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桂林山水教學反思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片段一:
師:同學們,我們上節(jié)課已經欣賞了桂林山水的特點并學了第一段,了解了山水之美,現(xiàn)在請大家深入學習了解漓江水特點,作者怎樣寫出漓江水的特點的?
生:漓江的水真靜啊,漓江的水真清??!漓江的水真綠?。?/p>
師:看屏幕,讀一讀并說一說喜歡哪個特點,讀給同桌聽。
生:我喜歡“漓江的水真綠??!”
師:為什么喜歡?
生:這句用比喻手法,寫出綠的特點。 師:你知道水綠得如何,并說說“翡翠、無暇”的意思,并指出水的特點。
師:想想,應怎樣讀呢? 生:應讀得活潑、跳躍。
師:喜歡讀這一句的同學把這一句讀一讀。(生讀)
師:喜歡水清的同學,說說你們喜歡的理由并讀一讀。 生:漓江的水清得可見江底的沙石。
師:漓江到底有多清呢?我們可以把一枚硬幣放入水中,透過江水可以看見江底硬幣上的字。那如何朗讀呢?喜歡的同學讀一讀。(生讀)
師:請同學們評一評,他們讀得如何?(師指導,該句應讀得平整,然后,全班讀一遍 ) 師:老師也喜歡這一段,現(xiàn)在老師讀前半句,你們讀后半句。(師生接讀)
師:這種句子有什么特點? 生:后面半句強調前半句。
師:這是排比,作者本寫水,為何要提到大海、西湖?
生:對比、比較 師:這有什么作用?(出示幻燈:波瀾壯闊的大海、西湖的圖片)
【反思】: 我在指導此段的閱讀理解時,注重讀的輔導,讀得細致,特別是讀漓江水,做到讀與理解相結合,并且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的反饋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狀態(tài),讓學生及時反饋評價,并且運用多媒體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所描述的意境,課外資料的補充對指導學生形象理解山水百態(tài)有很好作用,這能更好讓學生在朗讀時讀出感情;教師富有激情的范讀、領讀很有感染力,對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美中不足的是,學生朗讀缺乏個性,寫漓江水特點三個分句都是寫漓江的美,對每一分句的前后半句之間的關系應加以點撥,使學生更好理解,課文就是把這些意思密切關聯(lián)的句子排成結構相同或者相似的一串句子,加強語勢,給人的印象鮮明、深刻。這樣的句子就叫排比句。
片段二:
自由讀第三段,交流朗讀方法 師:大家自由讀這一部分,要讀出作者怎樣寫出山的特點。(指名讀) 師:讀這一段,指出你喜歡哪些語句?小組交流這一段與前面的寫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有感情地朗讀。(個別讀、評讀、誦讀)
師:(引讀、配樂讀)交流一下對以上這一段話感受最深的詞句,說說你的感受。
生:這一段寫得很好,如寫山“各不相連、形態(tài)各異……”說明山很多,形態(tài)多種多樣。 生:“像駱駝,像巨象……奇峰羅列”說明山是千姿百態(tài),琳瑯滿目,使人目不暇接。
師:這也是說山很多,形態(tài)各異。你們還能想象出山像什么呢?
生:像寶塔;像大佛;像巨輪…… 師:(出示課件:詩配畫一首)大家讀這首詩,想想從這首詩中可以知道什么?
【詩一首】 桂林陽朔一水通,快輪看盡千山峰 有山如象鼻,有山如飛龍。 有山如軍艦,有山如水芙蓉 ……
生:(匯報)寫出了山各種各樣的形態(tài)。
師:(出示桂林山水掛圖)同學們邊看圖邊想像桂林山水的美,并說說與文中所述之美有何異同?
