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愛情現代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對象
1.研究方法。本次調查采用自編的《關于當代大學生戀愛觀的調查問卷》,內容涉及在校大學生如何看待戀愛、對待戀愛的態度等方面的主要內容,力圖通過該問卷比較客觀、全面、科學地了解大學生的戀愛觀狀況。
2.研究對象。本次調查選取了西南大學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學生,進行隨機抽樣調查。本次調查發放問卷80份,回收79份,有效率為98.75%。
3.調查時間為2009年10月。
二、調查結果分析
(一)大一學生戀愛觀調查情況
大一學生接受調查的有20人,男生8人,女生12人。其中曾經談過戀愛的僅有4人,正在戀愛中的也僅有4人,可見戀愛的人占少數。而調查顯示,70%的大一學生表示支持大學生談戀愛,僅有1人表示反對,對于戀愛動機大多數學生表示沒想過,60%的人對失戀都無所謂,30%的人會再找一個,只有10%的人會悲痛欲絕,在大一談戀愛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認為寂寞空虛,想找人陪。這一部分人是因為剛進從高中緊張壓抑的生活進入到輕松的大學生活中,沒有了高考時的那股干勁,這時就想到了愛情雨露的滋潤。這次調查中,大一學生在學習與戀愛哪個重要的這個問題上,大多數人表示學習更重要,可見大一學生思想還是相對純潔的,在戀愛成功率上,80%的學生選擇“很小”。
(二)大二學生戀愛觀調查情況
大二學生接受調查的有19人,男生8人,女生各11人,以下是幾個大二學生戀愛觀的特點。
1.在已戀愛的的男女生中,覺得自己有理想戀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這說明在對待戀愛對象的態度上,男生比較實際,而女生比較傾向于理想化。
2.在對待異地戀和愛情能否天長地久的問題上,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看好還是不看好,人數都是50%,這說明在大二的學生這個群體里面,部分人對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實際,另一部分人則對未來充滿迷茫,表現出這個階段的人的還不夠成熟的心態。
3.在戀愛時間份額問題上,60%的女生認為占大學生活時間的35%就夠了,男生則普遍認為在35%—65%才適合。從中看出男生的戀望比女生要強,而且這也說明在本校女生比例遠大男生比例的情況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在如何對待失戀的問題上。40%的男生選擇了感到悲痛欲絕,而同樣選擇這個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時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會再找一個,這說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樂觀。
5.在對戀愛對象的要求上,大多數男生比較重視女生的內在美,而女生則要求男生內外兼修。這也說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觀和價值觀存在著較大差異。
6.在對待對方腳踏兩只船的問題上,大多數男生會認為是自己不夠好,而大部分女生的態度是不能容忍,這也說明在愛情里,男生比女生豁達、大方。
大二學生的戀愛觀尚處于發展時期,相信愛情而對自己充滿信心的人普遍能獲得一份比較理想的愛情,而不相信愛情或自信不足的人還在尋覓之中。不管如何大二的學生的戀愛觀是在邁向成熟的路上了。
(三)大三學生戀愛觀調查情況
大三學生接受調查的有20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13人。在受調查的學生來看,多半已經戀愛,但戀愛的人近60%是男生。這可能跟師范學校男女比例嚴重失調有關系。在接受調查的人當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戀人不是原先所理想的類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較浪漫,認為自己能與戀人走到永遠,換句話說在愛情方面女生很看好。
調查也顯示,大三學生比較現實,21人有17人表示沒有網戀經歷。對于異地戀,男生顯得比女生更理性點,不看好異地戀,并認為大學生戀情會因為工作.家庭等原因而不會發展成為婚姻。
針對男女生的許多不同,做了對比的記錄。70%表示是否戀愛無關緊要,只有個別認為不談戀愛是不完整的大學生活;關于尋找戀人,近一半的人表示是因為寂寞和空虛,并非為了尋找下半生伴侶。男女生各半都能平淡的看待失戀,少數人(以女生為主)把愛情看得很重;在戀愛時間上,女生把戀愛時間限定在65%以下,比男生更注重學業;有60%的人有暗戀的對象并表示會表白,部分表示不會表白(女生居多)不難看出女生比較矜持,把愛深藏,而男生卻勇于表達真情;一半的人表示不輕易愛一個人,且對戀愛的對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戀人的外貌,女生則更注重內在修養,戀人品行成為主要依據,家庭經濟背景也很重視。
總而言之,本校大三學生的戀愛觀比較成熟,大都能在愛情中面對現實,但現實沒有抹掉他們的純真,他們對愛情仍有美麗的向往
(四)大四學生戀愛觀調查情況
大四學生共有20人參加填表,男生7人,女生13人。大四的學生在問卷調查表中表現了一下幾個特點:
1.只有25%的人認為戀人是原來所理想的人,75%的人認為不是。
2.對于是否與戀人走到永遠的問題上,認為可以的只有7人。
3.對于大學愛情是否成為婚姻,則所有人認為是不可能的。
4.對于戀愛與學習,12人表示同等重要,4人表示戀愛重要。
5.對于分手后的態度,有6人表示會傷心欲絕,大多數人表示可以再找。
6.對同居的態度,不贊成的有7人,其他人則持不反對態度。
從以上幾個特點可以看出,大四學生的想法更為現實。也許是經歷的事情多了,看法也就更加務實。大多數人的戀人并非是所理想的人,而是在現實的實際接觸后才確立的。絕大部分的人不相信網絡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所以更多的人不相信也不會網戀。對于大學的戀愛能否變成婚姻這個問題上,絕大部分的人都悲觀的認為是不可能的,可見在大學生看來,大學戀愛是有花無果的事情。也許是彼此接觸的時間久了,對于相處的時間,大四的學生覺得彼此膩在一起太長時間反而會暴露出更多的缺點,也許距離真的會產生美。對于戀愛的花費,也許aa制是最好的消費方式,畢竟大部分大學生還沒有實際穩定的經濟來源,如果只是一個人來承擔戀愛開支,那么是很吃不消的,所以選擇aa制是最現實的方式。大學生是否可以同居呢?在這個問題上,大部分人并不反對,采取了開明的態度??梢钥闯?,更多的人對于婚前的已經不再是那么保守了,越來越多的人已經不再排斥婚前。雖然大四的學生對于戀愛的思想更加成熟、更加現實了,可是他們對于戀愛所要承擔的責任卻沒有完全認識清楚,許多人都是抱著嘗試的態度去戀愛的。這樣的想法只會帶給自己與對方更大的傷害。所以,大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懂得對他人,也是對自己負責。
