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農村物流建設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農業物流主要問題;農業物流對策;農業第三方物流市場
農業物流作為現代物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要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實現農產品貨暢其流和物盡其值,應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物流業的發展。我國是農業大國,發展現代農業物流對于促進我同農業,結構調整,加快新農村建設具有再要意義。但是目前現代農業物流發展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已經成為當前制約我國現代農業發展和加快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瓶頸。
一、我國農業物流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l.農業物流發展投入不足
長期以來,我國在農業增產的投入非常大,但后續農產品處理加工方面卻明顯投入不足,從目前我國農產業鏈的整體來看,如果能夠更多地關注在生產、流通、加工一條龍的產業鏈經營,廣泛采用保鮮技術就能使我國果蔬損耗率減少一半。
2.農業物流產業缺乏統一規劃和管理
規劃和管理問題是當前農業物流系統存在的突出問題,農業物流涉及農業、商務、糧食、供銷等系統以及其它所有制企業.這些部門獨立運作,缺乏統一規劃和管理以及相互之間的橫向聯系。其結果是一方面物流企業數量供過于求,另一方面在質量上又滿足不了市場需求。
3.農村物流主體多元化、無序化
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入,我國農業物流主體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特征。從所有制角度看,除了國有商業企業、農業供銷社之外,農業物流中的集體、個體、私營、股份制以及外資企業發展十分迅速。但是,我國社會化、專業化的第三方農業物流的規模和實力都較小。
4.市場主體發育程度低,農產品流通渠道狹窄
在農產品的流通市場中,農民理應是市場的主體,但是,現實中農民很難真正承擔起市場主體的角色。中國農業生產方式是以一家一戶的小生產為基礎,組織化程度低。缺乏能真正代表農民利益的人或者中介組織。目前我國農產品還未形成全國統一的大的供應市場。
5.第三方物流發展緩慢
受企業經營規模化和專業化水平限制,農產品現代物流特別是第三方物流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市場經營主體仍處于零散狀態。農業流通企業規模偏小,功能單一,整合程度低,全社會物流市場有待進一步培育,物流活動還沒有從企業生產經營中實現真正意義。
6.農產品市場信息化程度低
農產品市場信息化是信息化農業發展的基礎和突破口,新世紀農產品營銷的成效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經營者的信息意識與信息運用的能力。我國農業小規模分散經營的特點,使得對農產品生產信息的獲得主要還依靠傳統的方式,政府部門、科研場所給予的指導有限。此外,有關媒體宣傳的信息廣告偏多,實用性、可靠性不高。
7.農業物流系統缺少精通現代物流管理的人才
我國目前雖然有著許多農業類的高校但精通現代農業物流的技術人才、管理人才仍然缺乏,尤其是既有現代物流知識、信息技術,又懂農業技術、農業經營管理的綜合性現代農業物流人才匱乏。
總體上來看,我國農業物流運作模式還是傳統的模式,相對落后,與經濟全球化難適應,同時與中央要求的新農村建設的要求也不和諧,這就需要在原來農業物流運作模式的基礎之上,對其進行改進,加入現代化的因素,催生更好的、更有效的農業物流運作模式。
二、新農村建設中發展現代農業物流的對策
新農村建設對我國現代農村流通體系建設意見的提出,為我國現代農業物流獲得了難得的機遇。發展農產品物流、促進農業經濟增長的對策如下:
1.加強農產品物流理論和政策的研究
目前先進國家目前在農產品供應鏈的各環節上.大量運用運籌學和線性規劃理論進行定量統籌,我國農產品物流的研究還處于理論和政策的定性分析階段.供應鏈的各環節技術數量控制和管理還以經驗為主,政府應結合本地區經濟發展狀況加強農產品物流的理論研究力度,為物流企業創造一個公開、公平、公正的競爭的市場環境。
2.合理規劃農業物流基地、物流園區、物流中心的建設
其建設應根據農業物流基地的布局、交通運輸、通訊等物流基礎設施情況以及農業物流的發展狀況來確定,物流園區的投資應主要通過招商引資來解決,政府主要負責物流園區的規劃、征地、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特別是創造良好的投資軟環境。
3.積極培育和發展農業第三方物流市場
農業第三方物流市場的發展和消費者消費水平的提高,要求現代農業物流必須具備集約功能、關卡功能、標準化功能和引導功能。發展農業第三方物流,一是要推動傳統儲運企業向第三方物流企業的轉軌;二是耍推動糧食系統購銷儲運企業向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發展;三是要推動供銷企業向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發展。
4.健全現代農業物流標準體系
農村物流體系的標準化實際上是物流體系標準化和農業標準化的綜合體。在包裝、運輸和裝卸等環節必須適應國內及國際貿易要求,積極采用國際標準或通用國家標準,大力推行和國際接軌的物流設施、物流工具標準,不斷改進物流技術,保證農村物流的發展從一開始就規范有序。
5.建立農業物流的信息化管理
面對全國逐步開放的農產品大市場大流通格局下,需要在科學準確的市場信息指導下發展農產品生產,地方政府相關部門有必要強化規劃協調作用,以市場為導向,做好農產品市場交易信息采集和工作,建立農業生產科技和新產品開發信息的普及、指導、規劃組織一條龍的信息交流和服務體系。對物流各環節進行實時跟蹤、有效控制與全程管理,并逐步搞好農產品信息處理與工作以及市場信息咨詢服務。
6.加強現代農業物流人才培養
一是開展對農業物流人員的培訓。選派有培養前途的中青年業務骨干到國內外大型現代農業物流企業進行培訓、進修,學習、掌握先進的農業物流管理理念、農業物流管理方法、農業物流技術等。二是利用高校培養農業物流專業人才,高校應設置專門研究農業物流理論的學科、專業,開設相關課程。建立完整的現代農業流通理論、商業經濟及物流科學學科體系,培養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高素質農業物流管理人才,職業技術院校和中等專業學校應培養農業物流應用人才和操作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敬宇,胥鏷.四川發展現代農業物流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農村經濟,2008(12).
[2]鄭文嶺,孫鴻.我國農產品的物流價值、現狀與對策研究[J].經濟師,20l0(6).
[3]回翠翠,張斌.農業物流概念解析[J].經濟論壇,2008(2l).
[4]姚衛新,王扶東.新農村建設中發展農業物流對策研究[J].經濟經緯,2006,14.