關鍵詞:學法養(yǎng)成;勤思多問;圈點批注;理解為主;評價鑒賞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19-0161-02
一、整體感知,尋找疑難
閱讀中所要感知的材料,不是互不相關的單字,而是由字、詞、句、段組成的篇章。加強整體把握,是閱讀教學“整體性”觀念的體現(xiàn),是學生和文本的對話,是走進作者心靈的突破口。在整體感知的指導中要特別注重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整體感知課文的大概內容,獲得初步認識,留下初步印像。二是關注整體把握中的語言表達含量。讓學生體悟文本語言,從課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感受課文的語言所表達的主要思想內容,品味與內容有關的遣詞造句的方式。三是文章結構的整體把握。要盡量想辦法讓學生感知課文的整體結構方式,并對所學的材料一目了然。四是從課文的內容中體會作者的態(tài)度或觀點。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從文中的言語表達來體會作者的態(tài)度和見解。
當然,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是不夠的,還要指導學生學會質疑。讓學生帶著問題學,邊讀邊思考,學生就會主動、積極,學習效果當然就好,且易抓住課文的重點、難點。“學須有疑,學貴有疑”[3],這幾乎是古今中外所有教育家的共識。宋代朱熹說過:“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泵魅岁惈I章說:“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盵4]因此,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發(fā)現(xiàn)學習中的疑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拓寬其思維領域。
二、勤思多問,探索思路
愛因斯坦說:“學習知識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牛頓說:“如果說我對世界有些微貢獻的話,那不是由于別的,而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5]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讓學生在思考中發(fā)展思維,啟迪智慧,進而在思考中學會思考。首先,要巧設問題情境,引發(fā)思考。其次,是再現(xiàn)經驗,促進思考。再次是組織反思,提升思考。在倡導勤思的基礎上,也要重視指導學生的發(fā)問。學問學問,又學又問。問是讀書的鑰匙,是思考的起點,是深鉆的體現(xiàn)。小學生好奇心比較強,教師要鼓勵學生多想問題、提問題、鉆問題。不要怕學生標新立異,提出古怪問題。這正是我們追求的境界——學生思維的充分活躍。學生在學中思,思中問,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養(yǎng)成很好的閱讀習慣。許多研究表明,未來社會就是需要這樣善于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的人。
三、圈點批注,手腦并用
陶行知說過:“手腦雙全,是創(chuàng)造教育的目的。中國教育革命的對策是使手腦聯(lián)盟?!遍喿x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教學生學會“站在書上看書”。[6]也就是對書做評價,學會對書圈、點、批、注。把看書的感想、想到的問題批注在書上,教會學生在書上做記號或用批注法標出教材的重點,或把重點詞語、語句圈畫出來,或找出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或記下閱讀中的疑難問題,并結合眉批、旁批、總批等形式把自己對文章的獨特感受表達出來。建立起一套適合自己的符號體系,形成自己的使用習慣,學起來一目了然,便于記憶。這對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批判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是有很大意義的。
四、理解為主,消化鞏固
理解是閱讀的中心環(huán)節(jié)。這就要在指導中要求學生做到:借助工具書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透過詞語的表面去探究其內涵的深意,理解句段篇的結構,進而理解文章的思想和感情。葉老也說過:“困惑得解,事半功倍?!盵7]如,一位優(yōu)秀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桂林山水》一文時,他先讓學生理解“甲天下”一詞的意思,讓學生初步感知桂林之美,接著體會“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話的深層含義,進而找出文中圍繞這句話具體寫出桂林山水之美的語句,從而感受桂林山水的色彩美、圖景美和語言美。最后又以一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讓學生暢想畫面,讓學生在碧波澄清、山崖突兀、形態(tài)萬千的畫卷中體會桂林山水之美和作者的感情。這樣學生經歷了一次深刻的理解,走向更廣闊的思維空間。
五、評價鑒賞,擴寬閱讀
評價與欣賞是閱讀中的高級階段?!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p>
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審美品味或自己的需要來選擇有價值的文章或書籍,有目的、有計劃地閱讀。這樣,擴展閱讀陣地,多方開辟閱讀渠道,不僅獲得了更多更廣的新知,還發(fā)展了多方面的興趣,培養(yǎng)了自學能力和習慣。葉老說過:“在課內……讓學生在閱讀教本的當兒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憑借這份能力,應該再閱讀其他的書,以及報紙雜志等等。這才能使閱讀能力越來越強?!本褪沁@個道理。學生通過讀、思、評積累大量的閱讀材料,豐富閱讀中的語言訓練,欣賞閱讀作品的藝術魅力,大大增強了閱讀能力。
教學實踐證明,指導學生學會閱讀是閱讀教學設計的目的。學生應在閱讀中“自求”、“自得”,學以致用,學會學習,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葉存鈴.小學語文教學原理與方法[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211.
[2]杜殿坤.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231.
[3]程俊松.課堂教學藝術大觀[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3:132.
[4]關鴻明,白銘欣.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策略與方法[M].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2003:135.
[5]關鴻明,白銘欣.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策略與方法[M].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2003:134.
[6]關鴻明,白銘欣.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策略與方法[M].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2003:128.
