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環境質量狀況范文

        環境質量狀況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環境質量狀況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環境質量狀況

        第1篇:環境質量狀況范文

        關鍵詞:張掖市 城區 地下水 環境質量 監測 水質 水體 水污染

        張掖盆地地下水豐富、水質良好。主要靠祁連山、龍首山區的溝谷潛流及河道出山后的河道滲漏、渠系滲漏、雨洪滲漏補給。盆地內地下水位東南高,西北低,地下水由東南向西北流動。根據埋藏條件,地下水可分為潛水和承壓水兩層。潛水礦化度<1g/L,承壓水礦化度<0.5g/L。黑河切穿隔水層(壤土、粘土),承壓水溢出形成泉溝。從山前到盆地中心,由補給區、徑流區到排泄區,構成完整的山前自流斜坡。

        張掖市城區地下水隨著地質構造等條件的不同,其分布呈現出其獨特的規律性:即從南向北其地下水的含水層由粗變細,由深變淺,由南部的潛水分布區逐步過渡到北部多層次的承壓水分布區,共分為五個分布區,即平原南部厚層潛水分布區,平原中部厚層潛水分布區,平原北部淺層承壓水分布區,北山山前坡積、洪積扇潛水分布區,北山山間平原、潛水及基巖裂隙水分布區。1 地下水監測概況

        1.1監測點位的設置

        根據張掖市城區地下水的走向,設第二自來水廠、甘州區人民醫院、農友化工公司、三強化工公司4個點作為城區地下水水質動態觀察點,另設市農業科學院為對照點。

        1.2監測時間、監測頻率、監測項目

        張掖市城區地下水每年單月監測,每次一天。根據《甘肅省地表水和污水監測技術規范實施細則》要求,張掖市城區地下水主要監測項目有PH、總硬度、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硫酸鹽、氯化物、氟化物、硝氮、亞硝氮、砷、汞、硒、銅、鉛、鋅、鎘、鐵、錳、六價鉻、氰化物、揮發酚、陰離子合成洗滌劑、總大腸菌群共23項,其中,1、7月份監測23項,其他單月監測PH、總硬度、高錳酸鹽指數、氨氮、氟化物、硫酸鹽、氯化物、總大腸菌群共8項。

        2地下水環境現狀與評價

        2.1評價標準、評價方法、評價因子

        2.1.1評價標準

        張掖市城區地下水水質評價標準執行《地下水質量標準》(GB14848-93)中Ⅲ類標準。

        2.1.2評價方法、評價因子

        張掖市城區地下水質量綜合評價,采用加附注的評分法。根據《甘肅省地表水和污水監測技術規范實施細則》要求,選全部監測項目為評價因子(細菌學指標除外)22項作為評價指標。

        2.2地下水水質現狀綜合評價結果

        2006-2010年城區地下水監測結果與評價見表6-2-3。

        表6-2-3 2006-2010年張掖市城區地下水監測數據匯總表

        根據五年監測結果綜合分析,張掖市城區地下水感官性狀良好,無色、無味、清澈透明,沒有肉眼可見物;一般化學指標PH、高錳酸鹽指數、鐵、錳、銅、鋅、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年均濃度值均在地下水Ⅰ類標準范圍內,硫酸鹽、亞硝酸鹽氮、氰化物年均濃度值均在地下水Ⅱ類標準范圍內,總硬度、氨氮、揮發酚年均濃度值均在地下水Ⅲ類標準范圍內,毒理學指標鉛、鎘、砷、氟化物、鉻(六價)、氯化物、硒、汞、硝酸鹽氮均未檢出。細菌學指標總大腸菌群未檢出。F值為2.19,城區地下水質良好。

        3地下水水質年際變化

        五年內張掖市城區地下水F值波動不大,地下水水質穩定,未受外界因素影響。見圖6-3-1。

        圖6-3-1張掖市城區地下水年際變化表

        4地下水環境質量結論

        張掖市城區地下水感官性狀良好,無色、無味、清澈透明,沒有肉眼可見物,城區地下水質良好。

        5地下水環境質量保護對策與建議

        根據五年監測結果綜合分析,雖然城區地下水質良好,但隨著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口不斷增長,地下水潛在的污染風險依然存在。一是由于歷史原因,張掖市城區地下水不能完全集中使用,城區一些工業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仍以自備水源自建設施供水,地下水無序開采,造成地下水資源浪費;近年興起的地源熱泵的采暖系統未嚴格按照技術規范要求建設,無法實現完全回灌,也造成了地下水資源的極大浪費。二是污染防治措施相對滯后,部分污水未經處理直接外排,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對地下水水質存在潛在污染風險。還需切實加強對地下水管理保護。

        (1)加大地下水保護力度,從加強宣傳、提高認識,整章建制、規范管理,分析論證、嚴格審批,嚴肅執法、強化保護入手,使地下水管理保護工作逐步走向規范化軌道。積極保護地下水資源,政府對地下水資源實行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合理開發,城區統一供水。

        (2)加強水污染治理力度,強化污水處理設施的管理,提高水的循環利用率,最大限度減少用水量和排污量,盡量降低地下水污染風險。

        (3)在經濟建設中,合理調整工業布局和產業結構,盡量限制耗水量大、排污量大且難以治理的建設項目,對污染嚴重的企業實行關、停、并、轉、遷等措施,確保水體不受污染。

        (4)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污水收集管網,推進縣、鄉、村三級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力爭做到全收集、全處理。

        (5)實行嚴格的取水許可制度和水資源論證制度,控制地下水開采規模,合理調整地下水開采井布局,完善地下水計量設施。

        參考文獻

        1、張志純、何成才編寫.張掖概覽.甘肅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

        2、張掖市統計局編寫.張掖市統計年鑒(2009年).2010年6月

        3、張掖市環境監測站編寫.張掖市環境質量報告書(2001-2005年度).2006年5月

        第2篇:環境質量狀況范文

        摘要:環境監測是運用物理、化學、生物等現代科學技術方法,間斷地或連續地對環境化學污染物及物理和生物污染等因素進行現場的監測和測定。本文結合六盤水的水資源情況,從環境監測角度出發簡要敘述環境監測與水資源狀況的關系。

        關鍵詞:水資源;水質監測;環境質量

        一、六盤水市境內水資源概況

        六盤水市位于貴州西部,地處四川、云南、貴州、廣西四省結合部,地處珠江水系和長江水系的分水嶺處,珠江水系以北盤江為干流,自西向東,橫貫六盤水市境內中部地區,長江水系以三岔河為干流,分布于六盤水市境內北部地區。珠江水系主要河流北盤江源于云南曲靖市馬雄山西北麓,在云南省境內稱草香河,拖長江入口至可渡河入口河段稱清水河,為云貴兩省界河。拖長江流布于市境西南部,北岸為安居、龍井、大寨等鄉、自龍井、都格等鄉界入市境,流經彎子、妥倮、營街、雞場、哈青、新街、營盤、水城縣龍場、九歸、炭山、法德、野鐘、發射、者卡、花嘎、羅盤等鄉境,沿市境與普安、晴隆邊界流瀉,經肖坪、魯嘎、至毛口(六枝特區)鄉灣河東側出境,始稱北盤江。北盤江在市境內河長138.4公里,流域面積6645.2平方公里,年均流量42.7億立方米,落差736.7米,水能蘊藏量98.85萬千瓦,可開發量60.41萬千瓦。

        三岔河主要支流水城河,又稱響水河,阿勒河。流布于市境北部,源于赫章縣興發廠西北側,向東南流經興發,松木坡等鄉,流入水城義忠鄉,又經土角、南開、雙營、保華等鄉境,于保華鄉加河村出水洞匯入三岔河,入口處高程1561米,河長40.5公里(在市境內)流域面積493.63平方公里,年均流量達9.5立方米/秒,落差160米,支流有塢鉛小河流布于市中心區,源于鐘山區鳳凰鄉窯上水庫,源頭高程1816米,流經鳳凰、黃土坡、荷城、教場等鄉、街道辦事處,在月照鄉雙洞村金都寨匯入三岔河。入口高程1600米,河長20.5公里,在月照鄉羅家寨有1公里多暗河道,集雨流域面積186平方公里,年均流量3.5立方米/秒,落差216米,主要用于農灌,沿岸廠礦多,污染嚴重。連山河,又叫水果河,流布于水城縣西北角。發源于水城縣盤雄鄉海蚯村西側海蚯梁子東麓,源頭高程2200米,流經盤雄,連山等鄉。在連山鄉苗營上匯入三岔河,入口處高程1615米,河長19.5公里。流域面積202.6平方公里,年均流量4.04立方米/秒,落差585米。懶龍橋河,上游稱趙家河,下游稱懶龍橋河。流布于市境北部,源于水城縣貓場鄉和牛場鄉交界的老鷹山西南麓,源頭高程1640米,流經水城縣牛場、貓場、化樂、六枝特區代家包包、烏柳、牛場、新場、上官等鄉,在上官鄉岔河匯入三岔河,匯合口高程1184米,河長23公里,流域面積240.7平方公里,年均流量0.5立方米/秒,落差455米,主要用于發電,建有趙家河,懶龍橋河發電站. 巖腳河,流布于六枝特區北部,發源于六枝郎節壩鄉大山村水塘大坡東北麓猴子沖。源頭高程1760米,流經郎節壩、里塘、河岔、羊場、巖腳、高橋、民樂、龍場等鄉鎮,在龍場沈家寨北側匯入三岔河,入口高程1160米,河長28.1公里,集雨流域面積296.7平方公里,支流有木貢河、雨亥河等,年均流量5.5立方米/秒,落差500米,其上游稱河岔河、羊場河、中游稱巖腳河,下游稱龍場大河、大岔河、主要用于農灌。