[5]李仁良,張和平.中國農村物流市場及其特征[J].中國市場,2008(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5)23004102
1 新農村建設中河北省發展農產品物流的重要意義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新農村建設具有重大社會意義,并提出建設過程的重要要求,新農村建設是實現我國社會發展的關鍵環節,沒有農業現代化,就難以實現國家現代化。河北省作為一個農業大省,農產品產量巨大,截止2014年底,河北省第一產業增加值3447.5億元,增長3.7%,糧食播種面積633.2萬公頃,增長0.3%,蔬菜播種面積123.7萬公頃,增長43%,肉類總產量468.0萬噸,增長4.3%,水產品產量126.4萬噸,增長2.7%。河北省大量農產品生產之后,在到達消費者之前面臨著較為嚴重的問題,即農產品流通中溫濕度和時效性的特殊要求,導致農產品流通過程中腐損率極高。河北省的農產品物流成為了保障農產品質量、加快流通效率的關鍵環節,大力發展河北省農產品物流具有重大的意義。
首先,保證了河北省農產品的質量。農產品在從生產者農戶向消費者流通過程中,腐損率極高,平均水平在15%以上,遠遠高于國外水平,腐損導致一方面農戶的農產品賣價很低,另一方面城市消費者的菜價極高。加強河北省農產品物流的建設,通過對農產品實現全程冷鏈控制,達到流通過程中農產品溫濕度的要求,從而保證了河北省農產品的質量,降低了農產品的腐損程度。
其次,加快了河北省農產品的流通速度。河北省農產品物流體系的構建,需要壯大分散弱小的農戶生產者,在他們壯大之后才有可能從源頭建立農產品所需的物流體系。供應鏈整體完善的物流體系,可以實現農產品需求、消費等信息在整個鏈條環節的共享,真正地加快河北省農產品的流通速度。
再次,保障了河北省農產品的食品安全。河北作為一個農業大省,也是一個農產品銷售大省,食品安全成為影響其農產品走出本省,走出國門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河北省農產品物流體系的構建,通過溫濕度地實時監控,實現農產品物流過程的可追溯功能,從而保障了本省農產品的食品安全。
最后,增加了河北省農民的收入。據2014年統計年鑒顯示,河北省鄉村人口為3804.16萬人,占河北省總人口的52%,河北省農林牧副漁總產值為5832.9億元,居全國第四名,而河北省農村人均純收入為9109.9元,遠遠低于其他地區,位居全國第十二名,河北省農民收入亟需提高。河北省農產品物流體系的構建可以保障農產品質量與食品安全,加快農產品流通速度,最終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價值,為河北省農民增收提供可能。
2 河北農產品物流發展的制約因素
農產品物流不同于傳統物流,農產品在整個物流過程中對所處環境的溫濕度有特殊要求,而且要求在整個供應鏈流動過程中都要處于這個環境,一旦某個環節出現斷鏈,農產品的質量就受到威脅,因而農產品物流要求整個農產品供應鏈通過緊密合作,全程實現農產品低溫儲存、低溫運輸、低溫配送。目前來看,河北省農產品物流還遠遠沒有達到全程冷鏈要求,很多農產品都是在常溫物流之中,整體表現為物流過程環節眾多、效率較低、服務較差。影響河北省農產品物流發展的主要因素為以下幾方面。
一是,冷鏈物流意識薄弱。作為農產品生產者的農戶,文化程度較低,據統計,河北省鄉村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4.98%,文化程度低導致河北省農戶接受新知識、新技能較差。河北省農戶冷鏈物流意識匱乏,導致他們不明白農產品產地的預冷處理和冷藏運輸的重要性,也就沒有意識從生產源頭開始實施農產品冷鏈物流;農產品批發商主要依據各地大型批發市場平臺進行買賣,考慮到農產品的易腐性,批發商一般都會選擇建立或者租用冷庫進行儲藏,然而批發商在運輸環節冷鏈意識還較差,大多數農產品都是采用常溫車完成運輸;農產品零售商中,連鎖超市冷鏈物流意識相對較強,而分布較多的農貿市場零售商冷鏈物流意識極其薄弱,他們一般進貨頻次很高,每次進貨批量較小,因而農產品在他們環節的周轉時間較短,更加加劇了他們對于冷鏈物流的忽視。
二是,農戶規模較小,龍頭企業缺乏。農產品冷鏈物流的一個關鍵環節就是生產源頭的預冷處理和冷藏運輸,目前來看河北省農產品在該領域的比例較小,嚴重影響河北省整體農產品物流的發展。深入分析發現,一個本質原因則為農戶規模較小,龍頭企業缺乏。農產品種植大多數都是以家庭戶為單位,并且種植種類上也比較隨意,很多農戶都是根據去年經驗和鄰居觀點進行決策。2014中國統計年鑒中顯示,河北省家庭農戶數18922戶,位居全國第六,其中一人戶1982,二人戶4946,三人戶4955,四人戶3854,五人戶1796,六人戶以上為1387,整體來看,河北省農戶規模很小。農產品領域的龍頭企業作為產業化發展的引擎,其整體實力和發展質量決定著冷鏈物流的實施能力和程度。2014年,河北省共有1703家龍頭企業中,其中年銷售收入50億元以上有6個,100億元以上有1個,龍頭企業無論是整體規模還是發展質量都與江蘇、山東國內先進省份存在著較大差距。
三是,流通環節過多,鏈條松散。河北省作為農業大省,農產品銷量巨大,北京和天津是河北省農產品的重要銷售市場。據調查,河北省農產品流通環節一般為農戶-產地批發市場-銷地批發市場-零售商-消費者,環節眾多,并且整個鏈條較為松散,這為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實施帶來了難度。完整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需要在主導企業的帶動下,全鏈條緊密協作,共同完成農產品流通過程的冷鏈控制。
四是,農產品安全監管環節薄弱。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的實施是農產品可追溯和食品安全保證的重要一環,但是作為價值較低的農產品相關企業不愿意主動實施較高成本的冷鏈物流體系,因而河北政府相關部門應該通過加強食品安全和可追溯性監管力度,反推農產品供應鏈相關企業共同建立冷鏈物流體系。目前來看,在環節眾多,且分散的農產品流通領域,河北省農產品安全監管環節主要集中在批發零售環節,整體上還較為薄弱,亟需加強。
3 新農村建設中河北省農產品物流發展的相關對策
在河北省新農村建設中,構建完善的農產品物流對于保障農產品安全,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在河北省分析實際基礎上,提出了河北省農產品物流發展的相關對策。
首先,加強農產品冷鏈物流意識。意識決定行動,加強河北省農產品冷鏈物流意識的主要途徑為:第一,加強消費者冷鏈意識,通過消費者拉動整個供應鏈建立冷鏈物流體系。河北省政府食品安全相關部門通過電視、網絡、食品安全宣傳活動等渠道大力宣傳冷鏈物流對于農產品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推動消費者在消費時除價格之外更要注食品安全,關注農產品可追溯性。第二,加強農戶生產者的冷鏈物流意識。河北省農業等相關部門,通過縣、鄉鎮、村三個環節,在農產品種植前、種植中、收獲前三個階段進行農產品安全生產、農產品預冷處理和冷藏運輸的重要性宣傳活動,提高農戶的冷鏈物流意識。第三,加強流通企業冷鏈物流意識。河北省政府相關部門通過政策引導、扶持傾斜、加強監管、加大宣傳等手段,大力提高流通企業的冷鏈物流意識和實施冷鏈物流的主動性。
其次,增加農產品生產者規模,加強龍頭企業帶動作用。無論是美國的大農場主還是日本的農協,都說明農產品生產規模的重要性。結合河北省實際情況,本文認為應通過政策扶持大力推進農村土地流轉,逐步加大家庭農場、種養大戶、農業專業合作社等類型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最終提高冷鏈物流實施的可能性。另外,冷鏈物流體系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應該分階段、分步驟實施,而大型龍頭企業必然成為第一階段第一步驟,通過它首先建立冷鏈,然后牽動整個鏈條其他環節來建立冷鏈物流體系,因而,河北省還要加強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
安圖縣明月鎮鎮幅員面積89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156公頃。其中,在冊地面積1445公頃,冊外地面積2011公頃。農戶4449戶,農業人口15697人。全鎮通過出租、互換、轉讓、轉包等方式流轉土地1754公頃,其中,農民私自流轉的1598公頃,占土地流轉的91.1%;簽訂土地流轉合同的156公頃,占土地流轉的8.9%。
二、安圖縣農村土地流轉中的金融服務現狀
安圖縣農村現存的貸款形式主要有政府擔保貸款、信用貸款、聯保貸款等方式,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信用評定指標不易確定,缺乏有效抵押物等原因存在諸多問題,在土地流轉新形勢下,土地規模化經營提出了新的資金需求,傳統的金融服務已不足以滿足這一需求。