綜合上述四個不同年級的大學生的戀愛觀,不難看出,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擴展,社會閱歷的增加,大學生的戀愛觀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和現實。大一對愛情充滿了幻想和期待,好多事情都很理想化,到了大二開始覺得原來愛情也有苦澀的味道,但還是缺乏成熟.理性的思考,感性有余,進入大三后,大三學生的戀愛觀比較成熟,最后到大四的學生更加理性的對待戀愛,戀愛觀趨向成熟。
三、大學生戀愛觀及存在問題
(一)大學生戀愛心理特征
1.的好奇心理。由生理發育成熟導致的性沖動與性親近要求的產生而形成。
2.急于求成的占有心理。與高校聚集著才華、風度、美貌于一身的特殊人群氛圍直接相關。有些男大學生固執地認為:畢業后還沒有男朋友的女孩都是別人挑剩下的。
3.依賴心理。由獨生子女的孤獨感和習慣了他人的呵護與關愛所致,屬于“情感寄托型”的戀愛動機,缺乏獨立意識和自立能力,易受挫。
4.補償心理。由功利型的戀愛動機所引發,即希望在所愛的人那兒獲得社會地位、經濟等方面的補償。
5.游戲人生心理。其戀愛動機是:滿足與異往的欲望,尋求刺激、填補精神上的空虛,甚至發生了婚前,他們見一個愛一個,玩一個丟一個,完全是一種游離于婚姻之外的享受和消費。
大學生這個特殊社會群體,今后的生活還會動蕩,畢業分配和就業還是個未知數,即使獲得了真愛,畢業后也有可能天各一方。因此,大學生們有“不求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等戀愛心態也是很自然的事。
(二)當代大學生戀愛觀存在的問題
由于性心理上的不成熟,不恰當的戀愛觀也出現在了大學生的戀愛當中。表現出思想上的波動、排他、沖動、幻想;同時,大學生還受到了外界周圍環境的影響。
1.因為空虛而愛。調查顯示,6.7%的大學生因為內心空虛而選擇戀愛。大學生在高中緊張的學習之后,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環境里,進入了自己夢寐的高等學府,在大學表現出混日子、得過且過,有的學生認為,進入大學以后,思想很消極,什么目的都沒有,終日無精打采,人生仿佛沒有了一點意義,頭腦一片空白,失去奮斗目標和前進動力,心中苦悶,缺少學習動力、目標的大學生于是將心理轉到談情說愛上,以消磨時光,尋求快樂。
2.擇偶動機不純。據分析,2%的大學生戀愛動機不純。當代大學生在選擇對象的時候,往往考慮的不是對方適不適合自己,是不是為了真正的愛情,而更多考慮的是能不能在學習期間、生活上、將來的就業和發展上的幫助。如果發現有利用價值,就會采取一切措施,進行攻擊。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同時有的大學生也利用自己家庭和社會的地位去尋找愛情,而且有的大學生同時與多個異性進行交往,不建立關系。
3.好奇心較重。當代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后期,生理機能基本成熟,心理機能趨于成熟,精力充沛,渴望異往。在中學時學習壓力較大,未充分顯示出來,現在主體意識發展了,個體發展必然會在個人生活中得以體現,對異性的渴望使之在心理上產生了好奇,想試一試探究異性之間的秘密,在戀愛觀上表現出不負責任的態度,僅僅停留在愛情的表層的好奇與渴望,沒有想到戀愛之后的后果和將來的發展。
4.不注重戀愛的后果。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大多數都存在著這樣的想法,兩個人在一起一天開心就好,“只在乎曾經擁有,不在乎天長地久”,很多青少年帶著這樣的心理與異性進行交往,把戀愛當成“愛的初體驗”和“充實大學的生活”,而不是為了將來的婚姻和組建家庭,兩個人在一起想的是如何浪漫的度過每一天,所以“畢業那天一起分手”也成為正?,F象。但雙方也表現出極為平靜,這就是大學生的一種新型的戀愛觀,在乎愛的過程,輕視愛的結局,從而體現了當代大學生對愛情的不負責任。
5.道德觀念淡化。長期以來中國的傳統道德對大學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隨著西方思想的傳入,大學生接受新思想的速度極快,開放的思想對大學生“性”及婚姻問題產生了影響,在這種新思想的影響下,大學生在理智與情感方面處于矛盾的旋渦,性的觀念逐漸開放起來,而忽視了結果和道德。加之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即出現了對“性”的好奇、大膽的嘗試,但在嘗試之后往往面對的是尷尬和無盡的悔恨。
6.愛情與事業定位不當。當代大學生在面對愛情和學業的時候,往往是把愛情放在首位,認為只要有愛情,一切都是沒有問題的。愛情與學業從其內涵是兩個不相聯系的概念,不可能相提并論,就算是有聯系,也不可能耽誤學習,因為在學習的時候心理根本沒有愛情的存在。大學生在主觀上認為戀愛與學習沒有關系,互不影響。
7.物質至上。功利性、權利性的戀愛是建立在對方的家庭、社會地位上,或者以自己的條件優越為背景作為雙方感情的基礎,傳統上認為女性依賴性強,大多數女性希望把自己的將來托付給一個即可靠、又安穩的人身上。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功利性、權利性的愛情不僅僅表現在女性身上。當代大學生男女功利性、權利性的色彩都明顯越來越多起來,越來越把自己的將來寄托在對方身上。當然,這種功利性、權利性的戀愛觀形成也與社會就業壓力、主觀個人心理上的成熟有關系。
四、樹立合理戀愛觀
針對上述大學生戀愛的心理特征和存在的問題,為正確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合理的戀愛觀,特提出以下一些對策與建議。首先學校和社會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應為大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和健康向上的環境,同時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合理的戀愛觀,在這里就不再贅述。下面主要談談作為大學生自身應該怎樣做。
(一)充分認識到戀愛要受法律法規的約束
作為當代大學生,應具備一定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從法的角度來講,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了關于禁止重婚的規定,在總則則增加規定夫妻應當相互忠實、相互扶助。在法律責任中,重婚追究其刑事責任,因一方重婚而導致的離婚的,無過失的一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不難看出,國家法律加大了對重婚的處罰,目的就是規范婚姻關系。對于戀愛中的一些過激行為,大學生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大學生應該意識到,規范和約束自己的行為,不僅僅是社會主義道德要求,同時也是社會主義法律要求。
(二)對愛情有崇高的定位
