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殘聯評殘工作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以下是2009年度我社區殘協所做的幾項具體工作。
(2)為5名社區貧困殘疾人辦理了醫保申請。
(3)1月6日,“春節”前夕,市殘聯走訪了我社區的貧困殘疾人黃文發;為他送去了新年的祝福及助殘金。
(4)3月10日,我社區邀請馮麗等3名殘疾人參加了由市殘聯和市就業局共同開辦的“磐石市殘疾人聯合會、就業局一傳十代百暨創辦你的企業”殘疾人創業培訓班。在這次培訓班中參加的學員都學到了不少的知識,為他們今后的自主創業提供了必要的知識。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部署,以對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為統領,按照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安排,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省負總責、市縣鄉抓落實的工作機制,把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作為當前的一項重要任務,圍繞“兩不愁三保障”、飲水安全和收入等方面,跟蹤變化情況、著力促增收、強兜底、救急難,做到及時發現、分類幫扶、動態清零,防止出現規模性返貧,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確保鄉村振興戰略落實落地。
二、基本原則
堅持事前預防與事后幫扶相結合。提前發現并將符合條件的農戶納入監測范圍,協同做好低保、特困供養等農村低收入人口的監測,及時制定計劃,采取有效幫扶,防止返貧致貧發生。
堅持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強化政府責任,引導市場、社會協同發力,共同做好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有效形成防止返貧的合力。
堅持開發式幫扶與保障性措施相結合。因人因戶,分類施策。對有勞動能力的監測對象,采取產業、就業等開發式幫扶,通過勞動增收致富,對無勞動能力的監測對象,進一步強化綜合性社會保障措施。
堅持日常監測與定期動態調整相結合。日常開展動態監測預警,實時更新監測臺賬信息,做到發現及時、響應迅速,幫扶到位。定期組織監測對象動態調整和數據共享,提升監測準確性,確保有針對性的幫扶,實現“動態清零”。
三、監測方法
(一)監測對象和范圍。一是建檔立卡已脫貧戶;二是已消除風險的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三是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戶;四是農村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農村低收入人口;五是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2020年底國家扶貧標準1.5倍左右的農戶。由市級分析研判是否存在返貧(致貧)風險,存在風險的認定為監測對象,開展有針對性的幫扶。
(責任單位:各鎮,民政局等按職責分工落實,下同)
(二)監測內容。持續跟蹤收入支出情況,監測是否收入大幅縮減或剛性支出較大;“兩不愁三保障”、飲水安全是否存在隱患;因罹患重病、受自然災害、出現意外事故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困難等。
(責任單位:各鎮,教育局、住建局、衛健局、醫保局、水利局、民政局、應急局等)
(三)監測程序。以市為單位組織開展,通過農戶申報、鄉村干部走訪排查、相關行業部門篩查預警、數據比對等途徑,由市鄉村振興主管部門確定監測對象,錄入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定期進行風險消除評估,實行動態管理。
1.農戶申報。農戶申報材料經村“兩委”、駐村干部等核實,由鄉鎮確認后報市級鄉村振興主管部門核定,每半個月報送一次。