農村金融服務基礎設施相對落后,安圖縣的金融機構基本布局在城區,銀行卡在廣大農村無處可刷,造成現金結算盛行,而且農村信用社尚未實現全國通存通兌。同時,農村金融機構網點萎縮,個別偏僻村落農戶存取款需要往返三四十里路,極不方便,農產品收購季節,大量現金扎堆農戶手中,極不安全。
在融資領域,現存金融機構在農村網點分布少,農民可獲資金數量少、限制多,而且融資形式單一,主要是農村信用社和農業銀行提供的貸款服務。
在農業保險領域,缺少政策性的國家農業保險,現有農村保險服務除了僅有的農用車輛險、能繁母豬險以及人身險外,農業保險品種極少。農業保險風險大、范圍廣,且農民的經濟承受能力較弱,所以商業保險機構想要在農業領域獲利是非常困難的。商業保險由于農業高風險的特點而不愿進入,導致農業保險的缺位。農民又由于缺乏金融方面的專業知識,對金融服務缺乏了解,使其獲取合適的金融服務更加困難。這些由于金融服務不完善造成的問題,給土地規模化經營造成了障礙,阻礙了土地流轉的效率,最終影響了農民增收。
三、建設創新性的金融服務體系
1、大力推動農地信貸產品與金融服務方式創新,滿足土地規模化經營的需求
由于我國農業發展的特殊性,運用創新思維,要基于不同農地流轉創新模式的金融服務需求,實行分類指導,因地制宜地設計與開發個性化和差異化的信貸產品和金融服務,建立一套適應我國農村發展需要的金融服務體系。
2、增加農村金融服務的種類,因地制宜開發金融服務
根據農村經濟發展的多樣性,完善涉農貸款機制,合理確定貸款利率和期限,發放大額農戶聯保貸款和大額農戶信用貸款,滿足農戶流轉土地需求,最大限度發揮金融支農功能。農業生產受到地域環境的限制,不同地區的農業呈現出不同的發展狀況,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也不盡相同。農地流轉創新模式中的土地互換、轉讓、轉包、租賃的信貸需求,主要以分散化、小額化為主,對此類農戶要根據其實際特征,推出相應的金融創新產品滿足其需求。由于種糧農戶已經陸續開始走上經營小企業的路子,農村金融機構要針對小企業貸款"小、急、頻"的特點,探索推出商戶聯保、倉單、關聯企業的權益質押等信貸新品種。在農產品的主產區和集散地,農村金融機構要引導從事農產品收購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與農戶簽訂預購農產品合約,或與農產品需求方簽訂遠期供貨合同鎖定未來銷售價格。金融機構可視農戶遠期合同或期貨合約,適當降低或免除貸款擔保,幫助農戶解決由于農產品產供銷時間差造成的資金缺口問題。由金融機構對擁有一定固定資產的合作社評定信用等級,核定信用額度,在授信額度內,農民專業合作社隨用隨貸、循環使用。
3、加快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的合法化進程
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合法化,可以為農業生產經營者申請貸款提供便利,解決土地流轉過程中資金緊缺的問題。根據土地流轉的實際情況,土地流轉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土地價值發現的過程,這一過程對資金的需求非常強烈。 因此,首先要向種田大戶、專業合作社和農業公司提供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確保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土地的有序流轉。即便是貸款者無力歸還貸款,銀行也可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給別的農業企業,金融業將逐步參與土地的流轉過程,這一過程的風險是可控的。
4、建立健全農業保險體系,降低農業投資者的風險
實行農信社、農戶、龍頭企業、保險公司、政府"五位一體"的綜合金融服務方式。成立由政府、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等多方出資的農業擔保基金,運用政府與市場相結合的方式,支持合作社獲取銀行貸款,并分擔銀行的信貸風險。由龍頭企業與農戶簽訂購銷合同、農信社提供貸款、保險公司承保,保險費由農戶和當地政府分攤,促進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分擔了農業投資者的風險,可以鼓勵投資,促進土地流轉,并且幫助農業生產者建立良好的信用,方便融資。推動制定和完善農業保險相關法規,將大規模種植、養殖業納入強制性保險范疇,并對參加種養業保險的農戶給予一定的保費補貼;積極推動政府落實財政補貼、稅收優惠政策,調動經營農業保險的保險公司的積極性,擴大農業保險的品種和參保范圍;加強保險知識宣傳,提升農戶和農村經濟體的投保意識,提高參保率;引導農村金融機構積極拓展保險業務,加強險種宣傳,促進農村保險業務全面發展。
5、發展公司擔保互保聯保等信貸業務 ,幫助農村實現產業的轉移
隨著農村土地的流轉,農民離開土地后如何保證其穩定的就業和收入,將會是一項艱巨的工作。為此,利用擔保公司擔保、互保、聯保等形式,為失地農民提供流動資金貸款、創業貸款,這種貸款不僅能有效化解、轉移風險, 還能為失地農民提供新的就業機會和新的就業條件,并通過窗口指導,提供人才需求信息,進行技能培訓, 鼓勵勞務輸出, 支持農民向回報率較高的行業轉移,努力創造條件,積極幫助農民實現產業轉移。
6、在農村開展金融咨詢服務
金融咨詢相當于是一個導航系統,引導農民選擇適合自身需求的金融服務。農業生產經營者作為農業生產活動的主體,在農業生產活動中也會面對融資、經營等決策,尤其是在土地流轉的大環境下,土地規模化經營,生產經營者面對的決策將會更復雜,涉及的資金數額會更大,所需的專業知識也會更多,金融咨詢將會對農業生產經營者的投融資活動提供有益的建議,提高效率,增加收益。加強金融知識宣傳,積極開展金融知識下鄉進村活動。做到金融知識"經常送"、"隨時送",而不是偶爾送;做到"內容實在、迎合需求",而不是"不求實效、只講過程";建立咨詢長效機制,實行"結對子","包村到人、咨詢到底",通過發放金融知識咨詢服務便民卡,規范宣傳程序,提升宣傳效果。金融咨詢可以為農業生產經營者提供專業的指導,幫助其更有效的利用資金,并且可以促進建立健康的農村金融體系。
參考文獻:
[1]黃賢金.張安錄.土地經濟學[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7.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麥積區;農村物流發展策略
前言
在現代物流體系不斷完善的情況下,很多的物流企業都和鄉鎮都進行融合。但是,我國很多的農村生活基礎設施比較薄弱,導致物流的配送數量也存在一定的限制,降低了物流對農村物流發展的效率。下文從麥積區農村物流發展中面臨的挑戰出發,重點分析了互聯網+時代下麥積區農村物流發展的策略。
一、互聯網+時代下麥積區農村物流發展面臨的問題
(一)農村居民互聯網+的理念比較落后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企業和個人提供了展現自我的平臺,人們的生活、工作以及其他方面都增添了活力[1]。尤其互聯網+時代,能夠融合技術,以創新商業模式。但是麥積區中的農村很多居民對互聯網的理念理解比較滯后。在理解和認知上也存在一定的偏差,不能認清互聯網促進農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很多人都認為互聯網與農業無關,這些問題的出現都會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互聯網對農村物流的促進作用。
(二)農村地區互聯網等基礎設施相對薄弱
麥積區農村的交通不方便,尤其是邊遠農村互聯網的基礎設施也比較滯后。這給物流的發展起到了嚴重的消極影響,很多物流企業就會放棄在邊遠農村設立物流配送點,農村的居民在居住比較分散的情況下都會為物流的配送帶來很多的問題,同時這也是農村物流發展中受到阻礙的重要原因。另外,農村生產的農產品以及消費品都和城市的物流沒有很大的區別。但是從農產品的物流角度出發,農產品有一定得保鮮期和周期性。在運輸上就有很高的要求,這提升了農村物流發展的復雜性。因此,農村地區互聯網等基礎設施相對薄弱是互聯網+時代下麥積區農村物流發展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三)農業的特殊性決定著農業物流脆弱
