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寫作輔導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初中語文 作文輔導
初中作文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重要板塊,也是學生初中語文學習中的一大難題。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當遵循學生的自身特征以及作文的特點來對學生進行作文教學,從而有效地提升初中作文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初中作文水平。以下是針對初中語文作文輔導做出的探討。
一、注重師生配合
每位學生不論性格還是外貌特征都是不同的,因而其對應的教學方式也應當是不相同。教師應當從學生的性格差異著手,對其進行作文教學,讓學生根據自身的不同經歷運用各種書面語言來抒發自己的感情。在日常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應當秉承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相信學生的教學理念,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評價時應當采取激勵的方式,讓學生在作文學習中充滿自信以及勇氣。同時,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應當注重作文精神的教學,引導學生在進行寫作時應當秉承誠實守信的原則,從而提升學生的作文素養。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培養學生“寫實事、寫親身經歷”,讓學生將日常發生的事情用書面語言進行描述,同時養成學生寫記敘文的好習慣。學生在進行寫作時應當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不為寫作而寫作,在寫作中應當表現自己的真情實感,不局限于文體以及寫作內容。
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教師在進行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時應注重對學生的想象力的培養,初中生的想象力發展相對較早,他們常常利用各種具體的物品來理解以及解釋生活中較為抽象的事物。例如:續寫寓言故事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教師在日常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時,可以多多利用寓言故事等新穎的題材來有效地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
初中生有豐富的想象力,因此,教師應當幫助學生放飛想象,讓他們充分地體驗和享受作文的樂趣。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寫童話類作文的方式培養其寫作能力。例如:童話作文的內容可以是寬泛的,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想象條件,包括生活中發生或者存在的事情,這樣,通過童話作文學生的心情能直接反應在童話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在寫作中寫自己所想,讓學生充分進行想象。教師可以教給學生良好的構思方法,鼓勵學生發揚個性,童話寫作不同于其他文體的寫作,學生在進行童話寫作時應當運用各種各樣的語言表現方式,教師可以教會學生在面對作文題目時應當如何進行構思,如何進行寫作。這樣既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又提高了學生的作文水平,進而提升了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質量。
三、注重實際,發展自我
作文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離開生活的作文是空洞乏味的,因此,教師在進行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時,應當教會學生注重生活經驗,使自己的文章具有生活氣息。教師要讓學生從生活中感受到作文的魅力,將自己經歷的事情以及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記錄下來。這樣能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從而有效提升作文教學質量。
作文教學的目標并不是將每一位學生都培養成為優秀的作家,而是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寫作這一基本技能。好的寫作技能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幫助學生在寫作中不斷尋找自我、增強自信心。那么,如何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寫作技能呢?
(一)對初中生進行寫作培養
教師應當注重寫作的實用性。在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中,教師將作文教學實踐的重點放在作文的藝術感上面,從而忽略了作文的實用性。這讓學生產生“作文無用論”的想法,將寫作看做是自己日常學習的沉重負擔,長此以往,對寫作充滿排斥,無法專心地進行寫作。因此,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的時候,應當注重作文的實用性,讓作文走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去,真正體會學生進行寫作時的心情。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社會現象作文,也可以寫寫自己的心理話等。這樣不僅能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能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作文在生活的重要性。
(二)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寫作
在日常的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轉化觀念實現從被動的“要我寫作文”到主動的“我要寫作文”的行為轉換,讓學生寫自己所寫所經歷的,讓學生真正感受寫作的魅力。大多數作文題目都是由教師提前安排好的,學生根據題目來進行寫作,這樣的寫作模式有局限性,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散。因此,教師可以不限形式,不限字數,這樣能讓學生真正做到心有所想,發心中所感,能幫助學生將寫作看成一件快樂的事情。
四、全方位的評價體系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直接反映著作文教學質量的好壞。因此,教師在進行作文批改時應當極其認真,尤其要注意挖掘學生作文中的優點,進行及時的表揚,以此來增強學生的寫作自信心。當然作文批改不應該只注重優點,更應注重作文中不足之處。教師對不足點的評價讓學生找準目標,加速前進,優點評價讓學生充滿信心。教師建立健全的評價體系,才能幫助學生更全面地認識自己,激發寫作熱情,增強寫作自信心。
教師在對初中學生進行作文輔導時,應當注重加強寫作實用性的培養,注重評價體系的健全,鼓勵學生不斷創新和進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進一步提高作文水平。
參考文獻:
[1]熊艷.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現狀問題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
[2]李麗霞. 初中語文寫作評價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2.
一、重視鑒賞訓練,鍛煉學生膽量
鄉村孩子在知識面、閱讀面上與城區學生相比有較大的差距,只依靠寫作課上有限的輔導,無疑是“蜻蜓點水”,所以,應把這方面的訓練落到實處,落實到平時的每一堂語文課上。
1.利用每堂語文課的前五分鐘,讓學生登臺講故事,把自己的所見所聞講出來,并簡單闡述一下自己的觀點、看法。形成一定習慣后,學生就會主動去觀察周圍發生的事,從而培養學生平時對周圍事物的觀察、思維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達到拓寬他們視野的目的。
2.針對一些故事性強的文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盡量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故事情節,歸納出中心內容,也不失為一種口頭訓練的好方法。只有先學會“說”,才能學會“寫”,才能避免“茶壺煮餃子——有貨倒不出”那種尷尬局面。人教版新編初中語文教科書中,就有許多這樣的文章,如七年級上冊的《童趣》、《皇帝的新裝》、《女媧造人》等,都是故事性很強的文章,都可用來進行這方面的訓練。