人的一生短暫而豐富多彩,在一個人的身邊伴隨著親情、友情、愛情。但最重要、最穩定、最專一的情感則是愛情。無論你到哪里、無論你有多大,只有白頭到老,結發夫妻會最牽腸掛肚,也只有愛情會給人無限的力量去完成任何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青少年大學生考慮愛情的問題是無須指責的,但一定要正確認識愛情。戀愛是一對男女之間基于一定的客觀物質基礎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內心形成的最真摯仰慕,并渴望對方成為自己生活伴侶的情感。愛情的本質是承擔責任、勇于奉獻。真愛是以互愛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獲得力量和幸福,充實人生,促進成材,構建和諧家庭。的愛情則表現出了彼此的真愛。愛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內容,就短暫的人生而言,偉大的事業、崇高的理想更具有意義,而愛情則處于從屬關系,當代大學生只有把愛情融入理想,事業才能給自己的人生及愛情賦予真正的含義。那些“以錢取人”、“以貌取人”、“以戀補虛”等戀愛動機不純的青年們是不可能獲得真正的愛情的。它不但玷污了愛情本身,而且違背了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加強戀愛過程中的道德責任感
戀愛與道德有著密切的關系。首先,有許多戀人在一起不是為了將來的婚姻,而是為了精神上的空虛,把戀愛當成游戲,三角戀、多角戀油然而生,伴隨著兩個人交往,性問題也開始發展,婚前逐漸增多,未婚先育的問題屢見不鮮,而且每年還在增加。大學校園外的旅店、日租房層出不窮。這樣的情況怎樣能與道德無關呢?其次,大學生經不住金錢、權貴的誘惑,為了得到自己想追求的生活,傍“大款”成了當今最流行的詞匯,而且在一些娛樂場所,大學生的身影也比比皆是。信奉“金錢主義”“享樂主義”成了大學生的最新理念。
戀愛與大學生道德影響具有兩重性,積極高尚的愛情對道德觀念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顯著的催化作用。與此,庸俗的愛情使大學生留戀或追求低級趣味,甚至行為越軌。因此,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道德觀念是事業、愛情奮發向上的源泉。
(四)正確處理學習和戀愛的關系
在相當一部分同學眼里,愛情與學業是不相矛盾的,愛情能促進學習,作為學習的動力。確實,在大學生中,存在愛情與事業“雙豐收”,但比率相當低,“一切真正偉大的人物,沒有一個是因為愛情而發狂的人,因為偉大的事業抑制了軟弱的感情”。古今中外,凡是能立大志,樹大業的人都能正確處理好愛情與事業的關系。作為青年大學生們更應利用自己的“黃金時期”多多積累知識,培養自己在各個方面的能力。大學生不能因為好奇而過早涉入愛情,更不能以愛情為托詞,來滿足自己尋求刺激的心理。當愛情真的降臨到你身上時,要進行理智的思考,擺正愛情與學業之間的關系。戀愛觀實際是人生觀的反映,有什么樣的人生觀,就有什么樣的戀愛觀,加強教育和管理,這樣才能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引導他們正確處理愛情與學業的關系,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
(五)學會識別愛情,注重保護自己
在愛的時候,戀人的智商幾乎為零。因為在鮮花、美言的背后,戀愛雙方要看清你所愛的人的“真偽”那是相當難的。有許多人利用慈祥的外表、優雅的動作、高貴的氣質欺騙著無數無辜少男少女的心,在不純潔的戀愛動機里,尤其是女性同學更應該注意,“”不一定能栓住你愛的她,天下也沒有不勞而獲的美差。一切都需要自己的努力。如果真有幸運落在你的身邊,你一定要識別它的“真偽”,不要成為愛情的犧牲品。真愛是不需要任何承諾的,有承諾的愛情就預示著即將走到盡頭。兩個人最需要的是真情實感,只有這樣,愛情才會結出美麗、燦爛的花環。
關鍵詞:艾青 詩論 話語形態 現代品格
艾青詩論的話語形態特指關于艾青所特有的《詩論》話語方式和話語行為的顯現。艾青用詩人的筆觸寫下了充滿詩性色彩的《詩論》。與傳統的詩論詩話相比,艾青的詩論是不同的,有特色的,即具有現代品格。突出的表現在語言文字的運用和理論境界的追求等方面。因此,艾青詩論的話語形態與傳統的詩論詩話有明顯的區別。
語言文字的運用往往又和理論境界的追求是交織在一起的,注重語言文字的運用其實就是追求一種較高的理論境界,同樣,追求理論境界也必然要求注重語言文字的運用,否則就達不到那種較高的理論境界。袁枚在《隨園詩話》中說:“詩改一個字,境界便若人間天上之分,不是身在其中的人只怕難以體會個中甘苦。齊己的《早梅》詩:‘前村深雪里,昨夜幾枝開’。鄭谷說:把‘幾’字改為‘一’字,才是早梅。齊己對著鄭便下拜。某人做《御溝》詩:此波涵地澤,無處濯塵纓。拿給皎然看,皎然說:‘波’字用得不好。某人憤怒的離去。皎然暗中寫一‘中’字在手心,專門等待他回來。過了一會兒,這個人狂奔而來,說,我已經把‘波’字改為‘中’字了。皎然把手伸出來給他看,兩人相視大笑?!盵1]《隨園詩話》在古代詩話中也是很有代表性的著作。在隨園,袁枚把自己平時的所見所聞記錄了下來,表現出詩話很大的隨意性的那種特點。這一點,和歐陽修的《六一詩話》非常相似??梢哉f,中國傳統詩論是在錘煉語言文字的基礎上,注重的是對詩學理論的含蓄的理論境界的追求。而與此相比,艾青的《詩論》的話語形態便有所區別了。
艾青《詩論》是艾青在進行詩歌創作過程當中形成的對詩的一些理解,也有在日常生活中對詩與生活,詩與時代等所作出的深刻思考。比起以前詩話那種隨意記錄其言行來說,艾青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作了更充分的準備。而且艾青的《詩論》關于那種評論性的話語已經很少了。他更多的是注意對詩歌的看法,更多的關注詩歌理論,甚至是自己寫作經驗的總結和陳述。如:“詩是由詩人對外界所引起的感覺,注入了思想感情,而凝結為形象,終于被表現出來的一種“完成”的藝術。以及“詩是詩人的世界觀的最具體的表現;是詩人的創作方法的實踐;是詩人全般的知識的綜合?!盵2]前者對詩作出了一個界定,這個在古代的詩話當中是幾乎見不到的。后者論述了詩和詩人的關系。當然,后面艾青還論述了詩的精神、詩歌美學、詩的語言、形象等。相比古代的那種評說性的詩話來說,艾青的《詩論》才稱得上是真正感悟性的詩話。
當然,艾青的《詩論》所包含的內容也是非常豐富的,除了談詩,艾青也談到了該怎樣寫詩:“我所要求的再簡單不過了:好的原稿紙;揉皺過的原稿紙對于我是最不利的。我愛在白的感覺上,編織由于富有形象的句子組成的詩的花圈。一只普通的鋼筆(我從來沒有用過派克鋼筆),但我最討厭鋼筆漏水,鋼筆一漏水了,詩的情緒就像墨水一樣凝聚在紙面上了。墨筆也是我喜歡用的,但用墨筆的時候,情緒的抒發沒有用鋼筆的時候舒爽。我常在清晨寫詩,常在黎明的時候寫詩?!盵3]這樣,艾青將自己的生活習慣和寫作聯系起來,表達了自己的一種寫作習慣。是對個人寫作經驗的總結,盡管他是艾青個人的,但對人們依然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艾青正是憑著自己對生活。對寫作的感悟而凝結起來的語言文字,成就了詩論。除此之外,因為艾青所處的時代不一樣,經過了“五四新文化”運動,白話文逐漸替代了文言文的應用。由于艾青的詩論是由白話文寫成的,所以,和古代文言詩話有顯著的區別。白話文比起文言文來說,更加注重語言的邏輯思維,通過大量連接詞的運用,白話文的邏輯性比原來沒有或很少連接詞的文言文的邏輯性加強了許多。較之以前的文言文,白話文具有通俗易懂的特點,但也正是因為通俗易懂,才失去了往日語言文字中那種言意雋永的特點,包容性也要更弱一些。但所要表達的內容相對來說要更清楚明了,邏輯層次更分明。體系性更強一些,比如艾青的詩論里面涉及到詩論、詩人論、詩的散文美、詩與宣傳、詩與時代等內容,具有相對完善的詩學體系。因此,現代詩論特別是艾青的感悟式的詩論,相比古代的詩話有更強的邏輯性。具有明顯的現代品格。
注 釋
[1]袁枚.隨園詩話[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122.