農業生產的季節性比較明顯。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農產品,并且集散物流這和農村的季節也存在一定關系。農業生產的時候,每一個環節和時段都對物資的種類和數量產生不同的需求。另外,麥積區不同的農村之間對物流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別。在這樣的情況下,就使農村物流的體系變得更加復雜。同時農村物流也會受到其環境和發展的影響,導致當地物流的發展比較慢,增加了物流配送的難度。我國麥積區農村農業生產的條件也比較滯后。生產的抗風險能力也不能夠和大城市相比,這樣就會影響物流企業在農村發展的積極性。另外不同地區經濟水平和經濟結構也存在差異,導致一些農村對物流發展的認識存在不足和偏差,也沒有雄厚的基金支持。因此,農業的特殊情導致了農村物流脆弱[2]。
二、互聯網+時代下農村物流發展對策
(一)構建完善的城鄉一體化體系
想要促進農村物流體系的發展,就應該積極構建城鄉一體化物流體系,以城市物流體系為載體,在農村中拓展物流服務業。構建中應該把拓展的重點面向農村地區,以補充農村的物聯網物流空白。其中,就應該加強城市物流體系的聯系,能夠保證農村和物流的暢通。重點關注的是建設和設計農村物流體系。在如此快速發展的物流平臺中把基礎設施建設和網絡建設與內容建設融合在一起。在信息平臺上打造物流中心,為農村物流提供節點。城鄉一體化物流體系的建設主要把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作為農村的關鍵點。主要包括農村大消費品物流生產資料。最終的目標就是把農村的產品物流向城市,以此實現城鄉一體化建設。
(二)支持各方面參與農村物流平臺建設
麥積區農村建設物流體系是一個比較復雜、巨大的工程。因此,各個方面都應該進行積極的配合,支持農村物流平臺的建設。首先,政府應該提供相應的優惠政策,積極鼓勵電子商務企業和物流企業參與到農村物流體系建設中。主要改善農村物流,資金投入不充分、農業技術薄弱、管理水平低的問題。同時,還要引導農村物流能夠為第三方電子服務提供相應平臺,從種植和養殖的角度出發,能夠加強與企業的對接。最后,應該不斷加強物流知識以及互聯網技術的培訓力度,定期對農民進行培訓和考核,在此情況下,能夠讓農民參與物流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提高。
(三)提升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阻礙農村物流業發展的關鍵性因素,就是農村的基礎設施比較薄弱,未能建立完善和健全的配套設施。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應該有效結合當前物流體系建設的基本標準,能夠為農村服務。以建設網絡體系來補充農業物流中的不足。加強農業物流發展的牢固地位。首先,應該從農業部以及運輸部角度出發,把大量資本投入到農業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中,能夠為農村設立基礎設施,并不斷加強農村物流服務數量和關鍵點。在強化物流服務體系的情況下,形成一個資源共享、信息互通、服務一流的農村物流發展體系,以此促進農村物流的發展,促進當地麥積區的小康社會建設。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時代下發展農村物流應該構建完善的城鄉一體化體系,支持各個方面參與到農村物流建設中,并能夠提升農村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相信通過以上的措施一定能夠促進農村物流企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魯欣,李少軍.“互聯網+”時代農村快遞物流發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科技經濟市場,2016(10):100-101.
關鍵詞:農村,交通物流,農民,致富渠道
小件快運、特色配送、貨運專線……時下,山東省因地制宜大力發展農村物流,并逐漸形成了多種物流服務形式。通過形式各異、服務細化的農村物流組織網絡,廣大農民所需日用品、農資能夠順暢地運送到身邊。與此同時,農產品也擁有了快速向城市輸送的網絡通道。快步發展的農村交通物流正推動山東農民創業致富、農業健康發展、農村和諧穩定。
1.發展農村交通物流是拓寬農民致富渠道的必然要求
當前,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減速,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負面影響仍在持續,對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沖擊不斷顯現。中央指出,“擴大國內需求,最大潛力在農村;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基礎支撐在農業;保障和改善民生,重點難點在農民。”近年來,我國農村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農副產品生產、加工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農民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改善。然而,隨著經濟發展,農村物流流通渠道不暢、市場化程度不高、流通方式落后、部分農資產品質量沒有保證的問題日益凸顯。特別是農村缺乏完備的物流服務體系,農村流通組織化程度低,流通基礎設施薄弱等問題,逐漸成為制約擴大農村內需的重要因素。
現代物流業作為與社會化大生產緊密結合的新型服務業,融合了運輸、倉儲、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貨代和信息等行業,涉及領域廣,吸納就業人數多,促進生產、拉動消費作用大,已成為我國新興產業和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農村物流是現代物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這樣一個農業大國,農村物流在整個物流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乃至國民經濟發展全局中,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發展農村交通物流,不僅整合了農村交通資源,還提高了運輸、理貨、配送、倉儲等組織效率,縮短了物流時間,降低了物流成本,更有利于拉動對農村經濟發展,是解決農民增收、農業增長、農村穩定的重要舉措。
2.發展農村交通物流是交通運輸部門履行職能的重要內容
交通運輸部門掌控著交通基礎設施、運輸等物流核心資源,大力推動農村交通物流發展、為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成為交通部門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交通運輸業又好又快發展和積極應對費稅改革的有效方法。自2007年以來,山東省交通運輸部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審時度勢,開拓創新,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交通事業發展的大局出發,在廣泛調查研究和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做出了發展農村交通物流的戰備決策,要求全省交通運輸部門堅持以加強交通服務“三農”能力建設為核心,以貫徹落實國家和省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為契機,認真履行部門職責,充分發揮行業優勢,在試點的基礎上,按照“總結、完善、提升、推廣”的總體工作思路,加快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培育物流市場主體,健全市場監管機制,著力打造網絡規模化、服務社會化、管理集約化的農村交通物流綜合服務平臺,力爭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建成連接城鄉、面向全國,功能完備、銜接順暢、運轉高效、服務一流的農村交通物流網絡體系,創造全省農村交通物流品牌,為我省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積極貢獻。僅2008年,安排專項資金1600萬元,在萊陽、沾化、榮成、寧陽等8個縣(市、區)開展了第一批農村交通物流試點,8個試點縣(市、區)共投資3億多元,規劃用地2500畝,建成或在建縣級分撥中心10處、站場近100個、網點700余處,投入運營車輛3600余輛,初步在試點地區形成了比較完整的交通物流網絡體系。試點工作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取得了較好的試點成果,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推進作用初步顯現。