        六盤水市境內有有天生湖、木柯湖等8處湖泊,市中心城區供水主要來源于玉舍水庫,窯上水庫作為備用水源。市內地下水具有量豐富,流量大,分布廣的特點,以巖溶水道為主,占全市水量總面積的58%,全市地下水年均流量達52.68億立方米/年。

        六盤水市境內水資源主要源于天然降水。全市地表水資源量81.49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22.61億立萬米,重復主算量22.61億立方米,總水資源量81.49億立方米。地表水與地下水相互補給,轉化頻繁。地下水循環交替強烈,化學類型簡單,以低礦化度重碳酸鹽類淡水為主,除局部輕度污染外,大部分地區水質良好,適合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用水。過境客水主要為北盤江及三岔河干流客水。北盤江多年平均入境徑流總量23.5億立方米,三岔河多年平均入境徑流總量13億立力米,總量36.5億立方米。

        二、六盤水市境內水資源質量狀況

        流經六盤水市境內的地表水,烏江水系的三岔河極其支流響水河,小河;北盤江水系的北盤江及其支流拖長江,六枝河6條河流,根據水質監測的需要分別設置相應的監測斷面,其中三岔河設置有岔河、大格紐、虹橋、金竹溝、巖腳寨、龍場6個水質監測斷面;響水河設置窯上、箐口、九洞橋、范家寨4個水質監測斷面;小河設置小河Ⅰ、小河Ⅱ2個水質監測斷面;六枝河設置三丈水、上易黑、滴水潭3個水質監測斷面;北盤江設置發耳1個水質監測斷面;拖長江設置小云尚一個水質監測斷面。總共17個監測斷面。監測pH、溶解氧、石油類、陰離子表面活性劑、揮發酚、硫化物、高錳酸鹽指數、五日生化需氧量、氟化物、硫酸鹽、硝酸鹽氮,鉛、汞、銅鋅、膈等項目。2011年六盤水市境內6條河流17個斷面水質達到Ⅱ-Ⅲ類(水質優良)的斷面有10個,占監測總數的58.8%;劣于V類(重度污染)的水質斷面4個,占監測總數的23.5%其中水質達到或者優于規定類別的斷面有10個,占監測總數的58.8%;水質為達到規定類別的斷面有7個,占監測數的41.2%。

        市中心城區集中式應用水源地玉舍水庫以及備用水源地窯上水庫每月進行水質監測。監測pH、溶解氧、石油類、氟化物,氯化物,硫酸鹽、硝酸鹽氮,總氮、陰離子表面活性劑、揮發酚、硫化物、高錳酸鹽指數、五日生化需氧量、鉛、汞等28個項目,2011年每月所監測的指標全部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Ⅱ類標準。

        三、環境監測的意義

        第3篇:環境質量狀況范文

        關鍵詞:宮頸癌;生存質量;經濟負擔;文化程度;婚姻狀況

        宮頸癌作為僅次于乳腺癌的女性第二大高發惡性腫瘤,在全球廣泛流行,嚴重威脅女性的生活質量,也給家庭甚至全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1]。在宮頸癌的治療期間,因為腫瘤本身以及治療等帶來的生理疼痛、恐懼和巨大的經濟負擔,常令患者處于一種緊張的應激狀態,容易出現各種消極、焦慮的心理狀態,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

        癌癥作為一種慢性全身性疾病,治療難度大、治療費用高,即使醫療技術在進步,大多數癌癥,尤其是中晚期癌癥治愈率極低,預后情況也非常不好[2]。因此癌癥患者的生存質量至關重要,甚至超過生存率、病死率等指標來準確反應癌癥患者的治療情況和康復效果。進行患者生存質量調查,并分析影響影響生存質量的相關因素便顯得尤其重要,對指導患者的治療和預后均有重要意義。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采用方便抽樣的方法,選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宮頸癌患者。納入標準:經病理檢查確診為宮頸癌;有一定知識水平能完成問卷填寫;非其他癌癥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并同意參與調查的患者。排除標準:有認知障礙;有精神類疾病;伴有其他嚴重疾病者。

        1.2 調查工具

        1.2.1 一般情況調查表

        此問卷調查表內容為患者的一般情況,內容包括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腫瘤分期以及家庭經濟負擔等類型。

        1.2.2 生存質量評估量表

        注:b為偏回歸系數,此表僅羅列具有統計意義的結果。

        3 討論

        3.1 宮頸癌患者生存質量現狀

        目前使用FACT-Cx的中間值來評估宮頸癌患者生存質量的高低,結果顯示患者各維度及生存質量總得分均高于平均值,提示宮頸癌患者的生存質量較高,這可能與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和人民醫療水平的提高有關。另外,也可能與本次研究所選取的患者癌癥進展至中晚期的較少,患者治療較及時相關聯。

        3.2 宮頸癌患者生存質量影響因素

        宮頸癌的發生發展是多個因素共同作用的過程,本次研究選取多個因素進行回歸分析,結果也顯示多個因素與宮頸癌患者的生存質量相關,即文化程度越高、婚姻狀況為已婚、經濟負擔無或者少、腫瘤分期越前的患者擁有更高的生存質量。

        3.2.1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通常能反映一個人的社會地位,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常擁有更高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基礎,能及時尋求醫療幫助,更善于與醫務人員溝通,隨時了解自己的病情,從而能及時調整心態應對疾病發生發展和治療中各類功能上和情感上的問題[5]。

        3.2.2 婚姻狀況

        有伴侶的患者在病中能得到伴侶更多的照顧和心理安慰,同時收獲更多的家庭和社會支持,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和身體機能。相比未婚、喪偶、離異的患者生存質量更高。

        3.2.3 經濟負擔

        經濟負擔在宮頸癌生存質量評估中發揮重要作用,宮頸癌患者需要背負治療帶來的巨大經濟負擔,無法繼續工作,導致收入減少而家庭支出大量增加。因此在治療時一方面需要承受疾病本身及治療帶來的痛苦,一方面要擔心治療的費用,容易對患者情緒和情感等方面的造成影響,導致生存質量的下降。

        3.2.4 腫瘤分期

        腫瘤分期越嚴重,治療難度越大,治愈率越低,患者所需要承受的病痛和經濟負擔也更大,同時中晚期癌癥患者心理需承受更大壓力,對死亡的恐懼等易導致生存質量的下降[6]。

        綜上所述,目前宮頸癌患者生存質量處于中等偏好的狀態,需要關注與其生存質量相關的因素,對文化程度低、婚姻狀況為無伴侶、經濟負擔較重和腫瘤處于中晚期的患者給予更多干預措施。

        參考文獻:

        [1] 徐昊,丁焱.宮頸癌患者生存質量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7):688-690

        [2] 張蘇梅,李小妹,顧煒等.放療期間宮頸癌患者生存質量及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腫瘤醫學.2012,20(10):2154-2156

        [3] 徐昊,丁焱.宮頸癌病人生存質量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研究.2011,25(34):3128-3130

        [4] 倪錦紅,黃求進.以臨床護理路徑為指導的健康教育在宮頸癌患者中的應用.[J].2013,19(31:3892-3895)

        第4篇:環境質量狀況范文

        關鍵詞:物元可拓法;文昌湖;水環境;評價

        中圖分類號:X8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1)-03-0198-2

        2008年,淄博市政府對文昌湖網箱養魚進行全面清理,使文昌湖水環境質量得到了進一步改善。為了能夠對網箱治理效果做出完整科學的評價,進一步指導文昌湖水質保障體系規劃,隨時了解和掌握文昌湖水環境質量綜合狀況,因此,對文昌湖旅游度假區的開發建設十分必要。

        水環境質量,是指水環境對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適應性。水環境質量綜合評價是利用采集的水域樣本數據、按國家水環境質量類別劃分標準、采用評價方法對樣本水域質量狀況進行類別定性、定量分析。水環境質量評價結果的優劣,對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部署、水資源開發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水環境質量綜合評價中首先要選擇評價指標、確定評價標準,其次選定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然后定性或量化評價結果。目前常用的水環境質量評價方法有單因子指數法、模糊綜合評判、物元可拓法、B-P人工神經網絡、多種方法耦合模型等評價方法。選擇評價方法首先要看其評價結果是否合理、可靠、完備,避免簡單片面的反映問題。因此,水環境質量評價方法的選定應能客觀反映水環境的綜合狀況、本質和各要素間的內在關聯及變化過程。

        1 水環境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文昌湖是淄博市飲用水備用水源地,目前主要以防洪、灌溉、工業供水為主。根據文昌湖水環境功能及特點,依照國家頒布的《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經過對歷年文昌湖水質監測資料分析,選定本次水質評價的指標為:COD、BOD、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氨氮、氟化物、硒、砷、汞、鎘、總磷、總氮、銅、鋅、鉻(六價)、鉛、氰化物、揮發酚、石油類、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硫化物、大腸菌群等共22項指標為評價因子。