關鍵詞:小學語文研學案;設計原則;設計內容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17-274-02
小學語文研學案是小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方案。它根據(jù)教學目標以及小學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和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來設計。一份研學案是學生學習內容、學習要求和學習程序的總和,它作為學生學習的操作材料和思維向導,指導著學生的學習過程,使學生逐步掌握“學什么”和“怎么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本文以人教實驗版四年級下冊為例,試探小學語文研學案的設計原則及設計內容。
一、小學語文研學案設計的原則
編寫研學案是研學案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關系到教學的成敗。研學案的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
1、課時化原則 教師分課時編寫研學案,使學生的每一節(jié)課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能有計劃地完成學習任務,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2、問題化原則 將知識點轉變?yōu)樘剿餍缘膯栴}點、能力點,通過對知識點的設疑、質疑、解疑,從而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對教材的分析、歸納、演繹的能力。
3、趣味性原則 研學案的設計要生動活潑,能激發(fā)學生熱愛語文、熱愛學習的積極情緒,能讓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為其主動意義建構創(chuàng)設良好氛圍。
4、參與化原則 通過對研學案的使用創(chuàng)造人人參與的機會,激勵人人參與的熱情,提高人人參與的能力,增強人人參與的意識,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
5、方法化原則
研學案中應體現(xiàn)教師必要的指導和要求,教師的指導既要有學習內容的指導與要求,又要有學習方法的指導。
6、差異性原則 研學案的練習要分層設計,以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充分發(fā)掘學生的潛能。
二、小學語文研學案的設計內容
小學語文研學案的內容根據(jù)新課標對各年段的不同要求而有區(qū)別。低年段應以字、詞、句的學習為主;中年段應以段的學習為主;高年段則應以篇的學習為主。四年級研學案的設計內容一般應包括如下內容:
1、研學目標 根據(jù)課文內容及單元訓練重點確定學習目標。目標內容應明確具體,而且可操作、能達成。教師需面對所教學生的實際水平,按照預設的教學目標,準確地為學生的研學目標定位。如果目標確定得不適度,學生很難實現(xiàn)高效學習。研學目標中少用或盡量不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語言,要用“能記住”、“能說出”、“會運用”、“解決”、“問題”等可檢測的明確用語,并指出重難點。
以四年級下冊第1課《古詩詞三首》第一課時的研學案設計為例,該課時的“研學目標”可以這樣設定:
(1)你能讀熟讀這三首古詩詞嗎?
(2)你會認讀本課中“螺”、“諳”這兩個生字,會寫“亭”、“庭”、“潭”、“螺”、“諳”這五個生字嗎?
(3)你能根據(jù)課文注釋,說出這三首古詩詞的大概意思嗎?
2、學前預習 包括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活動建議、預習課文的要求等內容。此外,還包括對作者、課文、時代背景等資料的介紹,這些資料可以由教師提供,也可以由教師指導學生查找、收集。
以《桂林山水》第一課時研學案設計為例,該課時的“學前預習”可以這樣設定:
(1)請你認真讀讀課文,根據(jù)文中所描述的桂林山水的特點,在課外收集有關桂林山水特點的圖片、文字資料。
(2)請把課后的生字表讀上兩遍,遇到不懂的生字,請查字典理解它們的意思。
(3)本課文字優(yōu)美,情感真切,請你在預習的時候劃下你喜歡的詞句,并在旁邊寫下你的閱讀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語句,請劃下來,在旁邊打上問號,以備質疑。
3、研學過程 主要是由教師針對課文內容提供一些有助于學生理解的材料,或是教師針對課文的重點、難點給予一定的提示,用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研學過程”是研學案的核心,要體現(xiàn)導學、導思、導練的功能。《自然之道》一課,學習課文的難點是“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我們可以這樣設計研學案的“研學過程”環(huán)節(jié):
(1)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學習提示: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們一起來默讀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
(2)默讀完這三個自然段后,和學習小組的同學一起合作,分角色表演這三個自然段敘述的情景。
學習提示:①劃出第三自然段中描寫幼龜動作的詞,領會詞語的意思再進行表演。②劃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詞語,想一想,你要怎樣表演出這些表情?
(3)合作表演完后,我們知道了,“向導”是這樣說的:“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可他為什么這樣說呢?請寫出你的理解。
這樣的設計,由淺入深、由表及里,步步引入,引導學生對課文的學習難點進行學習、思考和練習,從而解決了課文的學習難點。
4、學法指導 教師在研學案的設計中應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學法、運用學法,同時對學法的運用提供參考性的意見與建議,幫助學生理解學法的含義、作用及適用條件,從而指導學生的后續(xù)學習。
研學案的學法指導有兩種常見的形式:第一種是本冊語文教材的學習方法。如每個單元的導讀中都有意識、有步驟地滲透了本單元的學習方法,教師在設計研學案的時候應把這些學習方法編寫進其中。
第二種學法指導的形式是指導學生運用、掌握平時普遍的學習方法
5、練習檢測 主要針對單元知識重點設計練習的題目,并根據(jù)單元知識重點及教材特點設計仿讀或仿寫訓練,做到以讀導寫、以寫導讀、讀寫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能力。
如學習完《鄉(xiāng)下人家》一課之后,我們在研學案上可以這樣設置“練習檢測”的題目:想象一下,在寒冷的冬季,鄉(xiāng)下人家又是怎樣一副景象呢?請動筆寫下來。這樣的設計發(fā)散學生的思維,促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無形中訓練了學生的讀寫能力。
