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數字經濟培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南京市中醫院急診科,江蘇南京 210001
[摘要] 目的 討論培訓全院低年資護士靜脈穿刺技術對提高患者對護士靜脈穿刺滿意度的效果。方法 比較2012年7月起未實施培訓方案時和實施培訓計劃以后住院病人對護士技術滿意度以及比較培訓方案前后輸液中心患者等待時間及滿意度的區別。結果 培訓后在第三方滿意度調查中住院病人對護士技術滿意度滿意度平均為92.15%,高于培訓前87.22%t=2.863,P=0.019同時輸液大廳自2012年7月起對輸液中心的患者實施問卷調查,培訓前穿刺技術滿意度平均為88.33%,培訓后的為95.60%,培訓后高于培訓前t=5.797,P=0.001,培訓前平均等待時間為8 min,培訓后的為4 min,培訓后低于培訓前,t=4.671,P=0.001。均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實施培訓方案后,低年資護士的靜脈穿刺技術提高,住院患者對護士的靜脈穿刺技術滿意度提高,輸液中心患者的等待時間減少,患者的滿意度提高。
[
關鍵詞 ] 培訓;低年資護士;靜脈穿刺;患者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4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08(a)-0102-02
2010年1月全國護理工作會議上,衛生部透露將在全國衛生系統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隨后江蘇省衛生廳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以提高患者滿意度。2011年11月南京市衛生局成立第三方調查來回訪病人滿意度,其中有一項是對護士技術滿意度的調查。而對全院病人的調查顯示病人對護士技術的關心著重于護士的靜脈穿刺技術水平,這就意味著必須提高全院護士的靜脈穿刺水平。在住院部,每個病區每日的靜脈穿刺量平均在50次左右,每個責任護士每日只能進行約15~20次,大大限制了護士穿刺能力的鍛煉。低年資護士穿刺次數有限,導致穿刺經驗欠缺,影響穿刺成功率,直接影響患者對病房護士穿刺技術的滿意度。而輸液中心是門急診病人主要的輸液場所,每天接待輸液病人約200~300人次。同時在輸液中心因為人力資源不足等問題,不可避免的會有護士急于穿刺或由實習生進行靜脈穿刺,從而影響靜脈穿刺成功率。直接影響患者對輸液中心的滿意度。靜脈穿刺技術是臨床護理工作中每個護士必備的一項基本功,而靜脈輸液技術的掌握是一個積累實踐經驗的過程[1]。我院自2012年12月起開始實施全院低年資N1b護士(工作2~3年的護士)輸液中心培訓方案,于2013年1月份培訓方案正式規范落實到位。不但使全院護士靜脈穿刺技術得到了鍛煉,還緩解了門急診輸液高峰階段患者等待的時間,在提高門急診輸液中心服務滿意度的同時也提高患者對全院護士靜脈穿刺技術滿意度,效果良好?,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全院兩年內護士(除病、產假及懷孕的護士)共計約60人次,年齡23~25歲之間,平均年齡23.89歲。學歷大專-本科。護士基本資料統計分析,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制定相關制度組織學習由急診科輸液大廳護士長建立N1b護士輸液大廳輸液培訓相關注意事項,在接受培訓的護士第一天到達輸液中心時輸液中心組長對其進行相關培訓,內容包括如何預約培訓時間;在培訓期間需要遵守的規章制度、工作流程、請假制度等等,以確保培訓工作的開展。
1.2.2建立預約登記表合理安排培訓在輸液大廳輸液培訓預約登記表上,明確標明每日的培訓時段分為上午8~11時和中午12~15時。同時規定每個時段只能預約一人,因為這兩個時段是輸液大廳患者輸液的高峰時段,而病房護士對輸液大廳工作流程還不甚了解,每次預約一人既可以保證足夠的輸液量又方便輸液大廳的管理。住院部的護士根據自己的時間,做好合理的安排,利用工作之余的時間,每月完成一個時段,即3 h的培訓。
1.2.3 加強管理、嚴格考勤、提高培訓效率由輸液中心組長和護士長按預約登記表上的人員名單對每日接受培訓的人員進行考勤和監督。同時建立登記表對各人員的培訓情況進行詳細的記錄,包括護士的姓名、所在科室、培訓日期、培訓時段、穿刺次數、失敗次數等,從而了解每一位接受培訓護士的能力,對能力較差的護士適當增加培訓時間。同時將考勤、培訓情況以書面報告的形式上報護理部,由護理部進行相應的考核,并與績效掛鉤,提高培訓的效率。
1.2.4穿刺技術培訓針對低年資護士對靜脈穿刺知識的缺乏,臨床經驗不足的特點,每個月組織一次靜脈穿刺培訓,主要內容有人體血管走行特點及常用的穿刺血管、血管的性質、血管的穿刺部位、穿刺方法、技術要領、注意事項等[2]。培訓過程中要著重講解操作中的要求、難點、重點,如:手持針柄的方法、穿過血管內時的空洞感覺[3]。要根據不同患者的皮膚血管質量特點,血管彈性的好壞、血管壁的厚薄、管腔的狹窄情況、皮膚的松弛狀態等等,靈活掌握穿刺技巧。穿刺前要“一看二摸”,穿刺時要做到穩、準、淺、輕?!耙豢础本褪亲屑氂^察血管是否明顯,要選擇走向較直者,靜脈大多呈現藍色,動脈和皮膚顏色一樣,因此,要注意鑒別,較隱匿的靜脈要盡可能尋找靜脈的跡象。“二摸”就是憑手感摸清血管的走向,如果血管在骨縫之間,則有柔軟感,動脈可以摸到搏動[4]。護理人員,尤其是年輕的護士對自己的能力認識不足,常常會因為緊張、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低落、工作繁忙、身體疲勞等等導致判斷、感覺失誤,會影響穿刺技術的正常發揮,尤其是小兒穿刺時會疼痛難忍哭叫,可能加重護理人員的心理壓力[5]。可邀請科內靜脈穿刺較好的護士進行經驗介紹,并進行面對面的穿刺技術請教與操作示范[6],指導低年資護士循序漸進的進行。
1.3評價方法
在培訓結束后,由科內教學組成員和導師對接受培訓的護士護士進行靜脈穿刺操作考核,觀察并記錄護士的服務態度,患者滿意度,等候時間等。
1.4 統計方法
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描述,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別有統計學意義,所有數據采用spss 16.0分析。
2結果
觀察2012年7月—2013年6月第三方滿意度調查住院病人對靜脈穿刺技術滿意度的結果。培訓前為 (87.22±3.16)%,培訓后為(92.15±2.39)%。詳見表1。
注:培訓后滿意度平均為92.15%,高于培訓前(87.22%),差別有統計學意義(t=2.863, P=0.019)。
同時輸液大廳自2012年7月起對輸液中心的患者實施問卷調查,觀察患者對輸液大廳護士穿刺技術的滿意度情況及輸液高峰期患者的等待時間比較,(時間同前),見表2。
3討論
①低年資護士靜脈穿刺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來自病房接受培訓的低年資護士由原先在病房每次輸液15~20人次,增加到每次連續輸液50人次以上,增加了護士每月的靜脈穿刺量。并且在輸液大廳老年患者和兒童患者居多,在增加輸液量的同時也提高了對護士輸液技術的要求,大大提高了護士的輸液強度,積累了更多靜脈穿刺經驗。同時通過培訓也能夠了解每位培訓人員的靜脈穿刺能力,對能力較差的護士增加培訓時間,保證培訓質量,護士的穿刺技術明顯有所提高。唐敏[7]認為提高護士靜脈穿刺水平就能提高住院患者靜脈輸液服務需求,與本研究觀點是一致的。
②自實施低年資護士靜脈穿刺技術培訓方案以來,輸液大廳因護士人數增加,不僅減少了因急于穿刺或護生穿刺等原因帶來的穿刺失敗率,而且患者接受靜脈穿刺的等待時間由培訓前的8 min加快到4 min,大大提高了輸液大廳患者對護士工作的滿意度,滿意度由培訓前的88.33%提高到培訓后95.60%。
③護士靜脈穿刺技術的提高保證了靜脈穿刺的成功率,使得患者減少了靜脈穿刺的痛苦,從第三方調查表中可以看出患者對護士靜脈穿刺技術滿意度從培訓前的87.22%提高到92.15%,可見,開展低年資護士靜脈穿刺技術培訓方案對提高患者對護士靜脈穿刺技術滿意度有著良好的效果,是有值得繼續實施的。
[
參考文獻]
[1]張艷,鐘玲,陳婷瑞,等.周圍靜脈穿刺技術經驗總結[J]. 醫學美學美容,2013(1):131.
[2]尹艷香,歐陽慧琳.靜脈輸液小組在低年資護士靜脈穿刺能力培訓中的作用[J].當代護士,2011(1):171-172.
[3]王海波,王燕,李五一.提高周圍靜脈穿刺技術的實驗教學體會[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3):120.
[4]于乃俠.針對性護理對兒科靜脈穿刺成功率的影響分析[J]. 基層醫學論壇,2013,17(9):1223-1224.
[5]朱衛華.周圍靜脈穿刺技術的研究進展[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2,3(36):67-68.
[6]陳健,廖意芬,王曉云.PDCA循環理論在提高兒科輪科護士靜脈穿刺技術中的應用[J]. 護理學報,2013,20(1B):7-9.