2.鄉村干部走訪排查。鄉村干部、駐村干部開展日常入戶走訪排查,實時跟蹤農戶收入支出、“兩不愁三保障”、飲水安全存在隱患和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出現生活困難情況,定期開展回訪核查,每半個月報送一次預警人員名單,由市鄉村振興主管部門核定。
3.行業部門篩查預警。市教育、住建、衛健、醫保、水利、民政、農業農村、應急管理、殘聯等部門組織系統工作人員,通過入戶或其他手段進行篩查,及時報送存在返貧致貧風險農戶的預警信息,由市鄉村振興主管部門確認匯總,定期開展數據共享和對接。行業部門每2個月至少與鄉村振興主管部門進行一次數據交換。
4.監測對象認定及管理。村“兩委”、鄉鎮和行業部門上報的預警人員名單,經市鄉村振興主管部門核實確認為監測對象后,及時反饋相關部門和鎮村,并由鎮村兩級按照名單錄入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
監測對象實行線下臺賬和信息系統同步管理。市鎮村和行業部門分級建立監測臺賬,準確記錄農戶基礎信息、篩查走訪、風險種類和預警等級、采取的幫扶措施、風險消除情況等內容,所有臺賬都要實時動態更新。民政部門監測的農村低保對象、農村特困人員由民政部門專項管理,定期交換數據。市鄉村振興主管部門每2個月組織開展一次風險消除評估和動態管理,及時將新納入的監測對象信息錄入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已消除風險的在系統中進行標記,實現“動態清零”。監測對象的家庭成員自然變更可即時動態調整。
(責任單位:各鎮,教育局、衛健局、醫保局、住建局、水利局、應急局、民政局、農業農村局、殘聯、人社局等)
(四)分級預警。市級對納入監測范圍的農戶根據風險種類、收入水平與結構、家庭成員勞動能力等因素,實行分級預警。監測對象預警級別按照從高到低分為 “Ⅰ、Ⅱ、Ⅲ”三個等級,分別用“紅、黃、藍”三種顏色標示。Ⅰ級紅色預警,即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因病因殘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或家庭收入低于國家扶貧標準1.5倍左右的瀕臨返貧致貧戶;Ⅱ級黃色預警,即無勞動力、無創業能力、收入僅靠資金幫扶、產業分紅等方式帶動,出現返貧(致貧)風險因素,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困難的極易返貧致貧戶。Ⅲ級藍色預警,即因病因殘等部分喪失勞動力、收入水平不夠穩定、自主發展動力不足,主要依靠產業項目和幫扶帶動,出現返貧(致貧)風險因素,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困難的容易返貧致貧戶。
返貧(致貧)風險因素,主要有因大病、因學、因殘、因災、因突發事件、因產業失敗、因就業不穩等種類,監測對象確定預警級別后,分類實施幫扶,并根據風險變化情況實調整預警級別。對評估已消除風險的,在保持監測的基礎上,標記消除風險,取消預警級別。
(責任單位:各鎮,民政局等)
四、幫扶措施
采取分層分類的方式組織實施幫扶。縣市層面,制定針對性幫扶計劃、落實具體措施;鄉村層面,按照計劃實施幫扶,對各項幫扶措施成效進行密切跟蹤。對納入防止返貧監測的對象,采取下列措施分類施策。
(一)產業幫扶。對具備發展產業條件且有產業發展意愿的監測對象,加強生產經營技能培訓,動員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創業致富帶頭人等帶動其發展生產。
(二)就業幫扶。對有勞動能力的監測對象,根據培訓意愿,組織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對有外出務工意愿的,通過有組織勞務輸出幫助實現異地就業;對難以外出務工的,動員當地用人單位優先吸納,幫助實現就地就近就業;對就業困難人員,通過鄉村公益性崗位進行安置就業。鼓勵監測對象參與農村項目建設,多渠道就業。
(三)綜合保障。對無勞動能力的監測對象,進一步強化低保、醫療、養老保險、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和臨時救助等綜合性社會保障措施,確保基本生活不出問題。對因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自然災害等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農戶及時給予急難社會救助和受災人員救助。