[2]艾青.詩論修訂版[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4.
[關鍵詞] 韓國;影視劇;形象設計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形象的認知也越來越強烈,形成一個全新的領域即形象設計。在當前的形象設計領域,韓式形象設計以其獨特的魅力贏得了眾多青睞,每當韓國現代愛情影視劇播出后,劇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設計必能在短期內形成一股強勁的流行風暴。
一、韓國現代愛情影視劇中女主人公的化妝技巧
韓國現代愛情影視劇中,女主人公的化妝技巧較為突出,無論是年輕可愛的女孩兒,還是媽媽級的優雅女性,沒有不漂亮的。在韓劇中,幾乎只有兩種女人,可愛或優雅,女主角都是花很多心思追求看起來像沒化妝般完美的結果。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韓國現代愛情影視劇中女主人公在化妝方面有以下幾個共同的特點。
在粉底的使用上相當考究,俗話說:“巴黎的香水韓國的粉”。通過粉底的使用既可以遮蓋整體的瑕疵,起底妝的作用,同時在T區和眼睛區的分色使用也比較普遍,實現了中庭突出、眼睛明亮的效果;而沿著發際線、下顎打在外輪廓顯得臉型看起來更長,手掌大的小臉也成為韓國現代愛情劇中女主人公造型中最常見的臉型。
在眼線的使用上,更加強調前眼角,這也是韓劇中眼妝最大的秘密,大多將黑色眼線畫在眼角三分之一處,突出前眼角的尖,崔智友在多部現代愛情劇中就多采取注重形象設計技巧,使眼睛看起來更性感迷人。
在眉裝上,多采用眉粉,強調眉形的自然性,保持自身原有的流暢自然略粗的眉形,多用淺色眉粉作以修飾,以達到自然效果。
然而更多的女主角畫的都是裸妝。粉底都很輕薄,而且眼妝就畫一條很細的緊貼睫毛的眼線,看上去很自然。有些也打一點眼影,也是很自然的眼影色,比如肉棕色、淡粉色眼影。
二、韓國現代愛情影視劇中男主人公的形象設計特點
韓國現代愛情電視劇常會是完美男人的天下,每一部電視劇,都能看到醉人的笑容、聽到體貼的話語。SBS《我的甜蜜都市》中的李善鈞、池賢宇,MBC《每當夜晚來臨》中的李東健、KBS2《太陽的女人》中的韓載碩、剛落幕不久的MBC《甜蜜的人生》中的李東旭,是熒屏完美男星代表。
《甜蜜的人生》被冠上了“超前精品電視劇”的華麗稱謂,李東旭通過此劇成功地擺脫了一直以來的明朗單純形象,飾演了悲觀消極、善于自嘲的李俊洙。劇中李東旭凹陷如西方人的眼睛、仿佛生命力極強的胡子、滿是憂傷的眼神,都刺激著女性觀眾的母性本能。雖然是一個有自虐和憂郁癥傾向的人物,但在李東旭的演繹下,這個拋棄愛人、主動選擇死亡的悲劇人物充滿了男性魅力和令人憐愛的色彩。劇中俊洙的服裝總的特點是自由奔放,暗色的襯衫和褲子與白色搭配,帶著十足的波希米亞風。特別是最近流行的Bon、T.I for man等品牌男裝與李東旭的氣質十分相稱,從而使拒絕平凡的俊洙的悲劇形象更加栩栩如生。
《每當夜晚來臨》中的李東健。劇中李東健飾演韓國最了不起的古董鑒別專家,除了無人能及的學術造詣外,他還帥到不可一世,人氣超高,常常會有一大堆花癡女孩前簇后擁。他的帥氣令那么多女他,而他的心胸也博大得可以和所有愛她的女人逢場作戲,這樣的他穿衣風格選擇了自由與休閑的自然搭配。色彩自然面料考究的西裝套裝,搭配不同的褲子,別說女性,連男生也對這種打扮心馳神往。劇中李東健擺脫過去真摯而紳士的形象,以輕松幽默的新形象示人,看起來更加親切。他的西裝基本為復古風格,光亮的皮鞋、米黃色或灰色套裝、華麗的花紋領帶,給人如同回到上世紀60年代的錯覺。
《太陽的女人》中韓載碩的身份是在美國著名學府深造過的留洋學子、冷靜而優秀的M&A專家、韓國內知名主播的戀人。劇中的韓載碩是一個典型的具有經濟實力的單身男子,雖30多歲,但對時裝的感覺并不遜于20來歲的年輕人,加上歲月賦予的親和力,堪稱最完美男人。他著裝的特點是,一身傳統的正裝,絲巾代替了領帶,典雅的顏色和面料襯托得人很干練、令人信賴。有時白色襯衫搭配馬夾,既華麗又時尚。
李善鈞在SBS《我的甜蜜都市》中飾演的是綠色農業企業CEO。仿佛可以融掉南極寒冰的溫柔、甜蜜的嗓音、暖洋洋的笑容,使得他渾身上下散發著親和的魅力。過去每部劇都是以正裝亮相的李善鈞,在《我的甜蜜都市》中為配合職業特點,著裝略微傾向休閑風格。劇中的他仿佛在自然界的陽光雨露滋養下產出的無公害水果,休閑襯衫解開三兩顆扣子,袖子隨意卷起,劇中恩秀(崔江姬)的心不經意間被他吸引。
《我的甜蜜都市》里另一個完美男子池賢宇,美式休閑風格的著裝很好地襯托出可愛的弟弟型大男孩。池賢宇猶如模特般細長的身材,衣服無論怎么穿著都顯得帥,但仔細觀察,可以發現他在劇中的著裝都經過深思熟慮??此齐S意的T恤,其實絕非隨隨便便穿著的,例如他帶著照片圖案的T恤就是很時尚的一款,搭配上筆直的褲子,使人顯得挺拔,又帶著個性十足的新自然風格。
三、韓國現代愛情影視劇中的經典形象設計
韓劇在美容化妝和服裝搭配方面確實都有自己的獨門技巧,很值得我們去學習。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四位韓劇女星的搭配風格:《我的女孩》女主角周幼琳、《宮》女主角申彩京、《狐貍啊!你干啥呢》女主角Miss高、《浪漫滿屋》的女主角韓智恩。
《狐貍啊!你干啥呢》中的Miss高,她的性格:高炳熙的可愛之處在于她的“悶騷”。33歲的她只擁有一段失敗的單戀,卻完全憑想像來為成人雜志撰稿,“悶騷”精神讓人折服。結果,一不小心吃了“嫩草”的Miss高,為了愛情只得犧牲形象,扮成甜蜜小女人。她的風格:Miss高骨子里是個風情萬種的女人,但現實中她卻只選擇灰、藍、白的服飾,永遠是長過膝蓋的疊穿法?;瘖y很淡,卻散發著濃濃的女人味道。
《浪漫滿屋》中的韓智恩,她的風格:韓智恩將韓國女孩的夏裝搭配展示了個夠,鮮艷清新、如花朵般的色彩,舒服的質地以及混搭的穿法是她最鐘愛的風格。鄰家女孩般的清新妝容和百變發型同樣被觀眾所追捧。
《我的女孩》中的周幼琳,她的性格:自小顛沛流離的周幼琳擁有騙死人不償命的大眼睛和甜美笑容,撒個小謊根本不打草稿,演技也是超一流!直到她遇到喜歡的人,終于卸下偽裝,變成了不會說謊的小女人。她的風格:周幼琳在劇中大玩色彩調和游戲,“紅配綠”也能和諧穿上身。發型同樣有創意,小海龜和小螃蟹都跑到頭上,襯托得一雙大眼睛更加靈動有神。
《宮》中的申彩京,她的性格:太子妃就應該是儀態萬方的高中女生申彩京,性格活潑,甚至有點“無厘頭”,卻稀里糊涂地變成了太子妃,由此而生的笑話接踵而來。她憑借自己的樂觀和可愛克服了一個個困難,最終,連酷酷的太子信一并拿下。她的風格:進宮前“運動褲配校服裙”的搭配就不必學了,她進宮后最常穿的是改良式韓服。要說妝容,其實她的青春無敵和平易近人,就是最好的化妝術!