從目前我省交通物流發展的勢態看,一方面,為農村物流企業發展注入了活力;另一方面,方便了農村群眾的生產和生活,為大宗特色農副產品提供了優質的物流服務,為農民群眾增收節支創造了條件;第三方面,降低了包括農產品加工企業在內的縣、鄉企業的物流成本,促進了縣域經濟發展。試點縣(市、區)的實踐是有力的例證。僅2009年,萊陽交通物流中心發送貨物80多萬噸,實現運輸收入1.6億元,稅收300萬多元,為魯花等企業節省直接運輸費用5000多萬元,為廣大農民減少物流成本1500多萬元。榮成市物流業增加值達到30多億元,完成了物流貨運總量4000萬噸,其中農副產品物流貨運總量達到500多萬噸,僅此一項可為農民人均增收1000多元。沾化縣通過農村交通物流網絡,科學組織運力和貨源,運送冬棗的車輛返程運回棗農急需的生產和生活物品,實現了“雙向物流”,物流成本大幅降低。下洼鎮冬棗運輸費用從2008年每斤1元下降到目前的0.4元,僅運輸環節就節約成本達1800余萬元,為當地人均增收500元。嵐山區全區物流業實現稅收4329萬元,占全部地方稅收收入的18%,同比增長84%。農村物流試點新增服務業項目87個,為農村增加就業崗位6000多個。
3.發展農村交通物流必須因地制宜,服務三農
農村物流的服務類型基本分為兩類:一是農村綜合物流服務,以為鄉鎮企業生產流通和規模化農副產品加工服務為主,兼顧季節性家產品購銷運輸服務,主要采用干線長途貨運、甩掛運輸和縣內網絡配送方式;二是農村便民物流服務,以農村客運班車捎載為主要運輸手段,開展農資、良種、醫藥、日常消費等連鎖商業網點的下行補貨配送。同時,培育受理小件、零散貨物的上行發運市場。全省農村物流企業要針對不同服務類型,充分利用交通物流網絡和信息平臺,主動調整經營戰略,積極組織貨源,合理布局運營網點,建立和完善物流運營網絡,探索不同條件下的運營模式,滿足不同層次的市場需求。在農村交通物流建設中必須把握以下環節:
3.1打造公用性物流設施平臺,構建縣、鄉、村物流網絡
按照“政府引導、企業運作”的原則,試點縣(市、區)必須搭建公用性農村物流設施平臺,整合農村分散的物流資源,為物流企業提供服務。按照“層次明確、分工合理、功能完備、資源整合、公用開放、集約利用”的原則,進一步建設和完善“縣級物流分撥中心、鄉鎮物流站場、農村物流網點”三級物流基礎設施網絡。。。縣級物流分撥中心的選址,應全面考慮區域經濟布局、區位優勢、交通優勢、輻射帶動作用等因素;建設規模、功能布局應充分滿足當前農村物流發展的需要,又要為未來的發展提升留出足夠的空間;主體建筑必須按照省廳的設計方案進行建設,按照標準導入統一的外觀形象標識系統。鄉鎮物流站場倉儲設施建設要充分利用現有交通設施資源,依托“四位一體”鄉鎮交管所進行改建、擴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在區位優勢明顯、物流需求較大的行政村要合理布設物流網點,并注意利用和整合郵政、供銷等系統的網點資源,逐步建立起完善、公用的物流設施體系和網絡體系。
3.2搭建公用物流信息平臺,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是現代物流的核心,因此在農村要實現現代物流理念,大力推進農村物流的信息化建設至關重要,可以說,信息化是打開農村物流的金鑰匙。從第一批農村交通物流試點情況看,建設的信息系統水平不高、功能簡單,不能滿足農村交通物流發展的需要。各試點單位必須用“世界眼光”、“戰略思維”和現代物流理念,開發建設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完善平臺服務功能,擴大網絡覆蓋范圍,引導企業應用先進科技,實現信息的互通互聯,為農村交通物流持續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公共信息平臺要解決整個物流行業的信息化問題,如物流信息的與共享、物流行業與其他機關機構的信息交互、誠信服務體系、公共服務等。農村交通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建設要注意做好三個對接:一是以省廳物流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相對接;二是與各級交通部門管理平臺對接;三是和郵政、供銷等流通信息系統對接,實現商流、交通流、信息流的結合,結合自身需求開發個性化模塊,盡快建立和完善自己的公共信息服務平臺。
3.3互相借鑒學習,完善運營管理機制
在搞好農村交通物流硬件建設的同時,要加強和完善相關運營管理機制,重點是建立和健全部門協同機制、政府引導扶持機制、企業運營機制、市場監管機制。同時,加強制度建設,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種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繼續發揮政府引導的作用,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考慮將農村交通物流企業納入涉農企業范疇,對符合條件的可享受相關強農惠農政策。鼓勵和扶植民營資本特別是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中的大批發商、倉儲經營戶、運銷經紀人,改造提升為交通物流公司,或者引導有規模的運輸企業向物流企業轉變,按照市場規律運營,努力把企業做大做強。以燃油稅費改革為契機,做到工作重心下移,人員傾斜一線,加強運輸市場的監管,加強統計調查、信息等工作,夯實管理工作基礎。
3.4擴大服務規模,實現農村交通物流可持續發展
相比而言,農村交通物流的總體盈利能力較弱,要實現農村交通物流的持續發展,必須向規模化發展。規模化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擴大經營的地理范圍。把農村交通物流與城市物流相結合,加強城鄉經濟交流,實現走出去的目標;二是擴大服務對象范圍。使經營范圍逐漸覆蓋農產品物流、農資物流、農民生活消費品物流,以優質的物流服務讓流通企業、生產加工企業將物流業務剝離出來,為更多的業戶提供專業第三方物流服務;三是擴大與其它運輸方式、專業物流的合作。站在綜合運輸的角度,加強農村交通物流與其它運輸方式的銜接,有效整合資源,加強與郵政物流、供銷物流等專業物流的合作。通過擴大規模、擴大影響,贏得更多市場份額,實現農村交通物流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城鄉一體化;物流園區建設與規劃;問題與措施
1. 城鄉一體化與物流園區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城市本身表明人口,生產工具、資本、享樂和需求的集中,而在農村里所看到的卻是完全相反的情況:孤立和分散。”當下城鄉之間的“中心―邊緣”論更加隱射出城鄉在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諸多方面存在著巨大差距。消除城鄉差別,促進城鄉融洽、協調發展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歷史趨勢與人們的愿望。我國目前城鄉一體化雖然比較滯后,卻也在孕育中不斷發展。
所謂城鄉一體化絕不是簡單的“鄉村城市化”或者“城市鄉村化”合成。其基本內涵式是通過體制一體化、城鎮城市化、產業結構一體化等把城市與農村建設成一個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統一體,充分發揮城市與農村各自的優勢和作用,使城鄉之間勞動力、技術、資金、資源等生產要素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合理的交流與組合[1]。
物流業在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進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城鄉經濟的發展具有強大的推動力。城鄉物流一體化需打破城市物流和農村物流的分離狀態,通過將其緊密聯系實現物流整體效益最優。物流園區因其良好的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在構建城鄉一體化的配送體系、打造城鄉供應鏈、并創造增值效益方面可發揮的作用巨大。
2. 城鄉一體化背景下,發展物流園區的必要性
2.1 促進城鄉社會資源優化配置,加速一體化進程
城市與生俱來的“集聚效應”使得資本充分集中、充滿活力。較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工業化水平,使其具有較強的輻射和擴散功能。農村處在資本“邊緣地帶”,無可厚非的成為城市、工業服務的廉價勞動力市場和產品傾銷地。但因其廣大的消費供應市場以及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吸引力和潛力巨大。物流園區作為銜接城鄉供應地與銷售地的紐帶,在城鄉互動,社會資源優化配置上,發揮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如圖1所示。