(四)扶志扶智。引導監測對象通過生產和就業增收致富,對自強不息、穩定脫貧致富的監測對象,探索給予物質獎勵和精神激勵。積極開展鄉風文明建設,發揮村規民約作用,倡導贍養老人、扶養殘疾人。
(五)社會幫扶。多渠道籌措社會幫扶資金,為監測對象購買保險,及時化解生活生產風險。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幫扶,有效利用“中國社會扶貧網”“社會眾籌”等平臺,積極爭取公益團體、愛心人士、慈善基金等公益資源支持。
(責任單位:各鎮,教育局、衛健局、醫保局、住建局、水利局、應急局、民政局、農業農村局、殘聯、人社局等)
五、實施步驟
開展防止返貧監測與幫扶工作主要分為四個階段,具體完成時限可根據省里統一部署進行適當調整。
(一)安排部署(3月30日前完成)。召開專題會議,全面安排部署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并做好業務指導。
(二)督促推進(5月30日前完成)。指導鎮村兩級組織開展脫貧不穩定戶和邊緣易致貧戶的對象認定、分類監測和精準施策等工作,相關部門按照職責要求推進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
(三)階段總結(6月30日前完成)。對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進行階段性工作總結,提出意見建議,進一步健全完善工作機制。
(四)常態開展(長期堅持)。5年過渡期內,根據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需要,定期、不定期開展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及時發現問題,有效化解返貧致貧風險。
六、工作要求
(一)落實落細責任。各部門要落實主體責任,鄉村振興主管部門要做好監測對象認定、組織實施分類幫扶、風險評估、動態管理等工作,教育、民政、農業農村、住建、水利、人社、衛健、醫保、應急、殘聯等相關部門要加強數據共享與比對分析,及時通報出現教育、醫療、住房和飲水安全隱患、支出驟增或收入驟減家庭的預警信息、制定和落實幫扶措施;鎮村做好日常監測預警、定期開展走訪摸排,按時上報預警人員名單,實施具體幫扶。
(二)強化工作保障。強化資金保障,合理安排財政投入規模,努力撬動金融資本、社會資金投入,保障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有效運行。強化人員保障,各級要加強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隊伍建設,政府和部門主要領導要親自抓,安排專人負責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鎮村要依托村“兩委”、駐村干部,指派民政助理、鄉村振興相關工作人員等做好具體工作。
一、加強保障,提升法律援助服務能力
我局積極爭取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支持,積極爭取法律援助工作“三個納入”。區政府將法律援助工作列入政府工作報告,并將法律援助納入年度為民辦實事項目。借助“清風行動”重要內容的有利時機,著重解決法律援助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困難,完善了實施方法,增強了工作力度。一是認真制訂了本年度法律援助目標實施方案,將法律援助任務進行了分解,明確了責任人,通過簽訂法律援助目標任務分解書,將詳細的目標和任務落實到各基層法律援助工作站,并納入年底目標考核項目。二是繼續將法律援助作為本年司法行政工作的重點,安排專人負責法律援助“12348”熱線的咨詢接待工作,積極推行六項便民服務方法。三是積極開展法律援助直通車“六進”活動,即進學校、進社區、進工地、進工廠、進集市;新華網、人民網、法制報等各級媒體對我區的法律援助活動進行了報道。
二、健全組織,保障援助工作協調發展