(一)數字媒體。伴隨媒體經濟的快速發展,數字媒體已經進入全球化的管理模式,但是,在數字媒體發展過程中,雖然在不斷引進國外管理理念,但是,仍舊存在很多問題。例如,沒有建立健全人才管理機制,媒體技術與媒體藝術不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缺少專業的藝術性人才等等。然而,伴隨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媒體將會在眾多媒體經濟中脫穎而出,因此,人們應充分認識到數字媒體發展的重要性,以不斷加快數字媒體的發展進程。
(二)經濟報紙。在媒體經濟發展過程中,經濟報紙發揮重要作用,長期以來,在經濟報紙服務于讀者過程中,雖然已經能夠滿足讀者不斷變化發展的需要,但是,仍舊存在很多問題,不能夠為讀者提供滿意的服務。例如,記者在選題過程中,不能依據外部市場環境變化報道人們最關心的問題,只是憑借自己的主觀經驗,并且報道的內容視角狹窄,信息量較少等等,此外,在經濟類報紙中,娛樂新聞占據的比重逐漸增多,導致經濟類內容的報道相對較少。
二、完善媒體經濟管理服務功能的對策
(一)數字媒體
1.重視科技?,F階段,在數字媒體發展過程中,雖然我國也在不斷完善科學技術,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仍舊存在較大差距,因此,這就要求在數字媒體發展過程中,應重視科技創新,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以不斷加快數字媒體的發展進程。
2.注重培養人才。伴隨數字媒體的快速發展,大部分高等院校都已經開設了相關專業,并且學校也在不斷擴大招生規模,因此,我們可以看出,數字媒體專業的形成,能夠與時展相適應?,F階段,企業對動畫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多,進而出現了很多培訓機構,雖然培訓市場的發展空間在不斷擴大,但是,調查顯示,數字媒體專業畢業的學生,不能達到企業發展的要求。因此,對于此種現象,在數字媒體專業發展過程中,應不斷擴展數字媒體的服務范圍,并且在服務過程中,應逐漸加入創新元素,進而建立、健全我國數字媒體服務體系,以使數字媒體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
(二)經濟報紙
1.服務于企業的發展。伴隨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大部分報社已經認識到報紙的社會地位逐漸降低,因此,基于此種情況,為使經濟報紙能夠受到讀者的喜愛,應使報紙服務于企業的發展,以確保經濟報紙的可持續發展。這就要求報社應當做到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應為企業創建自由競爭以及輿論環境,以維護企業的經濟收益為準,通過經濟報紙的宣傳,政府以及社會會對企業有正確的認知,以不斷加快企業的發展進程。此外,企業也能夠認識到自身在社會中的地位,以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并且找到解決對策,進而使企業獲得經濟收益與社會效益。其次,經濟報紙應為企業提供個性化服務,通過新聞報道,向國家和政府反映企業存在困境,融資難、用地難等現狀,進而加大宣傳力度,反映民營企業的呼聲。
2.報道社會最關心的問題。在經濟報紙發展過程中,應始終堅持以滿足人們需求為主,因此,在報道經濟新聞過程中,在選擇報紙內容方面,應實現內容的通俗化、大眾化,以逐漸擴大讀者群體,進而滿足大眾需求,為大眾提供滿意的服務,以不斷加快經濟報紙的發展進程。3.轉變會議報道理念。在報道會議內容時,大部分讀者會反感,讀者認為報道的會議內容較多,并且枯燥乏味,導致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記者在參加會議過程中,沒有關注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在進行會議報道時,沒有表達人民群眾內心的呼聲。因此,這就要求記者應轉變服務理念,在報道會議內容過程中,應熟悉和了解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以充分體現報道內容的人文性,逐漸擴大讀者群體,進而為報社獲取更多的經濟收益。
三、結論
【關鍵詞】數字化;測量技術;礦山測量
隨著現代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對礦業產品的需求量逐漸增大,間接地對我國礦山建設和生產中的測量技術的要求也在提高,因為這不僅關系著礦山中員工的安全問題,也關系著采礦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生產效率。在礦山作業中應用數字化測量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礦山測量的準確度,任何測量上的疏忽不論是對工作人員還是企業的經濟效益都是不利的,應用數字化測量技術可以提高工作人員的安全性,提高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工作效率,間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由此可以看出,積極運用現代測量技術提高礦山測量精度已經成為礦山測量質量提高的關鍵技術,在礦山測量中應用數字化測量技術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一、數字化礦山測量技術概述
現代經濟的發展增加了礦產品的需求,礦山測量的準確度越來越影響礦業企業的經濟效益。因為它不僅影響到礦山開采和生產的科學性,更影響礦山生產的安全性。將現代數字化測量技術應用于礦山測量工作中能夠有效提高礦山測量精度,提高礦山產品的質量,為礦業企業發展指明方向,提高礦業企業生產安全管理效果。數字化礦山測量技術中的三維數字化軟件技術、數字化地形圖技術、光電測距高程導線測量等技術應用于礦山測量中很大程度上降低礦山測量人員的工作量,相反的提高礦山測量的工作效率和產品質量,為礦山企業安全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數字化的應用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礦山測量的技術水平。由于數字化測量技術對礦山測量工作的重要促進作用,礦業企業管理者必須清晰的認識到運用現代測量技術開展礦山測量對企業發展的積極作用,加大測量工作投入、提高礦產品的質量,為礦業企業綜合市場競爭力的提高奠定基礎。
二、礦山測量中數字化測量技術優勢分析
各種類型的數字測量技術應用于礦山測量中可以降低工作人員的勞動量,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促使礦山企業安全發展。具體的來說,在礦測量中通過計算機仿真技術等數字化技術對礦山的地形地貌進行準確的勘探,在電腦上獲得有效數據,制定開采方案;同時數字化測量效率高,能在短時間內獲取有效的數據,快速制圖,在工作中還可以對工作進度實時監測,給管理者提供工作指導依據;數字化測量技術應用范圍較廣,礦山測量精度較高,重要的是,數字化測量技術涵蓋了空間信息技術、內外業一體化測量技術、三維可視化技術、數字攝影測量技術、數字化地形圖測繪以及變形監測技術等內容,因此涵蓋范圍非常廣,不僅可以降低礦山測量的工作量,同時也能夠保證測量的精度與準確度。
三、數字化測量技術在礦山測量的應用
1、提高對數字化測量技術應用重要性的認識
如果數字化測量技術能在礦上測量中順利的進行,必須使礦山企業管理者深刻的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同樣數字化測量技術對工作人員的技術要求也很高,企業建立科學的管理體系,增加礦山測量技術的資金投入量,建立技術培訓機構,加強工作人員的技術水品,促進測量技術在礦山企業中應用。從長遠意義來看,數字化測量技術正逐漸成為礦山測量的主要發展方向。企業應重點引進和開發數字化測量技術在礦山測量中的應用,以增強企業礦山測量的數字化,提高測量的精確程度和測量的速度。
2、礦山測量中的數字化測量應用技術
數字化測量技術包括三維可視化技術、空間信息技術、測量數據資料的數字化處理技術、數字化繪圖等技術,大大提高產品的生產效率和質量。三維可視化技術能夠清晰地描述地面以及地下眾多地質現象,采集礦山有效數據,通過計算機進行分析,建立數據管理平臺,幫助工作人員全面了解礦山信息,為工作提供指導依據;由GPS\RS和GIS技術組成空間信息技術,對礦山的地理位置進行定位以及全天候的檢測,獲取信息,通過RS技術對信息進行掃描、攝影、傳輸和處理,對礦山完成地形圖測繪和模型制作,應用GIS技術對模型分析防范,提供空間及動態地理數據資料,充實企業的數據庫;作為數字化測量體系中重要組成技術的測量數據資料的數字化處理技術,將AutoCAD、VB或者是C++等軟件進行二次改造,建立完善及功能多樣化的數據處理系統,對文字、圖形、圖標及模型等多種形式資料進行分析,為數字化測量以及數字化制圖提供全面的基礎數據服務;數字化繪圖技術就是將已獲得的數據進行處理,繪制礦山分析圖,通過計算機畫圖可以避免尺寸影響,隨時修改,節省時間。
3、以數字礦山為基礎開展數字化測量工作
數字礦山是以信息化、自動化和智能化帶動礦業企業改造與發展的重要理念,其科學實施有助于實現礦業資源綠色開發與利用、實現礦業企業新興路線的實施。綜合全面的應用數字礦山的信息可以幫助企業員工進一步認識數字化技術,認識數字化技術在礦山測量中的重要性,同樣能使礦業企業管理者們認識到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對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作用,引進數字化測量儀器,加大設備和技術培訓的資金投入,促進企業數字化測量工作的開展,這些工作的開展以及相關政策的實施能正確指導企業礦物質資源合理運用,明確礦業企業未來發展方向,同時也指出了數字化測量技術應用對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礦山生產安全保障的重要性,這都為現代數字化測量技術在礦山測量的應用提供良好的基礎,促進了現代礦山測量的發展。
四、結束語
當下,信息化技術快速發展,數字化測量技術逐步被礦業企業所引用,以成為礦業企業測量技術中的主流技術,通過一些企業的生產效果可以看出,數字化測量技術的應用可以提高礦山測量效率和體改了產品的質量,重要的是提供了礦業的安全性,保證員工的安全,激發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為了使數字化測量技術能在礦業企業中更好的應用,相關企業應加強對技術人員的培訓工作,增強員工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技能。按照自動化水平高、智能化程度高以及精確度高的要求,完善數字化測量體系建設,運用數字化測量技術進行礦山地理分析,并且對產品生產中產生的數據進行實時分析和動態信息監測,及時做到資料收集和應對各種突然出現的不利情況,保證礦山生產工作健康順利的開展。
參考文獻
[1]劉洪順.礦現代礦山測量工作中數字化測量技術的應用[J].建礦業資訊,20056.1.
[2]楊佳.GPS技術在礦山測量的應用分析[J].礦業工程,2009.12.
[關鍵詞]數字經濟;物流管理;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消費模式的服務化、銷售市場的分散化與智慧物流的普及化帶來了復雜結構的物流需求,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成熟,在國家政策支持下,物流各項指標隨著大數據產業發展呈現翻倍增長態勢,同時,對于“大數據”技術的充分應用,物流路線、選址及倉儲等,都有望得到進一步優化,從而達到即時服務的終極目標。數字經濟作為經濟的一個新業態,已經成為新舊動能轉換中非常重要的驅動力,也是全球新一輪產業競爭的制高點。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同時改變著工作和職業的性質,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領域提供的就業崗位為1.91億個,占當年總就業人數的24.6%,同比增長11.5%,數字技術在提高勞動效率的同時,也會減少對于勞動力的需求,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所估計,到2030年,可能有多達2.2億中國工人需要換工作,占中國總勞動力的30%,而物流一直被視為勞動密集型行業,面臨這樣的沖擊,勢必需要快速的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由此可見,傳統的教學空間布局、教學組織模式、教學方法與技術等已經無法適應工業4.0背景下物流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1.物流管理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1.1物流管理專業教育模式創新體系缺乏系統性