物流園區還是城鄉經濟增長,社會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多邊推進的助推器。物流園區的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使得農村剩余勞動力得以流動,創造更多的社會經濟價值。農產品,工業品可以在城鄉間得到充分互補,優化原材料工業,提升消費品工業,實現“以工促農,以農補工”,讓第一、二、三產業結構得以調整升級。同時,與物流園區的發展相匹配的社會基礎設施建設也越加完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讓電網改造,通訊設施完善,中心城區至各鄉鎮,以及各鄉鎮之間的快速通道,“村村通”公路,使得商流、物流、信息流更加暢通無阻。
圖1:物流園區的作用
2.2 整合城鄉物流資源,促進和優化城鄉物流一體化。
城市物流和鄉村物流早已存在,只是由于社會經濟、空間地理等原因,在物流規劃、物流建設、物流運營上各自為政,形成兩個“物流孤島”。城鄉物流一體化就是要解決城鄉物流分離化、分散化問題。通過整合城鄉物流資源,提高物流資源效率,優化和構建城鄉物流一體化體系,從而提高城鄉物流的效率效益[2]。
新型物流園區的規劃站在戰略的高度,運用現代物流理念和技術,結合城市物流和農村物流的特點,對兩個系統進行戰略整合,謀求較大的城鄉全域物流系統的戰略協同效益,從而提高城鄉經濟一體化水平,進而實現城鄉一體化并提高其水平。
同時,物流園區的建設有利于節約社會資源并提高物流運作效率。由于加強了物流企業、城鄉之間的互動與合作,可實現共享基礎設施,節約社會成本、社會資源,使社會資源合理流動,城鄉供需達到平衡,雙向互動,互利共贏。物流園區的建設還通過完善的基礎設施和高水平的信息化服務平臺等現代化物流手段,使物流園區的物流企業降低運作成本,提高綜合競爭力。
3. 城鄉一體化物流園區規劃與建設存在的問題
3.1.城鄉物流體系分割,物流園難以輻射農村市場
目前,城鄉物流體系分割現象嚴重,農村物流渠道不暢,由此導致農村物流成本過高,消費市場混亂等問題。因此,物流園的建設很難實現城鄉雙向流動的物流體系,影響了其對城市現代企業的規模擴張和對農村商貿經濟的繁榮起到推動作用。
3.2物流園區規劃目標定位不明確,盲目建設
物流園區作為區域經濟及現代物流發展的產物,其產生和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具有密切的關系。但是目前,大部分物流園區的建設與規劃具有很強的盲目性。由于缺乏系統和科學的規劃論證,造成在實際運作過程中物流園區與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功能定位不明晰、物流設施閑置、利用率低、重復建設等諸多難題和不良局面。甚至有地方政府盲目追求經濟效應,急功近利,借以建設大規模有影響力的物流園區為招商引資的幌子,大力開展房地產,酒店,觀光旅游等副業活動,而非真正將工作的中心放在物流園區本身的建設上。
3.3政府未能發揮其主導作用
城市與農村在制度和管理上的“二元”結構是造成農村物流發展緩慢、城市物流與農村物流差距逐年拉大的重要原因,也是物流園的輻射功能無法惠及農村市場的原因。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城鄉共同發展等。政府在城鄉之間基礎設施建設、金融政策和教育等方面差距很大,造成農村物流基礎設施落后,物流信息化程度低,農產品流通體系不完善,以及專業物流人才緊缺[3]。
4. 城鄉一體化物流園區建設規劃措施
4.1 加強政府引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明確功能定位
要強化政府的宏觀規劃與組織協調功能,實現政府的有效干預。通過不同行政部門的聯合來綜合協調物流的管理體制與機制,突破城鄉分割的體制壁壘,把農村物流體系建設納入物流業發展整體系統中,穩步推進城鄉物流的一體化。在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金融扶持、專業人才培養等方面制定相關政策以保障城鄉物流的發展。同時,結合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實際情況,明確其功能定位與目標對象有利于物流園區更好更長遠的發展。物流園的規劃應與區域經濟的發展需求和規模相匹配。同時要按照比較優勢原則,促進城鄉物流之間的合理分工,依托城市商貿市場和農村農副產品生產基地,構建農村物流集散網絡和城市物流配送網絡,有效發揮城市物流對農村物流的輻射與帶動作用,積極引導城市流通網絡及現代物流配送體系向農村延伸[4]。
4.2 積極探索城鄉一體化物流園的商業模式
城市物流和農村物流的有機銜接相當復雜,涉及到農村經濟作業模式、經營主體等方方面面的問題。物流園區作為城鄉物流銜接的紐帶,應運用供應鏈管理的思想,積極發展創新對接模式,保證整個物流體系和各環節的順暢。如農戶+合作組織+物流園+城市零售;城市農資生產企業+物流園+農村零售終端;物流園+鄉村超市+城市生鮮便利店等模式。同時,可鼓勵農村個體企業、民營企業進入物流市場。物流園作為城鄉供應鏈的核心,創造增值效益大力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在農村內部培育新型農村物流主體。
4.3與行業協會,科研院所、高校等機構充分合作,力求科學發展
設立研究培訓基地,一方面,可以實現對企業以及園區的發展狀況進行檢測,對未來的發展方向給予合理科學的導向;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大批的熟練的專業化技術人員,提高人員的素質,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甚至對于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產值,擴展業務渠道都起到無法預測的作用。行業協會、科研院所及高校為企業提供必要的咨詢與指導,市場信息的分析;企業可以反饋具體操作實施中的問題與經驗,促進物流園區的發展更加穩健。
基于城鄉一體化的物流園區規劃與建設必將為城鄉一體化發展、新農村建設以及城鄉一體化物流體系的構建做出積極的貢獻。優化城鄉物流相關產業結構,探索新型城鄉物流發展模式,加大市場管理和政策扶持,以及物流園在城鄉物流中可發揮的增值作用等領域都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與探討。(作者單位:湖北文理學院管理學院)
指導老師:張蕾
參考文獻:
[1]洪銀興、陳雯.城市化和城鄉一體化.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J]2003(04)
[2]王忠偉、章雪巖.非零起點的城鄉物流一體化戰略路徑探討.商業時代[J]2010(17)
現代農村物流資金支持的困難和問題
(一)地方財力難以承擔。地方財政大部分是吃飯財政,沒有多余資金投入農村物流建設。推進物流業的發展,必須進一步加強物流交易所建設,完善行業監管機構,這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包括資金、場地、設施、設備等,對地方財力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二)融資渠道不暢。目前,融資難、融資渠道堵塞已成為制約我國農村中小物流企業發展的“瓶頸”。國有商業銀行大規模地撤離農村,支農功能趨于弱化。農村金融資源向農村信用社和郵政儲蓄集中。農村資金的外流,使得農村民間金融組織籌資和用資成本高,而農村小型企業還貸風險過大,導致小額高利貸在農村盛行,農村中小物流企業很難從公共渠道獲得資金。
(三)金融機構貸款難以滿足物流企業資金需求。金融機構信貸額度較低,審批時間較長,僅能為少數中型物流企業提供一少部分短期流動資金貸款,最高額度為500萬元到800萬元,僅為企業全年收購資金的三分之一;而大多數小微物流企業很難從金融機構獲得貸款,少數能獲得的貸款額度一般僅為20萬元至50萬元。
(四)擔保體系不健全,影響金融機構放貸積極性。擔保機構未建立風險補償機制,金融機構要單獨承擔物流企業無法還貸的損失,影響了金融機構信貸投放的積極性。金融機構貸款大多投向見效快、收益高的行業,對涉農中小企業投放較少。物流企業可抵押物少,抵押物的折扣率高,評估登記手續繁瑣、收費高。中小企業擔保機構少,與金融機構也未建立信息共享平臺,擔保業務開展緩慢。
(五)農村物流金融市場體系尚不完善。農村物流金融的發展需要實行多樣化的發展模式,不僅僅在組織形式方面,在金融產品及服務方面也應有所擴展。目前我國農村物流金融的服務機構主要是銀行和信用社,而且服務對象往往是大型企業的物流金融服務,缺乏金融組織的多樣性以及金融服務的多樣化,對農村中小企業物流金融的支持力度不夠。農村物流金融的國家支持,也助推了一部分企業騙取國家信貸與撥款,形成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概率增加。