中心以民服務為宗旨,把便民、利民、優質服務作為法律援助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維護社會穩定為己任,積極踐行“貧者必援、弱者必幫、殘者必助”的服務承諾,運用法律的武器來維護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通過建立完善各項工作規范,不斷提高法律援助機構的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中心各項制度健全,法律援助活動規范,“應援盡援”的原則得到嚴格貫徹,法律援助案件的數量和質量穩步提高。
組織網絡。全區設有8個法律援助工作站,與工會、團委、婦聯、殘聯、老齡委等聯合成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在社區設立法律援助聯系點,形成了以區法律援助中心為主體、各基層法律援助工作站、聯系點為依托的法律援助工作三級網絡體系。
人員配備。中心配有專職人員三人,兩人為法律專業,一人具有律師資格。中心還配備了兩名援助專職律師值班。幾年來,他們積極發揮法律服務的專業優勢,為轄區申請援助的困難群眾,提供耐心細致的法律論證,受到受援人的一致好評。
三、營造氛圍,做好法律援助宣傳工作
在轄區18個行政村懸掛條幅,加大對“12348”法律援助熱線的宣傳工作,加強法律援助聯絡點以及法律援助聯絡員建設,借助媒體平臺加強宣傳,通過多種形式,不斷擴大法律援助宣傳的覆蓋面,使更多群眾了解什么是法律援助、如何申請法律援助。
依托“法制宣傳月”、“法援直通車”、和“QQ”視頻法律援助等專項宣傳活動,在人群密集的廣場、車站、社區、學校等進行現場咨詢答疑,擴大法律援助的社會知曉率。
與區殘疾人聯合會共同發文《關于在全區開展“法律援助扶殘助殘”活動的實施意見》,做好對轄區殘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積極與區工會、婦聯、民政等部門聯系,印發法律援助便民服務卡、婚姻家庭、農民工維權法律知識彩頁、小冊子豐富宣傳內容。通過定向的宣傳,使群眾明確了法律援助的業務范圍、申請程序、申請途徑,方便他提夠得到快捷及時的法律援助服務。社會效果十分明顯。
四、建章立制,加強法律援助管理工作
我們以“法律援助便民服務”的主題活動為抓手,從抓管理、抓規范入手,我們堅持以制度規范行為,以行為體現作風。中心重視制度建設,在法律援助規章制度上實現了“四個注重”:
先后建立了學習制度、職業道德規范、案件討論制度、獎懲制度、辦案補貼制度、統計報表制度等,使法律援助人員從依法行政、規范管理到廉潔自律都有章可循、有規可依;
完善了接待登記制度、首問責任制度、文明用語制度、窗口值班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限時辦結制度等,并免費發放法律援助指南、便民聯絡卡活動,使便民利民措施得到進一步落實;
對法律援助的申請與受理、法院指定辯護與受理、法律援助申請的審查與決定、指派與承辦、結案與監督等作出了具體明確的規定,使法律援助人員實施法律援助程序清楚;
對案件的受理審查、辦案規范、案件歸檔、案件經費補貼發放情況及受援人回訪意見反饋情況全部納入考核。并對法律援助信息管理系統進行專人維護、專人錄入,保證了錄入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五、加強監督,提升法律援助服務質量
區法律援助中心下大力氣狠抓法律援助案件服務質量,要求所有的法律援助工作者要樹立“質量是生命線”的強烈意識,不走形式,不走過場。今年,中心有兩件案件受到省中心的專項資助。
中心以質量為切入點,實行辦案質量跟蹤,努力做到了統一受理、統一審批、統一指派、統一管理,著重抓了案前審查、案中督查、案后檢查三個環節。法律援助中心指派法律援助案件的同時,向法院發送《案件征詢意見函》,由承辦法官和受援人填寫后反饋到法律援助中心,隨時掌握援助律師的服務情況及辦案質量,向受援人發送《法律援助來訪接待咨詢測評表》,并向社會公布法律援助機構辦公地址和舉報投訴電話,方便社會監督。切實維護了受援人的利益,達到規范援助律師、基層法律工作者行為,提高辦案質量的目的。