6、研學反思 研學反思是研學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通過“研學反思”環(huán)節(jié),對照研學目標,把學習內容系統(tǒng)歸納,梳理成網絡,以便于記憶,還可以對照研學目標,反思自己還存在哪些問題。
關鍵詞:課堂教學;實效性;氛圍;主體;
曾經有位教育家說過“有時候方法比知識的本身還重要?!苯虒W中,教學方法猶為重要,我們必須在教學方法上狠下工夫,克服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師觀,將教學內容當作向學生傳授自學方法的一個例子,努力去追求適合學生個體特點的教學方法,切實提高教學的實效性,以求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一、明確學習目標,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在課堂中,老師怎么教的學生就會跟著學,在授課時,教師要有一個明確的教學目標。它既要依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又要考慮到時間的限制。如教學《生命生命》時,明確了以下學習目標:第一:要求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第二:使學生讀懂課文主要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意思;第三:讓學生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xiàn)出無限的價值。讓學生了解本課時的學習目標,師生合作,完成學習任務,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二、教師善于激情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1、巧妙朗讀
課堂上,教師應重在范讀,以讀代講,把學生引入課文所描繪的意境中去,感染熏陶他們,激發(fā)他們的情感,以提高他們的文學閱讀水平。如教學宋代詩人翁卷的《鄉(xiāng)村四月》一詩時,配上優(yōu)美、舒緩的樂曲,用贊美、明朗的語調有表情地朗讀這首詩,讀上句時,重讀“遍”和“滿”,“雨如煙”逐漸變輕;讀下句時,“才”和“又”要讀得稍快些,給人以勞動緊張、繁忙的感受;“蠶?!焙汀安逄铩弊x得稍慢點,給人以余味無窮的感覺。隨著教師抑揚頓挫的朗讀,學生的思想感情早已和作者的感情融匯在一起了,師生共同沉浸在詩人熱愛鄉(xiāng)村美景和贊美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感情之中,這樣,就收到以情動人的教學效果。
2、語言點化
語言“點化”有時如同中國畫中的“渲染”技法一樣,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激緒,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和情感體驗,從而增強教學的感染力。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的美的語言,是點化激情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比如,在講授《桂林山水》時應該設計導入:“萬里長城雄偉壯觀,它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奇跡,是人類文明的見證。然而千萬年來,神奇的大自然也在締造著一個又一個偉大的奇跡。我國廣西的桂林山水就是大自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早在一百多年前,清代詩人金武祥曾經這樣寫道:“桂林山水甲天下”,那里的山形象萬千,景色秀麗;那里的水清澈見底,景色清幽,構成長達百里的美麗圖畫。今天,我們就去一睹它迷人的風采?!边@段教學語言不但使學生從老師的話語中理解了桂林山水的奇特,感受了教師對桂林風光的贊美之情,而且更能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三、創(chuàng)設情境氛圍,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學習興趣是保證學生能夠完整的高效的聽課的重要前提,創(chuàng)設情境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轉變成主動,好的教師能夠調動全體學生的課堂聽課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認真聽講,配合老師教學,使整個課堂教學過程如魚得水。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是課堂教學高效進行的保障。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信心,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比如朗讀課文,信心是很重要的,失去信心學生就失去了學習的動力。老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引導者和組織者,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就好比是一把鋒利的刀,能夠披荊斬棘、無攻不克。
俗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課文中好的詞語和句子勾畫或者抄寫下來,等到復習的時候就能夠抓住重點,只有先記住了優(yōu)秀的詞語句子如何組成和運用,自己才能真正的寫出好句子來。其次,在語文學習中,有一樣必不可少的工具,那就是語文工具書。在學習中遇到生詞生字,或者不理解的地方,就可以運用工具書來查詢出來,再想辦法理解消化這些知識,將不懂的化為自己理解的知識。所以工具書是語文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然后要培養(yǎng)學生勤于讀書的習慣,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勤于讀書并不一定會記住書中所有的內容,但是一定會對書中精彩的內容印象深刻。引導學生愛讀書,讀好書是每位語文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最好,要給予學生質疑的勇氣。有不少學生因為老師比較嚴肅或者態(tài)度不夠溫和而不敢提出自己的疑問,所以老師必須要改正自身的缺點,鼓勵學生在遇到不懂或者意見不統(tǒng)一的問題時敢于質疑,這對學生思維發(fā)展是極有好處的。學生在遇到不能夠理解的問題可以記錄到自己的筆記本上,然后自己先進行研究,如果實在研究不明白就可以向同學或者老師請教,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老師不能夠直接將答案告訴給學生,應該引導學生自己動腦思考,開拓思維,結合自己的所學得出結論或者答案。這樣經過不斷的積累,學生就能夠逐漸形成自己的提問探索解惑的學習模式。
四、體現(xiàn)主體,注重主導,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1、給學生相互討論交流的機會
