本思路
我國會計制度體系的建立是在借鑒了國際會計準
則的基礎上完成并不斷修正和完善的。會計目標是多元
化的,強調為投資者、債權人、政府管理者等相關利益
人服務,而會計信息對稅收提供支持,僅僅是其目標之
一。但是我國的市場經濟還處在不成熟的發展階段,在
會計制度的建設中應強調會計信息的宏觀經濟管理服務
職能,而不僅僅是為投資人和債權人服務。所以,我國
會計制度與稅收法規關系的處理,不能完全照搬美國等發
達國家的做法而應該結合我國的具體實際進行。在具體的
協作思路上,我們認為,在我國稅收監管體制不完善的現
狀下,會計制度也應該體現"會計信息服務于宏觀經濟管
理"的目標;另一方面,在制度設計中應該利用"稅收工
作存在很大的會計信息依賴性"以及"稅收對會計信息的
反饋作用"來實現稅收法規與會計制度的必要協作。 (二)財務會計制度與稅收法規的協調方式
我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管法》中提出的企
業計算繳納稅款的總原則,可以作為二者協調的一個起
點。兩者的差異與協調是一個不斷博弈的過程,二者的
協調必然要以其中一種規范為主要參照,進而做出合理
的調整。協調的過程要依據業務性質的差異采取不同的
標準,在差異分析基礎上對會計制度與稅收法規的協調
提出以下思路:
1、財務會計制度與稅收法規的協作是一個相互協調
的過程
會計改革與稅收改革總是相伴而來,會計與稅收都
要適應經濟發展和經營的現實需要而做出各自相應的調
整。但一般而言,會計制度較為先行,盡管由于不同的
業務有不同的協作要求,稅收法規在制度層面上應當積
極謀求與企業財務制度的協調;另一方面,會計制度一
定要關注稅收監管的信息需求,在會計制度與稅收法規
的協作中發揮會計對稅收法規的信息支持作用。
2、要加強財務會計制度與納稅法規之間管理層面的
合作與配合
會計與稅收的法規制定和日常管理分屬于財政部
和國家稅務總局兩個不同的主管部門,在法規的制定和
執行過程中很容易產生立法取向的不同,所以兩個政府
主管部門之間加強溝通合作是會計和稅法在規章制度制
上進行協作的一個重要保證。與美國等發達國家其會計
準則由民間機構制定不同的是,我國的會計準則由政府
制定,因此部門之間具有溝通優勢。加強兩個部門之間
的溝通和配合,設立由兩個機構代表組成的常設協調機
構,不論在法規出臺前還是執行過程中都加強聯系,有
利于減少不必要的差異損失,有助于加強兩者的合作,
這同時也是加強會計界與稅務界相互宣傳的一個重要媒
介,也可以提高會計制度與稅收法規協作的有效性。
3、會計要加強必要信息披露對稅收的支持
我國會計制度建設除了要解決具體業務規范制訂
外,還要加快針對宏觀管理目標的信息披露方面的制度
建設,使會計信息得到全面、充分、準確的披露。稅務
信息的非公開性也使稅會關系的相關研究面臨很大的數
據障礙,進一步的探索尤顯艱難,應該利用數據分析優
勢使會計制度與稅收法規的協作進一步深入。
4、企業財務會計制度和稅收法規在具體實務操作上
的協作可以根據不同的差異類別采取不同的標準導向
對會計處理比較規范的業務,兩者的協作要使稅收
在堅持自身原則的基礎上,與會計原則作適當的協調。
另外,對于我國會計處理還不規范、甚至存在規制空白
點的業務類型,首先要規范和完善會計制度的建設,并
同時考慮與稅收的協作問題。由于其會計制度本身不夠
完善或缺少有效的會計規制,則這些業務類型協作中的
稅收的處理難隨其行。目前如果硬性加強會計制度與稅
收法規的協調,只會帶來日后發展中更大的不確定性,如
對企業并購,以及資產證券化等業務的處理,所以要首先
在會計制度建設方面加快步伐,使業務處理逐步規范化。
四、結論與建議
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分離與協調所要求的現實基礎
表明:會計人員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熟悉會
計制度和稅法知識。會計相對于稅法而言,分離是實質
性的、內在的;協調則是形式化的、外顯的,我們必須
認識理解,加以領會。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分離對外
部審計和中介服務機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會使
會計師們可以憑借其職業優勢對這種觀點實施更多的判
斷,即所謂"公允表達",這顯然有助于彌補企業會計
對于會計原則認識和稅收法規知識的不足。
總之,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必然會為財務會
計與稅務會計的切實分離與有效協調提供良好的運作環
境,也必然促進我國企業會計制度的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 戴德明、張妍,我國會計制度與稅收法規的協
作研究,會計研究,2005,(1),50~54
[2] 魏朱寶,我國建立稅務會計的理性思考,稅務
研究,2005,(5),90~92
[3] 李心源、戴德明,稅收與會計關系模式的選擇
與稅收監管,稅務研究,2004,(11),65~67
[4] 王華明,論我國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適度分
離,稅務研究,2007,(11),62~64