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總體思想要求突出培養相應專業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新文科建設要求通過跨專業、跨學科、跨界甚至跨域整合突破界限壁壘,運用“新”(新經濟、新技術)、“融”(嵌入式、交融感)、“通”(跨學科、跨領域)、“特”(有特色、很特別)的新文科思維,創新運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產學合作協同優化、創新設計新時代文科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內容體系、教育教學方法、科教融合模式和教學評價機制等,推動跨學科深入交叉互滲、跨領域深度融合貫通。這與物流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標準不謀而合,因此融合新文科建設思路是深化物流管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但物流觀看了創新教育需要將改革策略及具體舉措集成在一個系統的、立體的、全面的適應性體系建設上,只是通過增加課程的實踐環節無法形成一體化的課程計劃;單純運用一些類似翻轉課堂、課堂APP等授課技巧也只是舊有教學模式的完善。
1.2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目標設置與社會發展趨勢沒有保持一致
需求的刺激、市場結構優化和技術變革等改變促進了中國物流業的快速增長,“互聯網+”促進了傳統物流產業的變革升級,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區塊鏈的結合,正在讓物流行業發生一場效率革命,這些都帶來了復合型專業人才的緊缺,從而制約了物流產業鏈的迭代更新。而物流管理教學的目標更多是舊有知識的輸出,在這一背景下,需要更加關注課程的設置與質量,培養物流管理人才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競爭力、領導力、新技術開發能力及社會責任等素養。
1.3物流管理教改研究中對課程研究較多,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研究較少
從中國知網CNKI數據分析結果可知,物流管理教改研究中“物流課程”的中心性最高,圍繞該關鍵詞,出現了“物流課程”,“國際物流”,“教學質量”,“教學改革”等高頻詞,也有結合行業發展背景進行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例如徐龍閃,肖紅波(2021),呂雪(2020),潘鵬(2021)等學者主要研究了在互聯網背景下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體系,但教改領域中針對數字經濟背景下物流管理創新人才培養相關研究較少。
1.4國內外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的應用不夠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以及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持續深入,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層出不窮,日益創新,發展迅速。其中典型的成果是北美地區高校教學技能培訓機構CaffarellaRS(2002)提出的BOPPPS教學模型,因強調激發授課對象的主動性,被全球超過100所大學和產業培訓機構所推崇。因為物流同時根植于工程和管理實踐的,既體現了工程與管理門類學術研究主題的綜合,也體現了物流實踐中工程技術與管理方法的交叉融合,因此麻省理工大學創立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為物流管理教育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也為我國的物流管理新文科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鑒。CDIO的核心思想在于鼓勵學生以主動的、理論聯系實踐的、課程之間相互交融和有機聯系的方式進行學習。CDIO理念與教育模式的創新在很大程度上逐漸成為中國高等工程教育界重要且具有巨大影響力的改革行動之一,迄今為止,CDIO在中國的發展已逾十年,但CDIO模式多數仍局限于機械、電氣、化工、土木、農業類專業,因此結合物流管理人才需求現狀,我們認為“BOPPPS-CDIO”教育模式更能夠有助于復合型、多元化創新物流管理人才的培養。
1.5提高管理管理課程群教學效果的需要
物流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的位置,物流行業的應用型人才需求和教學效果并不匹配。目前整個教學環節與實踐中存在著重傳授理論知識、缺乏系統化的學生能力培養,理論實踐相互脫節、學生興趣不濃的現象,教學模式難以匹配學生數學素養參差不齊等問題。
2.數字經濟時代對物流管理創新人才的新需求
2.1數字經濟時代對物流就業的影響
數字經濟的概念最早是由DonTapscoti在20世紀末提出,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與就業白皮書(2020年)》中對數字經濟的概念進行定義:“數字經濟是以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數字技術為核心驅動力,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通過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提高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構經濟發展與治理模式的新型經濟形態”。數字經濟發展造成了物流管理勞動力市場兩極分化。一方面,數字經濟催生了很多新模式和新業態,例如尤其在消費市場創造了大量物流新就業機會,另一方面,由于人工智能的特點,物流業中重復性、機械性勞動更容易被機器和軟件替代,此類崗位大幅減少,一線工人的工作日也將因自動化而重新配置。
2.2數字經濟時代對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的要求
我國非常重視物流產業人才培育,截至2018年,全國開設物流管理專業的高校就達396所,而物流智能化,物流平臺,物流資本化,物流新零售等創新經濟所需要的物流人才培養規模過小。從物流行業細分領域人才需求表(見表1)不難看出,數字經濟時代對創新型物流專業人才的要求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邏輯思維能力強、具備數字化思維和能力。二是熟悉物流服務行業的業務模式及流程。三是能通過數字的牽引,具備整合管理、業務和技術的能力。
3.數字經濟時代物流管理創新人才培養路徑
3.1基于數字經濟背景建立物流管理創新人才分層教學模式
3.1.1融合數字經濟設定層次化培養目標通過對政府、企業、科研院所的調研走訪,研究數字經濟背景下物流管理人才需求,對物流管理就業狀況的數據收集分析整理,同時整理物流領域需要的數字技能,建立通用的數字技能分類,例如物流數字化開發類,物流數字化運營類等,根據技能分類和勞動力市場需求的指導,制定和實施具有針對性的培養計劃。在教學目標上,融合數字經濟設定層次化培養目標,促進知識、能力、素養的有機結合,按照培養目標和社會需求建立分層次教學體系,確定培養目標和知識能力體系,對學生進行基礎層、應用層、創新層分層次分階段教學的培養。通過層次化培養目標解決學生基礎差異,教學與實際脫節的問題,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將課程理論內容相互銜接與融合,形成較完整的解決問題的理論體系與思路。教學計劃上,擬定培養高水平管理人才的教學計劃,使課程的教學計劃能夠與宏觀經濟、產業發展、企業實際需求實現良好的對接。
3.1.2提升教師數字經濟和專業知識水平當今的物流業很難避免數字化競爭,現代物聯網,人工智能,云技術,區塊鏈,流程自動化RPA等數字技術的加速創新迫切需要提升高校教師的數字經濟相關知識和技能,因此,通過讓教師參加數字經濟及相關技術的培訓、學習、講座和研討等方式,并通過校企合作項目,讓教師進入相關企業進行實踐鍛煉,提升教師的數字經濟素養。另一方面,高??梢越㈦p導師制度,引進企業教師,充分發揮豐富實踐經驗的優勢,企業教師不限于物流行業,互聯網、新零售、電子支付等高科技行業,這些導師一方面能彌補高校教師實踐經驗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也能夠生動還原企業營運環境。在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建立專業教師、企業導師、職業指導三重師資隊伍結構,進行通識教育,物流專業教育,職業教育培養教學,著力培養既具備物流知識技能又具備計算機、大數據知識技能的高素質物流人才。
3.1.3豐富物流數字經濟教學內容教學內容上,堅持理論與需求、經濟、技術、產業鏈等環境變化以及物流與金融,IT,工程學,建筑等其他學科的有效融合,增加物流數字化運營管理的知識體系與發展動態知識學習內容,保持知識結構的前沿性和時代性。在課程設置方面,應在設置經濟、管理、工程等一般理論課程的基礎上,針對不斷更新迭代的細分領域,例如物流與金融學科的融合產生出的倉管質押、代收支付、貨車信貸等細分領域;物流與IT的融合產生出的車貨匹配、智慧物聯網等領域;物流與工程學的融合產生出的AGV、無人機、自動化倉儲分揀等領域,合理設置區塊鏈、大數據技術與應用、智慧物流營銷與管理、互聯網金融與管理等課程方向,將物流與供應鏈的知識進行深度融合,突出智慧物流與供應鏈的發展特色。
3.2利用數字技術實現多渠道學習和教學
一是加強數據資源建設,搭建“數字技術+物流”教育平臺,平臺教程和案例數字資源庫由教師和企業共同參與、設計和完成;運用“BOPPPS有效教學模組”作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設計的“基本架構”,充分利用數字技術,通過在線課程,智慧課堂、學習通等方式豐富教學過程,并合理利用這些平臺對學生學情等數據進行分析,營造參與式教學氛圍,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手段提高教學質量。;教學實踐上,持續豐富實踐教學內容,達到“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有效契合,增加物流仿真實驗等實踐項目、企業實地研究和實習機會,激發學生對實用技能的興趣,培養學生考慮數字經濟背景下解決復雜物流管理問題的綜合能力與高級思維;二是強化實踐教學體系,豐富和完善教學實踐。通過構建實驗教學平臺、學科交融討論平臺和課外實踐平臺,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實現課內與課外、理論與實踐的對接。強化實驗教學。結合理論講解和案例教學,認真開展實驗教學。教師充分應用實訓場地、設備、軟件指導學生在實驗課堂上動手完成各項模擬業務操作,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組織學生參加各項競賽活動。每年由學生組建團隊,參加全國各項物流大賽,學生主動參與,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和合作意識。用“課程+興趣+社會”的教學為學生創造有意義的學習經歷,鼓勵學生觀察家鄉或者身邊的實際情況,綜合運用物流成本、管理學、微觀經濟學等物流管理等文科知識提出解決方案。增加校企實習實踐考核力度。企業實習不局限于熟悉物流日常操作,建立學校和企業雙向溝通渠道,教師和企業導師共同指導同學物流實習,鼓勵企業問題進課堂,課堂理論企業應用,利用APP,QQ,微信,騰訊課堂等數字手段,進行現場討論并提出有建設性的方案。
3.3多維度考核評價機制,解決重結果輕過程的問題
實行過程性考核與多形式考核的有效契合,提高考核的全面性、實踐性。構建多維度教學效果評價體系,重視學生參與度和過程考核,課程考核包括試卷考核,線上答題,線下調研,成果匯報等多種形式。評分采用試卷評分,課堂和線上討論評分,同學互評等方式。優化評價方式。加大線上考核比例。線上考核內容應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進行權重設計,比如線上考勤,學情考核,課堂APP討論等,提高學生主動性,鼓勵學生觀察身邊現象,自發擬定討論話題。線下學習布置進階式任務,提高可操作性,增強學生物流方案設計能力。優化實踐環節評分體系。除了考核學生現場實習表現,同時要求學生針對企業問題提出獨立的方案,在最后的評選環節,由學校教師,企業導師和同學組成的評分組根據實際情況得出綜合得分。該分數是小組間橫向評比、集體評議的結果,能更加客觀地反映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的實際水平。
4.結語
關鍵詞 數字內容產業 數字出版 電子圖書 版權交易 產業評估
分類號 G230 F49
2009年,中國首次作為主賓國亮相于被稱為世界“書業奧林匹克”的第61屆法蘭克福書展。據了解,展會期間中國舉辦了600多場文化交流活動,包括經濟學家的學術論壇、音樂會及各類主題活動,讓德國市民、各國出版人及媒體記者應接不暇。數字出版是這次展會的一大亮點。
據統計,截至2008年底,國內578家出版社已經有90%開展了電子圖書出版業務,出版電子圖書50萬種左右,與2007年相比較增長了25%,電子書發行量超過3000萬。至2008年12月,我國數字出版業整體收入達530億,比前一年增長46.42%,據專業機構預測,2009年將達750億(實際達到795億),首次超過紙質出版產值。今后幾年內,電子圖書用戶每年將增長約30%,產值增長50%左右。如此,我們可以預測到數字出版業的興旺程度,包括數字出版及出版產業鏈中各個環節,如出版物、閱讀工具、整合平臺及用戶教育等;也可以推測出數字內容產業正受社會追捧的趨勢。未來學家奈斯比特在新著《世界大趨勢》一書中提到“文化:視覺文化正在占領世界”的趨勢,可以說是又一個佐證。
1 數字內容產業的定義與邊界