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減少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量,增加學生的活動量,拓寬學生的參與面。課堂教學中,應給予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如《世紀寶鼎》的教學,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資源,為學生搭建交流的平臺。上課開始,同學們根據(jù)課文內容概括出作者圍繞著“世紀寶鼎”寫了外形特點、文化內涵、深刻寓意這三方面的內容,接著在網絡環(huán)境下興趣盎然地選擇了自己感興趣或不懂地問題進行了自學和與學習小伙伴的相互交流。感受“世紀寶鼎”的精美藝術,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雖然是文章的重點所在,但相比較于“文化內涵與深刻寓意”而言,容易理解些,難度不大。
2、給學生當堂練寫的時間
語文課往往是“君子動口不動手”,寫的訓練常常被擱至課尾,拖到課外,課堂書面作業(yè)變成課外作業(yè),加重了學生的負擔,也大大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實踐證明,把練筆落實在課堂,讓學生當堂寫,通過教師的巡視指導,可以端正學習態(tài)度,提高訓練效果――字更端正,正確率更高,速度更快。因此,我總是在每堂課中盡可能把教師的活動壓下來,保證學生活動時間,包括擠出6分鐘左右時間完成課堂書面作業(yè),使課堂教學效率有了明顯提高。新課程改革中的語文教學,面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給我們語文老師提供了廣闊的探索研究的領域。在課堂教學中,提高語文課堂實效性的途徑還有很多,只要不斷地學習,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地去實踐、去總結、去反思,一定能切實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仍然存在著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提高小學語文課堂實效性的方法還是有很多的,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充電”,學習,這樣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探索、實踐、總結、反思,我相信,一定能切實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的。
參考文獻:
一、 培養(yǎng)學生質疑的能力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倍耙伞庇质墙涍^深入思考、主動探究才能產生的。在學習課文時,學生可以根據(jù)題目及預習的情況提出問題。學生的認識水平和生活經驗的不同,他們提問的質量也有差異。我們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在小組內交流,凡是能在小組內解決的問題就在小組內解決,不能解決的問題再提出來。這樣問題的數(shù)量減少了,質量也提高了,也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探究性和合作精神。
如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時,可以先讓學生根據(jù)題目提出問題,然后自有讀課文,再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對于較簡單易懂的問題,就在小組內消化解決,不能解決的問題再提出來。如:作者為什么說“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也有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fā)點――那就是“愛”?成年后,作者越來越體會到兒時是“多么幸運”這是為什么?通過同學討論、教師點撥解決了這兩個問題,也就理解了課文的重點、難點。這樣,在學生的主動參與下,教學難點迎刃而解。
二、 培養(yǎng)學生解疑的能力
質疑的目的是解疑,學生提出的問題必須在教學中一一解決。教師應該教會學生解疑的方法。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呢?傳統(tǒng)的教學往往是由老師解答,而“探究性學習”則要求學生自己來解決問題。為了更好地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jù)需要自由組成小組,自主選擇所要探究的問題。例如教學《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桂林的風光是美麗的,可對于學生來說又是陌生的,因為他們沒有親眼見過。怎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呢?內容畫出桂林的美麗景色;可以通過賞析詞句來進一步理解;還可以大量補充課外的音像圖片資料,給學生最直觀的印象……如果這些方法都運用,顯然在教學時間上不允許。但是,如果把這個空間教給學生,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再把學習的結果用不同的方式進行交流,這個問題就解決了。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學生解決問題的和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三、 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
關鍵詞:信息素養(yǎng);信息技術;開放教學;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34-0031-01
信息技術作為中學生的必修課,反映出國家對這門課的重視,學好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當代中學生的必要任務。信息技術正以全新的面目展示在學生面前,這就要求信息技術教師以新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本文從創(chuàng)設情境、小組合作、多元展示三個方面進行探討,希望幫助學生科學高效地學好信息技術。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框架
初中生剛開始接觸信息技術這門課,時間較短,自主學習能力不強,可能學習興趣會有所減退。針對這種現(xiàn)象,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教師應當注重開放課堂,結合一些小游戲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然后提出任務框架,進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比如,八年級上冊第一章“動畫設計與制作”第三節(jié),本節(jié)是在學生初步認識Flash MX 的操作界面及利用 Flash 繪制基本圖形的基礎上編制的新內容。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展示“眨眼的星星”這一動畫,進一步引入逐幀動畫概念,然后提出讓學生學會自己操作Flash MX的任務框架。同學們看了“眨眼的星星”之后躍躍欲試,希望自己動手操作。在自主學習時,學生注意到對象在動畫中的擺放位置、顏色搭配、動畫設置過渡自然、整體效果諧調等,認真細致地完成了任務。運用這種情境模式,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更容易進行操作,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體現(xiàn)了學中樂、趣中學,愉快地完成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總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組織一些課堂小游戲為學生引入相關概念,這樣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使抽象的信息技術課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實際。