四、韓國現代愛情影視劇中的經典搭配
《浪漫滿屋》是一部比較公認的以服裝造型取勝的片子,宋惠喬變得非常的迷人和可愛,在服裝方面,采取自然簡潔的樣式,服裝:T恤,簡單樣式,領口一定要大,短裙,高跟鞋。發型:卷發,直發,小辮子一齊上。
《巴厘島的故事》中的河智苑。服裝:毛衣加素色外套、工裝褲、圍巾、鴨舌帽、普通鄰家女孩打扮,配合河智苑倔強的表情和嬌好的身材。發型:中長直發,歪在一側的馬尾。
《巴黎戀人》中的金貞恩,由金貞恩扮演的女主人公江泰英是個缺點一大把的人物,沒有漂亮的外形、沒有體面的工作,只能每天盼望嫁個有錢人。女主角無數套亮麗的晚裝和可愛的休閑服也在韓國引發了“戀人服飾模仿潮”。服裝:短外套,卡通T恤,休閑長褲,可以變化的青春可愛的打扮。發型:可愛型的中長卷發。
《對不起我愛你》中的林秀晶,一段凄苦的愛情故事。服裝:休閑格子襯衣,外套等套穿,或者大大的彩色毛衣,短裙,最重要的是雪地靴,這可是流行的焦點。發型:自然的短卷發,染成棕色。
《加油!金順》中的韓惠珍。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人情越來越淡漠。人活著就是受累,尤其是對一個寡婦來講。堅強的金順歷經磨難終于得到幸福的生活。服裝:柔和色系,風格保守,看起來很賢妻良母的開衫、外套等。
五、韓國現代愛情影視劇中的飾品選擇
女主角宥熙,美麗、理直氣壯、完美得令人畏懼的廣告公司代表,用一句話形容她為“新時代最強的魔女”!雖然對待愛情有著2%的不足,但無法掩蓋住她絕對實力派女強人的風范。選飾關鍵:耳環長度超過5cm,體積感強,環狀或鏈狀造型項鏈或耳環。耳環與項鏈的呼應可以減弱大件首飾混搭產生的紛亂感。比如,耳環與長項鏈都有大圈做裝飾或是項鏈與耳環均有呈旋擰狀的金屬環扣。
女主角有彬,個性開朗爽直,不矯揉、不造作,非常隨和,而且非常熱愛旅游。劇中她最常見的造型便是“短褲背心+兩條可愛麻花辮兒+一頂彩色棒球帽+圓圈耳環”,活脫脫一個運動女孩的裝扮,偶爾也會選擇小禮服配長線耳飾扮甜美可愛范兒。選飾關鍵:圓圈大耳環最動感,環形耳飾給人帶來的運動感是其他形狀所無法代替的,圓環的直徑要在3cm以上方能體現出運動感,這類大圈耳環對臉形的限制也很小。
女主角智恩,毫無心計、憨厚無比;雖然被命運左右,卻堅定勇敢,經常把人逗得捧腹大笑;她很少選擇特別秀氣的飾品,這些“粗線條”首飾與她搭配才更和諧。簡約大吊墜最襯樸實裝扮,自然純樸是這類女孩的一貫風格,靈感來自大自然的裝飾造型,如蝴蝶、蜻蜓,甚至是樹葉等與她們都很相襯,搭配純棉質地的服裝清新質樸。
六、結 語
在韓國現代愛情影視劇中,形象設計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韓國形象設計重視細節、手法細膩、重視混搭的特點突出,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參考文獻]
[1] 吳帆.形象創意設計[J].創意藝術,2009(08).
[2] 王美嬌.影視化妝[J].影視研究,2009(08).
[3] 王莉.韓劇形象創意思考[J].影視研究,2009(15).