3.每篇課文結束后,教師可根據課文內容,有重點、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些開放性討論題,任學生選擇擅長的話題,結合實際進行討論,不拘一格地闡述自己觀點、看法,在討論中培養對作品的鑒賞與思辨能力。
二、精心創設“舞臺”,發揮學生潛能
常言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鄉下的學生大多“怕”作文,與平時寫得過少有很大關系,教師可有意識地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1.重視與鼓勵學生寫日記,培養他們的觀察與動手能力
很多學生小學階段有過寫日記的經歷或習慣,但到了中學保持這一良好習慣的卻寥寥無幾,這與教師的重視程度不夠有很大關系。很多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忽略了這一環節,其實這是培養與提高學生寫作興趣最根本、最實惠,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2.鼓勵學生自辦小報,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
教師可選一些內容較豐富,有一定寫作基礎的學生的作品張貼于“學習園地”等欄目上,這樣能激發大家的創作欲望,產生創作的熱情以至競爭,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良好的氛圍。
3.對片段訓練給予足夠重視,決不能敷衍了事
新編語文教材大部分文后都設計了片段練習,可讓學生在充分掌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認真完成此項訓練,以達到課本知識向寫作能力轉化的教學目標。
4.建立寫作興趣小組,鼓勵學生課余創作
教師對所教班級學生的寫作情況,要做到心中有數,選取具有一定寫作基礎的學生組成“寫作興趣小組”,或成立“文學社”,鼓勵他們勇于投稿,定期投稿,教師可于課外時間加以輔導。一旦學生有習作發表于刊物,教師要及時向學生們宣傳,在班級乃至學校產生創作的“轟動效應”,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講究“批改藝術”,多寫“下水作文”
作文教學中,教師如何起好“穿針引線”的作用,至關重要。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具有一定的“批改藝術”,講究一定的“批改方法”,具有一定的“下水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1.少用過激語言,多傾注些情感
俗話說,“十根手指頭,伸出有長短”,更何況一個班的學生呢?對于那些平時作文表現不佳的學生,只要他們敢寫、肯寫、樂于寫,就應該歡迎并給予鼓勵。往往一次中肯的批語,一次恰當的講評,會對學生的作文成績甚至他的一生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日常作文中,糊差事的不乏其人,教師應該正確對待。有位學生,不但錯別字多,且書寫邋遢,膠帶常粘破紙張。我的批語是:“文章寫得很出色,就是錯別字太‘猖狂’,給你文章‘增色’不少;另外文中有幾處‘兩眼流淚’,它們在為你這篇好文‘傷心’”。學生看后撲哧一笑,恍然大悟,心悅誠服地糾正了自己的毛病。
2.學生互評互改,教師適當點撥
《蘇聯的作文教學》中寫道:“教師的任務不是代替學生修改文章,而是自己能在寫作過程中反復修改。”教師可將學生對文章的修改同作文講評結合起來,使學生既掌握修改的技巧,又懂得修改的道理;還可采取同學間互相傳閱的批改方式,誰看過,誰就寫上自己的意見,不要求全面,但要中肯。看出別人的錯誤,自己就會有意識地改正。
3.提倡示范作用,多寫“下水作文”
在寫作輔導過程中,教師要避免“君子動不口動手”的現象。這就好似教學生“游泳”,教師不先下水探深淺,不先教會學生各式動作、姿勢,學生怎能貿然去“游”?因此,教師應從對生活現象的感情觀照、對生活素材的提煉積累、對語言材料的處理技巧等方面,給學生做出示范來,多寫“下水作文”,為學生在教材與生活之間搭一道彩橋,從而使學生產生寫作的沖動與激情,想“一吐為快”。如此,我們鄉村中學的作文教學將會大為改觀,真正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
關鍵詞:詞匯;書寫;英語寫作
初中英語教學中,聽、說、讀、寫是非常重要的訓練內容,通過這幾項訓練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的交際能力。在這幾項訓練內容中,聽、說、讀在教學中已經有了比較完善的教學形式,但是英語寫作訓練卻是一個比較大的難題。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英語寫作不僅是學生的難題,同時也是教師的難題,教師需要進行不拘一格的訓練模式,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這樣才可以促使學生形成英語書面表達的習慣,有效地提高學生對英語語言要素的綜合應用能力。
一、重視詞匯訓練,抓好語言基本功
在英語教學中,詞匯教學是重要的基本功教學,詞匯是句子的基本構成單位,而句子又是構成文章的重要組成。英文寫作和中文寫作一樣需要積累大量的詞匯,才可以靈活巧妙地組織語言,所以良好的詞匯積累就是寫好英語文章的重要因素。基于這樣的情況,在教學中教師就要重視詞匯的訓練,將語言基本功抓好。
例如,在教學七年級的Module7 Unit 1《I like maths!》這一課時,我就非常重視對talk about,half,past,art,chemistry,history,maths等詞匯的訓練。在課堂上我會抽出十分鐘左右的時間來檢查學生對這些詞匯的掌握情況,利用各種形式來進行。如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每一節課以搶答的形式來對每個小組進行積分,每周總結一次積分,并對獲得高分的小組給予表揚和優先選擇座位的權利。游戲的形式使學生的學習形式不斷增強,每周我都要根據作文內容編五到七個句子進行背誦,一天一到兩句,同學之間進行比賽,同時也使學生對詞匯的掌握更加有效。一個學期下來,學生的單詞量就會不斷地積累起來,從而為英文的寫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詞匯的訓練可以有多重形式和層次,如朗讀、聽寫、默寫、背誦等,不管是哪一種形式都需要長期的堅持不懈,才可獲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意通過豐富的形式來引導學生對詞匯的重視。當學生明白了詞匯的重要性,或者說體驗到詞匯的重要性時,自然會加強對詞匯的練習,從而熟練地運用詞匯進行寫作。
二、強調書寫規范,養成優良的好習慣
對于英語來說,良好的寫作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寫作訓練是培養書寫習慣極好的方式。英語寫作有著獨特的書面表達方式,如果學生的書寫比較潦草的話,就會造成詞匯錯亂,進而影響內容的表達。所以在初中寫作訓練中,規范書面格式是很重要的。教師需要從單個的字母開始抓,然后再到單詞,最后到句子。整潔優美的書寫,對于寫作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可以通過不定期地舉行各項書寫的活動來提高學生對書寫的興趣,從而使學生養成優良的好習慣。
例如,在教學中,我會非常重視對書寫漂亮的學生進行表揚,同時還引導學生創立班級英語手抄報,把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每個小組每周出一張,然后在班上互相傳閱,同時每周評選出一張最佳作品來進行頒獎。競賽的形式對學生產生了一定的激勵作用,一個學期下來,每個學生都基本會負責一到兩期的手抄報,學生的書寫能力大大地提高了。當學生有了良好的書寫習慣后,對寫作的興趣也會提高;當學生看到自己優美的字體出現在紙上時,就會情不自禁地再多寫一點。
對于英語寫作訓練來說,工整優美的字體會對作文的得分有非常大的幫助,如果在作文中出現太多的涂改,就會影響教師對英語單詞的辨認和判斷,進而影響到作文的得分。我們都知道在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自信心,可見,良好的書寫習慣對于寫作訓練是具有重要的作用的。
三、注重聽說訓練,培養寫作高技能
目前的初中英語課文蘊含了豐富的訓練材料,包括了聽、說、度、讀、寫等方面,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英語課文的教學。教師可以通過聽說讀寫的訓練,來加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從而掌握英語寫作的技能。
例如,在教學八年級下冊的Module1《Hobbies》這一課時,我就通過談話法來對學生的聽說能力進行訓練。這一課是學生寒假回來以后的第一課,因此談話的內容我就以學生的寒假生活為主,然后再循序漸進到主題,并結合新單詞和詞組來進行訓練。我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來和學生進行聽說練習:
Which hobby is expensive?