二、小組合作,解決任務
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由于學生學習能力有限,加上信息技術課教學內容抽象深奧,部分學生會產生厭倦感。針對這種問題,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共同解決問題的開放式教學方法,讓同學們自主討論,組內合作,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比如,八年級上冊第三章“主題網站設計與制作”,講的是以Dreamweaver 8.0軟件為平臺建立網站制作網頁,難度和操作內容有所增加。在教學時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開放課堂教學方式,3~4人為一組,每組同學之間討論主題網站設計、版面制作、色彩搭配等一系列問題。有的學生擅長色彩搭配,有的學生專心頁面制作,各司其職。各小組之間也暗暗較勁,爭著想把自己的組打造成最好的一組。最后,第二組整體效果最好,其他組的成績也超出預計。本節(jié)課同學們學習熱情高漲,學習效率自然也高,本來難度較大的版面制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沒有想象那樣難,同學們很好地完成了任務。本節(jié)課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極大地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學生很好地完成了作業(yè),表現(xiàn)非常好??傊?,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應該根據(jù)課程難度,有計劃地將學生進行分組,引導學生自主討論、研究,讓學生認識到小組合作的巨大優(yōu)勢,這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
三、多元展示,反思提升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部分學生之間缺乏足夠的交流,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難以解決。因此,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應該加大學生成果展示的力度,讓學生們彼此指出問題,共同進步。其實,評價別人時更多的是個人的反思,學生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是否存在相同問題,以便及時改正。比如,在七年級下冊第六章“圖片加工與制作”教學中,學生各自制作好自己的圖片之后,教師可把學生的作品抽出部分展示在大家面前。首先請作者本人介紹創(chuàng)作理念,然后請其他同學發(fā)表對這件作品的意見。以小明同學為例,他制作的是桂林山水圖,意在展現(xiàn)中華大好河山。有的同學說他的山水圖很好,桂林風景是中國山水的典型代表;有的說他的圖片色彩搭配不夠好,需要進一步改進。小明積極聽取同學們的意見并改進,作品更加完美。班上其他同學也通過對小明作品的點評積極思考,反思并修改自己的作品,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完美。這樣,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都得到明顯提升。總之,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應當開放課堂,把課堂交給學生,不僅僅是教師點評學生的作業(yè),還可以讓學生彼此互相評價作品,讓學生學會從審視者的角度評價自己的作品,更好地反思自我,從而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結束語
由此可見,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當開放課堂,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提出教學框架,并靈活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解決較難的學習任務。還可以將作業(yè)進行多元展示,使同學們自我反思,提升自己。這些教學方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檢驗所學的知識,提升應用能力,進一步提高信息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宋劍波.建構全息開放的新課堂――例談信息技術與數(shù)學活動課的整合教學[J].信息技術教育,2004(08).
[2]龐兆慧,彭立.提高中小學信息技術課質量的途徑[J].中小學電教,2005(02).
一 語文教師要與時俱進
要想不斷完善中學語文的課堂教學,必須要解決教師的思想觀念問題,作為中學的語文教師,務必要能走在時代的前端,真正地讓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理念做到與時俱進,才能更好地駕馭語文的教學。中學語文教學,首先要從時代的要求出發(fā),從教學思想、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對語文教學做出新的闡釋,提出新的要求。由于文化傳媒的現(xiàn)代化和多樣化,學生可以從各種渠道攝取大量的新知識新信息,而語文教師如果只靠一本教材來面對學生,怎能不捉襟見肘?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不斷引入時代的“活水”來豐富充實教學內容,使語文教學體現(xiàn)出時代特點。
二 傳統(tǒng)或現(xiàn)有的教學方法的選擇運用