        2 水環境質量評價方法

        水環境質量綜合評價,是按國家現行水環境質量標準,選擇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通過檢測水質樣本采集數據與水環境質量分級標準數據段對比,從而判別某一時間、某水域的水環境綜合質量與現行水環境質量標準哪一類別最接近,則認為該水域水環境綜合質量屬于該類別。

        文昌湖水環境功能以農業灌溉、工業供水為主,兼顧漁業養殖、旅游娛樂開發,飲用水功能方面僅作為備用水源地,因此,本文可采用物元可拓方法對文昌湖水環境質量狀況進行綜合評價分類。

        物元可拓法綜合評價水環境質量的基本原理:解決事物矛盾問題要從兩方面考慮,一個是事物量的變化,一個是質的變化。可拓學把事物質與量的變化有機結合起來,引入了物元概念。水體的污染是由污染物造成的,水質的變化是由污染物積聚量變到引起水體質變的過程。將水環境質量參照標準、水質評價指標體系、實測樣本數據作為物元體,把評價類別區間數據與實測樣本數據整合,得到物元經典域、節域、權重系數及關聯函數,從而建立起水環境質量綜合評價的物元模型,通過計算各類別關聯度,將多因子的評價方式歸結為單目標決策,并得出量化的數值評定結果。物元可拓方法能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解決轉化事物的矛盾問題,它能較完整、系統地反映事物的綜合質量狀況。

        物元可拓方法工作步驟:

        首先確定待評價事物各評價因子質量類別的數據范圍,再將待評事物實測指標數據帶入相對應指標各類別的數據集合中進行多指標評定,對比評定結果與各類別的關聯度大小,關聯度數值越大,說明待評價事物質量類別與某標準類別的符合度就越接近。

        ①確定經典域與節域

        R0是N1,N2,K,Nk的同征物元體,其中Vij=為Nk關于指標Ci所規定的量值范圍,即各類別對應的評價指標所取的數據范圍經典域。

        其中P表示類別的全體,Vip為所取的量值的范圍,即P的節域。

        ②確定待評物元

        實測數據用物元表示,稱為事物P的待評物元,

        其中Vi為P關于Ci的量值,即待評事物實測數據。

        ③確定指標Ci的權重

        確定各指標權值:權重因子 ,指標Ci的權重為

        ,wi應滿足 。

        ④確定關聯度Kj(vil)

        表示與有限區間的距離,其中

        ⑤計算待評事務p關于等級j的關聯度

        ⑥等級評定

        若 ,則評定p屬于等級j0,

        令,,j*為P的級別變量特征值。

        3 文昌湖水環境質量評價

        本文采用2010年10月文昌湖中心水域水體采集的水樣檢測數據(見表1),進行文昌湖水環境綜合質量等級評價。

        選取表內所列污染指標作為評價因子進行水環境質量綜合評價計算。

        應用物元可拓方法對文昌湖水環境質量評價的結果如下:

        ①確定經典域與節域:

        ②待評物元體為:

        R中P1代表文昌湖中心水域采集的水樣實測數據。

        ③確定各指標的權重:

        ④求得文昌湖中心水域水環境質量評價指標的綜合關聯度Kj(p)結果及水環境質量綜合評價結果(J0 、J*)見表2。

        4 結論

        文昌湖水環境綜合質量狀況按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采用物元可拓評價方法,對湖中心水域采集的水樣樣本進行水環境質量類別綜合評價,評價結果表明,文昌湖中心水域水環境質量符合Ⅲ類標準,從類別數值定量來看應屬于2.8類水質。

        物元可拓綜合評價方法可以從定性和定量兩個角度,對水環境進行綜合評價,并能找出其中主要污染因子,對水資源保護、開發利用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可避免采用單因子評價方法造成的水資源浪費,為水體的科學管理、污染防治、開發利用提供決策依據。

        參考文獻

        [1] 蔡文.可拓論及其應用[J].科學通報.1999,44(7):673-682.

        [2] 賈颯颯,廖江,周直.可拓綜合評判模型在工程風險評價中的應用[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2006,Vol.25,NO.2:125-127.

        [3] 張甫仁,楊昭,郁文紅.室內環境評價物元模型及可拓評價方法[J].天津大學學報,2005,Vol.38,NO.4:307-312.

        [4] 曹升樂,等.21世紀初期山東省農村水環境保護戰略研究[R].濟南:山東大學,2003.

        第5篇:環境質量狀況范文

        關鍵詞:生態環境質量;淮南煤礦;指標體系;評價標準;熵技術修正

        中圖分號:S181.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0439-8114(2016)23-6113-05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23.026

        Abstract: From ecosystem stability and disturbance index, the index system f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in mining areas was established and modified to obtain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 by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entropy technology, accordingly the evaluation model and evaluation standard of ecological quality in large mining areas were proposed, and then taking Huainan coal mining area as an example, using RS and GIS technologies to analyz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changes of Huainan mining area in last 30 yea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in Huainan coal mining area still declined mainly due to the rapid growth of urbanization, accelerated speed of coal mining, not timel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econdary collapse in reclamation areas, and low governance standards, etc.

        Key word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Huainan mining area; index system; evaluation standard; modification of entropy technique

        礦產資源是中國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質基礎。但在煤炭資源被大規模開發和利用的同時,礦區原有生態環境質量遭到嚴重破壞,并出現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如地表下沉、積水、土壤污染、土地生產力下降等。為了實現礦區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化解煤炭開采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必須找到影響煤礦區生態環境質量的癥結所在,而前提是對煤礦區生態環境質量進行科學、客觀的評價。

        生態環境質量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概念。任廣鑫等[1]認為,生態環境質量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反映了在人類生產活動的干預下,生態環境中的諸要素在時間上的演替及在空間上的配置,以及這種配置同社會經濟系統運行的耦合狀況。

        Monjezi等[2]以公共安全、空氣質量、水質參數等指標構建評價指標體系,采用求和的方法獲取露天采礦對各因子的總體影響進行綜合評價;Konstantinos等[3]選取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放射性污染、土地退化和生物多樣性這6個指標構建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對煤炭礦區驚醒評價;Schroeter等[4]通過TM衛星數據監測德國東部褐煤開采后塌陷形成的湖泊,通過光譜特征對湖泊的水文、水化學性質進行分類,揭示露天褐煤開采對環境的影響。程水英[5]以彬長礦區為例,從資源、環境、社會、經濟4個方面構建了彬長礦區規劃環境影響評價中礦區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指標體系;鄒長新等[6]運用層次分析法,構建礦山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徐嘉興等[7]運用層次分析法從景觀穩定和干擾兩方面入手對徐州礦區景觀生態進行評價。

        1 研究區概況及數據來源

        1.1 研究區概況

        淮南煤礦區地處安徽省中北部,淮河中游,位于東經116°21′21″~117°11′59″,北緯32°32′45″~ 33°00′24″,海拔16.5~240.0 m,地跨淮河兩岸,東西長70 km,南北寬25 km,總面積約1 591 km2。淮河以南是老礦區,根據地質構造與新地層情況劃分為3個水文地質單元,一是東部舜耕山區,二是二道河區,三是新莊孜、謝家集、李郢孜區。水質類型,主要根據所處巖層而異。淮河以北潘謝礦區被120~564 m厚的第四紀沖積層所覆蓋,并自東向西、自南向北逐漸增厚。局部地區有古地形隆起,形成局部地區表土層較薄,這些隆起大部分位于D、E組煤層露頭。該段含水層有四層,隔水層有三層。

        1.2 數據來源

        本次研究采用的數據源主要包括遙感數據、基礎地理數據、專題數據以及統計數據。遙感數據采用2012年法國SPOT6影像數據,空間分辨率可達1.5 m;基礎地理數據是研究區1∶5萬數字化地形圖數據;專題數據是研究區1986年及1999年土地利用類型矢量數據;統計數據包括研究區統計年鑒、環境質量報告書、環境質量監測數據等。本研究根據衛星影像解譯和矢量數據歸類得到1986、1999和2012年3個年度的土地利用情況。

        2 研究方法

        2.1 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生態環境質量綜合評價的對象是生態環境系統。礦區生態系統是一個復合生態系統,既包括一般生態系統的特點,又具有礦區獨有的特征。根據科學性、全面性、動態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續發展原則,從植被覆蓋率、生物多樣性、土地利用類型、大氣和水等方面入手選取指標,并根據其對礦區生態系統的作用分為穩定性指標和干擾性指標,構建淮南煤礦區生態環境質量指標體系(表1)。

        2.2 指標權重的確定

        在評價指標體系中,同一類評價體系每個評價指標在與其他指標相比較時,其地位、重要程度和反映的情況都不相同[13]。合理確定和適當調整評價因素的權重,增加評價因素的可比性,體現了系統評價中各因素之間輕重有度、主次有別[14]。為了提高層次分析法的客觀性和精確性,本研究首先用層次分析法計算得出指標的權重,再用熵技術修正得到指標權重,最終得到淮南煤礦區指標權重(表2)。層次分析法計算過程在此不做詳細介紹,這里主要介紹熵技術修正的計算過程[15,16]。