Which hobby takes up the least space?
Which hobby is good for us students?
Which hobby do you like best?
這幾個問題通過對家庭成員的興趣愛好進行列舉,既對新單詞進行了學習,又能對下面的內容作較為充實的鋪墊。在學習課文的時候,這種類型的聽讀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學生在不斷的操練中,對課文的內容產生更深的理解,從而使學生在大量的輸入目標語之后,可以將知識進行內化,慢慢地就可以將內化的知識進行輸出,在進行寫作的時候,就會產生源源不斷的靈感。
四、引導自評作文,提高寫作積極性
在教學中評價體系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英語寫作中恰當的評價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作文的批改有很多的方式,如教師批改,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等。
例如,每一次完成習作后,我都會引導學生對自己的習作進行檢查,先進行審題,然后再對詞語造句等進行糾正,最后再對習作的布局進行調整。經過幾次的練習,學生就會掌握評價作文的套路,在學生進行過自評之后,我再將習作收上來進行批改。經過學生自評的習作已經比較完善,此時教師已經不需要再對作文進行大刀闊斧的改動,學生也可以更好地體驗到成功的感覺,進而對寫作充滿了興趣。
讓學生自評作文是很好的學習方式,學生在自評的過程中,可以重新審視自己的文章,經過細讀之后,會發現許多在寫作的過程中沒有發現的錯誤。這種做法不僅可以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還可以培養學生嚴謹細心的學習態度,在自評的過程中還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總之,英語的寫作訓練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訓練,作為英語學習中不可缺少的綜合訓練方式,英語寫作需要學生具備系統、完整的英語基礎知識。因此,在進行寫作訓練的時候教師不能離開對基礎知識的練習,要通過不拘一格的寫作訓練引導學生對英語寫作產生興趣,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開展全面的聽、說、讀、寫的練習,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趙秀蓮.淺議初中英語教學中的聽力訓練策略[J].文理導航(下旬),2011(09).
2.申曉靜.英語書面表達之教學心得[J].學苑教育,2011(17).
3.路玉玲.淺談怎樣打好初中英語基A[N].伊犁日報(漢),2010.
關鍵詞:民族地區;寫作;教學;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08-250-01
寫作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是語文的“半壁江山”,但長期以來,很多學生都怕寫作文,一聽到寫作文就喊頭痛,有的說沒東西可寫,有的說不懂怎樣寫,有的說達不到要求的字數,總之提不起寫作的興趣。究其原因,當地是東鄉族少數民族居住地區,很多學生從小使用當地的東鄉語,沒有文字表述,因此給學生的書面表達帶來障礙,主要在于平常積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沒掌握好,訓練不得法等.我作為一個外地教師經過多年的語文教學的研究和實踐,我認為在當地民族地區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是學生提高寫作能力的關鍵。不論是學期考還是中考。甚至是平常的考試,作文所占的比重都很大,并且隨著中考的改革,作文的比例還在進一步加大。“語文新課標”的出現打破了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還要和當地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給教師們提出了新的挑戰,帶來了怎樣去適應“語文新課標”、怎樣進行作文教學等一系列問題。民族地區農村中學的教師及其學生,他們接觸的信息還比較少,寫作素材較少,相對來說理解就比較困難。而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迫切需要改變民族地區落后的教育現狀,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本人從事當地民族地區中學語文教學十幾年的時間里,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和當地的當地民族風俗、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總結出了一套如何當地民族地區進行中學寫作教學和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收到較好的效果,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和贊同。
一、在東鄉這方熱土上中學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
當前初中寫作教學現狀并不樂觀。一直困擾著廣大教師,而在當地民族地區的農村初中更是如此。當地的農村學生在寫作時只能是咬破筆尖硬套、瞎編,或者只寫自己小學甚至幼兒園的事,內容比較簡單和反復,或者用東鄉語來翻譯的套寫。思維比較單純和滯后。盡管每學期也讓學生至少寫六七篇作文,但學生的作文水平卻沒有大的提高。為此,結合民族地區農村中學學生的現狀,有必要在寫作教學實踐中進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二、如何才能讓學生出口成章,不害怕寫作
作為一名東鄉當地農村中學的語文教師,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農村中學生寫作知識的貧乏,雖然有各種寫作輔導教材,但是基本不適合當地農村中學生。《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并指出“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還強調了綜合性學習的重要性。語文實踐活動中,不僅要引導學生擴大課外閱讀,多練筆,還應引導學生辦手抄報、辦墻報、黑板報。舉行各種形式的故事會、演講會,引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或作跨學科的小課題的研究,等等。多種形式內容各異的語文實踐活動,不僅能使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到提升,寫作能力得到發展。還能增長學生的才干。
1、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沒有欲望,就不會有推動個體活動達到一定目的的內部動力。因此,在作文實踐中要設法讓學生明確寫作是他們生活的第一需要,是一種精神享受,是記述自己、表達自己喜怒哀樂情感的一種方式,是整理自己思想、挖掘自己潛能的有效途徑,同時,還要激勵學生關心生活,多方積累。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投身生活,做生活的實踐者、參與人。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由于種種原因和限制。凡事不可能都能實踐,但一定要要求學生盡可能“讀萬卷書”。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能吟”,可見,讀書會使學生思路清晰。視野開闊,出口成章。開始就從我們身邊的事情寫起。學生寫作文的過程就是學生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閱歷和情感體驗。對社會、自然和人生擁有自我獨特感受和思考的過程。生活是本源,要靠自己去感悟,生活雖是萬花筒。學生要深入生活,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多留心、多觀察、多分析、多總結、多積累。要告訴學生。生活中到處有真、善、美,只有用心才能發現,才能有所收獲。葉圣陶先生也告訴我們要多接觸社會,多感受生活,他說過:“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蘇轍指出先要游歷名山大川,增加生活閱歷,文章方才有“浩然之氣”充斥于天地。
2、借鑒名家名篇,提倡學以致用。畫家齊白石說過:“學我者生,似我者死。”搞藝術離不開一個借鑒模仿的過程,但不能生吞活剝、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學習了課文中的名家名篇,讓學生也去嘗試一下,用剛學到的方法去仿寫文章,也是我進行寫作訓練的一種方法。當然這種仿寫不是呆板的照搬照套,而是讓學生借鑒,學習名家的寫作方法。
【關鍵詞】作文興趣;課外活動;生活經歷;交流;評改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好一門知識的前提條件。”[1]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無不重視興趣在智力開發中的作用。進入初中后,學生在身體和心理等方面都已經具備了接受初中教育的條件,隨著知識、經驗、技能的不斷豐富,他們已不同程度地產生了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感的要求。這正是對初中學生進行寫作指導,促進他們身心發展的良好時機。那么如何培養初中學生的寫作興趣呢?