關鍵詞:中學語文;詩歌;教學方法
現代詩歌是現代文壇上的一朵奇葩,她形式自由、韻律靈活、自然清新,是一種抒寫自我內心獨特感受的感染力極強的藝術形式。對于正處于世界觀形成時期的中學生來說,現代詩歌能對他們的情感世界和心理氣質起到一定的潛移默化的作用。然而,許多學生并沒有真正了解現代詩歌,認為她太難懂,除了死記硬背,沒有更好的學習方法,現代詩歌對他們而言是一門陌生的藝術,他們不喜歡學,也不愿意學。面對這種現狀,我們應該好好思考一下隱藏在這種現狀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也該好好探討一下“如何教”的問題,從而讓學生充分體會現代詩歌的藝術魅力和價值,愛上現代詩歌。
一、反復吟誦、配樂朗讀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爆F代詩歌也是如此。由于現代詩歌簡潔、抽象,往往讓學生覺得不好懂。初次讀時我們只能大概了解其表面意思,甚至是不知所云,只有一遍又一遍地吟誦才能對她進行深入理解。如舒婷的《致橡樹》,讀第一遍時只能很淺地讀出這是一首描繪愛情的詩,再讀時則會讀出“凌霄花”、“鳥兒”、“泉源”、“險峰”等等這些意象所代表的含義,進而讀出這首詩的中心意象――“橡樹”和“木棉”,到最后我們知道,詩人要表達的是同甘共苦、冷暖相依的偉大愛情,愛情是需要以人格平等、個性獨立、互相尊重、情投意合為基礎的,而不是抱有別的目的,或者一廂情愿。在一遍一遍的朗讀中,我們對這首帶有清新靈氣和微妙暗示的愛清詩有了一步又一步深入的認識,每一次吟誦都會讀出不一樣的感受,都會再一次加深對她的理解。
詩歌具有音樂性,每首詩歌都有自己的旋律,適當的音樂有助于學生融入詩歌氛圍,如同身臨其境。用音樂來詮釋詩歌之美,關鍵在于感受音樂的旋律,為詩制造氛圍,創設意境。我們可以為每首詩配上合適的背景音樂,讓學生配樂朗讀,感受詩的音樂之美。
二、拓寬眼界、擴展講解
講解詩歌,不是僅講詩歌本身,而是連跟這首詩歌相關的知識也要講解,拓寬學生的眼界,具體包括詩人簡歷、寫作背景、詩歌常識等。在教學中,教師不能機械地就詩論詩,而是應當通過知識性的擴展講解使學生達到擴展閱讀的目的,這樣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培養了學生查閱資料的習慣。詩歌是詩人對現實世界和內心情感的刻畫,講解詩歌的時代背景和詩人的生活經歷有助于學生了解詩人作詩的出發點,進而掌握詩人的感情。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詩人1920年10月到1922年8月在劍橋大學學習,這是他一生的轉折點,他對康橋滿懷深情。1928年秋,徐志摩故地重游,詩性勃發,將自己的生活體驗化作縷縷情絲,融會在康橋幽美的景色里。我們只有了解了這個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這首優美的詩。
三、展開想象與聯想
詩歌能在短短的幾行之中表達出幾種層面的意思,如果單從字面上去理解就讀不出韻味來,所以,我們一定要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帶領他們自由聯想。意象是一個古老的美學概念,也是鑒賞詩歌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審美單元,把握了意象也就抓住了詩歌的意境、風格及作者蘊含其中的思想感情的關鍵。在食指的《相信未來》中,“爐臺”代表了“憧憬和希望”,“蜘蛛網”代表了“黑暗的社會和現實”,“灰燼”、“余煙”代表了“破滅的希望和理想”……學生如果不明白這些意象,就會給這首詩的解讀造成阻礙;相反,如果了解了這些意象,學生的想象空間一定更大,便能更好地讀懂這首詩了。
四、注重引導,鍛煉學生自主鑒賞能力
在講解詩歌的時候,很多學生能夠跟著你的思路走,把整首詩學下來,可是,一考試許多人就蒙了,不知從何賞析,學生缺乏自主鑒賞能力也是中學語文現代詩歌教學中的一大問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作為老師,一定要以學生為中心,在課堂上要注重引導學生,教給學生一些鑒賞詩歌的方法,而不能只是一味地講,要充當一個“引導者”的角色,適當地“偷懶”,學生才是課堂上真正的主體。老師要多提問問題,多引導學生思考,鼓勵同學們各抒己見,只有讓他們思考了、說出來了,他們才會牢記所學的詩歌。讓學生慢慢學會并掌握鑒賞詩歌的技能,這才是真正對學生有所幫助,也會讓他們學有所成。
五、嘗試寫作
今天的現代詩教學呈現理性化、知識化的現狀特點。所謂理性化就是排除詩歌中的情感,一味用理性的方法肢解詩句;知識化就是為了應試,不惜讓學生死記可能會考的題目。怎樣來改變這一現狀呢?
一、教師要具備詩化的力量
1. 教師要有豐富的現代詩知識儲備
作為教師,首先要理解現代詩是中外文化交匯的大潮中產生并發展的,它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借鑒了西方詩歌的營養,出現了精彩紛呈的流派。只有熟知了作家流派、作品風格以及他們的代表作品,我們的課堂才會有“源頭活水”。
2. 教師要有整體駕馭教材的能力
新教材在編排的過程中打破了體裁的界限,按照選文的內容,進行劃分,在每一單元中安排了一課現代詩;從新教材所選現代詩內容來看,基本具有時代特點和現代意識,從思想內容上看,大致分人生哲理、自然、科學知識,親情和生活情感五類,這些內容切合中學生的實際,有利于中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人格。教師只有整體駕馭教材,充分把握教材,才能有大語文觀的教學理念。
3. 教師要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易中天品“三國”,詼諧幽默,神采飛揚;劉心武論“紅樓”,妙語連珠,通俗易懂。當然,這些都是名家大家,我們暫不可能有這樣高深的造詣,但作為一名教現代詩的教師,至少也應該有點“現代”,來點“浪漫”,多點“抒情”,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有自己的風格、有自己的創意、有自己的發現,才能吸引學生。
二、教學要創設詩意的課堂
1. 課堂要重情感領悟,輕理性分析
魯迅曾說過:“冷冰冰的哲學家不懂詩歌?!痹姼栊枰形颍恍枰欠N條分縷析的思維解剖。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思考、想象,欣賞其優美靈動的語言;把握其深厚的思想感情;感受其深刻的思想內涵;而不能單從字面上進行機械的理解,把一首首情文并茂的現代詩分析成索然無味的文字積木。
2. 課堂要重審美陶冶,輕理論說教
詩是用最少的字句、最簡煉的結構表達思想感情,所以,教師不能以說教為主,再加上一兩遍朗讀,幾個象征性的提問,便構成了詩歌教學的全部方法,接著教師又主要分析語言、概括作品的主題思想,把已經準備好的結論全部強加給學生,這種以教師為主導的分析,剝奪了學生體驗詩歌的自由,先入為主的見解束縛了學生自己的聯想和想象。
3. 課堂要重獨特體驗,輕單一結論
詩歌教學應從詩歌本身的特性出發,在閱讀中把握詩的韻味和意趣,使學生達到“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地步,也就是“作者未必然,讀者何必不然”的境界。所以,要多啟發學生聯系自身實際,觀照生活,去體驗獨特的東西,挖掘其閃光的地方。
三、教學要達到詩教的目的
1. 塑造美好心靈,豐富精神世界