        (1)首先對上述構建的判斷矩陣進行歸一化處理,公式如下:

        (2)計算第j項指標的熵值Ej,公式如下:

        (3)計算第j項指標的差異性系數Gj,公式如下:

        (4)求第j項指標的信息權重系數,公式如下:

        (5)最后利用信息權重系數μj修正AHP法得到的指標權重系數λj:

        運用上述熵技術修正的步驟對層次分析法求得的淮南煤礦區穩定指標和干擾指標權重分別進行修正,計算結果見表2。

        2.3 指標的標準化

        為消除評價指標間量綱差別,采用歸一化方法[15]對各指標指進行標準化處理,即

        2.4 綜合評價模型

        1)環境穩定度指數模型。由于多因素對礦區環境生態質量穩定程度的影響不同,因此構建環境穩定度指數ESI(Environment stability index)模型時,利用多因子指標函數法進行計算。計算公式為:

        2)環境干擾度指數模型。同理,構建礦區環境干擾度指數EDI(Environment disturbance index)模型,利用多因子指標函數法進行計算。計算公式為:

        3)礦區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模型。生態環境質量指數EEQI(Environment ecological quality index)是用環境穩定性指數除以環境干擾度指數,可以反映礦區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好壞和抵御外來干擾能力的強弱,即為礦區生態系統生態環境質量的狀況。計算公式為:

        EEQI=ESI/EDI

        2.5 評價標準

        把礦區生態環境質量分為5級,構建淮南煤礦區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標準(表3)。一級為EEQI≥2.0,表明礦區生態系統穩定程度遠遠大于干擾程度,此時生態系統處于非常穩定的狀態,礦區生態環境質量非常好;當2.0>EEQI>1.1時為二級,礦區生態系統受到干擾,但生態系統可以內部自我調節維持在一個穩定的狀態,生態環境質量很好;當1.1≥EEQI≥0.9時為三級,礦區生態系統穩定程度和干擾程度維持在平衡狀態,生態環境質量較好;當1.0>EEQI≥0.5時為四級,礦區生態系統已不足已自身化解外來干擾,系統穩定性變差,生態環境質量處于較差的狀況;當EEQI

        3 實例評價

        在ARCGIS軟件中將1986、1999和2012年土地利用圖數據通過疊加合并等空間分析,提取各類評價因子的屬性數據,并保證與空間數據一致,然后,結合淮南煤礦區3個年份的統計數據通過單一指標計算方法求出各評價指標數值,對指標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最后將指標標準化數值由層次分析法和熵技術修正的指標權重值代入礦區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模型,計算出淮南煤礦區環境穩定度指數、環境干擾度指數和生態環境質量指數(表4)。

        由表4數據可知,淮南煤礦區1986年環境生態質量指數2.0>EEQI>1.1,處于二級,說明礦區環境生態系統很穩定,生態環境質量很高;1999年時淮南煤礦區環境生態質量指數0.9

        從指標層面去分析淮南煤礦區生態環境質量變化發現,礦區植被覆蓋率下降、景觀破碎化指數、礦區土地塌陷面積和土地利用程度綜合指數的增加是導致礦區生態環境質量指數下降的最主要因素,而礦區耕地、林地的大幅度減少,建設用地、工礦用地和塌陷區的大面積增加是這些指標變化最主要原因。其次礦區廢水、廢氣和固體廢棄物的大量排放對礦區的生態環境質量有一定的影響。但從資源利用和污染治理方面看,礦區瓦斯綜合利用率、固體廢棄物利用率和塌陷區土地復墾率在研究期間都有大幅度的增加,說明礦區生態環境受到人們的重視,并采取措施治理污染,成效顯著,大大減小了開采活動對礦區生態環境質量的危害;同時礦區水土流失狀況也得到了好轉,土地退化指數在逐漸減小,這對礦區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 小結與討論

        由淮南煤礦區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結果可知,其環境生態系統已處于不穩定的狀態,必須立刻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礦區生態環境質量,減少煤炭開采。目前中國大部分大型煤礦區都面臨著與淮南煤礦區同樣的問題,所以亟需加大對礦區的環境保護,完善礦區復墾技術規程,制定礦區生態修復策略,從而實現礦區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對礦區環境保護、生態修復和污染治理等措施的前提是對礦區生態環境質量的評價,通過對礦區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才能了解礦區的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和變化趨勢,以及導致礦區生態環境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提出的礦區生態環境質量指標系統、指標權重確定方法、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模型及評價標準的一整套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方法,通過實例驗證此方法是可行的,為我國大型煤礦區的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提供了參考。

        參考文獻:

        [1] 任廣鑫,王得祥,楊改河,等.江河源區區域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的理論問題[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2(2):9-13.

        [2] MONJEZI M,SHAHRIAR K,DEHGHANI H,et al.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open pit mining in Iran[J]. Environmental Geology,2009,58(1):205-216.

        [3] KONSTANTINOS I,VATALIS D C. Kaliampakos. An overall index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coal mining areas and energy facilities[J].Environ Manage,2006,38:1031-1045.

        [4] SCHROETER L,GL? β ER C.Analyses and monitoring of lignite mining lakes in Eastern Germany with spectral signatures of Landsat TM satellite dat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2011,86(1):27-39.

        [5] 程水英.彬L礦區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J].潔凈煤技術,2014,20(1):93-95.

        [6] 鄒長新,沈渭壽,劉發民.礦山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初探[J].中國礦業,2011(8):56-59.

        [7] 徐嘉興,李 鋼,陳國良,等.土地復墾礦區的景觀生態質量變化[J].農業工程學報,2013,29(1):232-239.

        [8] HJ/T 192-2006,生態環境狀況評價技術規范(試行)[S].

        [9] GB 3095-1996,環境空氣質量標準[S].

        [10] 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S].

        [11] 王思遠,劉紀遠,張增祥,等.中國土地利用時空特征分析[J].地理學報,2001,56(6):631-639.

        [12] GB 15618-1995,土壤環境質量標準[S].

        [13] 羅 進.利用信息熵計算評價指標權重原理及實例[J].武漢紡織大學學報,2014,27(6):86-89.

        [14] 石曉波.科學發展觀視角下的煤炭建設項目評價體系研究[D].北京:中國礦業大學,2010.

        第6篇:環境質量狀況范文

        [關鍵詞] 縣域 生態環境 時間 空間

        [中圖分類號] X3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3-0279-01

        區域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是協調區域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關系的基礎,是實現區域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只有使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提高的發展模式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1]。鑒于區域內各地區在自然環境、經濟發展等方面不均質,本研究從全國農業生態環境資源在不同地區的影響進行一個南北,東西的劃分,結合縣域自然環境、經濟發展水平,自然資源等因素進行全方位評價。

        1 縣域農業生態環境質量的概述

        農業生態環境是一個由社會。經濟、自然環境組成的龐大復雜的多因素系統,為了評價其質量高低,首先必須遵循一定原則篩選建立一套滿足研究需要并符合研究區實際狀況的科學評價體系[2]。對縣域農業生態環境質量進行一個動態評價就要從時間,空間上進行立體分析。

        中國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位于北緯4°-55°,東經73°-135°,東西、南北在氣溫、降雨量、農業生產上差距較大。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縣域農業生態環境質量在各地也呈現不同的現象,根據各地經濟發展狀況的不同,生態環境質量也略有不同,導致農業生態出現土地荒蕪,水土流失,水資源破壞等一系列問題。

        2 縣域農業生態環境時間變化

        農業生態環境質量隨著時間的遷移呈現由好變壞再到變好的一個過程。

        第一,由好變壞的一個過程。20世紀80年代之前的人們生活在自給自足的生活狀態中,還沒有使用大量的化肥,人們也沒有過度的砍伐樹木,大自然的生物循環鏈還沒有斷裂,農業生態環境質量隨之也相對很好。但20世紀80年代以后,人類社會經濟不斷發展,東南部地區為了大力發展經濟濫伐森林,無節制的抽取地下水,向縣城周邊地區排放有害物質,城市人口的不斷膨脹等一系列問題導致縣域農業生態環境質量不斷降低,西北地區縣城地區的人們開始往沿海大城市遷移,導致農業產地的荒蕪,東南地區的縣域城市為了增加產量,無節制的使用高化學含量的化肥,致使水土流失,土壤不斷貧瘠。

        第二,由壞變好的一個過程。當人類的經濟社會生活發展到一定階段,自然環境變得尤為異常時,人們逐漸開始關注到了生態環境,西北部地區土地的荒涼,東南部地區土地的不斷貧瘠都讓我們意識到農業生態環境質量問題的嚴重性。

        3 縣域農業生態環境空間變化

        中國的縣域農業生態環境質量主要由水資源、氣候、當地經濟發展狀況決定的,水資源主要為農業生產提供充足的水源,氣候決定了一個地方的農作物的種類與產量,經濟狀況決定了縣域農業生態環境質量的好壞,所以在研究縣域農業生態環境質量的時候可以根據以上三點在空間上進行評價。

        第一,水資源和氣候的分布情況。中國其實是一個缺水的國家,雖然水資源總量相對豐富,但是人均和地均擁有量缺極少,同時水資源的時空分布也不均勻,導致水土流失嚴重,河流的含沙量較大;此外中國共有五大氣候類型,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高原山地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三類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東部和南部地區,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是秦嶺淮河,熱帶季風氣候僅分布于臺灣海南島一帶,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于我國的西北。