一、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積累素材
俗話說:“課堂學知識,課外出人才。”這說明了課外活動的重要性。認真搞好課外活動,能夠激發學生寫作的動力。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學生的作文主要表現自己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沒有扎實的生活基礎,就不可能寫出豐富多彩的好文章。因此,教師必須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體驗生活和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積累寫作材料。日月星辰,春夏秋冬,山水花草,鳥獸蟲魚,時刻出現在學生的視野中,給學生新奇感、美感、趣味感,有助于調動學生在寫作中的聯想,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應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自然界中賞心悅目的景物,既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又能使學生產生無限的遐想和寫作的沖動。因此,教師應有計劃地、因地制宜地組織學生參加尋春、覓秋、登山、觀水等實踐活動,讓學生直接面對大自然,時刻有所發現,有所感受,有所體驗。如果教師能抓住契機,稍加點撥,學生便能文思涌泉,下筆成章。
比如,在萬物復蘇的日子里,教師帶領學生到野外去找春天。學生置身于詩畫般的大自然里,聆聽著小鳥的歡叫,親聞著小草的花香,感受著陽光的溫暖,自然會產生強烈的傾吐欲望。在此基礎上寫關于“春”的文章,學生便會把自己的親身感受寫出來。
二、引導學生寫真實的生活經歷
長期以來,學生作文的一大弊端就是造假,寫自己沒有經歷、沒有感受乃至根本不知道的事。比如撿到一個錢包上交,下雨時老師為“我”打傘,修車時師傅不收錢等等。這些現實生活中確有其事,但是不是每一個人都會遇到的。對此,教師除了要求學生“不要在作文之前看別人寫什么,看范文寫什么;以我為主,寫我之想寫”外,還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解放心靈
就是營造寬松、平等、自由的習作氛圍,讓學生喜歡寫自己眼中看到的、耳中聽到的、心中想到的,讓他們說真話,吐真情,用自己的語言寫自己想寫的東西,做到不抄襲,不模仿。
(二)敞開心扉
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在“你是怎么想的”方面進行訓練。凡是學生說出真情實感,要特別地給予肯定與表揚。
三、開辟“作文園地”,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教師在教室黑板上選擇一個合適的板塊,開辟“作文園地”,經常選登本班學生中寫得具體生動的文章、精彩的片段、新穎的開頭、耐人尋味的結尾、承上啟下的過渡段、優美佳句點滴,供大家閱讀和學習。“作文園地”里的作文,可以是作文本上的,也可以是日記、讀書筆記、書信、表揚稿等,體裁、內容、篇幅均不受限制。被選中作文的學生自己謄寫出來張貼。學生的作文得以展示,這好比在學生心靈上戴上一枚枚閃光的勛章,更能激起他們日后對寫作文的興趣。
四、搞好作文交流,誘導學生的寫作興趣
作文交流是滿足學生作文展示欲望的另一種形式。每當學生完成草稿后,教師可將在巡視指導中發現的質量較高的作文拿出來交流。這種交流,一方面起典型示范作用,給其他學生以啟發,幫助開拓思路;另一方面使參與交流的學生感到一種“樂”,從而進一步修改完善,使自己的文章精益求精。教師還可以在講評時交流,結合講評重點,事先約好幾位在本次作文中有代表性的學生交流自己的作文。優秀生讀全文,中等生讀精彩片斷,后進生讀值得欣賞的句子。這種講評時的交流,使得好、中、差三類學生都會感到一種滿足,享受成功的快樂,加深對作文的喜愛。
五、編印優秀作文選集,鼓勵學生的寫作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2]學生有了學習成果,十分渴望得到大家的認同。鼓勵學生的寫作興趣,辦法之一就是編印作文選集。這是進一步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的有效措施。教師要指導學生編印優秀作文選集,要鼓勵班上組織編委會自行評改。由教師寫評語,數不在多,最好能取一個書名,比如《歲月》《成長》《數星星》等。一學期下來,評出一、二、三等獎。這種辦法學生很感興趣,既是教師作文教改的實績,又是學生成長步伐的記載。
六、向報刊推薦發表學生習作,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
為了讓社會了解學生,展示學生的自我風貌,對適宜面向社會發表的學生作文,教師應積極推薦,組織學生參加報刊和教育主管部門主辦的專題征文活動。學生習作一旦得到發表,他們就會受到鼓舞,既滿足了社會認同的需要,也會燃起希望之火,這希望之火還會在全班乃至全校燃起來,漸形成燎原之勢。由于學生品嘗到了寫稿投稿的樂趣,作文興趣日益濃厚,學生學習成績也會隨之上升。
七、評改多樣化,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俗話說:“好的文章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另有“作文三分寫七分改”的說法。這些都說明了修改的重要性。教師可讓學生進行作文自改嘗試,培養學生的自改能力。學生自改時,先由教師示范指導評改方法,教會他們使用修改符號,然后讓學生之間互相幫助修改,幾個人一組,輪換自讀自己的文章。這樣在自讀自己的文章的同時,仍可發現其毛病,其他同學也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互相取長補短。這種講評課改變了以往教師先批改后講評的模式,把評與改貫穿于作文教學始終,把群改與自改相結合,評中有改,改中有評,自始至終啟發學生思考和評論。修改別人和自己的作文,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鑒賞能力和自改作文的能力。具體可采用如下的批改方法。
(一)通閱習作草稿,獲得綜合信息
學生完成作文之后,教師通閱全部習作草稿,迅速發現此次習作的主要優缺點,只做第一次記分,不寫批語。
(二)學生互改法
一般是學生兩兩結對,互相交換閱讀、評價對方的作文,并對文章的內容、結構、表達的清晰度等交換意見。這種討論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評改他人的作文,互相觀摩,取長補短,有利于在原來水平上提高寫作質量。
(三)傳閱修改法
學生分組,每組為四五人,當學生拿到互改之后的作文草稿時,在稿子后附上一頁空白紙。組內學生就輪流傳閱草稿,每人閱讀別人作文時及時糾正上面的錯誤,并在空白紙上寫上評語或建議。教師需要告訴學生注意寫上肯定性評語。這樣傳閱幾遍后,每篇文章都會附上許多具體的建議,作為修改定稿時參考。
(四)謄抄評賞
學生習作修改好后,謄抄在作文本上,教師給予二次記分,鼓勵學生的提高和進步,然后讓學生認真介紹某些地方修改的理由和好處,部分優秀習作的作者宣讀自己的習作,全班欣賞,教師點撥評析,使學生認識得到升華。