只有基本確定了數字內容產業的邊界,才可以進一步對其產業進行評估體系的設定。數字內容是文化產業與信息技術結合產生的詞匯,其寬泛涵義是指一切采用多媒體技術,將圖像、文字、音頻、視頻信號數字化之后的產品或者服務,具體范疇包括游戲軟件、動畫、移動應用服務、多媒體應用及內容制作、數字教育、數字出版等,其中游戲和動漫是數字內容產業中最具產業潛質而倍受世界關注的明星產業。據了解,在歐、美、韓、日等國家,游戲與動漫產業已成為本國文化支柱產業之一。
1995年西方七國信息會議首次提出了“數字內容產業”(digital content industry)的概念,1996年歐盟《Info2000計劃》進一步明確了數字內容產業的內涵。歐盟“Info2000計劃”中把內容產業的主體定義為“那些制造、開發、包裝和銷售信息產品及其服務的產業”。內容產業的范圍包括各種媒介上所傳播的印刷品內容(報紙、書籍、雜志等)、音響電子出版物內容(聯機數據庫、音響制品服務、電子游戲等)、音像傳播內容(電視、錄像、廣播和影院)、用以消費的各種軟件等。數字化內容產業是指將圖像、文字、影像、語音等內容,運用數字化高新技術手段和信息技術進行整合運用的產品或服務。2005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公布的“Digtial Broadband Content”研究報告指出:數字內容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經濟的一個日益重要的部分,OECD的經濟正從一個有形的產品向一個高價值的無形物制造業轉變,數字內容產業是國際競爭的重要基礎。
有人認為,信息產業和文化產業的融合產生了新型文化產業,這指的就是內容產業。伴隨信息技術的推進和信息技術在文化領域的應用,信息產業和文化產業相互融合,產生了許多新型文化產業,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三種新型產業是:①網絡游戲產業。真正意義上的網絡游戲可追溯到1969年,當時瑞克?布羅米為Plato系統編寫了一款名為《太空大戰》(Space War)的游戲,不同于以前的單機游戲,該游戲可支持兩人遠程連線,被公認為是網絡游戲的雛形。1978年,在英國的埃塞克斯大學,羅伊?特魯布肖用DEC-10編寫了世界上第一款MUD游戲――“MUD1”,這是首次真正意義上的實時多人交互網絡游戲。1996年,大型網絡游戲(MMOG)的概念產生,網絡游戲不再依托于單一的服務商和服務平臺而存在,而是直接接入互聯網。②動漫產業。指以“創意”為核心,以動畫、漫畫為表現形式,包括動漫圖書、報刊、電影、電視、音像制品、舞臺劇和基于現代信息傳播技術手段的動漫新品種等和動漫直接產品的開發、生產、出版、播出、演出和銷售以及與動漫形象有關的服裝、玩具、電子游戲等衍生產品的生產和經營的產業。③數字內容產業。與前兩者比較,它是以文字、圖像、語音等為表現內容的數字產品或產品服務的產業。
基于網絡調研得知,不同國家或地區對于數字內容產業的表述方式也不完全相一致,如圖1所示:
由此,可以把數字內容產業劃分為廣義或狹義兩個部分:廣義上的數字內容產業,即是依托信息技術支撐,一切與之有關的文化產業鏈上的產品或服務都可稱為數字內容產業的范圍;狹義上的數字內容產業是指以數字出版為核心業務的相關產業,主要包括以文字、圖像、語音等為表現內容的數字產品或產品服務的產業。本研究是建立在狹義數字內容產業上的評估體系研究。
2 數字內容產業鏈分析
2,1數字內容產業鏈的含義與基本要素
數字內容產業是新興的產業,包含所有數字內容產品和服務的設計與生產、宣傳與銷售等許多部門,而且綜合或分解了許多原有產業的形態。隨著環境變化與發展,它還需要進一步重新整合,在融合的情況下整合或重新專業化分工,形成新的產業鏈環節,才有可能突顯新興產業的競爭優勢。數字內容產業實際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集群,涉及數字內容產品生產、交易、傳輸、技術支持、服務支持等多個環節,集群式發展是產業的一個特點。另外,有專家強調,新的數字內容產業中“內容”是主要的驅動力和最重要的資產,內容產業將被“需求”驅動,而不是被技術驅動。終端用戶才是最終服務的決策者(數字內容產業的特質之一),而不是被動的被引導者,內容在數字媒體中處于核心的地位。同時,在媒體互動、安全交易系統、用戶互動、低價加速接入、寬帶等諸多領域需要令人滿意的技術解決方案。內容產業的發展既需要內容,也需要技術,有時還需要配套的產品或服務支持,形成多元支撐的格局,這是數字內容產業新的發展范式。
數字內容產業的構成要素:①它是基于傳統的媒體印刷品、電子出版物和音像傳播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相當于國內現在的文化產業和信息資源開發產業;②內容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來源于內容的創意與設計;③網絡是內容產業的傳播模式或平臺,具有強有力的技術支持;④產業政策環境的導向作用;⑤產業發展的基礎設施,如:基本的硬件設施和材料的科技含量;⑥市
場,主要是銷售渠道、銷售網絡和消費者。這幾個方面基本構建了數字內容產業發展的條件或環境,也決定了數字內容產業發展規模與速度。中國臺灣于2002年提出了一個“加強數字內容產業發展的推動方案”,其中提出六方面的發展策略:①產業發展的環境與法規,吸引投資與國際合作;②創新與管理人才供給;③投資與租稅的優惠;④加速關鍵技術與產品的發展;⑤提升國際行銷能力和競爭力;⑥推動臺灣數字內容廣泛應用等。從構成要素和臺灣的推進策略觀察,這些都可以作為數字內容產業評估體系中重點考慮的指標內容。
據悉,美國的文化消費已占到家庭消費30%左右的份額,美國文化產業產值占GDP總量的25%以上。數據顯示,在400家最富有的美國公司中,文化企業的數量已經近百家,內容在信息產業銷售額中的比重接近50%,從而成為新經濟態勢。在英國,內容創意產業的產值僅次于金融業,是第二大產業;在日本,數字內容產業產值已超過旅游業。據有關專家估算,全球創意產業每天創造的產值高達220億美元。這些數據表明,這些國家或地區的數字內容產業政策環境十分良好,基礎設施保障作用十分到位,人的創造力十分強盛。但也有數據表明,文化消費力也存在不平衡,這種不平衡影響著數字內容產業的發展。調研中,我們注意到北京是數字內容產品集中地;此外,令人注意的是華中地區的武漢有兩家專做數字內容的技術支持企業,即“緣來文化”和“博看網”;廣東有一家做教學課件素材的;上海已經與部分數字內容企業建立了生產基地等。“緣來文化”(省略)是專做進口的科教視頻節目,博看網(WWW.省略)做消費類期刊(也有少數社科類期刊)。據了解,進入市場三年左右的博看網,目前年銷售額不足一千萬,其中又有30%用于版權交易上,有一些產業鏈正在搭建之中,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中國的數字內容產業正處于啟動和發展初期階段,除了與國際的差距外,還存在國內地區性的差距。
2,2數字內容產業的案例研究
為進一步了解數字內容產業的內容,以下我們以電子圖書和版權產業為例來說明這個問題,以便有一個更加清晰的產業鏈概念。
電子圖書是數字內容產業的產品之一。日本的電子圖書市場,形成規模大約在2000年前后,發展至今已有8、9年歷史。有人專門對日本的“電子書”市場進行了盤點,發現主要面向PC閱讀器的電子圖書和面向便攜式閱讀器的電子圖書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如表1所示:
從產業角度看,電子書的需求與滿足需要配套的閱讀器,閱讀器是產業鏈上重要的環節。目前,全球計劃開發具有自主產權的電子閱讀器企業有80多家,其中中國大陸地區有41家。僅就電子書而言,產業的形成需要:①讀者新的閱讀習慣的形成;②閱讀工具的便捷和較低的價格;③宣傳與培訓;④銷售與網絡;⑤與運營商的合作;⑥與終端企業的合作(如手機企業)等,每個環節都是影響該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日前,從“新東方”數字產品會中了解到,“新東方”已經走過16年的歷程,原以語言教育為特色的培訓機構,三年前開始從傳統平臺邁向數字內容行業,當時產品內容僅以視頻為主,目前已經從英語學習增加到各種職業考試,并與電信、終端企業積極合作,從PC機閱讀轉向手機閱讀領域,這是中國數字內容產業發展的極好例證。
版權產業也是數字內容產業之一,是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宏觀的概念。2003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表了由多國經濟學家編寫的《版權相關產業經濟貢獻調查指南》,指南采用國際標準產業分類代碼界定了版權產業。該指南一項重要的分類就是將版權產業區分為四大類(見表2)。
以上四大類也有人翻譯為:核心版權產業、交叉版權產業、部分版權產業及邊緣版權產業。
盛大集團是國內著名的數字內容產業企業,其中“盛大文學”是一個“全版權運營公司”,其中“版權內容”涉及:網上電子版權、線下出版權、手機上的電子版權、影視和游戲改編權以及一系列衍生產品的版權等。這里的“全版權運營”概念也是版權產業的一個實踐。
版權及版權產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不但是現實存在的,而且應當可以用具體數字來量化。為了量化版權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確定一種科學合理并易于操作的計量尺度是至關重要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確定三個衡量指標:即:①版權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百分比;②版權產業中的就業機會;③其在對外貿易中所占份額。以上這3個指標是相互補充的,可以說明一個國家版權產業宏觀上的基本情況。這里,我們從版權產業又可以折射到產業鏈上各種環節,由版權演繹出了許多產品和服務。
據了解,我國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對版權問題高度重視,1992年10月,中國加入了《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和《世界版權公約》。2009年10月5日,在廣州落下帷幕的“第二屆中國國際漫畫節”中,版權交易情況令業界興奮,實際交易額比上一屆增加了13%,達到25個億左右。其中,漫畫版權購買及發行成交總額1.6億元;動漫形象授權領域成交額達到1億元;動畫授權制作及發行成交9.5億元;網絡游戲、手機動漫及人物形象扮演等領域成交總額達12.8億元。版權交易形成了多領域、多層次的體系和渠道,再一次看到我國版權產業的話語權。
因而可以得知,數字內容的產品與服務之所以稱為產業,是因為數字內容的傳播實現是需要一定的外部條件支持(不管是技術或是硬件以及教育培訓);同樣,數字內容產品的發展,也帶動了其他許多行業的發展,因而有人稱之為產業集群。數字內容產業得到全社會的青睞,還有一個原因是:它是綠色的,是通過創意去實現視覺娛樂,而不是靠純消耗物理的材料與資源。所以,它是新興的朝陽產業,是世界經濟活動發展的一個新方向,也符合科學發展觀中轉變生產方式、提倡低碳經濟的時代要求。
3 數字內容產業評估指標體系構架
數字內容產業增值的動力來自于人類的智慧,而不是傳統的物理資源的消耗,這一點在盛大企業戰略中得到了體現,即“所有的商業模式最終歸于人才創造價值”。正是因為數字內容產業的發展,它在在許多國家GDP的指數中比例越來越重,一些國家或地區實施了相關的戰略計劃。歐盟從2001年開始實施電子內容(E-content)計劃,全面開發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并通過了2005-2008年度的《電子內容增強(E-contentPlus)計劃》,數字內容產業在歐洲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已經占有極為重要的位置;澳大利亞、愛爾蘭等國家相繼出臺了發展數字內容產業的有關政策;韓國的游戲產業已經超過汽車產業??梢哉f發達國家在數字內容產業發展方面已經形成了系統的理論體系、法規體系和產業結構,加快了對全球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
國內的數字內容企業競爭也十分激烈,據悉,2009年5月底,“共建全球創意創新中心”的桂冠落在
了深港頭上,而立志打造“國際創意產業中心”的上海,卻沒有成功,其“發展的空間將受到深港擠壓”。其實2008年,上海已經失利過一次,深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設計之都”,為了這個名號,上海人追逐了四年,業界自認文化底蘊、對外交流、人才集聚、產業基礎都強于深圳,那么為什么會失敗,有人把責任歸咎于本地政府重視不足。其實,問題并不是那么簡單,國家的產業戰略布局可能也是重要原因,這一點應引起重視,說明一個區域的數字內容產業發展與區域內的產業政策環境十分相關。區域的資源優勢、人才優勢、區位優勢、技術優勢都是制定本地區內容產業發展戰略定位中的重要依據。
管理體制方面,國外政府大多采用市場經濟環境下的民間的、中介協會的作用于數字內容產業的管理體制。日本成立數字內容產業協會;韓國成立數字內容產業發展委員會和數字內容規劃與服務局;澳大利亞成立交互媒體產業協會、游戲開發商協會;英國成立數字內容產業聯盟。為保護作者創作的積極性,我國相繼成立了“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文化創意組織協會”等機構,開辟專門的數字產業基地(有的稱“創意園”),以此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從體制上適應數字內容產業的發展要求。
筆者認為,數字內容產業評估體系應當從外部環境、內部組織、市場支持(效益指標)及產業鏈長短幾個關鍵環節進行。建立一個科學的評價體系和指標,加強產業評估,引導產業發展,讓其知己知彼,企業或地方始終保持清醒頭腦,評估服務于發展規劃,是十分有意義的。