        第二,經濟發展狀況的影響。在近十年來加快改革開放的進程中,我國地區經濟發展極不平衡,不僅體現在沿海城市與內陸城市的差距,還體現在城市與農村間的差距,中國經濟發展狀況在整體布局上就呈現一種自東南向西北逐步減弱的一種趨勢。經濟條件較好的東南地區能在縣域農業生態環境的整治上投入更多的資金,請到更好的專家來因地制宜,去保護縣域農業生態環境,而相對與經濟較差的西北部地區在縣域農業生態環境的整治上沒有足夠的能力去保護,或者說沒有足夠的時間去關注到農業生態環境這個問題。

        4 結語

        目前國內對農業生態環境的研究主要針對自然環境,社會經濟,自然資源在內的多種農業生態系統,經濟發展仍是中國的頭等任務[3],國內的指標體系也多為經濟,社會效益等指標,弱化了生態環境的指標。

        通過以上動態評價可以看出人類活動對縣域農業生態環境質量變化的影響較為顯著;農業自然環境狀況是農業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是由于受到水資源分布情況,氣候條件等自然因素的限制,而且短時間內又無法顯著改變。縣域農業生態環境應當看做是在自然條件和人類活動共同影響下,導致農業生態環境質量在空間分布上呈現不同的狀況。

        針對農業生態環境質量不同影響因素的作用,全國各個地區應該因地制宜提出不同的整治措施,相對于西北地區可以開展植樹造林活動,既可以防止風沙的入侵又能保持土壤水分不被流失,對于水資源較多的東南部地區可以進行多樣化農作物種植,科學的進行施肥,既保證了土壤的質量又提高的土地的利用率。針對于水資源相對缺乏且經濟有相對落后的地區,中央應當提出整改措施,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來幫助這些地區改善水資源不足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張從.環境評價教程[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2.225-232.

        第7篇:環境質量狀況范文

        摘要:

        分析了《地表水環境質量評價辦法(試行)》在應用過程中顯現的問題,提出了增加地區特征污染物污染情況說明,補充水質狀況定性評價特殊情況說明和變化趨勢評價方法的判斷優先級別,明確數據修約方式、檢出限以下測值的評價方法及水質類別不同而標準限值相同的指標評價方法等建議。

        關鍵詞:

        地表水;環境質量;評價

        國際上對于水環境質量監測評價方法的研究始于19世紀末期,而我國的水質監測評價工作起步于20世紀50年代末,之后得到了迅速發展[1]。水環境質量評價方法可歸納為3大類:單因子評價法、水質指數法和不確定性方法[1-8]。這些方法大多停留在理論研究層面,均為對部分水體的簡單評價,而缺少一種官方公認的通用的具有可比性的評價方法,更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評價體系。因此,難以全面分析和掌握地表水環境質量的時空狀態,公眾對身邊的地表水環境也難以形成一個定量認知的概念,不能滿足環境管理的需要。為了客觀反映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及其變化趨勢,經過多年的研究和總結[9-14],環境保護部于2011年了《關于印發<地表水環境質量評價辦法(試行)>的通知》(環辦[2011]22號),統一規定了地表水環境質量的評價方法,并要求按照此方法編制各類環境質量報告,使得不同時段、不同地區的地表水環境質量具有可比性。然而,在近年的運用中,一些問題也隨之浮現[15]。今針對在日常工作中采用《地表水環境質量評價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編制評價報告時發現的問題,提出相關的改進建議。

        1存在的問題

        1.1評價結果不能反映某些地區的特征污染情況

        根據《辦法》,地表水水質評價指標為《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以下簡稱《標準》)[16]表1中除水溫、總氮和糞大腸菌群以外的21項指標,即pH值、溶解氧、化學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石油類、揮發酚、氟化物、氰化物、硫化物、銅、鋅、鎘、鉻(六價)、鉛、汞、硒、砷和陰離子表面活性劑。根據《辦法》中計算斷面超標率的方法,采用2012—2015年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網的監測數據年均值,統計主要污染指標的超標率。統計結果表明,近年來地表水國控網的主要污染指標均為化學需氧量、總磷、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和氨氮(超標率>10%),包含在以上21項評價指標之內。然而,在“十二五”國控網涉及范圍之外的某些地區還存在著不同于以上評價指標的特征污染物,而且隨著“十三五”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網的擴展,新增的地表水質監測斷面也可能存在不同于以上評價指標的特征污染物。在某些礦產資源豐富的地區,有冶煉廠或選礦場等,難免對下游水體造成污染,形成該地區水體的特征污染物。如北江某斷面常見銻超標現象,原因是上游有銻礦,且發生過污染事故,而指標銻并不在《辦法》目前規定的評價指標之列。

        1.2水質狀況定性評價有時存在矛盾

        根據《辦法》,斷面和河流、流域(水系)在作水質狀況定性評價時,分別按照水質類別和水質類別比例評價分級,其分級標準對比見表1。按照水質類別評價,當斷面為Ⅰ~Ⅱ類水質時,定性評價分級為優;當斷面為Ⅲ類水質時,定性評價分級為良好。按照水質類別比例評價,當河流、流域(水系)的斷面總數在5個以上(含5個)時,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90%,定性評價分級為優;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在75%~90%之間,定性評價分級為良好。而在實際運用中,這2種判定方法有時會產生矛盾。如南水北調東線某段河流有6個監測斷面,某月6個斷面的水質類別均為Ⅲ類,按照評價方法,該河流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為100%,定性評價分級為優。然而實際情況是該河流整體水質為Ⅲ類,定性評價分級應為良好,只有水體為Ⅰ或Ⅱ類水質時,定性評價分級才為優。如此產生了矛盾,且評價結果與公眾的實際感受不符。此外,按照水質類別評價,當斷面為Ⅳ類水質時,定性評價分級為輕度污染;當斷面為Ⅴ類水質時,定性評價分級為中度污染。按照水質類別比例評價,當河流、流域(水系)的斷面總數在5個以上(含5個)時,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75%且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20%,定性評價分級為輕度污染;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75%且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40%,定性評價分級為中度污染。而在實際運用中,這2種判定方法有時也會產生矛盾。如某段河流有6個監測斷面,某月6個斷面的水質類別均為Ⅴ類,按照評價方法,該河流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為0,且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也為0,定性評價分級為輕度污染。然而實際情況是該河流整體水質為Ⅴ類,定性評價分級應為中度污染,只有水體為Ⅳ類水質時,定性評價分級才為輕度污染。如此也會產生矛盾,且評價結果與公眾的實際感受不符。

        1.3水質狀況變化趨勢評價有時存在矛盾

        根據《辦法》,對不同時段水質狀況變化趨勢評價有按水質狀況等級變化和按組合類別比例變化2種方法。按水質狀況等級變化評價時,水質狀況等級不變,為無明顯變化;水質狀況等級發生一級變化,為有所變化(好轉或變差);水質狀況等級發生兩級以上(含兩級)變化,為明顯變化(好轉或變差)。按組合類別比例變化評價時,設ΔG為后時段與前時段Ⅰ~Ⅲ類水質百分點之差,ΔD為后時段與前時段劣Ⅴ類水質百分點之差。當ΔG-ΔD>0時,水質變好;當ΔG-ΔD<0時,水質變差。當│ΔG-ΔD│≤10時,為無明顯變化;當10<│ΔG-ΔD│≤20時,為有所變化(好轉或變差);當│ΔG-ΔD│>20時,為明顯變化(好轉或變差)。由于這2種評價方法沒有給出適用條件或判斷優先級別,所以在實際運用時會產生矛盾。如某河流2個月監測值的評價結果1月為輕度污染,2月為中度污染,而│ΔG-ΔD│≤10。2月與1月相比,按水質狀況等級變化評價,應判定為有所變差;而按組合類別比例變化評價,應為無明顯變化,評價結果產生了矛盾。

        1.4數據修約方式不明確

        根據《辦法》,當周、旬、月有多次監測數據時,采用算術平均值評價;季度評價采用2次以上(含2次)監測數據的算術平均值;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年度評價采用每年12次監測數據的算術平均值。對于河流、流域(水系)水質評價,當斷面總數少于5個時,要先計算所有斷面各評價指標質量濃度的算術平均值。對于湖泊、水庫水質評價,當1個湖泊、水庫有多個監測點位時,要先計算多個點位各評價指標質量濃度的算術平均值;多次監測結果的水質評價要先按時間序列,計算各個點位各評價指標質量濃度的算術平均值,再按空間序列,計算所有點位各評價指標質量濃度的算術平均值。由此可見,評價指標質量濃度算術平均值的計算是水質評價中的重要步驟。而在多次算術平均值的計算過程中,采用全數值評價還是采用修約值評價往往會改變水體水質類別的判定結果。如某斷面高錳酸鹽指數計算出的平均質量濃度為6.05mg/L,直接采用計算值評價為Ⅳ類水質;采用修約值保留1位小數,根據《數值修約規則與極限數值的表示和判定》(GB/T8170—2008)[17],修約為6.0mg/L,評價為Ⅲ類水質;若與《標準》一致,修約值取整數,則修約為6mg/L,評價也為Ⅲ類水質。因此,對于平均值的計算,應有數據修約方式的明確說明,而目前《辦法》中缺少與此相關的規定。此外,根據《辦法》,在對河流、流域(水系)水質評價,以及按照組合類別比例變化判斷水質變化趨勢時,均需要計算各類水質類別的百分比。在計算過程中,有時會出現所有類別加和比例不等于100%的情況。因此,需要對水質類別百分比計算數值的修約方式作明確規定,而目前《辦法》中缺少與此相關的說明。