這樣通過教師評改、同學評改和自我評改的三種方式相結合,才能逐步形成學生獨立的修改和評價的能力。其過程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教師評改起指導作用,使學生了解:寫作的要求是什么?怎樣才算達到標準?如何改好作文?第二階段:學生將開始運用教師評改的觀點和標準,嘗試作自我評改,其實仍需要教師給予必要的輔導。第三階段:學生獨立修改作文,并能客觀評改他人的作文。提供評改作文標準是發揮教師的輔導作用,培養學生自行修改能力的重要一環。這樣做,教師由包辦變為引導,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調動了學生修改作文的積極性,使修改訓練落到實處。學生沿著“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積極動手動腦,思維得到發展,認識不斷提高,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這樣不僅可以達到使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的目的,而且也培養了學生寫作文的興趣;同時,在參與評改的過程中,學生還可以說出自己有創見性的意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
“興趣好比路燈,引導你走向成功;興趣好比船槳,帶著你駛向遠方;興趣好比是一p羽翼,領著你翱翔天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會引你走向光明。”[3]興趣是寫作的動力,寫作中有了動力,學生就能充分發揮寫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所以,教師必須注意采取各種措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參考文獻】
[1]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文集(第三卷)[M].許良英編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144.
近年來,隨著語文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高考、中考的考試與閱卷形式也相應地發生了一些變化,網上閱卷已經得到推廣。那么,網上閱卷對學生規范答題要有很多具體要求,其中在書寫方面必須引起注意。
一、出現的問題
(1)字跡潦草,字體混亂,連筆較多,字跡不清。
(2)書寫不規范,錯別字太多。
(3)涂改太多,錯題重復劃,卷面中不時出現“黑疙瘩”。
(4)閱讀題回答不分行,沒有序號,大段敘述。
(5)字體太小,字間隙小,電腦掃描后很難看清楚。
二、問題出現的原因
(1)對寫字教學認識不足是根本原因。許多語文老師認為只要學生成績好就行,練字是純粹浪費時間,字跡好壞與學習成績關系不大,關心的只是學生是否會做題、會考試。學生寫作業,只要老師能看得懂,就算過關了。他們往往更多地關注語文知識的積累,閱讀與寫作能力的提高,而對于“耗時多,功效低”的寫字教學不夠重視。而大部分學生也認為平時寫字無所謂,考試時認真一點就行了。但是真正到了中考考場上,因時間緊張,注意力高度集中于答題上,書寫方面的問題就會頻頻出現,最終影響了中考成績。
(2)練字時間不夠。學生進入初中學科科目增多,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得作業量不斷加大,這些往往讓學生不能在書寫上多下功夫。他們往往為了及時完成作業,慌慌張張,草草應付,長此以往,便養成了很多不良的書寫習慣。
(3)缺乏必要的榜樣影響。隨著信息化的到來,教師備課大多已經不需要手寫,教師對于練字也不像以前那么重視。除了板書,教師很少有給學生做出榜樣的機會。甚至有些中學老師由于對書寫的認識不足,自己寫字也是潦潦草草,在課堂板書和作業批改方面難以給學生正面的引導。
三、采取的措施
(1)端正思想。2011年,《教育部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就曾經提出:書法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是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通過書法教育對中小學生進行書寫基本技能的培養和書法藝術欣賞,是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培養愛國情懷的重要途徑;是提高學生漢字書寫能力,培養審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養,促進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當前,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電腦、手機的普及,人們的交流方式以及學習方式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中小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有所削弱。為繼承與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提高國民素質,有必要在中小學加強書法教育。
2012年修改后的《語文課程標準》也對初中寫字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在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的基礎上,學寫規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書寫的速度。” “臨摹名家書法,體會書法的審美價值。”可見,書法教學是語文課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
多年來,我們江蘇省中考試卷也一直有關于書寫方面的要求,大多對書寫方面明確規定三分到五分的具體分值,這都是對書寫最直接,明顯的重視。其實間接地諸如主觀試題的表達,在書寫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影響到閱卷老師的情緒,從而給出相應的分數。一位中考閱卷老師就曾經說過:“字寫得好實際上也是在多得分。”因此,初中教學中我們必須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寫字教學。