3,1內容產業發展環境與指標設計
筆者認為數字內容產業發展應當堅持:①以體制建設為環境,包括產業政策導向、內在激勵因素、績效評價因素;②以人力資源為創造性源泉,即強調創意人才培養,保護創造性產品;③產品應重視品牌建設,自主知識產權為核心競爭力;④市場以國家或地區的經濟水平、消費能力為背景;⑤服務以國家或地區的大眾審美水平及用戶的培訓、教育和銷售網絡構建為主要內容等,采取靜態與動態相結合,外部環境與內部發展相一致。相對的,評估指標的設計應當包括這些內容。
3,2指標內容
依據以上幾點要求,我們分別從產業環境、人力資源、企業、產品、市場、服務及產業鏈延伸等幾個方面設計其一、二級評估指標,期望能基本客觀評價數字內容產業的競爭與成長環境(見表3)。
3,3權重制定原則與分配
權重設立是評價中的重要環節,評價主要是建立在一定時期評價主體(參與者)的價值觀基礎上的。如數字圖書是以圖書的內容質量為優先考慮,那么,評價者就會將數字圖書的質量分值提高;動漫是以品牌的市場占有率為重點,同樣就會把品牌市場占有率的分值放得很高;數字內容企業將資本與市場作為構建新產業鏈條的驅動力,會把資本渠道的分值擺在重要位置。所以,不同時期、不同的評價主體會有不同的價值尺度,這是動態的概念,值得注意的是專家意見的影響力很大。因而,評價之前應當設置一輪專家意見調查,依據專家意見來調整原來設定的權重。同樣,評價結果也是在一定環境下的相對結果,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偏差。
從調研的情況分析,評價權重或分值主要考慮五部分:①產業發展的環境,即一個社會管理者的認知水平及相關配套產業政策、資金扶持狀況(如風險投資比例);②人力資源狀況,涉及專業的人才隊伍供給與保障,支撐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數字內容產業強調的是創造性,產品的創意程度決定了市場的成功與失敗,創造性主要在于人,人的培育也要看人才培養的環境與機制,其中,吸引人、留住人、發揮人的作用最為關鍵;③產品的前期宣傳與后期銷售,宣傳與銷售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這是產業鏈的延續;④企業之間的合作、協作狀況,如通過合作與外包方式解決方案,分工合作又是提高專業化和運行效率的有效形式;⑤消費能力,這取決于消費者對于數字內容產品的認知、偏好及經濟支持力(比如:區域經濟的發展情況)。一般來說,投資、出口、消費是全球化經濟產業發展的重要環節,可見,數字內容產品的消費非常重要,無消費就無發展。以上五部分合計應占85%以上,以此來體現或評估產業的基本發展態勢。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數字資源;利用率
1公共圖書館數字資源利用現狀
數字資源是指利用計算機、網絡和通訊技術、高密度存儲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將文字、音頻、視頻等信息數字化,并通過因特網傳輸提供給人們使用的資源。數字資源可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商業數據庫,二是自建數據庫,三是網絡資源(數據庫除外)。與傳統印刷型資源相比較,數字資源具有不受時空限制、檢索和傳遞速度快、使用靈活方便、支持多用戶同時使用等特點。目前,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公共圖書館,特別是省級以上公共圖書館以及其他經濟發達地區文獻購置經費情況良好的公共圖書館,在數字資源的建設上都有很大的投入,購買和自建了不少的數據庫,數字資源成了整個館藏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有調查表明,各公共圖書館引進或自建的資源數據庫除少數利用率較高外,大部分利用率不高,有的利用率很低。以筆者所在的浙江圖書館為例,為了開發、開放更多方便讀者的網上服務,完善我館的網站建設,2006年6月圖書館對到館讀者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一共發放908份調查表,回收了865份,回收率為95.3%。調查結果顯示:在“經常使用的網站欄目”項中,選擇數字資源的讀者占17.2%;在“目前使用的圖書館網上服務”項中,選擇使用數據庫檢索的讀者占22.2%;在“讀者選擇使用欄目”項中,選擇專業數據庫的讀者占47.4%。由此可見,數字資源的利用率并不高。目前,各公共圖書館對數字資源的建設都很重視,不少圖書館開始朝著數字化方向發展??墒?,數字資源的利用率未能與數字資源的建設同步增長。這是我們的服務不到位,還是因為我們的讀者對數字資源不感興趣呢?數字資源不能充分發揮作用,勢必會給公共圖書館的數字資源建設帶來消極影響,這個問題很值得研究。
2影響公共圖書館數字資源利用率的四大因素
2.1數字資源建設缺乏實用性、針對性
目前,國內各種類型圖書館購置的數據庫以文摘索引數據庫、全文期刊數據庫、學位論文數據庫、專利文獻數據庫為主。這些數據庫的專業性很強,比較適合教師與科研人員教學或科研需要,因此對高校和科研機構圖書館來說是必須的,并且一般都具有很高的利用率。而對公共圖書館來說,其實用性就值得商榷。國家圖書館2002年對ElsevierScience全文期刊數據庫的利用有過詳細統計,發現其利用量只有清華大學同期利用量的4.08%,只有中科院圖書館的5.32%。我館也采購了EBSCO、NetLibrary等外文數據庫,使用率也比較低,即使《中國學術期刊》之類常用數據庫,與杭州市的高校圖書館相比,其利用率也存在明顯差距。公共圖書館的讀者分散、層次不一、需求復雜,如果公共圖書館一味地購買學術性或稀有性資源,完全套用高校和科研機構圖書館的數字資源建設模式,所引進的數據庫缺少針對性、實用性,就不能充分滿足讀者多樣的需求,勢必造成資源的浪費,影響圖書館數字資源的使用效益。[1]
2.2館內使用模式的限制
出于著作權保護和商家銷售策略的原因,圖書館購買的數據庫絕大多數限于館內使用,或是封閉式鏡像,或是采用IP控制,前者還需要很大的硬件投入與維護。這種館內使用模式難以適應公共圖書館用戶分散性、需求多樣性的特點。由于高校和科研機構圖書館都有本單位明確的讀者對象,用IP控制方式可以使用戶在家里、辦公室、宿舍或實驗室等屬于校(院)局域網IP段的任何一臺電腦都可以訪問利用。對公共圖書館來說,情況卻完全不一樣,它的IP段在其館舍內,讀者要利用圖書館購買的網絡數據庫,只能到圖書館來,因此難以發揮網絡數據庫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的特點。部分讀者不愿只為查找幾篇文獻而耗時耗力到圖書館來,轉而利用互聯網上的開放性資源尋找其他替代文獻。[2]從而使網絡數據庫在公共圖書館的利用率大打折扣。
2.3公共圖書館對數字資源的宣傳和對用戶的培訓不夠
公共圖書館是為公眾服務的社會文化機構,它的讀者除了部分教學科研人員外,更多的是中小學生、普通公民,其中不少讀者經濟比較困難、文化程度不高,他們在數字資源的獲取能力上無疑屬于弱勢群體,對數字資源的認知度比較低。因此,從實際利用情況看,雖然部分讀者已了解并開始使用常見的數據庫資源,但總的來看普及度還遠遠不夠。[3]圖書館引進數字資源后,只是通過網頁進行推薦,很少再做深入的宣傳介紹和引導,使得相當數量的讀者根本就不知道圖書館可以提供哪些數字資源。在我們的虛擬參考咨詢服務里,經常會有讀者詢問如何進行資源檢索,可以檢索哪些資源,這充分說明我們的宣傳沒有跟進,服務沒有到位,致使大量有價值的數字資源沉睡庫底。
2.4檢索方法繁瑣,檢索效率不高
信息技術迅猛發展,各類電子圖書、電子期刊和數據庫層出不窮,各個數據庫的檢索平臺各不相同,數據庫收錄的內容重復現象也越來越嚴重,還存在版權、收費等問題。因此,讀者在檢索某個課題時,必須分別逐個進行重復的步驟進入不同的數據庫,檢索結果還會重復,查全率、查準率都比較低,這也是影響公共圖書館數字資源利用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3提高公共圖書館數字資源利用率之對策
3.1公共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應體現公共圖書館服務全社會的特點
公共圖書館作為一個為全民服務的文化機構,在數字資源建設上,除了要考慮到教學科研人員需要外,還需要考慮到為數更多的普通讀者的需要,使公共圖書館的數字資源能惠及整個社會群體。購買一些學術性、專業性數據庫是完全必要的,但應該把更多的精力財力放在提供法律法規政策、教育就業培訓、文化藝術娛樂等與群眾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的普及性、實用性資源上,努力做到貼近時代、貼近普通民眾的文化需求。[4]現在網絡資源數量巨大,各種信息質量不一、真偽并存,對科學研究而言,除了可以廣見聞、知消息外,真正有科研價值的并不多,但對普通公眾來說基本上都是有實用價值的信息。這些信息大量是免費的,公共圖書館可以有選擇、有針對性地對某些方面或某些類型的網絡資源進行采集和保存,將它們組織成自己的數字資源的一部分。全國各級人大和政府各部門都公開大量的法律法規條例,它們都是與居民的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的,但這些信息存于各部門的門戶網站,并非每個人都能了解到。公共圖書館就應廣泛收集、集成相關政務信息,向讀者提供這方面的咨詢服務。除此之外,公共圖書館也可立足于本地,圍繞本地區工農商貿等經濟建設的特點和文化體育日常生活的需要,自建各種類型、各種主題的地方文獻數據庫,方便普通居民。如鞋業是溫州市的支柱產業之一,也是溫州最具地方色彩的一個行業,溫州市圖書館就于2001年自建了“中國鞋都圖書館”,為制鞋人士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咨詢、資料檢索、鞋樣設計、專業培訓、多媒體制作等一系列服務。
3.2不同地域、不同層級的公共圖書館在數字資源建設上應有不同的側重面
公共圖書館由各級文化行政部門領導,自上而下形成一個從國家圖書館到街道鄉鎮圖書館所構成的體系。在這個圖書館體系中,大城市和省會城市的公共圖書館擁有豐富的學術信息資源與地方信息資源,擁有較為先進的信息技術與信息服務人才,因此,它們實際上起到了地區性中心圖書館的作用,必須承擔為科學研究和管理決策服務的任務。所以這類圖書館的數字資源建設要學術科研與知識信息普及并重??h(區)級和街道、鄉鎮公共圖書館更多地承擔著基礎文獻信息服務和普及文化科技知識的任務,這一類型的圖書館可考慮購置一些偏重文化普及的商業數據庫。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考慮一些價格不高的學術性專業性數據庫,用有限的資金引進切合本館實際并且利用率高的數據庫。
3.3構建數字資源系統整合平臺,簡化檢索過程
由于數據庫不能統一檢索,給讀者查找信息帶來極大不便。這就要求圖書館通過一定的方式,將數字資源有效地整合到一起。數字資源的整合是一個由計算機網絡和相關技術構成的系統,實現數字資源的集中管理,跨平臺、跨數據庫檢索。換言之,也就是對不同的數字資源實現無縫集成,建立統一的索引,實現數字資源的統一入口檢索和排序等,然后根據用戶的需要,經過用戶沒有感知的一系列中間處理過程,如經過啟動標引系統、經過翻譯處理、利用信息導航和搜索引擎調用不同的數字資源進行信息查找,最后把檢索的結果經過整理和去重后回饋給用戶。[5]讓用戶可以通過一個檢索入口檢索到所有館藏數字資源,而且是統一的檢索、瀏覽界面。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高效檢索。
3.4加強館藏數字資源宣傳,使廣大讀者對數字資源有所了解
圖書館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更好地為讀者服務,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的需求。圖書館不斷地創新、不斷地豐富館藏建設、豐富網絡信息資源,其目的都是為了服務于讀者。而大多數讀者可能對圖書館的工作和現狀一無所知或了解甚少。雖然圖書館投入了大量資金和人力,建立了網絡系統,豐富了網絡資源,但是如果忽視了對外宣傳工作,仍以守株待兔的工作方式等待讀者上門,那么再好的網絡資源無人知曉,也不能很好地為讀者服務。[6]可見,要讓數字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就必須對數字資源進行宣傳。要充分利用圖書館網站,介紹圖書館新購買的數據庫及使用方法,讓讀者隨時了解圖書館數字資源的最新動態。要在圖書館大廳開辟數字資源宣傳欄,把宣傳工作做得更細致、更深入,增進讀者利用圖書館數字資源的意識。還可以向讀者發放包含有館藏數字資源介紹等內容的宣傳手冊,使來館讀者對館藏資源有初步了解??傊扇《喾N宣傳方式,擴大宣傳范圍,使更多的讀者對數字資源有所認識,這是提高數字資源利用率的關鍵。
3.5加強用戶培訓,提高讀者利用館藏數字資源的技能
公共圖書館的讀者在利用數字資源方面多數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圖書館應該把培養讀者的信息意識與獲取信息的能力,作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和培訓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的開展網絡資源使用技術講座活動,激發用戶的信息需求,提高用戶獲取信息的能力。舉辦各種短期培訓班,采取上機實際操作,使他們掌握數字資源的檢索方法,隨時獲取自己所需的信息。這些講座或培訓要體現公共圖書館的社會公益性,都應是免費的。[7]這樣做既使讀者對圖書館產生信賴與親近感,也對圖書館的數字資源進行了宣傳,有利于提高圖書館數字資源的利用率。
[參考文獻]
[1]余華.公共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的誤區與對策[J].河南圖書館學刊,2007(1):23—24,27.