        1.5水質類別不同而標準限值相同的指標評價方法不明確

        水質類別的評價依據是《標準》中表1各類水質對應的標準限值,而在其基本項目標準限值表中卻存在著水質類別不同而標準限值相同的指標,見表2。相同的監測值可以評價為不同的水質類別,如此造成了評價標準的不一致。

        1.6檢出限以下測值的評價方法不明確

        在實際地表水樣監測中,有些水體水質優良,某些監測項目的測定值可能低于檢出限,在數據上報時,直接報送檢出限值并在其后標注“L”。對于同一個監測項目,不同的實驗室會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檢出限,某些方法的檢出限甚至高于《標準》中Ⅰ類水限值。如《標準》中銅的分析方法(2,9-二甲基-1,10-菲啰啉分光光度法)最低檢出限為0.06mg/L,而銅Ⅰ類水質限值為0.01mg/L。若直接用檢出限代表該項目的實際測值,則評價為Ⅱ類水質,若用1/6檢出限值則評價為Ⅰ類水質。因此,不同的處理方式會產生差別。另外,在評價不同斷面的綜合水質狀況時需要計算平均值。同一指標不同的檢出限值作算術平均該如何取值,在《辦法》中也沒有明確規定,而不同的處理方式會導致不同的評價結果。

        2建議

        (1)增加地區特征污染物污染情況說明。由于某些地區存在21項評價指標之外的特征污染物,而《辦法》只是針對地表水環境質量評價而非飲用水源地,目前對于特征污染物沒有相應的評價標準,無法定類評價。因此,建議在評價地表水環境質量時增加特征污染物污染情況說明,待《標準》修訂后再增加相應的特征污染評價指標。

        (2)補充水質狀況定性評價特殊情況說明。除了《辦法》規定的評價方法外,建議補充說明河流、流域(水系)水質定性評價中斷面總數超過5個(含5個),且每個斷面均為Ⅲ類或Ⅴ類水質時,水質狀況定性評價結果分別為良好和中度污染,使評價結果與公眾的實際感受一致。

        (3)補充水質狀況變化趨勢評價方法的判斷優先級別。在評價不同時段的水質變化趨勢時,若按水質狀況等級變化和按組合類別比例變化2種方法的評價結果一致,則可采用任何一種方法評價;若評價結果不一致,則以變化大的為趨勢評價的結果。如2種方法的評價結果分別為無明顯變化和有所變化,采用的評價結果為有所變化。

        (4)明確數據修約方式。根據相關標準[17],若規定采用修約值比較法,則應在標準或文件中說明。當測試或計算精度允許時,應先將獲得的數值按指定的修約位數多1位或幾位報出,再按照修約規則修約至規定的位數。因此,建議在《辦法》中明確每個評價指標原始上報數據和均值過程計算數據需保留的小數位數,過程數據最好比《標準》中的限值至少多1位,評價數據則保留同樣的小數位數。對于水質類別百分比的修約,建議遵循以下規則:四舍五入時,更為接近取舍數字的優先增減0.1%;比例相同的類別原則上不增減0.1%;當出現均有相同比例時,優先在Ⅳ類或Ⅴ類水質上增減0.1%,若無Ⅳ類或Ⅴ類水質,則在Ⅰ~Ⅲ類中較差的水質類別上增減0.1%。

        (5)明確水質類別不同而標準限值相同的指標評價方法。對于《標準》表1中此類指標,建議評價結果采用最優水質類別。

        (6)明確檢出限以下測值的評價方法。由于每個評價項目都有不同的分析方法,同一種分析方法又有不同的檢測儀器,檢出限也會有所不同。因此,建議針對檢出限以下測值,在單獨評價或參與平均值計算時統一采用1/2檢出限值。

        參考文獻:

        [1]嵇曉燕,宮正宇,聶學軍.復合河流系統健康評價與預警理論及應用[M].北京:中國市場出版社,2014:15-16.

        [2]丁冉,肖偉華,于福亮,等.水資源質量評價方法的比較與改進[J].中國環境監測,2011,27(3):63-68.

        [3]李名升,張建輝,梁念,等.常用水環境質量評價方法分析與比較[J].地理科學進展,2012,31(5):617-624.

        [4]李茜,張建輝,林蘭鈺,等.水環境質量評價方法綜述[J].現代農業科技,2011,40(19):285-287,290.

        [5]郭勁松,王紅,龍騰銳.水資源水質評價方法分析與進展[J].重慶環境科學,1999,21(6):1-9.

        [6]劉彩虹,徐力剛,高海鷹.河流水質評價方法及其研究進展[J].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8(S2):290-293.

        [7]周勇,范業寬,王慶云.湖泊水環境質量評價的研究進展[J].環境科學進展,1998,6(2):50-55.

        [8]潘煒.基于灰色聚類方法的湖泊營養狀態綜合評價[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14,26(6):35-38.

        [9]嵇曉燕,劉廷良,孫宗光.國家水環境質量監測網絡發展歷史與展望[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14,26(6):1-4.

        [10]蔣火華,朱建平,梁德華,等.綜合污染指數評價與水質類別判定的關系[J].中國環境監測,1999,15(6):46-48.

        [11]蔣火華,梁德華,吳貞麗.河流水環境質量綜合評價方法比較研究[J].干旱環境監測,2000,14(3):57-58.

        [12]肖建軍,毛劍英,石來元,等.湖庫水質評價污染因子選擇方案探討[J].中國環境監測,2005,21(4):53-55.

        [13]毛劍英,肖建軍,朱建平.河流水質月報評價項目的選擇[J].中國環境監測,2005,21(5):60-62.

        [14]毛劍英,肖建軍,朱建平.地表水環境質量定性評價[J].中國環境監測,2005,21(6):57-58.

        [15]康曉風,林蘭鈺,李茜.地表水環境質量評價方法實證及適用性分析[J].中國環境監測,2014,30(6):102-107.

        [16]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S].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2.

        第8篇:環境質量狀況范文

        關鍵詞:水質監測;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B845.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

        水環境質量監測的目的是為了適時了解區域各類水體的水質現狀,掌握水質變化規律,查清水質污染的原因,為水環境保護以及水污染防治立法、規劃、水環境功能區劃、污染源限期治理以及落實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計劃提供科學的依據,保障水環境安全。

        環保系統的水環境質量監測工作起始于2O世紀70年代中期。經過30多年的發展,水質監測對象也從最初的少量河流、湖庫、飲用水源地的抽查監測,發展到目前覆蓋全國所有重要地表水體和所有城市全部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的水質例行監測。這些水質監測工作,為及時掌握水環境質量狀況以及服務環境管理和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水質監測存在的問題

        目前,環保系統水環境質量監測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監測項目較少,監測結果不能全面反映水質狀況

        由于缺乏現代環境監測必備的大型水質檢測儀器設備,同時更缺乏能夠操作這些大型儀器設備的人才,二三線城市環保系統的水質監測能力整體不高。絕大部分市縣監測站目前只能開展常規水質指標監測,尚不能開展國家標準規定的特定項目監測。

        2. 監測網絡不健全,二級站監測任務過重

        在環保系統的水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很不健全的情況下,大部分水質例行監測任務和污染源監督性監測任務都壓在市縣二級監測站身上,二級站監測任務非常繁重。再加上我過地域遼闊,采取水樣量大,費時費力,更加重了二級監測站的工作負荷。在此情況下,二級站的監測工作質量必將受到影響,水質監測頻次也難以增加。

        3.水質監測質量不高,不合理監測數據經常出現

        環境監測質量是環境監測工作的生命線,也是各級環境監測機構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近年來,各級環境監測站都比較重視監測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工作,但由于受監測技術人員業務水平的限制,各級監測站識別和分析不合理數據的能力十分欠缺,在上報的水環境質量監測結果中錯誤數據和不合理數據經常出現。錯誤的監測數據不但不能如實反映水環境質量狀況,甚至還可能導致環境管理決策失誤,從而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和政府威信的降低。

        4 重監測輕分析,環境質量綜合分析水平偏低

        環境質量綜合分析是環境監測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監測數據向環境管理決策轉變的重要環節。環境質量綜合分析工作的好壞反映了監測站綜合技術能力的高低,也決定著監測站在環境管理中的地位和受重視程度。目前,重監測輕分析,環境質量綜合分析水平偏低,是各級環境監測站的“通病”。大部分監測站只注重實驗室檢測和報出監測數據,不重視監測結果的分析和總結,因而不能及時發現和改正工作中的問題;編制的水環境質量分析報告,大多只是對監測數據的描述和簡單分析,沒有總結出水環境質量變化趨勢、原因以及存在的問題,也就提不出針對性的對策建議,為環境管理服務的應有作用沒有得到發揮。