詩歌在創造學生美好心靈、豐富精神世界時,有著其他文學作品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如冰心的《荷葉母親》,則深情地喊出了――“母親??!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這首散文詩讓我們感受到了母子情深,感受到了母子之愛,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會聯想到自己的母親,從而激發自己對母愛的一種更新的、更深厚的認知和感受。
2. 陶冶高尚情操,升華完美人格
教師在課堂上要以情動人,喚取學生的情感共鳴、心靈升華,要引導他們從詩歌中的獲得納入到自己的情感體驗之中。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這首詩取材于我國古代有關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卻不拘泥于傳說,大膽想象。作者寫他們在淺淺的天河中,騎著牛兒自由自在地來往,一對恩愛夫妻于耕織之余,手提燈籠,悠閑地在美麗的街市上閑逛,多么自由、多么舒暢!這里我們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愛情傳說,進而探究出詩人對理想世界的憧憬與執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關鍵詞:卞之琳;詩歌特點;哲思
中圖分類號:G64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0-0373-02
論及現代詩派,在30年代現代派詩人群中,卞之琳算不得是最為耀眼的明星,但卻是非常有個性且富有韌性的一位,他對于新詩有著自己的見解和追求。尤其是1930至1937年間的詩歌創作,如《三秋草》、《魚目集》、《裝飾集》等中的諸多詩作,彰顯出明顯的個性特色。
1.小處落筆
在詩的題材和主題方面,卞之琳一貫執著于主張寫個人的身邊瑣事,格局氣魄均小,連詩人自己都笑稱為"雕蟲小技"。 卞之琳曾說:"由于方向不明,小處敏感,大處茫然,面對歷史事件、時代風云,我總不知要表達或如何表達自己的悲喜反應。"[1] 他把這稱作是自己的"自知之明",還因此把他幾十年創作的詩選集取名為《雕蟲紀歷》。在其筆下,"和尚""更夫""算命瞎子"小蠓蟲""蝸牛""螞蟻"等皆可入詩。《投》展現了一個極其常見的場景:一個邊走邊唱的小孩,間或向山谷投擲一塊小石頭。《一個和尚》說故事般描述了一個和尚百無聊賴的一天。另外,《圓寶盒》、《魚化石》、《無題》等詩作都是典型的寫私人瑣事。能從繁瑣日常、雞毛蒜皮中發現詩情,重建日常生活的尊嚴,不得不說卞之琳獨具慧眼。日常生活是人們的家,是一切藝術的最終歸宿,很多人只關注與自己距離遙遠的大事和所謂有意義的話題,這從本體論上已經遠離了自己的家,卞之琳偏要彰顯樸素的力量,他不拘題材,為現實生活找回尊嚴,他清醒地用自己的創作實踐,告訴讀者,不要只關心遠方。
卞之琳詩中的題材和主題帶有更多的私人性和偶然性。當然這些作品畢竟沒有對那些更具普遍意義的、重大的時代課題作出正面的、應有的回答,甚至沒有表現出應有的關心,擔當起作為一個國民應盡的責任。從這個角度上講,卞之琳的詩作更像是詩人的詩而不是戰士的詩。當中國大地涌動著革命潮流的時候,刻意回避時代巨瀾,其局限性是不言而喻的,詩人的美學追求與時代對于詩的要求確乎保持了相當的距離。然而正是這種距離又使它們獲得了某種純詩的價值,那是戰鼓喧囂,熱血噴涌中一方寧靜的土壤,在這方土壤中,人們可以反觀自己的內心。而從另一方面講,這又客觀反映了部分知識分子時代激流中矛盾糾結的情懷。
2.淡然詩韻
優秀的詩人,必扎根于現實的土壤,遵從自己真實的生活感受和體驗,惟其如此,詩歌才能有真實感和可信度,否則詩歌只會淪為語詞的堆積,即使辭藻華美,也無非空中樓閣罷了。卞之琳能在詩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恰在于他將真情實感注入詩作之中。但他同時又是獨特的,既無郭沫若的奔放,也無戴望舒的幽怨,他在詩壇是個冷靜的智者。讀卞之琳的詩,總是會感覺到一股冷靜深沉,朦朧凝練的詩風。他的詩,總是很小心的拉開詩與讀者的距離,讓讀者超脫其外,隔著一段距離在審視、體味其詩中傳達出來的情緒。
2.1含蓄節制美。尼采在其作品《曙光》中說 "一切激動的、吵鬧的、不連貫的神經質行為都與偉大的激情毫無共同之處;偉大的激情在人心深處靜靜地燃燒,吸收了人身上的全部光和熱,使他外表看上去平靜而冷漠。"[2]這段話恰恰可以用來概括卞之琳詩歌創作的含蓄節制美. 誠如卞之琳自己所言:"人非木石,寫詩的更不妨說是'感情動物'。我寫詩,而且一直是寫的抒情詩,也總在不能自已的時候,卻總傾向于克制,仿佛故意要做'冷血動物'"。又說: "我始終只寫了一些抒情短詩。但是我總怕出頭露面,安于在人群里默默無聞,更怕公開我的私人感情。""詩是詩,人是人,我寫詩總想不為人知。"[3]
即便是愛情詩,卞之琳的情感也多隱晦、含蓄。綜觀卞之琳的整個創作過程, 愛情詩并不多。在其詩作中, 只有《無題》 五首是他自己認可的真正的愛情詩?!稛o題一》,吐露心曲欲語還休,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詩人欲對心上人傾吐愛意卻又不敢說出口的微妙心理。" 南村外一夜開齊了杏花", 表現了心上人歸來時難以言表的歡欣愉悅之情。這種強烈美好的感情,作者沒有直接抒發宣泄表達, 而是借杏花一夜開齊這樣一個熱烈綻放的場景來渲染。極具古典意味的矜持含蓄。這集中體現了卞之琳的一種創作觀: 他一向怕寫自己的私生活,面對重大的歷史事件不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激情, 私生活中越是觸及內心的痛癢處, 他越是不想寫詩來抒發。
2.2韻律和諧美。卞之琳詩歌主張最重要且始終堅持的一點,就是主張新詩要有新的格律形式。這可以說是對聞一多新格律體詩歌主張的一種繼承。但在新詩格律的具體內涵上,卞之琳的觀點與聞一多又有所不同。聞一多對新詩格律的要求是視覺與聽覺效果并重,卞之琳則特別看重口語基礎上的"頓"的處理。
在《雕蟲紀歷?自序》中,卞之琳總結他自己的看法:"用漢語白話寫詩,基本格律因素,像我國舊體詩或民歌一樣,和多數外國語格律詩類似,主要不在于腳韻的安排而在于這個'頓',或稱'音組'的處理。"他還舉例分析,說有的詩字句很整齊,但"頓"處理得不好,仍然很別扭。這似乎也證明了"頓"在新詩格律中的重要性。其實,聞一多、孫大雨、何其芳等都對"頓"或音步有過充分的重視,但把音步或"頓"的作用提到如此之高的還只有卞之琳一人。
2.3意蘊深刻美。卞之琳向來被認為是中國新詩壇"主智"詩人的杰出代表。作為從后期新月派過渡而來的詩人,他從西方象征主義引入新的詩藝, 同時吸取了里爾克、葉芝、艾略特、 等世界詩歌巨子的精華, 再吸取中國傳統詩歌精華和佛道兩家的玄理, 使詩歌具有蘊藉深厚的知性美, 從而開啟了現代派詩歌新的表現領域, 成就了自己獨辟蹊徑的親切、智慧、富有哲理的詩風。他的作品被認為是現代詩派前期和后期的分界點。
在中國現代詩歌史上,卞之琳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他的詩也許難有廣泛的讀者,但你不得不承認它們是藝術的巧構。讀他的詩,特別是早期的詩,我們恰如在星光下置身在散布著碑、石、占城堡的荒漠,有些冷清,有些朦朧,甚至會覺得有些平淡,有些枯澀,但只要我們稍加品味,就會感到其中包含著的許許多多值得我們沉思、給我們以啟迪的東西。
參考文獻:
[1]孫玉石. 中國現代主義詩潮史論[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2]王文彬. 卞之琳的貢獻[J].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3,( 3) : 139-153.