語文教師要對傳統(tǒng)的或現(xiàn)有的教學方法做辯證的分析,靈活選用。如講授式教學法、啟發(fā)式教學法等,但是這些方法有利也有弊。而且現(xiàn)實教學因素的復雜化,決定了教學方法的選擇不可能是單一的。正確態(tài)度應該是根據(jù)教學內容的需要,并考慮教學對象—學生的特點,因課而異,加以恰當選用。在教學過程中,教與學是互為對象和前提的。教師無論是對教法的選擇和運用,還是對學法的指導與實踐,兩者都要同時考慮。教法與學法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三 現(xiàn)代教學工具的運用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成就了傳統(tǒng)初中語文教學向現(xiàn)代化教學的快速轉變,時至今日,在我國中學的教學中,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多媒體設備已經得到了廣泛使用。可以說,多媒體成為當前和未來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已經成為了一種必然。尤其是多媒體具有想象、生動、直接等多方面的優(yōu)勢,能夠在語文課堂中將那些晦澀難懂的知識點抽絲剝繭地用動態(tài)圖像傳達給學生,因此充分運用多媒體設備是當前語文教學的最佳選擇。比如,在講解桂林山水一類的描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作品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事先準備好的多媒體資料,將桂林山水的美景栩栩如生地呈現(xiàn)給大家,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從而加深對于課文的理解與感悟,這樣一來,也使得語文的教學更加事半功倍。
四 善于閱讀和思考
一名語文教師,首先應是個喜歡閱讀、喜歡思考的人。靜心品味作者的語言特色、思想內涵,才能對教材有真實的感受,有自己的見解。只有高瞻遠矚,才會一覽眾山;只有廣泛閱讀,才會體悟語言之美,才能體會作家那顆跳動的心,才會被作家精彩的語言所打動。例如,講朱自清的《春》一文,讀蘇叔陽的《春天的夢》,至少會感覺到作家的語言風格不同,對春天的感悟是那樣的親切真實而又細膩深邃。有所感悟,有自己的見解認識,啟發(fā)學生思考欣賞文章的最好辦法是熏陶。所謂熏陶就是感染、影響和教化,接受過程是潛移默化的。朱自清先生說:“經典給人知識,教給人怎樣做人,其中有許多語言的、歷史的、修養(yǎng)的課題,教人多讀是有道理的。”經典是一種文化,學習者從中汲取營養(yǎng),獲得精神,以作為立人之本。
五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擺到教學的重要地位上來。不管在課堂上采用哪種教學方法,教師心中必須有一個理念,就是要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要對他們進行這方面的相關訓練。在提出問題時要啟發(fā)他們從多方面去思考,在解決問題時要引導他們探討是否有不同的結論,注意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敏銳性、獨特性和新穎性。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的新形勢下,加強對中學語文教學方法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不僅關系到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關系到語文教學模式的進一步改革,從長遠角度來說更關系到我國人才興國戰(zhàn)略決策的最終成敗。因此,作為中學的語文教師,務必要深入研究新課程的新要求,從當前的教學實際以及學生的現(xiàn)實需求出發(fā),認真?zhèn)浣?,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質;積極反思在以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群策群力研究新課程標準下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策略,勇于創(chuàng)新,大膽嘗試,從而不斷地提高中學語文的教學質量,并最終通過有效的教學使學生能夠真正地掌握語文這門應用語言的藝術,并使學生能夠受益終身。
參考文獻
語文學科是一門工具性很強的學科。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正確運用言語文字,打好聽、說、讀、寫的基本功,而閱讀教學則是聽、說、讀、寫教學中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語文教學的核心下面結合自己多年教學積累,談一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幾點體會與策略。
1.激發(fā)閱讀興趣,營造學習氛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俗話說,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學中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可以用有趣的謎語、生動的故事、巧設的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競賽、電教手段等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好奇、興奮、激動,帶著濃厚的興趣進入閱讀情境中。例如:《桂林山水》一文我采用了電教手段--用課件展示出桂林山水的美景,以實物直接感知觀察的基礎,以課件情景為補充將孩子們喜愛的情感,為后面進一步體會感情打下基礎。在閱讀教學中,師生應處于一個平等的地位進行讀書、討論、研究、爭辯。教師應是一名與學生平等參與者,并起著積極的引導作用。學生也正是在互相回答、互相討論、互相作用的共同活動中,成為能動的學習主體。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注意傾聽同學們的見解,使小學生在課堂上敢說愛說,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能積極參與。還記得我在講完《麻雀》一課后進行小結時說:"讀了這篇課文,從麻雀奮不顧身搶救小麻雀的記敘中,我們感到了那種偉大的母愛。"話剛落,一位男同學立刻舉起手,大聲而認真地說:"老師,我不同意說母愛,因為課文從頭到尾都沒有寫老麻雀是公還是母的!"我聽后馬上笑著說:"你讀的很認真,想得也好。老師的概括,看來不準確,那么怎么說才確切呢?"課堂又一次活躍了。最后,同學們總結出:這篇課文表現(xiàn)了一種親子之情。在這種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學習,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發(fā)揮出來了,同時也獲得精神上的愉悅。
2.讀與練同行,促進言語表達
練的形式可以多樣,比如《九色鹿》一課,我就設計了這樣的讀寫點,讓學生幫國王寫一份告示,召告天下百姓永遠不許傷害九色鹿,這正好與開頭的皇榜形成了鮮明對比。同時也希望通過想通過讓孩子站在國王的角度寫這個皇榜,讓自己的情感價值觀得到提升。 這里的練筆設計,拉近了學生與作者的心理距離,成功地完成了讀者角色與文本角色的心理對接,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言作者未言,言自我欲言,此刻的練筆設計是有聲勝無聲,促進了學生的言語表達。
3.加強朗讀訓練,提高閱讀能力