        水質監測對策

        根據水環境質量監測工作存在的問題以及中國環境監測事業的發展趨勢,提出以下對策。

        1. 制定正確的監測技術路線和業務發展規劃,保障水質監測科學發展

        正確的監測技術路線和業務發展規劃,是保障環境監測科學發展的前提。當前,我們應當從戰略高度出發,盡快制定出滿足未來較長時間發展需要的科學先進的水環境質量監測技術路線,同時,制定出滿足未來5 -10年需要的環境監測能力建設規劃、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和運行規劃、環境監測業務發展規劃以及切實可行的水質監測實施方案,明確水環境質量監測的目標、任務和主要內容,從而保證水環境質量監測工作循序漸進地科學發展。

        2. 健全三級監測機構,實施網絡化分級監測與管理

        首先,在建立健全縣市級監測站,或以地州分站或派出站的形式,分片區成立網絡分站,從而形成比較健全的環境質量監N-級網絡體系,依法保證網絡運行經費;其次,將監測水體按重要性分為國控、省控、市控三類,分別制定不同的監測技術方案和要求,分層次開展水質例行監測,使水質常規監測任務逐步向縣市級監測站轉移,從而使地州級監測站從繁重的常規監測工作中解脫出來,更好地發揮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作用。

        3.大力加強能力建設,提高水質監測能力和預警預報水平

        近期,應多方籌措爭取能力建設資金,依據監測任務和職責的不同,分別為一、二、三級監測站配置齊全各自所需的大中小型分析儀器,全面提高各級監測站的水質監測能力,并保證國家規定的109項水質指標全分析能力,逐步開展水定有機污染物監測、水生生物監測和底泥監測,使監測結果能夠全面反映水質狀況;同時,開展多參數水質自動監測,填補水質自動監測方面的空白,提高水質監測時效性和預警預報水平。

        4.積極引進高素質人才并加大技術培訓,提高監測隊伍技術水平

        目前,高素質人才缺乏、專業技術人員業務水平低是限制新疆環境監測工作水平提高的主要“瓶頸”,急需引進高素質人才和加強技術培訓。一是適當提高全系統人才引進的門檻,保證引進高素質對口專業人才,為監測事業的發展奠定人才基礎;二是大力加強監測技術培訓,建立國家、省、市三技術培訓制度,使培訓工作常態化,并開展針對落后地區的專門培訓、定期培訓和輪訓,強調理論培訓與實際操作培訓并重,從而使整個監測隊伍技術水平得到提高。

        5.加強監測質量管理,全面提高水質監測質量

        各級監測站,應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環境監測質量管理規定》(環發E2oo6]114號),大力加強并規范地開展水質監測質量管理和質量控制(QA/QC)工作,實施水質監測全程序質量控制,尤其加強水樣采集和前處理過程的質量控制以及數據審核,將質量管理要求真正落到實處,減少不合理數據現象。同時,積極配合國家環保部實施“環境監測質量行動三年計劃”,采取各種質量控制形式,全面提高新疆水環境質量監測數據質量。

        6.加強綜合分析和技術交流合作,提高綜合服務水平

        高度重視環境質量綜合分析工作,出臺“環境質量綜合分析技術規定”或“環境質量報告編制技術要求”,對環境質量綜合分析的基本思路、方法和主要內容做出原則性規定,指導各級監測站開展環境質量綜合分析工作,并定期開展環境質量報告評比活動,提高基層監測站開展綜合分析工作的積極性。

        同時,應重視和加強與水利、地礦、城建等部門以及周邊國家的合作交流及基礎信息共享,建立區域或流域水環境質量會商及技術交流機制,取長補短,互通有無,從而促進環保系統自身監測水平和環境質量綜合分析水平的全面提高,為環境保護和經濟建設提供高水平服務。

        參考文獻:

        [1]萬本太,蔣火華.論中國環境監測發展戰略[J]. 中國環境監測,2005,21 (1).

        [2]王心芳.再接再厲進一步提高環境監測整體水平[J].中國環境監測,2004,20 (1).

        [3]李國剛,萬本太. 中國環境監測科技發展需求分析[J]. 中國環境監測,2004,20 (6).

        [4] 齊文啟,陳光,孫宗光.水環境監測技術和儀器的發展[J].現代科學儀器,2003,(6):8― 12.

        第9篇:環境質量狀況范文

        我們認為環境金融創新將是包括金融機構、金融工具、金融模式、金融市場、金融交易制度等多層次、多方面的創新活動,如“碳金融”創新交易實踐就包括了金融工具、金融市場、國際金融合作等多領域的創新。此外,除了在銀行信貸、資本市場和保險市場領域里進行環境金融創新以外,還可以運用包括環境產權交易市場、中小環境科技企業融資、環境知識產權抵押融資以及環境基金、風險投資、海外資本市場、中小企業集團債券等環境金融創新形式。[10][14][15]另外,人們對環境問題的關注也會導致一項企業或項目因為忽視環境、資源和生態因素而遭受譴責、處罰、成本增長甚至失敗,如小火電、小造紙、小化工等企業因環境污染、資源浪費被關停,這一過程會給金融機構融資資金帶來風險。因此,在一般傳統融資項目中,金融機構也需要針對環境需求、環境影響和環境監管的變化進行項目評估和業務操作層次上的創新。金融機構的環境金融聲譽理論模型Tadelis(1999)的研究指出,聲譽對企業而言至關重要,其形成需要長期積累并付出艱辛努力,是具有價值的企業最主要的無形資產類型。DunbarandSchualbacb(2001)的研究認為,聲譽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企業聲譽源于客戶、供應商、投資人和政府等各利益關聯者對企業的綜合評價,一般來講,企業產品和服務質量、收益狀況、誠信狀況對企業聲譽有著重要影響。隨著環境保護與企業社會責任觀念的提高,人們開始越來越注重企業履行環境保護等社會責任意識和能力,因而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越來越成為形成其聲譽的重要影響因素。Fombrun(1990)的研究就認為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的意識與能力已經構成對其聲譽形成的重要影響。BrownandDacin(1997)的研究認為,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影響企業聲譽,并因此影響消費者對企業形象和企業產品、服務的認同與選擇。SenandBhat-tacharya(2001)、MohrandWebb(2005)等學者的實證研究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狀況影響企業聲譽,從而影響消費者的市場選擇行為及價格定位。[16]與一般企業比較,品牌和聲譽等無形資產對于從事信用業務的金融機構而言具有尤其重要的意義。因此,金融機構需要利用一切機會樹立客戶信心和政府監管信任,除了保持經驗安全、防范風險意外,隨著人們對金融機構社會責任要求的提高,充分履行社會責任也是金融機構樹立品牌形象、積累良好聲譽的重要方面。金融機構環境保護意識和環境保護行為屬于金融機構的重要社會責任,金融機構的環境意識與行為除了影響其金融創新市場選擇之外,一項重要的影響是其企業品牌聲譽,并潛在地影響其市場地位、產品定價和長期競爭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實踐中,“赤道原則”為金融機構履行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制定了基本原則。履行環保社會責任的金融機構必然能夠樹立負責任企業的形象,從而提升企業聲譽,取得消費者市場選擇和政府監管的充分信任,提高金融機構的品牌價值,間接為企業創造收益積累基礎條件。因此,金融機構的環境金融業務一方面需要從市場角度進行金融創新,另一方面也應從社會責任和企業聲譽角度形成環境行為的自我道德約束。政府的公共環境金融理論模型政府公共支出的主要收入來源為稅收等行政渠道,但稅收等形式的政府財政收入受到稅法和區域經濟發展狀況的制約,各個區域政府年度財政收入是有限的,在需要增加開支的情況下可以通過發行債券等金融渠道籌集資金,以獲得政府資金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再配置,我們可以將政府這種通過金融渠道籌集資金并用于公共支出的方式稱為公共金融。傳統經濟學理論認為環境屬于公共品的范疇,需要通過政府財政形式的公共支出來保障供給。但是,我們認為政府公共財政配置社會資源的能力是有限的,即便是完全需要由政府負責提供的環境公共品,也可以通過金融的方式獲得更多的資源配置,以政府和金融的共同力量結合使環境產品與服務獲得更充足的供給,在時間與空間上提高資源在環境領域里的配置效率。政府可以通過向公眾或商業銀行發行環境治理債券等金融形式籌集資金以保障環境投入,我們將這種由政府以金融方式進行的環境投入稱為公共環境金融。我們認為政府尤其是區域政府可以運用公共環境金融并按照各區域的環境需求進行投入,通過區域環境質量的提高吸引各方面投資并使本區域各項要素增值,增強區域的要素吸引力和綜合競爭力,從而帶動財政收入增長,償還環境金融融資資金。[18]根據以上的理論分析并結合區域性視角,我們下面的實證分析將基于以下假設:假設1:區域金融發展狀況與區域環境質量具有關聯性,即區域金融發展會通過直接和間接方式對區域環境質量產生負面或積極的影響。這一假設暗示,如果在區域金融發展中金融機構與金融活動的各個環節沒有環境因素的關注,則會對區域環境質量產生負面影響;如果通過金融視角和金融環節關注環境、制約環境損害行為、激勵環境改善,則有利于區域經濟、社會關注環境問題,有利于環境事業獲得更多的資源配置,有利于減少環境污染事件的發生。假設2:區域環境金融投資能夠對區域環境質量產生影響,即通過金融方式籌集資金對環境領域的投資能夠對改善環境質量產生影響。傳統理論認為環境治理主要是政府的公共責任,財政投入是環境質量改善的主要資金來源,盡管已經存在金融來源的環境資金投入,但是環境金融投資對環境改善的作用程度必然受到其規模和方式的制約。因此,這一假設事實上暗示如果環境金融尚未對環境質量改善發揮明顯的促進作用,需要通過金融創新的方式使環境事業能夠更多地利用金融這種市場化程度相對較高的融資渠道獲得更充足的資源配置。假設3:環境金融具有區域性特征,即處于不同經濟區的省、區、市環境金融規模與形式存在區域差異性。環境金融應與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社會對環境問題的認知程度、市場化水平、公共服務能力等因素相關,中國不同經濟區域的發展水平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因而環境金融在不同經濟區域的發展水平應存在差異性。