(2)學校應做好寫字教學的整體規劃。要把字寫好,是一個系統的、龐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會一步登天,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即是這個理。所以在學生一進入中學時,學校就應該做好寫字教學的整體規劃。安排好寫字課的具體時間和教師,并與日常檢查掛鉤。比如可以從七年級開始讓教師激發學生寫字興趣,指導學生練好基本功,從寫字姿勢上做到嚴格要求,以減少因握筆姿勢而造成的學生視力下降;八年級重點臨摹一些作品,從臨摹、賞析作品角度培養學生審美觀;九年級可以讓學生在臨摹的基礎上創作,就是平時的應用。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做作業、寫作文、考試中,要把學到的書法技巧運用起來,先求好,再求快,久而久之,才能做到在考場中臨危不懼、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另外應注意活動引領。每學期應至少安排一到兩次的書法比賽或作業評比活動,充分利用比賽活動促進學生的寫字興趣。還可以安排或邀請本校字寫得好的教師進行書法講座,輔導學生習字。也可以帶領學生參觀書法展讓學生既收到書法藝術的熏陶又激發學生寫字熱情。
(3)強化教師“三字”訓練,發揮教師示范作用。課程標準規定,書法教學是語文課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書法修養是中小學語文教師必備的專業素養,“能寫會教”是完成語文教學任務所必備的基本要求,也是語文教師職責的要求。因此,我們語文教師特別是書法教師也要大練書寫基本功,從自身做起,不偷懶,能堅持,每個教師每學期要完成一定量的讀書筆記或書法作品,讓學生自覺地跟著老師培養自己寫鋼筆字和毛筆字的好習慣。
【關鍵詞】學困生;轉化;班主任工作;道德修養
1引言
每一位教師都應把自己對事業的熱愛傾注到每一位學生身上,讓學生覺得教師像媽媽一樣關懷、照顧、教育他們,這樣就體現了教師熱愛事業的感召力。在我當教師的生涯中,真正覺得只有你樹立起“班中無學困生”的信念,用心和每一位學生交朋友,這樣學生才能成才。你要掌握每一個學生差的特點,采取得力措施,像春風化雨一樣對癥下藥。下面就新形勢下初中階段學困生存在的問題,談談幾點認識:
2給予學生愛心
我國一位教育學家認為“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愛。教育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水的池”。可以說,愛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溝通思想的橋梁。作為教師,只有具備了深厚的愛生之情,才會時刻把學生放在心上,為教育學生不惜嘔心瀝血,學生才會向教師敞開自己的心扉,用全心來接受教師的愛。因此,教師應樹立起正確的“學生觀”,熱愛每一個學生,尤其要增加對學困生的感情投入,給其以慈母般的愛。一般說,學困生都有自卑感,與教師感情疏遠,只有親近他們,關心他們,與他們多談心,多交流,才能漸漸消除其對抗心理,使之誠心接受教師的教育。我們班有這樣一個學生,他很聰明,但思想落后,當班主任和其他科任老師溝通意見后,在課堂上多提問他,讓他明白,老師并沒有放棄他。發現他有進步及時表揚,堅持每天放學后找他談心,分析犯錯誤的原因。真誠所至,金石為開,他把我當成真誠依賴的朋友,各方面進步非常明顯,他走向高中的路越來越近了。
3發現積極因素,激勵其上進
此類學生貪玩,學習目的性不明確。學習態度不夠端正,課堂上不能集中精力聽講,愛做小動作,不愿動腦筋想問題,課后作業不認真完成,把心思放在玩上面,從而影響學習成績。對這種情況,如果我們主動與他們交朋友,真心實意去愛他們,走入他們的心靈世界,分析他們跟不上的原因,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喜歡他們,老師并沒有嫌棄、看不起他們。使他們漸漸地克服消極的心態。在教學中盡量挖掘他們的閃光點。教育實踐告訴我們,學困生并不是每個方面都差,他們總有潛在的某一方面的才能和好的品格,每當這種光點閃爍時,也正是對他們引導的最好時機。因此,教師要善于使用“放大鏡”尋找學困生身上的每一個哪怕是十分微小的閃光點。當他們有點進步時,著力給予表揚、鼓勵,讓其產生一點“成功感”。原來我班有一個學困生,他愛好體育活動,但無心向學,經常不做作業,說服教育無濟于事,我發現他樂于助人,對班級工作很熱心。于是,我就讓他當體育委員,并每天下午補課談心。慢慢地他把心收回來了,數學成績進步很快。我也因勢利導說:“數學這么難都能學好,還有什么學不好?”他比以前干勁更大了,體育工作管得井井有條,學習成績有大幅度的提高。我班有一位以不寫作業而出名的學生,家長常以棍棒訓斥而無濟于事,便說對他失望了。由于他的成績不好,于是便選擇了“不寫作業”這個自我表現的方式了。針對他的這種心理,我便在班里組織的一次勞動中,有意識地讓他負責組織工作。由于第一次做班里大事,他十分賣力,而且活干的快也利落。通過這次活動,這位同學認識到自己并不笨,只要敢拼,肯努力,始終能成為聰明的人。他也就對自己要求嚴格了,其他同學也改變了對他的看法,推選他做了勞動委員。從此,這位同學不僅克服了不寫作業的毛病,在學習上,也取得了較大的進步。
4轉化學困生要持之以恒
學困生身上的不良行為,不是一日養成的。同樣,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好,應有長期的思想準備,應付出很大的精力,這是因為學困生自制力差,易好了傷疤忘了痛。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學困生出現反復是正常的,要允許他們反復,關鍵是他們出現反復的時候怎么辦?這時切忌操之過急,簡單粗暴地批評。實踐證明,欲速則不達,急于求成則適得其反。教師要有更大的干勁幫助他,鼓勵他,使之明白老師的苦口婆心是為了他們的健康成長,是真心實意為了幫助他。凡事都要有個過程,要給學困生一個再認識、再改正的機會,有針對性的采取恰當的教育方法,及時給予引導,使學困生在認識過程中循序漸進地改正缺點。由此可見,對學困生的轉化必須有信心,貴在持之以恒。
5轉化學困生要將心比心,循循善誘,不怕反復
文言文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的瑰寶,在中華五千年的燦爛文化中熠熠生輝。我們初中語文課本上所選的篇章大多是世代流傳、膾炙人口的名篇。但是如此優美的文章,老師教得費勁,學生學得吃力。究其原因,是我們傳統的教學模式所致。教師在課堂上一講到底,滿堂灌,學生課上記翻譯,課后背筆記。一堂課下來,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記個不停。長期以往,在學生眼中,文言文會像洪水猛獸一樣變得面目可憎,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便會蕩然無存。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讓老師易教,讓學生樂學。為此,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有了一點淺見。
1巧妙導入,激發興趣
1.1以經典的故事傳說引出課文。有關三國的故事、人物是家喻戶曉的,學生們也非常熟悉和喜愛三國里的人物。在講《隆中對》時,讓學生講講他們知道的三國故事,談談對人物形象的看法,評析歷史事件。一開課,課堂氣氛相當活躍,有為諸葛亮的妙算佩服得五體投地的,有為曹操評反的,有為二喬命運擔憂的。好像故事就發生在昨天。在講《木蘭詩》時,讓學生講講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因為學生比較熟悉,所以興趣很濃,教學效果也就事半功倍了。