[2]周江.關于數字文獻高效利用的思考[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14):50—51.
[3]孫楊民.提高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利用率的對策分析[J].情報探索,2007(2):94—96.
[4]范并思.基層公共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理念、原則與方案[J].圖書館論壇,2005(6):190—195.
[5]王艷秀.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利用探討[J].情報探索,2007(4):47—49.
論文摘要:以知識和信息為中心,以網絡為基礎的新經濟時代的到來,給統計信息要隨著經濟發展不斷進行改革,在技術,設備,人才,服務等方面進行創新,以適應新時代的需要。隨著新世紀的到來,人類在經歷了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的歷史階段之后,正在進人一個以數碼知識、網絡技術為基礎。由信息推動,以創新為核心,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可持續發展的新經濟時代。
新經濟具有與傳統經濟有別的某些特點。首先,新經濟是知識經濟。相對于以土地資源為基礎的農業經濟和以原材料、能源和資本為基礎的工業經濟,新經濟是建立在知識的生產、傳播和使用基礎之上的知識經濟。其次,新經濟是數字經濟、信息經濟?;跀底只畔⒏锩男畔⒏咚俟泛鸵蛱鼐W的誕生和發展,使得信息采集與傳播的速度和規模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使信息產業獲得迅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信息產業成為重要的支柱產業。第三,新經濟是網絡經濟,因特網的誕生和發展,引發了一場空前的信息革命,從根本上改變著人類杜會的經濟活動方式,特別是商業交換活動方式。建立在現代通信、電子計算機、信息資源、生產交換及消費等各自網絡化及相互滲透交織而形成的綜合性全球信息網絡基礎上的網絡經濟與知識經濟的結合,構成了日新月異蓬勃發展的新經濟。第四,新經濟是創新經濟,創新是新經濟的基礎。首先是觀念的創新,新經濟需要新思維、新觀念。其次是模式創新,包括制度、行為、組織結構等,只有運行模式不斷創新,經濟和杜會才會充滿生機和活力。再次是技術創新,只有技術的創新,才能不斷創造出新的市場需要,誘導出新的生產與競爭,推動經濟不斷發展。
在以知識和信息為中心的新經濟時代,誰先擁有信息,誰就占據主動,誰就能處于不敗之地。快速掌握各種必要的、準確的信息,是科學管理現代杜會的關鍵。統計信息是管理現代杜會所必需的最垂本的信息,是進行科學決策最重要的依據之
一、是新經濟時代社會經濟信息的主體。
新經濟時代的到來。既給統計信息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也帶來了不可多得的發展契機。加速統計信息現代化建設,不斷進行統計信息創新是新經濟時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統計工作本身的迫切需要。
(一)統計伯息技術的創新
高新技術發展的集中代表和最主要的技術領域就是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是各種電子技術的總和,包括信息獲取技術,如感測技術、統計信息標準化技術等;信息處理技術,如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等;信息傳輸技術,如通信技、網絡技術、衛星技術等;信息應用技術,如控制技術、數字壓縮技術、系統集成技術等。統計信息在新經濟時代條件下,要想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現代信息技術在統計領域中的廣泛應用。
(二)統計倍息設備的創新
信息技術在統計中的廣泛應用.必須有相應的高新技術設備的支持,這是統計信息現代化建設的基本物資條件。統計信息現代化建設對高科技信息設備的需要不僅體現在信息設備的數量上。更體現在信息設備的技術性能上。高科技現代化的信息設備的引進和普及是我國統計信息現代化建設的首要任務。雖然計算機及網絡在我國各級統計部門已經得到基本普及,但高檔次的大、中型計算機還很少.不能滿足對某些復雜的統計數據的分析、處理的需要。加速統計信息現代化建設,必須將高科技的信息設備廣泛應用于統計作業系統。
(三)統計倍息生產開發的創新
21世紀的人類社會是一個數字化的社會。所謂數字化是用0和1兩位數字編碼來表達和傳輸一切信息的一種綜合性技術,即電話、電報、數據、傳真、圖像等各種信息全都變成數字信號,在同一種綜合業務網中進行傳輸。數字化是統計信.息現代化中的核心技術,通過數字化,各類統計信息得以規范化、標準化,從而有利于統計數據的采集、傳輸和處理等。信息內容數字化要求統計部門將各類信息的開發提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加快實現統計表格標準化、統計指標休系和編碼標準化,使統計指標、統計分類及其編碼具有統一性和唯一性。另外,通過建立以數字方式存儲的統計數據庫,有利于統計信息查詢、管理及統計信息的傳輸和處理,從而使各級統計信息系統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四)統計倍息人才的創新
新經濟時代是一個重新認識人的作用的時代,人的素質和技能成為知識經濟實現的先決條件。統計信息能否適應新經濟的要求.關鍵是統計信息產業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
由于現代統計在理論休系上、調查方式上、信息處理技術上的進步和發展,使統計信息具有來源廣、擴散性強、需求量大、用途廣等特征,對統計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將統計部門建成社會經濟信息的主體部門,重要的是培養一支知識結構合理的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但我國目前統計工作人員的專業結構比較單一,群休中大多數是只熟悉統計知識業務的統計專業人員。人員的知識面抉窄,專業過細問題尤為突出,既滿足不了用戶對統計信息資源的要求。也不利于統計工作向橫向和縱深發展,為此.必須加強各類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訓。要建立科學的培訓機制。對原有的統計信息工作人員進行各種技能(尤其是現代信息技術,如計算機操作、軟件開發、聯機檢索上網查詢等)和各種素質(主要是知識素質、政治素質)的培訓及培養。培訓可采取多層次、多內容、多形式、多途徑井經常化制度化。新晨
(五)統計倍息服務的創新
我國的統計信息服務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相比,特別是同發達國家現代化的統汁信息服務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信息產業和信息市場不發達。現代經濟社會,信息是產品,信息的開發、交流需要有信息市場才能實現,信息市場是信息商品經營和信息有償服務活動的場所,是社會主義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各類統計咨詢服務部門、統計師事務所、信息有限公司、情報中心、數據庫等還只是一個部門或信息機構,信息交易還處在咨詢及中介服務上,服務方式也常以信息會.臨時專題交易會等形式出現,在新經濟條件下.加快發展統計信息產業和統計信息市場,實現統計信息商品化,把統計數字變成商品。進人市場流通.實現服務方式有償和無償并舉。其次,服務架道多樣化(公開、臨時交易、個別提供等),服務手段多元化(廣播電視、書報雜志、信息互聯網等),滿足各個層次、各種群體對統計信息的需要。另外,統計信息的服務態度、服務觀念、服務體系、服務質量也要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更新提高。
一、鞏固完善2001年“數字福建”建設重點骨干工程
(一)完善三個骨干工程
1.完善福建省政務信息網絡工程
(1)完善省直橫向網建設。在開通省直橫向網113個節點的基礎上,今年上半年再完成74個接入點開通任務,實現省直橫向網全線開通(由省經濟信息中心負責)。
(2)加快縱向網建設。一是建設市、縣(區)橫向接入網。今年完成各市、縣(區)橫向接入網建設任務;二是建設大型視頻會議系統。今年4月底前建成各設區市的視頻會議系統,6月底前建成各縣(市、區)的視頻會議系統(由省經濟信息中心負責)。
(3)推進信息資源的整合改造。按照信息共享數據的統一標準和規范,開展信息資源的整合、利用,年底前全面完成并上網(由省數字辦負責指導、督促,由各市、縣(區)政府、省直各部門負責落實)。
同時,由省空間信息工程研究中心牽頭,重點抓好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省政協辦公廳、省經貿委、省科技廳、省外經貿廳、省公安廳、省農業廳、省衛生廳、省教育廳、省人事廳、省糧食局、省地勘局、省海洋與漁業局等13個單位的信息資源標準化、數字化、空間化的改造和整合。
2.繼續做好骨干網互聯互通工作。2001年已建成開通了省互聯網交互中心,福建電信和福建吉通也已接入交互中心。今年要協調、解決福建聯通、福建移動、福建網通、中國教育網福建節點(福州大學)接入交互中心問題,實現省內互聯互通(由省通信管理局負責)。
3.抓好省空間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建設。今年要完成產學研基地和人才培養基地建設任務;開展“數字福建”關鍵技術研究開發,重點組織多源空間數據的標準化與一致化改造技術、統計數據與站點觀測數據的連續空間化技術、分布式網絡協同計算技術、大容量信息的壓縮與索引技術、政務信息安全保密技術等5個關鍵技術的攻關。培養“數字福建”高級技術人才,招收碩士生100名(由省空間信息工程研究中心負責)。
(二)研究制定“數字福建”相關政策法規(由省數字辦牽頭,有關單位配合)。
1.制定“數字福建”數據共享標準。重點在共享系列標準草案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元數據、數據字典、數據質量控制、信息分類代碼等系列標準,提出政務信息共享與對外服務的管理辦法。
2.制定信息資源的管理辦法。出臺福建省政務信息網絡安全管理辦法、互聯網交互中心互聯管理規定和互聯結算暫行規定、寬帶接入網的建設管理辦法。
3.制定“數字福建”建設項目管理辦法,規范項目審批程序和項目資金的管理監督。
(三)繼續做好鼓樓區社區信息化示范建設,拓寬服務領域(由鼓樓區政府負責)。
在去年7個社區信息化試點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示范項目建設,實現區、街道、社區三級縱向網聯網聯通。建設綜合信息服務中心,拓寬服務內容,重點建設扶貧濟困、計劃生育、下崗職工再就業、社區服務、社區醫療、便利服務站、文化服務等面向社會公眾的信息服務系統,推進“政府超市”的信息化,為社會和人民群眾提供信息增值產品和全方位信息服務。積極探索企業參與示范區建設的機制。
二、組織實施2002年度“數字福建”“339”建設計劃
(一)建設3個基礎工程
1.建設省級政府公眾信息服務平臺(政府外網)。重點開展省級政府部門信息的采集、整合,通過外網向社會綜合信息;建設政府信息服務系統,重點建設工商、稅務、科技、醫療、教育、農業、利用外資等7個交互式信息服務系統,為社會公眾提供網上信息服務(由省數字辦牽頭負責)。
2.建設省網絡安全監控中心。主要建設全省網絡安全、信息安全、系統安全、運行安全的管理和監測體系(由省公安廳負責)。
3.建設分布式基礎數據庫。重點建設統計、測繪、地質、檔案、氣象等5個基礎數據庫,通過政務信息共享平臺,為各級各部門提供基礎信息(由各相關部門負責)。
(二)建設3類示范項目
1.電子商務示范工程。按照電子商務“十五”發展規劃,有計劃、有步驟地抓好重點環節的示范工程建設,逐步擴大電子商務的應用范圍。今年重點建設省產業聯盟在線信息交易平臺、泉州電子商務中心、省商業物流中心、省郵政電子商城、省農產品信息網、東南價格信息網等電子商務BtoB和BtoC(企業對企業和企業對消費者)的示范工程項目;積極開展消費信用體系建設的前期工作,穩步推進電子商務(由省經貿委負責)。