        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年報以及國家環保局的環境統計年報對于環境質量和環境污染狀況的統計主要包括氣體污染物、水體污染物和固體污染物產生與排放量等指標,我們認為其中空氣污染影響企業生產和居民生活,涉及范圍最廣,是最具綜 合性的環境質量指標。空氣質量指標中“二氧化氮含量”的來源既包括工業源又包括生活源,主要由廣泛使用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等燃燒產生,而且是國家統計局城市空氣質量指標中的氮氧化物含量指標,能夠較為綜合地反映區域環境質量。因此,我們選取“二氧化氮含量”指標表示各區域的環境質量狀況。需要說明的是,“二氧化氮含量”指標表明的是環境受污染的狀況,因而其為負向指標,即該指標越低表明環境狀況越優,反之亦然。“人均區域金融業產值”綜合反映了各類金融產業、各類金融業務的發展水平,較能綜合反映區域金融發展狀況,因此我們選擇這一指標作為代表區域金融的解釋變量。數據來源為中國國家統計局2008年度中國統計年鑒公布的包括內地29個省、區、市(由于數據缺少而沒有包括青海、2省、區,以下相同)的相關數據,未加特別說明的數據時間均為2007年度。我們建立如下式(1)的計量分析模型:(式略)其中:Q代表以“二氧化氮含量”表示的區域環境質量水平;F代表以“人均區域金融業產值”表示的區域金融發展水平。從實證檢驗的結果中我們發現,區域金融發展水平在5%水平上對區域環境質量水平有較為顯著的解釋作用,對于我們的基本假設1,實證檢驗結果首先表明區域金融發展狀況與區域環境質量有著較為顯著的關聯性;其次,我們發現解釋變量“區域金融業產值”指標的回歸系數為正值,由于環境質量指標“二氧化氮含量”為負向指標,因此說明區域金融發展尚未將環境問題作為重點考慮的因素,目前的金融活動沒有重視環境因素,金融機構尚未在其業務活動中將環境作為關注目標,金融機構和金融活動無論通過自身的直接作用或是通過其融資業務的間接作用都對環境產生了負面影響。這一檢驗結果證實了我們的假設,目前的金融機構和金融活動對環境產生了一定程度的直接或間接影響,提示我們可以從金融角度關注環境問題。環境金融的區域環境質量效應實證分析中國目前各區域針對環境治理的各項投資來源中,來源于金融方面的投資是否對區域環境質量改善做出了顯著性貢獻是我們關注金融影響環境問題的又一個主要方面。因此我們將進一步對中國區域環境金融投資狀況對區域環境質量的影響進行實證分析。實證分析將以區域環境質量作為被解釋變量,以區域環境金融投資水平作為解釋變量。我們仍然采用空氣“二氧化氮含量”表示區域環境質量;采用中國國家統計局2008年度中國統計年鑒公布的各區域2006年度工業污染治理投資來源數據,以“排污費補助”、“政府其他補助”、“企業自籌”和“銀行貸款”等形式的環境投資,各投資來源指標均采用各區域的人均數據,“銀行貸款”即環境金融形式。需要說明的是,我們所采用的區域環境質量水平指標為2007年度數據,區域環境金融投資指標為2006年度數據。我們認為,區域環境金融投資對區域環境質量產生相應的影響存在1年的時滯是合理的。我們建立如下式(2)的計量分析模型:(式略)其中:Q代表以“二氧化氮含量”表示的區域環境質量水平;Fj(j=1,2,3,4)分別代表“排污費補助”、“政府其他補助”、“企業自籌”和“銀行貸款”等形式的環境投資,F4即為我們要檢驗的環境金融投資。數據檢驗結果見表2。從表2所顯示的實證檢驗結果中,我們發現工業污染治理投資來源4項指標中,“排污費補助”和“政府其他補助”兩項來源于政府公共支出的項目,分別在10%和5%水平上對區域環境質量水平具有較為顯著的解釋作用,而“企業自籌”和“銀行貸款”來源的投資對環境質量的影響作用均不顯著。表明區域環境質量改善投資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環境金融尚未對區域環境質量改善做出顯著性貢獻。同時,由于我們所采用的表示環境質量水平的指標空氣“二氧化氮含量”為負向指標,而政府投入中發揮最顯著作用的“政府其他補助”對環境污染程度指標的影響為正,說明各區域政府的環境投資仍為被動模式,是迫于環境壓力而采取一定的補救措施,公共環境影響行為處于起步階段;同時,這一檢驗結果也暗示中國各區域未來需要向統一環境投資規劃、環境風險防范、預先環境投入、優化環境質量主導的環境投資主動模式轉變,以提高環境投資及環境影響行為的效率,降低環境投資和環境影響行為的成本。環境金融的區域效應實證分析盡管我們的上述實證檢驗顯示中國各區域環境金融投資尚未對各區域環境質量改善產生顯著性影響,但是由于中國不同區域間經濟、社會、金融發展水平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因此我們仍然關心各區域間環境金融投資水平是否存在顯著的差異性,即發達區域是否已經先于欠發達區域開始重視環境金融的投入,從而檢驗我們基于基本理論分析對于環境金融區域性特征的認識和假設。實證分析將以區域環境金融投資水平作為被解釋變量、以表明各經濟區域性特征的虛擬變量作為解釋變量。區域環境金融投資水平以上述工業污染治理投資來源中的“銀行貸款”指標各區域人均額表示;區域虛擬變量則包括表示東部、中西部區域的虛擬變量等反映區域性特征的相應指標設定。我們采用虛擬變量的形式來表示不同的經濟區域特征,將青海、外的中國內地29個省區市劃分為東、中西部2個區域①,分別以RGi(i=1,2)表示東部和中西部虛擬變量,則有:(式略)依據前述理論分析和基本假設,我們建立環境金融區域效應分析的計量模型以對理論分析、模型和基本假設進行檢驗。我們基于年度時點水平建立基本計量分析模型如下式:(式略)區域環境金融投資的東部效應和中西部效應均達到10%的顯著性水平;東部經濟區域虛擬變量的回歸系數為正,中西部經濟區域虛擬變量的回歸系數為負,說明東部區域的區域環境金融投資水平普遍明顯高于中西部區域。盡管實證分析第二部分的檢驗結果表明,目前中國區域環境金融尚不能對區域環境質量產生顯著性影響,但是環境金融區域效應的實證檢驗仍然表明環境金融具有顯著的東部、中西部區域效應,即東部省市區域的人均環境金融投資額普遍顯著性高于中西部省、區、市。一方面,東部區域的經濟發展仍屬以制造業主導的粗放型經濟,對環境和資源的消耗也帶來了對環境治理投資的相應需求;另一方面,東部區域隨著經濟、社會的領先發展已開始更多地運用金融方式增加對環境的投資,改善和優化經濟、社會發展的環境條件。

        中國當前階段環境金融總體未對環境質量改善發揮顯著性作用。根據理論分析,我們認為金融機構和金融活動可以通過環境金融創新、金融機構環境金融聲譽、政府公共環境金融等多個方面、多種形式對區域環境建設和區域環境改善產生影響。首先,對于能夠私人化的環境需求,可以進行環境金融的商業模式創新,以更加多樣化的形式使企業、個人的環境需求以一般商業金融方式得到滿足,并形成正常的商業金融循環模式,類似實踐中《京都議定書》配額項下的碳金融交易形式等在形成環保新機制的同時也在促進金融創新和開辟金融業務新領域。其次,對于正常的融資活動,基于市場聲譽的考慮,尤其是在未來中國金融機構和金融業務國際化過程中,金融機構需要增強其環境領域里的社會責任意識,遵循國際間已經達成一致的環境保護共識,形成系統的環境風險評估體系,金融監管部門也可以對金融機構的環境影響做出評估并制定相應的強制性規范,對金融機構的環境影響行為進行有效約束、公共監管以及激勵。再次,對于政府財政所承擔的公共環境供給,可以通過政策性環境建設金融或商業性環境建設金融補充政府財政在環境投入方面的資金不足,也可以采用發行環境建設公債等融資方式,利用環境改善所帶來的未來公共收益償還融資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性福利视频网站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小说 | 日本搞碰视频在线 |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69式 | 思思久久99热免费精品6 | 在线观看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