從"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一句話便可知我國古代的教學方法對背誦十分重視,但在現(xiàn)代人眼中似乎十分落伍,實際上古人這樣做也是完全沒有道理的,閱讀教學往往是教師事先設計好問題,學生被動回答的過程。學生自己想的東西很少。這就是學習陷入被動,不能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的能力。新課程標準中指:"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閱讀教學的基本模式為: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精讀課文--學習重點段;品讀課文--走出課文,擴展視野。從中看出"讀"是閱讀教學的精髓,讀是閱讀教學的生命線。要讓學生理解地讀,傳情第讀,讀出韻味,讀出感情。從讀中真正體會到祖國言語文字的優(yōu)美。如我在教學《萬年牢》一文時從課題入手,讓學生先談談課題后的疑問,此時學生的興趣很大,爭先恐后地表達自己內心所想:有的說:"萬年牢"是說某種東西特別牢、耐用;有的說可能是有人犯了錯誤,要坐一萬年的牢獄,就叫"萬年牢"……同學們聽著伙伴們的回答都把猜測的目光投向我。面對個個天真活潑、求知欲很強的孩子,我因勢利導地說:"你們剛才的想法都好。
那么課文中的'萬年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后就知道了。"當學生第一次讀完課文,'沒有找出明顯的答案時,學習興趣有些低落,于是我又向學生提出:"'萬年牢'這個詞在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分別在什么情況下出現(xiàn)的?面對這個易解的問題,學生的興趣又一次高漲,很快地找出答案。提出有難度的問題:根據(jù)課文內容理解"萬年牢"的不同含義,組內交流之后在班級匯報。最后引導學生進一步交流體會三處"萬年牢"之間的聯(lián)系,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又如;我在《鳥的天堂》一課教學結束時,其中一位學生提出了"鳥的習性是晨出暮歸,天亮了就離開巢覓食,巴金爺爺?shù)诙谓涍^時是早晨,怎能看到眾鳥紛飛的情景呢?又怎能說這兒的確是鳥的天堂呢?"一石激起千層浪。面對這個問題,我又讓學生通過讀書,查閱大量的資料相互交流,最后明白了其中的奧秘。深化了"'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的主題。通過以上兩個例子可以看出,讓學生讀代替教師講,能更好地達到閱讀教學的目的,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小主人。
一、言之有情,情理交融
如《桂林山水》一課教學中,教師先深情地朗讀課文,讓學生在優(yōu)美的朗讀中展開想象,看到桂林山之奇秀,水之清澈,深刻理解課文,體會祖國山河的美麗。兒童的心靈最敏感,他們能準確捕捉到教師語言中“情”的信息。進而領悟“情”中之“理”。語文教師要以美的語言作為美的品德的載體。深入學生幼小心靈。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二、言之有韻,抑揚頓挫
語文教師要注意用好教學語言,應使自己的語言盡量做到高低起伏,長短結合,疏密相間,快慢適宜。隨著教學內容和教學實際的需要抑揚頓挫。聲情并茂。有一定節(jié)奏感和旋律美,和諧動聽。使學生聽起來舒服悅耳,興趣盎然。
三、言之有體,絲絲入扣
例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文章前一部分寫的是百草園里的自由自在的快樂生活,后一部分寫的是三味書屋,里枯燥無味、深受約束的生活,兩部分表達的內容和情感色彩截然不同,因而在講課時,不論是范讀,還是講授,都要用兩種不同的語調和語速,前一部分用歡快、活潑的語調,速度可稍快一點,后一部分用低沉、苦悶的語調,速度可稍慢一點。這樣。不僅使得課堂教學富于變化,而且能啟發(fā)學生較好地把握課文的寫作特點和主題思想。
四、言之有輔,生動形象
有一位教師在上蘇教版第三冊《兩個朋友》的時候,學生一開始對當時的危險情況沒有切身體驗,所以對中心的理解也就發(fā)生了困難。這時候。這位教師對熊的吃人本質進行了描述,對當時胖子所處的境況進行了詳細的講解,運用語言的表現(xiàn)功能,讓學生馬上有了危險的感受,為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這篇課文,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氛圍。
五、言之有物,每舉中的
“物”是指語文教學的具體內容,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講課應不夸夸其談、不信口開河、不含糊不清、不空發(fā)議論、不離題太遠,而應言之有物,論之有實,并能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有意識地把已學知識與未學內容聯(lián)系起來,把課本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往往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穿插有關的時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軼事、成語典故等,能最大限度地充實教學內容,做到言之有物,每舉中的。
六、言之有德,文質兼美
言之有德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在語文教學中要注意挖掘教學內容的德育因素。把知識教育、文藝教育與思想教育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對學生起到積極的思想教育作用:二是指要注意使用禮貌文雅的語言,使教學語言具有思想教育作用的同時,又不失文學色彩,盡力做到文質兼美。
七、言之有理,領悟其中
“理”是指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正確認識。俗話說,有物講理,理清楚;無物講理,理難說。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言之成理,論之有據(jù),以理服人。注意從已知到未知、感性到理性,注意觀點和材料的統(tǒng)一,要讓言語的科學力量征服學生,使學生從中領悟道理,并心悅誠服地接受指導。
八、言之有序。條理清楚
“序”是指教學語言的邏輯性,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對每課教材做深入鉆研和細致分析,弄清要講的語文知識的來龍去脈,掌握其確切的含義及其規(guī)律,精心組織教學語言解讀,確定怎樣開頭,怎樣過渡,哪些應該先講,哪些應該后講,哪些應該貫穿課程始終,怎樣結尾。這樣在“序”上多下點功夫,思路井然有序,講解就會條理清晰,使學生在重點、難點、疑點等關鍵問題上能夠得到透徹的理解。
九、言之有啟,探究反思
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主體意識,增強其學習的內動力,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多為學生制造懸念和創(chuàng)設意境。為此,教師課前要精心備課,設計好預習習題和課間提問習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書,去聽課。課中要注意循循善誘。因勢利導,深入淺出,多提問,還要注意運用發(fā)散性提問、開拓性提問、疏導性提問、鋪墊性提問,使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受到啟迪,探求新知識,掌握新內容。
十、言之有趣。妙趣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