2.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示范工程。重點是從三個層面運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一是運用信息技術改造企業的運營模式,實現管理創新;二是通過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生產制造過程,實現技術創新、工藝創新;三是通過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品,提高產品的信息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重點選擇若干個不同行業、不同類型的示范改造項目,開展示范建設(由省信息產業廳負責)。
3.電子公文傳輸系統示范工程(由省政府辦公廳負責,省空間信息工程研究中心指導)。
(三)建設9個信息應用系統
重點建設環境生態監測、國土資源、海洋生態、公安信息管理、儲備糧油信息管理、國民經濟動員信息管理、國民經濟與社會信息管理、文化信息管理、計劃生育信息管理等9個信息應用系統(由項目相關部門負責)。
三、其它工作(由省數字辦負責)
【摘要題】專題探討
【關鍵……
關于“數字鴻溝”這個概念的來歷,目前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認為“數字鴻溝”(DigitalDivide)這個概念最早是由Markle基金會的名譽總裁LloydMorrisett于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意指信息富有地區和信息貧窮地區之間所存在的差距;另一種說法認為“數字鴻溝”最先由美國國家遠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在名為《在網絡中落伍:定義數字鴻溝》的報告中提出,意指當代信息技術領域(含信息技術的開發領域和信息技術的應用領域)中存在的差距現象。筆者認為:所謂數字鴻溝,亦稱信息鴻溝,是指世界上不同國家或地區之間以及一國內部不同地區之間、城鄉之間、行業之間、企業之間、人群之間,由于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程度、應用水平不同所造成的貧富懸殊狀態。
1數字鴻溝的表現形式
數字鴻溝是信息時代人類所面臨的一個涉及面非常廣泛的世界性問題,人類社會生活的每一個領域幾乎都可以看到數字鴻溝的縮影,現擇其要者而論述。
1.1不同發展水平國家之間的數字鴻溝
不同發展水平國家之間的數字鴻溝,主要表現為各國在電信服務的覆蓋率和互聯網應用的普及程度兩方面的差距。
據統計[1],法國的主機數量接近整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主機數量;而澳大利亞、日本和新西蘭所擁有的主機數量比亞太地區其他國家所擁有數量的總和還多;紐約的主機數量超過了全非洲主機數量的總和。另據不完全統計[2],目前有四分之一的國家電話普及率還低于1%,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從未打過電話,占全球人口15%的23個國家擁有全球電話量的62%。有資料顯示,互聯網上訪問量最大的100個網絡站點中,有94個在美國境內;負責全球域名管理的13個根服務器,有10個在美國;全球互聯網管理中所有的重大決定仍由美國主導做出[3]。根據聯合國的統計資料[4],全球收入最高國家中的1/5人口擁有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86%,其因特網用戶總數占世界因特網用戶總數的93%,而收入最低國家的1/5人口則只擁有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1%,其因特網用戶總數只占全球因特網用戶總數的0.2%。一項統計表明[5],中國人口占世界總人中的21.15%,但只擁有世界因特網主機數的0.13%、因特網用戶數的6.11%;中國萬人口因特網主機數僅為1.3臺,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06.9臺;萬人口因特網用戶數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僅為美國的4%。
據測算,世界各國的信息能力可分為五個層次:第一層次為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其中美國信息能力總水平得分為71.76分,居第一位;日本得分為69.97分,居第二位;澳大利亞得分為65.59分,居第三位。處在信息能力發展第二層次的國家為加拿大、新加坡、荷蘭、英國、德國、新西蘭、法國,得分在50~60分之間。以東歐為主的一些國家處于第三層次,得分在20~50分之間。以拉丁美洲為主的一些國家處于第四層次,得分在10~20分之間。信息能力較低的是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一些發展中國家,得分在10分以下。
1.2國內地區之間的數字鴻溝
我國國內各地區信息化水平總指數測算結果表明,各省、市、區信息化水平差距較大。按1998年信息化水平總指數的得分,全國各省、市、區可分為如下五種類型:
(1)信息化水平最高的地區:包括北京和上海兩個直轄市,得分在70分以上,其中北京總指數為89.87,比上海高25.1%。
(2)信息化水平較高的地區:包括天津、福建、廣東、吉林、陜西和遼寧等六省、市,得分在35~50分之間,平均得分為39.61。
(3)信息化水平中等的地區:包括浙江、江蘇、海南、重慶、山西、黑龍江、寧夏、湖北和江西等9省、區、市,得分在全國平均得分以上至35分之間,平均得分為29.48。
(4)信息化水平較低的地區:包括湖南、內蒙、新疆、山東、河南、青海、四川、河北、安徽和廣西等10省、區,得分在19分以上至全國平均得分之間,平均得分為21.54。
(5)信息化水平低的地區:包括甘肅、貴州、云南和等4省、區,得分在19分以下,平均得分為16.20。
1.3城鄉之間的數字鴻溝
我國城鄉之間的數字鴻溝也較明顯。目前,農村通信消費明顯低于城市和全國平均水平。截至2001年3月,全國共有固定電話用戶1.5億戶,其中農村用戶僅有5660萬戶,占36.6%,這與農民占全國人口2/3形成巨大反差[6]。近年來,我國網絡用戶持續增長,但其普及和應用主要在城市,網絡用戶中只有0.3%是農民,城市普及率為農村普及率的740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西部城鄉之間的差距也大于東部。信息產業部提供的資料顯示[7]:到2001年6月底,西部農村固定電話普及率僅為1%;全國約20%不通電話的行政村,絕大部分都在西部地區。
1.4企業之間的數字鴻溝
企業之間的數字鴻溝主要表現為大企業與中小企業之間的數字鴻溝。據統計[8],大企業平均每年用于IT上的開支在1990年還只占企業總開支的10%左右,到了2000年,這個數字已經接近50%。與此同時,大部分中小企業在IT方面的開支相對“吝嗇”,平均還不到其經營收入的15%。即使在英、美、法、澳等發達國家,也只有半數的中小企業在使用電子郵件和上網,不到三分之一的中小企業建立了自己的網站或網頁;僅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中小企業在實施電子商務。在我國的830萬家中小企業中,也只有47%左右的企業把業務聯入了互聯網,其中只有11.1%的企業在進行電子商務交易。中小企業與大企業之間的“數字鴻溝”就這樣產生了,并且有逐步加劇的趨勢。
1.5社會群體之間的數字鴻溝
社會群體之間的數字鴻溝主要體現在不同收入、不同學歷及不同年齡的人群之間。
(1)從收入來看。英國教育部的一次調查顯示[9],高收入的人群中有68%的人經常使用計算機,而低收入的人群中只有23%。另據中華英才網歷時半年(2000年9月~2001年3月)的網上薪資調查,受調查的2.1萬余名網民的平均年薪達到34713元,是全國城鎮人均收入8392元的4.14倍;以調查收入排名首位的深圳市為例,網民年均收入為50336元,而該市市民的年均收入為21577元,只有網民的42.87%。
(2)從學歷來看。由CNNIC1998.7、1999.7、2000.1、2000.7、2001.1、2001.7、2002.1與2002.7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表明,高中(中專)以下的網民分別占網民總數的6.9%、2%、3.0%、2.5%、6.4%、8.7%、10.2%、11.5%,高中(中專)以上的網民分別占網民總數的93.1%、98%、97%、97.5%、93.6%、91.3%、89.8%、88.5%,而大學本科以上的網民分別占網民總數的58.9%、59%、52%、51.8%、41.1%、35.8%、32.9%、31.7%。
(3)從年齡來看。CNNIC1997.10、1998.7、1999.1、1999.7、2000.1、2000.7、2001.1、2001.7、2002.1與2002.7相繼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表明,35歲及其以下的用戶分別占網民總數的84.1%、91.1%、89.8%、88.9%、88.2%、87.63%、83.8%、79.8%、79.9%、70.4%。
2數字鴻溝的負面影響
(1)擠壓信息疆域。信息疆域是國家或政治集團信息傳播力和影響力所達到的無形空間。一個國家的信息疆域由科技、政治、外交、軍事等各個領域的信息邊疆組成,它關系著一個民族或國家的興衰。在信息技術或網絡技術上領先一步的國家,往往依托網絡,想方設法把自己的信息疆域擴展到許多國家,從而對別國的信息造成威脅。
(2)妨礙經濟發展。只要存在數字鴻溝,不管身在其富的一邊還是其窮的一邊,都存在同等程度的“經濟危機”。如果少數國家、地區、企業或人群集中在富溝一邊,而大多數國家、地區、企業或人群在窮溝中掙扎,就會由于前者因壟斷供給而壟斷了需求,導致窮溝中有效需求的不足,從而構成對供給的破壞。此外,隨著經濟信息化、網絡化、全球化與一體化的迅速發展,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日漸增強,如果信息強國有組織、有目的地運用先進的網絡犯罪手段進行經濟干擾和破壞,就足以使信息弱國的經濟崩潰。
(3)挑戰民族文化。文化是社會的黏合劑,是維持社會的基礎。一定時代和一定民族的人們,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模式之中。這是人類社會穩定和發展的重要保障。目前,謀求霸權的國家利用其信息控制優勢,貶低其他民族的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并通過網絡向受眾連續不斷地傳遞其文化信息,將其意識形態、價值理念強加于人,久而久之,將會使受眾產生親近感與認同感,進而依賴異邦文化,最終喪失對本民族文化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4)影響社會穩定。由于數字鴻溝的存在,將把社會中的人群劃分為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貧窮者,實際上也就是將社會群體區分為經濟富有者和經濟貧窮者,而且這種貧富差距將越來越大。這必然影響社會公平,進而影響社會穩定。
3數字鴻溝的治理對策
3.1加強國際電信合作
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實行互利互惠的電信合作,是縮小數字鴻溝的必由之路。
首先,廣大發展中國家應立足于自身的努力,探索適合本國特點的發展模式。發達國家應將幫助發展中國家改善電信基礎設施和實現社會信息化作為自己的義務,加強與發展中國家在技術、資金、人才等領域的合作,并降低對發展中國家的網絡接入費用,以實際行動縮小數字鴻溝。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應致力于更加廣泛的國際合作,特別是與發展中國家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推進共同發展。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中國在縮小“數字鴻溝”方面已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目前,中國已擁有一個覆蓋全國、通達世界、技術先進、業務多樣化的國家電信網。中國電信業已由20年前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發展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先導產業、支柱產業和戰略產業。