1.2以文中成語名句引出課文。導入《桃花源記》的時候,我讓學生談談他們的理想生活是怎樣的狀態,學生眾說紛紜,最后我總結道:“這就是你們的世外桃源。”然后我由世外桃源這個成語引入新課,效果頗佳。文言文中的成語名句很多,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吳下阿蒙”等,而正是這些有生命力的詞語能有效地吸引學生求知的熱情。教師只有抓住這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橋和路”,點燃學生的求知欲望,相信教學效果會大大增強。
1.3借助多媒體,用圖像或聲音資料引出課文。《出師表》一文,我截取三國演義的片段導入,學生們看得如此如醉,引入課文,也就水到渠成,拉近了學生與課文的距離。《核舟》一文,我搜索了“核舟”的圖片展示給學生看,栩栩如生的圖片激發了他們的興趣。《愚公移山》一文,我用響徹大江南北的歌曲《愚公移山》導入,此歌已概括了此文的大概內容,學生學起來就輕松易懂。
導入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討論導入,名言警句導入等,只要能讓學生平靜的水面產生漣漪,不拒絕文言文的方法,都是可取的。學習興趣有了,學習積極性自然也就調動起來了。正如古人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
2朗讀教學,不可忽略
首先,初中語文教材上的文言文都是文質優美、人文性強的好文章,教師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把文中意境和神韻先聲奪人地渲染給學生。同時通過學生朗讀,逐漸品味文中獨特的意境美,激發美感,從而引發對文本的學習興趣。有時候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往往能感染學生的心靈,在美感的作用下,學生怎會沒有學習課文的興趣呢?教師朗讀課文后,即使對學生不做任何要求,學生也會自覺地去讀課文、讀注解、弄清字句等。這樣的教學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學生的朗讀過程也是廣泛汲取語言營養的過程,他們大量反復地含英咀華之后,說千道萬地難以講清的搭配習慣、語言規律等語感難題在不知不覺中迎刃而解,那潛移默化的效果隨之日益顯露出來,學生不但可以在寫作時模仿、消化那文筆,還可以在說話時對照,脫口而出,出口成章,從而思維精密、情感豐富,文字表達和口頭表達迅速趨向準確和生動。
再次,文言文的語言很講究語氣、語調、語勢,抑揚頓挫、輕重緩急。如果不朗讀,很難把握作品中應有的感情、特色。因此,對文言作品必須通過朗讀,將無聲的語言變成有感情的音響,它充滿活力,跳躍著生命,從而使學生從內容、感情、特色全面地體會作品。
總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都是古之良訓。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只有對課文反復朗讀,才能對課文的美產生審美體驗,才能培養語感,才能使學生體會課文內容、感情、特色等。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文言文朗讀教學。文言文比現代文講究韻律,帶有明顯的聲音美,學生愿意讀,也喜歡讀。在朗讀中,教師要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包括朗讀的節奏、語氣、語調、語速,能更多地朗讀課外作品,從而形成能力。
3理解內容,尤其重要
3.1積累文言知識: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后,要學生深入學習,掌握一些文言知識。在最初學習的時候,教師引導同學學習文言知識的方法:注意實詞、虛詞的用法、古今詞義的差異、通假字、詞類活用、文言句式等內容。讓學生心中有數,從中摸索出規律。
在講授新課時,教師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根據教師講授過的方法,布置小組成員每人一段或二段,先獨立思考完成應積累的文言知識的歸納,然后小組內的成員相互對照糾正。全班交流時采取競賽的方式,讓各小組派代表發言,展示小組的成果。說得不夠或不完整的,其它小組補充。
開始學生會找得較少,錯漏也會較多。但我不急于批評,而是肯定他們的成果,并進行表揚,提出合理化的建議。這樣,學生積累文言知識的能力得到培養,也保護了學生的積極性。競爭、合作意識也得到了加強,為學生將來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2賞析精彩片段:古文的寫景、敘事非常精煉,抒情議論典雅雋永,手法巧妙,令人回味無窮。教師在輔導學生欣賞、品位時,要指導一些切入點:
(1)寫景的,要注意寫景的方法、描寫的手法、情景的交融、修辭的運用等。例如《與朱元思書》中寫富春江一帶的天下獨絕的奇山奇水。除了會欣賞比喻、夸張、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及作用外,還要從如何抓住寫作方法來分析。寫水的“異”是從水的色、深、清、急來表現。山的“奇”是通過以動寫靜,以聲寫靜,寫出群山的高、密、幽深、寂靜的特征。寫出了作者對大自然的愛慕之情。
(2)寫人敘事的,要注意敘事的順序、敘事要素的交代、人物的描寫、表情達意的重點句等。如《五柳先生傳》,先說“傳”,作者用勾畫點染之法描寫了主人閑靜少言、不慕榮利、質樸自然、安貧樂道的生活態度;后說“贊”,采用與古人做比擬的手法,從側面反映了五柳先生對黑暗現實的厭棄態度。文章的構思及寫人手法就值得品味。
(3)議論的,要弄清論點、論據、論證三要素,特別是論證的方法,很值得我們去學習。例如《鄒忌諷齊王納諫》,鄒忌在進諫中把生活小事同國家大事之間相類似處進行類比,收到很好的效果。為今后寫議論文,如何去論證自己的觀點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通過賞析、品味,提升學生的欣賞能力、分析能力、探討問題的能力、寫作能力,是學生學會學習好途徑。但教師不能包辦,要放手給學生去感受、訓練,能力才能不斷的增強。俗話說得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3.3品味高尚情操。海德格爾有句話:“語言是存在的寓所”。文言文以其精煉的語言和深邃的思想,傳承著古人的精髓。作者往往在記事、寫景中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我們在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時,一定要結合重點句、當時的寫作背景和生平來把握,才能準確地把握。例如在教《岳陽樓記》時,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憂國憂民的情操。如果我們只憑文章的內容來理解是遠遠不夠的。還應了解他的生平:他年少有大志,生活雖貧苦,卻刻苦讀書,深受儒家仁愛思想的影響,從小就立下“不能夠利澤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在他的從政生涯中也始終踐行這一信念。天圣七年因上書請章南犬太后還政退位,因此被貶離京城,三年后才回來。景三年向宋仁字進《百官圖》捐斥宰相呂夷,又遭貶斥。仕途沉浮幾十年,數遭貶黜,但他澄清吏治,憂國憂民之心始終未改。這厚重的一生,才能承載這一高尚的情操。