加強現代農村物流資金支持的對策研究
(一)建立和完善現代農村物流金融組織架構。由于農村物流金融企業利益主體的多元化及其金融需求的多維性,需逐步建立完善現代農村物流金融組織架構。一方面,建立由地方政府、物流企業、銀行、民間資本等多元利益主體組成的現代農村物流金融中心,中心以地方政府為引導,以市場為導向,以物流企業為主體,以銀行與民間資本為依托,有效開展融資、結算、風險分散等農村物流金融綜合;另一方面,構建現代農村物流金融非股權組織,這是一種戰略性的合作行為和有彈性的非股權農村物流金融組織,可平衡非股權組織各方的目標,構建廣泛健全的信息反饋網絡,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創造雙方積極主動的合作態度;此外,還須創建現代郵政儲蓄銀行、鄉村銀行等農村金融機構,開展農村物流金融業務,以經濟(非行政)手段引導各金融組織支持農村物流的建設。總之,建立完善多元的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需要的農村物流金融服務組織架構,是現代農村物流建設金融支持的組織形式創新。
(二)積極鼓勵金融創新,分散農村物流企業貸款風險。
各商業銀行要根據小微物流企業信貸特點,建立科學靈活的授信管理制度,努力實現全年小微物流企業貸款增速不低于當年各項貸款平均增速、貸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的目標。改進信貸審批發放流程,下放對小微物流企業的信貸管理權限,加快小微物流企業貸款撥付速度。因為農業物流企業經營的特點就是要迅速、安全、便捷。要開發符合倉儲物流企業需求特點的金融產品,大力拓展農村物流“融通倉”模式,拓寬銀行的業務范圍,分散銀行信貸風險,從而使信貸資金更安全。利用“制度金融”、“合作金融”和“民間金融”加強對欠發達地區農村物流系統建設的支持,調整和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門檻,建立市場準入制度,放開對民間金融的管制,引導并鼓勵民間資本或境外資本的投入。積極以政府為主導,建立現代鄉村銀行,并不斷拓展建設范圍。通過價值鏈聯保小組,實現農戶或農戶聯盟、物流企業、農業生產資料供應商、農產品需求方四類主體共同發展。允許倉單質押融資,以農產品儲存的價值憑證作為倉單,在鄉村銀行進行抵押。建立貸款保險基金,預防部分風險。
(三)強化農村物流金融組織形式的創新。
考慮建立現代農村物流金融中心。我國“十二五”規劃藍圖早就將發展農村經濟、進行現代農村物流金融組織創新以及建設現代物流金融中心設定為既定目標之一。我們應該借此契機,依托江海湖泊、公路、鐵路以及空港等各方面優勢,建立不同層面的以“政府為引導,市場為導向,物流企業為主體,銀行和民間資本為依托”的現代農村物流金融中心。通過農村物流金融中心將地方政府、地方企業、周邊政府及企業凝聚為利益共同體,實現各方共榮發展。
關鍵詞:電子商務;農村經濟;建設思考
一青州市農村經濟發展現狀
青州市近些年來經濟實力不斷提升,無論是總量還是質量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2018年還實現了農林牧漁業增加值61.5億元的目標。2010年以后,青州市種植業結構就在不斷調整,傳統糧食種植面積逐步減少,經濟作物的面積相對增加,在2018年實現全市34.15千公頃的糧食種植面積,糧食產量也達到了1.89公斤,得到了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國家綠色農業示范區的榮譽。全市的農業從單一種植業轉變為現如今的農林牧漁業全面發展,正在大力實施農業品牌帶動戰略,樹立青州市農業品牌,促進農產品銷售以及農業綠色發展;全市2018年肥施用量(折純)4.0萬噸,比2015年下降4.6%;農藥使用量959噸,比2015年下降12.9%。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1.6%,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3%。農業經濟體系中,青州市正在加強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檔次建設,不僅打造了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處,還建成7家國家級蔬菜(水果)標準園。農業科技創業也有了相應的突破,全市對種子的研究十分重視,以西葫蘆、辣椒、番茄等十五大類蔬菜作物育種為核心,鼓勵農業高校與鄉村和農村合作社共建農業科技研發項目,且有9項得到了國家專利認可。除了種植農業以外,隨著休閑農業的崛起,青州市農村經濟產業更加豐富。休閑農業成為青州市農村經濟的新增亮點。當前,全市都在轉變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大力發展農業以及鄉村旅游業,正以鄉村振興戰略為核心,開創新的農業農村工作局面,加快農村經濟建設。電子商務對于青州市農村經濟發展而言,是實現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青州市應抓住鄉村振興戰略與“最后一公里”的發展機遇,加快農村電子商務平臺建設,促進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電子商務對加快青州農村經濟建設的價值
電子商務的形式主要是企業自建平臺,借助第三方平臺,例如攜程、去哪兒,這些是旅游電子商務平臺。對于農村經濟發展而言,電子商務能為農村農產品銷售以及旅游等服務提供第三方平臺,直接將產品在第三方平臺上與其他品牌一起發售。這種方式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便捷性與共享性,但同時,對網絡的依賴較大,需要在前期贏得顧客的信任感。且對于農旅而言,電商旅游宣傳的效果顯著優于以往的傳媒宣傳,能減少產品和服務的交易成本。舉個例子來說,顧客在天貓付款之后,還可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主客觀原因而改變心意,從而發生退款或改簽業務,辦理這些業務能更好地滿足用戶對產品購買的欲望,畢竟以前產品銷售中消費者與農民之間并不會直接接觸,但是電子商務平臺提供了這個渠道,能讓消費者更好地了解產品的來源以及實際種植情況,有利于提高購買力,并樹立青州農產品平臺。此外,電商旅游也是一種新型旅游服務形式,消費者能按照自身的旅游需求選取合適的路線,確定所需的住宿及旅游服務。它能體現對消費者主體性的重視,且由于電商旅游的口碑幾乎完全依賴于消費者的評價,所以能有效加強宣傳力度,讓消費者在付款后就能清楚地知曉自己的行程,并可以適當增加自己的娛樂項目,在覺得景點符合自己期望、比較滿意的情況下,進行在線宣傳與口碑宣傳等。此外,青州農村經濟建設中,電子商務平臺的建設,能有利于優化傳統的經濟產業結構,幫助農村地區擺脫困境,提升經濟發展能力。
三新農村電子商務建設加快經濟發展的路徑
第一,完善農村地區金融服務體系。農村的經濟建設和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在新農村建設的背景下,農村地區經濟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其需要較多的資金加以支持。為此,相關部門應當積極構建健全的金融服務體系,為農村經濟建設提供資金支持。近幾年,國家為了支持農村地區建設和發展,對農村信用社進行了改革,明晰產權關系,根據農村地區的特點因地制宜采取相應的組織形式和管理辦法,發揮支農主力軍的作用和優勢,進而為農村地區的經濟建設和發展提供支持。其次,應當積極采用有效的財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充分發揮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業銀行的作用,讓其根據農民的需求為其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讓農村地區能夠及時地進行建設和發展,為電子商務建設奠定基礎。第二,針對農村物流存在的問題,建立起完善的農村電子商務物流服務體系,科學化、規范化發展農村物流體系,落實和加強“最后一公里”建設,這才是青州農村電子商務物流的發展重點。這樣就需要轉變農村物流的建設組分的地位,應該是以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為主,完善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大力開發出物流運輸路線,確保物流運輸的安全及速度,拋棄以往的急速服務建設,一步一步將物流運輸的基礎設施建立起來。所以建立健全物流服務體系的標準是必需的,只有標準化的條例建立,才能夠能更好地穩固青州農村物流的發展,從而為電子商務平臺打下基礎,避免行業惡性競爭,建立起農村電子商務與物流合作的良好形象。第三,要加強電子商務物流平臺的建設,引入國內多個物流企業的特點進行結合,通過加盟或是聯盟等商業措施,實現電子商務物流的整體規范性運行,既擴大青州市物流企業的發展范圍,又提升農村物流的質量建設。目前青州市農村物流平臺很少,能夠滿足物流平臺建設的物流公司也不多,所以綜合國內物流與商務發展趨勢,青州市應該強化物流體系,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優良的后續保障,滿足消費者與農民之間的產品流通需求。第四,建立有效的激勵制度,落實農民繼續教育,提升農民的信息意識。電子商務平臺建設的同時,還要加強農民繼續教育。要針對教育方向,圍繞農業發展制定教學對策,激勵制度構建需要立足于農民自身發展,才能有效促進農民發展。為了早日達成目標,提高農民對繼續教育的信服力和學習的積極性,我們可以采用獎懲結合的方法。根據美國心理學家提出的雙因素理論,對人工作積極性產生影響的有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外部因素是使人安心工作的前提條件,而內部因素就是指激勵因素。