[5] 于振亭、賈麗,我國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分
離初深,財會月刊,2008,16~17
關鍵詞:政府部門;內部控制;法律法規
中圖分類號:F177.1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1-0100-02
引言
財政部指出,近年來政府單位財務管理水平和經濟活動的合規合法性總體上有所提升。但是部分單位仍存在管理制度設計不完善、實際執行不到位等問題,這與政府內部控制不嚴有直接關系。
政府內部控制是為保證政府有效履行公共受托責任,杜絕舞弊浪費等行為而建立的控制流程機制與制度體系。美國對政府內部控制的研究最早而且也是目前最為成熟的。雖然我國也從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著手研究政府內部控制,但是和美國相比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本文將對我國與美國政府內部控制建設現狀進行對比分析,然后在此基礎上提出改善我國政府內部控制建設的一些建議。
一、美國政府內部控制發展及成功經驗分析
美國政府是當今全球最大、最復雜和最重要的組織之一。有用、及時和可靠的財務與績效信息對于幫助國會與公眾評價聯邦政府的財務狀況、運營結果以及聯邦政府進行重大政策決策是非常重要的,而內部控制是政府有效行使其職能的保證,所以聯邦政府非常重視內部控制的發展。
(一)美國政府內部控制的發展
美國政府是當今政府內部控制相對健全完善的國家。從美國政府內部控制的發展歷程來看,其發展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美國政府內部控制制度開創期(18世紀80年代至20世紀70年代)
這一時期美國政府內部控制建設處于起步階段,制定的法律法規均還不夠完善。美國最早涉及政府內部控制的立法是《1789年法案》,而真正將有關內部控制和督察的權責從財政部分離出來賦予新設的審計總署是在《1921年預算與會計法案》頒布之后。1950年美國又頒布《會計與審計法案》,該法案的頒布確定了聯邦政府開始重視內部控制的建設。
2.美國政府內部控制度框架的形成期(20世紀70年代后期至90年代)
這一階段美國政府內部控制法律法規和制度發展迅速,政府內部控制的框架基本形成。1978年美國政府通過了《督察長法案》,該法案規定聯邦政府主要部門需設立督察長辦公室,賦予各聯邦部門督察長調查的權限,督察長的地位完全獨立,能夠對部門發生的浪費、舞弊、管理失當展開調查和審計評估。雖然該法案并未明確內部控制的定義,但已強調了內部控制在效率性、效果性方面的作用。
1981年10月,美國管理與預算辦公室A- 123號通知《管理層責任與控制》,重申了建立并維持適當的內部控制系統的要求。1982年9月8日,美國國會頒布《聯邦管理機構財務誠信法案》,并對《會計與審計法案》作了修正。這一法案的頒布再度將政府內部控制以立法的形式加以規范。接著,1983年美國審計總署《聯邦政府內部控制準則》作為聯邦政府機構進行內部控制年度評估以及報告的基礎。同年的8月5日,美國審計總署進一步《對聯邦管理機構財務誠信法案第一年執行情況進行審核的審計指引》,該審計指引進一步明確了審計總署在開展聯邦機構內部控制審計與評估中的七個工作重點。1984年美國國會頒布《單一審計法》,該法案要求接受聯邦撥款的州與地方政府組織必須接受對其援助資金進行的審計,并報告撥款條款的遵守情況以及聯邦財務撥款的內部會計與管理控制狀況。這一法案使得對內部會計與管理控制的關注由聯邦機構擴大到接受聯邦撥款的州及其他各級地方政府。
3.美國政府內部控制制度框架的健全和完善期
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美國的內部控制制度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使得其內部控制制度的框架更加健全。最具代表性的舉措有以下的幾點:
1990年《首席財務官法案》促成了首席財務官制度。該法案要求在聯邦政府行政部門設立首席財務官,負責提高財務管理制度的現代化水平和財務報表的質量,在于推動并保持一項整合財務會計及內部控制的財務管理系統,這個系統必須符合適用的會計準則和內部控制標準,為內部控制和業績改進提供評估標準。
1993年,為了提高內部控制制度在政府長期規劃中的地位,美國政府頒發了《政府業績與成果法案》,要求制定一個關于業績的長期戰略規劃。1999年11月,美國審計總署修訂后的《聯邦政府內部控制準則》,其主要內容包括:一是重申了內部控制的意義;二是闡述了準則修訂的必要性;三是修訂了內部控制的概念;四是界定了內部控制的要素。
2002年頒布了《不正當支付信息法案》,該法案為提高聯邦機構支付的準確性、完整性而要求機構評估不正當支付的風險及其影響,從而改進內部控制;另外,考慮到信息技術的發展會對政府內部控制的建設產生一定的影響,國會針對這一特征先后通過了《克林杰-科恩法案》、《政府信息安全改革法案》、《聯邦信息安全管理法案》等;最為重要的是國會頒發了《2008年督察長改革法案》,新設督察長公平與效率委員會,以進一步加強督察長的獨立性,增進督察長間的協調和工作效率。
(二)美國政府內部控制經驗總結
美國政府部門內部控制研究結果和發展趨勢我們可以發現,其主要呈現以下特征:
1. 政府內部控制非常重視政府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財務報告的真實性與資源調配的適當性。
2. 政府部門內部控制的發展,與企業內部控制的發展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美國在政府內部控制的發展過程中,其充分吸取了企業內部控制的發展的成功經驗,再結合自身的特點加以調整。
3.通過法律形式確定內部控制責任,并且重視通過法律確立政府內部審計制度積及開展勝任能力建設。
4.更多關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控制環節,更加關注信息技術對政府內部控制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頒布了許多相關的法規制度。
5.重視發揮政府審計的外部監督和對政府部門內部控制的建設性作用。這一點我們可以從GAO的《聯邦政府內部控制準則》及INTOSAI的《內部控制效果報告指南《最高審計機關測評內部控制經驗》中對外部監督作用的相關規定看出。
二、我國政府內部控制發展現狀分析及優化建議
(一)我國政府內部控制發展現狀分析
雖然我國也從20世紀80年代以后就開始對政府內部控制進行研究,但是許多方面還存在著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內部控制意識不足。許多單位的領導對建立健全單位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現實意義的認識不足,某些管理者錯誤地認為,建立內部控制制度就是建章立制,僅僅把內部控制當做上級對下級的管理手段。
2. 內部控制制度體系不完善,內控制度實用性差,缺乏可操作性。首先,內部控制機構不健全。國家審計署13個駐部委派出局的問卷調查表明,盡管中央部委內部會計控制、財務管理控制設置比較健全,但業務管理控制、決策控制、內部控制監督、內部審計機構等的設置有待完善,內部審計機構獨立性也不強(張國清2009)。其次,我國還缺乏一套政府部門行之有效的內部控制指導性規范。
3.缺乏風險意識,沒有建立相應的風險評估體系。目前,政府的各項控制活動均以標準化的規定、說明書作為執行的根據,缺乏先行思考機關內部各種狀況的風險程度,也很少對其進行科學的風險評估。
4.沒有形成有效的監督考核機制。 內審機構大多與會計部門平行,依附于執行機構,權威性和獨立性不夠;另外,沒有足夠重視外部監督的作用。
5.忽視了內部控制環境建設。盡管政府內部控制主體條件比較健全,大多數單位建立了信息溝通渠道,規定了內部控制執行形式,但內部控制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并存在一定的重內部控制制度建設、輕內部控制執行的傾向(王光遠,2007)。
(二)優化我國政府內部控制制度建議
1.應該意識到加強政府部門內控建設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發展的過程,要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提高各部門對內部控制的意識水平,明確政府內部控制的目標。
2.強化政府管理層的內部控制責任。政府部門的負責人應當主要負責執行有效的內部控制,不斷地維護內部控制環境。我國應該通過法律的形式確定內部控制責任,以此讓各政府部門負責人意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
3.建立恰當的政府內部控制規范。為了促進對內部控制的共同認識,需要一個概念框架,這樣,政府主體的管理者、審計師、立法者、管制者、市民、學術界就能夠形成改進內部控制的合力(張國清2009)。我國在建立政府內部控制標準時,需要考慮政府組織的特殊性和中國的國情,再參照國際慣例來建立相應的標準。
4.建立健全我國政府部門內部審計機構,及建立相關的外部監督制度。我國應該在政府部門內部控制的立法中明確設立政府內部審計制度的剛性要求,同時,建議參照美國《督察長法案》的相關經驗,在我國政府部門內部設置獨立的審計師制度,負責領導和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在內部審計的基礎上還應該加強外部對政府內部控制建設的監督職能。
5.應該重視與企業內部控制框架相協調,并與企業內部控制的發展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6.內部控制測評應更加關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控制環節。與傳統政務相比,電子政務導致了政府部門內部控制形態、方式、流程、環節、信息載體及其溝通渠道方式的變化。這一點可以參照美國信息系統審計和控制協會(ISACA)的《信息與相關技術控制目標》COBIT的框架,借鑒其相關經驗來指導政府部門運用和評估與信息技術相關的內部控制。
參考文獻:
[1] 張慶龍,聶興凱.政府部門內部控制研究述評與改革建議[J].會計研究,2011,(6).
[2] 王光遠.中美政府內部控制發展回顧與評述[J].財會通訊,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