其次,充分發揮國際電信聯盟(ITU)在縮小“數字鴻溝”方面的主導作用。多年來,國際電信聯盟為消除或縮小國與國之間的數字鴻溝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歷屆世界電信日的主題即是明證。自1992年ITU電信發展部門ITU-D成立、世界電信發展的南北差異問題提上ITU的議事日程后,四年一次的世界電信發展大會(WTDC)就成為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電信領域對話的舞臺。今后,ITU應進一步加強這方面的工作,在技術合作、業務交流、人才培訓及信息咨詢等方面建立有效的協調機制。
3.2完善電信普遍服務政策,促進西部地區和農村通信的發展
“電信普遍服務”一詞,最初源于美國AT&T在1908年一條事業廣告的“一個政策、一個系統、普遍服務。”一般來說,電信普遍服務的含義有三點:無論住在任何地方都可得到電信服務(Availability);任何人都可得到負擔得起的電信服務(Affordability);信息資源的普遍接入(Accessibility)。我國西部地廣人稀,通信建設成本巨大。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后,國家重點支持了西部基礎設施建設,但基本沒有通信建設項目;加上曾經促進通信發展的初裝費、入網費、附加費等政策的取消,西部通信的發展后勁明顯不足。因此,國家應該通過直接投資或安排國債,對西部通信建設予以資金上的支持;同時國家應在資費制定、融資、稅收等方面給西部通信業以更加靈活的優惠政策,讓通信這列大開發的火車頭,繼續沖在西部大開發的前列。從立法來看,《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第44條雖對電信普遍服務作了規定,但過于籠統,可操作性不強,尚需制定一系列細化的配套政策或法規,使其落到實處。
3.3調動IT企業參與信息化建設的積極性
在跨越數字鴻溝的歷史進程中,IT企業可謂責任重大。可喜的是,在“數字經濟與數字生態2001年中國高層年會”上,許多IT企業都表達了消除數字鴻溝的宏愿。聯想電腦公司的喬健女士說:“聯想愿意和所有的有識之士,和所有中國的企業共同來致力于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也共同跨越數字時代的鴻溝。”亞信科技(中國)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兼總裁丁健說:“數字鴻溝對于我們來說,真正要做的是發現溝在哪里。也就是說我們要努力發現我們的客戶在信息化過程中的溝,并幫助他們更快地將溝填平?!碧鞓O信息發展有限公司聯合最高行政總裁袁超說:“天極的宗旨是普及推廣IT知識?!敝袊Y訊行有限公司總裁王稼夫說:“中國資訊行要創造一個人性化的信息界面,以便于今后讓需要信息的人能夠很輕松地獲得他們需要的信息。這正是我們的使命所在。”更可喜的是,有些IT企業已將填平數字鴻溝的良好愿望付諸實際行動。譬如,2001年9月20日,中國長城計算機集團公司在京了“長城希望e站”計劃,該計劃是長城集團在全國范圍內(主要以偏遠、貧困地區的學校為主)捐建的一種以PC單點資訊平臺為主要形式的簡易微型站點。它主要由長城電腦、長城打印機和電話線等設備組成,并配有經過專門培訓的人員進行管理、維護。建成后,會通過網絡互聯,形成一個與古代長城類似的新“數字長城”。
其實,從長遠考慮,IT企業積極參與信息化建設最終也會使自身受益。因為只有幫助大多數國家、地區、群體成為網絡經濟和社會的正式參與者,才能拓寬公司現有的市場規模。誠如北京互聯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高紅冰在“數字經濟與數字生態2001年中國高層年會”上所言:“數字鴻溝的問題對于企業來說,不是一個虛無的概念,從某種意義來說,彌合這種差距的過程,又恰恰給IT企業帶來了巨.7、2002.1與2002.7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表明,高中(中專)以下的網民分別占網民總數的6.9%、2%、3.0%、2.5%、6.4%、8.7%、10.2%、11.5%,高中(中專)以上的網民分別占網民總數的93.1%、98%、97%、97.5%、93.6%、91.3%、89.8%、88.5%,而大學本科以上的網民分別占網民總數的58.9%、59%、52%、51.8%、41.1%、35.8%、32.9%、31.7%。
(3)從年齡來看。CNNIC1997.10、1998.7、1999.1、1999.7、2000.1、2000.7、2001.1、2001.7、2002.1與2002.7相繼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表明,35歲及其以下的用戶分別占網民總數的84.1%、91.1%、89.8%、88.9%、88.2%、87.63%、83.8%、79.8%、79.9%、70.4%。
2數字鴻溝的負面影響
(1)擠壓信息疆域。信息疆域是國家或政治集團信息傳播力和影響力所達到的無形空間。一個國家的信息疆域由科技、政治、外交、軍事等各個領域的信息邊疆組成,它關系著一個民族或國家的興衰。在信息技術或網絡技術上領先一步的國家,往往依托網絡,想方設法把自己的信息疆域擴展到許多國家,從而對別國的信息造成威脅。
(2)妨礙經濟發展。只要存在數字鴻溝,不管身在其富的一邊還是其窮的一邊,都存在同等程度的“經濟危機”。如果少數國家、地區、企業或人群集中在富溝一邊,而大多數國家、地區、企業或人群在窮溝中掙扎,就會由于前者因壟斷供給而壟斷了需求,導致窮溝中有效需求的不足,從而構成對供給的破壞。此外,隨著經濟信息化、網絡化、全球化與一體化的迅速發展,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日漸增強,如果信息強國有組織、有目的地運用先進的網絡犯罪手段進行經濟干擾和破壞,就足以使信息弱國的經濟崩潰。
(3)挑戰民族文化。文化是社會的黏合劑,是維持社會的基礎。一定時代和一定民族的人們,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模式之中。這是人類社會穩定和發展的重要保障。目前,謀求霸權的國家利用其信息控制優勢,貶低其他民族的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并通過網絡向受眾連續不斷地傳遞其文化信息,將其意識形態、價值理念強加于人,久而久之,將會使受眾產生親近感與認同感,進而依賴異邦文化,最終喪失對本民族文化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4)影響社會穩定。由于數字鴻溝的存在,將把社會中的人群劃分為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貧窮者,實際上也就是將社會群體區分為經濟富有者和經濟貧窮者,而且這種貧富差距將越來越大。這必然影響社會公平,進而影響社會穩定。
3數字鴻溝的治理對策
3.1加強國際電信合作
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實行互利互惠的電信合作,是縮小數字鴻溝的必由之路。
首先,廣大發展中國家應立足于自身的努力,探索適合本國特點的發展模式。發達國家應將幫助發展中國家改善電信基礎設施和實現社會信息化作為自己的義務,加強與發展中國家在技術、資金、人才等領域的合作,并降低對發展中國家的網絡接入費用,以實際行動縮小數字鴻溝。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應致力于更加廣泛的國際合作,特別是與發展中國家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推進共同發展。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中國在縮小“數字鴻溝”方面已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目前,中國已擁有一個覆蓋全國、通達世界、技術先進、業務多樣化的國家電信網。中國電信業已由20年前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發展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先導產業、支柱產業和戰略產業。
其次,充分發揮國際電信聯盟(ITU)在縮小“數字鴻溝”方面的主導作用。多年來,國際電信聯盟為消除或縮小國與國之間的數字鴻溝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歷屆世界電信日的主題即是明證。自1992年ITU電信發展部門ITU-D成立、世界電信發展的南北差異問題提上ITU的議事日程后,四年一次的世界電信發展大會(WTDC)就成為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電信領域對話的舞臺。今后,ITU應進一步加強這方面的工作,在技術合作、業務交流、人才培訓及信息咨詢等方面建立有效的協調機制。
3.2完善電信普遍服務政策,促進西部地區和農村通信的發展
“電信普遍服務”一詞,最初源于美國AT&T在1908年一條事業廣告的“一個政策、一個系統、普遍服務。”一般來說,電信普遍服務的含義有三點:無論住在任何地方都可得到電信服務(Availability);任何人都可得到負擔得起的電信服務(Affordability);信息資源的普遍接入(Accessibility)。我國西部地廣人稀,通信建設成本巨大。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后,國家重點支持了西部基礎設施建設,但基本沒有通信建設項目;加上曾經促進通信發展的初裝費、入網費、附加費等政策的取消,西部通信的發展后勁明顯不足。因此,國家應該通過直接投資或安排國債,對西部通信建設予以資金上的支持;同時國家應在資費制定、融資、稅收等方面給西部通信業以更加靈活的優惠政策,讓通信這列大開發的火車頭,繼續沖在西部大開發的前列。從立法來看,《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第44條雖對電信普遍服務作了規定,但過于籠統,可操作性不強,尚需制定一系列細化的配套政策或法規,使其落到實處。
3.3調動IT企業參與信息化建設的積極性
在跨越數字鴻溝的歷史進程中,IT企業可謂責任重大。可喜的是,在“數字經濟與數字生態2001年中國高層年會”上,許多IT企業都表達了消除數字鴻溝的宏愿。聯想電腦公司的喬健女士說:“聯想愿意和所有的有識之士,和所有中國的企業共同來致力于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也共同跨越數字時代的鴻溝。”亞信科技(中國)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兼總裁丁健說:“數字鴻溝對于我們來說,真正要做的是發現溝在哪里。也就是說我們要努力發現我們的客戶在信息化過程中的溝,并幫助他們更快地將溝填平。”天極信息發展有限公司聯合最高行政總裁袁超說:“天極的宗旨是普及推廣IT知識?!敝袊Y訊行有限公司總裁王稼夫說:“中國資訊行要創造一個人性化的信息界面,以便于今后讓需要信息的人能夠很輕松地獲得他們需要的信息。這正是我們的使命所在?!备上驳氖?,有些IT企業已將填平數字鴻溝的良好愿望付諸實際行動。譬如,2001年9月20日,中國長城計算機集團公司在京了“長城希望e站”計劃,該計劃是長城集團在全國范圍內(主要以偏遠、貧困地區的學校為主)捐建的一種以PC單點資訊平臺為主要形式的簡易微型站點。它主要由長城電腦、長城打印機和電話線等設備組成,并配有經過專門培訓的人員進行管理、維護。建成后,會通過網絡互聯,形成一個與古代長城類似的新“數字長城”。
其實,從長遠考慮,IT企業積極參與信息化建設最終也會使自身受益。因為只有幫助大多數國家、地區、群體成為網絡經濟和社會的正式參與者,才能拓寬公司現有的市場規模。誠如北京互聯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高紅冰在“數字經濟與數字生態2001年中國高層年會”上所言:“數字鴻溝的問題對于企業來說,不是一個虛無的概念,從某種意義來說,彌合這種差距的過程,又恰恰給IT企業帶來了巨//,200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