一、在現代詩歌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觀
當前社會,一切向“錢”看的意識沖擊著一些人的靈魂,也影響著我們的學生,社會上的、國外的一些消極與腐朽的東西也直接影響著許多學生對理想的向往和憧憬,致使許多學生存在著不講學習講實惠、不看目標看眼前的狀況,他們缺乏遠大理想,不努力學習,甚至思想消極,行為墮落。因此,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尤為重要。一代偉人的詩歌《沁園春·長沙》,表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以天下為己任的寬廣胸襟和蔑視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斗志。作為新生的第一課,在對學生進行革命理想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上,教材的情感教育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教師在帶領學生鑒賞完詩歌后,可以專門抽出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面對的偉大抱負,你有何感觸”?通過學生傾述感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觀。學生們可以暢所欲言,但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無論什么樣的理想,都要從現在做起,好好學習技能,為以后走上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再如,詩人食指的《相信未來》,教師要用作者無時不在渴望和憧憬著光明的未來以及為理想和光明而奮斗的精神教育學生:不管人生多么艱辛,命運多么坎坷,都要對未來充滿信心,為了理想而奮斗。這樣,學生就在詩歌的學習中潛移默化地樹立了正確的人生理想。
二、在現代詩歌教學中培養學生正確的愛情觀
處于青春期的中職生,早戀現象已經越來越公開化、普遍化,但他們心理并未完全成熟,有些問題不能很好地處理,由此引發出一系列校園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學生們的健康成長。甚至有些學生,特別是一些漂亮的女生,向往金錢和權力,小小年紀居然有傍大款的想法,心甘情愿地做別人的附庸。愛情觀作為學生人生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正確的引導教育不可或缺。作為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致橡樹》這首愛情詩教育學生。在詩中,詩人用“絕不做攀援的凌霄花”斷然否定了貪圖榮華富貴,炫耀自己的攀附愛情觀;用“絕不學癡情的鳥兒”堅決否定了單方癡戀,一廂情愿的愛情觀;詩人也用“也不止”、“都還不夠”拒絕了一味奉獻的愛情觀。那么,詩人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愛情觀呢?通過這首詩,學生對“愛情”有了一個較全面的認識:愛情既是美好的,又是自立的,更是需要負責任的。教學后,讓學生就現今流行的一句話“寧愿坐在寶馬車里哭,不愿坐在自行車上笑”進行討論。討論是激烈的,但學生,尤其是女生們,感觸較深。經過教師的啟發,有相當一部分同學能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從而走上自強、自立的人生之路。
三、在現代詩歌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
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可以使學生陶冶情操,提高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提高學生全面素質。作為語文教師,應該把學生引入美的殿堂,讓他們觀察美、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形成健康高尚的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而詩歌充滿了詩情畫意,是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的重要平臺。《再別康橋》是新月派詩人徐志摩的傳世之作,有極高美學價值。全詩猶如一首輕柔優美的小夜曲,以美的語言、美的旋律、美的物象表達了詩人對康橋的無限眷戀和那似輕煙如微波般的離情別緒。
1、《讓星星把我們照亮》是詩人汪國真創作的現代詩歌。本詩主要寫的是詩人深陷愛情的痛苦之情。
2、原文:讓我說什么,讓我怎么說,當我愛上了別人,你卻宣布愛上了我,該對你熱情,還是對你冷漠,我都不能。對于你,我只能是一顆,無言的星,在深邃的天庭,靜靜地閃爍,閃爍,卻不是為了誘惑,只為了讓那皎潔的光,照亮你,也照亮我,照亮一道純凈的小溪。照亮一條清澈的小河。
(來源:文章屋網 )
現代詩是現代人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現代情緒,現代詩的特點有三:形式自由、內涵開放、意象豐富。初學寫詩,掌握詩歌寫作的各種方法和技巧是必不可少的,在內容上:美麗的想象,平凡中看到不平凡:思想上:要寫出動人的情意:格式上:要分行,可以依句分行,也可以依內容分行。然而,要真正把詩歌寫好,仍需通過大量的閱讀和在日常生活中留意新鮮事物,不斷積累經驗尋找靈感,方能寫出至情至美的詩歌來。
一、寫詩要選擇美的物象
要讓平凡的事物發出美的光彩,就要通過合理的想象。想象是美的源泉,也是詩意的倉庫。常言說一個好的想象,它本身就是一首詩,如“張開你的大嘴巴,為人民服務”(何舟《剪刀》)。可見只有發揮想象才能創造出鮮明的形象,詩歌的生命力是想象賦予的,沒有想象,寫小來的詩歌是干澀的,想象還能使一件細小的事物顯示出驚人的魅力,如“墻角的花,你孤芳自賞時,天地便小了”(冰心《繁星》)。花兒長在墻角本來就平凡,且容易被人們忽視,倘若只欣賞自己的美貌,它便變得更加渺小了。詩人在這里通過想象,以花喻人,從一個平凡的事物中得出了不平凡的道理。沒有想象,是寫不出這樣富有啟發性的詩句的。張詩筠《迎春花》:“細細的枝條,/像一根根電線;/小小的黃花,/像一盞盞發亮的電燈;/大地,像一個/春天的發電廠。”這樣美妙的詩句,是因為看到了春天里綠色的枝條和黃色的花兒后心里產生對大地之春的喜愛之情,然后運用合理的想象,通過恰到好處的比喻(將“枝條”“黃花”“大地”分別比喻成“電線”“電燈”“發電廠”),把春天美好、生機勃勃的景象給展現出來了。
二、寫詩要體現內心真情
因為只有真、善的東西它才可能是美的,我們要從生活中找到能感動自己的真善之物,然后再以詩的語言、詩的形式去抒寫它。這樣才能讓人產心靈的共鳴,電使詩變得有意義。如不聰的《螢火蟲》,詩人在詩的最后情感飽滿地寫到“可盡管是一只小小的昆蟲/也要讓黑夜多一點亮光”――這是對奉獻者發出的深情的謳歌,這樣的詩句是需要內心有真實的情感體驗才能抒發出來的。
寫作現代詩歌要熱愛、熟悉生活,要培養對日常生活細節、生活現象的敏銳感受:詩歌運用通感的手法,可以超越一般的語法規律,它具有跳躍性、顯著性和超常性的特點。
詩歌語言要精煉、形象,詩歌要善用名詞、動詞,要用形象的語句表達思想情感。
三、寫詩要講究錘字煉句
掌握了一些技巧之后進行創作,我們還得有“錘字煉句”的功夫,這一點對我們初學者顯得尤為重要。會用修辭是前提。常用的修辭種類有:擬人、比喻、排比、設問、反復、頂針、對偶、夸張、象征等。
每一種表現手法都有其獨到之處。比喻、擬人的運用可以生動、形象地表現詩歌內容:夸張、象征、通感等手法的運用可以給詩歌注入新鮮的血液,使詩歌富有想象力和親和力,而不會讓人感覺晦澀難懂,能使讀者真正讀懂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象征手法則是用具體事物來表現某種特殊意義,這是詩歌中最常用的修辭格之一。比如,冰心的《紙船》中的紙船象征了對母親的思念,馮至的《我是一條小河》中的“小河”象征了對愛情的追求,王家新的《在山的那邊》中用“?!焙汀吧健眮硐笳骼硐肱c追求理想所遇到的困難和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