4熟讀背誦,傳承文化
學以致用,古為今用,傳承中國古文化之精髓,這應該是我們學習文言文的根本之所在,但怎么去傳承它,背誦應是我們常用的一種方法。可很多學生不愿背誦古文,是因為文言文讀來拗口,背來易脫句,加之一些同學不理解語意,感受不到古文之美。針對這種情況,筆者近些年來總結出幾種輔導學生輕松靈活記誦的方法。
4.1還原式。將文言文譯成片段美文,然后讓學生嘗試著還原成課文原句。如是幾番,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很快便能熟記課文,又能更深一層掌握文意,還能從中領略到不同于現代文之美。如《曹劌論戰》一文中公與劌的三問三答一段,學生不易記誦,但通過翻譯還原這種方式,學生之間嘗試互相問答,很快便誦之如流水。
4.2問答式。即教師設置與課文緊密相關的問題,要求學生用課文原文回答。如在教授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的第三小節時,可設置四個問題來幫助學生記誦:“滁人游是一副怎樣的畫面?太守在野外以何宴請眾賓?眾賓歡飲又是怎樣的熱鬧場景?太守醉態如何?”用幾個簡單有趣的問題既調動了學生記誦課文的積極性,又化繁為簡,學生在不知不覺間便將課文記住,而且對內容理解得也更深入了。
4.3連貫式。此法常用于駢文或詩句,因為其句式對偶而連貫。教師誦出上句,學生很自然地接出下句。
在熟讀背誦的基礎上,我們還可以學以致用,引導學生在平日的寫作中盡可能多地引用古詩文中的名言佳句,為我們的作文添彩。古人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古文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情感資源,妙用古文可以激活語言表達,彰顯文章底蘊,使文章散發出濃濃的書卷氣和文化氣,無疑是作文“出彩”的一條有效便捷的途徑之一。
由一點出發,借助已有信息,讓聯想、想象向各個方向發散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既可通過分析、比較不同事物的相似點發散,也可以通過分析同一事物的不同點發散;思維可以在對比中展開,也可以在類比中進行……總之,發散的方式不拘一格。
從模仿入手,指導學生逐一掌握發散思維的方法。
訓練學生通過分析比較不同事物的相似點發散思維,我引導學生從學習趙麗宏的散文《峽谷》入手。《峽谷》的構思是在尋找不同事物的相似點中進行的。作者捕捉住了自然界的“峽谷”與“社會生活――――我們國家噩夢般的大峽谷”的共同特點:難以逾越。告誡人們必須熱愛生命,熱愛生活,才能像江河沖出峽谷一樣戰勝生活中的種種“峽谷”.模仿《峽谷》的構思,要求學生在動筆寫《大地與安泰》一文前從安泰離不開大地出發,尋找具有“離不開”這一相似點的不同事物。比如魚兒離不開水,萬物離不開太陽;孩子離不開母親,黨離不開人民……由自然現象到社會現象,由“形似”到“神似”從而對《大地與安泰》這一特定的情境展開思路,引發出對黨與人民之間魚水之情的議論。
又如郭風的散文《橋》。指導學生模仿作者在“橋”與“塔”的對比中展開聯想,讓學生在正反對比中引出議論。東山魁夷的《一片樹葉》,思緒從京都跳到家中的小院,由現在拉回過去;寫的內容從櫻花到關于風景畫的主張,到與前二者看似無關的“一片樹葉”整個思維活動緊扣“珍重生命”這一主題擴展,既不受空間限制,也不按時間順序,而是在自然景色的瞬息即逝卻周而復始與人類從自然的永恒中得到的慰安和感召的聯想中發散游動,分析這些作品的結構,學習作者發散思維的方法,可使學生思路活潑,浮想聯翩。
除了逐步積累發散思維的方法,以供使用時檢索與提取,每一種思維方法應分解成幾個步驟反復訓練。巴金的《燈》由眼前到回憶;由自己到他人,由山那邊到古希臘……假如作者不是操作思維從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去運動,是不會有那么多具有特殊意義的“燈”和“光”供作者運籌,供他作為主觀思緒的寄托的。
模仿“燈”的構思,將作者的思維分解成下述幾個步驟,我指導學生寫題為《黑板》的抒情散文。“由眼前想到過去”,學生想到幼時父母教他識字的小黑板,小學里黑板上的加減乘除,中學里黑板上的分式、方程……從而得出“黑板是人生的搖籃”的認識。“由此地想到彼處”,于是學生想到了學校長廊上的,居委會門口的,醫院門診處的,法庭外的,食堂里的種種黑板報,于是又得出“黑板是社會萬花筒”的結論,并意識到自己從這不透明的窗口了解了生活的眾多方面。“由一般想到特殊”;學生想到戰爭年代八路軍戰士以石板代替黑板學習文化,想到《最后一課》中韓麥爾先生寫在黑板上的“法蘭西萬歲”于是發出了要珍惜現有條件的肺腑之言。
在指導學生通過分析相同事物的不同點時,讀散文《枕木》我把指導學生思維發散的過程分解為二步。第一步是啟發學生找出枕木所有的特點:腳踏實地默默無聞;排列整齊有序伸延;承載重壓穩如泰山……第二步是由這些不同的特點出發,尋求與其一致的精神狀態: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團結協作的典范,大無畏精神的化身;――平凡中的偉大。一位同學在《擁抱大地的巨人――枕木》中寫道:“在我的眼中,枕木仿佛慢慢地豎起,有了眼睛,有了手,它們成人了!從戰爭年月那冰冷的河中'浮'起的人橋到手拉手一起走向刑場的烈士;從揮著熱汗向大地掘油的老一代工人到今日擎著掘土機巨臂筑起楊高路的年輕一代。他們走過了硝煙彌漫的戰場,走過了灑滿全色光輝的油田。在血汗澆鑄的軌跡上,走向未來。這便是我們的民族。一個無比堅強、無比團結的民族,用無法抗拒的腳步,一步一步走著自己堅實的路!”“既然我們都是這樣的枕木,就應該毫不吝嗇,毫不猶豫地將自己奉獻給這條路”。
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強弱決定著作文能否立意新穎,感受獨特;構思時能否浮想聯翩,思緒如天馬行空。這種思維發散活動建立在知識與經驗的積淀上,是思維操作方法系統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在整個高中階段應將發散思維方法的訓練按單元有計劃地安排在各年級的作文教學中。
發散思維方法可以按單元進行教授。每單元教會一種發散方法,可分三個步驟進行:
(1)方法輔導。包括分析范文,了解思維發散的模式,并按此發散方法練習作文。
(2)鞏固練習。重點為講評本單元所傳授的方法掌握運用的情況。如寫作《橋啊,橋》一文,一位同學由面臨高初中難以銜接產生的苦惱希望能為自己建立一座橋,讓這座橋將她引向所愛、所憧憬的理想的彼岸。文章的思路在今昔對比中展開,在對未來的追求中延伸,文思如涌。講評既強化了方法指導,又激起“我也行”的自信,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在寫作中再實踐。
(3)鍛煉知識的遷移能力。重點為比較已教授過的幾種發散方法,培養運用檢索與提取的能力,進行綜合運用的示范。
每個單元要完成三――四篇作文。有的借助“相似點” 發散思維,有的對比不同點,有的綜合運用幾種方法。教學效果顯而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