物流業是融合運輸業、倉儲業、貨代業和信息業等的復合型服務產業,在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增強國民經濟競爭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對城鄉經濟的發展影響明顯,各地都將交通運輸物流的發展作為重要的支柱產業,其中打造城鄉物流中心和加強對涉農物流的扶持是發展的兩個重點,本文對此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
交通;物流業;發展;地方;區域;經濟;促進
一、交通物流發展與縣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交通運輸物流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不少決策者對交通運輸物流對地方經濟的促進作用認識不足,缺乏統一統籌的規劃,物流公司處于分散自發狀態或由企業自辦物流,缺乏第三方物流公司。管理體制條塊分割,涉及工商、交通運輸、鐵路等方方面面,缺乏組織、信息及運行能力的具體指導。缺乏對物流市場的有效監管,存在偽幣驅逐良幣的情況。
(二)物流業的現代管理水平較低
(1)物流企業以傳統倉儲、運輸業務為主,且處于散、小、多、弱的狀況,集約化、規模化程度很低。(2)物流管理和服務水平較低,專業化、網絡化程度低,無法為客戶提供包括物流設計、包裝等一攬子的物流解決方案。(3)部分鄉鎮公路、干道等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物流車輛等技術裝備落后,作業主要采用人工搬運裝卸,機械化程度低。
二、提高交通運輸物流業管理的水平,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一)提高物流業管理水平,打造區域物流中心
深化交通運輸企業改革。以經營集約化、規模化為目標,積極引導交通運輸企業,發展新的經營模式,走經營集約化、管理組織化、發展規模化、運輸專業化的道路,徹底扭轉經營主體多、小、弱、散的局面。重點抓好交通運輸企業改制工作,把企業改制同結構調整完善結合起來,把工作的著力點切實轉到優化結構、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力求在結構完善、產業升級上取得突破性進展。以下是河北省的實例:
河北省交通運輸廳出臺《關于促進物流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交通運輸物流發展的目標任務:力爭經過5―10年的努力,打造一批引領河北省全省物流業集聚發展的運輸樞紐站場(物流園區)和具有國內影響力的交通運輸物流企業品牌;搭建起干線運輸網、城市配送網和農村物流網,三網融合,覆蓋河北省全省的交通運輸物流服務網絡;構筑起功能完善、流程順暢、使用便捷、運作高效的河北省全省交通運輸物流信息網絡平臺;形成機構健全、管理規范、運轉高效的交通運輸物流管理體系。
同時,鼓勵貨運場站加快向現代綜合物流園區轉型,依托主要港口打造區域物流中心,加快發展內陸無水港,建立國際陸海聯運物流通道,完善交通運輸物流通道網絡,加大高速公路、國省道、農村公路的建設和改造力度,繼續完善集疏港公路和機場路的建設,統籌內河港口、航道、船閘的建設,加快傳統交通運輸企業優化升級的步伐,支持、鼓勵傳統貨運企業和現代化交通運輸企業做大做強。
同時,進一步完善以“縣級分撥中心、鄉鎮物流站場、農村物流網點”為特色的農村物流網絡體系,建立起數據共享、互聯互通的農村交通運輸物流信息網絡,積極推進交通運輸與郵政的合作,鼓勵有實力的交通運輸物流企業發展班車物流和貨運公交,開展鮮活農產品的直達運輸,重視農產品冷鏈物流以及農村日用品、農資物流中先進物流技術的研發與推廣工作。
(二)加強涉農交通運輸物流管理水平,帶動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
1.加強涉農交通運輸物流管理水平的一些實例。各地交通運輸和物流發展部門在積極推進交通運輸物流園區建設的同時,大力發展農村物流,實現城鄉對接,加快農副產品、農資、生活用品流通。
(1)2011年7月,總投資1300多萬元,集農村客運、貨物集散、倉儲服務、農副產品交易、綜合信息以及連接貨運中心與村級服務站等多項功能于一體的河北省村村通交通運輸物流綜合服務站正式投入運行。該站按照統籌規劃,集中投資,避免重復建設的思路進行建設,充分發揮了交通運輸部門縣級貨運中心及鄉鎮綜合服務站、郵政部門郵政所及村級三農服務站、商貿部門萬村千戶農家網店、供銷部門鄉鎮供銷社及村級綜合服務社的優勢,“四點合一”,進一步探索了整合資源推動農村物流發展之路。
(2)2012年3月,石家莊市首家農村綜合物流服務站投入運行,擁有近100平方米的專用倉儲用房和200平方米的倉儲配送場地,為周邊近20萬人和相關企業提供集客貨運輸、農產品運輸、小件快運、農資配送、物流信息等為一體的綜合物流服務。
2.加強涉農交通運輸物流管理水平措施。對于涉農物流應重點發展一是提高鄉村公路的等級,縣鄉公路老舊油路比重大,農村公路實現了村村通油路,但建設標準較低,還未實現村村互聯互通,因此需要加以改造提高。二是提高物流的裝備水平,因為涉農物流的裝備水平往往低于城市物流的裝備水平。對于涉農物流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強化“四個堅持”,為發展農村交通運輸物流提供堅強保障。即堅持政府主導,把部門行為上升到政府行為,把發展農村物流作為當地黨委、政府為民辦的實事來推動;堅持規劃先行,聘請高校物流專家對農村物流發展規劃進行科學編制,確定各階段發展目標;堅持科學定位,按照“市場配置資源,政府營造環境”的原則,充分發揮企業主體和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把握好發展重心;堅持分類推進,不搞“一刀切”,采取試點引路、分類推進的方法實現農村交通運輸物流可持續發展。
(2)突出“四個重點”,提升農村物流后續力。即突出“設施”這個重點,充分利用鄉鎮交管所、郵政、供銷等系統網點,建立物流設施體系;突出“企業”這個重點,通過成立專業物流企業、尋求戰略合作伙伴聯營以及實體網絡和信息網絡委托經營三種形式培育農村物流龍頭企業;突出“信息化”這個重點,建立信息平臺,設立村點物流信息員、鄉鎮物流信息調度員,提高農村交通運輸物流的信息化水平;突出“人才”這個重點,通過定期舉辦農村交通運輸物流培訓班、引進物流專業人才、外送深造、組織調研考察等多種形式,培養一批富有現代物流理論和實踐經驗的農村物流管理人才。
(3)完善各種綜合協調機制,提升農村物流帶動力。即建立多部門參與的綜合協調機制,各地成立多部門參加的領導小組,明確目標、任務和責任,加強對試點工作的領導;建立多領域發展的市場運轉機制,充分發揮交通運輸行業資源、網絡和服務優勢,打造具有交通運輸特色的農資產品配送“綠色”通道,形成靈活、高效的農村交通運輸物流運作模式;建立多層次監督的誠信考核機制,確保農村物流產業穩健發展。
總之,加快城鄉物流發展,必須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政府為推手,為企業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加強運輸政策研究,提出具有操作性、指導性強的產業政策,加強和改進運輸市場監管,推進運輸企業物流服務標準體系和誠信體系建設,方能確保物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為地方經濟提供有力支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