我局從強化法律援助辦案質量管理工作入手,大力提升法律援助的社會效益,采取“四個加強”全面提高法律援助辦案質量。“四個加強”是:一是加強法律援助辦案人員的思想認識。印發了《關于規范區法律援助辦案質量的實施意見》。切實提高法律服務工作者的認識,把辦理法律援助案件作為法律服務工作人員服務百姓、服務社會的一項重要工作;二是加強法律援助辦案質量監控力度。對向受援人發放法律援助案件服務質量情況聯系表,做到及時發放,及時回收,及時反饋;三是加強與相關部門的聯系。積極加強與區公安分局、區檢察院、區人民法院等相關職能部門的溝通,聽取意見和建議;四是加強對法律援助案件的評查。對今年以來全區法律援助案件進行抽查。重點檢查了律師與援助對象溝通情況、律師調查取證、律師辯護意見質量等方面情況,并根據意見被法庭采納情況、律師事務所自評意見、案件歸檔質量、當事人滿意程度等情況做出綜合評析,以點促面,進入良性循環。
六、高效便民,簡化法律援助受理審查程序
區法律援助機構把特困企業職工、返鄉農民工、生活困難的被征地農民以及新失業人員等,納入重點范圍,簡化法律援助審批程序,實行“一站式”服務。對申請法律援助的五保戶、低保戶、殘疾人、未成年人、歸僑僑眷免除經濟困難審查。對即將超過仲裁或訴訟時效的、需要立即申請采取保全措施的或者情況緊急的法律援助案件,可以先行受理,事后補辦手續。中心還積極引導法律援助人員選擇對受援人最有利的方式解決糾紛,對于案情簡單、事實清楚、爭議不大的案件,根據受援人意愿,盡量采用調解方式結案,減輕受援人訟累。
七、開拓思想,創新法律援助服務形式
QQ視頻法律援助。區法援中心從維護和保障貧困和弱勢群體的切身利益出發,充分發揮轄區司法行政整體資源優勢,探索實踐了一套高效、快捷的便民綜合服務模式,在全市范圍內率先打造了“視頻法律援助”積極構建“10分鐘便民服務圈”,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法律援助中心將傳統的服務方式和現代科學技術手段相結合,借助各法律援助工作站網絡優勢,搭建了法律援助網上QQ視頻咨詢系統,挑選了在婚姻家庭、勞動爭議、交通事故等方面10名法律援助專家律師,在線進行法律援助咨詢、解答。每天由一名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員作為管理員值班,如符合法律援助條件在線申請可以及時在線受理。同時,將法律援助“視頻審批”服務延伸至社區。目前,全區共有24個社區的法律援助點具備了“網上視頻申請”條件,社區居民可就近直接到社區法律援助點尋求法律援助,受援人在“10分鐘”內就可申請成功,實現了基層法律援助工作一站式、零距離。自網絡視頻開通以來,共接待咨詢323人次。
為確保社區居民在“10分鐘”內獲得最新法律援助信息和及時的法律援助,區司法局從全區低保戶、殘疾人群等弱勢群體動態信息管理入手,建立了區、街道、社區為一體的“三級”法律援助工作網絡,社區工作人員可以通過低保戶、殘疾人群的信息庫在“10分鐘”內了解到當事人經濟困難情況,完成信息傳送,使區法律援助中心可在第一時間掌握當事人的情況,縮短了法律援助受理、審查流程,提高了法律援助的工作效率。為充分發揮“法律援助10分鐘便民服務圈”效能,區司法局要求“10分鐘”法援服務圈的10名專業律師服務團隊要在線值班,使受援人在“10分鐘”內通過視頻與援助律師進行“面對面”零距離溝通。
自視頻援助系統開通以來,共接待咨詢323人次,在線審查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5起,法律援助工作日益高效便捷化。
解決外來流動人口開具經濟困難證明難的問題。為了降低法律援助門檻,做到應援盡援,區法律援助中心創新工作思路,對流動人口申請人開具經濟困難證明難的問題,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解決思路。在實際的辦案過程中,農民工、打工者大多為外來流動人員,開具經濟困難證明比較困難,因為其在本地無固定住所,住所地辦事處由于不清楚他們的實際收入情況,所在單位也不愿意開具收入證明,對他申請法律援助案件帶來的很大的困難。
如果申請人在本市打工,無固定的住所,申請法律援助,開具經濟困難證明出現問題的情況下,中心要求申請人要其提供兩名在本市有固定收入或是固定住所的保證人,保證其經濟困難,簽定保證書,住所地的街道辦事處對其經濟情況予以認定,然后區法律援助中心審核,符合法律援助條件,中心通過審批予以法律援助。在實際援助過程中,發現申請人的實際收入與其所提供的經濟困難證明不符,中心首先及時終止法律援助,申請人和保證人連帶承擔不利后果。新做法實行后,大大方便了廣大流動人口開具經濟困難證明難這一現實問題,提高了法律援助的辦事效率,受到了申請人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